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涉外税收政策研究

时间:2019-05-13 16:0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涉外税收政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涉外税收政策研究》。

第一篇: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涉外税收政策研究

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涉外税收政策研究

一、我国涉外税收政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涉外税收政策的现状及特点

为了更好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引进国外资金、技术、人才,我国在涉外税收方面实行了许多优惠政策,并已经先后同60多个国家签订了关于避免对所得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主要的税收优惠政策包括:鼓励外商来华长期投资生产型企业的优惠政策,对外商投资兴办的出口型企业的优惠政策,对外商投资港口、码头、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的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投资和兴办先进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外商追加投资和再投资的优惠政策,鼓励外商在中西部地区投资的优惠政策。优惠的措施主要包括降低税率、减税免税、再投资退税等。从总体上看,我国现行涉外税收政策以对外开放为主要目标,涉外税收负担从总体上看采用的是全面优惠原则,明显地具有税制从简、税收优惠从宽、税负从轻、手续从简的特点。

(二)现行涉外税收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外资企业适用税收政策的差别过大。据统计,外资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率不到内资企业的1/3,内资企业在税收环境上处于明显的劣势。对涉外纳税人给予较多的税收优惠,在国际上只有少数国家采用,不符合税收公平原则,不利于国内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阻碍民族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优惠项目多、层次广,缺乏整体统一性。我国的涉外税收优惠政策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的需要,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区域,先后制定的,项目和内容繁多,有区域性、行业性、特殊性等优惠,而且优惠的法律文件也涉及不同级别、区域。但目前缺少规范管理,没有形成一个合理、规范、严密的机制,在具体执行中,容易出现政策混淆和差异大的问题,不利于政策的贯彻执行,也有损于税收法律的权威性。

3.地区性引导不平衡。现行涉外企业所得税按企业所处的地域位置分别给予不同的政策待遇,比如在东部沿海地区划出部分区域为经济特区,规定凡在经济特区内投资开办的外商投资企业,不论投资什么行业,均减按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计算纳税。由于中西部地区受到自然环境、投资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与经济特区、东部沿海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

4.产业优惠导向不明显、层次低。我国现行的涉外税收优惠政策,对外来资金的投入方面,没有合理的科学产业规划和引导,偏重于一般性的“引资”,对国家需要优先发展的产业,并无特别的鼓励措施。外商投资一般集中于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周期短、利润高的中小企业,包括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以及技术落后在发达国家已被淘汰的项目,有很大一部分是以加工为主要方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高新技术为内容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和交通、能源、港口等基础性产业项目投资较少,在投资过程中,较少考虑环境治理等社会效益目标,影响了国家的产业结构。另外,在引进技术、高级人才和保护环境方面的优惠政策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太大,不能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有重点地提升优惠政策的层次,不符合国际税收发展的潮流。

5.税收优惠手段少,灵恬性差。虽然目前我国的涉外税收政策内容多、范围广,但税收优惠的手段基本采用的是降低税率、定期减免、再投资退税等直接优惠措施,而诸如加速折旧、投资抵免、专项费用扣除等间接优惠方式运用较少,从而削弱了税收政策的效力。与外国政府签订的税收协定中税收饶让的条款较少,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税收优惠政策的效果。

6.存在越权制定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的问题。一些地区政府为促进当地区域经济的短期发展需要,单独擅自制定超越国家规定的涉外税收优惠政策,使涉外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出现混乱现象,对国际宏观经济发展和产业政策的调整产生不良影响,也导致不同地区间的经济结构不平衡。

二、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涉外税收政策选择

(一)wTo对涉外税收政策的基本要求

目前,我国已是wTo的成员国之一,所以在制定有关税收政策时必须符合它的基本要求。wTo形成的一系列协议为参加多边贸易体系的国家之间的经贸交往提供了一整套共同遵守的、有约束力的行为规则。这些规则对税收政策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1)国民待遇原则,要求税收无差别,强调的是缔约国一方保证缔约国另一方国民在本国境内享受与本国国民同等的税收待遇。(2)透明度原则,要求成员向国内和世界贸易组织明确公开本国的税收政策。(3)公平竞争原则,要求税收政策统一,税收环境平等。(4)例外原则,允许成员国在坚持国民待遇原则的前提下,根据本国经济发展需要和特殊国情,制定一些特殊的税收政策,主要体现在实行产业或地区的特殊税收优惠。

(二)选择涉外税收政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是符合wTo的原则;二是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三是充分体现产业政策导向的原则;四是依法治税原则;五是维护国家权益的原则。

