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关小学校本研修总结报告
城关小学校本研修总结
体育校本课程——跳绳
一年来,我校遵循校本研修“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为课堂教学精彩引领”的原则,立足校本,聚集课堂,追求有效,开展了以提升教师素养为前提,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深入开展新课改理念下的校本研修,引领教师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研究,促使教师转变角色,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资源整合意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和发展。满足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实现了学校的课程创新,逐步形成了城关小学“走精品之路、办特色教育”的校本课程模式。现将我校校本研修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规范的管理使校本研修得到了保障。㈠领导重视,正确引导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研究的实施,成立了由赵永峰、路战军为组长,张秋娥副组长、各学科组长、骨干教师任成员的研究小组,制定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成员常抓不懈,全员参与的研究工作格局。由于领导重视,制度健全,各部门协同配合,课题研究进行得有声有色。
㈡健全机制、保障支持
为了推动我校课题研究正常开展,我校建立了保障机
制,购置书报杂志、跳绳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还开设了电子备课室,为广大教师深入开展研究提供了设施保障。
㈢管理规范,落实责任
为了做好研究工作,学校制订和完善了有关规章制度,保证课题研究的有效开展,学校制订了城关小学考核评价奖励等制度。年度坚持做到有计划、有研究内容,有总结,使教师研究既有针对性,又具有可行性,力求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每次研究做到“四定”:定组、定人、定时、定内容,做到研究规范化,制度化,为保证研究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成效显著 ㈠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一是学生发展的空间得到拓展。校本研修的开发、实施,丰富了学科资源,延伸了学科课堂,拓展了学生发展的空间,使学生继承和宏扬了优秀的校本文化。二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在开发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到底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是为学生的需要而研究,解决了校园面积小,学生多,体育活动不易开展的问题:跳绳不受运动场地和器材的限制,不论在操场上,在田野里,在公园中,只要有一根跳绳,就可以练习。还解决了低段学生外出调查研究中的安全问题和技术指导问题。这样满足了学生的活动需求,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㈡教师的专业得到发展
我校切实以研修为契机,使研究成果不断向实践转化,形成效益,让研究回归教师,回归课堂,构建学校教科研的新平台,让研究成为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通过开展实验研究,对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改革,都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是教师的课程意识得到提升。随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系列的自学、集体学习、培训交流带来了我们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课程意识的提升。在思维碰撞中,教师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开始由课程的最忠实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决策者”过渡。可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激发了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催生了教师创新思维,构筑起了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
二是教师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校本研究是校长、教师、学生、社会、家长方方面面成员共同参与的过程,是合作探讨反思的过程。它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需要大家付出真诚与汗水。但开发对学校的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因此在编写过程中肯定会发现许许多多的问题,有了问题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交流探讨,你问我答,你的问题我补充,你写第一课,我编第二课,在来来去去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多了,合作多了,教师在合作中逐步成长起来。
三是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提高。研究是一个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开发与研究结合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扬弃,这样的过程实则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㈢学校特色得到了凸现
校本研修的实施,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经过一年的潜心研究,学校的教育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健康第一,德育为首,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得到充分体现,“放飞童心,张扬个性”的特色教育正在形成。学校校风良好,学风严谨,受到家长、社会一致好评。
㈣科研成果层出不穷
把校本课程—跳绳作为课题研究的同时,我校师生积极参与到跳绳活动中,研究开发跳绳花样,现在已经开发出跳绳花样三十余种,编写了城关小学《跳绳》一书、这本书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循渐进,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与操作性,为今后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使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源,深受师生的喜爱。教材在内容安排上,重点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兴趣。这些内容和方法,不是最好和最独特的,但他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来源于学生的,最符合我们学校现有水平的学习内容。“适合的才是好的”,我们
在编写校本教材时,在传统跳绳的基础上,渗透新的内容,突出重点,内容的构成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与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教材是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校本课程开发的有关资料,并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总结和完善编写出来的。首先我们对本校学生进行分析,一方面,根据实际水平对练习手段和方法进行调整。另一方面,根据实践中反应出来的问题,对本教材进行完善。这样就形成一个实践——编写—实践—总结反馈—完善修改—运用—-总结反馈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动态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我校在校本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也应该看到这些进展部分还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在深度问题上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此为起点,以更积极的态度投身于校本研究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特色的形成。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努力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有才干、有特长的创新型人才。
