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通道县农村小学师资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通道县农村小学教学条件的调查报告
芷江师范400班:吴雪猛
2012年09月25日
调查报告目的: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师范生,对自己即将从事的教师职业既好奇又害怕,所以为克服这个心理,也为了解教师这个职业而开展针对通道县农村小学师资条件的调查。针对师资情况,了解自己毕业需要充当的角色作一个良好的定位,而通过实地调查,与各个老教师、校领导的交谈中完善所学内容,使其从课本中脱离出来,与现实情况相结;对师资情况的调查,从中了解本县小学教育的水平,对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师资条件的分配中得到的反馈信息,对完善自己的功底极其重要。
通道县位于湘西南部,与广西接壤,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革命老区县。全县总面积2239平方公里,下辖21个乡镇,221个行政村,总人口223万,居住着侗、汉、苗、瑶等13个民族,其中侗族人口占78.3%。近年来,我国高度强调城乡差距的特点,对农村城市的教育高度重视,我县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发展的前端,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和“教育强县”战略,不断加大教学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9年,我县教育“两项督导评估考核”后整改工作获全省先进;高考综合排名位居全市第三,“招飞”实现零突破;6所义务教育合格学校通过省、市验收并挂牌;市对县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进入全市前六名,并荣获全市教育常规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县教育的大力发展,促进了全县小学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包括师资条件、教学水平等各个方面的显著提高。其中师资水平方面:通道县处于农村,小学教师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教育重视程度不高。2000年以前,全县小学老教师占全体教师的90%以上,且各个村小与乡小各自办学,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得不到培养,“难以管教”。村小主要是学前班——
2、3年级,村小的老师主要为代课老师,由村里有点文化的人担任。四年级后学生转入乡中心小学,在这里,教师水平稍有提高,由本乡高历的人通过考试成为教师。乡教师专业性不高,文凭最高为大专文凭。这就决定了学生的素质。这样的办学条件,使学生水平提不上来,造成有50%以上的农村小学学生至初中纷纷辍学,甚至小学未毕业就辍学在家,导致高中学校生源不足,外地高校、高文凭教师不想进通道县,形成教育的恶性循环。幸好,这种情况自2003年“普九”以来,得到极大改善;2006年,“湖南省小教大专班”的定向培养,为农村小学大专以上文凭的专业年轻教师。县政府、县教育部门的重视,在师资方面,积极培养农村小学的新血液,至2012年,全县农村小学年轻教师数量提升10个百分点,教师平均年龄下降10岁,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水平显著提升。
2012年9月8日——2012年9月15日,之间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我们专业的16名同学组成4个小组,每组3——5人不等,对全县21个乡镇的学校进行了有关教学、师资、环境等四个问题的调查。采用了问卷、访谈等方法,对相关教师、学校领导、学生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对于通道县农村小学的师资条件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
一、地处山区,本地教师资源缺乏。
通道县地处湖南省最偏远的地区,全县80%以上都是山区。在2000年以前,尤其是农村小学重视程度不高,造成本土教师难以产生或者往外流失,本地农村小学教育一直没有跟上来,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有一下几个原因:
(一)、全民素质不高,没有形成教育为先的意识。通道县是农业县,90%以上都是农民,对子女上学的心态还保持“只要认识字就行”、“会写名字就好”的观念;师的重视程度不高,认为教师对自己的子女可有可无;没有把子女培养为教师的意识,本土产生教师的几率比较小。
