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拥有最多爱的老师——莎莉文
拥有最多爱的老师——莎莉文
安妮·莎莉文,1866年4月14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西部的一个小村庄——食禄岗。父母的故乡是爱尔兰,1860年逃荒来到美洲新大陆。依靠父亲给附近农场打短工的工作,糊口问题总算解决,但是家中并不富有,不幸一直盘旋在这个家的周围。3岁时,安妮患了很严重的沙眼,却因家中贫穷无钱医治,导致安妮的视力恶化,只有微弱的视力。1874年,母亲得结核病死去,酗酒的父亲狠心抛弃了她和弟弟吉米、妹妹玛丽。后来,在父亲家族其他成员的“临时收养”及“张罗策划”下,姑妈收养了她的弟弟妹妹,堂兄勉强收留了她。
因为眼疾和其他种种生活中不顺心的事件,安妮的脾气从小就让人无法忍受,邻居们都叫她“令人讨厌的小孩”。父母在世的时候,有一次用火钳挟面包烫了手,她用力摔面包;母亲让她照顾睡觉的妹妹,她愤怒地晃摇篮,把妹妹摔到地上;父亲刮胡须时斥责了她,她把瓶瓶罐罐都砸在镜子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安妮的坏脾气也是有增无减。父母死后,她到堂兄家就更加不驯服了。后来,安妮的妹妹也去世了,10岁的安妮和7岁的吉米则在1876年2月被送进了离家千里的德士堡贫民救济院——一所容纳了900多位老弱病残人士的大杂院。
噩梦才刚刚开始。救济院的条件很差。在救济院登记时她的视力为“盲”——但还通点路。3个月后,1876年5月30日,弟弟吉米因先天带来的臀部结核瘤病在救济院离开人世。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个世界没有几个人关心小安妮的悲伤和孤单,直到救济院新来的、为女生宿舍主持星期六祷告和星期天弥撒仪式的巴巴拉神父的出现。
有一天,巴巴拉神父说:“安妮,你不应该再呆在这儿,我要带你离开。”
巴巴拉神父有一个朋友在马萨诸塞州罗威郡的天主教慈善医院当医生。当时,安妮的视力已经非常糟糕。神父首先要带安妮去看眼疾。
就这样,11岁的安妮离开了救济院,住院治疗眼疾。但不幸的是,手术很失败,安妮的视力甚至比术前更糟糕:仅剩下光感,近似于失明。尽管后来又施行了几次补救手术,但均以失败告终,医生宣告:尽力了,且无能为力了。
安妮必须出院。而此时巴巴拉神父已经奉教团之命,远赴他乡传教。失明的安妮无依无靠,又被送回救济院——这个她深恶痛绝的地方。
安妮的世界陷入了孤单、黑暗。
在救济院多数人对她不友好,因为安妮的坏脾气,他们甚至把安妮关到了这座建筑的最低层——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那里有数间囚笼似的小牢房,安妮就被关在其中的一间里。她又抓又咬又叫,还拿食物砸人。有一位年老的清洁女工对安妮十分同情,她烤了一些巧克力果仁小蛋糕,放在安妮的笼子前。由于害怕安妮拿蛋糕砸人,她快步走开了。可安妮并没有砸人,反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从此,安妮和那位女工成为了好朋友,也渐渐受到了他人的关注,直到那时,救济院的医生们才发现,原来安妮竟是几乎完全失明的盲人!
