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
音乐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
微山县第二实验小学 刘艳
科学的飞速发展和其对人材需求的迅速增长,使实施素质教育成为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的重大改革。国家教委提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把艺术教育作为转轨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的音乐教学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音乐科与其它学科不同,它的教学除传授音乐知识外,更多的是学生的音乐实践,因此,它较其它学科有更强的实践性。这种实践就必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要把没有实体形象的音乐语言,进行形象化的再现,让音乐的主题、旋律、节奏、情感都视觉化,让学生通过形象去理解音乐,从而逐步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美,表现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能力。而这些是传统音乐教学难以解决的课题,在科学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来解决这个难题。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重视教的方法,而忽视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课堂教学就形成了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讲的基本局面。所以,教师往往偏重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去展示音乐,示范音乐,只停留在使用媒体方法和发挥媒体功能的研究上。这样,学生无自主可言,仍然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离开了教师其自信心就变得脆弱。这和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不相适合的。随着交互媒体的广泛运用,传统的师生关系模式受到冲击,教师将不再是现成知识的灌输者,而将发挥教学教导者的作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咨询者。体现了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特点。因此,我们要让学生真正地喜欢音乐,感受音乐,要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就必须让现代教育媒体教会学生自己学习。
近年来我校的教改研究课题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自主学习的新模式。这一新模式是: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借助媒体独立探索→引发问题协作学习→意义建构效果评价。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自主学习的新模式,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片面地看成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单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更是用来创设情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根据这一模式,我们在音乐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
一、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中充分利用好多媒体,不仅节时省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王宁老师在一年级《音的高低》一课中,没有让学生直接听辩音乐的高低,也没有灌输生硬的概念,而是运用媒体创设一个森林的背景,根据画面景物的变化把自然界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融入到音乐中让学生自己通过听觉、视觉,感受、听辩声音的高低。学生很快就被生动的画面,对比强烈的声音深深吸引住了。他们听着小鸟的歌唱,看着阳光灿烂的大草坪会情不自禁地跳起舞;听着狮子的吼叫,看着狂风暴雨会吓得躲到桌子下。在这种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激发了他们自主的学习兴趣,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二、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引发问题、合作学习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现代教育媒体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例如,甘永宏老师在教学人音版歌曲《摇篮曲》一课时,在歌曲中出现了附点四分音符,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作曲者为什么在这里用上附点呢?为什么唱《少先队队歌》不能让小宝宝睡着呢?为什么唱《摇篮曲》小宝宝能睡着呢?”这时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终得出:摇篮曲表达的是妈妈无限的爱、温馨的爱、温暖的爱等。同时,学生还回答出:“作曲者舒件特在这里用上附点四分音符更加突出了摇篮‘摇’的特点。”又通过小组讨论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有的说《少先队队歌》太吵了,会吓着摇篮里的宝宝;有的说《少先队队歌》雄壮有力,宝宝安静不下来肯定是睡不着的;有的说《摇篮曲》旋律优美、温馨;还有的说《摇篮曲》节奏平稳、力度轻柔,所以宝宝一下子就睡着了。在结合多媒体,反复聆听对比。这样,即合理充分地利用了现代教育媒体,又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发挥个性和才能的机会,又培养了同伴之间团结合作、互帮互学的精神,使学生们兴趣盎然,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同时也减少了学生等着教师讲解的依赖性,缩短了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
三、利用现代教育媒体,促进教学弥漫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其实,留心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无非有两类,一类歌曲旋律优美,歌词贴近学生生活的;另一类属于因为熟悉而喜欢。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弥漫式教学”,让音乐贯穿音乐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时时沉浸在音乐中,在“润物细无声”中逐渐感知音乐、体验熟悉音乐,进而能有感情地表现音乐。南照岳老师就运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前和下午的课前五分钟,除了播放教材歌曲外,还播放学习喜爱的歌曲或中外名曲,让学生欣赏,让音乐教室随时充满歌声。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课中建构自主学习的新模式,能够改变旧的音乐教学模式,有利于音乐教改的深化和发展,能够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音乐鉴赏能力,是现代教育媒体研究向素质教育方向转移,是推进全面素质教育发展的先进的教学手段。
