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交往式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课改阶段工作总结
交往式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学生需要自主的课堂
万荣县 荣河联区 王涛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现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进行变革已成为必行之路。而交互式教学模式的采用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从三个层面分别介绍了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特征、作用以及意义。同时提出了交互式教学模式形成的重要方法就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指出了我们目前在实施新的教学模式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实施要求,更是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十六字方针”。对于自身的教学实践有了可供操作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交往式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创新意识;创造能力
一、交往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教育正在进行着变革。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往往都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教学方式难以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更难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交往式的教学模式的采用正是顺应时代的产物,本模式的核心则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像南方科技大学在今年的自主招生中,重要的一项考核就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要求,否则,即使高分学生也会被拒之门外。由此可见大学的指挥棒正在变革,而这种变革很快将会席卷全国。在人才激烈竞争的今天,要让学生们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基础,应该引起每一个教育人的高度重视。
二、交往式的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特征
交往式的教学就是通过师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合作、交流等方式,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给学生提供参与、表达的机会,使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获取者,从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合作精神,如语言能力、应用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等并对由此教学理论构建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的研究和实践。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的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强盛的标准。而科技的发展必须依靠教育的进步。因此,科技竞争的关键就是教育的竞争。目前,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已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在基础教育中,创新教育应和学科相结合,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和最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方式。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主要手段。交往式的教学模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第一,交往式的教学模式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可遵循的模式。由于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丰富情感体验和个性特征的人,教师只能根据不同学生的状况创造性的分层开展教学,这样才能使受教育的个体得到充分发展。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优中差”学生相结合的小组学习法。
第二,交往式的教学模式应重视激发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使学生具有创造性的素质。创造性素质是指学生思维的新颖性、多样性和独创性。应试教育最大的危害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生命活力,而个体生命不断成长的本身就是创造,能不断推动生命成长的教育就是创造教育。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时时刻刻注意激发、引导学生多思考,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才能,引导学生成为知识掌握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和缔造者。学生的认知和学习也一定会因此带来深深的愉快感、成就感和情绪振奋感,从而为学生创造性素质的提高和创造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交往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具有了积极肯定的态度,才能主动的去践行。因此支持学习兴趣的主要力量是对学习的态度和认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认识这两者始终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而共同存在的,开展教学必须抓住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这一点,并把它作为一个基本的条件来创造。学生的内在兴趣一旦养成,则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因此可以这样认为,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三、理论依据
教育部颁布的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可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则是交互活动的重要一环。
下面,我将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一些认识。