印台区城关小学
二〇〇八年五月二十日
第二篇:城关小学校本研修方案
岚皋县城关小学2013--2015年
校本研修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校本研修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不断提高教研水平、教学技能、教育质量,增强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水平,现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县教体局《岚皋县中小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市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要求,以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 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促进我校教师队伍专业成长,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二、总体目标
1、构建以校为本,全员参与的校本研修制度,加强管理、培训、监督、考核机制,形成教师专业成长的长效机制,努力将校本研修工作落在实处。
2、抓实教学常规,狠抓校本培训,努力形成校本研修成果。
3、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使课题与教学有机结合。
4、培养“引领者”队伍,建立学校名优教师梯队,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业务指导和专业引领。
5、通过各式各样的教育实践,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教学技能得到提高,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三、工作重点
1、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掌握校本教研的基本方法和工作流程;
2、建立校本教研组,起到辐射带动作用,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3、落实教学常规,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水平;
4、完善教师学习培训制度,加快教师成长步伐;
5、大力实施“三个一”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四、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强化校本管理。
1、组织管理
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对校本研修及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组长:马铁军
副组长:陈洪武邱祖辉程时勇
成员:伍玉慧李英艳姚红梅各科教研组长
2、制度管理
学校制定各项教学常规制度、听课评课制度、教师外出听课汇报制度、校本研修学时学分登记管理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活动质量,营造学习氛围。
3、研修时间
(1)组内研讨:我校将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开始延长四十分钟定为数学教研活动时间,周三下午第三节课开始延长四十分钟定为语文组教研活动时间,周四下午第三节课开始延长四十分钟定为英语及综合组教研活动时间。
(2)主题研修:
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专题研修时间。
(3)个人研修:
根据个人校本研修计划按时进行。
4、加强校本研修的管理
注重日常教研活动的资料管理,学校要求教研组和个人严格按管理制度完成好自己的各项工作,注意做好学校档案和个人档案资料的积累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有反馈、有整改、有实效。
(二)夯实教学常规工作,强化教师专业成长。
1、狠抓教学常规,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每学期学期初重申教学常规的各项要求,强调薄弱环节,使每位教师心中有数,根据各自情况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工作。学期末认真进行总结,提出问题,不断改进。
2、重视常规检查,提高教学教研活动质量。每个教研组由蹲点领导专职负责,落实每周教研活动内容;由教研组长做好每周的备课检查,配合学校搞好每月常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纠正,突显教学常规检查的实效性。
(三)发挥“专业引导”作用,加强教师的学习与培训工作。
1、在50岁以下的教师中,大力实施“三个一”工程,即每学期每位教师要
读一本教育名著;撰写一篇有实效的教学论文或教育叙事、教学反思;主动申请上一节优质的公开课。
2、继续推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骨干班的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结合学习的收获和自己的感想,写出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研修时间,举行一次专题讲座,达到“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益。并邀请省市县专家来我校做专题讲座培训,进行经验交流、示范引领,让更多的教师受益。
3、做好“互帮互学”工作。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开展专题讲座,各教研组扎实开展好集体备课,进行“临床会诊,现场诊断”,找出问题及原因,制定对策措施,帮助教师解答疑难。
4、内部挖潜,择本校之能人,举本校之“名师”。建立“名师工作室”,开展名师论坛,通过名师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每学期将安排各层次教师开展教学研讨课,一方面为教师提供示范,解剖案例,另一方面也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研究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5、开展好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提高教师文化修养。积极倡导每位教师每学期读好教育专著,撰写读书笔记,并定期进行读书感悟分享。
(四)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1、以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为原动力,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各教研组要关注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确定后备骨干教师人选,制订发展规划,并由教导处实施帮扶计划。我校将继续开展“青蓝工程”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的积极作用,通过“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师徒结对,共同提高”的“青蓝工程”实现校本研修双赢模式。并通过校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和“校级教学能手”的评选等活动不断为青年教师提供条件、搭建舞台,加快成长脚步,争取有更多的青年教师成为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
