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思考
教 师:王 涛
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尤其是教育政策助推力度的加大,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的学前教育,受到了特别地重视,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如托儿所、幼儿园蓬勃发展,其他各式早教、幼教培训、辅导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以空前高速的态势发展起来了。社会的特别需要与重视,为幼儿师资培养与培训工作带来了绝好的机会,几乎所有欠发达与不发达地区的职业学校都纷纷上马,扩大或新增了学前教育专业。但这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地挑战——如何解决生源质量相对低下、教学与管理相对滞后等原因所导致的毕业生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在不改革现行职校管理体制的情况下,学校自己如何能够优化管理,稳步提升办学质量,我认为应把重点着手于以下几点:
一、上下同心,强化质量生命线意识
提高办学质量已经不只是关乎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社会形象、关乎领导和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地位的一个概念。“办学质量”早已是悬挂在普通职业学校办学人员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它关乎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中等职业学校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真正视办学质量为学校的生命,牢固树立了质量生命线意识,才可能正面带动教师真正用心用力开展教育教学、带动职工服务于教学的主动性,促进全校师生员工着力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树立了质量生命线意识的学校,她的校长即使不能够把主要时间与精力经常放在教学研究与教学行动上,校长的副手与助手以及整个领导班子必须真正地坚持教学质量为核心、为根本的工作思想,学校一切工作都体现为尽力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否则,学校迟早会明显地表现出用人唯亲、行政唯稳、管理为中心的局面,甚至因人设岗、闲置人才,拉帮结派、争权夺利状况突出,按部就班、消极敷衍的人会逐步成为多数。
缺乏“质量生命线”意识的学校里,往往过于考虑个人利益或小团体的利益,只将守住“安全”、维持“稳定”的底线作为工作目标。他们不把主要精力用于研究与实践提高办学质量这个本职工作上,事实上就是置学生的权益及社会责任于一旁,管理上当“好好先生”,工作上敷衍塞责或投机取巧,科学的课程方案与教学方法不研究、不推行。上行下效,部分教师课前不准备、课后不反思,课堂上照本宣科、简单应付,甚至随意调整教学时间、随意安排教学内容,简单迎合学生暂时的趣味而组织或默许学生占用教学时间做教学计划外的事情,有的专业教师把学生带到计算机房自由上网或利用多媒体教室收看娱乐庸俗的影片„„开办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校,要充分体现 “公益性、社会性”办学理念,体现以学生利益、学生前途为本的思想,把教育工作作为事业,给学生以正面示范。
二、强化教学研究意识,科学规划课程方案
当下有多种“课程论”流行,关于“课程”的定义混乱。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学生职业规划。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好条件,所以这个专业要以“培养包括初级艺术人才在内的其他人才”为基础目标,以提高民族素质及全社会幼儿教育的水平为附加目标,拓展办学视野,而不只局限于幼儿教育机构从业人员的培养与培训。因此,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必须讲求科学性。课程设置是否科学,有许多标准。这里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利益,适宜具体学生的合理需要,以尊重学生发展的规律与个体发展的特殊性为最基本、最核心的指标,在此基础上追求课程内部及外在间的有机协调与积极促进关系。
学前教育专业须建立以专业教师为主导、幼教行业相关人员为主体的课程指导委员会,在这个专业性很强的组织的指导下,深入研究,拟定切合社会发展与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培养目标,为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合适的指导意见,制定学生毕业的基本标准并全面主导质量考核工作,保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基础文化课的学习上达到普通中专学生的基本文化水平,同时具备中等水平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在专业方面,具备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的心理学、教育学、卫生学、保育学知识,具备组织幼儿学习、辅导幼儿生活及为幼儿提供基本保育所需要的技能。特别是能够具备事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和个性品质。
三、课堂为主,落实全面的质量观
抓教育质量,许多人都强调抓好教学活动常规环节的管理,特别在乎对教师备课及批阅学生作业情况的检查、在乎对学生统考成绩的分析。不错,课堂教学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决胜教学质量的主阵地。高质量的教育质量源于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根本上取决于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然而,关键因素还是教学管理人员的科学指导。真正有效的教学管理,应该如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所践行的——以听课为最主要的手段、以评课为最主要的形式来落实。有人可能会问:谁能对每一门课程的教学都精通?!的确,再优秀的教学主管也不大可能对学校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都熟悉,但是,教学不仅有相通的思想与方法,更有教师精神特质的共同性。如果领导真能够把自己主要的时间与精力用在对课堂教学的虚心与实在地研究中,他绝对不乏引领教师优化与深化课堂效率的思路与方法。
课堂为主,不排斥课外活动的教育意义。真正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重视学生可自由支配的自习与选修时间的保障,特别需要重视对学生自主活动的指导与协助。学校要专门安排领导或老师研究与规划如何大力支持学生发展个性与特长。
