第一篇:发展两岸关系 促进祖国统一
附件4:
《形势与政策》 实践论文(时事评论)
题
目: 发展两岸关系 促进祖国统一
学
期: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班
级: 2011级化学本科班 姓
名: 黎炫 学 号: 201104014047 完成日期: 2015年4月27日 指导教师:
发展两岸关系 促进祖国统一
摘要:近一段时间来,台湾局势呈现纷繁复杂、跌宕起伏的局面,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正确认识和看待这一历史阶段的种种现象,拨开迷雾,把握大势,具有重要意义。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不管在海峡两岸统一的道路上还有多少困难和障碍,海峡两岸同胞只要坚持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增进共识,加强合作交流,携手共进,就一定能够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
关键词:两岸关系、祖国统一、台湾一场领导人选举结果对两岸关系的影响绝对是深远的,两岸关系将从此发生新的转折,在双方共同承认“九二共识”这一重要原则与基础上,两岸关系将从充满危机与紧张走向缓和与稳定。2008年5月20日,台湾地区当选领导人马英九上台执政,海峡两岸关系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在此之前,民进党“执政”八年,由于其大力推行台独,两岸关系蒙上了厚厚一层冰。马英九执政以后,对大陆政策会更加灵活、创新。政治上承认“九二共识”,经济上推出“ECFA”,社会文化方面积极实现“三通”,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举措,为两岸关系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在此基础上,两年之中两岸都以极大的善意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中间陆续出台了诸多新举措。
一、台湾政策
自1987年8月15日台湾当局废止了实施长达38年之久的“戒严令”,1989年1月公布实施“人民团体组织法”,正式解除了党禁,从而使台湾结社、组党合法化。各党派,社团组织应运而生,2000年“总统大选”以及2001年“立委”选举后,台湾政坛分裂出了很多新的政党,目前宣布正式成立的政党有90多个。国民党也首次成为在野党。这些政党大致可被分为两派,即“泛蓝阵营”和“泛绿阵营”,其中以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为主要代表的泛蓝阵营主张维持现状或统一,认同包含台湾地区在内的中国;而泛绿则主张“台湾独立建国”,以“台湾共和国”的身份加入国际社会,其主要的政党包括了民进党和台湾团结联盟(台联党)。
国民党现任主席马英九,他上任台湾总统后先后任命了熟悉两岸经贸政治合作往来关系的江丙坤高孔廉为海基会董事长和副董事长,显示了他对两岸关系的决心,并他也表示过无意邀请**入台,粉碎了藏台串联的谣言,但同时他也表示过会在台湾不会放弃议会
和总统制度。绿营主要代表民主进步党主席蔡英文在竞选新北市长后说出“中华民国是一个流亡政府”这一言论,显然是想造成“中国人”与“台湾人”的对立,达到其所说的“社会对抗,”从而达到分裂祖国的愿望。
二、大陆政策
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残部退守台湾,中共对台方针指定为“武力解放台湾”转为“和平解放”,并直接促成了“蒋介石回大陆居住,台湾交给蒋经国治理、外交和军事权收归中央”这一谈判成果——尽管“文革”的爆发使这一成果未能成为现实,但却没有改变政、学两界建国以后“对台政策第一次战略性调整”这一论断。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标志着大陆对台政策进行了第二次战略性调整。对台政策从解放台湾、和平解放台湾,调整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在我们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进程中,这一调整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文革”路线进行了系统修正,明确指出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时代的主题。在这一背景下,对台政策也因应大势而做出了改变。
在2008年的最后一天举行的纪念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30周年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作主题发言时,提出了后来被称作对台纲领性文件的“胡六点”。昭示着大陆对台政策第三次战略性调整。
北京政府和中国人民一直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各种阴谋,坚决反对任何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搞“台湾独立”的图谋。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涵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就是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三、两岸关系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启示我们,要将两岸和平发展向和平统一方向引导,除了搁置争议之外,我们还需站在争取台湾民心的战略高度,在经济、文化、社会交流等方面不断细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路线图。胡锦涛总书记六点意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提出了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战略要求,体现了解决两岸关系重大问题的新思路、新观念、新主张,也体现了破解难题、打开僵局的政治智慧。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六点意见已经成为大陆对台工作的主轴。今后要进一步重视让台湾民众特别是基层民众广泛参与两岸经济社会合作进程,注意保障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促进两岸更好地共同发展。两岸和平统一“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为两岸同胞描绘了一幅绚丽美好的图景。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平是发展的保障。维护台海和平,促进两岸共同繁荣,我们要继续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四、抓住机遇,推动两岸关系整体改善,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1、建构两岸和谈框架,把握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动权。
近期中国政府在两岸关系中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2005年3月《反分裂国家法》出台,为中国政府赢得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动权奠定了法律基础。4月末5月初,应胡锦涛总书记的邀请,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分别访问大陆,推动了两岸关系发展,使两岸关系处在一个新的转折点上。民调显示,国、亲两党主席访问大陆后,岛内主张“台独”的民进党支持率下降,“台独”势力受到打击。这是中国政府引领两岸关系朝着和平解决方向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2、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因素,积极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如前所述,以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对谁都不利,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和日本都不会不计后果。这就为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加强与美日等西方大国沟通、对话,增进理解与共识提供了基础。在中美日三边关系中,中国要抓住中美关系这根主线,灵活周旋,减少直接发生“碰撞”的可能性。中美之间在反核扩散、朝鲜半岛稳定、东南亚地区安全、南亚地区安全、打击有组织犯罪和反恐等问题上都有重大的合作利益。尤其是在朝核问题上,美日需要中国的合作。只要美国能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不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的信息,不以任何形式纵容和支持“台独”势力,我们就会有更充分的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条件。
3、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政府决心以最大限度地争取台湾民心,为和平统一奠定民意基石。为此,中国政府要积极推动台湾海峡两岸经贸往来,通过经贸往来打开台湾民众了解大陆的窗口。2003年台湾对大陆出口额为493.7亿美元,顺差403亿美元;2004年台湾对大陆出口额为647.8亿美元,顺差512亿美元。台湾2300万人口中,就有50万人在大陆经商。中国政府还要加强两岸文化学术交流以及旅游往来,为台湾地区的学生来大陆学习提供便利条件,使他们亲身感受中国大陆,了解中国大陆,为两岸关系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总之,台湾民心的归属至关重要,只要台湾人民反对“台独”,拥护和支持两岸统一,任何外来势力都阻挡不了中国的统一,中美日三边关系框架中围绕台湾问题中国所面临的安全困境也会得到改善。
