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字化校园建设总结报告
安庆浮山科技工程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总
结汇报材料报告
1.全面对照《安徽省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作出评价;
2.明确表述数字校园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程度;
3.详细说明保障机制完善情况,包括经费来源、技术维护、组织制度等;
4.准确统计数字教育资源的数量、构成、来源和利用率,说明数字教育资源库建设、管理与服务等状况。
联系人:吴中斌
电子邮箱:zcc@ahedu.gov.cn
学校现有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00余人,在职教职工近90人。专任教师合格率达100%,其中,研究生2人。拥有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博客管理员2名、省远程教育首席辅导教师1名、省“国培计划”培训教学专家1名、省教坛新星1名、市教坛新星2名、市导师团导师2名、市学科带头人2名、市远程教育辅导教师6名、市骨干教师13名、市学科指导组成员13名、区兼职教研员5名、区教学能手16名。
学校占地20.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7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1600多人,年短期培训2200多人次,教职工217人,其中专任教师173人。理论课教师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2人,实习指导教师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教师中高级职称48人,中级职称79人,“双师型”教师48人,占专业课教师的61.5%。学校专业综合性强,现有专业11个:园艺、养殖、文秘、机电、财会、建筑、服装、电子电工、机械制造、农业机械化、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等,涉及中职专业六大类,而且专业设置调整及时,能充分满足当地学生求学长技以及人力市场的需求。学校现有设备比较齐全的生化、计算机、电子、电工、服装打样、农机解剖、作物栽培与育种等实验室8个,有现代农业实示范基地、锦庭家纺实训中心、计算机中心、车工、钳工、焊工、农机、建筑、财会模拟、手工制图、汽车驾驶与维修等实训项目12个,实验、实训设备总值950万元,实验自开率达98%以上,实训开出率为100%。同时,学校高度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现有芜湖奇瑞、安庆华祥、合肥美菱等校外实训基地21个,校企共建,合作双赢,既实训了学生,又培养了师资。学校有印刷图书、电子读物合计15.1万册,订阅报刊杂志133种,管理规范,借阅率高。在现代教育设施方面,学校建有校园网和网站,能及时接收信息以充实我校的教学资源。现有教学用计算机326台,多媒体教室4个,计算机中心与多媒体教室使用率高。校园内安装了广播系统、监控系统和电子考勤系统,对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安全管理起到了极大的帮助。学校重视教学数字化校园建设,46个学生教室与9个专业教室、实验室安装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师每人拥有教学用笔记本电脑1台,日常教学中积极推进多媒体应用。学校现建有计算机专用教室2个、多媒体教室2个,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系统、无线上网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广播系统、校园监控系统、无线报警系统、内部电话办公系统等覆盖校园。建有实验室7个,其中先进的实验数字采集系统2个,能开展高层次的探究实验。拥有多功能报告厅、网控中心、形体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师生阅读中心、报刊阅览室等。同时大力绿化、美化校园。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小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展示及交流活动的通知》(皖教秘基[2010]90号)的要求,现将我校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总结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经费落实有保障。
学校重视数字化校园建设。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校中层干部、年级部主任、信息中心教师为组员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校主要领导亲自抓数字化校园工作,带头参加相关培训和考核,带头使用数字化手段。校长汤胜在搜狐教育群建立博客,作品多次被推荐到教育群博客的首页。学校中层干部都拥有自己的博客或主页,副校长邵礼华、纪道兵、教务处副主任殷俊的博客多次在各类评比中获奖,影响较为广泛,由于校领导的重视,目前我校共有60多名教师拥有自己的博客并经常更新。尤其是办公室副主任王兵老师的博客“小兵说事”,在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11万余教师博客群中排名第三,其和物理老师江铁铸共同组建的“江铁铸初中物理研究团队”,聚合了全国近百名教师共同开展网络教研,其本人先后被聘为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博客管理员,安徽省远程教育首席辅导教师,由于表现良好,2009年在安徽省初中、小学远程教育总结会上,代表马鞍山市做汇报发言。
学校成立信息中心,下设网控中心、广播电视室、文印室等,由学校办公室负责管理。职能健全,专人负责,健全完善并落实各项责任制度及工作细则。学校数字化系统安全管理、网络和网站服务功能开发、信息宣传等方面均有专职人员,能满足正常工作需要和网络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信息中心负责人吴继承老师负责校园各种网络如计算机网,广播网,电话网,闭路电视网的管理,校园各种馆室(如报告厅,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弱电系统的建设,校网站开发的技术研究与指导等,信息中心教师张磊除初二6个班级的教学外,负责网站的管理与使用,第二机房的管理,学校各种活动、会议的摄像与摄影,图片、影像资料的编辑与归档,广播室的管理与使用,各种多媒体管室的管理与使用,以及其他一些临时性的工作。教师管敏除教学外,负责期中、期末绩统计,学籍管理,初三综合素质测评等。李富伟老师负责学校网站的建设,各种网络终端设备如计算机,电话,打印机等的维护与维修,以及其他一些临时性的工作。学校办公室负责信息的上报和宣传工作。
2013年8月,学校投资22万多元建成了计算机网、广播网、内线电话网、有线闭路电视网。2009年,学校采取自筹资金和财政拔款相结合的形式,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加速了现代化教育硬件配置的进程,46个学生教室与9个专业教室、实验室安装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2009年10月,学校投资5万多元,建成校园监控网,2010年,学校先后投资近60万元,配发教学用笔记本电脑,建立校园无线网络系统,先后投资近万元,建设校园网站。目前,学校数字化建设已基本满足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并在逐步完善。
