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管理模式、促进新城持续发展
创新管理模式、促进新城持续发展
太湖新城紧紧围绕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及早布署,全力抓好“两违”、农房建房管理工作。近期,太湖新城对“两违”、农房建房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新的措施,为加快建设“太湖望县、锦绣长兴”工作添砖加瓦。
一是进一步加强巡查严肃查处,全面遏制违章建筑。总结2011年违章建筑工作的同时,研究并制定出台了《2012村控制违章建筑考核办法》,工作有效落实到位,办法明确了责任主体、责任人,考核内容及奖励措施;各村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大对本辖区内违法用地和违法违章建筑情况的巡查力度,每天每个自然村全方面最少巡查二次,做到第一时间发现、制止、处理违法违章行为,特别要加强双休日、夜间和节假日期间的巡查,尽可能得做到发现一起,制止一起,处理一起,违章建筑从4月份的221起到12月份的5起,违章建筑面积从4月份的26794平方米到12月份的120平方米,违章建筑得到全面遏制。
二、进一步建全农房建房管理制度。严格按《2012年太湖新城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审批,对规划控制区内特殊困难户的住房问题,可参照规划区内住房困难户、无房户和危房户的有关规定申请解决住房。为了进一步加强村民建房管理,将村民房屋建设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确保太湖新城建设有序发展。通过“一户一照一档案”的方式,对辖区范围的村民房屋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并存档,到目前为此共查清了5070户,建筑占地面积1049187平方米,建筑面积1753485平方米。通过从外业到内业到归档三个环节,形成了三项成果资料,原始调查表、装订成册的纸质件和电子文档。作为新城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作为控制违章建筑的依据、作为提高群众依法建房自觉性的依据、作为拆迁调模的准确度的依据、作为村民建房审批的依据。
三是村委领导带班,各司其职、责任到人。各村必须责任到人,建立控制“两违”长效管理机制,各村党员干部带头要有不怕做难人、不怕得罪人的坚决态度,村干部必须要挑起担子要亲自抓,务必抓实、抓好、抓到位。各村要经常全面调查排摸本村内“两违”和农民违法建房情况,对出现“两违”苗头,立即上门制止并做好思想工作,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是公安、城管、国土、供电、工商及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过和相关部门的紧密配合,城管巡查发现违章户,先和村干部进行劝导,如果不听劝导的,采用停水、停电等相关措施迫使其停工、拆除。
太湖新城管委会
2012年3月22日
第二篇:创新管理职能,促进持续发展
创新管理职能,促进持续发展
----2017学校工作校长述职报告
学校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师风正,学风浓,要实现这一目标,所依赖的不仅仅是一支敬业爱岗的教师队伍和一个勤学善思的学生群体,从学校管理层面上说,更需要学校总体规划,制度引导和精细操作,现结合我校在这一方面的工作实际,谈谈具体的经验做法。
一、在创新中弘扬师德,矫正师风
结合上级开展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我校结合实际创新方法,加强管理,采取有力措施,立师德树师风,提升了队伍形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1、抓学习促落实:我校专门召开班子成员会议,制定了《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开展强师德、正师风、树形象教育活动。领导班子认真组织,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教师做了不少于 10000字的学习笔记,撰写了学习体会。在查摆整改阶段,学校与教师形成了自查报告,制定了整改方案,签订了师德师风承诺书,制定了教师“六不准”,全体教师做到了以德立身、以德从教、以德育人。
2、抓制度保公平:严格落实考勤制度、绩效奖励制度、综合考评制度不动摇,采取制度化与人文化相结合,使制度更加公平合理,工作记载更加详细,在学教师综合考评、优秀班主任评选、职务资格评定工作中,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办法、程序执行,考评后及时公示考评结果,广大教师心悦诚服。由于落实有力,杜绝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赖一个样的” 不良现象的发生。
3、抓班子促整改:整改从领导班子开始,要求领导干部、党员时时干在前头,处处以身作则。如今上至校长、副校长,下至每位教师,都能身先士卒,或是认真钻研、处理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或是早来晚走尽职尽责管理安全工作及学生纪律,积极主动毫无怨言,树立了良好的集体形象,增强了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了整改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教师临时外出或做事,都能主动请假销假或请示汇报;对于问题学生教师能主动家访;有的临近退休、身体欠佳的老教师能理解学校人员紧张的难处,毫无怨言地继续操劳在工作岗位。由于领导班子、党员的表率作用,教师的不良习惯改变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二、在改革中深化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工作是复杂的,如果抓不住重点,理不清头绪,很容易出现打乱仗现象,挫伤教师的工作极积性。因此,学校领导班子在教学管理上打破固有工作模式,探索新方法、新思路,取得了较好效果。
1、在教学过程管理中作出新尝试:
