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前数学复习题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从数学教育总目标到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是逐级的„(3)
①概括化
②笼统化
③具体化
④一般化
2、顺口溜数数是为„„教学打基础。
(4)
①数序
②序数
③基数
④计数
3、当整体分成若干相等的部分时,份数越多则每份数越少,这是„关系。
(1)
①函数
②互补
③可逆
④多少
4、数学区域活动的关键在于„„
(2)
①教师对幼儿的观察
②操作材料的投放 ③教师对幼儿的指导
④区域活动规则的建立
5、按照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的教育,可安排在„„进行
(3)
① 小班
②中班
③大班
④小、中、大班
6、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
()
①按物计数→口头数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②口头数数→按物计数→按数取物→说出总数
③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④口头数数→按物计数→按物取数→说出总数
7、书写数字是结合„„教学进行
(3)
①数的组成②加减法
③基数
④相邻数 8、10以内数的相邻两数中存在„„ 关系
(4)
①可逆
②大小、多少
③传递
④等差
9、幼儿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幼儿的„„
(4)
①智力
②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③思维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④思维能力
10、教师可采用„„的方法来了解、分析幼儿经验准备情况
(3)
① 任务分析
②问卷调查
③观察
④谈话
二、是非判断题
1、整体可以分成若干相等或不相等的部分,各部分之和等于整体。这是加法和减法关系(X)
2、数的守恒教育一般安排在大班进行。
(ⅴ)
3、在量的比较中存在着可逆关系。
(X)
4、幼儿辨别形状最关键不在于“指认”,而在于“命名”。
(X)
5、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起始于对活动内容的兴趣。
(x)
6、幼儿学习加减法比学习自编口述应用题容易。
(X)
7、幼儿理解基数比理解序数晚。
(X)
8、把一个有规则的物体分成四份就叫四等分。
(X)
9、在多数的情况下,活动目标的表达中都未列出主体的名称。
(ⅴ)
10、让幼儿比较物体数量应右手取物,从左到右一一对应地排列物体。(ⅴ)
三、名词解释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学具,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学习,获得数学感性经验、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2、数学教学活动: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是指在教师领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幼儿集体参加的数学学习活动。
3、计数活动:计数活动的指导要点包括:按物点数,认识总数;感官计数,强化总数;进行各种寻找活动
4、小组活动形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幼儿独立选择活动内容,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形式。
5、计数活动
计数活动的指导要点包括:按物点数,认识总数;感官计数,强化总数;进行各种寻找活动。
6、感知集合教育
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是指在不教给集合术语的前提下,让幼儿感知集合及元素,学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并将有关集合、子集及其关系的一些思想渗透到整个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中去。
7、数的守恒
数的守恒指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8、数学区
在幼儿活动的场所内,专辟一个小区域,设置各种可用以进行数学活动的各种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和运用。
9、数的守恒
数的守恒指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四、简答题:
1、幼儿数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发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则,让儿童动手操作的原则,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2、幼儿数学教育的总目标:1)激发幼儿认识和探索环境中数量、形状等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2)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形、量、时间、空间的感性经验,使幼儿逐步形成一些初级的数学概念。3)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初步能力,并学习独立选择数学活动的内容和按照要求检查自己活动的情况、活动的结果。4)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4、小组活动组织形式中,教师观察与指导的主要策略有哪些?
1).幼儿在小组活动中,虽进行的是同一内容的活动,但教师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要求、评价幼儿,应肯定每个幼儿在自己发展基础上所获得的进步。2.)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发展状况的主要手段,教师不仅要观察幼儿手的操作活动,而且要通过观察幼儿手的操作活动,分析幼儿思维内部的操作活动,即幼儿智慧发展水平,要使幼儿两种操作活动都处于积极状态。
3).在小组活动中,教师主要任务是观察、了解个别幼儿的活动,并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例如,向幼儿提出建议或提出启发性问题;提醒幼儿遵守规则或明确任务;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给幼儿再次示范和讲解等等。
5、数学教学活动的作用:
1)这是有目的、有计划对幼儿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
2)数学教学活动引导幼儿注意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学习、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3)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是对班级全体幼儿的发展施加影响。
6、物体分类教育的注意事项。
1).要让幼儿充分地观察2.)让幼儿明确分类的要求3).应尽量指导幼儿讨论与评价不同的结果4).要引导幼儿表述分类的结果
7、选择幼儿数学教育内容的要求是什么?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应具有启蒙性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应具有生活性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应其有可探索性
8、数学教学活动的特点。
1).数学教学活动一般都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教师依据数学教育目标和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制定教学活动的具体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全班幼儿进行数学学习。
2).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一般都以以下方式进行,即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或设置一定的情景,激发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愿望,引导幼儿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或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在与教师、同伴的交往中,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获得了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
3).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过程就是幼儿学习的过程,也是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去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激发幼儿探索、猜想的愿望,鼓励幼儿用
9、认识相邻数的指导要点。
1).认识两数之间的相邻关系(中班)
a.用数的形成的方法比较两数的多少
b.用转换两数的方法理解两数的关系
c.通过多种活动巩固对两数关系的认识 2).认识三数之间的相邻关系(大班)
a.先进行两个相邻数的比较,再进行三个相邻数的比较。
b.可以直观教具入手,结合数字进行。
c.5以内的相邻数教学进度要慢些。
d.理解10以内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10、认识十以内序数教育的指导要点。
1).集中分两段教学 2).结合教具讲解演示,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含义,掌握序数词。3).引导幼儿对基数和序数进行区分 4).学习从不同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
1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 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12、小组活动组织形式中,教师观察与指导的主要策略有哪些?
