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度浅析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工作的计划

时间:2019-05-12 14:37: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8年度浅析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工作的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8年度浅析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工作的计划》。

第一篇:2008年度浅析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工作的计划

2008年度浅析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工作的计划

西苏旗第二中学

王北辰

初中语文教学从内容到形式、在主观上和客观上都为渗透德育、实施德育提供了优势,教师只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并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采用恰当的方法,就一定能取得德育和语文教学的双丰收。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政治观点、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及行为规范,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影响,以培养起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确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奠定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基础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德育工作对人的成长起着定向、奠基和主导作用。所以学校教育必须加强德育。

各科教学是学校的主要工作,而且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因此,各科教学是实施德育的最基本、最经常的途径。,语文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之一,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而语文教学具有渗透德育、对学生有效实施德育的优势,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各科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科特点,深挖其内在的德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认知、情意和行为水平,恰当地实施德育。语文学科利用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丰富的音像,学生喜欢,易于领悟、接受、内化,自身形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能力。

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优势,以及怎样利用这些优势、取得语文教学和德育的双丰收。

教材内容蕴含丰富的德育因素,在客观上为渗透德育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初中语文教材蕴含了德育的全部内容:

1、道德品质教育:基本道德素养、法纪观念、行为规范、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传统美德、社会责任感;

2、政治、思想教育:符合社会规范和需要的政治方向、信念、理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为人处事方式;

3、心理素质教育:坚强意志和适应能力、健全人格、正常心理、心理承受能力。

例如:道德品质教育:此类课文很多,如《父子情》、《背影》等。教学《散步》时,用情绪感染法、类比迁移法、适度延伸法,通过让学生体会、珍视祖孙三代互敬互爱情感,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从小爱父母、爱长辈、爱家庭、爱班级、爱学校,长大才会爱人民、爱祖国,并为人民的幸福、祖国的富强、社会的进步付出努力,作出贡献。

例如:政治、思想教育:此类课文很多《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等。

我们初中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课文制定出有益于学生的德育计划,并在讲课时穿插上适当的教育工作,教会学生怎样去做人。

2009年度初中语文德育工作计划

西苏旗第二中学

王北辰

以安全稳定为基础,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牢固树立“立德育人”的观念,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抓手,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努力做到与时俱进,贴近学生,自主参与,提高实效,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师生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也是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基本要求。通过德育队伍的建设,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进程,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随着家庭经济、家庭结构、家庭环境的变化,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教育力度弱化。因此,及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已刻不容缓。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养成,这也反映出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目的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两大优势:一是教材方面的优势;二是学生朗读的优势。那么,如何利用优势将德育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依据教材内容,有的放矢,潜移默化。语文教材是人文科学最为精致的内容之一。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把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思想教育的渗透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我们深入钻研教材、教法,研究学生,挖掘德育因素,确定渗透目标。例如,八年级语文第七课《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借赞美祖国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并以此唤起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由此,我们也可以确定德育目标:语言是民族的象征、民族的生命,学习和运用好祖国的语言,就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德育目标确定之后,教学时应采取从形式到内容,再从内容到形式的顺序,让学生对课文中的词、句、段、篇有确切的理解,然后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领悟并吸取文章中蕴涵的德育因素。

借助分析人物形象,进行爱党爱国教育。现行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的典范文章很多,它们文质兼美,具有强烈的思想感情和感染力,都能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理想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情操教育。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准备开展“感恩人生”的专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以“感谢父母养育我”、“感谢教师教育我”、“感谢他人帮助我”为突破口,帮助学生共同创造积极、快乐的人生。

活动内容:①编发一条感谢父母、感谢社会的真情短信②写一封给父母(老师)的感恩信③写一个“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的故事④实践一次感恩行动⑤办一期以“感恩”为主题的黑板报或手抄报⑥写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

2008年度初中语文德育工作总结

西苏旗第二中学

王北辰

中学语文的德育,也应善于借助各种媒介,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创造情境,营造德育氛围。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

1、用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去净化学生的心灵。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在他们身上,闪烁着最耀眼、最动人、最可以世代相传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光辉。因此,在分析描写这些人物的作品时,应积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人物伟大的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久而久之,使学生能真正辨别是非曲直、真善美丑,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例如《我的信念》玛丽·居里经过几万次的提炼,处理了几十吨矿石残渣,终于得到0.1克的镭盐,测定出了它的原子量是225。《生命的意义》保尔卧病不起的时候,仍然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坚持写作,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人类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些典型的形象,都能给学生无比的震憾,学生会明白:生活属于强者。