落实全面的质量观,包括纠正许多开办学前教育之类专业的学校,把帮助学生掌握技能作为教学最主要目标的错误理念。作为一名幼师毕业的准幼儿教师,的确需要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技能,然而,幼儿教师最主要的、最基本的素养是事业心、爱心、责任心,以及科学的教育理念与良好的学习品质。其中,事业心是推动人努力工作的最根本的动力,爱心是履行幼儿教师职责最需要的个性品质,观察、沟通和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专业能力。这些素质的培养,需要依靠教育学理论课及实践课为主体的人文课程加以熏陶培养,这些工作不能够急功近利、不能够只做表面文章,更不能被舍弃。
四、加大力度,改善硬件设施设备条件
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性很强,毕业的学生必须能书会画、能唱会跳、能说会演、能学会创„„具备扎实而全面的教育教学基本功。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得建设幼儿教师职业基础课程和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实训室,如琴室、声乐室、绘画室、舞蹈室,微格教室、幼儿学习模拟室、幼儿生活模拟室、幼儿保育模拟室等等,并且及时添置与定期更新设备器材。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学校往往顾及眼前成本而忽视实训课程的隐形作用,间接影响到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积极性。
五、高质量建设幼教实训基地
幼儿教育的艺术性与技能性很强,仅仅依靠课堂教学与实训室训练是远不可能达到水准的。建立质量与数量上都能基本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习与实习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将课堂教学及实训室训练所学转化为每个学生的能力的最好途径。特别需要建设与当地最好的示范性幼儿园有长期合作协议,并有实质性的合作内容的基地,要经常深入幼儿教育机构学习与其交流幼儿教育经验,深入研究涉及幼儿教师培养与培训的重要问题。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目标是培养从事幼儿保教工作的专门人才。教育乃百年大计,不允许人为降低教师教育质量,为了这个“国控”专业真正有质量保证,学校必须把社会利益、社会责任放在最重要位置,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利益为核心,以国家幼儿教育事业的质量为底线,积极探寻并实施有效措施,在尽可能好的办学层面上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质量。
第二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思考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思考
摘要: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政策的出台,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随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美术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文化艺术修养的一门学科,对学生是否能够更好地适应及胜任幼儿园教育工作有重要作用。本文就此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局势下,提出了几点对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的教学思考。关键词:美术教学;学前教育;中职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还处于传统教学模式之中,更为重视专业技能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兴趣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习惯以美术专业技能的标准规定构图、透视及要达到的效果。这样无形中导致学生被动地跟着书本和老师的思路走,造成没有个性、只有共性的毫无创造性的作品。最为严重的是我们培养的幼儿教师将用这种传统的方式为幼儿传授类似的美术教育,刻板化、程式化、统一化的美术内容将永远地封杀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转变美术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与培养模式是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的关键。
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的教学思考 1.改革教学理念
随着中职学校对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学前教育美术课程在教学理念上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但是步伐依旧缓慢,对于学前教学美术课程教学的改革,首先要改变教学理念,以人文本,建立新的教育大纲和教学目标,为培养适应当前学前教育美术教师的要求而进行技术性培养,通过对美术教材的不断更新和修订,中职学前美术课程应该以美术基础的学习为基础,以儿童画、手工制作作为技术手段来培养幼儿教师,使学生在美术生活中感受没的所在,丰富想象,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充分了解当前幼儿的喜好以适幼儿身心发展,具备学前教育相关机构应该具备教学技能,管理能力及文化修养。2.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解决好美术专业基础内容和幼教技能内容的比重问题,幼教美术课教学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板块,第一是绘画部分,包括简笔画、素描、水彩画或水粉画、版画,其中简笔画这一内容往往也作为幼师生的基本功来训练。第二是手工制作部分,这一部分内容最多,最庞杂也是最能体现幼教专业特点的部分,一般包括纸手工、泥工,综合材料又称“废旧材料手工”等,基础部分所占学时要少且精,幼教技能部分要多且广。3.课堂中创新,改善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前要广泛搜集材料,认真思考,精心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中采用合理的表现形式,如制作课、观摩课、实践课、欣赏课、集体创作课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空间。