(三)应选择的主要涉外税收政策

1.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取消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公平内外资企业的竞争环境。合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建议采取立法一次完成分步实施到位的做法。所谓“立法一次完成”,就是说现行内外资企业两套所得税法的统一合并,必须是一次完成,这是保持税法严肃性、稳定性、前瞻性的需要,不可能采取分次立法的办法;而所谓的“分步实施到位”,则是指立法目标的实现,可给出一个过渡期来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可采取新老企业区别对待的方法等,以期达到既不否认历史,又能在一定时期后实现统一税法的目的。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可以消除“假合资”、“乱减免”问题,内外资企业可以公平竞争。

两法在合并上,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税基的确定: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和wTo规则要求,对两法在税前扣除范围和标准上重新明确,尽量作到统一、平等。对业务招待费、职工工资支出、折旧标准等内外有别的扣除项目进行统一规范,体现税负的公平。

——税率的选择:我国目前采用的33%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在国际上属于较高水平,高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比一部分发达国家还高,这不利于国际资本的吸引,考虑到世界各国企业所得税税负状况以及我国的具体国情。统一后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应以不高于25%为宜。

——优惠的范围:在新法中取消对不利于环保和落后的生产性企业的优惠,取消对一般生产性企业的大范围的优惠;保留对高新技术和基础产业的投资优惠;增加对福利、教育领域的投资优惠;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增加对利用人力资源方面的优惠,例如,对外资企业雇用我国人员达到政府规定数量的,可以给予一定的所得税抵免;对外商企业投资于出口企业、先进企业、农林牧业、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享有的税收优惠,内资企业也应享有。

——优惠的方式:建立直接优惠和间接优惠相结合的优惠体系。除了使用降低税率、直接减免等直接优惠外,还应充分使用加速折旧、投资抵免、提取风险准备金、科技投入提前扣除、单项所得减免等间接优惠方式,实行收益调节与资金、开发、投入、分配调节并重的方式,增强税收优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优惠的方向:由单纯引资为主向吸引资金、技术、人才并重转变。目前,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缺少的是具有较高能力的人才,尤其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加之资源优势,急需的是人才的引进,尤其是具有先进管理经验人才的进入。体现在所得税政策上,加大对大型企业集团的引进,尤其是对资金雄厚、具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全球著名企业集团的进入的所得税优惠。

——优惠的对象:为了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在新法中加大国内企业“走出去”的导向,提高国内企业的国际化水平,提高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例如,对内资企业进行跨国投资经营给予特别的所得税优惠,鼓励内资企业向外发展。

另外,合并应注意存续期间的确定、优惠条件和标准的明确。

2.增值税改型方面。改革高新技术产业适用增值税的类型,将“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允许购进的生产设备所负担的增值税款作为进项税额抵扣,减轻其税收负担,解决由于资本性支出较大而税负重的问题。

3.开征新税种方面。我国应将现行城建税、资源税、消费税中部分税目以及环保收费统一改为征收环保税,对内外资企业统一征收;面对外资企业竞争,我国必须开征社会保障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稳定,监督外资企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以保护中方员工的合法权益。

4.完善个人所得税方面。目前,我国公民和外籍人员工资薪金所得的扣除标准不一致。从公平税负和简化税制的角度考虑,应减少收入级数,统一扣除标准,公平国内公民和外籍人员的税负。同时,对高科技人才尤其是外国专家在工资薪金所得的扣除及适用税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

5.反避税方面。为打击避税活动,减少国家税收收入的损失,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立法工作,用法律条文的方式,针对避税行为产生条件、情形进行明确的规定,并加强国际协作,以保护跨国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防止利用转让定价的手段进行避税活动。另外,从公平税负的角度考虑,应对内外资企业统一征收房产税和车船使用税。同时,对外资企业还应开征耕地占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三、选择涉外税收政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兼顾税收优惠的效应与代价。外商投资在给我们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可能由于损害环境、耗费原材料、不平等竞争等导致较大损失。只有当投资利益大于损失时,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才是有效率的。因此,要充分考虑税收优惠政策对我国环境、市场、技术等方面的综合影响。

2.保留并逐步完善地区性的税收优惠。鉴于wTo规则对地区倾斜政策并未作出限制性的规定,为使我国经济在加入世贸后不至于受到外来经济的全面冲击,增强国内经济对外来经济的抗衡能力,保持东部地区现有的对外贸易优势,对原有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可暂时予以保留。同时为贯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形成协同效应,对中西部地区的区域性优惠可借鉴原东部沿海地区实施的“以点带面”的做法,突出重点,重点支持一部分省市,以起到周边联动效应。单纯的地区性优惠应逐步向地区和产业并重,最终取消区域性优惠的方向过渡。

