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税收促进发展
坚持依法治税 优化服务 助力经济发展
税收是政府运转的基础,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既反映经济发展的情况, 也能够监督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当中有着特殊的重要的作用。如何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是摆在当前税务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作为税务部门必须充分地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转变观念,强化责任,既搞好经济发展环境又强化监督,为地方经济做出贡献。
一、切实提高税收助力发展的认识
我国传统的税收征管是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完成税收任务为目标,强调征纳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在对税收助力发展的认识和实践上,我们还存在一些误区。认识上的误区主要是:一方面,有些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认为税务部门是执法部门、管理部门,其职能就是依法征税,如何发展地方经济与税务机关关系不大。把税收服务发展与执法对立,顾此失彼,左右为难。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求税务部门的工作跟着政府转,往往以发展经济为由,擅自出台土政策。有关单位对税务工作不太支持和配合,税务部门往往处在行政干预与依法治税的夹缝里。有些纳税人则认为税收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就是要减税、免税。实践中的误区就是,税务机关讲服务经济发展,局限于对内提出要求,至于如何为地方发展助力,还只停留在口号上。因此国税部门要充分
认识税收助力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不断提升税收工作围绕经济发展服务大局的水平。
二、坚持依法治税,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纳税环境。
坚持依法治税,坚决正确执行政策。依法行政是税收服务经济发展的最好方式。税收政策执行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环境。既要用好用足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经济增长良性发展,又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公正、公平、诚信的税收环境。要通过各种宣传阵地和宣传手段、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向纳税人和全社会公开税收法律、法规、办税程序、服务标准等信息,切实加强精细化管理,杜绝暗箱操作,不断增强税收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杜绝执法随意性。
三、坚持依法治税,确保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坚持依法治税,坚决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一是我们要根据邵阳加快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和指导意见,对国税征管范围内的现行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全面梳理。要以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为专题,对各项优惠政策分门别类进行归集和整理,制定专门优惠政策宣传手册,通过举办讲座、上门辅导、定期回访等多种形式,及时准确地向纳税人宣讲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面对面倾听纳
税人的呼声和需求。二是要积极开辟绿色通道,对加快经济发展中需要扶持的纳税人申请办理的税收优惠政策事项,在办税服务厅开设专门窗口,实行专岗、专人负责,对符合条件的税收减免及时受理、及时审批、及时退库。三是加强对政策落实的督导检查。定期开展税收政策落实专项检查或综合督导,及时发现和解决税收政策落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要坚决纠正因为组织收入压力大而不落实政策的情况。要建立完善税收政策落实跟踪反馈机制,对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实行专档管理,密切关注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有针对性提供纳税服务;畅通上下信息沟通渠道,全面及时掌握政策落实情况;主动收集和解决税收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四、优化税收服务,促进经济发展
优化税收服务,促进经济发展就是要严格依法治税,严格税收征管,简化规程,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充分运用现代化税收征管手段,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全方位为纳税人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一是牢固树立为纳税人服务意识,实现服务观念和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纳税人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细胞,是税收收入的源泉和基础,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也是税收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直接对象。税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为纳税人服务意识,树立“纳税人至上”和服务就是尽职的指导思想。二是注重引入
先进的技术和手段,通过推广多元化申报、简化审批流程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为纳税人提供便利。在税收征管中能否利用好信息技术,提升服务水平和层次,是税务机关能否与时俱进的具体表现。要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提高纳税服务的信息化程度,为纳税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经济的服务,努力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三是提高征管人员素质。提高税务人员的素质是提高税收服务水平的根本,只有高素质的税务人员才有可能进行高质量的税收征管,才能更好地服务纳税人。要加强对税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税务人员除了要求熟悉税收法律、法规、财会制度,掌握调查研究和查账技术外,还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和较高水平的文化修养,具备写作、计算机应用、数学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在提高征管人员素质的同时,提升税务咨询、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四是积极推出深层服务措施。多年以来,国税部门注重着装上岗、挂牌服务、文明礼貌办税,简化办税流程等方面做得较好,但深层次服务措施考虑得并不周详。国税部门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工作特点和有利条件,为企业提供信息、协调发展环境、融通资金、帮助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改善经营管理等,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充分利用国税机关掌握的各种信息为政府经济决策提供参考。以与时俱
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拓展税收服务的领域,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税收服务体系。
第二篇:税收促进发展
税收促进发展,发展为了民生
财为国之本,税为政之要。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税收既是民生问题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解决教育平等、就业公平、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民生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税收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大大增强了政府财政实力,增加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证,也为改善民生、服务民众提供了有利条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税收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税务部门必须切实肩负起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光荣使命,为改善民生作出更大的贡献。
