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本研修结题报告 文档
校本研修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富平县漫町初中
田 江 寿 2013年12月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富平县漫町初中 田江寿
摘要:我们课题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为了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理念,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我校物理教师团队的不断进步。从2012年12月立项伊始,历经一年多的实践研究,通过严密的课题论证,专家指导,理论学习,大胆实践,不断反思,我们认为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初步实现了研究目的。科研目标初步基本达到,育人目标也初见成效。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实效性
策略研究 团队成长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一轮的初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已全面实施。初中学校的物理教学实践如何有效展开,以及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新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任务,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物理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但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广泛存在着“学生学得辛苦,教师教得辛苦,但大多数情况下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效益差”的现象。在新课程培训中,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教师的观念有了一定的转变,教师的行为、角色有了一定的变化,在落实物理新课标的进程中,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然而,当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不难看出,我们离物理新课标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三维目标得不到真正的落实。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为尽快扭转现状,我教研组于 2012年12月向学校申报了市级研究课题《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水平,这是物理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处理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初中物理老师的首要任务,也是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因此本课题旨在探讨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和实施,寻找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期形成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推动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1.探求有效教学策略,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与发展,使课堂教学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
2.通过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促进新课标的落实,整合一些物理教学资源,提升我校物理教学水平。
3.通过有效教学研究,揭示学生认知规律和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催生我校物理教师团队的专业化成长,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二)系统论: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整体观念。任何系统都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功能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而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研究有效教学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有效教学系统结构,协调有效教学各要素关系,使有效教学系统的要素、环境、目的达到最优化。
(三)美国著名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学生一个人在数理逻辑上智能领域有多聪明,而在于教师怎样开发学生优势智能领域,要在教育中彰显学生个性,实施个别差异教育,使拥有不同天资和禀赋的学生在实施个别差异教育中能够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一)科研目标:总结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初步形成新课程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基本理论;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拉动电子教案、课件、资料的编写,信息技术的软硬件设施辅助教学,促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将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2.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促进我校物理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3达到教师学习培训的有效性、教师的教学的有效性
(二)育人目标:将有效教学理念深入教师心田,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可持续发展;
1.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从而达到学生成长的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2.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及策略
(一)基本内容: 两年多来,课题组坚持“科学、有效、创新”的研究思想,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研究如何使教师拥有有效的理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本课题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关研究:
1.开展调查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
2.学习有效教学研修及相关理论,更新教师观念,丰富理论水平。3.在理论指导下,开展有效教学实践活动,总结实践经验,探究有效的教学模式。
4.对有效课堂教学课例、案例进行研究。
(二)研究策略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与切入教学的角度,找到个性化教学的视角。在教学过程中,培植学生的兴奋点,不断地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讨论、争辩和探索。善于抓住学生活动中的“错误点”、“争论点”、“困惑点”等展开教学,促进课程意义的生成和发展。善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释放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潜能。把握教学过程整体性和结构性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以经验总结法为主,通过理论学习、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策略及有效教学模式,确立有效教学的目标体系,同时在研究中辅以文献研究、行动研究和活动实践的方法,确保课题研究得以有效实施。
(一)调查研究法:通过多种形式(问卷调查、统计、座谈等)对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结论。
(二)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关于实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为本研究提供科学性依据和可借鉴的资料。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为实施方案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三)个案研究法:。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整出相应的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方式。建立部分学生的成长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过程
(四)比较研究法:比较各类型学生与各种教学手段的情况,寻找其中的规律,探求合适有效的教学策略
(五)经验总结法:目的是结合本校实际与本课题有关的实践经验进行筛选,从中提炼出一些符合实际且可操作的措施,为建立我校实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1.发动宣传阶段,召集课题组成员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学习课题研究的有关材料,认识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与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意义。
2.明确各自任务,制定课题开题报告。
(二)实施阶段(2013年2月至2013年3月)1.2013年4月至2013年5月。课题初步实施阶段 广泛查阅资料,阅读新教材,研究新课标。设计调查问卷,2.2013年6月至2013年10月。课题深入研究阶段
通过调查以及实践,收集素材。广泛了解学生学习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了
解学生学习现状,查阅在初中阶段学习成长情况,研究初中学段物理新教材的教
法和学法,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根据自己的实验探究,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公开课、展示课、研讨会、案例。整理分析,得出阶段成果 3.课题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实验、探究资料,撰写研究论文、案例等。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3年11月至2013年12月)
1.系统整理有效教学研究的做法,传播推广有效教学的经验。完成实验报告、论文撰写、教学成果汇编等
2.进行总结,撰写结题报告。
3.申请结题,请专家鉴定课题研究成果及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教学现状的调查:在我校开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课题之初,就要求所有实验教师对本校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认清现状,寻找根源,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把握课题的重点和基础,选准研究的方向,突出课题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其根源是:1.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更新不彻底;2.教学实践活动缺乏理论指导;3.没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有效教学模式”。
(二)学习相关理论,更新教师观念。
1.建立常规学习制度,我校坚持每周四下午集体备课学习和反思教研活动等,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效教学研修读本,每次不少于两节课的学习时间,不断强化教师的思想觉悟,让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师的头脑中扎下根,使之成为支配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
2.理论联系实际,深刻反思,认真总结。
我们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要求教师将学习的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际、教学现状联系对照起来,谈体会,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拟定改进的措施。
3.开展常规校本教研活动,在同伴交流与互助中,发展自己。我校平均每周安排1至2节常规教学研讨课,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材重难点,讨论交流,研究教法。组织教 师深入课堂听课,互相学习;课后组织教师认真评课,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要求教师认真听取同伴意见,并及时反思总结。
4.定期开展专项校本培训活动,组织课题组成员,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培训,大大的提高了我校教师整体的业务水平。开设《物理课堂教学的艺术》,《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讲座》等,(三)在理论指导下,开展有效教学实践活动,总结实践经验,探究有效的教学模式,自我校《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课题开题至今,教师们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联系教学现实,不断探索,反复实践,大胆创新,以课堂为研究基地,在交流与互助中探究有效教学规律,在全体试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探索出了有效教学模式。
(四)理论指导实践,丰富和完善有效教学模式。
在有效教学模式的引导下,我校课题组成功地展示了课堂教学展示课,得到了来自周边学校听课老师们的赞同,在周边学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展示课后又及时地组织教师进行了有实效性的评价和交流,授课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反思,在听取了同伴们的意见和建议后,及时地写出案例分析,有效的引领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易于师生间产生共鸣,使得课堂教学在高效中运行,丰富和完善了有效教学模式
八、课题研究的成效及成果
回顾我们的课题研究,通过检查反思,我们认为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初步实现了研究目的。科研目标初步基本达到,育人目标也初见成效。
