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

时间:2019-05-13 04:0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

第一篇:浅谈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

浅谈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

张金良

辽中区养士堡九年一贯制学校

2016.12.25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张金良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发展的突飞猛进,我国中小学信息化建设迅速发展,从校校通到班班通,从功能单一的校园网发展到现在功能强大的数字化校园,信息技术对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参与数字化校园建设活动,深刻体会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从数字化校园建设内涵、数字化校园建设对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影响等几个方面阐述 自己的一点体会和认识,最后,对未来数字化校园前景进行展望。

本文根据国家确定的数字化校园的“三通两平台”基本格局及建设原则,详细介绍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架构、网络结构、软件应用、硬件部署及具体实现方式。得出数字化校园对学校教育质量、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的结论。最后提出数字化校园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

关键字:三通两平台;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多媒体;一卡通

中图分类号:TP392、TP393.1 文献标识码:A 1 项目的概述与背景

当前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国家重点促进的领域,它实现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的创新,提升学习效果和教育投入效率,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积累和共享,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主流业务的融合,提高学校决策水平、降低学校内部管理成本、增加学校产出以及提高民众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满意度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国家确定了数字化校园的基本格式,那就是“三通两平台”。教育部提出未来三年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主线是“三通两平台”。“三通”就是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不仅通宽带,更要通资源,是基于学校宽带网络建设,优化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加强优质数字资源建设,初步实现“教学资源班班通”,要基本形成丰富的各级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逐步为学生和教师建立网上学习空间环境,大力开展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促进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落实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学习活动之中。两平台,一是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二是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紧紧围绕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水平的提升,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归根结底,教育信息化的实质在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及变革,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数字化校园的系统总体架构

数字化校园建设总体指导思想是在一个应用支撑平台的基础之上,以统一的业务和技术标准,建立服务于学校教学、管理、服务的业务框架。系统总体逻辑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在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运行维护体系的指导下进行,项目的建设分为五个层面,从底层向上分别为基础设施平台、应用支撑平台、信息集成交换平台、业务应用平台、校园统一接入门户。

(1)建设基础应用环境:包括基础设施平台、应用支撑平台、信息集成交换平台,建设基础网络环境,实现校园宽带网络全接入、全覆盖、同时配套建设支持保障系统及网络安全系统,为全社会教学资源的共享做好支撑。

(2)建设业务应用平台:包括数字教学系统、校务管理系统、资源共享平台、支持保障系统,通过四大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将学校的教与学、校务的管理纳入到数字化的管理方式中,通过网络可以实现远程访问与教、学过程。同时在网络上为每个学生开辟空间,完成课程温习、课后作业的功能,即为每个学生配备电子书包。

(3)建设数字化校园统一的接入门户:统一信息门户是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各应用系统中各种应用构件整合和部署的平台,它把分立各个业务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入口。具体建设方案

3.1 基础应用环境

(1)网络环境:基础应用环境的核心是校园网络、软硬件平台、支撑体系的搭建。随着宽带网络的飞速发展,校园网络的搭建宜采用光纤组网方式。建议采用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层结构。需要跨越广域网的互联通过安全设备提供逻辑上的专用安全网络接入。

各类用户接入网络,访问各类资源通过统一的身份认证和应用支撑系统保障数据的安全。同时通过一系列的鉴权方式保障教学资源的版权。

(2)软硬件平台:数字化校园的应用系统的硬件平台宜采用集中部署模式,由于系统存储的数据类型以图片、视频为主,数据容量较大,宜采用大容量磁盘阵列,考虑到性价比的综合因素,建设阵列配置按照存储数据类型和重要级别分别采用SATA、SAS、SSD不同存储介质配置。同时电子书包、远程教育系统、电子图书馆等系统的开通将使学校的数据面向整个公众,这些系统的开通将对网络、平台的I/O、并发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这样就要求在网络、平台建设之初做好充分的需求分析和预测。

3.2 数字化校园的业务应用系统

数字化校园的业务应用系统包括数字教学系统、校务管理系统、资源共享平台、支撑保障系统。其中核心是数字教学系统。

(1)数字教学系统:数字教学系统为学校创建了一个真正面向未来的、高度集成的、移动互联时代的数字化教学解决方案,包括电子教材、电子书包解决方案、“班班通”解决方案、区域资源共建共享解决方案、互联课堂解决方案等。

系统覆盖了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所有角色和所有环节,基于角色和教学的定位应用。