(二)、与外地经济差距大,农村小学教师的培养心有余而力不足。全县发展主要经济来源就是上面拨款,而且这些款项主要用于县城的建设,对于教育方面的投入主要集中于县城中小学的教学条件上,农村小学的投入力度太低。所以,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是本村代课教师,甚至乡小学低年级教师也采用代课制。由于教育经费缺乏的原因,本土没有能力培养专业的小学教师,导致本土专业教师很难产生。
(三)、教学环境差,本土教师向外地流失。农村小学的设施,条件稍微好点的学校,课桌、黑板比较齐全,但是像音、体、美特长生的发展还处于零位置;学校条件差的甚至还住危房,黑板也是由两根木头支架起的黑板。这些条件相对于外地的经济待遇与教学条件都导致着本土优秀教师向外流失。
二、交通条件差,外地教师难以进入。
通道县城与怀化市区的距离太远,之间相通的道路全市山路,每天来回只有都只有一趟车,车程达到8小时以上。这样的条件就造成了几个问题:
1、外来教师少,且几乎去不分配在县城中小学,乡镇小学师资没有得到补充。
2、本地条件差,交通网单一,造成城乡教师差距不均。
3、、偏远山区距县城太远,教师水平越加落后,甚至无力办学。
三、加大教育投入力度,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教育高发展,教师师资条件大大提高。
2000年——2012年,通道这个美丽的侗乡正在飞速的发展,城乡之间的道路全部修上了水泥路,县城的建设也在火热进行中。对于教育,县政府、县教育局加大了投资力度,加大教育经费,对于农村小学的改造有:修建新的学校、寝室、食堂、厕所等公共项目;增加了德、智、体、美、劳方面的教育;增开音、体、美、特长课;对于教师的人数、年龄方面也有大大的改善。
(一)、专业培训,提升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对于农村小学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整改考核录用等四大措施:
1、加大对教师进修学习的力度,对在岗青年教师进行在岗培训,使他们更胜任岗位及专业需求。时代发展,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有相应的提升,适应教育厅的需求,适应本地教育环境的发展,如课程改革对课堂模式的改变,由传统教学向实验教学发展。
2、实行岗位竞聘上岗,优化教学师资力量的配备。这一措施对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有德、有才居之”利于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专业、品德等方面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3、严格人员编制管理,不定期清查教师在岗情况,对于在编不在岗人员进行及时清理。这一措施对于教师行业新鲜血液的注入极其重要,清理“占着茅坑不拉屎”人员,把空出来的编制引进专业的人才,充实教师行列,促进整个地区教师资源的建设。
4、对边远地区的教学点,采取录用本地代课教师的做法,有效缓解边远地区师资不足,导致学校停办的问题。
(二)、固定培养本地的专业小学教师。
2006年至2008年,通道县定向培养农村小学教师86名。通过调查发现,无论是县城小学还是乡下小学,对于能把小学生对音乐、美术、体育的兴趣从小培养起来的小学教师非常紧缺。这86名系统学习这些专业的老师将对通道县农村小学的发展起到了开头的作用,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将整个农村小学课程焕然一新,充满着活力。06、07届的定向培养教师已经毕业,分配到各个乡镇小学,且得到各个乡、镇小学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而我是08届定向培养教师,对于自己所将要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也希望自己的加入能为家乡的教育水平改变一点点。
(三)向社会公开招聘紧缺学科教师。
2000年以来,通道县向社会加大招聘力度,通过网络发布招聘信息、教育局宣传栏目张贴招聘资料等途径,向社会公开招聘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缓解了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的问题。其中,2007、2008年向社会公开招聘紧缺学科教师22人,2009年底,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面向全市为农村边远学校招聘小学教师6名,全部充实到农村小学。
(四)、多种活动,缓解农村小学教师资源,促进农村小学发展。
为加强农村小学师资紧缺情况,2008年下学期开始,我县争取到了四批共25名北京“我的自由天空“志愿者到我县边远农村支教,同时,开展”城乡手拉手“活动,从城区学校选派20名优秀教师到边远农村支教。通过这些活动,有效补充了农村小学师资紧缺情况,带动了农村小学教师的新型教育意识,缓解师资紧缺状态。
四、促进通道县农村小学师资条件发展的条件有?
