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育培训小结徐小云
德育培训小结
很有幸能参加本次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德育骨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这10天时间,静心下来,聆听专家的讲座,受益匪浅。感谢专家们的倾心讲解,同时更感谢李国龙老师,无论是住宿、吃饭还是培训的课程表的安排,都可以看出李老师的用心良苦,精心安排。这几天的学习,让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成为优秀的德育老师很必要。第一天,看了道德模范的事迹报告会视频和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感慨颇深。职教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如何让这个群体学会做人,服务社会是每个德育老师的艰巨使命。如何教育好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职教生是人们眼中的差生,他们自卑却又轻浮,渴望被肯定又不敢展示自己,太害怕失败,但无时不渴望成功。作为一名德育课老师,要用老师的爱走进学生的心灵,拨动他们的心弦,鼓励学生,赞扬学生,让学生树立信心,找到归属感。老师要做学生的榜样,具备美好品德的老师才能感化学生,老师也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同时做好学生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桥梁。成为优秀德育老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耐心、智慧、换位思考,等待自己的学生慢慢成长
二、互联网+德育。第二天有幸聆听了江苏省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主任谢传兵老师的关于《信息化环境下德育教学设计的理念与实践创新》的讲座,收益颇丰。当今社会是互联网时代,教学不仅仅再是古老的一只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构建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展示德育课程的多样性。信息化教学应给人带来深层次的认知体验、积极的情感体验、遵循学生年龄和个性特征依据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科学的教学策略。其中翻转课堂得以在信息化德育教学中得以充分应用,极大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引导了孩子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
在微课盛行的今天,如何做好微课,值得我们深思。凌巍书记的《怎样的微课能穿透屏幕》使我受益匪浅。微课的不足,是由于选题不当、构思难巧、脉络不清、微课不微、表现欠活、素养不准等问题。凌书记给我们展示很多优秀的作品,也介绍了很多制作微课的技巧和一些适合微课的APP。让我更直观了解了微课的制作,不惧怕微课。
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家隆老师的专题讲座《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李老师是一位很敬业又热心的老师,因为大家以前都没有接触过微课,李老师结合大家的实际情况,细致具体甚至是手把手地教我们。我们在李老师的课上学到了很多微课的制作技巧。认识到微课的魅力并毫不犹豫地爱上了微课。
信息化教学固然很好,但我持保留意见,因为它前期运作成本太高,在现实教学中,老师不可能为准备一节课召集一个团队,不是每个学校都有这样的财力、实力。希望南方地区率先发展起来、普及起来,也许北方能受惠一点。如果这仅是一个比赛,那它的唯一的意义就只是给优秀的老师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对实际教学也起不到太大作用。
三、德育教师的素养。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立德树人,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既有高度的道德素养,又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真实本领。作为一名德育教师,提高育教学能力,丰富自身学识,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
中国职教学会德工委张伟主任缜密的思维、幽默的语言,鲜明的人格魅力让我印象深刻。他认为德育不等于德育课,要去政治化,泛德育化,德育应该渗透到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作为班主任,应该着力打造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班级文化。作为德育老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育人观。如何去上好一节德育课。以及对新课改理念衡量下,中职德育优质课的基本标准的解读。是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有了新的目标。
