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工作述职报告
教育工作述职报告
中共黄桥镇党委书记
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们好!
2009年7月,我由本县花古乡调任黄桥镇党委书记。三年来,我深刻理解了教育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依照国家和上级的有关要求,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在实施教育管理理念的过程中,我敢于担当,立足实际,加大工作力度,确实解决了黄桥教育的许多实际困难;我着眼长远,善于管理,用制度保证黄桥教育的优先持续发展,全镇的基础教育、民办教育、农民文化技术教育、学校布局、危房改造等许多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今天,根据上级的要求,我就担任镇党委书记几年来所做的教育工作报告于下,请各位领导审议、指正。
一、敏于认识,明确职责,优先发展我镇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关国家兴旺、民族发展和人民福祉。同时,教育事业又牵扯到千家万户,关乎着群众的切身利益。我经常在黄桥镇有关会议上谈到教育的重要性,谈到教育对解决当下社会问题的重要意义。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下社会,人心浮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许多人看不到自身和家庭的希望。那么,优质的、公平的和人人都能享受的教育就是给家庭以希望。我常说,一个有孩子的家庭才能够稳定,而一个能给孩子以优质公平教育的社会才能够稳定。我每年都要拜访慰问黄桥镇的许多困难家庭,发现他们最关心的还是孩子的教育和未来。因此,我认为:搞好黄桥镇的教育事业,让黄桥的孩子们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就是我追求的最大政绩!
现在,在优先发展教育方面,镇党委、镇人大、镇政府、镇政协联工委四大班子的思想高度统一。黄桥镇进一步明确政府和部门职责,在建立的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中,将经费筹措、保学控流、危房改造、扶助贫困生、改善办学条件及周边环境治理等职责进一步分解到位。确立责任单位后,还对镇属相关部门和村教育工作职责进行考核,而且将考核结果运用到村、支两委的班子配备中。这样真正做到了职责明确、以镇为主、齐抓共管。
镇党委坚持“党以重教为先”的指导思想。我到黄桥工作走访的第一站是学校。2009年下学期一开学,我用近一周的时间,逐一查看完全镇36所中小学,摸清了黄桥教育的家底。然后,我亲自主持召开有党委、政府参加的议教会,根据办学规模和效率,对一些薄弱学校确定了调整布局方案。几年来,每次秋季开学前,我们都要召开由镇党委、政府牵头的教育工作会议,安排教育劝学工作,集中时间、人力上门劝学和扶贫助学。在财政使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黄桥镇党委、政府先后挤出
万元用于中心小学搬迁、优秀教师奖励、贫困学生助学、学校危房改造等方面,受到了社会群众的赞誉。
作为我个人来说,我坚持把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法律法规、上级有关教育文件,作为日常学习的重点,进一步深化对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深对教育业务知识的掌握,力争成为教育工作的行家里手。
二、在处理有关教育的问题方面,只要有利于黄桥教育事业的发展,我敢于担当,敢于拍板,加大工作力度,切实解决了黄桥教育的许多实际困难。
2009年7月,我来黄桥镇报到时,正值黄桥镇中心小学整体搬迁前期准备工作,原址的拍卖、新址的确定牵扯到许多利益关系。我主持召开了党政主要领导参加的第一次议教会议,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从黄桥人民利益出发,与大家一起论证了中心小学新校舍的选址。面对社会舆论的干扰、不明事理群众的阻难,我亲自带领中心学校领导,起早贪黑深入中心小学周边村组社区,找来开发商协商。我们的工作最终赢得村民和开发商的理解支持,中心小学搬迁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镇党委特事特办,从镇政府领导班子中,抽出专人负责中心小学修建搬迁的组织协调工作,直接向我汇报负责。在中心小学修建过程中,我多次到新校舍查看,在半年时间里,六次叫来中心小学校长袁光华,解决了中心小学地面硬化、水电安装、外墙美化,校门选址、教师住宿等实际问题。现在的中心小学,占地宽广,校舍崭新,布局合理,傲立在黄桥镇区最高处。可以这样说,在黄桥镇,最好最漂亮的公共建筑是学校,最好最怡人的环境在学校里。
2009年秋季开学,因中心小学搬迁,两个年级必须搬入正山小学办班,学生上学路途远了一点,加上校舍陈旧,当时家长不理解,意见特别大。我徒步从中心小学走到正山小学,估算了学校周边学生上学的距离,了解了上下学过程中的不便和安全隐患,督导有关部门解决。查看正山小学教室后,由镇政府出资,刷新墙体,平整地面,安上最好的的桌凳,同时耐心的向学生家长做解释和说服工作,最终使开学工作顺利进行。今年秋季开学不久,有正山村的部分群众想以 敢于担当,加大力度,切实解决教育实际困难。
改造村里会议室的名义占据正山小学内的大礼堂。我当即赶到正山小学,顶住压力,现场表态,学校资产属于教育部门,各村只有维护的义务,没有擅自使用的权利。
在调研黄桥各个学校过程中,我发现东边学校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生源减少,部分校舍老化成为危房。我马上找来中心校的同志,安排协助黄桥中心校向上反映情况。我本人主动多次向县分管教育的同志汇报,陪同上级有关部门到东边学校现场办公,做出了东边学校危房改造的决定。2011年上学期,我们邀请到香港轩辕基金会会长罗文春主席到东边学校考察,罗主席为我们的助学热情所感动,主动在原来20万元的捐助标准上再加上10万元,用于东边学校的宿舍楼建设。短短几年时间,东边学校有了新教学楼,有了大操场,有了新翻修的科教楼,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年来,一有机会,我就要和中心校和学校的教师谈谈心,向他们了解我镇教育发展的现状,询问他们有哪些实际困难。
面对黄桥镇范围内一批设施薄弱的学校,我顶住压力,敢于担当,用搬迁、改建、撤并等多种方式,完善集中教育资源,做强黄桥教育。2009年来,有石市小学、永发小学实现整体搬迁,实现了教学设施质的飞跃。经过深入研究,科学论证和对群众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后,我们撤并了2所学校,并打算在三年内撤消石动、排头、乔江和宋家四所小学。同时,计划把潮水、石井分别并入梅塘、庙塘小学。
为解决幼儿园入园难、学费贵的问题,我鼓励支持学前民办教育机构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我镇民办幼儿园由2009年前的4家增加到现在的10家,有效缓解了政府投入学前教育资金不足的矛盾。同时,民办幼儿园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有1所被评为县示范性幼儿园。
三、要想让黄桥教育持续长久发展,仅仅依靠领导个人重视还不够,还需要制度上的保证。为此,我充分调研,立足长远,创新制度,以制度来维护促进黄桥教育的发展。
几年来,我镇以《教师法》、《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政策为依据,先后出台了 善于管理,创新制度,营造兴教重教氛围。
《关于政治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的意见》、《关于维护黄桥镇中心小学正常教学秩序的通知》等文件,禁止任何部门、个人侵占学校财产,扰乱学校教学秩序,为学校教育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在这些文件的严厉禁止下,黄桥镇先后整治了金田中学、黄桥中学的周边环境,搬走关停了学校附近的一些网吧和娱乐场所。处置了河源小学因修建围墙遭阻拦的事件。
建立了保学控流机制,大力推行联系学校制度和劝学制度。由镇机关干部联系学校,实行责任捆绑。镇党委、镇政府推行教育工作责任制,镇政府和各村组签订保学控流责任状,村一把手和驻村干部为责任人,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同时成立了黄桥镇教育援助领导小组,完成了全镇2000余名贫困生的家庭情况摸底建档工作,通过“减、免、缓、捐”等多种形式助学,据2009年统计,全镇此项援助金额达19万余元。由于制度到位、落实得力,2009来,小学入学率为100%,初中年辍学率为1%以下,初中毕业率为100%,达到了预期工作目标。