(一)、经济发展。
地方经济的进步,促进教育、医疗、交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经济发展,教育力度随即加大投入,影响着教学资源的比例增加,农村小学的建设、改善教学环境,吸引着外地优秀教师前来认知,留住了本地年轻、优秀的教师,充实了课程,提高了学生成绩,这样就形成了经济与教育的良性循环。
(二)、领导的重视、居民意识的提升。
近几年来,本地外出务工青年在外面世界面对了缺乏知识的残忍,本地教育部门对教育力度的宣传与教育政策的颁布,都让本地居民对于教育的关注度加倍提升,进而对教育系统的监督。教育部门则会对政策、居民意见等原因展开各种手段促进农村小学师资条件的提升,如;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城乡手拉手、社会公开招聘农村小学教师等。
经过近几个年头的发展,虽然农村小学师资条件大大提升,年轻教师的比重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大幅度提升。但是,师资条件依旧稀缺,经过调查,稀缺教师主要还是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的小学老师。一个农村小学只有两名英语老师,一星期只有两节英语课,这就导致农村学生一上初中英语学科基础就比城里的学生差;音乐、体育、美术方面的的专业老师几乎没有,农村小学音、体、美课程都是由其他科目老师暂代或者不上,县城小学依旧是缺少这样专业的音、体、美老师。对于这一问题,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继续加大教育经济投入,尤其是农村小学的投入。地方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而小学教育是人才打基础的时光,一个人日后的发展潜力,永远不应该在起步就被抛去一截。所以对于通道县这样的农业县。农村小学的发展就不应该是稳步发展,而是应该向前跃进。
2、优惠农村小学教师政策,鼓励创新。农村小学师资向老龄化发展,优惠政策对于引进新鲜血液具有良好作用。而鼓励创新则是要求农村小学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惯,敢想敢做,让小学课堂充满活力,这是潜力培养的一种方式。对于这一类教师,经过严格考核之后,肯定其成绩,通过搞典型,要求其他教师向其学习这一方式对其鼓励。
3、科目紧缺教师加紧处理。农村小学语、数科目老师不怎么急缺,按每个乡镇小学急需教师统计数量,再分批对几个科目进行人才招聘和定向培养,这样对于我县农村小学急需的音、体、美、英等科目老师的情况将得到解决,师资紧缺情况也大大缓解,音、体、美特长生也将层出不穷。
4、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待遇。
这几点建议仅仅针对师资条件的个人观点,小学师资缺少情况只是农村小学教育出现问题中的一种,而且师资、设备、环境等组成教育这个整体,这些因素都是相关联,师资情况这么严峻,就代表着农村小学教育还很落后。只希望人们对教育、对小学教育更加的重视,重视人才的各方面发展!我们的投入,希望家乡的教育能够多以点点的进步!
第二篇:小学师资调查报告2
调查人:xx
调查对象:沈阳市苏家屯区文化路小学教师
调查方式:定量,定性。
调查时间:2010年1月11日
调查内容:调查苏家屯区文化路小学师资状况,包括:年龄,人数,性别比例,学历构成,职称结构等。
苏家屯区文化路小学师资状况调查报告
一、前言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质量的提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统筹城乡教师资源,不断推进义务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心全意依靠人民教师队伍,坚定不移建设好人民教师队伍,要着力于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建设和谐社会,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谐社会的建设使人们更加关注教育公平,教育的公平问题在和谐社会的建设的背景下凸显。教师资源合理的优化配置是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实现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建立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小学师资队伍被视为是提高普及义务教育质量的关键。小学教师是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主体和人才培养的直接承担者,其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改革及发展的成败。
了解苏家屯区文化路小学教师队伍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进一步加强沈阳市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也希望能为东北地区、以及国内其他地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抛砖引玉。这是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二、调查结果
本人调查结果如下:
(一)性别结构
男性教师占14.4%,女性教师占85.6%,可以由此看出全市的小学教师男女比例失调较为严重,小学女性教师居多。
(二)学历结构
近年来,沈阳小学教师学历水平提升较快,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XX小学教师中专以上学历达99.47%。中专学历教师占1.14%;大专学历教师占12.15%;本科学历教师占84.12%;研究生学历教师占2.58%。根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小学教师必须是师范学校以上毕业。而2001年底统计,沈阳市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8.4%,相比分别提升了1.07个百分点。
(三)职称结构
本次调查中,具备高级职称(初中高级教师资格)的教师有6人,占6%,中级职称(小学高级教师资格)的教师有67人,占68%,初级资格(小学高级以下资格)的有25人,占26%。调查结果表明,苏家屯区文化路小学教师拥有高学历,高职称,队伍整齐。同时,近三分之一的初级职称教师是优秀学科教师的后备军,也是学科教师素质整体发展的原动力。小校共有3位数学学科带头人,1位科学学科带头人,1位艺术学科带头人,1位体育学科带头人。学科分布上存在不平衡。