(一)研究成效 1.学生受益 ①首先在课题研究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精神振奋,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②学生从繁重的作业负担中解脱了出来,变痛苦的学习为愉快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强制学习为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③在创设“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真正落实了三维目标。学校物理成绩在县评比中均列前茅
2.教师受益
我校试验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既是指导者也是参与者,在师生交往中发展了自己,在理论认识中丰富了自己,在把握规律中端正了自己,在借鉴他人中完善了自己,在反思总结中提升了自己。从而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陈宗强,邓宇央,杨德群教师成长为县物理骨干教师,陈宗强教师还被评为县物理学科带头人,兼任县物理兼职教研员,县物理学科工作室成员,徐裕端教师被评为闽侯县十佳教师,大多的物理教师获得县教育教学贡献奖,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县级论文评比中有多人获奖,成就了我校教师团队的专业化发展。
3.学校受益
通过课题研究参加实验的教师和学生得到明显的提高,这些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为课题研究的有力推动者,让有效教学理念成为学校校本教研发展的标向,从而带动学校教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4.理论贡献
我校依托物理学科进行教学研究,经过反复实践、总结、反思、修改,探索出了有效教学模式,本课题组撰写优秀论文,优秀教学设 计。教学案例,优质课教案等,这是本课题组成员经过辛勤的劳动,对教学研究工作做出的一点贡献,5.创新之处:
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本土资源,优秀课件,复习课件,集备组教案等,优化了物理课堂教学;探索出有效课堂教学的新模式,《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教研组工作《以谦恭之姿研究之心走进课堂》的教研听课,重视与科学技术相联系的教学,促进我校物理教师团队的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发展。
(二)认识成果
有效教学的理念进一步提升,随着课题研究的展开,我们组织教师共同学习了有效教学的相关文章,教学理念得到提升。对课堂有效学习的内涵和意义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老师们真正认识到:
1.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2.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是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以后,学生有无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是学了没有结果,即使教师教得再多再苦再累,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累,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三)实践成果
1.一系列的初中物理试卷的编写、专题讲座、八、九年级电子教案、八、九年级的电子课件(PPT)等本土特色的集体备课成果。
2.优化了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步形成了有效教学模式,使我校物理教师优质课,教学比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助推了我校物理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物理教研组于2013年上半年被评为校先进集体。教师培训积极而富有成效,在短短的半年内,我校物理教师在各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4.对于学生层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初步预防和有效延缓了八年级物理教学两级分化的产生,使九年级的物理学习后劲加以持续和发展,使学生在每年的全县初中物理中考中成绩名列我县前茅,有效的提高了我校的物理教学成绩,为减负提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5.在设施方面,有效的刺激和拉动了学校的课堂教学设施的发展,一年来,学校逐步为每个班级配备了教学多媒体,充实完善了实验室的实验设施。为教师集备组组长都配备了一台电脑,为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提供了硬件保证。
九、实验的几点启示
实验进行到现在,我们认真进行了总结分析,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1、正确的认识和积极地参与是实验开展的动力。
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的意义,改变传统教学行为的束缚,以积极的态度置身于研究中,才能使课题的研究顺利进行并积极推进。
2、加强管理是实验的保证。
制度是规范行为的保证,在实验中,我们建立了课题研究制度,加强了实验的管理,使各项研究能得以落实,稳步进行。
3、物质条件的保证。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赢得了学校行政班子的重视和支持,保证了资金的投入,为教师购买学习资料,派课题组教师外出学习,为教师配备硬件设施等等,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进行。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它对于减轻师生的身心负担,提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要进行不断地 研究与探索,挖掘出更多的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来丰富和发展我校的教育理论宝库。
今后,我们将在课题实践的基础上,以饱满热情完成课题的最终成果转化,以达到实验的最终目的,让物理教师团队获得发展,让我们的学生获得发展,让我们的学校硕果满园。
2013年12月20日
第二篇:校本研修结题报告
校本研修结题报告
----课题:初中数学自主性学习学法指导研究
根据富教发2012(8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成立数学组课题研究小组,确立《初中数学自主性学习学法指导研究》为研究课题。2014年9月起至2015年2月,历经将近一年的时间,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制定实施细则,团结协作,在学校和全体同志的大力支持下,完成本次课题研究,达到预期效果。现就本次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如下: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反对填鸭式、注入式教学,解放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面向新时代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如何学习,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在学习上获得主动、自主和独立。
新课程改革如一缕清风,给我们的头脑注入了新的思想,但同时也给我们的老师带来了不少迷惘。不少老师提出:《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那么,怎样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放开学生手脚的同时,我们老师该做些什么?该怎么做?我们在学习方法该做怎样的指导„„怎样澄清这些问题的认识成了我们全组教师共同的心声。而实践证明,本校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较多是数学学习方法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前,不知道如何预习;课后,除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外,不知如何复习;诸如此类的问题,实在不胜枚举。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我们教师作好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学法指导。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让我们的教师走出自主性学习教学的误区,也有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这对学生全面扎实地掌握知识,发展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步出校门后,在社会实践中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和步骤
课题实施时间1学期:2014年9月-2015年2月。
⑴ 准备阶段:2014年9月,资料文献的准备、信息收集;学习讨论,进一步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及观念,确定课题目标与课题内容,成立学校课题组,制定实施方案。
⑵ 调查阶段:2014年10月,现状调查与分析,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现状,包括师生对自主性学习的认识与观念、现有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分析对现状对研究的影响。初步研究初中数学自主性学习的方法、途径和策略。
⑶ 实验阶段:2014年11月---2014年12月,研究工作全面展开,进一步研究数学自主性学习的方法、途径和策略;研究数学自主性学习在阅读、说话、作文、测评、练习等各项教学活动中如何实施,研究数学“自主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⑷ 结题阶段:2015年1月---2015年2月,分析、反馈、总结提高,编写经验论文和学生作品集,并撰写结题报告。进行成果鉴定及推广研究。
三、实施课题的原则的原则与策略
1、原则
⑴、实用性原则:创新性数学作业研究目的在于改善教师传统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学习素质。它不能成为一个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没有活力的框架。相反它应该成为一个与实际教学紧密联系的有着丰富内容的灵活的能够不断自我反思、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的系统。
⑵、差异性原则: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差异。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读“无差异的文章”,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所以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设计“创新性数学作业”和 “分层作业”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那一组作业和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课外阅读材料,摘到属于他们的“桃子”。
⑶、人文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和发展,为每个学生创设参与锻炼及展示才能的机会,让每个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学习之中。
2、有效的实施课题研究的策略 ⑴、建立课题组,形成管理网络。由校长顾问,教科室监督,课题负责人组织实施,组员具体开展,做到分层管理,步步落实,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运行。
⑵、注重教师培训,加强理论学习。
实施“学法指导”的实验研究,对教师的教育思想和业务素质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组内首先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弄清“学法指导”的实质和任务,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
⑶、强化过程,加强全程管理。
首先开展课题研讨活动,使研究者明确研究的任务和目标;其次是加强调查研究,把握学生在实验前、中、后三个不同阶段的学法水平,以有的放矢的实施指导,不断修正课题研究方案,使课题研究工作更趋科学化和规范化;再次是开设学法指导课,选择课题承担者根据各自研究的内容上好实践课,供大家观摩学习;第四是督促全体组员不断总结,积极撰写论文、心得体会、个案分析等。
⑷、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的发展。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法指导实验研究的主渠道。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同时综合运用调查研究法、经验研究法、文献法、个案法及总结法等教育科研方法。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课题研究的实践成果。
(1)按照研究目标,学生的自主性探究学习能力明显增强。(2)初步完成自主性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与设计,基本形成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自主预习——明确目标——自学指导——自学检测——合作探究——课堂小结——当堂训练”。
(3)实现学习方法的科学化,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题研究的理论成果
(1)通过研究总结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基本模式:“自主预习——明确目标——自学指导——自学检测——合作探究——课堂小结——当堂训练”。
(2)总结数学学习中的自主性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关注学情,通过课堂教学,培育学生自主、快速、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的习惯;关注学法,通过科学引导,培育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学习的能力;关注发言,通过表达训练,培育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发言的能力;关注问题,通过质疑培养,培育学生自主质疑问难的能力;关注评价,通过激励评价,培育学生自主评价学习、评价他人的能力,通过艺术评价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品质。
(3)探索出评价数学自主性学习方式的评价模式: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评价时以激励为主。在课堂评价中,我们不仅要评价学生知识把握、理解是否正确,更要让学生在互评中评出自信,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另外,高度关注后进生和学困生,让全体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结论。
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效,形成了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性探究学习的基本模式:自主预习——明确目标——自学指导——自学检测——合作探究——课堂小结——当堂训练,在该模式的指引下,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显著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初步养成了自主性学习的学习习惯。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1、教师对学情掌握不够全面,自主学习时间安排不科学,无法保障自主学习高效率。
