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促进吕梁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促进吕梁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文化产业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作为当今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特别是在经济陷入困顿之时,文化产业往往能够逆势而上。在目前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加快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税收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杠杆工具,能够扶持和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近日,吕梁市国税局深入基层单位和相关企业开展实地调研,认真梳理分析现行文化产业税收政策,全面把握现行税收政策对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效应,并针对吕梁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一、现行文化产业税收政策分析
(一)支持文化体制改革的税收政策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创新的精神,2005年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后企业的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1号)以及《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2号),规定从2004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的所有文化单位和不在试点地区的试点单位给予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惠及全国2000多家转制文化单位,减免税收达近百亿元。5年的实践证明,这些税收优惠政策对于激励文化单位加快转制或改制步伐,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又下发了《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34号)及《关于转制文化企业名单及认定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05号),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原有优惠政策并延期5年,执行期限为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特别是对转制后的文化企业继续给予税收支持,有助于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增强文化企业竞争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09年,吕梁市按照山西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组关于文化体制改任务的安排和批示精神,立足实际、稳步推进、创新思路,积极落实各项任务,改革工作初见成效。当前,吕梁市国有文艺团体制改革、电影公司转企、广电网络整合工作及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正在稳步推进,目前吕梁市无享受文化体制改革税收优惠政策的相关企业。
(二)支持宣传文化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吕梁市属于资源型经济城市,经济发展以煤焦、冶炼、电力、白酒、农产品等为主,吕梁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缺少文化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创新,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享受税收优惠较少。通过调研,吕梁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只有“对全国县及县以下新华书店和农村供销社在本地销售的出版物免征增值税”这一条。2011年全市共有14户新华书店,均属具有独立法人的国有图书发行企业,主要经营:国内外图书、报纸、期刊的批发、零售、租赁;音像制品、文教用品零售;中、小学生的教材、教辅、助学读物供应等。新华书店属企业性质单位,资金周转快慢直接影响企业的运作。当前,由于个人经营的文化用品很多,销售方式很灵活,价格浮动幅度很大,加之新华书店资金周转困难,直接影响了国有书店的销售业绩,通过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和落实,对支持文化企业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活力,使企业能够进一步发展壮大。据统计,2009年,吕梁市共有12户新华书店享受文化宣传企业减免增值税税收优惠,全年共计减免增值税404.9845万元;2010年,吕梁市共有13户新华书店享受文化宣传企业减免增值税税收优惠,全年共计减免增值税815.5829万元;2011年,吕梁市共有14户新华书店享受文化宣传企业减免增值税税收优惠,全年共计减免增值税578.5387万元。
(三)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动漫产品是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喜爱的文化产品。中国有3亿14岁以下儿童,超过了美国总人口,可见动漫产业在我国的市场之巨大。但是与此不相对应的是,我国的动漫产业由于专业编剧人员太少、动画剧本酬金低廉、受众群幼稚化倾向等多方面原因,出现了动漫产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和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之间还有很大差距,与动漫产业发达的国家差距更大。
为了推动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制定了很多相关扶持政策,但由于动漫产业存在前期投入大、经济效益不确定等因素,目前,吕梁市无动漫产业,因而也无法享受相关税收优惠。
二、文化产业税收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文化产业税收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税收优惠政策出台时间滞后。国家为了支持和发展文化企业,出台了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给予企业诸多的有利条件,但2011年12月才出台了对2011-2012年度文化宣传企业继续执行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文件,虽然企业根据有关政策条件得到了优惠,但退还或减免增值税的优惠政策往往滞后,致使企业的资金先用于缴纳税金而造成企业资金的运转困难,相应地影响了企业的周转和销售业绩。
