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珠心算在学前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哈尔滨信息应用技工学校
摘要:我们的教育应重视“智力开发”的教育提高到创造教育的高度上来,而在“珠心算”的长期教学中,由于它的神奇功能而在学生的创造力的开发中起着优化作用。本文主要针对性的探索珠心算在学前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气氛 思维 创造 心理
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曾说:“科学的最高目标是不断发现新东西,因此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用与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落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也就是要有一定的创造力。”
我们的教育应重视“智力开发”的教育提高到创造教育的高度上来,而在“珠心算”的长期教学中,由于它的神奇功能而在学生的创造力的开发中起着优化作用。在珠心算的教学活动中,在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的情况下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相互作用意境,营造积极自由的课堂心理气氛 班级授课制教学有利于教师同时面向全体学生高效率的传授知
但不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发展学生的独特的思维。传统的珠算教学只是学会“算”为止,而“珠心算”则把打算盘的过程充分“升华”,摆脱了实物的算盘以及打算盘的外部动作,凭借“升华”了的算盘,快速高效的进行计算的一种独特的技能。这种特殊的计算过程就必须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启迪学生独特的个性思维和创造力,积极快速的把“珠算”升华到“心算”。我提倡教师与学生的多项交流,形成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境。如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穿插自由讨论、小组活动等训练,给学生一个自由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从而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这里,学生可以自由的表达观点,并且采取一定操作主动验证想法的正确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始终兴致盎然的投入到训练中去,克服了天天打算盘,想算盘这种枯燥乏味的事情,不断的激发兴趣,诱发了积极训练的动机,形成了相互作用的情境,有了和谐、自由的课堂气氛。这样,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激励创造,让每一个学生感到“珠心算”的乐趣,积极投入到训练中去。当师生间建立起亲近融洽的良好关系,教师形成以启发为主的宽松灵活的教学风格时,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自然“水到渠成”,学生会“加倍感到自尊,三倍感到自重,四倍感到自信”由此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二、鼓励学生勇于刻苦训练,提倡独立思维
“珠心算”的教学过程是对学生的动作技能、心智技能要求较高的过程,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进行“珠心算”训练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珠心算”的训练大多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同学之间的对比,使他
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教师则抓契机加以鼓励。从而培养了努力进取、勤奋刻苦的精神,增强了竞争意识,引诱他们独立思维,寻找更有效的训练方法。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方法和问题,教师力争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有创见。
另外,允许他们“标新立异”,对于他们提出的独创性见解,只能“自圆其说”,有其合理性,就加以鼓励。在此做法下,学生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方法,都做到了积极采纳,大大提高了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另外,拨珠活动使儿童手指肌肉的运动增加,手指是“智慧的前哨”,适度的增加其运动量,也可以促进大脑的思维活动,真可谓手巧促心灵,心灵手更巧。并且“珠心算”教学通过听数、看数、记数的训练,数译珠、珠译数的训练,在此特殊的环境中会促使学生去积极的思维,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的同时,也培养了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三、克服思维定式,灵活训练,促进创新
创造活动是在灵活的思维方式下产生的,过于单一的训练必定导致思维的僵化和墨守成规。心理学研究证实了这一点:知识的操作和自动化将损伤知识运用的灵活性,他常表现为受长期知识经验的影响,人对某类问题的认识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不能灵活的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珠心算”的训练过程也是如此,训练时间长、形式单一,不能灵活训练,把学生禁锢在枯燥乏味的套子里,就永远也谈不上创造力。要克服思维定势,就必须解除发展发散思维的一切自我束缚的的认知规律,按照由易到难得原则,合理灵活的安排训练内容。其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并且让学生自己寻找各种新的训练形式,这样学生在喜闻乐见的训练形式中感到了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还经常组织一些竞赛,对外人示范,给师生、家长汇报表演,请家长集体观摩,实际操作服务等形式,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同时使其乐于创新。
四、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授之创造技法,提高创造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功训练。创造学的创始人,美国的奥斯本提出“一日一设想”的思维训练。日本曾在国内大规模开展过“一日一案国民运动”,激起全民创造意识,为日本逐步发展成世界第一专利大国做出了贡献。所以,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教授一些创造技法。如经常同学之间、小组之间在课外活动中或其他课余时间进行记数、数译珠、珠译数或“心算”的训练,做到人人出题、出新题,从而启发思维。
只要利用一些创造技法,经常地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五、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创造力发展提供个性心理保证
