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2011学年度九年思品教学工作总结(李)
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思品教学工作总结
平顶山中学 李菁华
本人本学年担任初三政治科教学任务,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圆满地完成的这个学年的教育教学任务。在这个学年的教育教学中,本人不断地研究教学经验,反思和总结这一学年的教学成果,具体总结如下:
一、把握时代脉搏,使政治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如我在讲述“两岸关系”时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和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
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2、专题讨论。活动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历史结论、社会发展常识的基本原理分析。师生双方通过平等探讨,畅所欲言,沟通思想,从而就某一问题达成正确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
3、社会调查。理论只有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永葆青春期的魅力,只有让学生走出书斋、走向社会,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理论不只是虚无缥渺的空中楼阁,而是来源于沸腾的社会生活。
4、开辟“时事论坛”(每堂课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由学生自己准备和主持,要求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同学们关注的社会热点现象如:台湾领导人访问大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构建节约型社会,科学发展观,低碳生活等,本着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的观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还组织了同学写政治小论文,经济小论文;画漫画等活动。
三、质疑导思、激活思维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显明白的道理,学生未真正领会。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无序的内容系统化,使枯燥的理论不再枯燥,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我积极参与教研活动进行参评,利用多媒体教学,得到了师生的好评。
五、积极进行德育渗透
指导思想:教育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健康的成长。
第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是教育原则和教育本质的要求。教师把学生当作发展中的人,并创造各种条件引发他们无限的创造力和潜力。在开展各种活动之前,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广泛征求学生意见,这些活动大都由学生们自己策划、组织、总结,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二、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素质教育倡导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强调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因此教学必须以学生个性的弘扬,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目的。各种活动本身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它要教师通过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个性,通过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素质。对于每一次活动,我都进行动员和总结,甚至组织同学写心得体会,要让学生通过每次活动都有大的收获,真正做到寓德育于活动之中。
通过一学年的努力工作,在本学年的升学考试中,我任学科都获得了较优秀的成绩,这与平时的勤奋工作和积极钻研是分不开的。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追求更好的教育教学成绩。
第二篇:九年思品教学工作总结
九年思品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各位领导和老师的热心支持和帮助下,我认真做好教学工作,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下面我把工作做简要的汇报总结。
一、师德表现
平时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及党员大会,认真学习学校下达的上级文件,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服从安排,人际关系融洽。业余不从事有偿家教及第二职业。
二、教育教学情况
在教学工作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4、坚持听课,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本学年平均每周听课一节,对自己的教学促进很大.5、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一年来,我在学校开了两次公开课.通过开公开课,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也使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除了维持好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同学良好的学习环境外,更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我平时非常注重与学生的交流,通过与学生谈心,家访等各种手段,排除学生思想上的顾虑,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以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现在班级情况稳定,学习气氛浓厚,同学互帮互助,在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课上进行趣味教学,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好学生的纪律。
任重道远,我将一如既往,努力追求卓越,再创辉煌。
第三篇:九年思品6.3教案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 第三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青少年的政治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2.能力目标:培养依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行使政治权利
教学难点:行使政治权利、维护国家安全与中学生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四、自学指导:
1.什么是公民的政治权利? 2.行使选举权需要什么条件? 3.我们享有哪些政治权利?
4.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有哪些? 5.我们应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 6.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7.国家安全包括哪些内容? 8.国家安全有什么重要性?
9.维护国家安全我们应该怎样做?
10.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
五、合作探究:我们怎样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如何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也明确了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政治义务,知道了我们应该怎么去做。
七、课堂练习:理解与背诵本课知识点 1.什么是公民的政治权利? 2.行使选举权需要什么条件? 3.我们享有哪些政治权利?
4.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有哪些? 5.我们应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 6.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7.国家安全包括哪些内容? 8.国家安全有什么重要性?
9.维护国家安全我们应该怎样做?
10.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
八、作业:练习册
九、板书设计:
第三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一)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1.什么是公民的政治权利? 2.公民的政治权利主要表现 3.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
(二)维护国家安全 1.国家安全的内容 2.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3.公民怎样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十、教学反思:本堂课积极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事例自主学习,分组讨论交流,再加上老师的讲授、点拨、解惑,从而真正理解教材知识,思想得到提升,达到知行统一。
第四篇:九年思品6.1教案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
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德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2.能力目标: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知道依法治国 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了解法制国家的特点,树立法律意识。3.知识目标: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 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人民是如何当家作主的?依法治国是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难点:人民是如何当家作主的?依法治国
三、教学方法: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学;问题教学法、讲授法
四、自学指导:
1.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机关是什么? 2.我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它的职能是什么? 4.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要求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5.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什么? 6.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有哪些?(16字)7.建设法治国家对公民的要求有哪些? 8.人民怎样行使权力?
人民 — 选举代表 ——(组成)人民代表大会 ——(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 —— 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从左至右)
五、合作探究:
1.依法治国的要求是什么 2.p77下讨论三个观点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人民代表依法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生活在法治国家里,我们每个同学都要从小树立法治观念,认真学法,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公民,同时还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七、课堂练习:(一)、单选题: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民主评议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多党合作制 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构是 A国家主席 B国务院 C法院 D全国人大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是: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 违法必究(二)巩固: 1.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机关是什么? 2.我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它的职能是什么? 4.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要求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5.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什么? 6.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有哪些?(16字)7.建设法治国家对公民的要求有哪些? 8.人民怎样行使权力?
八、作业:练习册
九、板书设计:
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一)人民怎样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地方各级人大(二)生活在法治国家里: 1.依法治国的含义 2.依法治国的要求 3.如何依法治国
十、教学反思:本堂课教师引导学生积极阅读教材中丰富多彩的生活事例,又鼓励学生从中提炼观点,提升认识,做到寓正确的观点于生动准确的材料之中,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第五篇:九年思品5.1教案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争做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2.能力目标:通过收集有关我国历史、文学、军事、思想、科技等方面的史料以及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生动材料,让学生体会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中的中华文化的力量。这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3.知识目标: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感悟传统文化对我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发展道路的深刻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民族文化对自己的影响和民族文化在自己身上的体现;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主动树立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作适当点拨.四、自学指导:
1.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包括哪些部分? 2.为什么说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p68 3.中华文化总的特点是什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4.中华文化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 5.中华民族传承美德有哪些?
6.列举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五、合作探究:
1.中华民族传承美德有哪些? 2.我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3.p68下情景分析讨论
六、课堂小结:中华文化是我们的根,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国家做出我们的贡献。
七、课堂练习:
1.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包括哪些部分? 2.为什么说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p68 3.中华文化总的特点是什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4.中华文化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 5.中华民族传承美德有哪些?
6.列举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八、作业:练习册
九、板书设计:
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
(一)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1.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二)传统美德 薪火相传 1.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 2.与时俱进的传统美德
十、教学反思: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