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关系发展和问题论述(5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22:3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两岸关系发展和问题论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两岸关系发展和问题论述》。

第一篇:两岸关系发展和问题论述

两岸关系发展和问题论述

班级:继保1131作者:吴婷

摘要: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是两岸民众的共同愿望,更是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所在。当前,各方形势的发展为两岸关系缓和创造了有利条件,抓住机遇,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成为两岸同胞共同的责任。尽管两岸关系中还存在各种分歧,还会有阻力,但只要两岸双方有共同的基础,有彼此的互信与诚意,相信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有智慧和能力,求同存异,顺势而为,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时光飞逝,光阴荏苒。过去的30年是祖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取得巨大建设成就的30年,也是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取得重大进展的30年。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祖国大陆事业发展进程中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更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长期以来,我们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但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局势发生了重大、复杂的变化,“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不断加剧,给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台湾当局不断在台湾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进行“台湾正名”、“去中国化”等“渐进式台独”活动,蓄意挑起两岸对立,竭力破坏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事实说明,“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日益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成为对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现实威胁,如不予以坚决反对和遏制,势必严重威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断送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危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两岸关系中出现了一些有利于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新的积极因素,台海紧张局势出现了某些缓和的迹象,但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斗争仍然是严峻的、复杂的。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是两岸民众的共同愿望,更是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所在。当前,各方形势的发展为两岸关系缓和创造了有利条件,抓住机遇,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成为两岸同胞共同的责任。尽管两岸关系中还存在各种分歧,还会有阻力,但只要两岸双方有共同的基础,有彼此的互信与诚意,相信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有智慧和能力,求同存异,顺势而为,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第一、继续把反独遏独作为当前对台工作的重要任务,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绝不动摇,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绝不妥协

第二,大力促进两岸人员往来。

第三,积极推动两岸直接、双向、全面“三通”。

四、加强交往,扩大共识,进一步深化两岸政党交流

第五,大力推进两岸产业合作拓展领域、提高层次。

第六,切实推动两岸金融合作取得实质进展。

第七,探索推动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

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不仅要有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支撑,还应当大力推进文化、教育、体育、科技、卫生、宗教以及工人、农民、青年、妇女等各领域各界别的交流合作。为促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与认同,尤其要大力开展以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为主线的文化交流,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只有全方位地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只有两岸同胞最广泛地参与其中,两岸关系的发展才能获得生

生不息的动力。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始终相向而行,两岸交流就一定能够取得大发展,就一定能够形成人员往来更加密切、同胞感情更加融洽、合作领域更加广泛、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文化纽带更加坚韧、共同利益更加扩大的新格局。

岸同胞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站在新起点,但也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两岸双方要进一步巩固共同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循序渐进的步骤,扎实稳步地推进两岸关系发展,以保持和强化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势头。要积极推进两会协商,着力解决两岸关系发展迫切需要、两岸同胞最为关心的经济议题,如开通两岸空中定期航班、推动两岸金融合作、投资保障、避免双重征税、知识产权保护、渔业劳务合作、农产品检验检疫等,达成并签订一批新协议。要大力加强两岸经济合作,重点推动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和经济合作制度化,进而探讨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共同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两岸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要继续推动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进一步发挥大“三通”的积极效应,切实让更多的两岸同胞从中受益。要大力推动扩大和深化两岸全方位交流,尤其是文化教育交流,进一步密切两岸同胞感情,增进相互了解,共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通过推动开展两岸大交流、大合作,促进两岸关系大发展。要本着积极务实、面向未来的态度,探讨解决两岸关系中长期存在的固有矛盾和分歧的思路、办法。

我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的根本指导思想,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中国国民党和台湾地区政党政治的实际情况,认识到由国共两党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时代已经过去,国民党本土化的趋势有增无减,以及国共两党建立一种新型合作关系的可能性,从而制定可行的对台政策,切实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当前亟须处理好以下六组关系:(1)要协调好大陆与台湾地区在感情、价值观、生活方式及社会制度之间的差异;(2)要协调好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对“一个中国”原则在内涵认识上的差异;(3)要协调好海峡两岸发展的长远目标和现实要求之间的差异;(4)要协调好两党两岸全面交流、合作和逐步签署、实施各种协议之间的差异;(5)要协调处理好两岸各政党之间、各民族之间、各社会阶层之间、各宗教组织之间的关系;(6)要协调好两岸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出现的各种具体认识上的差异。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两岸同胞命运共同体”的论断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凸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也表明了党的对台政策的连续性。这一论断要求统筹兼顾团结主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台湾同胞与瓦解“台独”势力的关系;统筹兼顾两岸社会精英交流与普通民众交流的关系;统筹兼顾两岸经贸文化等各领域、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实现两岸关系全面协调可持续向前发展,做到行稳致远。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家统一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新进展,学者们将其概括为八个方面:(1)提出两岸关系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共两党应该共同把握和用好这一机遇;(2)指出两岸关系发展有其发展趋向和内在规律,国共两党应该共同体认趋向,把握规律;(3)要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和国共关系,两岸双方必须积极建立和始终坚持共同的政治基础;(4)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两岸和平发展是“和平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5)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应该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6)深化互得双赢的交流合作,是两岸关系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7)协商谈判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既要海协、海基两会合理规划、推进制度化协商,又要国共两党交流对话、发挥平台功能;(8)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维护台胞权益,加强交往,融合亲情,实现大团结,促进两岸关系大发展。“和平发展”应当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的完整结合。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两岸同胞都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我们始终关心、尊重、信赖台湾同胞,充分考虑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切实维护和照顾他们的正当权益。我们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不仅长期坚持不变,而且体现在各项政策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只要是关系到台湾同胞切身利益的事情,我们都会认真对待。只要是对台湾同胞作出的承诺,我们都会切实履行。只要是台湾同胞遇到的困难,我们都会真心诚意地帮助解决。实践证明,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了台海地区和平稳定,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和支持。推动两岸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向前发展,需要我们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审视世界发展潮流,看清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坚持正确方向,拓宽前进道路,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两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相信,只要两岸同胞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携手同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继续强化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好势头。

