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招聘流程与关键点

时间:2019-05-12 14:3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作总结—招聘流程与关键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作总结—招聘流程与关键点》。

第一篇:工作总结—招聘流程与关键点

招聘流程与关键点

一、招聘计划的制定

1、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掌握各部门的编制与人员现状,确认是否有编制空余。随时关注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用人政策以及各部门的人员变动。

2、收集各部门的招聘需求并进行初步分析

1)为了方便收集的信息全面与汇总,需用统一的需求收集表; 2)明确反馈需求的时间并及时跟催;

3)判断招聘需求是否超编,初步分析招聘需求的必要性。

3、约用人部门领导时间,沟通招聘职位及职位信息

1)沟通时,要把业务部门当客户来满足,引导他们的需求; 2)沟通这些需求哪些有必要招聘哪些没必要招聘,如招聘需求超出编制,需用人部门走部门增编手续;

3)招聘职位的岗位职责、任职条件、期望到岗时间等。

4、汇总招聘需求,编制招聘计划

1)整理、汇总招聘需求,理清自己的思路与观点,寻求领导意见;

2)与领导沟通招聘职位的薪酬区间;

3)拟定招聘计划并按公司制度审批。

二、招聘前准备 招聘分析与招聘渠道选择

1、分析招聘职位的招聘难度、可用的招聘经费、招聘渠道、竞争对手的资源库,还要明确哪些职位需要常招。

2、然后根据分析的情况进行招聘渠道的选择。目前主要有的招聘渠道:网络、招聘会、员工推荐、猎头、内部竞聘、离职返聘、HR定向猎聘、派遣外包。

三、招聘的实施

1、招聘信息发布

招聘信息的发布要从应聘者的角度来考虑。比如简要的描述、关键词、公司地址、公司的简介、下述情况等

2、简历筛选

1)确定必备的任职条件,进行简历的快速初筛; 2)进行工作岗位与工作内容的匹配;

3)根据候选人的家庭住址、期望薪酬、以及简历体现出来的能力性格等信息,确定优先电话沟通人选。有疑问的地方需要标出。

3、电话面试

1)核对简历上的信息,如工作内容、学历等,询问期望薪酬以及离职原因;

2)判断信息真假与应聘者的求职意向,如果合适的,询问他适合面试的时间。

4、电话邀约

1)跟面试官确认时间,预定面试场地;

2)给候选人致电。第一次是提前2、3天,告知应聘者面试的具体时间、地点、需要携带的东西等。第二次是面试前一天下班前,确应聘者是否能来面试,如不能来及时调整;

3)对候选人的面试时间进行有效间隔,避免出现候选人扎堆等的情况。

5、面试

1)应聘登记表尽量填写全面,找出提问的问题点;

2)注意面试官以及面试问题的衔接,适当的时候提出问题,避免出现冷场;

3)认真倾听,不仅关注回答的内容,还要关注候选人的肢体语言、眼神等,以及交叉问题的回答是否能对上; 4)针对简历、应聘登记表上有疑问的信息进行提问验证; 5)除重点关注的工作经历外、离职原因、期望薪酬、到岗日期等都需要进行了解;

6)对面试过程进行全面、如实、对应的记录,避免应聘者看到记录的内容;

7)要缓解应聘者紧张的心情,提问方式上要灵活多变; 8)回答员工要了解的问题时,注意回答方式与技巧,不能夸张、虚构、随意承诺。

6、面试后的沟通与评价

1)如实整理面试记录,根据面试记录拟写初步评价;

2)跟用人部门负责人沟通专业面试评价并商议面试结果,如果录用,则沟通具体职位;

3)根据企业的薪酬体系,行业、公司所在地的薪酬水平以及应聘者的期望薪酬给出薪酬建议;

4)填写录用审批表,报领导审批。

7、薪酬谈判与背景调查

1)招聘时利用面试者提供的信息做好同等职位市场薪酬调研; 2)面试时让应聘者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压缩其期望薪酬; 3)用企业的核心价值增加薪酬砝码,例如对方在本行业与本企业可获得的发展前景,公司的福利等;

4)告知应聘者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数据(年薪或者月薪),告知应聘者薪酬结构与计算方法,隐去薪酬计算细节;

5)留出增长空间,逐步增加,不要一步到位(建议不超过3次); 6)背景调查需争求应聘者的意见;

7)背景调查一般在发offer后入职前或入职后的试用期期间。

四、入职手续办理与入职后的管理

1、入职手续办理 1)提前三天未入职的员工预约公寓、办理胸卡,提前一天预约体检;

2)安排新员工体检,然后到公司报道;

3)收取offer上要求需员工提交的材料(照片、员工履历表、入职通知单);

4)签订劳动合同与补充协议,发放员工手册等;

5)向薪酬、信息化系统管理人员等传递入职员工的信息。

2、入职后的管理

1)多与新员工沟通,了解员工的心态、工作状态,尽量为员工提供帮助,使其快速融入企业;

2)及时与其周围同事沟通,了解试用期员工的表现; 3)试用期结束前,与用人部门沟通该员工按时转正、延期转正还是试用期辞退,并进行相关工作安排。

第二篇:员工招聘流程的六个关键点

员工招聘流程的六个关键点

转自:人力资源考试网

对症才能下药——招聘渠道要精选

A公司人力资源经理李先生近来一直都困惑不已,每次从人才市场出来后,李先生都有一股沮丧的感觉,一方面是出口部总监急着要“外贸经理”人选,另一方面是李先生每次去人才市场都无功而返。这种的尴尬困境,想必很多人力资源从业者都不陌生,因为在企业的招聘实践中,发生这种情形的频率太高了,其一方面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招聘效率和招聘质量,另一方面也加大了企业招聘的隐性成本和显性成本。