2、用美好的景物提高学生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情操。此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写景的方法,更要注意培养提高其审美情趣,使学生在对祖国的锦绣河山欣赏、赞叹的同时,陶冶情操,增强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

3、用历史和今天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责任感。例如,《中国石拱桥》就是桥梁专家茅以升以无比自豪的口吻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而今,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更是令人鼓舞。同时也要意识到,善于引导学生从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当中,看到今天我们在许多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也是必须的,这样才能激发其强烈的现实责任感,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上。如此,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才能显现出来。

4、用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思想。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通俗易懂的科学小品文,有的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有的从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美好愿望和坚强信心出发,表达了人类对未来的科学幻想。例如《大自然的文字》、《气候的威力》《漫话小行星》等。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懂得善待的必要与必然,理解不懈的探索和追求所燃起的热情和创造的奇迹。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不仅单纯地传授语文知识,而且还要加强学生的德育知识,让学生有人文精神。

2009年度初中语文德育工作总结

西苏旗第二中学

王北辰

古人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文以载道”。据此,语文教学研究者总结出一条语文教学原则,即文道不可分割的原则。这条原则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授业”、“解惑”,还要“传道”,即充分利用语文课文中生动、丰富的德育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在教学的最佳时机熏陶学生。所谓教学的最佳时机,是指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相当活跃、感情深受课文内容影响的教学时刻。在教学的最佳时机,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有关的德育问题如人生价值、为人之道等等,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从而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如在教学《最后一课》一文时,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弄清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真正的感情,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祖国的母语也是很美的语言文字,激发了学生对于自己祖国文字的热爱。

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点拨学生。初中学生已逐渐产生了丰富的精神需求,他们渴望知识,追求真善美,思考人生的价值,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故此,思想教育要针对学生的这些心理需求,触及他们关心而又感到不解的问题,对其进行引导、点拨。如教《故宫博物院》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在这样庄严华丽的建筑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智慧。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用民族自尊、爱国主义的信仰激发学生。初中学生由于涉世不深,是非辨别力不强,因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认识不足,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表面繁荣向往过多,容易产生信仰危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有关课文大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学生热爱祖国的信念和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理想,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自豪感。如学习《最后一次讲演》时,教师可结合闻一多先生置生死于度外的动人事迹,高度赞扬闻一多为正义为真理而勇于献身的崇高爱国热情,激发学生学习闻一多舍生取义的精神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爱国责任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地道战》感受中华民族在危机时刻许多平凡的人怎样挺身而出。

用别人高度的自觉意识鼓励学生。如在学习《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时,教师可根据作者抓住一切机会看书、自学的事迹,鼓励学生学习作者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刻苦精神,告诫学生只有知难而进、刻苦求学,才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还可告诫学生,处在“知识爆炸的年代”的现代人必须利用一切机会努力学习、勤奋钻研,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只有这样,在科技高度发展的未来社会才会有用武之地,才能有所作为。

用学生的切身体会唤醒学生。如在教学《在烈日和暴雨下》(老舍)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归纳出本文的中心--文章着力记叙了夏季里最热的一天的天气变化和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拼命挣扎着拉车的情形,表现了人力车夫在旧社会痛苦的遭遇和悲惨的命运。然后,教师可联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现实,让学生讲讲自己家庭的受益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从而使学生由衷地产生热爱新社会,憎恶旧制度的强烈感情。

从学生关心的“热点”上引导学生。初中生对国家民族和个人成长等方面的大事所表示的关心是学生思想上的“热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这些“热点”上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如在学习《理想的阶梯》一文时,教师可引导、告慰学生牢牢把握自己理想的阶梯,刻苦勤奋,珍惜时间,迎难而上,这样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思想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方法,它好就好在克服了政治思想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空洞说教的弊端,使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因而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第二篇:初中语文德育渗透工作计划范文

八年级语文德语渗透工作计划

叶金龙

一、明确指导思想

现今的中学生存在于一个社会飞速发展、社会价值取向间或失衡的环境中,时常面临真善美与假恶丑的选择,各种信息不管好的还是坏的通过不同的渠道,进入他们的脑海,撞击他们幼稚的心灵,这是所有教育者不可回避的问题。而现在农村中学面临的更艰巨的问题是留守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由于家长长期在外打工,缺乏家庭管理约束和亲情温暖的这些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极大的影响,各种不良现象频繁发生,这不能不引起广大教育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这是历史发展到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加强德育工作。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一方面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智力,同时要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使其产生明确的人生信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德育工作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是必然性的。