授课时以实践课程的教学为主,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理论联系实践,将课堂理论知识讲授,课堂教学示范演示,课堂教学辅导相结合,通过制作、观摩、实践、欣赏、集体创作等教学环节,逐渐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以上能力。4.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针对的是对幼儿教师的培养,要使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与幼儿园接轨,可以采取走“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思路。把有专业教学经验的幼儿园艺术教师请到学校讲课或辅导,或聘请幼儿园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教师作为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学校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给未来的幼师们上示范课,这种做法针对性强,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化水平的好方法。另外,实践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不可忽略的环节。传统的教学中对于实践方面很是欠缺,实践类的教材也是少之又少。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与学校附近的幼儿园建立合作关系,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去见习、实习,让学生尝试以“教师”的身份进行美术教学,总结教学经验,再回到课堂就能有针对地解决问题,及时补充内容,调整学法。通过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学前儿童对于美术教学的需要,初步了解幼儿园美术教学的特点,掌握幼儿美术教学的一些方法和技能技巧。
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幼儿”为导向,有效的创新教学方法,不断的丰富教学内容,及时的更新教学理念,探寻出切实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幼儿园输送更多优秀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纪瑞祥《浅析幼儿园教改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科技信息2012第5期
2.鲁静华《学前教育美术课程中的问题及解方法》新课程学习中2013第1期 3.王辉、谢敏 《浅议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改革》教学改革U1,新西部,2010,(10)
第三篇:关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思考
关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思考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是当前幼教师资(尤其是农村、民办幼儿园师资)的主力军,在推动幼教事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中职学校生源的特殊性以及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低等主客观原因,学生的职业素质令人担忧。中职生职业的“低素质”不符合社会的“高要求”,提高中职生的职业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通过尝试延长在校学习时间,重视师资专业化培养以及加强就业指导等多种措施,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素质师资专业化职业情感就业指导《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要求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意见”中对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有专门的要求,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因此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就本地区的情况看,目前学前教育师资尤其是农村、民办幼儿园师资的主力军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据调查,本地区城镇民办幼儿园中85%的师资来源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农村幼儿园中92%的教师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而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一部分也来自于中职学校。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推动幼教事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本地区学前教育的质量,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已迫在眉睫。
一、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现状
这些年从本地区、本校的招生情况中发现,生源的整体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学生的文化素质、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学生的职业素质现状令人担忧。
1.文化课基础薄弱。学生书写的作业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顺,黑板上书写的字笔画顺序不正确,不会写请假条,不会写自我介绍,自我鉴定,文化课考试成绩很差。
2.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学生学习缺乏目标,不求上进;上课不专心听讲,说话,玩手机;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相互抄袭,个别学生经常不交作业;大多数学生不制定学习计划,也不会制定学习计划;对考试不重视。学生的厌学现象非常普遍。
3.自我约束能力低下,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差,没有形成教师这个职业应有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卫生习惯差,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随地乱扔垃圾;语言不文明,个别学生随口说脏话,不说礼貌语;时常发生吵架、甚至打架的不良行为,个别学生还有抽烟、酗酒等违纪行为。
(二)原因分析
生源质量差是导致以上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以我校为例,在1998年以前,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在数量、质量上都有较强的优势。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中职学校“招生难’已成为普遍现象。我校也不例外,学校为了生存发展,只能以“低门槛”招收普通高中的落榜生,以及个别往届生,甚至因各种原因未毕业的初中生。而在这个“特殊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问题学生”。有些学生,初中都没上完,家长为避免其子女在社会上出乱子,因此不得已把孩子送到学校让学校、老师“看管”,学生生源的整体素质逐年下降。