整个方案整合了数字化教学工具、数字化学习工具、班级互动和在线答疑系统于一体。涵盖了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2)数字化教学系统应用模式:方案支持课堂内和课堂外的应用,涵盖了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三大教学阶段,六大教学活动,并往复循环,教师和学生均有不同的应用方式,从而真正达到全环节的教育信息化效果。

(3)课堂内应用模式:在课堂内,老师可通过客户端进行如下应用:

a.老师为学生发布课堂测试题,及时查看每个学生针对每道题的作答情况,及时获得每个学生的作答和统计。

b.老师指导学生在电子课本上进行标示重点,笔记和阅读的功能。

c.老师通过教师端为学生进行授课,可通过电子课本模式或课件模式进行授课。

d.老师可在课堂内可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和化学的仿真实验搭建。

(4)课堂外应用模式:在课堂外,老师和学生可通过客户端进行如下应用: a.老师通过教师端为学生发布作业,学生作答后线上提交给老师批改;学生可及时查看到老师批改后的作业。

b.老师通过教师端给予学生端的电子课本和学习资料进行预习。

c.学生可在线给自己班级的老师提问;老师在线上班级回答学生的提问。

d.老师可在班级内发布班级公告。

e.老师可在班级内把学习资料给学生;学生之间也可共享学习资料。

f.学生可通过学生端下载各类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g.老师通过教师端制作个性化课件,上传自己制作的课件,分享给其他老师。

3.3 其他业务系统

其他业务系统包括校务管理系统、资源共享平台、支撑保障系统。

(1)校务管理系统:包括教务、财务、人事、后勤、协同办公等管理模块。主要指导全校教工的人员管理和工作安排。记录学校后勤日常工作信息。管理和记录财务信息,形成全体教工数字化协同办公体系,便于日常工作的开展。

(2)资源共享系统:配合数字化教学系统和校务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在校内和校外的共享。可以实现各个业务系统之间数据的自动传递和转换。提供安全、可靠、高效、支持多种通用标准的数据交换共享服务。形成共享的数据库体系。

(3)支撑保障系统:由多媒体教室、一卡通、安防系统、数字广播、家讯通等系统组成。通过建设用于校园教学、管理的软硬件支撑平台实现数字化校园的支撑环境。

通过多媒体教室系统的建设将教室的教学工作进行数字化,通过采用投影、数字白板、教学资源的实时采集和网络化集中存储实现教学手段的数字化、教师教学的智能化、教学空间的网络化、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资源应用的需求化、教学效果的可控化、教学评价的公正化、资源生成的优质化等。

家讯通系统是学校与家长交流的信息平台,面向家长开展网络家长学校,重点启动家长成为助教身份协作学校开展学生教育,侧重于素质教育和学习辅导。

安防监控系统是依托多媒体图像压缩处理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实现对校园的全天候监控和周界报警监控,进一步提高校园的安全管理水平。

一卡通、安防系统、数字广播作为数字化校园后勤管理的辅助手段体现出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3.4 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建设

统一信息门户把分立各个业务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入口[2]。

统一信息门户可以通过统一的门户平台,集成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协同OA系统、远程教育平台、邮件系统等业务,为日常学校校务管理,教务管理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3.5 基础数据库建设

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信息孤岛问题。伴随着各项业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基础数据规范化需求是校园网资源共享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内容。基础数据库建设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统一数据平台:统一数据平台包括四个基本标准: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和数据库标准[3]。通过一个统一的、抽象的数据服务层,确保为集成、聚集和转换数据工作的可复用性。

(2)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应更好更有效地建设教学资源库,使其在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更强的保证,使媒体素材、题库、课件、案例等信息,做到充分共享。

教学资源建设可以有四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二是网络课程建设;三是资源建设的评价;四是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

(3)管理数据库:各部门的学籍与成绩管理数据库、师资与教学情况数据库、学校设备与资产数据库、人事与劳资数据库、财务数据库、科研数据库、办公公文数据库等建设。结论

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数字化校园的发展没有终点,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建设的过程和提升的过程,数字化校园发展的过程永远没有终点。综上所述,数字化校园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奠定基础,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S].2011.53.[2] 齐向明,赵宏霞,邵良杉.数字化校园资源建设与应用系统集成[D].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浅谈现阶段中小学校园数字化建设