4、针对“台独”分裂势力,做好不得已时用“非和平方式”粉碎其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的准备。
“台独”势力认定台湾是美国全球战略中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棋子,并妄图借助美国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台独”势力还寄希望于日本的支持,并暗中推动构建美日台安全体系,试图挟洋自重。2005年3月,中国全国人大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其中第八条规定了在“三种条件下”大陆将用“非和平方式”粉碎“台独”势力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即当“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后,非和平方式将成为最后的手段。中国政府在敦促美日恪守“一个中国”的原则,使美日继续表明“不支持台湾独立”立场的同时,必须明确传递一个声音:“台独就是战争”。
五、总结
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壮大的基础上,贯彻正确的对台方针政策,经由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这一代年青人的历史使命,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完成祖国领土的完整与统一。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何谈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又何谈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和平统一是中国政府既定的方针。然而,每一个主权国家都有权采取自己认为必要的一切手段包括军事手段,来维护本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中国政府在采取何种方式处理本国内部事务的问题上,并无义务对任何外国或图谋分裂中国者作出承诺。
这里还应指出,台湾问题纯属中国的内政,不同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国际协议而形成的德国问题和朝鲜问题。因此,台湾问题不能和德国、朝鲜问题相提并论。中国政府历来反对用处理德国问题、朝鲜问题的方式来处理台湾问题。台湾问题应该也完全可以通过两岸的协商,在一个中国的架构内求得合理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黄绍臻.海峡经济区的战略构想: 台湾海峡两岸经贸关系走向[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2] 陈晓明.“三通” 实现以来两岸关系及未来展望[D].首都师范大学, 2011.[3] 吴宜.迈向和平发展的新时期——2008 年两岸关系综述[J].两岸关系, 2009(1): 20-22.[4] 刘国深.试析现阶段两岸关系[J].台湾研究集刊, 2003, 2: 003.[5] 刘国深, 古小明.2009 年两岸关系的进展[J].两岸关系, 2010, 1: 009.[6] 张文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指导纲领[J].两岸关系, 2014(1): 34-35.[7] 胡锦涛.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J].两岸关系, 2009, 1.[8] 俞新天.两岸关系中的文化认识问题[J].台湾研究, 2010, 1: 164-176.6
第二篇:关于两岸关系发展现状与祖国统一的思考
关于两岸关系发展现状与祖国统一的思考
内容提要:台湾海峡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为了实现两岸人民正常往来和国家统一,中国政府在提出和平统一主张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采取的措施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形势越来越好了,但海峡两岸关系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共同努力解决。虽然海峡两岸和平统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共同努力,我想那一天也不是很遥远了。
关键词:两岸关系
发展现状
统一趋势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属于中国的领土,国际社会也普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国、共内战和美国的介入,1949年以后两岸一直处分离状态,两岸治权统一成为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一件大事。50多年的两岸关系有两大重要变化,一是两岸人民由老死不相往来发展到相对自由的交往,二是台湾当局由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转变为否认“一个中国”原则。21世纪的今天,两岸人民往来十分频繁,两岸经济与文化趋向融合,虽突破了诸多政治僵局,但很多政治难题仍然存在,但是我们坚信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终将归于祖**亲的怀抱。
一、两岸关系现状观察
现状由历史发展而来,解读现状必须从历史开始。胡锦涛是这样描述的:“1949年以来,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上个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没有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这是对两岸关系现状的客观解说,也是实行维持两岸关系现状政策的基础。
事实上,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一直是两岸人民的共识。
据台湾媒体报道,岛内有关方面最近曾就两岸关系进行了108项民调,主张两岸维持现状的占64.9%,肯定两岸关系目前缓和趋向的占52.2%。两者,一是对两岸维持现状的肯定,一是对当前缓和趋向的认可。
从目前看,各方在“一个中国”问题上,至少表面上是比较一致的。中国政府是最坚定的,不会有任何退让;美国政府也一再重申坚守“一个中国”政策;现台湾当局,既承认“九二共识”,也坚持说它是“一中宪法”,两者本质上都是认同“一个中国”的。但实质上要求确实不同的。台湾方面要求的现状,是“不统、不独、不武”;美国方面要求的是“不统、不独、不战”; 两者基本上一致。而中国大陆方面要求的,则必须是 “一个中国”。因为,两岸虽然还未统一,但“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并无任何改变。还有,两岸实行的也是不同的社会制度,因而,“一国两制”实际上也是两岸的现状。尽管民进党千方百计把“一国两制”污名化、妖魔化,但就是无法驳倒这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总之一句话,我的两岸“现状观”,就是要把两岸“客观存在”的现状,也就是“一国两制”,转化为“主观认同”,即通过两岸平等协商,使之共识化,合法化,完善化,正常化,从而使两岸关系持续的和平发展和共创两岸人民的永久福祉。
三、两岸关系未来展望
20多年来两岸各方面的交流不断增强,随着两岸的经济,文化,政治的往来,两岸人民更加的相亲相爱,两岸关系趋向融合。
在一个有关海峡两岸问题的学术会议上,中国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辛旗,就两岸关系未来发展与他进行了交谈。
海峡两岸的对话不仅仅是学术对话,更是历史的对话、民心的对话、未来的对话”。辛旗先生做专题发言“登高望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所谓“历史的对话”就是两岸在中华民族近代史悲情方面要有设身处地的体谅;所谓“民心的对话”就是相互理解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以民为本,遂民所愿;所谓“未来的对话”就是根据两岸现状,寻找实现现代化和国家统一的交集点,保证稳健、和平地推进这一进程。
辛旗先生说,“天下太平”是中国历代追求的政治理想,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和平统一,和平是根本,和平是百年大计,和平统一应当成为两岸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而维护统一首先要推心置腹地理解中国这一丰厚的历史、现实、文化、政治多面向的观念,承认各地中国人取得的正面成就,无论政治观念的差异有多大,祖国大陆和台湾取得的成就都是中国人的成就,都是中国人的经验。
最后,我坚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只要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两岸关系终将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台湾问题一定能够早日解决。
第三篇:加强民族团结 促进祖国统一
加强民族团结 促进祖国统一
背景材料
材料一:2011年6月15日至7月8日,西藏和平解放60年成就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
材料二:新华社北京2011年12月16日电(记者李寒芳)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16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二、命题角度