第一、要重视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初中化学是学生迈进化学殿堂的第一步,它的作用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在化学学习上的成长道路。初中化学知识的特点是知识零散、层面较宽、思维跨度大、记忆量多等。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想把全部知识都记住,那就只能是囫囵吞枣,抓不住重点,结果往往会出现越学越糊涂的局面。这一点,在教学第九章《溶液》之后就特别明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知识,并且及时进行学法指导。我们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它是我国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与目标之一。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从教师那里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不是盲目地去自主探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策略和技巧。比如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正确处理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善于总结重点内容,每一单元结束之后能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等等。
第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知识的学习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加以实践应用,才可达到
学以致用的目的。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必须坚持不懈的抓下去,一旦养成了习惯,那就习惯成自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也就逐渐养成了。
四、初中化学教学中交往式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是一种特定情境下的人际交往活动。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和教育教学评价体制的影响,教育者往往过分注重了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学业和未来人生不能和谐的发展,由此也就出现了许多我们常说的“高分低能”的学生,否则也不会出现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去扫大街的现象。这是一种教育的失败,更是教育的痛,作为教育人都应该反思,难道培养一个大学生就是为了去扫大街吗?所以,我认为现行的教育制度和体制必须改革,应该彻底转变师生观念,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行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在实施交往式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教学中忽视学生的认知水平,课堂教学不能很好的实现有效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不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需要和兴趣,不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只是简单的将互动式教学变成了教师的满堂问,一节课下来学生不知所以,对于学生知识的落实掌握情况,教师也是稀里糊涂。从而造成课堂教学的形式化、机械化,难以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第二,教学中不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与教学脱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教材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够,不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了教学而教学,这都是与新课程的理念是相违背的。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固有知识,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旁观者。从而彻底失去了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第三,教学中忽视学生的智力发展,不注重学生的未来发展。追求课堂教学表面的互动,忽视学生内在智力因素的有效参与。让原本应该充满智慧火花碰撞的课堂成为了闹哄哄的“菜市场”,既浪费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又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五、交往式教学模式的要求
交往式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思考,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便于学生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实行交往式教学有以下要求。
首先、交互式化学教学要求教师充分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作为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融汇贯通,还应该熟悉相关领域的知识和信息,尤其是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相关素材和资料案例。课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其特点,对课堂需要互动的教学内容、方式等进行设计和演练,并对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材料、道具等做好准备,如需要播放的视频文件,卡片、纸条等道具等。
其次、交互式化学教学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注意案例素材的积累。
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引入的案例是否合适就需要教师的专业判断。教师不能仅仅依照教材照本宣科,而应该在日常的阅读、研究以及生活中有目的的去搜寻和积累,在课堂上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案例,甚至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案例进行现场修改或演绎。以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我在教学酸碱盐时,多次将学生带进大食堂,使学生都具有了感性的认识,在后面的教学中就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第三、交互式化学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
教师上课不同于舞台表演,它不是教师的个人表演,而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维的碰撞、互动,继而迸射出智慧的火花。这就需要教师凭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掌控、驾驭教学进程,调动课堂气氛,以形成有效的课堂互动。教师可以通过巧妙提问,适时讲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小故事,在课堂沉闷时讲几句引发学生注意的小笑话,或者在学生交头接耳时故意停止讲课以施加压力等来活跃课或调整课堂气氛。这一点,我在教学中就经常采用,以至于一些调皮的学生整节课都是认认真真的参与,就是怕耽搁了我的精彩“一分钟表演”。
最后、交互式化学教学要求教师能够使用多角度的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互动式教学不仅仅是师生间的互动,生生间的互动,还是人、机(或人、物)的互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为我们的课堂互动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多媒体教学设备也是互动式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
