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吉县全力以赴 打造全国一流的美丽乡村
全力以赴 打造全国一流的美丽乡村
各位领导、同志们:
双一村位于凤凰水库上游,村域面积18.2平方公里,全村现有总人口2635人,辖九个村民小组,分布三个自然村,全村拥有山林面积2.5万亩,其中毛竹1.5万亩,是全县毛竹林面积最大的村,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15万元。
双一村2013年启动创建中国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以建设中国竹乡“第一竹文化村”为目标定位,坚持村庄高品味、环境最生态、文化最特色,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群众积极参与下,于2014年底通过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验收。在此,对所有关心和支持双一发展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真诚的感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对创建工作进行汇报:
一、创建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的主要做法
(一)立足高品味,狠抓环境提升。一是明确建设总体思路。经过反复论证,我们把双一村创建的总体思路确定为:一个主题,二个展馆,三个古建,五个竹创,八个景点,为精品示范村创建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二是严格执行设计方案。文本设计再漂亮,但不执行,一切都是空的。双一村在创建过程中严格按设计方案进行,如有变动也要经设计单位修正后才进行,从而确保设计效果不打折扣,建成后有几个景观工程甚至比效果图更为漂亮。三是注重细节精雕细琢。工程做的好不好,细节决定成败,双一村的工程管理由村干部、群众、村工程管理员、监理、设计单位,实行五位一体全程跟踪、立体监督,确保工程质量过关,力求精 致。四是争取条件实现五线下地。目前农村各种电线像蜘蛛网,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双一村利用被列入省电力示范村的有利条件,大部分线路实现了下地,总投资300万元,老百姓拍手叫好。
(二)重在添韵味,挖掘历史传承。美丽乡村建设文化是内涵和灵魂,双一村竹文化和历史文化都非常丰富,我们创建确定的主题就是打造“中国竹乡—第一竹文化村”,所有的创建工作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来做。我们花大力气对竹文化进行了挖掘,为以后的发展整理出了思路,特别对活态文化进行了有效扶持。历史文化方面着重对古祠堂、古民居、古道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保护,也对影响历史风貌的建筑进行了改造。目前,一走进双一村,就会体会到一股古色古香的味道。浙江省乡村记忆基地也在朱氏祠堂落地,欢迎大家前来参观。
(三)突出挖潜力,做足经营文章。双一村环境优美,清朝时就有戴村八景,在这次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中,重新整合了新八景,使全村面貌焕然一新,为经营村庄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正在与几家乡村旅游公司洽谈合作开发,年内争取签约。
(四)着力破难题,开展五水共治。双一村在今年五水共治中,主要做法是抓两头,破难点。一是抓农民饮水工程:双一在凤凰水库上游,守着大水库没有水喝,在上级支持下,我们新建了马坑坞水库,投资120万元,使家家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二是抓农村污水处理工程:为了做好凤凰山水库水源地保护,双一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按照一级A的排放标准进行治理,治理农户数达到420户,总投资380万元。三是破河道水污染治理难点:余杭区的沙场生产使整条河道浑浊不堪,污染严重,老百姓意见 特别大。为此,县政府专门召开了“圆桌会议”解决这个难点,现在双一河道的水,清澈见底,谁看了都欢喜。
(五)深入稿发动,推进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利国利民。双一村在原有长效管理的良好基础上,深入宣传发动,全民参与,积极探索出垃圾不出村的办法。共投资50多万,建造垃圾分类房和专用的分类设备,已开展正常运转。下一步,我们还要通过进一步宣传培训,改变老百姓的生活习惯,提高村民素质,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
二、今后打算和下步工作计划
(一)实行项目再推进。2015年我们正在积极争取“中国美丽宜居”、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安吉旅游示范村的三个项目,希望各部门继续支持双一村的发展,我在这里代表全村承诺,一定全力以赴高标准严要求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二)实行经营再加速。2015年我们将着重好三件事:一是引进一个专业的乡村旅游公司来进行村庄运营,目前已经达成初步意向。二是做好民宿经营的文章,村里准备对几幢品位较高的古民居进行收购,然后招商打造几个精品民宿点,同时,村里已决定拿出60万的资金,进行奖励,对已具备条件的农户进行政策引导。三是完善中国大毛竹景区的基础设施工作。目前景区框架已拉出,2015年准备和乡村旅游公司共同合作再投入500万元,争取建成一个高质量的景区。
(三)实行管理再提升。美丽乡村的建设永远在路上,美丽乡村的管理更是下一步工作的种种之重。2015年,我们将建立美丽乡村长效管理综合管理体系,把卫生管理、文化管理、工程 维护和保养的管理、村民乡规民约执行力的管理、乡村旅游的管理,全部纳入其中,把提高管理水平作为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的重要抓手来做。
各位领导、同志们,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双一村有信心建设中国一流的美丽乡村,为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让双一村真正成为精神富有、经济富裕的双富双一,为了这一目标的早日实现,我们将再次扬鞭奋蹄,全力以赴,再创佳绩。
谢谢大家!
