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新的教学模式的探讨
初中语文新的教学模式的探讨
泗洪县第三中学 魏贤军
近些年来教学改革频出新招,大的方面如高考的改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的方面如减负增效,教师的轮岗制度等。这些都暗示着教育改革正在走向攻坚阶段,正面临着一场暴风骤雨般的洗礼。其中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始终处在风口浪尖上,是受到评论、质疑、建议最多的一门学科。然而语文教学改革的成效始终是很微弱的,基本上是止步不前,这可以从现有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看出来。
一、语文课堂整体上受欢迎和受重视的程度不容乐观。纵观整个语文学科的课堂,可以用几个词来概括一下学生的感受:空洞乏味,昏昏欲睡,空手而归。同时也可以用几个词来概括语文老师的体会:沉闷安静,缺乏生气,自讨没趣。这并不是由于语文老师的不专心,也不是由于学生的不热情,而是隐隐约约地让人感到还有其它羁绊语文教学的因素。是语文教材越来越不合时宜?还是语文传统的教学模式出了问题?还是其它?也许都有吧。
二、语文学科的教学成效不突出,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每每有老师发出这样的感慨:怎么每次考的都差不多。成绩好的还是好的,但也好不到那里去,成绩差的终究是差的,但也差不到哪里去。具体地从语文教学的三大块内容来看: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和写作。阅读理解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其实我们每天上课都在进行阅读理解的教学,分析课文的内容、结构、中心思想、表达的情感等,但考试时却不见成效,成绩好的学生写得很多倒不得分,成绩中下等的学生简单地写上三两个字倒能够得几分。有时老师都觉得无奈。再拿作文来说吧,它可以算作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了。有的同学经过小学几年的学习,作文水平还是那么的差,错别字连篇,不会遣词造句,语病更是比比皆是,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再经过初中三年的磨练,怎么样呢?情况还是不乐观,错别字可能写的少了,但选题立意却显得很幼稚,像小学生一样,写出来的文章没有什么可读性。总之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是不少。
三、文学作品的整体性遭到严重的破坏,文章被分析的支离破碎。我们不得不为语文老师对一篇课文解析的具体、全面而感到惊叹。从字词到句子,到一段话,再到整篇文章;从文章的开头到结尾;从结构划分到中心思想的体会,到语言特点的分析等等。我们由衷地赞叹语文老师的“敬职敬业”,“体贴入微”。可是试想一下,一篇文章被分解得这样支离破碎,我们还如何看清它的“庐山真面目”?我们还如何读出文章中所蕴含的原汁原味?这就譬如一个屠夫宰杀一头猪一样。把猪嘴猪耳朵割下来拿去做卤菜;把猪心、猪肝取出来拿去爆炒;把猪骨头剔出来拿去炖汤;把五花肉切下来拿去红烧„„。一头猪被解剖的七零八碎,到头来你却问别人这头猪长的怎么样,它的性情如何。恐怕一般人回答不出这样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分析文章的时候,需要的更是一种整体性,而不应过多地去追求一种“精雕细琢”的功夫。我们不需要像现代商业社会那样流水线般的作业,我们更需要一种“人性化”的整体感悟。
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已严重地阻碍了语文教学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基于以上的这些问题,本人想就初中语文教学的新的模式和教学方法作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把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
阅读对于语文的学习太重要了。它涉及到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考查,比如说整体感悟能力,理解分析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这是仅从学生的学习角度来说的。从学生的成长角度来看,它也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它可以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因为人与人交往的关键在于能及时有效地领悟对方的意图,而阅读文学作品则可以大大地增强“解读”人的能力。它能够改变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优秀的文学作品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情感,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常读文学作品能使人的情感更加丰富深邃,同时它也能让你改变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和态度。它可以帮助你树立一个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它还可以启迪你的智慧,提升你的内涵,提高你的修养。而这些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最宝贵的。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好阅读教学,我认为这是一个关乎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其实我们每节课都在进行阅读教学,但是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老师在领着学生阅读,甚至是老师代替学生阅读。所以我们一定要还原学生的主体阅读地位,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下面本人就新的阅读模式提一些建议。
以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语文》为例来做说明。整体思路:每单元教师精讲一篇,学生自读感悟其它篇目。
第一单元课文:《为你打开一扇门》《繁星》《冰心诗四首》《安恩和奶牛》(至于每单元后面的“诵读欣赏”,“写作”,“名著推荐与阅读”,“语文实践活动”等板块另作分析)
(一)、教师精讲:巴金的《繁星》
1、分析最主要特色:第一,线索清晰,脉络分明——以时间地点为顺序:从前在家乡—三年前在南京—如今在海上;第二,情感体验独特——不同情境下对看星的感受不同。
2、值得借鉴之处:第一,写作时要安排好写作顺序,做到结构清晰,脉络分明;第二,要学会写出不同情境下的真实感受。
(二)、学生自读:其它篇目
1、自主阅读:画出文中生字词,不懂的语句做出标记,理解中存在的问题写在文章的空白处;
2、查字词典弄懂生字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的作者,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
3、同学之间开展交流、讨论,解决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4、教师适时予以答疑解惑;
5、每篇文章读完,每人写一篇读后感:这篇文章给你最大的启发是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或者采取课堂交流的形式谈谈自己学完的感受。每篇文章的感受不要太多,仅一两点即可,关键要写的或谈的具体、深入。
其它单元的现代文教学可依照上面的模式进行。至于文言篇目可以集中起来进行教学,也可以采用与现代文相似的模式。由于文言文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精讲两到三篇。
本册教材的文言文篇目有:《古代寓言二则》《幼时记趣》《水调歌头》《三峡》《梦溪笔谈》二则《狼》《论语》八则
(一)教师精讲:沈复的《幼时记趣》和郦道元的《梦溪笔谈》二则
1、明确重要及难解的文言实词、虚词,重点加以讲解;
2、学生自查资料,对照文下的注释,搞懂其它字词的意思,并疏通文意;
3、教师指导学生对一些重要的文言字词句加以归纳、分类、整理;
4、文意解读由学生独立完成。
(二)、学生自读:其它篇目
1、自主学习:借助参考资料,参照文下注释,基本上扫除文中字词障碍,并能用现代汉语基本上翻译出原文,同时划出不懂的字词,留作交流;
2、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交流文中一些难解的字词;
3、对本册几课的文言词汇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整理和积累;
4、写下或者谈出学完文章后的心得体会。
以上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模式,需要说明的是:
1、现代文篇幅占教材的大部分,可分单元进行教学,而文言文所占篇幅较少(每册教材中一般只有5篇左右),可把全册教材中的所有文言文集中到一起教学;
2、现代文虽然每单元只选一课进行教师精讲,但讲解时不必面面俱到,仅要求抓住文章最显著的一两个特色加以分析就行了,关键是要讲解的透彻、深入。比如说第一单元选择“结构”最突出的一篇加以分析,第二单元选择“语言”最有特点的一篇加以分析,第三单元则可选择“主题”最为深刻的一篇加以解读。总之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从哪些角度来分析课文,更要让学生明白一篇文章能抓住它的“最闪亮的地方”并能作深入分析就足够了,不必面面俱到,否则容易肢解文章。对于文言文,老师要多参与指导,在精讲时要多传授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和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比如说要学会借助文下注释和参考资料自主疏通文中的文言字词障碍;每课学完要对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进行整理、积累。
二、把写作作为初中语文教学需要达成的最高目标
写作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无疑是最重要的又是最难达成的目标。有的学生若叫他读文章还是能读懂的,但是要叫他写文章那就难于上青天了。有的学生的作文水平真可以说是“几十年如一日”,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一直都没有什么长进。那么作文教学的难点又何在呢?我认为原因可以概括如下:
1、笼统而不具体;
2、冒进而不渐进;
3、孤立而不联系;4.、保守而不开放。
下面本人就从这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
1、要具体而不要笼统