2.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不足,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效果不明显。山西属中国内陆省份,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从我国现行文化税收优惠政策看,未针对文化产业落后区域出台特别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利于文化产业欠发达地区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1.增强税收优惠的时效性和连续性。当前,我国部分文化税收优惠政策时效性短,连续性不强,导致税收优惠政策到期后,许多企业在一直在“等政策”,不利于文化企业的长远发展。应针对我国文化产业实际,延长文化产业税收优惠减免期限,简化税收优惠审批手续,制定一个合理的、长远的、持续的文化产业税收政策体系,促进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2.扶持中小企业和不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在发展的初期和市场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难以完全依靠市场有效地配置资源,同时,在信息不对称、权力不对等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优胜劣汰”也往往缺乏公正性与合理性。因此,必须从税收政策的制定上向中小企业或落后地区倾斜,给予必要的扶持,为其营造有利发展、公平竞争的环境。根据山西文化产业现状,在保留现行文化税收优惠政策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对山西等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区域的税收优惠力度,比如:针对山西省内的动漫产业,将现行“销售其自主开发生产的动漫软件,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的优惠调整为免征增值税;对企业所得税实行“三免两减半”等。发挥税收政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3.鼓励支持新兴文化业态的发展。在推动文化与科技相结合方面,税收政策要着力鼓励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兴业态,利用先进的科技改造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对文化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产业要予以必要的政策扶持。政策内容和政策手段要与科技发展相契合。
4.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事业建设。要为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创造良好的税收政策环境和平等竞争机会,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并予以一定的政策优惠;对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要进一步完善税收支持政策;要加大对企业和个人捐赠文化事业的税收支持力度,完善公益捐赠和赞助的税收优惠政策。
5.在支持我国文化企业“走出去”方面,继续完善相关税收政策。要研究完善鼓励文化服务在科研、生产和销售各环节的税收政策;完善促进文化产品进出口的税收政策;加快税收协定的谈判和签订,建立税收情报交换机制;鼓励中国文化企业在境外兴办实体,推动海外文化
阵地的本土化。
第二篇:税收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研究提纲
“税收促进节能环保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研究”(初稿)调研提纲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2010
年稳居全球产销第一,但是在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由汽车引发的能源、交通、环境等多重压力。改革现行的汽车产业税收政策,更好地发挥税收在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中宏观调控作用势在必行。作为中国中西部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省份,湖北省聚集了东风(二汽)集团为首的汽车产业群。在国家有关汽车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湖北省被确定为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的重点城市之一。本文以东风商用车公司(东风小康车辆有限公司)汽车产业发展为例,从税收政策研究的角度研究探讨,如何促进节能环保汽车产业发展。文章将介绍企业节能环保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面临的税收问题,对促进节能环保汽车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进行研究,最后提出促进节能环保汽车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关键字】节能环保 汽车产业 税收政策
导语: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快速增长,汽车燃油消耗成为我国石油消费总量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一方面威胁国家石油安全、破坏大气环境;另一方面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研究促进节能环保汽车产业发展税收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节能环保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节能环保汽车产业的重要意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能源环境压力等)
二、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二)国内主要汽车集团公司产销情况及节能环保汽车产销情况
三、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节能环保汽车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差距
一是技术研发方面的差距;二是产业化推进方面的差距;(市场环境还有待培育,目前混合动力汽车还处在试运行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节能环保汽车零部件供应体系,节能环保汽车价格偏高,与消费者的需求还有差距等,特别是节能环保汽车的售后服务与消费者的需求还有差距等等)
四、湖北省汽车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及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一)2006—2010年湖北汽车产业整体发展情况
(二)2006—2010年湖北节能环保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1.节能环保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情况; 2.节能环保汽车产业产品研发情况; 3.节能环保汽车产业产业应用化情况;