二、网络环境良好,重视人才培养,多媒体教学广泛使用。
学校现有软硬件建设已初步达到了创建数字化校园的环境要求。2013年9月,我校购买了JSY2000型集团电话交换机,可以提供100个内线接口和8个外线接口,所有办公室都布好了节点。同年,学校建成100M校园网,并通过网通光纤接入互联网。现配有服务器3台,学生用计算机122台,教师用机45台,教师笔记本135台,各类多媒体教室7间、计算机网络教室2间,课件制作室1间。2010年7月,学校实现了所有班级多媒体化,所有教室、办公室都有信息节点,每个节点都实现了与互联网的连接。学校计算机网采用星形拓扑结构,所有教室、办公室都已覆盖广播,并且每个节点相互独立,既可以单独控制,也可以分层、分楼控制。计算网楼与楼之间千兆连接,桌面百兆连接,并于2009年11月实现了无线覆盖。校园内部平台也已架设成功,并成功建立了骨干教师个人网站,学生个人网站,班级网站等正在逐步完善中。广播系统实现了智能化,智能广播机由电脑控制,整个铃声系统实现了分区管理,每天还可以定时开关设备。校园监控系统共有21个监控点,监控主机为专业工程机,含有2个1T硬盘,可以保留约18天的录像。学校所有教室都有闭路电视接口,在校网络控制中心,可以集中发射有线电视信号,亦可以进行会议的电视直播。学校建有管理数据中心,数据统一汇总到办公室、教务处和文印室,包括教育管理,如教学、科研、管理、人事、学生、招生、校产等管理数据。建有校本资源库,素材满足各门课程教学需要,必修课程中至少有50%以上的内容制作成教学效果良好的多媒体课件或软件。建有师生阅览中心,拥有价值有一百多万元的图书,购买数字化图书馆,有26000册电子图书供师生学习浏览。
培养一支数字化意识强,能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其充分运用到教学教育实践中去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关键。学校信息中心共有教师5名,学历达标率为100%,有一支近30人的数字化管理队伍,负责网站信息的上传及宣传工作。学校一方面安排教师外出参加各类信息技术培训,2009年12月,学校选派夏星罡、吴继承等13名教师由马鞍山市教育局电教馆组织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讲座。经常聘请有关专家到学校进行指导,2010年9月将在我校举办全国有效教学研讨会。另一方面,组织全校规模的校本信息技术培训,每学期专项培训,分期分批对全校教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扩大数字化建设的队伍,使全体教师都能投入到数字化建设中去。三是开展活动。学校每年举办教学公开周,举办青年教师大奖赛和35—50周岁教师教学示范课。目前,我校的每一名教师都实现电子教案、授课,90%以上教师能熟练使用信息化教学设备,会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在最近的教学基本功大赛中顾婉、霍光武、汪蕾、谷代彬等老师在市级和区级名列前茅,获得了学校领导的表彰。
三、校园网站有影响,交流平台良好,各项工作实现数字化管理。
学校一直重视校园网站建设,2013年初步建成八中网站,并开始试运行。2010年3月,新八中网站改版上线,随着网站内容的不断丰富与及时更新,网站的浏览量在逐步提升,50天的时间,浏览总量就突破2万,达到20293pv。2010年5月26日,学校初二第二批劳动实践活动结束。当日,网站单日独立Ip数与点击率pv数再创新高,独立Ip数达181,单日点击率即pv数为6020。目前,网站已改版上线180天,浏览总量达13万,目前,平均pv数近1000,各项指标接近,个别指标超过马鞍山市教育局网站。
学校依托校园网建立德育管理平台,建立德育动态、团队工作、心理健康、班主任工作、校园文化、班级园地、家长学校、学生天地、志愿者活动、家校互动等相应版块,逐步实现学校德育工作信息化管理。60%以上的班级建有博客,为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政教处在校园网上开设心理咨询服务专版,心理教师裴春梅将大量精选的心理辅导案例、心理健康知识置于网上,供师生、家长浏览、学习,还开设了裴老师心理电子信箱,在网上为学生家长提供即时服务,得到广泛赞誉。学校建立了校园广播站,可以智能控制各班级的播音器,使得通知对象范围更精确,尽可能地减少了干扰。雨天室内升旗仪式靠的就是利用校园广播系统,课间和午间的教育宣传也都利用校园广播站。我校不仅利用校园网,还利用“马鞍山网上家长学校”为工作平台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还和北京四中网校合作对家长进行教育方法培训,家长总体是比较肯定和满意的。
“马鞍山网上家长学校”和“校讯通”服务系统是我校家校联系的重要渠道之一,对家长来说,使用校讯通业务,犹如现场直播,对孩子的情况,特别是对孩子的作业、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对学生的安全放心,能更加有效的配合学校工作。对孩子来说,既有了学习的压力,比如说在校的表现无处可循,又能让孩子的信心加强,比如说老师发的一些温馨提示、激励的话语等。对老师来说,可以随时将孩子在校的思想动态告知家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与家长的沟通更方便,更快捷,交流的频率更高了。学校德育部门所有工作人员都加入花山区德育QQ群,传收文件信息很方便,德育资源可以有效共享,有利于不同学校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四、数字化办公,教学成果丰富,数字化应用课题研究有影响。
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数字化办公、管理方式,数据信息丰富。教师能在现代教育理念的科学指导下,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优化教学设计,在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方面做出积极的探索。2009年4月,我校举办第十届教学开放周暨构建“自学—探究—实践” 教学模式研究周。共开设23节公开课,累计听课人次达3061人次。本次教学开放周上课的23名教师,分别是《构建“自学—探究—实践”的教学模式研究》各子课题的负责人及7名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各教研组长负责上课教师课堂评价的组织工作,整理课例的优缺点及学科专家或学科权威的总结,上课教师当日完成教学反思,学校于次日以《教学研究周快报》、校园网等形式发布信息,给学校教师提供参考。2010年4月,2010年马鞍山市中学优化课堂教学研究周暨安庆浮山科技工程学校第十一届教学研究周在我校举行。本次研究周的主题是“探索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所有课例、视频、反思等均上传到校园网,引起广泛好评。通过教学研究周的磨练,我校教师形成了数字化的教学方式,日常教学素材、备课、教学普遍应用网络环境进行,85%以上的教师的60%以上的课堂教学在数字环境下进行的,并有电子教案。