那么出现这样的问题,企业应该如何解决呢?从源头上讲,此问题解决方案的关键还是在于招聘渠道的精选。这就正如医学意义上的“对症下药”的道理一样,正所谓对症才能下药,企业在布局招聘流程时,首先需要想到的是“我需要什么样的人”,第二则是“怎样去找到这样的人”。怎样找到这样的人呢?这就需要做好招聘渠道的特性与招聘岗位特性的结合。第一要清晰招聘岗位的特性,不仅要明白“我需要什么样的人”,还要熟知“这些人”的岗位层次、岗位重要程度、所属类别、招募的紧急程度、薪酬区间、市场供求状况、活动频繁区域等;第二要分析各招聘渠道的优点和缺点,如网络招聘有哪些优点和缺点?现场招聘的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猎头招聘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员工推荐的优点和缺点又是什么?只有将各种招聘渠道的优点和缺点了然于胸,才能做到科学选择;第三,就是做好结合工作。拿案例中的“外贸经理”为例,该公司以国外出口业务为主,“外贸经理”职位属于公司重要岗位,招募紧急,合适人选在市场上呈现供不应求状态,这是该职位的关键“特性”,那么根据这些特性,我们就可以将招聘渠道锁定在猎头招聘。因为猎头招聘具有效率高、人员质量有保证的“特性”。同理,具体到其他职位也是如此,关键是要把握好“知症”与“下药”的关系,力争达到“岗位”特性与“渠道”特性最优组合的目标。

重点就要突出——信息发布要讲技巧

多“逛”人才市场的人,也许都会有这样一个印象:所有招聘海报的格式几乎都是一样的,而且各个招聘职位的排版也几乎没有什么差异。这其实就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招聘信息发布工作没有得到重视。那么企业应该怎样重视信息发布工作呢?具体来讲,在选择了合适的招聘渠道后,企业在信息发布方面要做好两点工作:第一,要明确招聘重点。在将招聘信息对外发布时,企业需要根据不同职位人员需求的轻重缓急来确定每次招聘活动的重点,从而为招聘活动确定一个核心;第二,重点职位要突出显示。一般来讲,企业发布招聘信息的第一层次目的就是吸引求职者眼球,那怎样才能吸引求职者眼球呢?那就是突出显示,在确定了整个招聘活动的重点和核心职位后,企业就需要在排版上对这些职位信息进行突出显示,如放大职位需求信息、加“急聘”二字等,总之,要使这些职位信息能够达到突出、个性、差异的效果。当然,仅做这些还是不够的,企业还需要选择合适的人才服务机构,合适的招聘展位,这些都是招聘信息大范围传播的关键要素。

谁也不愿意等待——等待地点要费心

谁愿意等待?谁也不愿意等待,但在招聘实践中,等待是不可避免的,这样就需要招聘

者在等待地点上花费一番功夫。一是等待地点的选择。有的企业可能会安排在前台,有的企业可能安排在部门会议室,有的企业可能安排在培训室,不管选择哪里作为等待地点,企业始终要把握两个原则:其一,不能将等待地点安排在人员来往较为频繁之处,如前台就不是一个合适之处;其二,要能够彰显出企业“尊重人才”的氛围,地点的选择直接影射着企业的用人理念,如果企业要营造一种“尊重人才”的氛围,则就需要在地点上进行慎重选择。二是等待地点的设置。其实任何人员都可能是企业的“服务对象”,通过等待地点的合理设置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服务形象,企业文化的对外传播,而且也有利于增强企业的人才吸引力,当然也可以有效缓解面试者焦灼等待的情绪,对此企业就可以尝试在等待地点上摆放公司的一些文化宣传手册、企业发展史、外界宣传和评价等,以便于在构建优良企业形象,缓解等待情绪的同时,增强企业的人才吸引力。寒暄,谁都喜欢——面试发问要铺垫

寒暄,这个基本的礼仪,也许很多人都比较喜欢,尤其是初次见面时,真挚的寒暄不仅有利于缓解彼此“陌生”的心理环境,更是可以营造一种轻松的沟通氛围。那么将这个观点运用到企业招聘实践中,则是要求企业方在面试发问前也要来点铺垫,通过真挚的寒暄来缩减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以前笔者就见证过一个这样的面试:笔者刚在座位上坐稳,准备迎接扑面而来的“审问”时,结果迎来的却是“座什么车过来的?转车没有?路途辛苦了!”一类的话题,朋友式的开场白很快就拉近我们之间的心理“距离”,结果整个面试就在愉快、轻松、开诚布公的氛围中渡过。所以说,企业若是真的想在面试中获取应聘者大量潜在的信息,一定也要在发问前来点“寒暄”,如谈天气怎么样,近来比较热门的话题等,一方面通过寒暄的实施来凸显企业对应聘者的关爱和重视,营造一种轻松的沟通氛围,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实现企业与应聘者由“对弈共同体”向“合作共同体”的转变,达到开诚布公、知己知彼的沟通境界。

察言更要观色——面试观察要“两不误”

正如前文所说,面试环节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核心问题就是最大化的获取应聘者的潜在信息,从而确保后续录用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那怎样才能最大化地获取应聘者潜在的信息呢?答案是集中两大方面:一察言,二观色。一般来讲,在多数企业开展的面试中,企业方都会采用“STAR”法则与应聘者展开面谈,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察言”,企业方期望通过应聘者讲述过去发生的事件来了解其所具备的能力,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察言”中,企业要把握两方面问题。第一,要注意应聘者的讲述方式。有的应聘者可能会倒着讲述工作经历,有的应聘者也可能顺着讲述工作经历,不管采取何种方式讲述,企业需要注意地就是讲述方式的连贯性,是否具体、有核心,如果应聘者一会儿倒着讲述,一会儿又顺着讲述,给人一种很游离和空泛的感觉,那企业就应该重点关注了。第二,要注意应聘者的语气。语气其实就是心理活动的反映,在关注应聘者语气方面,企业需要留意应聘者讲述的语速,如是否有轻重缓急之处、是否有结巴之处、是否给人一种自信和铿锵有力的感觉。

察完言后,企业还需要“观色”。因为仅仅“察言”还是不够的,尤其是对于那些职场老手来说,即使你再仔细的“察言”,也有可能被忽悠,所以面试中的“观色”也很重要。具体来说,“观色”也是要做好两点工作:其一,观面部表情,如脸色是怎样的,眼神是怎样的。其二,观姿态。如坐姿是否有变化、讲述时的手势是怎样的。总的说来,“察言与观色”一方面在于检验应聘者讲述信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则在于获取应聘者潜在的信息,当然在做这方面工作时,面试还不要忘记了记录工作。

