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两岸关系的发展
论两岸关系的发展
自1949年蒋介石败走台湾,台海两岸对峙就持续至今,台湾亦经历了蒋经国、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几任领导人。2005年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两岸关系得以缓解。而在今年,两岸正式实现了三通,最近,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访台,并举行了陈马会谈。
两岸局势暖风频吹,是否意味着和平统一大业的即将实现呢?
目前,和平统一台湾存在着多方阻碍。反观台湾名众的思潮,“不统不独”竟是主流。台湾离开大陆已达59年,两岸的交流存在严重的隔阂,台湾的教育也与大陆教育走向两个极端。台湾的孩子,从一出生就被灌输台湾是一个国家——中华民国的概念,而大陆的孩子,从一出生就知道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如今两岸的年轻人一旦谈到两岸关系的问题时,就会发生激烈的冲突。百度贴吧的一位高雄网友在两岸交流帖当中,是这样说的:“我不愿意说统一不统一,因为台湾有蓝营和绿营,两个阵营争斗得非常厉害,我们不愿谈论政治问题,我希望台湾维持现状。”而在台湾ipob论坛的两岸版版主是这样说的:“我之所以建立这个版块,是因为两岸同属炎黄子孙,血浓于水,希望两岸同胞能够通过这个平台交流,但从我个人观点出发,我不认为台湾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是同一个民族,但却不一定要成为同一个国家,新加坡就是一个独立的华人国家。”在这些台湾网友的言论当中,我们看到台湾的年轻一代是不希望两岸统一的。而还有一些年轻人,受“台独”思潮的影响,甚至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在原住民(即高山族)当中,这种思潮尤为突出。在台视论坛当中,一位网友写下了这样的留言:“我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你们(指大陆网友)所说的炎黄子孙,我们称他们叫‘外乡人’,而我是原住民,是真正的台湾人,与你们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产生这种思潮的原因,一是教育,二是台湾绿营媒体对大陆的丑化。例如今年8月,北京奥运会召开之时,大陆人民为中华台北队摇旗呐喊之时,台湾媒体竟无视北京奥运会取得辉煌成就,而大篇幅报道开幕式的假唱事件。我们并不反对台湾媒体对北京奥运会提出质疑,但是质疑应是中肯的,而不应该只谈坏的,不谈好的。一位台湾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得了奖牌,而他的教练则是来自祖国大陆的,而台湾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只渲染台湾之光的闪耀,而只字未提运动员的大陆教练。台湾绿营媒体还经常扭曲事实,例如大陆发生一起矿难,在台湾竟然会描述成**。
事实上,在2005年连战访问大陆之时,就提出了“反对台独,发展两岸和平”的口号,为什么不讲实现两岸统一呢?正是迫于台湾不统不独,维持现状的主流思潮。而在今年8月26日,马英九在接受墨西哥《太阳报》的采访时说:“双方是一种特别的关系,但不是国与国的关系,这点非常重要。” 马英九答复《太阳报》系集团董事长瓦斯盖兹有关对所谓“两个中国”的看法时表示,他基本上认为海峡双方的关系应该不是“两个中国”,“而是在海峡两岸的双方处于一种特别的关系”。台湾领导人正在弱化台独的概念,同时又在模糊统一的概念,为的就是让台湾的政治形态维持现状。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台独概念的弱化,使得两岸关系得到了发展,台海两岸经济交流、贸易往来更为频繁。
然而,两岸关系的发展依旧艰辛,现在如此,未来亦如此。近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访台,然而访台之旅却非大陆民众希冀的那样一帆风顺。陈云林刚到台湾,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就在tvbs电视台上叫嚣。蔡英文带领绿营势力发动“围城行动”,严重干扰了陈云林的台湾之行,最终还发生了流血事件,由此引来了台湾民众的一片骂声。而期间还发生了央视主持人柴璐被袭事件。11月7日蔡英文受访时竟说这是黑帮滋事,当即被现场民众骂其“黑心政客”,但台警方目前仍未发现发动流血冲突的人具有黑帮背景,马英九也适时斥责了绿营的行为,指出蔡英文应为流血事件负全责。然而陈云林的台湾之行,却是历史性的,“三通”这个出现在两岸间已有30年的名词,4日终于实现。通航、通邮、通商,这是人货及讯息的“三通”,而一切的本源皆在“第四通”:两岸在思想观念上必须“想得通”——台湾《联合报》社论。
从总体上说,两岸关系还是向前发展的,“三通”实现了,现在就要往“第四通”发展,实现思想观念的“第四通”,即让台湾民众真正跳出绿营媒体的蒙蔽,看到一个真实的大陆,让台湾民众看到统一对台湾是有利的,而非台独分子所谓的“受黑暗的共产党领导”。只有台湾民众有了中国人的意识,和平统一才不会是大陆人民的一厢情愿。
但是,如果两岸和平统一依旧不能在这两三年内实现,台湾就会在事实上越来越“独立”,当她成为一个事实上的国家时,即使我们不去承认,那么国际也会选择承认,正如韩国和朝鲜一样,那么此时,武力解放台湾是我们必须选择的道路,尽管两岸人民都不愿意看到拿起武器的那一天,但当我们无从选择时,武力将是唯一的选择。
我们期望统一的那一天,这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尽管统一是个艰难的过程,但我们相信,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一定能够在台湾实现。
第二篇:发展两岸关系 促进祖国统一
附件4:
《形势与政策》 实践论文(时事评论)
题
目: 发展两岸关系 促进祖国统一
学
期: 2014--2015学第二学期 班
级: 2011级化学本科班 姓
名: 黎炫 学 号: 201104014047 完成日期: 2015年4月27日 指导教师:
发展两岸关系 促进祖国统一
摘要:近一段时间来,台湾局势呈现纷繁复杂、跌宕起伏的局面,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正确认识和看待这一历史阶段的种种现象,拨开迷雾,把握大势,具有重要意义。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不管在海峡两岸统一的道路上还有多少困难和障碍,海峡两岸同胞只要坚持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增进共识,加强合作交流,携手共进,就一定能够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