安吉县递铺街道双一村
2015年1月29日
第二篇:美丽乡村:安吉样本
安吉模式 中国样本 2011年04月08日 09:12 来源:东方早报
国际旅游小姐中国区分赛场设在安吉
中央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考察安吉后不禁感慨:“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鲜活样本。”
生态立县
几年间,安吉翻天覆地的变化,足以让人震惊。
上个世纪,安吉因环境破坏和污染,曾被国务院点名批评,如今却实现华丽转身,成为“美丽乡村”的代名词:竹林竹海、中南百草园、江南天池自然景观美不胜收;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美丽令人流连忘返;旅游产业、白茶产业、椅业产业又给安吉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2000年安吉痛定思痛、因地制宜、谋求转型,决定依靠安吉特有的生态优势,走“生态立县”的发展之路。2008年安吉将目光放地更远、更高,正式启动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计划用10年时间把安吉187个行政村都建设成为“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现代化新农村。同时,发挥生态优势和特色产业,利用旅游目的地、两大特色产业形成经济发展“双引擎”,最终走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新农村样本
农业部组织的新农村建设调研组对安吉调研后认为,安吉“美丽乡村”建设注重领导方式、思想观念、载体平台、制度政策、服务方式的五大创新,使新农村建设从一个宏观的方向性概念转化为操作的工作实践,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使农业变强了,二是让农民变富了,三是把农村变美了,四是城乡更加和谐了,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为全国新农村建设树立了一个鲜活而生动的典型。
安吉利用生态优势,闯出了一条由第一产业“接二连三”(靠一产优势发展二产、再靠生态优势发展三产)正在向“跨二进三”(跨越二产,依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直接进入三产)发展,一二三产业联动、综合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认为,安吉将生态资源转化成资本,大力发展农业三产化,让农民分享到了第三产业的资本收益,使农民靠三产增收,而不是靠一产增收,实现了跨越性的发展,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再添一计。
模式由此形成,“美丽”自始至终。
链接
推进新农村建设
安吉“美丽乡村”三大启示
一、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城乡一体化的道路,采取一二三产业统筹发展的模式,统一规划,一起推进,统筹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并非只能靠工业化和城市化。
二、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没有统一的模式可循,但必须有统一的发展思路。每个地方都有自己不同的区位条件、地缘优势、产业优势,应该准确定位,科学发展,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三、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统筹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包括环境建设、节能减排、传承农耕文化、发展休闲农业等丰富内容。老百姓的幸福感并不一定与GDP的增长成正比,在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水平达到小康之后,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影响幸福感的直接因素
第三篇:安吉美丽乡村模式
“安吉模式”就是:以生态工程大项目启动生态环境大建设;以生态环境大建设带动生态经济大发展;以生态经济大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大跨越。全县基本形成了以省级开发区为引领,天子湖现代工业园、临港开发区为依托的工业布局金三角;形成了以竹业、椅业为统领,生物医药、新型纺织、特色机电、汽摩配件等新兴产业后起之秀的生态工业产业体系。
安吉围绕建成“全覆盖、高标准、深领域”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定位,以“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四大目标,以“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四项原则,通过实施“环境提升、产业提升、素质提升、服务提升”四大工程 浙江安吉: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2013-02-04 10:44:36 来源:光明网 编辑:付承堃 发表评论
进入论坛>>
地处浙西山区的安吉县近年来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通过完善城市发展规划,严格保护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积极倡导低碳生活,从省级贫困县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县、生态县,走出了一条既具时代特征又有地方特色的科学发展路子,积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经验,形成了“环境宜居一流、乡村美丽一流、百姓富裕一流、文化生态一流”等诸多优势。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吉实践,能够为我国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优化县域生态环境。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准确把握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立足于生态特色基础谋篇布局,因地制宜,扬长补短,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开辟一条差异化、有特色的发展之路。以安吉县的实践为例,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安吉县确立了大力推进生态县建设的总体思路,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总载体,以县域大景区为共同愿景,以“环境保护”和“资源永续利用”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的核心,经过环境资源化、资源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三大步骤,坚持城乡协同并进,初步建立了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产业协调、发展潜力强劲、生态文化活跃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模式,塑造了以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中国美丽乡村”为代表的生态文明建设县域综合品牌,成功打造了长三角特色制造业集聚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休闲经济先行区、山区新型城市化样板区和创业与人居优选地。