1.为保证少数民族人民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根据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我国建立了什么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维护民族团结有什么重要意义?
(1)政治意义: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边疆稳定、巩固国防,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2)经济角度: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最终实现共同富裕。(3)文化意义: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事业。
(4)社会意义: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3.少数(西藏60周年)民族地区经济不断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力保障。(4)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5)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6)少数民地区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艰苦创业。(7)全国人民的支持等。
4.少数民族地区取得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1)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等。
5.为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繁荣,我国政府应该怎么做?
(1)经济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2)政治方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维护民族团结。(3)文化方面: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的心态,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珍惜、保护各民族文化。
6.中学生如何维护各民族团结
(l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坚守政治信仰,拥护我党的民族政策(2与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分子做斗争(3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4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活动,普及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
7.如何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3)坚持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4)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团结稳定等。
8.为什么要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答:因为:①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②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9.为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可开展活动有:
①召开“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活动;②开展“民族团结知识”竞赛;
③传唱民族团结歌曲;④出以“民族团结教育”主题黑板报、手抄报、图片展。10.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标语:
例:①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②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③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④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⑤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⑥56个民族是一家,我们心相连、血相通。
11.党和政府致力于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建设,让各族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的日子说明了什么?(体现了课本中的哪些观点)(至少4点)
答:①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③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⑤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原则。
12.在维护祖国统一的问题上,(人民)青少年学生应该如何做?(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学生应做些什么?)答:a、拥护实现祖国统一的方针,积极宣传一国两制的政策b、不做有损国格,不利于统一的事,敢于同不利于祖国统一的行为做斗争; c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履行维护国家统一义务; d、好好学习,为祖国繁荣强盛做贡献; e、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13.你知道目前我们解决台湾问题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吗? 答:(1)有利条件:a、我们有事实被证明完全正确的“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来指导。b海峡两岸人民同祖同宗、血肉相连,文化一脉相承; c、80年代以来,两岸关系的坚冰已经被打破,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海峡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利互补的局面已初步形成。d、台湾人民心向祖国,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始终是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e、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2)不利因素(障碍):a、台湾岛内有些人妄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b、某些外国势力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14.你认为我国应当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答:①坚持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反对“台湾独立”、“一中一台”。②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与台湾当局和平谈判,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③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涉。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⑤积极发展两岸关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5.为什么说实现两岸的统一,是不可阻档的历史潮流?答:①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②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③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的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16、作为中学生,你打算以哪些实际行动为开创两岸关系的新局面作贡献? 答:青年学生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要尊重优待军人,开展各种形式的拥军优属活动;积极拥护和支持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台独;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和实际行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坚决同一切破坏国家统一的“台独”言论和行为进行斗争;自觉肩负起国家统一、民族振兴的使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肩负起国家统一、民族振兴的使命;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陶冶爱国主义情操等。
17、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国家应该怎么做?
