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
兰村寄宿制小学
边远山区农村人口比较分散,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留守儿童较多,农村小学寄宿制就是应对这种形势而采取的学校布局调整。如何使这些寄宿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我校通过一年来创建寄宿制学校的实践与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村小学特点的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与管理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作为校长在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方面本人有着强烈的感触,也怀着对农村教育的真爱之情,下面我以兰村中心小学推行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为例,对农村小学寄宿制的建设与管理谈谈自己的一点点经验与看法:
一、基本情况
我们兰村寄宿制小学是从2011年9月初,在上级与我学区的统领下,撤并了兰野公路沿线的11所小学重组而成的学校,现有在校生409名,寄宿生386人,教职工38人其中有27位教师分别隔日陪宿于13个学生宿舍,真正体现着我校教师+保姆的特殊的教师岗位职责。
二、推行寄宿制建设的步骤与经验
(一)推行寄宿制建设,统一思想是前提。
虽然寄宿制建设有很多优越性,但推行小学寄宿制初期,社会、家长、学生对它的认识还不够,甚至部分老师对它的理解也不深,作为新生事物人们对它还不能完全接受。为此,在寄宿制的创建初期,寄宿制建设要循序渐进,宣传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加大宣传让群众了解.让社会认可,学生向往,家长满意。我们的做法是这样的: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利用“三会”、“两访”、等形式积极进行有益的宣传动员工作。“三会”,即分别召开教师、家长、学生动员会,首先对教职工、家长和学生的思想进行动员,让他们意识到推行寄宿制建设的必要性;“两访”一是访家长、二是访学生,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让家长和即将要并入的学生知道寄宿制学校的优越性;“小手牵大手”,即通过在校学生向社会和家长宣传,让整个社会进一步认识和支持寄宿制学校建设。
(二)实施寄宿制建设,搞好硬件设施建设是基础。
1、建设初期的学校硬件资源整合与利用。
当通过动员,教学点学生撤并到中心校后,做好硬件设施建设、保证寄宿生入住成为首要任务,因为诸多设施还待完善,土建工程还处于在建之中,去年8月中旬正值暑假期间,我们没有“等”“靠”“要”的思想,老师们发扬了“舍
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放弃假休时间为学校无私奉献。为学校平整校园3000平方米,清除工程垃圾40余方,擦洗地板2400平方。30余名教师为学校义务投工260多个,为学校节约二万余元。
2、硬件设施规范化建设与项目的争取。
在寄宿生并入中心校,且得到妥善安排后,要真正把学校变成寄宿生学习、生活的乐园与温馨的家园。建设规范、现代化的宿舍、食堂等设施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们采取了如下工作措施:
一是要积极搞好项目的编制与计划方案。做到有计划有方案,依照计划搞调研,通过调研定方案,按照方案定措施,依照措施去实施,做到了有序渐进。
二是合理支配学校经费,用最少的钱办最需要办的事,上学期学校投入40万元为学校构建了学生用床140套,锅炉、茶炉、炊事灶具,添置了部分课桌凳、办公桌椅;本学期又投入八万余元,为住宿部添置了护窗、床、办公桌椅等,为寄宿生提供了生活、安全保障。
(三)做好后勤工作是推行寄宿制建设工作的关键。
寄宿制建设初期,资金缺乏、人力不足(没有炊事人员、没有医卫人员),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寄宿生能吃上可口的饭菜、生病时能得到及时治疗,实属不易。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在用好上级补助资金外,我校积极鼓励工作创新,采取如下办法:
1、成立宿管领导机构:由主任、宿管员、出纳、采购员各一名及食堂操作员组成。
2、自筹资金向社会聘用了5名炊事人员。
3、利用生活经验丰富的高龄教师主管寄宿部,负责寄宿生的起居生活。
4、学校采取教师+保姆的服务模式,与学生同吃一锅饭同住一室,全天候守护在学生身边。
5、采取村校联合,聘请村卫生员为学校兼职校医,从而让寄宿生的医疗得到了相对的保障。
(四)建立长效机制,是强化住管工作的保障。
1、强化班主任、科任教师工作力度:班主任是学生相处最多的教师,我校在寄宿生管理中,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特殊作用,制定了《班主任管理寄宿生制度》、《班主任管理寄宿生奖惩方案》、《教师联系寝室制度》把班主任、科任教师对寄宿生的管理与班级目标管理考核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规范了班主任对寄宿生管理的职责,又能激励班主任管理寄宿生的积极性。
2、建立全校齐抓共管制度。共制定管理制度16个,除了规范宿管、兼职人员的职责和管理流程外,还规范了从教育教学管理到住宿管理、食堂管理、活动
管理,寄宿学生的学、吃、住、玩、行和安全等行为,从而使每项住管工作都处在学校有条不紊的管理之下。