繁荣县域生态文化。首先,地方政府要通过各种社会活动营造良好的生态建设氛围,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普及生态文化理念,实现从“山上有生态”向“心中有生态”的提升。其次,要加大文化保护力度,加强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第三,要营造共建共享的氛围,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民性,形成全民共建共创生态文明的生动局面;全面改善民生,着力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均衡的公共服务、舒适的富裕生活、祥和的人居环境,开创民生发展的新局面。第四,要增强人才保障,吸引、培育各类人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发展县域生态经济。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在经济与生态两者之间找到结合点、寻求突破口。首先,要实现农业经济的“整合、联合、融合”。通过制定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总体规划,出台鼓励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的政策,构建立体化生态农业开发格局。以建设高效化的生态农业为总目标,通过实施产业升级工程、品牌培育工程、竞争力提升工程、生态环境改善工程和科技兴农工程,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和品牌化,打造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
其次,要实现工业经济的“集中、集约、集聚”。一是推进企业集中,所有企业全部集中进园区;二是推进产业集聚,提升运营效率、节约土地和公共设施成本;三是推进要素集约,珍惜土地资源,推广产业的“亩均产出率”、“建筑容积率”和“开工投产率”等“三率考核法”,引入项目建设强制性标准。第三,要实现循环经济的“低耗、低排、高效”。以政策创新为先导,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注重产业的循环链接与节能减排。启动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重点抓主要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推进废弃物循环综合利用,做大做强生态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物医药、生态休闲、生命养老等绿色产业。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保护、治理和建设“三位一体”,整体推进,改善环境质量,优化人居环境,引领生态文明建设。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把生态村建设作为生态县建设的基础工程。
首先,要坚持“试点先行、有序推进,规划引领、差异发展”的建设思路,实行县乡村三级配套补助的办法,制订相应的配套补助激励政策和奖励补助措施,调动乡镇、村和农户的建设积极性,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其次,要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公共设施,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速建立城乡一体的物流配送体系,注重农村社区长效管理机制创新。
第三,确立鲜明的主题,集中力量实现既定目标。例如,安吉县以实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入点,抓点成线、延伸扩面、完善提升,覆盖到全县187个行政村;持久开展“双十村示范、双百村整治”和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扩大生态精品覆盖面,高标准实施一批城乡生态项目,建设城市生态景观、公路沿线生态走廊、乡村生态群落。第四,在村庄改造的过程中,要坚持高品位、高起点,做足山、水、树、花的功夫,巧妙结合地方自然条件和文化元素,把当地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现代文化进行融合,在共性中追求个性,彰显魅力,打造以生态文化为主题的多元化乡村,体现“一村一韵”。开展以畜禽粪便污染整治、生活污水整治、垃圾固废整治、化肥农药污染整治、河沟疏浚整治和提高农村绿化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
近年来,我县致力于建设中国美丽乡村、推动竹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政府推动、百姓参与、上下合力”的良好氛围,效果显著。安吉的中国美丽乡村和竹产业发展更是全国山区半山区县市典范,倍受社会各界的肯定和中央省市级各类媒体的关注。县宣传部门为提高安吉知名度与美誉度,积极为安吉对外宣传进行吆喝,营造声势。一是主动走出去。宣传部门及时将县内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和竹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整理,制作宣传资料由部领导亲自前往北京、上海等地与主流媒体进行沟通,争取在全国有影响的媒体上报道安吉建设与发展成果;二是诚心请进来。在与主流媒体沟通的同时,创新形式力邀媒体到安吉采风,实地感受安吉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和竹产业对安吉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和提高农民生活的重要影响,通过记者体验、百姓畅谈等形式生动报道;三是做大做强外宣工作。由常委宣传部长、分管部长亲自带队到北京、上海等地与主流媒体负责人联系协商,力争播精品、上头条、扩影响。目前沟通的均是在长三角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媒体,如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等。继2009年9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经典中国辉煌60年》为题头条报道我县良好生态环境与建设成果后,12月2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再次以《浙江安吉竹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题报道了我县竹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如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安吉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12月28日,央视一套与央视新闻频道在7点至8点时段的《朝闻天下》栏目中分别以《村庄名片》、《记者体验:竹子改变生活》、《农民2009:农民老李的致富三级跳》、《数字增收》为题全面报道安吉县政府在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与地理优势情形下,政策支持、技术帮扶、产销跟踪,因地制宜推动竹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成功做法与典型经验。通过以记者体验、农民说安吉、数字证实等不同形式报道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与竹产业发展,使安吉对外形象进一步提升,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作为全国权威主流媒体的中央电视台在重点栏目如此高频率报道安吉,在安吉对外宣传历史上罕见的。这也反映了安吉对外知名度与影响力在扩大,安吉政府带领农民增收致富效果是明显的,更是符合安吉山区半山区自身特点的。浙江省安吉县委县政府按照生态立县理念,注重领导方式、思想观念、载体平台、制度政策、服务方式的五大创新,充分发扬安吉人兼容并蓄、敢为人先、虚心有节、挺拔向上的竹精神,以打造“中国美丽乡村”为抓手,全力把全县187个行政村建设成为“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全国生态环境最优美、村容村貌最整洁、产业特色最鲜明、公共服务最健全、乡土文化最繁荣、农民生活最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据安吉县委副书记王树介绍,为保证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科学有序,县委县政府把全县作为一个大乡村来规划,把每一个村当作一个景点来设计,把每个农户当成一个小品来改造。现已把全县所有行政村划分为40个工业特色村、98个高效农业村、20个休闲产业村、11个综合发展村和18个城市化建设村,并出台了《中国美丽乡村实施意见》,明确了实施架构、评价标准、考核办法、奖励政策和长效管理机制,使“中国美丽乡村”建有方向、评有标准、管有办法,使新农村建设从一个宏观的方向性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工作实践,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安吉模式”,培育了“敢为人先、坚忍不拔、同心协力、求真务实”的“安吉精神”。
