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低年级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14:4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低年级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低年级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思考》。

第一篇:对低年级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思考

对低年级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思考

摘 要: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对于正常人来说非常简单的生活技能,对于智障学生就是高超的技能。在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中,必须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案例 剖析 培养策略

案 例

丁武海,14岁,弱智二年级,是我班一名发育迟滞的学生,伴有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多重障碍。虽然平时的生活基本技能如:扫地、擦桌子、拖地等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他跟着做,也都能做一些。但在擦桌子的训练中,我却遇到了瓶颈,丁武海你教他擦桌子,他擦得很好,可就是在搓帕子,特别是扭帕子的环节,他不管你怎么教,每次他就把湿淋淋的帕子往桌上擦。我反反复复教他怎么扭帕子,看到他也很用力,动作也对,可就是扭不干。我很迷惑,方法也对,步骤也不错,我这么辛辛苦苦的教,怎么收效却甚微。于是我就想扭不干就扭不干呗,就不强迫他扭了。就在一次我和他扳手劲玩的时候,我发觉他很用力,但他施加在我手上的力量却很小很小,就在哪一霎间,我找到了他扭帕子扭不干的缘由。

剖 析

通过上面的案例,我发觉我们在教学中犯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老毛病,也就是说,我们发觉学生扭不干帕子的时候,我们只想到是他没有掌握扭帕子的方法,就反反复复的教,不厌其烦的教,最后还是事倍功半,于是就采取放弃的态度,总觉得智障学生扭不干帕子很正常。殊不知,他扭不干帕子的原因不是他没有掌握方法,而是学生他的双手抓握能力差,肌张力异常和精细动作均不足的原因造成的。这就说明我们在教学中只注重表象,被表象所迷惑,没有细致深入的观察学生,没有深究其根本原因,因而造成教学失误。

培养策略

智力智障学生的手部精细动作一般都会存在问题,在对其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时,我们不从根本上入手,肯定是收效甚微。那我们应怎样有效的对智障生开展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有序的开展工作。

一、了解智障学生个体生活自理起点能力。

对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起点能力的调查,有助于了解掌握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及原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二、确定训练内容

智障学生由于身体缺陷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差,我们的教育训练不仅是为了学生的未来,更要着眼于学生当前的迫切需要。因此在确定训练内容上要科学合理,既能解决学生当前的需要,又能让学生可持续的发展。遵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

三、做好训前心里疏导,增强智障学生生活自理意识。

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智障学生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如要吃饭了,父母会端饭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为此,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智障学生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虽然你有残疾,但要不怕苦,不怕累,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谈话、故事、行为分辩等形式加以灌输,使智障学生先认知后实践,最后形成能力.①谈话法:根据智障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问答或交谈,丰富知识。如通过谈话“我读二年级了”、“我学会了新本领”、“他的小帮手”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智障学生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在谈话中增强智障学生的自信心,以提高他的动手能力和意识。

②故事法:通过讲故事“我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以及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等,让智障学生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自己做,激发智障学生参与做的欲望。通过讲述故事帮助智障学生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智障学生受到感染、教育。

③行为分辨: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意识。例如,为孩子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录像带等等,让孩子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教师适当的讲解图片,然后问学生哪个图片上孩子最棒,我们要向他学习哪种好的行为?还可以举例用班上的同学作比较,来激发智障学生上进的意识。

四、手部动作训练与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有机结合。

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与他们的手部动作关系重大,因此对他们手部动作的训练显得非常重要。在教学中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相得益彰。智障学生的手部精细动作一般都存在问题,想要训练其手部的精细动作,首先是训练其手部的力量。力量训练包括手腕和手指力量的训练。在手腕的力量训练中有握、敲、拍手等。在学校,可以采用两人一组随着儿歌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对拍、交叉拍手。还可以模拟敲钉子的动作。手指力量的训练包括戳、拔、插、按等,平时可以带他们去花坛里拔草,或搭积木等活动引导学生插上、拔下,锻炼手部的力量。其次灵活性的训练,包括手腕和手指灵活性训练。训练手腕的灵活度的动作包括拍、抖、摇、手转花等。可以让学生在下课时练习拍皮球,既增加了课间乐趣,又达到了训练的目的。训练手指的灵活度的动作包括捏、撕、拧、拨等。最后就是稳定性的训练,主要包括手腕和手指稳定性的训练。如搭积木,排积木等。让学生学会用手去控制物体的稳定性。此外还要训练他们的协调能力,主要包括双手协调性的训练和手眼协调性的训练。如常用的串珠、穿线板、滚球、插锁眼、套环等。