参考文献:《两岸关系经济论坛》搜狐新闻网《两岸文化交流报告》《两岸论坛》

第二篇:论述两岸关系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

述两岸关系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

摘要:两岸关系问题围绕着以台湾的政治地位及其主权归属的问题展开,错综复杂而极具争议性。台湾的政治地位问题,在于台湾是应继续保持为中华民国的有效统治领土,还是应与现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效管辖的大陆区域合并统一,亦或者是应宣布成为一个真正主权独立的国家。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在于台湾的主权是应属于中华民国,或应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是台湾独立运动人士所支持的“台湾地位未定论”。关键词:两岸问题

台湾问题

一个中国

正文:造成两岸关系问题的历史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争议——国共内战的残留问题

中华民国是于1912年在南京成立,但于1949年失去对大部份领土的实际控制,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于北京成立后,将中央政府迁往台北。在此后几十年,中华民国一直认为自己是台湾及大陆(包括外蒙古、唐努乌梁海、江心坡等地区)在内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一直宣称要收复大陆。时至今日,中华民国政府立场自1990年代开始已渐有所改变,中华民国不再否认中国共产党对大陆地区的实际统治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存在,并放弃以武力收复大陆。不过,中华民国政府并未正式放弃对大陆地区的主权。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10月1日成立时就一直认为“旧中国”(中华民国)已经灭亡而被“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替代,而且声称台湾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不可争议之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未放弃在必要时以武力强取台湾。同时也表示,只要认同所谓“九二共识”(具高度争议性),“任何问题”都可以谈。台湾问题的各方长期维持所谓的刻意“模糊”政策。对于海峡两岸的“现状”,即台湾目前的政治及法律地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场与见解,甚至对历史本身也有不同的认知与解读。而“维持现状”,既可理解为反对宣布独立(反对实际台独或法理台独),也可理解为反对合并统一(中华民国一直就是主权独立国家,并从未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两岸分立分治、互不隶属),当然也可理解为同时反对独立与统一(维持目前的“模糊”状态)。正因为台湾内部以及两岸之间对“现状”有各自不同的定义及表述,才使各方都能够接受“现状”,不致冲突。但是,此“现状”并未明确定义台湾的政治及法律地位或说明未来安排,因此这种模糊政策也被批评为危险的策略,任何冒险的擦边球或误算都可能导致冲突或全面战争。

二.外国和中国的矛盾——美国等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

1895年日本通过侵华战争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霸占了台湾,1941年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出《中国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应将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中美英三国签署、后又有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1945年10月25日台湾及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到现在,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地位从未改变。事实上,在这两个文件签署后几年中,美国等其他盟国都曾多次声明,明确承认中国对台湾行使主权。然而,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为了替入侵台湾制造根据,完全不顾《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食言自肥,抛出了“台湾地位未定论”,并且在没有中国参加,苏联、波兰、捷克三国拒绝签字的情况下,于1951年在旧金山签订了“对日合约”。在这两个文件签署后几年中,美国等其他盟国都曾多次声明,明确承认中国对台湾行使主权。然而,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为了替入侵台湾制造根据,完全不顾《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食言自肥,抛出了“台湾地位未定论”,并于1951年在旧金山签订了“对日合约”。对这份合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当时就发表严正声明,认为“是非法的、无效的,因而也是绝对不能承认的”。

长期以来,美国基于传统战略利益、经济利益及道德利益的考虑,一直视台湾为其控制亚洲的战略要塞。战后,通过全面推行“一中一台”政策,全力支持国民党对台湾的统治,阻挠中国的统一,直接导致了海峡两岸的长期隔绝。中美建交后,美国又制定“与台湾关系法”,事实上承认台湾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近十几年来,美国还一直对台湾当局施加压力,促使其加速 “台湾政权台湾化”的步伐等举动,无一不给台独分子和岛内主张“台独”的在野势力莫大鼓励。美国少数政要及学术机构还公开支持台湾 “住民自决”和“独立”。同时,作为维护美国在台利益的备用手段和制约措施的台独势力,一直保持在美国国会和历届政府的视野之内,受到支持和纵容。美国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一方面牵制台湾当局,使之不至于脱离美国的势力范围,并可在必要时取国民党政权而代之;另一方面,迫使国民党政权向民主化、自由化、台湾化的方向发展,以长期维持一个“亲美抗共”的“民主政权”。

三.少数人的阴谋——台独分裂分子的煽动破坏

所谓“台独”,即“台湾独立运动”的简称,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外国势力策动和扶持,存在于台湾及海外的一种分裂主义思潮和运动。“台独”的实质,就是企图借助于外国势力的支持,以建立“台湾共和国”为最终政治目的,把台湾从中国版图中分裂出去,把台湾人民从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分裂出去。

“台独”势力炮制的“理论”主要是:第一,鼓吹“台湾法律地位未定”,“台湾不是中国领土,台湾问题不是中国内政问题”,主张台湾问题国际化,引进外力达成“台湾独立”;第二,宣扬“台湾文化不是中国文化的一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鼓吹“台湾民族论”,企图割断台湾与祖国的一切联系;第三,歪曲国际法关于殖民地人民民族自决的原则,提出“台湾住民自决独立”或“台湾前途由全体住民自决”,“建立一个新而独立的国家”。

尤其以李登辉为代表的国民党“主流派”主政以来,日趋台湾化,并推行“两个中国”、“一中一台” 分裂祖国的政策。对民进党的一些“台独”言行,台湾当局采取“低调处理,只说不做”、“抽象打击,具体宽容”的态度。在这样的纵容姑息下,对“台独” 的一些猖狂活动打击无力。如1991年5月,海外“台独”暴力团体在台进行破坏活动,台当局曾对其采取行动,逮捕其4名成员,但当“台独”分子煽动教育界师生举行罢教、罢课、举行示威游行等一系列闹剧后,台湾当局软了下来,不仅检讨自己“时机不当”、“礼貌不周”,而且无可奈何地以交保的形式释放了被抓的几名“台独”头子。而当陈水扁上台以后,在2002年8月3日,世界台湾同乡会联合会第二十九届年会在日本东京举行,陈水扁透过电视直播方式致词宣称,“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台湾与大陆,一边一国,要分清楚”,他并鼓吹“公民投票”决定“台湾前途”。这些少数台独分子的猖狂言论,是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公然挑衅,也是对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的公然挑衅