王树告诉记者,安吉县通过实施环境、产业、素质和服务“四大提升工程”,大力推进“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使安吉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昔日被国务院列为太湖水污染治理重点区域的安吉,如今被称为中国竹乡、中国白茶之乡、中国椅业之乡、中国竹地板之都、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成为长三角地区大城市产业转移、要素外溢的“首选之地”和都市人群摒弃浮躁、回归自然的“休闲乐园”。
据了解,安吉农村产业发展按照“一产调优提效、二产调强提质、三产调大提速”的发展思路和“一产接二连三”的产业互动目标,培育发展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竞争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使农业变强了,2008年,全县竹产业销售额达108亿元,白茶产值7.8亿元,已建成农业休闲观光园区13个,面积7万亩。2009年上半年,全县休闲农业园区共接待游客307万人次,旅游收入12.25亿元,拉动农民收入增长2.3个百分点;“农家乐”经营户达520户,8800余张床位,全年可接待游客68万人次,解决农民就业3万人,实现收入1亿元。让农民变富了,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0343元,高于浙江全省农民人均收入1000多元。农民富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富庶,还表现在农民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农民的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农民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把农村变美了,建成了全国优美乡镇12个,省级生态乡镇13个;形成了体系完善的“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的农民生活垃圾处理网络,垃圾收集率达95%;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1%,建成生态公益林100万亩,空气质量和水质量保持Ⅱ级以上,走进安吉就像到了一个巨大的生态公园,山美、水美、田园美。城乡也更加和谐了,县城以山为脉,以水为径,形成群山环绕水穿城、青山碧水绿绵延的生态城市形态,广大农村把生态村建设与小康示范村创建等有机结合起来,整体推进,全县城乡收入差距比达到1.96:1,一些经济活跃乡村的农村户口甚至已经成为让城里人羡慕的身份。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一种优势资源,关键是如何把生态资源变成生态效益。安吉基于这种理念,大力挖掘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潜力,集中精力打造中国名牌农产品和优势农产品,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同时耐心寻找跨越式发展之路,利用生态环境优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建设大都市后花园,打造休闲度假天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让安吉人得到了第一桶金,大批城市游客的到来又使安吉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农民由一产“接二连三”(靠一产优势发展二产、再靠生态优势发展三产)正在向“跨二进三”(跨越二产,依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直接进入三产)发展,闯出了一二三产联动、综合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认为,对于“安吉模式”应该全面、系统地来看待和认识,其中有很多值得总结、借鉴和推广的经验和理念。比如“安吉模式”把各地的领导干部忽视的生态资源转化成了资本,大力发展农业三产化,让农民分享到了第三产业的资本收益,使农民靠三产增收,而不是靠一产增收,实现了跨越性的发展,这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再添一计。再比如,安吉一个县的产值仅相当于苏南的一个村,一个县的财政仅相当于苏南的一个乡,但是安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建设水平却达到了日韩的水平,而且不是一个两个点,可以随处下车,随处去看。这也为新农村建设怎么搞、怎么以极低的成本让千家万户实现生态农业环保农村、是不是只能在高度发达地区才搞得成、是不是财政拿足够的钱才搞得成提供了活生生的范例。
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局长甘士明在发言时说,美、新、富、荣四大要素构建了美丽乡村,支撑了“安吉模式”,走出了一条适合安吉特点的新农村建设发展路子,也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做了最好探索。特别是把保护生态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农民创业和农民增收这个根本着眼点,依靠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打造乡村旅游产业,拓展农业的发展功能,使把整个农业产业附加值得到了最大提升,创新了农业产业创新模式,很有推广价值;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把资源进行充分地整合,吸收相关的社会资本和农民资本来进行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用以奖代补的这一点点资金撬动了比较大的社会资源来共同建设新农村,也值得借鉴。与会专家认为,“安吉模式”演示了新时期中国农业、农村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的运作轨迹,体现了通过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的创新思路,实践了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区推进生态立县和生态强县的发展方式,揭示了特定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规律,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从“安吉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看,有四条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坚持以农为本发展战略,跨二进三,实现“三农”跨越式发展。安吉围绕竹子、白茶、蚕桑这三个农业主导产业做足文章,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真正做到了农业“接二连三”,同时大力打造县域经济整体品牌优势,形成了“中国竹乡”、“中国首个生态县”和“中国美丽乡村”三张亮丽的“名片”,进而使农业在“接二连三”的同时实现“跨二进三”,变农业资源为农业资本,在要素重新定价、重新分配中占据主动,实现了“三农”跨越式发展。