在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指导、参与下,在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在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八中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逐步上台阶,已经收获累累硕果。2013年,我校教师教科研获奖论文共有47篇,其中国家级二等奖2篇,省级一、二、三等奖各1篇,市级一等奖11篇,市级二等奖11篇,市级三等奖19篇,发表省级论文11篇。2009年,我校共有40人次在省市电教学术作品评选中获得奖项,其中省一等奖1人,省二等奖3人,省三等奖1人,市一等奖7人,市二等奖13人,市三等奖15人。2010年,我校教师学科论文课件获奖共9人,其中市一等奖4人,市二等奖2人,市三等奖4人,发表省级论文2篇,在公开教学方面,我校教师获得国家级特等奖、国家级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各1人,国家级三等奖2人,省级一等奖1人,市级一等奖1人。
2013年以来,学校课题研究工作蓬勃开展,学校现有省级课题4项,市级课题13项目,在数字化应用课题研究方面,一直在马鞍山市处于引领地位,我校江铁铸、王兵主持的课题《构建初中物理教学资源平台的行动研究》中期报告获省级一等奖,获得第五届教科研市一等奖,其组建的“江铁铸初中物理研究团队”在全国初中物理学科有一定的影响。
二、保障机制
1、健全组织。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校长李智慧任组长,中小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政教主任、电教负责人为成员。校级领导负责全面规划和软硬件建设及考核督查工作,处室主任负责教学实践计划的制订和检查落实工作,电教人员负责专业指导和技术保障,各部门通力合作,使学校数字化建设有计划地深入开展。
2、制订计划。我校制订有教育信息化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等相关制度,加强计划的管理和实施、检查和落实,结合学校实际认真研究并制定有关信息技术应用的考核办法、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评估和管理力度。
3、加大投入。近年来,我校克服经费短缺、资金紧张等各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300多万元,为每间办公室配备了台式电脑,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办公用笔记本电脑,更新了4间学生机房,增添了6部数码摄像机和15部数码照相机,并对全校的网络进行了升级改造,购买服务器2台,更换了数部交换机,各教学楼间用光纤连接,达到主干千兆、桌面百兆。各教室、办公室通过有线和无线连接,网络基本覆盖全校。学校还通过多种渠道购买大量教育教学软件并自制课件和课堂实录近500G,供广大教师使用,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4、强化培训。建成了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教师是否爱用并会用就成了关键。因此,我校加强师资培训,致力于建设一支适应信息化教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每学期组织信息技术应用培训3-4次,从操作系统到课件制作,从发电子邮件到撰写博客,从网络资源浏览到课堂应用,从QQ聊天到上传下载,从听音乐看电影到玩游戏,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利于教师提高兴趣、易学乐学。而今,老师们会在网络环境下办公、学习、信息查询,会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学、科研和交流,促进了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收到了良好效果。此外,学校每学期还组织近100人次到全国各地参观学习,暑假期间组织几十名师生到英国、韩国等国家进行考察和学术交流。
河南省开封市金明中小学是一所九年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对外开放型公立学校,坚持“创建人文环境,构建和谐学校”的办学宗旨,坚持“以生为本,以师为本,以校为本”的办学理念,努力开辟创新性理念、开拓创新性德育、开展创新性教学、开发创新性文化,建设成为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实验学校、外语实验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荣获省市级德育、教学、教科研、体卫艺、督导评估、电化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各项先进称号,金明师生在各级各类竞赛和评比中屡创佳绩。
我校现有中学教学班36个、小学教学班62个,学生6000人。我校十分注重教育信息化工作,建有电教控制室1个、学生微机室4个、大型多媒体教室2个,现有校园服务器2台,20M光纤接入互联网,建有“金明网站”(及网络资源论坛,各办公室均配有电脑,教职工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有线及无线网络基本覆盖全校。
我校现有教职工302人,专任信息技术教师4人,电教人员2人,全体教职工都能应用电脑进行日常办公,95%以上能利用和制作PPT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学校坚持每学期对教师进行3-4次计算机培训,每学期一次开展有关电脑知识及网络应用的教学基本功大赛,效果良好。
三、主要工作
我校电教工作注重为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科研、数字化服务搭建平台、提供保障。
1、建立FTP服务。
局域网建成后,我校电教人员利用WindowsServer2003的FTP服务功能,建立了FTP站点服务器,放宽权限,使局域网中的任何一台电脑都可以匿名登录。在服务目录中建以各部门名称的文件夹,用户可以上传文件到相应的文件夹中也可下载文件和删除文件,实现了资源共享,方便了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
2、创建“金明教学资源”论坛。
随着学校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FTP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学校实际工作的需要,我校电教人员不断创新发展,利用自身技术优势,逐步学习开发了“金明教学资源”论坛。
(1)实现无纸化办公。每当登录该论坛,首先就可以看到学校有关部门发布的通知、公告等,这是由超级管理员将需要发布通知的部门负责人设置成管理员,赋予适当的权限,他们有权发布或删除通知。为了避免通知过多造成浏览麻烦,管理员可以对每条通知设置显示时间,到期会自动删除。
(2)逐步建立各种资源库。论坛分别以“金明中学教学资源”和“金明小学教学资源”建立目录,又在此基础上建立子目录,如课件资料、教案资料、试题资料等;打开子目录,又分别按照年级和学科建立子板块,点击子版块就可以发表课件、文章。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定期对上传的资料进行搜集、整理,逐渐形成了具有个性特色的课件库、试题库和教案集。
(3)实现数字化教学。学校每间教室都通网络,教师在课堂上只需登录论坛,随时调用论坛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无需准备优盘、光盘等。
(4)实现数字化学习。论坛开设“专家推荐资料”栏目,将学校领导、教科室等部门收集整理好的资料上传到该栏目,便于教师浏览学习。
(5)实现数字化管理。论坛设有“党政工团少先队资料”和“德育活动视频”等栏目,由相关部门上传资料,供广大师生学习。人事管理、学籍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教务管理等,我校都有专门的软件,由专人负责使用。有些需要公开的资料也上传到该论坛中,方便查阅。