第二篇:音乐课题
音乐课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
音乐学科的有效教学是通过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学会唱歌、听赏、演奏、表演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评价能力等。要达成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灵活的运用课堂语言、充分利用课堂评价等方面下功夫。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也随之涌现于教育教学当中,这给我们的音乐课堂也带来了一片勃勃生机。自我校开展新课程改革以来,老师们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创导新的实践,在这几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担任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工作,从中听了多次关于学习新课程的讲座,也观摩了多堂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每一节课几乎都是那么的理想和完满。然而当我们兴致勃勃地回到自己的音乐课堂的时候,却发现,很多音乐课堂教学仍然呈现出单调、枯燥、繁琐与压抑的状态,学生音乐素养得不到真正有效的提高。在常态教学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依然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状态低迷,学习兴趣渐失,学习能力低下,主动精神与创造力缺乏。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学习者的愉悦。却发现完全不能达到象他们那样完满的课堂效果!细想,是自己教育教法不妥?是学生素质太低?是师生配合不密?…… 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更好地感悟与体验音乐文化,增强音乐学习的有效性,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组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如何应对各种新课改理念做到融会贯通,逐步形成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如何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我们不禁自问:我们的教学方法有效吗?我们的教学方法有哪些不合理的存在?进而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促进有效的教学?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我们据此,我们提出了“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方案,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研究的设计思路。
(一)对关键概念界定
1、有效: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音乐教学后,学生获得的音乐或与之相关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2、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音乐的所有行为。
3、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发展就其时间而言,有当前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方法必定要促进学生当前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以现代教育学与小学音乐新课标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音乐的过程,关注音乐教学效益,建构有效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具体目标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明确小学音乐有效课堂教学方法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总结一套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小学音乐有效课堂教学方法策略体系,形成学校有效教学特色。
二是通过课题研究改变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学习方法,提高音乐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合作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成为会学习会创造的智慧型人才。三是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音乐课堂教育观念,提高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音乐教师在小学音乐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中实现专业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着力于现实的音乐课堂教学考察,结合自己学校学生对音乐的一些基本知识了解甚少,对歌曲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很差的特点,使我觉得作为一名小学的音乐教师要想取得音乐课堂教学的真正实效,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教学原素,就必须得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摸索出适合小学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方法,这对小学音乐的教学更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实依据:我校是一所地处农村和城市相结合的学校,近几年来由于我校生源问题,因此如何使我校的音乐教学在二期课改中得以提高和改善,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创新精神成为我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及研究的重要依据。
2、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创造性思维,并较好培养个体的学习风格。因而在研究中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
3、创造教育的理论依据:
创造教育研究认为,凡是智力正常的儿童人人具有创造潜能,在支持的环境与适合的教育条件下,这种潜能就会转化为自我实现水平的创造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及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