在这里有人启发她去上学,她也渴望有希望的生活,渴望命运的转机。后来救济院因条件差被告,上级来人调查,安妮借着调查组成员走路的气流,紧跟调查组成员身后;凭着感觉,当人家打开大门要离去的时候,她喊“香邦先生”(调查组长),说自己要上盲校,这才有幸免费进入柏金斯盲人学校,时间是1880年10月,那时她已满14周岁。
1880年10月3日,安妮坐着马车进入了柏金斯盲人学校的校园。
在柏金斯盲校读书,安妮也不驯服。因为老师当众批评她,她摔门而出;校长开导,她死活不听。幸好莫美丽老师收留了她,但她却屡次向老师挑衅,老师的回答却是沉默。后来,安妮接纳了莫老师,进步很大。经过漫长的盲校磨砺,在老师的帮助下,安妮长大了。在学校假期来临的时候,安妮甚至想找份力所能及的工作。后来学校帮安妮在波士顿南边找到一份整理、清扫旅店的工作。安妮在整理房间时,常和房客聊天,并由此有机会认识了一位给安妮热心推荐医生治疗眼疾的房客——上帝又一次把布来福医生带给了安妮。两次手术后,安妮的视力恢复了!尽管视力所及,依然模糊,属“半盲”状态,但安妮已经很知足了!这一年,安妮16岁。
在学校,安妮经常外出替大家办事,一次因为偷着到法庭旁听关于她先前所在的救济院的事,校长认为她玷辱了校誉,要开除她。幸好霍布金太太出面保了她,主动做她的监护人(义母),她才得以继续学习,寒暑假可以回霍布金家了。后来她成为优秀毕业生,上台代表8名毕业生讲话,当时是1886年,那时她已经20周岁。
1886年安妮?莎莉文从柏金斯盲人学校毕业了。她和义母霍布金太太一同回鳕鱼角过暑假。她不再无忧无虑了,秋天后义母继续回柏金斯盲校当义工,自己怎么办?她想到饭店去洗碗,但是那里不收女工;她想卖书,又怕犬吠„„她坐立不安,转眼到了8月底,她接到了柏金斯盲校校长安那诺斯先生的来信——
亲爱的安妮:
别来无恙?寄上凯勒先生的来信,请你仔细看一看。凯勒先生为他又聋又哑又盲的小女儿海伦寻求一位女家庭教师。你有兴趣应征吗?请来信告诉我。
请代问霍布金太太好!
祝快乐!
你的朋友:安那诺斯
就是这封简短的信,改变了安妮、也改变了海伦的命运。
读完这封信,安妮?莎莉文感觉非常沮丧,她一点也不喜欢这份工作。但是她别无选择,这是唯一可以糊口的一份工作,第二天她坐下来写了回信——
“亲爱的安那诺斯先生:谢谢校长的培育和关怀。经过慎重考虑后,我诚心接受您所提供的职位„„”
盲人特殊,聋人特殊,盲聋哑就更加特殊了。因为这是特殊教育里面的特殊教育,安妮做了半年准备,学习和研究了山姆?郑博士当年教又盲又聋又哑的萝拉的资料,尽管那是一份不十分成熟的经验。1887年3月3日,安妮?沙利文长途颠簸,来到了亚拉巴马州的小镇塔斯甘比亚,见到了比自己小14岁的海伦·凯勒。这是沙利文老师人生中的第一个学生,也是她唯一的学生。
就算海伦是一个十分文静的孩子,但是她又盲又聋又哑,作为老师教她点什么?用什么方法教?况且她又如此桀骜不驯!
