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干预策略

时间:2019-05-12 14:50: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干预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干预策略》。

第一篇:论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干预策略

摘 要:教师职业倦怠密切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身心健康,同时对社会和谐和教师队伍稳定都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如何解决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个人通力合作。社会要加大力度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从工资待遇、职称晋升、教育投资等方面给教师“安全感”;学校层面应该完善管理和评价体制,搭建教师职业发展的平台;教师自身要有终生学习的理念和良好的反思习惯,注重人际交往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自我效能感,以有效抵御职业倦怠和实现教师职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专业发展

早在1981年,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maslach从个体压

稳定。

一、社会层面干预策略

1.建立健全社会支持系统。积极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支持系统,切实加大“尊师重教”宣传,增强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成就感。政府部门需要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小学教育条件,平衡小学师资和教学资源,同时还要使全社会认识到小学教师对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

2.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当前教师职业倦怠主要原因在于工作环境比较差,工资和福利待遇比较低。因此,为避免小学教师因待遇问题出现职业倦怠,就必须要切实提升小学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确保可以留住优秀教师来保证教学质量。

二、学校组织层面干预策略

1.改进学校管理,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教学工作的不恰当评价以及缺乏学校管理层的支持是当前大多数小学教师出现职业倦怠问题的重要原因。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学校制定合理、行之有效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措施,给教学中取得成绩的老师以鼓励、奖赏。在一些重要的日子,能给予老师以人文关怀,切实使全体教师可以从枯燥的教学工作中感受到组织的关心,体会到学校的温暖,增强师生间的凝聚力。

2.合理分配教学任务。学校管理层要本着“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来为各个小学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分配教学任务,以杜绝人情关系引发教学矛盾。

3.为教师搭建职业发展平台。学校还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提供必要的专业培训、单科进修和外出学习交流。必要的切合实际的培训交流可以降低从业者的职业倦怠,也可为教师专业发展和工作增加自信心,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职业倦怠,国外研究表明:切合老师实际的培训有利于老师进行知识的重构(cognitive restructuring),进而改变从业者对工作的不良感觉和发展一种积极向上的期望,并通过影响其思维和行为方式,有效预防职业倦怠。据此,学校需积极创造机会,根据教师个人专业发展需要,提供适当的机会让其走出去接受专业知识学习,语言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及科研方法的培训,也可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使教师教育贯穿其职业生涯全过程。学校还需适时聘请一些心理辅导老师开展一些专题讲座和咨询,搭建沟通心理的桥梁和平台,为广大小学老师在职业发展、成家立业和人际交流等方面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使之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以有效预防和应对情绪衰竭、低成就感和人格解体等职业倦怠症状。

三、教师个人层面干预策略

在教师职业生涯的过程中,教师自身在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当地发展自我管理能力将更有效管理自己和提高抗压能力。

1.小学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知识,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认为,教师正式任教后一般处在建立期和维持两个阶段,教师为巩固其专业地位,专业自主及专业尊严,防止职业生涯的衰退,必须进行职后学习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反思意识,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自我效能感。同时要他们从思想层面上意识到教学工作的艰辛,以更好地适应小学教学环境,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2.学校要帮助小学教师做好心态调整工作,正确认识教师这一特殊职业,避免因他们过高评价自己的职业地位而引发的落差感所引发的职业倦怠问题。从事小学教学工作,从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清贫、奉献,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这样就会强大自己的内心,减少紧张、焦虑感。另外,老师要积极发展良好人际沟通交往能力。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教师在从教的过程中,必然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老师要学会平衡同事、学生及学生家长,甚至学校的管理层之间的 关系。

当前,小学教师个体的交际能力、沟通能力、换位思考的能力都差强人意,这无疑增加了职业倦怠程度的诱因。因此,要引导教师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主动调整心态,努力发展交往能力,对同事付出真心,对学生付出真情,对待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对帮助过你的人学会感恩,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王瑜.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组织干预策略[j].教书育人,2009(20).科研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培训有效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编号:fhb110125)。