答: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增强综合国力,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分裂,反对“台独”,反对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反对外国势力干涉,绝不允许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地位;要努力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8、在中小学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有利于培养各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有利于提高各族学生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自觉性;有利于增强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使各族学生思想认识和行为自觉地统一到党和国家的要求上来;有利于增进青少年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历史、文化的了解;有利于促进56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相互交流、继承和发扬;有利于增进各族学生对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历史的认识等。
19、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可以采取哪些方式或途径?
答: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班会、团队活动、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
20、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有什么意义?
答:可以通过表彰先进、弘扬正气,使先进典型的事迹和经验得到传播;使民族团结成为强大的社会舆论和良好的社会风尚;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维护少数民族地区和整个国家的稳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也具有重要意义。
21、如何开创民族团结进步的新局面?
答: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紧紧围绕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的民族工作任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宣传教育、人才培养等为重点,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2、请你为维护民族团结,设计几条宣传标语或口号。
答: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高举民族团结进步旗帜,实现各民族人民共同富裕;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民族问题无小事!贯彻党的民族方针,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加快发展是民族工作第一要务,维护团结是民族工作第一职责;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
23、你了解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那达慕大会、马奶节(蒙古族);开斋节、古尔邦节(维吾尔族、回族);藏历年、雪顿节(藏族);龙船节(苗族);元日、上元节、寒食节、端午(朝鲜族);火把节、鱼潭会(白族);开门节、关门节、泼水节(布朗族)等。
24、你了解哪些少数民族古籍?为什么要对少数民族古籍进行抢救性保护? 答:彝族叙事诗《阿诗玛》;藏族民间说唱体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柯尔克孜族传记性史诗《玛纳斯》;察合台语长篇叙事诗《热吾泽突孜左合热》等。少数民族古籍是各民族的知识总汇,每个民族在历史上创造的文化成果,最集中地体现在民族古籍之中;古籍是文明的一部分,是多个民族的先辈们用生命和智慧谱写的历史,不可再生,弥足珍贵;有助于我们保存民族的记忆和文明的火种;这些珍贵的财富不但是具体民族的,也是中华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挖掘各民族在各个领域的特殊经验和认识,不仅能加深我们对自然和历史的认识,而且可以恢复我国不同时代丰富多彩的古老文明;对少数民族古籍进行抢救性保护,还可以让全国人民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少数民族古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5、我国民族地区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急待解决?
答:民族地区经济基础依然薄弱,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贫困问题依然突出,扶贫难度相当大;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文化生活贫乏,医疗条件差;少数民族适龄劳动人口就业形势严峻。
26、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有助于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有利于社会和谐;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等。
27、你知道多少少数民族的英雄人物?
答:小叶丹(彝族);马本斋(回族);邓恩铭(水族);韦拔群(壮族);关向应(满族);向警予(土家族);王瑛(回族);王友德(回族);王顺友(苗族);廷•巴特尔(蒙古族);达吾提•艾西木(维吾尔族);李四光(蒙古族);李春燕(苗族);李桂林和陆建芬夫妇(彝族);邱光华(羌族);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蒙古族)等。
28、材料一:2011年,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的大力支援下,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抓发展、转方式,保稳定、促和谐,增活力、惠民生,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区生产总值完成605.83亿元,比2010年增长1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9.27亿元,增长18.6%;实现税收96.6亿元,增长90.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04元,增长18.5%。(1)你能从上述材料中概括出西藏地区2011年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答: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西藏人民的艰苦创业等。材料二:近日,来自新浪网、环球网、凤凰网等中国知名网站的网友,纷纷就**集团的言论和行为,特别是其近期策动的“自焚”和聚集打砸事件及其背后祸心,进行了切中本质的深刻分析,表达了强烈的愤慨之情。这是中国人民的强大声音。
(2)对于材料中网友的言行,你有何感受?
答:这是公民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义务的具体表现,是公民热爱祖国的表现,这充分体现了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热爱;**集团及国外的某些别有用心的势力组织的这些活动,违背了人民的利益,干涉了中国的内政,他们的阴谋不可能得逞;我们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祖国的行为,我们也将对各种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坚决打击。
材料三:从2012年1月19日开始,拉萨市群艺馆、城关区委宣传部组织城关区32个社区(居委会)共96名文艺骨干,坚持每天利用3个小时在宗角禄康公园文化广场进行“幸福拉萨”规范舞集中排练,拉萨市群艺馆进行现场教学。截至目前,各学员已经基本熟练掌握了10首舞蹈的规范动作,2月3日开始,各文艺骨干回到各自社区对社区群众认真开展了教学活动,带动社区居民群众参加学跳。
(3)如果你是一名游客,正好赶上了他们的舞蹈活动,你打算如何与他们和睦相处?