4、节能环保汽车产业发展的面临的问题。
一是节能环保汽车产业研究和产业化支持力度不够,起步晚,范围小;
三是对节能环保汽车产业发展重研究,轻产业化,实质性的组织推进不足;
四是财税政策仅停留在示范运行阶段,对产业化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在示范运行上有一定的财政补贴,但在产业化方面目前生产、消费、进出口等方面均没有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同传统汽车产业没有明显的区分)
第二章 我国节能环保汽车产业税收政策情况
一、税收政策促进节能环保汽车产业发展调控作用分析
二、我国汽车产业税收政策
1、生产环节的税收政策执行情况(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制造、研发);
2、消费环节的税收政策执行情况(购置、消费、保有、使用);
3、进出口环节的税收政策执行情况
(三)以湖北省为例,(2006——2010年)节能环保汽车产 业与传统汽车产业税负比较分析(总税负和分税种分析)
(四)节能环保汽车产业税收政策执行效应分析
三、汽车产业税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税制方面的问题
1、汽车税制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缺失 ——汽车购置、拥有和使用阶段税收比例不合理;——尚未建立以油耗或CO2排放为基础的汽车税收体系;——税制设计未体现公平原则和产业导向。
2、税制结构中部分税种征收初衷难以体现 ——消费税;——车辆购置税 ——车船使用税。
3、税制调控范围存在空白点
——缺少环境保护方面的税种,对低碳汽车没有相应的税收激励政策;——缺少对汽车信贷等方面的金融支持(汽车消费金融信贷营业税免征优惠政策问题。
4、税制设计与财政补贴政策、其他“收费”之间缺乏整体性
5、企业所得税方面存在的问题
——整车生产企业不能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节能环保汽车生产研发部门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的享受问题; ——节能环保汽车风险投资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享受问题。
(二)税收政策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家出台的税收政策优惠大部分针对企业类型,对企业的创新研究和自主品牌支持力度不够,不少对节能环保汽车生产、消费和使用的税收优惠政策操作性太差,难以落实。
(三)节能环保汽车产业税收政策与传统汽车产业税收差异不大,税收政策促进节能环保汽车产业发展力度不大
四、其它配套政策问题
(一)消费环境问题(政府采购引导消费、配套设施支持消费、财政及行政收费政策支持等);
(二)企业自身的产品研发与推广使用问题 第三章、促进节能环保汽车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一、完善现有汽车产业发展税制的总体思路
改革现有汽车产业税制,构建逐步抑制传统汽车产业发展,鼓励节能环保型汽车发展的税制.1、对现有涉及汽车产业的税种、税率调整建议;
2、开征新的税种
二、促进节能环保汽车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一)促进节能环保汽车产业生产环节的税收政策建议(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技术生产、研发及自主品牌创新)
1、对节能环保汽车整车生产及零部件企业给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在企业所得税上给予相应优惠政策;
2、对节能环保汽车生产根据排放标准和燃油消耗给予消费税低税率和零税率优惠政策;
3、对节能环保整车及规模化生产给予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优惠政策。(如企业的兼并重组的所得税优惠政策,整车的规模化生产的增值税、消费税优惠政策等)
(二)促进节能环保汽车产业消费环节(购置、使用、保有)的税收政策建议
1、给予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
2、给予车船税优惠政策;
3、出台环保税,对达不到节能标准要求的汽车征收环保税,对达到标准的汽车免征环保税。
(三)促进节能环保汽车产业税收征管建议
建议制定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认定标准,界定优惠范围;
三、其它配套政策建议
(一)政府财政等其它政策的支持
(二)市场环境培育政策支持
第三篇:促进经济循环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促进经济循环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王雅平
【摘要】: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中国社会巨大的变化,平均每年8%的经济增长速度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的,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以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代价的,在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上,我国并未很好地借鉴西方工业化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而是重蹈旧辙,使本来人均拥有量不多的自然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2006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一次把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表明科学发展观对于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的循环发展,以促使我国经济可持续、高效、良性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方面的支持,政府的推动和积极倡导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保证,而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无疑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最优选择,所以当前如何利用税收政策来推动经济的循环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文章试图从循环经济发展的内涵与实质入手,从促进经济循环发展,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的战略角度,分析了我国传统经济模式下的重重危机,从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促进经济循环发展的必要性。