缺乏对专业的正确认识,没有形成职业认同感是导致学生学习消极被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作为一名工作在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中,发现许多学生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缺乏了解没有正确的认识。我们曾经对刚入校的学生做过调查,“你为什么选择学前教育专业?”“你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如何认识?”其中,有32%的学生是为了求职需要而不得已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48%的学生是迫于外界各种压力而选择的,20%的学生是盲目地选择的。自愿选择的学生中,56%的学生认为“学前教育专业不学文化课,就是学习唱歌、弹琴、跳舞,画画,很有趣,学起来没有压力,应该很轻松。”42%的学生认为,自己“喜欢小孩子”,符合自己的兴趣。有的学生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就是“看孩子的,不学都会”;有的学生认为这是“女孩子的职业”,是“吃青春饭的”等。这些认识大多源自于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缺乏了解,缺乏深刻的认识。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无明确目标,因而学习中缺乏动力,对学习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
二、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措施
(一)延长在校学习时间,打好学生理论基础
现行的中职教育培养模式主要是“2+1”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顶岗实习(即就业)。这种教育模式虽有其有利的地方,但本人认为弊大于利,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有其特殊性,因为幼儿教师的岗位要求是“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广博的文化知识,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多方面的能力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等。而现行的这种“速成”教育模式极不符合这个专业的特点、要求。本专业学生在校短短两年的学习时间里,要学习的科目很多,包括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少则15门课,暂不考虑内容的复杂性,就这样多的科目,只能“走马观花”,各科课程安排无法实现全面而合理,许多学科的内容无法完成。本人认为应延长本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不能少于三年。开齐、开足本专业的课程,在学校打好必要的知识技能基础。因为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达到“速成”。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应该为学生、家长、社会负责,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幼教人才,也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师资专业化水平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结构中,专业技能课教师占很大比例,以我校为例,本专业的师资中专业技能课教师占75%,其中大部分教师为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因师资缺乏,有些专业理论课也非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主要由专业技能课教师担任,因为对本专业的深入了解,没有系统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理念支撑,那么在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上就会缺乏正确的导向。因此,中职学校必须重视师资的专业化培养。通过新教师的入职教育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本专业的基本情况,了解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方向,熟悉本专业的课程结构;定期组织教师到幼儿园参观、观摩、调研,熟悉幼儿园的基本情况,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方式及对师资的要求,在教学中能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实现校-园的有效衔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三)培养学生职业情感,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加强园校合作,培养职业情感。对幼教事业的热爱情感是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合格幼儿教师的基本条件。我们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参观,组织学生参加幼儿园的家长会,或邀请优秀的幼儿教师来校做报告、讲座等形式跟学生交流,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幼儿的情感。
体验实习生活,深化职业情感。教育见习和实习是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于教育实践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职业情感最重要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校期间,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见习实习的组织管理、指导,合理安排见习实习。学生通过实习不但学到保教技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而且真实接触到幼儿及幼儿园教师,切身感受到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了解幼儿教师的工作性质、工作职责,体验到什么是教育责任感,认识到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深化职业情感。