实施目标管理,以恒通二中期末考试成绩为参照目标,年级组长、班主任、学科教师是具体责任人,分别负责年级、班级、学科各项质量目标的完成,并在期末综合考核中实行量化考核,兑现奖惩;精细过程管理,根据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实行“推门听课制”,领导“包年级制”,构建教学立体防控网络,不定期对各年级、各学科进行随堂听课,了解教师的备课、上课、学生作业、听课等教学常规是否落实,做到检查不提前通知,直接按课程表的安排进行随堂听课,课后及时查看教师教学常规落实情况,及时与教师反馈、交流,有效杜绝了教师不备课上课的现象,达到了求真务实的效果;严格终结管理,教学各方面、各环节的工作,均由教导处记录装档,作为考核、评估教师的重要依据,每学年按照《教学常规考评细则》进行绩效考核,以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全面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2、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提出新思路:为解决“先观摩、后总结”传统教研零敲碎打、形式单
一、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我校以随堂听课和打造“四环双学”课堂教学模式活动为载体,着力狠抓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平时深入教学一线推门听课,及时与教师交换意见,重在了解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情况,以教研组查找主要问题,明确下一阶段教研专题和行动计划,重点解决“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然后安排教师个人设计教学,组织共同观课,力求落实行动计划,最后说课、评课,重点评说“做得怎么样”,并明确“下一步怎样改”。活动集教学观摩、专题指导、同课异构、相互听评课于一身,取得了预期效果,受到了广泛好评。
3、在抓实教学质量上实施新举措:平时通过加强领导巡课、常规检查和随堂听课,我们积极督促每位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力保课堂这个主渠道、主阵地不丢失,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高度重视教学反馈,坚持定期“回头看”,做到每年级每个月都有质量检测,每一次检测都有质量分析、查缺补漏。每个学期,通过召开质量分析会、复习备考会,蹲点督查、模拟测试、整改提高等手段,促使教师在教学措施方法的研究和落实上下功夫,很好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4、在校本研训中取得新突破:我校非常重视吸收外部经验,加大了外派力度,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组织的各类学习培训活动。在上级评优竞赛、培训交流中,尽量启用新人,避免不重复,让更多的教师得到锻炼、提高的机会。由于教研与指导到位,在省白板应用教学大赛上,王军老师获优秀奖;在市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上,任纯、黄浩等教师获等级奖;在县教学能手评选中,王旭等9名教师获得教学能手称号;在县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竞赛中,杨武老师获一等奖,蔡行老师获二等奖,王芳老师获三等奖。本学年我校积极承办了盟区校的校际交流活动,活动中做课教师深入浅出的课堂教学、教研员精彩的教学点评和主管领导画龙点睛的总结,引发了广大教师深刻反思,为校本教研补充了新的能量。
我校的教学管理,由于目标明确、形式新颖,措施得力,改变了过去盲目、浮躁、应付的不良习惯,向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迈进了扎实的一步。
三、在实践中坚持以德为首,注重全面发展
多年来,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求真务实和观念、方法、活动上的创新,不断提高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增强时效性,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做法。
1、构筑德育主阵地:为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近年来我校着力在班集体建设上下功夫。一是班主任培训不松懈。坚持理论学习,学教育政策法规、学班级管理经验,努力提升班主任理论水平;坚持周例会、月总结、学期经验交流,以会促训。二是优秀班集体创建活动不松懈。通过实施班主任常规考核、班级文化建设、优秀班集体评选促使班级管理经常化、制度化。
2、夯实养成教育阵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我校养成教育的重要工作。在工作中,我们以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突破口,做到会背诵、乐执行,知行统一,让规范深入学生内心,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提醒作用;以模范学生评比为依托,做到检查经常、评比结果公布及时,值周领导做到了早来晚走,值周学生干部认真负责,各班主任高度重视,积极落实德育培养目标;以班级为中心组织了养成教育大检查活动,主管领导对检查情况做了认真总结,对优秀班级和学生进行了表彰。
3、重建“三结合”阵地:为了办好群众满意的学校,一年来,学校着力做好“百名教师访千家”这篇文章。每学期开学前后,领导班子认真规划和部署,就家访的目的意义、家访对象、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做详尽解释和说明,安排教师实施家访,碰到问题群策群力,共同解决。由于领导重视、计划周密,教师的懈怠情绪淡化了,家访工作大多做得有声有色,“开学前集中访、个别学生重点访、应急问题电话访”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学生家长对教师的信任度、群众对学校办学的满意度得到了提升。