该论坛是由我校电教人员创建的,可以比较灵活地对设定的栏目进行更改和删减,能满足学校教学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的需要。我们计划,再运行一两年,达到成熟后,将购买空间或架设、租赁专门服务器,脱离局域网的限制,使教师、学生、家长何时何地都能访问该论坛,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3、充分利用学校网站资源,为教学服务。由于“金明教学资源”论坛受局域网的局限,我们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充分开发学校网站的资源,在网站上开设“金明资源”栏目,下设“教学录像”、“活动视频”和“课件下载”子栏目,将教学需要的视频、德育活动录像,利用“优酷”网站建立链接,从而实现了上互联网就能学习,方便师生和家长的浏览。例如,每年中招化学、物理实验的操作规范试题,电教室录制编辑好上传到网站,学生在家就能反复观看,熟记操作过程,在考试中很少丢分。
4、开发校园数字监控系统的功能,实现班级管理和校园管理数字化。我校是高考标准化考场学校,投资50多万元,为每间教室安装了摄像头。为充分发挥监控系统的作用,电教人员采用一根跳线,将监控系统同局域网连接,通过更改计算机IP地址的方法去访问硬盘录像机,从而实现了局域网中的电脑都能实时观看各班监控录像,便于领导及时听课、班主任及时了解班级课堂情况,为解决突发事件和矛盾纠纷提供可靠依据。
5、鼓励教师撰写教育教学博客。如果在百度上搜索“金明小学博客”,你就能找到我校小学部的博客群。近年来,金明小学各处室、各年级、各学科都建有自己的博客,教师将教学体会、反思、随笔等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中,将优选的教育教学文章也转载进博客进行资料积累。据不完全统计,小学18个博客中有文章近3000篇,其中60%都是原创。每学期,学校都要对优秀的博客制作单位和个人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目前正在组织有关人员对优秀文章进行搜集整理,准备出版。教师撰写教学博客,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师的成长。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的精神,进一步加大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力度,让信息化建设服务师生、服务教学,推动学校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和创新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建人民满意的学校。
第二篇:数字化校园建设验收总结报告
河南省工业科技学校 数字化校园建设总结报告
省专家组:
我校被确定为河南省中职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学校以来,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明确项目为“一把手工程”,由岳校长主抓建设。学校成立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了周密详细的实施方案,积极动员广大师生,全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按期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取得了明显地建设成效。
下面,我将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情况向各位专家做一汇报:
一、基本建设情况
学校2014年9月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坚持以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为目标,以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为核心,围绕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按照项目申报书的建设内容,采取分阶段实施的办法,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加强校园无线网络建设,增加网络服务器及无线设备的投入,拓展网络带宽,实现了全校光缆互连,办公区、教学区、实验实训室、图书馆等区域网络覆盖率100%;校内联网实验实训室30个,建有1080个信息点、460个无线信息点;校园网拥有3条光纤出口,出口总带宽达到230M。学校核心网络设备7台,接入交换设备32台,各类服务器20余台(含虚拟服务器)。
完成了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三大平台和宿舍管理系统、迎新管理系统、掌上校园、OA协同办公系统、微信公众平台、资源库以及网络学习的平台的建设任务。着力构建了面向校内外的网络管理服务体系,形成了集教学管理、后勤服务、学习生活等为一体的数字网络空间,有效地提高了学校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成效,增强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服务水平。建设期间,学校积极推进系统功能应用,开展应用培训,提高使用效率,为实施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主要建设内容 1.统一平台建设
通过统一数据、统一身份、统一门户三大平台建设,将分散、异构的应用和信息数据进行聚合。统一数据平台集成了教务、学工、迎新、OA、宿舍管理、教学资源库、一卡通、考勤、电子图书馆等业务系统的数据,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可以通过门户平台在同一个页面进行集中展示;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整合了教务、学工、迎新、宿舍、OA、掌上校园等系统的用户身份信息,对各业务系统中的用户密码进行统一初始化及修改管理,通过该平台可跳转到任何一个业务系统中,校园一卡通平台的数据整合也正在进行中。
根据不同的用户角色,我校分别设置了不同的站点界面:领导站点、班主任站点、教师站点、学生站点,展示不同的内容,极大的方便了师生的日常工作。
如下图所示:
教师门户主页面
2.教务系统
通过教务系统的建设,将复杂的手工排课、排考问题交给高效、智能的数字化系统,使平时业务复杂、耗时长、工作量大的排课、排考、成绩录入等操作变得智能化、简单化,提高了教务和教学工作的效率。
截至目前,学校已经完成了基本数据的录入工作,教职工通过两个学期的实践逐步了解和掌握了教务系统的使用方法。通过教务系统可以方便、直观的看到教学日历、全部教师或班级的课程安排,各专业的教学进度、学生成绩等信息;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系统查看自己的课表、考试安排及成绩。通过教务系统将日常手写纸质课表、成绩等文档转换成电子文档,更加方便保存、共享。
如下图所示:
排课主界面
班级总课表查询
班级成绩查询
3.学工系统
学工系统实现了学生电子学籍信息的统一管理,优化了学籍异动的办理流程及操作,减轻师生的手工操作工作量,减少传统模式的纸张浪费。目前,学工系统已完成了在校生学籍信息的统计核对,通过迎新系统同步了15、16级的学生信息,具有完善的查询、统计、报表等功能,可以非常方便直观的查阅相关数据,辅助管理决策。
如下图所示:
学籍信息管理界面
学籍信息统计页面
4.迎新系统