第二篇: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策略分析

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策略分析

人们常说婚姻有“七年之痒”。“七年之痒”是个舶来词,意思是说许多事情发展到第七年就会不以人的意志出现一些问题,婚姻当然也不例外。结婚久了,新鲜感丧失。从充满浪漫的恋爱到实实在在的婚姻,在平淡的朝夕相处中,彼此太熟悉了,恋爱时掩饰的缺点或双方在理念上的不同此时都已经充分地暴露出来。于是,情感的“疲惫”或厌倦使婚姻进入了“瓶颈”,如果无法选择有效的方法通过这一“瓶颈”,婚姻就会终结。

而不少教师也对工作也发出“七年之痒”的感慨,刚刚踏出校门的激情满怀不知从哪一天起消失在城市的高楼里马路上,工作的环节既没有新鲜感也没有挑战性,新分配来的大学生取代自己成为学校培养和考查的焦点,而学生却是一届比一届让人生气,于是工作越来越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此时,该怎么办呢?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

【案例一】与其说爱教师这个职业,不如说是爱这个职业给我带来的相对稳定感,前4年我埋头做事,想表现自己,4年后我仰头做人,想找回自己。到现在,我特别讨厌我的工作,没办法,为了生活,我没有勇气甩掉这样一份工作。

【案例二】我做老师已经8年了。开始三年左右比较新鲜,四五年后开始厌倦,六年后达到厌倦顶点。—天复一天,我的工作每天都差不多,感觉到的是疲倦,准确地说是麻木。但如果捱过去也就习惯了。

【案例三】毕业后,能找到这样一份工作我很满足,毕竟生存是第一,而且,作为一个新教师,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开始工作时,我的工作热情很高,根本没有精力和闲暇去产生什么厌倦情绪。工作5年后,我发现自己干的其实都是些事务性的“技术含量不高”的琐碎工作,感觉没什么新东西可学,而自己的能力也没有什么可发挥的地方,心中如一潭死水,没有一点激情。

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或对工作缺乏兴趣,教师对工作感到厌烦,甚至经常有莫名其妙的肝火,心理学家将此称为“职业厌倦综合征”。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大致有:一提到工作就感觉非常厌倦;害怕工作;工作不起劲,什么都懒得去做;心理有压力、心情压抑;工作效率低,工作错误多;总是很被动地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对自己工作的意义表示怀疑;无缘无故地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不再关心自己的工作是否有成就感等。

就像婚姻的“七年之痒”容易导致问题和影响婚姻质量一样,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也严重地影响工作效率。在升学率的重压下,教师普遍早起晚睡;在一个孩子的社会环境下,家长对教师抱有极大的期望。因此,很多教师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医学研究表明,各种慢性疾病与工作压抑有明显关系。患有职业厌倦综合征大多都有不同程度的躯体疾病,包括周期性偏头痛、过敏症、胃溃疡、高血压症、腰背痛等。

二、把脉:为何我激情不再

心理医生汪华认为,对工作或职业形式产生疲倦,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由于工作 到一定程度,程式化的默契本身很容易在人类“求新求异”的本能心理需求中被厌倦和抛弃。此外,人对工作的热爱其实比婚姻更缺乏维系的基础。婚姻都有“七年之痒”一说,何况是工作呢?出现症状的人不必因此而背上心理负担,关键在于如何找到痒症的来源并积极去预防和治疗它。在产生教师职业倦怠症“患者”中探访,发现出现职业之“痒”的原因五花八门,例如:

——没有感情基础。就像一场迫于无奈的婚姻,时时让人存有“出轨”的异心。

——工作琐碎。教师工作离不开班主任,好容易拉扯大一群孩子,转眼又要接受一个几乎重复的过程。

——年年等提拔,可年年提拔都不见我。

——大材小用。我来干这个完全是杀鸡用牛刀。

——工作单调,每天都一模一样,没有一点新鲜感。尽管教材在变,可是程序不变。——能力有限,压力太大。就好比一个人老是跳着才能拿到东西,那么他很容易就会劳累。

——和同事关系不太好。

——领导总没有好脸色,感觉压抑。

——期望值太高,当一个人的梦想放到现实中反差太大,或者根本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回事,只好失望。