较高的心理素质是创造力得以实现的个人保证,高创造者异于常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珠心算“教学过程要求学生有较高心理素质,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进行“珠心算”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可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向高一层次发展。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表现自己,敢于与众不同,在自己想法与他人不同时能够“固执已见”而不人云亦
云,鼓励学生在困境中保持泰然自若的心态,坚信胜利是属于那些跌到了爬起来看准方向再继续前进的人并且以平稳的心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最大限度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在“珠心算”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第二篇: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给学生适当介绍数学史对学生的培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数学专业的学生为例探讨了数学史对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数学史
数学教育
【基金项目】河套学院教学研究项目(HTXYJY15006);河套学院教学研究项目(HTXYJY1600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15-02
一、引言
数学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通过查阅“数学史与人才培养”研究的相关文章,发现研究者较少关注数学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重复性研究较多;研究方法缺乏科学性;研究缺少数学史家与一线数学教师的合作;研究对象缺乏对学生认知发展的关注。许多人对数学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缺少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认为数学史教育无足轻重。另一方面,由于绝对主义数学观的影响,数学教育中单纯强调数学的严谨性和抽象性,注重形式演绎的现象非常严重。不仅数学专业教材中缺少对数学发现过程、数学理论形成过程的探究与剖析,而且在各专业数学课堂教学上,“公理、定义、定理、证明”的逻辑展开,呈现给学生的只是已失去生动性和创造性的一些结论和严谨的、完美的推理证明过程。如果把数学仅视作一套概念体系、一种研究活动过程、一些方法、技术和结果,数学教育就只能成为一种简单的、静态的过程反映,而根本的危害是不利于创造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数学史与数学教育
数学史与数学教学的关系是当今国际上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国内外HPM研究的逐步深入,其理论与实践日趋完善。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对数学的文化价值加以关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指出:“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为此,教材可以适时地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包括数学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应用,以及数学发展史的有关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数学的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家治学的严谨,欣赏数学的优美”。长期以来,我国数学教学强 调解题教学,数学史在人才培养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忽视了培养学生从整体、宏观认识数学思想体系、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
三、数学史与课堂教学
数学教科书舍弃了许多数学概念和方法形成的实际背景、知识背景、演化历程以及导致其演化的各种因素。因此仅凭数学教材的学习,难以获得数学的原貌和全景,同时忽视了那些被历史淘汰掉的但对现实科学或许有用的数学材料与方法,而弥补这方面不足的最好途径就是研究数学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如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史内容而让数学活起来,这样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方法和原理的理解与认识的深化。通过数学史渗透课堂,可以使数学专业的学生在接受数学专业训练的同时,获得人文科学方面的修养,其它专业的学生通过数学史的学习可以了解数学概貌。而历史上数学家的业绩与品德也会在青少年的人格培养上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数学史是学习数学、认识数学的工具。人们要弄清数学概念、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发展过程,增长对数学的通识,建立数学的整体意识,就必须运用数学史作为补充和指导。特别是,现代数学的体系犹如“茂密繁盛的森林”,使人“站在外面窥不见它的全貌,深入内部又可能陷身迷津”,数学史的作用就是指引方向的“路标”,给人以启迪和明鉴。
数学史与数学哲学、科学哲学、社会文化史都有密切的联系。数学与人类思想的革新,数学与其他科学技术,数学与社会进步等关系,有助于深刻理解数学的文化内涵。对于培养“学、才、识”兼备的数学专业人才有重要意义。“学、才、识”即知识、能力以及见识和思想,其中“识”更是引导知识和能力走向何方的根本性问题。如果数学教育只停留在数学理论本身的学习上,甚至对数学理论的实质也没有深入探究,学生就不可能理解依托于数学知识体系之上的数学思想和信仰,贯穿于数学研究活动中的科学精神和数学的美感及鉴赏能力,与数学的社会功能密切相关的伦理准则等数学文化的底蕴,更不会形成“才”与“识”。因此,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史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数学教育的内在要求,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以及数学观念、数学能力、数学整体意识有特殊意义。
四、数学史与人才培养
(一)数学史在学习专业知识中的作用
