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10月份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组总结
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组工作总结
自学校全面推进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以来,我们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总结如下:
一、网站方面
1、积极充分地利用我校门户网站及职教新干线空间发布学校新闻动态、通知通告、师生活动等内容,展示了我校建设发展动态及学校风貌,加强了信息的沟通与传递,促进了教学及管理;学校门户网站得到一定程度的完善,职教新干线老师空间增加到144个,举行了1次关于职教新干线使用的培训。
2、为了更好地促进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建设工作,拟定了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专题网站建设方案,并且进行自主设计制作,确定了网站栏目、网站风格、网站导航等内容,并完成了网站首页版面的设计制作,更重要的是初步完成了网站后台管理平台的开发,解决了数据库连接等技术难题。
二、数字化校园规划与建设方面
1、与锐捷网络、H3C、浪潮、汉柏等企业及怀化新大地、红太阳等运营商取得联系并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初步了解了硬件厂商的基本情况及硬件的建设思路和市场行情;
2、与成都伊能公司,武汉英福、北京汇众融成、上海鹏达等软件公司取得联系和当面交流,了解了各主流软件商及其产品的基本情况和市场行情;
3、先后通过考察北京锐捷、北京华三,怀化五三五医院、长沙财经学校、岳阳中南学校及成都伊能公司,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刷新了理念,为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及实践基础;
4、初步制定了数字化校园建设整体方案。
三、资源建设方面
1、通过摄影摄像采集了第一手的视频、图片资料,并且进行了分类整理,很多进行了加工处理后在网站等平台进行了发布与分享;
2、通过各教研组收集上交、上多媒体课时上交课件等手段收集了一部份教学资源。
四、工作不足:
1、学校职教新干线空间建设进程缓慢,推行困难,大多数教师没有用心去建设自己的空间;
2、网站信息发布有时不够及时,内容还不够丰富;
3、网站版块结构、栏目、技术上都还存在很大缺陷,需要重新规划与建设。
4、教学资源库建设力度有待加强;
5、专业理论与实践有等待进一步加强;
五、11月份工作计划:
1、制定落实学校门户网站与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专题网站建设方案;
2、进一步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整体方案,并召开讨论会;
3、制定落实职教新干线建设方案与职教师空间评比方案。
4、进一步加强网站信息发布与管理,丰富网站内容,提高信息发布的及时性。
5、进一步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及时收集、采集、整理、加工资料素材。
六、建设困难与意见
大家对数字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与配合程度不够,教学资源建设意识不强,希望有关领导在这方面多强调,并且把资源建设和空间建设进行量化考核,例如制定一个最低标准,每个月每个教研组或项目组必须上交多少份资源,每个人必须最低上传几份资料、发表几个日志、文章到职教新干线个人空间。
第二篇:11月份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组工作总结(写写帮整理)
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组11月工作总结
11月,本项目工作汇报如下:
一、网站建设与管理
1、基本完成了学校门户网站方案设计,进一步完善了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专题网站建设方案;
2、3、完成了网站备案的前置审核工作; 完善了职教新干线学校空间的栏目设置及版面布局,建立了以各教研组为单位的空间群组、并上传了部份资料,丰富了内容;
4、初步制定了职教新干线建设方案、教师职教新干线空间建设考核评分表、职教新干线空间建设栏目设置参考;
5、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网站内容,上传了新闻动态等文章篇,处理并上传了说课比赛的视频 篇;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1、2、完成了新机房的组建工作; 与得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当面交流,了解了该公司及其软件平台的基本情况;
3、4、与浪朝集团一起初步制定了虚拟化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制定了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
三、资源建设
1、通过摄影摄像采集了第一手的视频、图片资料,并且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存档,很多进行了加工处理后在网站等平台进行了发布与分享;
2、通过各教研组收集上交、上多媒体课时上交课件等手段收集了一部份教学资源。
四、不足之处
本月的工作,大家都很忙,也做了很多事,但做得不够好,总结的不足如下:
1、本人管理能力不足
没有科学合理地把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中的任务进行分工和安排布置,导致本人工作量过大,事没做好;
2、本人沟通能力不足
在工作中缺乏跟领导和同事的交流和沟通,更缺乏跟领导沟通的技巧,不擅于向领导汇报,导致工作推行缓慢,没有很好地推动工作;
五、12月工作计划
1、落实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专题网站与学校门户网站的合同签订、网站设计制作的跟踪、网站资料的收集整理;