鹏威教育的谢道思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体验式的培训课——《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技术训练》。让我们激动、感动、冲动到行动。他将企业经验融入学校教育,帮助我们为学生的职场的发展添砖加瓦。在塑造教师职业礼仪风范方面,告诉我们教师如何衣着得体,怎样的站姿适合教师,怎样的手势得体大方。通过表象测试,做到因材施教。最后,详细的解读了什么样的教师方法是学生喜欢的。借助图文、实例分析、游戏、实际操作、心理活动感悟等方面来丰富我们的课堂。让我感悟到要带着思考留心身边事,收集可以利用的素材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班主任李国龙老师给我们上了《提升素养 更新理念 讲求艺术——职校教师提升育人能力的思考》的讲座,她认为教师应该具备“三心三力”的基本素质,事业心引领下的高涨工作动力,责任心统领下的高超的教育能力,自律心修炼下的高尚人格魅力,深入浅出的引用了很多小故事,同时李老师从生命体、生活化、生成性等方面提出,作为教师为何要更新观念。还提出要多给学生笑容、多给学生欣赏、多给学生尊重、多给学生公平与公正、多给学生宽容、多给学生关爱。整场讲座李老师更多的是精神的引领、教育理念的启发,她用一种高度的教育责任感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个人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学会备课,备课要怎么备是关键。备课不是照抄教参而是要联系学生的实际,钻研教材,收集资料,设计完整的教学程序,安排具体有效的教学环节,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撰写教案。在备课中要目中有人,研究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心理、接受程度。脑中有意识,行为有智慧,心中有准备。克服备课误区:备课就是备教案教学设计就是圈套。
胡卫芳老师的专题讲座《德育考纲解读》,她关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如何确定,让我茅塞顿开,我以往都是按照大纲来写教学目标,以后我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确立真正的三维教学目标,胡老师说的一句话特别好“老师都不知道教学目标那怎么上课呢”,目标确立后,教学方法也很重要,以往关于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我用的时候感觉教学效果都不太好,听了胡老师的具体细致的讲授,我才掌握了这些教学方法应用所需要的条件,并不是任何一节内容,一个问题、一个案例都可以直接适用这些方法的,要讲究很多方式方法、技巧。胡老师真的是太优秀了,真的应该早点听到她的讲座,这样在教学上会少做很多无用功。
关于德育论文的撰写,江苏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方建华老师的一席讲解让我茅塞顿开。教育科学研究应该定位于关注“何为教育”的学问、“如何教育”的智慧以及“教育为何”的觉悟,从而对教育理念、教育实践和教育审美三大层次上的探索、提升。需要我们确立新科学精神,改变传统思维方式,不能太功利,不能太工具理性化。既不能完全套用自然科学的方式,又不能完全套用社会科学的方式。教育科研强调科学与人文相整合的思维方式。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科研呢?最重要的是理念和操作的问题。从总体上讲,要坚持“校本研究”的理念。校本研究,要求教师教育科研要以学校为本,要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校本研究的特点:可以形象地比喻为草根化研究,是一种“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 的研究。校本研究强调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强调并非重起炉灶,另搞一套,它应该“生长”在过去的“地基”上。基于学校已有教育实践和教科研成果,校本研究可以是教师日常教育生活、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也可以是过去课题研究的整合和延伸。论文的撰写首先要选好题目,题目要简洁明了、新颖,这样才能让人产生阅读的兴趣,核心概念的界定要准确,不能走题。研究的内容要有逻辑结构,层层递进,从而论证自己的观点。
人生最有意义的事莫过于遇见良师益友,感谢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骨干培训,让我遇到我人生中的良师和学习的榜样。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点亮了明灯。
第二篇:教育云空间培训小结
云课堂应用能力--优课培训小结
江夏区齐心小学
为了树立信息化教学新理念,让更多老师了解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全面运用网络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根据区教育局秋季研修计划我校安排组织了本次培训——云空间应用能力即“优课数字化教学应用系统”培训活动。教育云公司的黄老师专程到我校为教师指导培训。通过网络平台演示了“优课”系统的操作方法。并将“优课”培训教材上传校园网,方便老师学习。老师们都深深地被“优课”所吸引,充分感受到了“优课数字化教学应用系统”的实用性和优越性。培训课就优课辅助操作、对象操作、常见的问题、实物展示平台操作,电子工具教学应用等进行了详细讲解。优课设备是高级多媒体设备,它的电子白板既是高清晰的投影屏,又可以代替电脑显示屏和黑板使用,电子笔可以代替鼠标和粉笔使用。教师的课堂可以全程摄影和回放,教育资源可以远程共享。优课系统结合了从硬件、软件、线上教育资源互助平台、到服务体系的完整信息化教学产业链,有效地做到了授课时效性、人性化、授课透明化、师生互动等多种素质教育教学指标的实现和提高。学校老师对教学演示中便捷的书写、随意绘图产生了浓厚兴趣。