结语:虽然两岸关系存在一些问题,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五十年来,中国政府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奋斗。一九七九年后,中国政府以极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以“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和平统一。自一九八七年底以来,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中国政府相继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全中国人民迫切期望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我们坚信,在包括两岸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完全统一一定能够实现。

第三篇:两岸关系和和平发展

如果说2008年是两岸关系重大转折期的话,那么2009年则是两岸关系峰回路转之后在更高水平上的新起点。目前,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螺旋式”的上升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点是通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两岸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自2008年以来,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发生重大、积极的变化,两岸关系由过去近60年的紧张对抗转而走上和平发展的新道路。

在政治上,中国国民党在台湾地区重新执政,马英九当局承认“九二共识”,并延续2005年以来国共两党领导人提出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两岸开始建立政治互信。以此为基础,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的事务性协商得以恢复。在经济上,两岸各种生产要素的直接交流更加密切,两岸经济关系走向正常化,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也加速推进。在社会与文化交流交往方面,两岸直接“三通”(通邮、通航、通商)基本实现,两岸人民迈入大交流时期,两岸文化教育交流迅速升温。

两岸关系之所以在短期内实现如此重大的改善,关键是两岸目前都能够接受“和平发展”这一理念,愿意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国共产党和大陆政府秉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积极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号召两岸同心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表示,两岸关系的历史遗留问题应放在共同发展中逐步解决,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可以说,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走向和平统一的必经之路。

一、历史视野中的两岸关系

1949年以来,两岸关系即便处于内战对峙状态,也仍然保持着特殊国内关系的基本性质。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关系发展由此揭开新的历史篇章。《告台湾同胞书》和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阐明的和平统一九条方针政策意味着对台战略创新,为1982年全国人大修宪提出“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创新作了准备。1983年以后,邓小平同志将处理两岸关系的基本方针确定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并首先应用于香港和澳门。基于这些对台战略与制度创新,当台湾方面于1991年通过“国统纲领”后,两岸才有可能由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并展开两岸事务性协商。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大陆政府从无到有推出一系列吸引、优惠台商的新经济政策,包括“台资比照外资”政策以及对台商投资领域和方式采取“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原则。由此,两岸经济关系有了交流渠道和依循制度,两岸产业得以发挥比较优势,走向互惠与发展。1999年以后,两岸关系受到“台独”分裂势力的严重冲击。大陆一方面坚决反对“两国论”、“一边一国”等分裂言行,另一方面扩大推行台资优惠政策,继续争取台湾民心。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自2005年以来坚持“四个决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并且启动国共两党对话,推进两岸多层次交流,开始考虑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此外,2005年3月,十届全国

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首次以国内法的形式将反分裂以及促进两岸人民交流法律化。

二、2008年两岸关系开始走向和平发展

2008年两岸关系发展的动力在于两岸人民利益需求——历经近60年分离和最时事报告大学生版

近10多年来分裂势力的阻挠,两岸人民迫切需要直接交流与合作。同时,基于30年来对台制度创新所形成的两岸关系基础,两岸人民有条件走向和平发展之路。这个新形势的形成过程,也是大陆的和平发展理念与台湾朝野政治新格局相互作用的过程。

马英九在台湾执政后,主张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两岸维持“不统、不独、不武”的状态,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海协海基两会协商,并期待大陆帮助台湾经济尽快复苏。民进党则未能及时摆脱贪腐阴影和“台独党纲”的魔障,无力反思其陈旧的两岸关系政策。同时,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和“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方针,具有主动引导两岸关系朝着和平发展方向务实前进的积极意义。2008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会见萧万长,2008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会见吴伯雄,正是此方针的具体成果。海协、海基两会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协商,并通过2008年6月和11月两次领导人会谈,签署六项协议,取得重大成果。我们知道,海协、海基两会是以名义上的民间机构身份,回避两岸政治上互不承认的困境,受权代理官方谈判,处理两岸关系演进中的事务性问题。这是现阶段两会协商模式的政治经济内涵。两会恢复协商后,2008年11月初,海协会首度入台协商,开始把对台工作做到台湾岛内。

2008年12月,两岸直接双向“三通”基本实现,两岸形成“一日生活圈”。这不仅让往来两岸的台商、台湾学生和两岸游客直接受益,而且还有两个更重要的效应:一是直接促进了两岸生产要素的便利交流,为两岸经济交流正常化与经济合作制度化奠定物质基础;二是大大缩短了两岸同胞之间的心理距离,为两岸社会融合奠定心理基础。

2008年下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国共两党继续携手合作为两岸人民谋福利,照顾台湾民众的切身利益,帮助台湾经济复苏。2008年12月底,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第四次“国共论坛”)就是在此背景下召开的。此次论坛达成的9项共同建议和中共中央台办主任王毅宣布的10项惠台措施,涉及扩大两岸人民交流、帮助台资企业转型发展、建立两岸金融合作与全面经济合作机制等重要问题,将有力地促进两岸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双赢。

三、2009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形势

如果说2008年是两岸关系转折期的话,那么2009年则是两岸关系峰回路转之后在更高水平上的新起点。两岸关系既走过了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10年的紧张高危期,也不同于20世纪90年代初疑虑重重的试探期。可以说,目前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螺旋式”的上升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点是通过和平发展阶段

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具体而言,有三个新特点十分醒目,把两岸关系“螺旋式上升”的内涵标识了出来。