二是坚持生态先行发展战略,强调自然和谐与生态文明,推动“三农”可持续发展。安吉善于挖掘和保护生态、善于经营生态,通过优良的生态和优质的服务,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效益,把青山绿水变成了金山银山,产生了绿色GDP,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是坚持文化立县发展战略,内促外延,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三农”科学发展。安吉凭借底蕴深厚的文化,立足于文化消费的民族性、生态性和专业性,作好农村文化消费这篇大文章。通过不断挖掘与传承,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的农村文化,涌现出了书画村、畲族文化村、生态屋、山民博物馆等各具魅力的文化景观和文化现象,形成了发展农村的第三产业、吸引城市游客的一大卖点。
四是坚持精神传承发展战略,突出理念思路转变,实现“三农”和谐发展。安吉把“奋战五年·再造安吉”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支柱,传承先贤遗风,弘扬安吉精神,上下同心,一年连着一年抓,一届接着一届抓,一事跟着一事抓,锲而不舍,不断在推进中完善,在落实中提升;通过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做到了全县覆盖、全民参与,共同打造美丽乡村、共同建设幸福和谐的美好家园。“安吉模式”对推进全国新农村建设有三大启示:
一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走城乡一体化的道路,采取一二三产业统筹发展的模式,统一规划,一起推进,统筹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并非只有依靠工业化和城市化。“安吉模式”通过开发内源改变了农业弱质本性,使农民可以不离开自己的故土,也能做到安居乐业,生活在清新的自然风光中,享受着城市的现代文明,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三农”解决方案。
二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没有统一的模式可循,但必须有统一的发展思路。每个地方都有自己不同的区位条件、地缘优势、产业优势,应该准确定位,科学决策,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农业资源可以转化为农业资本,山区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作为重要的资源同样可以转化为资本。只有着力拓展生态、文化的功能,向休闲、观光、旅游、环保等方面转移,才能实现农村的良性循环,才能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安吉的实践告诉我们,山区县的资源在山水,潜力在山水,山区县的发展完全可以摒弃常规模式,走出一条通过优化生态环境带动经济发展的全新道路。
三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统筹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包含环境建设、节能减排、传承农耕文化、发展休闲农业等丰富内容。老百姓的幸福感并不一定与GDP的增长成正比,在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水平达到小康后,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影响人们幸福感的直接因素,他们需要绿色GDP、务实GDP;农民收入与财政收入的增长并无必然关联,富民与强县并非完全是同一个概念,安吉2008年的财政收入不足15亿元,但安吉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343元表明,强县并不等于富民,只有富民基础上的强县才最值得推崇。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王守聪告诉记者,举办此次研讨会就是集中有关部门、地方和专家学者的智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安吉模式”进行梳理和研究,探讨在农村推广“安吉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树立一个鲜活而又生动的典型。
王守聪透露,今年10月底,农业部还将联合国家旅游局、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浙江安吉举办“中国(安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高层论坛”,届时将召开“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成立大会”和举办“2009首届中国(安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暨中国美丽乡村节”,进一步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山区、半山区的新农村建设。
第四篇:全力以赴打造一流油公司
全力以赴打造一流油公司
2012-9-10 15:35浏览次数: 45创建时间 :创建人:张俊
全力以赴打造一流油公司
本报评论员
今年7月,傅成玉董事长到驻疆企业调研时指示,西北油田分公司要率先打造一流油公司模式,率先走高效勘探开发之路,希望能在中石化创造经验,全面推广。这既是对分公司己经运行多年油公司模式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分公司打造中石化乃至世界一流油公司寄予了厚望。
分公司自1998年初步实行油公司管理模式以来,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油公司体制逐步健全完善,为油田勘探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机制保证。目前油公司的组织框架、市场机制、劳动用工机制等各方面的硬件已较为完善,但要创一流,软件仍有提升的空间。分公司总经理刘中云近日指出:把平凡的岗位打造成为一流的标准岗位,把普通的员工培养成为一流的员工,把习惯性思维创新成为一流的理念,把传统的体制机制转变成为一流的发展环境。局、分公司各单位、部门要结合刘总的指示,深入思考,怎样在建设一流油公司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怎样在工作中创一流?
第一必须把平凡的岗位打造成为一流的标准岗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有的工作,最后都将落实到各个岗位来完成。如何界定岗位工作的优劣,就必须要建立统一的标准,一把尺子量人,孰好孰坏,一目了然。要广泛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比学赶帮超”、“鲶鱼效应”等手段,不断提高岗位的标准,使每一个岗位都成为自带动力装置的动车组车箱,具有一定的牵引动力。所有岗位的动力集中到一起,拉动企业发展的力量将大大增强,企业也就可以实现高速的发展。
第二必须要把普通的员工培养成为一流的员工。什么是一流的员工?有一种说法可能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爱岗敬业就是一流的员工。一个人即使技能再强,如果他不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那他就不是合格的员工。但只要勤勤恳恳,上班比别人早,下班比别人晚,本本分分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从不出错的员工就是一流的员工吗?这显然是不够的。一流的员工要有创新意识,对新的精神、新的方法领会快、学习快、接受快、消化快、运用快;要工作创新,集中精力把交办的工作干出色,要有点要么不干,干就干好、干过硬、干出色、不甘落后的认真精神;要方法创新,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手段,应用新设备、新载体,主动地、能动地作好工作。