专业知识与历史知识总是互补的。就是说,不仅研究、学习历史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学习专业知识也同样需要用历史知识帮助分析和思考。著名数学家赫尔曼?外尔认为:“如果不知道远溯古希腊各代前辈所建立和发展的概念、方法和结果,我们就不可能理解近50年来数学的目标。”如果教材是根据现代数学的分科来编写,并主要是按照公理化的思想方法而不是知识的发生过程编排体系,就会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常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尤其会对数学概念的发展过程,定理证明的发现过程以及数?W各分支之间的联系知之甚少。因此,让学生了解各门课程的发展历史是促进各科学习的必要途径。具体地,数学史的作用可以概括为:(I)对数学给出一个整体框架,对数学有一个整体图景,能认识到各分支之间的相互关系。(II)对数学问题、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来龙去脉有一定认识。对引入它们的动机与产生的后果有所了解,以上两点使我们对于某分支在整个数学中的定位能够初步理解。(III)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借鉴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方向。(IV)对数学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估计和预测。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家的生平或者历史上数学进展中的曲折历程,以及在教学中提供一些历史上的真实“问题”,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专业课程教学。
(二)数学史在提高数学素养中的作用
随着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化,人才观以及成才观也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进步对数学工作者的需求主要并不是他们能利用数学的运算去要求解答,而是借助他们能在复杂错综的境遇中,去找寻有条理的分析,有助于最后的决策,即他们的数学素养。数学素养包括知识、才能和思想三个方面,即数学科学知识、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素养。这三个方面彼此联系,层次由低到高。形成数学素养的关键是要在知识传授、才能培养以及有目的、有计划的素质教育中让学生理解数学中蕴涵的精神、思想、观念、意识等内容,并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处理数学问题和现实问题的意识。而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数学研究中的科学精神以及数学的美,首先是从数学的发展史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因此,学习数学史对于深刻理解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语言及其应用,对于提高数学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数学史在教师的培养中的作用
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师培养成为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虽然目前对于数学教师的素质构成还处于研究探讨之中,但可以肯定的是,数学教师与数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在知识、能力以及观念、意识等方面是不尽相同的。数学教师必须认识到数学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科学,具有突出的文化功能,在社会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与其他学科有密切的关系。数学教师所具备的数学科学知识应该充满着与历史、文化以及现实世界的丰富关系;数学教师不仅需要了解数学的过去,也要接触数学的现在;数学教师不仅要学习数学的科学体系,更要学习数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数学思维模式与数学思想方法等。数学教师还必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因为不同的数学观会通过教学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
五、结论
数学史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领会数学内容的教育价值、数学的应用、各科的联系与交叉。数学思想及数学发现的过程对于开设数学课程的学生至关重要。研究数学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让每一位专任教师充分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重要性以及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及教研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梁宗巨.世界数学通史[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2]李迪.中外数学史教程[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3]徐利治.漫谈数学学习和研究方法[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4]张奠宙.数学教育经纬[M].江苏出版社,2003.[5]曲建民.谈谈数学史教学[J].长春大学学报,2006(3).[6]高夯.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徐利治.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结合[J].数学教育学报,1994(5).[8]郭华明.浅谈德国大学特色教学法[J].中国地质教育,2006(3).作者简介:
李权(1978-),男,内蒙古科左中旗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数学教学与控制论。
第三篇:学前数学教育
简答题:
1数的组成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有何教育意义?
1、数组成的认识,是理解加减运算的基础。
2、数的组成学习,促进了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3、数的组成学习,有助于幼儿对组成中蕴涵的数量关系的感知理解。
2.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观念。
1,、现实生活是学前儿童数学概念形成的源泉。
2、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主动建构数学概念。
3、数学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原因。
3.述幼儿数学教学是组织形式。
1、集合组织活动。
2、小组组织活动。
3、集体与小组相结合的组织活动。
4.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幼儿对生活和周围世界的正确认识。
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探索欲及对数学的兴趣。
三、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及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四、有助于日后的小学数学学习。
5.述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学前目标是教育者制定的。
一、儿童的发展。
二、社会的要求。
三、学科的特性。
四、学习心理学的理论。
6.儿童数学教育中常见的教育方法有哪些?