制定了一系列危房改造的工作目标和措施。成立了以林力博镇长为组长、分管教育的副镇长和中心校校长为副组长的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镇、村政府和学校共同负责,落实所属项目配套资金的筹集;加强监察监管力度,主动接受职能部门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质量监督,确保工程质量;上级下拔的危改资金全额用于学校危房改造,严禁挪用、截流。有力推动了危房改造工作的健康开展。推进了依法治校工作,镇党委要求各校聘请法制副校长,每个副校长每年至少要为学校师生上法制科2节。通过开展法制副校长工作,全镇教师参加普法考试参考率、合格率达100%。同时确定了镇四大班子主要领导联系教育制度,我负责联系黄桥镇中学。在与黄桥镇中教师交流时,我得知教师住宿困难,就与发改委、财政局联系,为黄桥镇中联系到发改委立项,投入资金80万元的教师宿舍。确定了教师慰问评比制度。我到黄桥镇以后,第一次议教会就表态支持制定教师慰问评比制度,确定了教师节慰问教师的制度。决定从2009年9月起,每年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十佳教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学生”的评比活动。广泛宣传一批优秀教师和学生的优秀事迹,使争先进、赶先进、讲奉献的风气成为全镇教育工作的主旋律。三年来,每次教师节,镇里都拿出1.5万元用于奖励优秀教师,我和镇里的主要领导都要分开到各校慰问,并送去慰问金。由于我们把村、社区关心教育纳入了考核评比内容,教师节当天,全镇所有村都拿
出一定资金到学校慰问教师。几年来,兴教重教在黄桥镇蔚然成风,办好村小学,为村里小学出力成为各村的一股潮流风气,其中涌现出一批优秀典型。如永发村书记谢正火,村里出资,自己出力新修了永发小学。2010年大年初十,谢正火就带领村干部上山挖树,在永发小学周边栽下树苗200多株。还有安乐村主动集资,在上面没有投入资金的情况下,村里修好了安乐小学。
三年来,由于镇里的高度重视,措施到位,我镇“两基”水平显著提高,在县政府两基工作复查中受到好评。教育质量不断提升,2009年和2010年初中毕业会考,我校共有五所初中进入全县前十强。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更是成绩斐然,黄桥中学的科技作品获得 “宋庆龄青少年儿童发明奖”二等奖。全镇教育质量已经进入了先进行列。但是,受多种因素制约,教育事业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由于经济欠发达,财源匮乏,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还难以满足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办学规模、办学条件与先进乡镇相比差距很大;对此,都需要我们付出很大的努力去解决。
我深知,担任镇党委书记履行教育领导职责的任务繁重,实施“科教兴镇”的战略任重道远。我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与时俱进,负重拼搏,努力开创我镇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篇:教育工作述职报告
教育工作述职报告
(2011年4月)
近年来,我团结带领县委一班人,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这一目标,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力推进教育强县建设,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扶持力度,有效促进了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现将本人任现职以来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切实履行管理教育职能
任职以来,我充分认识到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始终把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教育发展促进全县发展,以培养人才推动全县发展。
(一)明确思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我深入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我组织分管领导、主管部门讨论研究,进一步明晰了我县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即:以布局调整为突破口,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以合格学校建设为契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以提高素质教育水平为核心,统筹发展各类教育;以强化督导考核为手段,促进依法办学,努力构建和谐文明的教育体系。同时,在工作中坚持 “五优先”原则,即:制定发展规划时,坚持教育优先适度超前发展;安排财政预算时,保证教育经费优先增长;规划城乡建设时,优先考虑中小学校布局;提高干部职工福利待遇时,优先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部门执法时,优先考虑整治学校周边环境。
(二)健全制度,确保教育稳步发展。县委、县政府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教育管理机制,先后制定了《关于教育经费实施管理的通知》、《祁阳县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教育工作实绩督导考核方案及实施细则》、《关于建立教育强县和第二轮教育两项督导评估工作责任制》等一系列文件,并要求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对各级各单位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同时,我定期听取教育工作汇报,研究部署教育工作,协调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此外,我还经常深入学校调研,现场办公,及时为学校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2010年,我多次带领公安、城管、建设、规划、国土等部门负责人到有关学校现场办公,解决了一系列困扰教育发展的问题。
(三)规范管理,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为改善教育发展环境,县委、县政府下文《关于对全县学校监督检查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到学校检查准入制度,明确规定相关职能部门进入学校检查,必须经分管教育的副县长签字同意,方可入校检查,有效制止了对学校、教师的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我们还定期组织公安、工商、综治、文体、教育、卫生、防疫等职能部门,对学校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对学校安全和食品卫生进行专项检查,确保了学校周边200米内无营业性网吧、歌舞厅、录像厅、集市。从2010年 月起,我们还对全县 所学校派驻了专职保安,为教育工作创造了安全、文明、卫生、和谐的发展环境。
(四)强化督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任何工作要落实到位,必须加强督导工作。因此,督导工作我们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人员和经费到位。我们按要求配备了主任督学、副主任督学和督导室专职干部,每年保证了 万元专项经费。二是工作开展到位。我们每年都对乡镇场进行“两项督导评估”,对各学校进行办学水平评估。三是考核评估结果奖惩兑现到位。我们将评估结果以通报形式下发至各部门和学校,并与干部的评先评优、提拔任用直接挂钩,确保了各项工作得到了较好落实。2010年,我县“两项督导评估考核”被评为全市先进单位。