策马不忘扬鞭——招聘评估要及时

招聘评估也许是一个很遗忘的角落,因为就通常情况来讲,企业对招聘关注更多的是原定的招聘目标是否完成,这其实就是一种结果导向式的评估,但熟知绩效管理的从业者都知道,绩效管理不仅需要评估结果,也要评估过程,所以,企业招聘评估的焦点就需要集中在已发生的招聘活动的过程和招聘结果这两大方面。首先,在过程评估方面,企业要关注是否有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是否得到了合理解决、计划与实际是否有差异之处、是否存在明显的纰漏之处等几大指标,而在招聘结果方面,企业主要是锁定三大关键指标,一是成本核算,二是实际到位人数,三是应聘总数。与此同时,在开展招聘评估工作时,企业还需要把握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及时,通常来讲,在完成每个项目或阶段性的招聘活动后的一个月内,企业就需要开展招聘评估,因为一旦绩效评估与招聘活动的间隔时间过长,绩效评估的激励力度就会呈现出递减之势,所以招聘评估的及时性工作也是整个招聘流程需要把握的一个重点。

【纠错】转自:人力资源考试网

知道企业不愿录用哪些人

http://2008-8-1 17:36:11

对于不愿录用的几种类型的人,几乎所有的企业也是相通的。

1、过分赞扬、奉承该企业,以至于恶言中伤该企业竞争对手的人。

2、表现出过分谦卑的人。

3、过于自信、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大谈特谈的人。

4、过分想博得对方的好感,过于显示自己的人。

5、容易被激怒,极易流露感情的人。

6、制造麻烦的人。

7、只能单独工作的人。

8、墨守成规的人。

9、总爱怨天尤人,处世悲观的人。

10、总是说“这不是我的工作”的人。

第三篇:汇算130关键点

38个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节点问题

一、收入部分

1.企业已作为不征税的收入,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不征税收入条件,有无将非不征税收入混入不征税收入。

2.企业在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符合不征税收入条件的财政性资金,在5年(60个月)内未发生支出且未缴回财政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的部分,是否重新计入取得该资金第六年的收入总额。

3.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否按照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5.以非货币形式取得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否按照公允价值(即按照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确定收入额。

6.企业从被投资企业分配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为股票的,是否按股票票面价值确定投资所得,否则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7.企业是否有将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作为免税收入处理的,如果有,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8.企业接受非货币性资产捐赠收入,是否按公允价值(即按照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确定收入额。

9.企业取得利息收入,包括存款利息、贷款利息、债券利息、欠款利息等收入,是否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10.企业是否将应征企业所得税的利息收入,混入免征企业所得税的国债利息收入,少征企业所得税。

11.以非货币形式取得的利息收入,是否按照公允价值(即按照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确定收入额。

12.企业已作为免征企业所得税的国债利息收入,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免税收入条件,有无将非免税债券利息收入混入。13.企业已作为免征企业所得税的非营利组织收入,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免税收入条件,有无将营利收入混入。

14.企业是否有将其他投资分配中取得的应税收入作为从证券投资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享受免征企业所得税优惠。税法规定投资者从证券投资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

15.企业清产核资中全部盘盈资产与全部资产损失直接相冲抵的净盘盈收入,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是否经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并增加国家资本金,否则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征税。16.企业已经税前扣除的各种损失,在以后纳税又全部收回或者部分收回时,是否计入当期收入。

17.企业取得的各种补贴收入(如:政府补贴、财政补助或补贴、贷款贴息、出口贴息、专项补贴、流转税即征即退、先征后退(返)、其他税款返还、行政罚款返还、出口退税、取得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手续费等等),除国务院、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企业所得税不征税收入外,是否按税法规定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

18.企业取得的各种违约金收入,是否按税法规定确认当期收入。

19.企业的资产溢余收入(现金长款收入、固定资产盘盈收入),是否按税法规定确认收入。如非现金资产溢余,应按公允价值(即按照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确定收入额。20.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奖励或福利、利润(股息)分配、交际应酬、市场推广或销售等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用途的(不包括以买一赠一等方式组合销售本企业商品的),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外,是否按税法规定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确认收入。

21.企业提供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是否按照合同约定的特许权使用人应付特许权使用费的日期全额确认收入。即与会计上在使用期内各个期间按照直线法确认为当期损益,产生的税会差异,是否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22.以非货币形式取得的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是否按照公允价值(即按照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确定收入额。

23.以非货币形式取得提供劳务收入,是否按公允价值(即按照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确定收入额。

24.受托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以及从事建筑、安装、装配工程业务或者提供其他劳务等,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是否按照纳税内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认收入。

25.安装费、广告制作费、为特定客户开发软件取得的收入,是否按完工进度确认收入。

26.安装工作是商品销售附带条件的,安装费是否在确认商品销售实现时确认收入。27.宣传媒介的收费,是否在相关的广告或商业行为出现于公众面前时确认收入。28.包含在商品售价内可区分的服务费收入,是否在提供服务的期间分期确认收入。29.艺术表演、招待宴会和其他特殊活动的收费收入,是否在相关活动发生时确认收入。如果收费涉及几项活动的,预收的款项应合理分配给每项活动,分别确认收入。30.长期为客户提供重复劳务收取的劳务费收入,是否在相关劳务活动发生时确认收入。

31.属于提供设备和其他有形资产的特许权费收入,是否在交付资产或转移资产所有权时确认收入。属于提供初始及后续服务的特许权费收入,是否在提供服务时确认收入。32.会员费收入。申请入会或加入会员,只允许取得会籍,所有其他服务或商品都要另行收费的,该会员费是否在取得该会员费时确认收入。

申请入会或加入会员后,会员在会员期内不再付费就可得到各种服务或商品,或者以低于非会员的价格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该会员费是否在整个受益期内分期确认收入。