3.规范税收政策调整方法,提高税收法律层次。一是对现行涉外税收政策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对于越权的减免税政策应坚持予以取消。二是逐步提高现有税收法规的法律层次,在统一内外税收政策的同时,对所有税收法规,应避免以条例形式出现,尽快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以提高法律层次。三是建立灵活的政策调整机制,通过定时调整、预警调整等方式,提高税收政策执行的时效性。

4.通过政策调整,优化税源选择。目前,在国内进行投资的企业,主要是香港、台湾还有韩国和新加坡等亚洲的国家和地区,而美国、欧盟等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来我国投资的较少,税源的结构比例不合理,引资渠道不畅通,使我国涉外经济在抵抗地区性金融危机能力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也不利于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化水平,建议在调整政策时,考虑如何扩大税源范围,拓宽引资渠道。

第二篇:促进经济循环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促进经济循环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王雅平

【摘要】: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中国社会巨大的变化,平均每年8%的经济增长速度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的,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以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代价的,在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上,我国并未很好地借鉴西方工业化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而是重蹈旧辙,使本来人均拥有量不多的自然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2006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一次把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表明科学发展观对于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的循环发展,以促使我国经济可持续、高效、良性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方面的支持,政府的推动和积极倡导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保证,而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无疑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最优选择,所以当前如何利用税收政策来推动经济的循环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文章试图从循环经济发展的内涵与实质入手,从促进经济循环发展,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的战略角度,分析了我国传统经济模式下的重重危机,从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促进经济循环发展的必要性。第二部分文章首先阐述了政府干预经济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在分析了政府干预经济发展多种手段的利与弊以及税收促进经济循环发展的有效性之后,对税收促进经济循环发展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在对西方国家利于经济循环发展的税收政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作出总结,并对我国利于经济的循环发展的税收政策进行评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现行税制在促进经济循环发展方面的不足之处。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文章针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现状,对循环经济发展的3R原则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并根据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3R原则这一政策目标,提出了利用税收促进经济循环发展的总体思路。在把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项原则实现的政策目标与我国现行税收政策理念结合的基础之上,分环节对促进3R原则实现的税收政策选择进行了研究,并对新一轮税制改革中我国的相关税收政策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循环经济 税收政策 可持续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第三篇:实施单位目标规范管理,促进涉外税收工作持续发展

实施岗责目标规范管理

促进涉外税收工作持续发展

郭廷铎 熊兴培 雷 寒

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近年来,我们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立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新征管模式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科技加管理的治税理念,坚持从实际出发,实施涉外税务规范管理,构建岗责目标体系,大胆探索考核办法,不断完善考核制度,有效地促进了我市涉外税收工作的持续发展。

一、以改革为契机,启动涉外税务规范管理机制

实施税务规范管理是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重要保证。我市涉外税务规范管理工作始于1998年。我们按照省、市局加强税务规范管理的要求,结合我市涉外税务工作的特点,确定了涉外税务规范管理的基本思路,构建和启动了以集中征收管理、征管基础管理、税务稽查管理、计算机管理和综合管理“五大管理体系”为内容的涉外税务规范管理机制,使涉外税收征管工作局面得到较大改观。随着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又多次对规范管理体系进行了修改。尤其是2001年机构改革后,我们再一次对规范管理的内容进行调整、充实和修订,使之趋于科学、合理、规范、完整。

(一)明确岗位职责。首先是理顺机构。我们按照涉外税 收专业管理和征、管、查分离模式的要求,设置了计征科、管理科、稽查科、综合科。其次是明确职责。对各科室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全面、具体的界定。其三是科学设岗。以因事定岗为原则,将全局工作分解到37个岗位,细化了260项岗位职责。从而明确了各科、各岗位人员对涉外税收规范管理工作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避免因职责不清而导致相互推委责任,逃逸追究的现象发生。

(二)确立岗责目标。我们结合涉外税收工作特点,科学分类、合理设置了6大岗责目标,即:涉外税收征管质量目标、涉外税务稽查协查质量目标、涉外税收征管基础管理质量目标、信息技术应用保障服务质量目标、综合保障服务质量目标和规范管理考核目标。根据6大岗责目标的内容,再进行分门别类,综合分析各科各岗工作目标的可行性后,细化了182项岗责目标。同时,对岗责目标确定了三个档次,并给予相应的加分标准:一档是计划目标,必须完成的;二档是努力目标,需要挖掘潜力,严格管理才能达到;三档是奋斗目标,是“跳起来摘桃子”的目标,具有挑战性和激励性的目标。从而让分数拉开差距,使工作分出高底,让多劳者多得,有效地解决了“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形成了人人围绕职责转,个个围绕目标干的工作氛围。