2、落实职教新干线建设方案,督促和指导各教研组进行空间建设。重点是计算机与艺术教研组,让该组作空间建设的先锋示范,带动其他教研组的空间建设;
3、完成网站备案的全部工作,使学校网站完全正常;
4、开展一次职教新干线空间建设的培训;
5、与天行健君,DELL等公司进行业务洽谈,掌握天行健君的校企合作平台及DELL服务器的基本情况;
6、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整体方案设计;
第三篇: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建设方案2
数字化校园建设 项目建设方案2
一、工作目标
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中小学校园环境、教学资源、教育管理、教学应用数字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到2015年,创建100所以上市级数字化示范校,建成覆盖全市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实现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学组织与手段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应用走在全省前列。
(一)校园环境数字化。
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环境网络,到2015年实现“校校网、班班通”,全市生机比、多媒体教学小平台班机比、建网率、应用使用率等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一流水平。(二)教学资源数字化。
加快建设教学资源网、学科教学基础资源库、校本网络课程资源库等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共建共享。(三)教育管理数字化。
整合完善学校oa、学校主页、广播、一卡通系统、校园安全监控等系统,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四)教学应用数字化。
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加强网络教学应用平台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组织机构建设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完善技术支撑服务体系。二、实施步骤
(一)启动部署阶段
1.20XX年1至4月。研究制定工程实施方案,各地各校根据方案制定配套实施计划,分步推进实施。召开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推进会,统一部署实施工程。
2.20XX年3月至5月。从全市中小学推选确定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试点学校,组织试点学校校长考察学习全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先进经验,邀请有关专家来温指导讲座,明确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内容。
(二)全面推进阶段
1.20XX年6月,制定《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评估细则》,开发“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评估”的软件平台。成立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技术指导小组,调查指导试点学校并做好评估细则审核完善工作。
2.20XX年9月,组织示范数字化校园创建申报。申报学校利用开发的“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评估”的软件平台,根据《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评估细则》上传参评的相关材料。
3.2011年12月,成立由市教育局督导、中教、小教、职教和电教馆(教育信息中心)人员组成的专家评审组。以“评估细则”为标准,对申报学校上传的创建材料,结合实地查验,开展创建评审,对符合标准要求的学校进行发牌、表彰、奖励。20XX年至2015年,每年创建不少于25所数字化校园示范校。
4.20XX年-20XX年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市的教育oa系统、校园安全监控平台;20XX年-2014年建立和完善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逐步形成教育信息化管理服务大平台。
5.从20XX年开始,每年上半年,从上一年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效显著的学校中评选出创建工作先进,每年评选25所共评选100所先进学校。由学校申请,县(市、区)教育局初评推荐,市教育局审核表彰。
6.20XX年10月,召开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研讨推进会,总结两年以来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和先进经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采取针对性措施,继续推进创建工作。
(二)总结推广阶段
20XX年,完成100所示范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召开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全市总结推广“示范数字化校园学校”先进经验,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和技术保障。