(五)实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寄宿制办学效益和品位的保证。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紧紧围绕寄宿生的“吃、穿、住、行、学、医、心、育”八方面内容开展校本课程,我们把这一课程称之为“益师课外课”,我们共开设了十个主题:卫生与健康、饮食与健康、睡眠与健康、运动与健康、服饰与健美、行为与尚德、文明与礼貌、安全与生命、博学与上进、志向与成功。我们利用主题活动,潜移默化地渗透着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因为学生在校时间多了,我们的老师白天与学生一起学习,晚上与学生同住一室。学生与教师相处的机会多了,对孩子的了解也就多了,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及时纠正不良的思想及行为表现。到现在我们编写了校本课程教学案卷300多篇,通过管理和集体生活的影响,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作风失去了滋长的土壤,学校和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发挥集体教育优势,使学生在健康活泼的集体生活中,学会相处、学会关心、学会负责、消除任性、自私、懒散和只追求物质享受等不良行为,真正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的全面发展。
1、管“吃”不限量。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儿童虽然离开了父母,但不能让他们觉得学校缺了父母般细致的指导和关怀。为此,我们的学生每顿饭都有专人,引领、负责学生的打饭,保证每一个学生吃饱喝足,为了使学生吃好,教师常常把自己碗中的菜夹给学生,我们安排专人(老师)教育、指导他们学会与食堂人员配合,如何有秩序打饭、打菜,培养他们良好、卫生、文明的就餐习惯。学校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作出不同安排,固定就餐位置,保证学生有秩序地就餐。丰富学校餐厅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感恩、文明礼貌、珍惜粮食等教育,学校从一切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出发,适时为他们改善营养,以保证每个寄宿生吃饱、吃好,健康成长。
2、管“穿”有引导。我校给每个寄宿生的床铺都准备了床上用品,并每周换洗一次。但受地理条件和家庭情况的制约,由于一周不能回家,孩子们的衣服破了、扣子掉了、袜子有了洞,这些针线活,我们的女教师都承包,每当孩子入睡后,她们拿起针线,从一楼走到二楼,从男生宿舍走到女生宿舍,这是我们教师的职责吗?当然不是。这是热爱学生的生活,武全芳老师看到自己管住的学生宿峥嵘因家庭困难,没有被罩,没有床单,她主动把自己家中崴儿子娶媳妇准备的床上用品献给学生。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寄宿生每周只能返家一次,每周常常只准备一套衣服、一双鞋、一双袜子和鞋垫。为此,我们的老师就及时监督指导,并及时提醒他们更换衣服、鞋袜。在天气变化的情况下及时检
查学生的衣服添减情况,同时帮助或指导学生学会洗涤小件衣物,确保寄宿生穿戴干净、整洁。
3、管“住”有意图。学生入住初期,生活自理能力极差。被子不会叠,衣服不会穿,物品难管理,小便难自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住管教师言传身教,为学生做示范。大小同学互助,上下床同学协作。为了尽快改变娇生惯养的习惯,各宿舍开展了叠被子、穿衣服、看谁入睡快等竞赛活动,及文明宿舍的评比。我们的教师夜间常常为学生盖被子、拾枕头,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睡觉姿势。宿管教师为了使每一个学生住得开心,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底清数明,谁尿床、谁说梦话、谁需要别人代理了如指掌。从而在管理工作中,因人而异,孩子刚离开父母,睡梦中喊妈,我们的教师就握住她的小手、抱住她的头,使她继续进入甜美的梦中,这看起来是一件平凡的小事,蕴含着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无比关爱。面对即将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六年级女生,我们的教师利用晚上时间通过谈话诱导、了解、慢慢进入青春期卫生健康教育。让学生正面认识对青春期的一些变化,使她们消除生理负担、心理害怕的现象。一些年轻女教师家里有不满周岁的孩子,她们把吃奶的孩子留给婆婆、推给丈夫,让她们克服困难,自己来到学校陪学生同床住校,小马丽娟老师结婚第三天晚上就来到学校陪住,失去了自己的新婚蜜月。在我们学校关心学生的事,不仅此而已。方方面面、时时事事都有,关心学生的教师不仅此而已,人人如此。学生在寝室里住的时间占了他一天生活时间的大部分。为此学校创设舒适的住宿环境和提供优质服务尤为重要。我校在寄宿生入住前填写了信息采集表,对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家长信息、自理能力、生活习惯、住宿方式、通学方式等作了详细的掌控。通过对各种情况的分析、研究、汇总有意图的安排学生的床位。并且在床头上帖有“学生信息卡”,以便在意外情况时能在第一时间和家长取得联系。教师每天检查学生寝室设施的安全状况,并给寝室开窗通风;每时段都有教师提醒学生及时入厕和帮助学生盖好被子等;住管教师还肩负指导寄宿生寝室物品摆放和美化工作。同时每月至少一次对寝室进行消毒和被褥翻晒,确保学生住得安心、舒心。
4、管“行”保安全。我校寄宿生大部分来自边远农村,离校较远,交通不便,近则8、9里,远则30里。每逢周一到校,周五离校的安全令家长很不放心。因此,为了确保安全减轻家长负担,学校根据寄宿生家庭分布情况划定了九条安全线,线线有专人,条条有人管。学生到校时学校四位领导和四位保安在校门外等候学生有序入校,疏散交通。学生离校时在统一时间按九条线路分组列队,有序离校,有序乘车。而且乘车学生由一名教师负责乘车监护,确保了学生回家路上的绝对安全。我们的教师常常为学生买票,把学生的安全交给家长,才安心的离校。
5、管“医”保健康。孩子在校头疼脑热、感冒上火、跑肚拉屎这是常事。为了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学校给个宿舍配备了体温计、创可贴等药品。及时了解学生的病情及时处理,并对所采取的措施进行记录。有时孩子整天在宿舍休息,我们的教师就打饭、端水、喂药、观察病情,像伺候病人一样,充当成一名护士的角色。从而使家长更放心,更满意。做到了医食住行,昼夜呵护,教师保姆,双层服务。了解掌握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状况,学校还聘请当地村卫生室的医生为兼职校医,并保证24小时电话畅通,负责学生平常小病的治疗和流行病的预防工作。