五、专项训练形式要多样.培养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弱智教育的重要部分。培养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但能减轻家庭的负担,还能减轻社会的负担。通过一定的强化训练,使智障学生在饮食、衣着、大小便、睡眠、个人卫生和安全方面掌握基本的知识,提高这些方面的自理能力,形式要多样,不拘一格。

1、有计划地渗透各科,形成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网络.智障学生往往伴有其他缺陷,因此需要系统地规划训练内容、流程。我们任课老师一起研究,一起制定训练计划,做到各科围绕训练项目密切配合,训练中坚持集体指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课内训练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对困难大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例如:有些学生由于小脑发育不全、脑瘫而引起的手脚不灵活,牵制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此,我们在体育课上以补偿缺陷为原则,进行大小肌肉训练,通过抛接球、抛接沙包,伸屈腿、转头、行走、跑、跳等运动来增强他们的手臂力、腿力以及灵活性,为培养自理能力打下力的基础。在劳技课上,由教师强化技能指导,从洗手洗脸到洗衣服,从脱衣穿衣到系鞋带,都手把手地 2 教,反反复复地练。常常是教师示范后,学生先动手练一练,然后一起操作,再个别指导,最后是一个一个过关,师生共同评议,并提出整改意见。在活动课上,教师让学生全面认识各种衣物及日常生活用品,不仅教会这些东西的品名及它们各部分的名称,还让学生知道这些东西的用处用法,包括穿戴的基本常识等,并在劳技课学习技能的基础上再设计实践活动进行强化。

2、耐心帮扶,扶放结合

智障生是特殊的学生,大脑的残疾,使得支配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的传导神经受阻;反应的迟钝,使得各种动作不准确、不协凋、不到位。劳动能力明显低于相应的生理年龄。在培养智障生自理能力时,从帮扶人手是必要的,但最终要向独立支配日常生活转化。

智障生面对自我服务劳动,困难重重,程序的顺应,用力的恰当,动作的准确,工具的使用等方面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常人而言轻而易举,对他们而言学步维艰。教师要有耐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细致地指导、帮助、扶持,不能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失误、失败,而灰心放弃。手把手地教,手把手地练,滴水穿石,总会有成功希望。

扶的最终目的是不扶,在培养智障生自理能力中,教师要寓放于扶,扶中有放,扶放相济,边扶边放先扶后放。教低年级学生系鞋带,首先从头到尾示范、接着让他们特鞋带穿鞋头上的两个眼,两个鞋带末端对开,他们能做的不包办代替。对着鞋跟交叉穿鞋带发生混淆时,作必要指点。打结时逐个检查、纠正。经过反复练习,再全部放手。这就是扶放结合的典型例子。由帮扶到独立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教师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帮扶到独立应是长期坚持的培养智障生自理能力的一项策略。

3、运用激励机制,在表扬中展开训练活动.针对智障学生也如同常人一样喜爱听人表扬,厌恶批评的特点,我们在训练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肯定。但由于智障学生对语言的实际含义不是能很准确地理解,因此在表扬过程中,一味地用枯燥的语言表扬,所起到的作用不是很大。这些孩子对于食物的兴趣是最高的,可以利用食物作为奖励品适时给予孩子们奖励,有时也可以将奖品提升为红花,五角星,最终过度到简短语言表扬。在表扬时,我们从对某一步骤的表扬,过渡到几个步骤的肯定,3 最终到达完整步骤的奖励,使激励机制更贴近弱智儿童的心理需求,服务于促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这一根本目的。

4、引入竞赛,反复练习,巩固提高。

在教学中我们设置了几个竞赛项目,如系鞋带、穿叠衣服等项目。通过比赛,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也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通过观察记录比赛下来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一看这个内容中哪个学生需要补课,一目了然。再进行纵向比较,这个学生的哪一方面比较弱,也非常清楚。我们根据弱智儿童遗忘快的特点,不断地反复训练,这是巩固和提高的有效方法。反复训练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即对能力差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强化;渗透各科反复交叉练习;要求把学到的本领运用于日常生活。在一次活动课上,我们进行了穿有扣子外套的比赛。比赛时同学们拿住衣服的领子,把两只手穿进袖子里,扣上扣子,拉好领子和袖子就算穿好了。评判时要让学生说说谁穿得最快,穿得最好,指出小朋友穿得不好的地方,让他们再穿一遍。我们分了几个小组和几次的比赛,先是男同学和男同学,女同学和女同学之间的比赛,再是差不多水平的同学之间的比赛。这样一来,每个人都进行了多次的比赛,练习了穿衣的方法,熟练了穿衣的过程。经过多次地比赛,有几个同学得了几次第一名,所以兴趣很高,表示还要和谁比一比。通过这样的竞赛,使学生得到了反复地练习,在反复中得到提高。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强化教育与训练,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可以提高的,而且效果是极显著的。