1).幼儿在小组活动中,虽进行的是同一内容的活动,但教师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要求、评价幼儿,应肯定每个幼儿在自己发展基础上所获得的进步。2).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发展状况的主要手段,教师不仅要观察幼儿手的操作活动,而且要通过观察幼儿手的操作活动,分析幼儿思维内部的操作活动,即幼儿智慧发展水平,要使幼儿两种操作活动都处于积极状态。
3).在小组活动中,教师主要任务是观察、了解个别幼儿的活动,并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例如,向幼儿提出建议或提出启发性问题;提醒幼儿遵守规则或明确任务;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给幼儿再次示范和讲解等等。
13、物体分类教育的注意事项。
1).要让幼儿充分地观察2).让幼儿明确分类的要求
3).应尽量指导幼儿讨论与评价不同的结果4).要引导幼儿表述分类的结果
14、为什么要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
答: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的基本数学素养,包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主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态度等等。学前儿童学习数学,不仅对学前阶段的发展,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具体概括如下: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的认识世界,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15、数学思维的特点有哪些?
1)在于它的抽象性和逻辑性2)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取代直觉行动思维3)数学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就是将具体的问题归结为模式化的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的方法寻求解决4)数学思维追求的是逻辑上的合理性,而不是事实上的合理性。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学习数学是从“数行动”发展到“数概念”的过程,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C.)P41灯片21 A.从具体到抽象 B.从同化到顺应
C.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 D.从不自觉到自觉
2.通过评价揭示、暴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并在下一阶段的教育中加以改进,所体现的评价功能是(C)A.导向 B.鉴别 C.诊断 D.选择
3.数学所描述的是(B.)灯片12 A.事物自身的特点 B.事物间的关系 C.事物的数量特征 D.事物的存在形式 4.儿童空间概念发展的特点是()
A.从相对的空间概念逐步过渡到绝对的空间概念
B.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参照逐渐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的参照
C.进行空间定位时,儿童最初是以视觉估计物体之间的空间安排 D.儿童对空间方位关系的辨别与他的思维能力无关 5.幼儿在学习加减运算时表现出的特点是(A.)灯片127 A.学习加法比学习减法容易 B.学习减法比学习加法容易 C.加减小数比加减大数难
D.加减大数比加减小数容易 6.幼儿辨认形状的关键在于(C.)A.配对 B.指认 C.命名 D.拼合
7.儿童数概念发展的转折点(或明显的飞跃期)一般出现在(B)灯片121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8.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最概括的陈述是(B.)灯片26 A.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B.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 C.各年龄阶段教育目标 D.幼儿园培养目标 9.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始于(A.)灯片118 A.辨数 B.认数 C.点数 D.数数
10.整个幼儿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思维类型是(B.)灯片21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辩证逻辑思维
l1.儿童学习数学知识,必须依赖于对物体之间(D.)灯片12 A.特点的感知 B.属性的认识 C.数量的辨别 D.关系的理解
12.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所采用的主要形式是(A.)灯片87 A.集体活动 B.分组活动
C.个别活动 D.集体与分组相结合的活动
13.幼儿能以自身为中心判断左右,却不能以客体为中心判断左右,这主要是受(D)A.动作能力发展的局限 B.语言能力发展的局限
C.想象能力发展的局限 D.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灯片145 14.量的本质特征是(B.)灯片12,51,131 A.持续性 B.可测量性 C.操作性 D.形象性
15.幼儿自由地选择材料进行数学活动时,教师如要评价每个幼儿选择和操作材料的情况,此时收集评价资料的最好方法是(D.)A.临床法 B.测试法 C.作业分析法 D.观察法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6.数学知识的特点是什么?
17.学前儿童对物体量的认识体现在哪些方面? 18.简述中班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要求。
19.简述日常生活和活动区(角)的数学活动的特点。20.简述儿童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水平。21.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22题必做,23、24题中任选一题,2题均答,以23题计分。每小题10分,共20分)
22.试述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23.结合实例说明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的指导要点。
24.为什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应具有启蒙性、生活性和可探索性?