一、操作法。
二、游戏法。
三、比较法。
四、讨论法。
五、发现法。
六、讲解演示法。
七、寻找法。
7.述学前儿童教育教学总目标包括哪些方面?
1.认知方面的目标
(1)帮助儿童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以及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感性经验,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2)培养儿童运用数的相关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儿童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操作和探索过程结果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
(1)培养儿童对周围生活中事物的数、形、量、空间与时间等的兴趣,喜欢参与数学活动与游戏具有好奇心、探究欲。
(2)初步培养儿童形成交流、合作的意识 3操作技能方面的目标
(1)培养儿童正确使用数字活动材料的技能
(2)培养儿童形成做事认真、仔细、坚持、克服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8根据我国心理学家的研究三岁至七岁的儿童数概念的发展经历了哪个阶段
第一阶段(3岁左右)———对数量的感知动作阶段
第二阶段(4-5岁)———数词和物体数量间建立联系的阶段 第三阶段(5岁以后)———简单的实物运算阶段
9.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
1发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则 2.让儿童动手操作的原则3.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4.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 5.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论述题
1.举例说明学前儿童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教育的指导要点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组成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幼儿掌握数的组合与分解,而且有助于加强幼儿对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抽象关系的理解,为后续的加减运算打下一定的基础。1.操作为先,体验为主。学习组成最好的方法是让幼儿操作,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发现数的分合规律、进而掌握10以内个数的组成。例如;教5的组成,可以提供给幼儿每人5个塑料花片和纸,画片正面是红色反面是蓝色一纸的3分之2处画一直线,并在3分之2处部分的左上角画红色圆点,右上角画蓝色圆点。3分之1部分的上面写有数字5和分的符号。2.归纳规律,提升概念。“数的组成”教学中的互换规律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在幼儿学习了较小的数组成基本掌握了数的分合关系以后,教师应当结合讲解,帮助幼儿归纳数的组成中,两个部分数之间互换和互补的规律,以5的组成为例,结合演示教学具可做如下归纳:1互换关系2互补关系
2.为什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要注意启蒙性、生活性、探索性?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应具有启蒙性是指;幼儿应对有关数学教学内容有所感知,有所体验。对这些教育内容获得较丰富的感性经验,而不是让幼儿在此阶段对教学的某一内容形成科学的概念。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应具有生活性是指;数学教育内容应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这些内容应该是幼儿所熟悉的,也是他们所理解的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如能注意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幼儿感到数学在他们身边,数学是有用的。使他们更会关注周围环境中许多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和现象。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应具有探索性是指:当代学校教育十分重视儿童数学修养的培养,数学修养包括:探索、猜想、逻辑推理能力,也包括有效利用多种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实际,谈谈分类教育的指导要点。
1.明确各种分类活动的特点,引导幼儿进行分类活动。例如: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等。
2.引导幼儿认识分类标记,让幼儿按标记进行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教师应重视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帮助幼儿积累经验。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教师应结合各种生活情境,引导幼儿学习分类。
