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高职教师总结
个人(教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担任18普建工一班二班的《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工作,这一段时间我不仅圆满地完成了的教学任务,还在带班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保持自身长处,改正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便以后可以做的更好,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育工作更上一层
楼。一学期的教学历程,有忙碌;有艰辛;有喜悦也有感动。总之这是收获成果的一学期。现将有关方面总结如下:
1本学期出勤率100%,无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则。时刻注各意自己的仪表言行。坚决服从学院安排和调度。能积极主动配合部门的工作。做到诚实守信,做好为人师表。坚决不负人民教师的这份职业。
2本学期上课我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很自信,但可能还缺乏一些经验对于班级上课氛围把控不是很好,对于教课的一些技巧还不够完善,我需要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充分备课,充分想好授课内容。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做到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3我善于与同学交朋友,学生们课上都叫我张老师,课后都亲切叫我哥。我觉得这种状态很好,上课都认真听课该干什么干什么,下课后和同学们打成一团。更有利于我们了解他们的想法。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
4本学期我认真备课,按教学计划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我备课时不但参考学生课本而且准备备其他各种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讲稿、教案。课上督促大家记号笔记。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5本学期我取得了高校教师资格和助教职称。即使这样我计划下学期抓经时间提升自己。努力带好做好建筑设计,做出一定成果,让工程汽车学院成果展示中多出现建筑成果。这学期参加了技能大赛收获很多。如果可以我想举办我院首届结构大赛让孩子们动手制作结构模型更加清楚力学。
总之,这学期工作圆满完成。教育工作,是一份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辛勤的汗水和真挚的泪水,但同时我也收获了充实与快乐。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使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职中中高职衔接
XXXX中高职衔接及信息化建设情况
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中高职衔接是关键。
我校除了高三学生参加全国统一对口高职考试及单招,升入大学继续学习外,还在学前教育专业实行改革,让更多的学生提高自身学历,目前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专业衔接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确定学前教育专业与内江师院合作,学生参加内江师院的应用型自学考试,在就读职业高中的同时参加自考。
2、课程内容衔接
按照学前教育专业中专教学计划,结合自考科目,确定学生在校期间公共课、专业课的课程设置,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的比重和学时分配,使学生在学习中专课程的同时学习自考课程,并组织参加考试。
3、师资确定
由于学生在校期间要完成中专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参加自学考试,科任教师的安排就很重要,特别是自考科目的教师,所以我校担任自考科目教学的教师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确定,以保证各个科目的过关率。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摸索,我校的学前教育应用型自考总体良好,学生过关率高,很多学生通过考试,在高中期间就完成自考,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我校也在逐步推进,学校现有校园网宽带100M,拥有教师电子备课室一间,用于教师资料查询及进行电子备课;学生微机室6间,用于日常教学及相关使用。并于2014年进行“班班通”建设,安装电子黑板50套,使全校所有班级都能进行多媒体教学。对于学生管理也实行网络化,从2011届开始,学生在校基本情况,包括在校获得技能等级证情况、思想表现情况、各学期学分情况、毕业证情况等,都可以通过外网进入学校官网中进行查询,目前正在进一步改进该系统,争取能做得更加完善。
第三篇:中高职衔接对策
3.专业设置的街接
专业设置的衔接工作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需要规范专业设置。针对当前各学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如争办热门专业,争抢生源;开设专业只从学校自身的师资类型、设备条件去考虑,结果造成就业困难,资源浪费;缺乏宏观分析等。明确专业设置的依据应是就业岗位需求,应根据不同的生源,制定出统一的中职、本科专业目录,并实行严格的专业管理。教育行政部门不仅要严格专业设置标准和评估标准,同时还要与有关的行业部门、地方组织共同协商,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规模层次,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化整体结构。其次,要拓宽专业口径,增强毕业生就业的适应性这也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之一。因此要使中职、本科教育专业上能较好地衔接,就要突破以往专业过分细划的局而,按行业类别、工作岗位要求重新确定专业名称,减少专业种类,拓宽专业范围。再次,要加快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使两个层次的职业教育在专业上能较好地衔接起来
中高职的专业设置的衔接,其实质就是改善
和调整学校办学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中高职的专业设置都是以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人才)