为了教会海伦认知各种事物及其对应的英文单词,安妮就地取材——从娃娃教起。安妮到达的第一天晚上,给了海伦一个玩具娃娃。当海伦用一只手触摸到玩具娃娃时,安妮用她的手指在海伦的另一只手上慢慢地写下了doll(娃娃)。海伦感觉到安妮写字的手,显得很惊奇。然后,她照安妮的样子在她的手上写下安妮写的字母。她学得很快,但发怒也快,因为7年来没有人教育她自我约束。她学着学着不学了,抓起玩具娃娃,摔到了地上。她想怎么着就怎么着。
第二篇:莎莉文的性格和蔼可亲
莎莉文的性格和蔼可亲,有责任心 善良,她不嫌弃身体有缺陷的小孩子,她很善良,也很宽容,她容忍海伦对她发脾气,她还懂得为人着想,乐于助人、了解儿童心理,讲究教育方式,教学循序渐进,善于启发引导,热爱教育对象.讲究教育方法、充满爱心、善于抓住时机、温柔的、懂得教育孩子的好老师
海伦虽然身患残疾,但她的品性、人格却是美好的(坚定的意志);虽然面对种种在他人看来难以克服的困难,但以微笑面对厄运,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以杰出的成就显示一个残疾人的生命价值。像海伦这样身残志坚,作出了一个健全的人所没有的巨大成就,这样的例子在我们人类还有很多。从他们身上,我们悟出了生命的真谛:奉献、创造和奋斗。聪明、勤奋、好学、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求知意识、身残志坚
她母亲:慈爱,有智慧,发明了一些动作,很宽容,使她在那漫长的孤独中体会到最大的温暖。
第三篇:莎莉文聋儿康复中心见习
早上6点起就为了去海淀郊区的莎莉文聋儿幼儿康复中心。中间有一些没有意料的小插曲,比如帅哥社长睡过头害我们等了一刻钟却还是没能和我们一起去,秋香和我们错开了车,到了门头村后又找了好久康复中心,幸好在9点5分时我们柳暗花明般地终于到了。
康复中心的头也是师大特殊教育系出来的,看起来30左右,没有过多的寒暄,讲了些注意事项后就给我们分配了任务:先是陪孩子们散步,再是和他们上课。
在一楼楼梯尾就听到了楼上小孩子的哭声,这让我有点不安和无措。上楼后首先映入我眼帘的不是活生生的2、3岁的孩子,而是一排连接天花板和地板的绿色栏杆,栏杆的门是关着的。这仿佛是一个笼子,动物园里与外界隔绝的笼子。我知道这是为了孩子的安全着想,可是却产生了一种压抑感。孩子长期在那样的窄小闭塞的环境里生活学习,怎么能得到全面发展和自由的灵魂呢?然后我看到了他们,穿着干净,脸上洋溢着天真笑容的孩子们。
2、3岁的儿童们是什么样的,他们就是什么样,没有一点特殊,没有一点惹人厌。我喜欢他们,喜欢纯净的孩子。可是,我看到的另一个无法避免的事实是,每个人的耳朵里都戴了助听器。那的老师说没有助听器他们将什么都听不到,而没有特殊情况下助听器将和他们的名字一样伴随其一生,仿佛一个印章或标签。我讨厌标签。我们此行一共去了7个人,每个人都牵起孩子小小嫩嫩软软暖暖的手,小心地带着他们下楼。是的,他们的手都是热的,比我热,比我懂得分给别人自己的温暖,因为他们没有因为我冰冷的手指而拒绝我的牵引。孩子的接受总比成人少些利益因素且让人感动,孩子的拒绝总比成人干脆但不伤害人。下楼梯时,老师不断地呼唤着学生的名字:宝儿,东东,韩伯……却很少有人应答,哪怕只是冲老师摆个头。他们不像2、3孩子一样叽叽喳喳,却只是安静小心地扶着栏杆走自己的路。孩子们啊,我们多么希望你能听见听懂我们的呼唤,并且告诉我们你们听到了。
到一楼了,老师让他们排好队(排队在那是件很容易的事),并拿出了根红色结实打了若干结的绳子,说来来,抓好绳子哦,我们出去散步。我喜欢康复中心散步的这种形式,它让孩子接触了大自然,接触生活。康复中心处在郊区安静的京香花园,里面别墅模样的房子错落有致,每一家都自带了个小园地,高挂红色柿子叶几乎掉光的果树随处可见,还有仍盛开的月季花。有随心扫落叶的大妈,有遛狗的大爷,有建筑工人专心工作,却没有噪音,没有汽车尾气,没有喧闹的人声。在那取代让人迷失的现代化社会的是自然。自然景物,自然的生活方式和思维。