浅谈现阶段中小学校园数字化建设

汨罗市李家锻镇初级中学 吴焱炀

摘要:近年来,我国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从校校通到班班通,从功能单一的校 园网发展到现在功能强大的数字化校园,信息技术对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起到了不可估量 的作用。教育信息化是当今学校发展的又一制高点,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对外展示学校形象的一个窗口。当前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的关键是如何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实际开发配置网络资源,追求合理高效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现阶段;数字化校园;观念转变;网络资源建设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建设,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逐渐成为可能,注重管理和建 设成为现阶段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发展的重点。但在软硬件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少学校已经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主要从管理和建设方面做出具体的建议。根据我国中小学的具体情况,分析当前中小学数字化校园运行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科学的建议。

一、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涵义与特点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从环境(校内、校外、设备、教室等)、资源(人力、设备、图书、备课、课件等)到活动(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信息化,它是在传统学校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数字化校园”的功能与效益是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提升传统校园功能的效率,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的目的。基本特点:基本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它的建设是以校园为依托的;其次,运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以及现代的科学技术作为手段和媒介;将教学、服务结合在一起;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学的质量,完善教学活动;最后实现教学的数字化和信息化。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质就是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各种教学信息进行整合和吸收,对现实的资源进行科学的分配。在管理工作中则集中体现为实现教育 和校务管理过程的优化、协调,在此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

二、数字化校园的新认识

1、数字化校园建设

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仅是一个投入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有软、硬件资源的支撑。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 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学校的核心任务是教学,是培养人,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我们的教育需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我们必须转变长期以来“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数字化校园建设正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教学提供丰富的、可用性的资源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为出发点的。因而,我们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是教育教学工具的转变,它应该是在转变老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理念基础上去规划、设计和建设的。

2、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变革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习惯于唱独角戏,学生默默接受知识的教书方式和学习模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的社会更加渴望学校能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为核心”,数字化校园建设恰恰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这种环境的变换必然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模式,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资源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3、数字化校园发展模式

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数字化校园的发展没有终点,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建设的过程和提升的过程,数字化校园发展的过程永远没有终点。江苏省扬州中学信息中心主任倪震祥提到“自主发展模式”、“学校主导的市场化运作 模式”、“精英发展模式”,三种数字化校园发展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发展范例。个人认为“自主发展模式”,即“区域推进模式”是未来数字化校园发展的趋势,它能最大限度地推动区域数字化校园规模的形成,能很好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效果,并推动学校的管理创 新、制度创新、教学创新和技术创新[2]。

三、校园网资源建设原则

(一)主要原则是:师生共建、分步进行、引进与自主建设相结合、统一管理、以应用促发展。

校园网资源的建设分为教学资源和管理资源两大类,共包括四个层次的含义:

1、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主要有四大类:题库、素材库、课件库和案例库

2、网络课程库建设

3、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

4、通用远程教学系统支持平台的开发

在这四个层次中,网络课程和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是重点和核心,第三和第四个层次是工具层次的建设,网络课程和素材类资源的具体内容千变万化,形式各具特色,对应的管理系统和教学系统必须适应这种形式的变化,充分利用它们的特色。

(二)资源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及目的1、资源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应该是适应学校的教学需要

2、资源建设的主要目的为广大师生服务,为了能充分地服务于教学,倡导师生共建,由全体教师共同完成,以学科教师为主力军,从教学实际出发,自行开发教材和制作课件,也可采用购买的方式引进优秀的CAI 课件,上传到学校网管中心进行统一整理和规划,分年级分学科进行分门别类,以供不同学科和年级的教师选用和下载。为了提高教师的积极性,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教师应用资源服务于教学的情况和教师收集整理资源的情况。经过收集、应用的循环过程,资源库的内容会越来越丰富,从而能有力地服务于教学[2]。

四、校园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国很多中小学都配置了计算机教室,还有很多学校建设了校园网,另外大约还有800多个城市建设了教育城域网。教育信息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在校园网建设与应用方面,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

问题一:学校里上了宽带、有了网站,就认为校园网已经建成了。网站信息常年不更新,也没有专人负责。

问题二:学校校园网虽建有办公系统、网上图书馆、教学资源库、视频点播系统等,但这些更多的作用是摆样子,教师也只是偶而利用它来上上公开课什么的,并没有真正的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被闲置、浪费掉。

问题三:学校校园网上提供了一些教学资源。但点击率太低,基本没什么人

去看,这里就是个观念的问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太差,网络离他们太远,上课,一支粉笔、一本书足矣,为什么非要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呢?