4、音乐学科教学理论依据: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在研究中做到让学生学了音乐更有朝气;使学生更有智慧;使学生更有创意;使学生思维更活跃;使学生音乐素养更有内涵;最终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
5、儿童心理学理论依据:
小学生感知事物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这个时期,无意注意起重要作用,但有意注意迅速发展,并且逐渐在学习和从事其他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在课堂中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合作学习的热情。
(五)遵循的原则
1、兴趣性原则: 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要注意儿童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向学生展露新奇、有趣的音乐、律动,能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产生积极了解音乐和感受音乐的需要与动力。
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遵循教学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种教学原则。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想办法保持其稳定性和持久性;然后,创设让学生“质疑”的问题和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养成习惯;再次,教给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自我探究的能力。
3、实践性原则:
音乐教学的原则是要一切学生必须通过动一动、练一练、唱一唱、和欣赏来体验、感悟音乐的魅力。在动、练、唱中培养学生的乐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和欣赏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创造性原则: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创造性人格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5、全体性原则: ①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学有所得,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②对每个学生负责,“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③我们特别强调的是,不能让班上音乐表现较差的学生沦为陪读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教师让他们答问要留心为他们创造能够获得成功和自尊的机会,使他们感到自己可以回答以往只有好学生才能回答的问题,从而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四、研究内容
构建有效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1)创设情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2)音乐课堂常规训练有助与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3)舞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五、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学习小学生心理学、小学音乐课程标准、音乐教学理论,收集有关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情报资料。
2、调查法: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目前小学学生学习音乐的状况,了解他们对本课题的看法,以及在课题研究中学生的变化情况。
3、行动研究法: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不断调整研究方案,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理性指导下进行研究实践,把研究实践上升到理性高度,实施研究计划,完成研究任务。
4、个案研究法:选择典型学生建立个案进行追踪研究,从而检验和了解课题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情况。
5、经验总结法:在前期文献研究、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形成项目研究报告,并把研究成果有机渗入到小学各年级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六、研究步骤
提出问题——制定课例内容——实施课堂教学——课后评价反思——修订教学方案——再次实施课堂教学——评价反思
先有教研组全体成员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然后由教研组集体制定课例内容,由一位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组其他成员听课紧接着是集体研讨,进行说课自评他评,并对做课老师进行置疑,然后集体进行二次备课,针对提出的或存在的问题商讨对策,制定教学方法,由这位老师进行二次做课,然后再次进行评价反思,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效果如何?那些问题还没有解决,总结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七、课题组成员:
负责人:林华
成员:丁丽琳
李芳
何锦兰
八、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推进备课改革
首先,学校作了两个层面的改革。一是在全校推行了校级领导随堂听课制度。由教导处每周统一安排校级领导和中层分组听课,对被听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摸底、指导。对优课教师加以表彰和鼓励,对差课教师继续跟踪指导,以听课来促进教师认真备课。
二是在课题组改进了备课的设计和过程。首先是改变备课的格式,在教案的内容栏里增设了“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学生学法”这样两块,显然这是与本课题紧密相关的。其次,以往的校内教研活动常常是执教者独立备课,呈现的是一种个人的努力。为了加强指导,进一步提高研究课的质量,我们实施了合作备课。由一名课题组骨干成员和一名一般组员组合成对,提前对教材和教法进行切磋指导。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是富有成效的。(2)改进研讨课
为了使音乐研讨课真正获得研讨的价值。我们采用了专题研讨、一课多教、同课异教等研究的策略。
①主题研讨。课题研讨有了明确的主题,才能充分发挥研讨的价值。主题的选择可以从教师普通关注的问题入手,然后加以提炼而成。如音乐教学的研讨主题有“小学音乐课堂常规训练”、“歌曲与舞蹈的整合”、“音乐课堂有效问题的设计”、等。主题的设定者可以是课题组长,也可以是执教老师。我们一般围绕一个主题研究一个阶段,开出几堂研讨课,从而使教师对此既有理性的深度思辨,又积累了一些感性的操作经验。
②一课多教。一般来说,我们要求研讨课都有一个试教的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设计,然后才能推出比较成熟的课。如 韩慧老师执教的研讨课《吹起羌笛跳锅庄》试教了二次。这种对一堂课的反复研究,体现了我们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也有力地提升了我们对教材及课堂的把握能力。