第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路线图初步形成,并在两岸交往实践中得到深化。2008年12月31日,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开始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本框架,为两岸关系从和平发展走向和平统一指明了路线图。目前大陆各项对台工作有条不紊地按照这幅路线图推进,以两岸同胞利益和需求为本推进两岸关系发展。这幅路线图可以概述如下。首先,遵守“九二共识”,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框架,乃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要的政治互信基础。马英九执政以来,重申承认“九二共识”,认为两岸并非国与国的关系,而是两个地区的特殊关系,多次表达两岸民众同属中华民族儿女的情怀,值得我们赞赏。在此基础上,海协会和海基会的制度化协商得以顺利恢复并取得丰硕成果。其次,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合作,成为沟通两岸的两座桥梁。两岸关系的发展要做到以人为本,超越政权对立僵局,就必须踏踏实实地持续推进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合作。再次,在“大三通”基础上促进两岸人民及各界往来,成为重塑两岸共同的国家认同的基本方式。2009年5月,被誉为两岸民间交流盛会的“海峡论坛”在福建召开,这是两岸人民大交流的典例,也是重塑两岸人民国家认同的起步。此外,两岸在政治互信基础上协商处理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探讨签署和平协议的问题,也是和平发展路线图上关键的组成部分,在过去一年都有所进展。

第二,两岸积累政治与经济互动的新经验。10年来,两岸事务最大的特点是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密不可分。因此,很大的一个挑战是如何处理好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之间的关系。目前,我们根据“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循序渐进”的对台工作指导方针,在具体的对台工作中将敏感的政治关系难题与复杂的经济合作议题区隔开来。同时,在长期战略上推动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形成正面的互促作用。

值得指出的是,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论述,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经济议题与政治议题包容起来,使国家统一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和民族复兴愿景相协调。第三,两岸通过经济合作共创双赢的态势正在形成。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大幅萎缩,但是祖国大陆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充足的外汇储备,主动并有效引导两岸开展经济合作。由此,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从主要由民间自发驱动提升到政府主动推动,共同应对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一年来,大陆广西、江苏、河南等地和有关部门多次组织赴台采购,福建等海峡西岸经济区实行对台政策“先行先试”,重庆、湖南、湖北等地纷纷搭建对台区域经济合作平台,大陆“家电下乡”计划也将台资企业产品纳入……这些都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积极引导两岸合作与发展的进展。

四、两岸经济关系有新进展

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也是近年来两岸关系中发展最为迅速、成果最为突出的领域。根据商务部的资料,截至20 0 9年底,两岸累计贸易额已达950 0多亿美元,台商在大陆设立投资项目已近8万个,累计实际投资达493亿美元。如果加上台商经过第三地的转投资,累计实际投资约80 0多亿美元。台湾是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大陆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顺差来源地和投资目的地。20 09年,大陆对台专项采购约140亿美元,并采取措施支持台资企业参与大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分享扩大内需所带来的商机,对协助台湾提振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两岸在经济合作制度化、产业合作搭桥与陆资入台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1.新协商: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

台湾方面提出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议题,符合我们提出的促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的主张,符合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大趋势,特别是在2010年东盟-中国(10+1)自由贸易区建成之时,有助于台湾商品进入广阔的大陆市场。

2009年6月,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报告指出了签署ECFA对台湾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加的正面效应。在大陆方面,商务部和有关研究机构研究表明,签署ECFA,不仅能够消除两岸贸易壁垒,合理配置两岸资源,而且有助于拓展两岸经济合作领域,扩大合作规模,提高合作层次,从而对两岸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研究资料推算,若签署ECFA,台湾受益产业以批发、国际贸易、旅馆、餐饮等商品买卖业,运输仓储通信业为首,制造业则以机械、电子产品、纺织品等三项受益最多。如果不签署ECFA,受大陆与东盟、韩国、日本等国互相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影响,台湾所有行业的工作机会都将减少,加上出口萎缩,势必对台湾民众的福祉造成伤害。

虽然ECFA对台湾有种种好处,但是一部分弱势产业和传统产业也可能受到冲击。台湾一些政治反对势力为了争夺选举的议题主导权,不惜刻意夸大ECFA对台湾经济社会的负面冲击。因此,签署ECFA的议题,又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合作问题,还要考虑到台湾政治社会发展的形势。目前,大陆为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两岸专家的共同研究已经完成。2009年12月,海协、海基两会对签署ECFA问题交换了意见。2010年新年伊始,海协、海基两会有关专家在北京展开首次ECFA业务协商。2.新探索:两岸产业合作“搭桥”

两岸产业层面的深入合作具有必然性,对促进两岸经济关系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两岸经济关系30年来,不管是贸易还是投资,最大的问题是两岸企业合作程度很低,两岸生产要素融合程度不够。因此,两岸产业合作需要“搭桥”,有序推动。其次,两岸产业政策缺乏对接与协作机制,也需要通过专案推动。2009年,台湾推动研究和制定产业创新条例,目的是推进台湾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形成新的竞争力,促成新的产业增长点。大陆“十一五”规划和拟议中的“十二五”规划也强调推进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但是,两岸的产业政策缺乏共同的愿景,不利于同样处于转型中的两岸产业与经济结构形成合理、有序、高效的合作机制。再次,产业合作搭桥要突破两岸缺乏共同的技术标准的困境,并且着眼于共同建立新的技术标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全球化为两岸工业产品技术标准提出了挑战,金融危机为两岸合作建立共同的技术标准提供了重要机遇。

2008年底,台湾方面提出两岸产业合作“搭桥”计划,得到大陆有关方面的支持。2008年12月以来,两岸分别成立对口智库机构,聘请专家学者、主管官员和企业界人士多次进行两岸产业合作论证与研究。通过“官产学”的这些合作,两岸产业合作方兴未艾,两岸绵密、稳固的合作与共生关系正在形成。3.新突破:陆资入台

2009年4月,海协、海基两会领导人会谈,达成一项历史性的原则共识:台湾将在政策上首度允许大陆资本进入岛内投资。这项共识的达成,揭开了双向投资的大幕,由台湾到大陆进行单向投资的非正常局面将被终结,今后两岸可以进行正常的双向投资活动。此后,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台办联合发布《关于大陆企业赴台湾地区投资项目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商务部联合国务院台办发布《关于大陆企业赴台湾地区投资或设立非企业法人有关事项的通知》,意味着大陆政府将促进和帮助陆资赴台纳入工作日程。2009年6月底,台湾当局发布《大陆地区人民来台投资许可办法》和《大陆地区之营利事业在台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许可办法》,列出大陆资金可投资的3大类192项产业细目,并于7月1日起正式受理陆资来台或设立分公司的申请。双向投资的启动,乃是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大趋势下的新突破。这改变了过去台资企业将研发基地留在台湾,只将工厂搬到大陆,两岸企业各行其道的局面,两岸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互补和共同发展,增强两岸产业实力。

