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后小结的五种方法
课后小结的五种方法
一、整堂回顾
整堂回顾即回顾一节课的得与失,就是给一节课打一个基本分,产生一个总体认识。是满意、基本满意还是不满意。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一节课一般都是二至三课时完成。每一课时,都有教学的侧重点:课文内容的了解、字词的掌握、文章结构的分析、写作的指导等等。这里的回顾就是对已授的一节课作上述各方面的衡量:过程安排是否合理,讲授是否体现了现代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师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效果上的反映如何,等等。如我在教完《琥珀》第二课时后,及时进行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知道了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学生能按琥珀形成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列简要提纲,但缺乏独立理解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复述琥珀形成过程的能力。部分学生用“推测”造句存在一定困难。通过这样的回顾小结,为下节课调整教学提供了一些参考。
二、佳处回味
所谓“佳处”,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较好,自我感觉较满意的环节和片段。“佳处”有的反映在教师热情高,训练精彩、得法之处;有的反映在学生学习主动性强,思维活跃之处;有的反映在师生双边活动到位之处„„如教师关键性的点拨往往可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率,这就是课堂教学中的佳处。课后就该细细体味: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运用了哪些教学手段?是理解词句得到了突破还是指导朗读有特色?是怎样找到突破口的?采用何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等。如教学《跳水》一文,在以简笔画小结课文内容时,我有意识地把平静的海面画成波涛汹涌的样子,学生发现后立即提出疑问。于是我抓住时机追问了几个问题:老师哪儿画错了?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为什么不能这样画?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争先恐后发表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有目的地疏理了一遍课文,而且也使他们初步了解了本单元“注意事物的联系”这个重点。当然,还可以有目的地询问学生:何处最感兴趣?何处注意力最集中?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从学生那里找到教学成功的原因。如此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艺术。
三、“败笔”探究
课堂教学中的“败笔”是指授课不得法或语言点拨欠妥,影响学生的接受,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之处。为此,课后就应该抓住它大做文章,探究出最佳的教学方法,转“败”为“胜”,为今后再授该类课文时打下良好的基矗如何会造成“败笔”呢?是错误地估计了学生的实际水平?是教学设计不切实?还是对教材钻研不透,无法满足学生的质疑?出现这类情况,也不必懊丧,应细细研究“症结”形成的原因,然后设计改进意见,及时找出弥补的方法:或降低要求,或分步解决难点。从而变本节课的“败笔”为下节课的“妙笔”。如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可爱的草塘》第5小节时,由于错误地估计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只是一味让学生注意某些字词朗读时的轻重快慢,没有注意指导学生读课文时的语感。所以学生在读课文时,只会机械地按老师的要求读出某些字词的轻重快慢,缺乏感情,根本没有把草塘的生机活力读出来。课后我及时对这不成功之处进行反思,找出弥补的方法。后一节课在指导学生朗读第17小节时,由于方法得当,学生很自然地把突然见到一条清凌凌的小河时的惊喜之情、赞美之情读了出来。又如在教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篇课文后,让学生写《我熟悉的一个人》。结果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进行了认真分析。认识到这是由于自己指导得太死的缘故。那次,教师详细指导后,又安排了一个基础好的学生进行示范性的口述,结果学生的思维受到了束缚,从作文选材到写法甚至许多句子几乎是一个模式。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就改变了这种指导方法,在教学课文时,总是比较注意突出重点,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写作方法,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在具体写作文时,在选材和写法上让学生充分讨论。这样,题材广了,思路宽了,学生就写得比较真实且具体生动。
四、作业反馈
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接受,除了能从课堂内发言、表情上反映外,还可以从学生的作业中体现出来。学生作业质量的高低不仅可看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反映出教师授课的质量。所以,及时收集从学生作业中反馈过来的信息,可以提供调整教学方法的依据。摘录学生的作业便是收集反馈信息的好方法。摘录时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入手。所谓“正”,即指按照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好的或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作业。收集后以此作为一种教学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充实和改进自己今后的教学。除了摘录学生的作业,还可以听学生朗读,开展各类活动,看学生的语言表达等多种形式的作业,对该节课作出更恰如其分的判断。这样的调查会使自己对教材理解更透,对学生的实际也有更深的了解。
五、教案修改
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小结,再回头思索自己的教案:应该改在何处?如何改?课已授完,再修改教案,并不是多此一举。我们认真备课,课后及时小结,目的是为了提高授课艺术和课堂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在分析、总结每堂课的基础上及时修正教案,使教案精益求精,更加符合教材和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补短。虽然人们反对“陈案再现”,但符合实际的,经过反复研究,具有参考价值,甚至有使用价值的“陈案”为何不能“再现”?