③同课异教。同一篇教材,由不同的教师来教,称为同课异教。如韩慧老师和刘静对《木瓜恰恰恰》异教得到了大家的赞许。她们对教材共同钻研,又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来执教,体现了她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体现了她们对教学个性和学生特点的正确把握。(3)提倡互动评课
评课是实验教师理论素养的体现,它需要教师用理性的眼光来观察,用内化的理论来阐述。为了促进每位教师都能积极参与评课,我们要求听课教师听课后撰写一份评课稿或提纲。在评课中,我们除了先请执教者说课,还主张向执教者质疑,问他的设计思路、问他的设计意图、设计理念。这种积极互动的评课氛围常常感染着每一位参与的教师,无论对执教者还是评课者,都是一种激励,一种历练。
第三篇:音乐小课题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理论意义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和骨架,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感,如唱歌、跳舞、乐器等都是如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进行音乐节奏感的训练是十分必要,也是必须训练的基本内容。但是许多低年级学生欠缺音乐节奏感,无论是唱歌还是律动都没有准确的节奏感与韵律感,更不能准确操作简单的打击乐。因此,有必要对此类问题的学习活动进行研究,以此来提高低段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其音乐节奏感。
(二)实践意义
1.小学音乐教育的首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研究,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运用各种新颖、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通过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研究,让节奏与生活沟通起来,同时将节奏训练渗透于音乐律动、游戏之中,借助打击乐器的训练,激发孩子对音乐节奏活动的兴趣,为孩子营造广阔的音乐节奏空间,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领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唱歌能力、欣赏能力、音乐表达能力,从而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其从中体验快乐,并对节奏有更细致、全面、深刻的理解与掌握。
3.通过研究,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提高创新教育的意识,同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解决课堂教学中常遇的问题与难点,提高教学效果,并提高参与教研的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课题的界定
节奏感:是指具有敏锐、敏捷的感受、领会和能正确表达音乐作品的音值相互关系的能力。
音乐节奏感: 指表演者能根据音乐节拍速度的要求,表现节奏速度的稳定感和随节奏变化表现的灵敏性和适应性,并能自然地表现节拍重音与非重音的强弱感。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学生音乐节奏感训练的教学策略,培养低段小学生音乐节奏感与音乐感受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拓展与延伸训练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方法与途径,多方位开发学生的音乐智力,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研究内容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及掌握音乐节奏的现状的调查研究。
1.低段小学生学习音乐现状的调查。2.低段小学生掌握音乐节奏的程度的调查。
(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低段学生音乐节奏感的研究。
1.挖掘生活中的节奏融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知节奏的研究。
2.借助柯达伊节奏教学法培养学生感受与表现节奏快慢、强弱的能力的研究。
3.借助民间与自制打击乐器并创编简单节奏进行节奏训练来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研究。
(三)在课外培养低段学生音乐节奏感的研究。
1.利用媒体资源有规律地播放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让学生聆听,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研究。
2.成立艺术团,组建少儿合唱团、鼓号队、韵律操队、舞蹈团、主持人班等课外活动团队并进行常规训练来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从而提高学生音乐能力的研究。
3.积极开展专题性、竞赛性、趣味性、服务性等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培养低段小学生音乐节奏感、展示与提高学生音乐能力的研究。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体调查、访谈等方式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研究。
2.实验法:选择部分适宜课堂中训练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内容与课题进行教学实验,开展相关的实验研究。3.行动研究法:在自然、真实、动态的工作情境下采取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边完善的方法开展行动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掌握第一手资料,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4.专题研讨法:分阶段召开专题研讨会,提高教师理论知识,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各阶段实验研究过程出现的问题,寻找对策,提出改进的办法,并形成文字材料。
5.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综述论证,学习、借鉴和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以保证本课题研究定位准确、方向正确。
六、课题实施
1.加强领导,强化课题管理。在管理方法上实行“统一领导、分层管理、分层实施、分段研讨”,逐步形成一套科学化系统管理网络,并落实“三个”到位,即校长抓课题工作思路到位;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成员指导到位;教导处、教研处管理到位。并且,课题组成员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课题研究的活动之中。
2.培训教师,更新观念。加强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组教师利用音乐教研组学习时间和集体备课时间进行有关理论学习,用正确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实验教师,让教师获得明晰的理念,使研究和教学实践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3.为了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邀请教研室的专家汤苏民老师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