关键词:两岸关系、祖国统一、台湾一场领导人选举结果对两岸关系的影响绝对是深远的,两岸关系将从此发生新的转折,在双方共同承认“九二共识”这一重要原则与基础上,两岸关系将从充满危机与紧张走向缓和与稳定。2008年5月20日,台湾地区当选领导人马英九上台执政,海峡两岸关系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在此之前,民进党“执政”八年,由于其大力推行台独,两岸关系蒙上了厚厚一层冰。马英九执政以后,对大陆政策会更加灵活、创新。政治上承认“九二共识”,经济上推出“ECFA”,社会文化方面积极实现“三通”,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举措,为两岸关系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在此基础上,两年之中两岸都以极大的善意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中间陆续出台了诸多新举措。
一、台湾政策
自1987年8月15日台湾当局废止了实施长达38年之久的“戒严令”,1989年1月公布实施“人民团体组织法”,正式解除了党禁,从而使台湾结社、组党合法化。各党派,社团组织应运而生,2000年“总统大选”以及2001年“立委”选举后,台湾政坛分裂出了很多新的政党,目前宣布正式成立的政党有90多个。国民党也首次成为在野党。这些政党大致可被分为两派,即“泛蓝阵营”和“泛绿阵营”,其中以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为主要代表的泛蓝阵营主张维持现状或统一,认同包含台湾地区在内的中国;而泛绿则主张“台湾独立建国”,以“台湾共和国”的身份加入国际社会,其主要的政党包括了民进党和台湾团结联盟(台联党)。
国民党现任主席马英九,他上任台湾总统后先后任命了熟悉两岸经贸政治合作往来关系的江丙坤高孔廉为海基会董事长和副董事长,显示了他对两岸关系的决心,并他也表示过无意邀请**入台,粉碎了藏台串联的谣言,但同时他也表示过会在台湾不会放弃议会
和总统制度。绿营主要代表民主进步党主席蔡英文在竞选新北市长后说出“中华民国是一个流亡政府”这一言论,显然是想造成“中国人”与“台湾人”的对立,达到其所说的“社会对抗,”从而达到分裂祖国的愿望。
二、大陆政策
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残部退守台湾,中共对台方针指定为“武力解放台湾”转为“和平解放”,并直接促成了“蒋介石回大陆居住,台湾交给蒋经国治理、外交和军事权收归中央”这一谈判成果——尽管“文革”的爆发使这一成果未能成为现实,但却没有改变政、学两界建国以后“对台政策第一次战略性调整”这一论断。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标志着大陆对台政策进行了第二次战略性调整。对台政策从解放台湾、和平解放台湾,调整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在我们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进程中,这一调整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文革”路线进行了系统修正,明确指出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时代的主题。在这一背景下,对台政策也因应大势而做出了改变。
在2008年的最后一天举行的纪念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30周年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作主题发言时,提出了后来被称作对台纲领性文件的“胡六点”。昭示着大陆对台政策第三次战略性调整。
北京政府和中国人民一直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各种阴谋,坚决反对任何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搞“台湾独立”的图谋。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涵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就是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三、两岸关系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启示我们,要将两岸和平发展向和平统一方向引导,除了搁置争议之外,我们还需站在争取台湾民心的战略高度,在经济、文化、社会交流等方面不断细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路线图。胡锦涛总书记六点意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提出了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战略要求,体现了解决两岸关系重大问题的新思路、新观念、新主张,也体现了破解难题、打开僵局的政治智慧。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六点意见已经成为大陆对台工作的主轴。今后要进一步重视让台湾民众特别是基层民众广泛参与两岸经济社会合作进程,注意保障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促进两岸更好地共同发展。两岸和平统一“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为两岸同胞描绘了一幅绚丽美好的图景。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平是发展的保障。维护台海和平,促进两岸共同繁荣,我们要继续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四、抓住机遇,推动两岸关系整体改善,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1、建构两岸和谈框架,把握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动权。