迎新系统实现了高效迎新工作,使迎新流程更加规范化。学校已在2015和2016两个的迎新工作中投入使用,包括学生现场报名、缴费、后期分班、分宿舍及饭卡办理等环节,使用范围包括招生、财务、学生、后勤等部门。通过系统可以实时、方便的查询中迎新办理的情况,如环节统计、专业统计、学生报到情况等。系统还定制化开发了录取教师统计及毕业中学统计,满足了我校招生工作的实际需求。
如下图所示:
迎新办理
环节统计
毕业学校统计
5.宿舍管理系统
通过宿舍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学工部、后勤部可以更加科学、高效地开展学生宿管工作。学生的宿舍分配、住宿信息查询等工作均可通过宿舍管理系统进行操作,提高了宿管工作的效率,解决了学生住宿信息更新不及时、不准确等问题。
如下图所示:
住宿信息查询
楼宇使用情况统计
专业住宿分布情况
6.掌上校园
在移动终端上开发掌上校园平台建设,为师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及时获取资源、处理业务、教学管理提供了便利。我校的掌上校园已集成了课表、成绩、公告、教师联系方式等功能,通过手机,全校师生可以随时查看新闻通知公告、课表和考试成绩。
如下图所示:
主界面
教师课表
学生自己查成绩
7.OA协同办公系统
OA系统的建设基本实现了学校 无纸化办公。学校可以通过OA系统进行会议通知、公文审批、文档管理工作;教职工可以在OA系统上查阅学校工作安排和规章制度,办理请假申请手续等,进一步规范了办公流程,强化了过程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下图所示:
OA主页面
学校通知公告发布流程
8.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已建设完成,包括资源的上传检索、试卷题库导入、在线考试等功能。资源库加强了对现有各类学习资源的存储与管理,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存取功能,提高了教学资源对象的利用率,减轻了教师课后工作量,通过共享教学资源,降低了教学成本,为提升教学质量夯实了基础。
如下图所示:
教学资源库
9.微信公众平台
我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已基本完成,主要包括新闻资讯、通知公告、学校简介、招生简章、校园文化、教师风采、精品专业等。
如下图所示:
主界面
通知公告
校园文化
精品专业
10.网络学习的平台
我校的网络学习的平台是一个包括网上教学和教学辅导、网上自学、网上师生在线交流、网上作业、网上测试、成绩等多种服务在内的综合教学服务支持系统,它能为学生提供实时和非实时的教学辅导服务。学生在业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补充了上课遗漏的知识点,还巩固了课堂学习内容。教师可以上传一些相关教学资料(如课件、视频等),而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课程作业、在线测试等板块的使用,使学生进一步得到辅导,减轻了教学负担。
如下图所示:
在线学习的平台 11.校园一卡通
校园一卡通系统从2016年5月开始建设,主要是涵盖73个多媒体教室、学校门卫、5栋宿舍楼、5个实训车间的考勤系统;综合餐厅二楼、三楼的餐厅窗口、超市餐饮消费系统,以及300余间学生宿舍的电控系统,基本满足了学校考勤管理、餐饮超市消费和电控等多项功能需求。
如下图所示:
一卡通管理平台
考勤管理系统
12.电子图书馆
2014年底我校建成了有10万册电子图书的电子图书馆,在图书馆建立了电子阅览室,可以满足师生对各类图书的阅读需求。同时,还购置了歌德电子图书阅读机,每月投放红色书籍、畅销书籍等图书,满足了师生的不同需求。
电子图书馆
三、存在不足方面
我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及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参差不齐,需要加强培训、整体提升;
2.系统应用的推广普及性不够,需要增强推进力度; 3.数字资源建设不足,有待进一步丰富与完善。
四、几点建设体会
一是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程。随着信息技术和建设思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学校的建设目标也要不断地变化和提升。只有开阔思维、立足实际,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把数字化资源与学校的各项教学管理活动紧密结合,加强信息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才能打造成为一所智慧型的现代职业学校,更加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教育培养的要求。二是数字化校园建设要做好顶层设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以及落实规划的工作举措和保障制度,有充足的资金投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稳定有序地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三是要大力提升信息化专职队伍和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素养。定期开展信息化知识技术的教育和培训,将信息化建设与教师的考核与奖惩挂钩,保证信息化工作具备充足的人力资源和较强的技术能力,夯实建设基础。
四是建立健全学校的资源共建机制。实现学校信息化资源建设资金的多渠道投入,在更高一级层面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专家批评指正。
2016年11月10日
第三篇:华东师范大学数字化校园总结报告
数字化校园总结报告
【项目建设概况】
(1)整体建设目标
该子项目的整体建设目标:完成校园网三期工程和公共数据库项目的建设,初步建成“数字化校园”构架,为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2)主要建设任务 ——校园网三期工程
包括中山北路校区新建的理科大楼、田家炳楼、自然地理馆三栋大楼的主干网络设施建设和学校核心网络的升级。
——公共数据库项目
公共数据库系统是在校园内搭建一个高层次应用平台,实现校园内各种信息系统的互通互连和数据共享,并且以校园应用门户网站的形式将这些应用系统提供的服务集成在一起,根据进入系统用户的不同身份,分配不同权限,查询相关数据,享受相应服务。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交流、通用的服务平台,为管理提供高效、共享的管理平台,为师生提供开放的数字化生活环境。
(3)建设总投资、投资安排及完成情况
该项目共投入建设经费1,678万,其中中央专项资金250万元,上海市政府专项资金25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1,179万元。经费主要都用于购置网络设备、大型服务器以及应用系统的开发。
至今,经费已全部到位并使用完毕。
【具体建设目标及完成情况】
(1)校园网三期工程 ——主干节点1000M的全交换结构
经升级后的学校主干网采用BigHammer6802作为全交换的模块化局域网交换机,支持1000M交换模块,备板容量760G,包转发率119M。支持虚拟网VLAN达1024个,具有三层交换功能,实现各部门VLAN之间路由交换。接入层采用uHammer3550系列交换机,交换容量32G,包转发率9.6M-13.2M,支持ACL能有效防止病毒冲击和乱设DHCP。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安全可靠的光缆千兆主干,100M/10M交换到桌面的全交换网络。
——可靠的移动性支持