答:我会积极参加他们的活动,在活动中我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尊重他们的语言文字,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我会与他们友好相处,向他们虚心学习,同时也向他们介绍其他民族的文化习俗。
第四篇:两岸关系和和平发展
如果说2008年是两岸关系重大转折期的话,那么2009年则是两岸关系峰回路转之后在更高水平上的新起点。目前,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螺旋式”的上升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点是通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两岸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自2008年以来,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发生重大、积极的变化,两岸关系由过去近60年的紧张对抗转而走上和平发展的新道路。
在政治上,中国国民党在台湾地区重新执政,马英九当局承认“九二共识”,并延续2005年以来国共两党领导人提出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两岸开始建立政治互信。以此为基础,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的事务性协商得以恢复。在经济上,两岸各种生产要素的直接交流更加密切,两岸经济关系走向正常化,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也加速推进。在社会与文化交流交往方面,两岸直接“三通”(通邮、通航、通商)基本实现,两岸人民迈入大交流时期,两岸文化教育交流迅速升温。
两岸关系之所以在短期内实现如此重大的改善,关键是两岸目前都能够接受“和平发展”这一理念,愿意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国共产党和大陆政府秉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积极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号召两岸同心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表示,两岸关系的历史遗留问题应放在共同发展中逐步解决,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可以说,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走向和平统一的必经之路。
一、历史视野中的两岸关系
1949年以来,两岸关系即便处于内战对峙状态,也仍然保持着特殊国内关系的基本性质。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关系发展由此揭开新的历史篇章。《告台湾同胞书》和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阐明的和平统一九条方针政策意味着对台战略创新,为1982年全国人大修宪提出“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创新作了准备。1983年以后,邓小平同志将处理两岸关系的基本方针确定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并首先应用于香港和澳门。基于这些对台战略与制度创新,当台湾方面于1991年通过“国统纲领”后,两岸才有可能由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并展开两岸事务性协商。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大陆政府从无到有推出一系列吸引、优惠台商的新经济政策,包括“台资比照外资”政策以及对台商投资领域和方式采取“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原则。由此,两岸经济关系有了交流渠道和依循制度,两岸产业得以发挥比较优势,走向互惠与发展。1999年以后,两岸关系受到“台独”分裂势力的严重冲击。大陆一方面坚决反对“两国论”、“一边一国”等分裂言行,另一方面扩大推行台资优惠政策,继续争取台湾民心。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自2005年以来坚持“四个决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并且启动国共两党对话,推进两岸多层次交流,开始考虑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此外,2005年3月,十届全国
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首次以国内法的形式将反分裂以及促进两岸人民交流法律化。
二、2008年两岸关系开始走向和平发展
2008年两岸关系发展的动力在于两岸人民利益需求——历经近60年分离和最时事报告大学生版
近10多年来分裂势力的阻挠,两岸人民迫切需要直接交流与合作。同时,基于30年来对台制度创新所形成的两岸关系基础,两岸人民有条件走向和平发展之路。这个新形势的形成过程,也是大陆的和平发展理念与台湾朝野政治新格局相互作用的过程。
马英九在台湾执政后,主张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两岸维持“不统、不独、不武”的状态,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海协海基两会协商,并期待大陆帮助台湾经济尽快复苏。民进党则未能及时摆脱贪腐阴影和“台独党纲”的魔障,无力反思其陈旧的两岸关系政策。同时,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和“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方针,具有主动引导两岸关系朝着和平发展方向务实前进的积极意义。2008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会见萧万长,2008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会见吴伯雄,正是此方针的具体成果。海协、海基两会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协商,并通过2008年6月和11月两次领导人会谈,签署六项协议,取得重大成果。我们知道,海协、海基两会是以名义上的民间机构身份,回避两岸政治上互不承认的困境,受权代理官方谈判,处理两岸关系演进中的事务性问题。这是现阶段两会协商模式的政治经济内涵。两会恢复协商后,2008年11月初,海协会首度入台协商,开始把对台工作做到台湾岛内。
2008年12月,两岸直接双向“三通”基本实现,两岸形成“一日生活圈”。这不仅让往来两岸的台商、台湾学生和两岸游客直接受益,而且还有两个更重要的效应:一是直接促进了两岸生产要素的便利交流,为两岸经济交流正常化与经济合作制度化奠定物质基础;二是大大缩短了两岸同胞之间的心理距离,为两岸社会融合奠定心理基础。
2008年下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国共两党继续携手合作为两岸人民谋福利,照顾台湾民众的切身利益,帮助台湾经济复苏。2008年12月底,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第四次“国共论坛”)就是在此背景下召开的。此次论坛达成的9项共同建议和中共中央台办主任王毅宣布的10项惠台措施,涉及扩大两岸人民交流、帮助台资企业转型发展、建立两岸金融合作与全面经济合作机制等重要问题,将有力地促进两岸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双赢。
三、2009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形势
如果说2008年是两岸关系转折期的话,那么2009年则是两岸关系峰回路转之后在更高水平上的新起点。两岸关系既走过了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10年的紧张高危期,也不同于20世纪90年代初疑虑重重的试探期。可以说,目前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螺旋式”的上升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点是通过和平发展阶段
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具体而言,有三个新特点十分醒目,把两岸关系“螺旋式上升”的内涵标识了出来。
第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路线图初步形成,并在两岸交往实践中得到深化。2008年12月31日,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开始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本框架,为两岸关系从和平发展走向和平统一指明了路线图。目前大陆各项对台工作有条不紊地按照这幅路线图推进,以两岸同胞利益和需求为本推进两岸关系发展。这幅路线图可以概述如下。首先,遵守“九二共识”,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框架,乃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要的政治互信基础。马英九执政以来,重申承认“九二共识”,认为两岸并非国与国的关系,而是两个地区的特殊关系,多次表达两岸民众同属中华民族儿女的情怀,值得我们赞赏。在此基础上,海协会和海基会的制度化协商得以顺利恢复并取得丰硕成果。其次,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合作,成为沟通两岸的两座桥梁。两岸关系的发展要做到以人为本,超越政权对立僵局,就必须踏踏实实地持续推进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合作。再次,在“大三通”基础上促进两岸人民及各界往来,成为重塑两岸共同的国家认同的基本方式。2009年5月,被誉为两岸民间交流盛会的“海峡论坛”在福建召开,这是两岸人民大交流的典例,也是重塑两岸人民国家认同的起步。此外,两岸在政治互信基础上协商处理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探讨签署和平协议的问题,也是和平发展路线图上关键的组成部分,在过去一年都有所进展。