近期中国政府在两岸关系中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2005年3月《反分裂国家法》出台,为中国政府赢得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动权奠定了法律基础。4月末5月初,应胡锦涛总书记的邀请,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分别访问大陆,推动了两岸关系发展,使两岸关系处在一个新的转折点上。民调显示,国、亲两党主席访问大陆后,岛内主张“台独”的民进党支持率下降,“台独”势力受到打击。这是中国政府引领两岸关系朝着和平解决方向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2、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因素,积极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如前所述,以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对谁都不利,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和日本都不会不计后果。这就为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加强与美日等西方大国沟通、对话,增进理解与共识提供了基础。在中美日三边关系中,中国要抓住中美关系这根主线,灵活周旋,减少直接发生“碰撞”的可能性。中美之间在反核扩散、朝鲜半岛稳定、东南亚地区安全、南亚地区安全、打击有组织犯罪和反恐等问题上都有重大的合作利益。尤其是在朝核问题上,美日需要中国的合作。只要美国能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不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的信息,不以任何形式纵容和支持“台独”势力,我们就会有更充分的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条件。
3、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政府决心以最大限度地争取台湾民心,为和平统一奠定民意基石。为此,中国政府要积极推动台湾海峡两岸经贸往来,通过经贸往来打开台湾民众了解大陆的窗口。2003年台湾对大陆出口额为493.7亿美元,顺差403亿美元;2004年台湾对大陆出口额为647.8亿美元,顺差512亿美元。台湾2300万人口中,就有50万人在大陆经商。中国政府还要加强两岸文化学术交流以及旅游往来,为台湾地区的学生来大陆学习提供便利条件,使他们亲身感受中国大陆,了解中国大陆,为两岸关系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总之,台湾民心的归属至关重要,只要台湾人民反对“台独”,拥护和支持两岸统一,任何外来势力都阻挡不了中国的统一,中美日三边关系框架中围绕台湾问题中国所面临的安全困境也会得到改善。
4、针对“台独”分裂势力,做好不得已时用“非和平方式”粉碎其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的准备。
“台独”势力认定台湾是美国全球战略中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棋子,并妄图借助美国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台独”势力还寄希望于日本的支持,并暗中推动构建美日台安全体系,试图挟洋自重。2005年3月,中国全国人大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其中第八条规定了在“三种条件下”大陆将用“非和平方式”粉碎“台独”势力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即当“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后,非和平方式将成为最后的手段。中国政府在敦促美日恪守“一个中国”的原则,使美日继续表明“不支持台湾独立”立场的同时,必须明确传递一个声音:“台独就是战争”。
五、总结
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壮大的基础上,贯彻正确的对台方针政策,经由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这一代年青人的历史使命,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完成祖国领土的完整与统一。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何谈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又何谈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和平统一是中国政府既定的方针。然而,每一个主权国家都有权采取自己认为必要的一切手段包括军事手段,来维护本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中国政府在采取何种方式处理本国内部事务的问题上,并无义务对任何外国或图谋分裂中国者作出承诺。
这里还应指出,台湾问题纯属中国的内政,不同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国际协议而形成的德国问题和朝鲜问题。因此,台湾问题不能和德国、朝鲜问题相提并论。中国政府历来反对用处理德国问题、朝鲜问题的方式来处理台湾问题。台湾问题应该也完全可以通过两岸的协商,在一个中国的架构内求得合理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黄绍臻.海峡经济区的战略构想: 台湾海峡两岸经贸关系走向[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2] 陈晓明.“三通” 实现以来两岸关系及未来展望[D].首都师范大学, 2011.[3] 吴宜.迈向和平发展的新时期——2008 年两岸关系综述[J].两岸关系, 2009(1): 20-22.[4] 刘国深.试析现阶段两岸关系[J].台湾研究集刊, 2003, 2: 003.[5] 刘国深, 古小明.2009 年两岸关系的进展[J].两岸关系, 2010, 1: 009.[6] 张文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指导纲领[J].两岸关系, 2014(1): 34-35.[7] 胡锦涛.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J].两岸关系, 2009, 1.[8] 俞新天.两岸关系中的文化认识问题[J].台湾研究, 2010, 1: 164-176.6
第三篇:两岸关系与和平发展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转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和突破性进展。反台独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台湾局势发生重大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发展出现难得的历史机遇。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希望国共两党,两岸双方秉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良性互动,两岸开始建立政治互信,推动两岸关系各方面持续改善和发展。