(三)优化岗位配置。以因岗配人为原则,根据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技术含量、劳动强度、风险程度等差异,结合人员 素质情况,确定岗位人选。同时,我们按照能绩管理的要求,在科员岗位中设置了优秀主办(查)、主办(查)、协办(查)三个等级的岗位职务,全部实行竞争上岗,该岗位职务实行动态管理,每半年进行一次荐评。荐评方式采取“个人申请、群众推荐、业务考试、公开唱票、确定分值、组织考核、末位淘汰”的办法,公开竞争,从而激发了干部奋发向上的积极性,实现了人员与岗位的最佳结合。

(四)实施岗位系数奖励。根据全局每个岗位工作风险责任的大小、工作难易程度的高低、工作量的多少等因素,将岗位分为1.1、1.08、1.05、1.0、0.95五档奖励系数。

二、以考绩为重点,完善规范管理考核体系

管理要规范,关键在考核。为此,我们将考核工作作为抓落实促规范的重要手段,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岗责目标规范管理考核体系。

(一)强化组织领导。一是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为了加强对规范管理及考核工作的领导,我们成立了以分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科科长成为成员的规范管理考评委员会,配备了专职考核人员,划定考核责任,落实到人。从而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考核机构抓具体,一级对一级负责,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抓好规范管理考核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实行“三专”考核。即专班、专人、专项考核。专班考核,就是对每位同志进行考核,由考核人员考核其共同任 务、专业任务完成情况,加分、扣分事项由考核办进行审核,每人的最终得分由考评委员会核定;专人专核,就是由考核专班确定专人对每位同志的考勤、考试成绩、专业任力的得分及加(扣)分进行审核统计,为考评委员会核定提供可靠依据;专项考核,就是对征管质量、稽查质量、工作纪律、综合工作等进行逐项考核。三是实行责任追究连带制。一方面,对因工作失误,造成不良影响的,追究责任时,与之关联的科室或人员负连带责任,一并予以扣分;另一方面,对因考核不公,挫伤了同志们的积极性或引起纠纷,追究考核人员的责任。

(二)细化考核指标。完善税务规范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先决条件是定岗定责,细化考核指标。我们按照制定的岗位职责,结合分局一人多岗、一岗多人的实际情况,将六大项岗责目标考核指标、细化为37项岗位考核指标,178项考核项目,37项加分标准,171项扣分标准,使之逐步形成了科学、系统的涉外税务规范管理考核指标体系。一是涉外税收征管考核指标。主要考核收入任务完成率、按期申报率、按期入库率、发票管理、票证管理、税收计会统等子指标。二是涉外税收征管基础管理考核指标。主要考核政策管理、税源管理、户籍管理、宣传咨询、案件审理,所得税汇算清收等子指标。三是税务稽查协查考核指标。主要考核选案、稽查、执行、增值税结算和所得税汇算、注销清算及反避税调查等子指标;四是信息技术应用保障考核指标。主要考核防伪税控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应用软件的维 护、计算机应用培训、网页更新、计算机日常维护与管理等子指标。五是党风廉政建设考核指标。主要考核领导班子建设、支部建设、党风建设、廉政建设、案件查处、信访处理、纪检监察等子指标;六是综合保障服务考核指标。主要考核综合信息、调研信息、机关安全、车辆管理、财产管理、接待管理、环境卫生、计生管理、档案管理、机关财务管理及文明创建软硬件建设等子指标。

(三)优化考核方法。实施税务规范管理考核,是对落实科务规范管理制度的具体体现,是整个税务规范管理制度实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为此,我们在考核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和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严格对照指标进行考核。一是实行定期考核法。由考核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科室和个人工作职责及确定的工作目标、考核指标进行全面考评,坚持做到日记录、月小考、季大考、年总考。二是实行定项考核法。针对落实上级领导和本单位领导交办的重大事项及工作任务的进展情况;进行定项跟踪监督考核。同时,将各级组织的业务考试、各项竞赛也纳入定项考核的范围。三是实行定量定性结合考核法。按照岗位目标和考核标准确定的分值,逐岗、逐人、逐项进行考核计分。同时,也对符合加分条件的,予以加分;对没有完成工作目标和有违纪、违规行为的,按规定扣分。