4.严把课题研究实验关。课题组实验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研讨课,课题组成员要边研究边学习,及时反馈进展情况,并做适当调控,把研究有效地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去,并即时总结,积累、整理研究资料。
5.定期召开课题实验专题研讨会,及时进行实验课的研讨,定期撰写优秀论文及优秀案例、反思,并采取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和对比法等多种方法对课题实验过程中师生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七、基本原则
在课题的探索与实践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要从整体目标出发,正确处理好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统一要求与发挥个性之间的关系,把课程作为整体,研究课视为部分,做到目标明确、内容恰当、合理组合。
2.活动性原则:创造性地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与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参与中、在亲身的体验中获得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音乐节奏感,音乐审美能力。
3.趣味性原则:依据音乐课“寓教于乐”特点,努力做到以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出发来确定活动内容,力求新颖、生动、形式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4.差异性原则:不仅要尊重个体差异,还应尊重性别差异。考虑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及早发现一些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学生。
5.发展性原则:“面向全体、创新发展”,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有代表性的主题内容,重视发挥音乐教育的乐中教、玩中学,真正把教学与游戏、学与玩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八、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学习《音乐课程标准》中关于音乐节奏相关的知识,查阅有关音乐节奏教学方法的相关资料。
2.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认证,申报、宣传、发动。
3.组织和培训参加实验的教师学习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4.完成学生掌握音乐节奏感现状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个别访谈、调查分析、。
5.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计划、建立机构,请课题组专家进行指导。6.开展实验专题研究:影响学生掌握音乐节奏感的原因的分析研究。
第二阶段:
1.开展专题性的研究:开展培养低段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研究。(1)挖掘生活中的节奏融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知节奏的研究。
(2)借助柯达伊节奏教学法培养学生感受与表现节奏快慢、强弱的能力的研究。(3)借助民间与自制打击乐器并创编简单节奏进行节奏训练来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研究。
2.音乐节奏教学观摩课研讨活动。
3.撰写培养小学低段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有关教研论文、案例及反思。
4.阶段性小结。第三阶段:
1.开展专题性的研讨活动:开展培养低段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研究。
(1)利用媒体资源有规律地播放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让学生聆听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研究。
(2)成立艺术团,组建合唱团、舞蹈团、鼓号队、韵律操队、主持人班等课外活动团队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的研究。
(3)积极开展专题性、竞赛性、趣味性、服务性等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培养低段小学生音乐节奏感、展示学生音乐能力的研究。
2.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阶段性总结。3.撰写实验研究报告、研究论文、进行成果鉴定。
岳婷婷 2015年3月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岳婷婷
2015年3月
第四篇:关于音乐的课题研究方案
关于音乐的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情境教学方法在音乐课堂中的实施与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一、研究目标
① 形成结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际,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方法的经验。② 提升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与审美空间。③ 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方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二、研究内容
① 情境教学方法与音乐鉴赏内容的研究。② 情境教学方法与唱歌内容的研究。③ 情境教学方法与演奏内容的研究。④ 情境教学方法与音乐相关文化内容的研究。
三、研究措施
1、研究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
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找出不足的地方,予以研究。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
根据制定的实验方案,开展研究活动。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1)总结实验结果。(2)撰写实验报告。
(3)提出结题申请,进行成果鉴定验收。
四、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主要有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的综合运用。
五、成果形式 论文
六、研究起讫时间 学年
《音乐课情境教学方法的研究》的调查问卷
一、《音乐课情境教学方法的研究》调查问卷(前测)
1、你喜欢音乐吗?
A很喜欢()B喜欢()C一般()D不喜欢()
2、你喜欢哪一类音乐?
A民族音乐()B古典音乐()C流行音乐()D任何音乐()
3、直接影响你喜爱音乐的因素?