2、从课堂实践来看,教师对学习方法的指导还是偏重于预设性指导,对课堂生成性问题的解决,在指导上还是偏重于知识的讲解,缺乏学习方法的指导。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自主学习方法只是处于掌握层面,灵活运用能力还需大力提高,创新学习方法的能力更是今后必须尽力提高的。
4、教师的理论学习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交流,让理论更好地引导、服务教学实践。
5、依然坚持以课例研究作为推进小专题研究的主要途径,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以研促课,打造科学的自主学习课堂。
顺阳初中数学课题小组:同亚彻 申水英 张登辉
2015年2月
第三篇:个人校本研修结题报告
篇一:校本研修结题报告范文
[导读] 培养学生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和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正确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但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浙江杭州建德新安江第二初中(311600)邵振云
【摘要】“课堂笔记”或“学习笔记”虽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我们在教学观察中可以发现,我校的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笔记是其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在初中各主要文化课程中有没有记课堂笔记的习惯,怎么记课堂笔记,记了课堂笔记以后又会不会用这个笔记以及怎么有效地去利用自己的课堂笔记,这一系列问题对学生的学业的发展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本文结合现阶段的课程体系,调查了学生做学习笔记的现状,研究了现阶段影响学生做学习笔记的几个方面因素,阐述了重建做学习笔记这种学习方式的若干应对策略。
【关键词】课堂笔记 初中 学习方式 1 问题的提出
1.1 从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的课堂笔记的现状。观察现在的课堂,我们初步抽样调查了解了我校学生320 人(初
一、初
二、初三各两个班的学生)对某学科的课堂笔记情况以及他们的学习成绩,相关情况大致如下:
1.1.1 部分学生不会记课堂笔记。从初步的调查来看,现在的初中学生用笔记本在课堂上做学习笔记的人数不是很多,约占15%左右;较多人数是在教课书上进行记录,约占65%;还有近20%左右的学生上课时很少做记录或要么不做记录。
1.1.2 多数学生不知道怎么记课堂笔记。主要体现在有些学生即使课堂在记录,但只是机械性的在记录课堂笔记,成了“搬运工”,老师上课讲什么他记什么,记录的内容没有条理性,抓不住上课的重点和难点。有些学生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而进行记录,老师要检查哪里才赶着记录一下,否则就不记。一些学生处理不好听课与做笔记之间的矛盾,上课听得很有趣却不能及时把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记录,以至于知识的掌握经常存在某些缺陷,造成做作业时经常出现考虑问题不全面的情况。
1.1.3 多数学生不会利用课堂笔记。课后复习和做作业过程中,能经常翻看学习笔记的学生人数不到10%。而其中,有课堂笔记本的学生能翻看和利用课堂笔记的同学所占的比例较高。从另一层面可以看出,学生会不会利用课堂笔记是一个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体现。
1.1.4 课堂笔记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调查显示,用课堂笔记本记录而且课堂笔记又比较完整的学生中,成绩优异者所占的比例很高,约占90%。课堂笔记记录在书本上的学生,成绩优异者所占的比例约占50%。而课堂笔记记录不全或几乎不做笔记的学生中学习成绩不足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却很高。
1.2 现阶段影响学生做学习笔记因素分析。
1.2.1 新课程的内容体系与学生的“课堂笔记”之间的冲突。新课程教材与传统教材的教学理念与教材的体系已有较大的差异,以新课标科学教材为例,淡化了知识的系统体系,而更突出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和情感、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新课标教材的一个特点就是,学生通过一系列探究后,自己得出一个结论。比如,初中科学在学习“力的存在”内容时,教材首先给出是若干幅生活中和自然界中常见的场景图片,如,小树被风吹后弯曲了、压力将铝板压成锅、手压矿泉水瓶变扁了等四幅图,然后要求学生归纳并得出“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的第一个结论,接着又是四幅场景图,再归纳得出“力能改变物体的速度大小”和“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这是新课标教材的一大特点。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会被丰富的生活场景深深的吸引,但常常忽视我们这节课必须落实的几个科学原理。新课标的要求是最终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用这几个科学原理去解释生活实践中、自然界中或生产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类似现象。而部分学生在学习之后,遇到类似的现象时,却记不起或无法准确地用科学的语言去描述。新教材的实施,使课堂的“活动”更丰富了,但是学生要想把本课时中的科学原理主干知识理出来并记录下来的时间减少了,记录的条理性和完整性难度增加了。
1.2.2 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课堂笔记”之间的冲突。新课标实施近十年以来,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发生了较多的变化。在教学设计中,主观上会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突出过程的“活动”性和“互动”性、探究性,课堂的时间有限,我校多年来实施了每节课40分钟制度,上午
第三节课后有40分钟时间的大课间,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课堂中,教师更多地考虑教学情景的创设,学生也会花更多的时间了解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景,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这些情景所包含的知识。短暂的课堂40分钟时间中,学生记录的时间势必受到挤压,无形之中忽视了学生课堂上进行记录所必须的时间。以致于我校许多老师在教研活动中,经常会提出上课时到底要不要学生记录课堂笔记,课堂笔记的作用如何,怎么样让学生记录一些重要的知识要点之类的问题。这也说明了我校教师对课堂笔记这一学习环节淡化了。
1.3 校本研究需要从“教”转向“学”的研究。校本研究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我校是一所山区(县级)市的城乡结合部的重点初中,教学班级31个,学生数1700余人。为一市教科研基地之一。一直以来,学校坚持质量兴校、教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选择合适的立足本校的校本教育教学研究对学校的发展、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及教师本身的不断成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我们日常的校本研究活动中,一般情况是较多的关注教师“教”的教学行为而忽视学生“学”的行为的情况。这样经常会导致了研究问题的片面性,导致了我们对课堂教学的某些片面认识。学校在教育教学研究时,除了研究教师教学方式即“教”的行为过程中,同时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改进,即需要转向“学”的研究。在“学”的研究中最核心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效度体现在其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如,学生的听课、作业、复习等各个环节。
“课堂笔记”或“学习笔记”虽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我们在教学观察中可以发现,我校的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笔记是其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在初中各主要文化课程中有没有记课堂笔记的习惯,怎么记课堂笔记,记了课堂笔记以后又会不会用这个笔记以及怎么有效地去利用自己的课堂笔记,这一系列问题对学生的学业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具有很大的相关性。
1.4 重建“课堂笔记”对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价值和意义。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观察,学生从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升入三年制初中后,一开始很难适应课堂学习。小学学科的课堂教学都比较“活泼”,也比较关注学生的主体精神发挥。而升入初中后,课程数的增加,日常学习的知识容量增多了,以及学习进度的加快、作业量的增多,中考压力的加入,课堂教学中更多地体现出较多知识的输入。在这种现状下,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不太可能当堂巩固。在做作业或检测习题中也经常反应出知识的不完整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调查案例之一:学生在学习科学中画一个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上课时老师会通过探究教学法使学生理解其基本原理,归纳出若干条基本要求,并让学生按要求上课时进行了练习。但是课后的作业中或检测中,我们又会发现许多学生画出来的平面镜成像图却达不到要求,该垂直的没垂直,该等距的并不等距,要求画虚线的画成了实线,要求实线的却画成了虚线。批阅作业中也发现,其中部分同学能完整无误的画出来。调查中了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在课后作业中能完整无误地将上课时老师的要求做到的同学,除了上课认识外,他将上课老师的绘图完整地记录在了笔记本上,“晚上回家做作业时虽然有点忘记,翻看了一下笔记之后,就把上课老师讲得内容都想起来了(学生原话)”。部分同学虽然上课时同样按老师要求进行了绘图练习并且当时达到了要求,但是课后作业中还是有错,老师问他为什么不复习一下上课时所画的图,回答说,“上课时我画在草稿纸上的,回家做作业时,想看一下找不到了”。此教学实例,体现出了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要不要记笔记的思考以及怎么样记笔记、记在哪里等问题的思考。
纵观我校历届毕业学生中,但凡学习优异者,多数在三年初中学习过程中,其各科学学习笔记整整齐齐。反观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则其有学习记笔记的习惯者,难觅踪影。调查案例之二:王乐枫是我校2010年初三毕业的学生,进校时年段内部排名约10到12名左右,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排名一直进步,初三时基本稳居年段第一,中考时,以建德市总分第二的成绩考入杭州高级中学地区班学习。她的成功之处在于三年之中,各主要学科都有完整的学习笔记。初三总复习时,她经常拿出从初一到初三的完整的课堂笔记进行回顾和复习。平时上课中,只要是老师讲的新知识、课堂知识的扩展应用以及变形应用,无论老师是上新课时讲的还是在分析作业时补充的内容,你几乎都可以在她的笔记本中到。再追综调查我校异地建校的十几年中,历届中考的诸多“状元”们,无论是申屠李蓉(市中考状元、省高考状元)、高原(市中考状元)、还是徐文(市中考状元)、王慧蓉(市中考第二名)等等,你都可以发现,他们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笔记都未曾与他们分离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养成良好的作学习笔记的习惯,同时在做学习笔记过程中,整理学习思路,总结知识要点,并从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技能,为自己将来的进一步学习,如高中以致于大学的学习能打下良好的基础,终身受用。如前所述,校本研究原本就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我们选取“课堂笔记”改革作为校本研究,是从本校的教学实践中观察到的学生学习现象为出发点,从学生角度来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从教师教学角度上看,可以帮助老师再次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让我校教师在教科研活动中再次思索新的教学理念与本校的现实教学中能找到更多的交集。比如,老师在备课时,要更多地考虑自己的讲课形式、讲课语速、课程的行进速度、课堂中的“活动”量与基本知识落实的时间比例等。研究中,我们已经发现学生的课堂学习笔记的诸多非常值得在全校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推广的闪光点。2 从教师角度研究重建学生做学习笔记的习惯和学习方法的策略
2.1 重建做学习笔记的教学观念。教学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对学生是否做学习笔记的影响很大。我校的部分教师上课作记录要求较严,其教学班级的学生认真做课堂笔记的比率就比较高,而部分教师则较为忽视,其比例则相对较低。要培养学生做学习笔记的习惯,老师是关键因素之一。只有教师本身明确了课堂学习笔记的重要性才会要求学生去做笔记。
2.2 建立教学中学生的课堂笔记制度。本课题的研究建议,教师在接班的第一课即初一新生入学的始业课中强调,上课必须记学习笔记,同时让学生进入初中一开始就意识到上课要做笔记,懂得如何做笔记,以及做了笔记还要会使用自己的课堂笔记。
2.3 改变某些教学方式以利于学生记课堂笔记。为便于学生课堂记录,教师首先要对课堂教学行设计和改变。比如,板书的设计要有条理性,课件的设计同样要有知识的系统性。教师讲课时的速度合理,使学生记录的速度跟得上讲课的速度。讲解一个知识点时,提示学生哪些内容要求记下来课后再次复习的等等。
2.4 定期检查,巩固学生记课堂笔记的习惯,提高学生记课堂笔记的能力。在学生养成做学习笔记的初期阶段,做定期的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学生的课堂笔记达标情况,哪些学生的笔记较为完善,指出学生的课堂笔记的漏记、错记或误记。对于课堂笔记比较好的在班里进行展示,给其它学生作示范作用。
2.5 期末评比,提高学生记课堂笔记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初一的第一个学期期末,对学生的课堂笔记进行评比,也可作为部分学业成绩指标。优秀的课堂学习笔记,给学生以一定的鼓励,并可在班级或学校橱窗进行展示。实践证明,这一策略环节对建立课堂笔记习惯以及学生的整个学习习惯和学业成绩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学生角度研究重建学生做学习笔记的习惯和学习方法的策略在目前初中各学科教学中,如何重建学生做学习笔记习惯和方法的对策,我们可以从“记什么”、“怎么记”、“怎么用”三个角度进行阐述。
3.1 “记什么”—— —让学生了解课堂笔记所要记录的内容。新课标下,初中各主要课程的特点不同,课堂笔记的内容不尽相同。要让学生明白,上课的学习笔记应该记哪些内容。如,语文要记课文提纲、课文大意、课文中心思想、字词句的理解等;英语要记课中的某些篇二:校本研修的有效性-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 《校本研修的有效性研究》 课题级别:县级课题 课题类型:教学管理
研究单位:蓝田县城关中学课题组 课题组组成: 负责人:康巨龙 李安吉
课题研究对象: 蓝田县城关中学全体教师 课题研究时间: 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