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近年来两岸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十分突出。经过多年发展,两岸经济合作形成互补互利的格局,两岸在经济合作制度化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随着两岸所签署的系列协议得到贯彻落实,两岸在运输,邮政合作,经融合作,食品安全方面的沟通渐次展开,不但使两岸人员物资交流更加快捷,更进一步优化了两岸交流与合作的环境。经融危机期间,两岸携手合作,共度时艰,在世界上率先走出金融危机,同时也加深了彼此感情。特别是《海峡两岸经济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及其通过台湾立法机构的审议,在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和自由化上取得重大进展,符合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大趋势。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又一大进展,也是两岸关系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2009年5月,国共两党成功举办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首次以文化教育为主题,形成29条共同建议,明确了新形势下深化两岸文教交流的基本方向和努力目标。自此之后,两岸各界积极开展以弘扬中华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交流和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不断创新,影响更为广泛。两岸各界交往方兴未艾,大交流局面正在形成。两岸人员往来频繁,在台湾举办的各类交流活动大幅增加,规模明显扩大。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台湾各界人士积极参加奥运活动,营造了两岸同胞共享中华民族盛举的良好气氛。2008年12月,大陆赠送给台湾同胞的大熊猫团团圆圆到台湾安家落户,受到台湾同胞普遍欢迎。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得以实现。自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实施以来,截止至2009年12月18日,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已达64万人次。
2010年以来,两岸高官大团与普通百姓交流齐头并进,真正进入全方位大规模广参与的大交流时代。百姓之间多来往,常交流,善意沟通,有助于彼此之间消除误会,增进感情,凝聚共识,为两岸之间共创未来奠定越来越雄厚的民意基础。两岸关系之所以在短时期内实现如此重大的改善,关键是两岸目前都能够接受和平发展这一信念,愿意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国大陆秉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积极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号召两岸积极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和平统一的必经之路。
随着两岸交流的扩大,民众对两岸和平发展的支持也越来越大。两岸政治互信有所提高。2010年4月29日,中共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60年来首次会谈,达成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揭开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的大幕,确保两岸关系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胡锦涛强调要继续增进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增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推动力;要继续深化经济合作,不断提高两岸经济的竞争力。
虽然两岸关系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两岸关系仍面临着许多问题。民进党等台独势力极力阻挠两岸关系发展;两岸政治难题制约两岸关系向纵深发展;由于两岸长期隔绝,并长期受反共教育和台独宣传影响,对大陆有误解和隔阂。台湾部分民众对大陆仍有较深疑虑,对两岸关系重大政治问题的看法仍较混乱;两岸关系发展继续受到外部势力的干扰和影响。
因此,为了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需要积极探索加强两岸交流合作的新思路,新方式,不断拓宽交流合作的新领域,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并依靠两岸同胞共同付诸实践。
新时期我们仍然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放弃;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新时期两岸关系的核心是建立互信。不断巩固和增进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凝聚和增进两岸同胞的民族认同是推动两岸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只要双方以两岸同胞福祉为念,相信两岸同胞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两岸和平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相信只要两岸同胞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携手同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继续强化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好势头,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衷心希望两岸双方珍惜难得机遇,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携手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锦绣前程。2 摘要:
今年是两岸关系稳步推进,两岸协商取得重大突破,两岸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的一年。在两岸双方和海内外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两岸制度化协商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两岸沟通与交流渠道日益多元,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教交流迈向新层次新水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对于增进同胞亲情、繁荣两岸经济,维护战略机遇期、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美日“以台制华”战略没有改变、“台独”分裂势力干扰依然存在,岛内政局和民意走势复杂、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结构性问题仍未解决的大背景下,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将可能呈现“和平发展格局不变、复杂变数影响增强、发展速度有所减缓、政治对话难以突破”的态势。关键词:和平发展 增强互信 加强交流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
今年,大陆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坚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基本精神,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把握节奏、循序渐进”的基本思路,扎实推进两岸协商,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大力推动惠台政策,切实造福两岸同胞。一年来,两岸关系向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深层次,更稳步调迈进,呈现“两岸交流全面化、发展步调平稳化、两岸合作制度化、两岸互利协调化”等特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
大陆在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政策的同时,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不断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加紧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从目前形势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保持良好势头,为遏制“法理台独”和延长战略机遇期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一,和解和平、平等协商、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主流价值深入岛内民心两岸同胞认同,两岸和平发展的成果为两岸同胞共享。
第二,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国共两党、赞成和平发展的两岸同胞已经形成强大合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要力量和稳定力量更加强大。
第三,“台独”势力在进一步扩张的动能下降,岛内“法理台独”的社会基础收到遏制和削弱,民进党务实调整两岸政策的有压力增大。
第四,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取得重大突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正稳步推进。第五,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了台海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大幅改善了大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两岸、国内和国际环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不容忽视
尽管两岸关系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但两岸关系发展总体上局限于经济、民生、文教层面,两岸政治对话没有实质进展。应该客观看到,受台湾地区领导人、民意代表选举的周期性影响,影响两岸关系的根本性因素没有根本改变,尤其是美国、日本等西方反华势力蓄意干扰,以及民进党等“台独”势力极力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还面临严峻挑战。
第一,美、日“以台制华”战略的破坏力不能低估。美国、日本是影响台湾问题和平解决最主要的国际因素。美国虽在多种场合表示“乐见两岸和平发展”,对两岸经济、文教等事务性、民间性、经济性交流干涉较少,但极力阻挠两岸在政治、安全与军事层面发展关系,阻挠两岸举行政治谈判、签订和平协议、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并以提升对台军售质量、强化美台军事关系、提升对台沟通层级、支持台湾扩大国际空间、支持民进党等“台独”势力为杠杆,甚至赤裸裸地要求台当局将两岸协商的情节和深度“充分告知美国”,不断给马当局施压,挑拨两岸关系,控制、遏制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与速度,不断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造新的障碍。
第二,岛内民意走势的复杂性要审慎应对。台当局、岛内多家知名媒体的民调显示,虽然岛内民众普遍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对两岸统一的主张并不积极。在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一旦牵涉到统一议题、认同议题,岛内民众在“台独”势力的误导下有可能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迫使台当局调整两岸政策。深入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 争取台湾民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工程,我们必须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有充分准备。
第一,在转变岛内民意、加强中国认同的过程中,要防止急躁冒进坚定不移地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坚持不懈地推动两岸交流合作,谨慎处理因认同分歧而产生的矛盾与冲突,防止其被“台独”势力所利用。
第二,继续加强对台湾中南部民众交流力度,增强中南部民众对大陆的了解。建立健全惠台政策的规划、评估、反馈、执行机制,加强政策落实,使惠台政策切实及时有效。
第三,加强两岸文教和社会交流,促进两岸社会融合,塑造两岸共同价值,扭转两岸交流“物质化”倾向。注重建立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共同价值、共同认知、共同记忆,淡化台湾主体意识中与中国认同相对抗的成分。
