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一年级数学第一册备课课[最终版]

时间:2019-05-12 14:28: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聋校一年级数学第一册备课课[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聋校一年级数学第一册备课课[最终版]》。

第一篇:聋校一年级数学第一册备课课[最终版]

一. 准备课

教学要求:

1. 通过使用挂图和教具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多、少”、“大、小”、“长、短”、“上、中、下”、“左、右”等常用的词语的含义。

2. 通过实物、图片等学具的教学,使学生能通过操作进行简单的分类。

3.通过实物或教具的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有”、“没有”、“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

4.使学生初步学会正确的执笔、写字姿势和方法,会写横、竖、拐 弯。

5.通过课文插图对刚入学的聋哑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尊师爱校、爱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1. 通过实物、图片等教具的教学,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分类,初步知道“有”、“没有”、“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

2. 使学生初步学会正确的执笔、写字姿势和方法,会写横、竖、拐弯。教学时间:

1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

教学目的:通过实物、图片的教学对刚入学的聋哑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尊师爱校、爱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常规教育 1. 认识同学、老师。

2. 说明上课要求:师生问好,上课要坐好,有事要举手,不要随便讲话。

二. 带学生参观学校环境 三. 看图教学 图一:

1. 教师对照书上的插图进行启发,引起学生看图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介绍:这幅图是新学年的开始,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

2. 指导学生按照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画面内容。3. 根据图回答问题:图上都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做什么?图中有几名学生?几名老师?

图二:

1. 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内容。2. 回答问题:(1)他们都在做什么?(2)数数图中共有多少个人?(3)女同学有多少个人?男同学有多少个人?

(4)扫地的有几个人?浇花的有几个人?踢球的有几个人?(5)向日葵有几朵?小鸟有几只?月季花有几朵? 四. 巩固练习

1. 让学生复述图中的内容。2. 表演图中人物的行为。五. 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认识大、小。

教学目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进行比较对照,初步理解“大、小”词语的含义。

教具准备:几种大小不同的球类实物和图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上节课教学的图画,让学生说说图上的各类物体的个数。2.出示4个正方形,5个三角形,8个圆形,请同学分别数一数每种图形的个数。

二.新课 1.让学生观察教科书第4页上的三组图后回答问题:(1)他们分别在做什么?

(2)出示足球和皮球让学生比较谁大谁小?(3)出示皮球与乒乓球让学生再比较他们的大小。

2.教师贴出牛和羊的图片,让学生指出谁大谁小,并指名学生上黑板在牛和羊的图片下面贴上“大、小”的卡片。

1. 鸡的图片,让学生比较谁大谁小。

2. 教师再运用水果、学习用品等的比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大、小”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五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观察后,指出每组图中物体的大小,在观察第二组图时教师把其中的两两出示,盖住其中的一个物体,让学生指出谁大谁小。

3. 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指名学生区别他们的大小。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大小”,同学们都掌握得很好,在今后的生活中,大家要多注意观察,分辨出物体的大小。

四.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页的认识“长、短”。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长、短”的含义。教具准备:一长一短的毛线、铅笔、纸条等。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出示两组图片。

指名说出每组中两个物体谁大谁小。2. 指名板演,把每组图中的大的画上“”。教师先说明要求,并进行示范后再让学生做题。二. 新课

1. 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第6页上的图画,然后提问:

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他们手中拿着什么? 他们的铅笔有什么不同? 谁的铅笔长,谁的铅笔短?

2. 教师出示书上方框中两支铅笔的形状,让学生体会“长、短”的含义,并教学“长、短”的手势和读法。

3. 在黑板上画出两组图形,让学生先比较出谁长谁短,再让学生上黑板把长的打上“√”。

4. 教学“长、短”的辨证关系。

出示一组三支各不相同长度的铅笔图形,教师把其中的两两出示,盖住其中的一支铅笔图形,让学生指出谁长谁短,从而使学生理解“长、短”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三. 巩固练习

1. 做第6页“做一做”的第1题,做第2题 四. 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短”,下课后,同学们自己可以找一些物体比一比,看看哪个长,哪个短。五. 作业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页

认识“多、少”。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多、少”词语的含义,会分辨物体的多与少。

教具准备:两串葡萄挂图,“多、少”词语卡片等。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在黑板上画出水果图形,要求学生在大的上打“√”。

2. 在黑板上画出铅笔、小尺图形,指名学生上黑板把短的圈起来。3. 复习“长、短”、“大、小”的手语。二. 新课

1. 出示两串一多一少的葡萄挂图。(1)引导学生观察图,教学“葡萄”的手势和口语。(2)引导学生比较出每串葡萄的多、少。

(3)贴出“多、少”词语卡片在相应的葡萄图下,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4)带领学生齐读“多、少”。(5)指名学生认读“多、少”。

(6)拿去“多、少”词语卡片后让学生看图说“多、少”。2. 课堂练习。三. 巩固练习

1. 做第7页“做一做”的第1题。2. 做第2题。

3. 运用实物演示“多、少”。四. 作业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一中的题目。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巩固对“大、小”、“长、短”、“多、少”的认识,加深其含义的理解,学以致用。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 复习物体的“大、小”。2. 复习物体的“长、短”。3. 复习物体的“多、少”。二. 完成练习一的题目 1. 做练习一的第1题。

引导学生看清图意后,要求把大的用“√”画出来,并指导学生把“√”画在正确的位置上。

2. 做练习一的第2题。

此题的练习形式在“做一做”中已出现,可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行间巡视,适时辅导差生。

3. 做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先说明要求是在多的一行的横线上画“√”,并要求把“√”画在规定的位置上,让学生通过比较,知道哪一行多,然后把“√”画在它右边的横线上,教师可在黑板上贴图片进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板演。三. 课堂小结 四. 作业

第6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

认识“同样多”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了解“同样多”的含义。教具准备:萝卜、小白兔图片各4张,多种几何图形若干张。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把大的用“√”画出来。2. 把多的圈起来。二. 新课

1. 教学“同样多”。

(1)教师贴出实物图问:有几个萝卜?有几只小白兔?

(2)对照图提问: 一个萝卜对着一只小白兔够不够?教师边连线边说:“一个萝卜对着一只小白兔”。

再问:“有没有多余的萝卜?”“有没有多余的小兔?”教师再说明:“一个萝卜对着一只小兔,萝卜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萝卜和小兔同样多。

板书课题:同样多 3. 操作。

(1)教师在黑板上贴出2个●。

提问:在圆形旁边对着圆形摆正方形,要求■和●同样多,谁能摆?(2)请一名学生到前边摆,其它同学在下边动手摆。

教师在黑板上竖着摆2个,在圆形旁边对着圆形摆正方形,摆的和●同■ 样多。

再让大家看一看自己摆的和黑板上的一样不一样。三. 巩固练习

完成第9页“做一做“的第2题。教师巡视,对操作有困难的学生要加以指导。四. 作业

让学生利用各自的学具在课桌上摆“同样多”。

第7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的多些、少些,及写字准备练习。

教学目的: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在认识了“同样多”的基础上,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教具准备:可往黑板上贴的实物图。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教师在黑板上竖着贴出一排5个正方形,请一名学生在正方形的右边对着正方形摆三角形,要求摆的三角形和正方形同样多,教师用细线连接■和●,说明是“同样多”。

2. 请一名同学上黑板摆,其余同学在课桌上摆。

横着摆一行3个圆,再在圆的下面对着圆摆正方形,摆的●和■同样多。

让大家看,自己摆的和黑板上的是不是一样,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然后教师问:大家摆的●和■是不是一一对应的?我们说圆形和正方形怎么样? 二. 新课

1. 教学“多些、少些”。

(1)教师在黑板上贴出2只小鸡的集合图,又在右边贴出1只小鸭的集合图。

提问:怎样知道小鸡和小鸭是不是同样多呢?

还是哪个多一些?

启发学生说出:用连线的方法,教师用细线将小鸡和小鸭连接,继续问:小鸡和小鸭是不是同样多?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一只小鸡对一只小鸭,小鸭和小鸡都对上了,小鸭没有多余的,可是还有一只小鸡没有对上小鸭,所以说,小鸡比小鸭多。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小鸡(图)比小鸭(图)多”。

2.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2个苹果的集合图和3个桃的集合图。提问:怎样比较苹果和桃谁多谁少呢?学生回答教师连线,教师说明:“比的结果是苹果比桃少 ”贴上“苹果比桃少”。

4. 教师对照两幅图小结比较“多些、少些”的方法。三. 课堂练习

1. 做第10页“做一做”的第1题。

2.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然后集体订正。3. 教师对以上两题的比较方法和怎样在横线上画图形进行小结。4. 写字准备练习。四. 课堂小结 五. 作业

第8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

认识上、中下,学写“1”的写字准备练习。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观察教科书第11页的插图,直观地了解“上、中、下”的含义。