六、交往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交互式教学模式可以采取课前预习、课堂讲授、启发思考、小组讨论、提问回答、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利用多种教学媒介,充分调动学生在知识获取、思想碰撞、实际应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人与情境之间的互动。
课堂教学要求抛弃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一个“两不讲”原则:即学生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讨论可以会的也不讲。具体教学中可以由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提出关键问题,或者下发相关资料,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主动思考。可以由学生单独完成,可以分组完成,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率先阐述预习所得,并可提出新的问题,并根据学生讨论结果,着重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容易理解的内容可以一带而过,或者采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完成。讲授过程也要综合利用提问回答、启迪思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教师充分驾驭课堂进程,保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最大限度的思考问题,吸取知识。教学内容结束前,可以让学生对课前的问题进行新的思考,分组讨论课堂所得,加深印象,突出应用。
在认真研究交往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确定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及实施方案:
1、模式体系:(十六字方针)
(1)指导方针:教师引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先行(坚持让学生先行一步,最先接触知识);师生互动(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合作生成(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生成新知)。
(2)教学理念——“以学定教”:从学情实际出发,确定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
(3)时间结构:导入目标(3-5分钟)、方法过程(35-38分钟)、归纳结课(2-3分钟)(4)组织形式: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进而实现“多元”合作互动。(5)过程步骤:备课·预习;合作·交流;探究·展示;练习·巩固。
2、整体要求:
(1)面对教材处理的困惑,分析整合解决教材确定问题。
(2)面对教师满堂讲的现状,师生互动解决教法单一问题。(3)面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分层教学解决需求差异问题。(4)面对课堂有效时间,精心设计解决层次结构问题。(5)面对课改对教师的要求,学习实践解决素质提高问题。
3、具体操作:
(1)在内容呈现上,掌握一种基本方法:知识问题化,用问题依次导学。
(2)在课堂设计上,做到五个注重:①注重步骤完整。②注重内容适度。③注重目标明晰。④注重环节条理。⑤注重练习巩固。
要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要使教师把握学生学习起点,要使师生都打有准备之仗,必须强化预习指导和信息反馈。从课堂效果上,实现两个体现:(1)体现师生互动,让学生动起来,形成自主学习课堂,教师要付出心血汗水。(2)体现常态有效,坚持让学生在常态下学习,且能坚持始终,才会真实有效。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如何更加有效的开展交往式教学,如何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习惯和意识等方面的问题还有很多,因此本次学习的结束不是研究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端。
参考文献:
[1] 网络:百度文库: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2]《主体参与课堂实务》 吴臻儒 辽宁大学出版社 [3]《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陈旭远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新课程高效率教学》 吴效锋 辽宁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课改模式总结
十河镇中心小学课改模式总结
本年的课程改革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继续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巩固已有的工作成果,促进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更新,为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打下基础;二是推进课堂教育改革工作,在原有两个年级的基础上推广到三个年级,在推进过程中加大了课改教育模式的本校化,使这种教学模式能够适应本地实际、本校实际、学生实际,在实施中把在以往教学中取得的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一年来,在进修校和中心校的精心指导下,在教导处的扎实工作下,学校的课改工作稳步发展、扎实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全面动员,全员参与
学校利用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对全体教师进行思想上引导、业务上指导,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业务讲座和校本培训,使教师能够进一步提高业务理论水平,提高从事课堂教学的能力。同时,学校继续充实和完善课改工作的领导,使其能够按照预定计划有条不紊地展开,突出目的性、计划性和实效性。
二、师资培训,转变观念。
1、巩固新课标,重塑新理念。
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听课,让他们接受外界的新思想,把握课堂教学新脉搏。每人每学期要写出课堂教学反思,参加学校和中心校组织的教育论坛活动,积极探索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转变、教师教学行
为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还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学习,以教研组为核心组织推门听课,消极公开课,做到全员参与,同时书写课堂教学反思。
十河镇中心小学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集中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涉及全校所有任课教师及所有任教学科。本次教研活动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优秀教师上示范课,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因成绩突出被评为各级优秀教师的要为全校教师上一节示范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二是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上指导课,即在近几年被评为地级和市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教师上指导课,突出新理念、新模式、新思路、新方法。三是年轻教师上汇报课,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要求每位年轻教师上一节汇报课,学校教导处和教研组进行重点分析研讨,为其教学工作出谋划策,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四是老教师上研讨课,目的是为了使老教师能够转变思想观念,更新教育理念,把在多年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融汇到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互相促进,相符相承。五是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来后上一节汇报课。本次教研活动中,引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求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加以应用,提高教学的时效性。教研活动结束后,教导处与教研组进行了总结交流,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课堂教学活动,参加中心校举行的教研活动。