5、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进行家庭强化。

生活自理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存在于家庭之中,而有些家长认为,智障学生还小,长大了再干也不迟,抓紧学习才重要,恨不能帮智障学生吃饭、大小便。久而久之,使智障学生养成了“依赖”心理。这就更需在培养智障学生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家校同心,家校对智障学生的教育要保持一致性,统一思想认识,讲究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所,放弃这个特定的环境,就谈不上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的父母在训练孩子失败后,很容易失去信心,或是不知如何引导,激发孩子去实践。这时,学校的配合是关键。通过家校联系,指导家长利用日常生活指导学生参与劳动,加以指导与训练。根据学校教育训练计划,把学校学到的生活技能在家中加以实践、运用。同时,4 请家长做好记录,学校再根据家长反映的情况做到对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真正实现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合力效应。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智障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要持之以恒。一个技能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智障学生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再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教育家校同心,这样,培养智障学生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第二篇:低年级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之我见

低年级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之我见

【摘要】低年级是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在特殊教育学校来说,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是以适应其生存体验为中心的漫长的工作,对智障儿童今后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低年级智障儿童自理能力培养误区、培养重要性和必要性、具体措施等方面阐述了笔者的观点。

【关键词】低年级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劳动是人类生存之本,而对于农村低年级智障儿童来说,培养他们劳动能力的前提是培养其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智障学生由于身理和心理方面的障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离开校园踏入社会后能否自谋生计,关键在于生存所需的基本劳动技能,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与提高。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不但能减轻家庭负担,还能减轻社会负担,在特殊教育学校来说,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是以适应其生存体验为中心的漫长的工作,对智障儿童今后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一、走出低年级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误区

首先是家庭教育的误区。智障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家庭条件状况和家长的自身素质,普遍形成两种表现:要么穿衣、洗脸、吃饭、擦屁股等等事事包办代替,从不让孩子动手;要么觉得自己的子女反正是残疾人,没有什么培养的意义,任其发展无所谓。家长这种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导致智障儿童丧失了早日获得自理能力的机会,形成事事依赖的性格。其次是学校教育的误区。很多启智教育的老师虽然知道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把知识传授和智力开发作为教学的重点,忽略了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活动设计,导致智障儿童在集体生活大环境中依然具有很大的依赖性。第三是培养方法的误区。有的家长和老师由于急于求成,采用简单、粗暴的培养方式,这在挫伤智障儿童自尊心的同时导致其丧失了信心。

家长和老师应当采用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法,让智障儿童有意识地自己动手,让他们通过锻炼建立信心,能独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简单任务而感到自豪;这是智障儿童建立自信心、具有成就感、独立性、意志力的有效前提。

二、低年级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

低年级是智障儿童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也是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首先,通过智障儿童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一方面有利于其肌体和运动协调能力的发展,对其智力开发亦大有脾益。其次,培养和提高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可使其逐步适应校园集体生活,智障儿童从家庭进入学校园,置身一个全新的环境,固有的依赖性使他们很难适应,通过吃饭、穿衣、洗漱、入厕、整理床铺等基本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其尽快适应校园集体生活,同时有助于其养成独立自信、不依赖他人的性格。

三、低年级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1、转变教育观念

首先,家庭是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起点,父母是其能力训练的第一位老师,日常生活自理技能是对智障儿童最基本生活技能的培养,因此,家庭教育的观念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智障儿童后期的成长,这就要求家长必须转变“包办代替”、“没有培养意义”等狭隘的教育观念。其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要转变“以开发智力和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观念,要把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纳入教育活动计划,设计一些培养自理能力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教他们诸如穿衣、洗漱、收拾餐具、整理床铺和文具等基本技能,并在训练中加以强化,使其形成习惯。

2、激发兴趣,增强自理意识

由于智力因素,智障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家长和教师机械的说教对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一般起不到什么作用,因此,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在一定的环境中对其实施训练,通过观看视频、创设生活自理游戏情景、小竞赛等方式,激发其兴趣。其次,家长和教师的包办代替,会使智障儿童形成错误认识和依赖性,必须通过“我能、、、”、“我会、、、”等活动创设正面教育,从精神和心理上入手,激发智障儿童生活自理的愿望,增强自理意识和自信心,通过动手能力和意识。