33.企业提供其他劳务收入,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是否按权责发生制为原则确认收入。属于当期的收入,不论款项是否收到,均作为当期的收入;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到,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

34.采用售后回购方式销售货物的,销售的货物是否按售价确认收入。如果有证据表明不符合销售收入确认条件的,可不确认收入,如以销售商品方式进行融资,收到的款项应确认为负债。

查核以旧换新的方式销售货物的,是否按照销售新货物收入确认收入。

35.销售货物涉及商业折扣的,是否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货物收入金额。

36.销售货物涉及现金折扣的,是否按扣除现金折扣前的金额确定销售货物收入金额。

37.已经确认销售收入的售出货物发生销售折让或销售退回,是否在发生当期冲减当期销售收入。已冲销当期销售收入的,是否有购货方提供折让或退货的适当证明,否则不得冲销当期的销售收入,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38.采取产品分成方式取得的收入,是否按照产品的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额。

39.以非货币形式取得的销售货物收入,是否按照公允价值(即按照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确定收入额。

40.采用托收承付方式销售货物的,是否按税法规定在办妥托收手续时确认收入。41.采取预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是否按税法规定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42.销售货物需要安装和检验的,是否在购买方接受商品以及安装和检验完毕时确认收入。如果安装程序比较简单,是否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43.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的销售货物,是否在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44.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是否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45.转让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股权、债权等财产取得的收入,是否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收入。46.以非货币形式取得的转让财产收入,是否按照公允价值(即按照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确定收入额。

47.企业在一般的股权(包括转让股票或股份)买卖中,随转让股权一并转让的股权转让人应分享的被投资方累计未分配利润或累计盈余公积,是否按税法规定确认为股权转让所得,不得确认为股息性质的所得。48.企业(即被投资方企业)向投资方分配非货币性资产,是否按公允价值销售有关非货币性资产计算财产转让所得或损失,否则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49.企业以经营活动的部分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是否在投资交易发生时,按公允价值销售有关非货币性资产计算确认资产转让所得,否则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二、支出部分

1.企业发生的税收滞纳金支出,按税法规定不得税前扣除,是否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企业发生的罚金、罚款支出或被没收财物的损失,按税法规定均不得税前扣除,在会计处理上已经计入“营业外支出”等科目的,是否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3.企业间接成本支出是否根据与成本计算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成本计算对象的产量等,以合理的方法分配计入有关成本计算对象中。

4.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除税法另有规定外,是否重复税前扣除。如企业按税法规定已税前扣除计提了各项费用或准备金后,实际发生的与以上计提的费用或准备相关的费用或损失,应按规定先在已计提的各项费用或准备金余额内扣除,不得重复在当期税前再次扣除,余额不足扣除的才可在当期税前直接扣除,否则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5.企业税前扣除的董事会费、董事费(不包括:以董事会名义支付的招待费、礼品费以及其他属于交际应酬性质的支出),是否经董事会决定,并在董事会决定范围及标准内,否则不得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税法规定董事会决定的开支,凡本期实际发生的,均可作为当期的费用列支,但是,以董事会名义支付的招待费、礼品费以及其他属于交际应酬性质的支出,都不得作为董事会费支出,而应计入企业的交际应酬费。企业的董事会费是指董事会及其成员为执行董事会的职能而支付的费用,如:董事会开会期间董事的差旅费、食宿费及其他必要开支。董事费是指经董事会决定支付给董事会成员的合理的劳务报酬。

6.企业发生的企业所得税税款支出或者允许抵扣的增值税,是否税前扣除。按税法规定均不得税前扣除,如已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7.企业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支出,是否合理的支出(即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常规,应当计入企业当期损益或者有关资产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如是否以出口离岸价确认出口货物收入的,其离岸后发生的成本费用税前扣除;是否虚计销售数量,多结转主营业务成本;发生销货退回的,是否只冲减收入不冲减销售成本;采取暂估入账后收到结算凭证时,是否用红字冲销暂估账,再按实际成本入账;其他不得税前扣除的不合理成本费用支出。

8.企业缴纳的各种基金、收费支出,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审批管理权限设立的基金、收费,否则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按照规定缴纳的、由国务院或财政部批准设立的政府性基金以及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缴纳的不符合上述审批管理权限设立的基金、收费,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9.企业发生的赞助支出,除另有规定外,是否按税法规定不得税前扣除,调增应纳税所得额。有无不得税前扣除的赞助支出混入可税前扣除的赞助支出,如有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10.企业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是否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资本性支出应当分期扣除或者计入有关资产成本,不得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如在建工程等非销售领用产品所应负担的工程成本,挤入“主营业务成本”,而减少主营业务利润。

11.企业自查或检查查补税款,除企业所得税、允许抵扣的增值税、滞纳金外,是否在企业补缴税款所属税前扣除。

12.企业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者财产,是否税前扣除或者计算对应的折旧、摊销税前扣除。

13.企业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支出,是否有不符合规定的发票。如没有填开付款方全称的发票;虚假发票、非法代开发票;填写项目不齐全,内容不真实,字迹不清楚,没有加盖财务印章或发票专用章的发票;应经而未经税务机关监制的发票;伪造或作废的发票以及白条等不符合规定发票。

14.企业发生的费用是否在费用应配比或应分配的当期税前扣除。即某一纳税应申报的可扣除费用是否提前或滞后申报扣除。如各类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不得移转以后补扣;除税法另有规定外,不得预提各类费用税前扣除;其他不符合配比原则的费用支出。15.企业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是否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属于当期的成本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均作为当期的成本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成本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支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成本费用。

16.企业直接成本支出是否根据有关会计凭证、记录直接计入有关成本计算对象或劳务的经营成本中。即是否有混淆成本计算对象或劳务核算直接成本支出。

17.企业对已出售给职工的住房,自职工取得产权证之日,或职工停止向其缴纳房租之日起,是否为职工住房(职工自有住房)交纳或以现金补贴的诸如物业费、水电费、维修费、折旧费等其他各种费用。按税法规定上述费用均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18.企业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支出,是否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如不得税前扣除的各类代扣代缴税费(如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19.企业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是否税前扣除。按税法规定不得税前扣除,如已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20.企业发生的贿赂等非法支出,按税法规定不得税前扣除,是否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1.企业税前扣除的为全体雇员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是否按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或标准缴纳,超标准的部分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企业为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支付的补充医疗保险费、补充养老保险费是否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税前扣除,超出部分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工资总额为税法规定的工资总额。