要搞好作文教学,必须要搞好“清查摸底”工作,也就是说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作文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层次,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对于错别字连篇,语病比比皆是的学生要以低标准来要求他,不求他文章写的如何有文采,主题多么深刻,只求他能把作文写的通畅,少写错别字就行了;对于语句通畅,但文章的思路不清晰,结构不完整,那就要求他写作前先列提纲,多打腹稿;对于语句流畅,叙事完整,中心明确,但文章语言很平淡,缺乏文采,则可以要求其在遣词造句上多下功夫,多引用名人名言,多运用一些成语、修辞手法;对于文章整体还不错,但读来却感觉意义不大,那就要求其在主题立意上深刻一点。总之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区别对待,要因人而异,不能笼统地施以一种教学方法。否则就会使作文水平低的同学被拖得走不动,而作文水平高的同学却始终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2、要渐进而不能冒进
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慢活、细活。俗话说:慢工出细活,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作文教学要通过每一次一个小目标去逐步实现作文水平的提高。比如说我在要求学生写作文的时候,每次要用三个成语两个修辞,并用笔作上标记,没有用的就不符合本次作文的要求。写几次之后,再要求他们在写作时引用一些名人名言,古诗名句。再过几次以后,再要求写作时把能表明写作思路的语句划出来。这样循序渐进地开展下去,一年就可以达到一个中等的目标,三年我想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能够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了。当然这些技巧方法不可能每次作文都能用得上,但关键是要求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写作习惯,也让他们明白写作从什么地方入手才能“出彩”。
3、要联系而不孤立
写作是一项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复杂工程,所以我们在进行写作教学时不能只追求写作技巧方法的讲授,更要学会把它和其它各种知识和能力联系起来。比如说练字,积累古诗名句、精彩语句,阅读各种体裁的名家著作,观察思考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能促进写作水平提高的因素。和上面一条相似,我们要把这些知识和能力慢慢地渗透到写作中来。
4、要开放而不保守
写作其实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我们要解放思想,放开手脚,放手让学生去写作,不能过多地加以限制和羁绊。所以我们在要求写作的时候,尽量不要用拟好的标题让学生写作,而要更多地让他们自主命题,自主立意。在写作的体裁上也不要作过多的限制。一般初中生写作都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个角度来要求的,其中大部分的又是写记叙文。每每布置完作文的时候,老师总是要强调要写成记叙文,不要写成议论文,否则那就走题了,更不能写成诗歌,因为你根本不懂怎么写。其实我们的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复杂人生经历,也有一段坎坷的心路历程。有的经历可以用记叙文来写,有的就不能;有的心里想法、思考也许写成议论文更能表达他的“心意”。记得曾教过一个学生,每次写周记的时候他都能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把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写进作文里,而且写得很深刻,很有见解。而一到写课堂命题作文的时候,却写得很一般。我在想是不是我们对于写作这种过于保守的态度阻碍了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和表达?有的学生喜欢讲故事,而且讲得曲折生动,娓娓动听,说明他的形象思维很好,那就建议他尝试写小说或者戏剧;有的学生话不多,但很简练、精辟,往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说明他的概括提炼能力强,那就建议他写诗歌。放手让他们去写作,让他们真正去“创作”,说不定我们的学生还能创造出文学新体裁,文章新形式来,谁规定文学永远就是那几种体裁。
三、做好相关配套工作
这是一个繁琐而又不得不做的工作。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学生自己要勤动手。
1.、整理生字词。每学习新课时要动手查字词典,搞清文中生字的读音,理解一些重要词语的意思。语文学习其实就是从这些最简单的基础入手的,这些基础打牢了,才能让我们学生在阅读时“得心应手”,也才能在写作时少写错别字,更会遣词造句。
2、积累名人名言,古诗名句,成语,俗语,谚语,精彩语段等。这需要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和课外文学作品的时候,要做个有心人,也要做个勤快的人。要注意时时在积累,处处在总结。这样我们在阅读时才不会使一些琐碎的知识流失掉。同时在写作时,我们还要想着运用这些积累的知识,真正让知识转化成能力,转化成“生产力”。
3、开展好和语文相关的课外活动。比如说定期举办一次诗文朗诵比赛,增强他们对古今经典诗文的感悟能力,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之情。再如要开展好语文课外实践活动。老师要经常带学生走出课堂去感受社会,感受大自然,感受民俗风情,感受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古人说,一景一物总关情。我们就是要用这些景和物来触动学生对语文的热情,对阅读和写作的激情。古人也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凡古今中外著名的文学家,没有不见多识广的,他们的头脑中都藏着一本内容丰富的“百科全书”。我们不能老是把学生局限于课堂那种“虚幻”的文学世界里,我们要让他们更多地接触现实,因为他们每个人终究是要回到现实中来的,而且现实永远是语文学习最好的教科书。
4、大力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仅仅靠教材中的几篇课文阅读是远远不够的。首先教材中的文章虽说大部分为经典之作,但是有的文章历经多年的编排仍然存在,是不是过时,学生能不能感兴趣,这些都是疑问。其次教材中课文的数量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阅读量的需求的。所以教师还要大力鼓励学生向课外阅读拓展。大量阅读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记得高中时有一位同桌,他的其它学科成绩都很烂,而唯独语文独拔一筹,每次考试都能处在班级的中上等。其实他基本上不学习,每天都抱着一本武侠小说阅读,有时一天可以读完两三本,速度极快。我想这是由于他阅读量大的缘故,理解能力也变得很强了。当然我们并不是主张什么书都读,我们只是建议同学们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有益的时文作品。
如果把语文比作一辆马车的话,那么阅读和写作就是拉着马车向前飞奔的两匹骏马。缺少其中任何一匹马,这辆马车都会显得力量不足,或者会偏离它预定的轨道。同时马车上还必须装备充足的粮草和物资,这就是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课外活动的开展,缺少它也就缺少了持续前进的保障。但愿语文这辆古老而又散发青春活力的马车能够更好更快地继续前进下去。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一、目标教学模式(适用于初中教读课文教学)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其目的性、计划性主要反映和体现在教学目标上现代教学论认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大支柱,而教学目标占据首要位置,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是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依据,也是衡量教学成败的标准
语文教学每个单元分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课内自读与课外自读)两种教读课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在语文单元教学中起着展示教学目标和重点的关键性作用因此教读课文的教学很适合采用目标教学模式
目标教学模式的总体结构,包括目标的编制与设定、目标的实施与达成和目标的检测与反馈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目标的编制与设定
教学目标编制的原则首先是科学化原则这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教学目标要全面,既有认知目标,又有能力目标,还有情意目标,以及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养成的目标;二是教学目标要重点突出,并不是每篇课文都必须面面俱到上述目标,应该根据课文特点、学生基础和教学需要有所侧重,突出某一、二个方面;三是教学目标要适当,要使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而且在目标一致性的同时要注意不同基础学生的分层性,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跳一跳,摘到自己“最近发展区”的果子其次是系统化原则要研究语文教学课程标准对知识、能力、习惯、方法的规定和教材体系,并且将规定转化为明确的知识要点、能力要点和学习习惯方法要点,然后再把这些要点分解到不同年级、不同单元、不同课文和课时中,从而形成循序渐进、相互衔接、不断积累、螺旋上升的系统第三是具体化原则教学目标具体,才便于把握、操作、落实和检查教学目标具体化的方法,就是将每节课学习的知识内容与掌握水平(即能力培养)双向对应,用学生学习结束时应该达成的行为变化来具体描述
课文教学目标设定的依据主要是四点 : 一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知识、能力、习惯、方法的教学要求在本册教材中的体现,二是单元教学目标和内容在单篇课文教学中的渗透,三是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能力水平,寻找新课学习与旧知联系的契合点,四是研究教材编者在课文前的提示性文字(阅读提示和训练重点)和课文后的思考练习,明确学习内容和重点
第二阶段,目标的实施与达成