基于以上问题所在,结合我的思考,对于校园网的建设与应用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改进:

1、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

这是一个观念转变的问题。校长如果能站在战略的高度,了解目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对校园网的建设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他就会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在人力、物力、资金方面合理高效地投入,并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行为进行规范。比如:

(1)鼓励老师自制课件,多上多媒体课,并相应制订奖励措施,必将极大推动教师学习电脑技术的热情。

(2)以身作则,在教育行政管理中推行使用信息技术和手段,并推广到财务、档案、学生学籍、图书、实验管理等各个职能部门。

(3)重视学校网站建设,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和信息更新,真正把学校网站作为信息发布、资源交流和教育管理的平台,而不是做样子的摆设。事实证明,一个学校教育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和学校的校长的信息素养和眼光是分不开的[3]。

2、大力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建设

有了一个高瞻远瞩的校长,还需要一批信息技术过硬的教师去勇于实践。校园网的硬件建设如同家庭装修,是一个无底洞,如果缺乏应用,投资再多也是空的。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师专业素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素养从操作层面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内容 要想用好信息技术,首先要会用。很多教师对信息技术有排斥心理,不能主动去学习,要等学校的统一培训,因此也导致在信息技术上教师反而不如学生熟练,这一点教师要向学生学习。

(2)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 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是目前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核心,而这也是查看一所学校信息化应用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应用信息技术,特别是要把网络资源引入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

(3)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教师除了静心反思外,还要能够利用网络和同行们交流,在交流中学习成长。现在网络中有很多著名的教育论坛,如教育在线、成长论坛等。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网络学习活动,组织跨校、跨地区的网络协作学习。

3、网络资源建设和人力配置

校园网络平台只是搭了个架子,没有内容一切都是白搭。而这个内容就是指网络资源建设。对于一般的学校而言,教师都是在需要上多媒体课的时候才去网上找课件,实在没有就请本校计算机老师帮忙做,上完课后就扔掉了,费工费时,而且造成资源浪费,其实以校园网络平台为基础,完全可以建设富有学校特色的教育资源库,所有的教学课件、资料、素材都可以分类保存在学校服务器上。全校老师共同建设,不断增加资源库的内容。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通过购买教育软件公司开发的资源库产品,丰富学校资源库内容。甚至可以在同一城域网下,联合区域内所有学校共同来开发,让某所学校偏重于某个学科,实行强强联手、优势互补,避免重复开发。当前,由教育部牵头、全国一百所中小学联办的一个国家级课题研究项目《分布建设本地存储方式在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正在研究当中,我们更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成一个全国统一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库,真正体现互联网的共建共享精神。

另外,人力资源配置也很重要,建议成立专门的学校网络资源管理中心,专人负责学校网站和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做到内容时时更新、资源丰富,并负责对学校教师进行技术指导,教师经过培训,学会了如何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并在教学实践中尝到了甜头,加上学校网站内容充实,他就会真正主动去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实践整合,只有这样,校园网络资源才是得到了真正的应用[4]。

五、结束语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但建设数字化校园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领导重视、统一规划、全校协力、分步实施,需要组织、政策、经费三落实;同时还需要技术、业务部门通力合作;更重要的是必须要有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教学主体的参与,因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教学和管理而服务的。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师生参与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如网络管理、网页设计、课件制作、软件开发等,可提高他们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既锻炼了应用能力,又推动了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于数字化校园建设。

参考文献

[1]董晓春.高等院校校园网设计方案[J ].中国电化教育,2003,(2).[2]孟祥宇,刘云飞,吴军.构建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的对策探讨[J].信息与电脑, 2011(1):146

[3]《数字化校园通向何处》教育在线数码社区论坛和现代教育报教育信息化合作栏目“论坛争峰”第三期。

[4]张元丰.关于数字化校园网建设的设想.现代电子技术2003年 第1卷 第10期

第三篇:数字化校园建设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创建数字化校园

东营市实验中学2006.1

2东营市实验中学是伴随着全市基础教育的蓬勃发展而诞生的城市现代化学校。建校以来,学校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近几年,伴随着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实施,学校以建设“齐鲁名校”为目标,以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为手段,促进和保障了学校持续发展。下面,我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信息网络环境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师资培训与队伍建设,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研究五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如下简要汇报:

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伴随着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我们深深的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促进学校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办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始终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来做。学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由学校副校长李家军同志任组长,具体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在具体工作层面,由电教专业人员、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和在教师中聘请的兼职电教助理人员组成了教育信息化工作小组,开展具体工作。在抓好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及学期计划,确定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措施。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建立了工作机制,创造了工作条件。