教具准备:几种实物图片。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把多的圈起来。

2. 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二. 新课

1. 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第11页的插图。(1)了解图意。

(2)教学“上、下”的手语和口语。(3)通过运用教室的实物上下位置的对比。2. 指导学生看第11页的第二幅图。(1)教师介绍图意。

(2)教学“中”的手语和口语。

(3)指名学生说说谁在上,谁在下,谁在中。3. 课堂练习。

(1)教师拿出桃、梨、苹果图片,按上、中、下贴在黑板上,让学生 说出谁在“上、中、下”。

(2)教师拿出鸡、鸭、鹅图片,指名学生按上、中、下在黑板上贴出来。三.巩固练习

完成第11页上的“做一做”的题目。让学生看图说出猴子和大象谁在上,谁在下。四.作业

第9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中的题目。

教学目的:通过复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同样多”、“多些”、“少些”及“上、下”的认识。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复习“同样多” 2. 复习“多、少”。

3. 复习“谁比谁多,谁比谁少”。4. 复习“上、下”。二. 练习

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教师巡视,集体讲评。2. 指导学生看第2题图后,让学生在书上填空。然后指名学生把自己的答案写上黑板,集体订正。3. 做第3题。

教师读题,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后,让学生自由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 补充练习

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同样多”、“多些”、“少些”和“上、中、下”。

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四. 课堂小结 五. 作业

第10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

认识左、右,并继续教学写字准备练习。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方位词“左、右”,并能分清“左、右”。

教具准备:几种水果、动物图片等。教学过程:

一. 复习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两组图片,让学生分别指出每组中各物体的位置。二. 新课

1. 板书课题:左、右 2.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图形。

(1)教师指着图形说明,梨的位置在左,苹果的位置在右,边说边在图形的下面板书“左、右”。(2)教学“左、右”的手语。

(3)变换图形的位置,让学生加深对“左、右”的理解。

(4)引导学生观察谁在左,谁在右,教师要说明是以自身为主体来判别谁在自己的左边,谁在自己的右边。

(5)教师联系左手、右手进行讲述,让学生知道每个人的左手、右手是不会因方位变化而变化的。

3.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4. 练习。

(1)看图片说说谁在左,谁在右。(2)说出左边有几个▢?右边呢?

(3)请两名同学并排站在黑板前,让全班同学说出谁在左边,谁在右边。

三. 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13页的“做一做”。

要求学生分清“左、右”,同时进行“左、右”的“多、少”比较。四. 作业

第1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页

认识有和没有。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有、没有”的含义,分清“有、没有”和“多、少”的区别。

教具准备:盘子、水果等。

一. 复习

1. 教师轮换举左、右手,让学生指出左、右。

2. 出示有关实物图形,让学生说出“左、右”方位,及其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等。二. 新课

1. 教师右手拿了一个皮球,左手空着,两只手同时伸出,让学生观看后,告诉学生老师右手拿着皮球表示“有”,而左手里空着没有东西表示没有,接着进行左、右手交换物体,反复强调“有、没有”。

2. 出示第14页“有、没有”的图示。

引导学生说出左边的圈里有鸡蛋,表示有,右边圈里没有东西,表示没有。

3. 教学“有、没有”的手语,让学生对照图示,反复练习。4. 让学生看图示说一说“有、没有”。

5. 教师通过展示教案本说明教师有,学生没有,接着再展示数学课本说明教师有,学生也有,加深学生对“有、没有”的理解。

三. 练习

完成第14页上的“做一做”。四. 作业

第1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

分类。

教学目的:通过对实物分类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分类。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及有关实物。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将前面学习的内容结合起来,通过看实物图让学生回答问题,加以复习,从而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二. 新课

1. 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第一幅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启发学生说出图中的物品都是什么,各是什么用的。

教师讲述为什么要把球圈在一起。2. 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第二幅图。

先让学生观察图,然后让学生试着把同类的圈在一起。3. 完成第15页“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看教科书上的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后,启发学生思考:公鸡、母鸡、小鸡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是鸡,是同一类的,所以要圈在一起。

教师根据学生圈的情况进行纠正,说明理由,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应怎样分类。

三. 巩固练习

完成第15页“做一做”的第2题。四. 作业

第13课时

教学内容:混合练习,完成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目的:巩固已学的“左、右”、“有、没有”、“分类”等知识。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图形,让学生说出谁在左,谁在右。2. 复习“有、没有”。

让学生上黑板在有“★”的图下面画“√”,并说一说什么样表示“有”,什么样表示“没有”。

3. 复习“分类”。

让学生观察图后,说一说每幅图里可分为几类,怎样进行分类,然后,让两名学生扮演分类,再进行集体评讲。

二. 功固练习

1. 做练习三的第1题。2. 做练习三的第2题。3. 做练习三的第3题。三. 课堂小结 四. 作业

预习练习三的第4~6题。

第14课时

教学内容:混合练习,完成练习三的第4~6题。

教学目的:巩固前面学习的“大、小”、“多、少”、“同样多”等内容。教具准备:能演示“大、小”、“多、少”、“同样多”的图片和实物。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1. 复习“大、小”

教师出示多种大小不同的两个实物,让学生分辨它们的大小。、2. 复习“多、少”。

教师运用粉笔,学生的教科书,作业本变换不同的数量,让学生辨别哪个多,哪个少。

3. 复习“同样多”。

出示图让学生找出同样多的一组。二. 巩固练习。

1. 完成练习三的第4题。

教师读题,让学生指出哪头猪大,并用“”画出来。3. 完成练习三的第5题。

教师引导学生数一数每条船上各哟多少个人,再指出哪条船上的人多,并画上“√”。

4. 完成练习三的第6题。

教师读题后,引导学生用连线发比较出有无剩余。三. 课堂小结 四. 作业

第15课时

教学内容:混合练习,完成练习三的第7~9题。

教学目的:巩固前面学习的“上、下”、“有、没有”和“分类”等内容。教学过程:

一. 基本训练 1. 复习“上、下”。2. 复习“有、没有”。3. 复习“分类”。二. 课堂练习

1. 做练习三的第7题。

教师读题,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弄清图意,指出哪个小朋友在上面。2. 做练习三的第8题。

教师读题,讲清要求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 做练习三的第9题。三. 课堂小结 四. 作业

教学后记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理解并掌握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并能进行区别,会读、会写10以内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 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3. 使学生认识“>”、“<”和“=”符号,初步学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 使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法的含义,认识并会使用加号和减号,会读、写加、减法算式,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 使学生理解0的含义和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能正确地进行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

6. 使学生会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7. 使学生能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初步学会看图填写算式;并会计算相应的加、减法图画应用题。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和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难点:读、写数字和数的组成。教学时间:

60课时。

1、2、和3的认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1”的认识和写法。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1”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1”、了解“1”的含义。

教具准备:实物图片、计数器、“1”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小棒等。教学过程: 一. 课堂常规教学 二. 新课

1. 出示挂图。

引导学生观察挂图,让学生说出图上的内容。

2. 指导学生数画上的人和物,得出它们的数量都是1。

3. 板书:“1”。并教给学生“1”的读音,从音、形、意三方面让学生对“1”有初步的认识。4. 让学生说一说教室里是1的物体。

5. 组织学生操作,指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一个珠子表示1,拿出一根小棒表示1,上黑板贴出数量是1的各种图片等。6. 教学“1”的写法。三.巩固练习

1. 出示小棒一根,让学生数出“1”。

2. 教师说出“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1”。四.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页

2的认识。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2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2,并掌握2的组成,初步认识“”符号。

教具准备:主题挂图、实物图片、计数器、2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小棒、2个小圆形。教学过程:

一. 复习。1. 出示实物。

2. 让学生从一把小棒里拿出一根小棒来表示“1”。3. 指名学生上黑板在田字格里书写“1”。二. 新课。

1. 数数量是2的物体。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说出图上画了些什么?(2)出示小鸭图,提问:有几只小鸭?

教师小结:图上有2个小朋友,2架飞机模型,2只小鸟,还有2只小鸭子,人有2只手等,还有许多东西它们的数量都是2,教师在黑板上写“2”。

2. 认读数字2。3. 教学1和2的顺序。

(1)出示计数器,在上面拨1个珠子,提问:这是几个珠子?学生答后,教师再拨一个珠子,并提问:现在有几个珠子?

教师说明:1个珠子再添上1个珠子就是2个珠子。(2)让学生摆小棒,先摆1根,再摆1根,现在有几根?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2是由1添上1得到的。

4. 比较1和2的大小。5. 2的组成。、教师出示两片枫叶,并演示说明两片枫叶可以分成1片和1片,我们就说2可以分成1和1,随着写出 2 带领学生读两遍“2可以分成1和

╱╲

1”,再指着 先指两个1,再指 ╱╲,最后指2,带领学生读两遍“1

╱╲ 1 1 和1组成2”。

6. 写数字2。

(1)教师示范“2”的写法。(2)带领学生书空练习。(3)指导学生在书上写2。三. 巩固练习。

1. 出示数字卡片1和2,分别让学生读一读,2. 提问:2和1比,谁大?

3. 出示

提问:它表示2可以分成几和几?还表示1和1组成 ╱╲

几?