第二,两岸积累政治与经济互动的新经验。10年来,两岸事务最大的特点是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密不可分。因此,很大的一个挑战是如何处理好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之间的关系。目前,我们根据“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循序渐进”的对台工作指导方针,在具体的对台工作中将敏感的政治关系难题与复杂的经济合作议题区隔开来。同时,在长期战略上推动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形成正面的互促作用。
值得指出的是,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论述,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经济议题与政治议题包容起来,使国家统一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和民族复兴愿景相协调。第三,两岸通过经济合作共创双赢的态势正在形成。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大幅萎缩,但是祖国大陆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充足的外汇储备,主动并有效引导两岸开展经济合作。由此,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从主要由民间自发驱动提升到政府主动推动,共同应对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一年来,大陆广西、江苏、河南等地和有关部门多次组织赴台采购,福建等海峡西岸经济区实行对台政策“先行先试”,重庆、湖南、湖北等地纷纷搭建对台区域经济合作平台,大陆“家电下乡”计划也将台资企业产品纳入……这些都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积极引导两岸合作与发展的进展。
四、两岸经济关系有新进展
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也是近年来两岸关系中发展最为迅速、成果最为突出的领域。根据商务部的资料,截至20 0 9年底,两岸累计贸易额已达950 0多亿美元,台商在大陆设立投资项目已近8万个,累计实际投资达493亿美元。如果加上台商经过第三地的转投资,累计实际投资约80 0多亿美元。台湾是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大陆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顺差来源地和投资目的地。20 09年,大陆对台专项采购约140亿美元,并采取措施支持台资企业参与大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分享扩大内需所带来的商机,对协助台湾提振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两岸在经济合作制度化、产业合作搭桥与陆资入台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1.新协商: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
台湾方面提出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议题,符合我们提出的促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的主张,符合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大趋势,特别是在2010年东盟-中国(10+1)自由贸易区建成之时,有助于台湾商品进入广阔的大陆市场。
2009年6月,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报告指出了签署ECFA对台湾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加的正面效应。在大陆方面,商务部和有关研究机构研究表明,签署ECFA,不仅能够消除两岸贸易壁垒,合理配置两岸资源,而且有助于拓展两岸经济合作领域,扩大合作规模,提高合作层次,从而对两岸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研究资料推算,若签署ECFA,台湾受益产业以批发、国际贸易、旅馆、餐饮等商品买卖业,运输仓储通信业为首,制造业则以机械、电子产品、纺织品等三项受益最多。如果不签署ECFA,受大陆与东盟、韩国、日本等国互相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影响,台湾所有行业的工作机会都将减少,加上出口萎缩,势必对台湾民众的福祉造成伤害。
虽然ECFA对台湾有种种好处,但是一部分弱势产业和传统产业也可能受到冲击。台湾一些政治反对势力为了争夺选举的议题主导权,不惜刻意夸大ECFA对台湾经济社会的负面冲击。因此,签署ECFA的议题,又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合作问题,还要考虑到台湾政治社会发展的形势。目前,大陆为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两岸专家的共同研究已经完成。2009年12月,海协、海基两会对签署ECFA问题交换了意见。2010年新年伊始,海协、海基两会有关专家在北京展开首次ECFA业务协商。2.新探索:两岸产业合作“搭桥”
两岸产业层面的深入合作具有必然性,对促进两岸经济关系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两岸经济关系30年来,不管是贸易还是投资,最大的问题是两岸企业合作程度很低,两岸生产要素融合程度不够。因此,两岸产业合作需要“搭桥”,有序推动。其次,两岸产业政策缺乏对接与协作机制,也需要通过专案推动。2009年,台湾推动研究和制定产业创新条例,目的是推进台湾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形成新的竞争力,促成新的产业增长点。大陆“十一五”规划和拟议中的“十二五”规划也强调推进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但是,两岸的产业政策缺乏共同的愿景,不利于同样处于转型中的两岸产业与经济结构形成合理、有序、高效的合作机制。再次,产业合作搭桥要突破两岸缺乏共同的技术标准的困境,并且着眼于共同建立新的技术标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全球化为两岸工业产品技术标准提出了挑战,金融危机为两岸合作建立共同的技术标准提供了重要机遇。
2008年底,台湾方面提出两岸产业合作“搭桥”计划,得到大陆有关方面的支持。2008年12月以来,两岸分别成立对口智库机构,聘请专家学者、主管官员和企业界人士多次进行两岸产业合作论证与研究。通过“官产学”的这些合作,两岸产业合作方兴未艾,两岸绵密、稳固的合作与共生关系正在形成。3.新突破:陆资入台
2009年4月,海协、海基两会领导人会谈,达成一项历史性的原则共识:台湾将在政策上首度允许大陆资本进入岛内投资。这项共识的达成,揭开了双向投资的大幕,由台湾到大陆进行单向投资的非正常局面将被终结,今后两岸可以进行正常的双向投资活动。此后,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台办联合发布《关于大陆企业赴台湾地区投资项目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商务部联合国务院台办发布《关于大陆企业赴台湾地区投资或设立非企业法人有关事项的通知》,意味着大陆政府将促进和帮助陆资赴台纳入工作日程。2009年6月底,台湾当局发布《大陆地区人民来台投资许可办法》和《大陆地区之营利事业在台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许可办法》,列出大陆资金可投资的3大类192项产业细目,并于7月1日起正式受理陆资来台或设立分公司的申请。双向投资的启动,乃是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大趋势下的新突破。这改变了过去台资企业将研发基地留在台湾,只将工厂搬到大陆,两岸企业各行其道的局面,两岸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互补和共同发展,增强两岸产业实力。
五、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有新突破
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亲缘、文缘相通,地缘相近,文化教育交流乃是克服政治军事障碍的重要手段。2009年7月,以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为主题的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论坛提出,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正轨以后,文化与经济是沟通两岸关系的两座重要桥梁,在进一步密切两岸经贸关系的同时,应积极加强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论坛的主要成果是提出了六项共同建议: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深化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增强两岸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升两岸教育品质;共同探讨协商签订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建立两岸文化教育合作机制;加强两岸新闻交流;支持台资企业在大陆发展壮大,推动两岸在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领域的合作。
2010年1月,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宣布首批承认大陆41所高校学历,这是对两岸教育交流的新突破。目前来看,台湾方面对大陆学生赴台求学还有很多限制,包括“三限”和“六不”。“三限”指的是:“限校”,学历承认只限于经过认定的大陆部分高校;