3、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智力因素极大地限制了智障儿童的动手能力,通常情况下,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正常儿童几乎不用学习就能完成,而智障儿童往往需要反复多次,且最终完成效果始终不尽人意;因此,必须从入厕、穿脱衣物、基本洗漱、收拾餐具、整

理床铺等最基本的技能入手。同时,对其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能急于求成,简单、粗暴的培养方法往往会使其产生逆反心理;要根据智障儿童的身理和心理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循序渐进地去实施培养计划。

4、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由于智障程度不同,智障儿童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智障儿童,培养目标要有所差别,即所谓的因材施教。对于智障程度相对较轻、具备一定生活自理能力的儿童,就以相对较高的水平要求;对于智障程度相对较重、基本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的儿童,要相对降低要求标准,不可强求,更不能鄙视。由于智障儿童能力较差,畏惧感强,对它们的点滴进步,切不能忽视,要及时给与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和进步的愉快,使之形成推动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动力。

5、反复训练,巩固提高

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反复、漫长的过程,不可能经过一两次训练就取得显著效果,家长和教师要对其进行反复训练,加强巩固练习;在日常生活的入厕、洗漱、饮食、排泄等活动中到处可以体现出智障儿童自理能力的水平,要抓住这些关键时机,加强指导和监督,使其形成习惯,让平时掌握的自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总之,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是劳动技能教育的最基本形式,只要我们正确面对这些智障儿童,给他们更多关爱和鼓励,采取多渠道、多策略的培养方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与他们之间的交往,努力提高其自信心,相信一定能使他们在长大后适应社会好家庭生活,平等地融入到和谐社会当中。

第三篇: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和洗脚,鞋带松了要自己系,下雨了要自己打伞,平时自己背书包上学,自己整理书包,会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天气热了知道脱衣服,天气冷了知道自己加衣服,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等等。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而我接手的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比较小,只不过是一群6或7岁的娃娃,他们有的不会系鞋带儿,有的不会整理书包,有的不会帮妈妈做家务,甚至有的同学连大衣的拉链都不会拉„„因此,我在这学期的班主任工作中确定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理论依据: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高速发展,这就需要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它要求人的独立性。但如今我们的下一代生活自理能力极度缺乏,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爸爸妈妈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望子成龙心切,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的生活自立能力的培养。我国目前独生子女较多,对孩子溺爱的家庭又占大多数,因而使得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下降。有的低年级的小学生不会自己穿衣服,鞋带松了也不会自己系。由于孩子缺乏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阻碍了孩子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也造成孩子缺乏自信心。长此以往,这些孩子长大以后连自己照顾自己都将成为问题,又怎能指望他们去照顾别人,更谈不上为祖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如此现状,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确实是迫在眉睫。然而小学低年级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教育,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正确的心态去认识和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是任重道远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我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条新课程背景下,适合培养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途径和策略,最终让低年级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经常做,培养低年级段学生的自我规范和生活自理能力,使他们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全面地发展。

2、让教师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在对学生的关注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

研究内容:

1、当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状况的调查研究。

2、儿童良好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目标的研究。

3、培养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研究。

四、具体的做法:

在这学期的实践与研究中,有收获也有困惑,现在谈一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言传身教,让师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学生受教育不光在课堂之中,其实,老师的言行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校统一的大扫除和日常的值日时,我都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脏活累活抢着干,因为班内孩子小,整个教室的玻璃从来没让孩子擦,我自己利用课余时间把玻璃擦干净。其它活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指导学生去做,交给学生方法,如:捡废纸、扫地、擦桌子等等。老师带着干这样能让学生觉得劳动并不可耻,劳动是光荣的;能让学生觉得劳动是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饭、睡觉一样的自然和必要。让学生觉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使学生逐渐养成生活自理能力。

(二)创设环境,让兴趣去激发学生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兴趣在每个人的学习过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许多家长曾说,孩子刚会走路,就想拿着扫把扫地,就要洗菜,就要帮奶奶洗衣服。这说明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应正确引导,培养他们的兴趣。如在操场拔草时我带着孩子排成一行,齐头并进,一起往前拔,这样拔得既快又干净。在这个实践性活动中,我让每位学生参与活动,他们的兴趣油然而生。又如,我利用学生学过的平面图形来拼图,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带领学生一起制作,发现学生的想象力都很丰富,他们拼出了各式各样的图案,可漂亮了。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奇妙。学生看着自己亲手制作图案被老师选种并展出,他们甭提

