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复习题(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14:40: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复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复习题》。

第一篇: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复习题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复习

一、知识点:

1.心理学衡量儿童智力发展的差异有很多方法,其中运用最广泛的是测验法 2. 超常儿童的教育目标在于如何促进儿童的自然倾向朝各种创造性思维发展 3.为各种不同特殊需要儿童所提供的促进其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是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4.蒙台梭利是较早涉及学前儿童教育的、较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 5.补偿性发展是对智力落后儿童的早期教育可以提升他们的智力水平6.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盲的标准是双眼中优势眼的最佳校正视力为D.0.05之下

7.智力落后儿童注意的特征是注意的转移和分配能力差且持久性差

8.语言障碍是儿童期各种发展障碍中一种重要的类型,出现率为3.5-7% 9.在学前教育机构中,我们可能面对的数量不多的三种生理发展障碍的儿童是视觉障碍、听觉障碍儿童和病弱儿童。

10.传统的语言障碍研究中,言语障碍的主要表现为音质、流利和清晰度方面的障碍

11.流畅度异常和音异常的表现特点

12.在一体化教育活动种,对口活动都应该每周定期安排,并且不能少于2次 13.递减强化可用来减少不当行为,要求在行为以低比例出现时进行 14.孤独症儿童特征

15.智力落后儿童早期干预中的整合性原则 16.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17.创造型超常儿童表现出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思维特点

18.对学前智力落后儿童的智力测验,我们常常采用的是中国比奈智力测验 19.智商平均水平为100 20. 超常儿童在幼儿园的教育主要涉及学习内容、技能和学习环境 21.“超常智能”观点

22.Shah(1982)等人研究指出,孤独症的三大核心特征是社会化障碍、交流障碍和想象障碍

23.多动症的症状一般表现出来的年龄是7岁以前

24.生理发展障碍儿童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种感官、动作和身体健康问题的儿童

25.在游戏治疗中,治疗者应扮演的角色是沟通者

26.智力落后儿童的生理需要和较高层次需要的发展特征是生理需要亢奋但认识需要缺乏 27.测查和鉴定智力落后儿童的三项指标 28.“头脑风暴法”在集体环境中对儿童的作用

29.鉴别儿童特殊才能的测验是哪一种量表

30.游戏与游戏治疗在儿童参与活动目的上的区别 31.学前特殊儿童是有特殊需要的儿童

32.视觉障碍儿童的听觉想象比较好,能够对声音进行较为精细的分辨,从而体会和想象音乐旋律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33在癫痫症儿童发病过程中.教师应顺其自然,不阻挠其活动

34.儿童在语言、概念化、社会性、情感和动作能力方面飞速发展的时期是生命最初的5年 35.《哈尔滨宣言》正式提出全纳性教育观念

36.回归主流教育模式包括资源教育模式、教育配对模式、咨询教育模式和混合服务模式

37.在学前儿童中,发生率最高的一种障碍类型是语言障碍 38.语言发展异常的类型

39.孤独症具有社交困难,言语发展迟缓、语言刻板、奇异难懂,刻板或仪式性行为等症状

40.身因论认为儿童孤独症产生于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机能障碍、感觉器官机能失调及生化因素

41.于1909年开始最早尝试对儿童进行心理治疗的是弗洛伊德 42. 学前儿童行为矫正技术中的最基本的方法是正强化

43.构音异常有6种不同表现,一般是替代音、歪曲音、省略音、添加音、声调错误和整体性的语音不清

44.语言矫治工作中的兼顾个人与集体原则

45.在所有学前儿童中,说话流畅度异常约有5%,其中大多形成于2~7岁 46.认知行为矫正理论的观点

47.语言障碍儿童有独特的心理特点,这个群体有很高的异质性

48.维果斯基提出感觉材料和真实物体是概念不可分割的部分,儿童是通过真实的生活体验学习词汇和各类概念。

49.儿童的问题行为一般表现是行为不足、行为过度和行为不适当

二、名词解释题

正强化:正强化是指当一种操作性行为在某种情境或刺激下出现后及时得到一种强化物,如果这种强化物能够满足行为的需要,则以后在那种情境或刺激下,这种特定的操作性行为出现的机率会升高

智力超常儿童:主要是指智商超过130的儿童或在某方面具有特殊才能的儿童。

情绪行为异常:是指儿童长期存在的,能影响自己发展或他人的情绪行为过度,不足或不恰当的状态

肢体障碍儿童:是指因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畸形,导致人体运动系统不

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的儿童

智力落后儿童:指那些在发育期内,一般智力明显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正常水平,并有明显的社会适应障碍的儿童。

语言发展异常:是指理解或使用口语,书面语或其他符号系统时出现障碍,语言发展的速度,程度等低于正常儿童。

游戏治疗:以儿童为对象进行心理治疗的人把游戏作为与儿童沟通的媒介,让儿童通过游戏“玩”出自己的问题。这种凡是以游戏为主要沟通媒介的心理治疗被称为游戏治疗。

儿童多动症:是学前教育机构中常发现的一种心理行为障碍,是指发生在儿童期内行为表现与其年龄极不相称,以注意力明显不集中,活动过多,任性冲动和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症,也称为轻微脑功能失调。

多动症:也称“多动综合症”,是指发生在儿童期内,行为表现与其年龄极不相称,以注意力明显不能集中、活动过多、人性冲动和学习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病症。

个别化教育方案:是教师和家长合作为某个特殊需要儿童建立的个别教学计划。

特殊儿童:是指在生理上、心理上及智能上异于普通儿童,具有特殊的教育需要的儿童。其特殊的需要包括:特殊的教育场所、特殊的教育方法、受过特殊教育训练的教育者和教学手段等。

游戏治疗:是以游戏活动为媒介,精心为儿童创设一个充分自由、充分尊重及没有任何压力的良好环境,让儿童通过自由的游戏自然地表达情感,将内心存在的问题通过“玩”表露出来,从而建立起新的情感交往模式,有效地提高儿童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的兴趣和愿望。

情绪行为障碍儿童:是指排除智力障碍和精神失常的情况所表现的行为与社会要求社会评价相违背,从而妨碍个人对正常社会生活适应的儿童。

代币制疗法:是指一种用代币做强化物来进行行为矫正的方法。

病弱儿童:也称有健康障碍的儿童,是指长期患有慢性疾病,体质虚弱,并因此需要特别关照和教育的儿童。常见的疾病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障碍疾病等。

早期干预:是指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的教育训练活动,它适用于发展偏离(或落后)正常或可能偏离(落后)正常的五六岁以前(主要是3岁以前)的儿童身上,通过这种教育的实施,可望使这部分儿童的智力和能力有所提高,获得一定的生活能力和技巧,待他们成长到学龄阶段,可以更好的接受特殊教育或正常儿童的教育。

超常儿童:不只是智力和才能的高度发展,而是优异智力创造力及良好的非智力个性特征和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故称其超常儿童.隔离:为了减少或消除儿童的某些不良行为而采取处罚错斯的一种方法。

三、问答题: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意义。

1、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成长的意义。主要表现为帮助具有特殊需要儿童在发展的关键期内建立全面发展的基础,充分促进学前特殊儿童的潜能的发展,以及有效预防学前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

2、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意义。学前特殊儿童有助于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特殊需要,并且积极参与到教育过程中以帮助短自已的孩子,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负担,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

3、社会效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为社会发展增加建设者的力量,有效地减少社会承担的特殊教育和残疾费用,同时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发展的趋势

1.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的趋向一 2.一体化融合教育的趋向 3.整合教育的趋向

学前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的方法

1.综合多种感官法 2.表象指导法 3.愉快学习法 4.试误法 5.及时反馈法 6.实践法

简述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的内容.1.感知机能训练 2.运动能力训练 3.认知训练 4.语言训练

5.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练 6.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

如何从技能培养上为学前超常儿童进行特殊教育。

1.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简述学前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应遵循在基本原则。

1.个别化原则;

2.量力性原则; 3.整合性原则; 4.反复性原则。

简述学前儿童发声异常的的类型

音调异常 音量异常 音质异常 共鸣异常

多动症儿童教育干预措施

1.行为管理治疗 2.认知行为治疗 3.心理治疗 4.环境控制 5.释放精力 6.药物辅助 7.饮食辅助治疗

超常儿童的典型特征有哪些?

智力早熟

坚持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 掌握欲极强

简述游戏治疗的特征.1.游戏治疗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2.游戏治疗中包含着充分的教育因素; 3.游戏治疗是充分体现儿童自主性的; 4.游戏治疗是安全、愉快的。

语言矫治工作中的教师角色教师做语言矫治工作的任务

主要有 : 及时发现儿童的问题 , 树立良好的态度,为语言障碍儿童提供正确的语言范型 , 做好家长等人的工作,为语言障碍儿童制订和执行个别化教育方案。

听觉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答案:对听觉障碍儿童最重要的是进行早期干预。目前早期干预力求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教育。

听觉障碍于预有两个基本观念,一是回归主流观念;二是整合教育观念 进行昕障儿童早期干预的基础,是要做到尽早发现听障问题,尽早佩戴助听器,并注意维护、保养和适时更换,进行师资培训。

教师要积极利用同伴教学模式,要结合使用手语交流法与口语交流法。还要特别重视数学,教育难度尽可能接近普通学前儿童的水平,为听障儿童日后进入正常学校接受教育做准备。

教师对听障儿童要进行一对一形式的个别辅导,矫治的时间要有所保证。

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如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干预?

提供支持性、接纳性环境; 培养语言沟通能力; 体验性认知学习感知觉统合训练 以儿童为中心 保护儿童安全

简述游戏治疗中的家长工作。

1.改变家长的态度;

2.增进家长对游戏治疗的理解;

3.争取家长对游戏治疗的积极配合三个方面。

如何发现并鉴别有特殊需要的儿童?

1.、有特殊需要儿童的基本表现:智力迟缓、语言障碍、行为异常等

2、用量表测查判断

3、议到儿童精神卫生中心检查

简述学前儿童语言障碍的形成原因。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环境因素

如何从学习内容上为学前超常儿童进行特殊教育。

加深学习; 加速学习; 内容精深化; 内容新颖化。

简述孤独症儿童的主要行为特征。

社会交往障碍,缺乏交会性注意,言语发展迟缓,言语沟通障碍,语言表达怪异,刻板性行为,拒绝变化,正常的记忆力。简述学前特殊儿童语言矫治的方法。

1、儿歌故事法

2、全面交流法

3、多重刺激法。

4、日常交往法。

5、自然情境法。

6、游戏法。

简述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的安置形态。

答案:

1.随班就读与个别帮助相结合的安置形态;2.设立中心的安置形式; 3.对口活动的安置形态。

论述孤独症儿童的行为特征。

1.社会交往障碍 2.缺乏交汇性注意 3.言语发展障碍 4.言语沟通障碍 5.语言表达怪异 6.刻板性行为 7.拒绝变化 8.超常的记忆力

论述儿童情绪行为障碍产生的原因。

1.家庭环境不良影响 家庭不完整 冷漠的家庭关系 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家长本身的情绪行为问题 2.幼儿园教育不当 3.社会环境的污染 4.生理因素

简述智力落后儿童早期教育的内容.大运动能力的培养 精细动作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语言能力训练 自理能力训练

社会适应与交往能力训练

从语言矫治的教育训练方法

①儿歌故事法。②全面交流法。③多重刺激法。④日常交往法。⑤自然情境法。⑥游戏法。

简述学前超常儿童早期教育的基本原则。

符合儿童实际的原则; 全面发展的原则;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 幼儿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如何处理攻击性行为?