22.企业除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业保险费外,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包括境外保险费),是否按税法规定不得扣除,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3.企业对无房和住房面积未达规定标准的职工支付的住房提租补贴和住房困难补助在税前扣除,是否符合税法规定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房价收入比(即本地区一套建筑面积为6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的平均价格与双职工家庭年平均工资之比)在4倍以上的地区,按市(县)政府制定并报经省级政府批准的标准内扣除,否则不得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24.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是否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税前扣除,超出部分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25.企业是否有以非货币形式给实习生支付的报酬,如有按税法规定不允许在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企业税前扣除的以货币形式转账支付实习生报酬,可依照税收规定的工资税前扣除办法进行管理。26.企业对于辞退补偿产生的预计负债,在符合会计准则规定的确认条件计入当期费用时,因税法按实际支付制原则确认税前扣除,是否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其后实际支付时,再做相应的调减。

27.企业支付工资薪金总额税法规定的范围,与会计上的工资薪金总额范围税会差异,是否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总额”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地区补贴、物价补贴和误餐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员工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不包括:企业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以及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雇员向纳税人投资而分配的股息性所得;各项劳动保护支出;雇员调动工作的旅费和安家费;雇员离退休、退职待遇的各项支出;独生子女补贴;国家税务总局认定的其他不属于工资薪金支出的项目。属于国有性质的企业,其工资薪金,不得超过政府有关部门给予的限定数额;超过部分,不得计入企业工资薪金总额,也不得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28.企业对于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会计上确认当期费用,税法规定应属于增加资本公积,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确认费用扣除,是否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29.企业发生的工资薪金支出,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合理性,否则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税法规定的合理性确认原则是:企业制订了较为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企业所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发放的工资薪金是相对固定的,工资薪金的调整是有序进行的;企业对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有关工资薪金的安排,不以减少或逃避税款为目的。

30.企业对于在授予后立即可行权的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提供服务,在授予日公允价值已计入费用的,以及完成等待期内的服务或达到规定业绩条件以后才可行权的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会计上以对可行权情况的最佳估计为基础,按照企业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金额,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费用的,因税法按实际支付制原则应其在行权时才属于实际发生的费用,故在行权以前应进行纳税调整。

31.企业按国家统一规定为职工交纳的住房公积金,按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办法发放的住房补贴、住房提租补贴和住房困难补贴,可在税前据实扣除,暂不计入企业的工资薪金支出;企业超过规定标准交纳或发放的住房公积金或各种名目的住房补贴,是否作为企业的工资薪金支出,超过计税工资标准的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

32.企业发生的工资薪金支出的支付对象,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支付对象,否则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税法规定的支付对象是指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不包括:已领取养老保险金、失业救济金的离退休职工、下岗职工、待岗职工;应从提取的职工福利费中列支的医务室、职工浴室、理发室、幼儿园、托儿所人员;已出售的住房或租金收入计入住房周转金的出租房的管理服务人员;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原企业职工;虽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但企业不支付基本工资、生活费的人员;由职工福利费、劳动保险费等列支工资的职工。

33.经有关部门批准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办法的企业(工效挂钩工资企业),税前扣除的工资是否按税法规定其工资发放在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幅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以内的,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否则不得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按批准的工效挂钩办法提取的工资额超过实际发放的工资额部分,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34.企业以货币形式支付实习生报酬,是否以转账方式支付,否则不得税前扣除。35.企业当年发生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是否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超过部分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当年应纳税所得税额,可结转以后纳税在规定比例内限额扣除。

36.化妆品制造企业、医药制造企业、饮料制造(不含酒类制造)当年发生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是否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30%,超过部分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当年应纳税所得税额,可结转以后纳税在规定比例内限额扣除。37.对粮食类白酒(含薯类白酒)广告宣传费一律不得在税前扣除,是否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38.企业对外公益性损赠支出,是否有直接向受益人捐赠,如果有,按税法规定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39.企业符合税法规定的公益性捐赠支出,除其他规定可全额扣除外,是否在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超过的部分,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会计利润。

40.企业税前扣除的开(筹)办费,是否有不合规发票、是否有应计入相关资产成本的,如果有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41.企业开(筹)办费已经选定一种税前扣除方法进行税前扣除后,是否有改变扣除方法,如果有改变的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42.企业开(筹)办费选定长期摊销方法已进行税前扣除的,其摊销年限是否低于3年,税法规定不得低于3年,低于3年的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43.企业发生的劳动保护支出是否合理,不合理或有非因工作需要和带有普遍福利性质的支出,不得作为劳动保护支出,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44.企业已税前扣除的向与企业非关联关系的内部职工或其他人员借款的利息支出,是否在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或不同时符合税法规定的条件,不得税前扣除未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45.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是否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超过部分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46.企业从关联方借款支付的利息,超过按照债资比例(金融企业5:1,其他企业2:1)计算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是否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47.企业是否有投资者投资未到位而发生的利息支出,如果有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凡企业投资者在规定期限内未缴足其应缴资本额的,该企业对外借款所发生的利息,相当于投资者实缴资本额与在规定期限内应缴资本额的差额应计付的利息,其不属于企业合理的支出,应由企业投资者负担,不得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48.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向金融企业借款、购买经批准发行的债券发生的合理的利息支出中,是否有应资本化而未资本化的利息支出,如果有,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如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经过12个月以上的建造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发生借款的,在有关资产购置、建造期间发生的合理的借款费用,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按税法规定扣除。49.企业因税务机关特别纳税调整而被加收的利息支出,按税法规定不得在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50.企业实际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是否符合债权性投资和权益性投资比例(金融企业,为5:1;其他企业,为2:1),以及相关文件的规定,不符合规定的利息支出,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如果能够按照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提供相关资料,并证明相关交易活动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或者该企业的实际税负不高于境内关联方的,其实际支付给境内关联方的利息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51.属于不同独立法人的企业或母子公司之间支付的管理费(即企业向其关联企业支付的管理费),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52.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以及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按税法规定不得税前扣除,已扣除的,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53.企业发生的手续费及佣金是否有支付给交易双方及其雇员、代理人和代表人等情况,如有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54.企业是否与具有合法经营资格中介服务企业或个人签订代办协议或合同,并按国家有关规定支付手续费及佣金,否则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55.企业(除保险企业外)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是否按所签订服务协议或合同确认的收入金额的5%计算税前扣除限额,超过限额的部分按税法规定不得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56.企业是否有以现金等非转账方式支付给中介服务企业(除委托个人代理外)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如有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57.企业是否有将支付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直接冲减服务协议或合同金额,不如实入账,如有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58.企业是否有为发行权益性证券支付给有关证券承销机构的手续费及佣金,如有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59.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是否准确归集,有无将业务招待费计入差旅费、办公费等其他费用里。