2、大力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实行随堂听课制度,每学期听课15节以上。听课后要及时写出点评,利用一切空时及时反馈,做到听评课“3个1”(即:提一条优点,指一点不足,提一条建议),以便真正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3、立足岗位培训活动,着力打造名师工程。进一步加强对优秀骨干教师的培养考核工作,创造机会给他们压任务,使他们在工作中得到锻炼,提高能力,力争在省、市、县各类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五)丰富教科研形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1、教学研讨——促教学反思
各教研组利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研讨:
(1)以本年级每单元为重点,有针对性的,有主题的备课研讨。
(2)每月开展一次学生作业展示互学活动,在活动中对有问题的学生作业布置,提出改进的建议,规范作业的布置。
(3)每月开展一次专题研讨学习活动。每位教研组成员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专题学习研讨活动,活动内容可是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某个问题,可是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介绍,也可是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各种活动必须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活动过程记录。
(4)每月观看一次名师上课光盘,并就所看的内容进行交流,谈各自的收获和体会,作好记录。
2、课例研讨——促个体提高
(1)每个教师围绕自己确定的组内教研主题上一节汇报课,课前进行说课,课后说反思。
(2)同组教师共同研讨交流,做到三个一:说出一点优点,找出一点不足,提出一点建议。执教教师结合大家的建议,进行二次、三次修改。
(3)大力开展微型课堂研究活动,以“新课程有效化教学”、“高效课堂”为载体,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和疑点问题,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课题研究——促教研成效
(1)各教研组对每学年确定的研究课题要落实研究方案,抓实研究进程,每次活动有重点、有反馈、有理论学习和探讨,并及时做好各种资料的积累。
(2)在校内对我校目前研究情况较好的小课题进行小范围的交流和推广,建立校内交流平台。
4、信息化研修——促教育教学发展
(1)学校逐步建立电子备课室,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查找所需资料,提高教师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技能,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和交流。
(2)积极开辟网络研修方式,建立专题论坛、主题空间、博客写作、QQ群交流;做好班班通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探索实践,深入开展网络教研活动,让信息化带动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研修组建设,保证组织人员、措施制度落实到位,经费投入落实到位。
2、充分引导教师利用互联网的强大优势资源作好反思、交流、研讨工作,打开眼界,及时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资源信息,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信心和热情。
3、注重青年教师的进修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建立教研成果奖励制度,鼓励全员积极参与校本活动,提高校本研修的效果。
4、学校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购买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书籍、订阅一定数量的教育教学杂志,为教师学习奠定物质基础。
5、学校把研修活动中教师的参与度纳入绩效工资管理。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形成共识(2013年3月——4月)
制定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建立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全面推进校本研修工作,同时指导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规划和校本研修计划。
(二)强化管理,组织实施(2013年4月——2014年12月)。
加强校本研修管理,落实管理制度,加强校本研修的业务指导,为教师的研修提高优质资源。抓好校本研修各项措施的落实,校本研修专题研修取得阶段性成果,丰富校本研修内容,深化校本研修活动主题,校本研修质量和效果明显提升,争创校本研修示范校。
(三)完善机制,形成常态(2015年1月—2015年12月)。
全面完成校本研修的各项任务,总结、提炼校本研修工作的成功做法和基本经验,全面展示校本研修成果,迎接全县中小学教师研修综合评估考查。加大学习推广力度,积极探索构建校本研修工作的长效机制和管理制度,促进校本研修步入常态化、制度化,推进校本研修工作有序、有效、持续深入开展,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第三篇:校本研修总结报告
校本研修总结报告
当素质教育一路坎坷走来,当免费义务教育蓬勃发展,“后进生”的问题仍然长久地伤痛着所有关注和关心教育的人们的心。小学作为共和国教育大厦的基石,是学生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发展和完善的初始期和关键期,这一阶段在“后进生”问题上必然带有源头性的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后进生”转化的问题上处于重要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基于小学生对教育工作者往往会无条件地有一种依赖性和信任感,小学阶段教育工作者在转化“后进生”的问题上地位更显突出。本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希望通过对小学阶段“后进生”的成因进行探究分析,找出其背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小学阶段教育工作者转化“后进生”工作的策略建议,从而为小学阶段教育工作者以及所有关注“后进生”转化问题的人们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一、问题的提出:
“后进生”的话题,是每一所学校、每个教师都必须面对的话题。如果每所学校、每位教师真正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话,如果每所学校有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的话,“后进生”转化工作无疑是必须俯下身子要做好的事情。国内外研究:转化”后进生”这一课题在国内外研究都开展得比较充分、系统。尤其是对“后进生”的界定、类型、特点、形成的原因,“后进生”“矫治”的理论和对策都有较为详尽的论述.“后进生群”形成原因初步分析如下:
1、社会原因: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染上一些不良习气,上网吧等,都对学生的学习心灵产生着消极影响。
2、家庭原因:与农村学生的家长素质普遍要比城区的低,教不得法。有的对子女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有的则粗暴无知,动不动就施加打骂,家庭缺乏温暖;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是,单亲家庭子女日益增多,致使这些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上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3、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没有培养起吃苦的精神,还有学生思想上理解的偏差和误区,对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循循善诱的教导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不愿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人本教育理论。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步为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教育的本质在于“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健康地、积极地、主动地、活泼地发展,教育者必须眼中有人,脑中有人,心中有人。