第二部分文章首先阐述了政府干预经济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在分析了政府干预经济发展多种手段的利与弊以及税收促进经济循环发展的有效性之后,对税收促进经济循环发展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在对西方国家利于经济循环发展的税收政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作出总结,并对我国利于经济的循环发展的税收政策进行评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现行税制在促进经济循环发展方面的不足之处。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文章针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现状,对循环经济发展的3R原则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并根据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3R原则这一政策目标,提出了利用税收促进经济循环发展的总体思路。在把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项原则实现的政策目标与我国现行税收政策理念结合的基础之上,分环节对促进3R原则实现的税收政策选择进行了研究,并对新一轮税制改革中我国的相关税收政策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循环经济 税收政策 可持续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第四篇:促进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促进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周德志 陈文梅
一、改革增值税制度,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趋势
(一)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优惠税率,将两档税率改为一档税率
我国现行增值税对一般纳税人实行两档税率,通常情况下为17%,对一些初级农业产品、农用机器和机械化、半机械化农具、以及小农具产品等实行优惠税率13%,购进免税农产品抵扣税率13%。国家制定这项政策的初衷之一在于给农民实行低税优惠,而政策执行的结果却很难达到效果,有时甚至大相径庭,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两档税率带来的高征低扣现象使以农业产品为原料的企业税负高,不利于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企业购进初级农产品的抵扣税率为13%,经过加工后生产出来的产品增值税销项税率多为17%,这样一来,对这类企业的增值额实际课征率比一般企业多4个百分点。不但没有体现增值税本应有的优势,还使这类企业的发展受到抑制。随着传统农业逐步向商品农业转变,农产品逐步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速度缓慢、农产品销售难、农民增收难等新的问题,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企业有利于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发展,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农业产业化经营突破了传统农业的生产范围,向加工业、商业、科技业拓展,形成了生产、加工、科技、服务、销售的产业链,这种创新为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开辟了一条宽敞的道路。它使农民从自给半自给封闭式的旧农业轨道走上了市场化经营的新征途,使农业经济融入了市场经济,融入了全球化经济。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大力支持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企业的发展。重庆市目前有农业产业化企业2300多家,对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希望中央能减轻这类企业的税负,使它们轻装前进,发展得更多更好。
2.两档税率带来的高扣低征现象使生产农业机械、器具的企业长期无税,但农民没有得到实惠。按照现行增值税税制规定,用于农业生产(包括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的各种机器和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农具、以及小农具产品生产企业,其主要生产原料、燃料、动力的进项税率为17%,而销项税率为13%,中间相差4个点,只有当这类企业的毛利率达到31%以上,才有可能产生增值税。目前这类企业的全国平均毛利率一般在10%左右,所以,它们将长期无增值税。之所以给它们低税优惠,是因为政策制订者认为增值税是价外税,税低则转嫁给产品的消费者——农民的就少,农民就能得到实惠。事实上,无论是价外税还是价内税,税收是否转嫁取决于产品的供求关系,如果某产品供不应求,征税的结果是消费者承担税收;如果与之相反,则由厂商承担税收;如果界于其间,则由厂商和消费者共同承担。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国家对这类产品实行低税带来的利益往往被中间商挤占。中间商用低价从厂商买进产品,再利用占有市场的便利抬高售价,农民很难真正得到由于低税所带来的好处。我们建议对这类企业仍然按17%征收增值税,国家可以把这部分税款作为农民购买农用机械、器具的补贴,在购买时发放给农民,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3.现行增值税制度让进销农产品的中间商得到利益,农民没有得到好处。一般纳税人企业购进农产品时,可以按照“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而这种“买价”是含税价格,如果换算成不含税价格,进项税额的实际抵扣率就不是13%了,而是14.69%。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若将其收购的农产品以原价销售出去,并且按照13%的税率计算销项税额,那么,企业就会得到相当于不含税价1.69%的“倒挂”留抵税额。换言之,如果某一般纳税人进销一批免税农产品,那么,国家不但得不到1分钱的增值税,反而还得退给该企业相当于不含税销售额1.69%的税款。
综上所述,两档税率带来的不规范很不利于当前“三农”问题的解决,特别是对于有着广大农
村社会、农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占有相当比重的重庆市。所以,目前增值税的两档税率制度对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呼吁尽快调整增值税税率制度,对增值税仅实行一档税率,要么统一为13%,要么统一为17%。如果在全国统一改革难度太大,我们希望中央能先选择重庆作为试点,以支持重庆的统筹城乡发展。
(二)加快增值税转型步伐,提升第二产业升级换代的能力