(四)硬化奖惩兑现。公正公开是考核工作的基点,奖惩兑现是推进规范管理的着力点,也是检验规范管理及考核工作成 败的重要标志。一是增减项目与调整分值相结合。我们注重适应不同时期工作中心的要求,修定和完善考核重点、内容和主法,增减考核项目,使被考核对象明白这一时期的工作重心,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还要使大家明白所要达到的目的。这样调整指标和分值,有利于进行兑现,收到了调动积极性的最佳效果。二是荣誉与利益相结合。我们在考核实施细则中明文规定,把考核结果同年终先表模(包括评选优秀公务员)挂钩,按得分多少来确定,并把加分乘以分值兑现给获得荣誉的同志。三是按月考核与按季兑现相结合。为了有效地激发干部的工作潜能和工作热情,我们实行了按月考核和按委兑现的办法,每人每月从工资奖金中,拿出700元参与考核。2001年底,我们兑现全年规范管理考核奖时,共有21人/次加分108分,其中最高加25分,实得125分,最低97分,最高分值兑10254元,最低分值兑现6740元,上下相差3514元,拉开了分配档次,充分体现了规范管理考核公正、公开和激励的作用。

三、以抓实效为根本,务求涉外税务规范管理成效 由于我们坚持不懈地在考核上抓兑现,来真的、过硬的、求实的,使规范管理工作不断深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分局上下形成了对照规范抓征管,争行创优夺名次的喜人景象。

1、税收收入大幅增长。我们在2000年3 月接手收入任务后,严格规范管理和加强部门配合,共同把好申报、入库、滞纳 罚款、查补入库等重要关口,有力地促进了涉外税收任务的大幅增长。2000年完成各项收入5128万元,占年收入计划的420%;2001年完成各项收入6897万元,比年计划增收1507万元,增长27.9%,其中增值税6513万元,消费税9万元,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367万元,创历史新高,受到市委、市政府和市局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2、征管质量明显提高。由于考核实行的是动态管理,特别是对征管质量进行动态量化考核,以确定工作上是否胜任和待遇上“多劳多得”,从而调动了干部抓“十率”的积极性。新征管法出台后,计征科针对个别企业不按期申报纳税,严格按照新征管法采取强制措施扣缴税款。这一举措施使按期申报率上升到99%,按期入库率达到98%;管理科针对户籍管理数不一致的现象,及时与各职能部门进行协调、查证、核实,彻底摸清户籍,使税务登记率达到100%。去年四月在全省涉外税收征管质量考核评比中荣获第一名,在2001年我市征管质量“十率”考核中,取得了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绩。

3、稽查工作更加规范。涉外税务稽查上,我们严格按照涉外税务稽查工作规程,从“规范、选案、稽查、审理、执行、评鉴”各环节程序,实行稽查“四改”措施,使我市涉外税收稽查走上规范化轨道,税务稽查质量全面提高,其作法得到省局涉外处的肯定。实施涉外税收规范管理以来,共检查增值税纳税人

100多户,查补增值税150多万元,加收滞纳金15万多元,罚款 55万元。在全市征管质量检查中,我局稽查质量考核5率全部达标。

4、机关作风明显改观。税务规范管理实施后,各科室及个人责任界限有了明确界定,谁出了问题,就追究谁的责任,从而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工作效率大为提高。如过去稽查科存在着执行结果该报不报或报道不及时的问题,通过考核,该科再也未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新《征管法》出台后,管理科及时翻印成册,并组织86户,企业120多名财务人员学习新征管法;在落实优惠政策上,深入企业检查核实,确认10户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进入盈利,按规定为其办理减免所得税1357万元;在税务登记证的办理上,只要企业提供资料、手续完备,一天内办理完毕,去年共为23户新开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办理了税务登记证。全局上下形成了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良好氛围,办事拖延的不良作风得到了彻底改变。

5、干部活力充分激发。我们实施税务规范管理以来,紧紧围绕规范抓落实,严格考评促管理,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工作责任感和危机感,广大干部职工的进取精神明显高涨,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近年来,我局先后有5名干部获“省级能手”,7名干部获“市级能手”称号,1名干部授予“省级先进个人”,1名干部授予“全省金税工程建设先进个人”,3名干部荣立“三等功”;5名干部先后加入党组织,截止目前,我局 33名干部,有党员29名,占总人数的89%;学习风气呈现良好势头,33名干部全部获大专以上学历,其中9名获本科学历,另有15名干部本科在读;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激发了干部撰写文章积极性,先后有30篇余调研宣传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去年4月,我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率先成为全省涉外税收系统进入“省级文明单位”行列的分局之一,金税工程建设被省局授予“先进单位”,在党风廉政建设考核,我局名列全市第三名。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樊市国税局涉外分局 地址:襄樊市建华路37号 邮编:441003 9