以前校园网络用户的IP地址只能在固定的地点使用,当用户携带笔记本电脑到其它地点后,由于没有相应的IP地址,因此就不能上网浏览他所需要的信息,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网络中心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策略:用户只要申请帐号和密码就可以在大楼内任何端口上网。另外,在大楼的公共区域、主要会议室都布置了无线AP,使得大家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上网,实现了真正的移动办公。该方案首先在理科大楼试验,在积累试验经验的基础上陆续推广到自然地理馆和田家炳楼,现在全校几乎都已经实现了这种模式。
——带宽控制
由于用户量很大,如果有少数用户中病毒或者恶意下载,就会造成网络拥塞进而导致大部分用户无法正常上网。为此进行了针对每个用户的带宽控制,根据情况分为100K和1M不等,有效分配有限的带宽,减轻出口带宽的压力。
(2)公共数据库项目 ——统一的门户平台
公共数据库系统实现了统一的门户平台。
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领导、管理员,每一类用户都可以从www.xiexiebang.com)入口进入个性化服务平台,Portal会根据用户的权限和角色,为其提供个人的集成应用环境;享受学校各类信息和各种服务。
——应用系统:包括教学、科研、人事、学生、研究生、党群、办公自动化、外事、后勤、设备等10大系统。
——与邮件、一卡通、上网验证、就业等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用户经门户登录公共数据库后,还可以直接进入到另一个系统或应用,无须一次次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系统平台将根据用户的角色与权限完成对用户的一次性身份认证(Single Sign On),实现单一登录。
系统的主要特点包括:可根据用户角色不同、权限不同提供不同类别的个性化服务;提供教学、科研、办公、通用、个人、生活等各类信息的查询;大用户量:系统目前已向23,000人开放,其中本科生12,300多人;教职工4,000多人;研究生7,000人。实现负载均衡和双机热备等。
公共数据库项目建成后,学校各类基本信息和基础数据已能实现共享,既节省了建设经费和维护经费,又避免了信息的不一致,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公共数据库系统的建设方案和建设成效得到了国内众多高校专家和同行的认可和肯定,迄今已接待了包括中国人大、西安交大、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大等众多高校在内的参观访问团40多批200多人次。确立了学校在校园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领先地位和示范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因此获得上海市教科网管理信息化应用示范单位,信息化办公室获得上海市教科网十年建设先进集体。
第四篇:数字化校园建设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创建数字化校园
东营市实验中学2006.1
2东营市实验中学是伴随着全市基础教育的蓬勃发展而诞生的城市现代化学校。建校以来,学校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近几年,伴随着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实施,学校以建设“齐鲁名校”为目标,以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为手段,促进和保障了学校持续发展。下面,我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信息网络环境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师资培训与队伍建设,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研究五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如下简要汇报:
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伴随着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我们深深的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促进学校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办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始终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来做。学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由学校副校长李家军同志任组长,具体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在具体工作层面,由电教专业人员、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和在教师中聘请的兼职电教助理人员组成了教育信息化工作小组,开展具体工作。在抓好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及学期计划,确定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措施。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建立了工作机制,创造了工作条件。
二、信息网络环境建设
我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一直本着科学规划、循序渐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近几年,我们一是注重了校园网络建设,在市政府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资金380万多元,建设了学校网络中心机房,配备服务器7台、不间断电源一套;建成了千兆校园网络系统,全校共有400余个网络接口,校园网宽带接入东营市教育信息网,将学校的局域网与英特网 1
相联,满足教育信息化工程宽带高速的要求。二是完善了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建立了闭路、双向传输和控制电视系统,学校建有线电视系统一套,频道数为12个,并接入市有线电视网络;配备微机教室3个,计算机性能达到规定的标准,能保证信息技术课学生一人一台微机。三是将学校84间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安装了东师理想教学平台,实现了教育信息网络班班通。在此基础上,配备语言教室2个,多功能电教室3个,四是给全体教职工每人配备一台微机,将校园网络终端延伸至每间教室和办公室,学校还给每个级部和科室配备了扫描仪,处室购置了刻录机和照像机和摄像机。学校各行政办公室、学科教研组、普通教室及专用教室均设有应用终端,实现了办公和教学资料的网络化传输。目前,学校网络系统己成为学校行政办公、后勤管理和教学工作的重要资源,应用十分广泛。教师实现了电子备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校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校本培训等。