五、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有新突破

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亲缘、文缘相通,地缘相近,文化教育交流乃是克服政治军事障碍的重要手段。2009年7月,以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为主题的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论坛提出,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正轨以后,文化与经济是沟通两岸关系的两座重要桥梁,在进一步密切两岸经贸关系的同时,应积极加强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论坛的主要成果是提出了六项共同建议: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深化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增强两岸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升两岸教育品质;共同探讨协商签订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建立两岸文化教育合作机制;加强两岸新闻交流;支持台资企业在大陆发展壮大,推动两岸在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领域的合作。

2010年1月,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宣布首批承认大陆41所高校学历,这是对两岸教育交流的新突破。目前来看,台湾方面对大陆学生赴台求学还有很多限制,包括“三限”和“六不”。“三限”指的是:“限校”,学历承认只限于经过认定的大陆部分高校;

“限量”,每年招收大陆学生的数量定在10 0 0至20 0 0名;“限域”,限制在大陆某些地区招生。“六不”指大陆学生入学不得加分,不得影响台湾本地招生名额,不提供官方奖助学金,不允许大陆学生到校外打工,大陆学生不得考证照,不得考公务员。

这些限制体现了两岸关系的特殊性和两岸教育状况的现实差异。不过,随着两岸各项交流的深化,相信有关的限制政策会适应新的形势而调整。毕竟,在全球化和祖国大陆崛起的今天,两岸教育与文化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势不可挡。

六、两岸政治关系的现状与挑战 1.现状与主张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1949年以来,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上个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没有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目前,两岸政治关系的现状大致可以表述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但是存在对立的政权,尚未完全统一。大陆在涉及两岸政治关系问题上一直主张,首先要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原则。2.问题与挑战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形势中,两岸官方都宣布根据1992年达成的“九二共识”恢复海协会和海基会的制度性协商,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可见,“九二共识”对两岸摆脱过去几年“法理台独”制造的政治关系危机、促成和平发展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九二共识”的核心“一个中国”,虽然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但也隐藏着两岸关系最深刻的政权争议问题。因为,两岸官方对“一个中国”的政治内涵是否表达以及如何表达都有不同的理解:台湾官方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就是1912年成立至今的“中华民国”,对此大陆无法接受。大陆认为,“九二共识”就是两岸都表达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同时在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况且,两岸政权争议不仅是历史遗留问题,也与两岸民众在“国家认同”上的差异互相强化,构成挑战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问题。

吸取历史经验,现阶段两岸官方都认识到:一方面,目前还缺乏成熟的条件来立刻解决政权争议问题;另一方面,两岸民众利益福祉不应该因为政权争议而搁置或受损。因此,先搁置政治争议,根据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循序渐进的指导方针务实推进两岸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切实造福两岸同胞,逐步创造条件再来处理政治争议,成为目前两岸处理两岸关系的政治智慧。

胡锦涛总书记在六点意见中还提出,“为有利于两岸协商谈判、对彼此往来作出安排,两岸可以就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展开务实探讨”。我们还应胸怀促进中国统一大业的使命感,未雨绸缪,解放思想,务实探讨两岸政治关系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发展,为将来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做准备。

七、启示与展望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启示我们,要将两岸和平发展向和平统一方向引导,除了搁置争议之外,我们还需站在争取台湾民心的战略高度,在经济、文化、社会交流等方面不断细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路线图。胡锦涛总书记六点意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提出了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战略要求,体现了解决两岸关系重大问题的新思路、新观念、新主张,也体现了破解难题、打开僵局的政治智慧。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六点意见已经成为大陆对台工作的主轴。

今后要进一步重视让台湾民众特别是基层民众广泛参与两岸经济社会合作进程,注意保障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促进两岸更好地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继

续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只有踏踏实实地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我们才能有效地构建基础坚实、支撑有力、内涵丰富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增强两岸同胞对中华民族和统一国家的认同,为两岸最终和平统一创造条件并做好准备。

第四篇:发展两岸关系 促进祖国统一

附件4:

《形势与政策》 实践论文(时事评论)

目: 发展两岸关系 促进祖国统一

期: 2014--2015学第二学期 班

级: 2011级化学本科班 姓

名: 黎炫 学 号: 201104014047 完成日期: 2015年4月27日 指导教师:

发展两岸关系 促进祖国统一

摘要:近一段时间来,台湾局势呈现纷繁复杂、跌宕起伏的局面,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正确认识和看待这一历史阶段的种种现象,拨开迷雾,把握大势,具有重要意义。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不管在海峡两岸统一的道路上还有多少困难和障碍,海峡两岸同胞只要坚持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增进共识,加强合作交流,携手共进,就一定能够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

关键词:两岸关系、祖国统一、台湾一场领导人选举结果对两岸关系的影响绝对是深远的,两岸关系将从此发生新的转折,在双方共同承认“九二共识”这一重要原则与基础上,两岸关系将从充满危机与紧张走向缓和与稳定。2008年5月20日,台湾地区当选领导人马英九上台执政,海峡两岸关系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在此之前,民进党“执政”八年,由于其大力推行台独,两岸关系蒙上了厚厚一层冰。马英九执政以后,对大陆政策会更加灵活、创新。政治上承认“九二共识”,经济上推出“ECFA”,社会文化方面积极实现“三通”,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举措,为两岸关系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在此基础上,两年之中两岸都以极大的善意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中间陆续出台了诸多新举措。