结题报告摘要: 课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意义、目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课题研究实践,对教师进行关于校本研修的有效性问卷和访谈,了解教师对于高中教师校本研修活动方式方法改进的态度、看法;探索现阶段我校教师能够接受的校本研修的方式方法,发现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分析比较新旧不同方式方法下的校本研修效果,进行经验总结和方法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成了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学校应该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应该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应该是教学研究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就目前情况看,在教师的学校工作中,教师缺乏充分的学习和文化浸润,尤其是校本研究中组织教师广泛、深入地学习、消化、合作交流不够,直面学校教学问题的实践解决和经验总结效果不明显,尚未完全形成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存在的问题是:
(一)教师缺乏对校本研修的正确认识和持久热情 新课改虽已开展了多年,但学校的多数领导和教师对适应新课改而开展的相关活动认识不够,特别是对学校开展的教研活动不能正确对待,他们认为只要看懂教材和教辅资料,会做题就是好教师,日常教学中对学生和教学效果考虑甚少,更很少考虑国家新课改的新要求。另外,部分教师缺乏专业发展的自觉性,表现为内驱力不足,缺少职业追求,没有专业发展长远计划,虽承担研究任务,但目的在于晋级加分,同时受从众心理和惰性习惯的影响,不能真正专注的去研究和探索。
(二)学校的研修形式简单,各校的研修形式雷同 目前学校的研修活动多局限于集体备课、讲公开课、搞评优课等,且活动多走过程,做形式。目前开展的活动,缺少深入细致的研究,不能对其开展的活动进行反思、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不能回头再去修改完善自己的教案或活动方案;不能将自己的得失记录下来并用科学的理论去分析,形成教学、教研论文;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不够,不能形成资源共享,共同进步。(三)缺少完成从专业理论到实践理论的跨越
另一部分教师主动学习教育理论,关注自己的教学实践,写案例、感悟、论文,但缺乏深度反思,不能用有关理论深入分析自己的教学得失和总结经验,缺乏用理论有效指导自己改进教学,尽快提高教学水平的飞跃。(四)学校校本研修的生态环境尚未形成
目前,学校的校本研修,还停留在一般性的号召、组织和要求的层面,评价管理机制缺乏创新要素,激励教师参加校本研究力度不够,校本研修尚未形成浓厚氛围,因此评价观念、方法、及对待教师教学的评价机制亟待完善创新。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一)预期的研究突破 通过课题研究,力图创建学校校本研究生态环境,帮助教师潜心读书、学会反思、相互激励,形成以校为本的“草根化研究”,促进教师萌生专业自觉性,形成专业发展的持续动力。把组织教师广泛读书,学习理论作为研究启动,把指导教师开展课堂观察、澄清自己的教学作为研究的基础,把鼓励教师坚持自觉反思作为研究的核心,把有机整合各种研究方式、提高研究效益作为研究的深化,把激励教师的专业自觉,培育专业期待,形成专业发展的持续动力作为研究的最终目标。
校本研究是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载体。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生命,而校本研修活动方式又最直接地为教师提供了实践与对话的平台,成为教师深入反思教学问题,生成实践智慧的现实土壤。因此,选择本课题,在多种教研活动方式的选择和整合中教师将会有针对性地找到解决现实教学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有利于激发参与研究的热情,促进专业自觉性的萌生,摆脱职业困惑的干扰,有利于改善学校校本研究的氛围,对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设计了以读书充电为先导,以听课评课为抓手,以同课异构为平台,以深层反思交流探讨为核心,这将会促进形成新的校本研究文化,为验证校本教研方式的转变对教师的职业心态调整和专业实践的改善所产生影响,因而具有理论价值。
同时本课题的研究设计了教研方式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活动形态。在研究过程中既有共性活动,如理论培训、案例交流等,又有分散的小组研究活动,如同课异构、听课评课等。这种集中、分散结合且相互交叉的活动形态,可以突出问题解决的个性,又便于相互借鉴、共同分享经验。因此具有实践价值,对兄弟学校开展此类形式的研究有借鉴作用。
(二)、课题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1、指导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树立自己的专业发展楷模,在职业意识中形成执着的专业追求。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需要认清自己,而且要有崇拜的专业榜样。由于教师的工作繁忙,加之缺少读书引导和指点,不少教师对名师望而生畏,敬而远之,点燃不起专业发展的动力之火,专业理想淡漠。
2、激发教师的职业自觉意识,培养专业理想,逐步形成职业期待和专业发展计划。受经济社会大众社会价值的负面影响,部分教师尚未把教师工作当作崇尚的事业去理解,去践行,参加校本研究,很少思考自己专业发展需要的追求和长远的目标,满足于完成日常教学任务。
3、通过研究,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引导教师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能有效调节自己,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热情去读书、思考,参与教学研究。(三)校本研修的有效性
校本研修的有效性其出发点是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和主体能动性,其着力点是抓牢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和实践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师自觉读书形成风气,追求理论指导实践的价值,关注教学反思的真诚、真实和教学问题解决的实际效果,教学改进有成效。(2)、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主动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学习名师经验,相互借鉴、互助,校本研究活动中富有创造性。(3)、多数教师有专业发展追求,能够独立于外在压力制订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目标,且愿意将目标和计划付诸实施。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一)理论假设
研修活动方式有动态性特点,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同时,还具有适应性的特点,即选择何种教研方式既要考虑教师的接受水平,又要考虑教师的心态能否适应。因此,我们从整合的思想出发,从改善、创新的视角,将原有方式和新的方式有机整合,重点关注教师的接受水平和研究心态,尊重并重视教师个人已有教学经验,以引领教师读书为先导,关注教学改进,为教师的研究创设良好的环境,以实现研究目标。为此,我们认为,校本研修方式的选择、整合,如果能激发教师参与研究的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教师就会以浓厚的热情,以真诚的行动投入到研究过程中,校本研修的实际篇三:经贸学校校本研修结题报告1 校本研修的实效性是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直通车 ——《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校本研修与专业发展的实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
第一、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高质量的教育必须依靠高素质的教师,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共同目标。
第二、是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需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离岗培训日益显得力不从心。如何使教师教育在体制上、内容上、模式上、方法上有所创新,真正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上不断探索。
第三、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就是师资与技术的发展不平衡,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不同步等方面。这就需要我们职业教育的教师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结合学校的实际需求进行学习和培训,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所以中职学校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效性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一)通过研究,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通过实践探索,从中总结出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方法、模式,推动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和范围
(一)概念界定
1、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包含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两方面含义,具体指:为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求,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统筹规划和指导下,由基层学校组织,以基层学校为主阵地,针对学校和教师实际,由学校自主确定研修目标、研修内容、研修方式,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的一种继续教育活动。其中校本培训是校本研究的基础,校本研究是校本培训的拓展。校本研修的目的是让教师从“教书匠”发展为“研究者”,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自身寻求教育专业素养的提升和获得专业特征的活动和过程,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机构、教师所在学校采取措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和过程。
(二)研究范围
课题研究的内容范围是针对职业学校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改革进行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我校的教师情况。即如何使我校教师与教改一起成长;如何使教师在校本研修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注重教师发展成长的实效性。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中职学校学科教师的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二)中职学校学科教师的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效研究。
五、课题研究应把握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以教师和学校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多种模式地进行,有针对性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2、实效性原则: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以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内容,以行动研究和案例分析为主要方法,在问题解决中增进实效。
3、主体性原则:学校自主研修,自主管理,教师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4、协同性原则:实现校内教学、科研、培训的有机整合,对外与培训机构良好合作。
5、开放性原则:注重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注重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寻求援助。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为重点,以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校本研修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和调查,了解当前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现状,提出方案,写好调查研究报告,为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教育工作者从实际情况出发,与科研人员合作,共同解决教育过程中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在研究过程中的各种理论和实际教学中的经验开展深度研讨,撰写经验及相关案例、教学反思等,及时交流。
4、反思实践法:课题研究是校本研修的一个载体。在实践与研修中进行反思并不断反馈调节,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三)校本研修实效性运作模式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准备阶段(2008年10月-2008年12月)1、2008年10月我们组织参加了教育学院组织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课题,我们根据职教部《校本研修与专业发展》子课题,选定了适合我校开展研究的《校本研修与专业发展的实效性研究》,并成立以教学副校长于昊同志为首,以科研处为主,教学、实训为辅助,骨干教师参加的课题组。并在全校召开了贯彻市《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的解读大会,让全校教师认知吉林市《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的主旨、意义和该项工程的实施方法。
2、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吉林市《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并讨论我校的二级子课题《校本研修与专业发展的实效性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3、我们结合课题研究,制定2009年工作计划,将课题研究变成工作内容,实现问题即课题、工作即过程、成绩即成果的校本科研研究。
(二)实施阶段(2008年12月-20010年12月)
1、抓基本技能,提高教师基本素质
学校围绕校本培训的实效性方面所做的是,进行教师基本技能和基本功的培训,强调教师从基本技能开始,提高自身素质。每周五下午由教务、科研和教学督导共同完成,围绕教师教学的十大基本技能开展讲座、讨论。同时也对教师最基本的语言技能、板书技能和教师两笔字加强训练,外请书法教师到校指导,在学校教师中掀起了练习硬笔书法的高潮,学校也定期进行我校教师两笔字的考核,优秀者奖励,良好、及格的教师还需二次、三次考核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至今为止,我们已经进行两笔字考核三次,先后 名同志两笔字考核过关。同时我们加强教学管理落实《教学管理规程》和我校的《教学一日常规》,每学期对教师进行学生测评、教学领导听课评价,教学材料检查(教案、听课记录、业务学习笔记等)并且对优秀者给予表彰鼓励。为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创设条件。