2、教学评价的理论。90年代以来已成为美国教学评价发展的方向,并开始被广泛地运用于学校学科领域,成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水平的重要策略,美国教育界希望通过评价来推动教学改革,致力于整体性评价,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
3、主体性教育理论。学习的效果与学生主体参与的程度成正比例关系。学生的“主体性特征”表现为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转化后进生正是一种引导、促进积极的“主体性”教学过程。
4、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教学既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又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与实践可以使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弘扬学生主体性人格力量,激励学生的自主发展潜能的理念得以确立。
2、通过研究与实践,为“后进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氛围,正确引导“后进生”,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取得“后进生”的配合,融洽了师生关系,带动了学校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
3、通过研究与实践可以使学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大幅上升,学校社会效应不断提高。
四、研究内容
1、学生自身因素(1)智力因素
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能力”。一般认为,智力高,其学习可能性或学习潜力就大,智力与学力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后进生”中有个别情况是与智力不高有关的。
(2)非智力因素
比如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学习兴趣低,注意力分散,心理素质不好,情绪不稳定等等情况,都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
(3)学习目标不明确或无学习目标,缺乏必要的是非观,缺少吃苦精神。
2、家庭因素
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把家庭因素看作是后进生形成的重要因素。
3、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也成为后进生产生的重要因素。(1)社会上一些消极思想及不良文化的影响。
(2)学校周边环境状况的不好,如“网吧”、“游戏厅”的存在。(3)“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抬头,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4)部分社会青年的教唆、胁持等。
4、学校因素
(1)优等生成了老师们的宠儿,倍受老师喜欢,而后进生则多受到冷落,关心不够。后进生较少得到老师的关爱、赏识。
(2)老师缺少对后进生学习方法、心理等其他方面的合理指导。(3)有的老师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手段简单、落后,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对学习缺乏兴趣。
(4)个别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五、基本方法
作为教师,只有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心理疏导,促使她在心理上能逐步健康,成绩能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加强。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那么我们老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他的心理建设,加强对他的心理监护,使他的心理健康发展,树立信心,从本质上转化她,进一步提高教育实效。
1、深入家庭,进行家教指导。
孩子是家庭的折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家庭环境,影响。要想解决她的不良表现,还得从他的家庭入手。首先,我利用家访,向家长提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帮助家长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再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不要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成绩,当她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也不要以打骂相威胁。这样,形成浓厚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2、发现他积极的因素,促进转化。
首先,我在课堂中,结合班上具体情况,开展一些集体的活动和竞赛,任命他为负责人,让他感到被信任和责任感,在组织活动中,他的主动参与使他觉得班上的活动,自己也是一份子,从而达到消除行为惰性的效果。
3、引导集体关注他,接纳他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在培养他的正确的交往能力的时候,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忍耐和爱护,帮助他在集体中找回自我,学会交往。
4、尊重和信任他,正确看待“反复”。
信任是一种人格力量,它促人奋进,使人努力。对他来说,只有信任他,才能得到他的信任。信任他,也是尊重他人格的表现,也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他自暴自弃的心理。他的眼里会流露出一股被信任的感激的眼神。
六、研究过程
通过近一年的教学观察,我发现李子浩的行为主要表现在:性格方面以自我为中心、固执;心理方面自暴自弃;劳动能力方面较薄弱;学习方面兴趣不浓。而形成这几种现象的主要是以下几反面:
1、家长的宠爱。通过跟家长谈话,我了解到不管孙辈的要求是否合理,只要孩子开口:“我要„„”祖辈总是有求必应。尤其是小孙子发脾气、哭闹、耍赖时,老人更是“俯首甘为孺子牛”,失掉原则,要啥给啥。祖辈一昧迁就、给予、满足,导致孩子对物质需求的欲望恶性膨胀,攀比虚荣,事事以我为中心。有学生曾说过:“老师面前要装乖,父母面前要争辩,老人面前要耍赖。”此时的李子浩正是这种心态。
2、集体的排斥。李子浩在班里总是很显眼,经常跟同学吵架,作业不认真完成,值日的时候先逃走,上课做小动作„„甚至老师说今天有同学作业做错了,全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转向他。同学歧视的目光,老师严厉的批评导致了他对学习的厌恶,渐渐地他对自己也失去信心。作为一个11岁的少年,不能被他所向往的群体接纳,不能得到正常的伙伴之间的交往,内心的感受是可想而知。
3、教育方法的粗暴。虽然祖辈对李子浩在生活反面极其宠爱,但对他的学习期望又很高。他们认为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孙子应该弥补他们的缺憾。因此,她们对李子浩的学习成绩很重视,一听说成绩不理想,就是一顿打骂,很少有耐心地说理与交谈。长期下来,他对学习渐渐的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