四、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5.小班幼儿进行计数活动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①口能从1-10顺着数,但手在乱点;②手能按实物顺序一个个地点,口却乱数;③口和手能有节奏配合,却不能一一对应地配合。
请结合所学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阐述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
26.设计一个让幼儿学习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一样多的教学活动,要求写出活动名称及年龄班、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
第二篇:学前教育学复习题
《幼儿教育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为儿童设计了“恩物”的教育家是(C)
A.陶行知B.蒙台梭利
C.福禄贝尔D.杜威
2、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只有对丑孩子的爱才是真正的爱。”这句话主要说明的是(D)
A.幼儿外貌会影响教师对待他们的态度
B.只要热爱幼儿就能当好幼儿教师
C.幼儿具有不同的生理特征
D.热爱幼儿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3、幼儿教师的教育能力主要指(B)能力238
A.与幼儿进行互动B.确定教育内容和选择教育策略
C.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D.与家长沟通
4、幼儿语言领域教育旨在发展幼儿的语言理解,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幼儿(A)
A.良好的语言表达及阅读习惯 B.良好的语言交往能力及亲和力
C.良好的阅读能力及识字能力 D.普通话的听说读写能力5、1923年3月在《新教育》上发表《现今幼儿教育之弊病》一文的教育家(C)
A.陶行知B.张雪门C.陈鹤琴D.张宗麟2496、《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首次将(B)纳入了科学领域276
A.常识B.数学C.自然D.健康
7、对教师及其教育行为描述错误的是(A)
A.应随时对幼儿各种行为进行表扬
B.应多对幼儿进行积极地社会强化
C.应多与幼儿分享愉快的情绪体验
D.应成为幼儿的模仿榜样
8、丁丁拿一大把长条积木立在桌子上,又去娃娃家取来一个娃娃放在积木前面,然后对娃娃说“来,看电视。”他的游戏属于(A)
A.象征游戏B.规则游戏C.教学游戏D.联合游戏
9、“学前教育课程内容要不断拓展、拓宽,以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这句话主要说明的是学前教育课程具有(C)
A.社会性B.随机性C.发展性D.启蒙性
10、下面对幼儿教育论述错误的是(D)
A.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B.游戏和日常生活是幼儿进行各方面学习的主要途径
C.幼儿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同时也是幼儿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D.保育员虽然不是教育工作者,但是其行为同样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11、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下列哪位心理学家的思想与管子的思想最为接近(A)
A.马斯洛B.蒙台梭利C.福禄贝尔D.埃里克森
12、国务院法制办于2011年12月11日公布《校车安全条例(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校车特权意见。《条例》明确规定:“专门接送中小学生、学龄前儿童的校车,应当经当地教育部门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确认后领取校车标牌,在车身喷涂统一标准的校车外观标识和车属单位名称等。这一条例的出台明确体现了(A)
A.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B.幼儿园教育应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C.幼儿园应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
D.幼儿园教育中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13、小班户外活动时,老师给小朋友们戴上小兔子头饰进行跳跃练习。教师给幼儿带头饰的目的是(D)
A.融合各领域的教育内容B.发展幼儿的审美
C.表现集体活动的整齐和美感D.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
14、对“隐蔽的学前教育课程”描述错误的是(C)78
A.是非正式的学前教育课程
B.包括师幼、同伴等人际环境
C.包括在学前教育的计划之中
D.一般体现在班级环境当中
15、儿童的发展就像一个“木桶”,体智德美各个方面就像组成木桶的各条木板。木板当中如果有一条木板短小又单薄,那么水就盛的少。这说明(A)
A.幼儿是作为一个整体发展的B.幼儿教育应注意扬长避短
C.幼儿发展具有个体差异D,应该及时挖掘幼儿的发展潜力
16、“即使是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变成一群小野兽。”这句话说明(C)
A.儿童发展受遗传和环境的双重作用
B.儿童是积极主动的发展主体
C.环境对儿童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D.儿童的发展完全是受外部因素控制的17、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中教师要帮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C)原则200
A.尊重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方向性原则D.针对性原则
18、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以及(B)相互衔接
A.学校教育B.小学教育C.基础教育D.终生教育
19、一位幼儿园教师具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又有两门钻研较深的专业知识,这属于(C)类型的知识结构
A.“I”型知识结构B.“一”型知识结构
C.“H”型知识结构D.“T”型知识结构
20、幼儿社会教育的目的是把当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则116转化为(C)的过程116
A.社会领域教育活动B.幼儿的社会学习
C.幼儿道德品质D.幼儿认知发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
21、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有发展的需要,为满足和强化这种需要,必须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由活动的方式和途径来实现922、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3、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确立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包括教师的态度、行为和个性特征,学科知识和儿童的行为82页
24、《爱弥儿》是世界教育史上的伟大著作,它的作者是卢梭625、儿童学习的表现形式包括操作、模仿、游戏和交往10026、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
27、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28、在语言教育中,应该培养幼儿对文字符号和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兴趣
29、幼儿社会教育中,应该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30、个案研究法1431、幼儿园社会教育11032、结构游戏156
判断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1分,共11分
四、33、幼儿教师的表达能力就是教师口语(X)23734、社会认知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动力机制(X)1307、幼儿社会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道德的社会传递过程(√)116,11035、美国教育家帕顿将幼儿的游戏分为机能游戏、象征游戏和规则游戏(X)157
8、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和介入,直接影响其游戏的水平和质量(√)
9、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是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
36、空间密度大容易导致幼儿情绪焦虑、发生冲突,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扩大幼儿的游戏空间(X)
37、尊重幼儿的游戏圈里就是指尊重幼儿对游戏的自主选择174X38、横向比较容易导致给幼儿贴标签,让幼儿产生骄傲或者自卑的心理,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应该杜绝对幼儿进行横向比较(X)
10、虽然幼儿园教育是集体教育形式,但是应该不失时机地为幼儿创造自选活动、自由活动和个人游戏的机会(√)5939、幼儿健康教育就是幼儿体育(X)
五、简单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20分
44、谈谈幼儿园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的价值189
(1)有利于贯彻幼教法规
(2)有利于与世界幼教接轨
(3)有利于发挥幼儿教育的整体功能
(4)有利于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5)有利于幼儿的成长45、2001年7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健康领域的目标。????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练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46、教师应如何评价学前教育课程的各个环节?101-103
(1)评价课程目标的制定是否因教育对象的不同而变化,并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要求;是否反映整个教育计划的基本思想和教育目标,既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又适应儿童的个体差异