修改教案,并不需要把原先的教案全盘否定,一般只要在原先的教案上进行必要的取舍和补充,便于今后备课作参考就可以了。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提高是无止境的,它有赖于不断的总结、积累与创新。自我总结成功之处与发现存在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特别是对成功的教学进行小结,有助于教师摸索教学规律,总结先进的教改经验。
第二篇:文言文背诵的五种方法
文言文背诵的五种方法
文言文教学中,学习兴趣、诵读文章、译记语句、积累字词等都是教学的重点,下面我就文言文的背诵浅谈自己的一点教学经验。
在学习文言文时,背诵一些精妙文章是必需的。学生不仅能明白诗句篇章所表达的含义,而且能领略其精妙所在,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同时,它也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功底和精神底蕴。如何帮助学生背诵文言文呢?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是不可取的。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种辅导学生轻松灵活记诵的方法。
1、提纲法: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出师表》一文既是一篇较长的文言文也是一篇必背的文言文。学生的背离不开老师的科学指导,提纲法特别适合长篇的背诵。①、提出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②述经历、表决心;③、明责任、提期望。学生抓住提纲就可化整为零来背诵了。
2、问答法:即教师设置与课文紧密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用课文原文回答。如在教授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的第三小节时,笔者设置了这样四个问题来帮助学生记诵课文,①滁人游是一副怎样的画面?②太守在野外以何为酒食,宴请众宾?③众宾欢饮又是怎样的热闹场景?④对此美景乐事,太守醉态如何?用几个简单有趣的问题既调动了学生记诵课文的积极性,又化繁为简,学生在不知不觉间便将课文记住,而且理解得也更深入了。
3、还原法:很多学生不愿背诵古文,是不理解语意,感受不到古文之美,加之读来拗口,背来易脱句。针对这种情况,我将文言文译成片段美文,然后让学生尝试着还原成课文原句。如是几番,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很快便能熟记课文,又能更深一层掌握文意,还从中领略到不同于现代文之美。如《曹刿论战》一文中公与刿的一问三答三断,学生不易记诵,但通过翻译还原这种方式,学生之间也尝试互相问答,很快学生便诵之如流水了。
4、连贯法,此法常用于骈文或诗句,因为其句式对偶而连贯。教师诵出上句,学生很自然地接出下句。
5、联想法。这种方法多用于背诵复习时,能起到归纳总结的作用,如可出题:三分钟内默出五句古诗文中写“月”的诗句文句。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多种记诵法,既可帮助学生有效记诵课文,又能使学生从中找到乐趣,不再以记诵课文为苦事。
第三篇:修改作文的五种方法
修改作文的五种方法:
作文是改出来的,学生的修改能力是培养出来的。修改作文有五种方法:朗读修改法、同学互评法、时间冷却法、老师讲评法、佳作参考法。
修改作文的五种方法:
一.朗读修改法。完成习作后,出声地朗读几遍,让自己的耳朵当“老师”。说来奇怪,文章一朗读,什么地方丢字落字,什么地方不流畅,什么地方有毛病,都听出来了.凡是读起来绕口,听起来别扭的地方,就仔细查找问题,进行修改.例如,有一个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到“一进校园,我首先第一个看到的就是那富饶的假山”。当他朗读此句时,总觉得别扭,后经仔细思考,认为“首先”与“第一个”保留其一 ,避免重复.又觉得用“富饶”来形容假山有些不妥,改为用”造型新颖”更为合适.修改好的句子再来读一读,觉得流畅多了.看来“耳朵”这个老师还真挺称职,把毛病都挑了出来。另外朗读自改法对于作文中的丢字落词现象,修改有明显的错误的句子现象是快捷有效的修改方法。
二.同学互评法。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为自己写的作文,是自己心理想说的话,而别人并不知道你在想什麽,只能凭文字来理解。往往会出现自己写的不清楚,可是自己明白,别人却不明白。正因如此,同学互评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彼此‘横挑鼻子竖挑眼’一番,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就难逃“法眼”了。可不要小瞧这一位位小老师,工作起来蛮有水平的。一位写作能力挺强的学生在作文中的好词佳句不断,比喻拟人交错使用,可是一到‘小老师’那就通不过了“你一会儿写花,一会儿写蓝天,一会儿又写树,一会儿又写小草,按着你这样的顺序,读完作文害得我象吃了‘点头丸’似的,忽上忽下”,小作者也不服气,辩解自己就是按这个顺序观察的。二人争执不下,找老师理论。老师因势利导,讲解了观察顺序的重要性和观察方法。两位同学点头称是。不见得‘小老师’比小作者的水平高多少,但能挑出毛病来加以改正,写作水平就会在这一次次的修改中提高。
三.老师讲评法。老师讲评要精,具有代表性,我仅以小学第五册教材中第三篇作文,是一幅看图作文为例。
其中错误类型是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例句是学生作文中的原句,分析原因和修改方法是这次讲评的重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改正。类似病句则是让学生在讲评后自查,是否自己的作文还存在着这样的不足。依照此表,进行讲评,学生积极性提高,记忆深刻,尤其是修改方案时,更是思维活跃,提供了多套可行性修改方案。
四.时间冷却法。一次偶然事件中,使我意外发现此法。当学生写完《校园春色》这篇文章后,没有时间修改,过一段时间后,我来了个亡羊补牢,没想到效果却极佳,深思后豁知:学生写作是当时水平,而经过一段时间,又学习了新的课文,阅读了新的作文,知识又有了新的积累,所以再修改以前的作文,又有了不少创新。如学习了《锡林格勒大草原》这篇课文后,学生了解了课文是以歌词作结尾,反映小牧民愉快的心情,在学生作文中就出现了以‘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开头和以‘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呀吹向我们„„’,为结尾的文章,来表达心情,吸引读者。《南京长江大桥》以描写天气作衬托,以毛主席诗词用结尾,在学生作文中就出现了“和煦的阳光,凉爽的春风,让人心旷神怡”,“校园春色关不住,欢声笑语出墙来”,“紫丁香,开紫花,朵朵张开小嘴巴,在那绿叶衬托下,散发清香笑哈哈”等构思新颖,用词准确的好句子,使自己的写作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写完立即修改是一个好方法,而过一段时间返回头来修改,也不失为一种好的修改方法。
五.佳作参考法。一个善于学作的人,必多读书,勤积累。我们班每学期都要开展佳作欣赏活动,让学生陶醉在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中。也要举办作文展示,不光学习别人的作文,也要展示一下自己作文水平,让学生品尝到写出好作文的喜悦。每周不少于百字的好词佳句摘录更是一项雷打不动的作业。在平时的多读多积累中,学生学到不少知识。有的同学以佳作为参考,把自己的文章修改成这样“春姑娘越过山岭,跨过草原,来到我们身边,给我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增添了无限生机”;“校园里有迷人的四季:桃红柳绿的春季,花繁叶茂的夏季,枫叶菊香的秋季,松青雪白的冬季。不过最让我喜欢的还是那校园的春色”。通过好词佳句的点缀,使学生的作文润色不少。