冷静的态度解决儿童的争端;

让儿童分清是非,进行说服教育; 用讲故事等方法进行正面教育; 冷处理的办法。

简述一体化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

a、集体教学活动;b、分组教学形式;c、在集体教学中重点关注的形式;d、个别辅导的形式。

试述学前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原则。

1、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教育的原则:

2、多重感官协调原则

3、自然性原则

4、安全性原则

5、全面性原则

6、持久性原则

论述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异常的形成原因

1、构音器官异常

2、脑损伤

3、智力缺陷

4、感官损伤

5、儿童情绪不良

6、缺少学习语言的动机

7、环境中缺乏正常的语言刺激等。

6、把代币制泛化到自然环境中去

简述学前儿童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

1、正强化:正强化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与奖励是同义的。正确使用下强化可以有效地增强好的行为,但使用不当会带来副作用。每个人所喜好的事物不同,在奖励时要注意强化物的强化价值,还要防止过多剥夺或饱厌现象。

2、间歇强化:间歇强化与连续强化相比较效果更强,同样也需要强化物的支撑;

3、区别强化:区别强化可用来减少不当行为,要求在行为以低比例出现时给予递减强化;

4、消退:消退是与连续强化相对应的概念。要防止给予不良行为注意,消退时要确保态度一致。

5、隔离:隔离是当儿童表现出不良行为进暂时将其从有强化物的环境中分隔开,严重者可用隔离室。

论述学前期多动症儿童的主要行为特征。

答案:

1.注意力集中障碍 2.精力过剩 3.行为冲动 4.情绪不稳定 5.学习困难 6.不良行为倾向 7.协调动作缺陷

试分析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a、言语与语言发展。语言是听力受损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受影响最严重的问题;听

力受损儿童语言障碍明显。

b、认知与思维有听觉障碍学生的思维发展迟滞,在很长时期内无法将感知和思维统一起来,感知活动缺少思维和语言的积极参与,很难利用间接经验,主要借助于个体直接经验,感性知识贫乏肤浅,零乱。

C、社会化发展:听力障碍儿童与教师,同伴的交往较少,容易对别人产生误解,猜疑等,易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退缩,自我封闭等。听力障碍儿童倾向于与同类儿童交往。

联系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实际,论述学前儿童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答案:

社会环境的变化:

父母教育存在的问题:过度教育、期望值过高、幼儿园教育不当:观念落后,家园教育不一致

如何应用行为矫正方法矫正儿童不良行为。

答案:

① 代币制。需要建立一套奖励代币的办法和兑换逆强化物的机制。

② 模仿和示范是相对应的。要给儿童正确的示范,防止不正确的示范对儿童的行为产生错误的引导。③ 行为塑造法。④ 结合实际

论述代币制疗法的程序和原则

1、明确目标行为

2、代币的选择

3、选定支持强化物

4、确定要奖励的行为与支持强化物的兑换比例及方式

5、严格具体操作

论述多动症儿童的教育与干预

1.行为管理治疗 2.认知行为治疗 3.心理治疗 4.环境控制 5.释放精力 6.药物辅助治疗 7.饮食辅助治疗

第二篇: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一、特殊教育的内涵与理念

特殊儿童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规律的科学,又称特殊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由于对特殊儿童有两种理解,特殊儿童教育学也就有两种界定。广义的特殊教育是指:正常儿童之外的所有儿童的教育学,即超长(天才)、低常(智力落后)、有品德缺陷(问题儿童)、器官缺陷(盲、聋、肢残)、儿童精神病和病弱等各种儿童的教育学。狭义的特殊教育是指:身心有缺陷儿童的教育学,即盲、聋、弱视、重听、智力落后、言语障碍、肢残、病弱等缺陷儿童的教育学。美、日、苏、联邦德国等许多国家从法律或学术上把特殊儿童教育规定为缺陷儿童教育;广义的特殊儿童教育学又分为盲童(视觉障碍)教育学、聋童(听觉障碍)教育学、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学、言语矫正学、天才儿童教育学、问题儿童教育学、多种缺陷儿童教育学等。

特殊教育在本质上是“育”与“爱”有机结合的教育。“育”在中国古代意味着“养子使作善也”,体现了教育的发展性和方向性;“爱”则蕴藏着人性之本,爱心;这反映了特殊教育的理念为“爱而有教”与“教而有方”的融合。

二、特殊教育大体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使得众多的残疾儿童和残疾青少年接受了一定的教育。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与正常儿童普遍接受学前教育相比,大约85%的残疾儿童未接受过学前教育,使得他们的发展受到影响。当代儿童发展和特殊教育的研究成果充分证明了早期干预和早期教育对特殊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和特殊儿童家长已经开始认识到,在早期为特殊儿童提供具有丰富刺激的环境,将有利于改变这些儿童原有的不利条件,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在我国的绝大部分地区,还不可能普遍设立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机构,全面开展特殊儿童早期教育工作。因此,切实可行的是在普通学前教育机构中进行特殊儿童教育,通过灵活多样的安置形态和课程组织方案,向学前特殊儿童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使他们在与正常儿童相互交往中从事学习和获得发展。学前教育机构中的特殊儿童教育在我国还是一个新课题,需要探讨的问题很多。

三、社区教育是现实出路

从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向和前景看,必然要走向一体化教育。近年提出的全纳教育理念,其政治主张是所有的儿童都有权利共同学习,体现教育民主化的要求,其对教育的意义是提供整合的环境,从而不仅使社区内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同时受益,还能更有效地运用教育资源,提高园所效率和整个教育系统的成本效用。

全纳教育对我国一些地区正在推行的社区教育有所启示。社区教育可实现教育的目的、效果与条件途径的统一,对于突破幼教管理条块分割状况,促进教育与社会社区的互动,普教与特教一体化有着积极意义。社区教育的实施还有益于将社区内各部门如文教、民政、妇联、保健等协调联系起来,整合多方面资源,充分发挥效益。可以认为,对于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社区教育是现实出路。当然,这方面的改革道路仍很艰巨。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和任务是要建立起面向每个儿童及家庭的早期教育与养护的社会支持系统和服务网络,在妇幼保健、科学喂养、医疗矫治、发展监控、早期教育等方面提供综合服务,从而融合保教,使每个儿童的发展权益得到保障。

教育部在全国“九五”幼教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城市幼儿教育社会化社区化的要求。2000年12月,中办、国办又发出通知,要求各部门认真执行《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这两份文件与前面提到的九部委关于“发展特教事业的意见”的精神是一致的。社区教育有了国家政策的依据和指导,加之多方努力与协作配合,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最终使社区内包括残障儿童与特殊需要儿童在内的所有孩子受益。

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事实上 ,只有极少数的特殊儿童学前有机会在特殊教育机构中受到教育 ,绝大多数的学前特殊儿童只能呆在家中。本研究对北京市 6 8名特殊儿童的学前家庭教育状况进行调查 ,并对其中 22名儿童的家长做了深入的访谈。研究发现特殊儿童学前家庭教育的一些基本特点 :特殊儿童的问题发现较晚;特殊儿童接受学前专业机构教育人数少;获得社会的支持较少;特殊儿童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

四、学前特殊教育的教学策略

有效的教育策略可以使学前特殊儿童的生理缺陷和心理缺陷得到最大的补偿,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一)环境渗透法

学前特殊教育应注重营造与家庭氛围相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环境,为这些儿童提供生活、学习、娱乐的场所,充分利用环境的潜在因素,开发这些儿童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参与活动的兴趣。譬如,创设多种形式的角色游戏的场所,让这些儿童在娃娃家活动中能主动地走进生活,学习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多重感官教学法

学前特殊教育应充分运用这些儿童的多重感官活动来进行学习,让这些儿童通过视觉——味觉—触摸感觉等多重感官来接受信息,学习知识,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效果。譬如,生活活动——认识西瓜,就是在“找找西瓜”的游戏中,让这些儿童运用视觉,触摸觉来认识西瓜,知道西瓜的形状和颜色。在“吃吃西瓜”的游戏中,让这些儿童运用味觉来尝尝西瓜,知道西瓜里有红瓤和黑籽,籽不能吃。最后在“画画西瓜”的游戏中,让这些儿童动动手,画一画。通过找一一吃——画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西瓜的认识。

(三)师生融合教学法

学前特殊教育应注意发挥这些儿童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师生融洽协调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激发这些儿童学习欲望,提高学习能力,增进师生情感。譬如,美工活动——大红花,就是师生一起参与在游戏“撕纸块”,“贴纸块”的活动中,共同贴大红花。这些儿童在与教师的共同学习中,动手能力增强了。最后在“送红花”的活动中,这些儿童分别把大红花送给与自己共同制作大红花的教师,增强了师生的情感。

(四)亲子教学法

学前特殊教育应注重发挥家长的参与作用,创设机会,让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这些儿童看到父母与自己一起活动,十分高兴,学习能力增强,父母与自己孩子的感情增进,学习潜能得到最大发挥,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譬如,音乐活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表演中,我们请家长参与活动,在学生找妈妈跳舞的过程中,一个平时感情比较冷漠的脑瘫腿残儿童居然在音乐声中,在情感的呼唤下,与其他儿童一样拖着残疾的双腿一颠一颠扑向自己的妈妈,母子相抱的情景使在场的教师、家长拍手称好激动不已。

(五)组合游戏教学法 学前特殊教育应根据学前特殊儿童在学习中的主要障碍和接受知识的特点: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要在组合游戏中,由浅人深地进行,这样能充分调动这些儿童学习的兴趣与参与能力。譬如,学习体育的基本动作——双脚并拢行进跳。教师把“双脚并拢行进跳”的动作分解在组合游戏中进行教学,在游戏“大皮球”中,学习双脚并拢向上跳,在游戏“过小河”中,学习双脚并拢向前跳,最后在游戏“小青蛙捉害虫”中,练习双脚井拢行进跳。即练习了体育的基本动作——双脚并拢行进跳,又对这些儿童进行了环保意识的教育,青蛙是益虫,我们不能吃青蛙。通过组合游戏老师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传授了双脚并拢行进跳的动作技能,学生对这些技能的学习也就掌握得非常牢固。

(六)模拟情境教学法

学前特殊教育应注重创设与教学知识点相符合的情境,在模拟的实作环境中,这些儿童学习兴趣增强,更容易接受知识,理解教师语言的含义,更容易模仿教师的动作,学习本领。譬如,在礼貌教学“客人来了”的活动中,教师把教学活动安排在与家庭氛围相似的娃娃家角落里进行,施教老师与一位学生学做主人,助教老师和另一位学生学做客人。客人来了施教老师示范“请进”,“请坐”,“倒茶”,“送水”等动作,让做主人的学生跟着教师模仿动作,这些儿童学得很像样,兴趣十足,居然像个小主人。通过模拟情境的教学,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

五、学前特殊教育的教学原则

(一)坚持“以生活为本”的原则

学前特殊儿童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智力水平低下,动作不协调,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学前特殊教育是以“适应性教育”为主的早期干预,因此教材内容应来源于生活,让这些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生活中学习与人相处的社会适应能力;在生活中熟悉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和自然环境,从而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我校学前特殊教育注重学前特殊儿童个体间和个体内差异的研究,探索这些儿童纵向发展轨迹,从而形成了一套个案研究的体系,建立了这些儿童的个人档案。家庭情况调查表:了解这些儿童家庭结构,家族史,以及个体成长发育的情况,包括生理缺陷和行为问题。学生现状初测表:一开学就对这些儿童进行“社会成熟度量表”测量,“儿童发展性量表”测试,了解这些儿童的缺陷和造成这些缺陷的原因和程度。学生发展情况随笔记录:在一日生活中及时地、真实地记下学生发展的点点滴滴,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找准“最近发展区”,个别化教育计划:教师与家长一起共同制定康复计划,共同训练,及时进行阶段评估、反思、调整。