(四)年龄结构
平均年龄34.36+6.75岁。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总数的49.73%;36—45岁的中年教师仅占总数的28.95%;46-55岁的中年教师占17.53%。56岁以上的教师占3.80%。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总数的49.73%,因此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较强,他们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和发展优势。但工作经验不够,教育教学机智不够。
(五)编制构成本次调查的苏家屯区文化路小学教师为98人。其中专任教师78人,占教职工总数的79.15%,行政管理人员,后勤人员10人,占20.85%。超编者9人。
三、调查体会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一是苏家屯区文化路小学教师数量超编较为严重,而专任教师比例明显偏低。二是学科分布上存在不平衡。小校共有3位数学学科带头人,1位科学学科带头人,1位艺术学科带头人,1位体育学科带头人。学科
分布上存在不平衡。三是中小学教师男女性别比例失调。四是教师年龄结构不均衡,35岁以下教师占总人数的49.73%,因此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较强,他们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和发展优势。但工作经验不够,教育教学机智不够。学历提升率低等问题突出。为此,本人特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规范教师行为,弘扬先进典型,促进师德水平的提升
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古今中外,对师德问题都高度重视。古人认为“师德为高”,说明“德”是为师者的必备条件。故此,古人将教师看作“人师”与“经师”的统一。“经师”是教学问的。“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教怎样做人的问题。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也曾指出,“教师必须具有可作为学生模范的高尚的个人道德意志品质。”„当前,我国的教育研究者仍然认为,“我们的教学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每一个教科学知识的人,他就是一个模范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
1.加强师德建设为了进一步深化师德建设,强化师德素养,激励全校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素质,建设校园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通过开展各项活动,进一步规范我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树立苏家屯区文化路小学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创建苏家屯区文化路小学优质教育品牌。要激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网上浏览、观看电视新闻及各种媒体报道等,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觉悟,增强教师的法规意识。
2.注重礼仪规范,打造儒雅教师队伍,通过形式多样的礼仪教育、读书活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打造一只儒雅的教师队伍。
(二.)、网络教研推动校本教研
以网络教研推动校本教研为抓手,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中心,以帮助骨干教师走进名师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理论基础扎实、学科造诣深厚、业务技能精湛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坚队伍,以带动学校整体教师队伍的迅速成长。结合继续教育培训按计划对全校教师开展分类分层次的培训活动。继续深化网络化、系统化备课。把网络教研纳入教学常规管理评价,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激活办学联合体的实效,注重校级和跨区域的教研交流,提高网络教研的能力和实效。
(三)、突出以校为本,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必须要全力推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这项工作应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为目标,以教师的全员培训为主线,以教师的教学需求为主导,以构建开放式的教师培训体系为关键,突出以校本为的教师发展理念,通过专项经费支持,努力形成上下互动,选择主动,优师带动、同伴交流的培训新格局。
(四)、实施“激励机制计划”,促队伍优化师资队伍要形成一流优化,要靠精心规划,措施落实,另一方面要创设一个积极的集体舆论,和谐的人际关系,从精神、物质、情感等多方面给教师的激励,建立起完善,有效的机制。主要方法:目标鼓舞人、工作培养人、沟通理解人、管理调动人、关心温暖人、比赛锻炼人、荣誉激励人、福利奖励人、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
四、附录
[1].徐艳.抚顺市城乡中小学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考及对策研究.[学位论文],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管理,2006.[2].李强.沈阳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学位论文],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管理,2006.