6、管“学”保质量。每位教师:一是,作为学生的生活、思想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的指导工作;二是,作为学生的学习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上课,早晚自习、收看电视节目和播放光碟等服务与指导工作。我校在寄宿生管理中,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特殊作用,制定了《班主任管理寄宿生制度》、《班主任管理寄宿生奖惩方案》、《教师联系寝室制度》把班主任、科任教师对寄宿生的管理与班级目标管理考核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规范了班主任对寄宿生管理的职责,又能激励班主任管理寄宿生的积极性。
7、管“心”看行为。为激发学生用美好的情感、善良的心灵、真诚的行为去对待他人,从而有效地推进学校的德育工作,我校以“日行一善,善行一生”的读书活动为主题,利用早读及课余时间共读《三字经》、《弟子规》、名篇名著。通过以“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目的,从而使学生懂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环境”。
8、管“育”见成效。我们立足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群体协作能力、交往能力和自强自律、开拓创新精神。学校从寄宿生特点出发,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差异,做到生活在哪里,德育课堂到哪里。坚持以活动为载体,以生活常识、技能传授为基点,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为核心,以良好行为习惯形成为根本,以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开展校本课程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宿舍的文化氛围,以班级特征丰富班级文化,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管好“育”,不仅为学生营造了校园似乐园的环境,使他们由以前的厌学变得想学、要学,且学得开心,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综合能力,充分挖掘了其潜能,促进学生活泼、主动、自由地发展。
三、取得的成绩:
由于我们方法正确,措施到位,学校寄宿制管理工作实现了“两个转变、三个变化、两个提高,一个促进”。
(一)家长的两个转变:
1、疑虑变为了信心。今年春季本地在外就读学生转回寄宿就读有52名。
2、担心变为了放心。刚动员拆并教学点时,许多家长是不赞成的,可是现在,要恢复教学点的话,家长们都说不干了。
(二)寄宿生的三个变化:
1、不安变为了愉悦。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学生有了“家”的感觉,生活、学习安稳有序。
2、从依赖到学会自理。我校多数寄宿生进校前是不爱洗澡刷牙和叠被、洗衣的,现在他们都已学会了自理,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
3、郁闷变为了开朗。如今在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寄宿生们的欢颜笑语。
(三)提高:
寄宿生学习成绩得到进一步提高:在2011学期期末总评中,寄宿生获表彰人数27人次,纵向比较成绩提高了近36%。
(四)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通过社会调研,学生、家长、社会对我校寄宿制的建设与管理较为满意。住校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得到提高,推动了全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再上台阶。尽管学校寄宿管理工作增加了老师们的负担,但却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实现了寄宿制管理和教学质量的双丰收。
针对以上寄宿制学生管理中的难题,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1、培养一支合格的保育员队伍。教师编制适度向农村寄宿制学校倾斜,为学校培养一批责任心强、敢抓敢管的专业的寄宿生管理员,保证学校寄宿生管理工作的正规、安定、稳定,化解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压力。
2、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联防机制,努力消除学生上学交通安全等各种安全隐患,杜绝各种事故的发生。杜绝乘坐“三无”车辆和农用车现象。
3、搞好寄宿制学校配套建设。建议上级将学校危改资金、维修经费、寄宿制建设经费集中统筹使用,进一步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设施建设力度,配备一些必需的文体活动器材,方便并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为寄宿生提供磁卡电话、电脑视频等联络方式,保证学生和家长有畅通的交流渠道。
4、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寝室、餐厅、楼道、墙面、管理等文化氛围,打造书香校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与进步。
5、办与时代同步的教育,让山村孩子放飞梦想。让学校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一推动教育理念现代化与加快教学设备现代化的建设步伐,用3—5年时间培养一大批省、市、区名师和实现多媒体网络教室“班班通”;二是把英语教学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为寄宿生们放眼世界奠定基础。
第二篇:浅谈如何办好农村寄宿制小学
浅谈如何办好农村寄宿制小学(李育菊)
时间: 2009-11-10 09:01:52 来源: 崇左新闻网-左江日报
浅谈如何办好农村寄宿制小学 □ 扶绥县昌平乡中心小学 李育菊