(三)坚持“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应与康复训练紧密相连,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考虑到补偿这些儿童的缺陷,对这些儿童进行分类、分组、分层教育与训练,以达到教育与康复的统一性,协调性。譬如,对脑瘫腿残儿童进行走路的训练,单一的走路训练是枯糙无味的,在游戏“走小路”,“找圆形”的活动中,这些儿童参与训练兴趣高,训练效果相应也比较好。

(四)坚持“游戏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学前特殊教育在集体教学和个别训练中,应采用综合游戏的方法实施教育,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最大限度地调动这些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能力;增强教学效果。譬如,常识活动,认识皮球的教学就是在综合游戏活动中进行的,游戏“奇妙的口袋”,让学生在找玩具的过程中整体认识皮球。美工游戏“我喜欢的皮球”,让学生在画皮球的过程中认识皮球的形状。

(五)坚持“学前一体化教育”的原则

学前特殊教育要坚持普特相融合的教育方法,让这些儿童有计划地定期进入普通幼儿园,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一起参与角色游戏,在伙伴教育的作用下,改善智力水平,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譬如,让两名学前特殊儿童进入正常儿童的娃娃家活动,他们模仿正常儿童烧饭、做菜的样子,比老师一对一教学,学得好,学得像样。又譬如,让两名学前特殊儿童进入正常儿童的结构游戏活动,他们模仿正常儿童搭汽车、扫“手枪的本领,也比老师一对一教学,学得好,学得像样,在活动中这些儿童的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六、总结

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而我国受过专业训练的特殊教育师资严重缺乏,我国在1989—2000年的11年时间里下达的特殊教育专项补助款仅为2亿人民币。为此,应当尽可能增加对特殊教育经费的投入,使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同步发展,致力于为障碍者和天才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提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让他们拥有高质量的生活。

参考文献:1.王培峰等:“教育公平是全纳教育的核心”,《中国特殊教育》,2002年第三期

2.黄志成等:“全纳教育的理据:三个维度的分析”,《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第十一期

第三篇: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一,对该儿童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姓名: 小萌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2003年10月

健康状况: 良好

智障程度: 中度智障

自身发展状况:自理能力较强,可以自己穿衣服、穿鞋子、吃饭,独立上厕所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都发展良好;语言能力也较强,可以陈述简单的事情,可以重复复杂的口令;认知理解能力一般,喜欢模仿别人的对话,对人称转换不能理解。例如:个案在打了另一个小朋友小雨之后,老师对小雨说:“小萌不乖,小雨不要跟她玩。”个案小萌则拉过老师,阻止老师跟小雨玩,并说:“小萌不乖,小雨不要跟她玩。”

家庭及教养情况:父亲对其较溺爱,母亲对其要求较严格。个案与父亲关系较好,与母亲经常吵架、打架。

受教育情况:特教学校接受康复训练,已经有近三年的时间,从未进过正常幼儿园接受正常的教育。

个案的情绪很不稳定,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攻击性较强,会攻击同伴,也会攻击教师

个案的身高在班里是最高的,力气也最大,遇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往往靠“武力”解决,所以攻击同伴的事件经常发生。有时候教师在对其错误行为进行批评时,个案也会因为不满而出手攻击教师。

(二)不服从命令,抗拒行为

个案可以说是全园最调皮的孩子了。每次去玩大型玩具“淘气宝”,就从来没有乖乖出来过,每次都是被教师强制领出来的。并且教师让个案去做的某件事情,有时她会拒绝去做。例如,在一次上精细课时,教师让其帮忙拿玩具,她拒绝去做,对教师的话也不理睬。

(三)不恰当的情绪发泄方式

个案在未满足需要时,就会流眼泪。流眼泪可以作为一种情绪疏导方式,但个案流眼泪的频率太多,且来的很突然,没有任何先兆。经过观察发现,个案是在不良情绪发生之前,以及挨批评之后,就会有这样的反应,本以为她是因为内心委屈,但事实是如果对其干预,她的不良情绪会即刻发生。二。,接受治疗,帮助的内容(一)坚持正面引导与制度相结合

由于智障儿童发展水平和自我意识水平低,内抑制和言语调节功能较差,他们很难理解和形成道德信念,不易自觉地用道德准则指导自己的行动。因此,教师必须按道德准则标准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培养学生文明礼貌时,可利用语文课与班会课及思品课,通过直观生动的办法,训练他们会用常用礼貌用语。

智障儿童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在教育过程中培养的,在教育过程中,对他们的要求不仅要明确具体,而且要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反复的强化训练,同时也要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如:课堂常规,卫生清扫,生活自理,检查评比等,通过加强管理,使之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智障儿童生活能力弱,缺乏最起码的劳动技能。具体表现在衣服穿不好,扣子扣不好,穿鞋左右不分;要他们扫地,就东扫一下,西扫一下,灰尘满天飞,越扫越脏;绝大多数学生不会削铅笔,一支铅笔用不了两三天就用完了。要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必须从小对智障儿童进行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

利用自理课,教师不仅要具体指导智障儿童的自理知识,同时还要定期举行一些自理能力方面的比赛。如:穿衣比赛、系鞋带比赛、洗脸比赛等,并给予优胜者以物质奖励,经过反复强化练习,他们形成了自理习惯。再如,卫生清扫的习惯是以量化管理,采用鼓励和奖励的办法强化。他们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每日一次卫生清扫,班主任做到每日都对他们评比,表现好的同学贴一朵小红花鼓励,班主任每周一次总结表彰,发放奖品(食物或具体物品),经过一年的反复强化练习,班内十名智障儿童不但养成了卫生清扫的习惯,而且也掌握了卫生清扫的劳动技能,使他们终身受益。

(二)针对智障儿童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对策。

智障儿童由于大脑功能的发育缺陷,以及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养成了不良的个性特点和不良习惯。因此,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应采取不同的矫正方法。

三. 参与健全儿童学习的内容及程度

1、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刚到一个新环境里面,孩子对环境的变化,以及周围人的改变,都要重新的来适应,还要调节自己的情绪。因此前几天的时候,我们不能够强迫孩子做什么,让孩子做什么,就让孩子在教室里面自己自由的活动,让孩子去寻找自己喜欢的东西。让孩子喜欢新环境的变化。同时让孩子多接触接触身边的人,能够让孩子尽快的适应这样的环境,尽快的进入到状态之中。

2、配合意识的建立

孩子慢慢的适应新环境之后,就要做孩子的配合意识了。孩子只有配合了才能够更好的学习下面的知识。也只要孩子的配合意识建立起来了,才有下面的内容。若是孩子连最基本的配合意识都没有,那么一切就等于是空谈。就如良友来说吧!良友现在的重点就在借助于各种各样的内容上面建立孩子的配合意识。让良友仍垃圾的时候,良友也知道是让他干什么的,也明白老师所说的意思是什么,可是就是不去执行,不主动去做,这个时候我们要做是什么?是替孩子把垃圾给扔了,还是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感到无奈,而不知道怎么样的来做呢?其实这个时候就是锻炼孩子的配合意识的时候,给孩子发出指令后,要在孩子第二次5秒中之后没有执行时,及时的去辅助孩子完成相应的内容。(即便是手把手的辅助也要让孩子来做)这是停止令做事的原则。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配合意识就能够慢慢的建立起来了。

3、注意力的要求要、常规意识贯穿始终

在学习每一项内容之前,我们要想一想孩子在学习这一项内容时我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我要做到的是什么?很多的时候我们可能都会顾此失彼,这一点对孩子的要求做到了,那一点缺没有做好。总是感觉孩子各个方面进步都挺大的,可是总觉得孩子又缺少了是似的。这少了的什么就是孩子的常规,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各个方面的能力虽然都提高了,可是我们要注意了。若是孩子与你说话的时候不看你,孩子没有秩序,没有常规那么我们缺少的这一点可就太大了啊!四. 教育教学的方式

充分理解

为其正确定位

新课程要求我们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把关注每一个学生落到实处,从而 “使教育在每个人身上得到最大的成功”。

黑格尔的评语竟是:“此学生学力中等,不擅长哲学。”这些例子深深地警示我们:“学校的学生如同庭院里的小树,即使是无大希望者也可能在某时某地开花结果。”重要的我们教师不要过早地给孩子贴上“你不行”的标签,哪怕是对这些智力低下的学生。

尊重学生

放大其优点

“尊人者,人尊之”,智障儿童被人歧视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学习上的困难。可是过分追求学生的分数,使得多数教师觉得智障儿童一无是处,其实这是一种偏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为好孩子的欲望,教育就应该让他们找到“我是好孩子”或“我是好人”的感觉,智障儿童也不例外。

隐藏责备

培养习惯

“习惯成自然”,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使学习者终身收益。智障儿童大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懒散,时常出现与教师对抗的情绪,导致学习颓废。然而,坏毛病并非一日养成,其改正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教师抓住时机,进行巧妙的引导。否则,老生常谈式的说教非但不会真正触动学生,反而会使其厌烦。

智障儿童和其他的孩子是平等的,关键是教师对待他们要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苛求,用爱点燃他们自尊的火种,使智障儿童在醒悟、感动中自觉要求进步,最终走上自信、成功的道路。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我们在学习任何的内容时都要严格的要求孩子与他人能够对视,要与他人有眼神的交流。不仅要有对视,有交流。还能够主动的与他人进行交流。

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同样的对于我们的孩子也是如此的啊!这个环境里面,这个时候,我们的孩子该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些都是规矩,这些也都是常规。这些都是必须贯穿始终来要求孩子的啊!一个良好的习惯是慢慢的建立起来的,在我们的训练,学习的过程中还有许许多多要注意的地方,还有很多的细节是要我们把握的。我们的脑子里面要有一条清晰的“线”,让这一条“线”引领这我们前进。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也许会摩挲着前进,前进中改善。让我们的学习思路更加的宽广。

五. 发展目标

(一)两类学生的教学目标应有关联

在同一节课中完成不同目标,这些教学目标应相互关联,即两类儿童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应大致相同,只是在目标要求的层次上体现不同。一般来说,尽管教师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但教学环境却是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在同一教学环节中分别落实教学目标。例如,教师设计了“集体朗读”这一教学环节,正常儿童要求通过“朗读”环节同时思考一些问题,在“朗读”之后完成教师的提问。而智力障碍儿童的教学目标则可能是通过“朗读”环节实现“加深对课文中某一细节的理解”,或干脆就是单纯的“朗读操练”。由于在同一环节中不同儿童具有不同的学习任务,所以儿童都可以利用该环节完成各自的任务。如果教师为两类儿童设计的目标毫无关联,教师就有可能设计更多的环节来落实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样会增加教学成本,也不利于两类儿童的融合学习。

(二)抓重点知识和主要内容设计教学目标

由于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能力有限,有些教学内容需作出处理后才能使用。另外,智力障碍儿童的教学目标往往较正常儿童简单且数量少,长此以往,智力障碍儿童的知识点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跳跃。那么怎样选择教学目标才能保证科学性而不跳跃?一般来说,教师应为智力障碍儿童设计一条学科发展的主线,并确定不同的层次要求。教师在每次设计教学目标时,都应参照这根发展主线,选择重点知识和主要内容作为智力障碍儿童的教学目标。因为这样设计会将看似零散的、相互间关联不大的知识和技能用一条线串起来。既有利于教师把握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进程,也有利于儿童对知识的记忆和整合。

(三)教学目标与课程总目标一致

教师无论是为正常儿童设计教学目标,还是为智力障碍儿童设计教学目标都应与课程总目标、学期目标和单元目标相一致。即课堂教学目标要以教学总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为依据,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是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在一个具体活动中的体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师所选择的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才能帮助学生实现适应社会发展的总目标。