A家庭()B音乐教师()C同学()D电视()E收音机()F学校艺术社团()G其他
4、你喜欢上音乐课吗?
A很喜欢()B喜欢()C一般()D不喜欢()
5、你喜欢教材中的歌曲吗?为什么?请简单谈谈你真实的理由: A很喜欢()B喜欢()C一般()D不喜欢()理由:
6.你在演唱歌曲时,能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吗? A能()B不能()C有时能()
7.你一般是通过什么方式理解歌曲感受音乐的。
A听后模仿()B教师讲解()C看资料()D创设情境
8、对音乐教材中的知识、练习,你能否掌握?
A全部掌握()B 部分掌握()C基本掌握()D不能掌握()
9、你能识简谱吗?
A能()B一般()C不能()D不知道()
10、你能记得几个音乐家的名字?请写出:
11、你能演奏乐器吗?什么乐器 A能()B一般()C不能()D不知道()
12、你会觉得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需要音乐吗? A需要()B一般吧!()C不需要()
13、说出你不喜欢音乐课的理由。
A教师水平低()B教学内容单
一、课堂沉闷()C教学形式死板()D教学环境差()E教师严厉()F自己不喜欢音乐()
14、你认为影响音乐课堂纪律的原因是什么?你更希望音乐教师怎样上音乐课?
15、音乐课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CAI多媒体课件上课吗? A是()B偶尔()C不是()
《音乐课情境教学方法的研究》课题总结
本课题自立项开始,及时地制订了研究实施工作方案。现将有关课题研究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情境即情况、环境,一般是指由景物、事件、人物关系等诸多要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有机结合的境地。教学情境,主要包括语言文字、图表、图像、实物材料、人物动作、人际关系等。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的教学。课改后的新教材在结构形式方面较以前有很大的改进,一般都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设计了单元情景主题。由于这些情景主题一般都贴近学生生活,因而有利于启迪学生心智,激发学生潜能,丰富学生情感。在国外,以德国的奥尔夫、瑞士的达尔克罗兹、匈牙利的柯达伊为代表的音乐教育体系及教学方法的形成与传播,对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主张一切从孩子出发,让孩子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我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为探索全面提高儿童素质的有效途径,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原理与操作体系。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如果将情境教育理论移植到小学音乐教学的素养教育中,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实际教学工作中,情境教学的方式有许多,如问题情境、追问情境、动态情境、语言情境、记忆、联想、类比情境、生活展示情境等,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不断地进行创造,不断地探索,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能力。
以情境教学方法与音乐鉴赏内容的研究;情境教学方法与唱歌内容的研究;情境教学方法与演奏内容的研究;情境教学方法与音乐相关文化内容的研究为研究内容。以形成结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际,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方法的经验;提升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与审美空间;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方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为研究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措施 研究的措施:
(1)表演体会情境:语文课堂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等形式来表演体会情境,音乐课堂怎么办呢?其实音乐课堂进行表演远比其他学科要丰富。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如:学习《小乌鸦爱妈妈》就可以将情境表现出来。
(2)语言描述情境:以上所述创设情境的途径,都是运用了直观手段。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三、研究工作主要成绩
1.制订了《小学音乐课情境教学方法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2.开展了课题实验的主题问卷调查统计活动。3.举行了研讨课、组内交流等促进课题研究工作。4.针对情境教学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5.进一步完善了研究策略。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存在的问题: 1.创设情境的时机把握得不够准确。2.所创设的情境缺乏连贯性和完整性。采取措施:
1.在新课引入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新知的探究和应用上,创造可操作实践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培养实践能力。
2.在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创设操作情境探究新知、创设游戏情境强化练习、创设别样情境形成高潮时力求情境的整体统一。
第五篇:音乐小课题研究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的课题研究实验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现状,许多专家指出:九年基础教育对人的一生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在此阶段学生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乃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根据纲要精神出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音乐实践;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的综合;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二、研究目标