„„

工作负担过重、缺乏工作自主、薪资待遇不合期望、人际关系疏离、强烈认为组织待遇不公或是和学校的教育理念不和,都会变相引发职业倦怠症。

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师克丽丝汀·马斯勒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之为“企业睡人”。很多教师对于职业倦怠症往往故意视而不见,以为像感冒一样能不药而愈。事实上,不找出真正原因,往往会让自己愈来愈不快乐,严重的话也许会陷入难以自拔的忧郁症中。

三、药方:职业保鲜

所谓职业保鲜就是让人对自己的职业有更长久的兴趣,能够长期地投入而不厌倦。这种保鲜其实核心是对个人生涯的规划,是建立一种长远发展的眼光。

首先,是平衡问题。职业的初期热情不能掩盖自己的生活需要,著名生涯发展理论家舒伯的“生涯彩虹”中就明确指出,人在整个生涯中的角色不仅是工作者,还有父母、儿女、休闲者等等。忽略任何一个,都有可能造成生涯发展的不平衡。仔细想想也会明白,有一个稳固的后方,前沿的变化才不会动摇根基。

其实对大部分人来说,理想中的工作都不止一个要求,但却很难找到一份完全满足要求的工作。譬如教师的工作相对稳定,但很多人觉得薪酬不高(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并且重复太多,缺乏挑战。

可是,做文秘,很无聊;做销售,太辛苦;想创业,有风险;学心理,过程又太漫长„„ 所以,不要期望有十全十美的工作,能做的只是:在众多不尽人意的条件中,挑选出好的方面来补充自己的信心,多想想当教师的优点,譬如做教师相对稳定,虽然薪酬不高但也不能算低。就像同样是半杯水,有人会说“怎么只有半杯”,有人会说“居然还有半杯”。其次,长远发展问题。为自己建立一个长远的职业发展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你将目光放得更远时,你才不会被眼前的东西所诱惑。一时的认可,甚至一时的奖励都是暂时的,你的职业发展终极目标才是你要达到的终点。

比如自己想拥有怎样的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等,确认教师职业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不断通过行动达成既定目标的过程。制定了合理的目标以后,还要通过有效的行动来达成目标。不能盲目地行动,所有的行动都要以此职业目标为导向,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制定行动时,首先要明确职业目标的要求,其次针对不同的要求对症下药。

第三,细水长流地规划热情问题。

人和工作的相遇就像谈恋爱一样,都会有个热恋期,这个时候我们对工作充满了美好的憧憬,疯狂地投入。但是,很快当我们彼此了解,发现自己的很多期待不可能得到满足之后,懊恼和抱怨就随之而来。

所以,在最初投入工作时期,我们要多提醒自己尽量客观地去看待新工作,降低自己的期待值,细水长流地发挥热情,也许会让我们多一份冷静地去思考问题。这样做既避免了后期过多付出之后的不平衡,也保护了我们的热情,可以让我们有心情去不断发现新契机,不断地积累对教师这份工作的兴趣。比如纪连海的近期目标是把历史课当作说书,他做到了,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也给这次“恋爱”交代了一个完美的结果。

不断的规划,不断的设置新的“恋爱”过程,热情就可以维持。

最后,人际环境的维护问题。调查表明,在其他企业员工离职的众多原因中,人际关系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好的人际环境会给人归属感、认同感,让人更有勇气去面对挑战,也更有能力去克服困难。相反,一个糟糕的人际环境则会使一些本来不是问题的问题成为无解的难题。同时,在联络工具高度发达的今天,良好的人脉也会给个人的发展带来许多新的机会。因此,在个人职业发展的同时,注意培养自己的人际环境,将会对个人的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要多赞美、多鼓励、多表扬,不抱怨、不批评、不指责,多倾听、多沟通。

四、自我效能理论的有效干预

自我效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最早提出的。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