有多高兴呀!老师给学生搭建了这样的平台,不仅让他们尝到了自己亲自动手劳动的成功和喜悦,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三)及时鼓励,让表扬来巩固学生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对学生每天做的值日和全校性的大扫除,我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尤其是每次大扫除结束,当我们全体师生顶着一身灰尘和汗水,欣赏着洁净的班级,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种成就感,都能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在每次的大扫除中,我在组内都评选出表现最好的作为本周的“生活自理小明星”,并设计精美的图案让学生写上自己的名字贴在评比栏中。这样,被评为“生活自理小明星”的学生在下次活动中会更积极认真,没被评到的学生也有了学习的榜样、比拼的目标。人都有一种要获得别人肯定和赞许的心理,及时鼓励学生,并对他们的能力进行肯定,这对他们的成长有一定的好处。

(四)家校配合,让家庭成为学生良好生活自理习惯的培养基地

家务劳动是从小培养孩子良好劳动习惯的基础,此事不容忽视。据我们了解现在的小学生每日家务劳动时间非常少,这与家长们的心态大有关系,他们认为“现在孩子小,等他们长大了自己就会做了”等等。今年,我教一年级,刚开学发现班里很多非常机灵的孩子不会系鞋带、不会整理书包、值日时不会拿扫帚„„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为教师,要教给孩子学会自己穿脱衣服,穿鞋系带,自己铺床叠被,自己吃饭,自己洗脸洗手,自己收拾整理书包学具„„每教一样技能,教师都要与家长联系,然后让孩子在家长指导下练习,直到孩子学会自己做,逐步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和生活自理能力。

(五)搭建展现平台,让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为了让学生坚持做下去,我就开展各种竞赛活动,进行操作表演,让他们来显示一下自己的本领,激发爱劳动的热情,一次一次的活动,掀起一次一次的高潮,一步一步地提高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在前几天我班开展了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题班队会,在这次班队会中我们进行了四次比赛,分别是:第一项:系红领巾比赛;第二项:系鞋带比赛;第三项:整理书包;第四项:摘菜比赛。在这次比赛中,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学生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集体的事情抢着做。从小养成自强、自立的好品质,为将来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让孩子多参加些力所能及的轻微劳动,给学生创建展示的平台,久而久之能使孩子懂得劳动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懂得生活的艰辛,得到意志的磨炼,使他们从小萌发靠自己的劳动自立的思想,并逐步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孩子们对家长的依赖少了,他们的独立意识变强了,自理能力提高了。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懂得了尊敬长辈,关爱父母,同时也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只有

这样,小学生自理能力才能提高。

五、今后的设想:

我班的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刚入校时,吃饭、系鞋带、整理书包等样样都要家长老师帮忙。可现在他们都能够很快地自己吃早餐、洗碗,还会自己整理学习用品,自理能力明显的提高了,但学生缺乏耐性,不能坚持长久。今后在班级工作中还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同时教师还要捕捉学生随机做的事情,随机搜集资料,多留一些影象资料等。

第四篇:激发低年级智障学生

激发低年级智障学生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

武海琴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智力障碍的孩子有感知缓慢、理解和识记困难、遗忘快等特点,听数学课常常是如同“听天书”。于是数学课上很难出现像语文课那样读读写写一番热闹,而只是冷冷清清另一种景象。往往是教师一人表演“独角戏”,而智障学生根本提不起兴趣,主观能动性差等等现象突出。笔者针对培智学校创设高效课堂,激发提高低年级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思考并探索,总结以下几点做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增进师生感情 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产生亲近、仰慕的感情往往会事半功倍。对于智障的孩子,增进师生感情,也是一条“金条玉律”。

智障孩子往往对什么都缺乏兴趣,要对这样的孩子进行教育和教学,必须从增进与他们之间的感情入手。智障孩子由于自身的缺陷,很少有人愿意关注他们。尤其在普通小学,教师没有精力去关注这类孩子,使得他们产生孤独、自卑等心理状态,对老师所教学的内容根本谈不上感兴趣。但这些孩子来到特殊教育学校,我坚持和他们吃在一起,玩在一起,即使是上课,我也刻意安排他们感兴趣,能给予他们自信的游戏,让他们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刚开始,他们也很拘谨和排斥,渐渐地,他们对我敞开了心扉,喜欢围在我周围,哪怕是课间也会跟我到办公室,亲昵地喊一声:“老师!”他们的脸上会绽放着欣喜的笑容。这一切都是我作为老师爱他们,不排斥他们的结果,一切都那么自然。