四. 作业。

在田字格内书写“2”。

第3课时

教学内容:“3”的认识。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3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3,并知道3以内书的顺序,回比较3以内书的大小,掌握3的组成。教具准备:3的主题挂图、计数器、小棒、方块、2和3的组成。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出示1和2的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说出是几。2. 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说出:2可以分成1和1。二. 新课。

1. 数数量是3的物体。

(1)引导学生观察“3”的主题画,回答问题:图上的工人阿姨在做什么?图上有几位工人阿姨?图上还有什么东西的数量也是3?(2)学生操作。让每个学生拿出3根小棒。

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告诉学生叫三角形,让学生用小棒摆出一个三角形,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摆。

提问:摆的三角形用了几根小棒? 2. 认数字3。

(1)领读两遍“3”。(2)指名认读“3”。3. 教学3以内数的顺序。

(1)出示计数器,边演示边提问。(2)引导学生操作。

(3)教师出示点子图,先贴1个点子,让学生说出“1”后,在图下写上“1”,再分别贴出2个点子和3个点子的图,并在点子图的下面分别写“2”和“3”。教师按顺序带领学生把3个数读一读。

4. 比较2和3的大小。

(1)出示方块图,左边摆2块,右边摆3块,提问:左边有几块?右边呢?板书:“2”、“3”

“2和3比,是2比3大还是2比3小?”

教师:2比3小,边说边在2和3的中间写上“〈”,指“2〈 3”表示2比3小,读作“2小于3”。领读。

(2)出示方块图,左边摆3块,右边摆2块,提问:左右各几块?板书:“

3、2”。

“3和2比,谁大?“

教师:3和2比,3大。也就是3比2大,边说边写出“3 〉2”,读作“3大于2”。5. 3的组成。

指导学生把3根小棒分成两组,得到: 3

╱╲ ╱╲ 1 2 2 1 领读,3可以分成2和1,2和1组成3。领读,3可以分成1和2,1和2组成3。6. 教学3的写法。三. 巩固练习。

1. 做第22页的“做一做”第1题。2. 做“做一做”的第2题。四. 小结。五. 作业。

在田字格里书写“3”字。

第4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四的第1~4题。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已学的数字1、2、3。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 教师出示1、2、3的数字卡片,让学生分别读出是几。2. 教师出示用点子图表示的数的组成卡片。二. 课堂练习。1. 做练习四的第1题。

让学生看图填写数字,教师巡视,纠正。2. 做练习四的第2题。、教师先让学生看画着小鹿的图,然后问学生:图上画了几只小鹿? 3. 做练习四第3题。4. 做练习四第4题。

教师先示范第1题的做题方法,然后让学生试做第2、3题,做完后集体讲评。三. 课堂小结。四. 作业。

练习四的第2~4题。

第5课时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完成练习四的第5~8题。

教学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同样多”的含义,牢固掌握已学的三个数“1、2、3”。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 教师用小棒逐一增加,让学生分别说出1、2、3。

2. 教师用数字卡片出示3、2、1三个数,让学生举出与数字相对应的小棒。

3. 教师利用教室内各类实物,让学生数出各物体的个数1、2、3、4、5、6等。

二. 课堂练习。

1. 做练习四的第5题。

教师先带领学生复习前面所学的“同样多”的题目,再引导学生弄清第5题中“举例”的意思。接着让学生独立试做,然后集体订正。、2. 做练习四的第6题。

教师先运用2、3组成的折叠卡片,让学生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3的组成,让后让学生苦力完成第6题,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集体讲评。

3. 做练习四的第7题。4. 做练习四的第8题。三. 课堂小结。四. 作业。

完成练习四的第6、7题。

教学后记:

2.加减法的认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26页上加法的认识,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能够正确地口算得数是2、3的加法,认识“+”和“=”。

教具准备:复习中的3幅图,点子土图卡片,2个三角形和3个小圆形。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请3个学生上黑板,看图写数。

2. 教师的右手和左手各拿一张点子图卡片,让学生说出几和几组成几。

3. 让学生看图在方框里填数。二. 新课。

1. 教师出示左手一根小棒,问:这是几根小棒?接着再出示右手的一根小棒,问:这是几?然后把左手里的1根小棒和右手的1根小棒合起来,问:这是几根小棒? 教师讲述答案原因。

教师小结:我们把左手的一根小棒和右手的一根小棒合起来也就是加起来,所以说是用加法计算的。(板书:加法)

2. 以25页上的气球图进行演示,让学生加深认识加法的含义。3. 出示小朋友做游戏图,边演示边讲。

4. 以小猫玩球的图,用同上方法演示:“1+2=3”。5. 摆图形,手加法算式。(1)摆三角形。(2)摆圆形。三. 巩固练习。

完成第26页的“做一做”。四. 作业。

教科书第26页“做一做“的第4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五的第1~4题。教学目的:通过练习,继续帮助学生认识加法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 教师分别出示数字卡片2、1、3,指名读数。二. 教师出示图,指名说组成。

三. 出示练习五的第1题中的小花图或让学生打开书,仔细看图,理解图意,再让学生在方框里填数。四. 出示练习五的第2题看图计算。

让学生仔细看图,理解图意,知道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计算,再填出得数。五. 做练习五的第3题。

(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1+1“,并提问:这个算式表示把几和几合起来?

(2)教师在黑板上写出“2+1”,并提问:这个算式表示把几和几合起来?我们要用小棒摆,应该先摆几根,再摆几根? 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3)让学生用小棒摆“1+2”,做法同上。

(4)教师领读黑板上的3个算式,再指名多名学生读算式,教师再领读一遍,并且边读边擦掉得数。

先按顺序指读,再打乱顺序指题集体读题说得数。六. 做练习五的第4题。七. 作业。

练习五的第1、3、4题。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28页上减法的初步认识,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接触减法的含义,是从一个数量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能正确口算2、3减几。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复习2、3的组成。

2. 让学生看教科书第27页,在数的组成的方框里填数。二. 新课。

1. 出示第27页上的气球图。

引导学生看图,明确题意后,提问:小朋友原来有几个气球?飞走了几个?还剩几个?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2、1、1”。

教师讲述“2-1=1”的算理。领读算式的读法。2. 出示小鸡图。

教师出示3只小鸡图,再在3只小鸡的外面画一个圈,问:有几只小鸡?接着在一只小鸡的外面画一个虚线圈,并说明表示去掉了,提问:原来有3只小鸡,跑了1只,还剩几只?

教师讲解“3-1=2”的算理。3. 出示燕子图。

教师出示燕子图,边讲解边提问:原来有3只燕子,飞走2只,求还剩几只,就要从几里面去掉几?用什么方法计算?等于几?

让学生在书上填得数,教师在黑板上“3-2”的后面板书“=1”。4. 摆图形,说算式。

(1)摆小正方形,说算式:2-1=1(2)用同上方法摆28页的小花图。说算式:3-1=2,3-2=1。三. 巩固练习。

完成第28页的“做一做”。

1. 做第1题。先让学生看图,理解图意,再填得数,做完集体订正。2. 做第2题。先根据第1题提问:2减1等于几?再让学生独立做第2、3小题。

3. 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四. 作业。

预习练习五的第5~7题。

第4课时

教学内容:减法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五的第5~7题。教学目的:通过练习,继续帮助学生认识减法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教师出示数的组成卡片,用以演示2、3的组成。2. 以小棒演示,复习减法算式:2-1=1,3-2=1,3-1=2。

3. 教师小结:上面的三题算式都表示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多少,都是用减法计算。

二. 课堂练习。

1. 做练习五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用小棒演示。2. 做练习五的第6题。

教师先指导学生看左边的青蛙图,提问:这里有几只青蛙?要跳下水的一只青蛙表示什么意思?要求还剩几只青蛙用什么方法计算? 教师讲述题意,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得数。3. 做练习五的第7题。

(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算式“2-1”,提问: 这个算式表示从几里面去掉几? 怎样用小棒表示出来?

先摆2根小棒,再拿走1根,还剩几根?(2)用同上方法得出:“3-1=2”、“3-2=1”。

(3)教师把上面3个算式的得数擦掉,让学生自己再算出得数。三. 课堂小结

四. 作业。练习五的第5~7题。

第5课时

教学内容:混合练习,完成练习五的第8~11题。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 教师依次说数字1、2、3,让学生举相应的小棒。2. 教师以点子图示意,复习1、2、3的顺序。3. 用数的组成卡片,复习2、3的组成。4. 用摆小棒复习3以内的加、减法算式。二. 课堂练习。

1. 做练习五地第8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差生个别辅导。2. 做练习五的第9题。

教师可以先用图片演示加、减法的意义后,再让学生仔细观察第9题的两幅图,然后进行填空练习,集体订正。3. 做练习五的第10题。提醒学生:这些题目里有加法,还有减法,计算时要看清题目。4. 做练习五的第11题。三. 课堂小结。

四. 作业。

练习五的第9~11题。

3.4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1~32页上4的认识,完成练习六的第1~3题。教学目的: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4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4,掌握4的组成。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认读数字1、2、3。

2. 让学生看小棒数量从1数到3。3. 口答2、3的组成。二. 新课。

1. 数数量是4的物体。(1)让学生看31页上拖拉机的图,看图上有几台拖拉机?还有哪些东西的数量是4?

(2)教师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个四边形,让其数出所摆的四边形一共用了几根小棒?(3)举出数量是4的物体。2. 认数字4。

3. 教学4以内数的顺序。

(1)出示3根小棒,再添上1根,让学生说出一共是几根。(2)教师按1、2、3顺序贴点子图,并在点子图下面板书:1、2、3,接着提问:3个点子的图后面应贴几个点子的图?它的下面应写几?