三、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开展“数字校园”应用的核心。到目前为止,教学资源库建设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学校近两年先后投入累计30多万元,购进了大量的网络资源“信息化教育平台”、“校务管理系统”、“多媒体资源库管理系统”、“K12资源库”、“VOD视频点播系统”、“校园网站”、“电子图书馆”等。2004年10月,学校交费开通了中国课件网(http://chinakj.com)、中学语文资源站(http://)、51121中小学教学网(http://)等8个全国知名的专业资源网站,供教师查阅资料,交流学习。二是学校通过有效形式组织各教研组利用网络集体备课、主题教研等形式积极开发校本教育教学资源,积累了大量的学科教学素材,形成了丰富的学科教学资源。三是积极倡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特别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积累案例,撰写案例,积累素材,建立教育教学应用素材库。到目前为止,通过自制、积累、网上下载、购买等方式,建立了内容丰富的案例库,包括:学科教学、学校管理、班级管理与建设,以及德育等内容,为教师进行“案例”学习提供了保障。四是按照
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要求,规范使用电教教材代收费,每学期按规定订购购买《山东省电教软件推荐目录》推荐的电教软件,购进了各类内容丰富的教学录像带、VCD、CD、CD-ROM等各类音像资料、教学软件1000余件;现在学校己逐步建立起了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教学资源库。
四、师资培训与队伍建设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学校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十分关注和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问题,把教师培训工作当作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为了落实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我们把造就一支具有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符合信息化教育需求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当成教师校本培训的重中之重。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为副组长、部分中层领导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培训领导小组,确立了“立足校本,结合岗位,整合资源,促进发展”的培训工作原则,确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思路--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和管理活动为载体,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的,逐步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符合信息化教育需求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首先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培训,学校先后购买了《现代教育思想专题》、《走进新课程》、《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等专业书籍供教师学习。第二,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技能的培训。一是选拔部分骨干教师参加市教委组织的网络管理人员培训班和教育信息化培训班,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掌握多媒体技术,提高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能够运用网络为教学服务;二是立足校内,每学期有计划地组织电教人员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掌握信息化教育的基本技能,要求全体教师人人会操作电脑,个个能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三是电教人员根据教学实际和教学要求,开发了《电教管理使用手册》、《校园教学平台使用指南》等校本培训教材,供教师学习和
运用校园信息网络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培训,现在全校270名教职工全部会操作计算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全部合格,并能够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运用Powerpoint、flash等常用工具制作教学软件。目前,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教师一种自觉行为,教师尝到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甜头。教师自主开发的课件和校本教学资源有21人在省市课件比赛中获奖,2005年,我校教师钞智勇的课件在全国教学课件评比中获得二等奖,为我校争得了荣誉。我校学生连续多年代表东营市参加全省的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并多人次获得全国一等奖、二等奖。
五、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研究
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同时,我们更注重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渗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强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在这一方面,我们一是构建了校园信息化办公系统和管理机制,发挥校园网络优势,提高办公效率。二是依托东师理想教学平台建立了教师网络化备课平台和授课平台,将教师教学常规资料的传输、储存和交流与检查等环节实现网上运行。三是建立了网络环境下学科集体备课新机制,创新了传统的教学备课机制,很好的适应了现代多媒体教学环境对教师常规备课的技术要求,有效地减轻了教师负担,提高了备课质量。四是大力开展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2003年全市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开展给学校顺利推进这项工作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学校以承担《信息技术与初中阶段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子课题研究为契机,从抓课题研究队伍建设和构建学校信息化网络入手,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和组织学校骨干教师积极参与课题实验工作,组建了一支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学科组长及骨干教师参与的课题研究队伍。在组建课题研究队伍的同时,学校充分发挥校本培训工作的作用,把培养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突破口,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逐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在深入开展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学校通过邀请专家