增值税从生产型转为消费型的现实意义是能较好地适应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速、资本有机构成加快的投资发展趋势。这点对于重庆尤其重要。重庆传统产业和产品比重高,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比重低,以冶金、机械、兵器为代表的重工业在重庆工业中所占比重超过70%,结构不合理导致重庆市工业整体抗风险能力低,工业化进程步调不一。在重庆城乡统筹实验区率先实行增值税转型,一是有利于现有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动出口贸易增加,促使重庆市第二产业的优化升级;二是有利于解决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问题,增强三峡库区招商引资的政策吸引力;三是推行消费型增值税所减少的税收收入,可以通过经济总量的扩大和可持续发展来弥补。2002年重庆市国税局曾经测算出重庆市当年减税数据是18亿元,但这个数据仅考虑了由于新增固定资产带来增值税留抵税额的增加而引起的增值税的减少量,没有考虑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带来的产品增加而引起的增值税的增加量,所以实际影响数小于18亿,重庆市完全有能力承受。在当前增值税转型已经陆续在东北和中部地区试点的情况下,我们希望增值税转型能尽快在全国范围推广,如果仍然存在困难,希望中央能将增值税转型的政策率先落实到重庆。
(三)提高个体工商户增值税起征点
现行个体工商户增值税起征点是月销售额5000元,我们建议调高到10000元。根据调查,重庆市个体工商户的毛利率在5-20%之间。按照最高毛利率20%计算,月销售收入为10000元的个体户,月毛利为2000元,现行税费率为5%左右,小门面的每月租金平均按500元计算,这样一个个体户的月净利润为1000元左右,平均分摊到一家三口,人均月收入只有300多元,低于重庆市目前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并且,实行城乡统筹后,进城农民多,调高增值税起征点,从根本上讲有利于为广大农民进城从事个体经营减轻税收负担,使农民真正增加收入和得到税收优惠。另外,提高增值税起征点,还有助于降低税收管理成本和提高征管工作效率。而且,从5000元调高到10000元,税收损失小,对重庆市国税收入的影响不大。根据测算,调高增值税起征点后,税收减少数约1.5亿元,相对于年收入达300多亿的重庆国税收入总量来说影响不大。
二、完善进城农民再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以城带乡做好税收政策上的准备
进城农民指从农业部门转移过来的已经从事或者准备从事工商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包括农民工和从事其他非农职业以及已经进入城镇处于待业状态的农民。由于目前重庆市农业部门所占的就业比重较高,农业部门的收缩意味着很多农业劳动力需要转移到工商业和服务部门,预计近几年将有1000万左右的农民进入城镇寻找工作。但是,现行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所鼓励实现再就业的人员是有所限定的,是指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国有企业的失业人员、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并且失业一年以上的城镇其他失业人员,并不包括进城农民。所以,我们应该针对当前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补充完善进城农民再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大量转移做好税收层面上的准备。
(一)通过制订与调整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和私营、个体经济发展
目前,重庆市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轻工、纺织、手工艺品和商贸服务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他们在解决就业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等量资金投入,中小企业比大型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税收优惠政策应向这类企业倾斜,实行社会保险补贴和减免税收政策,提高这类企业安置进城农民的积极性。另外,第三产业具有行业多、门类广、服务性强、劳动密集的特点,对吸纳更多劳动者就业有着任何别的行业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因此,以税收优惠或减免为主
要政策手段,综合利用各项财税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支持第三产业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领域,促进第三产业健康地发展是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进城农民就业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如组织进城农民开展家庭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及其它服务业,通过一定期限内免征或减征此类组织或企业的营业税、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二)以人为本,税收优惠政策应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本投资,提高进城农民素质
从重庆市的现实情况看,进城农民普遍素质低下,人力资源丰富而人才资源缺乏。随着经济的增长和技术进步,社会各产业对非技术劳动者需求大大减少。当前,从过剩部门调整下来的劳动力不能适应新行业部门技能要求,尤其农业劳动力,使得重庆出现失业人员日渐增长的同时存在着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行业人才缺乏状况。在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不断发展的条件下,竞争力的大小不再由先天继承的自然条件所决定,那些越稀少、越难被竞争对手模仿的高级生产要素(如高级人力资本、先进技术等方面)才是竞争优势的真正来源。因此,提高劳动力素质是解决进城农民再就业问题的根本。积极发展各类教育事业,加强对进城农民就业前培训、技能培训与再就业培训以及大力推行劳动预备制,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全面提高进城农民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
三、注意运用间接减免,促进重庆市二、三产业的发展,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打下基础新的企业所得税税法已经在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这次的两法合并有利于统一企业所得税制度,使内外资企业处于同等竞争的地位。但是,两法合并并没有消除企业所得税原有的一些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弊端,主要是直接减免多,间接减免少。深圳曾在九十年代末期采取了一系列让企业得到实惠的政策:允许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为2年,1年折一半,允许人员工资全部据实扣除,允许公益、救济性捐赠全部据实列支等。这些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深圳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针对重庆传统产业比重高、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较弱的状况,可以借鉴深圳模式,除运用减免税和优惠税率等直接优惠形式之外,要加大加速折旧、投资抵免、再投资退税、亏损结转、纳税扣除和放宽税前扣除标准如缩短坏帐损失确认年限,允许人员工资、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公益救济性捐赠在税前全额扣除等间接优惠形式的运用,以此推动重庆市二、三产业的发展,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重庆社会科学院:《辉煌历程1997-2007重庆直辖十周年经济发展巡礼》,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