4、创建校园文化阵地:为把学校打造成温馨家园和幸福乐园,我校以加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和书香校园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开展以“四姿三声两操一活动”为基本项目的“让校园充满生机,让学生健康成长”主题活动,通过六个到位——时间调控到位、人员安排到位、场地落实到位、组织形式到位、内容设置到位、评价考核到位,力争让人人动起来、跳起来、舞起来、唱起来,使校园充满生机,让学生健康成长,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成为学生展示风彩的舞台。
四、在管理中创新机制,激发活力
1、加强领导,落实管理责任
我校坚持行政领导分管年级、联系教研组和学科制度,落实每位行政领导的教学管理责任,切实加强对各年级各学科教学工作的领导。实行每位行政领导蹲点一个年级组,联系一个教研组,负责一个学科,定期组织召开年级组教师和教研组会议,分析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参加教研组的听课、评课等教学教研活动,对教学工作进行具体指导。
2、建立制度,规范管理行为
我校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修订了各科教师岗位职责,完善了《红袖中学教职工考勤细则》、《红袖中学教师教学实绩考核细则》、《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校教学常规考评细则》等,对教学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教师的岗位职责,让教学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做到全员、全程、全面管理,力求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3、构建网络,形成管理合力
我校形成了“分管领导——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的教学管理网络,实现了监控无死角,把管理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确保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管理,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学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对具体工作的尺度把握,更需要对其具体工作的强力执行,需要我们极强的责任关注,才能在探索中不断进取。
第三篇:创新管理模式 促进学生发展(范文模版)
■山东威海乳山市冯家镇初级中学 单从浩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学校管理工作只有不断创新,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才能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发展。而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学校各项政策的落实点,也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增长点。因此,班级管理工作同样需要创新。下面介绍我校在创新管理模式方面的一些做法。
1.推行全员班主任负责制,打造齐心管理模式
学校中每个班级选聘2~3名教师担任副班主任,协助班主任分管班级的管理工作,如细化班级管理目标,组织学生拟定班级管理章程和班训,成立“班级自主管理仲裁小组”,处理班级其它日常事务等。这样能使人人都参与班级管理,保证出现问题后有教师在第一时间进行解决,从而拓展了班级自主管理的空间,增强了班级管理的合力。
2.创设学生管理“夕会”制,打造自主管理模式
每天放学前,学校会组织10分钟的“夕会”,每个班级由值日班长(每天由一名班委会干部担任)通报本班学生当天的学习、守纪、卫生、文明等情况,以督促学生自我剖析、自我教育。然后,由班主任对本班学生一天中的活动情况进行简要总结,以达到激励先进、督促后进的目的。此外,学校还会在每周一的班主任例会上,分级部地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班级常规管理等情况进行研讨,总结成绩,剖析问题,拟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和改进措施,确保班级管理的针对性、实效性。
3.落实“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制,打造制度管理模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此,我们制定了“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让学生明确在校内外、班内外的行为规范,并通过班会、校会等形式让学生熟记,以将制度规范内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同时为了巩固教育成果,我们还加大了实施和评估力度,由政教处整体督导、级部主任严抓共管、学生会负责具体落实和检查,力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4.建立学生成长“导师制”和“伙伴制”,打造民主管理模式
一是建立“学生成长导师制”。在师生双向自愿选择的基础上,每位教师与5名学生结为发展对子。通过这种结合,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在校和家庭的学习、生活情况,然后通过“悄悄话”信箱、爱心评语、座谈等形式定期与学生沟通,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和学习辅导。
二是建立“学生成长伙伴制”。我们按照“座位相临,异质互补”的原则,让班级中每4~6名学生组成习惯养成共同体;同时在学生中开展“我为同学进一言”的主题交流活动,让大家针对某个同学的不良习惯提出整改方案,并做到即时提醒,以帮助“问题学生”克服不良习惯。
5.督促学生写“成长日志”,打造柔性管理模式