市教育局成立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工作组织领导和督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中心,负责日常管理。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技术指导小组提供技术服务支撑,做好技术指导、咨询等工作。各县(市、区)教育局、学校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切实把数字化校园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全力推动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二)切实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经费。
各地要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维护和运行经费纳入预算,制定本地区五年专项经费投入方案,并建立保障机制,在全市形成共同建设,同步发展的局面。各中小学要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新农村新校园改造工程、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等项目经费,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市教育局根据创建计划,对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和创建先进学校予以项目奖补。(二)课题引领数字化校园建设。
市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中心要把区域推进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研究课题,以研究引领和推动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各地各校要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十二五”教育系统重要课题,加强研究和探讨,及时解决存在问题。(三)加强教育培训和考核督查。
全面落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意见》温教电〔20XX〕84号,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为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奠定基础。加大督查力度,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现代化学校、素质教育示范校、重点示范学校、评估内容,并纳入县(市、区)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第四篇:数字化校园信息安全总结
校园网信息安全防护总结
摘要:校园网在担负着对外沟通与信息交流的同时,也面临漏洞隐患、防护性弱、负载过荷、信息保密难等问题。针对高校信息安全等问题,深入分析了各种不安全因素,并就如何建立一个相对安全的校园网络安全体系就行了探讨。从而实现高校网络安全和信息保密。关键词:信息安全;校园网络;保密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367-623408-1123-04
Summary of the campus net information safety
protection Abstract :In campus network for the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s at the same time, also faces loophole hidden trouble, protective weak, load a lotus, information confidential difficult problems.To counter the problem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etc, and analyzed all kinds of unsafe factors, and how to establish a relatively safe campus network security system will do is discussed.So as to realize the university network security and information confidential.Key words : Information security;Campus network;confidential
一、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诸如病毒泛滥、系统漏洞、黑客攻击等已直接影响到校园网络的安全运行,正日益影响着校园网络的效能,建立安全的网络机制十分必要。
生尤其敢于尝试。
2.5校园网络泄密比较严重
主要途径1涉密电脑上网泄密2涉密存储介质上网泄密3电磁辐射泄密4网上电子邮件泄密5网站论坛交流泄密
二、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2.1开放导致漏洞隐患多
校园网要给老师、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要求有较大的开放度 2.2分散导致防护性弱
校园网内各种资料、论文、期刊等资料 分散在学校各个服务器、教师、学生电脑上,极易被窃取
2.3信息量导致负荷过载
因工作需要某个时间段需要大量的数据交换。如学生选课等。2.4内网隐患导致防不胜防
高校内部人员可能对网络发起攻击,学
3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的方法
3.1整体防护
整体防护是指提供一定强度的安全防护,是信息安全系统体系的第一道屏障,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前提下,重点是防止 Internet 用户和内部用户利用技术手段、利用管理漏洞破坏正常网络通讯和窃取机密数据。主要是在网络边界设置适合的防毒墙。3.2网络与数据防护
从网络总体架构、设备分布着手,使网络具备合理的网络结构。总体结构可采取“多防火墙多子网”结构,并配置适当的IDS和蜜罐(或蜜网系统)等主动防御措施;利