农村寄宿制小学不但解决了制约农村小学布局调整的一个瓶颈问题,而且拓宽了素质教育的空间,为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综合素质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平台。寄宿制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由于取消了一些偏远、生源较少的教学点,集中部分农村小学教学点的高年级学生到中心校或村完小寄宿就读。他们从周一到周五全部在学校生活,从而使他们在校时间长、学习时间充裕,学习精力集中,学习情绪稳定,学习氛围浓郁,学习环境良好,有利于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同时,学校管理到位,教师个别指导专业、及时,学生互帮互助方便,既有利于“后进生”补漏补缺和优等生拓展延伸,又有利于全体寄宿生学习成绩的整体提升。几年来,扶绥县昌平乡中心小学寄宿生在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方面都比走读生高出4至6个百分点。
此外,寄宿学校训练场地、电脑、图书、音像资料和文体娱乐器材多,教师专业辅导次数足,学生训练机会多,同学之间交流切磋技艺方便,为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特长,为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创造了走读生不易具备的优越条件。
寄宿制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现在农村小学生80%以上是独生子女。相对独立的寄宿生活与其说是向孩子传统成长环境提出挑战,不如说是“治疗”独生子女娇惯任性、自私、不合群、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意志品质脆弱等毛病的一剂“良方”。保管财物、统筹开支、刷碗倒水、洗衣叠被、抹桌扫地拖地板、养花护绿以及看病服药等,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的困难自己克服,既是一种生活压力,更是一种锻炼,让小学生们在群体共处中学会生活自理,学会生存,学会关爱自己和他人,学会合作。
与走读生相比,在相对独立的生活环境中成长的寄宿生的自主、自立、自强、自理、自律的能力更强。在寄宿制学校里,除了任课教师以外,还配有生活教师。生活老师和寄宿生同吃同住,负责他们课堂之外的身心健康成长,使他们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有利于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老师给予科学而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健康成长。
昌平乡中心小学根据实际情况,对寄宿生采取教师包间(宿舍)管理、高年级学生协助管理的方法,即每位教师既是老师又是“保姆”,从学生的学习到生活细节都过问,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或向学校领导汇报。让一些责任心强的高年级学生与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小同学同寝室,教会小同学一些独立生活技巧等,这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锻炼的机会,既能增长他们的才干又能提高他们的责任心。
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如爱玩火、玩水,喜欢到危险的地方玩耍和做危险游戏等,极易造成安全事故。他们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无论走路或乘坐车辆,都有安全隐患,特别是农村一些无证、无牌、无驾照的载客车辆安全隐患多,加上乡村道路狭窄,交通安全危险系数很大。针对这些情况,寄宿制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安全防范教育和管理,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从而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
农村小学寄宿制解决了独生子女“缺伴”、“孤独”和生活枯燥等问题,形成了乐学氛围,使他们克服了“骄”“娇”二气,增强了他们自理、自护、自强、自立和自学的意识,实现了从“小皇帝”到“小主人”角色的转变。
寄宿制学校要加强师资培训,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水平是保证农村寄宿制小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寄宿制小学的校长和老师是育人者、管理者角色的统一,是教师、“保姆”和“父母”3种身份的叠加。因此,学校要培训好专职教学教师和专职生活教师,使他们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时,学校要主动争取上级相关部门支持,给学校配备完善的硬件设施,如电教室、读书室、音乐活动室、美术活动室、食堂等设施的改善和校园的美化绿化等,为老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学习和生活环境。
第三篇:如何办好农村寄宿制小学
如何办好农村寄宿制小学
--天巨泉小学学习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王金明
农村小学实行寄宿制办学为农村学校拓宽了素质教育空间,为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了新的发展平台。
寄宿制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学生从周一到周五全部在学校生活。在校时间长,学习时间充裕,学习精力集中,学习情绪稳定,学习氛围浓郁,学习环境良好,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同时,学校管理到位,教师个别指导专业、及时,同学互帮互助方便,既有利于后进生补漏补缺和优等生拓展延伸,又有利于全体寄宿生文化成绩的整体提升。