二、不断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在经济相对落后,财政收支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我始终坚持“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一)依法投入,确保教育经费足额到位。保证必要的教育经费投入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在安排财政资金时,我总认为:“教育投入再多也不为过,教师待遇再高也不也过”,每年财政预算坚决向教育倾斜,坚持“年初预算时优先考虑教育,执行预算中优先满足教育,年终追加预算时优先照顾教育”的原则,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投入,并从制度上保障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两个比例”,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每年同口径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2008年、2009年、2010年全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分别为36641万元、43225万元,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 均高于当年财政收入增长比例。
(二)抓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2008年以来,全县共投入 万元,建成合格学校33所,全部通过省市评估验收。合格学校建设其速度之快,投入资金之多,建设规模之大,质量之高,创造性地形成了祁阳经验,得到了省政府督导室的充分肯定,并通过全市合格学校建设现场会的形式在全市推广。同时,全面实施维改工程和中小学校安工程,采取以奖代拨的形式,提高维改奖励标准,调动各镇抓维改的积极性。2009年,全县投入维改资金243.8万元,完成维改项目55个,维修校舍近3万平方米,改扩建项目11个,D级危房全部限时拆除。2010年,全县投入维改资金 万元,维修校舍平方米,改扩建校舍平方米。规划三年投入资金32872万元,对全县中小学校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维修改造或重建迁移。
(三)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了提高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我非常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规划、配备和管理工作。2010年共投入资金 余万元,新建、改扩建电脑室 间,目前,全区学校基本建好了电教室、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体育器材室和语音室等功能室。制定并启动《祁阳县“十二五”教育信息化规划》,坚持以创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为平台,争取财政五年内投入3000万元资金,加大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力度,促进全县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启动建设教育城域网和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推动中小学“校园网”、“校校通”建设,试点推进“班班通”建设。启动中小学资源库建设,建立资源服务平台,搜集储存教育教学资源,推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三、突出抓好队伍建设,促进各类教育全面发展
(一)狠抓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一是强化学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每年都对全县的学校领导干部,采取了“外包”培训、挂职锻炼培训,建立校长职后培训制度,开设“校长培训常年讲坛”。二是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我县非常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经常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文件和典型,严肃查处教师的违规行为。2010年,我县对被举报的几所学校进行了认真治理和整顿,对违规教师进行通报批评和教育,制止了其私自外出兼课的违规行为。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新进教师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新招考引进教师必须先到农村学校任教三年,积极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核编定岗、竞争上岗和定期交流制度”,仅2010年,城区有178名教师被交流到农村缺编学校支教。三是强化教师职称评聘的政策导向。把教育教学教研和学生培养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重要指标,做到公平、公正、公开。2010年,共组织 人参加职称评聘。
(二)有效整合资源,促进各类教育全面发展。我们有效整合教育资源,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一是认真抓好学前教育。进一步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渐趋普及,学前1年入园率为95.6%,学前2年入园率为88.6%,学前3年入园率为61.2%。二是重点抓好义务教育。以合格学校为抓手,全面启动了校安工程,大力进行均衡建设,从源头上消除了学校之间、城乡之间的条件差距;扎实推进教师均衡配置,按照“数量均衡——结构均衡——质量均衡”的步骤,解决农村教师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均的问题。去年我县荣获“湖南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县”称号,《中国教育报》和《湖南日报》以专版形式进行了推介。三是提升高中教育内涵。坚持高中教育走“创示范、出特色、树品牌”的发展之路,发挥资源的集群优势,全力支持已产生品牌效应的祁阳一中创建全国示范性高中;凸显错位竞争效果,拓展祁阳四中文科强势,发挥祁阳二中体艺特色教育优势,因校制宜,办出特色。一系列普高教育的宏观管理措施,成果斐然:全县4所公办普通高中,有2所学校跻身“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1所为“市示范性普通高中”,高考成绩一年一个台阶。四是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紧跟社会发展趋势,力促职业教育持续协调发展。重视职业教育的招生工作,使普职招生比例逐年接近,教育投入向职教倾斜,新增四项财政投入,教育附加费的30%用于职教,按人均1元的标准安排职教专项经费,每年融资500万元建设职业中专南校区,每年安排10万元职教中心办公经费。加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力度,每年从社会上特聘专业教师30名,县财政给予工资补贴,解决职业教育因扩大规模和调整专业结构带来的师资短缺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很大差距,我县的教育工作也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如县财政紧张,投入不足;部分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仍然相对落后,办学条件还有待改善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恪尽职守,奋发图强,开拓创新,为祁阳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尽的贡献。
第三篇:教育工作述职报告
教育工作述职报告
(2011年4月)
近年来,我团结带领县委一班人,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这一目标,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力推进教育强县建设,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扶持力度,有效促进了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现将本人任现职以来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切实履行管理教育职能