一、台湾政策

自1987年8月15日台湾当局废止了实施长达38年之久的“戒严令”,1989年1月公布实施“人民团体组织法”,正式解除了党禁,从而使台湾结社、组党合法化。各党派,社团组织应运而生,2000年“总统大选”以及2001年“立委”选举后,台湾政坛分裂出了很多新的政党,目前宣布正式成立的政党有90多个。国民党也首次成为在野党。这些政党大致可被分为两派,即“泛蓝阵营”和“泛绿阵营”,其中以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为主要代表的泛蓝阵营主张维持现状或统一,认同包含台湾地区在内的中国;而泛绿则主张“台湾独立建国”,以“台湾共和国”的身份加入国际社会,其主要的政党包括了民进党和台湾团结联盟(台联党)。

国民党现任主席马英九,他上任台湾总统后先后任命了熟悉两岸经贸政治合作往来关系的江丙坤高孔廉为海基会董事长和副董事长,显示了他对两岸关系的决心,并他也表示过无意邀请**入台,粉碎了藏台串联的谣言,但同时他也表示过会在台湾不会放弃议会

和总统制度。绿营主要代表民主进步党主席蔡英文在竞选新北市长后说出“中华民国是一个流亡政府”这一言论,显然是想造成“中国人”与“台湾人”的对立,达到其所说的“社会对抗,”从而达到分裂祖国的愿望。

二、大陆政策

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残部退守台湾,中共对台方针指定为“武力解放台湾”转为“和平解放”,并直接促成了“蒋介石回大陆居住,台湾交给蒋经国治理、外交和军事权收归中央”这一谈判成果——尽管“文革”的爆发使这一成果未能成为现实,但却没有改变政、学两界建国以后“对台政策第一次战略性调整”这一论断。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标志着大陆对台政策进行了第二次战略性调整。对台政策从解放台湾、和平解放台湾,调整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在我们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进程中,这一调整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文革”路线进行了系统修正,明确指出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时代的主题。在这一背景下,对台政策也因应大势而做出了改变。

在2008年的最后一天举行的纪念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30周年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作主题发言时,提出了后来被称作对台纲领性文件的“胡六点”。昭示着大陆对台政策第三次战略性调整。

北京政府和中国人民一直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各种阴谋,坚决反对任何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搞“台湾独立”的图谋。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涵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就是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三、两岸关系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启示我们,要将两岸和平发展向和平统一方向引导,除了搁置争议之外,我们还需站在争取台湾民心的战略高度,在经济、文化、社会交流等方面不断细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路线图。胡锦涛总书记六点意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提出了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战略要求,体现了解决两岸关系重大问题的新思路、新观念、新主张,也体现了破解难题、打开僵局的政治智慧。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六点意见已经成为大陆对台工作的主轴。今后要进一步重视让台湾民众特别是基层民众广泛参与两岸经济社会合作进程,注意保障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促进两岸更好地共同发展。两岸和平统一“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为两岸同胞描绘了一幅绚丽美好的图景。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平是发展的保障。维护台海和平,促进两岸共同繁荣,我们要继续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四、抓住机遇,推动两岸关系整体改善,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1、建构两岸和谈框架,把握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动权。

近期中国政府在两岸关系中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2005年3月《反分裂国家法》出台,为中国政府赢得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动权奠定了法律基础。4月末5月初,应胡锦涛总书记的邀请,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分别访问大陆,推动了两岸关系发展,使两岸关系处在一个新的转折点上。民调显示,国、亲两党主席访问大陆后,岛内主张“台独”的民进党支持率下降,“台独”势力受到打击。这是中国政府引领两岸关系朝着和平解决方向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2、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因素,积极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如前所述,以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对谁都不利,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和日本都不会不计后果。这就为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加强与美日等西方大国沟通、对话,增进理解与共识提供了基础。在中美日三边关系中,中国要抓住中美关系这根主线,灵活周旋,减少直接发生“碰撞”的可能性。中美之间在反核扩散、朝鲜半岛稳定、东南亚地区安全、南亚地区安全、打击有组织犯罪和反恐等问题上都有重大的合作利益。尤其是在朝核问题上,美日需要中国的合作。只要美国能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不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的信息,不以任何形式纵容和支持“台独”势力,我们就会有更充分的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条件。

3、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政府决心以最大限度地争取台湾民心,为和平统一奠定民意基石。为此,中国政府要积极推动台湾海峡两岸经贸往来,通过经贸往来打开台湾民众了解大陆的窗口。2003年台湾对大陆出口额为493.7亿美元,顺差403亿美元;2004年台湾对大陆出口额为647.8亿美元,顺差512亿美元。台湾2300万人口中,就有50万人在大陆经商。中国政府还要加强两岸文化学术交流以及旅游往来,为台湾地区的学生来大陆学习提供便利条件,使他们亲身感受中国大陆,了解中国大陆,为两岸关系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总之,台湾民心的归属至关重要,只要台湾人民反对“台独”,拥护和支持两岸统一,任何外来势力都阻挡不了中国的统一,中美日三边关系框架中围绕台湾问题中国所面临的安全困境也会得到改善。

4、针对“台独”分裂势力,做好不得已时用“非和平方式”粉碎其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的准备。

“台独”势力认定台湾是美国全球战略中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棋子,并妄图借助美国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台独”势力还寄希望于日本的支持,并暗中推动构建美日台安全体系,试图挟洋自重。2005年3月,中国全国人大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其中第八条规定了在“三种条件下”大陆将用“非和平方式”粉碎“台独”势力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即当“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后,非和平方式将成为最后的手段。中国政府在敦促美日恪守“一个中国”的原则,使美日继续表明“不支持台湾独立”立场的同时,必须明确传递一个声音:“台独就是战争”。

五、总结

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壮大的基础上,贯彻正确的对台方针政策,经由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这一代年青人的历史使命,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完成祖国领土的完整与统一。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何谈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又何谈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和平统一是中国政府既定的方针。然而,每一个主权国家都有权采取自己认为必要的一切手段包括军事手段,来维护本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中国政府在采取何种方式处理本国内部事务的问题上,并无义务对任何外国或图谋分裂中国者作出承诺。