二、信息网络环境建设

我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一直本着科学规划、循序渐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近几年,我们一是注重了校园网络建设,在市政府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资金380万多元,建设了学校网络中心机房,配备服务器7台、不间断电源一套;建成了千兆校园网络系统,全校共有400余个网络接口,校园网宽带接入东营市教育信息网,将学校的局域网与英特网 1

相联,满足教育信息化工程宽带高速的要求。二是完善了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建立了闭路、双向传输和控制电视系统,学校建有线电视系统一套,频道数为12个,并接入市有线电视网络;配备微机教室3个,计算机性能达到规定的标准,能保证信息技术课学生一人一台微机。三是将学校84间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安装了东师理想教学平台,实现了教育信息网络班班通。在此基础上,配备语言教室2个,多功能电教室3个,四是给全体教职工每人配备一台微机,将校园网络终端延伸至每间教室和办公室,学校还给每个级部和科室配备了扫描仪,处室购置了刻录机和照像机和摄像机。学校各行政办公室、学科教研组、普通教室及专用教室均设有应用终端,实现了办公和教学资料的网络化传输。目前,学校网络系统己成为学校行政办公、后勤管理和教学工作的重要资源,应用十分广泛。教师实现了电子备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校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校本培训等。

三、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开展“数字校园”应用的核心。到目前为止,教学资源库建设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学校近两年先后投入累计30多万元,购进了大量的网络资源“信息化教育平台”、“校务管理系统”、“多媒体资源库管理系统”、“K12资源库”、“VOD视频点播系统”、“校园网站”、“电子图书馆”等。2004年10月,学校交费开通了中国课件网(http://chinakj.com)、中学语文资源站(http://)、51121中小学教学网(http://)等8个全国知名的专业资源网站,供教师查阅资料,交流学习。二是学校通过有效形式组织各教研组利用网络集体备课、主题教研等形式积极开发校本教育教学资源,积累了大量的学科教学素材,形成了丰富的学科教学资源。三是积极倡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特别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积累案例,撰写案例,积累素材,建立教育教学应用素材库。到目前为止,通过自制、积累、网上下载、购买等方式,建立了内容丰富的案例库,包括:学科教学、学校管理、班级管理与建设,以及德育等内容,为教师进行“案例”学习提供了保障。四是按照

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要求,规范使用电教教材代收费,每学期按规定订购购买《山东省电教软件推荐目录》推荐的电教软件,购进了各类内容丰富的教学录像带、VCD、CD、CD-ROM等各类音像资料、教学软件1000余件;现在学校己逐步建立起了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教学资源库。

四、师资培训与队伍建设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学校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十分关注和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问题,把教师培训工作当作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为了落实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我们把造就一支具有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符合信息化教育需求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当成教师校本培训的重中之重。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为副组长、部分中层领导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培训领导小组,确立了“立足校本,结合岗位,整合资源,促进发展”的培训工作原则,确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思路--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和管理活动为载体,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的,逐步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符合信息化教育需求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首先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培训,学校先后购买了《现代教育思想专题》、《走进新课程》、《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等专业书籍供教师学习。第二,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技能的培训。一是选拔部分骨干教师参加市教委组织的网络管理人员培训班和教育信息化培训班,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掌握多媒体技术,提高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能够运用网络为教学服务;二是立足校内,每学期有计划地组织电教人员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掌握信息化教育的基本技能,要求全体教师人人会操作电脑,个个能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三是电教人员根据教学实际和教学要求,开发了《电教管理使用手册》、《校园教学平台使用指南》等校本培训教材,供教师学习和

运用校园信息网络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培训,现在全校270名教职工全部会操作计算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全部合格,并能够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运用Powerpoint、flash等常用工具制作教学软件。目前,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教师一种自觉行为,教师尝到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甜头。教师自主开发的课件和校本教学资源有21人在省市课件比赛中获奖,2005年,我校教师钞智勇的课件在全国教学课件评比中获得二等奖,为我校争得了荣誉。我校学生连续多年代表东营市参加全省的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并多人次获得全国一等奖、二等奖。