任职以来,我充分认识到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始终把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教育发展促进全县发展,以培养人才推动全县发展。
(一)明确思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我深入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我组织分管领导、主管部门讨论研究,进一步明晰了我县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即:以布局调整为突破口,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以合格学校建设为契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以提高素质教育水平为核心,统筹发展各类教育;以强化督导考核为手段,促进依法办学,努力构建和谐文明的教育体系。同时,在工作中坚持 “五优先”原则,即:制定发展规划时,坚持教育优先适度超前发展;安排财政预算时,保证教育经费优先增长;规划城乡建设时,优先考虑中小学校布局;提高干部职工福利待遇时,优先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部门执法时,优先考虑整治学校周边环境。
(二)健全制度,确保教育稳步发展。县委、县政府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教育管理机制,先后制定了《关于教育经费实施管理的通知》、《祁阳县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教育工作实绩督导考核方案及实施细则》、《关于建立教育强县和第二轮教育两项督导评估工作责任制》等一系列文件,并要求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对各级各单位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同时,我定期听取教育工作汇报,研究部署教育工作,协调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此外,我还经常深入学校调研,现场办公,及时为学校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2010年,我多次带领公安、城管、建设、规划、国土等部门负责人到有关学校现场办公,解决了一系列困扰教育发展的问题。
(三)规范管理,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为改善教育发展环境,县委、县政府下文《关于对全县学校监督检查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到学校检查准入制度,明确规定相关职能部门进入学校检查,必须经分管教育的副县长签字同意,方可入校检查,有效制止了对学校、教师的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我们还定期组织公安、工商、综治、文体、教育、卫生、防疫等职能部门,对学校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对学校安全和食品卫生进行专项检查,确保了学校周边200米内无营业性网吧、歌舞厅、录像厅、集市。从2010年 月起,我们还对全县 所学校派驻了专职保安,为教育工作创造了安全、文明、卫生、和谐的发展环境。
(四)强化督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任何工作要落实到位,必须加强督导工作。因此,督导工作我们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人员和经费到位。我们按要求配备了主任督学、副主任督学和督导室专职干部,每年保证了 万元专项经费。二是工作开展到位。我们每年都对乡镇场进行“两项督导评估”,对各学校进行办学水平评估。三是考核评估结果奖惩兑现到位。我们将评估结果以通报形式下发至各部门和学校,并与干部的评先评优、提拔任用直接挂钩,确保了各项工作得到了较好落实。2010年,我县“两项督导评估考核”被评为全市先进单位。
二、不断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在经济相对落后,财政收支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我始终坚持“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一)依法投入,确保教育经费足额到位。保证必要的教育经费投入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在安排财政资金时,我总认为:“教育投入再多也不为过,教师待遇再高也不也过”,每年财政预算坚决向教育倾斜,坚持“年初预算时优先考虑教育,执行预算中优先满足教育,年终追加预算时优先照顾教育”的原则,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投入,并从制度上保障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两个比例”,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每年同口径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2008年、2009年、2010年全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分别为36641万元、43225万元,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 均高于当年财政收入增长比例。
(二)抓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2008年以来,全县共投入 万元,建成合格学校33所,全部通过省市评估验收。合格学校建设其速度之快,投入资金之多,建设规模之大,质量之高,创造性地形成了祁阳经验,得到了省政府督导室的充分肯定,并通过全市合格学校建设现场会的形式在全市推广。同时,全面实施维改工程和中小学校安工程,采取以奖代拨的形式,提高维改奖励标准,调动各镇抓维改的积极性。2009年,全县投入维改资金243.8万元,完成维改项目55个,维修校舍近3万平方米,改扩建项目11个,D级危房全部限时拆除。2010年,全县投入维改资金 万元,维修校舍平方米,改扩建校舍平方米。规划三年投入资金32872万元,对全县中小学校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维修改造或重建迁移。
(三)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了提高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我非常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规划、配备和管理工作。2010年共投入资金 余万元,新建、改扩建电脑室 间,目前,全区学校基本建好了电教室、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体育器材室和语音室等功能室。制定并启动《祁阳县“十二五”教育信息化规划》,坚持以创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为平台,争取财政五年内投入3000万元资金,加大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力度,促进全县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启动建设教育城域网和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推动中小学“校园网”、“校校通”建设,试点推进“班班通”建设。启动中小学资源库建设,建立资源服务平台,搜集储存教育教学资源,推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三、突出抓好队伍建设,促进各类教育全面发展