散步时老师们不断地告诉孩子这是树,那是垃圾桶。树,高;垃圾桶,臭。排头的那个小孩很活跃,不停地跟着老师说,一路上快活,其他孩子都没有反应。可是我知道他们也在观察这个大自然--他们生活的环境,也懂得老师的意思并有直接的体会。陶行知说过:“活的小孩与死的小孩有不同的特点。活的小孩,他秉性活泼,他对于一切的事实上,也就进步地快些。死的小孩,他的脑筋滞钝些,其能力不能够大的发展或发展缓慢,我们办教育的人,总要把小孩子当作活的,莫要当作死的,因为表面上看起来,他们没什么进益,其实他的能力知识,没有一天不在进行中求活的,我们就要顺着他这种天然的特性,加以极相当的辅助和引导,使他一天进步似一天,万不能从中有所阻碍或滞停,将之束缚。”我相信这一点,相信他们仍具有可塑性。于是我也不断地跟我带的小孩--东东--说话。我时不时地叫他名字,总在叫了2遍之后他才转过头看我,却没有语言。当我发现他在盯着某事物看时,就问:“东东,你看到什么了呀?”他还是不作声。当我发现有人在施工时,我说:“东东,那是在建房子,建房子。”没有应答。在路上碰到个正常的同龄女孩,老师说我们跟小朋友打声招呼吧,我拿起东东的手也没感觉到他主动地挥舞。路边总停着一些车,我模仿着老师看到一辆车就指着跟他说:“看,东东,那是车。”“是车。”他虽然朝着我手指的方向看了,但就是没跟我学发出“车”这个音。可是,这样就放弃了吗?不再和他主动交流了吗?后来陆陆续续地在他身边出现了些开动的车,我明显地感觉到他的视线随车远走。于是我趁机说:“东东,这是车,车。”有了2、3次之后,我一次指着辆从身边经过的小轿车时说:“东东,这是车,是车。”天啊,他心情极其愉快地,笑容极其天真地迅速发出了“车”这个音。当时,我惊讶,我高兴,我几乎都想哭了。他终于发出了一路上的第一个音,终于跟我有了次正式的对话。我蹲下来,看着他充满笑意的眼睛,伸出大拇指说:“东东,你真棒!”抬起头时发现散步快结束了,就要到康复中心的小院了。当再次看到车时,我趁机说:“车,很大,大。”他很配合很高兴地说:“大,大。”在最后的路程,他几乎就是2步一跳,3步一大蹦地前进的,差一点摔倒在地。呵呵,那么小的身躯,雀跃在自己小小的成就里。他的进步是多么令人振奋啊,让我体悟到强大的生命力。他有了助听器的帮助可以听到人们说话,但是由于先前听力的丧失,说话对他来讲是一件多么需要克服的事啊。我可以明白他的愉悦。我还想再写另一个小孩。他是今天刚被送进康复中心的,离开了妈妈,所以一路上都挂着鼻涕眼泪。有一次哭的特严重,我说不哭不哭,你哭了,妈妈也会难过的。没想到,他马上就安静下来的。满脸泪水鼻涕却又惦记着妈妈的喜怒哀乐的样子,让我感动感慨。特殊孩子,只要没有缺少一颗感恩和感受爱的心,那么他的人生就是有价值的。就像舟舟,在没有出名以前,因为自身的乖巧懂礼貌不给人添麻烦,也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和照顾。可是,生存还是很艰难的。
小孩子对任何事物都很好奇,包括我包上简单的挂件,他都要摸一模,扯一扯。和东东分开时,我想离开康复中心之前,把那挂件送给他,算作纪念,以后也不知道能不能见了。
在另一个班上课期间,我相当无语。首先是当我进门时,好几个小孩几乎同时抱住了我:前面,后面,旁边。我无法转身。难道我今天人品暴涨,这么受欢迎?然而事实是那是他们缺乏安全感,怕我不理他。其次,当老师说让我们带着自由活动时,场面马上混乱,一个个都搬椅子冲我们跑来,都想把大姐姐据为己有。我被拉扯,被抱怨都没关系,问题是混乱中,椅背会磕着碰着他们。可是啊,他们丝毫不在乎,只要“得到”我们就可以了。是什么让他们这么怕被遗忘和忽视?再次,好不容易可以坐下来可以做拼图等游戏时,争夺又开始了。海绵宝宝、零碎的拼图块,甚至连笔都是争夺的对象。在他们眼中,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除非自己不想玩了才心甘情愿地转让别人,而一旦自己又想要了,物归原主是真理。坐我旁边的小男孩是个文弱型的,而班里最大的一个女生却是侵略型的,时常掐小男孩,还洋洋得意。但还是有安静的和讲理的人的,有安静地画画的,有被抢了东西也不哭的。最后,他们很需要人。可是当11点我们离开时,我原本以为的他们的吵闹没有发生。他们很安静地目送我们离开,说了句模糊的“下次再来”,神情安静,没有目送我们。我似乎明白了他们为什么没有安全感,因为他们感情赖以寄托的大哥哥大姐姐都只是他们人生的过客,无论怎么挽留,离开是必然的。那么什么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谁才能永远陪在自己身边,当难过无助时,可以安慰自己无声世界里的悲哀?大学生串访儿童制度有必要存在并且发
挥作用,但是一旦双方建立了感情,而离开又是必然的时候,对于大学生,他们可以理智对待理解事实,对于小孩子呢,他们是否明白聚聚散散人生常态,是否在纳闷为什么自己表现这么好,大哥哥大姐姐还是要走,是否自暴自弃,结果就没有了安全感?有没有人在别人童年时一直不离不弃并且给予理智的爱?