目标实施与达成的步骤以教学目标的实施与达成来安排教学环节,组织教学活动,一般有“示标、学标、导标”三个环节第一步示标,一般在导入阶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适当的方式提示教学目标,为学习定向初中课文前有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教读课文还有“学习重点”的提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提示性文字,让学生自己归纳领悟,在此基础上,教师用投影片揭示教学目标第二步学标,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师循序渐进逐步展示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第二种是在教学目标的导引下,学生自学课文,发现问题,自己尝试着分析和解决问题,自己不能解决向老师质疑第三步导标,教师根据重点教学目标和学生提出的与学习目标紧密有关的疑难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同时点拨释疑,问题的结论尽量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老师不要代替学生思考和表述
目标实施与达成的关键一是要科学地处理教师讲与学生练的关系,大力压缩教师讲的时间,实行精讲多练;训练应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各种形式的训练,都必须指向学习目标,杜绝无效的表面的热热闹闹二是要正确地处理显性内容与隐性内容的关系,防止只重视语文知识传授等显性内容的教学,而忽视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等隐性内容的教学三是要有效地处理启发式教学和现代技术运用的关系,使传统教学的长处和现代教学技术的优势互补互扬
第三阶段,目标的检测与反馈
这是课堂教学的小结阶段,主要有两个环节一是测标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检测目标达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时的测标既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项训练活动的延续,又是一节课或一篇课文教学的小结,因此要确保检测的效度,又要注意分层达标的梯度二是补标通过测标,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大部分学生达标,极少数学生还有差距;还有一种情况是在某个环节上相当数量的学生存有学习误差这两种情况都应该采取补救措施,但方式可以不一样,前者主要通过课后个别辅导,帮助学习困难生迎头赶上,后者应立即讲解点拨,帮助大家排除学习障碍
目标教学模式操作全过程是 : 定标、示标、学标、导标、测标和补标
二、自读尝试模式(适用于自读课文教学)自读课文的教学很适合采用自读尝试模式建立这种模式的依据,一是自读课文这种课型要求教师采用这种模式教读课文的教学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教师科学发挥主导作用,指导方法,教会学生阅读自读课文的教学,则是学生带着教材走向老师,学生模仿借鉴老师在教读课上的方法,自读课文,发现问题自己尝试解决,解决不了,再向老师请教二是自读尝试模式借鉴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尝试教学理论和成功实践尝试教学理论,是在中国古代优秀教学思想基础上升华出来的现代教学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而且能成功”,基本方法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在教读课文的示范教学之后,学生领会并掌握了阅读的要领和方法,完全能够在自读课文的学习中加以运用,长此以往,独立阅读的读书习惯和自学能力可以得到培养,从而真正实现叶圣陶先生所期望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境界三是自读尝试模式符合以学生为接受主体的教学理论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课程内容和教学对象即学生之间的矛盾,解决这对矛盾的唯一办法是学生主动积极而富于创造性的学习,自读尝试模式正是运用这一办法的途径四是自读尝试模式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学生是有血有肉充满情感的人,他们渴望成功,期望受到尊重,自读尝试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才能,发掘潜能的舞台,使他们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关注和期望,他们会珍惜每一次自读尝试的机会,积极开展思维活动,获得成功的喜悦
自读尝试模式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形成独立阅读能力为目标,因此教师要列出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细目,形成系统,有计划有意识地安排到每个年级每一册每篇自读课文的教学中,长期坚持,反复实践,使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逐渐内化为独立阅读的能力
自读尝试模式的基本结构要体现出“自”和“试”两个特点具体操作程序包括以下五步 : 第一步定向这一步有三个环节,一是学生通过阅读单元提示、课文前的自读提示,尝试提出本课文的学习目标;二是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汇总比较,师生共同归纳认知、能力目标和重点;三是教师按照阅读习惯和方法培养的系列提出本课文的养成要求
第二步自读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方法要求,自读课文自读过程大体三个阶段,一是通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落,圈出不识的字并查字词典,划出重要语句,理清结构思路,整体了解文章内容和写法二是细读课文,围绕学习重点,尝试提出问题,联系课文的语言因素和阅读因素,开展思维活动,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三是精读课文,进一步研究课文重点语段,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第三步讨论这一步有三个环节 : 一是小组交流学生自读过程中已经解决和尚未解决的问题;二是小组代表发言汇报经过归纳的问题答案,提出请教的问题;三是教师根据交流情况和课文学习目标,提出重点问题启发讨论,进一步让学生尝试解决
第四步点拨在学生自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讲解归纳答疑点拨 第五步检测教师根据课文实际、学习目标和阅读方法要求,设计检测题,在自读尝试的最后阶段,要求学生当堂独立限时完成,并随即检查反馈,及时纠正错误,巩固知识,迁移能力
三、趣疑导练模式(适用于初中教读课文)采用趣疑导练模式是基于对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提出的,长期以来,语文课时最多,但教学质量和效率并不令人满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学生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这固然与语文教材中有些篇目缺乏现代意识和活力不无关系,但语文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方法手段陈旧不能吸引学生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医治语文教学的病症,还是要从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内驱力,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观点,也是改进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突破口趣疑导练模式正是攻关突破的一种有效的实践趣,就是激发兴趣,引进情趣,改变语文教学呆板机械的八股程式,增加语文教学的生动性;疑,就是生疑激疑,创设问题情境,拓展思维,确保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导,就是导读导学,精讲点拨,体现教师的主导性;练,就是动眼动口动手动脑,训练能力,及时反馈,加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趣疑导练模式的四个方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操作程序,课堂教学的每一个主要环节都可以包括激趣生疑导读练习四方面内容但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看,有些环节还是会侧重于某一方面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激趣导入,往往是带领学生进入教学情境的最佳引路者激趣导入可以有各种办法,但不管采用何种办法都要遵循两个共同的原则,一是要紧密结合本课文或本课时教学内容,使之成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环节;二是立即唤起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强烈兴趣和欲望,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本课教学上在课堂教学的主要阶段,不断生疑,波澜起伏,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求知欲望一直保持在亢奋状态教师要紧紧抓住课文的语言因素和阅读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思维教师要善于在课文中寻找题眼,生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疑问,不但在有疑处设疑,更在不经意的无疑处生疑,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到课文中去发现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再向老师请教在师生双向的质疑问难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引导,精讲点拨,善于归纳总结学生有价值的意见,及时纠正错误,补充疏漏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训练是贯穿始终的,包括形式上的听说读写和内容上的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因此生疑、导学和训练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但到了课堂教学的小结阶段,为了检测目标达成的情况,还需要有一个当堂练习的环节教师应围绕本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内容设计练习,学生当堂完成,教师当堂讲评反馈
因此,趣疑导练模式的操作过程大体可以归纳为四步 : 激趣,生疑,导读,练习(反馈)