4. 比较3和4的大小。

(1)出示木块图,让学生说出左、右各有方块的数量后,板书:

3、4。提问:3与4谁大谁小? 让学生齐读两遍。

(2)出示左边4块,右边3块的方块图。板书:

4、3 问:4与3谁大谁小? 5. 教学4的组成。

让学生拿出4根小棒把它们分成两堆,说出有哪些分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擦掉4的组成中的另一数让学生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6. 初步认识序数。

让四个学生到黑板前排队,问有几个小朋友?谁排第1? 谁排第2?

指导写数字4。

(1)教师示范“4”的写法。(2)带着学生书空写“4”。

(3)让学生在32页练习格内先描写4,再独立写4。三. 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六的第1~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3页上4的加法,完成第35页上“做一做”的第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计算得数是4的加法。教学过程:

一. 复习4的组成。二. 新课。

1. 出示33页上的汽车图(1)。

先出示3辆汽车,停一会再出示1辆汽车,提问:这里有 几辆汽车? 用什么方法计算?要算几加几? 学生回答后,再问:3+1等于几? 带领学生读算式:3+1=4 2. 分步出示汽车图(2)。

让学生观察图后,回答:原来有1辆汽车,又开来3辆,求一共有几辆汽车,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3 让学生说出得数。带领学生读算式:1+3=4 3. 引导学生结合两幅图观察两个算式的异同点。4. 摆梨卡片。

教师在黑板上摆卡片,指名学生上黑板列出算式后,让学生把得数填在书上的方框里。然后启发学生说说如果没有图,怎样想3+1等于几?怎样想1+3等于几?最后让学生把3个加法算式读两遍。三. 巩固练习。

1. 让学生看算式摆小棒,写出得数。

2. 做35页“做一做”的底1题,分别指名学生说说图意,再让学生独立填空。

3. 让学生做第2题,写数字,要先描后写,注意书写规范。四. 小结。五. 作业。写数字1、2、3、4。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上4的减法,完成35页“做一做”的第3、4题。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计算4减几的减法。教学过程: 一. 复习。1. 口算。2. 口答。二. 新课。

1. 分步出示34页熊猫图(1),4只熊猫的集合图,引导学生说说图意。

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提问,得出:4 – 1 = 3。2. 分步出示熊猫图(2)。

边看图边提问,引导学生得出:4 – 3 = 1。3. 比较两幅图和对应的两个算式。4. 摆三角形卡片。

教师在黑板上边演示边讲解算式:4 – 2 = 2 三. 巩固练习。

1. 做34页的“摆一摆”。2. 做34页的“想一想”。四. 小结。五. 作业。

教科书第35页“做一做”的第3、4题。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六的第1~8题。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 通过数小棒,复习1、2、3、4的读法、写法和顺序。2. 通过摆小棒,复习2、3、4的组成。3. 运用摆三角形,复习4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二. 课堂练习。

1. 做练习六的第1题。2. 做练习六的第2题。

读题后,启发学生理解题意后,让学生想:1的后面是什么数?3的后面是什么数?4的前面是什么数?3的前面是什么数?再由学生独立填写,填完后让学生再读一读。3. 做练习六的第3题。4. 做练习六的第4题。5. 做练习六的第5题。

教师把第一个算式1+1写上黑板,提问:这是加法算式还是减法算式?我们用▣摆,应先摆几个▣,再摆几个▣?指名学生上黑板摆,集体评议,写出得数。

其余三个算式让学生在桌上用摆一摆,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指点,然后指名说出得数。6. 做练习六的第6题。

让学生看图理解图意,根据图意填数。7. 做练习六的第7题。8. 做练习六的第8题。

教师进行提示,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是第一个加数依次加不同的第二个加数,被减数依次减不同的减数,然后让学生在书上填得数。三. 小结。四. 作业。练习六第7、8题。

第5课时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完成练习六的第9~13题。

教学目的: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4的加、减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学过程: 一. 复习。

教师出示4的组成卡片,学生回答。二. 课堂练习。

1. 做练习六的第9题。2. 做练习六的第10题。3. 做练习六的第11题 4. 做练习六的第12题。5. 做练习六的第13题。三. 课堂小结。四. 作业。练习六的第12题。

教学后记:

4.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40页 5的认识,完成练习七的第1~3题。教学目的: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5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5,知道5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5以内的数的大小,掌握5的组成,进一步理解序数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 复习。口答。二. 新课。

1. 数数量是5的物体。2. 教学5以内数的顺序。(1)让学生先摆4根小棒,再添上一根,问:共有几根?(2)教师贴出点子图,在一个点子下面写1,分别提问学生在2、3、4个点子下面应写几?4的后面应是几?

3. 比较4和5的大小。

(1)出示方块提问:4和5比较谁大谁小?(2)将左右方块交换位置后,教学54。4. 教学5的组成。

(1)让学生拿出5根小棒,把它们摆成两堆,教师巡视。(2)让学生说不同的摆法。(3)教师说明4的组成。(4)练习5的组成。5. 区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6. 指导写数字5。三. 小结。四. 作业。

5的组成,在田字格里写5一页。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1页 5的加法。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计算得数是5的加法。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看式题卡片说得数。2. 指名板演。二. 新课。

1. 板书课题:5的加法。

2. 教师出示图,教学生看图分析方法和算式,得出:4+1=5 3. 教学5的组成。4. 教学1+4=5 5.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小兔图(1)(2)说出两幅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 让学生摆小棒学习3+2=5,2+3=5。(1)让学生先摆3根小棒,再摆2根小棒。(2)让学生先摆2根小棒,再摆3根小棒。(3)引导学生对两个算式,进行比较得到结论: 算式中的2和3交换了位置,得数没有变。三. 巩固练习。

1. 指导学生做41页上“摆一摆”,“想一想”的题目。2. 做43页上“做一做”的第1~2题。

3.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七的第4~5题,再集体订正。四. 作业。练习七第5题。

第3课时 教学内容:5的减法。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5以内的减法。教学准备:桃子图片,点子图 教学过程: 一. 复习。1. 口算。

2. 出示5的组成卡片,让学生口答,要求学生口答“2和3组成5”,“5可以分成3和2”。二. 新课。

1. 板书课题:5的减法。2. 教学5减几。(1)教学5-1 = 4 出示桃图(1),先出示5个桃的集合图,再用虚线圈上一个桃,提问:一共有几个桃?用虚线圈上一个表示什么意思?要求还剩几个桃,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回答后,板书:“-”

“去掉的一个是从几个里面去掉的?几减几?”板书:“5-1”。“5-1等于几?”学生回答后,板书:“5-1=4”,学生齐读算式。(2)教学5-4=1 出示桃图(2),先出示5个桃的集合图,再用虚线圈上4个桃,让学生说说图意后,提问:“要求还剩几个桃,用什么方法计算?”板书:“-”。“几减几?”板书:“5-4”,“等于几?”板书:“=1”。学生读算式。

(3)对照两幅图和相应的算式,使学生明白从5个里面去掉1个还剩下4个,从5个里面去掉4个剩下1个。(4)教学5-2=3(5)教学5-3=2

(6)对照两幅圆形图和相应的算式,启发学生说出:从5里面减去2等于3,从5里面减去3等于2。

三. 巩固练习。

1. 指导学生做42页上“摆一摆”的题目。2. 完成42上“想一想”的题目。四. 小结。五. 作业。练习七第6、7题。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混合练习,完成练习七的第8~11题。

教学目的: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5的加、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出示5以内的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读。2. 口答5的组成。二. 5的加、减法巩固练习。1. 做练习七的第8题。

(1)让学生看第8题左边的方格图,提问:“一共有几个方格?减去几个方格?剩下几个方格?”“要求还剩几个方格,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几减几?等于几?”学生回答后,让学生把5-=中方框里的数填出来。

(2)让学生观察第8题右边的苹果图,提问:“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划去的2个是从几个里面划去的?”学生回答后,让其把减数和得数填在书上,再读一遍算式。

2. 做练习七的第9题。3. 做练习七的第10题。4. 做练习七的第11题。三. 课堂小结。四. 作业。

练习七第10、11题。

第5课时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七的第12~14题。

教学目的: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的熟练程度。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 教师在黑板上依次出示15数目的点子图,分别提问学生在1、2、3、4、5个点子下面应写几? 2. 复习5、4、3、2各数的组成。3. 比较4、2、5每两两数的大小。二. 课堂练习。

1. 做练习七的第12题。教师边演示图片边板书算式,先摆4朵花,再摆1朵花,问:一共有几朵花?让学生口述算式后教师板书:4+1=5 再把4朵花和1朵花调换位置,启发学生说出1+4=5 然后问:一共有多少朵花?拿去4朵花,还剩几朵花?引导学生说出算式5-4=1 再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说出5-1=4。2. 做练习七的第13题。

教师引导学生5以内的加减法算式有哪些?(1)集体看表口算各题。(2)个别指式口算各题。

(3)分两组进行比赛,看哪组做得又对又快。三. 作业。

熟读5以内的加减法表。

教学后记:

5.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页 0的认识,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和练习八的第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写数字0。教学准备:茶杯图,气球图。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从1数到5。