“限量”,每年招收大陆学生的数量定在10 0 0至20 0 0名;“限域”,限制在大陆某些地区招生。“六不”指大陆学生入学不得加分,不得影响台湾本地招生名额,不提供官方奖助学金,不允许大陆学生到校外打工,大陆学生不得考证照,不得考公务员。
这些限制体现了两岸关系的特殊性和两岸教育状况的现实差异。不过,随着两岸各项交流的深化,相信有关的限制政策会适应新的形势而调整。毕竟,在全球化和祖国大陆崛起的今天,两岸教育与文化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势不可挡。
六、两岸政治关系的现状与挑战 1.现状与主张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1949年以来,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上个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没有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目前,两岸政治关系的现状大致可以表述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但是存在对立的政权,尚未完全统一。大陆在涉及两岸政治关系问题上一直主张,首先要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原则。2.问题与挑战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形势中,两岸官方都宣布根据1992年达成的“九二共识”恢复海协会和海基会的制度性协商,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可见,“九二共识”对两岸摆脱过去几年“法理台独”制造的政治关系危机、促成和平发展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九二共识”的核心“一个中国”,虽然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但也隐藏着两岸关系最深刻的政权争议问题。因为,两岸官方对“一个中国”的政治内涵是否表达以及如何表达都有不同的理解:台湾官方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就是1912年成立至今的“中华民国”,对此大陆无法接受。大陆认为,“九二共识”就是两岸都表达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同时在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况且,两岸政权争议不仅是历史遗留问题,也与两岸民众在“国家认同”上的差异互相强化,构成挑战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问题。
吸取历史经验,现阶段两岸官方都认识到:一方面,目前还缺乏成熟的条件来立刻解决政权争议问题;另一方面,两岸民众利益福祉不应该因为政权争议而搁置或受损。因此,先搁置政治争议,根据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循序渐进的指导方针务实推进两岸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切实造福两岸同胞,逐步创造条件再来处理政治争议,成为目前两岸处理两岸关系的政治智慧。
胡锦涛总书记在六点意见中还提出,“为有利于两岸协商谈判、对彼此往来作出安排,两岸可以就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展开务实探讨”。我们还应胸怀促进中国统一大业的使命感,未雨绸缪,解放思想,务实探讨两岸政治关系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发展,为将来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做准备。
七、启示与展望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启示我们,要将两岸和平发展向和平统一方向引导,除了搁置争议之外,我们还需站在争取台湾民心的战略高度,在经济、文化、社会交流等方面不断细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路线图。胡锦涛总书记六点意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提出了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战略要求,体现了解决两岸关系重大问题的新思路、新观念、新主张,也体现了破解难题、打开僵局的政治智慧。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六点意见已经成为大陆对台工作的主轴。
今后要进一步重视让台湾民众特别是基层民众广泛参与两岸经济社会合作进程,注意保障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促进两岸更好地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继
续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只有踏踏实实地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我们才能有效地构建基础坚实、支撑有力、内涵丰富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增强两岸同胞对中华民族和统一国家的认同,为两岸最终和平统一创造条件并做好准备。
第五篇:专题十一 加强民族团结 促进祖国统一[最终版]
专题十一 加强民族团结 促进祖国统一
一、背景材料
材料一:2011年6月15日至7月8日,西藏和平解放60年成就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展览以西藏和平解放60年为主线,分为“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大幅改善的人民生活”、“西藏的明天更加美好”四个部分。展厅内,500余幅图片、图表以及丰富翔实的历史文献和实物、生动新颖的多媒体演示,向观众生动展示了西藏和平解放的重要历史进程和伟大历史意义,充分展现了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和发展前景。
材料二:新华社北京2011年12月16日电(记者 李寒芳)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16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贾庆林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海协会成立2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诚挚的问候。贾庆林指出,开展两岸协商谈判,是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由之路。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主张通过两岸协商谈判,逐步解决彼此间的问题,不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材料三:兵团新闻网阿克苏2012年2月11日电(王梅)一直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一团以学习创先争优活动为统领,在全团范围内加大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和“三个离不开”思想。
二、知识链接
1.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即“一国两制”。
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6.新中国成立以来,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团结互助和谐的新时代,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载入了宪法和法律,各民族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7.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自觉履行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就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8.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只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才能总揽全局,保持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
三、命题角度
1.为保证少数民族人民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根据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我国建立了什么制度?谈谈你对于这一制度的认识。(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依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自主地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什么重要意义?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妥善地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全,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自主权利,使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做主人。有利地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3.维护民族团结有什么重要意义?