(一)狠抓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一是强化学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每年都对全县的学校领导干部,采取了“外包”培训、挂职锻炼培训,建立校长职后培训制度,开设“校长培训常年讲坛”。二是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我县非常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经常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文件和典型,严肃查处教师的违规行为。2010年,我县对被举报的几所学校进行了认真治理和整顿,对违规教师进行通报批评和教育,制止了其私自外出兼课的违规行为。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新进教师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新招考引进教师必须先到农村学校任教三年,积极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核编定岗、竞争上岗和定期交流制度”,仅2010年,城区有178名教师被交流到农村缺编学校支教。三是强化教师职称评聘的政策导向。把教育教学教研和学生培养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重要指标,做到公平、公正、公开。2010年,共组织 人参加职称评聘。
(二)有效整合资源,促进各类教育全面发展。我们有效整合教育资源,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一是认真抓好学前教育。进一步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渐趋普及,学前1年入园率为95.6%,学前2年入园率为88.6%,学前3年入园率为61.2%。二是重点抓好义务教育。以合格学校为抓手,全面启动了校安工程,大力进行均衡建设,从源头上消除了学校之间、城乡之间的条件差距;扎实推进教师均衡配置,按照“数量均衡——结构均衡——质量均衡”的步骤,解决农村教师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均的问题。去年我县荣获“湖南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县”称号,《中国教育报》和《湖南日报》以专版形式进行了推介。三是提升高中教育内涵。坚持高中教育走“创示范、出特色、树品牌”的发展之路,发挥资源的集群优势,全力支持已产生品牌效应的祁阳一中创建全国示范性高中;凸显错位竞争效果,拓展祁阳四中文科强势,发挥祁阳二中体艺特色教育优势,因校制宜,办出特色。一系列普高教育的宏观管理措施,成果斐然:全县4所公办普通高中,有2所学校跻身“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1所为“市示范性普通高中”,高考成绩一年一个台阶。四是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紧跟社会发展趋势,力促职业教育持续协调发展。重视职业教育的招生工作,使普职招生比例逐年接近,教育投入向职教倾斜,新增四项财政投入,教育附加费的30%用于职教,按人均1元的标准安排职教专项经费,每年融资500万元建设职业中专南校区,每年安排10万元职教中心办公经费。加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力度,每年从社会上特聘专业教师30名,县财政给予工资补贴,解决职业教育因扩大规模和调整专业结构带来的师资短缺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很大差距,我县的教育工作也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如县财政紧张,投入不足;部分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仍然相对落后,办学条件还有待改善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恪尽职守,奋发图强,开拓创新,为祁阳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尽的贡献。
第四篇:教育工作述职报告
教育工作述职报告
(2011年4月)
近年来,我团结带领县委一班人,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这一目标,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力推进教育强县建设,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扶持力度,有效促进了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现将本人任现职以来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切实履行管理教育职能
任职以来,我充分认识到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始终把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教育发展促进全县发展,以培养人才推动全县发展。
(一)明确思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我深入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我组织分管领导、主管部门讨论研究,进一步明晰了我县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即:以布局调整为突破口,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以合格学校建设为契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以提高素质教育水平为核心,统筹发展各类教育;以强化督导考核为手段,促进依法办学,努力构建和谐文明的教育体系。同时,在工作中坚持 “五优先”原则,即:制定发展规划时,坚持教育优先适度超前发展;安排财政预算时,保证教育经费优先增长;规划城乡建设时,优先考虑中小学校布局;提高干部职工福利待遇时,优先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部门执法时,优先考虑整治学校周边环境。
(二)健全制度,确保教育稳步发展。县委、县政府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教育管理机制,先后制定了《关于教育经费实施管理的通知》、《祁阳县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教育工作实绩督导考核方案及实施细则》、《关于建立教育强县和第二轮教育两项督导评估工作责任制》等一系列文件,并要求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对各级各单位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同时,我定期听取教育工作汇报,研究部署教育工作,协调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此外,我还经常深入学校调研,现场办公,及时为学校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2010年,我多次带领公安、城管、建设、规划、国土等部门负责人到有关学校现场办公,解决了一系列困扰教育发展的问题。
(三)规范管理,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为改善教育发展环境,县委、县政府下文《关于对全县学校监督检查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到学校检查准入制度,明确规定相关职能部门进入学校检查,必须经分管教育的副县长签字同意,方可入校检查,有效制止了对学校、教师的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我们还定期组织公安、工商、综治、文体、教育、卫生、防疫等职能部门,对学校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对学校安全和食品卫生进行专项检查,确保了学校周边200米内无营业性网吧、歌舞厅、录像厅、集市。从2010年 月起,我们还对全县 所学校派驻了专职保安,为教育工作创造了安全、文明、卫生、和谐的发展环境。
(四)强化督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任何工作要落实到位,必须加强督导工作。因此,督导工作我们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人员和经费到位。我们按要求配备了主任督学、副主任督学和督导室专职干部,每年保证了 万元专项经费。二是工作开展到位。我们每年都对乡镇场进行“两项督导评估”,对各学校进行办学水平评估。三是考核评估结果奖惩兑现到位。我们将评估结果以通报形式下发至各部门和学校,并与干部的评先评优、提拔任用直接挂钩,确保了各项工作得到了较好落实。2010年,我县“两项督导评估考核”被评为全市先进单位。