(四)教学目标应体现学生的发展

教师为智力障碍儿童制定的目标应有层次性,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设计成功的目标台阶。但从教师为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所设计的教学目标看,大多难度偏低且缺乏操作性。这是因为,一方面教师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能力和课程目标本来就不太清楚;另一方面,普通教育系统的知识点多、各知识点间的难度跨度大,因而无法照顾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的接受能力。教师们为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设计的教学目标常常不能反映其教育基础和教育需要。现在很多教师为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设计的知识目标大多停留在“知道”层面上,例如,要求学生“知道„„”“了解„„”“感受„„”“认识„„”而偶有“埋解”层面的目标,也大多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不需要太多思维就能获得解答的“假目标”,而几乎没有“运用”、“分析”和“评价”等更高层次的目标要求。这种缺乏思维含量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可能会限定部分有一定思维发展空间的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不利于他们养成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适时、适度地为智力障碍儿童制定更有价值的真目标,提出更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真要求,以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六,评价

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王**在语言方面,从刚开始只能发单音,到现在已经能较好的说一些双音节的叠音词了,个别非叠音的双音节词也能大胆的说出来,这是个不小的进步。他的构音器官较之以前灵活了许多,并且认知能力大有提高了。在与人沟通方面,能较积极的参与训练,配合意识增强了。和正常孩子没有什么差别,效果不错。

第四篇: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 学前特殊儿童 是指学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换言之,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6岁儿童。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是为各种不同特殊需要儿童所提供的促进其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

 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加以分类,学前特殊需要儿童的类别主要包括生理发展障碍儿童、智力落后发展障碍儿童、语言发展障碍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儿童、超常儿童等。

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具有的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直接效益 对特殊需要儿童成长的意义。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最重要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帮助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在发展的关键期内建立全面发展的基础,充分促进学前特殊儿童的潜能的发展,以及有效预防学前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

2、间接效益 对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意义。任何一个特殊需要儿童的存在,都给他们的家庭带来许多特殊的问题,学前特殊教育有助于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特殊需要,并且积极参与到教育过程中以帮助自己的孩子;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负担,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

3、社会效益 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每一位特殊儿童,都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个体存在的,与整个社会及社会发展都有一定的关系。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集中表现在:为社会发展增加建设者的力量;有效地减少社会承担的特殊教育和残疾福利费用;同时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 展。

 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

1、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的趋势。当代世界范围内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提倡和重视,使得特殊儿童教育出现了突出的‚早‛之倾向。世界各国都在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来保证早期干预的实施,注重从法律上保证特殊儿童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的可能性;加强早期发现的研究,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围绕特殊儿童的需要制订早期干预方案,以使他们获得最佳的发展。

2、一体化融合教育的趋势。当代特殊教育的一体化倾向使得特殊教育不再是一个与普通教育截然分离的独立系统,促使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产生了变革。一体化融合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回归主流的一体化融合教育,主张特殊教育正常化---让特殊儿童回归社会主流,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安臵方面,要求尽可能的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安排在一起接受教育。二是全纳性的一体化融合教育,要求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内教育所有学生,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并根据儿童自身的特殊需要为其提供特殊服务。

3、整合教育的趋向。受当代儿童学习和儿童教育理论的影响,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整合教育的问题也受到了特殊教育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摒弃陈旧的单纯训练的特殊教育观念方式,在整合观指导下的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进行。这种改革从传统的分科教育转入整合教育,从封闭式教育到开放式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 的教学转向以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建构式‛教学,从传递知识的课堂教学转向激励儿童参与、探索与创造的活动教学。这样的整合教育取向,充分注重给每一个学习者满足的完整经验,以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发展。

 学前视觉发展障碍概述 学前儿童的视觉障碍根据诊断标准可分为盲与低视力两种,由遗传与先天原因、疾病、意外事故及外伤等原因造成。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存在的主要是低视力的儿童。 盲与低视力 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确定为:当双眼中优势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在0.05-0.3之间时,为低视力;当双眼中优势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在0.05以下至无光感时,或视野半径小于10度,即为盲。 学前视觉发展障碍儿童的主要心理行为特点是 视觉丧失或减弱,但是听觉和触觉可起补偿作用;听觉注意力好,但兴趣较为狭窄;机械记忆力强,想象受视觉障碍的影响很大;语言与形象经常脱离,思维时概念的形象往往不清;性格问题较多,有超自尊现象;动作发展方面,活动能力受到限制。

 对学前视觉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教育、多感官协同、自然性、安全性、全面性、持久性等原则;特殊教育内容包括感知技能训练、运动能力训练、认知训练、语言训练、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及日常生活技能的培养;特殊教育方法包括综合多种感官法、表象指导法、愉快学习法、试误法、及时反馈法、实践法等。

 听觉障碍也称聋、重听、听力损伤,主要指轻度到深度的各种听 力残疾,分为聋和重听两类。持生理学观点的人强调听力损伤的可测程度,听力受损达到无法听见某一强度或强度更高的声音成为聋,其他听力受损则称为重听,常用表示声音强度的单位是分贝(dB)。持教育观点的人经常使用‚学语前耳聋‛(4岁前)、‚学语后耳聋‛(4岁后)。学语前耳聋是指儿童在出生时,或者言语和语言发展之前就出现的耳聋;学语后耳聋是指在自然学会说话和语言之后出现的耳聋。

 听觉障碍鉴别有纯音测听法、言语测听法以及一些用于幼儿和不易测验儿童的测验方法,如反射测听法、受激反应测听法、游戏测听法以及一些有儿童特点的仪器测试法。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

1言语和语言发展。语言是听力受损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受影响最严重的问题,听力受损儿童语言障碍很明显。认知与思维。有听觉障碍学生的思维迟滞,在很长时间内无法将感知和思维统一起来,感知活动缺少思维和语言的积极参与,很难利用间接经验,主要借助于直接经验,感性知识贫乏、肤浅、零乱。3 社会化发展。听觉障碍儿童与教师、同伴的交往较少,容易对别人产生误解、猜疑等,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退缩、自我封闭等。听障儿童倾向于与同类儿童交往。 听觉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

 对听觉障碍儿童最主要的是进行早期干预。目前早期干预力求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教育。听觉障碍干预有两个基本观念,一 是回归主流观念;二是整合教育观念。进行听障儿童早期干预的基础,是要尽早发现听障问题,尽早佩戴助听器,并注意维护、保养和适时更换,进行师资培训。听觉障碍儿童最大的障碍是与人交流困难,语言训练包括以下内容:听觉训练,发音练习,语言理解与掌握,语言能力评估。听障儿童适合在小集体中学习,教师要积极利用同伴教学模式,并结合使用手语交流法与口语交流法。还要特别重视教学,教育难度尽可能接近普通学前儿童的水平,为听障儿童日后进入正常学校接受教育做准备。教师对听障儿童要进行一对一形式的个别辅导,矫治的时间要有所保证。 病弱儿童 是指长期患有慢性疾病,体质虚弱,并因此而需要特别照顾与教育的儿童。这类儿童主要是指患有以下疾病的儿童:心血管疾病,如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有哮喘;内分泌系统疾病,常见的有糖尿病;肾脏疾病,如肾炎;血液疾病,如贫血和血友病;神经障碍疾病,如癫痫等。

 病弱儿童由于长期患有疾病、体质虚弱,会因治疗或体力不支而耽误学业,从而影响其学业成绩;由于体弱多病,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持久性差、精力不支等问题;可能在认知能力发展上略受影响;在个性方面,由于身患疾病,家长过分保护和迁就,会使儿童过于依赖,缺乏自信,容易形成孤僻、退缩等不良人格特征。

 脑瘫是一种大脑发育成熟前受到损伤而致的一种神经征候。其主 要问题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动作协调困难,多发生在儿童出生时,也可能由于出生后脑伤或传染病所致。

 脑瘫儿童的训练包括:运动能力的训练、生活能力的训练、认知能力的训练、语言能力的训练、特殊设备准备及脑瘫儿童的护理等。

 癫痫症是由于脑伤造成的,表现为痉挛和抽搐的发作。主要是由于大脑对神经细胞所释放出的过多电流无法做出有效的控制而造成的。

 哮喘是由于呼吸道阻塞、分泌大量的痰液,而使得呼吸困难的现象。造成哮喘的原因是由于过敏反应、情绪波动或活动过度。哮喘儿童不存在智力上的问题,也没有其他的学习和生活困难。但由于身体原因,体弱多病,特别是在发病期间,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生活和学习。作为幼儿园教师应为患儿提供一些特殊帮助。 智力落后儿童 是指儿童在发展期内,智力状况明显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并伴随有明显的语言与行为障碍。 智力落后儿童的分类 按其智力受限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和极重度四级,能够在普通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的多为轻度和中度智力落后儿童。

 智力落后儿童的成因。形成智力落后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可分为两大类,即生物原因所造成的智力落后和社会原因所造成的智力落后,学习和掌握智力落后的成因是判断儿童智力落后的重要线索之一。 学前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特点 学前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发展遵循正常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但与正常儿童相比,其身心发展开始晚,发展的速度慢,达到的水平低,而且表现出明显的自身特点,主要体现在身体发育的特点,认知特征以及个性特征三个方面。这些特点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 智力落后儿童的测查、鉴定方法 对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必须建立在对儿童的特殊性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学前特殊儿童评估的主要方法有以观察为基础的评估、作业分析评估、标准化的智力测验、社会适应能力测验。

 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与训练 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应遵循早期教育、个别化教育以及补偿教育与反复教育等原则,教育内容涉及到智力落后儿童的感知—运动能力训练、认知教育、语言训练及社会认知培养等各个方面。在教育过程中,突出强调个别教育计划的制定,采用任务分析、积极强化、单元教学等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偿教育。

 智商 是智力年龄除以生理年龄得到的商数再乘以100,用公式表示为:IQ=MA/CA*100  语言障碍儿童是指儿童在早期语言获得过程中出现了发展性的异常现象。

 语言障碍的形成一般受生理、心理、环境因素的影响。生理因素是指发音器官缺陷或神经异常等;心理因素是指不良的情绪情感;环境因素是指环境中缺乏适当的语言刺激,包括刺激不足或刺激 不当,社会环境为儿童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机会与条件,因此环境因素也会使得儿童语言出现障碍。

 语言障碍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我们一般按照儿童的语言障碍分为构音异常、发声异常、流畅度异常与语言发展异常等。 构音异常是指发音时有明显的不符合本阶段年龄水平的错误。构音问题是所有语言障碍中出现率最高的一项,占儿童语言障碍的20%。

 构音异常分为六种类型

1替代音。一个字的韵母或声母被另一个韵母或声母所替代,造成不正常的语音。

2歪曲音。语音接近正确的发音,但听起来不完全正确。3省略音。个别音被省掉,造成不正确的语音。4添加音。在正确的语音上有添加的现象。5声调错误。指四种声调运用错误。

6整体性语音不清。由于唇腭裂或听觉障碍等,儿童咬字不清。 构音异常的形成原因主要有:感知运动因素,如舌头或其他口腔构造异常,动作协调不良等;社会心理因素,如儿童自身情绪及所处环境不良。

 构音异常诊断与矫治。诊断要点是:收集儿童个案基本资料;对儿童进行构音器官和听力的检查;检查言语情况;对儿童语言进行鉴定及记录分析。矫治基本步骤分为:分析儿童的错误音所在;纠正错误,建立起正确的语音;利用语言游戏等方式强化儿童的 语音。矫治要注意针对儿童个别需要,循序渐进,有固定、充足的时间,注意强化矫治效果,要多人员参与。

 流畅度异常指说话急促不清,延长或语音重复,造成首音难发、连发、语音重复延长或中断的现象,俗称口吃。在所有儿童中,流畅度异常约有5%,大多数在2-7岁形成,80%可以通过适当的矫治恢复正常。