加强实践环节,提高职业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活动,如定期组织手工作品展览、舞蹈比赛、钢琴比赛、模拟教学活动交流、歌咏比赛、讲故事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通过活动促发展,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加强学生就业指导,保证学生顺利就业
中职学校学生的年龄小,缺少磨练,心理脆弱。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克服学生就业时的各种心理障碍,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促进学校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就目前本地区的情况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环节比较薄弱,因而出现了许多问题,影响了学生顺利就业。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首先,要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重视学生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养成学生文明、守纪、做事认真、耐心、细心的好习惯;重视学生责任心的培养。其次,要重视毕业前的心理辅导。通过专题讲座、观摩、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正视就业现实,克服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的思想,保证学生顺利就业。
作为“职教人”“幼教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发扬团结协作、知难而进、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幼教师资,保证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上接第98页)网络空间特性,可进一步提升物理实验教学效率。通过互联网搭建网络空间,将所有资源进行整合与重组,在讨论中得到知识的增长,在实验中体验经验的增长。例如在进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运用网络空间教学平台,师生之间共同探讨,或者教师也可将相关问题交于学生,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对实验方法进行改进,既全面发挥互联网网络空间特征,又提升了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网络教学空间为学生快速有效的理解学习主题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更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搭建了平台,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及时快捷的交流;还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个别学生在学习过程提出的问题。
四、转变传统教学师生之间关系,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互联网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资料筛选,并通过网络空间的交互性来增加师生之间沟通的针对性与广泛性,保证师生之间进行相交互流,在交流之中共同探讨相关问题,并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之前,将学生进行小组分配。各小组之间设定不同的实验项目,各小组之间成员共同参与话题研究,并利用网络将相关物理实验数据传递于老师,教师实现在互联网上查看学生研究成果与过程,利用互联网进行师生探讨,教师对实验进行指导,以便于缩短研究与点评时间,通过小组间学习,锻炼学生合作能力与学习主动性。以此,学生在整个实验教学活动中既是实验参与者,也是实验组织者,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五、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现代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基于互联网基础上的网络空间架构成为了当代教育的主要手段。物理学科本身具有着相应的特点,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其理论的生成亦是起源于实践的作用,因此,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教育的切实需求,加大对互联网科技的运用已然成为大势所趋。本研究旨在能够进一步挖掘互联网基础上网络空间引入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方法,以期能够抛砖引玉,共同为物理学科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贡献出绵薄的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潘永华,高惠滨.把探究性实验引入文科“演示物理”教学的尝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1):147-148+161.
第四篇:关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摘 要:以绍兴市为例,通过对幼教行业人才发展的需求和幼教行业人才发展的现状的分析,以绍兴市某高职院校为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该院校如何满足幼教行业人才需求的量与质的途径和方法,最后为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和人才培养提供了相关参考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学前教育;幼儿园
一、幼教行业人才发展的需求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其中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师资队伍建设、学前教育质量等都获得了较快的提高。不过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师资队伍建设这环节上,《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强调要“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把幼儿园纳入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统一规划,优先建设,全面构建以乡镇中心等级幼儿园为主体的农村学前教育体系”。从中可见,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是促进全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特别是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颁布以后,国家对幼儿教师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提高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质量就显得更重要。