2、抓专业教师,培树教师队伍成长,我校的教师队伍状况是文化课教师年富力强,专业课教师相对的年轻。面对这种情况下,我们学校开展拜师结对活动,选择20名教学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强的高级教师或省市骨干教师,承担导师任务,让每位年轻的老师,在经贸都有一位导师做指导,让其在教育、教学、专业等多领域同步提高。抓住国家和省市骨干教师培训的机会,让一线教师充电学习,鼓励教师学习提高。同时在一些单项学科中我们还及时更新知识,在目前的培训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利用寒暑假期选派计算机专业、电子专业、电脑美术专业的教师利用假期充电,学习新理论和新技能。先后学习了《动画制作》、《局域网搭建》、《汽车电器维修》等最新领域的技能。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例如在2008年学苑杯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专业教师李明锐老师、张洪铭老师、李翠玲教师等等都是通过导师一对一的指导后迅速成长的代表。在2010年的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我校各专业教师又载誉归来,八名参加市大赛的选手中李洪媛、刘松滨获一等奖,于红岩、李海霞、郑艳玲、李明锐获二等奖,宗驰鸣、姜京爱获三等奖,其中李洪媛、刘松滨、李海霞、郑艳玲、宗驰鸣代表吉林市参加省选拔赛,李洪媛、郑艳玲将代表省参加国家大赛。同时我校在09年省说课大赛中取得好成绩,于洪岩代表省参加国家大赛,获得文秘组一等奖,马驰野获书法组三等奖,刘松滨获物流二等奖,也同进我们也注重树立专业教师典型,在市精品课评比中原定的四位做课教师,有三位是文化课的老标杆,在实际的评比审定前我们调整了原定计划,由年轻的专业教师挑大梁,在只有王红柳一位专业教师的基础上,又由电子技术专业的孔红霞、2计算机专业的李明锐及物流专业的张晓春三位年轻的专业教师代替三位文化课教师,取得不错的成绩。在课题名师培养中我们也是推出一线的专业教师参加培养。今年的教师专业技能大赛中我校教师也取得优异成绩。在通过培树,加快了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快速成长。
3、抓学术活动,营造科研教研氛围。
在学术工作中,我们注重校本科研,关注过程研究,每年我们都组织教育教学案例交流活动。2009年我们又进行了教育教学学术年会活动,在五月份的活动月。利用三个星期里通过“案例”、“论文”、“校本教材编写方案”和“教育教学论坛”等四项活动,展示经贸学校一年的科研成果,并通过这项活动来推动课程改革深化年的进程。2010年,我们将在10月份进行教育教学学术活动月活动,介时还将增加省级课题结题展示、专业课程 开发活动交流活动。课题研究中,参研人员自主申报,积极性强,不留死角;学校鼓励科研活动,参研人员热情高。在09年的校本教材编写方案的展评中有九项校本教材编写方案出台,前期工作及部分初稿以经完成。有望在今年的市评比中参评。基础教研室的《3500常用字及经典颂读》、《法律常识读本》、英语教研室的《旅游服务及文员英语》、市场营销专业的《推销实训》、物流教研室的《物流仓储》、旅游服务及文员专业的《实用礼仪》、电子技术专业的《电子实训》、计算机教研的《计算机基础》、电脑美术教研室的《实战pop手绘设计》。这些内容基本上涵盖了我校的各个专业。我们也计划在今后的几年中,每年推出一部分,就可以使我们的学校在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我们的老师也能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4、抓教学模式,创设校本科研品牌
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是我们在2008年在我校的表现教学法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浙江职教经验,创设出一种适合我校教学的一种新模式,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通过学习、调研、分析后拿出改革方案,经全校教师多次讨论和理论培训,在2008年11月在全市课程改革年的经验交流现场会中我们作为教学模式改革的典型我们在去年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现场会的鼓舞,2009年进行教学模式的深化活动,在全校各教研室进行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研究课活动。从四月份开始到六月份,每月进行两到三个教研室让全体任课教师都上一节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课。然后进行研讨提高。在下学期进行全校教学模式课的展示活动推出十节课在全校进行展评。2010年的上半年,我们结 合模式改革进行了教学设计说课、说教材活动,任课教师全员参与,让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发展得到真证实现。做到了人人懂模式、人人用模式,人人创新模式。让青年教师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充分得到锻炼,成长。学校的科研品牌在学校的课程改革实践中更加深入,扎根、开花、结果。
5、抓团队培训,加快教师成长步伐 团队培训是我校在《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研究和我校“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研发和推广过程中,采用的一种让教师快速成长的一种培训方式。
团队培训中的团队有两层意思,其一,培训者是一个团队;其二,被培训者也是一个团队,同时培训者与被培训者共同属于同一个团队。也就是说,团队培训中的培训者与被培训者有着共同的目的和愿望。
团队培训的原理是产生于行动导向培训模式,以往的培训是以培训者为中心,一讲一听;而团队培训,则是以被培训者为中心,被培训者是学习者也是培训的参与者,他们需要共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学校“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研发与推广过程中使用的就是这种培训和推广模式。以往的培训推广都是经过学习-培训-讨论-研究课-汇报课-全面实施这些所有的步骤后,才能完成推广任务。因为所有的培训都是在课余的时间,教师一边在常规教学同时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要逐步抛弃以往比较成熟的东西,是非常痛苦的,这一般需要二到三年的时间才能全面完成。而我们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好在我们在假期有了比较集中理论学习培训,研讨和解读了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这项工作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开端。直接进行团队研究课,具体的做法是,培训团队也是五个人,教学校长于昊、教务处赵原、科研处李灿锋、实训处吴群、教学督导寿吉明。然后从各教研室再抽出一名教学骨干,进行先期集中的培训,然后培训者深入各教研室,与教师们共同研讨、设计教学方法。每人承包负责两个教研室,如:于昊校长负责电子、焊接教研室,赵原负责英语和电脑美术教研室,李灿锋负责营销、物流、旅游和德育教研室,吴群负责计算机教研室,寿吉明负责语文数学等基础课教研室。由培训者与各教室再一次组成一个团队,共荣共辱。通过小组共同备课,讲课(同类专业),然后让先行一步的老师为全体教师上研究课,在研究课中不是为学生上课,而是全体教师以学生和教师的双重身份进行听课和评价,培训人员对每个环节加以指导,教师可以在听课的过程中提异议,讲课教师也可以随时更正教学方法,讲完后,大家共同讨论和评价,不是讨论讲课教师的得失,而是共同探讨教学模式的运用。然后在第三、第四周各教研全面铺开,进行说课,讲课(在教研室内部)。经常用一整天的时间,在教研室,没有课的老师进行轮流说课,第二天就在模块教室或实训室进行上课,没有课的老师当听众,当某个教研室的某位老师基本成熟时,就在当周的周五进行全校的研究课,每一次研究课都有一次提高,每一次听课,其实也是一次培训、一次学习。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培训者是引领者,被培训者是学习者也是参与者。这样我们就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教师们在这样的衔接紧凑的,实践性强又非常具化的培训中,收效成果是非常显著的。
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我校的校本研修更加内容丰富,针对性更明确、实效性更强。为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搭建更宽广的平台,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成长舞台更加绚美,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学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而贡献为量!
吉林经济贸易学校课题组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六日
第四篇:校本研修的有效性-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 《校本研修的有效性研究》 课题级别: 县级课题 课题类型: 教学管理
研究单位: 蓝田县城关中学课题组 课题组组成: 负责人:康巨龙
李安吉
课题研究对象: 蓝田县城关中学全体教师 课题研究时间: 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
结题报告摘要: 课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意义、目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课题研究实践,对教师进行关于校本研修的有效性问卷和访谈,了解教师对于高中教师校本研修活动方式方法改进的态度、看法;探索现阶段我校教师能够接受的校本研修的方式方法,发现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分析比较新旧不同方式方法下的校本研修效果,进行经验总结和方法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成了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学校应该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应该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应该是教学研究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就目前情况看,在教师的学校工作中,教师缺乏充分的学习和文化浸润,尤其是校本研究中组织教师广泛、深入地学习、消化、合作交流不够,直面学校教学问题的实践解决和经验总结效果不明显,尚未完全形成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存在的问题是:
(一)教师缺乏对校本研修的正确认识和持久热情
新课改虽已开展了多年,但学校的多数领导和教师对适应新课改而开展的相关活动认识不够,特别是对学校开展的教研活动不能正确对待,他们认为只要看懂教材和教辅资料,会做题就是好教师,日常教学中对学生和教学效果考虑甚少,更很少考虑国家新课改的新要求。
另外,部分教师缺乏专业发展的自觉性,表现为内驱力不足,缺少职业追求,没有专业发展长远计划,虽承担研究任务,但目的在于晋级加分,同时受从众心理和惰性习惯的影响,不能真正专注的去研究和探索。
(二)学校的研修形式简单,各校的研修形式雷同
目前学校的研修活动多局限于集体备课、讲公开课、搞评优课等,且活
动多走过程,做形式。目前开展的活动,缺少深入细致的研究,不能对其开展的活动进行反思、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不能回头再去修改完善自己的教案或活动方案;不能将自己的得失记录下来并用科学的理论去分析,形成教学、教研论文;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不够,不能形成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三)缺少完成从专业理论到实践理论的跨越
另一部分教师主动学习教育理论,关注自己的教学实践,写案例、感悟、论文,但缺乏深度反思,不能用有关理论深入分析自己的教学得失和总结经验,缺乏用理论有效指导自己改进教学,尽快提高教学水平的飞跃。
(四)学校校本研修的生态环境尚未形成
目前,学校的校本研修,还停留在一般性的号召、组织和要求的层面,评价管理机制缺乏创新要素,激励教师参加校本研究力度不够,校本研修尚未形成浓厚氛围,因此评价观念、方法、及对待教师教学的评价机制亟待完善创新。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一)预期的研究突破
通过课题研究,力图创建学校校本研究生态环境,帮助教师潜心读书、学会反思、相互激励,形成以校为本的“草根化研究”,促进教师萌生专业自觉性,形成专业发展的持续动力。把组织教师广泛读书,学习理论作为研究启动,把指导教师开展课堂观察、澄清自己的教学作为研究的基础,把鼓励教师坚持自觉反思作为研究的核心,把有机整合各种研究方式、提高研究效益作为研究的深化,把激励教师的专业自觉,培育专业期待,形成专业发展的持续动力作为研究的最终目标。
校本研究是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载体。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
生命,而校本研修活动方式又最直接地为教师提供了实践与对话的平台,成为教师深入反思教学问题,生成实践智慧的现实土壤。因此,选择本课题,在多种教研活动方式的选择和整合中教师将会有针对性地找到解决现实教学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有利于激发参与研究的热情,促进专业自觉性的萌生,摆脱职业困惑的干扰,有利于改善学校校本研究的氛围,对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设计了以读书充电为先导,以听课评课为抓手,以同课异构为平台,以深层反思交流探讨为核心,这将会促进形成新的校本研究文化,为验证校本教研方式的转变对教师的职业心态调整和专业实践的改善所产生影响,因而具有理论价值。
同时本课题的研究设计了教研方式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活动形态。在研究过程中既有共性活动,如理论培训、案例交流等,又有分散的小组研究活动,如同课异构、听课评课等。这种集中、分散结合且相互交叉的活动形态,可以突出问题解决的个性,又便于相互借鉴、共同分享经验。因此具有实践价值,对兄弟学校开展此类形式的研究有借鉴作用。
(二)、课题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1、指导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树立自己的专业发展楷模,在职业意识中形成执着的专业追求。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需要认清自己,而且要有崇拜的专业榜样。由于教师的工作繁忙,加之缺少读书引导和指点,不少教师对名师望而生畏,敬而远之,点燃不起专业发展的动力之火,专业理想淡漠。
2、激发教师的职业自觉意识,培养专业理想,逐步形成职业期待和专业发展计划。受经济社会大众社会价值的负面影响,部分教师尚未把教师工作当作崇尚的事业去理解,去践行,参加校本研究,很少思考自己专业发展需
要的追求和长远的目标,满足于完成日常教学任务。
3、通过研究,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引导教师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能有效调节自己,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热情去读书、思考,参与教学研究。
(三)校本研修的有效性
校本研修的有效性其出发点是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和主体能动性,其着力点是抓牢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和实践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师自觉读书形成风气,追求理论指导实践的价值,关注教学反思的真诚、真实和教学问题解决的实际效果,教学改进有成效。(2)、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主动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学习名师经验,相互借鉴、互助,校本研究活动中富有创造性。(3)、多数教师有专业发展追求,能够独立于外在压力制订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目标,且愿意将目标和计划付诸实施。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一)理论假设