60.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是否按发生额的60%税前扣除,发生额的40%不得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同时,发生额的60%是否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超出部分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在计算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时,其销售(营业)收入额应包括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营业)收入额。

61.企业税前扣除的职工福利费,是否超过企业全年职工工资总额的14%,其超过部分不得税前扣除或结转以后扣除。62.企业是否按税法规定准确归集核算职工福利费支出内容,如将职工福利费混列入其他费用科目,或将其他性质的费用误作为职工福利费等。税法规定职工福利费,包括以下内容:尚未实行分离办社会职能的企业,其内设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等集体福利部门的设备、设施及维修保养费用和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困难补贴、救济费、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等;按照其他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安家费、探亲假路费等。

63.企业税前扣除的职工工会经费,是否有《工会经费收入专用收据》。凡不能出具《工会经费收入专用收据》的,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4.企业税前扣除的职工工会经费,是否超过工资总额2%限额,超出部分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5.企业是否计提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如有,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66.企业计提的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的专项资金,是否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规定提取,否则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企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规定提取的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后,改变用途的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67.企业以前未能扣除的已经税务机关确认的资产损失,是否在企业以后税前扣除,按税法规定不得在以后扣除,应按国税函〔2009〕772号文规定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税法规定企业以前(包括2008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前)发生,按当时企业所得税有关规定符合资产损失确认条件的损失,在当年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扣除的,不能结转在以后扣除,追补确认在该项资产损失发生的扣除,而不能改变该项资产损失发生的所属。68.企业是否正确区分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否则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区分原则按会计相关规定执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租赁期限均匀扣除;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规定构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部分应当提取折旧费用,分期扣除。

69.信用担保企业当年计提的担保赔偿准备、未到期责任准备是否符合税法规定比例;上计提的担保赔偿准备余额、未到期责任准备余额是否转为当期收入。

三、税收优惠部分

1.企业安置残疾人员,并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税前扣除的,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加计扣除条件,否则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企业享受安置残疾职工工资100%加计扣除应同时具备如下条件:

(一)依法与安置的每位残疾人签订了1年以上(含1年)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并且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在企业实际上岗工作。

(二)为安置的每位残疾人按月足额缴纳了企业所在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

(三)定期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实际支付了不低于企业所在区县适用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

(四)具备安置残疾人上岗工作的基本设施。

2.创业投资企业享受按投资额的70%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优惠的,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24个月)以上,且符合国税发〔2009〕87号第二条规定的投资条件,否则不得享受优惠,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3.企业享受购置用于环境保护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优惠的,是否由企业自身实际购置并实际使用的专用设备,且符合税法规定列入《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内的专用设备,该专用设备是企业利用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购置(不包括企业利用财政拨款购置),其抵免的投资额是指购买专用设备发票价税合计价格,不包括按有关规定退还的增值税税款以及设备运输、安装和调试等费用,有无将设备退还的增值税税款以及设备运输、安装和调试等费用进行抵免税额,如果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4.企业享受购置用于节能节水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优惠的,是否由企业自身实际购置并实际使用的专用设备,且符合税法规定列入《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内的专用设备,该专用设备是企业利用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购置(不包括企业利用财政拨款购置),其抵免的投资额是指购买专用设备发票价税合计价格,不包括按有关规定退还的增值税税款以及设备运输、安装和调试等费用,有无将设备退还的增值税税款以及设备运输、安装和调试等费用进行抵免税额,如果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5.企业享受购置用于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优惠的,是否由企业自身实际购置并实际使用的专用设备,且符合税法规定列入《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内的专用设备,该专用设备是企业利用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购置(不包括企业利用财政拨款购置),其抵免的投资额是指购买专用设备发票价税合计价格,不包括按有关规定退还的增值税税款以及设备运输、安装和调试等费用,有无将设备退还的增值税税款以及设备运输、安装和调试等费用进行抵免税额,如果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6.企业购置并实际投入适用、已开始享受税收优惠的专用设备,是否有从购置之日起5个纳税内转让、出租的,如果有应在该专用设备停止使用当月停止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并补缴已经抵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7.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征税,是否符合税法规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简称“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目录》规定范围、条件和技术标准的项目产品,否则不得减计收入,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8.享受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否已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且符合税法规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条件,否则不得享受优惠,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9.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所得按免征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从事下列项目的所得,否则不得免税,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税法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的农、林、牧、渔业项目是:1.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坚果的种植;2.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3.中药材的种植;4.林木的培育和种植;5.牲畜、家禽的饲养;6.林产品的采集;7.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8.远洋捕捞。企业从事国家限制和禁止发展的项目,不得享受本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10.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所得按减半征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从事下列项目的所得,否则不得减半征税,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税法规定的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农、林、牧、渔业项目是:1.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2.海水养殖、内陆养殖。企业从事国家限制和禁止发展的项目,不得享受本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