用VPN技术,建立 CA 认证服务中心,实现对用户网络客户端的数字认证和数据加密传输;提供数据全通道加密和 SSL 加密两种加密方式,形成对中心 C/S 和 B/S 结构的信息系统数据通讯的保护;利用加密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在最大程度上降低 信息的发布和获取服务。用户面非常广、用户目的差异性大,而且不涉及重要数据。因此,考虑系统性能等因素,采用防火墙并结合 IDS系统就可以满足需求。
Internet 用户和内部用户通过监听网络数据的方式获取内部信息的可能性。3.3核心网络与数据防护
核心数据是防护体系的重点,由于核心数据涉及到机密信息,从数据的产生和使用过程都应尽量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核心网络不但需要防护 Internet 入侵者,还需要对内部的非授权人进行防护。3.4 外部网络与数据的防护
这部分数据主要为 Internet 用户提供参考文献:
[1]刘辉,葛淑杰,韩微微,《数字化校园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设计》
4.总结
互联网的各种威胁在校园网里体现得尤为突出,面对各种网络问题,建立一个完善的系统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数字化校园中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进行整 体设计和规划,是对现有网络体系的进一步整合,从网络技 术要求和管理要求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充分结合了目 前校园网多层次、多级别的体系特点,可以加强网络的安全。[2]李晗,魏海燕,潘炜《校园网络中信息安全及保密问题浅析》
[3]党齐民,朱尚明,李志华,汤云剑《校园网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研究与建设》
第五篇:数字化校园(最终版)
新校区数字化校园建设要求
新校区的数字化校园按照建设总体规划图的要求进行设计,全面覆盖,包含功能有:校园网综合布线系统、一卡通系统、校园视频广播系统、校园网络电话通讯系统、校园安防监控系统、电子门警系统、数字化校园中心机房建设系统等。新校区数字化校园要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使新校区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达到省内同类高职院校中的先进水平。
考虑到学校建设是分期建设,因此在设计时要按照学校分期建设的具体情况,进行总体考虑,分期实施的原则进行。要对新校区原有的弱电系统图纸进行深化设计,一期、二期设计要具体到位,三期、四期、五期、要预留口,设计应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为将来的发展留下充足的发展空间。在具体实施时,要把握“面向需求、经济实用”为原则,不破坏学院的原有的设施和格局,对于校园内不同建筑和不同用户的各个层次需求,区别对待,配置相应性能指标的设备,提高系统性价比。具体要求:
1、设备机房设在综合办公楼一楼,2、学院各入口处考虑监控、安防、通讯、网络、广播、门禁。另外园区各主要道路根据实际需要,设施监控、安防。
3、宿舍楼:主大门入口处要考虑监控、安防、通讯、门禁、广播,每间宿舍要通网络。
4、教学楼:主大门入口处要考虑监控、安防、通讯、门禁、广播,走廊考虑监控、每间教室考虑监控、广播。教师休息室考虑广播。办公室考虑网络、通讯。
5、食堂:餐厅考虑广播、一卡通。管理人员办公室考虑网络、通讯设施。浴室考虑一卡通。
6、办公楼主大门入口处要考虑监控门禁,办公室走廊监控、安防,每间办公室要有通讯、网络。会议室要考虑网络、广播。
7、体训中心:个入场口要有监控、安防、广播、门禁,各个场馆要考虑监控、安防。办公室考虑网络、通讯。
8、综合楼辅助楼:阶梯教室考虑网络、广播,阅览室设置网络、门禁、通讯、广播。
9、创业楼入口处考虑监控、安防,办公室考虑电视、网络,走廊设置监控安防。
整个建设分成网络基础建设、软件应用建设、硬件系统建设三部分:
一、网络基础建设
1、主干网络
新校区的校园网络主干规划采用目前成熟的万兆技术。总体规划采用核心、汇聚、接入三层网络构建架构,核心设备放置在网络中心,在各楼宇设置汇聚节点。
各楼宇设置1至2个配线间,将楼内的信息点全部集中到各配线间内,采用百/千兆接入交换机提供各信息点接入的需要,通过千/万兆连接到相对应的汇聚中心设备上,并符合IPV6标准,集服务、应用、科研于一体。
办公楼、学生宿舍、教学楼、实训中心和图书馆网络核心节点必须达到万兆。互联网出口可采用双路接入。并在出口处配备硬件防火墙以及入侵防范系统。采用云技术、虚拟化等来降低硬件成本。要有访问控制与安全认证,要有效控制进出口安全非关键业务流量(迅雷、BT、eMule等为代表的P2P流量),解决网络断断续续、保证网络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性能在核心层与汇聚层间主干采用单模光纤,满足初期千兆以太网主干技术要求,并能尽快平滑升级到万兆以太网主干,并在设计中对网络技术和带宽要求较高的部门采用技术标准较高的六类布线系统。
网络中心要配备若干台服务器构成集群,并采取先进的云技术和虚拟服务器技术,同时配备了20T以上的存储空间,为数字化校园的网络服务提供了足够的扩展能力。
建设千兆校园网络系统,采用多网合一的多媒体综合校园网解决方案,实现计算机局域网、视频语音广播网和数字监控网的数字化多网合一。
2、无线网络作为补充,对于新校区大面积的公共露天活动区域,以及
大会议厅、报告厅由于布线系统距离的限制以及装修美观的要求,无线网络作为有线网络的一个有效补充,在全院范围内只要有线无法实现的盲区都可以安装无线网络AP基站,每一个AP基站就近接入楼道交换机,形成有线与无线共网的格局,为实现移动教学、移动讲座、移动会议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
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宿舍楼也可以考虑无线网络。
二、软件应用建设
建立校园公共平台,有统一的编码和接口,校园门户网络及各子网络数据要有效流通,做到全院的信息共享,杜绝信息孤岛。
1、校园一卡通系统