五、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研究

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同时,我们更注重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渗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强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在这一方面,我们一是构建了校园信息化办公系统和管理机制,发挥校园网络优势,提高办公效率。二是依托东师理想教学平台建立了教师网络化备课平台和授课平台,将教师教学常规资料的传输、储存和交流与检查等环节实现网上运行。三是建立了网络环境下学科集体备课新机制,创新了传统的教学备课机制,很好的适应了现代多媒体教学环境对教师常规备课的技术要求,有效地减轻了教师负担,提高了备课质量。四是大力开展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2003年全市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开展给学校顺利推进这项工作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学校以承担《信息技术与初中阶段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子课题研究为契机,从抓课题研究队伍建设和构建学校信息化网络入手,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和组织学校骨干教师积极参与课题实验工作,组建了一支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学科组长及骨干教师参与的课题研究队伍。在组建课题研究队伍的同时,学校充分发挥校本培训工作的作用,把培养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突破口,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逐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在深入开展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学校通过邀请专家

学者来校培训指导等方式,来增强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两年多的时间里,学校共进行了8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研究培训,培训面达教师的85%以上。

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研究的开展,丰富了学校教师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提高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近三年内,全校先后有三批共179项校级科研课题结题,其中126项课题成果获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实验教师中有14人获得省优质课一、二等奖,48名教师获得市优质课一、二等奖,21名教师在省市课件比赛中获奖。我校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比赛,有1100余人次获一、二等奖。2004、2005、2006年学校中考成绩逐年大幅度提高,2005年、2006年全市中考成绩综合评价名列前茅。学校被评为东营市首批教学示范学校和省级校本培训示范学校。

总之,在近几年的学校发展过程中,学校通过多方位的措施和保障机制,努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和学校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我校计划再配置3个标准学生用机房,1个网络教室,1个机器人实验室,配置校园电视台、演播室和电子阅览室等。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主要侧重实现家庭、校园和班级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在网络教学、网络培训等方面的应用。展望未来,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更要依托教育信息化这一重要平台,学校教育信息建设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继续加强和完善,希望得到上级部门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第四篇: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推荐)

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暂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执行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全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特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数字化校园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学校包括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等在内的信息资源数字化,并实现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从而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

第三条 本标准是我市各中小学全面推进现代化学校建设的重要依据之一。各校应结合办学实际,按照科学性、系统性、适应性和适度超前的原则,制订规划,加快建设,从而实现环境、资源、管理、应用的全面数字化,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

第二章 校园环境数字化

第四条 组织机构和人员落实。应成立由校领导专门负责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设有教育信息技术处,配足配齐信息技术教学专职教师,并有1-2名专职网络管理员。第五条 管理规章制度健全。制定有工作责任制度及细则、技术性培训制度、信息发布采集制度、网络维护制度等数字化校园管理必需的制度。

第六条 教学用机和多媒体设备达到要求。中小学生机比达到5:1,教师用机配比达到1:1。所有教室和多功能场所装配有多媒体平台或交互式电子白板。计算机网络教室充足。按规模建有1-2个可容纳40-60人座位的电子阅览室,定期开放。

第七条 校园网络设施布局到位。校园场所网络信息节点全覆盖。主干速率千兆及以上,保证百兆到桌面。数据流、音频流、视频流同一,带宽利用率高。建有校园无线网络,方便办公楼、校园广场、报告厅及大型学术会议的网络应用。

第八条 网络中心机房符合国家标准。具有满足全部应用的服务器集群和实现各类应用程序数据互通的分布式应用系统,建有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系统、网络监控系统、上网行为管理系统、防病毒系统、漏洞评估系统等组成的网络安全体系,能满足核心数据实时备份和高速存储,全方位保证数据安全。

第九条 建有功能比较完善的门户网站。能集成学校各种信息资源,及时、有效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并实现统一入口与身份唯一认证,为用户(教师、学生、家长、主管部门及社会)提供统一授权、单点访问。

第三章 教学资源数字化

第十条 学科教学基础资源库丰富完善。课件、素材(积件)、电子教案、教学案例、配套练习、知识拓展、音视频资源等软件教学资源,应与新课程相配套,可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下充分运行,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

第十一条 校本网络课程资源优质特色。根据自身优势,建有教师博客、学科专题学习、党建工作、德育在线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各类特色专题网站。

第十二条 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积极引导教师充分利用省教育资源网、市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库、教育影院、各类专题学科资源网站等资源。教师共建共享意识强,参与度高,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起辐射作用。