 关于流畅度异常成因有不同的观点:语言学理论则认为,口吃问题源于患者的语言编码过程;学习行为理论认为,口吃是学习的原因形成的;环境压力理论认为,口吃源于心理压抑的需求或是由于周围环境对其提出过高要求造成其心理压力而形成的;神经心理学理论认为,口吃是由神经心理或生理上的缺陷造成的;也有人认为儿童口吃是一种语言发展过程中正常的不流畅现象。 流畅度异常诊断与矫治的基本要点是:描述和分析儿童说话不流畅的具体表现;评估儿童负面情绪的性质及强度;评价儿童对自身语言表现的态度与心理调试水平。语言障碍矫治主要致力于改善环境,减轻压力,提供良好的榜样,恰当的强化和加强预防。 发声异常是指音质、音调、音量及共鸣方面出现异常现象。 发声异常包括音调异常、音量异常、音质异常、共鸣异常四种类型。

 发声异常形成的原因可分为器质性异常和非器质性异常。前者是指儿童生理上的原因(如声带和喉头的异常)引起的发声异常;后者是指由儿童不正确的发音习惯或者心理方面的原因引起发声 异常。

 发声异常的诊断通常从音质、音量、音调三个方面进行检查。发生异常的矫治注重指导儿童正确使用声带的方法,进行发声训练、呼吸训练及听觉训练,并注意儿童的声音保健。

 语言发展异常是指理解或使用口语、书面语或其他符号系统时出现障碍,语言发展的速度、程度等低于正常儿童。

 语言发展异常类型包括:语言缺乏,指儿童到一定年龄阶段还没有获得语言;存在质量差别的语言,指儿童可以发音并且掌握大量的词汇,但在用词方法上与正常儿童有差别,不能有效的使用语言交流;语言发展迟缓,指儿童在语言发展阶段语言发展速度明显晚于普通儿童;语言发展中断,儿童语言原本正常发展,由于脑损伤或听力受损等原因,语言发展出现异常现象。 语言发展异常的形成原因:构音器官异常、脑损伤、智力缺陷、感官损伤;儿童情绪不良,缺少学习语言的动机;环境中缺乏正常的语言刺激等。

 语言发展异常诊断包括个案基本资料汇集,生理检查、心理检查、语言评估及分析,尽可能详细地确定孩子现有的语言能力,并观察孩子掌握语言新技能的费力程度与速度。还要了解儿童与其他人的交流及在游戏中的语言表现等情况。语言发展异常的矫治,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矫治方案,如对于伴随性的语言障碍应当首先诊断、矫治其第一性障碍。语言发展异常的矫治应从儿童的全面发展入手,考虑语言的内容、形式和使用,在安排训练程序时,把辅导建立在语言的正常发展程序的基础上,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刺激,扩大孩子的生活范围。

 情绪行为障碍儿童是指排出智力障碍和精神失常的情况所表现的行为与社会要求与社会评价相违背,从而妨碍个人对正常社会生活适应的儿童。

 学前期常见的情绪行为问题儿童主要有孤独症(自闭症)儿童、多动综合症儿童和其他社会性发展障碍儿童。正是由于其正常的外貌特征,往往容易掩蔽其心理疾病而被教育者所忽视。 儿童孤独症是学前教育机构中较为常见而且危害较大的一种心理疾病,它往往伴随着智力落后、缺乏交往技能,而又有其独有特征。孤独症有三大核心特征,即社会化障碍、交流障碍、想象障碍。研究表明,孤独症的发病原因往往与遗传有关,但也有其他观点。归纳起来,有‘心因论’观点、‘身因论’观点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论’的观点。

 孤独症儿童的主要行为特征有:社会交往障碍,缺乏交会性注意,言语发展迟缓,言语沟通障碍,语言表达怪异,刻板性行为,拒绝变化,超常的记忆力。

 孤独症儿童的早期鉴别主要通过医学鉴定、量表评定、调查与行为观察来进行。

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因人而异,差别非常大,更应重视个别化教育。有效的教育方法往往从言语理解力的培养入手。此外,各种各样的孤独症教育项目都对不同类型的孤独症儿童发挥着积极的教育 作用。

 儿童多动症是学前教育机构中常发现的一种心理行为障碍,是指发生在儿童期内行为表现与其年龄极不相称,以注意力明显不集中,活动过多、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病症,也称为轻微脑功能失调。以行为特制来划分,可以分为多动、不专注和被动、紧张和焦虑、不合群、懒散、学习问题等类型。 儿童多动症的行为表现,较容易通过观察而发现。在学前期和学龄初期,多动症儿童的主要行为表现在七个方面著:注意力集中困难、精力过剩、行为冲动、情绪不稳定、学习困难、不良行为倾向、协调动作缺陷。掌握多动症的临床观察与诊断标准,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其行为特征与习惯,以便对其进行针对性教育。 多动症儿童的鉴别主要依据行为指标进行,从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等方面来鉴别多动症儿童。

 多动症儿童的教育与干预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教育者要掌握其短时期兴奋集中的特点,进行全方位的干预,行为管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心理治疗等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 情绪行为障碍儿童是指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情绪行为的偏异,这种偏异不是躯体疾病或缺陷的继发情况,也不是某种特定精神疾患的症状表现。情绪行为障碍可分为情绪障碍、品行障碍、正常心理机能发展迟缓而产生的损害、不良习惯四个方面。造成障碍的原因主要有家庭不良影响、幼儿园教育不当、社会环境的‘污染’和生理方面的因素。 情绪行为障碍评价的标准主要有不良行为出现的强度和频率、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要求以及是否有异常行为的症状。评价方法主要有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其中以教师的观察为主要方法。 学前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可以表现为情绪障碍、品行障碍、心理机能发展迟缓而产生的行为问题以及不良习惯等方面。对于不同的问题,教育的方法也不同。在幼儿园常见的情绪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攻击行为、恐惧情绪、嫉妒行为、退缩行为和残忍行为,在教育中应正面教育和引导为主。

 学前超常儿童是指在智力发展突出优异或具有某方面的特殊才能的儿童。超常儿童不只是智力和才能的高度发展,而是优异智力、创造力及良好的非智力个性特征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故称为超常儿童。

 对超常儿童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现这类儿童。超常儿童有三大特征:第一,智力早熟;第二,坚持按自己的方式行事;第三,掌握欲极强。 学前超常儿童早期教育的基本原则: 1符合儿童实际的原则 2全面发展的原则

3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幼儿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 美国人埃伦〃温纳在其《天才儿童》中将超常儿童成材的家庭环境概括为六种:

1天才儿童在其家庭中占有‘特殊地位’,他们常常不是头胎就是独 生子。

2天才儿童生长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

3天才儿童的家庭是以儿童为中心的,父母几乎将所有精力都用在确保孩子在显露天赋的领域接受早期教育上‘ 4天才儿童的父母内驱力强。5父母给孩子相当多的自由。

6最易于才能发展的家庭环境是:一方面将高期望值与激励相结合,另一方面还应将高期望值与支持相结合。

 超常儿童的成材需要良好的家庭条件,我国对利于超常儿童发展所需要的良好家庭环境归纳为 1能提供充足而适宜的材料和活动。2尊重儿童的特点 3创造求知的气氛 4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5家庭气氛和谐

 超常儿童在幼儿园的表现

1比一般幼儿更容易、更迅速的学习。2比一般幼儿有更加丰富的常识和实际的知识。3思想有条理,凡事好探究其中的关系和原理。4对所见所闻,能保持很久的印象而不会遗忘。5知道许多其他同学还没注意到的事物。6容易用正确的字句表达心中的想法 7阅读能力较高,阅读速度较快。

8能够不困难的处理其他同学所不能胜任的工作。

9好发问,对事物的兴趣非常广泛,常有异想天开的问题和想法 10经常保持最迅速的、正确的反应。

11能够运用各种不平凡的方法和思想去解决问题。12喜欢研究比他高一级的功课。 学前超常儿童的幼儿园教育策略

其主要涉及学习内容、技能和学习环境三个方面。

1在学习内容方面常用的策略有加速学习、加深学习、内容精深化和内容新颖化。

2技能培养从智力的角度来讲,智力技能在幼儿期的训练主要是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和创造。

3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选择最佳的教育安臵模式。4更新教育观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游戏治疗的概念及特征

以儿童为对象进行心理治疗的人把游戏作为与儿童沟通的媒介,让儿童通过游戏‘玩’出自己的问题。这种凡是以游戏为主要沟通媒介的心理治疗被称为游戏治疗。

游戏与游戏治疗是有区别的,他们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游戏治疗主要是面对有问题的儿童,通过治疗帮助儿童解决精神困扰,促进他们向着正常的方向发展。

游戏治疗是以游戏为媒介的儿童心理治疗的方法。它是在儿童的现实 世界之外,为其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儿童通过游戏将内心压抑的、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玩’出来,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或缓解。其特征是

第一,游戏治疗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第二,游戏治疗中包含着充分的教育因素; 第三,游戏治疗是充分体现儿童自主性的; 第四,游戏治疗是安全、愉快的。

 游戏治疗的产生,对儿童进行心理治疗最早是佛洛伊德于1909年开始的,他将心理治疗的方法用于儿童,最大的困难是与儿童沟通的困难。佛洛伊德的学生哈葛〃赫尔玛斯于1919年将游戏直接用于儿童的心理治疗。安娜〃佛洛伊德和克莱恩开始用游戏作为儿童心理治疗的一种手段,把游戏作为一种直接的语言替代物,让儿童用游戏‘玩’出其问题。游戏是儿童的自然媒介。 游戏治疗的发展,游戏治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分化’、‘融合’、‘创新’三个阶段,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流派。

 游戏治疗的理论流派,在成人心理治疗中常见的‘认识疗法’、‘行为治疗’、‘精神分析’、‘患者中心’等,都各自派生出如何以游戏为媒介,适合以儿童为治疗对象的游戏治疗,形成了两派的主要观点。

1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治疗相关理论,主要是把游戏作为心理分析治疗的手段,让儿童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早期创伤和痛苦体验暴露出来,通过治疗者的分析、解释和疏导,着重解决异常行为和心理障 碍的内在原因。治疗者观察儿童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有针对性的对儿童进行解释和分析,是儿童无意识的体验变成了有意识的体验,再通过治疗者的解释、分析,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2人本主义学派的游戏治疗相关理论,游戏治疗是以游戏活动为媒介,为儿童创设一个充分自由的环境,让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自然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暴露内心存在的问题,从而解除种种困扰,使其获得正常发展的机会。实践经验表明,采用这种形式的治疗,对于有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儿童比较有效,如果治疗者能贯彻执行八条基本的治疗原则,治疗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阿克瑟莱恩的游戏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治疗的关键。

 阿克瑟莱恩的游戏治疗的八原则

1游戏者应该和儿童建立一种热情友好的关系,并尽可能早些建立这种融洽的关系。

2治疗者要完全接受儿童的现实表现。

3治疗者在与儿童建立这种关系中,要让儿童有被许可的感觉,能自由表达他们的全部感情。

4治疗者要迅速地承认并反馈儿童表达的感情,使他能洞察自己的言行。

5治疗者要始终相信儿童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让儿童有自己选择和改变情况的权利。

6治疗者不要企图以任何方式指导儿童的言行,坚持让儿童领路,治疗者跟从。7治疗者应该承认治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企图加快进程。8对治疗者规定的一些限制,是为了保证治疗面向现实,使儿童在这种关系中明确他自己的责任。 游戏治疗的实施方法

(一)准备期,进入游戏治疗室前地准备工作 1发现并鉴别有特殊需要的儿童。

2游戏治疗中的家长工作。主要在改变家长的态度、增进家长对游戏治疗的理解、争取家长对游戏治疗的积极配合三个方面。

3游戏治疗中与教师的沟通。在游戏治疗中需要与儿童所在的教育机构的教师取得联系和沟通,让教师知道该儿童在接受治疗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需要教师在哪些方面给予支持和配合。使儿童在游戏治疗室内外的环境尽量保持一致,有利于增进治疗的效果。