第三篇:加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普安县雪浦乡红星小学 张方中
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师在教育发展中更是处于优先发展的主体地位,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人才资源;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质量,教育差距实际上就是教师差距,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国家综合实力之所系,全民素质之所系,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必须首先重视教师资源;开发人才资源,必须首先开发教师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首先加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一、农村小学教师人才资源基本现状。
1、教师年龄老化,工作负担繁重。
农村小学有不少教师是从民办教师“转正”过来的,他们年龄老化,工作精力减弱。特别是农村村级小学教师紧缺,一名教师包一个班级教学的情况很多,教师课节多,兼带学科多。另外,农村小学学生家长外出务工较多,学生缺乏家庭教育,行为习惯较差,教育担子全压在教师身上,所以农村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繁重,教学质量不能保障。
2、教育观念陈旧,效率事倍功半。
老教师虽工作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但陈旧的教育理念在他们身上根深蒂固,接受新的教育思想、理念、方法较慢,他们的教育观念、方式方法已经不能顺应新课标要求,虽然接触了一些新课标理念,但转化率低,课堂教学穿着课标的新鞋子,走着应试的老路子,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学习被动,效率事倍功半。
3、师资力量匮乏,课改步履维艰。
教师少、年龄大且专业不对口,是农村小学特别是村级小学师资力量贫乏的主要表现,学校只有非常有限的语文、数学教师,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应开齐开全课程,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科学等学科是村级小学教学教研的盲区,这些学科没有专业的教师很难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年龄大、人数少、专业缺直接制约着村级小学新课改的步伐。
4、教师培训缺位,素质提高堪忧。
(1)自我研修受限制。村级小学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的限制,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缺少图书,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非常有限,教师自修自研受到极大的限制。(2)校本培训缺师资。村级小学教师数量不足,再加上年龄大知识老化,很难找到担任校本培训的师资对象,缺乏专业引领,校本培训落空,教师没有学习,没有研讨,专业能力不能得到提升。(3)教师培训缺经费。村级小学学生少,公用经费非常有限,学校除 了正常的办公开支以外,所剩无几,教师培训经费难以保障,外出专项学习培训或者教学交流研讨很少选派村级学校教师。
5、班子建设缺岗,教学管理艰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是实现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选择。因此,办好教育,关健是加强领导班子和教职工这两支队伍建设。村级小学一般机构设置极少,领导职数也很少配备,往往是一名负责人既当校长又当主任还要当班主任、当几个学科的任教教师,工作负担及其繁重,制约了学校整体发展。
6、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的要求过高。
家庭工作压力大,精神生活单调,教师心理负担过重。目前,社会新用媒体多偏向于保护学生和家长的权益,而忽视了维护学校和教师合法权益,致使学校和教师各类事故纠纷中处于弱势地位,升学考试压力大,经济收入与实际支付反差等都给教师心理带来沉重负担,学校工作节奏快、紧张、又缺少娱乐设施,教师整天“办公室——教室——家”三点一线,精神生活单调,其身心普遍感到疲软。
二、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举措。
(一)完善教师管理制度。
学校应推行以师为本的管理制度,从制度上、物质上和精神上为教师提供保障,关注每一个教师的终身发展和幸福生活,为教师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平台;一是加强师德建设。师德是为师之本,学校充分发挥党支部和行政职能作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地方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有关规定。开展“树师风、扬师德、铸师魂、练师能、正能量”的活动,积极引导教师确立良好职业道德,塑造良好的师表形象,树立“德高、敬业、爱生、博学”的教风;弘扬“以人为本,以德载道,以情优教,以法治校”的校风;二是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学校坚持在“政治上引导,业务上扶助,生活上关心”的工作原则,激励教师在“立志、敬业、建功”上下功夫。如:实施“名师工程”,推荐评选州、县级“优秀教师”或“名教师”、、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优质课竞赛活动等,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成熟的进程。三是重视校本培训工作,不断给教师“充电”。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确立新理念,走进新课程,构建新课堂。
(二)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师资队伍人才机制。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农村小学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应当在以下几方面大胆探索,充分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1、大力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工程”,激发教师内在动力,优化教师群体结构,提高教师专业和业务素质。要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入研究,揭示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因素和基本特征,建立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
第一、深入做好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更新工作,增强教师的内在动力。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全体教师进行转变更新观念系统培训。
第二、加大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努力选就一批德才兼备,深负众望的名师、学科带头人和管理人才。
第三、加速青年教师培养,增加后备力量。采取“传帮带”,实施“导师制”,通过开展听课、评课、教科研等活动对其进行指导,帮助其升华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青年教师发展提供空间平台。
第四、合理配置师资力量,充分调动各层次教师积极性,带动集体进步,在教师配置上要优化,使教师群体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历结构更加合理。
第五、做好教师流动引进工作,优化教师群体结构,积极引进优秀管理人才,专业人才,激活教师潜能,凡引进优秀人才,学校给予相对较好的待遇,招聘青年教师要全面科学地规划,扩大引进地域范围,克服近亲繁殖弊端。