(2)评价课程内容的确定是否考虑到儿童应该学什么,教师应该教什么;课程内容是否适合于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并能促进他们未来的发展
(3)评价课程形式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既有计划性、稳定性,又有偶发性,灵活性,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调整。
六、如何理解“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新刚要P13
(1)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
用。
(2)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高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
(3)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4)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的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5)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
七、分析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个小题15分,共30分
48、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请结合实例谈谈游戏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作用。160
(1)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心理氛围,这种氛围有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挥。
(2)游戏催化了幼儿的探究行为。
(3)游戏激发了幼儿的发散思维,这是幼儿创造性的重要表现。
(4)象征游戏对幼儿创造性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作用。
49、2011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指出幼儿教师要以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并具有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请结合媒体近期披露的“绿领巾”、“五道杠”、“红校服”、“三色作业本”等现象,谈谈你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解。
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对待幼儿教育事业得道德。
(2)对待幼儿的道德。
(3)对待幼儿教师集体的道德。
(4)对待自己的道德。
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用科学的方式对待幼儿。例如在对幼儿的评价上,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尽量少对孩子进行横向评价,不能简单地给孩子“分类”、“贴标签”,不应盲目的批评和指责孩子,要正视儿童个体差异的客观必然性。“绿领巾”等事件恰恰是体现教师对幼儿进行横向比较的经典例子。这种做法是反映了教师对幼儿个体差异和人格的漠视
50、
第三篇:《学前教育学》复习题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考20题共40分)
1.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C)
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论》
2.下列不属于骑士七技的范围的是(C)
A.骑马 B.投枪 C.音乐 D.吟诗
3.学校体育的最为基本的组织形式是(B)
A.早操、课间操B.体育课C.体育竞赛 D.学生自觉锻炼
4.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D)
A.心理过程 B.信息过程 C.逻辑过程 D.认识过程
5.“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C)
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B.知行统一的原则
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6.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一种(C)
A.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B.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C.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D.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7.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包括(A)
A.学期工作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 B.全面计划和专题计划
C.课内计划和课外计划D.教学工作计划和思想工作计划
8.在三结合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B)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自我教育D.社会教育
9.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是(D)
A.课外校外教育 B.各科教学 C.社会实践活动 D.班主任工作 10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A)
A.以教学为主B.教学、科研并重
C.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 D.所有时间用于搞教学
11.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C)
A.唐朝中期 B.明朝中期 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12.学生边听讲边记笔记属于(B)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动摇 D.注意的转移
13.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A)
A.选择性B.恒常性C.理解性D.整体性
1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是(A)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等速的D.匀加速的15.年龄智商(IQ)的公式是(C)
A.IQ=CAMA×100B.IQ=CAMA×100%
C.IQ=MACA×100D.IQ=MACA×100%
16.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理想和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属于(D)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17.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人的高级情感(B)
A.道德感B.激情C.美感D.理智感
18.“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C)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理智
19.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B)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 D.刻板印象
20.当个体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更可能接受一项重大的,更不合意的要求,这叫做(A)
A.“登门槛”效应 B.低球技术 C.留面子效应 D.过度理由效应
2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哪种特点作了最好的诠释?(B)
A.稳定性B.独特性C.整合性D.功能性
22.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是(A)
A.阿德勒B.弗洛伊德C.斯普兰格D.荣格
23.情绪所反映的是(D)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
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24.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D)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裴斯泰洛齐 D.杜威
25.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C)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26.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B)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
27.学生的年龄特征应包括下列哪两方面的典型特征?(A)
A.生理与心理 B.情感与意识 C.认识与情感 D.气质与性格
28.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
A.地方 B.中央 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29.“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D)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
30.“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C)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31.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B)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32.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C)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33.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34.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B)