虽然比较累,但是值得。
第四篇:拥有爱的情怀
拥有爱的情怀,享受幸福教育|
——浅谈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细节管理
众所周知,在学校内,班主任是最辛苦的,正所谓“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学校的各项工作几乎都要通过我们班主任去落实;班级里几十名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安全都让我们班主任时刻牵挂、劳心。为了学生为了班级工作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班主任也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岗位,可以说学校多日没有校长可以,但千万不能没有班主任,你们是学校的根,是学生的魂,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班主任的敬业与努力。作为有着近三十年从事德育管理工作的我,一路目睹着我们班主任的工作艰辛,一路伴随着我们班主任的幸福成长,此时也想和大家共同来分享我对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细节管理的一些建议。
一、爱心至上,感受班主任教育情怀
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通过老师们的交流,字里行间也能深深地体会到这一千古不变的教育理念。谈及教育谈及班级细节管理没有爱是无从谈起的。在我看来爱教育爱学生必须先爱自己,爱自己的岗位,有了爱的情怀有了阳光的心态才能有润物的积极行为。有人会想爱自己是本能的是狭隘自私的,在我看来爱自己是一种能力是高尚无私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不懂得爱自己何以去爱别人?!如果教师自己都不学会爱自己又何谈把爱的雨露滋润给学生?!所以尤其是我们当班主任老师的学会爱自己是必须的。爱了自己又如何来爱自己一站就是几十年的岗位呢?我想问一下各位,有哪些老师不愿当班主任?(发自内心,比较多)有哪些老师不愿当班主任,后面能想办法离开教师或班主任这个岗位?(人不会多)离开这个岗位觉得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或者说喜欢的岗位?(人不会多)
通过这三个问题的回答与感悟,老师们,我们还用埋怨自责吗?我们还有必要整天带着情绪去工作,走进教室就愁眉苦脸,看到学生就心烦来气吗?那不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吗?伤了自己伤了学生伤了身体伤了和气,大可不必
吧!其实当好班主任还是有无限乐趣和收获的。通过那几位交流的老师的语句神态不就得到了充分体现吗?你看他们讲起班级讲起自己的学生是多么自信,多么津津乐道,他们是那么美那么帅!让我无处不都感受到了班主任工作的幸福与人生的美丽。
近期读到这样一段话和大家共分享:“教育是一门温暖的课。温暖自己,温暖学生。它就像小火煨汤:精心熬制,慢慢炖煮,最后,那种特有的香气就会弥漫在你的生命周遭、贯穿你的生命全程,给你带来美丽和福。”
看了这段话我静静地回味在我们的校园里包括今天的会场最有精神最爱笑最美最帅最吸我眼球的还是我们班主任老师(无论男女老少),尽管你们是学校最累最辛苦的人,但在校园里无论是说话、走路、做事、课堂、各项活动的身影里你们都是最有气场最有活力的!为什么?那是因为你们的心中始终牵挂着那帮孩子,有人气,那是因为你们每天在自己学生身上都能寻到孩子们的闪光点,有喜气。王明今天没迟到了,李伟做操认真了,刘涛作业按时交了,早读你在后面窥看,学生已朗朗在读了,卫生保洁比昨天做得更好了等等,学生星星点点的进步在你的心里都会大大窃喜,班级每一个细节成长都可化为甘露滋润着你这个孩子王的心田,你就会开心你就会微笑,你就会年轻豪迈,你就会容光焕发,这就是您的收获!这就是我们做班主任最幸福的收获!这就是我们当班主任最无私的回报!师爱无边!这份幸福其中也深情饱含着你们是学生最亲最爱的人!