《规划》中对幼儿教师的发展也提出了要求:“到2015年,幼儿园教师持证上岗率达到85%以上,学历合格率达到98%以上,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80%以上。”从这个要求来看,目前绍兴市幼儿教师发展情况还相差甚远,特别是乡镇地区。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效率”和“速度”愈加凸显重要。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用人单位越来越愿意招聘能够直接上岗,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才,因为这样可以省去很多新手培训和成长的时间和财力。但是,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经验不足是他们的普遍特点,所以,在就业的过程中,那些具有经验的毕业生就会从中脱颖而出。根据调查的结果得知,50%以上的幼儿园,都没有系统的新教师培训和成长的体系,更多的是靠新教师自己学习和摸索。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新教师成长模式是“老带新”的方式。“老带新”,也就是说一名有经验的老教师带一名新教师,有些地方也称为“师徒制”或“导师制”。幼教行业是一个特别注重经验的行业,在就业的过程中,用人单位也十分注重对方是否了解幼儿园,是否了解幼儿园的工作,是否有过相似的工作经历。符合这些条件的人,在他们看来是比较容易“上手”的人,也就是能够快速地进入岗位,适应工作。
二、幼教行业人才发展的现状
为了了解绍兴市乡镇幼儿园教师发展的情况,我走访了三所乡镇幼儿园,两所公办,一所民办。从这三所幼儿园的师资情况来看,要达到2015年的幼儿教师的发展要求还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单从学历要求来看,这三所幼儿园大专及以上学历平均只有20%,其余教师都是中专及以下学历。同时,幼儿园还存在一些缺乏幼儿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幼儿教师资格证持有率平均比例是70%。关于学历合格率,虽然是100%,但是,是否真正具备该学历的专业能力要求,这个很难全部肯定。针对这个情况,本人也了解了某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155名学生的就业意向和需求,100%的学生都不愿意去乡镇当幼儿园教师,只有在城市无法就业的情况下才会酌情考虑。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乡镇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而从本人对这批学生生源的了解来看,80%的学生都来自乡镇。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发展成为乡镇,乡镇幼儿园将会大量建设,同时,我国已开放生二胎政策,今后学龄前儿童将逐步大量增加,因而需要大量的幼儿园教师,特别是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幼儿园教师。然而,来自乡镇的学生都不愿意回乡镇就业,可想而知,乡镇幼儿园确实难以招聘到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据绍兴市某幼儿园园长说,该园创办了分园,2014年将招聘15名左右的教师,需求量较大,这仅是一个幼儿园的需求量。综合考虑当地培养幼教人才学校的生源数量,得出的结果依然还是供不应求。
现在以绍兴市某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为例,来分析准幼儿教师目前的发展现状。该院校招收的是普高毕业学生,学制是全日制三年的大专。根据本人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了解,如果与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相比,大专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普遍情况是:专业艺术技能较好,技能教学较弱;教学模仿能力较好,教学创新能力较弱;人文科学素质一般,专业理论水平较低;专业道德素养一般,专业认知度较低。由于该专业是三年制的大专,录取分数比本科相对较低。生源的人文科学素质不高,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也较弱,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专业技能的学习较好,专业理论的学习较差,当然,这也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定位和课程设置与安排有关。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技能型的幼教人才,因而,在课程设置上比较偏重技能而轻理论。此外,由于有些学生并不是真心喜爱本专业,而是为了继续升学或更好就业等其他原因选择就读本专业,因而,他们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不高,专业道德素养一般。从本专业毕业生考取地方幼儿教师编制的情况来看,本专业大约10%左右的学生能够考编成功,根据学生的考试分析,大部分学生是在第一关笔试环节中被淘汰,而能通过笔试的学生在正常发挥的情况下,基本上能够通过技能考试和面试,这也反映出学生的理论水平相对较弱,而专业技能水平较高。总体来说,本专业学生的整体情况是专业技能较好,专业理论较弱。
三、满足幼教行业人才需求的量与质
根据目前幼儿园师资的情况来看,从学历的角度划分,一般情况,学历较低的是教学型教师,学历较高的是研究型教师。根据本人的了解,目前,在城市幼儿园,本科及以下学历的教师大部分属于教学型教师,本科或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大部分属于教学兼行政型教师,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基本上属于研究型教师,而在乡镇幼儿园,幼儿教师大部分是中专学历,少部分是大专学历,较少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大专学历的教师大部分属于教学兼行政型教师,大专以下学历的教师基本上属于教学型教师。教学型教师要求该教师一定要具有较高的教学实践能力,其中包括具有娴熟的专业技能,较高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理论水平。针对大专学历层次幼儿教师的工作能力要求,大专学院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以满足市场需求以及提高其在市场的竞争力。
第五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初探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初探
孟佳