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既要看总量的扩大,更要看质量的提高。因此,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过程中,税务部门既要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积极培植税源,大力组织税收,不断壮大财力,为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服务;又要宽严相济、抑扬有度,全面贯彻好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好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执行好民政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和促进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等方面的税收政策,大力扶持社会弱势群体,大力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强与社会公众沟通,努力促成管税人依法管税,用税人依法用税,享税人依法协税护税的大好局面;要通过强化税收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手段,缩小不同区域、不同职业人群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税收优惠政策是党和政府亲民、爱民、惠民政策的具体体现。比如去年3月开始实行的企业所得税新法,为企业减轻负担创造了更好的税收环境;再如从今年3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提高到2000元,这将进一步减轻公民个人负担,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这些政策都充分体现了富民惠民、改善民生的精神实质。为发挥好惠民助民作用,全市税务系统多渠道宣传税收政策,召开座谈会建立平等互信的沟通机制,认真落实政策,帮助企业用好用足各类税收政策。全市税务系统不折不扣落实税收优惠政策,2007年惠及下岗失业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众数万人,税收优惠近亿元。
发展税收事业,促进税收改善民生,服务和谐社会,不仅是税务部门的事,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税务工作的领导,大力支持税务部门依法治税,强化管理,保障税务机关独立行使税收执法权;每一个纳税人都应把诚信纳税作为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立足于自身的长远发展,明礼诚信,依法纳税,树立良好的商业信誉和企业形象;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与税务部门的协作沟通,密切配合和协助做好税收工作;社会各界要积极做好协税护税工作,协助税务部门及时发现税源、监控税源。形成“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的社会综合治税机制。
温家宝总理在总结政府2006年的7项工作时,几乎每一项工作都涉及税收。我们从中撷取一二:
比如,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共3397亿元,增加了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支持了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了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
再比如,去年全年中央财政用于科技、教育、卫生和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支出分别为774亿元、536亿元、138亿元和123亿元。其中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方 面,全国各级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1840亿元,全部免除了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为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寄宿学生补助了生活费。中央财政连续3年累计投入90亿元,用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7651所学校受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投入80亿元,覆盖中西部地区80%以上的农村中小学,1亿多中小学生得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还有,中央财政支出42.7亿元,地方财政相应增加支出,较大幅度提高了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中央财政安排51亿元,用于支持地方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取得明显进展;中央财政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234亿元,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对“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505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中央财政用于城市低保的补助资金136亿元,各地不同程度提高了城市低保补助水平;全年中央财政抚恤事业费支出112亿元,完善大中型水库征地补偿和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扶持对象达2288万人,使这个长期遗留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
以上数字虽然只是中央和地方财政的直接投入,但我们从总理的报告,大致知道了大家缴纳给国家的税收,是通过中央及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支出的,也确实用到了最需要的地方。同样,2007年的财政安排样样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样样关乎民生,情系人民。我们国家的税收确实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等,为开展税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税收促进发展,发展为了民生。让社会各界一起努力,做好税收工作,为百姓造福!
第三篇:税收促进发展,发展改善民生(范文)
税收促进发展,发展改善民生
所谓“财为国之本,税为政之要”。我国财政收入有90%以上来源于税收,它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税收既是民生问题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解决教育平等、就业公平、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民生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税收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大大增强了政府财政实力,增加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证,也为改善民生、服务民众提供了有利条件。
今年应城市国税局实现首季税收“开门红”。截至3月19日,应城市国税局一季度累计完成国税收入11623万元,同比增长20.5%,占计划39300万元的29.6%,其中,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194万元,同比增长23.6%,占计划41643万元的26.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015万元,同比增长30%,占计划10868万元的27.7%。而这样的业绩,来源于市国税局的“四个着力”政策。今年以来,该局着力把握收入变化
趋势,对60户税收收入100万元以上重点税源户实行领导挂点包保责任制;着力创新税源管理方式,对60户重点税源户、670户一般税源户和4414户小型税源户分别实行集中管理、行业管理及区域管理;着力提升纳税服务水平,落实“四减五制”,梳理181项办税流程,简化53项办税手续;着力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抵扣固定资产进项各额1677万元,落实个体工商户起征点调整减免税收近300万元,减半征收小微企业所得税50余万元,有力促进了税收收入持续强劲增长。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只有使发展成果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上,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这就是税收促进发展,发展改善民生的意义所在。改善民生是加快发展的目的,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切实地落实改善民生的要求。税收优惠政策是党和政府亲民、爱民、惠民政策的具体体现。比如2007年3月开始实行的企业所得税新法,为企业减轻负担创造了更好的税收环境;再如从2008年6月起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本人的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提高到2000元,这不仅有利于为不同性质的生产经营主体创造平等竞争的税收环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纳税负担,对刺激个体经济的发展、扩大就业、繁荣市场经济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年3月起,个人所得税工