我校一贯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和应用,每年都要举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合的培训,并通过教师优质课评比的形式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能 力,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作用。这次培训活动拓宽了老师们的视野,今后更多的网络教学资源结合班班通进入课堂将极大的提高课堂效率,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篇:徐云飞演讲稿
读《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有感
——祖国在我心中
赤水市第四中学徐云飞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华的文明源远流长。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这四大发明以及无数个世界首创,有力地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化。在历经数次的磨难后,中国以自强不息的脊梁高高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为有这样一个伟大的祖国,文明骄傲,我们自豪。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搭载了三名航天员腾空而起;6月27日,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7062.68米的海底,中国“蛟龙”再次刷新了“中国深度”。“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一种豪迈之情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
我们一定要记住:“落后就要挨打!”现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日趋增强,祖国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必须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好好读书,认真学习,艰苦奋斗,奋发图强。长大后成为一名有用之才,为我的祖国争光。
当然,爱国并不是一定要做一番大事业,生活中的小事我们也应该注意。有这样一个故事:前任主席胡锦涛在参加一次联合国大会时,在混杂人群中为了捡起一张卡片,还被人撞了几下,当记者问他时,他从口袋里掏出那张卡片,后面贴着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胡锦涛主席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毫不顾忌个人安危,这种爱国之心是值得我们传颂,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有一件事:程万琦在美国做销售,并以优秀的销售业绩列居亚洲区榜首。1997年,程万琦毅然辞职回国加入到建设祖国的征途中,这些都是多么震撼人心的爱国情啊!
我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应该朝气蓬勃,我们应该积极向上,我们应该爱国爱民,我们要有雷锋精神,我们要有集体主义精神。我们要有爱国主义精神,像林则徐那样:“苟利国家生与死,岂因祸福避趋之!”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行动起来吧,朋友们,祖国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
第四篇:学区化培训小结(徐德良)
学区化培训感悟
合庆中学
023461014
徐德良
这学期刚刚开学,我们就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这使我获得了不少新的知识,也有不少新的感悟,尤其是高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在欢笑之余,使人深思。
譬如知道了当前德育教育的种种弊端;譬如人是环境的产物,够得着的德育才是有效的,德育资源是无处不在的;譬如未成年人是不完美的,学生的性格有红、蓝、黄和绿四种,我们对学生要包容、宽容、兼容等等。还有优秀的一个人应当具备语言素养、数学素养、学会学习、问题解决、沟通交流、团队合作、信息技术素养、自我规划管理、创新与创造力、社会参与与贡献和国际视野等各种素养。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有如下启示:
首先,我觉得我应当要更加正视现实。正像高老师所说的人是环境的产物。由于我们学校地处偏远的远郊,学生父母的相对素养比较低,再加上现在又有很多是民工弟子孩子,学生的素质更差,这是不可避免的,环境决定了我们学生的素质。我们不应该对学生有太大的期望,期望越多失望也就越多。我觉得我们也不要对学生的家长有太大的奢望,孩子的家长就是这样的意识,就是这样的素质。不要期望学生表现不好,找家长来校或一去走访,就能解决问题。
其次,我觉得我们要有更大的包容之心。因为环境的影响,我们的生源比较差,因为年龄的关系,我们的学生肯定有各种各样的比城区的学生更多的问题,他们的学习基础可能很差,他们的学习习惯可能很不好,他们的学习态度可能也不够端正,他们的学习方法可能也不够科学,他们可能有多动症,可能不能集中注意力,可能好玩调皮,可能厌学或者沉溺于网络游戏等等,所有这些现象在我们这儿都是很正常不过的,对此我们只能接受,只能对他们包容,否者,是没有开展正常的教学教育活动的。