2. 姚荣玉:《浅论我国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中国税务报》2007.01.30。
3. 周本庆:《从国际减税趋势看我国税收优惠的发展方向》,《中国税务报》2007.01.30。
第五篇: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促进节能环保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财政1102李芳2011030157
8月12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提供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有利于加快治理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什么着重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呢?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
1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保障,节能环保产业为节访时表示:○
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作为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的客观需要,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高耗能、高排放问题,转变发展方式、2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对于拉动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投资增长和消费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08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1.14万亿元,占当年GDP的4.7%。对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能源资源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为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国家出台了很多激励措施,国家运用税收等政策,鼓励先进节能技术、设备的进口,控制在生产过程中耗能高、污染重的产品的出口;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实行有利于节能的价格政策等。下面重点对税收政策对发展节能环保企业发展影响研究。
(一)我国已经为激励节能环保企业发展采取的税收政策。
1、企业所得税政策
①减免企业所得税的税收政策。
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包括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海水淡化等。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
2投资抵免的税收政策。○
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所谓的税额抵免,是指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结转抵免。
③减计收入计算所得税政策。
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计收入。所谓减计收入,是指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④环保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政策。
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经过政府有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
以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即比正常的企业所得税率低五个百分点。据次规定,只要环保企业采用新的高新技术,经过政府有关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也可以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
2、增值税政策。
①再生资源增值税优惠政策。
单位和个人销售再生资源,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规定缴纳增值税。但个人(不含个体工商户)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废旧物品免征增值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再生资源,应当凭取得的增值税条例及其细则规定的扣税凭证抵扣进项税额。规定了销售再生资源纳税人的退税政策。在2010年底以前,对符合条件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再生资源缴纳的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政策。
②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
1免征增值税政策。对企业销售自产的再生水,以废旧轮胎为全部生产原料△
生产的胶粉,翻新轮胎,生产原料中掺兑废渣比例不低于30%的特定建材产品实行免征增值税政策。
1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对企业销售自产的下列货物:以工业废气为原料生△
产的高纯度二氧化碳产品,以垃圾为燃料生产的电力或者热力,以煤炭开采过程中伴生的舍弃物油母页岩为原料生产的页岩油,以废旧沥青混凝土为原料生产的再生沥青混凝土,采用旋窑法工艺生产并且生产原料中掺兑废渣比例不低于30%的水泥(包括水泥熟料)实行即征即退增值税政策。
1即征即退50%增值税的政策。对企业销售自产下列货物:以退役军用发射△
药为原料生产的涂料硝化棉粉,对燃煤发电厂及各类工业企业产生的烟气、高硫天然气进行脱硫生产的副产品,以废弃酒糟和酿酒底锅水为原料生产的蒸汽、活性炭、白碳黑、乳酸、乳酸钙、沼气,以煤矸石、煤泥、石煤、油母页岩为燃料生产的电力和热力,利用风力生产的电力,部分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实行即征即退50%增值税的政策。1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对销售自产的综合利用生物柴油实行增值税先征后△
退政策。
1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生产的粘土实心砖、△瓦,一律按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不得采取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