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我在课上往往也能收获意外。平时喜欢走神的珍,能够一直围绕着我的思路在走;以前自闭的峰和晔,也能回答我提出的问题;脑瘫的龙更是在我的课堂里找到了自信„„做作业时,孩子们也表现出少有的耐心,秦的作业错了就改,改了还错,错了再改,反复练习几遍,总能认认真真;铭以前总不敢回答问题,尤其是当她意识到自己会错时,声音不敢发出来,但是经过几次错了之后,我并没有批评她,而是鼓励她声音再大一些,错了也没关系,终于她敢于发出了较大的声音„„虽然,数学课并没有达到我理想的目标。但是孩子们已经喜欢上了我的数学课。前段时间,我去南京培训学习了八天,回来后,孩子们围着我,问我:“这些天怎么没看见陆老师?陆老师你上哪里去了?我好想你啊„„”可见孩子们已经把我当成他们每天的一部分,还有我的数学课。为激发智障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已经迈出了很好的一步。

二、构建数学班级文化 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良好班级文化的构建,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班级凝聚力,形成好的班风学风,自然也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好的班级文化,同样可以激发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布置我们一年级教室时,尤其重视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为数学学科说话,开辟出数学的“天地”——数字王国,里面运用不同色彩的数字0—20,吸引智障孩子的目光。尤其在教学数字时,请孩子们找一找教室里的数字,孩子们总能第一时间把目光聚焦在“数字王国”里找到他想找的数字,找到这个数字的位置。其次,充分利用教室的其他园地进行数学方面的启蒙。比如我有一个版块是“我上学啦”,孩子们也总能在学习数字时,能从里面找出数字的影子,比如:1只小猪、2只小兔、3只小猫等等。我还有一个版块是“水果乐园”,孩子们也能从中找到数字的影子,比如:1个大西瓜、2颗草莓、4只苹果、5根香蕉等等。在教学数字时,孩子们总能找到教室里他们的影子。

构建了这样的数学的文化氛围,在数学课上,孩子们学得很开心,总能很轻松的学以致用。数学不再空洞和遥远,使智障孩子们觉得数学就在他们身边,他们已经很轻松地学会了数学。大大激发了智障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效果。

三、运用蒙台梭利教具 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蒙氏教具特点鲜明,蕴涵着启发儿童心智、塑造完美人性的内在哲理。蒙氏教具旨在让孩子在特别营造的环境中自由学习,增加生活体验,激发内在潜能,是孩子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独立、自信、专注和创造的能力。对于智力障碍的孩子,我们可以充分运用蒙氏教具的优越特点,激发智障孩子内在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完成对数学准备知识的掌握。

例如:教学“大小、高矮、粗细”时,可以用带插座圆柱体、粉红塔、棕色梯、长棒、彩色圆柱体等进行三阶段教学法教学。而进行“数的认识”教学时,也同样可以运用这些教具,从感官上对智障孩子进行刺激,让他们在教具的直观引导下,建立数概念、掌握数的意义,使他们学得更直观、更深刻。

四、变换练习形式 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数学是系统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数学课堂往往是冷冷清清,学生不感兴趣,主观能动性差等等现象突出。课堂上如此,在数学作业中也难逃冷冷清清的局面。因为学生不会,所以他们不感兴趣;因为他们不感兴趣,又直接导致他们不会。因此,我从数学练习入手,变换练习的形式,激发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生活中的作业 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找我们学到的数学知识。比如学习了《大小多少》之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说一说什么是大的,什么是小的,哪个多,那个少?学习了《上下》、《里外》之后,在教室里找一找上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教室里有什么,教室外有什么?再如《1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在生活中数出感兴趣的数,培养智障孩子有意识地运用数学的兴趣和习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学的数学知识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2、活动中的练习蒙台梭利说过:“听过,就忘记了;看过,就记住了;做过,就理解了。”在课堂上,教师给智障孩子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且安排活动性的复习课,帮助他们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学习《10 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提供丰富的图片,CAI课件,小棒、计数器等等,让智障孩子充分动手、动眼、动口,数一数,拨一拨,摆一摆,认一认,说一说,调动学生当中感官协同参与数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勤用“智慧星” 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保持,尤其是低年级的智障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会觉得枯燥无味,所以常常表现为冷淡,兴趣保持时间不长。于是,我在前期充分加强师生情感、创设情境、借助直观教具、改变练习形式等基础上,推出激励机制——勤用“智慧星”,激发低年级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在课堂上勤用“智慧星” 在数学课堂上,除了对纪律性强、勇于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言语鼓励、微笑、目光赞许以外,还给予这些孩子“智慧星”,比如红色小五角星、小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贴画。总之,是能吸引孩子的,为孩子喜欢的,激励孩子学习兴趣的小礼物。