研修活动方式有动态性特点,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同时,还具有适应性的特点,即选择何种教研方式既要考虑教师的接受水平,又要考虑教师的心态能否适应。因此,我们从整合的思想出发,从改善、创新的视角,将原有方式和新的方式有机整合,重点关注教师的接受水平和研究心态,尊重并重视教师个人已有教学经验,以引领教师读书为先导,关注教学改进,为教师的研究创设良好的环境,以实现研究目标。为此,我们认为,校本研修方式的选择、整合,如果能激发教师参与研究的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教师就会以浓厚的热情,以真诚的行动投入到研究过程中,校本研修的实际
效果必然就能产生。
(二)、具体目标
1、在研究过程中,激发教师读书学习、不断吸收、丰富自己专业知识、提高理论素养的热情,培育教师的职业自觉性,逐步形成职业理想,为专业持续发展提供思想动力。
2、探索在本校条件下转变教研方式的机制,充分发挥集体备课、课堂观察、同课异构、小课题研究等有效方式的功能,引导教师边学习边行动,总结多种活动方式有机整合的经验,为教师专业持续发展创造活动平台。
3、完善校本教研管理评价制度,在校本教研实践中,促进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的规范化和人性化,充分发挥评价制度的激励功能,为教师专业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4、经过研究,提高学校校本教研整体效益和办学水平,增强教师群体科研实力,促进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研究能力、专业素养和专业追求上有明显的提升,为培养更多优秀教师创造条件。
四、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探索教师群体深入读书学习,吸收消化的多种方式,引导教师养成勤于钻研教材,善于学习运用理论的自觉意识,把教师自觉读书作为研究的基础。
2、帮助指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并将落实计划和研究实践同步并行,以发挥“任务驱动”的自我激励作用,促进研究顺利进行。
3、验证各种教研方式在研究过程中的整合效果,探索校本教研中研究方式的创新机制,实现听课评课、同课异构、教研沙龙等行之有效的教研方
式常态化、制度化,形成校本研究方式特色。
4、搭建网络教研平台,为教师参与研究、广泛交流创造条件,探索网络教研为校本研究服务的科学途径。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
选择文献研究、行动研究、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等方法进行研究。(1)文献研究法。学习校本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理论学习,总结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研究活动方式和反思策略,提高研究的有效性。
(2)行动研究法。以更新专业发展理念为先导,设计好备课组的研究主题,提高听课评课水平,强调研究过程和教学过程紧密结合,个人实践和同伴互助紧密结合,发挥教师案例研究的载体功能,将教师反思贯穿于研究和教学的始终,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3)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教师对个人专业发展的基本认识和存在的困惑,摸清现状,了解教师的职业心态和对课题研究的接受程度,为研究作好基础准备。
(4)经验总结法。在开展案例研究的同时,引导教师写“教学后记”、“教学随笔”、“听课评课札记”、“论文”等,总结研究经验,感悟研究过程,形成研究成果。
2、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蓝田县城关中学各学科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及全体学生。
五、课题研究实践
1、研究准备阶段(2012年9月)完成四项工作:(1)问题反思,确定课题 ;(2)文献研究,申报课题
(3)立项开题,制定方案;(4)学习理论。
2、研究实施阶段(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
研究时段一(2012年10月),完成三项工作:(1)制定并引导教师填写个人校本研修计划、制定个人五年专业发展规划;(2)教师问卷,了解教师专业发展认识、心理、现状;(3)认识现状及问题,反思自己的教研管理工作。
研究时段二:(1)、2012年11月开展深度课堂观察研讨活动,指导教师用理论分析教学,写反思札记;(2)、2012年11月至12月,组织各学科,落实教研组活动和同课头备课活动,开展“备—上—评”公开课研究活动;(3)、学校管理人员依据研究情况进行跟进培训、指导;(4)、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研讨、反思校本教研方式的适切性和针对性,评估整合成效;(5)、2013年2月,总结第一学期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落实情况,反思、分析、调整计划,提出第二学期的校本研修方案。(6)、2013年3—5月,开展校本研修系列活动:① 开展我校45周岁以下教师的教学大比武活动。其中第一轮活动,教师自定课题并在本教研组内讲公开课,全组教师集体听课并打分;②各教研组从第一轮讲课教师中,评选出百分之三十的优秀人员,参加由学校组织的评优课活动。学校将参赛教师分成四大组,安排学校领导及高级教师当评委;讲课采取同课异构形式,同一学科安排同一课时内容并集中讲课;③每位教师讲课结束后当堂自评并让评委以外的教师和学生评课;④参赛教师课后写教学反思并上交,评委按其反思打分;⑤参赛教师再参加专业知识考试;⑥参赛教师每人撰写一篇教研论文等。每项活动都进行打分,最后各项得分加权求和,评选出本次系列活动的教师名次;⑦对研修系列活动评选出的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并由此项活动的成绩确定出我校的教学标兵,及作为以后学校向上级部门推
荐优秀教师的依据。(7)、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学校教研室还组织开展了小课题研究沙龙活动:①结合自己工作申报课题;②学习理论;③确定研究计划;④组织专业人员对课题承担教师培训;⑤实施研究计划;⑥进行阶段小结,分析应进一步完善的环节;⑦教研室了解各课题组活动情况,指导研究工作;⑧安排各课题组进行课题总结:反思研究过程,进行自我评价,整理研究材料,撰写结题报告,完成结题工作;(8)2013年6月,学校引导全体教师总结个人本学年专业发展计划落实中的得失和经验,并对以后的工作指出方向和目标。
六、研究的成果
(一)主要成果二件:
1、《校本研修的有效性研究报告》
2、论文:《农村高中教学研究现状及改进建议》、《谈校本教研》
(二)相关成果三件:
1、《制度的建设------蓝田县城关中学校本研修制度体系》
2、《追求智慧的生成-----教学课例集》
3、《让反思成为习惯-----教学反思集》
(三)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我校教师校本研修的发展,提高了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管理水平。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促进我校校本研修活动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研究观念的更新和研究方法的改进,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课题的研究,促使研究者学习相关的理论,丰富了理论基础。特别是本课题研究者身为学校教学教研管理者,能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
己的管理行为,不断反思改进,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形成了适合我校特点的校本研修模式, 对于追求课堂教学高效益的目标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另外,我们在学校的研修活动中,收集了“同课异构”教学竞赛中部分教师的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装订成册,以供大家鉴赏;同时,结合县教育局校本研修专家组的检查和要求,联系我校实际,完善了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制度。
七、问题和以后的行动
(一).国家新课改工作仍在不断推进之中,学校的校本研修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发展,而我校的人文环境及教师和学生的素质较差,使校本研修工作开展的还不能达到上级要求,与先进学校相比也有差距,这有待于我们今后不断努力。
(二).由于课题研究时段较短,加之学校工作繁杂,我们对本课题的研究、实践、总结在时间和精力上投入不够,研究的成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八:成员分工
康巨龙职责:负责对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带动学校的其他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发挥辐射带头作用。
李安吉职责:负责研究的组织管理、评价反馈,并参与研究。张春梅职责:做好研究资料的记录、收集、管理。
2013年6月6日
第五篇:校本教研结题报告
《提高校本教研有效性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010.11 常州市潞城中学
沈雪萍 金建斌
一、课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我们步入了一个信息化、全球化的知识社会,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人们史无前例的体会到知识的力量,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感受到人才的可贵。教育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水平。
教育的现代化和新课程改革是当今我国基础教育的两大热点问题。在此背景下,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是必然的选择。不论是青年教师还是中老年教师,都需要在自己工作岗位上思考如何走好专业化发展的问题。而校本教研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如何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1)什么是“校本教研”:
一般来说“校本”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校本教研就是要从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分析筛选出对学校教学实践和管理工作有价值且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来进行研究,并把研究的结果用于教学实践的改进和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也就是说,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和为了学校的研究。2)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目前国内外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的研究已经有很丰富的结果,如开展校本培训、课题研究、反思等多种途径,但落实的具体的学校,会因为每个学校本身不同的特点而有所不同。
校本教研实质上是将学校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使教师成为校本研究的主体,最终使教师成为研究者。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既相互渗透又互为促进的关系。
因此,我校开展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的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由我校教师的结构现状决定的。
在当前教学实际中,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流于形式,且被一线教师当作一种教学之外的额外负担,活动效果不理想,校本教研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同时,我校教师构成已经呈现出年青化的趋势,35周岁以下的教师约占到68%,工作3年内的教师达29%,工作时间在4-8年的占到38%,(到目前为止的最新数据35周岁以下的教师约占到13%,工作3年内的教师达8%,工作时间在4-8年的占到45%,)如何尽快促进年青教师的成长也是学校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探索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的途径,以提高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质量和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目标
1、建立与完善富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研制度与实施方案,提升我校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2、建立校本教研有效性的评价方案。
3、通过实施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参与课题的教师的科研水平,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研究内容
1、了解与分析我校校本教研现状,建立与完善适合我校的校本教研制度。
2、研究校本教研有效性的评价方法,以及校本教研成果的呈现方式。
3、完善《校本教研资源库》的建设,以及资源库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的有效应用。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
五、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7.11-2008.1)。1.课题组的成立与管理
学校一把手校长任课题组组长,教科室主任为课题组具体负责人,学校全体行政与学科教研组长教学骨干作为组员。整个课题组成员负责心强,教科研有一定的经验,从人员配备和组织管理都能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2.组织理论学习。
组织课题组主要成员(包括各教研组长)学习校本教研相关理论,以专家讲座与自学相结合。主要学习材料如下:各科新课程标准、《教育科研功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教育科研:从课题申报到成果发表》、《反思型教师与行动研究》、《课程变革与》、《教师成为研究者》等。通过学习课题组成员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了解校本教研的多种形式,使课题组成员成为了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组织者。
3.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对全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设计《潞城中学校本教研情况调查问卷》,召开部分教师座谈会,了解教师们对我校目前校本教研情况、效果的看法,了解老师们的想法,并请他们提出建议。(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08.1-2010.5)
通过准备阶段的工作,课题组有针对性的设计试验方案,开展研究活动。1.学习培训,更新观念,提高教研有效性。
由教科室利用集体业务学习时间,邀请校外专家给全体教师进行有关校本教研、教师专业成长的讲座,同时以校教师论坛的形式介绍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经历,并介绍相应的案例。更新的教师观念,使教师重视个人专业成长与发展,使教师们主动参加的校本教研活动。我们定期请市里的有关专家做教师专业成长等专业讲座,进行课题等业务培训。通过这些讲座,更新了教师的观念,为有效实施校本教研在主观态度的基础上打好基础。2.完善、修改制度,保障教研有效性。