4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游戏伙伴关系可以使教师与一个特殊儿童之间、也可以是教师与一组特殊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

5游戏治疗室的结构。游戏治疗室的环境、游戏治疗室的玩具,游戏治疗时间的确定是实施治疗前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6游戏治疗者的角色。在游戏治疗中治疗者应扮演这样的角色:沟通者、旁观者、观察者。

(二)治疗期,游戏治疗的具体过程

1设计适合儿童需要的治疗方案及目标,包括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阶段目标是把治疗分成一个一个的阶段,终极目标是指游戏治完成后要解决哪些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是判断是否该终止治疗的信息和标 准。因此目标和方案是进行治疗的重要环节。

2实施治疗方案。首先带儿童进游戏治疗室,给儿童自由探索的机会和条件;然后观察记录儿童在游戏治疗室中的表现,及时反馈儿童的言行;及时与家长、教师沟通,获取相关信息;在游戏治疗中根据儿童的情况设臵必要的限制,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3追踪期,游戏治疗的效果评估。由教育机构的教师、家长及治疗者进行综合评价;在通过量表评估;为保证效果的有效性,应该通过专业机构的评估。

 游戏治疗技术运用的个案举例: ‘游戏治疗孤独症儿童的一例报告’就是用阿克瑟莱恩的游戏治疗法,对自闭症儿童治疗并取得成效的一个案例。可以看出游戏治疗技术在治疗孤独症儿童中的实际应用。

(一)收集个案资料。通过资料寻找可能导致问题的原因,以便在治疗中能有针对性的给予帮助。同时开始建立治疗者和儿童的关系。

(二)鉴别诊断个案问题的性质。在综合多方面检查结果的基础上,确定儿童的问题。为游戏治疗的方案建立提供直接的信息。

(三)制定和实施游戏治疗目标。治疗者与儿童合作开始治疗,经过若干次游戏治疗活动,对儿童的帮助开始产生效果。

(四)追踪与评估。使用针对个案儿童使用的方式进行评估,发现游戏治疗之后儿童行为等各方面的变化。

 语言矫治,为帮助语言异常儿童克服障碍,促使他们的语言得到 较好的发展,教师和专业人员采取一定的干预手段,给予他们特别的帮助。

 语言矫治的价值,学前阶段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帮助儿童克服障碍,可以使他们的语言和其他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对语言有障碍的儿童来说,语言矫治越早进行,效果越好。 语言矫治工作的前期准备,前期准备工作主要目的是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程度,确定儿童交流是否异常及异常程度,分析障碍原因,提出语言矫治的方向性建议。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收集儿童的有关原始资料,系统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利用测查工具对儿童进行测查,撰写观察结果和语言矫治建议。 语言矫治工作的指导原则

1基本观点:语言障碍儿童的教育是幼儿园整个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应为语言障碍儿童提供有效的特别帮助,并与儿童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将语言矫治渗透在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之中。语言矫治不是单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教师、家长等需要密切配合。语言治疗还要和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结合起来。

2指导原则包括个别化指导原则,兼顾个人与集体原则,可行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 语言矫治工作中的教师角色,教师做语言矫治工作的任务主要有:及时发现儿童的问题,树立良好的态度,为语言障碍儿童提供正确的语言范型,做好家长等人的工作,为语言障碍儿童制定和执 行个别化教育方案。 学前特殊儿童语言矫治的方法

1儿歌故事法。儿歌、故事等文学作品对语言矫治有特殊的功能,可以弥补儿童语言经验不足,促使儿童掌握语言形式和运用语言,并促进儿童情感、认知、社会化等方面共同发展。

2全面交流法。语言属于符号的一种,符号活动之意义的产生、传达、阐释过程除语言符号外,还包括绘画、舞蹈、音乐符号、文化符码、医学符号、动作符号乃至嗅觉符号、触觉交流等,各种符号系统之间存在一种共性,其他符号的学习与语言符号系统的发展能够相互促进。

3多重刺激法。根据感官代偿作用,如触觉可以代替听觉,强调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同时给予儿童多种刺激,以提高儿童的语言学习效果。

4日常交往法。通过日常交往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并以培养日常交往能力为目标。

5自然情境法。而同时通过真实的生活经验来学习的语言的,语言矫治应着眼于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矫治中尽量使用真实物体与真实情境,教师应结合幼儿园的环境及各种活动,让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语言。

6游戏法。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游戏情境能有效激发孩子讲话的愿望,有效地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

 学前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可以归纳为行为不足、行为过度和行 为不适当等几类。

 学前儿童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社会环境变化、家长教养方式以及学前教师的教学方法是相关的。

 行为矫正的相关理论 以巴甫洛夫为代表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操作性条件理论,以贝克等为代表的认知行为疗法以及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都针对儿童行为矫正问题提出了自己流派的观点和方法。 学前儿童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1正强化。正强化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与奖励是同义的。正确使用正强化可有效地增强好的行为,但使用不当也会带来负作用。每个人所喜爱的事物不同,在奖励时要注意强化物的强化价值,还要防止过多剥夺或饱厌现象。

2间歇强化。间歇强化比连续强化效果更强,同样也需要强化物的支撑。

3区别强化。区别强化可用来减少不当行为,要求在行为以低比例出现时给予递减强化。

4消退。消退是与连续强化相对应的概念。要防止给予不良行为注意,消退时要确保态度一致。

5隔离。隔离是当代儿童表现出不良行为时暂时将其从有强化物的环境中分隔开,严重者可用隔离室。 行为矫正方法的应用

1代币制。代币制是综合应用、强化对儿童实施行为矫正的方法。需 要建立一套奖励代币的办法和兑现逆强化物的机制。

2模仿和示范。模仿和示范是相对应的。儿童的行为大多是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上的,因此给予正确的示范就很必要。要给儿童正确的示范,防止不必要的示范对儿童的行为产生错误的引导。

3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法是一种程序,用来形成某个人目前还没有的行为,即个体从不会到一步一步学会一个新行为的过程。 一体化教育的安臵形态,主要有:随班就读与个别帮助相结合的安臵形态,设立中心的安臵形态,对口活动的安臵形态。 影响安臵形态的因素有:特殊儿童的特点,学前教育机构的特点,师资的特点和特殊儿童家长的观念。 一体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 1集体教学活动 2分组教学形式

3在集体教学中重点关注的形式 4个别辅导的形式。

 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的教学目标制定原则包括:强调特殊儿童发展的全面性原则;强调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发展的差异性原则;强调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的融合性原则。

 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的教学目标制定步骤包括:确定目标—选择学习内容—组织学习内容—评价学习效果。上述环节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循环过程。

 教育目标分类: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一般教育目标与特殊教育 目标(缺缺陷补偿目标、认知加强目标和生活技能训练目标)。 目标制定方法:目标分层法和目标分期法。 教学内容策略

1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根据教育目标及儿童发展水平。

2教学内容的分类包括一般教学内容与特殊教育内容两部分,具体有普通学前教育课程、认知加强课程、特殊治疗课程与生存技能课程。 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中的人员 1一体化教育中的教师

教师角色:发现和诊断班级内的特殊儿童,教给儿童日常交往的技能,制定和执行个别化教育方案,组织协调其他人员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

教师素质:能够认识矫治的意义,对所有儿童一视同仁;掌握一定的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技能;具备协调组织能力;具有创造性,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2一体教育中的家长

家长角色:家长在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中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积极配合教师在幼儿园的工作,包括提供特殊儿童个案发展史、及时反馈儿童在家中的表现和训练效果、对儿童在幼儿园中的教育内容进行强化以及参与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二是在教师指导下,对特殊儿童进行家庭教育。

家园配合方式:一是教师与家长要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交流;二是教师与家长进行一定培训。3一体化教育中的同伴

教师在特别关注特殊儿童的同时,不能影响正常儿童的利益。一体化教育对正常儿童也有促进作用,对其德性及知性发展有好处。同伴关系是儿童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正常儿童是教师教育特殊儿童的帮手。

帮助特殊儿童的方式:可以采用一对一的配对形式和活动小组的形式帮助特殊儿童。

 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制定原则

1科学性原则:个别化方案的整个制定过程建立在科学基础上。2发展性原则: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是满足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最终促使其发展。

3可行性原则:一是指方案的内容必须符合幼儿的水平;二是指计划要考虑到教育人员、教育机构执行方案的可能性。

 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内容包括:儿童现状分析,特殊接受特殊治疗与帮助的内容,特殊儿童参与普通儿童学习的内容与程度;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教学的方式;特殊儿童的发展目标;方案检查的时间及方式;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学前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制定步骤

分析评定—找出差异—制定方案—实施方案—评定实施情况—修改方案—实施方案

第五篇: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88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听力损伤儿童如果没有良好的早期教育环境,会产生第二障碍,这意味着()A.听力障碍得到治疗但出现情绪或智能障碍等新问题 B.听力障碍得到治疗但又复发

C.在听力障碍之外,出现情绪或智能障碍等新问题 D.在听力障碍之外,没有出现情绪或智能障碍等新问题

2.我国学前教育机构内比较常见的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类型是()A.语言发展障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儿童、认知发展障碍儿童、生理障碍儿童 B.生理障碍儿童、心理发展障碍儿童、语言发展障碍儿童、行为问题儿童

C.生理障碍儿童、认知发展障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儿童、语言发展障碍儿童、超常儿童 D.听力障碍儿童、视力障碍儿童、语言发展障碍儿童、情绪障碍儿童、超常儿童 3.20世纪90年代兴起新的教育观念是()A.回归主流 C.全纳性教育

4.下列哪种情况能认定为视觉障碍?()A.双眼中优势眼的最佳校正视力高于0.5 B.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 C.中心视力好

D.双眼中优势眼的最佳校正视力为0.3以上 5.对幼儿进行视野检查的方法不包括()...A.对比检查 C.万国视力检查表

A.让脑瘫儿童远离放有开水的地方 C.在日常生活中特别关注脑瘫儿童 A.身心发展开始晚而速度快 B.身心发展开始早而速度慢

C.身心发展开始晚、速度慢且达到的水平低 D.身心发展开始早但达到的水平低

8.智力落后儿童的思维所处的阶段主要是()A.直观和抽象思维阶段 C.具体和形式运算阶段 A.瑞文智力测验

C.韦克斯勒幼儿智力测验 A.缓解儿童的紧张心理 C.加强对儿童的严格要求 A.器质性异常

B.直观和具体思维阶段 D.具体和发散思维阶段 B.中国比奈智力测验 D.丹佛发育筛选测验

B.采取更有效的语言教育方法 D.家长要多训练儿童讲话 B.非器质性异常 B.卡片检查 D.行为观察

B.日常生活中教师不要靠近脑瘫孩子 D.让脑瘫儿童远离危险的地方 B.终身教育 D.全民教育

6.下列护理脑瘫儿童的方法不正确的是()...7.学前智力落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是()9.下面所举量表中不适用于学前智力落后儿童测查的是()10.一般不严重的口吃是正常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最好的方法是()11.由于儿童不正确的发音习惯或者心理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发声异常是指()C.气质性异常 A.语言发展迟缓 C.语言缺乏 A.认知-行为治疗 C.心理治疗 A.刻板性行为 C.缺乏交会性注意 A.语言流畅 C.鹦鹉式语言 A.超常儿童 C.非一般儿童