校园一卡通系统,集证件管理、档案管理、师生考勤、食堂管理、机房管理、身份认证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它可以代替学校目前使用的所有证件,如:学生证、借书证、食堂就餐券、上机证、医疗证等各种证件,应用于校园的各类消费场所,如:食堂、娱乐厅、澡房、洗衣房、游泳池商店、电子阅览室等;也可以应用于需要进行各类身份认证管理的场所,包括电子注册、学籍管理、成绩查询、教学管理、图书管理、借阅管理、门警管理等。通过一卡通的银行转帐系统与指定银行进行费用转帐、圈存,实现校园“无现金流通”,有利于简化管理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有利于实现全校各类数据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2、OA办公系统,该平台运行在学院校园网络基础上,既要实现学院与省教育厅之间互联互通,又要实现学院无纸化办公,保证电子公文、信息、数据的上传和下达。学院OA系统功能与应用应具有如下几点:
(1)办公与事务处理
办公与事务处理系统实现了学院内部无纸化办公和事务处理,主要包括公文管理、电子公文审批、公共信息查阅、会议管理、个人待办事宜、日程安排、通讯录、快速办理等功能。
(2)公文与信息交换
公文与信息交换系统实现了各级单位之间公文和信息的安全电子化交
换与传输。该系统涵盖了文件起草、审批、签章、发送、接收、管理等整套公文传输流程,同时可以与办公与事务处理系统的公文管理模块进行相互的转送。
(3)信息发布与管理
信息发布与管理系统可同时管理多个单位门户网站和内部办公网站,操作人员通过IE浏览器把信息分类发布到指定的门户网站或内部办公网站,供社会公众和办公人员浏览。
(4)数据管理与分析
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是实现各类数据采集、数据查询、图表分析、报表打印以及各种应用系统之间集成的数据应用。可以通过标准接口与各种管理软件结合使用,如人事管理、资产管理、学籍管理、教师教学、学生管理等。上级部门根据下级部门上报的基础数据进行自定义分析和统计,按业务需要可实时生成各种类型的报表和图形,为领导提供智能决策分析。
(5)档案管理
本系统完成电子文件和其它介质档案的编目、归档、借阅、查询、统计、授权等功能,实现档案的电子化管理。繁琐的档案管理变得更加省时、省力、省心。
(6)该系统还包括电子签章、office、电子邮件、国家教育信息资源库等,同时该平台可与其它业务系统(如人事、财务、教务教学等)进行应用整合。
(7)该系统尽量实现手机、平板等手持终端操作的功能
3、启动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和在线教学服务 为了满足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信息化、数字化的需要,教务处应采用教务网络管理系统。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及学生可以通过B/S应用模式,快捷高效的进行信息查询、修改、提交,从而很好的满足了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各类需求。其服务应包含以下几方面:
(1)为学生提供的服务
为学生提供学生学籍、培养方案、网上选课、教学安排、考试安排、学生成绩、网上评教、领取教材等服务。
(2)为教师教辅人员提供的服务
为教师教辅人员提供个人信息、教学任务、教学安排、考试安排、成绩录入、领取教材、网上教案课件管理、网上论文管理、网上试卷管理、网上调课等在线教学等服务。
(3)为管理人员提供的服务
为管理人员提供教学计划、教学资源、选课结果、课表编排、学生学籍、学生成绩、考试事务、实践教学、教学考评、教材管理等服务。
(4)德育管理系统
包括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宿舍管理与生活指导、网上心理咨询、网上学生信息调研、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等;其中宿舍管理与生活指导系统可以有效地查询且记录学生在入学后有关住宿方面的情况(如宿舍物品的领用、宿舍的卫生评比等),可为后勤管理部门提供诸多方便。
4、建成以数字图书馆为基础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
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教学的信息化,这包括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和教学过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化的主要办法就是建立数字图书馆。因此学院要为图书馆配备图书资源服务器以及影视服务器,这样可以满足全体师生在多媒体教室或实验实训室等校园网覆盖的场所,通过网络访问数字图书馆的资源。
同时还要建立网络化的图书管理系统,为全校师生乃至校园外的学生提供全天候服务(包括检索、预约、传递、浏览、信息服务等)。
5、统一用户认证平台
统一用户认证平台,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身份认证、安全保障服务。通过建立一个独立的、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身份认证及用户权限管理系统,由该系统完成对整个校园网用户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从而改变传统分散的用户管理模式,规范用户操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操作成本,使各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得到提高,为在校园网内实现更高层次服务的提供可能。
6、科研管理系统(可选)
教育科研及课题管理是学校的另一个中心,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同样影
响到教育科研及课题管理的模式和机制,大大提高学校教科研的创新水平,在某些方面又进一步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学效益。
7、后勤管理系统(可选)
能及时了解学校的固定资产及办公设备等方面情况。
8、成教管理系统
三、硬件系统建设
根据网络基础建设和软件应用建设的需求,对硬件防火墙、交换机、路由器、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Web认证服务器、日志服务器、网络存储系统等进行选型配置,并充分应用现代云技术、虚拟服务器等先进技术,降低硬件成本。与之配套的如消防、备份、UPS、空调等一并进行考虑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