第四篇:理解词语的五种方法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五种方法
一、抓关键词语来答题
题目:结合你所知道的例子说说下列句子的理解和体会
(1)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说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人民解放的,是彻底的为人民利益工作的。
答:(1)“完全”说明我们这个队伍是百分之百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则说明了我们这个队伍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工作,时刻都想着人民。这句话揭示了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关系。
(2)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3)不要再邮寄拐杖了,因为父亲身边有我。说明作者愿作父亲的拐杖,时时刻刻陪在父亲身边。理解句子有以下几种方法:
⒈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我们可以抓住“焦急”和“耐心”这两个关键词。这两个词乍起来似乎矛盾,但它们却反映了老奶奶急切想见到总理的灵车,以及不见继车决不离去的那种对总理无比热爱的感情。
⒉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顾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在古诗学习中尤其如此,如“死去元知万事空”,要理解它的真正含义还得联系下文:本来就知道人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下文是:“但悲不见九州同”但感到悲伤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最后两句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最念念不忘的是盼望南宋的军队能早日收复中原统一祖国,到地时家祭的时候不要忘记告诉你的父亲。反映了作者临死时念念不忘统一祖国的激情。
⒊联系实际,典型联想来理解。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挪动过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我们可以联想自己被沸水或火星烫着时会迅速地把手缩回来以及剧烈疼痛的情景,而邱少云在烈火烧达半小时之久却能做到纹丝不动。足见他的高度纪律性及为革命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⒋从比喻、象征意义中去理解。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作者用“黑洞洞”形容旧社会非常黑暗,用“碰壁”比喻革命者没有自由,到处受迫害。这是鲁迅先生用诙谐的笑谈来讽刺,抨击旧社会的黑暗。
⒌从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有的文章要与当时地的情况联系起来才能理解。如“赶集”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料想四年以前该不会有这些东西吧”四年以前是什么时候呢?文章写的是解放初期农村面貌的迅速改变,农民的生活的不断改善,从而歌颂了领导好。理解课文句子
2、《匆匆》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描写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在描绘的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3、桃花心木
①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这句话写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也不确定,时多时少。这句话为后文作者探明原因作了铺垫。
②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到哪些“不确定”?)理解这句话首先要弄清楚“不确定”的意思,“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联系生活我们可以想到哪些“不确定”,例如 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③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
因为桃花心木已经适应了环境,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生长,所以不会枯萎了,也说明了种树的人种树成功了。6 北京的春节
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②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要深入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①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作者当时年纪小,对父亲为什么烧掉书籍和文件不理解。她好奇地问父亲,却只得到一个含糊的回答。这同父亲平常不管工作多忙、不管女儿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都耐心地回答和解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在严重的局势下,同志和亲人劝李大钊离开北京,但他坚决不肯,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③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为人民服务
①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文章开篇就点明主题。整段话表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根本宗旨,张思德同志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员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之一。②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张思德同志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
③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第一句话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我们明确: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为人民服务。
⑤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这句话是说,革命斗争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遇到艰难困苦。但是,我们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