班杜拉指出,一个人可能相信某种行为会导致自己所期望的结果(结果预期),但是他不一定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这一行为(效能预期)。人的行为主要受人的效能预期的控制,个人对某种行为觉察到的效能感不仅影响着个体处理困难时所采用的行为方式,也影响着他的努力程度和情绪体验。效能预期越强烈,所采用的行为就越积极,努力程度也就愈大愈持久,同时情绪也是积极的。

对于教师来说,职业倦怠既可能导致严重的障碍,也可能在经过调节之后,实现新的发展。这应该引起教师和学校的关注。在教学的情境中,教师的信念影响其对于任务与目标的界定,且是其选择可用方法、策略和资源的依据;信念不同,界定的任务和目标就会有所不同,所采取的方法及策略也可能有所差异。

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教师效能感被认为由两个独立的向度所组成:教学效能 感(sense of teaching efficacy)与个人效能感(sense of personal efficacy)。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于教学能够影响学生学习的预期,或教师对于任何教师在外在因素如家庭环境、家庭背景、或家长影响力的限制下,能够发挥其影响力的信念;而个人效能感则指个人对于本身教学能力的评估,或教师对于本身具有影响学生学习之技巧与能力的信念。

信念影响行为。“如果我很努力地尝试,我能够处理那些对学业感到困难或学习动机低落的学生。”效能预期与结果预期相辅相成,减轻教师压力,增加教师对职业的热爱。

从学校方面来说,要为教师创设一个尽量好的环境,给教师尽量多的关心。设想,如果一个好的教师得到领导、同行更多的关注鼓励,那么他也会因为即得荣誉而继续努力,从而得到更多的荣誉和更多的锻炼机会,促使他不断的超越过去获得新的荣誉。相反,成绩平平的教师,得不到领导与同行关注、肯定的教师,可能就会因为觉得自己不能得到认可而丧失自信,丧失动力。前者会因为较多荣誉而进一步努力,再得到更大的成绩,从而快速地成长。而后者可能就会落落无为,虚度日子,把一切都当作任务,失去学习、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当感觉工作是一种幸福时,自然永远不会对之感觉厌倦。

结语:金·凯根认为,心理危机之中蕴涵着发展的机遇。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拥有的以及他为自己创造的资源。资源指环境、机遇、学识、能力,也指一个人的信念。有信念才能缓解压力,确定目标,才能维持热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顺利走过倦怠之“痒”,进入新的、崭新的程序。

第三篇:探析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干预策略

教师教育科研2009.2

探析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干预策略

赵 宜 君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职业倦怠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主要发生在以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幼儿教师作为助人的行业,由于独特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更易出现职业倦怠。

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因素、组织因素、职业因素和个人因素等四个方面。按内外因划分,前面三个因素属于外部因素,是全体幼儿教师面对的共同因素。在相似或相同的工作环境、条件下,幼儿教师产生不同的个人体验?因此我们不得不关注个体因素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并从这个角度探讨幼儿教师的自我干预策略。

一、个人因素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个人因素,是指与教师个体相关的因素,一是包括教龄、年龄、婚姻、学历等在内的个体背景性因素;二是包括性格类型、心理控制点、情绪智力在内的人格特征;三是包括择业动机、职业专长、自我效能感在内的职业态度。

(一)个体背景性因素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1、教龄

教龄是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11-15年教龄左右的幼儿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期。因为,处于这一阶段的幼儿教师对工作的新鲜感慢慢失去,面临着更多来自于工作、人际和家庭的压力。

2、年龄

幼儿职业倦怠随年龄由小到大呈现出倒U型,以31-40岁为最高峰。幼儿教师多为女性,处于31-40岁的幼儿教师生理开始发生变化,个人的精神状态、身体健康都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这一年龄段的教师承受着更多的来自教学、同事、家庭和社会的压力。研究表明,这一阶段的幼儿教师情感枯竭最为严重。