2、在作业中勤用“智慧星” 对于作业中书写认真、正确率高的学生,可以通过一颗星、两颗星、三颗星表示作业的等级来鼓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十次作业进行一次评比,归总,然后在班级评比栏里累计评比。得到“智慧星”多的学生,可以根据“智慧星”的多少,设置奖品等次,兑换奖励橡皮、铅笔、本子等学习用品。

通过这样的激励方式,勤于发放“智慧星”,针对孩子的特点,对有的孩子的进步进行鼓励,对有的孩子的特殊表现进行肯定,对有的孩子的认真态度进行表扬„„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智慧星”的机会。这样,每个孩子学习数学的劲头都很高,而且形成互相竞争的良好局面。大大激发了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效果。

六、家校合力 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努力,我班的几个智障小孩在数学课上的表现一天天棒起来。这个好消息当然要与同样关心他们成长的家长们分享。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决定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促进对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首先,要求家长关心孩子每天或者每次生活假的学习内容。每天老师把学习内容写在黑板上或者作业本上,让家长协助监督和负责指导。这样,学习的知识得到及时巩固,不至于生活假一过,学生学习的知识已经差不多遗忘干净了。其次,要求家长关注生活中的数学。比如,学习了数的认识之后,家长在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数数的练习。在爬楼梯时,让孩子数一数楼梯,边爬边数。在吃饼干时,也数一数。在家里也可以数一数家里的人等等。这样,智障学生也乐意数数,让他们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感情。再次,强化激励机制。比如,学生在家数数后,家长应及时强化和鼓励他。奖励一些小饼干之类,在对他们进行奖励的同时,要求他们再数数饼干的数量。这样,变被动的数数为主动的数数,有效激发智障学生数数的兴趣。

总之,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在生活中加强师生情感的培养,在环境中创设数学文化情境,在课堂上借助直观教具,在练习中改变练习形式,在课外争取家长的配合,也能充分激发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低年级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高效课堂。

第五篇: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浅谈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浅谈

摘要:生活自理,简单地来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对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责任感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对幼儿以后的生活学习也会产生很大影响。但是现在大部分的幼儿,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迁就惯了,导致他们的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这个新环境。所以,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很重要,于是我们班把这项能力的培养列入了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小班 生活自理 能力

小班的幼儿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温暖的怀抱中来到了幼儿园,他们孤身一人来到了一个全新的天地,生活圈子扩大了,环境变了,新奇的玩具多了,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他们,他们有想在幼儿园生活、学习的愿望。但是自己不会拿勺子吃饭,不会自己穿脱衣服,不会自己脱裤子上厕所等,给他们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带来了困惑。

小班幼儿已经能够掌握运用一些大肌肉的动作和小肌肉的精细动作,有些基本动作也发展得比较灵活,而且他们也有了较强烈的自主、独立愿望,但是他们的父母们包办代替的比较多,以至于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并且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也不同,从小培养幼儿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他们适应社会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和同班教师针对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着重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培养。

一、在轻松快乐的游戏化教学中学习各项生活技能

掌握各项生活技能的正确操作方法是幼儿获得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环节。幼儿没有掌握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不会洗脸,就不可能把脸洗干净;即便是幼儿有了自理的意识,但是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不可能做好。

1.在日常生活中组织幼儿盥洗时,我们常常发现幼儿洗手方法不正确,不仅小手洗不干净,还常常把袖子弄湿。

小班幼儿是直觉形象思维,针对这种情况,我和本班教师将洗手方法分解成了几个步骤并配上了形象的图示贴在盥洗室墙上,还将这些动作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教给他们,每次洗手,我们几位教师和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洗:“小朋友,来洗手;卷起袖,淋湿手;抹肥皂,搓搓手;清清水,冲冲手;关龙头,甩甩手;小毛巾,擦擦手;小手洗得真干净,我们大家拍拍手。”幼儿在这种游戏化的情景中反复练习,通过一个阶段持之以恒的训练,幼儿不但能正确地洗手了,而且手洗得还很干净袖子也弄不湿了。