⑥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14 卖火柴的小女孩
③“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小女孩说。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这段话不光起到了过渡的作用,还暗示了小女孩的死,也预示了在下一次小女孩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将是奶奶,作者这样写是颇有用心的。
④“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如果说,整篇文章中我们通过幻象能了解小女孩的内心渴望,那么这几句小女孩的内心独白加深了我们的感受。见到亲爱的奶奶,她急迫地叫起来,她知道奶奶也会在火柴熄灭时很快不见,所以恳求奶奶把她带走,她向奶奶表达自己此时痛苦的心情。小女孩的话中四次出现了感叹号,表达了小女孩的渴盼。
⑤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
第二种方法;抓关键词语理解(1)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说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人民解放的,是彻底的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完全”说明我们这个队伍是百分之百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则说明了我们这个队伍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工作,时刻都想着人民。这句话揭示了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关系。⑥
感谢您的关注!
跨越百年的美丽
①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她的报告”宣布了一项惊人的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是指“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面庞”“坚定而又略带淡泊的神情”“微微内陷的大眼睛”,也暗指这一形象背后坚毅执著的精神。居里夫人因为对科学作出的杰出贡献,成就了她的历史地位,使之成为令世人钦佩和仰慕的女性。这句话写出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的巨大贡献。②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淡蓝色的荧光”是居里夫人用三年零九个月的时间提炼出来的0.1克镭发出的,也就是她的成就。这项成就的取得,是以居里夫人终日的烟熏火燎、身体的疲劳为代价获得的,因而融入了“美丽的生命”。这项成就的取得也是居里夫人坚持探寻“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的信念的结果,因而融入了“不屈的信念”。这句话是对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表现的坚持不懈的献身精神的赞颂。
③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有“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项伟大自然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作出贡献。居里夫人对人生和价值的认识一方面源于她的品格,另一方面源于她在科学研究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
④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这个句子采用了“从……变成……”的句式,这种“变”不是一般的变成,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①最后把“?”拉直成了“!”,找到了真理。
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②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一句俗语,形象表达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发现”“发明”“创造”“成就”这四个词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也说明平常的事情中蕴含着真理,蕴含着伟大的成就,而这些只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③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④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能给……”说明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有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第五篇:课后小结
学期末课程情况小结
07-08-1学期,我院迎评工作进入攻坚阶段,该学期可以说任务重,压力大。对于本人所承担的学校体育系2006级专科排球而言,共计72学时,为了不耽误系的正常教学办公室工作,本人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备课,认真制作教案。由于准备的充分,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现根据教学情况,做如下总结:
首先,课前准备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前提,由于教学对象是2006级专科毕业班学生,高校的一切事务对他们而言都很熟悉,因此,如何在一开始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今后进入良性循环打下坚实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做到这一点,我在课前进行了积极的准备,在课堂上采取准备活动主要以游戏的方式,和学生一起做准备活动、一起练习,大大的吸引了学生,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整个教学过程,多做示范,让学生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很容易的有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知,提高了教学效果,加深了学生对动作要点的把握。
最后,教学过程中,注重综合知识的切入,教学过程中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有机结合,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发扬人文关怀,用教师个人魅力来打动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能力,注重换位思考,多用温暖的语言来鼓励,为学生创造自我展示和积极发挥的机会。
由于我的充分准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不仅在课上,而且在课下的问题也逐渐多起来;师生关系融洽。
教师签名:牛洪超
2008 年 1 月 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