11.企业从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经营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起,享受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是否符合税法规定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范围、条件和标准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经营所得(不包括企业从事承包经营、承包建设和内部自建自用《目录》规定项目的所得),否则不得享受上述优惠,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12.企业从事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起,享受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条件和范围,否则不得享受上述优惠,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13.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享受免征或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技术转让条件,且单独准确计算技术转让所得,合理分摊企业的期间费用,否则不得享受优惠,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14.新办软件生产企业经认定后,享受自获利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是否为新办的软件生产企业,且符合税法规定的软件生产企业资格,否则不得享受优惠,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15.新办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经认定后,享受自获利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是否为新办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且符合税法规定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资格,否则不得享受优惠,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16.企业当年享受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免两年减半三年”征收所得税优惠的,其生产性经营收入是否超过全部业务收入50%,否则不得享受优惠,应补征所得税。

17.集成电路生产企业享受减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其中,经营期在15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的起,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六年至第十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是否为投资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且认定为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或者认定为集成电路线宽小于0.25um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否则不得享受优惠,应补征所得税。

18.集成电路生产企业自获利起,享受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是否被认定为生产线宽小于0.8微米(含)集成电路产品的生产企业,否则不得享受,应补征所得税。(已经享受自获利起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政策的企业,不再重复享受)

19.企业研究开发费税前加计扣除50%,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并且财务核算健全研究开发费用归集核算准确,否则税前不得加计扣除,应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20.企业享受财税﹝2014﹞75号和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64号公告所述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时,应以该企业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当年占主营业务收入50%以上的经营业务判定其是否属于六大行业。所称收入总额,是指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的收入总额。企业享受研发专用仪器、设备采取一次性扣除或加速折旧处理时。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范围口径,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116号)或《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362号)规定执行。在实际管理中,应当关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是否是专门用于研发活动,除六大行业小微企业外,研发和生产共用的仪器、设备不得采取一次性扣除或加速折旧处理。

第四篇:自我介绍关键点

自我介绍关键点

面试过程中,面试官会向应聘者发问,而应聘者的回答将成为面试官考虑是否接受他的重要依据。对应聘者而言,了解这些问题背后的“猫腻”至关重要。本文对面试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进行了整理,并给出相应的回答思路和参考答案。读者无需过分关注分析的细节,关键是要从这些分析中“悟”出面试的规律及回答问题的思维方式,达到“活学活用”。

问题一:“请你自我介绍一下”

思路:

1、这是面试的必考题目。

2、介绍内容要与个人简历相一致。

3、表述方式上尽量口语化。

4、要切中要害,不谈无关、无用的内容。

5、条理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6、事先最好以文字的形式写好背熟。问题二:“谈谈你的家庭情况”

思路:

1、对于了解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等有一定的作用,这是招聘单位问该问题的主要原因。

2、简单地罗列家庭人口。

3、宜强调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4、宜强调父母对自己教育的重视。

5、宜强调各位家庭成员的良好状况。

6、宜强调家庭成员对自己工作的支持。

7、宜强调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

问题三:“你有什么业余爱好?”

思路:

1、业余爱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这是招聘单位问该问题的主要原因。

2、最好不要说自己没有业余爱好。

3、不要说自己有那些庸俗的、令人感觉不好的爱好。

4、最好不要说自己仅限于读书、听音乐、上网,否则可能令面试官怀疑应聘者性格孤僻。

5、最好能有一些户外的业余爱好来“点缀”你的形象。

问题四:“你最崇拜谁?”

思路:

1、最崇拜的人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这是面试官问该问题的主要原因。

2、不宜说自己谁都不崇拜。

3、不宜说崇拜自己。

4、不宜说崇拜一个虚幻的、或是不知名的人。

5、不宜说崇拜一个明显具有负面形象的人。

6、所崇拜的人人最好与自己所应聘的工作能“搭”上关系。

7、最好说出自己所崇拜的人的哪些品质、哪些思想感染着自己、鼓舞着自己。

问题五:“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思路:

1、座右铭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这是面试官问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

2、不宜说那些引起不好联想的座右铭。

3、不宜说那些太抽象的座右铭。

4、不宜说太长的座右铭。

5、座右铭最好能反映出自己某种优秀品质。

6、参考答案——“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问题六:“谈谈你的缺点”

思路:

1、不宜说自己没缺点。

2、不宜把那些明显的优点说成缺点。

3、不宜说出严重影响所应聘工作的缺点。

4、不宜说出令人不放心、不舒服的缺点。

5、可以说出一些对于所应聘工作“无关紧要”的缺点,甚至是一些表面上看是缺点,从工作的角度看却是优点的缺点。

问题七:“谈一谈你的一次失败经历”

思路:

1、不宜说自己没有失败的经历。

2、不宜把那些明显的成功说成是失败。

3、不宜说出严重影响所应聘工作的失败经历,4、所谈经历的结果应是失败的。

5、宜说明失败之前自己曾信心百倍、尽心尽力。

6、说明仅仅是由于外在客观原因导致失败。

7、失败后自己很快振作起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面对以后的工作。

问题八:“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

思路:

1、面试官试图从中了解你求职的动机、愿望以及对此项工作的态度。

2、建议从行业、企业和岗位这三个角度来回答。

3、参考答案——“我十分看好贵公司所在的行业,我认为贵公司十分重视人才,而且这项工作很适合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

问题九:“对这项工作,你有哪些可预见的困难?”

思路:

1、不宜直接说出具体的困难,否则可能令对方怀疑应聘者不行。

2、可以尝试迂回战术,说出应聘者对困难所持有的态度——“工作中出现一些困难是正常的,也是难免的,但是只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良好的合作精神以及事前周密而充分的准备,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问题十:“如果我录用你,你将怎样开展工作”

思路:

1、如果应聘者对于应聘的职位缺乏足够的了解,最好不要直接说出自己开展工作的具体办法,2、可以尝试采用迂回战术来回答,如“首先听取领导的指示和要求,然后就有关情况进行了解和熟悉,接下来制定一份近期的工作计划并报领导批准,最后根据计划开展工作。”

问题十一:“与上级意见不一是,你将怎么办?”