第四,两岸在一些重大敏感议题上的结构性矛盾要妥善解决。相对于两岸长期隔绝与紧张对峙,当前两岸关系呈现较快发展势头。不过,两岸关系改善的时间还不长,和平发展的格局才初步形成,实现“两岸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两岸两会协商在攸关共同利益较容易的部分逐步达成协议后,将进入利益冲突较大的“困难”领域,矛盾纷争可能越来越多。经济、民生议题的协商完成后,将逐步走向复杂敏感的“政治、军事”领域,两会协商谈判的难度更大。努力增强两岸同胞促进和平发展的信心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必须注重两岸关系持续稳定发展,避免两岸关系停滞甚至逆转,必须增强两岸同胞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信心。
第一,以务实立场推动政策创新,以中华民族发展的大格局聚同化异,以耐心与智慧来处理政治、军事等敏感问题,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一蹴而就。
第二,进一步巩固政治基础,增进政治互信,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
第三,继续加强经济、社会、文教交流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增进民众情感,为破解两岸政治难题营造氛围、创造条件。站在全民族发展高度解决两岸关系问题
我们要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认真思考和务实解决两岸关系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进一步作出积极努力,切实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第一,要继续增进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推动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我们应该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把握节奏、循序渐进的思路,务实推进两岸关系发展进程,力争取得更多实际成效。
第二,要继续扩大两岸各界交流,不断激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生命力。两岸关系发展要靠两岸同胞共同推动,两岸关系未来的道路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开拓。两岸各界应该扩大和深化交流合作,不断凝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识,不断共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我们希望台湾各界同胞以更高的热情和更积极的作为,最广泛地参与到两岸交流合作中来,同大陆同胞一道,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注入蓬勃生机,把两岸关系前途真正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第三,要继续深化经济合作,不断提高两岸经济的竞争力。目前,两岸正在积极商谈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有利于两岸经济长远发展。两岸只有深化经济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升竞争力,以更好地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参与全球经济竞争。我们会充分考虑两岸经济规模和市场条件不同的实际情况,切实照顾台湾中小企业、基层民众特别是农民的利益。我们希望双方共同努力,让两岸同胞看到这的确是一份互利双赢的好协议。
第四,要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今天,经过全体中华儿女不懈努力,中华民族正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该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目标。两岸中国人不仅有责任共同终结两岸敌对的历史,抚平历史创伤,更应当增强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共同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第四篇:两岸关系与和平发展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转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和突破性进展。反台独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台湾局势发生重大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发展出现难得的历史机遇。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希望国共两党,两岸双方秉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良性互动,两岸开始建立政治互信,推动两岸关系各方面持续改善和发展。
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近年来两岸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十分突出。经过多年发展,两岸经济合作形成互补互利的格局,两岸在经济合作制度化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随着两岸所签署的系列协议得到贯彻落实,两岸在运输,邮政合作,经融合作,食品安全方面的沟通渐次展开,不但使两岸人员物资交流更加快捷,更进一步优化了两岸交流与合作的环境。经融危机期间,两岸携手合作,共度时艰,在世界上率先走出金融危机,同时也加深了彼此感情。特别是《海峡两岸经济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及其通过台湾立法机构的审议,在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和自由化上取得重大进展,符合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大趋势。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又一大进展,也是两岸关系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2009年5月,国共两党成功举办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首次以文化教育为主题,形成29条共同建议,明确了新形势下深化两岸文教交流的基本方向和努力目标。