A.枪、刀、拳击袋、锤子

B.沙、水、娃娃、玩偶、面具、衣服、帽子 C.汽车、沙、轮船、卡车等交通工具 D.沙、水、纸、油泥、绘画的颜料及笔

D.非气质性异常 B.语言发展中断 D.语言存在质量差别 B.行为管理治疗 D.环境控制 B.语言表达怪异 D.超常的意义记忆能力 B.语言发展中断 D.体态语言丰富 B.特殊儿童 D.怪童 12.由于脑损伤或听力受损,语言的发展会出现的异常现象是()13.被认为最有效的矫正儿童不良行为的技术是()14.下列不属于孤独症儿童行为特征的是()...15.孤独症儿童经常会出现的语言现象是()16.我国心理学家把智力发展突出优异或具有某方面特殊才能的儿童,称为()17.下列属于游戏治疗中所摆放的结构式玩具的是()18.游戏治疗的目的是解决儿童与其环境之间的不平衡,帮助儿童很容易地适应自然、自我发展。持这种观点的游戏治疗学家是()A.弗洛伊德 C.阿克瑟莱恩 A.傅娜的VAKT教学法 C.蒙眼教学法 A.它比较真实可靠

B.它可以获得对儿童较为全面的分析 C.它比较科学化和标准化

D.它能够通过一问一答来获得所要得到的信息

21.下列有关语言障碍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A.语言障碍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一般体现在语言发展方面,不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 B.语言障碍会极大地影响儿童的生活和学习

C.因为学前儿童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所以在学前阶段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进行语言矫治十分必要 D.语言障碍的儿童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22.提出应答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学者是()A.巴浦洛夫 C.贝克

23.对榜样的作用十分重视的理论是()A.经典条件反射 C.认知行为矫正理论

24.行为矫正技术中最基本的方法是()A.正强化法

B.负强化法 B.操作性条件反射 D.观察学习理论 B.斯金纳 D.班杜拉 B.罗杰斯 D.勒温

B.美国赫拉母的综合沟通法 D.又吃又嗅教学法 19.下列属于语言障碍矫治中的全面交流法的是()20.“分析自然语言”是语言测查的重要方法,其优点是()C.间歇强化法 D.区别强化法

25.随班就读与个别帮助相结合的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安置形态的优点是()A.能使特殊儿童处于普通班级中、能够节约教育资源、为特殊儿童提供与正常儿童交往的机会

B.能使特殊儿童处于普通班级中,为特殊儿童提供与正常儿童交往的机会,能灵活地为特殊儿童提供个别帮助

C.能使特殊儿童处于普通班级中,为特殊儿童提供与正常儿童交往的机会,能够节约教育资源 D.能为特殊儿童提供与正常儿童交往的机会,能够节约教育资源,灵活地为特殊儿童提供个别帮助 26.在对口安置的学前特殊教育一体化的形态中,特殊儿童能够得到()A.与正常儿童交往的机会,增强自豪感

B.与正常儿童交往的机会,体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C.与正常儿童交往的机会,克服自卑心理,培养自信、开朗活泼的性格 D.与正常儿童交往的机会,培养社会性情感,增长同情心 27.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中的同伴教学的形式包括()A.配对关系、活动小组 C.非固定活动小组、非配对关系

B.活动小组、非固定活动小组 D.配对关系、非固定活动小组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28.简述回归主流一体化融合教育的突出模式有哪几种?

29.简述智力落后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

30.何谓“多动症”?多动症儿童的主要类别有哪些?

31.什么是游戏治疗?游戏和游戏治疗的关系是什么?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32.试分析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33.结合学前特殊儿童的实际,分析影响学前儿童语言障碍形成的心理和环境因素。

34.试述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的随班就读与个别帮助相结合的安置形态在实施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应用题(本大题共9分)

35.联系学前特殊教育的实际,请从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两个方面,谈谈如何对学前超常儿童采取有效的幼儿园教育策略。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88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主要表现为智力落后和学习困难的特殊儿童是()A.脑瘫儿童 C.病弱儿童

2.全纳性一体化融合教育是指()

A.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内教育所有学生,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并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特殊服务 B.将所有的特殊儿童纳入特殊教育的范围 C.所有缺陷儿童都应该接受教育 D.将正常儿童纳入特殊儿童班级进行教育

3.对听力损伤儿童的早期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挖掘残余的听力,学习从多种途径接受信息,习得语言,特殊儿童的这种发展称为()A.发展性不利 C.回归主流

4.下列哪种情况不能认定为视觉障碍?()..

B.补偿性发展 D.支持性教育环境 B.认知发展障碍儿童 D.孤独症儿童 A.两眼中有一只眼的最佳校正视力高于0.3 C.视力好但视野缩小 A.注意的持久性好 C.注意转移能力差

A.生理需要亢奋,认识需要强烈 C.生理需要缺乏,认识需要也缺乏 A.聆听和按照指令行动能力的培养 C.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流畅度异常?()...A.首音难发,语音连续重复

C.发音短促,影响句子结构,愈说愈快 A.语言缺乏 C.语言发展迟缓 A.言语障碍 C.语法障碍

A.孤独症儿童无法在交流的时候对交流对象集中注意 B.孤独症儿童不具有较长时间的有意注意

B.双眼最佳校正视力均低于0.3 D.视野半径小于10度 B.注意的范围宽 D.注意分配能力强

B.生理需要缺乏,认识需要较强 D.生理需要亢奋,但认识需要缺乏 B.儿童给予简单指令能力的培养 D.评价指令能力的培养

B.咬字不清,模仿发音时不够准确 D.拖长语音,说话时不适当的语音中断 B.存在质量差别的语言 D.语言发展中断 B.语音障碍 D.语义障碍

5.下面符合智力落后儿童的注意特征的描述是()

6.智力落后儿童的生理需要和较高层次需要的发展特征是()

7.对学前智力落后儿童的交流能力培养的任务分解过程不包括()...9.自闭症儿童机械模仿别人的“鹦鹉式语言”属于()

10.传统的语言障碍研究中,音质、流利和清晰度方面的障碍属于()

11.缺乏交会性注意是孤独症儿童的一大行为特征,这是指()

C.孤独症儿童无法与他人一起将注意力汇聚在同一注意对象上 D.孤独症儿童在日常会话中无法集中注意

12.强调让多动症儿童通过内部语言或外部语言来控制自己的行为的是()A.行为管理治疗 C.认知—行为治疗 A.心因论

C.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论

14.发散的类别或方面是指发散性思维的()A.独立性 C.独创性 A.记忆力 C.个性

B.稳定性

D.变通性 B.创造性思维

D.注意力 B.心理治疗

D.环境控制治疗 B.身因论 D.多因素论 13.关于孤独症的发病原因,精神分析学派观点支持的是()

15.“头脑风暴法”主要有助于发展儿童的()

16.在幼儿园中,教师为一般幼儿提供有关星星、月亮、太阳的普通知识,而为超常儿童提供有关自然科学的较复杂的系统知识,甚至天文学的知识。教师针对超常儿童采用的教育策略是()A.内容精深化 C.加深学习A.特殊才能 C.创造力

B.加速学习D.内容新颖化 B.智力

D.领导能力

17.《瑞文推理测验》主要用于鉴别儿童的()

18.确信当事人具有自我觉醒的能力,只要提供给他自然的、和谐的、自由的优良环境气氛,当事人自然就会摆脱自我观念不真实的部分,显露出人格的真实面目,这符合以下何种学派的观点?()A.精神分析学派 C.人本主义学派

A.前者是不自由的,后者是有限制的 C.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A.教师在进行语言矫治时,使用真实物体与真实情境

B.行为主义学派 D.人道主义思想

19.游戏与游戏治疗在儿童参与动机上的区别是()

B.前者是有限制的,后者是自由的 D.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是主动的

20.下列哪一项体现了当今语言矫治重视儿童生活经验的趋势?()

B.教师在口头解说时伴随手语、声音、非口语符号、沟通板、简单图片、符号、文字等 C.教师创设角色游戏的情境,让儿童在不同情境中扮演不同角色,学习沟通技巧 D.教师在进行语言矫治时,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给予儿童多种刺激 21.语言矫治中要考虑不同障碍类型儿童的不同心理特点,即贯彻()A.兼顾个人与集体原则 C.系统性原则 A.活动性强化物 C.社会性强化物

中。教师采用的是()A.消退法 C.隔离法

这指的是()A.现场模仿 C.电视模仿 A.分组教学形式 C.个别辅导的形式

A.设立专门的个别辅导教室

B.带班教师利用自由活动时间进行个别辅导 C.带班教师在集体活动中进行个别辅导 D.以上都是

27.学前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制定不需要参考的基本因素是()...A.教师的特点 C.安置形态的特点

28.简述我国学前教育机构中特殊儿童的主要类别。

29.简述智力落后儿童的语言特点。

B.特殊儿童的特点 D.特殊儿童的家庭情况 B.想象模仿 D.参与模仿 B.集体教学活动

D.在集体教学中重点关注的形式

B.代币制

D.塑造法 B.个别化指导原则 D.可行性原则 B.操作性强化物 D.拥有性强化物 22.在实施强化的过程中,看电影、看画册、过生日、郊游等属于()

23.当儿童表现出不良行为时,教师及时暂停其正在享用的正强化物,并把其移到正强化物较少的情境之24.“让幼儿一方面观察示范者的言行,一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参与活动,实施演练有关动作的方法”,25.在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环境中,教育的主要方式是()

26.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的个别辅导形式可以是()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30.简述幼儿教师应如何对多动症儿童实施行为管理治疗?

31.什么是艺术型超常儿童?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32.试论述教师在幼儿园语言治疗中应承担的具体任务。

33.试论述精神分析学派游戏治疗的基本观点。

34.试论述学前儿童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四、应用题(本大题9分)35.应用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对学前听觉障碍儿童实施早期干预。

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88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直接效益,指的是这种教育()A.对特殊需要儿童的意义 C.对社会的意义 A.回归主流 C.资源教室模式 3.脑瘫儿童()A.都是智力落后儿童

C.其教育和训练主要由教师来进行 A.语言发展 C.思维发展

A.听觉注意力好,但兴趣较为狭窄 C.记忆力强,但想象力差 A.独立生活能力 C.社会适应能力 练的()A.反复性原则 C.量力性原则 A.语言型 C.创造型 A.流畅性 C.独创性

10.所有语言障碍中出现率最高的是()A.发声异常 C.语言发展异常

A.一般的口吃是正常心理现象

B.口吃儿童的家长应对其严格要求,增强其纠正口吃的压力感 C.良好的情绪能缓解口吃症状

D.产生心理障碍使一般的口吃上升到真正的流畅度异常 12.构音异常形成的原因中,感知运动因素包括()A.舌头或其他口腔构造异常及动作协调不良 B.儿童所处环境不良 C.儿童自身情绪不良

B.流畅度异常 D.构音异常 B.整合性原则 D.个别性原则 B.智力型 D.领导型 B.变通性 D.独立性

B.其脑瘫发生在儿童出生时

D.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动作协调困难 B.认知发展 D.社会化发展 B.记忆力和想象力强 D.性格问题多,但活动能力强 B.运动能力 D.自我管理能力

B.对特殊需要儿童的家庭的意义 D.对特殊需要儿童所在学校的意义 B.隔离式教育 D.教育配对模式 2.哪种教育哲学理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特殊教育的共识与导向?()4.听力受损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受影响最严重的是()5.反映视觉障碍儿童心理行为特点的一项是()6.判断儿童是否智力落后,除了要从智力方面来判断外,还需进行什么方面的测查?()7.“在内容上应融认知教育、自理能力培养、沟通能力训练于一体”,这指的是对智力落后儿童早期教育训8.对自然科学、数学等有浓厚兴趣并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这往往是哪种类型超常儿童的特征?()9.发散的新颖成分、罕见程度是指发散思维的()11.关于儿童口吃,下列哪个观点是错误的?()..D.脑部受伤

13.行为的刻板性和破环性是哪类儿童的一个核心特征?()A.多动症儿童 C.孤独症儿童 障碍的儿童?()A.婴儿时期 C.婴幼儿时期

15.下列哪项不是儿童孤独症的特征?()..A.常有“恋物”行为 C.缺乏交会性注意

16.错误的观点认为,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A.是相对而言的 C.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A.前者是自由的,后者是有限制的 B.前者是有限制的,后者是自由的