四、创新学习“五步”教学模式
“创新学习‘五步’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是:自学质疑筛选问题合作交流反馈归纳深化创新
一、自学质疑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提出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自学提纲,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自学引导和有效的思维点拨学生在此基础上,认真细致地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去选择、去综合、去感悟,并从中发现问题
二、筛选问题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各自发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共同对这此问题进行归纳、综合,从中筛选出有共性、最符合教学内容要求和最富于求异、创新的问题,来作为师生共同进行探讨的重点问题
三、合作交流
问题筛选后,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查找资料、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创设开放、民主、自主、愉悦的学习气氛,让学生针对筛选出的问题去自由地探寻、自由地讨论、自由地交流,在合作交流中驰骋思维、感悟知识
四、反馈归纳
学生在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出来的问题,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及时进行点拨、解惑和归纳学生的疑难,教师要充分了解其性质、类别,同时要考虑是当堂解决还是课后解决,是个别解决还是集体解答,是让学生解决还是教师解决以及解决的思路教师根据实际应采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已学知识,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把问题分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解难,或启迪学生转换思维角度去解疑
五、深化创新
在解决了学生疑难之后,教师或学生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小结可由学生尝试着将所学内容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或由学生提出未解决的问题,或由学生提出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度概括,使之纲领分明、重点突出,帮助学生记忆、综合和掌握教师在总结中,要特别注意深化知识,留给学生思考创新的余地总结内容可分步进行,也可整体囊括;形式上可板书、让学生笔记、口头表述等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进行,使学生在总结过程中感悟乐趣,激发热情,发挥想象
五、“六环节教学法”教学模式
“六环节教学法”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是:诱导激发——自学质疑——释疑答难——教读课文——综合训练——归纳总结
一、诱导激发
课堂教学开始,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生动活泼的导入方法,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和欲望通常的导入方法有:设疑导入法、谜语导入法、名言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等等
二、自学质疑
每学习一篇课文,先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教师稍作简要的提示,交待课文的学习重点,提出自学思考题,介绍自学的具体方法,要求并鼓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然后让学生读课文,查字典、词典,自己注音释词、分段、思考、圈点、批注等,使学生通过自学初步了解全文的内容,并能口头或书面提出疑难问题
三、释疑答难
这一环节是教师检查自学和吸收反馈过程,也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的好机会注音、释词等一般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对于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也并不是有问必答,有的作出明确解释;有的只提供解答的线索,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找答案;有的让学生讨论切磋,统一认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是随问随答,而是将问题纳入自己的教学程序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全体同学共同研究解决
四、教读课文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有所侧重地讲解一两个问题或分析一两个段落、层次,让教师的教读起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让学生从中学会读书的方法这一环节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不断向知识的深度广度进行探索教师的讲解分析应点到即止,切忌条分缕析,更不能越俎代庖,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练
五、综合训练
综合训练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知识具体化,形成新的技能,促进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发展的环节教读环节过后,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作围绕教读内容精心设计的读写听说的训练训练的主要类型有:巩固性训练、运用性训练、评价性训练、辨析性训练等等
六、归纳总结
这是指导学生巩固学习效果的一环可以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看看哪些目标达到了,哪些目标尚未达到;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所学所得进行归纳、总结深化和提高,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六、“五步和谐教学法”教学模式
“五步和谐教学法”教学模式构建的宗旨是:运用一些科学、艺术等手段,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得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其操作程序是以“和谐”为基础的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出示目标——指导自读——组织讨论——引导深化——强化训练
一、出示目标
讲授新课前,教师先出示学习目标,说清本堂课应达到的学习要求,目的就是给学生筑起要攻克的“堡垒”,使学生学起来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学习目标的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包括知识、能力、思想教育和非智力因素等四方面的具体要求,要符合教材内容特点、学生的认识水平
二、指导自读
学生先自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靠工具书的帮助认识字词,编写提纲要点然后将知识方面的目标,对号入座,画出疑难教师来回巡视,适当地做些点拨,特别要对那些差生做个别指导,使他们养成自学的习惯,掌握自学的方法和要领,理顺知识的层次及其间的关系,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组织讨论
学生自读后,会有这样那样的个人无法解决的疑难教师先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将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提交教师然后教师将这些问题快速地整理、分析,下发到每个小组中去讨论如果问题非常集中,以班为单位引导学生各抒已见,争取让学生自行解决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给学生做必要的纠正、补充、点拨,特别是重点、难点,这往往是学生看不透摸不准的地方,教师理应抓住关键直接引导学生解答至此,整个知识目标落实到位
四、引导深化
在以上环节的基础上,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学习理想,而且,教师要抓住关键引导学生由此及彼地联系其它已学过的或与本课内容密切相关的文章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深化知识并使知识整体化、系统化,以便于学生记忆、理解和运用,这样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深入钻研课文,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五、强化训练
通过训练巩固知识目标、深化能力目标、落实思想教育和非智力因素目标课堂训练题是帮助学生消化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途径“强化”不是多,而是精,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这样就要求教师以目标为基础,精心设计训练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且师生当堂评点矫正训练题要多样化,既有单项训练,又有综合训练;既有巩固性训练,又有创造性训练对那些肯动脑筋、善于质疑问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注意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七、“主体引导六步创新法”教学模式
“主体引导六步创新法”教学模式,是将较复杂多变的教学过程分解成简单的六个过程:引入、设问、自探、归纳、练习、应用该模式也可具体表述为速投入、频活动、多层次、有梯度、强反馈、共矫正其具体的操作程序如下:
一、引入(速投入)
这一过程是指上课伊始,教师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生动有趣的故事、引人思考的设疑、电教媒体的图片等方法,为学生创造出特定的环境或情景,使全班学生尽快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快速提高其投入度,不仅是行为上的投入而且是思维活动的投入