第三必须把习惯性思维创新成为一流的理念。习惯性思维是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有助于认识规律的形成和运用,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完美的,但随着时间的推延,其局限性和弊端就会一一暴露。
油田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要走“敢为人先,创新不止”的探索之路。要发展,就必须破除习惯性思维,不仅科研技术人员要破除,管理人员也要破除;不仅在生产经营方面要破除,在党建政工、人力资源、企业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要破除,要不断吸收新的理念,创新工作,要不唯权威、不怕权威,在技术研究和工作中敢于争辩;要不怕失败,容忍失败,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深化认识,再赴实践。
做好上述三点,为“把传统的体制机制转变成为一流的发展环境”,建设一流油公司,也就提供了强大的内驱力。同时我们不能忘记石油行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做到“三个不能丢”:热爱石油、奉献边疆,敢为人先、创新不止的塔河精神不能丢;纪律严明、执行有力、步调一致、能征善战的军事作风不能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能丢,只要我们有精神、有斗志、有办法,建设一流油公司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采油二厂“三大体系”构建创先争优长效机制
本报通讯员 张凤杰 郝光灿 朱春江
“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就是要让‘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成为党建工作常态,让‘创’和‘争’成为员工自觉行为,推进企业和谐发展。”9月3日,采油二厂党委书记潘从文接受采访时说。
今年,采油二厂围绕中心工作,固化创先争优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通过业务竞赛、三位一体、基层组织建设“三大体系”,健全完善了符合单位实际、切实可行的创先争优长效机制。1-8月份生产原油223.2万吨,综合能耗13.72万吨标准煤,其他经济技术指标均在计划内运行。
业务竞赛:为夺油上产高歌
伴着塔里木盆地油气增储上产大会战的隆隆鼓声,踏着全局完成735万吨原油生产任务的铿锵节拍,采油二厂建立“业务竞赛”可控体系,把“六比六赛”工作法、“创先争优指标运行”和“三级八类”油井差异化管理模式作为夺油上产主旋律,大打原油上产攻坚战,4月25日率先踏上332万吨原油生产任务剩余日产水平线。
7月以来,在原油产量调增3.8万吨的压力下,他们以分公司四个分析、五个一百挖潜、六项评比的“456”降递减活动为契机,对以上指标进一步细化,合理优选纵横可比的指标项,把建标、对标、追标、创标落到了实处。采油一队“学标准、精操作”技能达人季度擂台赛蓬勃开展,采油二队“每日一星”、“绝对实惠奖”推陈出新,集输大队“创岗建区”和“五比、五在前、三典范”精彩纷呈„„在塔里木盆地,他们吹响了新一轮夺油上产的冲锋号,将创先争优大旗牢牢插在了完成335.8万吨原油生产任务的新高地。
三位一体:为服务员工谱曲
作为局、分公司第一大采油厂,采油二厂围绕“创建和谐企业”目标,着力构建心理疏导、思想引领、帮困解难“三位一体”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推进队伍和企业文化建设,确保了原油日产量的稳步攀升,加快了“魅力、创新、和谐、快乐”采油厂建设步伐。
雷打不动的接待日和访谈日,厂长、书记不分严寒酷暑走分队、访井站,两年来先后走访52场次;开设工会主席信箱,开辟了又一条传达基层员工呼声的绿色通道;定期公布《厂
领导基层访谈意见反馈表》,成为承诺兑现的“阳光大晒台”,今年7月份收集职工意见54条,8月初即落实38项。
他们千方百计地为员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员工陈启江和张顺邦被强直性脊柱炎耗尽所有积蓄,厂领导与相关组织沟通协调,为两位员工办理了大额医疗保险,党员带头缴纳特殊党费,干部员工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捐款3.8万元。
基层组织:为西部铁军领舞
“创先”重心在基层,“争优”活力在岗位。采油二厂党委以彰显魅力、推崇创新、构建和谐、共享快乐为目标,着力完善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体制机制,开展四个堡垒四个
一、支部联创等8项活动,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锻造了一支作风优、素质优、业绩优、能力优的西部铁军,为夺油上产筑牢了坚实基础。
党委党建可视化体系以让干部员工看得见的方式对组织进行建设、考核,用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引导、激励员工在增储上产中建功立业。机关党支部“形势任务大宣讲”让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基层分队“支部联创”掀起了“一支部一特色、一地域一品牌、一阶段一亮点”比创高潮,以“每季度精读一本好书”等为标志性活动的三联示范学习机制,成为党支部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率先突破的内动力。全厂“党委结对共建”、“三项承诺”、“微型党课”等活动,将员工热情和智慧凝聚到了企业和谐发展中。
立足长远固机制抓活党建促和谐
本报讯通讯员连鑫龙 李广志报道:雅克拉采气厂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新思路,为推动企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以实际行动喜迎局党代会的召开,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构建人才培养机制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
傅成玉董事长说过:人才是企业创新的重要资源。该厂通过改革人才考核机制,建立了基于“能力、态度、绩效”三位一体的员工评价体系,对员工进行全面评价。
为取得实效,厂党委鼓励各党支部结合实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拘一格选人才。采处四队党支部开展了“一专多能”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探索针对新分学生采取“生产班-技术组轮值,技术组各岗位轮值”的模式,加快新分学生成长;油气开发研究所“专家型人才”培养计划,结合“五个一”活动,在技术人员队伍内部采取“三交流、一平台”做法,促进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快速提高。
构建企业文化宣贯机制疏通企业发展经络
该厂为大力宣贯企业文化,制定特色文化宣贯机制,让企业文化建设与传承在基层开花结果。通过开展“生产标兵”、“技术骨干”、“优秀员工”评比活动,打造“模范文化”;建立沙参二井传统教育基地,每年定期对员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企业文化”;建立意识、责任、监督“三位一体”的廉政机制,构建“廉洁文化”;构建党员干部作风机制,打造“心相通、情相融”的政工团队,营造“和谐文化”;组织职工出版散文选、论文集,每年在内部刊物《雅风》刊登职工稿件百余篇,打造“书香文化”。
构建党支部创新机制打造坚强战斗堡垒
该厂在巩固和扩大创先争优活动成果、推动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的同时,鼓励各党支部建立自主创新机制。