此外,寄宿学校训练场地、图书、音像资料和文体娱乐器材多,教师专业辅导次数足,学生训练机会多,同学交流切磋技艺方便,这为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特长,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创造了一般农村家庭走读生不易具备的优越条件。
加强对寄宿生的生活教育
农村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娇惯任性、自私、不合群、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意志品质脆弱等毛病很多。学校要加强对寄宿生生活方面的教育,如指导他们学会保管财物、刷碗倒水、洗衣叠被等,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实行规范集体管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指导他们在群体共处中学会关爱、合作,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这对可塑性强的孩子形成良好行为大有益处。我校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教师包宿舍管理、高年级学生协助管理的方法,即每位教师既是老师又是“保姆”,从学生的学习到生活细节都
过问,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或向学校领导汇报。让一些责任心强的高年级学生与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小同学同寝室,教会小同学一些独立生活技巧等,这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锻炼的机会,既能增长他们的才干又能提高他们的责任心。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防范和管理工作。寄宿学生年龄小,分辨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较低,自控能力较差,如爱玩水、到危险地方玩、做危险游戏等,易发生安全事故。针对这一情况,我校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利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重点抓好防溺水、防火教育;抓紧学生食堂管理,防止集体食物中毒;抓实交通安全教育,防止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加强师资培训,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水平是保证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寄宿制小学的老师是育人者、管理者角色的统一,是教师、“保姆”和“父母”3种身份的叠加。因此,学校要培训好专职教学教师和生活教师,使他们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1、住宿学生的年龄太小,管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2、教师的负担格外重,既要搞好教学工作,又要做好后勤管理。
3、后勤人员少,工作有难度。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把爱献给孩子们,让他们学得扎实,玩得开心,住得舒适,保证学生能健康地成长。
第四篇:对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几点思考
对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几点思考
草庙乡中心学校常务副校长 王世慧
近年来,随着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以及农村群众生育意识的转变,农村新出生人口数正呈现逐年下降的势头,加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农村小学呈现出校空人少、点多线长的发展趋势。合理调整农村教育结构布局,办好寄宿制学校,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已经成为当前农村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各级地方政府花大力气改建了一批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这一重要举措切实解决了教育资源的整合,使得教育均衡发展向前迈出了一步,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
但是,在我们这里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的建立还只是一个起步,要真正解决教育资源整合,达到教育均衡发展,解决农村小学寄宿生学习、生活等问题,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究解决。经过我校三年的农村小学寄宿制办学经历,我认为目前突出的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内部设施设备有待完善,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一、办好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的重点在“建”
1、要高度重视生活设施的建设。农村小学寄宿生的吃、住、活动全部在学校,生活设施不配套是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普遍问题,给学校管理带来许多不便。因此,各级政府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建设好相应的锅炉房、开水房,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同时建设浴室;建设安全、卫生的厨房和整洁、宽敞的餐厅;建设安全、有取暖设施和供学生放生活用品的学生宿舍。结合当地实际条件和“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试点工作,建成干净、卫生、环保型厕所,给广大的寄宿生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2、要高度重视亲情互动交流硬件的建设。农村小学寄宿制学生年龄都很小,本应该与其父母生活在一起,受到父母的关爱。所以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应考虑电话、邮政通讯等设备的建设,有条件的可设立亲情交流专用活动室,供学生和亲人互相交流学习、生活情况。从而使在家的家长放心,在校学习的孩子安心。