为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我们要求学生每天写“成长日志”,内容从小处着眼,既可以抒发成长感悟,也可以倾吐迷茫与困惑。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每周写激励评语、查阅学生“成长日志”、个别谈话等途径,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以便及时掌控信息,调整教育教学策略。此外,班级每月还会组织一次优秀日志评选,日志连续两次被评为优秀的学生将会获得“星级奖励”,并会在班会、家长会上受到通报表扬。
6.健全“值日校长”负责制,打造无形管理模式
为加强学校的宏观管理工作,我们建立了“值日校长”负责制,由校委会成员轮流担任值日校长,主要负责处理学校中的偶发性事件,并作记录,形成通报;同时针对学科组、班级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此外,学校还成立了学生会,建立了班级常规管理日检查、周考核、月评比制度,定期通报各班级纪律、卫生等常规管理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无形的管理,收到有形的教育效果。
7.开展多样主题活动,打造合作管理模式
为增强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我们在寒、暑假期间组织了“百师访千家”活动,借此掌握学生在假期中的生活、学习情况,并与家长共同商讨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家校合作的长效机制,除定期召开家长会外,还鼓励班主任、教师与所有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以便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双方随时通过电话、家访等途径进行交流,及时解决。
总之,我们在学校和班级管理过程中,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找准突破点、创新点,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从而增强了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篇:创新管理模式,促进教师发展
探索发展性教学管理模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刘岗庄小学
2008年2月
各位领导上午好,我汇报的题目是:
探索发展性教学管理模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的成败在教师,只有教师教育生命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才能实现对学生生命的培养与塑造。但是,陈旧的教学管理理念,模式已经制约了教师的发展,难以统领新课改的实施。因此重建教学管理模式,使之适应课改的需求,推动学校的发展,以成为学校管理的重点工程。那么,如何构建新型教学管理模式呢?我们经过两年来的学习、思考与探索,以课改新思想,新理念为指导思想,改革原有的教学管理机制,整合教学管理资源,深化和谐管理理念,探索一种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发展性教学管理模式。
发展性教学管理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的发展为宗旨,制定有利于教师发展,有利于学校发展的管理策略,形成了一切为教师发展的教研模式、培训机制和评价体系。淡化“指挥者”角色,增强“设计师”角色,出发点和终结点就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此模式以提升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为目标,以教科研为先导,以实践研究为重点,以教师的需求为内容,切实为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构建参与型教研管理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新课程改革呼唤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活力的展现,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确立,是“三个维度”的实施。因此我们改变了检查型和评比型管理模式,由检查备课笔记转向组织研究教材;由检查教师在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转向用课程意识研究课堂教学;由检查课堂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转向指导课堂教学;由指挥教学工作转向共同参与教学研究;由教学者终结性评价转向教师专业化水平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主要采取了以下具体管理机制:
1.建立参与式研究管理机制。构建 “发现问题—组织团队—学习准备—设计实施—总结反思”的专题校本教研模式。通过理论学习;对话交流;师师互动;教师与领导互动;举办激趣---乐思的课堂教学论坛和其他专题研讨活动
推进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模式的实施,改进了教学行为,我校今年被评为先进校本教研单位。
2.建立参与式备课管理机制。构建了以“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为主体的集体备课模式。改革备课方式,把教案改为教学设计;改革备课组活动方式,采用案例备课法、反思备课法、问题备课法的研究形式,让教师最大限度的开发课程资源,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3.建立以课例为载体的行动研究管理机制。围绕我校激趣——乐思的校本主题,建立“先点后面,全员参与,逐步推进”的校本教科研“行动研究制度”。重视专业引领、合作分享和实践反思的结合。选择上进心强,教育理论功底深,参与研究积极性高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研究主要经历“行动——研究——实践”三个过程。教师先独立备课、上课、说课、评课、反思、调整;(即发现问题)然后专业研究人员评课、反思、合作研讨备课、调整提高、上课观摩(组织团队;学习准备;设计实施);最后观察探讨、反思积累、研讨升华、总结交流。(总结反思)通过以上三个过程的研究,解决了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明显的改进了教学效果。通过教学行动研究和不断对自己教学的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和对自我的认识大大提高,产生了自主发展的动力,形成了自我发展的能力。培养了合作研究的精神,让教师建立起较强的进行教学研究的事业心和自信,使教师在这样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成长。通过以上措施,一年来,我校有10节课获区级奖励,18篇论文获国家级,市区级奖励。