二、设问(频活动)
这一过程是指在引入的基础上,通过教师设问、学生设问、阅读设问、情景设问等方法,使学生处于动态之中,不仅激发学生的动机兴趣,也可推进学生的思维活动
三、自探(多层次)
这一过程是指在参与的要求和认知要求上,分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全体学生在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并不断提高其层次,让具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基础和能力上各得其所,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达到目标的速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四、归纳(有梯度)
这一过程是指对全体学生在认知内容上安排较为合理的梯度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新旧知识的对比,自己参与讨论思考,探究规律,使自己的认知水平逐步提高这样就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科学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练习(强反馈)
这一过程是指既要在认知方面进行反馈,又要在参与方面进行反馈;既要对参与结果进行反馈,又要对参与的态度进行反馈;学生在自探过程中最后对结论的总结归纳,由于学生认识的局限和个体差异,教师必须注意这方面的反馈,使归纳的结论准确、明晰、简单,并与原来学过的知识相联系,为长时记忆提取有效的线索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参与态度进行反馈,充分肯定学生参与的程度,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六、应用(共矫正)
这一过程是指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中,师与生共同矫正、生与生相互矫正以及在教师点拨下以学生集体为主进行的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纠正思维过程中的错误,弥补思维过程中的缺口,最后带领学生把所学习和掌握的基础知识、综合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
“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三”即课堂教学三个步骤:课前预习、课内探究和课后拓展延伸;“四”即课堂教学四个基本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五“即初中语文五种基本课型:阅读教学课、写作评改课、测试讲评课、专题复习课、专题探究课各课型教学步骤和操作要求如下:
一、阅读教学课
(一)课前预习
1、教师提前出示学案,组织学生自主预习学案重在引导学生正确活动,要明确任务要求以及活动方式
2、学生课前根据导学提纲中的内容,阅读教材并查阅相关材料,落实学案内容
3、学生进行主题学习的阅读,搜集与教材相关、相似、相近的文章,并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
(二)课内探究
1、自主探索 梳理疑难
①学生采用适当的方式自读课文,积累、巩固生字、词、注意读音、字形、含义
②感知课文内容,从“文章写了什么”“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你读后的感受或收获是什么” 四个大方面初步认识文章,形成自己独到的认识和体验
③梳理预习中的认识和疑问,将遇到的疑问形成简要的问题
2、互助交流 解决疑难
①组内同学一对一结队,交流所作的勾画和批注包括基础知识和问题疑问结队相对固定,但可根据情况临时调整不同问题可以寻找不同的互助伙伴,不能解决再找另一同学,也可到其他组寻求解决
②小组交流,确定重点问题由组长主持,组内同学分别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或尚未解决的疑难,大家合作探究组长组织确定小组问题的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留待提交班级进行讨论、探究
3、交流展示 合作探究
①有层次、有梯度地深入揣摩、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归纳、整理文章写作方法对于语言的揣摩和品味,可以重点从方法的分析、关键词语的把握、准确的诵读指导、联系时代背景及作者经历等方面探究语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蕴
②引导学生将课外材料引入课内,用课外语言材料丰富、补充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情感的体验、对文章语言的感悟
③在局部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精讲点拨,结合对关键问题或关涉文章重点的问题深入探究,探究文章主题、情感、思想等,感悟文章的深刻主题
4、把握重点 有效训练 ①在梳理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在文章主题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及自身感悟解读课文,使语文生活化;
②在写作方法上适当归纳,总结规律,设置适量练习进行有效训练; ③进行课堂教学重点检测,及时反馈检测,查漏补缺
(三)课后拓展延伸
1、延伸训练:完成与文章有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2、主题阅读:根据文章的主题及重点,指导学生阅读主题学习相应的文章
3、反馈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应及时批阅,对完成情况做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做反馈矫正
二、写作评改课
(一)课前准备
1、明确预习目标:教师提前预置文题,明确写作的任务和要求,组织学生自主预习
2、设计预习问题:引领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进行预习,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新的问题
3、探究预习疑惑:通过预习,探索问题解决的办法和答案
(二)作文指导与写作
1、指导:
①审题:先让学生自己审题,小组讨论探究话题的内涵及其含义、揣摩作文题目所允许取材的性质和范围
②指导:师生列出习作目标并对重点目标进行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每个目标的具体分值和记分方法,激励学生完成训练目标
③交流:取材性质和目标确定后,让学生考虑自己想写的具体事件,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小组评选出优秀的、新颖的素材,在全班交流、评价目的是让学生矫正自己达标误差,扩大取材范围,开拓写作视野,并修正自己本次写作的素材
2、写作
根据写作要求中的重点和常规目标,学生开始作文
3、批改:
①师批:学生成文的速度不相同,总有十余名学生写作的速度比较快,这些早完成的同学可以拿着作文到讲台上找老师批阅,老师当面指出习作的成功与不足,根据“批改要求”填好每一项目标的得分及共计分数,并且把典型的问题和优点记在作文批改记录上,以备后面讲评,然后让学生回去修改
②组长批阅:组长批阅和教师批阅形式一样,当面指点、打分,然后学生回到自己的位子上,用红笔修改自己作文不妥当的地方因为牵扯到小组组员竞争,每个竞争小组的三个成员,可以在组长批阅对手的文章时,进行监督或者提出异议不管是组内解决不了的纠纷,还是组长在批阅过程中难以判断的问题,都找老师定夺,教师把这些问题写在批改记录中,典型的作预备讲评
③修改:学生明确自己习作中的问题后,不管修改还是重写都必须在作文本上进行,这样组长可以对比第一次的批阅进行复查如果是小错误,直接在作文中进行修改;如果错误比较大甚至需要全文重写,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4、讲评
①教师根据本次习作规定的重点和常规目标的得分情况进行过关人数统计如果某个训练目标过关人数不足四分之三,那么这个目标将继续成为下一次习作的重点训练目标如果重点目标只有少数不过关,那么这个目标就成为下一次的常规目标
②逐项统计每一项目标的达标情况,分析典型问题并及时评价,同时欣赏优秀文章,学习优秀文章的写作经验
(三)课后拓展延伸
1、形成《优秀习作集锦》:每次习作每班都要选出优秀的作文5—10篇编成《优秀习作集锦》,放在教室图书角内作为图书传阅传阅者要在《集锦》中部分文章后面的“传阅留言”中留下对某篇作文或褒或贬的意见
2、实施评价激励:以一周为一个时间段汇总一次,评价作文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
3、每天写作900秒:课后的写作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每个学生都要养成每天写作900秒的习惯,要求学生在多读、多观察的基础上多感悟、多动笔,同时做到规范书写
三、测试讲评课
(一)课前预习
1、分析体验:展示要求,引导学生自主理解、体验知识的重要程度
2、纠错寻因:学生自查自纠,进行错因分析,找出每道错题的出错原因,把做错的题进行错因归类
3、查漏解惑:总结知识的遗漏点和迷惑点并进行归类,设计相关问题加以强化
4、总结启示:学生自我总结本次测试的成功与失败之处,明确哪些知识点需强化
(二)课内探究
1、考情分析,确立目标:明确学生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应注意哪些问题
2、自主合作,互补完善:学生自主查找测试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原因;部分学生不能解决的题目及疑问,可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好记录
3、展示思路,暴露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或让部分学生展示讨论的结果,也可以有准备地让个别学生在全班进行展示,指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会造成这些错误
4、释难答疑,分类点拨: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学生提出的疑惑进行分类,点拨,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通过生生、师生合作的形式解决
5、变式训练,归纳提升
6、反思总结,自我整理
(三)课后拓展延伸
1、二次过关:针对学生在考试中暴露出来的普遍性问题,再设计一些相应的逆思路题或变式题进行二次过关考试
2、反馈评价:教师要及时批阅二次过关试卷并做反馈和矫正
四、专题复习课
(一)课前预习
1、教师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确定专题复习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课前检测,要求学生单独完成,以此了解学生对专题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确定复习重点