这里还应指出,台湾问题纯属中国的内政,不同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国际协议而形成的德国问题和朝鲜问题。因此,台湾问题不能和德国、朝鲜问题相提并论。中国政府历来反对用处理德国问题、朝鲜问题的方式来处理台湾问题。台湾问题应该也完全可以通过两岸的协商,在一个中国的架构内求得合理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黄绍臻.海峡经济区的战略构想: 台湾海峡两岸经贸关系走向[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2] 陈晓明.“三通” 实现以来两岸关系及未来展望[D].首都师范大学, 2011.[3] 吴宜.迈向和平发展的新时期——2008 年两岸关系综述[J].两岸关系, 2009(1): 20-22.[4] 刘国深.试析现阶段两岸关系[J].台湾研究集刊, 2003, 2: 003.[5] 刘国深, 古小明.2009 年两岸关系的进展[J].两岸关系, 2010, 1: 009.[6] 张文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指导纲领[J].两岸关系, 2014(1): 34-35.[7] 胡锦涛.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J].两岸关系, 2009, 1.[8] 俞新天.两岸关系中的文化认识问题[J].台湾研究, 2010, 1: 164-176.6

第五篇:两岸关系与和平发展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转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和突破性进展。反台独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台湾局势发生重大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发展出现难得的历史机遇。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希望国共两党,两岸双方秉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良性互动,两岸开始建立政治互信,推动两岸关系各方面持续改善和发展。

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近年来两岸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十分突出。经过多年发展,两岸经济合作形成互补互利的格局,两岸在经济合作制度化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随着两岸所签署的系列协议得到贯彻落实,两岸在运输,邮政合作,经融合作,食品安全方面的沟通渐次展开,不但使两岸人员物资交流更加快捷,更进一步优化了两岸交流与合作的环境。经融危机期间,两岸携手合作,共度时艰,在世界上率先走出金融危机,同时也加深了彼此感情。特别是《海峡两岸经济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及其通过台湾立法机构的审议,在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和自由化上取得重大进展,符合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大趋势。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又一大进展,也是两岸关系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2009年5月,国共两党成功举办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首次以文化教育为主题,形成29条共同建议,明确了新形势下深化两岸文教交流的基本方向和努力目标。自此之后,两岸各界积极开展以弘扬中华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交流和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不断创新,影响更为广泛。两岸各界交往方兴未艾,大交流局面正在形成。两岸人员往来频繁,在台湾举办的各类交流活动大幅增加,规模明显扩大。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台湾各界人士积极参加奥运活动,营造了两岸同胞共享中华民族盛举的良好气氛。2008年12月,大陆赠送给台湾同胞的大熊猫团团圆圆到台湾安家落户,受到台湾同胞普遍欢迎。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得以实现。自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实施以来,截止至2009年12月18日,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已达64万人次。

2010年以来,两岸高官大团与普通百姓交流齐头并进,真正进入全方位大规模广参与的大交流时代。百姓之间多来往,常交流,善意沟通,有助于彼此之间消除误会,增进感情,凝聚共识,为两岸之间共创未来奠定越来越雄厚的民意基础。两岸关系之所以在短时期内实现如此重大的改善,关键是两岸目前都能够接受和平发展这一信念,愿意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国大陆秉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积极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号召两岸积极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和平统一的必经之路。

随着两岸交流的扩大,民众对两岸和平发展的支持也越来越大。两岸政治互信有所提高。2010年4月29日,中共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60年来首次会谈,达成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揭开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的大幕,确保两岸关系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胡锦涛强调要继续增进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增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推动力;要继续深化经济合作,不断提高两岸经济的竞争力。

虽然两岸关系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两岸关系仍面临着许多问题。民进党等台独势力极力阻挠两岸关系发展;两岸政治难题制约两岸关系向纵深发展;由于两岸长期隔绝,并长期受反共教育和台独宣传影响,对大陆有误解和隔阂。台湾部分民众对大陆仍有较深疑虑,对两岸关系重大政治问题的看法仍较混乱;两岸关系发展继续受到外部势力的干扰和影响。

因此,为了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需要积极探索加强两岸交流合作的新思路,新方式,不断拓宽交流合作的新领域,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并依靠两岸同胞共同付诸实践。

新时期我们仍然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放弃;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新时期两岸关系的核心是建立互信。不断巩固和增进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凝聚和增进两岸同胞的民族认同是推动两岸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只要双方以两岸同胞福祉为念,相信两岸同胞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两岸和平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相信只要两岸同胞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携手同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继续强化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好势头,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衷心希望两岸双方珍惜难得机遇,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携手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锦绣前程。2 摘要:

今年是两岸关系稳步推进,两岸协商取得重大突破,两岸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的一年。在两岸双方和海内外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两岸制度化协商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两岸沟通与交流渠道日益多元,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教交流迈向新层次新水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对于增进同胞亲情、繁荣两岸经济,维护战略机遇期、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美日“以台制华”战略没有改变、“台独”分裂势力干扰依然存在,岛内政局和民意走势复杂、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结构性问题仍未解决的大背景下,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将可能呈现“和平发展格局不变、复杂变数影响增强、发展速度有所减缓、政治对话难以突破”的态势。关键词:和平发展 增强互信 加强交流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

今年,大陆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坚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基本精神,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把握节奏、循序渐进”的基本思路,扎实推进两岸协商,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大力推动惠台政策,切实造福两岸同胞。一年来,两岸关系向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深层次,更稳步调迈进,呈现“两岸交流全面化、发展步调平稳化、两岸合作制度化、两岸互利协调化”等特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

大陆在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政策的同时,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不断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加紧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从目前形势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保持良好势头,为遏制“法理台独”和延长战略机遇期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一,和解和平、平等协商、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主流价值深入岛内民心两岸同胞认同,两岸和平发展的成果为两岸同胞共享。

第二,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国共两党、赞成和平发展的两岸同胞已经形成强大合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要力量和稳定力量更加强大。

第三,“台独”势力在进一步扩张的动能下降,岛内“法理台独”的社会基础收到遏制和削弱,民进党务实调整两岸政策的有压力增大。

第四,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取得重大突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正稳步推进。第五,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了台海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大幅改善了大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两岸、国内和国际环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不容忽视