3、婚姻

许多研究都认为未婚幼儿教师与已婚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已婚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显著高于未婚幼儿教师。因为已婚的教师相对于未婚幼儿教师来说,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处理家庭事务,面对更多的家庭压力,如果协调不善,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4、学历

不同学历幼儿教师的自我期望、社会期望程度也不相同。学历越高的幼儿教师自我期望及社会期望越高。当期望与现实冲突时,会产生较大压力和消极情绪,因而学历越高,幼儿教师的情绪衰竭和非人性化程度就越高 ,职业倦怠的水平也相对较高。

(二)人格特征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1、性格类型

一些研究发现,职业倦怠较容易发生在A型人格特质的个体身上。A型人格的个体往往自我期望值较高,事业心较强。当A型人格特质的幼儿教师工作受到挫折,或者由于外界影响而不得不做出让步时,很容易产生压力感进而产生倦怠感。

2、心理控制点

研究结果表明:外控型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当工作出现问题时,外控型教师通常将责任归于个体的一些内在原因(如个人能力,努力程度等),而内控型教师则把责任或原因归于个体自身以外的因素(如环境因素,运气、他人等)。梁惠娟、冯晓霞的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点类型”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有直接影响,外控型教师比内控型教师更容易受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职业的倦怠感。

3、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反映了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心理平衡的能力,分为四个等级:情绪感知能力、自我情绪调控能力、调控他人情绪的能力和运用情绪的能力。一般来说,情绪智力水平高的人,职业倦怠程度较低。四个情绪等级中,情绪感知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有显著影响。

(三)职业态度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1、择业动机 幼儿教师的择业动机与职业倦怠的产生存在一定的关系。真正热爱孩子,喜欢并自愿选择幼教职业的幼儿教师,其出现职业倦怠现象的较少或倦怠程度较低,而被迫选择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的人,其职业倦怠较为严重。

2、职业专长

在调查中发现,处于职业倦怠中的年轻幼儿教师在工作领域内大多没有职业专长。而对那些工作总是充满热情,并有强烈职业自豪感的幼儿教师的调查则发现,绝大多数的幼儿教师在幼教工作方面有自己的特长。这些教师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职业特长,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个人成就感比较高,出现职业倦怠的几率相对较低。

3、自我效能感较低

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加强个体的动机水平。反之,则削弱个体的动机水平。很多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与她们的职业倦怠程度有关。高度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幼儿教师在工作中获得较高的满足感。梁惠娟、冯晓霞的研究认为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到的满足感越多,就越倾向于认为自己适合这个工作,从而更倾向于认同该工作对于个人发展的价值,从而减少职业倦怠产生的几率。

三、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干预策略

(一)教师个体努力及自我调节

1、正确认识职业倦怠

幼儿教师应正确认识职业倦怠,清醒认识到职业倦怠并不可怕。倦怠是源于工作中所遇到的压力。当出现职业倦怠时,要勇于面对现实,省思自己的压力来源,采取多种方式解决,主动寻求帮助,加以化解。

2、认知改变

要求幼儿教师个体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能力,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从而使自我期望与个体能力水平相符合。不因为不适当的自我期望而产生挫败感,导致职业倦怠。

3、寻求积极的应对方式

幼儿教师对问题要采用积极的应对手段 ,而不是逃避。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使自己坚定职业信念,有效地面对压力、树立信心和勇气,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4、归因训练

幼儿教师要加强归因训练,正确分析问题,把问题的原因归结为个体可以控制的因素,如个人能力、努力程度等,而不是怨天尤人。

5、运用心理暗示的策略

心理暗示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有重要影响。积极的心里暗示可帮助被暗示个体稳定情绪、树立信心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因此幼儿教师要经常对自己实施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自己树立信心、提高适应和自我调控的能力,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6、坚持正确的信念和职业理想

“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 ,培养对幼儿无私的、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对防止教师职业倦怠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幼儿园要给予恰当的配合1、对进入或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进行严格的入职筛选。

幼儿园在招聘幼儿教师时,引入心理测评机制,对幼儿教师进行人格测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谦虚顺从、轻松兴奋、信赖随和、安详沉着等人格特征的教师,在源头上减少职业倦怠产生的可能。