(葫芦岛市第一职业中专 125000)摘要: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普遍呈现出重理论、技能而轻实践应用的培养弊端,其教学效果很难满足新时期幼儿教育的需要。本文对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从学生实际和社会需求出发,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学科之间融合、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几点意见。关键词:中职 学前教育专业 音乐
音乐对于幼儿来说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更能发掘幼儿的潜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因而在学前教育中,幼儿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质和音乐教学的综合能力,才能在幼儿教学中更好的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这就对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其音乐教学学生应该掌握学前音乐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在接受幼儿音乐教育技能基本训练的基础上还能进行幼儿园音乐课程设计、编制具体音乐教育方案,并能对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成为富于创新能力、具有综合音乐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型的幼儿教师。但就现实情况来看,目前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普遍呈现出重理论、技能而轻实践应用的培养弊端,其教学效果很难满足新时期幼儿教育的需要。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
1、过于强调音乐学科的专业性。多年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一直陷入一个误区,就是把音乐教学视为单纯的音乐学习,目前开设的音乐类的专业课主要有钢琴、声乐,教学内容专业性强,难度大,脱离幼教实际,多数专业教师都片面地追求考试成绩,强调专业水平的高程度,但却忽略了将来的实用性,不能体现专业特色,导致许多学生出现学习困难,学习兴趣不高等现象。
2、过于强调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音乐技能只是为学生将来从事幼儿园工作必须要具备的多种技能之一。学生音乐技能掌握的程度并不能决定学生是否胜任幼儿园工作,而是看在音乐教学中能否让学生将音乐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幼儿教
学中去。许多教师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单一的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上,在应对技能竞赛时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事实证明,一些音乐技能很好的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同样也出现了面对幼儿时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上课的难题。可见,音乐技能的高低并不是决定学生能否胜任幼儿园工作的关键所在。
3、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脱节。教学中教师片面强调音乐理论和音乐知识的传授而忽视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有机整合,忽视了音乐教学活动方面能力的培养,没有使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强调以“教”为中心,而不是以“学”、“做”为中心 , 过分注重课堂教学,对职业技能缺少深入的研究和引导,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使音乐技能训练时效性不强,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音乐教育能力,使音乐教学与实际工作差距较大。
4、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技相脱节。学前教育的课程体系决定幼儿园教师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各自有各自的计划,缺少之间的沟通、合作,在音乐教学中没能将两者相结合。音乐知识需要科学的理论知识作指导,使之灵活应用到其多种幼儿教学活动中去。
二、影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因素
1、分科教学。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都采用分科教学,音乐学科又被细化为声乐、钢琴、乐理等多个学科,各学科之间的专业教师沟通较少,导致学科性较强。
2、专业教师缺乏幼儿园实践经验。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大都是音乐学院的音乐专业的科班出身,没有接触过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知识。许多教师对幼儿园的工作和性质知之甚少,而且没有过幼儿园实践和工作的经验。在教学中,主要是沿袭音乐学院的教学方式,很难给学生以针对性的指导。
3、学生入学时音乐“零”基础。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音准问题,部分学生有先天性音准缺陷。许多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并不了解,也不热爱,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原因是因为顺从家长的意愿,因而在音乐学习中会出现学习困难和厌学等现象。
4、授课时数严重不足。学前教育专业班级人数普遍在40到50人,每科技能课每周2节课,一位老师面对众多学生在两节课内完成教学任务,难度巨大。
例如,声乐课教学中包括,发声训练、试唱、声乐去演唱和儿歌演唱,在有限的时间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教师只能做到点到为止的程度,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老师的要求。在钢琴课上,这一问题就更加明显,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对学生进行技术的讲解和纠正,练习曲得分析与指导、即兴伴奏,还要一对一的精心指导,其教学难度可想而知。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对策
面对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现状,音乐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和社会的需要出发,对音乐教学进行改革,探索出适合学生发展能够提高学生综合音乐能力的教育教学方法,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幼儿教师。