第四章 教育管理数字化

第十三条 建有OA办公系统。实现低碳无纸办公,提高办公效率。

第十四条 采用“一卡通”系统。在身份识别、校园服务等方面,为学生校园生活提供便利。

第十五条 建有校园安全监控安保系统。实现实时监控,确保校园内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第十六条 有独立的智能广播系统。可分时可选址播放各类音频信号。第十七条 拥有教师人事管理系统。与上级部门配套,提高人事管理的效率。

第十八条 建有教师工作绩效评估系统。结合学校实际,开发科学实用的评估系统,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十九条 拥有学生学籍管理、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为学生升学、休学、转学和退学等提供高效服务,对学生素质能力进行科学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素质能力和发展水平。

第二十条 拥有学校财务、后勤服务管理系统。实现财务报表和数据网络化,校产管理和物件报修高效化。

第五章 教学应用数字化

第二十一条 建有教务管理系统。实现网上教务排课、学生选课,以及教师功课调整实时通知。

第二十二条 建有网络备课和教科研管理系统。有利于备课组、学科大组开展教研活动,有效支持网络教科研管理。

第二十三条 数字化资源与学科课程密切整合。充分应用数字化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推进校本课程开发,促进课程多样化发展。

第二十四条 网络教学课程平台有效利用。支持在线自主学习,使网络课程成为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网上授课、网上辅导答疑、网上批改作业等,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教师分层教学创造条件。第二十五条 构建有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平台。应用网络加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和管理,促进合作学习,共享研究资料,便捷师生沟通,展示课题成果。

第二十六条 建有学校德育管理系统。具备德育纪事、班级管理、综合查询等基本功能,全面记录学校、班级有关德育工作的实时信息。

第二十七条 创设有多样化的数字平台。建立班级网页、博客和主题网站等,促进学生开放学习、自主发展,寓教于网,展示个性,记录成长。

第二十八条 建有体卫艺管理系统。学生运动、健康、审美等信息数字化,包括学校体质健康标准评价、体育赛事管理、卫生保健工作以及学生的体检数据记录和艺术表现等内容。

第二十九条 建有实验室管理系统。对实验教学、实验成绩、仪器设备、实验信息等实行数字化管理。有条件的学校要建立数字化实验室、电脑音乐制作室、电脑美术设计室和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以及虚拟实验室等。

第三十条 建有图书管理系统。图书入库、图书查询、图书借阅、图书统计、新书推荐,全面采用数字化管理。

第三十一条 建有网络视频应用系统和精品课录播系统。对精品课全程录制编辑,推广优质课堂教学资源,促进教科研活动科学开展。建立视频、音频教学资源VOD点播系统。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影视制作中心或校园电视台。

第三十二条 定期开展教师信息技术专题培训。基础性培训与模块化培训相结合,切实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促进教师教育观的变革。结合数字化校园建设,各中小学每学期至少举办1-2次具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

第三十三条 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力达标。多层次、全方位提升教师数字技术运用的能力、教学软件选择与制作的能力、数字环境下驾驭课堂的能力,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课外交流与指导的能力。学校行政、学科教师和信息技术人员80%以上达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级水平。

第三十四条 积极开展学生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活动。以科技节为契机,结合社团、兴趣小组等载体,认真开展数字化课题研究、电脑制作、信息学竞赛、机器人比赛等活动,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相关比赛。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标准由温州市电化教育馆、温州市教育信息中心负责解释。

第五篇:关于推进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意见

关于推进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县(市、区)教育局,各直属学校(单位):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南通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通委发„2010‟9号)文件要求,全力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整体水平,更好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现代化中的引领作用,现就全力推进我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拓宽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也改变了教育和学习方式。构建先进的数字化校园,是我市教育发展占领制高点、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和全面迈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机遇。数字化校园建设是现代化学校创建的重要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信息技术的高度利用,实现教育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沟通、传播方式的效率最大化,是现代化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数字化校园是新时期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更是学校培养成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影响着学校的形象和地位。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行动举措。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是教育信息化工作在中小学校层面的重要载体和具体任务,它有利于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利于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和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

当前,要统一思想,深刻认识信息技术的巨大力量,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纳入现代化学校创建范畴。增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加快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步伐。

二、准确把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体,以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开放、系统、共享、多元、安全、高效的网络思想为指针,根据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新发展

(二)基本原则

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按照以下原则扎实推进:

1.科学规划,分层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省、市、县、校多个层面的硬件和应用系统建设。要坚持从系统化、集约化的角度制订建设方案,既要有技术上的前瞻性,又要符合学校教育特色。