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
为基础的,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差异性,以体
现人才培养层次与业务范围的不同。为搞好中高
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衔接,首先要在教育行政部门
召集和学校的参与下,依靠行业和企业,按照科
学、规范的原则研究制订中高职专业的专业设置,使各专业的内涵、外延科学清晰,专业口径宽窄有
度,明确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
任务。其次,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规范中高职教
育的专业设置标准,并会同有关行业部门、地方组
织,结合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规模
和层次,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化专业结构,这是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基础与必要前提。
1.合理定位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
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中职学校主要培养操作型、技艺型,定位于掌握专业技能的操作人员。本科院校主要培养技术型、管理型和指导型,定位于从事经营管理和技术指导第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充分发挥本科教育的引领作用。通过完善的市场调研,结合当地挂钩学校的具体情况,根据相关专业中职和本科不同的培养目标与规格,文化知识体现必需够用,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体现层次,重新构建全新的“3+4”中职、本科相互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争取把中职课程和本科课程统一制定成教学单元,教学单元之间逻辑顺序清晰,相互衔接紧凑,避免任何重复学习,系统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人才,实现中职、本科的内涵衔接。
2、分层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实行弹性学制
根据“3+4”学生从不同中职院校升入同一所衔接院校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实行有针对性的弹性学分制度,使中职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习时问进行学习的 安排。同时开设大量选修课程,使学生灵活组合选修模块,修满规定的学分学生即可毕业。
(2)实行分层教学
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及“3+4”学生的基础较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实施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适应其层次特点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要从教学组织、课程结构设置、学生管理、考试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探索,不能盲目的让学生和统招高职学生一起学习,统一管理。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呵斥或不管不问,要发现这些学生的优势,进行有针对性的赏识教育,树立学生的信心,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3)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3+4”学生是初中起点入学的,存在年龄小、自制力差等一系列的问题,再加上很多学生在中专阶段由于缺乏学习动力,形成了很多不良的习惯,另外,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综合素质相对较差。因此,在后四年的本科阶段,学生辅导员、教师都应从思想素质、人文素质、文化素质等多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其尽快适应高职生活,从而达到大专学生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3、加强沟通,提前介入教学管理
由两校的教学管理部门联合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3+4”教学过程进行过程质量管理,同时对教务管理、师资管理、教学实施计划管理等相关的方面进行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性的定期或不定期的通过随机听课、师生座谈会等活动来进行教学检查。教学中高职学校要经常性的组织集中教研活动,两校教师就“3+4”班级的教学工作相互交流,共同开展教学研究。
4、共享教学资源
近些年国家对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其投入数额庞大,使得高等院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图书资源等教育资源上要比中职院校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可以通过师资的交流、校内外实训基地及图书资源的共享等方面来实现中职、本科院校资源的互补,最终达到"3+4”人才的培养目标。这样既有利于统筹安
排教学内容,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吸引优秀初中毕业生通过职业教育走上成才之路。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中职、本科衔接提供保障
从职业教育角度出发,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中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是基本方向。应当采取继续加大中职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学骨干和“双师型”教师;依托大中型企业和相关高等学校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并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以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受教师实践;完善相关人事制度,聘任∕聘用实践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等措施,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同时,要注重师德建设,提高中职教师地位待遇,健全中职教师管理制度。