采处一队党支部推行“三亮四评三争”和党员“1+5”管理机制,在改进和提高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激发党员队伍活力方面取得实效;采处二队党支部推行党员“品绩”管理,绘制月度党员“品绩”曲线,使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机关第二党支部强调支部自身建设与服务一线并重,首创“四型”支部建设机制,“贴心型支部”、“学习型支部”、“效能型支部”和“标准型支部”建设收效显著。
构建服务员工机制接地气赢得民心
在雅克拉采气厂网页上,一直挂着《雅克拉采气厂员工爱心基金管理办法》,以方便员工随时查询《办法》的具体内容。
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中,采气厂一直强调要“接地气儿”,要求各基层党支部要深入基层,将解决员工实际困难放在首位。采气厂通过绿化园区改善员工生活环境、完善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等措施,大幅提高职工幸福指数。采气厂爱心基金先后帮扶产、生病等员工9人,获得了员工的一致好评。服务机构的完善和落实,对提升员工主人翁意识、增加对企业的归属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将一流的口号变成每个岗位和员工的实际行动 ”
本报评论员
进入九月,塔河油田将迎来增储上产的“金秋”。很多油气生产单位纷纷悬挂出条幅与标语,如“苦干加巧干,夺取主动权”等等,这些口号在上产的关键阶段,是精神力量注入生产活动的一种常见形式,往往能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单位只是把口号张贴悬挂或是喊出来就行了,而没有细致地做好宣教与督导工作。很多员工也仅仅是把口号入眼入耳,但并没有深入内心,结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西北石油局局长、西北油田分公司总经理刘中云近日在传达集团公司年中工作会和干部座谈会精神时提出:要将一流的口号变成每个岗位和员工的实际行动,使其真正成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助推器”。刘总这段话其实还有另外的一层含义,就是让高悬的口号,落地生根。
西北石油局、西北油田分公司目前正处在建设千万吨级大油气田的关键时期,怎样将一流的口号变成每个岗位和员工的实际行动,是各单位和每个职工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美国著名企管顾问鲍勃·尼尔森曾出版了一本畅销书《不要只做我告诉你的事,请做需要做的事》。该书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阐明了一种双赢式的工作哲学:企业为员工创造发展的一切有利条件,员工则愉快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思考,努力做事,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最大能量。
因此,将一流的口号变成每个岗位和员工的实际行动,企业就要让员工形成“企业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主动意识。在工作中,要为他们创造出人性化的工作环境,精心搭建各种成才平台,使员工工作有干头,事业有奔头,坚定他们对待工作 “我要做好,我能做好”的信心;在生活上,要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和生活难题,想方设法替他们排忧解难,时刻让他们感爱到企业的关怀与温暖。同时,要激励先进,对工作中的先进典型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以点带面,共同提高,形成全员都将口号变成具体行动的局面。
将一流的口号变成每个岗位和员工的实际行动,作为企业“主人翁”的广大员工,就要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提升科研、管理和技能操作水平,立足本职做贡献。每位员工要不断强化学习意识,提高学习能力,成为有思想有素质的劳动者。要学习企业的文化和历史,了解局、分公司艰难而辉煌的发展历程,领会我们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明确自己在企业发展中的责任;要学习企业劳模的先进事迹,学习他们攻关克难、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为企业做贡献的使命感;要学习与本职岗位有关的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提升为企业做贡献的能力;要多观察、勤思考,摆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敢于走前人没走过路,善于发现制约工作开展的不良因素,并不断加以改进,提升创新工作的水
平。同时,要强化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的理念,充分认识到“每人一小步,企业一大步”的道理。要明确创一流是方向,创一流要从手头的和正在干的做起。“积腋成裘”,积小成为大成,提高个人对企业的贡献度。
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全员的共同努力,只有企业发展了,员工才有奔头。《周易》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让我们以这句话共勉,踏着塔里木盆地油气增储上产会战的鼓点,将一流的口号变成每个岗位和员工的实际行动,为建设千万吨级大油气田做出更大贡献!
第五篇:安吉“美丽乡村”的示范意义
安吉“美丽乡村”的示范意义
“美丽乡村”正在开拓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成为继“中国竹乡”、“国家生态县”之后,安吉的第三张国家级名片。
“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浙江、浙江竹子看安吉”。安吉是浙西北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境内有山林198万亩,其中竹林100万亩,立竹量1.45亿株。安吉曾经是浙江省25个贫困县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安吉引进了一批环境污染型产业,尽管一度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被国务院列为太湖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
基于挫折之后的深刻反思,安吉把生态建设作为立县之基,以“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为内容打造美丽乡村。在城乡统筹推进、产业协调发展、现代文明与自然生态高度融合方面,堪称典范。美丽乡村的16字真言
村村优美,为农民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距杭州市65公里、上海市209公里的区位优势,使安吉成为名副其实的大都市后花园。在怎样融入杭州、接轨上海这个战略判断上,安吉决定因势利导,以大乡村的姿态当配角,实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安吉县委书记唐中祥介绍说,用10年时间,把全县187个行政村连点成片,打造成一个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美丽大乡村。这是一个覆盖安吉的整体行动,横山坞村共有400家农户,90%以上都进行了卫生设施改造,公共卫生责任到组、到户,“垃圾要入箱、污水要处理”成为当地村民的自觉行动。横山坞村只是安吉的一个缩影,全县各村都建立了“户集、村收、乡镇中转、县统一处理”的垃圾处理网络,垃圾收集率在95%以上,有288支巾帼义务保洁队活跃在城乡各地,有60%以上的村实行了生活污水处理。
家家创业,为农民创造致富的发展环境。根据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和宜旅则旅的原则,安吉以100家成长型企业为龙头,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以高效农业为目标,引导绿色和有机生产;以生态环境为依托,推动休闲旅游组团运作。通过4000家农村家庭工业、20个家庭工业示范村的引领作用,安吉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块状产业布局,孵化了30个工业经济强村、20个农业特色强村和10个休闲旅游强村。