自此之后,两岸各界积极开展以弘扬中华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交流和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不断创新,影响更为广泛。两岸各界交往方兴未艾,大交流局面正在形成。两岸人员往来频繁,在台湾举办的各类交流活动大幅增加,规模明显扩大。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台湾各界人士积极参加奥运活动,营造了两岸同胞共享中华民族盛举的良好气氛。2008年12月,大陆赠送给台湾同胞的大熊猫团团圆圆到台湾安家落户,受到台湾同胞普遍欢迎。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得以实现。自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实施以来,截止至2009年12月18日,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已达64万人次。
2010年以来,两岸高官大团与普通百姓交流齐头并进,真正进入全方位大规模广参与的大交流时代。百姓之间多来往,常交流,善意沟通,有助于彼此之间消除误会,增进感情,凝聚共识,为两岸之间共创未来奠定越来越雄厚的民意基础。
两岸关系之所以在短时期内实现如此重大的改善,关键是两岸目前都能够接受和平发展这一信念,愿意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国大陆秉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积极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号召两岸积极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和平统一的必经之路。
随着两岸交流的扩大,民众对两岸和平发展的支持也越来越大。两岸政治互信有所提高。2010年4月29日,中共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60年来首次会谈,达成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揭开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的大幕,确保两岸关系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胡锦涛强调要继续增进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增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推动力;要继续深化经济合作,不断提高两岸经济的竞争力。
虽然两岸关系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两岸关系仍面临着许多问题。民进党等台独势力极力阻挠两岸关系发展;两岸政治难题制约两岸关系向纵深发展;由于两岸长期隔绝,并长期受反共教育和台独宣传影响,对大陆有误解和隔阂。台湾部分民众对大陆仍有较深疑虑,对两岸关系重大政治问题的看法仍较混乱;两岸关系发展继续受到外部势力的干扰和影响。
因此,为了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需要积极探索加强两岸交流合作的新思路,新方式,不断拓宽交流合作的新领域,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并依靠两岸同胞共同付诸实践。
新时期我们仍然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放弃;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新时期两岸关系的核心是建立互信。不断巩固和增进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凝聚和增进两岸同胞的民族认同是推动两岸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只要双方以两岸同胞福祉为念,相信两岸同胞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两岸和平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相信只要两岸同胞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携手同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继续强化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好势头,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衷心希望两岸双方珍惜难得机遇,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携手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锦绣前程。
第五篇:论当前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论当前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近些年来在两岸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下,两岸关系有了巨大的变化,从最初的经济贸易的往来,到后来的通航,一直到现在的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开放,使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健康稳定的良好发展阶段。但是实现两岸的统一任务仍然是艰巨的,仍然需要我们认清当前两岸现状,从每一个时间段中找出两岸关系发展的问题所在,从根本做起,抓住机遇,改变现状,为两岸的和平统一创造更多的机会。就目前来看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认清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一: 认清历史,从古看今,从以往的历史中吸取经验与教训,从而认清问题,解决问题。
台湾与大陆本属一国家,即中国。台湾问题因国共内战于1949年产生。由于双方的政治分歧、外力的介入以及各自内部的原因,台湾问题时至今日未能解决。50年代中期,中共鉴于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提出了“和平”主张,并为此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70年代末,中共正式提出了“和平统一”的口号。80年代初,中共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并依照这个方针制定国家统一与处理两岸相关事务的政策。正因为大陆有和平解放台湾问题的诚意与具体行动,两岸关系自70年代末趋向缓和。80年代后期,两岸结束老死不相往来的隔绝局面,两岸民间交流带动了经贸与政治往来。