2、教师提前出示复习提纲,明确复习的基本内容和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设计务求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
3、学生课前根据复习提纲提示的内容,阅读教材并查阅有关材料,搜集有关专题的相应知识性材料
(二)课内探究
1、自主复习,梳理知识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复习提纲,结合课本材料,自主、有序地进行自主复习,初步感知所要复习的内容,主动构建本专题的知识网络在自主复习的基础上,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深化、补充和完善
在学生自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习小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现场指导和适时的点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概括和总结所复习的内容,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形成面,树立主干,形成网络
2、合作探究,判断归纳
在学生完成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之后,教师要注意选择与复习重点相关联、锻炼学生分析能力、拓展延伸知识的探究性题目,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学生需要先自己独立思考,解决有关问题,对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要做好记录;之后,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讨论本组成员出现的疑难点、易混点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参与学生的讨论,适时地进行学法指导和点拨,并随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分析和利用情况
3、展示交流,精讲点拨
在展示环节,学生可以结合语言材料展示各组对知识的理解,全班在交流中实现知识的共享和思维的碰撞教师的点拨,一是对学生的展示点评,肯定好的,纠正错误的;二是对学生模糊不清的疑难问题,作出准确答复;三是对各组普遍感觉理解困难的内容,重点讲解,归纳方法、规律教师的点拨要有意义,不能仅局限于对学生回答的简单重复,更要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学生应用复习过的知识独立解决问题,进行巩固训练,拓展迁移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互批、互改,当堂反馈矫正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巩固中掌握知识,在运用中转化能力,在能力展示中有所创造
(三)课后拓展延伸
1、复习当天所学内容,整理课堂笔记,掌握复习的相关知识并辅以巩固练习作业内容可以体现层次性,分为必做与选做,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内容的作业也要体现探究性,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2、在阅读中,关照复习重点,进一步巩固复习内容
五、专题探究课
(一)课前准备
1、教师提前出示专题探究的内容,由学生设计和组织活动
2、学生根据活动提纲,查阅相关材料,落实探究的内容
3、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对需要讨论探究的内容,搜集与之相关的材料
(二)课内探究
1、自主思考
①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专题探究活动提纲,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自主整理材料,整理形成初步的认识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深化、补充和完善
②教师深入学习小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现场指导和适时的点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确定重点探究的内容,对材料进一步进行取舍,并查找相应资料,形成文字材料
2、互助合作
①组内同学一对一结队,交流探究的重点内容
②小组交流,确定重点问题由组长主持,组内同学分别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问题,并阐述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小组同学互相补充完善,形成统一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合作制定活动计划,合作搜集研究相关资料
3、交流展示
①教师精心创设交流展示的情境,鼓励学生在课堂展示中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②学生可以结合材料展示各组对专题探究内容的理解,在全班交流中实现知识的共享和思维的碰撞
③教师作为学生综合性学习全过程的指导者和参与者,一方面要进行活动指导、方法指导、评价指导;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教学需要协调听者与说者双方的互动,组织各组同学对展示小组的研究进行点评,提升学生的认识,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4、总结提升
①在梳理专题探究活动内容的基础上,在文章主题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及自身感悟解读课文,使语文学习生活化; ②在写作方法上适当归纳,总结写作规律,指导学生写作
(三)课后拓展延伸
1、进一步梳理课堂探究的材料,继续搜集相关材料,完善自己的认识,形成“专题探究活动研究报告”
2、围绕相关主题,确定进一步探究的重点,形成新的课题研究思路
九、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前“三”为该模式的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所谓立体式就是:教学目标、任务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展示模块就会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
所谓大容量就是: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等;
所谓快节奏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紧扣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后“三”为自主学习“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
预习模块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其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在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课做准备有了这样充分的预习课,展示课上学生的表现就不足为奇了
展示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本阶段的基本形式一般为: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根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能否达到三维目标这一环节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六”,即展示模块“六大环节”,分别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和“明确目标”:明确目标的环节,可以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分组合作:即教师口述将本节学习任务平均分到小组内,一般情况下每组只完成其中一项即可;
展现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自己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
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现情况把自己组没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或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贯穿在一起,就构成了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模式的主体与我们通常的理解不同的是,其课堂教学预习、展示反馈模块都是占用正式课时的,有时是一节课,有时是两节,也可能是十几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而定,但这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些模块的教学组织形式都主要以小组活动和学生自学为主,都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十、洋思中学教学模式
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人们常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八个字来概括其6个主要环节如下: 1.提示课堂教学目标(约1分钟)
操作:课前写好投影胶片,课上通过投影给学生看 目的: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2.指导学生自学(约2分钟)
操作:课前写好投影胶片,课上通过投影给学生看
目的: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等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约5~8分钟)
操作:学生自学,教师通过察颜观色,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端正学生自学态度