2011年10月中心小学举行一年级识字教学及五年级数学教研活动,承担本次教研活动的两位教师是来自十河镇中心小学的王影和朱先荣老师,两位教师都是本任教学科的带头人,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并且在片区的教研活动中取得了另人欣喜的成绩,在全体教师中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十河镇中心学校考虑到校级间的差距,本次教研活动没有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而是采用了常态教学方式,目的就是为了展现一节真实的课堂教学,使全体听课教师能够从中体会到在现有条件下,通过理念的更新、模式的更新、教法的更新、学法的更新,同样能够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并且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教研活动结束后,针对每一节教学展示活动,进行了集中评议,针对本节教学活动的优缺点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既肯定了其中具有指导意义的做法,同时也指出存在的不足,整个评价活动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取得了一致意见。
2011年11月7日下午,组织课改年级教师进行教改、教法改革专题研讨活动,担任课改教学任务的四至六年级教师全员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整个网络教研活动从下午14时开始,历时一小时35分钟,做到了以点带面、提纲挈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课改模式的精髓之所在,使全体教师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改模式的认识和理解,对今后的实践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2、学习新理念,实践新课标。
(1)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带头作用。教导处每月进行一次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即公开示范课、说课活动,教学经验交流,专题讲座,集体备课、推门听课、评课活动、观看教学实录等通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以课改实验为中心内容的校本培训,教师之间相互交
流、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既充实了实验教师的教学理论,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使课改工作得到了纵向发展。
(2)转变教育观念,用新课改理念贯穿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各位教师深刻领悟新课改实验的目标和实验任务:通过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和管理体制,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改实验教师必须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要用新课改理念进行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3)注重过程管理。教务处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必须做到每月写两篇心得体会,每学期必须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总结报告和不低于20或30的听课记录。
三、以“科研”为先导,推动课改工作
我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一所小学的实际工作者的薄弱之处,便是缺少理论,一个小学教师应该自觉地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1)齐进修,共发展。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理论水平,我校为教师订阅了多种教学杂志,允许教师卖一定的书,为教师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学习材料。对这些学习资料,我们采取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与集体辅导、个人写心得体会的方法,就“小学课堂教学创新”研究中的热点、特点、模式和操作等程序作全面的研究和掌握。全体教师作信息摘抄,写学习心得。
(2)搭平台,促成长。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组织了教案设计、说课、课堂教学等多项竞赛活动。另外,采用教学反思、协作解决、结对帮扶、专题讲座、教学咨询、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对话等活动形式,促使教师去学习、钻研业务,实践培训。
(3)同备课,勤交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主要采取跟踪“备、教、听、析”的形式,即集体备课、指名试教、推门听课、参加课析研讨,一条龙活动,有效地提升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使大家的科研成果得到及时的推广和应用。通过交流和展示,使大家的科研成果得到及时的推广和应用。
(4)用科研指导教学,树立课堂教学示范,推行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必须明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符合时代理念、高质量的教学。我们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听课学习,组织教师集体观摩优质课、进行讨论、书面评析、探讨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通过视导课、评优课这些活动的开展,使部分教师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极大地调动了教师钻研业务、自修提高、切磋教艺的积极性。
三、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我们边学习边实验边总结,因地制宜,精心策划,轰轰烈烈搞课改,一心一意抓课题研究,取得了教育教学的显著成效。
(1)针对性,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在教学实践中尽力开发农村中所蕴含着的丰富的课程资源。如,我们就地取材,数学课上创造性的进行了社会大调查等教学活动,将统计知识的学习融于生活实践当中,通过数学活动课的开展,丰富了我校的课程资源,使新课程