二:在当前世界格局明朗的情况下,祖国大陆提出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
和平统一进程的各项政策,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坚决反对“台湾法理独立”等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努力推进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的政策又促进了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1.两岸打破以往的封闭政策,实现了两岸政治的交流以及某些政治问题上的共识和互动,推动两岸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
2005年4月,在反“台独”斗争严峻复杂的形势下,胡锦涛总书记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并举行了历史性会谈。两党领导人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确立了国共两党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宣示了双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决心和诚意。紧接着国共两党保持更加紧密的高层交往对话,双方秉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
2.两岸在政治交流取得重要成果的基础上又实现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2008年6月海协会与海基会在北京签署两岸周末包机、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两项协议。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两会应本着“平等协商、善意沟通、积累共识、务实进取”的精神推进商谈,为两会协商指明了方向。11月,陈云林会长率海协会协商代表团访台,实现两会领导人首次在台北举行会谈,签署了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邮政合作、食品安全等4项协议。之后又陆续签订了达12项协议,成果斐然,充分说明两岸中国人有能力、有智慧把两岸关系的前途掌握在自
己手中,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3.在两岸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并向制度化、机制化迈进。
2011年 5月8日下午第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成都闭幕,这次经贸文化论坛的成功闭幕标志着两岸交流合作正进入关键期,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不断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深层次、更高境界发展,并带来更多实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闭幕式上致辞时指出:“今年是两岸关系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推动两岸关系再上新台阶、再创新局面,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尤为重要。”这段话不仅反映出近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务实历程和效果同时也指明了两岸开展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当前,两岸关系呈现良好发展势头,面临难得的重要机遇。我们要继续贯彻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继续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努力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三:国共两党、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良性互动的基础上,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和突破性进展。两岸关系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制度化得发展模式。
今年是大陆“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三月北京召开“两会”通
过了这个以转变发展方式、改善人民生活为重要特征的发展规划,为大陆未来发展提出了具体目标。“十二五”对台湾发展是一个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寻求更大发展,开局之年无疑最为关键重要。与此同时,台湾执政当局在去年描绘了“黄金十年”蓝图,今年也是一个重要的起步点,如何有效地将大陆的契机与台湾发展结合,彻底摆脱经济困局,实现GDP持续增长和减低失业率,亦同样非常关键。
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中国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家园。实现两岸共同繁荣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期盼。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进一步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对台工作,继续深入领会和全面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六点意见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锐意开拓进取,不断把各项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稳,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作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