二、不断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在经济相对落后,财政收支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我始终坚持“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一)依法投入,确保教育经费足额到位。保证必要的教育经费投入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在安排财政资金时,我总认为:“教育投入再多也不为过,教师待遇再高也不也过”,每年财政预算坚决向教育倾斜,坚持“年初预算时优先考虑教育,执行预算中优先满足教育,年终追加预算时优先照顾教育”的原则,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投入,并从制度上保障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两个比例”,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每年同口径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2008年、2009年、2010年全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分别为36641万元、43225万元,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 均高于当年财政收入增长比例。
(二)抓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2008年以来,全县共投入 万元,建成合格学校33所,全部通过省市评估验收。合格学校建设其速度之快,投入资金之多,建设规模之大,质量之高,创造性地形成了祁阳经验,得到了省政府督导室的充分肯定,并通过全市合格学校建设现场会的形式在全市推广。同时,全面实施维改工程和中小学校安工程,采取以奖代拨的形式,提高维改奖励标准,调动各镇抓维改的积极性。2009年,全县投入维改资金243.8万元,完成维改项目55个,维修校舍近3万平方米,改扩建项目11个,D级危房全部限时拆除。2010年,全县投入维改资金 万元,维修校舍平方米,改扩建校舍平方米。规划三年投入资金32872万元,对全县中小学校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维修改造或重建迁移。
(三)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了提高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我非常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规划、配备和管理工作。2010年共投入资金 余万元,新建、改扩建电脑室 间,目前,全区学校基本建好了电教室、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体育器材室和语音室等功能室。制定并启动《祁阳县“十二五”教育信息化规划》,坚持以创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为平台,争取财政五年内投入3000万元资金,加大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力度,促进全县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启动建设教育城域网和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推动中小学“校园网”、“校校通”建设,试点推进“班班通”建设。启动中小学资源库建设,建立资源服务平台,搜集储存教育教学资源,推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三、突出抓好队伍建设,促进各类教育全面发展
(一)狠抓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一是强化学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每年都对全县的学校领导干部,采取了“外包”培训、挂职锻炼培训,建立校长职后培训制度,开设“校长培训常年讲坛”。二是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我县非常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经常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文件和典型,严肃查处教师的违规行为。2010年,我县对被举报的几所学校进行了认真治理和整顿,对违规教师进行通报批评和教育,制止了其私自外出兼课的违规行为。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新进教师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新招考引进教师必须先到农村学校任教三年,积极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核编定岗、竞争上岗和定期交流制度”,仅2010年,城区有178名教师被交流到农村缺编学校支教。三是强化教师职称评聘的政策导向。把教育教学教研和学生培养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重要指标,做到公平、公正、公开。2010年,共组织 人参加职称评聘。
(二)有效整合资源,促进各类教育全面发展。我们有效整合教育资源,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一是认真抓好学前教育。进一步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渐趋普及,学前1年入园率为95.6%,学前2年入园率为88.6%,学前3年入园率为61.2%。二是重点抓好义务教育。以合格学校为抓手,全面启动了校安工程,大力进行均衡建设,从源头上消除了学校之间、城乡之间的条件差距;扎实推进教师均衡配置,按照“数量均衡——结构均衡——质量均衡”的步骤,解决农村教师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均的问题。去年我县荣获“湖南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县”称号,《中国教育报》和《湖南日报》以专版形式进行了推介。三是提升高中教育内涵。坚持高中教育走“创示范、出特色、树品牌”的发展之路,发挥资源的集群优势,全力支持已产生品牌效应的祁阳一中创建全国示范性高中;凸显错位竞争效果,拓展祁阳四中文科强势,发挥祁阳二中体艺特色教育优势,因校制宜,办出特色。一系列普高教育的宏观管理措施,成果斐然:全县4所公办普通高中,有2所学校跻身“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1所为“市示范性普通高中”,高考成绩一年一个台阶。四是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紧跟社会发展趋势,力促职业教育持续协调发展。重视职业教育的招生工作,使普职招生比例逐年接近,教育投入向职教倾斜,新增四项财政投入,教育附加费的30%用于职教,按人均1元的标准安排职教专项经费,每年融资500万元建设职业中专南校区,每年安排10万元职教中心办公经费。加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力度,每年从社会上特聘专业教师30名,县财政给予工资补贴,解决职业教育因扩大规模和调整专业结构带来的师资短缺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很大差距,我县的教育工作也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如县财政紧张,投入不足;部分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仍然相对落后,办学条件还有待改善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恪尽职守,奋发图强,开拓创新,为祁阳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尽的贡献。