4.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1.从具体到抽象。学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往往需要借助具体直观的材料,但数学知识却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知识,需要摆脱具体事物的其他无关特征才能获得。例如小班幼儿往往能说出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自己,但却不容易抽象出家里一共有几个人;有些幼儿在学习数的组成时,也会受日常经验的平分观念的影响,如某个幼儿认为“3”不能分成2份,“因为它不好分,除非多一个下来。”
2.从个别到一般。学前儿童数学概念的形成,不仅存在一个逐渐摆脱具体形象,达到抽象水平的过程,同时也存在一个从理解个别具体事物到理解其一般和普通意义的过程。例如,有些幼儿在按数取物的活动中往往会认为与一张数字卡相对应的只能取放一张相同数量物体卡片,把数字与个别物体相对应,而没有理解为可以取多张,只要数量相对应就行。
3.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我们经常可以观察到,有些小年龄幼儿在完成数数的任务时往往要借助外显的动作,如用手一一点数,扳手指数等等;而到了大班。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数经验的逐渐积累,一般幼儿都能在理解符号基本意义的基础上学习10以内的列式运算,当然这种不借助动作而内化完成的心理运算是与幼儿初期所经历的有关数运算的外部演示操作密切相关的。这种充分摆弄操作实物的外部动作过程对于他们进一步理解数字中的抽象关系是不可或缺的,能够很好的帮助幼儿理解加减之间的数量关系,符号所代表“和起来”与“剩下”等意义以及整体与部分间的关系。
4.从同化到顺应。所谓同化,是指个体将外部环境纳入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所谓顺应则是指个体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去适应外部环境。在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这两种反应形式是同时存在的。幼儿在完成一个涉及数的任务,如幼儿在比较两组物体数量多少的过程中,往往是以其原有的认知图示和结构去同化它,采用目测的认知策略去解决这一问题,当获得成功时,也就是其获得平衡的过程。由同化到顺应的自我调节是幼儿在不断积累数的相关经验,建构并重新建构其数概念的过程。
5、从不自觉到自觉。幼儿往往对自己的思维的过程缺乏自我意识,只要是因为其动作还没有完全内化,他们对事物的判断还停留在具体动作的水平,还没有能上升到抽象的思维水平。其思维的自觉程度是和其动作的内化程度有关的。如有些孩子在用语言归纳或表述自己的“数行为”或操作结果时,其自我意识,既自觉程度较差,会出现不一致的状况。作为教师,应当了解学前儿童的这一心理发展特点,鼓励在操作活动中用语言概括、表达、交流,以不断提高幼儿对其动作、思维的一是程度,促进幼儿的内化,帮助幼儿认知由“不自觉”向“自觉”过度。
6.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他们在思维上的自我中心化特点只关注于自己的动作且不能很好的内化,更不可能关注到同伴的数思维或与同伴产生基于合作、交流的、有效的数行动。当幼儿能够在头脑中思考自己的动作并具有越来越多的意识时,他才能逐渐克服思维的自我中心,努力理解同伴的思想,从而产生真正的交流和合作,同时,在交流与互学中得到启发。
5、叙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1、这是有目的,有计划对幼儿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有目的活动,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本班幼儿的发展情况,制定每一教学活动的具体目标。(2)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也是有计划的向幼儿施加影响,在数学教育中,每个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教师都是按照学年学期目标进行系统的思考,精心设计的。
2、教学教育活动引导幼儿注意生活中数学现象。学习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遇到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但这些不一定能引起幼儿的关注,教师要引导幼儿注意这些现象。
6.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准则有哪些?
(一)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再设计儿童数学教育活动时应着眼于促进儿童得到全面、整体的发展。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应适应儿童的发展水平考虑儿童原有基础,教育要求和教育内容应以儿童的身心的发展成熟程度及可接受水平为基础,既不可任意拔高,也不可盲目滞后。二是指数学教育活动设计应以促进儿童发展为落脚点,牢牢“发展”这个教育活动设计的核心,无论是在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内容和材料的选择以及方法和组织形式的运用等各个层面都要以如何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发展作为依据和准则。
(二)主体性原则
所谓主体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的,一般来说,他是只有目的、有意识地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个体。主体性原则是指教师应当在重视儿童主体性和自我建构数概念的同时,适时、适地、适宜地发挥教师的主体性。1是指首先是教师在教育观念上的转变和认识,其次才有可能落实和体现在活动设计的行动层面。2.主体性原则是指教师应当在重视儿童主体性和自我建构数概念的同时,适时、适地、适宜地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即在活动设计中正确认识和把握好教师的角色以及对儿童学习和活动的指导,在互动中促进其社会建构。3.教师的主体性发挥,首先体现在活动设计中教师对自身参与活动态度的认识和把握上。4.教师的主体性发挥还体现在数学活动设计中对教师介入角色的定位和把握上。