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也提高到2000元。而自去年9月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再次上调至3500元,缩小了不同区域、不同职业人群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这些政策都充分体现了富民惠民、改善民生的精神实质。
发展税收事业,促进税收改善民生,服务和谐社会,不仅是税务部门的事,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税务工作的领导,大力支持税务部门依法治税,强化管理,保障税务机关独立行使税收执法权;每一个纳税人都应把诚信纳税作为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立足于自身的长远发展,明礼诚信,依法纳税,树立良好的商业信誉和企业形象;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与税务部门的协作沟通,密切配合和协助做好税收工作;社会各界要积极做好协税护税工作,协助税务部门及时发现税源、监控税源。形成“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的社会综合治税机制。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学习税法,宣传税法,遵守税法,努力营造执法文明、服务规范、遵从良好的和谐征纳环境。
第四篇:演讲稿:税收促进发展,发展改善民生
演讲稿:税收促进发展,发展改善民生
夏津实验中学 初一十七班 任安琪
各位老师,同学:
你们好!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税收既是民生问题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解决教育平等、就业公平、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民生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税收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科学发展、改善民生问题是党和国家当前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等,为开展税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生问题同时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重点。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税收发展的原动力,税收与发展和民生息息相关。
看!我们的家乡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高速公路纵横交错;一座座大桥横跨两岸。这都是税收的功劳。同时,我们国家东西部发展很不平衡。税收,也能发挥杠杆的作用,把东西部发展的差距缩化到最小。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依法诚信纳税是每一个纳税人必须做到的。但是有一些老板为了贪小便宜,做假帐,偷税,漏税......我们要为以做假帐,贪图小便宜,不纳税的商人为耻。以不做假帐,不贪图小便宜,依法诚信纳税的商人为荣。俗话说得好:“税赋不丰,何以兴国;国家不兴,焉能富民”。
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税收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着小康社会的实现进程。我们要借税收宣传月的机会,多学习税收知识,树立纳税意识,为国家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为构建和谐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刘勇)税收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税收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日期:2010-07-01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湖北省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勇
(本文发表于《湖北日报》2010年6月1日15版头条)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一项战略性工程,离不开各种政策手段的综合运用,其中税收作为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的财力基础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试从税收的视角,就如何加快湖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一点探讨。
从税收的视角分析经济
税收是经济的“晴雨表”。从税收的视角看经济,特别是透视近年来全省国税收入结构的变化,可以准确把握湖北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供参考依据。
一是从税收规模和速度看,税收与经济发展基本协调。2005年至2009年五年全省国税收入总额达3409.5亿元,年均增收110余亿元,前四年税收增幅年均24%,2009年为11.6%,与当年经济增速基本协调。二是从产业税收贡献率看,第二产业税收的支柱地位更加稳固。第二、三产业国税收入比重从2007年的72.2∶27.8调整为2009年的75∶25,第二产业国税收入比重上升2.8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建筑业和电力业三个行业增速最快,分别达14.2%、12.7%、36.2%。第二产业税收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反映了全省老工业改造渐显成效。第三产业国税比重略有下降,说明第三产业发展潜力有待挖掘。三是从行业税收结构看,传统支柱行业优势增强。2009年,烟草、汽车、电力、石油、钢铁等传统行业提供的国税收入占绝对比重,占比分别为15%、12.3%、11%、7.1%、3.7%,五行业提供国税合计442.4亿元,占比达49.1%。四是从税源地域分布看,经济税源日益向大中城市集聚。2005年-2009年,武汉、宜昌、襄樊三市每年提供国税收入占全省国税总量的70%左右,其中,武汉市国税收入占全省的比重在50%左右。同期的县域税收占国税收入总量的比重在20%-22%的区间,而1998年-2003年占比为24%左右,1994年-1997年占比为30%以上,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五是从宏观税负看,全省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全省国税收入占地区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总体趋向稳定,协调性和均衡性表现较好。2005年至2009年,全省国税宏观税负保持在7%左右的水平,比1994年提升了两个百分点,与当期相关经济增长指标基本协调,也充分证明经济运行质量在提高,创税能力逐渐增强。六是从税收的职能看,国税与地方财政经济关系更加紧密。2009年全省国税系统提供的地方可直接支配财力293.9亿元,比2007年增加18亿元,占地方可用
财力的40%以上,有力支持了湖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税收是经济规模、速度、结构和效益的直接反映。综合分析以上数据,不难发现湖北经济税源结构的短板,如:税收对烟、车、电、油等传统产业的依赖过大,税收抗经济波动能力弱,税收增长的稳定性较差;私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块头偏小,县域经济税源逐渐下降等。经济税源的短板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湖北经济结构“大、全、重”,产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金融、物流、第三产业发展较慢,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块头偏小,经济外向度较低等特征,同时湖北是能源小省,“缺煤、少油、乏气”,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实现高增长的路子行不通,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这些既是有待挖掘的发展潜力,也是湖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从战略的高度谋划税收
税收工作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肩负重任。作为国税部门,应坚持从宏观着眼,把国税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和部署,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使税收政策导向与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相协调,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协调,实现经济与税收的良性循环和发展。2009年,全省国税部门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和税制改革措施,切实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增强微观经济主体活力,为湖北经济回升向好打牢基础,更为转方式、调结构积蓄了后劲。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国税部门继续贯彻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发挥税收在引导产业结构升级、区域结构调整、城乡结构优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把税收政策资源用在关键处,用出大效益,为湖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积极贡献。