中国有句古话叫相由心生!在我看来就是老师心中有学生,你就自然会变得美!心中有爱你就自然会变得帅!何况每天有班上那么多学生爱着,粘着护着你!你爱他们,他们自然也爱你。别看校长手下有千百学生号召力远远敌不过你所带的那几十个学生。你是孩子们的领头雁,孩子们童年时光那么多日子整天围着你转,你可想过孩子们也是你美你幸福的翅膀啊!那种情那种爱那种凝聚力不可抗拒!平时常常这样想你这个班主任就会充满爱心和豪情,就会带劲,就会时刻感受到幸福快乐的!当代教育家叶澜老师说的话:“教师是以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教师以其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生命
价值,并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生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快乐”。
二、细节入手,享受班主任教育幸福
有句话:态度决定成败,细节决定命运!可见,细节教育将对班级管理和学生一生的成长与影响是多么地深远!师生之间的情感是否融洽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是否真情关爱,爱在师生间架起了一座信任的桥梁,它沟通了师生间的思想,协调了师生间的关系,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自然也会从教师的关爱中感到温暖,收到尊重,因而敬爱、支持自己的老师,热爱自己的同学,关心自己的班集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得到充分发挥,班级的各项工作就很容易开展,让你的班级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于从哪些细节入手老师们只要有了爱心和责任心我们班主任各自都有招,就看你愿不愿去做了,愿不愿反思总结了,我今天想谈的是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做班主任的应如何以自己的那份做教师的高度责任心重视细节教育,重视品行教育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班主任工作是一门学问,是一种艺术,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位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在诺贝尔奖晚宴致辞中,莫言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教育也是如此。
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学校教给你的东西都忘掉之后,剩下来的才是教育。学校教给你的东西,很多都是很有用的。但唯有剔除这些很有用的东西之后,在我们求索“有用”东西的过程中,我们的坚持、执着、勇敢和爱,这些貌似无用的品质,乃是我们走向未来的核心品格和关键能力!那就是细节中的德育教育。当下教育最大的危害,就是不在乎那些无用的东西,智育比德育重要,分数比能力重要。以为给孩子无用之物是浪费孩子时间和生命。殊不知恰恰是这些无用之物,滋养了孩子的心灵,丰富了孩子的生命,能够给孩子、家庭乃至国家命运的奠基。这段话难道不发人深省吗?文化是凝聚力,品格是发展力!
一个国家的繁荣,若国民素质跟不上岂能走远?一个人若没有人品何谈前途发展和命运幸福?
《圣经》云:“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小事是构成大事的材料,大事是小事集合而成的。一个人,如果言必曰大事,只抓大事不抓小事,其结果必然是空对空,小事没抓住,大事也难抓好。以小见大,以小带大,任何小事都不是孤立的,都和大事联系在一起。很多时候,一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者一个毫不起眼的变化,却能实现人生中的一个突破,甚至扭转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可见,我们班主任工作对于细节管理和学生的品行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啊!