更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既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也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使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2)形式的灵活多样性。通过课题研究、专业人员的科研报告、新老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听互评、经验交流会等各种形式进行培训。(3)定时间、定研究专题、定内容,有活动计划,有活动内容,有活动记录,及时进行整理,及时总结,整理出文字材料。
四、以“评比”为动力,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化
1、坚持开展每学期一次的新教师汇报课评比展示活动。为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掌握课堂教学常规和学科教学技能,练好教学基本功,脱颖而出,成为教学骨干。开展了每人一节公开课活动,并进行了录制,刻录成教学光碟,以便于进行反思与研讨。
2、定期开展“基本功”比武、校级优秀课评比等教学研究和交流,极大地促进和激励了全校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老、中、青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充分发挥或锻炼,基本形成“互帮互学”、“传、帮、带”等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开展了校内的基本功培训活动,主要以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为主,并参加了中心校及市进修校组织的基本功比赛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3、组织各种竞赛活动,以赛养人,如理论测试、教案设计评比,说课竞赛、课堂教学评优课形式等,保证使教师去学习、钻研业务。校本培训,增加了教师磨练、反思、提升的机会,使教师在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文化素养、参与和合作能力,及参与计划性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深化了课题研究。
本学期的课程改革工作,按照中心校的要求,扎实抓好了巩固与提高工作,在做好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工作的实效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011年
第三篇: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新授课:“自学—合作—释疑—反馈” 教学流程模式
1.检测——课前五分钟检测
对上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检测,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测内容可以是各种形式。目的是通过检测使得学生复习旧知识,并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便于新课的教学。
2.自学——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设置提纲,让学生在学案问题的引领下,自学教材,不准讨论。自学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同时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问题,防止对照教材找学案问题答案的倾向。在此基础上,尽量完成提纲中自己能解决的问题(限时10分钟)。
3.合作——组内交流,完善学案
自学过程结束后,在老师的组织下小组内学生对提纲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个人提出自学中的疑难进行交流讨论、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限时10分钟)。
4.释疑——解答疑难,达成共识
各小组对合作学习中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整理,师生共同解决,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释疑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限时15分钟)。
5.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新授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进行集中讲解。也可叫学生自己讲解解题过程或思路(限时10分钟)。
第四篇: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新授课:“自学—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模式 1.自学——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自学方式有两种,即学生在学案问题的引领下,自学教材或实验探究,不准讨论。自学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同时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问题,防止对照教材找学案问题答案的倾向。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分析实验的原理,总结归纳得出实验结论。在此基础上,完成提纲中的问题(限时)。
2.合作——组内交流,完善学案
自学过程结束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学生个人提出自学中的疑难进行交流讨论、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限时)。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限时)。
4.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新授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一堂成功的新授课,应具备“新”、“趣”、“活”、“实”、的特点。“新”,一是指知识内容是 “新”的,通过学习后,学生应取得“新”的发展。二是指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要新。现代教学要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尽可能给学习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趣”,问题导入时要引发学习兴趣;讲授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巩固练习时能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要尽可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将它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活”主要是要求教学方法要灵活,把教材用活,把学生教活。为了把学生教活,应积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关注学生参与的不同层面,即学生是在行为参与,或是情感参与,还是高层次的认知参与。教学活动中要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来,坚持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实”,它主要指两方面,一是教学过程要充实,二是教学目标要落实。为了教学过程充实而有效地开展,首先要求教师要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其次是要合理地安排教学的顺序。其三是要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让学生学习中有亲切感、真实感,体现出知识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其四是关注教学中是否做到三个“延伸”;即一是由传授知识向传导方法的“延伸”;二是由传授知识向渗透情感的 “延伸”;三是由传授知识向发展智能的“延伸”,切实落实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最后要评价过程是否有效,关键一个因素是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它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生的练习,检测的效果来评定。