A.主体性B.创造性C.间接性D.示范法
35.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B)
A.意识活动 B.反射活动 C.智力活动 D.精神活动
36.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B)
A.5±2B.7±2C.4±2D.9±2
37.不是智力技能的特点的一项是(B)
A.动作对象的观念性B.动作进行的内隐性
C.动作结构的简缩性D.动作结果的意识性
38.成就动机理论的研究表明,成功概率约为以下哪个数值的学习任务,最有利于激发学生达到最佳动机水平(C)
A.20%B.30%C.50%D.70%
39.气质类型(D)
A.有好有坏 B.都是好的 C.都是坏的 D.无好坏之分
40.当团体中所有的人都能达到目标时,个体才能达到目标是指(B)
A.竞争目标结构B.合作目标结构
C.个别化目标结构D.成就结构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考3题共30分)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也称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2)这些需要呈现一个由低到高的排列层次。
(3)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更高一级的需要。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
(1)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达方式;
(2)联想与原型启发;
(3)定势与功能固着;
(4)个体的经验水平;
(5)情绪与动机对问题解决的动力和阻力作用;
(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的作用。
3.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答:
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4.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答:
(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
(2)创办业余党校;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建立教育基地。
5.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答: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三、论述题(每题15分,考2题共30分)
1.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答: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并决定着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2.论述促进社会态度改变的途径。
答:
(1)增加所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力。①选择高威信与高吸引力的传达者来提供有关信息,提供信息时适度激发人们的情绪。但应注意,高威信造成的态度变化总的趋势是随时间推移而减少。②将沟通信息与人的原有态度的差异调整到适当的水平。③利用生动的演讲方式来提供信息。
(2)弱化个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①信息传达者尽可能使自己的立场向信息接受者靠拢,避免命令式的给定结论。例如某些广告是向公众介绍产品,甚至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指出产品的某些不足,从而增加人们对产品的信任感。②适当通过分散人们注意而减弱其自我防御倾向。③用各种特定惠待激发人们的认同。
(3)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的出现。
3.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答: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并决定着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4.论述促进社会态度改变的途径。
答:
(1)增加所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力。①选择高威信与高吸引力的传达者来提供有关信息,提供信息时适度激发人们的情绪。但应注意,高威信造成的态度变化总的趋势是随时间推移而减少。②将沟通信息与人的原有态度的差异调整到适当的水
平。③利用生动的演讲方式来提供信息。
(2)弱化个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①信息传达者尽可能使自己的立场向信息接受者靠拢,避免命令式的给定结论。例如某些广告是向公众介绍产品,甚至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指出产品的某些不足,从而增加人们对产品的信任感。②适当通过分散人们注意而减弱其自我防御倾向。③用各种特定惠待激发人们的认同。
(3)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的出现。
第四篇:《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从数学教育总目标到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是逐级的…(3)
①概括化
②笼统化
③具体化
④一般化
2、顺口溜数数是为……教学打基础。
(4)
①数序
②序数
③基数
④计数
3、当整体分成若干相等的部分时,份数越多则每份数越少,这是…关系。
(1)
①函数
②互补
③可逆
④多少
4、数学区域活动的关键在于……
(2)
①教师对幼儿的观察
②操作材料的投放
③教师对幼儿的指导
④区域活动规则的建立
5、按照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的教育,可安排在……进行
(3)
①
小班
②中班
③大班
④小、中、大班
6、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
(3)
①按物计数→口头数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②口头数数→按物计数→按数取物→说出总数
③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④口头数数→按物计数→按物取数→说出总数
7、书写数字是结合……教学进行
(3)
①数的组成②加减法
③基数
④相邻数8、10以内数的相邻两数中存在……
关系
(4)
①可逆
②大小、多少
③传递
④等差
9、幼儿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幼儿的……
(4)
①智力
②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③思维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④思维能力
10、教师可采用……的方法来了解、分析幼儿经验准备情况
(3)
①
任务分析
②问卷调查
③观察
④谈话
二、是非判断题
1、整体可以分成若干相等或不相等的部分,各部分之和等于整体。这是加法和减法关系(X)
2、数的守恒教育一般安排在大班进行。
(ⅴ)
3、在量的比较中存在着可逆关系。
(X)
4、幼儿辨别形状最关键不在于“指认”,而在于“命名”。
(X)
5、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起始于对活动内容的兴趣。
(x)
6、幼儿学习加减法比学习自编口述应用题容易。
(X)
7、幼儿理解基数比理解序数晚。
(X)
8、把一个有规则的物体分成四份就叫四等分。
(X)
9、在多数的情况下,活动目标的表达中都未列出主体的名称。
(ⅴ)
10、让幼儿比较物体数量应右手取物,从左到右一一对应地排列物体。(ⅴ)
三、名词解释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学具,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学习,获得数学感性经验、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2、数学教学活动: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是指在教师领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幼儿集体参加的数学学习活动。
3、计数活动:计数活动的指导要点包括:按物点数,认识总数;感官计数,强化总数;进行各种寻找活动
4、小组活动形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幼儿独立选择活动内容,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形式。
5、计数活动
计数活动的指导要点包括:按物点数,认识总数;感官计数,强化总数;进行各种寻找活动。
6、感知集合教育
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是指在不教给集合术语的前提下,让幼儿感知集合及元素,学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并将有关集合、子集及其关系的一些思想渗透到整个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中去。
7、数的守恒
数的守恒指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8、数学区
在幼儿活动的场所内,专辟一个小区域,设置各种可用以进行数学活动的各种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和运用。
9、数的守恒
数的守恒指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四、简答题:
1、幼儿数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发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则,让儿童动手操作的原则,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2、幼儿数学教育的总目标:1)激发幼儿认识和探索环境中数量、形状等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2)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形、量、时间、空间的感性经验,使幼儿逐步形成一些初级的数学概念。3)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初步能力,并学习独立选择数学活动的内容和按照要求检查自己活动的情况、活动的结果。4)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4、小组活动组织形式中,教师观察与指导的主要策略有哪些?