音乐教学是培养少年儿童成为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新人所不可缺少的美育教育。不抓美育教育就不是完全的教育,不向学生实施艺术熏陶就不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志在探索小学现有各种条件中(包括硬件和软件)、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兴趣:也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的学习中来,使学生主观地希望能在这节音乐课中学到一定的音乐知识。同时,使音乐老师通过音乐课的教学,更好地在另一个侧面提高其他文化课的学习效率。从而让音乐老师为师生都喜欢的“音乐课”,成为能促成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美育教育课程。
三、研究原则
1、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音乐教育为实现义务教育总目标服务,是实施美育的手段之一。它通过音乐艺术形象潜移默化地感染、教育学生,使思想品德教育与审美艺术教育有机结合。
2、以乐动人,以表感人。音乐教育有特殊规律,要体现其“音乐性”和“情感性”,应注意发挥歌曲与音乐欣赏中的情感教育作用。
3、以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为主。音乐教育要重视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要体现突出民族特色。同时,也要学习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
4、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音乐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又要根据实际存在的差异,重视因材施教。并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
四、研究内容
1、借助美的形式,创造学习音乐的艺术氛围。美化知识,使枯燥的知识穿上感情色彩的外衣,引起学生注意,达到其便于接受的角度。我们可以用录象、电脑制作等技术的电教手段视听结合学习音乐,从视觉上增进愉悦,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我们还可以借助文学的手段描绘音乐气氛或意境,使学生对要欣赏的音乐产生亲切感。除此之外,我们还将设计教学中的每一句话,仔细推敲选择恰当的美好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教师以对学生的爱,对音乐的爱,创造最佳的审美情景,教师首先要具有爱心,要爱事业、爱学生,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以爱心为基点,以教师之情动学生之情,引起受教者情感上的共鸣,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可以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为了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从审美角度考虑每一教学步骤的安排,使其更有利于学生学习音乐。在教师爱心的指导下,逐渐消除大多数学生的心理距离,愉快地和音乐交朋友,通过音乐的熏陶,逐步地认识社会、认识人生,丰富其精神世界,培养高尚情操,这才是我们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有兴趣学习音乐的目的所在。
五、研究方法
1、实践法:本课题组成员,共同讨论研究设计每一节实验课,然后上好实验课,课后再对本课进行分析小结,抓住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如律动、游戏创编等,继而对这些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完善。
2、调查法:采用不同规模、方法的调查法。课题研究前提,针对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进行调查。研究中期,主要调查学生对实验课的反应,调查学生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课。最后一次调查,是对选定的年级和班级进行对比调查。
3、个案研究法:选定几个具有大部分学生共同点的学生,进行观察,谈话调查,研究归因,探索如何上好音乐课的有效对策。
4、文献法:主要收集各种教学参考书,集中搜集关于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进行研讨总结,然后运用于实验课教学中,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5、总结法:确定研究专题,指定研究方案和计划,平时注意积累资料,研究过程中撰写阶段性研究总结,上交教研室,研究结束,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六、研究措施
1、通过观察与调查谈话掌握学生在音乐课上喜欢哪些环节,喜欢干些什么的原始资料的原始状况。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谈话,了解学生在音乐课中的兴趣所在,为后面的研究工作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每次谈话,做好归纳和记录。
2、通过实验课的开展,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学横培养音乐兴趣。平时,教师多与学生交谈,对学生采取循循善诱,多鼓励、引导,让他们对音乐有关的产生兴趣。特别是实验课后,要对学生的反应作即时的调查和记录。
3、围绕教材,促进学生理解教材。要求每节课都能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特点组织课堂教学,完成课前设定的教育教学任务。游戏形象化、多样化。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意志比较弱,学生的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因而游戏的设计力求形象化,多样化,面向全体,着力于每个学生的提高,要注意、关心对音乐特别没有兴趣的学生,使他们能达到基本要求,也要关心音乐方面能力强的学生,创造条件,促进他们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