二、复习课:“自补—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模式 1.自补——自主复习,查漏补缺 学生带着学案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复习,复习的过程要注重查漏补缺和对新授内容的拓展延伸、重新感悟,要避免搞成对照课本找学案中问题答案的倾向。自主复习完成后再独立完成学案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限时)。
2.合作——组内交流,完善学案
自主复习过程结束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交流复习心得,提出复习过程中的疑难进行讨论、帮教,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并将组内交流、讨论结果及不能解决的问题公示在黑板上。(限时)。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复习成果及疑难问题,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并解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难,使复习成果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限时)。
4.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复习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复习课时间短、内容多、容量大、节奏快,因此对教师把握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有较高要求。一堂成功的复习课,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①重复性: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再学习,它帮助学生避免原有知识被遗忘,同时又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进行重复,提高对知识的认识,从而提高认识的层次,是从低级到高级的螺旋式上升的。
②概括性:化学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思想方法,它与具体的表层化学知识相比,更加抽象和概括,因此学生要理解和掌握它,需要有一个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复习时,总是要适当地对化学思想方法的关键点或要素进行概括和揭示,通过对具体解题方法和技巧的复习,上升到对通性通法和一般原理的掌握。
③系统性:化学复习课在重复和概括的基础上要进行梳理,这种梳理工作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进行,使这个系统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以便于储存、提取和应用。④针对性:一是针对所要复习内容的特点,设计复习的方式方法。二是针对“学情”,根据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状况及遗忘缺漏情况,确定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精心编选富有启发性、典型性的训练题目。
⑤综合性:在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选取综合型的例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⑥互动性:复习课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要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自己去动口、动手、动脑,通过学习活动,使知识得以“升华”。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复习目标制订的针对性,复习设问的启发性,复习中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分析问题的深刻性,解决问题思维的灵活性,问题解决方式的多样性,归纳知识的系统性,小结概括的准确性,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以及板书的清晰等等。使学生在新的情境中饶有兴趣地再一次学习他们已经学过的知识。复习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反映教师的专业功底和教师艺术的造诣。⑦形式的多样性:复习课的功能是:查缺补漏,矫正偏差、防止误解;归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概括提高、综合拓展、灵活运用,最终落实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多项的功能,随着复习的侧重不同,可有多种多样的复习形式。
⑧反思性:复习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知识回顾与系统化,初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和教师的指导,改进对知识的认识,在自我评价和接受评价中反思自己对知识体系的理解,把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实时评价与反思,发展化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复习课的教学,我们应当考虑如何让学生动起来,为他们创造比较多的交流机会。真正让学生动起来,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建构科学的结构,为不同的学生留出层次各异的思维空间,达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这是我们应当重点考虑的问题。
三、讲评课:“自纠、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模式 1.自纠——公布答案,自纠错误
教师简要分析考试情况,以表扬鼓励为主。发下试卷后学生先自主改错,教师公布答案后,学生对照答案查看自己的改错情况(限时)。教师将阅卷过程中统计出的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学习小组。
2.合作——错题解剖,组内交流
小组内将分配到的错题深入解剖,从仔细读题、认真审题、总结已知条件、分析存在陷阱、题目考查的知识及规律、用到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可能出现的错误、出现该错误的原因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准备展示。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根据分工情况,各小组推荐或老师点名学生进行展示,展示内容包括读题、审题、题目考查的知识及规律、用到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可能出现的错误、出现该错误的原因等方面。其他同学从上述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点评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限时)。
4.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讲评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一堂成功的讲评课,应 把握好以下五个原则。
(1)目的性原则。讲评的目的不是为完成具体的作业、测验题,而是通过讲评让学生理解、掌握、应用知识,提高能力。要质量,不求数量,杜绝为做题而讲评。