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围绕“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加快振兴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产业”的目标,深入开展调研,全面了解涉税诉求,帮助企业理解税收政策导向,把握发展方向。继续落实增值税全面转型、新企业所得税法等政策措施,促进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继续保持和进一步发挥汽车、钢铁、化工、冶金、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的优势,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推动“湖北制造”向“湖北创造”转型。
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发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新能源研发,力争拥有众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湖北的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运用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税收政策的激励手段,支持光电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做强做大,打造湖北发展的新引擎。
推进产业生态化。按照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运用税收调控手段,鼓励企业综合利用“三废”、投资环保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推动产业集群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方向发展。强化税收政策的产业导向功能,综合运用优惠税率、加速折旧、税前扣除、投资抵免等多种方式,引导资金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引导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促进“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行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科技含量、高智力密集型产业,减少对能源的依赖。加强支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支持自主创新方面的税收政策研究,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改试验区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查,及时反映,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
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推进“两圈一带”发展战略,创新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大力推动核心城市及其区域一体化,加快发展产业关联度高、产品链条长、带动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的现代产业集群,形成生产要素互补、上下游产业配套、各城市合理分工的产业布局,构筑优势互补、产业配套、资源共享、环境共保的发展新格局。特别是要发挥武汉、宜昌、襄樊等大中城市经济带动力和辐射力,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不断壮大县域经济税源规模。实施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扶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
融入经济全球化。实施调整和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的税收政策,支持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的产品以及具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资源性产品出口,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全省出口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和外贸出口持续发展。把握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全球范围内产业重组和结构调整的契机,积极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税收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武汉城市圈综改“试验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块金子招牌,吸引国内外的资本、企业和人才向湖北集聚,扩大招商引资,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做大涉外税收“蛋糕”。
从发展的角度优化服务
税收环境是经济发展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税部门,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潮流,服从服务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大局,顺势而为,主动作为,不断优化税收服务,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
首先,发挥聚财职能,为湖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好务。税收是财政收入最主要、最稳定、最可靠的来源。这就要求国税部门坚持依法治税,大力组织税收收入,为保障社会民生和促进经济发展筹集充足的财政资金。为此,全省国税部门要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始终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原则,切实做好税收征管基础工作,建立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加强税收收入能力估算和税源分析,努力实现税收随经济发展稳定协调增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其次,坚持公正执法,为各类市场主体实现公平竞争服好务。今年,全省国税部门
试点开展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活动,推进法治国税建设。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最大程度地减少执法上缺位、错位、越位现象,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开展税收执法风险排查,探索建立税收执法内控机制,防范执法风险。开展行业性税收专项检查、区域税收专项整治和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推行分级分类稽查制度,避免随意检查、多头检查、重复检查。
第三,突出减负提效,为广大纳税人营造良好的办税环境。以标准化办税服务厅、湖北国税网站为依托,推进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为纳税人创造更加便利、优越的办税条件,努力营造良好的办税环境,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建立国税局与地税局合作办税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建立大企业定点联系和协调制度,实行纳税服务直通车制度,根据企业不同需求“量身定做”服务项目,提供个性化服务。扩大网上办税面,使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企业基本实现网上申报,个体工商户通过银行划缴税款。加快推进财税库银横向联网,保证所有纳税人能够通过该系统实现税款电子入库。科学设计业务流程,梳理简并重复环节,合理确定办税时限,清理简并涉税资料,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提高出口退税工作效率,将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审批权逐步从地市级国税局下放至符合条件的县(区)级国税局,使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缩短到13个工作日。今年4月正式开通运行的12366纳税服务热线,实行全省集中呼入呼出,来电统一接驳,事项统一受理,为广大纳税人提供纳税指南、涉税查询、税务公告、政策咨询、投诉举报等全方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