目的: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4.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约5~8分钟)操作:让中差生尤其是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板演 目的: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5.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约8~10分钟)
操作:①学生观察板演,找错误或比较与自己做的方法、结果是否与板演相同②学生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③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及更正的道理④指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
目的:①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真正找出哪些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②通过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当堂训练(不少于15分钟)
操作:①布置课堂作业②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③批发部分已完成的学生作业
目的:通过完成课堂作业,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
十一、初中语文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自学辅导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启、读、练、知、结
1、“启”就是启发诱导,即在开始上课教师先面向全班启发学生,以明确学习要求和自学方法
“启”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学习自学,让学生知道这一堂课(或一篇课文)要完成什么学习任务,怎样去完成,进而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的自学性“启”的工作分别由教师和教材两个方面承担教材的“启”主要落实在课文的“学习要求”部分,和课文前的辅读部分,教师只需要用两三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领会教材上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就可以了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验,创造性地做好“启”的工作,但有两点应予避免:第一,不能脱离教材或教学需要;第二所用时间不可太长,一般以35分钟为宜
2、“读”就是让学生自定步调去阅读课文
凡是教材上的文字,包括课文、学习要求,复习旧知识、辅导阅读(课文前面的、旁边的文字和课文后面的思考练习题等)的文字,都要求学生认真地读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量很大实验开始的时候,由于阅读方法尚未掌握,阅读习惯尚未形成,会出现学生阅读速度较慢的情况,这是正常现象学生阅读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包括默读、郎读、泛读、精读、速读等,各有各的用处,各有各的要求,各有各的读法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眼到、口到、耳到、脑到、手到在自读训练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明确自学的意义,掌握自学的方法,强化自学的自学主动性和稳定持续性
(2)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自学时间,一律不布置课外预习(3)全班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相机引导,同时掌握全班情况,在适当的时机向全班提出并解决带有共性的问题
(4)适当介绍自学的方法,并进行必要的示范,始朗读、评点等介绍方法要要言不繁,示范要具有启发性(5)在全班学生自学的时候,个别学生的问题的巡视时个别解决;全班性的问题,除了对自学有较大影响的,一般要在全班学生自学告一段落后再处理,以保证学生自学时间的完整性和思考问题的连续性
(6)及时鼓励学生的微小进步和创造性,激发自学兴趣,强化自学欲望(7)教师极应变的思想准备,相机施教
3、“练”,就是学生按教材或教师提出的要求完成课堂上的练习,接受各种课文能力的训练
“练”一般来说是与“读”同步进行的(这与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在语文教学中,“读”也是练一种形式此外,“练还有读中练与读后练之后,而读中练又是大量的,经常的,读课文的同时,要动笔评点,是练,要查字典词典,也是练(查字典词典的能力就是结合读练出来的)每节课练的内容以及方式方法是课本上都有明确的规定,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调整,但不能脱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实施“练”这一教学环节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和能力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反复宣传“练”的意义
(2)凡要要求学生练的,教师要先行一步,以便做到心中有数例如要求学生用规定的时间速读一篇课文之后即作填空练习,教师就要先试一下,以确定答案,了解所需时间,掌握难易程度
(3)在练的过程中要先扶后放,由扶到放,培养学生的基本功(4)发挥学习定势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学习定势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学生发生定势作用,从而使学习活动有一定的方向性它的积极作用是能在条件不变时迅速解决问题,表现为知识与能力的正迁移它的消极作用是当条件变化时,容易发生错学,会固执地用旧方法解决新问题,而不尝试用其他方法要用比较法提醒学生注意,克服思维活动的惰性和刻板性,培养其创造性和灵活性
(5)课堂上要保证学生练的持续性和时间的完整性在这段时间里,教师不固个别事例打断全班的练,教师辅导个别学生要用低声,同学之间不提倡互议互帮,教室里要保持安静的教学环境(这与读的要求是一样的)
(6)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且具体辅导,例如对敏捷的而不踏实的学生,不让其停留在会做上,要求防止出现细微差误;对敏捷而又踏实的学生,要求高质量高速度完成的练的任务,把节约下来的时间有效地利用复习旧知识或学习新知识,不让快车等慢车,全班齐步走对踏实而不敏捷的学生,要求在会做的基础上努力提高速度;对不敏捷又不踏实的学生,要求注意力集中,多思,乐于争取老师对自己的辅导
4、“知”就是在全班学生完成规定的自学任务之后,让学生当堂知道自学的结果,肯定正确的,纠正错误的
这是“即时性反辣,是“自检”与“他检”相结合的教学活动通过“知”这一环节,教师与学生都能对后续活动起调节作用课文上的各种练习题一部分可以从课文和字典词典上找到答案,学生边练边自检,及时确认正确的答案,改正错误的答案另一部分练习题不宜用固定文字作答案(因为这种答案灵活性模糊性很强,)就采用“他检”的方式解决“他检”的主要形式有:
(1)教师巡视时的纠误或肯定;
(2)教师主持集体讨论,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订正,教师也参加讨论并作出结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都要让学生明白
5、“结”就是最后小结一下这次自学的经验教训,明确在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上应该发扬什么,克服什么
“结”的作用是引导全班回顾一次学习的全过程内容主要是:对这次(或这一篇课文)学习的态度、方法、效果的评价和对以后学习的希望有时也可以对所学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所用时间应极少要防止两种偏差:一是把刚刚学过的内容再讲一篇,甚至板书一遍让学生抄在笔记上,如课文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定作方法等这样做不仅费时耗力,还会养成学生的依赖思想,导致自学时不认真,只等最后抄笔记,退回到注入式的老路上去二是用较多的时间批评学生,使教学到此出现低潮,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自学,要肯定他们的微小进行,要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使教学到此形成一个令学生振奋的高潮
十二、魏书生六步教学法
1、定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魏书生教学的重点是由学生提出的
2、自学学生自学课本,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保证各类学生都有所得
3、讨论学生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前后左右四人一组互相讨论
4、答题分组讨论仍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解决
5、自测学生根据定向内容,拟出一组十分钟的检测题,自测、互测,抢答
6、自结学生口头总结本节课的过程和学习收获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初探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快乐学习者,我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五环节:预习---感知---赏析---反思---练习。
一、预习:预习是上课的前奏,是为了更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预习可放在课下,也可放在课堂上。预习的要求,不要过高,学生只需在预习过程中扫除文字障碍,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可。
二、感知:感知是在预习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做进一步的了解、感知。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自读文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感知的内容,不同体裁的文章也不一样。如阅读小说,需感知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具体设计:1、2、3、文章都写到哪些人?在这些人中,谁是作者着意刻画的? 故事发生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 文章的故事情节怎样?故事的高潮在什么地方?