对于细节管理我们老师其实在平时已做了大量工作,但往往因收效不是很明显而烦躁苦恼。我建议对于班级学生存在的问题,不要在一定时期面面俱到,通过主题队会课找出问题晒问题,要有阶段性的重点然后半个月内盯住不放,坚持每天强化,持之以恒。比如我们发现升旗仪式学生国歌唱的不洪亮;比如红领巾、标志佩带不整齐;比如上课迟到现象多,比如随手扔垃圾;比如不懂礼貌;比如课间奔跑打闹、比如下楼不靠右行等等细节问题集训半个月强化,一旦养成习惯,你叫他不认真都不行!持之以恒这么做对班级管理对学生好习惯养成一定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另外,要和学生一道建立班级公约,人人遵守,学生要有角色分工,给他事做,要有意识让学生把班级当家,让孩子来当主人,严格要求班干部,调动起班干部为班级服务的热情与责任心,当好你的得力助手。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做好中队小家务建设的积极性,这样自然从细节中营造出良好的班级育人环境。还要做好有“笑”的家访工作,会使你的教育管理工作事半功倍。真是教育不在高处,在低处;不在远处,在近处;不在大处,在细微之处啊!老师们,以真诚的爱心来对待学生,多一分尊重,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善待每位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细节起,从现在做起,让孩子的品德修养,各种好习惯在实践中体验、习得、内化、提升。相信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在即,相信一个个有良好品格的学生会在您的细微教育下幸福成长。朱永新
先生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其核心理念就是: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教育的目的不是成功,而是师生共幸福;教育的质量不是分数,而是师生共成长。
三、榜样引领,提升班主任教育境界
家长满怀希望地把孩子送到了学校,交到了你我的手中,那是人生的缘分,这种师生缘理当珍惜!也许我们给不了家长太多的满足,给不了孩子太多的关爱,但我们会凭着良心做事,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话对我们平凡的教师而言压力太大,我们似乎更认可教师是一份良心职业。“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我国数学家姜伯驹在选择北大数学系时,其父亲说“不管你念什么,要找有最好老师的地方”。这都说明一个问题,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很大的。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打铁先得自身硬,作为班主任,要时时、事事、处处给学生树立榜样。其次要给学生定下许多的规则,也就是学生终身受益的一些好的习惯,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命运,(要讲究方法决不是唠叨)。在班内,规则即班规,可以由大家来定,由大家共同来遵守。要建立一系列考核和奖惩机制,激励表现好的同学继续发扬,督促表现差的同学继续努力,长此下去,良好的班风就会逐渐形成。
中国教育报刊登:好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我们经常说:老师影响学生的一生,这种影响力会恒久存在,我们永远都不知道这影响力会止步何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未必是无用之事,在某种层面上都具有教育的意义。在不经意间,或许你已在学生的心田播下了一颗种子,只待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你所收获的或是一颗参天大树。德育就是做人教育!就是细节中的榜样教育!就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榜样作用引领学生怎样做人!有句话: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带出什么样的学生!这话几乎无人争议!班主任有爱心,责任心强,班集体凝聚力就强!班风就好!没有凝聚力的集体是很难兴旺发展的!家庭是这样,单位是这样,国家更是这样!在关爱的环境中,孩子学会了
关爱,在尊重的环境中,孩子学会了尊重,在宽容的环境中,学生懂得了宽容。这个流传已久的教育方法是不会倒退的。