2. 看图写数,在黑板上出示图。二. 新课。1. 认识0。

指着复习中的看图写数。

教师:如果把每个圈里的茶杯都拿走3个,看每个圈里还剩几个茶杯? 教师从左边集合圈里拿走3个茶杯,提问:现在这个圈里有几个茶杯?用数字几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圈下板书:2。

教师从中间拿走3个茶杯,提问:还剩几个茶杯?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下板书:1

教师从右图中拿走3个茶杯,提问:圈里有几个茶杯?用什么数表示? 教师:像这样一个东西也没有,我们就用0表示。板书:0 教师: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什么东西也没有就用0表示。领读几遍。

第二篇:聋校第一册教案1

一、教学要求:

1、掌握ɑ、o、e、i、u、ü六个单韵母的发音方法和口型。

2、学会单韵母ɑ、o、e、i、u、ü的指式。

3、学会iɑ、uɑ、uo三个复韵母的发音;会看它们的口型,会打指语。

4、认识声调符号,练习四声的读法。

5、认识与音节é相配的图画上的事物。

6、会正确书写、默写六个单韵母和三个复韵母。

二、教学重点:

掌握ɑ、o、e、i、u、ü六个单韵母的发音方法、口型、指式及书写默写;学会iɑ、uɑ、uo三个复韵母的发音,会看口型、打指语、正确书写默写;认识声调符号,练习四声的读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ɑ、o、e、i、u、ü六个单韵母的发音方法及书写;认识声调符号,练习四声的读法。

四、教具准备:

挂图15幅及相关字母卡片

五、教学时间:

10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拼音字母,看看是什么。

二、新授。

1、板书:ɑ

2、出示“ɑ”的发音器官图、指式图和口型图,指导学生看图,教师作讲解、示范。

(要学生领会:发“ɑ”音时,口要张大,舌位要低,唇型不圆,声带颤动。)

3、师教读,指导读,并指导学生打出正确的指式。

4、指名读。

5、齐读。

6、自由读。

7、进行四声练习。

板书,让学生认识四声符号及“ɑ”四声:

ā

á

ǎ

à

指导学生读。

指名读。

集体读。

8、指导学生正确书写“ɑ”。

让学生认识四线三格:

三格分别叫上格、中格、下格

让学生观察书上的“ɑ”写在哪一格。(中格)

教师在四线三格中范写,让学生注意观察笔顺。

指导学生书空。

指导学生在拼音练习簿上书写,教师作个别指导。

教师小结书写情况。

让学生上黑板写,其他学生注意看,然后师生评议。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读“ɑ”及“ɑ”的四声并打出指语。

2、让学生在拼音练习簿上练写“ɑ”及其四声。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汉语拼音字母“ɑ”及其四声,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课后要把它多读读多写写。

五、作业。

1、“ɑ”及四声读10

遍。

2、“ɑ”及四声写5遍。

3、默写“ɑ”及其四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汉语拼音字母“ɑ”及其四声的卡片,让学生读。

2、让学生上黑板或在拼音练习簿上默写“ɑ”及其四声。

3、师小结复习情况并导入新课。

二、新授。

1、板书:o2、出示“o”的发音器官图、指式图和口型图,指导学生看图,教师作讲解、示范。

(要学生领会:发“o”音时,舌位稍高稍后,唇型要圆,声带颤动。)

3、师教读,指导读,并指导学生打出正确的指式。

4、指名读。

5、齐读。

6、自由读。

7、进行四声练习。

板书“o”的四声:

ō

ó

ǒ

ò

指导学生读。

指名读。

集体读。

8、指导学生正确书写“o”。

出示四线三格:

让学生观察书上的“o”写在哪一格。(中格)

教师在四线三格中范写,让学生注意观察笔顺。

指导学生书空。

指导学生在拼音练习簿上书写,教师作个别指导。

教师小结书写情况。

让学生上黑板写,其他学生注意看,然后师生评议。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读“o”及“o”的四声并打出指语。

2、让学生在拼音练习簿上练写“o”及其四声。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汉语拼音字母“o”及其四声,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课后要把它多读读多写写。

五、作业。

1、“o”及四声读10

遍。

2、“o”及四声写5遍。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汉语拼音字母“ɑ”、“o”及其四声的卡片,让学生读。

2、让学生上黑板或在拼音练习簿上默写“ɑ”、“o”及其四声。

3、师小结复习情况并导入新课。

二、新授。

1、出示鹅的挂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板书:e3、出示“e”的发音器官图、指式图和口型图,指导学生看图,教师作讲解、示范。

(要学生领会:发“e”音时,唇型不圆,声带颤动,要自然、放松,喉头不要过紧。)

4、师教读,指导读,并指导学生打出正确的指式。

5、指名读。

6、齐读。

7、自由读。

8、进行四声练习。

板书“e”的四声:

ē

é

ě

è

指导学生读。

指名读。

集体读。

8、指导学生正确书写“e”。

出示四线三格:

让学生观察书上的“e”写在哪一格。(中格)

教师在四线三格中范写,让学生注意观察笔顺。

指导学生书空。

指导学生在拼音练习簿上书写,教师作个别指导。

教师小结书写情况。

让学生上黑板写,其他学生注意看,然后师生评议。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读“e”及“e”的四声并打出指语。

2、让学生在拼音练习簿上练写“e”及其四声。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汉语拼音字母“e”及其四声,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课后要把它多读读多写写。

五、作业。

1、“e”及四声读10

遍。

2、“e”及四声写5遍。

第四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汉语拼音字母

“ɑ”、“o”、“e”及其四声的卡片,让学生读。

2、让学生上黑板或在拼音练习簿上默写“ɑ”、“o”、“e”及其四声。

3、师小结复习情况并导入新课。

二、新授。

1、板书:i3、出示“i”的发音器官图、指式图和口型图,指导学生看图,教师作讲解、示范。

(要学生领会:发“i”音时,舌面前部抬高与硬颚离得很近,唇型不圆,口腔近于闭拢,声带颤动。)

4、师教读,指导读,并指导学生打出正确的指式。

5、指名读。

6、齐读。

7、自由读。

8、进行四声练习。

板书“i”的四声:

ī

í

ǐ

ì

指导学生读。

指名读。

集体读。

9、指导学生正确书写“i”。

出示四线三格:

让学生观察书上的“i”写在哪一格。(中格)

教师在四线三格中范写,让学生注意观察笔顺。

指导学生书空。

指导学生在拼音练习簿上书写,教师作个别指导。

教师小结书写情况。

让学生上黑板写,其他学生注意看,然后师生评议。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读“i”及“i”的四声并打出指语。

2、让学生在拼音练习簿上练写“i”及其四声。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汉语拼音字母“i”及其四声,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课后要把它多读读多写写。

五、作业。

1、“i”及四声读10

遍。

2、“i”及四声写5遍。

第五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汉语拼音字母“i”及其四声的卡片,让学生读。

2、让学生上黑板或在拼音练习簿上默写“i”及其四声。

3、师小结复习情况并导入新课。

二、新授。

1、板书:u3、出示“u”的发音器官图、指式图和口型图,指导学生看图,教师作讲解、示范。

(要学生领会:发“u”音时,舌位靠后且高,双唇尽力收成圆形,声带颤动。)

4、师教读,指导读,并指导学生打出正确的指式。

5、指名读。

6、齐读。

7、自由读。

8、进行四声练习。

板书“u”的四声:

ū

ú

ǔ

ǜ

指导学生读。

指名读。

集体读。

8、指导学生正确书写“u”。

出示四线三格:

让学生观察书上的“u”写在哪一格。(中格)

教师在四线三格中范写,让学生注意观察笔顺。

指导学生书空。

指导学生在拼音练习簿上书写,教师作个别指导。

教师小结书写情况。

让学生上黑板写,其他学生注意看,然后师生评议。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读“u”及“u”的四声并打出指语。

2、让学生在拼音练习簿上练写“u”及其四声。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汉语拼音字母“u”及其四声,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课后要把它多读读多写写。

五、作业。

1、“u”及四声读10

遍。

2、“u”及四声写5遍。

第六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汉语拼音字母“i”、“u”及其四声的卡片,让学生读。

2、让学生上黑板或在拼音练习簿上默写“i”、“u”及其四声。

3、师小结复习情况并导入新课。

二、新授。

1、板书:ü

3、出示“ü”的发音器官图、指式图和口型图,指导学生看图,教师作讲解、示范。

(要学生领会:发“ü”音时,舌位靠后且高,双唇尽力收成圆形,声带颤动。)

4、师教读,指导读,并指导学生打出正确的指式。

5、指名读。

6、齐读。

7、自由读。

8、进行四声练习。

板书“ü”的四声:

ǖ

ǘ

ǚ

ǜ

指导学生读。

指名读。

集体读。

8、指导学生正确书写“ü”。

出示四线三格:

让学生观察书上的“ü”写在哪一格。(中上格)

教师在四线三格中范写,让学生注意观察笔顺。

指导学生书空。

指导学生在拼音练习簿上书写,教师作个别指导。

教师小结书写情况。

让学生上黑板写,其他学生注意看,然后师生评议。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读“ü”及“ü”的四声并打出指语。

2、让学生在拼音练习簿上练写“ü”及其四声。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汉语拼音字母“ü”及其四声,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课后要把它多读读多写写。