二、构建阶梯型培训管理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提升。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的专业化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但是面对参差不齐的教师队伍,如何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升,都能实现教师自我的不断发展呢?基于此,我们尝试了阶梯
型校本培训模式,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1.校外延伸,校内培植,构建阶梯型的校本培训模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广泛的学习新课程理论,听取专家的建议,可以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少走弯路,少出错误。看到这一点,我校拓宽渠道,不惜重金到外校,外地参与学习培训,聘请各级专家、人士来校指导工作,夯实了校本培训的基础。
再此基础上,我们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进行了调研,及时地向全体教师进行了分析和反馈,指导全体教师制定了“个人专业化发展计划”,确定了“四三三制”的阶梯型培训模式:搭建专业人才“四格层次”——即新教师的入格;青年教师的升格;骨干教师的风格及中年教师的定格培养。铺设专业人才三功道路:即教学基本功;教学能力功和教学底蕴功,树立“三心”教育教学理念:即具备对教育的痴心,教学的童心,教师的耐心。搭建“三台”即学习的平台,实践的舞台,展示的露台。实行教师专业发展三步走策略,分阶段,分层次进行专业培训。确定了以新教师培养和骨干教师提升为重点训练,抓住青年教师的看点进行放大,抓住骨干教师在说课与信息技术的弱点进行系统培训、达标。利用中老教师的亮点和经验进行分析与学习,定出自身风格的教师成长思路。注重骨干教师的创造潜能,增强骨干教师的主体作用、探究作用和引领作用,将骨干教师的培训过程变成新课程培训资源的生成过程,拉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2.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创设有效的参与型培训机制。
人才的培养着眼点要立足于自培。学校发展需要人才,但人才从哪里来?关键是要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构筑适合学校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建立促进人才培养的培训机制。
我校主要采用带教性培训、台阶性培训、发展性培训的三大层面的多类型培训机制,完成“四三三制”的培训规划。
(1)带教性培训。带教性培训主要有任职带教、胜任带教等。目标是解决新教师合格任职问题。在一两年内,由学校分别为他们确定班主任和学科教学的带教老师。实践证明,带教性培训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挑起教育教学的大梁。新教师刘琦在督导评估中得到督导室专家的好评。
(2)台阶性培训。台阶性培训目标是解决骨干教师问题,主要采用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教研组长培训,利用学科带头人导师带教培训等措施,在任职合格基础上,创造条件,发展提升。用有效的带教机制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两年来我们取得了重大突破,有2名教师认定为区级骨干教师,8名教师培养成校骨干教师,占全体一线教师的33%。
(3)发展性培训。发展性培训目标主要培养在区、市有影响的教师。着力培养特色教师,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归纳提升。搭建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不惜资金选派外出培训,进行高层次进修和学习,和手拉手学校成立名师带教,实施发展性培训。近两年,教师外出进修7人次,使他们在学科教学和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王洪枝等老师已成为区级骨干,并在小学语文高质量现场会做展示课。在百名特色教师评选活动中,我校王凤梅、王洪枝同志入选其列。
三、构建成长型评价管理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像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需要制度来保障。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不断的发展。
1.实施“成长型”多元评价策略。
注重运用发展性的评价观,对教师的学习和工作开展“五评”活动,采用台帐式管理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即以现场诊断等形式进行自评、互评、点评和以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学生评、家长评,评价要关注教师的进步和发展,以此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注重学生和家长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例如: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召开学生座谈会,调查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让学生对任教教