(三)参透性原则
所谓参透性原则是指在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中将数学与儿童的生活、与各种不同教育领域的内容、各种不同的学习形式与方法加以有机的融合,将其作为一个相互联系而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来对待儿童的早期数学教育。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中遵循参透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学教育内容与其领域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二是数学教育活动的形式应体现渗透和整合。
(四)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内容和所采用的方法必须是科学的。1.内容的科学性2.方法的科学性。一,根据内容性质选择相应的方法。二,根据儿童年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
(五)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在设计数学教育活动中应遵循数学知识本身严密的系统性、逻辑性,体现出内容的循序渐进和系列性。在设计活动内容时,必选按数学概念的等级循序渐进,同时按儿童数概念形成的抽象过程从动作表真到形象表真到符号表真,促进而儿童从形象思维到表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
7.结合幼儿园实际经验谈谈口述应用题的教育
应用题通常是指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语言、文字表示数量关系的题目。他的结构包括情节和数量关系两个方面。一.从结构的分析入手
这不仅世界大口述应用题的需要,也是学会口编应用题的需要,要了解应用题情节的构成要素,要分析隐含在情节中的数量关系和方法。二.从读题的过程入手
在读题过程中,教师除了口齿清楚,语速稍慢外,还要注意通过初读和复读,加以区别和强化。初读,使幼儿对题目形成一个总的初步印象。能听出题目说了一件什么事。复读,应当进一步帮助幼儿在头脑中吧题目划分为几个部分,分别理解他们,能说出题中“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 三.从仿编入手
教师可以先示范编题,并结合着题目,讲清应用题中的一件事、两个数、和一个问题间的关系,然后让幼儿进行仿编。仿编中,可以先着手让幼儿编与教师题目意思相仿、同样运算方法的题目,再让幼儿参与或补充编题,如教师编道题,讲清一件事,两个数,请幼儿接下去提一个问题。最后,让幼儿尝试独立编题。独立编题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教师演示教具,让幼儿编题。二,看图编题。三,根据算式编题。四,根据实物与数字编题。五,根据两个数字编题。六,改编应用题七,让幼儿自由编题
第四篇:珠心算在孩子教育教学中的优势
珠心算是一种珠算式的心算,建立在具备超强脑图像记忆能力和专注能力的基础上完成的运算。其教学成果已通过国家“十五”规划课题的论证。实践证明,珠心算的开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智力水平,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力地提高学生平时的学习效率,改善专注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和坚强的毅力。
它是启迪少儿智力,增强脑力,提高素质教育。珠心算教育具有独特的启智功能,是更高层次的智力开发。在珠心算教学过程中,儿童能够很快掌握珠心算,并且出现了手拨珠算无法达到的效果,其形
像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
珠心算教育的优势,可具体分述为以下几点: 一是少年儿童大脑的发育。少年儿童时期,是神经细胞发育的生长期,也是神经纤维的增长期,这个时期进行珠心算教育,使手、眼、耳、口和脑多种器官经常协调活动,并增加活动频率, 即促进大脑发育。此外,还能培养少儿敏捷的思维能力。
二是有利于促进少年儿童智力早期开发。在珠心算的教学过程中,算盘是运算工具,又是能够变幻莫测地显示数概念的玩具,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算盘的图象印在脑中,数译珠、珠译数,灵活的计算方法可增强儿童的想象力。而且,珠心算教育的各项活动,对培养儿童的意志和毅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早期开发儿童智力也都大有益处。实践证明,学习珠心算的儿童计算能力普遍增长,思维
跃,各科学习成绩突出,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具备超常智力儿童的特点。
三是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打算盘是手、眼、脑的一个密切配合的过程,而表现在头脑内部则是一系列的观察、记忆、分析、判断、控制等活动。因此,拨珠计算,不仅是一种计算
方法,也是思维能力的训练方式,更是观察力、注意力的培养手段。
四是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少年儿童掌握珠心算的过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积极过程,是创造一个从形像思维(算珠)向抽像思维(数概念)的自然过渡。在心算时,对数字和计算结果不但要记得快、还要记得准,这就需要高度的注意力和较强的记忆力。数目变化无穷,算珠在脑中的