思路:

1、“我会给上级以必要的解释和提醒,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服从上级的意见。”

问题十二:“我们为什么要录用你?”

思路:

1、应聘者最好站在招聘单位的角度来回答。

2、招聘单位一般会录用这样的应聘者:基本符合条件、对这份工作感兴趣、有足够的信心。

3、如“我符合贵公司的招聘条件,凭我目前掌握的技能、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适应能力及学习能力,完全能胜任这份工作。我十分希望能为贵公司服务,如果贵公司给我这个机会,我一定能成为贵公司的栋梁!” 学口才加V信koucaiyanjiang 治治你的本嘴巴!

问题十三:“你能为我们做什么?”

思路:

1、基本原则上“投其所好”。

2、回答这个问题前应聘者最好能“先发制人”,了解招聘单位期待这个职位所能发挥的作用。

3、应聘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了解,结合自己在专业领域的优势来回答这个问题。

问题十四:“你是应届毕业生,缺乏经验,如何能胜任这项工作?”

思路:

1、如果招聘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应聘者提出这个问题,说明招聘单位并不真正在乎“经验”,关键看应聘者怎样回答。

2、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最好要体现出应聘者的诚恳、机智、果敢及敬业。

3、如“作为应届毕业生,在工作经验方面的确会有所欠缺,因此在读书期间我一直利用各种机会在这个行业里做兼职。我也发现,实际工作远比书本知识丰富、复杂。但我有较强的责任心、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而且比较勤奋,所以在兼职中均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从中获取的经验也令我受益非浅。请贵公司放心,学校所学及兼职的工作经验使我一定能胜任这个职位。”

问题十五:“你希望与什么样的上级共事?”

思路:

1、通过应聘者对上级的“希望”可以判断出应聘者对自我要求的意识,这既上一个陷阱,又上一次机会。

2、最好回避对上级具体的希望,多谈对自己的要求。

3、如“做为刚步入社会新人,我应该多要求自己尽快熟悉环境、适应环境,而不应该对环境提出什么要求,只要能发挥我的专长就可以了。”

问题十六:“您在前一家公司的离职原因是什么?”

思路:

1、公司转型

2、项目进入维护期

3、向往大环境,有更好的发展平台

问题十七:“期望的工资?”

思路:给出一个明确的期望值,如2500!(具体数字由各地实际情况确定)

问题十八:你对公司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思路:我想尽快的熟悉公司的业务,不知道有没有这方面的培训和提升?

第五篇:格式自查关键点

格式自查关键点

1.页数要求:毕业论文的篇幅约为1.8万~2.5万字,独立成册(20-30页);外文文献及翻译的篇幅与毕业论文大略相当,独立成册(20-30页,从摘要开始算,带页码的不得少于18页)。

2.封面:题目≤25个字, 第二行第一个字和“题目:”的冒号后面第一个字对齐。

3.页眉:“郑州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

4.目录:目录中页码不必加括号,列出一、二级标题即可。

5.摘要:要求150~250字,3~5个关键词,中英文对照。

6.正文:中文字体:正文——宋体小四,标题——黑体(一级标题黑体小二,二级标题黑体四号,从三级标题开始全部视同正文,宋体小四);

英文字体:Times New Roman;

页面设置:A4,页边距上2.4cm、下2.2cm、左2.6cm、右2cm,纵向; 段落设置:段前0行、段后0行,1.25倍行间距;

章节分页:目录、摘要、正文、致谢、参考文献各部分要求强制分页,正文中各个章节之间则不必强制分页,但是页末仅有一个

标题时,可加空行使其从下一页开始;

标题格式:“目录”、“摘要”、“致谢”、“参考文献”标题上、下

各一个“小四”空白行;

图表格式:所有图表必须有中英文对照的名称(五号,居中),表格要求 “三线表”,表名在表上方(五号,居中); 逐条说明:用首行缩进,不要用悬挂缩进(详见模板第十七条)。

7.参考文献:英文文献≥2个,文献总数≥10个,五号字,注意格式!

8.外文文献及翻译:必须将原文转换成Word文档。原文中的图表名称必须手敲,不能截图。翻译后的图表只需中文名称,且图表里面的英文内容要用中文文本框覆盖或重新绘制。

注意:先单面打印,不要装订,统一检查完格式后再左侧装订(全院集中检查格式和收取论文的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下载工作总结—招聘流程与关键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作总结—招聘流程与关键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营销关键点

    提高营销系统的执行力 良好的组织体系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础提高执行力不仅要靠提高提高营销人员的业务能力、工作水平、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来实现,更为关键的是要建立起完善的......

    《关键点》读后感

    《关键点》读后感 枕边有本书,是我珍爱的,叫做《关键点》。她教我们弄清自己的愿望,制订完整的个人计划,养成把注意力放在至关重要之处的习惯,这是使生活焕然壹新的捷径。读后受......

    PPP项目落地工作流程及关键点

    PPP项目落地工作流程及关键点 一、 项目前期准备阶段(主要是政府方面工作) 1、 项目发起 项目发起阶段的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启动准备和前期调研:组建项目实施班子、制定整体工作......

    早期阅读价值与关键点

    早期阅读的价值和关键点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母亲温柔的读书声音是孩子童年最好的音乐。一个家庭没有书,就等于一间没有窗户的房子。可见,阅读对孩子的一生发展,影响是巨大的。......

    早期教育之关键点

    早教要重视儿童不同成长阶段 导读: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可以明显发现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都会发生改变。这时,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年龄,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早教。 案例......

    少先队工作关键点

    林扒小学少先队工作关键点 一、指导思想 结合新课程计划的实施,重点突出对少年儿童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和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完善各种制度,切实抓好少先队基础建设......

    团队打造关键点(模版)

    团队打造关键点: 第一,明确团队目标,制定行动计划 一个优秀的团队,必然是建立在相同的利益、相同的兴趣、相同的奋斗目标之上。在此目标基础上,团队需进一步制定团队的工作计划和......

    两会关键点(5篇)

    一、反腐倡廉提高公务员素质1.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一致同意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对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党的十八大有明确部署,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