2、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幼儿园要努力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帮助她们形成专业特长,提高她们的自

我效能感、个人成就感。

3、加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园应不定期的举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向幼儿教师介绍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使她们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建立心理咨询室,帮助幼儿教师调节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不良情绪,正确的应对压力,化解矛盾,及时调整心态。

此外,社会应加大对幼教事业的投入、支持力度;增加对幼儿教师的物质经济鼓励。国家应制定并落实相应的法令,加强教育宣传力度,以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保证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梁慧娟,冯晓霞: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成因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4,(5).[2] 丁海东,李春芳: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6).[3] 梁慧娟: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含义与成因研究综述[J],学前教育,2005(01).束从敏、[4] 莫源秋:规避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初论——兼谈幼儿教师的心理自我保健[J],山东教育幼儿教育版,2000(6).

第四篇: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干预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干预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教师的职业倦怠通常表现为:精神疲惫,体力明显透支,对工作失去兴趣,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力;无成就感,感觉工作付出不少,但成绩不大,对事业追求失去信心;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盼望早日退休;在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甚至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学生等。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造成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有五个原因。

第一、职业压力感。当今社会,教师承担的职业压力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教学成绩的排队,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行,评聘分开竞聘上岗,教师聘用制,趋于复杂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学校内部竞争激烈,教师之间勾心斗角加剧,矛盾激化,难免加重教师的精神负担。在教师评聘机制的冲击下,传统的“同行是对头”等自私狭隘观念和“业务封闭、专业保守”等不良现象在教育领域内不断滋生。从而导致教师表现出身心疲惫、沮丧、压抑和对工作、生活悲观冷漠,表现出失去工作热情,以消极、否定甚至麻木不仁的态度来对待学生。

第二、不合理考核。现在的教师考核制度不完善、不健全,不仅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反而使教师工作情绪越来越消极。一切工作都围绕着考核的分数在运转,考核考什么,教师就要准备什么,采取填空式的对号入座的做法。以前我们经常说:分数是学生的命根,而现在分数也成了教师的命根。

第三、不民主管理。有的学校,管理者专制、“家长作风”等实际问题,这些都造成教师对工作产生逆反心理,产生职业倦怠。

第四、不公平待遇。a福利不公平:城乡与农村教师福利的差别、行政与一般教师职务补贴的差别。b荣誉不公平:高档次先进优先给重点中学、直辖小学等,然后是城区学校,余下的中低档次的先进再分配到乡下中学与中心小学,分配到中心小学又是先给中心校再到完小校,完小校的名额又是先留给领导再到教师。这样层层截流,流到农村小学教师身上所剩无几,许多农村优秀教师所做工作与成绩,往往得不到合理肯定与认可,教师的心灵都被扭曲了,产生职业倦怠在所难免。C政策不公平。许多政策出台都是有利于城乡学校,第五、课改的困惑。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使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远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对所从事的工作渐渐失去兴趣,产生职业倦怠。

三、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教师中存在着职业倦怠心理是客观事实,但具体到个人或不同的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又有较大差异。既然产生职业倦怠的压力来自于社会、组织、职业与个人等方面,那么,我们也可以从这些方面寻找对策,以帮助教师缓解职业倦怠。

(1)、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同时,也决定该职业的吸引力和从事本职业人员的社会地位。教师的待遇低,导致心理失衡,失落感也由此而生,倦怠于是不可避免。要让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社会必须将“尊师重教”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经济地位。国家一方面应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关注教师行业,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这样才能让教师从工作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才能以健康而积极的情绪从事教育工作。

(2)、加强学校的组织文化建设。从组织角度上讲,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是教师保持健康心态的重要因素。通常在一所学校中,学校的组织文化与人际网络往往很复杂,包括各种有形的、无形的、正式的、非正式的组织结构与人际关系,教师在这些人际网络中与其他人员的交往互动,即形成一种学校文化。如果学校的人际氛围不和谐,如充满个人主义,教