第五篇:教育工作述职报告
教育工作述职报告
龙川县人民政府县长:何伟强
2009年4月
我自2007年4月主持龙川县人民政府全面工作以来,认真履行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岗位职责,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以解放思想为动力,以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为目标,切实加大投入,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保证了全县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现将本人任职以来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积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切实加大投入,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任职以来,团结和带领政府班子,认真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坚持依法治教,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把基础教育工作纳入任期责任目标,纳入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两年来,我多次主持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和县长专题办公会专题讨论教育工作问题,研究解决2006年“基础教育考核”的存在问题、新《义务教育法》的贯彻落实问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学校布局调整、普及高中教育、招考教师等问题。
想尽千方百计加大教育经费投入,逐年提高财政性教 育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例。我们在财政十分薄弱的情况下,总是优先保证教育经费开支,要求县财政依法足额预算,并及时拨付。对上级财政安排的转移支付及各项教育专项经费,均按规定安排用于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从2006年的4.48%提高为2007年4.78%、2008年4.16%。教育经费2007年32675万元、2008年34405万元。生均教育经费2007年2331元,比增34.04%;2008年2444元,比2007年增长4.85%。生均公用经费2007年686元,比增13.38%;2008年695元,增长1.31%。
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政策。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了免费义务教育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2007年全县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学生共有22.9789万人次,减轻学生家长负担3801.0816万元;2008年全县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学生共有25.0995万人次,减轻学生家长负担4238.0521万元。认真做好农村困难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活费补助工作,全县共有23710名学生享受补助资金1107.26万元。
落实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资金,严格执行《关于核定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用于教育支出比例的通知》(粤财教[2005]34号),安排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68%用于教育,并实行专户管理,由教育局统一规划,经财政局审核后下拨,切实保证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真正到位。农 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2700万元拨付给有关项目学校,做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工作。2007年,我县共有229789名学生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有23710名学生享受义务教育阶段特困家庭子女生活补助.2008年,我县共有125292名学生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其中小学生78517名,初中生46775名,有23710名学生享受义务教育阶段特困家庭子女生活补助,其中小学生16597名,初中生7113名。据统计,我县没有出现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现象。
加快学校规范化建设步伐。在地方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有针对性地加大对直属高中学校建设、解决入学难急需扩建学校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投入。两年来,全县投入校舍建设资金5687.93万元,实施C、D级危房改造,新建、扩建校舍面积72313平方米;投入资金750多万元装配实验室、多媒体电教平台、计算机室和一批常规教学仪器,加快了我县教育现代化的进程。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新装备”工程的实施,落实教育“新装备”工程所需的自筹资金。共建成理化生实验室86间,并已验收交付使用。大大改善了我县学校的实验教学条件,提高了实验电化教学的开出率,对我县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我们还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校校通”设施。通过多次与电信公司协调,使我县“校校通”光纤通讯服务 于2008年4月全部开通。至目前,我县共有78间学校开通了10M光纤通讯服务,与省市教育系统实现了互联互通,达到了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二、注重打基础、谋长远,统筹兼顾,积极发展各类教育
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着眼长远,勇于改革创新,结合龙川人口大县的特点,搞好学校布局调整和校舍建设,加大农村教育扶持力度,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形成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良好局面。
一是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根据龙川长远发展要求和县城建设规划的要求,不断调整、优化学校布局结构,将发展空间大,基础比较好的学校建成品牌学校;撤并、改建占地狭小,没有发展空间,不适应城市规划要求的学校;全面整合条件差、发展慢的学校。强化对教育布局调整的指导和管理,逐步解决县城小学、初中“大班额”问题。整合教育资源,成人中专和县进修学校(电大)、县职高四校合并办学,老隆二中迁入县职业高中校舍,创办成容纳3000名学生的老隆中学;老隆二中校舍改为老隆一小B校区,接纳老隆一小部分分流学生;将新城小学扩建为容纳2000名学生的规范化学校,将原附城中学校舍和地产创办为新城初级中学,接纳周边学生和田家炳中学初中部学生,田家炳中学通过扩大校园、剥离初中,逐步完善办学条件。加快农村中小 4 学校(非县城)的布局调整,扩大镇中心小学办学规模,改善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
二是“普九”教育不断巩固提高。2007—2008学,全县小学正常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9%以上,小学毕业生升初中率达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5%以上,各项指标均超过了上年同期水平。