1).幼儿在小组活动中,虽进行的是同一内容的活动,但教师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要求、评价幼儿,应肯定每个幼儿在自己发展基础上所获得的进步。2.)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发展状况的主要手段,教师不仅要观察幼儿手的操作活动,而且要通过观察幼儿手的操作活动,分析幼儿思维内部的操作活动,即幼儿智慧发展水平,要使幼儿两种操作活动都处于积极状态。
3).在小组活动中,教师主要任务是观察、了解个别幼儿的活动,并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例如,向幼儿提出建议或提出启发性问题;提醒幼儿遵守规则或明确任务;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给幼儿再次示范和讲解等等。
5、数学教学活动的作用:
1)这是有目的、有计划对幼儿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
2)数学教学活动引导幼儿注意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学习、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3)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是对班级全体幼儿的发展施加影响。
6、物体分类教育的注意事项。
1).要让幼儿充分地观察2.)让幼儿明确分类的要求3).应尽量指导幼儿讨论与评价不同的结果4).要引导幼儿表述分类的结果
7、选择幼儿数学教育内容的要求是什么?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应具有启蒙性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应具有生活性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应其有可探索性
8、数学教学活动的特点。
1).数学教学活动一般都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教师依据数学教育目标和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制定教学活动的具体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全班幼儿进行数学学习。
2).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一般都以以下方式进行,即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或设置一定的情景,激发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愿望,引导幼儿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或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在与教师、同伴的交往中,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获得了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
3).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过程就是幼儿学习的过程,也是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去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激发幼儿探索、猜想的愿望,鼓励幼儿用
9、认识相邻数的指导要点。
1).认识两数之间的相邻关系(中班)
a.用数的形成的方法比较两数的多少
b.用转换两数的方法理解两数的关系
c.通过多种活动巩固对两数关系的认识
2).认识三数之间的相邻关系(大班)
a.先进行两个相邻数的比较,再进行三个相邻数的比较。
b.可以直观教具入手,结合数字进行。
c.5以内的相邻数教学进度要慢些。
d.理解10以内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10、认识十以内序数教育的指导要点。
1).集中分两段教学
2).结合教具讲解演示,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含义,掌握序数词。
3).引导幼儿对基数和序数进行区分
4).学习从不同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
1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 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12、小组活动组织形式中,教师观察与指导的主要策略有哪些?
1).幼儿在小组活动中,虽进行的是同一内容的活动,但教师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要求、评价幼儿,应肯定每个幼儿在自己发展基础上所获得的进步。2).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发展状况的主要手段,教师不仅要观察幼儿手的操作活动,而且要通过观察幼儿手的操作活动,分析幼儿思维内部的操作活动,即幼儿智慧发展水平,要使幼儿两种操作活动都处于积极状态。
3).在小组活动中,教师主要任务是观察、了解个别幼儿的活动,并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例如,向幼儿提出建议或提出启发性问题;提醒幼儿遵守规则或明确任务;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给幼儿再次示范和讲解等等。
13、物体分类教育的注意事项。
1).要让幼儿充分地观察2).让幼儿明确分类的要求
3).应尽量指导幼儿讨论与评价不同的结果4).要引导幼儿表述分类的结果
14、为什么要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
答: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的基本数学素养,包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主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态度等等。学前儿童学习数学,不仅对学前阶段的发展,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具体概括如下: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的认识世界,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15、数学思维的特点有哪些?
1)在于它的抽象性和逻辑性2)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取代直觉行动思维3)数学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就是将具体的问题归结为模式化的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的方法寻求解决4)数学思维追求的是逻辑上的合理性,而不是事实上的合理性。
16、学前儿童加减运算概念发展的三种水平:
1)动作水平的加减,指幼儿要以实物等直观材料为工具,借助于合并、分开等动作进行加减运算。
2)表象水平的加减。指幼儿可不借助直观的实物和动作,而依靠头脑中呈现的物体表象进行加减运算。运用表象进行加减,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主要手段。
3)概念水平的加减。也可称作数群概念水平的加减运算。概念水平的加减是指直接运用抽象的数概念进行加减运算,无须依靠实物的直观作用或以表象为依托,这是较高水平的加减运算。
17、学前儿童加减运算的特点:
1)学习加法比减法容易
2)学习加小数、减小数容易,学习加大数、减大数难
3)理解和掌握应用题比算式题容易
18、口述应用题在学前儿童学习加减运算中的作用:
1)口述应用题是学前儿童掌握加减运算的工具和基础
2)口述应用题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它促进了幼儿思维分析、综合能力的发展
也促进了幼儿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的要求:
1)会解答简单的加减(求和、求剩余)口述应用题
2)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理解加减的含义;认识加号、减号、等号,认识加减算式并知道算式表示的含义。
20、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的指导要点:
1)10以内加减教学活动的安排,5以内加减教学时,可将加减分开教学。在6——10的加减运算教学时,加与减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2)教师通过口述应用题,帮助幼儿理解加减含义和应用题的结构。