尽管两岸关系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但两岸关系发展总体上局限于经济、民生、文教层面,两岸政治对话没有实质进展。应该客观看到,受台湾地区领导人、民意代表选举的周期性影响,影响两岸关系的根本性因素没有根本改变,尤其是美国、日本等西方反华势力蓄意干扰,以及民进党等“台独”势力极力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还面临严峻挑战。

第一,美、日“以台制华”战略的破坏力不能低估。美国、日本是影响台湾问题和平解决最主要的国际因素。美国虽在多种场合表示“乐见两岸和平发展”,对两岸经济、文教等事务性、民间性、经济性交流干涉较少,但极力阻挠两岸在政治、安全与军事层面发展关系,阻挠两岸举行政治谈判、签订和平协议、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并以提升对台军售质量、强化美台军事关系、提升对台沟通层级、支持台湾扩大国际空间、支持民进党等“台独”势力为杠杆,甚至赤裸裸地要求台当局将两岸协商的情节和深度“充分告知美国”,不断给马当局施压,挑拨两岸关系,控制、遏制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与速度,不断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造新的障碍。

第二,岛内民意走势的复杂性要审慎应对。台当局、岛内多家知名媒体的民调显示,虽然岛内民众普遍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对两岸统一的主张并不积极。在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一旦牵涉到统一议题、认同议题,岛内民众在“台独”势力的误导下有可能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迫使台当局调整两岸政策。深入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 争取台湾民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工程,我们必须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有充分准备。

第一,在转变岛内民意、加强中国认同的过程中,要防止急躁冒进坚定不移地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坚持不懈地推动两岸交流合作,谨慎处理因认同分歧而产生的矛盾与冲突,防止其被“台独”势力所利用。

第二,继续加强对台湾中南部民众交流力度,增强中南部民众对大陆的了解。建立健全惠台政策的规划、评估、反馈、执行机制,加强政策落实,使惠台政策切实及时有效。

第三,加强两岸文教和社会交流,促进两岸社会融合,塑造两岸共同价值,扭转两岸交流“物质化”倾向。注重建立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共同价值、共同认知、共同记忆,淡化台湾主体意识中与中国认同相对抗的成分。

第四,两岸在一些重大敏感议题上的结构性矛盾要妥善解决。相对于两岸长期隔绝与紧张对峙,当前两岸关系呈现较快发展势头。不过,两岸关系改善的时间还不长,和平发展的格局才初步形成,实现“两岸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两岸两会协商在攸关共同利益较容易的部分逐步达成协议后,将进入利益冲突较大的“困难”领域,矛盾纷争可能越来越多。经济、民生议题的协商完成后,将逐步走向复杂敏感的“政治、军事”领域,两会协商谈判的难度更大。努力增强两岸同胞促进和平发展的信心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必须注重两岸关系持续稳定发展,避免两岸关系停滞甚至逆转,必须增强两岸同胞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信心。

第一,以务实立场推动政策创新,以中华民族发展的大格局聚同化异,以耐心与智慧来处理政治、军事等敏感问题,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一蹴而就。

第二,进一步巩固政治基础,增进政治互信,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

第三,继续加强经济、社会、文教交流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增进民众情感,为破解两岸政治难题营造氛围、创造条件。站在全民族发展高度解决两岸关系问题

我们要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认真思考和务实解决两岸关系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进一步作出积极努力,切实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第一,要继续增进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推动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我们应该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把握节奏、循序渐进的思路,务实推进两岸关系发展进程,力争取得更多实际成效。

第二,要继续扩大两岸各界交流,不断激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生命力。两岸关系发展要靠两岸同胞共同推动,两岸关系未来的道路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开拓。两岸各界应该扩大和深化交流合作,不断凝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识,不断共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我们希望台湾各界同胞以更高的热情和更积极的作为,最广泛地参与到两岸交流合作中来,同大陆同胞一道,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注入蓬勃生机,把两岸关系前途真正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第三,要继续深化经济合作,不断提高两岸经济的竞争力。目前,两岸正在积极商谈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有利于两岸经济长远发展。两岸只有深化经济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升竞争力,以更好地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参与全球经济竞争。我们会充分考虑两岸经济规模和市场条件不同的实际情况,切实照顾台湾中小企业、基层民众特别是农民的利益。我们希望双方共同努力,让两岸同胞看到这的确是一份互利双赢的好协议。

第四,要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今天,经过全体中华儿女不懈努力,中华民族正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该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目标。两岸中国人不仅有责任共同终结两岸敌对的历史,抚平历史创伤,更应当增强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共同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下载两岸关系发展和问题论述(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两岸关系发展和问题论述(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两岸关系与和平发展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转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和突破性进展。反台独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台湾局势发生重大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发展出现难得的历史机遇。胡锦......

    2010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精选合集)

    2010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版图。1949年后,由于众所周知的......

    论两岸关系的发展

    论两岸关系的发展 自1949年蒋介石败走台湾,台海两岸对峙就持续至今,台湾亦经历了蒋经国、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几任领导人。2005年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两岸关系得以缓解......

    关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途径 论文

    关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途径 论文(2009-12-13 14:27:27)标签:杂谈愿两岸和平统一分类:銘飒豐際——关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途径的思考今年台湾岛内台风灾害发生后,在大陆满腔热......

    浅谈2016两岸关系的形势与发展大全

    浅谈2016两岸关系的形势与发展 学院:材料学院 专业班级:焊接16-2班 姓名:于青平学号:201601120233 摘要:2016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巩固与深化的一年,但蔡当局不仅拒绝沿用“......

    论述发展商务酒店

    论述发展商务酒店 商务酒店加盟是一个热炒的话题,从市场角度看,与其他投资途径相比,商务酒店因市场的强劲需求和较稳定的出租率、回报率而能获得更高收益;再以投资角度来看,如以......

    当前两岸关系亟须解决的问题

    为什么要谋求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因为两岸关系改善的时间还不长,两岸之间仍有不少尚未解决的固有矛盾和分歧,又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

    浅谈两岸关系发展的形势(优秀范文5篇)

    浅谈两岸关系发展的形势 数学科学学院 2015级3班 王媛媛 摘要:坚持“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基础上,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