(2)针对性原则。即针对教学大纲、针对教材、针对学生实际,“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对教学大纲与教材中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对学生思维易造成障碍,学生理解与应用较为困难及普遍易错的内容,要作重点讲评。不求面面俱到,不求逐一讲评,杜绝苦练题海。(3)思维性原则。思维能力是认识能力的关键,讲评课中要注意避免学生只会对教师所教内容与方法的呆板模仿,生搬硬套,从而成为教师思维的简单重复与整理。这就需要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审题、析题的讲解及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的传授,还应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有效训练,现代教学改革的方向,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能力,不求一课讲很多,只求每讲一课学生思维有进步,能力有提高。
6(4)训练性原则。通过讲评课,使学生无论从审题、解题,还是知识的整理、深化与强化上都能得到再训练与提高。
(5)系统性原则。每讲一个题,虽只能解决一个知识点和能力点,若教师讲评中有意识突出此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作用,用科学的观点、方法将相关知识进行比较与分析,再将其加以适度加宽与深化,即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条理化与系统化。这样,学生的知识及能力体系也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
依上述五个原则,上好讲评课的首要环节是作好备课工作。教师不仅在思想意识上重视讲评课,更重要的是课前作好两个分析(包括定量统计)和教学设计。两个分析即试卷分析与学生情况分析。分析时,既要分析试题考查内容的知识分布情况,考查目的,难度系数及试题本身的优点与不足;还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得失分情况、知识缺陷、审题和析题能力、心理障碍、思维层次、存在问题的普遍性与主要性、知识应用中的创见性等。只有教师心中有数,才能做到讲评有的放矢。
讲评课的质量高低体现于“五忌”与“五要”。“五忌”是:
(1)切忌开始上课就批评学生,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2)切忌把讲评课上成公布答案课或是简单的改错课,宁可一课一获。(3)切忌教学方式呆板,就题讲解,平铺直叙。(4)切忌漫无目的,东拉西扯,废话满堂。
(5)切忌从上课到下课只有教师的讲解,而无学生的积极活动。“五要”是:(1)要讲考查目的。即不但教师清楚所考查的知识点与对能力的要求,还应让学生明白,也就是使学生明确通过对此题的训练从知识到能力上应该达到什么层次。
(2)要讲清题目涉及的知识点及知识间的联系,深化对概念内涵的理解,使学生能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牢而不死,活而不乱。(3)对典型题,要讲清解题的依据、思路与方法,让学生学会找破题的关键,其目的是使学生做一个题会一类题。
(4)要讲解题技巧,开拓学生思路,不但要使学生会一题多解,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繁题简解,难题巧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5)要讲解题中易疏漏或易犯的错误,使学生通过对错误的分析,破除知识应用中的惯性,注意问题的特殊性,提高知识应用中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增长经验。
总之,在有限时间内对习题或试卷的讲评不能面面俱到,从头到尾泛讲一遍。而应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热点、特点及错点,应用科学方法精讲细讲,讲深讲透。讲评中还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和参与情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透彻领悟,使解题能力与思维能力均有较大提高。根据研究来看,题目的错误率在30%以下的问题适于学生自评,错误率在30%~70%的问题适于生生、师生间的互评,错误率在70%以上的问题适于老师的师评。讲评中应尽量避免“注入式”、“一言堂”和漫无边际的“泛评”。教学过程中,坚持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讲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到彼此之间的互补性和集体的力量,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讲评课的效益。
第五篇:课改教学模式总结
课改教学模式总结
2012上学期伊始,课改在校内四年级各科目中全面铺开。通过一个学期的语文课改教学,对课改中的得与失在此进行总结,以便在今后的课改教学中扬长避
短。
一、在课改中所得
1、课改真正启迪了学生思维、智慧;
过去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把持整个课堂讲授,对学生进行知识满堂灌输。现在改变这种模式,运用课改的理念——教师提出教学疑点、难点、重点,把握住一堂课主旨;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解决疑难问题或小组合作解决。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旦做到了,也就名副其实地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锻炼了学生学习上独立(或小组)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动了学生的思维运转,从而使学生多方面得到很好地锻炼,真真切切启迪了学生智慧。
2、课改备课是一门功夫课;
看似简单的备课教案,就那么几段文字,几句话。要想让一堂改教学课得到成功实施,教师得下一番功夫才行。首先教师得对教学内容了如指掌、胸有成竹;再是在课堂上既要自己少讲,又要开动学生 脑筋,让学生围着教学问题(主旨)转,让本堂课的主旨不偏离轨,还要保证一堂课的教学任务能按时顺利完成,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在备课时将重点、难点把握好,所提问题能扼住主旨,不偏不倚,做到精、准、清,简明扼要。
3、课改要训练学生的说、演、胆量;
一堂成功的课改教学课不是几个学生独揽课堂,面向的而是全班学生。人多了,各种性格的学生都存在,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时说、演、胆量等各有差异。教师得有取向地训练那些说、演、胆量有欠缺(如:声音细小;吐词不清,语速过快;不敢举手展示自己的才艺等)的学生,让他们有信心、有兴趣积极参与到回答问题、小组或课堂讨论、上台表演等展示中来,让课堂呈现“全员齐上”的局面。
4、培训好小组长;
课改教学中免不了讨论,其中小组讨论更是课改教学中的主打戏。如果小组讨论组织得不好,小组讨论则会变成无序地吵嚷,变成影响课堂教学的噪音,所以小组长在讨论过程中在小组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组长训练好了,他能有序地组织学生一个一个地发表各自的见解,有序进行讨论,于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课改教学中自己不足之处;
1、课改教学在时间上短期内收不到多大的效果,训练学生(方方面面的训练)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如训练学生独立自主去思考、去学习,对一个小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时半会,他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现在的学生像巢中的雏鸟,你喂食,他就张口吃;不喂食了,他就静等候着你,哪晓得自己动手觅食,所以自己信心不足。
2、分数论高低。现在学生考试分数是教师教书生命线,而课改教学要花大量的时间,如果学生方方面面训练不足的话,则课改教学是吃力不讨好的做作;即使学生训练好了,短期内教学效果也收效甚微(因为课改重点是培训学生思维模式,而现在的教学管理要的考试分数),在抓分数的年代谁愿为 之?
不足之处中的两点是本人认识不足的地方,从内心、良心上出发,课改真的很好,能让学生健康向上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