师进行评价;每学期开展“教学开放日”活动,家长亲临课堂听课,学校提供学科教学评价标准请家长听课、评课。这两项活动收集的信息加上教学管理人员的建议直接反馈给任课教师。让任课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诊断和反思。通过多方力量评价,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改进教学行为的信息,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实施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教师教学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多边系统,评价正确,表扬实事求是,批评恰如其分,就会收到正效应,反之则产生负效应。因此在教学评价管理中,既要进行定量的精确评价,又要进行定性的模糊评价。例如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要采取定量评价的方式,主要原因是课堂教学具有科学性的特点不可含糊。对教师素质采取定性模糊评价。因为教师的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对其评价,要注意人尽其才,要把教师放在恰当的位置上,只要尽力去做,就要肯定其为此付出的劳动,就应该得到赞扬,受到尊重,自我价值才会实现,工作积极性才会激发。
如同学生的成长是他自己的事情一样,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在教学管理中有组织的引导下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因此,用科学的方法,发展的眼光创新教学管理,必然促进教师的发展,带来学校的发展。
第五篇:创新农业管理模式促进农业发展 2
创新管理模式促进农业发展
农业发展离不开管理和服务,根据钢城农业管理和服务需求,结合钢城实际,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紧紧围绕农业综合执法和服务兴农这两项工作重点,创新钢城农业管理和服务模式,促进农业发展。
一、成立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实行综合执法
截止现在,全省所以县市区中唯有钢城区没有成立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各农业相关局都是独立执法,执法活动也是以各相应站股级科室为主,且各局从事执法的人员大多为差额编制,工资得不到保证,人员稀少,从而造成执法力量薄弱,执法力度欠缺,执法效果一般。据此,建议成立钢城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负责全区所有的农业综合执法。
机构设置:
全区成立钢城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各农业相关局和各乡镇成立执法中队。区执法大队设大队长,由执法主体单位分管领导任大队长。执法中队设中队长,由各相关局和乡镇分管领导任中队长
(1)区农业局综合执法中队—— 土肥站、种子站
(2)区畜牧局综合执法中队—— 相关科室
(3)区农业局综合执法大队—— 区林业局综合执法中队、区农机局综合执法中队、区水利局综合执法中队、各乡镇总综合执法中队
执法内容:
区农业局执法中队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耕地保护、种子农
药肥料和环境保护等;
区畜牧局负责活禽产地检疫、出境检疫、动物卫生监督、病死猪处理、兽药、疫病防治等;
区林业局负责林果资源、野生动植物保护等;
区农机局负责农机管理等;区水利局负责水产品管理等。
执法方式:
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负责全区范围内所有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执法方式以全区农业集中综合执法活动为主,在集中执法活动中,由区政府统一协调,执法主体单位负责组织和领导,各相关单位密切配合来进行。各单位日常执法工作由各相关单位执法中队来组织实施。
二、成立钢城区农业管理和服务公司
根据农业管理的现状和农业发展的需要,按照“整合资源,一岗多责,统一服务,全面发展”的原则,成立钢城区农业管理和服务公司。该公司为独立企业法人单位,非政府机构。
公司职责:
除政府机构执法与行政管理外,参与部分农业管理和农业服务活动,包括部分公益性服务,部分中介性服务,全部经营性服务等。主要内容包括农产品质量监管、动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推广、农业技术宣传和培训、委托管理各农场和基地、防火防汛、防疫操作服务、农机检测和培训等。
公司机构:
按照公司规定进行设定和管理。根据服务内容设置几个部。
(1)安全部:该部主要职能是对农产品(含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督,护林防火,防汛排险等涉及安全的工作。集农产品
质量安全监管员、防火员、防汛员三大员于一身,实行一岗多责。打破部门界限,进行统一管理;
(2)检疫防疫部:该部主要职能是被委托进行检疫防疫,属于专业化检疫防疫队伍;
(3)服务开发部:该部主要职能是推广新技术新品种、进行技术宣传培训、市场开发等。
运作模式:
在设置上,区级成立总公司,总公司在各乡镇设立分公司。总公司根据需要在各部设立大队,在乡镇设置中队。实现管理和服务无缝隙无空白。
在管理上,实行双重管理,公司自我管理下,还要受到政府职能部门的业务管理和指导,并接受分配和委托的工作任务。区总公司接受区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的管理,各乡镇分公司接受乡镇分管农业负责人管理。
在资金运作上,由政府根据全区农业发展状况和管理服务要求,核定服务经费,拨付至公司,该公司要圆满完成政府所委托工作。政府和公司签订责任书,建立绩效考核监督机制,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同时该公司可以发挥各方面优势,自我发展,赢取利益。
在任务分配上,各职能部门把相关任务细化量化,逐进行指标分解和责任追究。实施属地管理,划分任务区间和任务内容,确保责任明晰,目标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