总之,这一环节内容的设计不要太难了。
三、赏析:赏析是对文章内容作深层研析,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赏析内容的设计也因文章的体裁、内容而定。如:说明文一般赏析文章的说明方法、语言特点;小说,赏析的重点应放在人物的刻画、环境的环境的描写上。总之,这一环节的内容难度稍大,学生需进行探索交流。
四、反思。反思是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对文章进行反思,而且反思尽量要全面。通过反思,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五、练习。练习是为了更好地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练习的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而定。练习的内容大体包括:字音、字形、词义、文学常识、片断阅读或片断写作等。
总之,对于语文教学的这五步,应灵活运用,适当取舍。
第四篇:初中语文新授课教学模式探究
初中语文新授课教学模式探究
吉林市教育学会“十二五”国家级科研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吉林省 敦化市 第三中学 语文组 时海英
第五篇:改变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语文高效课堂
紫湖初中
张邦群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内容包罗万象,纵横古今中外,所以语文课应该是最有情趣、最有活力、最具表现情态的课。但在实际教学中,语文课并不风光。虽说“文无定法”,教学方法却似同出一门,多是“字词–段意–中心”。到头来,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最让他们头疼的就是语文,最不怕耽误的也是语文。很多教师也抱怨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了,越来越不知该怎么教了。到底是什么让语文教学走进了误区?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我认为,应该打破传统的灌输和接受模式,把教学重心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教”为“学”服务,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变教师的主体为主导,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语文课才会有新的起色。
一、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情境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要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首先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所学材料”是教科书中的一篇篇课文。我们教科书中的课文尽管是“文质兼美”的,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文风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典范性,但是由于知识和年龄的关系,学生不可能初接触课文就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沟通,这就需要我们向魏书生老师学习,在导入教学内容时下一番功夫。让学生在了解大概内容的基础上就产生读文章的兴趣。通过自己的对课文的了解,比老师一一介绍效果要好得多。有了兴趣,学生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一个个教学环境中发挥其主体作用,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积极的、平等的,涉及知识、内容、训练重点的丰富多彩的讨论,经过讨论、思考,师生答成共识,教学的难点也就突破了,训练的重点也就完成了。
二、倡导开放氛围,培养自学能力。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这已成为世界教育领域的共识。许多教育学家都在自己的理论体系中把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到突出的地位,并把它看成教学活动是否成功的评价标准之一。教育学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叶圣陶也说:“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这些真知灼见对于我们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具有很深刻的启示。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把学生当人看,而不是当装纳知识的容器,要充分估价学生,倡导民主的教学,营造轻快、融洽的气氛,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实践“353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师的“导向”下学生明确了学习要求、学习重点、,带着兴趣,带着思考,去自学教材,去发现问题。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兴趣和自学能力,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要抓好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是形成和发展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内的教读和课外的自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会观察、想象;学会积累、思考;学会运用、创造。一篇课文可让学生粗读一遍,了解大概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对课文的重点段落进行精读、揣摩、鉴赏。在此基础上知道学生快速阅读,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感知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预习、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等读书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阅读方法,形成较强的自读能力,就会变成自觉的需要。会阅读,能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是发展学生智力,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的物质基础,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三、创设交流空间,引导学生参与
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
(一)、留足思维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后切不可急于求取答案或是告知因果,而应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学生可能会一时答不上来,此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这样,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咀嚼、品味,增强了他们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发挥了内在的创造力。
(二)组织小组讨论。讨论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有效形式。它既可以给每一位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又能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集思广益,便于学生学习别人的长处,自我解惑,自我提高。目前,我们一般采用的是前后四到六人为一组,小组里必须有上、中、下游生恰当地搭配。这样。上游生可以得到发展,中游生可以得到锻炼,下游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的教师以“问题包”的形式叫各小组认领,这确实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我们衡量一节语文课效率的高低,不能只看教师讲解了多少内容,学生记了多少笔记,做了多少练习,而要看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多少。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无论学校的教学大纲编得多么完善,学生在毕业以后必然会遇到他们不熟悉的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新技术。那时候他们将不得不独立的迅速地弄懂这些东西并掌握它。只有具有一定品质,有较高发展水平的人才能更好地应付这种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才会在学习探索中、质疑解难中,逐步成长为“具有一定品质,有较高水平的人”,才能符合新时期对学生教育的要求。
语文课内容是丰富的,语文课堂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教师肯把课堂还给学生。语文课就会在更大程度上吸引学生,语文课堂的效率就会提高。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途径还有很多,很多,有待于我们去发现。“文无定法”教也无定法,只要我们时刻牢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使我们教学的目的,多渠道、多途径,对语文教学进行研究,相信语文课堂效率一定会有所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