再其次,我们应当更加有的放矢。由于学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我们需要对学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要走入学生中去,要走进学生的心里世界,要更多地了解学生。每个人都有优缺点,要善于发现差生的优点,并且要放大这些学生的优点,要不断鼓励,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还有正如高老师所说的学生的性格有红、蓝、黄和绿四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要思考这个学生属于什么性格,然后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我觉得只有这样的教育教学,才可能是比较有效的。
2017-9-7
第五篇:幸福了吗读后感徐云
珍惜幸福
——《幸福了吗》读后感
《幸福了吗》是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十年行走、十年思考、十年写作的又一部发力之作!相比十年前还相对青涩的《痛并快乐着》,该书凸现了白岩松的成熟、睿智以及身在高处,却清醒、平和的心境,是一部解读“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的重量级作品。白岩松试图以自己十年来的所见所闻、所事所为、所思所想,解读这个看似简单,却事关人人的重大命题。于是,书中几乎无一遗漏,生动深刻地记述了发生在每一个人身边的大事小情。有影像、有故事、有哲理、有思考,妙语警句,满目皆是。比如:“走得太远,别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古人聪明,把提醒变成文字。拆开‘盲’这个字,就是‘目’和‘亡’,眼睛死了,所以看不见;拆开‘忙’这个字,莫非是心死了?心一旦死了,奔波又有何意义?”显然,他在记录时代变迁的同时,更关注个体的命运在其中如何发展,更关注“焦虑”、“浮躁”“不安全感”等普遍存在的,社会高速发展的“副产品”。
白岩松的言论,一向以有勇气、有价值著称。相比十年前,无论他的人还是他的书,改变的是眼界,是心境,是胸怀,而不变的则是无处不在、让人难以无动于衷的浪漫主义激情。
在涤荡悲喜的故事中,在社会转型的阵痛中,在历史车轮的呼啸中,白岩松字里行间跳脱出来的,是对当下这个物质时代最迫切的追
问:“幸福在哪里?”以及对每一个焦虑忙碌的现代人最善意的提醒:“你,幸福了吗?”
文字如静水深流,真诚、温暖、撼动人心。读完这本书后,真的很感动。让我感悟到很多,同时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上帝给了我们生存的境遇。同时,也在我们出生前的灵魂里,种下了一颗等待成长的种子。当我们出生,那颗种子便也萌发。面对着生前的未知和死后的虚无,我,我们,只能面对着生死之间短暂又漫长的路途。在这条路上,我们将要经受的,是从祖先哪里传承下来的——当亚当和夏娃被上帝驱逐出伊甸园的那一刻,我们人类注定要在这段生死之间的路途上,追逐幸福。这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也是对人类最大的宽容和恩慈。只要是一个人的时候,我总要问自己,我要的幸福给我带来的是什么?我无法去给与准确的定义。因为,在这样的路途上,在生死之间,它——我所追逐的,给我带来的是怎样的,我无法确定。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曾经有过这样的一段话,它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是鲜明的希望,还是恐惧?我们无法确定。在确定和不确定之间,人类陷入了深深的痛苦。我想,我所追逐的,它给我带来的将会是鲜明的希望,还是无尽的痛苦?我根本无从确定。正是这样的不确定,我的灵魂被整个地浸入了痛苦之中。
海尔格尔说,人要诗意的栖息于大地之上。但是,生活要变得诗意,就必定会脱离现实。脱离了现实,人的生命注定要消亡。所以,我所坚信的是,人要招摇的栖息于大地之上。正所谓,花开一季,招摇过世。人要有招摇的生命栖息于大地之上,招摇于现实之外,但不
脱离现实。我们为自己造一个圈子,自己和自己玩。既没人和你挣,也没人和你抢。这样的圈子,就像人的思想,总要有一个基本的支柱而存在。这样的支柱,就是我们所追逐的幸福。虽然我们的生命会消亡于追逐幸福的路途之上。但是,为了这样的目标,我们却又可以得到另一种莫大的快慰。不必陷入生活的恶性循环。我们也正是为了挣脱这样的恶性循环而存在。我想生命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我始终坚信着我的梦想。我相信,上帝在我生命里投下的那颗种子。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但是,对于生命,我们所在意的不是生命本身所具有的辉煌和伟大,而是在生命的过程里,战胜种种困难后的高尚和崇敬。生命的勇气也正是源自于此。美国《独立宣言》中不断体积幸福一词,它所暗示的,或许就是一种信念和期待。有了梦想,就要不惜一切去保护它。当幸福来敲门时,我们才会有足够的能力去迎接它,才有足够的勇气和实力让那个生活解脱。
幸福一直是个话题,曾经有个笑话,说幸福,那就是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别人穿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
幸福需要好好把握,珍惜身边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