师之间缺乏交流与激励,甚至互相攻击,这些都将促使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因此,对学校管理人员来说,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与氛围是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举措。

如何建设健康的学校文化与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呢?首先学校领导要实行开放民主的行政管理,赋予教师更大的自由度,并且为教师提供更多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这将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从而使教师具有更强的责任感与归属感。其次,要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体现竞争精神。如果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良莠不分,则易使教师限于平庸、懈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主动追求专业发展的动力。最后,改革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以形成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并以严格的赏罚制度来保障。

在学校组织中,校长的角色很重要。校长要发扬民主、关心教师,同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要创造这种氛围,校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校长对待所有的教师要公平、民主。

(3)、满足教师的基本需要,发展教师的高层次需要。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发展性需要,认为基本需要的缺失会让人生病,但并不会让人幸福;只有发展性需要的满足,才能为个体带来真正的幸福。[8]物质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是教师从事职业生活的基础。只有首先满足教师的物质需要,才能诱导教师产生高层次的需要。只有那些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如从职业重中获得快乐、充实人生、实现自我、感受自由的需要,才是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教育领导部门和学校在满足教师物质需要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引导、发展教师的高层次需要。

(4)、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控能力。缓解职业倦怠,不仅要依靠社会、学校的支持,教师个人的努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1、热爱本职工作。尽管教师每天从事的都是教育教学工作,然而教育教学本身是极具创造性,不仅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动态的,而且所面对的学生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在这充满活力的教学环境中,每一天都不可能是单一重复的。教师就应该不断开拓与探究,以唤起自己的工作热情。从这一点来讲,作为教师,千万不要作茧自缚,只关注生活中机械重复的一面,而忽视动态变化、生动活泼的一面。

2、不断充实自己。不少教师出现倦怠心理是由于不适应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以及学生发展的新特性。换句话说就是不能很好地接受并适应新课改。因而通过学习来更新自己内在固有的认知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不适应是当务之急,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增强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工作是否有效的一种主观体验,能够对自己的努力结果产生实际的感受,是使自己不断受到鼓舞、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的重要基础。主要有教育教学的成绩、教育科研的成果、学生成才的人数、社会家长对自己的评价等等。

4、摆正自己心态。心态对于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明显的消极影响。教师通常都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对于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对事认真,这些都是优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具有这些人格特征的人却容易出现不良的心态。第一,抱着不现实的目标生活,苛求自己、苛求别人,其结果只能招来无休止的烦恼。第二,寻求绝对公平。现实生活中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去寻求绝对的公平,就必然会遭遇更多的挫折。第三,以偏概全。把自己的优点或缺点扩大化,不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有的因有一些成绩而居功自傲,有的因有一些才干而恃才傲物,有的因一次失误而自怨自艾,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等等,这些都会影响自己的心情以及行为。

5、参与课余活动。丰富的课余活动可以极大地改善一个人的心态,调节一个人的情绪。无论工作多么忙,都应该善于忙里偷闲,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在多彩的生活中增强自己的生活乐趣。生活的情趣可以对职业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6、寻找宣泄场所。心情不好时,可以找同事朋友交往、沟通,找他人倾诉、宣泄,倾听别人的工作感受和经验是非常便捷的克服职业倦怠的方法。我们教师最好办法,拿起笔来

叙述学校社会一些不良现象、不公正的行为,在网络上建立自己博客进行宣泄,展示学校管理中弊端,倾诉自己心中怨恨,提供给网友进行探讨,恳求网络进行帮助,从而达到放松自我的目的。

7、善于寻找路子。从事一种职业就有多种元素,在这多种元素中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千万不要钻进单一的死葫芦。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第五篇: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干预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干预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造成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有五个原因。第一,职业压力感。当今社会,教师承担的职业压力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教学成绩的排队,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行,评聘分开竞聘上岗,教师聘用制,趋于复杂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学校内部竞争激烈,教师之间勾心斗角加剧,矛盾激化,难免加重教师的精神负担。