五、作业。

1、“ü”及四声读10

遍。

2、“ü”及四声写5遍。

第七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汉语拼音字母“i”、“u”、“ü”及其四声的卡片,让学生读。

2、让学生上黑板或在拼音练习簿上默写“i”、“u”、“ü”及其四声。

3、师小结复习情况并导入新课。

二、新授。

1、出示鸭子的挂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板书:iɑ

3、师范读。

(让学生领会:iɑ是复韵母,是由单元音“i”和“ɑ”组成,它的发音也由“i”过渡到“ɑ”,“i”音发的时间短,“ɑ”音发的时间长。)

4、师教读,指导读,并指导学生打出正确的指式。

5、指名读。

6、齐读。

7、自由读。

8、进行四声练习。

板书“iɑ”的四声:

指导学生读。

指名读。

集体读。

8、指导学生正确书写“iɑ”。

出示四线三格:

让学生观察书上的“iɑ”怎么写。

教师在四线三格中范写,让学生注意观察“i”和“ɑ”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指导学生书写。

指导学生在拼音练习簿上书写,教师作个别指导。

教师小结书写情况。

让学生上黑板写,其他学生注意看,然后师生评议。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读“iɑ”的四声并打出指语。

2、让学生在拼音练习簿上练写“iɑ”及其四声。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复韵母“iɑ”及其四声,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课后要把它多读读多写写。

五、作业。

1、“iɑ”及四声读10

遍。

2、“iɑ”及四声写5遍。

第八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复韵母“iɑ”及其四声的卡片,让学生读。

2、让学生上黑板或在拼音练习簿上默写“iɑ”及其四声。

3、师小结复习情况并导入新课。

二、新授。

1、出示青蛙的挂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板书:uɑ

3、师范读。

(让学生领会:uɑ是复韵母,是由单元音“u”和“ɑ”组成,它的发音也由“u”过渡到“ɑ”,“u”音发的时间短,“ɑ”音发的时间长。)

4、师教读,指导读,并指导学生打出正确的指式。

5、指名读。

6、齐读。

7、自由读。

8、进行四声练习。

板书“uɑ”的四声:

指导学生读。

指名读。

集体读。

8、指导学生正确书写“uɑ”。

出示四线三格:

让学生观察书上的“uɑ”怎么写。

教师在四线三格中范写,让学生注意观察“u”和“ɑ”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指导学生书写。

指导学生在拼音练习簿上书写,教师作个别指导。

教师小结书写情况。

让学生上黑板写,其他学生注意看,然后师生评议。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读“uɑ”的四声并打出指语。

2、让学生在拼音练习簿上练写“uɑ”及其四声。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复韵母“uɑ”及其四声,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课后要把它多读读多写写。

五、作业。

1、“uɑ”及四声读10

遍。

2、“uɑ”及四声写5遍。

第九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复韵母“iɑ”、“uɑ”及其四声的卡片,让学生读。

2、让学生上黑板或在拼音练习簿上默写“iɑ”、“uɑ”及其四声。

3、师小结复习情况并导入新课。

二、新授。

1、出示鸟窝的挂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板书:uo3、师范读。

(让学生领会:uo是复韵母,是由单元音“u”和“o”组成,它的发音也由“u”过渡到“o”,“u”音发的时间短,“o”音发的时间长。)

4、师教读,指导读,并指导学生打出正确的指式。

5、指名读。

6、齐读。

7、自由读。

8、进行四声练习。

板书“uo”的四声:

指导学生读。

指名读。

集体读。

8、指导学生正确书写“uo”。

出示四线三格:

让学生观察书上的“uo”怎么写。

教师在四线三格中范写,让学生注意观察“u”和“o”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指导学生书写。

指导学生在拼音练习簿上书写,教师作个别指导。

教师小结书写情况。

让学生上黑板写,其他学生注意看,然后师生评议。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读“uo”的四声并打出指语。

2、让学生在拼音练习簿上练写“uo”及其四声。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复韵母“uo”及其四声,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课后要把它多读读多写写。

五、作业。

1、“uo”及四声读10

遍。

2、“uo”及四声写5遍。

第十课时

一、出示卡片,让学生辨读。

ɑ

o

e

i

u

ü

uo

ā

á

ǎ

à

ō

ó

ǒ

ò

ē

é

ě

è

ī

í

ǐ

ì

ū

ú

ǔ

ù

ǖ

ǘ

ǚ

ǜ

二、让学生看教师的口型打出相应的指式或找出相应的卡片。

ɑ

o

e

i

u

ü

uo

ā

á

ǎ

à

ō

ó

ǒ

ò

ē

é

ě

è

ī

í

ǐ

ì

ū

ú

ǔ

ù

ǖ

ǘ

ǚ

ǜ

三、出示挂图,让学生辨读音节或在挂图下写出相应的音节。

e

uo

(有鸭子的挂图、鹅的挂图、鸟窝的挂图、青蛙的挂图)

四、看口型或指语默写。

ɑ

o

e

i

u

ü

uo

ā

á

ǎ

à

ō

ó

ǒ

ò

ē

é

ě

è

ī

í

ǐ

ì

ū

ú

ǔ

ù

ǖ

ǘ

ǚ

ǜ

1、师读口型或打指语,让学生默写出相应的音节。

2、师巡视。

3、师小结默写情况。

教学后记:

教学时,要学生领会:发“ɑ”音时,口要张大,舌位要低,唇型不圆,声带颤动;发“o”音时,舌位稍高稍后,唇型要圆,声带颤动;发“e”音时,唇型不圆,声带颤动,要自然、放松,喉头不要过紧;发“i”音时,舌面前部抬高与硬颚离得很近,唇型不圆,口腔近于闭拢,声带颤动;发“u”音时,舌位靠后且高,双唇尽力收成圆形,声带颤动;发“ü”音时,舌位靠后且高,双唇尽力收成圆形,声带颤动。要多让学生练习。

第三篇:聋校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一年级聋哑儿童数学课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级聋哑儿童数学课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我校一年级的聋哑学生入学前大多没有经过学前教育,这些学生从小失去听力,无法用语言表达,同时对别人的表达也听不见。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数数、大小、多少等简单的数学知识一无所知,没有一点数感,全部要从0开始,对数学启蒙老师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作为刚接一年级的新教师,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由于低年级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现将本人对这学期教学工作的一点思考总结如下:

一、加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一是仔细备课。每节新授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认真阅读教材、教参,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每个知识点在全套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相关知识联系和衔接,做到高屋建瓴,胸中有沟壑。观看优秀课例,积极征求同组老师意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起点,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思考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设计完备的教学预案。由于一年级的小朋友刚接触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为了实现学生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每节课我都准备很多教学模型和实物,对每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和课后巩固练习我都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组织好教学。在上课的过程中,一年级的聋哑学生普遍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差,上课喜欢随便下座位或相互打手语“说话”,我采取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或激励表扬的方式维持课堂纪律。对认真听课的同学发小五星或小红花,对不认真听课的同学画哭脸脸谱,每节课下课时统计谁的表扬最多,谁的批评最多。

三是上课方式灵活多样。低年级的同学主动参与意识强,胆子大。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采用提问、讲解、设疑、讨论、竞赛、练习等多种方式交叉进行,让学生乐在其中。四是采用直观教学。每节课开始部分我都为学生创设情境,要么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的小棒数数,要么拿出数具模型和学生一起数数,要么和学生一起分享多媒体视频动画。

二、重视数学基础知识教学。

本册教材除了10个课时的小单元教学,其余全是数与代数的知识,其中计算是教学的重点。聋哑学生由于听力受损,他们的语言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些学生没有一点听力,无法说话。但这些学生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比较喜欢数学学习。我根据这些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数学教学中狠抓计算教学。

一是重视口算教学。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我让学习节奏慢的学生熟练识记20以内退位减法表,让他们能够快速口算。让头脑灵活的学生采用“凑十补数法”快速心算。每天课前我都采用各种方式进行五分钟的口算练习,如:口算抢答,口算接龙,做口算测试卷等等。

二是重视笔算教学。如:在教“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我让学生先熟悉计算方法,在进行竖式计算时,让学生先将数位对齐,再进行计算。在笔算过程中,学生最容易忘记的就是“进位”和“退位”时忘记在前一位上加一点或借一点。针对这个问题,我采用专题训练的形式,让学生多做同类型的练习题,让他们头脑中对“进位”和“退位”计算根深蒂固。三是及时巩固与定期复习相结合。每节课新授知识都会在当时当天及时巩固,第二天进行适当复习,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复习,提高复习效率。通过一学期的坚持,效果显著。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本学期我准备了教辅练习资料,精选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布置作业,力求使每一次练习起到最大的效果。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认真及时地批改,并做好错题记录和分析,针对不同的错误分别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评讲的方式及时补救,根据错题记录和分析,制定阶段复习计划和期末复习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四、自我反思,努力实现专业成长。

一是继续坚持并优化本学期一些有成效的做法,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所有的学习问题,课后只做适当的巩固,控制好课后作业分量。