A教师口述应用题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口述应用题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运用教具等直观材料进行示范,以帮助幼儿理解应用题的含义和结构。二是教师口述应用题,幼儿进行解答,此时幼儿理解应用题,完全凭借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考。
B教师在口述应用题后,可引导幼儿学习复述应用题,以帮助幼儿理解加减的含义和了解应用题的结构。
3)教师提供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和体验加减运算的含义和应用题的结构。
A教师提供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背影图,让幼儿在图上摆放材料,并引导幼儿讲述操作过程。
B引导幼儿观察、表达加减运算的图片,并学习讲述图片内容,使幼儿理解加减运算的含义和应用题的结构。4)引导幼儿运用组成经验学习加减
5)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加减运算,A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加减,B结合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学习加减运算。
C在大班后期,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还可以引导幼儿学习一些逆向思维的加减应用题,以促进起思维的发展。
1加减运算一般过程是从实物加
减过渡到用符号运算运算;从口
头应用题到试题从逐一加减过渡
到按数群加减;从加法到减法
2每个操作6要素:目标、材料
规则、形式、指导和评价3空间
方位顺序上下、前后、左右
4以自我为中心到以客体为中心
5数学教育的总目标:从生活
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
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6身心发展目标,可分为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7学习加法
比减法容易8幼儿掌握加减要经
过逐一加减到按群加减的发展过
程9用抽象化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就是数学地思维10皮
亚杰认为抽象的思维起源于动作
1数学活动有数学集中教育
活动区、数学游戏、日常生
活活动2个别差异,表现为
思维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学习风格差异3物体量的认
识,不是通过测量的方法,而是通过感官感知物体量的特征4
5―6岁是数概念发展
转折期5认知领域目标包括
知识的掌握和认知能力的发
展6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情感
领域目标指兴趣、态度、习
惯、价值观和社会适应能力
7考虑思维特点及年龄特点,避免单一枯燥的灌输方式8
数学特点逻辑性、抽象性、广泛的应用性、结论的确定
性9数学是教师组织并指导
10操作活动是教育基本部分
感知集合含义,集合和元素、基数和序数、计数、自然数列等差关系、数的守恒、量的守恒、图形守恒、自然测量、数的组成、重叠比较、并放比较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答: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基本的数学素养。包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主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态度等。学前儿童学习数学,不仅对学前阶段的发展,而且对他们今后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具体概括如下:(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简述幼儿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答案: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过程及特点:(1)3~4岁3岁半以前的幼儿面对实物,却不知道用它来帮助进行加减运算。他们要依靠成人将实物分开、合拢给他看,才能说出一共有几个或还剩下几个。他们不理解加减的含义,不认识加减运算符号,数的运算对这个年龄的幼儿来说是困难的。
(2)4~5岁4岁幼儿一般会自己运用实物进行加减运算了,但在进行运算时,需要将表示加数和被加数的两堆实物合并,再从第1个一个一个地逐一点数后说出总数(即得数)。减法与此一样。这时幼儿完全依靠动作思维,是在最低的思维水平上学习数的运算。但4岁以后的幼儿已经表现出有初步的运用表象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了。
(3)5~6岁5岁以后,幼儿学习了顺接数和倒着数,他们能够将顺接数和倒着数的经验运用到加减运算中去。此时,多数幼儿可以不用摆弄实物,而是用眼睛注视物体,心中默默地进行逐一加减运算。5岁半以后,随着幼儿数群概念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了数的组成以后,他们在教师引导下,开始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加减运算,这样就从逐一加减向按群加减的水平发展
5.为什么说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主动性、独立性、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发展?
答案:通过数学教育可以形成儿童积极主动、独立的个性品质。首先,通过数学活动为儿童提供主动参与活动的机会。儿童在活动中可以自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自己独立完成各种数学操作活动,这对培养儿童积极、主动、独立、自主的个性非常有益。其次,由于规则在数学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可以通过数学活动要求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操作,使儿童形成规则意识,学会遵守规则。最后,通过数学教育还可以培养儿童的任务意识。儿童起初并没有明确的 任务意识,有时在操作中会忘记自己正在进行的操作任务。在数学活动中,儿童会根据老师的要求逐渐形成初步的任务意识。总之,通过数学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6.教师口述应用题时有哪几种形式?
答案:教师口述应用题有两种形式:(1)是在口述应用题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运用教具等直观材料进行示范,以帮助幼儿理解应用题的含义和结构。
(2)是教师口述应用题,幼儿进行解答,此时幼儿理解应用题,完全凭借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考,这不仅提高了幼儿智力活动的水平,同时也促使幼儿的加减运算由动作水平的加减向表象水平的加减过渡。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尊重个别差异的原则,既是尊重思维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 上的差异,还要尊重学习风格上的差异。3、分类既是计数的必要前提还是形成数概念的基础。
4、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方式中,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又包括儿童学的活动还包括师幼行为活动顺序。
5、、在教师指导下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儿童主动学习活动即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
6、遵循和利用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程度决定数学教育目标能否实现,数学教育内容的确定是否恰当。
7、选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方法,应从儿童数学的思维特点及年龄特点出发,避免单一枯燥的灌输方式
9、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情感领域目标包括兴趣、态度、习惯、价值观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10、提供给儿童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儿童在自己的摆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是操作法。
简答题 论述题
教师应如何选择幼儿数学学习经验?