第二,不合理考核。现在的教师考核制度不完善、不健全,不仅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反而使教师工作情绪越来越消极。

第三,不民主管理。有的学校,管理者专制、“家长作风”等实际问题,这些都造成教师对工作产生逆反心理,产生职业倦怠。

第四,不公平待遇。a福利不公平:城乡与农村教师福利的差别、行政与一般教师职务补贴的差别。b荣誉不公平:高档次先进优先给重点中学、直辖小学等,然后是城区学校,余下的中低档次的先进再分配到乡下中学与中心小学,分配到中心小学又是先给中心校再到完小校,完小校的名额又是先留给领导再到教师。第五,教师心理因素。使命感与责任感、自信与自卑、压力与困惑等心理感受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心理现象。这些心理感受会因人而异,对于那些整天忙于工作,无暇充实自己的生活,以及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内心焦虑、孤独、无法排遣的教师来说,极易产生职业倦怠。

第六,课改的困惑。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使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远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对所从事的工作渐渐失去兴趣,产生职业倦怠。

二、应对职业倦怠的策略

其一,热爱本职工作。尽管教师每天从事的都是教育教学工作,然而教育教学本身是极具创造性,不仅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动态的,而且所面对的学生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

其二,不断充实自己。不少教师出现倦怠心理是由于不适应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以及学生发展的新特性。换句话说就是不能很好地接受并适应新课改。因而通过学习来更新自己内在固有的认知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不适应是当务之急,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三,增强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工作是否有效的一种主观体验,能够对自己的努力结果产生实际的感受,是使自己不断受到鼓舞、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的重要基础。主要有教育教学的成绩、教育科研的成果、学生成才的人数、社会家长对自己的评价等等。

其四,摆正自己心态。心态对于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明显的消极影响。教师通常都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对于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对事认真,这些都是优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具有这些人格特征的人却容易出现不良的心态。

其五,参与课余活动。丰富的课余活动可以极大地改善一个人的心态,调节一个人的情绪。无论工作多么忙,都应该善于忙里偷闲,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在多彩的生活中增强自己的生活乐趣。生活的情趣可以对职业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六,寻找宣泄场所。心情不好时,可以找同事朋友交往、沟通,找他人倾诉、宣泄,倾听别人的工作感受和经验是非常便捷的克服职业倦怠的方法。我们教师最好办法,拿起笔来叙述学校社会一些不良现象、不公正的行为,在网络上建立自己博客进行宣泄,展示学校管理中弊端,倾诉自己心中怨恨,提供给网友进行探讨,恳求网络进行帮助,从而达到放松自我的目的。

其七,善于寻找路子。从事一种职业就有多种元素,在这多种元素中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千万不要钻进单一的死葫芦。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下载论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干预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干预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干预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干预 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是指教师难以应付职业对自己的要求而产生的疲倦困乏的身心状态。是一种心理生理反映,也是一种长期累积与发展的过程,具体表现为:......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

    目 录 摘要 ·············································· (1)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

    教师职业倦怠及调节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及调节策略 对普通人来说,任何一件工作重复多了都会产生一定的厌倦感。我想作为教师也不会例外,我把她当做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生理性原因。除此之外,现代生活节奏......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调节策略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调节策略 当教师的时间长了,许多教师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翼淡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逐渐地增多了,原先可爱的学......

    教师职业倦怠及调整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及调整策略 渑池五中 钱爱英 身边的青年教师诉说工作压力大,老教师也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不少人有意无意把教师看成是无所不能的‘超人’——学生成......

    教师职业倦怠调节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调节策略 教师的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工作时间长,枯燥乏味,很容易引发职业倦怠。讨厌教学,对教学丧兴趣。由于对于教学工作的倦怠,教师往往会将兴趣转移到自己所爱好的......

    教师职业倦怠调节策略

    教师的职业倦怠不可轻视 所谓倦怠,一般是指“失败、精疲力竭,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资源而变得耗竭”。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工作压力情境下,逐步形成的一种情绪耗竭、去人......

    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浅谈

    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浅谈 人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这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