二是及时辅导落后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三是加大家校之间的联系,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争取家长更多的支持,致力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是给自己设定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在新知识学完后,间隔多长时间安排二次复习巩固,以什么方式进行复习巩固效果最好?针对不同的内容,努力寻求比较好的二次复习时间和复习方式。篇二:聋校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聋校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抚州市临川区特殊教育学校 陈梦欣

一学期的工作伴随着新年脚步的到来,即将接近尾声。本学期本人任教的是聋校二年级的数学,在这一学期的教与学中,伴随着有成功也有失败,在忙碌中有收获,圆满的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本学期的点滴感受总结如下:

一、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常规,就是习以为常的规定,应该说是我们工作的最低要求。“只有超越常规,工作才有可能主动创新”——根据这样的理解,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认真扎实地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备课: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每一节课,为了备好课,要求自己首先做到熟练地掌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并做到:通过本节课教给学生哪些知识,哪些是重点、难点,学生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其次了解学生,每上新课前都要明确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学习情况,因为数学知识是环环相扣的。每一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

2.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对学生的错题要求及时更正,并进行相应的辅导。

二、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观念影响行动,行动形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在一年级也有过这方面的培养,但是毕竟太小很多的学生还一点也不懂事。在这学期我就特别注重他们这些习惯的培养: 1.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有错自觉改正的习惯。2.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习惯。3.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4.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

三、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这就是说,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于是本学期我暗下决心:不管花多大的力气,不论付出多少心血,也要让学生乐意去学数学。1.组织学生竞争,同班分组竞争。本学期我任教的是聋校二年级的数学,开学第一节课就和同学们一起制定本学期的一些上课、作业常规,然后就给他们每个组100分,并告诉他们这学期会根据这个常规来给两个组打分,在100分的基础上表现不好的扣分,表现好的加分,期中期末各总结一次,到时看哪个组最棒得分最多,哪位同学最棒为班上加的分最多。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发现效果还不错;课堂上也适当组织竞赛,竞赛可以定时间而不定任务,也可定任务而不限时间。如在练习口算题时,我们搞竞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就限定一分钟时间,我刚说完“开始”,大家就全身心投入竞赛之中。

2.在教学中,我尽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侧重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灵活、发散、创新等品质。通过我的努力,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

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有不少以前上课不认真、不写作业的同学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四、认真对待学情检测。

我把每一单元的知识点提炼出来,制作试题对学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的学情。

一期来,在教学的同时,我注重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教育,特别在环保教育方面,通过教育以及各种手段使学生提高了环保意识。在有所收获的同时,我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数学教学方面还需大胆地去“放”,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另外数学与实际生活是紧密相联的,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还应更多的贴进生活,让自己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我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研究和探索,争取更大的进步!篇三:聋校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

一、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比较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十个十个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基本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了解个位和十位的意义,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及读、写100以内的数。

3、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教学难点:数数接近整十时,下一个整十数该是几十。

三、教学课时数 8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数100以内的数”教科书第1页上的例1和第2页上的 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一的第1~4题。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知道10个一是

十、10个十是一百。并能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教学重点、难点:明确“一”、“十”和“百”之间的十进关系,数

到接近十数时,下一个数整十数是多少。

教学准备:带有数位的20以内的数字卡片,师生每人100根小根以 备数数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出示下面的卡片。先出示第一张卡片,提问:这个数的十位上是几?个位上是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按同样方法分别出示第二、第三张卡片,并进程同样提问。

2、教师讲述:我们还学会了20以内物体的个数(带领学生数出 教室里课桌的个数)如果物体的个数超过20,大家还会数吗?(引出新课)教师板书:数100以内的数

二、新课。

1、教学例1。

让学生把100根小棒准备好,教师演示,学生跟着数。

(1)先一根一根地数,数十根捆成一捆,教师说明:10个一是十,并提示学生注意:1捆是1个十。再接着数完十根捆成一捆,一共是2捆。指名学生回答:2捆是几个十?然后,指导学生一根一根地往下数,数完十根捆成捆,一直数到100。

(2)教师出示一捆小棒提问:这是多少根小棒?(10根)10里面有几个一?(10个一)10个一是几十?(一十)。数一数,每个人一共捆了几捆小棒?(10捆)(3)教师指导学生十根十根地数小棒。(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突出总共有10个十,再把10捆捆成一大捆,提问:这一大捆是多少根小棒?(一百根)板书:10个十是一百。

(4)提问整十数的顺序:二十后面是几十?三十后面是几十???九十后面是多少个十?10个十是多少?

2、教学例2。

指导学生从二十数到三十二,数到二十九时,提问:二十九根是几捆零几根?(2捆零9根)。再添一根是几捆?是多少根?(3捆,三十根)

如果有的学生还不会数,再数不会。到三十九根时,再提出同上问题。使学生明白,数到几十九时,再往下数,十位上的数要增加1,并体会到“十”也是一个计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1、做第3页上的“做一做”题目。

2、做练习一的第1~4题。

3、第1题让学生按实物数数,重点使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4、第2题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由三十四数到四十七。在接近整十的地方要重点练习。

5、第4题让学生先看一看整捆的是几个十,再接着往下数。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0以内的数。

五、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一第3、4题。课外作业:练习一第2、4题。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上的例3,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一的第5~8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准备:计数器一个,小棒100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从三十二数到四十六。

2、口答。5个一是();10个一是()。1个十和8个一组成()。

12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1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0里面有()个十。

二、新课。

1、教学例3。

教师先带领学生摆出3捆零5根小棒,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回答:桌面上摆出的小棒是多少根?(三十五根—)。谁能说出三十五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2、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

(1)让学生摆出与书上的左图相同数目的小棒。

提问:摆出的小棒是多少根?(二十五根)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

第四篇:聋校数学第一册8的认识 教案(推荐)

8的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8的认识和组成,正确书写数字8。课前准备

(一)教具:主题图、点子图、计数器、放大直尺。

(二)学具:8根小棒、1~8的数字卡片、8个圆片。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看图写数.2.填空:

3.(二)学习新课

1.教学认数8。

(1)摆小棒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先摆出7根小棒,再摆出1根,现在是几根小棒?(8根)7添上1就是8。这节课我们学习8的认识。(板书:8的认识)

(2)出示主题图:

师问:①这幅图画的是什么?(老师带着同学们在游泳。)②图上有几个小朋友?几位老师?一共几个人?(8个人)③再找一找,图上还有哪些东西的数量是8?(8个救生圈)师说:你们很认真,很仔细,都说对了。

(3)出示活动图片:(出示绒板,在绒板上事先贴上7只小鹿、8只蝴蝶、6只青蛙、8朵花。)

师说:请同学仔细找一找,数一数,绒板上哪些东西的数量是8。看谁找得准,找得快。学生说,老师把数量是8的蝴蝶和花摆放整齐,再一起数一数。

师说:刚才我们数的这些人和物的数量都是8,就可用数字8来表示。板书:8(4)指导书写数字8:

老师范写后提问:8的字形像什么?

教8的写法:8是一笔写成,笔顺是从左上格起笔向上向左画半园到中线向右向下再向上回到左上格停笔。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书空练习,在桌上练习写2~3个8,在书上练习格里描写8。老师行间巡视、进行指导。

2.教学8以内数的顺序。

(1)老师拿出放大直尺,学生拿出小直尺。

师问:

①从0数到7,尺子上有几个小段?

(先数自己的小尺子,再齐数放大直尺)

②7个小段再添上1个小段,是几个小段?(8个)

③8排在什么位置?(8排在7的后面)

④8为什么排在7的后面?(因为8比7多1)

⑤7后面的一个数是几?8前面的一个数是几?

(2)读数:从1~8,从8~1。

(3)填数:

3.比较数的大小:

老师分别出示点子图,让学生用数字卡片和“>”、“<”来表示。

学生看图摆出7<8。

指名读、指名说:7比8小。

学生看图摆出8>7。

指名读,指名说:8比7大。

4.教学8的组成和分解:

师说:请同学拿出8根小棒。按老师要求进行操作:

(1)左边摆1根,右边摆7根,表示什么?(表示1和7组成8,8可以分成1和7)

(2)如果左边摆2根,右边应摆几根?表示什么?(左边摆2根,右边应摆6根,表示2和6组成8,8可以分成2和6)

(3)还是这8根小棒。请你们继续把它们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学生自己边思考、边操作、边小声说)指名说:你是怎么分的?

师说: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学会了8的组成和分解。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8的组成。师问: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指导看书上小动物排队图,并回答问题:

小兔排第几?(小兔排第一)

谁排第三?(小鹿排第三)

谁排第五?(小象排第五)

图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8只)

谁排第八?(小猴子排第八)

师说:自己看图小声说一说:谁排第一、谁排第二„„ 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什么?(试着让学生自己小结,老师再进行归纳。)

(三)巩固反馈

师说:请同学们帮助这几只小鸭按顺序排排队,好不好?