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其德育功能有着其他学科不具备的优势,其思想教育是完全可行的。自古以来,我国历代文人倡导“文以载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语文课本隐含作者浓烈的思想倾向,或褒扬,或贬责,有着丰富的爱憎感情。尤其是语文新教材的编写,更注重其人文思想,所选取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融文史哲、自然科学等诸多学科内容为一体,其中丰富的伦理道德和做人道德,震人心弦的艺术形象,美丽多姿的山川景物,都有激动人心的感染力量,学生既学到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受到多种文化因素的熏陶和影响,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极好教材。如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治学品质,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主义思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幸福观,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进精神,等等这些无不撼动我们的魂灵,提升我们的道德情操。只要语文教师做到既“受业”又“传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依靠文学的感染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在培养学生情操上做文章,让语文的道德情感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语文教学活动的德育渗透的方法措施。

方法因人而定,因事而定,根据我们农村中学的具体情况,我们在这三年的实践过程中采用了以下这些措施。

1、了解、分析学生思想情况,制定语文思想教育计划,有针对性进行教育。

首先我们要了解初中学生的阶段性特点,初中学生的年龄大致13—16岁这个范围,这是一个特殊的年龄层次,在身心两方面都呈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一般而言,和小学生相比,他们表现具有相对独立的个性心理,具有初步的价值观,能分辨一般的是非美丑,能估量到自身行为的直接后果;但与高中生相比,他们自觉的人生设计、理性分析能力诸方面又明显差一层次,语文课的思想教育必须重视这些特征,有的放矢,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其次,我们还要了解每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摸清所任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然后作好情况分析,制定教育计划,将思想教育落到实处。

2、深研教材,挖掘其中的思想内涵。

语文教材饱含丰富的思想素材,富有质朴的美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初中新教材主要体现在:有爱心和责任心,有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有集体主义和爱国思想,有探索精神和献身精神,有为人处事、宽容待人的思想教育,有理想信念的指导,等等,我们只要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这些思想内涵就不难被发掘出来。

3、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进行无痕教育。

语文课是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在了解分析学生、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在教学活动中加以实施,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目的、自觉的以教材中感人的事迹,高尚的思想情操,鲜明的思想观点、道德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在学生中播撒社会有用之才的美好种子。讲课要生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要善引入,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用壮美的祖国山河陶冶学生,用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净化学生,用历史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在教学中渗透的方法

很多,如,在导语中渗透,在朗读中,在字词教学中,在讲授课文中,在人物分析中,在主题归纳中,在作文教学中等各方面都可以进行。

4、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学科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收获。

语文活动是思想升华的殿堂,在活动中,我们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来领悟活动的主题,体验思想的精华,从而得到情操、道德的升华。几年来,我们在实验班级开展了许多项目的活动,如,故事会,普通话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编演课本剧,书法比赛,课外阅读比赛,办校报、手抄报,知识竞赛,进行社会调查,等等,这些活动的确对学生的思想其到了教育作用。

5、、做好学生个人成长档案,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变化过程,以便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并做好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三、语文的德育渗透要注意的问题。

1、要不断增强语文教师自身的德育意识。

语文教师高尚的人格品质是德育渗透的无形力量,其本身应该是德育的具象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孔子说:“不能正身,如正人何。”高尚的人格是每一个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我们应让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学生面前开出绚烂的情感之花。

2、德育渗透要讲究艺术性,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的本色和主体。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应作为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坚持深入细致的尝试和探索,开创语文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2011年8月31日

第三篇: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官池初中 樊小平

德育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挖掘文中的思想教育点,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内课外有机结合。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

语文教学要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那么如何提高语文课的德育效果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种方法。

1、名句渗透

人类历史上,曾留下过许多晶莹璀璨、光芒四射的格言,这些格言使许许多多青少年走上成功之路,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许多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格言或名言,是人们从文学作品中挖掘、摘引、精选出来。现在语文课本所选的许多文学作品,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时就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来体现的。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深深打动学生的心。