2、大力实施和推进“质量工程”,搞好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和业务发展。改革课堂教学,转变育人观念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教师转型的三个目标,即在教育思想上,由“应试型”教师转向“育人型”教师,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由“单一型”教师转向“多能型”教师;在教育教学方法上由“经验型”教师转向“科研型”教师。
第一、积极进行课程改革,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在职教师除按要求做好规定的本专业教学工作外,还应承担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开设选修课,指导学生参加综合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
第二、实施科学化、系统化的教学评价,促使教师追求理想教学境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长。
第三、采取综合改革措施,使全校教师教学水平有明显提升,形成群体教学风格。
第四、提高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质量,以集体发展促个体发展。
3、大力实施和推进“动力工程”,提高教师个体和群体综合能力素质,使多数教师成为研究型、反思型、学者型教师,教育科研对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教师群体起着导向和推进作用,教师科研能力水平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第一、深化教育科研,推广课题研究,要以课程研究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带动教师专业素质、业务能力的迅速提升。学校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和教学专著。
第二、加强和扩大对外交流,推进教师校本培训实施。教师校本培训内容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提高教学基本理论水平,教学水平为主要内容。骨干教师培训以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理论修养为主要内容。
第三、搞好现代教育技术和外语培训,为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充电。
4、大力实施和推进“核心工程”,促进教师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形成教师群体良好精神面貌。教师具有正确的道德观、教育观,教师群体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也是教师可持续发展,教师群体优化的核心因素。师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内在素质,它既是教师的人格特征,也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凝聚而成的品质。
第一、发展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教师群体正确导航。
第二、进一步优化班主任队伍,建立班主任工作考核机制,客观、公正、公平地评价班级工作,促进形成一支有活力、有能力、有效力、有凝聚力的班主任队伍,加强对各班主任培养,争取更多有思想、有智慧、有感情、有能力的青年教师充实到班主任队伍中来。
(三)改善教师资源配置。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和志愿者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长期任教。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在核准岗位结构比例时中高级教师岗位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不少县市的城镇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中中级岗位达到60%以上,而农村村级小学仅为20%—25%之间,高级岗位几乎没有,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了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他们迫切希望得到合理解决。国家应合理配置各学科教师,为农村小学配齐体育、音乐、美术、科学等课程教师,逐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第四篇:中学师资情况调查报告
者腊乡是一个汉、壮、苗、彝等民族杂居的农业乡,全乡总人口31204人,其中农业人口30345人,占全乡人口总数的97.25%,教育的层次主要有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成人教育。教育服务的对象95%以上面对的是广大的农村,今天的经济是10年前的教育,今天的教育是10年后的经济。如何抓好教育,特别是初中教育,是提高全乡劳动者素质,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那么中学教师师资配备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综合质量的提高,将影响到者腊乡10年后经济社会的发展。下面我就目前者腊中学的师资情况作如下分析:
一、基本情况
者腊乡位于砚山县东南部,东与蚌峨毗邻,南与八嘎接壤,西与江那连接,北与干河、阿猛相望。从区位上看,该乡交通整体便利,富砚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但生产生活条件整体相对较差。者腊中学共有教职工85人,其中,专职教师80人,工勤人员5人;有24个教学班,在校生1580余人。
二、师资状况及存在问题
1、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在85名专职教师中,有20名教师分别来源于民办转公办、民代班招考录用和代课教师招考转正,这部分非正规专业学校毕业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23.5%。其中,还有15人属于拔高使用。由于未接受过系统的教师专业培训,客观上受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的限制,加上地域环境的影响,主观上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意识淡薄,造成心有余而力不足,这部分教师的从教势必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教师学历合格率不达标。85名教师中,本科层次15人占教师总数的17.6%;专科层次的45人,占教师总数的53%;中专层次的20人,占教师总数的23.5%;初中层次的5人,占教师总数的5.9%。教师学历合格率仅为61.4%,离100%的学历合格率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3、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XX年,砚山县全面实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通过全员竞聘上岗后,年轻教师、优秀教师均往公路沿线或教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去,而年龄偏大、教学能力相对较低的教师则竞聘上岗。所造成的空岗则不得不从外乡镇引进及由当地落聘人员来充抵,还有一部分是原来在小学从教,通过函授获取专科文凭后竞聘上来。加之,大部分学生在小学时基础就打不牢,进入中学以后,科目增多,学习任务加大,而面临的教师则是教学功底浅、教学经验不丰富的,其结果是教育教学质量总是在全县后列。另外,在教师资源配置上也还存在欠合理、不科学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一是部分科目教师过甚,而部分科目的教师则是少而不精。如语文科按编制为12人,而实有17人;12名英语教师中,仅有5人属专科以上英语专业的,其余均是中师在职通过学历提高获取文凭的;二是部分科目教师专业不对口,如:地理科,四名教师均是政教专业而从事地理教学工作。
三、采取的办法和对策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1、鼓励教师参加不同层次的学历提高培训,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十一五”期间,教师学历合格率争取达95%以上,本科学历教师达30%以上,专科学历教师达60%以上,中专学历教师控制在10%左右。