第四篇: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百有论文网()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百有免费在线资料库()收集

中国自证券投资基金开始试点以来,已经在基金业实施了一些税收优惠,如投资者买卖基金暂免征印花税、基金分红收入暂免征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等。这些措施对引导储蓄资金流向基金市场、优化金融结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中国的基金税收政策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基本特点

在基金运作中,税收优惠政策具体涉及到所得税、营业税和印花税等多个方面。

在所得税方面,相似于很多国家,为了避免造成重复征税现象,我国对基金也不征收所得税,而对投资者获得的收益征收所得税。

在营业税方面,《关于证券投资基金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8?55号)》(以下简称《通知》)指出:1.以发行基金方式募集资金不属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不征收营业税。

2.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在2000年底以前暂免征收营业税。3.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买卖基金的差价收入征收营业税。个人和非金融机构买卖基金单位的差价收入不征收营业税。2001年又专门下发通知,将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的优惠延长至2003年,反映了国家对基金行业发展的支持。

在印花税方面,通常认为征收一定的交易印花税会抑制频繁交易,但实际上股票交易印花税的调整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是短期的,股市持续非理性上涨时,交易印花税并不能有效地抑制投机。

因此,尽管《通知》将印花税税率降至0.4%,双向税率调至0.8%,但是实际税率仍旧偏高,使基金的投资操作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另外,对于投资者买卖基金份额时是否需要征收印花税也值得探讨,《通知》和后来的补充条例规定了税收暂免至2001年12月31日。另外,2002年国家下发了《关于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明确了对开放式基金的四个优惠措施:1.对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在2003年底前暂免征收营业税、企业所得税;2.对个人投资者申购和赎回基金单位取得的差价收入,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3.对基金取得的股票的股息、红利收入,债券的利息收入、储蓄存款利息收入,由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企业和银行在向基金支付上述收入时代扣代缴20%的个人所得税;对投资者从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4.对投资者申购和赎回基金单位,暂不征收印花税。

一些缺陷

总的说来,为了扶持基金行业的发展,中国的税收政策对基金行业提供了一定的优惠,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税收优惠规则制定过于笼统和宽泛,对特定领域的引导性不强,特别是没有着眼于建立基金市场发展的稳定资金补充渠道这个大的方向,因而对特定资金引入的作用不明显。

具体来说,中国对社保基金、养老基金、企业年金等特定的资金缺乏明确的免税优惠,无法像美国等成熟市场上的个人退休投资基金或者教育储蓄投资基金那样投入于投资基金领域。

其次,税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不规范,征税规则的解读不明确,优惠措施的更改不正规,各个地方执行的尺度不一致。在行业逐渐走向成熟时,税收会成为基金运作中的一项重要成本,系统规范、符合国际惯例并且相对稳定的征税规则是保证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再次,随着中国基金创新的加快,相应的税收政策往往难以及时跟上基金创新的进程,百有论文网()

往往是在基金创新产品推出一两年后才出台相应的税收政策。税收政策的滞后性使得新产品在一开始面世时就面临税收上的不确定性。

最后,因为缺乏对私募基金的清晰监管框架,使得当前私募基金基本上在税收体制覆盖之外运作,显然会形成税收的流失。

完善基金税收制度的建议

一是合理界定中国基金税收政策的基本原则。要参照成熟市场基金税收政策的经验,制定我国基金行业合理的税收范围和比率,在金融市场开放环境下,不能以过高的税率阻碍自身发展,降低与外资基金的竞争力。

在征税环节和程序上,做到“使基金投资者通过基金形式买卖证券的实际税负不高于投资者直接投资于证券的税负”,以公允的税收水平提高行业竞争力。

二是要通过清晰的税收优惠政策,为基金市场形成稳定的资金补充渠道,也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投资渠道。例如,对于社会保障资金、企业年金、个人退休投资计划等要制定清晰的免税政策。

三是在所得税方面,按照虚拟法人理论基础,避免重复课税,在纳税环节的选择上建议采用代扣制,实行源头控制;营业税方面,当前税率过高,可适当降低;对资本利得的征税应当加以研究,对长期和短期资本利得或资本亏损区别对待。

四是着手研究私募基金合法化的问题。

五是作为基金管理公司,应该重视税收在基金运作中的调节作用,关注其对成本和收益的影响。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税收会成为基金运作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一方面管理公司可以研究税收政策,采取合理方法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征税规则在某些领域的优惠而进行产品创新,以税收的减免作为吸引投资者的一种手段。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专家委员会委员)