“为人师表、树好榜样”。那么,我们班主任老师特别要注意那些问题呢? ①仪表形象。班主任的穿着打扮是其内在美的外在表现,无声地传播着文明与美,向学生暗示着对人生的追求、对真善美的认识、对生活的热爱。
②语言形象。作为交流工具,班主任的语言应该达到具有无穷魅力的艺术境界,特别是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批评用语(把“坏”改成“不好”,把“错误”改成“不正确”……)适时,适当使用,会让学生感觉到你善解人意,亲切友好,职业修养和平易近人,特别是把你当成知心朋友,现在的学生正处在一种“热衷效仿”的年龄,班主任的语言和仪表效应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③行为示范。教师的行动对学生是无声的命令,比如升旗仪式要和学生一起高唱国歌,大课间和孩子们一起动起来。扶着孩子做人,生活中、劳动中、教室里,我们都要身体力行:扫帚歪了我来扶,窗台脏了我来擦,地上纸屑我来捡……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疲惫的母亲回家第一件事是给自己的老母亲洗脚,给儿子的教育效果是:小儿子摇摇晃晃的端来一盆水给她,说:“妈妈洗脚”。足见细节的影响和榜样的力量。
为了班级为了孩子们的幸福成长,其实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每天都在辛勤付出着,在每一个教育的细节中榜样引领启发着孩子们,提升着以人为本的教育境界。德国著名文学家赫尔曼.黑塞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人生的义务,并无其他。仅有的义务就是幸福,我们都是为幸福而来”。仔细悟一悟,这段话写的是多么经典透彻啊!人的一生,无论是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其实都因幸福而为。尤其教育要为幸福而为。
幸福很简单,它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心态,是一种体验,当我们觉得幸福的时候,幸福就来了。因为单纯,教育是真诚的;因为享受,教育是幸福的;因为用心,教育是智慧的;因为大爱在心,教育是温暖的。养鱼贵在养水,养
花贵在养土,而教育则贵在温暖人心,让我们怀揣着对教育的崇敬和真情,做一个内心温暖的人吧,带着阳光行走,温暖学生,快乐自己。
第五篇:爱一个人不一定要拥有
爱一个人不一定要拥有
因为爱过,所以不会成敌人;因为伤过,所以不会做朋友!
如果,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那想来已经很幸福了!其实,擦肩而过,也是一种很深的缘分。佛说,五百次的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可以一秒钟遇到一个人;
一分钟认识一个人;
一小时喜欢一个人;
一天时间爱上一个人;
但是却要用一辈子去忘记一个人!
当他不爱你的时候,无论过去他是否爱过还是后来忘了,又或者是从未爱过,当你无法再成为他心里的那个人的时候,他的心便不会记得你。请不要在你不开心的时候去打扰他,他那决对不是你此时应该的去处。他无法给予你照顾和关心,至多只是一点同情。只有爱你的人,才会真正的去珍惜你,而不是同情和怜悯。
当他不爱你的时候,你的爱便是他的负担。请不要去计算自己的付出,不要希望有什么回报。你用心,他无心,爱着不爱自己的人,本身便是没有回报的。不要计较对与错,这样会快乐些。请不要失去自信,因为爱一个人,并非他的优秀,而只是一种感觉。
爱不一定要永远。曾经拥有的也许会是你一生最美好的回忆。因为爱过,所以不会成为敌人;因为伤过,所以不会做朋友;只能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爱过知情重;醉过知酒浓。关于爱的记忆,应该好好收藏,只是今后的幸福,要各自去寻找。
爱是一种感觉,不爱也是一种感觉,而往往难以抉择的是心中的感觉到底是爱还是不爱。原来握在手里的,不一定就是你真正拥有的;你所拥有的,也不一定就是你真正铭刻在心的。人生很多时候需要自觉的放弃,你也许正在失去,而放弃的时候,你也许又从新获得。
明白的人懂得放弃;
真情的人懂得牺牲;
幸福的人懂得超脱。
对不起自己的人,最需要的是理解.放弃和祝福。过多的自作多情是在乞求对方的施舍。爱与被爱都是让人幸福的事情。不要让这些变成痛苦。既然已经经历了,多年以后,偶尔想起,希望都是美好的回忆。活得自信些,开心些。把最美的微笑留给伤你最深的人,聪明的人知道自己怎样会快乐!
珍惜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