2.进餐活动也是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点环节。进餐过程中,幼儿出现了不会自己拿勺子吃饭、严重挑食、撒饭粒、桌面不干净等情况。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几位教师专门设计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如社科活动“认识碗、勺”,通过教师的讲解活动让幼儿认识和了解了碗、勺的用途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开展了“吃得真干净”“小米粒别生气”等语言活动,教师通过讲故事和幼儿做游戏等活动让幼儿知道进餐时要保持桌面的干净,不撒米粒、不剩饭,我们还常常利用餐前让幼儿听、念一些有关蔬菜的简单儿歌,如“小白菜”“红萝卜”“绿鹦哥”等等,让幼儿知道各类蔬菜都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们对我们的身体成长有好处,教育幼儿不挑食、不剩饭。在进餐过程中我们几位教师还随时向幼儿介绍饭菜的色、香、味,激起幼儿的食欲。同时我们还请家长配合,让幼儿在家巩固幼儿园培养的进餐习惯。

3.午睡起床穿衣服对小班幼儿来说是最难的事情。由于幼儿多,教师没法一个一个给帮着穿,所以秩序混乱,经常影响下一项活动的按时进行。为了能让幼儿安静快速地穿好衣服,正常地进行下一项活动,我们就创设了游戏情景并编了儿歌。如儿歌“穿衣服”,通过“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洞,钻好洞洞来帮忙,抓好衣服再来钻,哧溜哧溜上房子”等等,使幼儿掌握了穿衣服的方法。幼儿念着儿歌高高兴兴地学穿衣服,那个认真劲儿让教师看着都高兴。直观形象游戏化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幼儿较好地掌握了各项生活技能。

二、创造条件,进行生活技能的操作练习

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为了使幼儿熟练灵活地掌握生活技能,我们几位教师想办法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幼儿反复练习。如在操作区我们投放了各种豆豆和瓶娃娃,让幼儿做喂宝宝的游戏,练习幼儿使用勺子的方法。在娃娃家我们放置了一些娃娃,让幼儿给娃娃洗脸、洗手、穿衣、穿鞋等等,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得到生活能力的锻炼练习。我们还充分利用午睡起床的机会让幼儿认识鞋子的正反,练习穿鞋、穿衣服,我班经常开展“看谁穿得又快又好”的游戏竞赛,表扬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通过教师耐心细致的指导和持之以恒的练习,到学期结束,我班大部分幼儿已熟练掌握了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

三、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如早晨起床后的穿衣,晚上临睡前的脱衣等都需要家长在家中加以督促。为此我班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内容、方法、意义和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让家长懂得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大胆放手让孩子动手操作,在家里不要剥夺孩子自己动手的权利,并且要给孩子创造自己动手的机会。通过家园合作,家长不仅明确了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还将自己的实际经验和技巧教给了幼儿。许多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在短时间里提升很快。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做好家长工作,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自理生活能力的关键。

总之,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要觉得幼儿小就不忍心让他们自己做。只要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要给他们创造锻炼的机会与条件,大胆地放手让他们自己做,家长要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孩子,他们是最棒的。我们班的几位教师通过一学期的对幼儿的教育和培养,深深地认识到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一心,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曹中平.幼儿教育心理学[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林敏.培养宝宝自理能力的趣味游戏[J].婚育与健康,2010.(12).(责编 田彩霞)

下载对低年级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低年级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定稿)

    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当今社会对儿童终生发展的要求。儿童喜欢自由自在,随意行事,嬉戏打闹,并且充满了个性。现在,农村夫妇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养......

    浅谈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张掖市幼儿园 成俊花 3岁的乐乐刚上幼儿园时,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可是每当吃饭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在低着头吃饭,而她却坐在那儿“看饭”,一直等着老......

    浅谈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谢乐芳 现在家庭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总是百般呵护,例如:当孩子想帮助大人洗洗手帕时,成人会说“不用了,你会弄湿衣服的”成人的这......

    小班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教案

    小班自理能力培养教案《宝宝和鞋》 ——专题过程性资料 执教者:丁辉 一、活动意图 小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经常会出现鞋子掉了、鞋粘扣开了、穿反鞋等情况。......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理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理能力?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优越的环境里,备受长辈的呵护和关爱,缺乏独立生活和艰苦生活的磨练。特别是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基础,也是各种......

    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在我们幼儿园,经常可以看长辈蹲在地上给孩子换鞋子;老师毫无怨言地帮孩子换大小便解出的衣服,孩子们心安理得、理所当然,没有任何表示……大部......

    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始站,我们非常注重幼儿生活自......

    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讲座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让孩子走好人生中的每一天 和家长玩一个互动的小游戏 其实我们每个孩子都是非常聪明的,主要在于怎样去培养,今天大家能抽出时间参加幼儿园的这个讲座活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