指名上前排列数的顺序。

其他同学拿出自己的数字卡片,从1排到8。

2.做“找朋友”游戏:

两人一组,各拿出自己的数字卡片,找组成8的朋友。

3.看卡片口答: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教学8的认识,要求比前几节课提高了,在这节课里要体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数数练习,不局限于数课本上的图,还增加了让学生从多种物体中找出、数出数量是8的物体。这不仅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也提高了数数能力。

二、在比较8以内数的大小时,老师不包办代替,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会,每组的点子图都是同时出现,让学生看图直接摆出7<8,8大于7两个式子。摆完后还要求学生会读、会说。

三、8的组成是重点,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教会学生第一组的摆法。第二步摆第二组时稍有变化,不是直接要求学生左边摆几根,右边摆几根,而是通过提问:如果左边摆2根,右边应摆几根?让学生动脑思考后,再动手。第三步让学生按照上面的摆法,自己动手、动口去完成其他几组的摆法。

四、巩固练习设计的内容都是围绕8的组成和分解进行的。通过多种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新知识。

第五篇:聋校一年级数学第一册(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理解并掌握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并能进行区别,会读、会写10以内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 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3. 使学生认识“>”、“<”和“=”符号,初步学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 使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法的含义,认识并会使用加号和减号,会读、写加、减法算式,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 使学生理解0的含义和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能正确地进行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

6. 使学生会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7. 使学生能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初步学会看图填写算式;并会计算相应的加、减法图画应用题。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和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难点:读、写数字和数的组成。教学时间:

60课时。

1、2、和3的认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1”的认识和写法。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1”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1”、了解“1”的含义。

教具准备:实物图片、计数器、“1”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小棒等。教学过程: 一. 课堂常规教学 二. 新课

1. 出示挂图。

引导学生观察挂图,让学生说出图上的内容。

2. 指导学生数画上的人和物,得出它们的数量都是1。

3. 板书:“1”。并教给学生“1”的读音,从音、形、意三方面让学生对“1”有初步的认识。4. 让学生说一说教室里是1的物体。

5. 组织学生操作,指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一个珠子表示1,拿出一根小棒表示1,上黑板贴出数量是1的各种图片等。6. 教学“1”的写法。三.巩固练习

1. 出示小棒一根,让学生数出“1”。

2. 教师说出“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1”。四.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页

2的认识。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2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2,并掌握2的组成,初步认识“”符号。

教具准备:主题挂图、实物图片、计数器、2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小棒、2个小圆形。教学过程:

一. 复习。1. 出示实物。

2. 让学生从一把小棒里拿出一根小棒来表示“1”。3. 指名学生上黑板在田字格里书写“1”。二. 新课。

1. 数数量是2的物体。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说出图上画了些什么?(2)出示小鸭图,提问:有几只小鸭?

教师小结:图上有2个小朋友,2架飞机模型,2只小鸟,还有2只小鸭子,人有2只手等,还有许多东西它们的数量都是2,教师在黑板上写“2”。

2. 认读数字2。3. 教学1和2的顺序。

(1)出示计数器,在上面拨1个珠子,提问:这是几个珠子?学生答后,教师再拨一个珠子,并提问:现在有几个珠子? 教师说明:1个珠子再添上1个珠子就是2个珠子。

(2)让学生摆小棒,先摆1根,再摆1根,现在有几根?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2是由1添上1得到的。

4. 比较1和2的大小。5. 2的组成。、教师出示两片枫叶,并演示说明两片枫叶可以分成1片和1片,我们就说2可以分成1和1,随着写出 2 带领学生读两遍“2可以分成1和

╱╲

1”,再指着 先指两个1,再指 ╱╲,最后指2,带领学生读两遍“1

╱╲ 1 1 和1组成2”。

6. 写数字2。

(1)教师示范“2”的写法。(2)带领学生书空练习。(3)指导学生在书上写2。三. 巩固练习。

1. 出示数字卡片1和2,分别让学生读一读,2. 提问:2和1比,谁大?

3. 出示

提问:它表示2可以分成几和几?还表示1和1组成 ╱╲

几?

四. 小结。五. 作业。

在田字格内书写“2”。

第3课时

教学内容:“3”的认识。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3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3,并知道3以内书的顺序,回比较3以内书的大小,掌握3的组成。教具准备:3的主题挂图、计数器、小棒、方块、2和3的组成。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出示1和2的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说出是几。2. 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说出:2可以分成1和1。二. 新课。

1. 数数量是3的物体。

(1)引导学生观察“3”的主题画,回答问题:图上的工人阿姨在做什么?图上有几位工人阿姨?图上还有什么东西的数量也是3?(2)学生操作。让每个学生拿出3根小棒。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告诉学生叫三角形,让学生用小棒摆出一个三角形,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摆。

提问:摆的三角形用了几根小棒? 2. 认数字3。

(1)领读两遍“3”。(2)指名认读“3”。3. 教学3以内数的顺序。

(1)出示计数器,边演示边提问。(2)引导学生操作。

(3)教师出示点子图,先贴1个点子,让学生说出“1”后,在图下写上“1”,再分别贴出2个点子和3个点子的图,并在点子图的下面分别写“2”和“3”。教师按顺序带领学生把3个数读一读。

4. 比较2和3的大小。

(1)出示方块图,左边摆2块,右边摆3块,提问:左边有几块?右边呢?板书:“2”、“3”

“2和3比,是2比3大还是2比3小?”

教师:2比3小,边说边在2和3的中间写上“〈”,指“2〈 3”表示2比3小,读作“2小于3”。领读。

(2)出示方块图,左边摆3块,右边摆2块,提问:左右各几块?板书:“

3、2”。

“3和2比,谁大?“

教师:3和2比,3大。也就是3比2大,边说边写出“3 〉2”,读作“3大于2”。

5. 3的组成。

指导学生把3根小棒分成两组,得到: 3

╱╲ ╱╲ 1 2 2 1 领读,3可以分成2和1,2和1组成3。领读,3可以分成1和2,1和2组成3。6. 教学3的写法。三. 巩固练习。

1. 做第22页的“做一做”第1题。2. 做“做一做”的第2题。四. 小结。五. 作业。

在田字格里书写“3”字。

第4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四的第1~4题。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已学的数字1、2、3。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 教师出示1、2、3的数字卡片,让学生分别读出是几。2. 教师出示用点子图表示的数的组成卡片。二. 课堂练习。

1. 做练习四的第1题。

让学生看图填写数字,教师巡视,纠正。2. 做练习四的第2题。、教师先让学生看画着小鹿的图,然后问学生:图上画了几只小鹿? 3. 做练习四第3题。4. 做练习四第4题。

教师先示范第1题的做题方法,然后让学生试做第2、3题,做完后集体讲评。三. 课堂小结。四. 作业。

练习四的第2~4题。

第5课时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完成练习四的第5~8题。

教学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同样多”的含义,牢固掌握已学的三个数“1、2、3”。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 教师用小棒逐一增加,让学生分别说出1、2、3。

2. 教师用数字卡片出示3、2、1三个数,让学生举出与数字相对应的小棒。3. 教师利用教室内各类实物,让学生数出各物体的个数1、2、3、4、5、6等。

二. 课堂练习。

1. 做练习四的第5题。

教师先带领学生复习前面所学的“同样多”的题目,再引导学生弄清第5题中“举例”的意思。接着让学生独立试做,然后集体订正。、2. 做练习四的第6题。

教师先运用2、3组成的折叠卡片,让学生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3的组成,让后让学生苦力完成第6题,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集体讲评。

3. 做练习四的第7题。4. 做练习四的第8题。三. 课堂小结。四. 作业。

完成练习四的第6、7题。

教学后记:

数字“1、2、3”的认识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地认识,但是,其中比较大小环节,对新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对“>、<”的认识不够,他们根本不知道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符号,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这只是一个笔画而已。还有对数的组成也有困难。只有几个留级生和语训生掌握较好些,其他学生根本不理解是在干什么。特别是在数的书写上,有4名学生根本就不动笔,还沉进在对家的思念中,无心学习。在其他9名动笔的学生中,握笔姿势都不对,还有找不到格子的。总之,情况不太乐观。这就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仅要教他们知识,还要教他们生活常识,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好校园生活,进入学习状态。

下载聋校一年级数学第一册备课课[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聋校一年级数学第一册备课课[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聋校数学课程标准

    转载: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讨论稿) 关键词: 聋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目 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一、 课程性质 二、 基本理念 三、 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

    聋校四年级数学

    2009——2010学年度四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试题 年级----------- 姓名--------------- 一、 口算(20分) 60×50= 75÷25= 480÷80= 430×18 193×27 900÷30= 12×40= 16×6=......

    聋校数学一年级下学期《认识图形》教案

    第十二届青年教师评优课: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长方形 正方形)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观......

    聋校数学教学生活化

    聋校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

    聋校一年级语文卷面分析

    一年级语文期末卷面分析 一、试卷情况分析本次试卷能依纲据本,题型灵活多样,与平时做过的练习差不多,考核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求学生基本功十分扎实。 此语文试卷分为:“三大块......

    聋校一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合集五篇)

    本学期我所担任的是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针对本班学生年龄小,刚入学的特点,我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常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首先,我结合《聋校小学生一日常规》制定......

    聋校数学一年级下学期《认识图形》说课

    《认识图形》的说课稿 顾寅 这次评优课我教学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聋校教材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认识图形》。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

    聋校语文第一册一年级《第18课 坐 立 走》4课时

    第18课 坐 立 走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新词,理解词义,掌握口型、发音。会读会打指语。 2.学会书写本课的生字,笔顺正确,能默写本课的生字词。 3.通过观察图画,培养学生观察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