4.基于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是专业的细胞,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问题。中高职课程衔接应以职业岗位(群)的工作内容为依据,以国家职业(行业)标准和职业鉴定考核为指导,梳理不同阶段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技能结构,全面统筹,整体设计,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可按照分层次、分级别、模块化的思路实施开发。分层次就是根据职业能力结构的层次性,确定课程的能力目标,包括:所有职业必备的核心能力、同类职业领域共有的通用能力、多行业共有的跨行业能力和专门职业岗位的特定能力。分级别就是中高职按照不同的级别,制定满足各层次能力要求的课程标准。模块化即将分层化的职业能力课程,按照不同的层级,转换为相应的课程模块。中、高职的课程体系,按照核心能力贯穿始终,职业特定能力到通用能力、跨行业能力,纵向延伸,横向拓展的原则,选取若干相应的课程模块进行整合,保证中高职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差异性和延续性。
3.2分模块与技能培养相结合3.2.1专业核心技能实训模块
专业核心技能是高职文秘专业人才需求的热点。此模块以培养和强化学生秘书基本职业岗位技能为主导,以“办文、办会、办事”能力为主线进行设计。秘书岗位沟通技能的要求尤为突出,其涵盖了与内部各部门及人员的沟通技能,与外部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人员的沟通技能,书面文字与口头语言沟通技能、演讲与面谈技能和会议组织技能等诸多方面。中职学校以接待礼仪、会议记录、档案管理为主要实训内容;高职院校则以沟通洽谈能力、合同及策划文案拟写、会务操作技能等作为实训内容,实训可围绕沟通技能进行模块化分解及任务构建,循序渐进。如高职第一年可立足办文办事实训模块,让学生在办文办事过程中强化中职阶段技能学习的要点,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培养学生文字沟通、内部沟通的技能;第二年可安排办会及商务活动模块,让学生在办会及接待等实训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场合及人员,着重培养学生会议组织、外部沟通等技能。
3.2.2数据记载及信息处理实训模块
此模块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办公设备及计算机运用操作能力为主,主要包括复印、传真等各类办公设备的使用,中英文速录、办公软件应用及常用工具软件使用等,强化学生的数据记载、办公自动化能力和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中职学校以速记、打字和数据录入为主;高职院校则以信息收集与分析整理、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及操作为主作为实训内容。
3.2.3专业综合素质实训模块
此模块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秘书人员专业综合素质为主,主要包括秘书综合技能实训、职业见习实训环节及职场仿真或模拟公司实训项目等,通过开放的实践教学环境,由基础到深化,由单一到综合,由实验实训到仿真职场再到真实职场,由浅人深地完成各项技能实训,全方位提升学生专业综合素质。
3.2.4岗位需求技能实训模块
此模块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岗位需求技能为主,可利用暑期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两个环节进行。通过真实工作环境下真实任务的完成,不但让学生熟悉现场工作流程,巩固专业知
识与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企业文化,增强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就业的竞争力。
3.3分阶段与渐进训练相结合阶段及模块化实训模式的设计是为专业学生走向职场搭建的一座桥梁,分阶段实训形式体系渐进性。文秘实训的阶段可以按照“职业岗位需求调研—课内实训—校内顶岗实习—校 外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的“看—学—做”程序进行。
3.3.1专业教育
以学生进人高职院校为起点和契机,让学生走访相关的文秘岗位,通过网络了解秘书人员的职业要求,了解专业内涵,组织学生对文秘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进行相关的调研,并将调查情况进行整理及分析,明确岗位需求,初步培养职业意识。
3.3.2课内实训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院校要求实践教学比例均达到50%,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地将这50%的比例落到实处,才能通过课内实训,夯实基本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案例教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在课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实训中心应能结合教学内容配备办公情境,配备全套办公设备,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3.3.3校内见习
学生人校第二学期即可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分组到学院各职能处室办公室轮流见习及实习,校内顶岗实习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在各部门及各项工作中与各方人员进行沟通与交流,还能对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起到良好的作用与效果,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在各处室专职干事的指导下参与实际工作项目,通过实战演练,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第四篇:当前中高职教育如何
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 培养高端汽车人才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关系到个人前途、家庭幸福、国家发展。
2014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达到727万人。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中国紧缺人才报告》显示:我国汽修人才缺口高达百万。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一边是汽修人才紧缺,冰火两重天。