相关

《关于证券投资基金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8?55号)》关于所得税指出:

1.对基金从证券市场中取得的收入,包括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股票的股息、红利收入,债券的利息收入及其他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2.对个人投资者买卖基金单位获得的差价收入,在对个人买卖股票的差价收入未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以前,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对企业投资者买卖基金单位获得的差价收入,应并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征收企业所得税。

3.对投资者从基金分配中获得的股票的股息、红利收入以及企业债券的利息收入,由上市公司和发行债券的企业在向基金派发股息、红利、利息时代扣代缴20%的个人所得税,基金向个人投资者分配股息、红利、利息时,不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4.对投资者从基金分配中获得的国债利息、储蓄存款利息以及买卖股票价差收入,在国债利息收入、个人储蓄存款利息收入以及个人买卖股票差价收入未恢复征收所得税以前,暂不征收所得税。

5.对个人投资者从基金分配中获得的企业债券差价收入,应按税法规定对个人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税款由基金在分配时依法代扣代缴;对企业投资者从基金分配中获得的债券差价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五篇: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不仅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为社会化大生产提供必需的协作服务、创新技术、带动中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同时中小企业还成为了国家税收新的增长点。但是,目前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度大、社会负担重、政策支持力度小及自身缺陷等问题,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如何发挥税收政策的支撑作用,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已成为一个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现行中小企业税收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现行税收政策尤其是优惠政策已不能适应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存在优惠政策适用范围窄、优惠手段单

一、优惠目标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突出地表现在增值税和税收管理服务等方面,阻碍了中小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现行增值税税制对中小企业存在的限制

现行增值税税制把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类,且规定从1998年7月1日起,凡达不到销售额标准(工业企业年销售额100万元,商业企业年销售额180万元)的纳税人,不管企业会计核算是否健全,一律不得认定为一般纳税人,而划为小规模纳税人征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税规定是: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经营上必须开具专用发票的,要到税务机关申请代开,而且只能按“征收率”填开应纳税额。这些政策不但加重了小规模纳

税人的税收负担,而且使购货方因不能足额抵扣进项税额而不愿购买小规模纳税人的货物,使占总纳税户80%甚至90%以上的小规模纳税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阻断了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之间的正常经济交往。增值税两类纳税人的界定标准不合理,把中小企业大量地划为小规模纳税人,再加上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偏高(工业企业6%,商业企业4%),其税负远远超过一般纳税人。同时,现行“生产型”增值税制,使企业购置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得不到抵扣,又加重了其税收负担,降低了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这些都对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极为不利。

(二)现行税收征管政策中存在有碍中小企业发展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纳税人不设置账簿或账目混乱或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的,税务机关有权采用“核定征收”的办法。但有些基层税务机关往往对中小企业不管是否设置账簿,不管财务核算是否健全,都采用“核定征收”办法,扩大了“核定征收”的范围。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第038号)中制定的“应税所得率”标准(工业,商业为7%~20%,建筑安装为10%~20%),也不符合中小企业薄利多销、利润率低的实际;有的甚至不管有无利润,一律按核定的征收率征所得税,加重了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还有些基层税务机关甚至对税法已明确的“对乡镇企业征收所得税可减征10%用于补助社会性开支”等优惠政策规定,也未能落实,这些都加重了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有碍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税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国际借鉴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除了在建立管理机构、加强政策指导、放宽金融政策、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扶持外,制定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一)美国有众多的中小企业,创造了近50%的国内生产总值,提供了50%以上的劳动就业机会。联邦政府为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采用了多种税收优惠措施:一是公司所得税最高税率已从46%降为33%,最低税率降为15%;二是美国《经济复苏税法》规定,与中小企业密切相关的个人所得税税率降低到25%,资本收益税税率下调到20%;三是雇员在25人以下的有限责任公司实现的利润,可选择一般的公司所得税法纳税,也可选择“合伙企业”办法将利润并入股东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四是购买新的设备.使用年限在5年以上的,购入价格的10%可抵扣当年的应纳税额;五是对中小企业实行特别的科技税收优惠,企业可按科研经费增长额抵免税收;六是地方政府对新兴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减免一定比例地方税。

(二)法国是发达国家中中小企业较多的国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一是中小企业缴纳的公司所得税的附加税2003年起已全部取消;二是中小企业用一部分所得再投资,这部分所得可减按19%的税率征收公司所得税;三是新办小企业在经营的前4年非故意所犯错误,可减轻税收处罚,并可适当放宽缴纳的时间。