学者来校培训指导等方式,来增强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两年多的时间里,学校共进行了8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研究培训,培训面达教师的85%以上。
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研究的开展,丰富了学校教师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提高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近三年内,全校先后有三批共179项校级科研课题结题,其中126项课题成果获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实验教师中有14人获得省优质课一、二等奖,48名教师获得市优质课一、二等奖,21名教师在省市课件比赛中获奖。我校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比赛,有1100余人次获一、二等奖。2004、2005、2006年学校中考成绩逐年大幅度提高,2005年、2006年全市中考成绩综合评价名列前茅。学校被评为东营市首批教学示范学校和省级校本培训示范学校。
总之,在近几年的学校发展过程中,学校通过多方位的措施和保障机制,努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和学校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我校计划再配置3个标准学生用机房,1个网络教室,1个机器人实验室,配置校园电视台、演播室和电子阅览室等。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主要侧重实现家庭、校园和班级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在网络教学、网络培训等方面的应用。展望未来,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更要依托教育信息化这一重要平台,学校教育信息建设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继续加强和完善,希望得到上级部门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第五篇: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长子县岚水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为师生创造高效工作、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全面提升农村学校教育品位,用三年时间建成全省农村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实践运用一流学校,从而形成硬件+软件+现代教育新模式。
二、项目背景
1、《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发展纲要》: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发展纲要》:把信息化纳入全省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
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实现中小学班班多媒体教学。3、2011年7月1日,省教育厅“基于网络和教室双平台的自主学习资源开发及模式研究”第一次会议在太原召开,我校校长作为实验校校长参与了本次会议研讨。4、2011年8月12日省教育厅“基于网络和教室双平台的自主学习资源开发及模式研究”第二次会议在太原召开。本次会议成立了“研究课题组”,我校与太原成成中学等7所学校被确立为课题组成员学校,我校校长与教育局分管局长参加了本次会议。5、2011年7月县教育局校长会议上李局长讲话,确立了从2011年下学期开始要把全县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
6、学术交流:通过远程交流,可与全国各重点中学进行学术交流,充分借鉴名校经验,获取教科研最新成果。
三、网络构成
1、结构组成:现代教育模式、学校应用软件、教育资源、硬件架构组成。
2、运用构成:校园网操作系统+备课、教学、学习、管理、远程教育5个专网,从而实现学校在网上全面深入地进行备课、教学、学习、管理及远程教育等。
四、系统规划及费用
1、学校各教室、教师办公室Internet网。接入10M宽带,每年使用费1.2万元,一次性安装费1.7万元(含光缆、交换机两台、1500米分线、施工费及电线若干)。
2、每个教室安装多媒体设备一套2.3万元(含电子白板一块、电脑一台、实物投影仪一台、投影机一台、操控台一套),12个教学班,现已有设备两套,还需10设备,共需资金23万元。
3、初一为全省“网络与教室双平台自主学习资源模式”实验年级,每班每小组配笔记本电脑一台,共48台,每台0.38万元,共需资金18.24万元,由教育厅提供。
4、教师每两人一台电脑,共需17台,学校解决。
五、功能定位
1、管理工作:实现学籍管理、自然情况、成绩评定、位次确定、人事档案、业务考核、财务等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2、学校政务:通过电子公告向学生及家长发布学校通知、公告、在校情况等建立学校联系的新手段。通过互联网向全省、全国发布学校信息。
3、教学工作:通过教师电子备课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视频点播系统进行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工作。
4、教研工作:变纸质学案为电子学案,通过网上查询资料,进行最广泛的经验交流,随时了解全国教科研的最新动态。
5、学生学习:使多媒体教学常态化,使书本知识具体、直观、易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网上进行科研探索,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科学实践、撰写论文等(如:电脑绘画、动画设计、撰写微博等)。
六、培训计划
1、从8月20日—9月30日,每位教师要熟练掌握学案、试题、课件制作等电脑操作技能。
2、学案设计要与多媒体使用充分结合,学案的环节设置、解决问题方法、小组合作方式等方面均要做新的研究和探索,通过一学期的实践要逐步形成“双平台下的自主学习模式”。
七、设备安装进程 1、2011年9月10日前,以财政招标形式确定多媒体设备安装公司,并与宽带公司联系,接通宽带光缆。2、2011年9月11—20日,安装调试各班多媒体设备。3、2011年9月20—30日,校园网试用期。4、2011年10月1日校园正式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