二、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关键是“管”。
办好一所农村寄小学宿制学校确实不易,难就难在管理上。因为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不同于普通学校,既要管教育,又要管学习;既要管生活,又要管安全;既要管身体,又要管心理。所以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如何做到以导促管、以管引导、导管结合,形成一个科学管理、和谐管理的新局面,就成为我们必须研究的新课题。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新的管理理念。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的管理难度大,头绪多,责任重,对管理者的理念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首先是全方位管理的理念。针对农村小学寄宿制学生全天候在校的特点,学校从管理上要明确全方位管理、多层次服务的思路,从学习、生活、安全及心理等各方面规范管理行为,提升管理水平。其次是导管结合的理念。对农村小学寄宿学生来说,由于缺乏家庭亲情关爱,心理往往比正常学生脆弱,所以我们在加大管理力度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和疏导,以导促管,导管结合,使学生在农村小学寄宿制这个新型环境中茁壮健康地成长。再次是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对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而言,其意义尤其深远。一个农村儿童就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他们把孩子托付给学校,就是把希望寄托给学校和老师,因此我们必须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管理理念,把学校办好管好,让学生家长放心,让全社会满意。
2、要有新的管理制度。管理要上水平,制度是保证。一是建立适应农村小学寄宿制学生特点的规范管理制度。目前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都已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大多脱胎于普通学校,雷同相似,流于形式,不便执行和考核。所以,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的制度一定要针对本地本校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真正使学校的制度有现实针对性、有可操作性、有科学性,做到切实可行,行之有效。二是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管理者岗位责任制度。一个学校管理得好不好,关键在管理者,主要是校长和班主任。制定管理者的岗位责任制是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的重点工作。根据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职责,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和学校共同制定这方面的制度,使这些制度切实可行,便于考核。三是要建立责任目标管理监督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在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加大对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各方面管理情况的督导和考核,研究制定一系列的责任目标管理工作监督考核制度,以便于将分解到学校、部门和个人的责任目标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考核,促进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3、要创新管理模式。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是一项极具创造性、极富挑战性的工作。许多原本是家庭、社会的责任落到了学校的身上,许多为人父母的义务也落到了校长、老师的肩上。头绪多、要求重、责任大。加之农村小学寄宿制办学时间短,管理经验少,如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及教育时空,彰显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素质,走出一条科学化、人文化管理模式,确实还需要教育工作者花大力气去探索。
三、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根本是“爱”
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的校长和老师集育人者、管理者角色于一身,是教师、保姆和父母三种身份的叠加,三者缺一不可。对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的老师来说,转换角色、明确责任、强化管理、提供服务,固然重要,但是提倡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才是办好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使广大农村小学寄宿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根本。