三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稳步推进。力争提前完成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任务。全面规划,突出重点,推进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认真实施高中学校“扩容促优”工程,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步伐。两年来,全县共投入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经费5160万元,新建建筑面积30620平方米,新增高中阶段学位3800个。2008年县内高中阶段招生7914人,增长28.3%。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新办了县技工学校,整合县职业技术学校,2008年,全县中职学校招生1747人,比2007年增长77.3%。学校还与县劳动部门联合为当地企业培训技术骨干389人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000多人次,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积极完成向珠三角地区输送中职生源。龙川一中通过 “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并被授予“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称号,县实验中学被授予省一级学校并获得 “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等级。其他高中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2007、2008年全县高中阶段(含中专、职高、技校)毛入学率分别为58.5%、66.8%,力争在2011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
四是素质教育扎实推进。重视课程改革,提高办学质量。积极开展各种体育、卫生和艺术教学活动,精心办好特色教育,一批师生在全国、省、市等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高考连续多年取得较好成绩,2007年参加全国普通高考上线总数2905人,本科线1174人,录取率为78.8%。2008年全县入围总人数3406人,比去年增加492人;上本科线1355人,比去年增加181人,上重点本科线200人,比去年增加11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大力发展学生体育,2008年7月,多名学生代表河源市中学生参加广东省中学生运动会,获得较好成绩。2008年11月,龙川一中高中部和一中初中部学生参加市第二届运动会,共获得金牌25枚、银牌16枚、铜牌7枚的好成绩。
三、依法治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一是各级办学行为不断规范。加大对新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使义务教育法宣传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中小学校通过专栏、墙报、标语等形式宣传义务教育法。全面落实各镇政府的责任,各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维护学校的治安、安 全和正常的教学秩序,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按有关规定划拨新建、扩建校舍所必须的土地;经济条件较好的镇积极筹措经费,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加强收费工作的检查监督,完善学校资金管理;规范招生工作,做到“三公开”。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网络,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开展“学校安全教育活动月”等系列活动,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推动安全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协作机制,协同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学生接送车整治、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学校食堂食品卫生检查等活动,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社会氛围,确保了校园安全。
二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合理调配教师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根据省、市关于“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意见和有关规定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努力开展校长培训工作。选送完全中学校长参加省举办的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小学校长参加省举办的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培训。2008年7至10月份,举办全县小学教导主任培训班,共有362人参加了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对中层干部的任免,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坚持学校推荐、提名、民主测评、考察、集体讨论任命等原则,把思想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文化层次高的优秀干部及青年骨干教师选拔到领导工作岗位上来。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 与教师职业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三是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动员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把“科教兴国”、“尊师重教”的政策落到实处,依照《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给予教师更多的关爱,力所能及地为教师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碰到的问题,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每年我县都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表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先进工作者,先进教师和先进集体,每年教师节、春节和高考之前县党政班子都带队慰问教师,召开教师代表座谈会,认真听取教师意见,及时整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全社会形成了尊师重教良好风尚,有效地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任县长以来,我一直想多为教育办些实事、好事,也做到了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但由于自己在县长岗位上的时间不长,工作还存在一些差距,尤其是由于我县地处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加快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薄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继续把教育作为县政府和我个人的工作重点,为实现科教兴县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对照考核指标,自评得分2007年87分,2008年82分。请上级领导和专家予以考核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