七、主要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师生共同努力,这个男孩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平时在和同学的交往中,能主动退让,家长也反映他在家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不会想要什么就朝着要什么了。他从一个令人讨厌的孩子,成为班级中受人欢迎的一员。他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同学友好相处,不随便打人,积极为集体做事,更令人高兴的是,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参加了校运动会,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相信以这样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他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李子浩的特殊主要来自于他的家庭,家长的娇惯、放任、养成了他唯我独尊、蛮横无理的个性,以至于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如果教师和同学对他的过错或者是出现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批评,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很容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引起他对老师的敌意和不信任,给今后的思想带来更大的障碍。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是最难塑造的,虽然李子浩同学的进步已有了一些飞跃,但它只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只是他成长中的一个起步,不能说已是彻底的成功。对他的教育使我认识到,转化特殊的学困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应该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与疏忽。
八、结论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时代、社会、学校、家长、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然伴随的问题,倍受人们的关心和重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也将不断的深入和发展。我将不断积累经验,完善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能力,坚持不懈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研究工作,也希望即将踏上教师岗位的同仁能积极关注、参与和研究此问题。
九、主要观点
在这次研究和转化活动中,我得到了一些收获,看到在大家的帮助下,吴浩的改变,让我更加体会做教师的快乐。同时,也增强了我要帮助更多的后进生的决心和信心。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用在吴浩身上有效的方法不一定同样适用于其他后进生,因此,我还要多动脑筋,不断变通,不断学习和研究,才能找到更有效的适用更广泛的教育方法。例如,针对心理障碍比较严重的学生主要进行心理疏导、沟通,不能只看表面上的逆反和对立;对于学习困难特征比较明显的学生,主要给与学习方法、习惯、信心方面的指导,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总上所述,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而反复进行的教育活动,正如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卢姆所说:任何差生只要给予适合他们自身心理特征的外界帮助,学习成绩都是可以提高的。因此,只要我们对后进生充满热情,充满信心,以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努力去寻找适合后进生心理特征的一对一的教育方法,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会有成效的,提高后进生的素质和学习成绩是完全可能的。
第四篇:校本研修总结报告
校本课程研修报告总结
从事教育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现将在校本研修中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教学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引导,要想获得这些理论的方法很多,而校本研修就是其中重要的方法。以往我校的校本研修主要以基本功和基本技能为主,这对教师基本素质的提高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对校本研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组织教师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学习,使我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活动的参与者、良好习惯的促进者、思想进步的引路人。”这都为我亲身实践新课改要求奠定了理论基础。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是教授者,更是学习者,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不进则退,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学业务能力,也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工作质量,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校本研修。在这个过程中,本人强化自我师德修养,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增强了坚持依法施教、依法办学的意识。提高了思想认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二、积极参加校本研修,提升专业知识
本人一直积极参加各项校本研修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培训的内容包括教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教学研究方法,有效的教学基本要求,课堂教学反思方法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等。通过电脑技术的培训,提高了对运用电脑技术上课的能力;在教研组活动中,我积极参加各种专题学习和研讨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认真填写个人研修工作手册,力争在研修中有收获。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课评课活动,能够过听课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在校本研修中既有加强师德师风的学习又有对新课程理念的研修。教书育人,师德为本,只有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才能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另外,校本研修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校本研修的重点任务来重点学习。加强通识研修,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四、校本研修成效显著
我校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这个过程中,我转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在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和作业方式上都发生了转变。校本研修让我们明确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他并不是单纯是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同时每个学生又都具有他独特的个性,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应考虑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校本研修同时也调动了自身工作的积极性,以校为家、把生当子。另外,培养了我与其他教师之间合作研究精神。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问题都会去与同伴互相切磋探究,彼此增强了合作,促进了共同发展。总之,校本研修对我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促进作用。