3资源税政策 ○
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生产的粘土实心砖、瓦,一律按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不得采取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
4、消费税政策。
根据《消费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在产品消费使用环节,为了倡导绿色消费,限制损害环境的消费,国家将高耗能、不可再生以及产生环境污染的消费品如成品油、实木地板、木制一次性筷子等商品纳入消费税的征税范围,通过消费
税的高税率合理引导人们的消费。
5、营业税政策。
①污水处理费营业税政策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污水处理费不征收营业税的批复》(国税函
[2004]1366号)文件的规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的营业税征税范围,单位和个人提供的污水处理劳务不属于营业税应税劳务,其处理污水取得的污水处理费,不征收营业税。
②垃圾处置费的营业税政策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垃圾处置费征收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5〕1128号)的规定:单位和个人提供的垃圾处置劳务不属于营业税应税劳务,对其处置垃圾取得的垃圾处置费,不征收营业税。
(二)现有发展环保产业税收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行税收政策对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成效,但其作用是零星的、不系统的,调节的范围和力度远远不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资源税。○1税率过低,税收级次之间的差距过小,对资源合理利用所起的激励作用不明显,○2同时征税范围过于狭小,范围过窄的资源税难以保护所有的资源,致使大量的资源遭到掠夺和破坏;造成后续产品比价的不合理,刺激对非税资源的掠夺性开采。○3计税依据不合理,现行资源税是以销售量或自用量为计税依据,而不是针对开采量征税。显然,在实践中,开采量或自用量之间有一定的差额,以销售量或自用量为计税依据容易导致开采者的滥采乱伐,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2、消费税。1未将造成环境极大污染的电池、塑料制品等纳入征税范围。○
2没有对许多不可再生性资源及重要战略资源起到限制消费作用。○
3、营业税。从现有的环保产业营业税政策来看,只有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置费才免营业税。而其他的环保产业仍然要交纳营业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投资于环保产业的积极性。
4、增值税。从现有的增值税政策来看,对于垃圾处置费没有明确是免增值税,意味着从事垃圾处置业务的企业收取的垃圾处置费收入是要缴纳增值税的,这对垃圾处置企业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
5、企业所得税。尽管环保企业符合一定条件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投资抵免和减计收入计算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但是对于环保设备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没有明确采用加速折旧法。虽然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有加速折旧和缩短折旧年限的规定,但条件很苛刻,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二是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许多环保企业都很难达到这两项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刺激环保企业的投资。
(三)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制定和完善需要根据本国国情、经济和环境条件进行。鉴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建设财力不足的客观情况,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完善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一)完善现有税制,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1适度提高各种资源的资源税税率,提高单位税额,对非再生型、非
1、资源税。○
2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将土替代型的稀缺资源课以重税,限制掠夺性开采。○
3完善地、森林、海洋、草原和淡水等自然资源列入征税范围,引导节约资源。○
计税依据,对从量定额征收的应税资源的计税数量由销售和使用数量改为实际开采和生产数量,直接在最初环节限制资源的开采与生产数量。
1对尚未纳入征税范围的非循环经济范畴的重要消费品征收消费税,2、消费税。○
以此拉开其与循环经济产品的税负差距,体现循环经济产品的税收优势。尤其应
2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的消费将高耗能产品如一次性尿片、高档建筑装饰材料等。○
品如电池、塑料袋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根据耗能及污染程度设置不同税率,税率应普遍偏高,以有效抑制消费。
3、营业税。扩大营业税免税范围。对于环境污染治理型、污染源控制型和资源综合利用用企业实行全免营业税的政策。
4、增值税。扩大增值税的优惠范围,对更多的节能环保产品和垃圾处置费给予免征增值税的优惠政策。也可以让大规模纳税人的垃圾处置费按小规模纳税人的税率征缴,起到鼓励垃圾处理的作用。
5、企业所得税。在一定年限内给予资源回收产业的所有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的优惠,以吸引和稳定更多的资源在该行业的投入,促使该产业迅速发展和壮大,等待整个回收体系完全建立起来后再选择适当的时机作相应的调整。给予企业通过非营利性机构对环保事业及环境美化方面的捐赠税前全额扣除的优惠。同时借鉴国外对环保企业的购进设备以及其他企业购置的环保设施实行加速折旧。
(二)完善税收分配体制,调动中央和地方发展环保产业的积极性。
发展环保产业,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协调配合,需调动两者积极性,因此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税制改革、合理分配中央和地方收入显得特别重要。可以将与现行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有关税收划为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由国税部门征收,再向地方划拨款项。以后新开征的环境保护税全部划为中央收入,由国税部门征收,中央政府再通过转移支付在全国各地区进行分配使用,以使环保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