1、爱是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教育的根本。温家宝总理最近在《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一文中指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一切。”对于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父母都不在身边,更需要来自学校老师的真情关爱。所以,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在对教育工作者培训的过程中,不能仅限于教学业务方面,更应该高度重视对教师师德和爱心的培养,更加关注教育工作者的情感投入。特别要加大对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教育工作者的爱心培训力度,使每个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能充分认识到,教育是播种爱的种子,教育应当让爱进入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家乡,让学生对人生充满阳光、充满活力、充满希望。
2、学校教育的真爱必须体现在教学管理之始终。爱的教育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具体的实在的行为。对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而言,从校长到老师,都应该对这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始终怀着最深厚的爱,从教学到后勤管理,都要把爱心化作每一个具体的细节。学校应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老师认真上好各门课程,上好每一节课。制定出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加强音、体、美、品德与社会和科学等课程的教学督导力度,确保专课专用,不片面追求主科教学质量的单一性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爱的最大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的宗旨是培养下一代。而对农村小学寄宿生来说,更重要是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灵和生活的本领,培养他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用爱心来培育爱心,用人格来塑造人格,用灵魂来呼唤灵魂。使教学为学生的人格发展服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和道德人格。这就需要我们的校长和管理者大力倡导以对学生的爱为核心的学校管理理念、校风和特色,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校园文化。使管理为学生的成人和成才服务,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会生活、懂技能、守纪律的有用之才。
总之,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管理方式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不断探索,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家长和社会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相信,通过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为广大农村子女创建一个公平和谐的教育环境,农村的教育事业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五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举措
消水完小
一、常规教育持续改进 “五个一活动”持续优化,“主题班会”的课程体系进一步丰富,“成长记录袋”进一步规范,其评价、激励、导向作用进一步彰显。各年级学生会组织、“学生校长助理”的自主管理职能到位,形成了学生自主管理的体系。继续实行了日常无分数评价机制,阶段综合素质评价的体系得到完善与落实。
二、专项活动统筹落实 严格执行减负规定,制定了《学生体育锻炼实施方案》并严格落实,让“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四大活动合理的贯穿到一学年的德育工作中。组织了“牵手阅读,在书香中成长”读书节、“和谐校园•快乐成长”文化艺术节、“为全运喝彩”阳光体育节和“实践•创新•成长”首届校园科技节等活动。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徐文耀研究员、山东发明协会理事陈明泉来校作了专题科普报告。
积极探索情感与道德教育的新途径,与Ta16青年志愿团共同建立开放的“体验式工作坊”,举办了的“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大型公益活动。广泛开展了“班级文化氛围”建设活动。
三、系统工程稳步推进我校扎实组织实施了“2+1+1工程”,学校制订了《“2+1+1工程”暨学生特长星级达标实施方案》,对该项工程的总体目标、实施原则、项目内容、认定标准与办法、组织保障等做出了规划与要求。已经成功组织了两批“2+1+1工程”学生特长认定。
四、实践公益活动拓展“星级义工实施方案”全面启动,鼓励学生做社区义工,各班积极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班、组为单位的学雷锋活动小队活跃在各个社区。近日,我校学生到王府井广场等繁华地段进行报纸义卖活动,用所得义款购买爱心礼物,在重阳节来临之际赴王舍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淄博晚报记者对此次活动进行了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