答:教师在选择学习经验时应考虑:所选经验是不是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所选经验是否是幼儿能理解,并能得到满足的;所选经验是否是能对幼儿发生多种作用,即能给予幼儿整体发展以影响的一种经验;所选经验是否是达到同一目标的各种不同经验,即可以在不同发展层次上获得的经验。
简述引导儿童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的教学策略
答:帮助儿童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的策略是先让儿童直接感知自己身体有关部位的方位;再配合适当方位词的描述,逐步理解方位词汇的含义;再次要在生活情景中认识空间方位。
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有哪些?(1)幼儿学习数学开始于动作。
(2)幼儿数学知识的内化需要借助于表象的作用。
(3)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建立在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基础上。
(4)幼儿抽象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符号和语言的关键作用。
(5)幼儿数学知识的巩固有赖于练习和应用的活动。
如何帮助儿童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
帮助儿童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先让儿童直接感知自己身体有关部位的方位,再配合适当方位词的描述,逐步理解方
1、幼儿园数学活动目标表述常见的表述方式有教师为主体行为表述和幼儿为主体行为表述。
2、3―4岁的幼儿一般能从1数到10,带有顺口溜的性质。
3、数的守恒标志着儿童概念发展水平,也是儿童思维过程结果的一种表现。
4、运用表象进行加减,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主要手段。
5、在量的教学中,幼儿期只是初步学习直接测量,一般不使用常用的计量单位,即是学习自然测量。6、儿童自然测量过程中包括两种逻辑活动:一是儿童知道整体是由若干部分组成;二是逻辑相加,进行易位和替换的过程。7、5—6岁儿童能理解大小和长度的相对性。8、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科,是一门关于儿童数学学习和教学的学科。
9、幼儿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3岁半。10、数学活动目标指数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具
体效果。活动目标应包括学习内容及幼儿行为的养成要求。[填空题]
第五篇:学前研究方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2、开发研究
3、观察反应性现象
4、观察信度
5、应用研究
6、历史研究法
7、实验法
8、问卷
9、评价研究
二、简答
1、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2、简述历史法的特点。
3、选题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4、简述教育实验的程序。
5、简述调查研究方法的三种组织类型。6简述谈话法的问题设计类型
7、简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环节。
8、完整的科研报告包含哪些内容?
9、广义的科学方法即科学方法体系的三个层次
10、简述叙述性观察及取样观察的类型。
11、问卷及教育实验法的相关分类。
三、论述
1、自选一个学前教育研究课题,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课题论证
(1)研究的价值与意义;(2)国内外研究现状;(3)研究的主要内容。
2、教师搞科研的优势和劣势
一、名词解释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探索幼儿教育科学的认识过程,以揭示和发现幼教领域内客观规律,研究幼儿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为目的。
2、开发研究是根据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得到的结果,为教育实际工作者提供和开发能够直接运用的教育产品.3、观察反应性现象指当观察对象知道有人在观察他时,会改变自己的行为,做出不正常不自在的反应。
4、观察信度是指对同一行为或现象的两个以上的观察的一致性程度。
5、应用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得出的一般原理、原则,针对某个具体实际问题,深入考察某一局部领域的特殊规律,即将基础研究具体化,提出较强针对性的应用理论和方法。
6、历史研究法就是对有关教育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包括对前人或同代人研究成果的分析,从而认识和揭示教育现象之间的联系、探索教育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7、实验法又称有控制的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更为准确的观察,可以记录实验情况对实验结果作统计处理的方法。
8、问卷是指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成问题表格的形式,邮寄或分发给有关人员填写,从而收集资料的调查手段。
9、评价研究是指研究者根据调查对象所具有的特征,确定调查的项目和标准,调查时按标准逐项做出判断。
二、简答
1、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复杂性、广泛性、综合性、伦理性
2、简述历史法的特点.历史性、以逻辑分析为主、批判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具有容量大、消费低的特点
3、选题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必要性、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
4、简述教育实验的程序.1)问题的提出和假设的确立2)实验设计3)实施实验计划4)总结整理
5、简述调查研究方法的三种组织类型。现状、区别、发展研究
6简述谈话法的问题设计类型.1,结构式2,自由式3,半结构型
7、简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环节。
1)确定问题2)查阅资料3)制定方案4)实施方案5)分析资料6)得出结论
8、完整的科研报告包含哪些内容?
1.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研究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一问题的3研究所获得的结果怎样4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结果如何。
9、广义的科学方法即科学方法体系的三个层次:
历史法是研究过去,描述法是研究现在、实验法是预测未来
10、简述叙述性观察及取样观察的类型。
叙述性观察分为: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实例描述法.取样观察:时间取样观察法、事件取样.11、问卷及教育实验法的相关分类。
问卷是用书面的方式进行的调查,具有间接访问的性质。它包括问卷和调查表两种形式,主要用于征询调查对象的态度、看法、意见、建议或了解一些必要的事实、数字等设立的书面答卷。
教育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是在现实的教学情景中,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下,依据研究目的,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观察由此带来的现象的变化,了解被试行为的表现而进行的一种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