2、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认真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让一线教师不断充电,不断提高自己,随时融入教育改革的潮流当中,确保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3、组织广大教师开展校本培训,通过开展校本培训,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和行为。
4、充分利用现有“农村远程教育”设备,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更新教师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5、重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一是建立学校教师人才库,确定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人选;二是指定有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的教师实行“一帮一”,通过传、帮、带的形式,促进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成长;三是敢于让青年教师挑重担,适当给一些年青教师施加压力,促其健康成长;四是努力创造各种机会让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外出学习、培训,通过他们的提高来带动其他教师的进步与发展。
(二)、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1、合理调配教师资源,尽量避免两极分化,“马太效应”现象不再困扰教育部门。在调配教师时,力争避免优秀教师扎堆或都往条件好的学校去的现象,确保山区农村学校也有优秀教师。
2、通过政策性引导,在农村学校多设职称岗位,鼓励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让优秀教师能安心地为教育欠发达地区服务。
3、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尽量稳住骨干教师,留住学科带头人,让本地的优秀教师不外流或少外流,对教学水平低劣的教师则实行轮岗制,将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突出者提拔到中学任教。
4、优化配置教师资源,重组部分科目教师,避免学用非所学和学非所用,争取做到教师专业对口。
第五篇: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多管齐下做好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班级:44444 姓名:55555 学号:46545646
多管齐下做好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而教师在教育发展中也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因此,优先发展教育,就必须优先发展教师教育,培养一大批质量较高,素质较好的教师队伍,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特别是,当前党中央国务院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十分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只有师资队伍的水平提高了,其他发展农村教育政策的综合效应才能释放出来。否则只能事倍功半。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那么,如何让农村学校或者薄弱学校的教师也能快速成长,从而实现城乡学校的师资均衡,促进教育公平呢?
(一)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
目前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队伍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来看,都与城市学校的差距较大,不能适应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要树立科学的课程观,教学工作中不在单单是教书匠,而是课程的实施者、创造者,教师要能根据课程标准、学生的实际、现实的课程资源等,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等;教师要能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发展的需要等,开发校本课程等。这些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都是新问题、新要求。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应抓住这一机会,建立和完善新的教师培训机制,开展以新课程为主的新一轮教师培训。要通过在职培训、专题研修、教学研究、远程教育、送教下乡、观摩示范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村教师业务的能力,使农村教师熟悉新课程,掌握新课程的主要特点,树立现代教育观、质量观和学生观,特别要使农村教师树立科学的课程观、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终生学习的自觉性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观念和能力。
(二)积极开展城乡对口支援,对口交流和城乡教师轮岗制,充分利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带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对口支援、对口交流、城乡互动是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数量不足、素质不高、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有效途径。我国东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大中城市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速度相对较快,教师的水平也相对较高。既是在同一地区,也存在着城市学校教师超编、农村学校不够的问题。一些地方也采取了城市教师支援农村学校、发达地区教师支援落后地区学校等措施,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城市学校支援农村学校有多种方式。
1、大中城市中小学教师到农村支教模式。这种模式是根据农村学校实际需求,鼓励和组织本地大中城市中小学教师到农村支教计划,重点是充实边远贫困地区教师资源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并尽可能建立和完善区域内长期稳定的“校对校”对口支援关系,鼓励和支持城镇办学水平高的中小学与农村学校建立办学共同体,通过“结对子”、“手拉手”等多种有效形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部实施了“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
2.县域内城镇中小学教师定期到农村任教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加强教师统筹管理工作,合理配置城乡教师资源的前提下,实施县域内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规划;特别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控制城镇中小学教师编制,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的结构比例,积极促进城镇学校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定期选派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交流任教,并统筹安排落实好其他城市的教师到当地农村支教的工作。对急需补充的新教师,要求实行公开招聘制度,优先满足农村中小学的需要。