《孟子》二章中,有这样的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育学生要成就一番事业,心先苦其心志不断磨练自己;如果只贪图安乐享受,那将一事无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告诉我们,治国需要人和,战争需要人和,工作和生活也需要人和。要想“人和”,先需“得道”,即多做好事,让学生明白生活的真谛。“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 难之间”是《出师表》中诸葛亮受恩于刘备而报答感恩的佳句。通过这句话让学生懂得“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文天祥笔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千古名句更是让人心动。讲到这些我进行了点播,古人尚能如此,我们该怎么办?学生早被文章

塑造的形象所感染,这样一激发,就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和思考的欲望,他们都争先恐后的发言,强烈的爱国之情顿时溢满了课堂。讲解鲁迅小说《故乡》,不仅要分析闰土的艺术形象,同时也要学生理解和背诵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

2、拓展渗透

(1)、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不仅有利于知识技能多方面的积累,更有助于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们知道,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学生广泛地吸取课外书籍的丰富营养,对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但书籍也有良莠不齐,而且学生的精力与时间也有限,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比如针对学生意志薄弱,经受不住困难挫折考验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的光明》,从中学习主人公不屈服于命运,以顽强的毅力迎战困难的精神;针对学生革命 理想淡化的特点,指导学生阅读小说《红岩》、《林海雪原》,学习革命先辈为正义为理想而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事实上,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不仅不会影响学习成绩,反而会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熏陶。

(2)、专题活动

学习《最后一课》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收集赞颂祖国的诗歌、名言,举行朗诵会,用优美的文学作品去熏陶学生,加深对国家的热爱。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可以形象地说,由道德概念道德信念的道路是从行为和习惯开始的,而行为和习惯中又渗透着儿童对于所见所为事物的深刻情感和个人态度。”

3、写作渗透 作文是学生心灵的窗户,写作讲评时,我引导学生朝着“阳光”、“鲜花”的方向发展,即要求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要有亮点,展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张扬个性之美。经过不断的努力,学生告别了过去的苦恼与压抑,体会到了写作的成功与快乐,大家都深刻体会到:写作就像飞鸟在湛蓝的天空中划过的那一丝灵动,自然、美丽、脱俗。

总之,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教他们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积极的追求、全新的素质,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牢牢把握语文教学这一环节,联系现实生活,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德育的春风去美化我们的生活,美化我们的课堂,美化学生的心灵!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浅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浅析

新河中学 陈 静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来说,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弘扬祖国文化以及吸收人类进步文明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课文的课时安排,对教学步骤和训练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做到寓德于教,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德育渗透。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汉语言文字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师,我们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课文的课时安排,对教学步骤和训练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做到寓德于教。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1.通过感悟语言、积累词句进行德育

语文教学要始终遵循“文道统一”的原则,将语言文字的训练、句段篇章的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因为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文章则是作者思想的载体,我们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一定要选准角度,认真钻研课文,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寻找与语言文字的最佳联结点,对揭示文章思想内容的重点词语、某些限制性成分或是一些警策性的句子进行点拨推敲,因文悟道。在教学《我的信念》这篇自读课文时,我就采取听读、朗读、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反复斟酌课文词句,感受居里夫人的伟大,从而培养他们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精神。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通过老师讲解、学生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自发地去读、去想、去说、去写,从而加深学生对我国悠久文明的认识和了解,激发他们弹奏出一曲曲热爱祖国的颂歌。

2.运用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和思想感情进行德育

“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终于感情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课文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思想品质教育的优秀的素材。例如:课文《七根火柴》,再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宏伟画卷以及红军战士不怕远征难爬雪山、过草地的英雄气概,使学生的内心感到震撼,心灵受到洗礼;课文《谈骨气》,多方面、多角度地指出了一个人应具有的品质,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和做人的真谛,深度刻画了人物的性格,让学生领悟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现实„„这些课文充满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激情。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听、说、读、写等方式,以发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优势,在学生的心里树起一座座丰碑,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道德观,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接班人。

另外,数千年来,无数的爱国英雄在中华民族大地上孕育而生,如代父从军“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木兰,“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游,“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我们应该通过课堂语文教学在心理上、思想上使学生产生共鸣,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敬慕和仰慕,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在课外进行德育渗透

除了课堂教学这一主要的寓德育于语文教学的渠道外,课外,我们还可以将专题讲座、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社会调查等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把德育渗透于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例如,语文教师在课前或课后,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的书籍目录,要求学生必