①修改完善部分制度
改进和完善《常州市潞城中学听课制度》,调整了不同听课对象的听课数量,实现不同层次的听课。同时提出对听课的质量的要求。重新设计了听课记录,增加了栏目设置(增加了“优点与亮点、不足之处、改进建议”三个栏目)从形式上对听课提出了要求,促使教师带着目的听课,并在听课时记录自己所思所想。课后与被听课教师及时交流,对一些疑问进行研讨,在日常教学中开展教学研究。改变了原来听课只是做记录,也没有课后交流的无效状况。
修订《常州市潞城中学集体备课制度》。优化原有的集备形式,重新明确备课组长的职责,发挥组长的带着作用。在管理方面加强了对集体备课的考核力度。
修订《常州市潞城中学优秀年级组、教研组评选制度》,从制度上加强年级组与教研组建设,明确了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的职责,促进两位组长发挥组织管理作用,从组织上保障上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②对活动时间安排进行调整,使之更有利于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原本的安排是单周二为集体业务学习,双周二为教研组活动,周三为教师会。
现改为单周二为教研组活动,双周为年级组活动,单周三为教师会,双周三为集中教师业务学习。从活动时间上比原先多,同时也增加了年级组活动的时间,两者相辅相成,在教育与教学研究上双管齐下。
③对各类校本教研活动内容提出明确要求。
实行教研组活动主题制。改变了原来各教研组活动以传达工作、布置任务为主的形式,使教研组真正成为开展日常教学研究的团体。在学期初始时,各个教研组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组内的校本教研计划,提倡以主题活动进行的实践研究。政史教研组选择磨课,以提高课堂教学研究能力为突破口,提升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数学组等开展“同题异构”活动,语文组以论文案例的写作为主题的研讨活动。
3.加强管理,组间交流,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对于教研组与年级组活动,校行政带头认真参与,发挥带头作用。同时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做好活动情况检查记录,并在校园网上公布检查结果。同时,要求各教研组在校园网上发布活动内容记录。定期组织教研组长互相交流工作经验,改变原来的各自闭门造车的情况,通过交流与学习,提升教研组长的组织能力和教研能力,促进教研组长迅速成长。4.活动与竞赛,促进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竞赛,激起教师们的竞争心,让教师以一种积极的心态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我们有计划的组织一系列的评优活动。《潞中优秀教学反思评比活动》,《潞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竞赛》,《潞中教师三年发展规划评比》《校骨干教师评选活动》《优秀教师成长论坛》等活动,这些活动与校本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以竞赛促有效性。
在青年教师赛课活动,由原来的个人单兵作战,改为先教研组协作,“说课-反思-修改-试上-反思-修改-定稿”这样的过程,这样做,不仅提高了赛课的质量,在合作与提高,实现共赢而且对组内教师在此过程中得到提高。
通过多样的活动与竞赛,我校教师间的教研气氛日渐浓厚,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明显提高。在市区的教学调研中受到好评,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在近几年年中考取得优异的成绩。在省、市、区级学科教学竞赛中,有多位青年教师在取得好成绩。详见附件。5.根据校本教研的主题与内容,从多个层面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课题组认为,要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必须要根据活动主题来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体现学科特色和以人为本。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根据教师的年龄、教龄、在五级梯队所处的位置,结合个人的发展规划,我们分层次召开座谈会,结合个人与学校发展的具体需要求,进行专题讨论。
针对学科特点,在涉及到具体的教学方面的专题讨论,我们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单位,结合学科特点,开展教研活动、如听课、说课、评课、教学设计研讨、同题异构等有关活动,效果较好。
对于课题培训、班主任工作、教育思想方法的研讨,我们进行学校层面的校本教研活动,进行集中研讨。比如日常的业务学习就采取这样的形式。在2010年上学期,我校开展“减负增效”讨论活动,先是以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形成发言,然后在全校教师会上以论坛的形式,由各教研组代表交流发言,取得很好的效果。6.建立与完善《潞城中学校本教研资源库》,充分利用校本资源
课题组认为,很难用一种量化的方式来衡量校本教研活动的成果,而且由于校本教研活动的特殊性,活动的成效不一定立刻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我们经过反复思考与论证,于2008年开始建立与完善《潞城中学校本教研资源库》的工作。
第一阶段:我们向全体教师收集案例与反思,进行筛选与分类整理,上传至《资源库》。并要求在校本教研活动中阅读、点评这些案例与反思。
第二阶段:课题组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案例与反思的基本写作知识。以及案例与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在校内开展案例与反思评比活动。学校规定了每位教师每月上传1-2篇案例或反思。课题组组织专人进行评比,并要求教研组定期组织组内成员进行案例点评。
组织新教师学习《资源库》中的案例,能过阅读优秀案例学习案例与反思的写作,二是中吸取优秀的教学经验以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尽快缩短与优秀教师的差距。
第三阶段(现在进行中),动态调整《资源库》的分类,使之科学合理,方便教师应用。同时,长期向教师征集优秀的案例与反思,以及校本教研的主题活动方案,篇二:校本研修结题报告 文档
校本研修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富平县漫町初中
田 江 寿 2013年12月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富平县漫町初中 田江寿
摘要:我们课题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为了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理念,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我校物理教师团队的不断进步。从2012年12月立项伊始,历经一年多的实践研究,通过严密的课题论证,专家指导,理论学习,大胆实践,不断反思,我们认为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初步实现了研究目的。科研目标初步基本达到,育人目标也初见成效。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实效性 策略研究 团队成长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一轮的初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已全面实施。初中学校的物理教学实践如何有效展开,以及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新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任务,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物理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但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广泛存在着“学生学得辛苦,教师教得辛苦,但大多数情况下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效益差”的现象。在新课程培训中,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教师的观念有了一定的转变,教师的行为、角色有了一定的变化,在落实物理新课标的进程中,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然而,当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不难看出,我们离物理新课标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三维目标得不到真正的落实。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为尽快扭转现状,我教研组于
2012年12月向学校申报了市级研究课题《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水平,这是物理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处理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初中物理老师的首要任务,也是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因此本课题旨在探讨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和实施,寻找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期形成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推动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1.探求有效教学策略,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与发展,使课堂教学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2.通过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促进新课标的落实,整合一些物理教学资源,提升我校物理教学水平。
3.通过有效教学研究,揭示学生认知规律和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催生我校物理教师团队的专业化成长,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二)系统论: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整体观念。任何系统都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功能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而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研究有效教学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有效教学系统结构,协调有效教学各要素关系,使有效教学系统的要素、环境、目的达到最优化。
(三)美国著名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学生一个人在数理逻辑上智能领域有多聪明,而在于教师怎样开发学生优势智能领域,要在教育中彰显学生个性,实施个别差异教育,使拥有不同天资和禀赋的学生在实施个别差异教育中能够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一)科研目标:总结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初步形成新课程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基本理论;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拉动电子教案、课件、资料的编写,信息技术的软硬件设施辅助教学,促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将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2.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促进我校物理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3达到教师学习培训的有效性、教师的教学的有效性
(二)育人目标:将有效教学理念深入教师心田,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可持续发展; 1.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从而达到学生成长的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2.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及策略
(一)基本内容: 两年多来,课题组坚持“科学、有效、创新”的研究思想,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研究如何使教师拥有有效的理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本课题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关研究:
1.开展调查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
2.学习有效教学研修及相关理论,更新教师观念,丰富理论水平。
3.在理论指导下,开展有效教学实践活动,总结实践经验,探究有效的教学模式。4.对有效课堂教学课例、案例进行研究。
(二)研究策略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与切入教学的角度,找到个性化教学的视角。在教学过程中,培植学生的兴奋点,不断地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讨论、争辩和探索。善于抓住学生活动中的“错误点”、“争论点”、“困惑点”等展开教学,促进课程意义的生成和发展。善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释放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潜能。把握教学过程整体性和结构性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以经验总结法为主,通过理论学习、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策略及有效教学模式,确立有效教学的目标体系,同时在研究中辅以文献研究、行动研究和活动实践的方法,确保课题研究得以有效实施。
(一)调查研究法:通过多种形式(问卷调查、统计、座谈等)对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结论。
(二)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关于实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为本研究提供科学性依据和可借鉴的资料。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为实施方案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篇三:经贸学校校本研修结题报告1 校本研修的实效性是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直通车 ——《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校本研修与专业发展的实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
第一、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高质量的教育必须依靠高素质的教师,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共同目标。