3.农村教师特设岗位模式。这种模式是针对当前农村学校合格教师紧缺的突出矛盾,在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师资紧缺的义务教育学校设立一定数量的教师岗位,公开招募大学毕业生到岗任教,其目的在于逐步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增强教师队伍活力,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4.高校毕业生支援农村教育模式。其目的在于引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支援农村教育,鼓励支持新任公务员和被招募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支教。同时,选派一定数量的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的新聘青年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并作为培养锻炼高校青年教师的重要途径。
5.师范生实习支教模式。这种模式是由西南大学等高校率先试点取得经验后进一步推广的。主要做法是师范院校和其他举办教师教育的高校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农村学校实习支教至少一个学期,在农村学校建立实习基地,选派教师带队组织实习指导。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不足、教师素质不高的等问题,同时使部分农村教师有时间外出进修、学习。另外还可以加强师范生的实践环节,提高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帮助师范生了解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了解国情。6.各种形式的智力支教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包括“短期支教”、“兼职支教”、“送教下乡”、“送培下乡”、“特级教师讲学团”巡回下乡送教,城镇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带教或“走教”、“联聘”等形式,其目的在于缓解农村学校紧缺师资不足的矛盾。
(三)根据农村中小学学生数量,合理定编、重新核编,坚决杜绝教师队伍有编不补、其他部门干部挤占教师编制的现象。
特别要适应“普九”发展的需要,根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生数量现状和变化情况,合理为学校定编,重新核编,增加农村教师编制,确保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要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足额配置教师,确保教师编制不被挤占。要坚决克服教师队伍有编不补的现象,减轻现有教师的工作负担,避免产生新的代课教师。
(四)妥善处理当前已经存在的代课教师。
目前在农村学校,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代课教师。较多代课教师的存在,不仅影响教育教学质量,降低已有教育投入的效果,而且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代课教师数量太多,集聚到一定的程度,会成为一个难以处理的社会问题,而他们每个人背后又有家庭、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等作为利益相关者,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另外,代课教师本身素质不高,缺乏培训,没有强有力的约束机制,也会造成一定的教育问题,比如伤害学生、责任心不强而导致教育事故等等。而这些都可能会引起社会问题,影响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代课教师的问题。对于目前的代课教师,通过统一考试、专家评价等,对其中水平较高的,择优转正,并保障在边缘、贫困地区的中小学任教;对那些水平一般的,可以提供机会,进行一定时间的集中或分散培训,切实提高其水平,并分配到边缘地区的农村小学继续任教;对于那些水平较差或不具备从教条件的,坚决辞退
(五)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鼓励优秀人才从事教师职业、优秀教师安心教师职业、广大教师乐于在农村任教的政策,为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目前农村教师拖欠工资现象基本克服了。但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师待遇较低,住房较差,工作环境较差等依然是影响农村教师工作积极性、制约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当前要切实贯彻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使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要略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另外,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村教师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大、工作条件艰苦,因此对工作在农村中小学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的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更好的待遇。要通过推进素质教育和改进管理、提高教师水平等来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在高等学校要建立鼓励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的激励机制和政策导向。对到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任教的毕业生应免去助学贷款或给予学费补偿。提高农村教师特别是西部边缘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待遇,激励他们安心工作,并努力提高业务水平。设立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设岗位,鼓励城市优秀教师和优秀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任教;提高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标准,对在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任教的教师根据其任教年限和工作业绩实现梯度工资,对工作满十年以上的教师给予特殊津贴,满二十年的给予更特殊的津贴,使那些教学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能够扎根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长期服务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
(六)用好用足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扶持政策。
当前,为了解决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问题,国家启动并实施了“大学生西部志愿者计划”和“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并设立了专门的“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这些计划都是中央财政负担,因此西部地区各省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尽可能多地申请岗位,接受相关人员,并提供相关的条件使这些志愿者能够下到农村中小学,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教育的发展有赖于教师。因此,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优先发展教师教育,加大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改革力度,切实提高教师质量是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