须多看、多读课外书,然后写读后感,通过阅读优秀书籍使学生接受健康的教育;同时还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百部影片”“综艺大观”“神州风采”等电影、电视节目,让学生看新闻,谈体会,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全球的地理风貌和历史文化,关心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还能让学生接受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另外,语文老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开展德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伴随中国与世界的逐步接轨,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思考。语文教材作为思想启蒙的载体,又一次分担了思考的任务。目前,我们推广的语文教材和大纲,加强了人文性,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也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格、品德、个性以及创造性的培养。这让人感到:语文,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凭借,它,也是观照社会、观照时代、观照人生、观照自我的窗口。在这种情形下,语文教育和德育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课题,这对身为“人民教师”的我们,无疑是一个大的挑战,一系列崭新的、建设性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将成为众多探索者追求的目标。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发挥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认识自己“灵魂工程师”的身份和使命,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加强业务进修,加强对学生思想动态的了解,则是我们共同的努力方向。

第五篇:初中语文德育渗透计划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计划

寿阳四中吴攀峰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老师会遇到很多的新问题,学生会犯许多的错误,也会出现屡教屡犯的情况。作老师的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用自己耐心去教育学生,去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良知。而不要放弃对学生的教育。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做好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

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不少老师把这一教育过程简单化了,以为对学生生活上嘘寒问暖,学习上语重心长地提几点要求就是进行了情感教育。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这种方式对认知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尚未完全觉醒的学生往往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理发育开始日趋成熟,心理上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发现了“新的自我”,明显地感到“我”是大人了,并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民主、平等要求;在人生的追求中强化了自主管理和个人实惠观念;产生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这些生理心理特点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及时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知识经验的扩展和加深,中学生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他们不再满足老师简单的说教和书本现成的结论,喜欢索隐猎奇,喜欢从问题的反面思考。同时,中学生这种思维的批判性还是不成熟的,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这种不良倾向表现到一定程度,便产生了逆反心理。正如古人所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因此,老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亲近学生,细心

体察、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学生摆脱烦恼、化解困惑。这样的情才能动人,这样的爱才具有说服力,这样的教育才能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师找学生谈话时,最怕的就是学生闭藏起来,学生一言不发,什么都不讲,全是教师讲,讲的又都是一些空洞的大道理,学生根本听不进去,教师白费口舌,对学生产生不了任何作用。因此,高明的教师在与学生谈心之时,一定会想法设法使学生开口,学生讲得越多,谈话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教师要想方设法揣摩学生的心理,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使对方与自己情投意合。这个方法是教师所广泛采用的。教师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充分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同情和理解之情,目的是拉近双方距离,为后面的沟通打下基础。

李岚清指出,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德育意识、教育方法,直接关系到德育的教育实效。,教师的职责是既教书又育人,只教书而忽视育人的教师不能算合格的教师。所以在做德育工作时,除了站在孩子的角度,还要从自身找突破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所以我认为在教学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兴趣激发课堂活力,就能让学生自主、自动、自发的学习。

因为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一种强烈渴求知识的愿望,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授课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让学生喜欢听、乐于学。

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当然,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我们完全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进行。例如,学校抓校风建设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从而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必不可少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磨练道德意志,匡正道德行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潜力和创造力起着导向、动力作用,可推进语文教学工作,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下载2008年度浅析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工作的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8年度浅析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工作的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教学中关于德育渗透的初探

    初中语文教学中关于德育渗透的初探 随着我国教育领域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渐被广泛认可和接受,在具体教学中,将德智体美劳作为培养学生的风向标,才能有效实现学生......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台湾的著名教育家忠信学校的创始人高震东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德育,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没有德育,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没有德育,美育就是腐化的催化剂;没......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德才兼备”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理想的育人目标。相比之下,一个人的德行更为重要。然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重视学生的学习,往往忽视德育......

    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

    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江泽民同志在国庆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提出"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现在,各级各类学校已把德育推到了显著的地位。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 要: 摘过程当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创作能力,与人沟通合作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大全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语文教育和德育是密不可分的。教书、育人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学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二者之间应是密不可分、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

    初中语文德育工作计划

    初中语文德育工作计划 高村一中吴稚丹 挖掘语文学科“内在”德育因素,掌握“渗透”原则,即要有“情”、要有“意”、要有“机”、要有“度”、要有“伸”。以及进行“榜样 ”......

    初中语文德育工作计划

    八年级语文德语渗透工作计划叶金龙一、明确指导思想现今的中学生存在于一个社会飞速发展、社会价值取向间或失衡的环境中,时常面临真善美与假恶丑的选择,各种信息不管好的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