今后,我将继续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加强研究,不断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力争以校本研修指导课程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路漫漫兮我将上下求索,为这最光辉的事业奉献着无悔的人生。
第五篇:校本研修总结报告
校本研修总结报告
研修课题: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全国范围的新课程改革现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广大教师都能及时地融入新课程,用新的课堂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识、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使合作学习具有实效,这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经全体教师的研讨,最终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二、研究目标:
1、学生合作要主动、充分
2、学生角色分明、参与全面
3、预习导学。给学生提供学法指导、有关资料等,指导学生进行预习。
4、课堂探究。精心设计课堂研讨的问题与学习任务,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完成学习目标的实现。
5、教师评价要全面
三、研究内容:
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就是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教学之中。(1)有班级特色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研究;(2)小组合作与交流模式的研究;(3)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4)小组合作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的交互性效果研究;(5)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作用。
四、研究方法:
讨论交流法,专题实践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
五、课题探究过程:
1、人员分工:
该研究以本人为课题组长,负责该研究的组织与实施,撰写开题报告,研究报告,结题报告。课题组成员分工为:张金肖、张敏、郭瑞弟、闫冬梅老师负责教学研究与实验及研究资料的搜集、分析、整理。
2、研究原则与方法:
⑴、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通过学案导学进行实施,编写学案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主体性、导学性、探究性、层次性、创新性。
⑵、方法:
①学习小组的划分
我校课改工作重要在三、四、五年级三个教学班进行实施,班均学生40人。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等进行考定,把全班学生分成6组,每组为6—7人。小组人员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要发挥每个学生个体作用,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更要帮助小组中其他学生的学习,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责任、在小组中形成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再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②、小组学习过程 A、引导学生学会相互合作 B、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
教学中可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勇于表达其感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课堂上只要学生大胆积极发言,不论正确与错误教师都要给予鼓励,万万不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就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C、交流反馈学习结果
积极发言、把自己的发现和想法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交换不同的思考结果,又能对学困生提供帮助,发挥团队精神,使每个人都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集体研究,再在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交流结果。
③、小组学习评价
对各小组进行评价,小组内学生能课前预习,课堂上遵守纪律,能按时完成学科教师分配的任务,经过评比给各小组分别记分。
3、研究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 2013年3月--2013年4月
2013年1月,我校成立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课题组,首先建立了健全的研究班子,随后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资料,最后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进行开题论证。(2)课题实施阶段 2013年5月--2013年11月
2013年3月,课题组课题研究进入了正式实施阶段:a、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改进,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b、定期开展研究总结活动,研究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途径,着力研究课内小组合作的操作方法。c、课题组组织积累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
(3)课题结题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1月
2014年1月是课题结题阶段,根据半年来的研究总结,课题小组在本阶段整理汇编了健全有效的资料系统,并撰写了专题论文和结题报告。
六、研究成效: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发现学生积极活跃,生生之间相互交流,为学生自主发展拓展了空间,使每一位学生有均等的参与交流展
示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识过程,而且成为交往过程和发展过程。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合作前后学生由不喜欢学习到喜欢学习,首先反映了学生对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面的变化,更反映出了学生们学习能力的提高。
(2)学生的练习和作业质量提高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小组合作前,作业质量也不怎么理想,错误率很高,个别学生每次都需要订正3--4次。而小组合作后作业质量良好,错误率明显降低,课堂效率提高了,课业负担减轻了。而且学生们在学习上已不是被动等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训练了思维,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了提高。
(3)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改变了“填鸭式”教学,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小主人的特点。合作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培养了优秀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培养了所有同学的表达能力,让学生懂得了如何与他人交流,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为将来学生走向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