表象就不断变换,从而引发想象力,促进其发展。
五是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的学习兴趣。着名物理学家扬振宁教授说:“成功的真正秘密是兴趣”。兴趣也是学习的动力。培养少年儿童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珠心算教学打破单一化的数学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数学方式和方法,从而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增强
了他们的求知欲。
六是有利于健身和改善儿童视力。儿童操练算盘时眼珠移动频繁,促使眼珠作有规律、有节奏的运动。这样,可使睫状体肌肉、晶状体小韧带等都得到有益的锻炼,同时加快了眼睛的血液循环,改善
了机体营养,增强了调节功能,久而久之,就能使视力保持稳定或得到改善。
总之,珠心算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开拓了新途径,创造了新的方法。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大变革中,在培养目标和方向的变革中,珠心算教育有着启智育人的独特优势,必将为新世纪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第五篇:数学在各学科中的作用
数学在各学科中的作用
当今世界的科技每时每刻都在飞速地发展,物理,化学,生物,建筑,信息技术等等各式各样的学科无一不在现代生活中展现着他们的魅力,然而,在所有这些学科的背后,还有一门科学在支撑着它们,那就是数学。数学有一种独特的抽象性,正是因为数学抽象,其结论应用十分广泛。数字由许许多多事物抽象而来,它不代表任何意义,也正是因为它不代表任何意义,所以它可以应用在任何地方。2+3=5不仅适用于人,也适用于书、本、笔等等。
在数学中,同一个方程式完全可能代表着互不相干的事物的某种相同规律。同一个拉普拉斯方程可能代表许多不同的物理现象。某种生物种类群体的数量变化可能与市场某种商品的价格涨落满足同一数学模型。数学在其它学科中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数学是各门科学的语言。物理定律及原理都是用数学语言描述的,数学在力学与物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人所共知的。
物理学应该是应用数学最多的学科之一,数学公式使描述物理现象变得简单而一般。动力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加速度的定义本质上就是一个导数,缺少了导数的概念,又怎么会有加速度的定义呢?解决理想的运动学问题会用到微分方程的概念,微分方程的理论使解决复杂的运动问题变得可能。数学的功底也是一个优秀的物理学家所必备的,在此,我们不妨举两位大物理学家的例子。法拉弟是一位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他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场、磁场、电力线、磁力线、电与磁的对称关系等,但他数学功底不够(相对来说),不能把他的实验结果上升为理论(没有可操作性)。而另一位电磁学的大师麦克斯韦确有很好的数学功底,他用微分方程和向量代数等数学方法,完整地揭示上述现象,并于1862年发表了划时代的论文《论物理的力线》,使得这些理论有了广泛的应用。今天的无线广播、电视、雷达通讯,遥控等,都是以它为基础的。所以说,如果没有数学的发展,物理学也难有突破。物理学和数学就像一对亲密无间的伙伴,永远密不可分。而物理学,正是数学在实际学科中应用的最好体现。
信息科学是二十世纪才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我们如今的生活已经处处融入了这门科学。计算机帮我们解决了以往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互联网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数字通信技术让人与人之间变得很近。而信息科学的基础就是数学,没有布尔代数,如何会有电子系统中0和1编码段?没有矩阵理论,如何解决复杂的工程建设规划问题?没有数学中许许多多的算法,又如何在计算机上展现出美妙的图案?可以这样比喻,信息科学正是在数学的肥沃土壤中长出的一朵美丽娇艳的花。我们作为北邮的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注重打好我们自己的良好数学功底,为以后的深造作好准备。
当然,不仅仅是理科才会用到数学,就连艺术也离不开数学。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之所以能有惊人的发展,正是得益于数学的分支——几何学的进步。一幅画要想逼真生动的展现现实世界,就要用到投影和几何学的原理。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几何学家,发明家和梦想家。它的每一幅作品无一不是建立在严谨的投影规则之上的,也正因为此,他的画才那样细腻,那样准确,那样迷人。此外,雕塑,徽标设计,建筑等等都离不开数学,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徽标就是由几个外切圆组成的笑脸构成的。
数学是美的,因为他融入了生活,融入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马克思曾说“只有当一门学科应用了数学之后,它才成为了一门真正的科学”。每一门科学中都体现着数学的价值,在人类即将写下的历史中,数学仍将不断地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科学和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