C.前者追求一定的结果,后者重过程不追求结果 D.前者重过程不追求结果,后者追求一定的结果

18.下列哪种观点不符合人本主义游戏治疗理论?()...A.治疗者应坚持让儿童领路而自己跟从 B.治疗者应以适当方式指导儿童的言行 C.治疗者应承认治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D.治疗者要让儿童感觉到能自由表达自己的全部感情

19.在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设立中心的安置形态要注意的事项?()...A.通过个别或小组活动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特别帮助 B.中心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应由经过特殊教育培训的教师负责

C.中心每日的教育活动均应包括特殊儿童相对独立的活动和与正常儿童混合的活动 D.中心的工作计划作为幼儿园整体工作计划的一部分,由园长统一管理和指导 20.幼儿语言矫治最为普遍的安置形式是()A.在幼儿园正常班级内特别关注语言障碍儿童 B.在幼儿园成立专门的语言矫治班

C.定期把全幼儿园患有语言障碍的儿童集中起来由专门的教师辅导 D.在医疗和科研机构成立专门的语言矫治中心

21.沟通游戏,发声、猜声、听觉与视觉游戏,电话玩具、录音机游戏、捉迷藏游戏等等,主要是为下列哪类儿童设计的?()A.超常儿童 C.语言障碍儿童 A.期望值过低 C.重保轻教 A.数量过多 C.时间过早

24.固定比例强化、可变比例强化等属于()A.间歇强化

B.正强化 B.智力落后儿童 D.情绪与行为问题儿童 B.过度保护

D.放纵孩子的好奇心 B.内容过难 D.重视品德培养 B.有共同性 D.有明显的差异性 B.愿意独处 D.对人感兴趣 B.发育期内

D.婴幼儿和少年时期 B.语言发展异常儿童 D.智力落后儿童

14.“智力落后儿童”是指在哪段时期内一般智力明显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正常水平,并有明显的社会适应17.游戏与游戏治疗在活动目的上的区别在于()22.学前儿童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在父母教育方面表现为()23.家庭教育中,不属于“过度教育”范畴的是()...C.区别强化 A.借助玩具材料 C.利用生活情景 A.学前教育机构教师 C.矫治专业人员()A.特殊儿童发展的全面性原则 B.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的融合性原则 C.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发展的差异性原则 D.特殊儿童发展的科学性原则

D.消退强化 B.创设游戏环境 D.注重过去的表现 B.社区干部 D.家长 25.下列哪一项不符合游戏治疗的新趋势和新特点?()...26.在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人员的协调中,起关键作用的是()27.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中,制定教学目标应兼顾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的共同利益,即贯彻强调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28.简述哮喘儿童的发病特征。

29.何为“代币制”行为矫正方法?

30.学前超常儿童早期教育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31.精神分析学派游戏治疗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32.试述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对社会文明进步的意义。

33.如何诊断与矫治儿童的构音异常?

34.试论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中的人员的不同作用。

四、应用题(本大题9分)35.以某一多动症儿童为例,说明设计对某一多动症儿童进行教育干预的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原则及主要内容。

浙江省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88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全纳性教育兴起于()A.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2.下面符合特殊儿童教育整合趋向的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方向是()A.整合教育转向分科教育、封闭式教育转向开放式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儿童主体的建构式教学 B.分科教育转向整合教育、封闭式教育转向开放式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儿童主体的建构式教学 C.整合教育转向分科教育、充分利用多媒体材料、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儿童主体的建构式教学 D.封闭式教育转向开放式教育、充分利用多媒体材料、整合教育转向分科教育 3.下面哪种不属于造成视觉障碍的疾病因素?()...A.沙眼 C.角膜炎 A.二级重听 C.二级聋

5.家长对听障儿童早期干预的正确态度是()A.努力寻找治疗的“秘方”、制定家庭教育计划、正视孩子耳聋的现实

B.努力寻找治疗的“秘方”、积极解决孩子在交流等方面的问题、正视孩子耳聋的现实

B.视网膜脱离

D.辐射性眼外伤 B.一级重听 D.一级聋

4.从听觉障碍的分类来看,患者对于叫喊声及洪亮的声音如汽车喇叭声、鼓声才有反应,这属于()C.积极解决孩子在交流等方面的问题、正视孩子耳聋的现实、制定家庭教育计划 D.制定家庭教育计划、努力寻找治疗的“秘方”、不要轻易相信孩子耳聋 6.智力落后儿童的个性特征是()A.期望值偏低、不乏自我尊重意识、缺乏交往的需要 B.缺乏自我尊重意识、期望值偏高、不乏交往的需要 C.缺乏交往的需要、期望值偏高、性格内向

D.期望值偏低、缺乏自我尊重意识、缺乏交往的需要

7.我国测查社会适应能力的《婴儿-初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量表》所测查的领域不包括()...A.独立生活能力、运动能力 C.参加集体活动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 8.智力落后儿童语言的特征是()A.语言发展缓慢、词汇量少、语言理解力差、表达顺畅 B.语言发展不慢、词汇量少、语言理解力不差、表达顺畅 C.语言发展缓慢、词汇量少、语言理解力差、表达困难 D.语言发展较快、词汇量少、语言理解力不差、表达顺畅

9.首音难发,拖长语音,说话时不适当的语音中断,属于语言障碍中的()A.流畅度异常 C.发声异常

10.下列属于刻板行为的是()A.乱丢乱摔玩具、将纸撕成碎片 C.数小时不停地开灯、将纸撕成碎片 A.精力过剩 C.注意力集中困难

12.下列属于孤独症儿童特征的是()A.鹦鹉学舌、刻板性行为、缺乏交会性注意

B.缺乏交会性注意、超常的意义记忆能力、不拒绝环境变化 C.鹦鹉学舌、刻板性行为、超常的意义记忆能力 D.缺乏交会性注意、不拒绝环境变化、鹦鹉学舌

13.不属于美国学者推孟归纳出来的超常儿童特征的是()...A.有一个好体质 C.抽象思考能力强

14.下列属于超常儿童的典型特征的是()A.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若干癖好

B.坚持按自己的方式行事、掌握欲极强、智力早熟 C.掌握欲极强、有若干癖好、智力早熟

D.有若干癖好、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掌握欲极强

15.为超常儿童提供与一般儿童不同的学习探索、试验和调查的机会,把他们较早的引入研究领域,这种超常儿童的教育安置模式是()A.辅导教师项目 C.资源教室

A.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 C.一般目标和特殊目标

()

B.独立学习项目 D.加强班

B.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 D.分目标和总目标 B.情绪稳定 D.有多方面的兴趣 B.排队无耐性、抢先占队 D.发脾气时自我虐待、摆动身体 B.行动较灵活 D.行为冲动 B.构音异常 D.音质异常

B.作业能力与交往能力 D.机械操作能力与思维能力

11.下列不属于多动症儿童的主要行为表现的是()...16.在游戏治疗中的治疗期,设计适合儿童的治疗目标可以分为()17.在游戏治疗中,应尽量给儿童更多的自由,但必要的限制必不可少。下列不属于应限制的内容的是...A.不允许儿童破坏房间里的任何财产或设备 B.不允许儿童用身体攻击治疗者 C.不允许儿童从游戏室带走玩具 D.不允许儿童在游戏室呆过长的时间

18.下列属于阿克瑟莱恩游戏治疗基本原则的是()A.治疗者不需要完全接受儿童的现实表现

B.治疗者应承认治疗是一个渐进过程,而不能企图加快治疗进程 C.治疗者对儿童不实施任何限制

D.治疗者不必要迅速承认并反馈儿童表达的感情

19.下列有关语言矫治的基本观念,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矫治是不断进行的活生生的过程

B.语言矫治要因人而异,应当配合每一个具体的对象而制定个别计划 C.由于父母不懂得语言矫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不宜参与语言矫治工作 D.语言矫治必须是双向互动的过程,仅发挥语言矫治工作者的示范作用是不够的 20.对儿童进行语言的观察与评估主要有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是()A.分析自然语言和使用量表测查 B.分析自然语言和调查家长 C.调查家长和使用量表测查 D.调查老师和分析自然语言

21.语言矫治工作中,日常交往法强调父母可以通过平行谈话来增进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这里的平行谈话指的是()A.父母让儿童自我反省,再谈出自己的感受 B.父母与儿童同时把他们自己正在做的事物说出来

C.父母用儿童最容易听懂的言语,来叙述其所看到或听到的事物 D.父母把他们自己正在做或有感而发的事物说出来

22.每次强化所要求的行为次数是一致的,如洗手时必须搓够十次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这属于()A.区别强化 C.可变比例强化 A.间歇强化 C.固定比例强化

B.固定比例强化 D.连续强化 B.连续强化 D.区别强化 23.可变比例强化属于下列强化中的哪一种?()24.孩子在学叫妈妈时,先强化与妈妈相似的声音,然后强化另一个更接近妈妈的声音,这样连续多次,不断强化,最终实现孩子叫妈妈这个行为,这种方法是()A.隔离法 C.消退法 A.定期安排 C.每月两次

B.行为塑造法 D.代币制

B.每周定期安排且不能少于两次 D.每月一次 25.在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的对口安置形态中,“对口活动”安排的要求是()26.制定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的教学目标的步骤包括()A.确定目标、选择学习内容、组织学习内容、评价学习效果 B.诊断儿童、选择学习内容、组织学习内容、评价学习效果 C.诊断儿童、确定目标、选择学习内容、评价学习效果 D.诊断儿童、确定安置形式、选择学习内容、组织学习内容

27.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环境中,按照教学组织形式分,教学目标分为()A.教师与家长活动目标、集体活动目标、特殊帮助小组目标 B.集体活动目标、特殊帮助小组目标、个别教学目标 C.长期目标、短期目标、个别教学目标

D.一般发展目标、个别发展目标、集体活动目标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28.什么是智力落后儿童早期干预的任务分解法?

29.简述听障儿童语言训练的内容。

30.简述幼儿园中检查学前特殊儿童语言情况可采用的方法。

31.简述学前儿童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并作简要说明。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32.试分析新的观念背景下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念的含义。

33.试论述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对孤独症儿童可以采取的教育措施。

34.结合学前特殊教育的实际,试论学前特殊儿童语言矫治工作的指导原则。

四、应用题(本大题9分)

35.结合实际,分析学前特殊儿童游戏治疗的几个基础理论的游戏治疗观点。

下载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复习题(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复习题(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文-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我国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研究综述 摘要:特殊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其发展经历了萌芽、诞生和发展等阶段。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特殊教育在我国取得了长足发展......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2大全

    (0883号)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主要表现为智力落后和学习困难的特殊儿童是 A.脑瘫儿童B.认知发展障碍儿童C.病弱儿童D.孤独症儿童 2.全纳性一体化融合教育是......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重点总结

    学前特殊教育是为各种不同特殊需要儿童所提供的促进其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 美国特殊教育专家 柯克和蔼拉格 将特殊儿童分为五类:心智偏异、感觉障碍、沟通异常、行为异常......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考试大纲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考试大纲 第一章: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论 (一)考核知识点: 1. 学前特殊儿童:是指学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换言之,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6岁......

    2008-2010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真题及答案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88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 在每小题......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自考资料一00883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自考复习材料一 一、简答 1.学前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一)综合多种感官法; (二)表象指导法; (三)愉快学习法; (四)试误法; (五)及时反馈法; (六)实践法; 2.学前视......

    学前儿童教育基础理论

    《学前儿童教育基础理论》的心得体会 学习完《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后,对学前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幼儿的全面发展包括了幼儿的心理和身体的健康发展。在......

    0088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自考练习与答案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单项选择题练习 第一章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论 1.学前阶段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指的是学前 A.残疾儿童 C.特殊儿童 B.天才儿童 D.智障儿童 2.下面关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