各国对中小企业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虽不相同,但经过比较分析可总结出其具有的共同特点:

一是通过立法制定税收优惠政策。世界各国都有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创造了可观的生产总值。多数国家都通过立法来制定税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将税收优惠提高到法律层次,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二是税收优惠政策内容比较系统。多数国家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贯穿了中小企业创办、发展、再投资、科技开发、甚至联合改组等各个环节,也涉及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等多个税种,内容比较系统。三是税收优惠手段灵活多样。多数国家采用定期减免、降低税率、加速折旧、增加费用扣除、投资抵免、亏损抵补等多种税收优惠措施,大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对新创办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企业,税收优惠很多很细,使不同类型的各种企业都能得到税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

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税收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政策的制定,应充分重视和发挥中小企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仅应定位于保护中小企业的生存,而且应定位于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一)完善现行增值税税制,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完善现行增值税税制,改进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税规定和管理办法,是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健全增值税运

行机制急待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是扩大一般纳税人征收范围的比重。从事工业生产加工和经营生产资料的中小企业,处于商品流转的中间环节,为保持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性,凡生产场所比较固定、产销环节便于控制、能按会计制度和税务机关要求准确核算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的,都可核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的规定。中小企业从事商业经营年销售额未达到180万元标准的,如会计核算健全,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经批准也可核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小型企业对会计核算暂不健全的,也应积极创造条件,通过税务部门组织培训等方式,帮助提高其会计核算水平。还可借鉴国外的通常做法,小型企业在达到一定条件后,允许其自行选择纳税办法,可改按一般纳税人计算纳税。扩大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征收比重,适当缩小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范围,拓宽增值税抵扣链条的覆盖面,才能真正革除增值税税制对中小企业的歧视和限制。

二是进一步调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国家税务总局已从2003年1月1日起提高了销售货物和服务业务的增值税、营业税的起征点,体现了国家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照顾;但现行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的征收率仍然显得过高。对部分确无记账能力仍需按小规模纳税人征税的小型企业,也应该进一步调低增值税征收率,贯彻公平税负的原则,减轻他们的税收负担。工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可以调低为4%;商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可以调低为3%;调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有利于缩小增值税两类纳税人之间的税负差距,促进小

规模纳税人生产经营正常健康发展。

(二)改进税收管理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纳税环境优化服务主要体现在执法公平、方便纳税、节约中小企业纳税成本方面。一是广泛开展税法宣传。借鉴西方国家做法,在办税大厅免费提供纳税指南,利用媒体广泛开展税法宣传,提供优质的税务咨询服务,使中小企业能及时获得税收法规变动的可靠信息,以利其依法遵章纳税;二是大力加强中小企业税法知识和建账建制等的辅导培训,以利扩大中小企业建账面;三是简化中小企业纳税申报程序和纳税申报时附送的资料,以利节省其纳税时间和纳税成本;四是积极推广税务代理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税务咨询、税务代理,尽量减少因不了解税收法规而造成的纳税差错;五是改进对中小企业的征收方法,积极扩大查账征收范围,尽量缩小核定征收的比重,同时对核定征收的“应税所得率”和“纳税定额”,一定要调查核定准确,以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六是对少数中小企业纳税上的非故意差错,只要其依法补缴税款,可不予处罚或从轻处罚;七是适度下放地方各税的减免权,对那些税源固定、税收收入较少的地方税种,均可授权地方政府自行掌握,以利于各地有针对性地中小企业给予必要的减免税扶持,促使其发展。

下载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涉外税收政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涉外税收政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林业税收政策研究[本站推荐]

    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在林业发展进入21世纪的重要关头,包括林业税收在内的税收问题已经成为涉及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林业发展的重大课题。研究林业税收政策问题,目......

    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研究

    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研究 1 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内容摘要 内容提要文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根......

    促进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促进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以赣州稀土产业为例 摘要:我国稀土产业大而不强,在中国乃至世界占据重要地位的赣州稀土产业亦受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相关产品研发......

    税收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研究提纲

    “税收促进节能环保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初稿) 调研提纲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2010年稳居全球产销第一,但是在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越来......

    促进吕梁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促进吕梁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文化产业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作为当今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特别是在经济陷入困顿之时,文化产业往往能够逆势而上。在目前世界金融危机背景......

    促进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促进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周德志 陈文梅一、改革增值税制度,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趋势 (一)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优惠税率,将两档税率改为一档税率 我国现行增值税......

    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促进节能环保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财政1102李芳20110301578月12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提供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有利于加快......

    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 促进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 促进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安徽铜陵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陈良平 去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我省视察工作时,提出了安徽要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