(1)政治意义: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边疆稳定、巩固国防,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2)经济角度: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文化意义: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事业。(4)社会意义: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4.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不断发展的原因有哪些?(1)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力保障。(4)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5)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6)少数民地区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艰苦创业。(7)全国人民的支持等。
5.少数民族地区取得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1)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等。6.为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繁荣,我国政府应该怎么做?(1)经济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2)政治方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维护民族团结。(3)文化方面: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的心态,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珍惜、保护各民族文化。7.中学生如何维护各民族团结
(l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坚守政治信仰,拥护我党的民族政策(2与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分子做斗争
(3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4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活动,普及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
7.(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性、意义、影响。
(1)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重大举措,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局,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民族团结;
(3)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4)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等。8.结合所学知识为我国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献计献策。(1)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推动西部地区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2)深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重视培养人才;
(3)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4)深化改革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
(5)鼓励、支持、引导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和支持西部大开发,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等。
9.列举我国促进西部地区发展的一些具体措施?
(1)西部大开发战略
(2)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工程(3)实施“援藏工程”
(4)设立“少数民族扶贫专项贷款”
(5)中东部地区在省级重点中学中开办“西藏班”“新疆班”等 10.如何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3)坚持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4)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团结稳定等。
11.为什么要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答:因为:①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②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12.为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可开展活动有:
①召开“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活动; ②开展“民族团结知识”竞赛; ③传唱民族团结歌曲;
④出以“民族团结教育”主题黑板报、手抄报、图片展。13.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标语: 例:①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②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
③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④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⑤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⑥56个民族是一家,我们心相连、血相通。
14.党和政府致力于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建设,让各族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的日子说明了什么?(体现了课本中的哪些观点)(至少4点)
答:①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③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⑤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原则。15.在维护祖国统一的问题上,(人民)青少年学生应该如何做?(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学生应做些什么?)
答:A、拥护实现祖国统一的方针,积极宣传一国两制的政策 B、不做有损国格,不利于统一的事,敢于同不利于祖国统一的行为做斗争; C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履行维护国家统一义务; D、好好学习,为祖国繁荣强盛做贡献;
E、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16.你知道目前我们解决台湾问题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吗? 答:(1)有利条件:A、我们有事实被证明完全正确的“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来指导。B海峡两岸人民同祖同宗、血肉相连,文化一脉相承;
C、80年代以来,两岸关系的坚冰已经被打破,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海峡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利互补的局面已初步形成。
D、台湾人民心向祖国,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始终是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E、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
(2)不利因素(障碍):A、台湾岛内有些人妄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B、某些外国势力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17.你认为我国应当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答:①坚持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反对“台湾独立”、“一中一台”。
②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与台湾当局和平谈判,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③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涉。
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⑤积极发展两岸关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18.为什么说实现两岸的统一,是不可阻档的历史潮流?
答:①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②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③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的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