传统职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训,培养的毕业生眼高手低,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用人要求。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优秀的中高等职业院校开展中高职衔接合作,联合培养国家紧缺、企业急需的“技能+学历”汽修人才。
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西万通汽车技工学校发挥各自在高等职业教育和技能教育方面的优势,开展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江西信息学院万通校区正式成立并揭牌。合作后,江西万通的学生将系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获得普通高等教育学历。江西信息学院的学生将在江西万通接受系统的汽修技能教育,考取国家职业技能证书。中高职衔接合作将极大提高江西万通和江西信息学院近万名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就业竞争力。为深入开展中高职衔接合作,服务两校学生,双方将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等十个方面进行全面战略合作。2014年秋季“江信·万通汽修订单班”纳入国家统招计划,面向全国招生。
江西信息学院、江西万通汽车技工学校联合举办首届“江信·万通中高职衔接专家访谈”,新华教育集团副总裁沙旭、江西信息学院张溪副院长、新华教教育集团万通汽修事业部副总经理何扬等职业教育专家就如何办好职业教育和中高职衔接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专家们一致认为:办好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是关键。做好中高职衔接,选对合作院校是关键。完善的实训条件、优秀的师资力量、先进的职教理念和实训教学体系、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是办好职业教育的重要保障。
腾讯网、优酷土豆网、江西电视台、江西教育电视台、江西交通广播、今视网等十余家媒体对本次访谈全程进行了采访和报道。
第五篇:广西搭建中高职教育直通车
专业课程对接职业技能共享
广西搭建中高职教育“直通车”
《 中国教育报 》 2012 年 8 月 3 日 2 版
‚目前,与我们合作举办‘2+3’中高职分段式培养的中职学校,已经由去年的2所扩至5所,专业已从建筑类行业专业扩展到房地产类、国土资源类、宝玉石鉴定与加工等。‛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何春蕾一见到记者,就主动地介绍起来。
2011年7月,该学院与广西城市建设学校、广西物资学校合作举办‚2+3‛中高职分段式培养招生,已有200多名初中毕业生报名就读。明年9月,他们经考核合格即可直接进入该院继续对应高职专业学习,成绩合格即可获得经教育部电子注册、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
随着我国首个区部共建的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落户广西,为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职业教育,广西在前几年试点开展‚3+2‛和‚2+3‛等5年制高职教育的基础上,今年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范初中后5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广西将安排40所自治区所属高职学校招收5年制高职试点班,招收新生人数不少于1.5万人。广西教育厅负责人表示,发展5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改变过去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存在的脱节、断层或重复等现象,进一步畅通技能型人才成长‚立交桥‛,为中职学生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开通了‚直通车‛,不断完善广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高职的教师不仅参与教学课程设计,还带中职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师覃平,今年已经3次到与该院合作的中职学校进行教学课程交流对接。覃平说:‚我与中职校的老师进行了多次沟通,最后确定他们上基础课程,我们负责能力提升,使学生在中职学的知识到高职用得上、不重复。‛
‚课程对接得好,5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就形成了一个系统,就像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按年级开课,什么时候学什么,非常清晰。‛广西教育厅高教处有关工作人员说。在中高职的对接上,专业和课程的对接是重点也是难点。5年一贯制需要在‚课程一体化‛上进行更高层面的设置,要考虑到同一个人读完中职上高职,课程设置上侧重点要有所不同。‚我们跟着高职走,通过这个专业进入了这个行业,减少了我们了解市场的成本。‛广西物资学校副校长莫海燕对5年一贯制办学模式非常欢迎。该校的房地产专业原来没有涉及前期建筑设计,动漫制作专业也是泛泛教学。现在高职参与中职前期的教学计划,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帮他们调整方向定位,使课程更具针对性。此外,广西物资学校还与4所高职院校的汽车交通、电子商务、城市轨道交通等专业合作举办了‚2+3‛分段式培养模式。‚手握一技之长,走上就业心不慌。‛许多职教生不仅拥有学历,还有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广西完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双证书‛制度,在职业院校学生中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对职业院校获得学历证书的毕业生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中、初级工职业技能鉴定时,免除理论考核;对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及时发放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多种措施让学生实现‚双证‛同步。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企业从事本专业工作(工种),在工资福利等方面享受大专学历人员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