2.统筹兼顾,分步实施。按照顶层设计、分层建设的工作思路,各地、各学校要加强对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制定推进计划,理顺分步实施措施,加强监管力度,稳步推进,协同发展。组织实施过程中,要统筹兼顾其它建设标准、评估体系和学校实际,充分利用好现有设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投资和浪费。

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类别的学校和机构特点,因地制宜,科学指导。要有机结合传统教育,从实际出发,有效引进新技术,科学整合新旧应用系统和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具有校本特色、高效实用、安全稳定的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应用和服务平台,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服务

(三)主要目标

到2015年,全市中小学创建完成80所以上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60%以上的学校达到数字化校园合格学校的标准,基本建成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使全市的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走在全省的前列。

1.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

2.建设或使用内容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具有校本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3.有效利用教育公共信息化系统,采用先进数字化管理

手段,提高学校教育管理效率。

4.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和科研系统,提高教学网络化、数字化利用率。

5.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搭建有利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服务平台。

三、认真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做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规划

各县(市、区)教育局要结合本地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切实制订并执行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全力推动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各中小学要依据新颁布的《南通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暂行)》(见附件)要求,以服务教育教学管理、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学校整体发展目标和任务,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

(二)加强信息技术设备设施建设

各地要继续完善县(市、区)教育信息中心设备设施,加快接入南通市基础教育专网,在充分满足区域内高速信息交换的前提下,注重在网络信息安全和数据冗灾备份方面的硬件建设。各中小学要在进一步完善学校局域网建设的同时,注重学校电脑机房、校园防盗及安全监控、广播系统等信息化硬件建设。

(三)推进教育系统数字化特色应用

在现有基础上,完善县(市、区)教育门户网站功能,推进校园网站、教育网站群建设。各中小学要鼓励广大教师利用市、县教育资源平台,制作和上传优质精品课程、教学课件等教育教学资源,增强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意识,提升各类资源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逐步搭建市、县(市、区)、校一体化的教育电子政务系统和办公自动化服务平台,全面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

(四)提升教师信息化运用能力

各县(市、区)教育局和中小学的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切实提高对教育信息技术的领导力,加强专业人才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壮大信息技术专业队伍,全面提高教师信息素质,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全面落实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

建立、健全各地各学校教育技术专门机构,建立专职网络管理员的有效工作机制,着重做好对专职网络管理员的培养。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数字化建设的分类指导,不断提高我市教育信息化队伍专业技术水平。

(二)加大投入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发展需要设立专项经费,确保数字化校园建设顺利进行。

(三)加强督查

要充分利用各类达标创建工作,加大对各级各类学校考核督查力度,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现代化学校建设评估内容之一,根据建设标准和评估细则以及建设成效,分别设立“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和“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合格学校”两个类别,并纳入对县(市、区)教育发展的考核机制。

(四)具体安排

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分类指导,分批创建。各学校要对照数字化校园评估标准逐条自查,并按照细则(见附件2),认真准备,踊跃申报。

在评估前,我们将组织有关研讨和现场交流活动,提高感性认识。2013年,我局在各地申报基础上,组织专家评估组,对首批申报的创建学校进行现场评估。

各辖市(区)教育局及市属各学校,必须按照分配的建议指标(见附件3),于5月底前将首批申报南通市数字化校园学校的纸质和电子报表(见附件4)报南通市电化教育馆。联系人:李志丹,电话:85510939。

南通市教育局

二〇一二年二月

下载浅谈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某某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台州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为扎实推进我市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中小学校园环境、教学资源、教育管理、教学应用的数字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到2015......

    瓯海区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

    附件: 瓯海区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暂行)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执行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全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特......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再思考

    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再思考 ——教育信息化培训反思 谷城县盛康镇黄岗中心小学胡加强 20世纪末,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化革命,对......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长子县岚水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为师生创造高效工作、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全面提升农村学校教育品位,用三年时间建成全省农村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实践运用一流......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根据中共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五个校园”的意见》、《关于成立市“五个校园”建设领导小......

    数字化校园建设汇报

    规划建设,落实应用,逐步推进 ——数字化校园建设汇报 信息化建设是学校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精选]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总体目标: 建成主干万兆、千兆汇聚的大二层高速校园基础网络,建设覆盖全校区域的校园无线网络,实现有线、无线网络有机整合,建立全院师生“人人皆用、处处......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项目二: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建设方案建设计划:每个特色项目的建设计划包含需求论证、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建设进度、资金预算、保障措施等部分。需求论证:网络系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