第二、是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需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离岗培训日益显得力不从心。如何使教师教育在体制上、内容上、模式上、方法上有所创新,真正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上不断探索。
第三、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就是师资与技术的发展不平衡,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不同步等方面。这就需要我们职业教育的教师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结合学校的实际需求进行学习和培训,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所以中职学校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效性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一)通过研究,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通过实践探索,从中总结出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方法、模式,推动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和范围
(一)概念界定
1、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包含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两方面含义,具体指:为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求,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统筹规划和指导下,由基层学校组织,以基层学校为主阵地,针对学校和教师实际,由学校自主确定研修目标、研修内容、研修方式,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的一种继续教育活动。其中校本培训是校本研究的基础,校本研究是校本培训的拓展。校本研修的目的是让教师从“教书匠”发展为“研究者”,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自身寻求教育专业素养的提升和获得专业特征的活动和过程,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机构、教师所在学校采取措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和过程。
(二)研究范围
课题研究的内容范围是针对职业学校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改革进行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我校的教师情况。即如何使我校教师与教改一起成长;如何使教师在校本研修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注重教师发展成长的实效性。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中职学校学科教师的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二)中职学校学科教师的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效研究。
五、课题研究应把握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以教师和学校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多种模式地进行,有针对性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2、实效性原则: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以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内容,以行动研究和案例分析为主要方法,在问题解决中增进实效。
3、主体性原则:学校自主研修,自主管理,教师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4、协同性原则:实现校内教学、科研、培训的有机整合,对外与培训机构良好合作。
5、开放性原则:注重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注重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寻求援助。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为重点,以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校本研修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和调查,了解当前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现状,提出方案,写好调查研究报告,为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教育工作者从实际情况出发,与科研人员合作,共同解决教育过程中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在研究过程中的各种理论和实际教学中的经验开展深度研讨,撰写经验及相关案例、教学反思等,及时交流。
4、反思实践法:课题研究是校本研修的一个载体。在实践与研修中进行反思并不断反馈调节,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三)校本研修实效性运作模式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准备阶段(2008年10 月-2008年12 月)1、2008年10月我们组织参加了教育学院组织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课题,我们根据职教部《校本研修与专业发展》子课题,选定了适合我校开展研究的《校本研修与专业发展的实效性研究》,并成立以教学副校长于昊同志为首,以科研处为主,教学、实训为辅助,骨干教师参加的课题组。并在全校召开了贯彻市《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的解读大会,让全校教师认知吉林市《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的主旨、意义和该项工程的实施方法。
2、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吉林市《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并讨论我校的二级子课题《校本研修与专业发展的实效性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3、我们结合课题研究,制定2009年工作计划,将课题研究变成工作内容,实现问题即课题、工作即过程、成绩即成果的校本科研研究。
(二)实施阶段(2008年12月-20010年12月)
1、抓基本技能,提高教师基本素质
学校围绕校本培训的实效性方面所做的是,进行教师基本技能和基本功的培训,强调教师从基本技能开始,提高自身素质。每周五下午由教务、科研和教学督导共同完成,围绕教师教学的十大基本技能开展讲座、讨论。同时也对教师最基本的语言技能、板书技能和教师两笔字加强训练,外请书法教师到校指导,在学校教师中掀起了练习硬笔书法的高潮,学校也定期进行我校教师两笔字的考核,优秀者奖励,良好、及格的教师还需二次、三次考核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至今为止,我们已经进行两笔字考核三次,先后 名同志两笔字考核过关。同时我们加强教学管理落实《教学管理规程》和我校的《教学一日常规》,每学期对教师进行学生测评、教学领导听课评价,教学材料检查(教案、听课记录、业务学习笔记等)并且对优秀者给予表彰鼓励。为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创设条件。
2、抓专业教师,培树教师队伍成长,我校的教师队伍状况是文化课教师年富力强,专业课教师相对的年轻。面对这种情况下,我们学校开展拜师结对活动,选择20名教学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强的高级教师或省市骨干教师,承担导师任务,让每位年轻的老师,在经贸都有一位导师做指导,让其在教育、教学、专业等多领域同步提高。抓住国家和省市骨干教师培训的机会,让一线教师充电学习,鼓励教师学习提高。同时在一些单项学科中我们还及时更新知识,在目前的培训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利用寒暑假期选派计算机专业、电子专业、电脑美术专业的教师利用假期充电,学习新理论和新技能。先后学习了《动画制作》、《局域网搭建》、《汽车电器维修》等最新领域的技能。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例如在2008年学苑杯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专业教师李明锐老师、张洪铭老师、李翠玲教师等等都是通过导师一对一的指导后迅速成长的代表。在2010年的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我校各专业教师又载誉归来,八名参加市大赛的选手中李洪媛、刘松滨获一等奖,于红岩、李海霞、郑艳玲、李明锐获二等奖,宗驰鸣、姜京爱获三等奖,其中李洪媛、刘松滨、李海霞、郑艳玲、宗驰鸣代表吉林市参加省选拔赛,李洪媛、郑艳玲将代表省参加国家大赛。同时我校在09年省说课大赛中取得好成绩,于洪岩代表省参加国家大赛,获得文秘组一等奖,马驰野获书法组三等奖,刘松滨获物流二等奖,也同进我们也注重树立专业教师典型,在市精品课评比中原定的四位做课教师,有三位是文化课的老标杆,在实际的评比审定前我们调整了原定计划,由年轻的专业教师挑大梁,在只有王红柳一位专业教师的基础上,又由电子技术专业的孔红霞、2计算机专业的李明锐及物流专业的张晓春三位年轻的专业教师代替三位文化课教师,取得不错的成绩。在课题名师培养中我们也是推出一线的专业教师参加培养。今年的教师专业技能大赛中我校教师也取得优异成绩。在通过培树,加快了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快速成长。
3、抓学术活动,营造科研教研氛围。
在学术工作中,我们注重校本科研,关注过程研究,每年我们都组织教育教学案例交流活动。2009年我们又进行了教育教学学术年会活动,在五月份的活动月。利用三个星期里通过“案例”、“论文”、“校本教材编写方案”和“教育教学论坛”等四项活动,展示经贸学校一年的科研成果,并通过这项活动来推动课程改革深化年的进程。2010年,我们将在10月份进行教育教学学术活动月活动,介时还将增加省级课题结题展示、专业课程 开发活动交流活动。课题研究中,参研人员自主申报,积极性强,不留死角;学校鼓励科研活动,参研人员热情高。在09年的校本教材编写方案的展评中有九项校本教材编写方案出台,前期工作及部分初稿以经完成。有望在今年的市评比中参评。基础教研室的《3500常用字及经典颂读》、《法律常识读本》、英语教研室的《旅游服务及文员英语》、市场营销专业的《推销实训》、物流教研室的《物流仓储》、旅游服务及文员专业的《实用礼仪》、电子技术专业的《电子实训》、计算机教研的《计算机基础》、电脑美术教研室的《实战pop手绘设计》。这些内容基本上涵盖了我校的各个专业。我们也计划在今后的几年中,每年推出一部分,就可以使我们的学校在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我们的老师也能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4、抓教学模式,创设校本科研品牌
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是我们在2008年在我校的表现教学法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浙江职教经验,创设出一种适合我校教学的一种新模式,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通过学习、调研、分析后拿出改革方案,经全校教师多次讨论和理论培训,在2008年11月在全市课程改革年的经验交流现场会中我们作为教学模式改革的典型我们在去年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现场会的鼓舞,2009年进行教学模式的深化活动,在全校各教研室进行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研究课活动。从四月份开始到六月份,每月进行两到三个教研室让全体任课教师都上一节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课。然后进行研讨提高。在下学期进行全校教学模式课的展示活动推出十节课在全校进行展评。2010年的上半年,我们结 合模式改革进行了教学设计说课、说教材活动,任课教师全员参与,让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发展得到真证实现。做到了人人懂模式、人人用模式,人人创新模式。让青年教师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充分得到锻炼,成长。学校的科研品牌在学校的课程改革实践中更加深入,扎根、开花、结果。
5、抓团队培训,加快教师成长步伐
团队培训中的团队有两层意思,其一,培训者是一个团队;其二,被培训者也是一个团队,同时培训者与被培训者共同属于同一个团队。也就是说,团队培训中的培训者与被培训者有着共同的目的和愿望。
团队培训的原理是产生于行动导向培训模式,以往的培训是以培训者为中心,一讲一听;而团队培训,则是以被培训者为中心,被培训者是学习者也是培训的参与者,他们需要共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学校“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研发与推广过程中使用的就是这种培训和推广模式。以往的培训推广都是经过学习-培训-讨论-研究课-汇报课-全面实施这些所有的步骤后,才能完成推广任务。因为所有的培训都是在课余的时间,教师一边在常规教学同时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要逐步抛弃以往比较成熟的东西,是非常痛苦的,这一般需要二到三年的时间才能全面完成。而我们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好在我们在假期有了比较集中理论学习培训,研讨和解读了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这项工作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开端。直接进行团队研究课,具体的做法是,培训团队也是五个人,教学校长于昊、教务处赵原、科研处李灿锋、实训处吴群、教学督导寿吉明。然后从各教研室再抽出一名教学骨干,进行先期集中的培训,然后培训者深入各教研室,与教师们共同研讨、设
计教学方法。每人承包负责两个教研室,如:于昊校长负责电子、焊接教研室,赵原负责英语和电脑美术教研室,李灿锋负责营销、物流、旅游和德育教研室,吴群负责计算机教研室,寿吉明负责语文数学等基础课教研室。由培训者与各教室再一次组成一个团队,共荣共辱。通过小组共同备课,讲课(同类专业),然后让先行一步的老师为全体教师上研究课,在研究课中不是为学生上课,而是全体教师以学生和教师的双重身份进行听课和评价,培训人员对每个环节加以指导,教师可以在听课的过程中提异议,讲课教师也可以随时更正教学方法,讲完后,大家共同讨论和评价,不是讨论讲课教师的得失,而是共同探讨教学模式的运用。然后在第三、第四周各教研全面铺开,进行说课,讲课(在教研室内部)。经常用一整天的时间,在教研室,没有课的老师进行轮流说课,第二天就在模块教室或实训室进行上课,没有课的老师当听众,当某个教研室的某位老师基本成熟时,就在当周的周五进行全校的研究课,每一次研究课都有一次提高,每一次听课,其实也是一次培训、一次学习。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培训者是引领者,被培训者是学习者也是参与者。这样我们就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教师们在这样的衔接紧凑的,实践性强又非常具化的培训中,收效成果是非常显著的。
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我校的校本研修更加内容丰富,针对性更明确、实效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