在报福镇,这个山区镇的生态农业很有代表性,万亩山核桃基地、高山生态茶基地、森林蔬菜基地和土鸡养殖基地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已经形成规模。2007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9220元;接待游客量20万人次,创收2000万元。报福镇先后被命名为湖州市文明镇、卫生镇,浙江省生态乡镇、新农村10大冲击波乡镇,并顺利通过了全国环境优美镇的验收。
处处和谐,为农民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早在2004年,安吉就把每年的3月25日定为全县“生态日”,生态意识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安吉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治理了74家水污染企业,关闭了33家污染严重企业,拆除规模和利税列全县之首的孝丰造纸厂制浆生产线。在经济增长指标考核没有根本改变的大环境下,作出这样的决策可能牺牲发展速度,可能减少财政收入,可能拉大与周边县区的差距,因此需要远见、勇气和魄力。
在安吉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求最大,但求最特色;不求最富,但求最和谐”。2006年6月5日,在第35个世界环境日表彰大会上,安吉被命名为首个“国家生态县”。验收组写下了这样精彩的评价:“山峦青翠、河流清澈、空气清新,经济结构合理、社会和谐稳定、人居环境优美”。人人幸福,为农民创造文明的人文环境。让全县人民的生活像县名的由来一样“安且吉兮”,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初衷。安吉以创建优美乡镇、精品生态村为具体抓手,融合竹文化、茶文化和昌硕文化,打造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美丽村庄。藏在天目山深处的大溪村,以原生态的风景和众多的“农家乐”著名;翰墨飘香的迂迢村,村民白天握锄,晚上握笔,画扇面成为全村的文化产业;座落于黄浦江之源的深溪坞村,则是一座生态博物馆„„
在安吉,每一个村庄都有浓郁的乡土文化色彩,美丽的自然风光与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相得益彰。以黄浦江之源为纽带,生态安吉对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有着超乎寻常的吸引力,竹乡“农家乐”成为都市人体验乡村生活的首选地。“四个一”的安吉实践
安吉的美丽乡村建设,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方面作出了最新尝试;在消除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形成生产要素、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的制度安排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吉丰富了农村改革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规划一张图,重在落实综合配套。规划在农村总体发展布局中居于龙头地位,安吉把规划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全县共有12个乡镇、50个行政村、38个重点职能部门完成了规划编制和配套方案,实现了规划全覆盖。
这种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做法,在起点上保证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连续性,保证了领导班子能够做到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干给一任看,保证了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和一般村的梯次发展。尤其值得借鉴的是,安吉在规划中引入生态文明的理念,既不愧对先人,又能造福后代。全县所有乡镇和84个行政村都完成了生态规划,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实施,杜绝“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这在全国尚属首创。
建设一盘棋,重在推动资源整合。农村改革发展涉及20多个部门,“九龙治水”必然造成财力、物力分散,权力寻租机会增多,因此迫切需要整合部门利益,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安吉集中整合政策资源,打捆使用资金项目,不仅符合当地客观实际,形成了新农村建设的合力,而且具有纲举目张的统揽作用。
为了把美丽乡村建设落到实处,安吉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新农村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76个部门结对共建,握指成拳,步调一致。以农村公共设施为例,环保部门实施生态村创建工程;交通部门实施康庄工程;水利部门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千库保安和10万农民饮水工程;卫生部门实施农民健康和农村改厕工程。这种全县一盘棋的总体战意识,有利于集中力量抓好沿路、沿线、沿河地带的生态建设,有利于提升精品示范村和核心示范区的质量水平,客观上扩大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效果和影响力。
产业一条龙,重在发挥比较优势。从确立生态立县战略那一天起,就坚定信念,发挥生态优势,谋划市场广阔的生态产业新格局, 形成竞争优势。安吉在这个问题上始终没有动摇过,也始终没有停顿过。
美丽乡村建设从概念酝酿到思路调研、从规划论证到全面启动,用一年多时间综合评估了安吉的实力与潜力,借鉴吸纳了省市意见与基层心声,统筹兼顾了工作传承与思路创新。全县187个行政村被划分为98个高效农业村、40个工业特色村、20个休闲产业村、18个城市化建设村和11个综合发展村。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安吉人没有战战兢兢、无所适从。这种发展理念的升华,体现了对生态文明的自觉把握。
民心一杆秤,重在尊重农民意愿。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得失,取决于农民心中一杆秤。一些地方指望两、三年工夫就能立竿见影,不顾实际情况和农民意愿,搞大拆大建的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盯着村容村貌作表面文章,结果劳民伤财,有了面子失了里子,有了外形没了精神,引起农民的反感。安吉把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动权交到农民手中,确保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现自我管理。
安吉美丽乡村建设首先从改路、改水、改厕和改塘起步,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从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实事入手,渗透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现已完成的1000个村庄整治点,农民受益率达82%。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家乐”已有床位5000张,从业人员2.6万人,经营收入1.5亿多元。农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就有了自觉自愿的参与积极性和创造性。正是有了农民真心实意的拥护,美丽乡村才会继“中国竹乡”、“国家生态县”之后,成为安吉的第三张国家级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