1、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音乐教师因此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根本,深入调研,针对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调整教材方向,把幼儿园的实际需要与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选择难度适中,能够体现专业特色,可以作为学生今后从事幼儿教学资料的学习内容,多以儿歌弹、演、和儿歌创编等内容为主。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必要的音乐技能的基础上,开阔眼界,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掌握一定的幼儿教育教学能力。
2、重视学科的横向联系。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大都采用分科教学,那么音乐教师应有意识的加强各个音乐学科的横向联系,形成知识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立体化的完整体系,使单一的学科教学转变成综合课的形式,使音乐理论、弹、唱、打(节奏)、动(律动)等音乐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教师的交流,并融会贯通多个学科的知识和理论,为音乐课的课堂教学服务。例如,学习有关幼儿心理学、幼儿活动设计(教法课)等专业理论学科的相关知识,多听课,多与专业理论老师交流,并把幼儿活动设计等知识应用到音乐教学中来,帮助学生掌握运用音乐知识和技能设计音乐活动、音乐游戏等的幼儿教学能力。还可以由学前教育专业理论教师与音乐综合、舞蹈、钢琴等技能教师合作,科学的制定学前教师专业音乐技能与考核总方案和分学科技能考核方案,使各方面教师既有各自的任务目标,担负相应的教学职责,又明确相互间的关系,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实现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
3、教师加强专业学习。到幼儿园实习、见习,与幼儿园的在职教师和专家进行交流与沟通,或到网络上、书籍、期刊上查找学前教育的相关信息和材料,了解当前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和先进理念,以便给学生更实用、更具有针对性的的实践指导。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带领观看教学录像、音乐活动教案等,引导学生进行幼儿音乐活动教学,来巩固所学的理论和教学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教”变“导”,学生从“学”到“做”。
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更好、更完满的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根据中职生的好动的特点和学前教育专业未来职业的特点,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游戏教学法
幼儿园是以游戏为主体活动,提倡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音乐游戏活动来学习某一个知识,让学生体会将来的幼儿教学中如何设计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老师有时是材料的提供者,有时是监督者,有时是游戏的合作伙伴,教师参与游戏的角色会随着游戏的发展而变化。同时,设计游戏活动时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不要设计的太简单,和学生在玩中完成教学任务。如:欣赏乐曲《动物狂欢节》,可用设疑的方法导入,先由学生猜出哪种乐器表现的是哪种动物,推动学生去探索那段乐曲所描绘的情景和表达的情感。在训练节奏时,可以训练学生嘴念节奏、手打节拍、脚打强拍或手打弱拍等“玩”法;还可以把节奏编成总谱式的合作游戏,学生分成小组,有打节拍的、有打节奏的、有唱谱的、有加打击乐的等,一起合作;也可继续发展为加入打击乐、钢琴等乐器来“玩”。这种利用猜谜、游戏、打击乐、钢琴伴奏等手段以“玩”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通过手、眼、脑并用,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乐感与审美,发展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2)、幼儿音乐活动模拟
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要具备扎实的音乐功底,还要具备音乐教学能力。由于受实验场地、教学设备、实习、实训基地等现实条件的限制,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必须要在课堂上得到初步解决。而幼儿音乐活动模拟,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使学生有机会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在模拟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较为真实的问题情境,而学生会像教师正式上课一样,利用
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之前,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观看幼儿音乐教学的录像,开阔学生的视野,并收集大量的幼儿音乐课教案和课件以供学生学习与参考。然后鼓励学生设计一个幼儿音乐活动片段,并进入特定情景进性模拟演示,亲身体验教师角色。最后,学生们共同讨论、评判,指出优点和不足,以此提高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结语
学前教育需要优秀的幼儿教师,而作为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优秀幼儿教师的重任,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高效率地获得知识,是我们的责任和追求。今天的课堂上,教师已不再是单一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这就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积极的探索与创新。参考文献: 【1】 华夏.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活动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 王懿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郭声健.音乐教育新概念[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作者简介:孟佳(1980-),女,教育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