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思想道德建工作总结(修改稿)

时间:2019-05-12 15:0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生思想道德建工作总结(修改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生思想道德建工作总结(修改稿)》。

第一篇:学生思想道德建工作总结(修改稿)

着眼道德形成 着手习惯养成 切实做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二里初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总结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政府为了下一代的成长和祖国的未来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目前已在全国各地展开。作为山区的学校,我们结合山区特点和二里初中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进行了深入、开创性的、实质性的探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实效,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我们的认识及工作思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到祖国前途命运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就要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促进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教育是系统工程,必须进行综合治理,全面施教。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体现在人的思想、文化、身体心理、情感

第1页

态度及各项技能的全面优化,这需要内外两个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外部影响,说的就是教育的影响。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影响的主要场所和主渠道,因此,学校教育的成败是未成年学生成长、提高综合素质的关键。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和内容,对受教育者进行多层面、立体、深入持久地影响,才能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品质。我们必须对教育工作进行综合治理,对学生全面施教,才能促使教育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加强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长效性。所谓内部影响,说的是受教育者自身的感悟、约束和自我发展。一个人要提高综合素质,不能单一地发展某一方面的习惯、品质和技能,必须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才能提高综合素质。

反思过去的教育。

近些年来,从全国的大气侯来讲,广大中小学校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存在着“高”、“大”、“空”以及教学与德育“两股道”的弊端。其实日常教学是德育最基本、最经常的形式,教师人格示范的德育力量以及教师教学中所产生的德育效果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知识涵养的增加和人格的成长也应统一于日常的教与学之中。这是教育的客观规律。但是,一谈到德育,大都只是认为要上好思想品德课、搞好德育活动,认为德育和智育可以分开并独立施教。有的教师为了学科教学的荣誉而弄虚作假,搞经过包装的示范课、公开课,为了提高学科成绩而从心灵上惩罚学生,甚至“公选”差生,以停课和劝其退学的方式剥夺学习成绩

第2页

差的学生受教育的权利。这些现象对于青少年学生道德品质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都有很大的误导作用。导致学生理论掌握多,道德实践少,道德品质差。说起来问起来什么都懂,行为表现上又是另外一回事。

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受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智育、轻德育,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导致贯彻教育方针不够全面。

一是近年来由于受“考试指挥棒”、“升学压力”、“社会评价”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学校、教师、学生在工作和学习中,不自觉地形成了“片面追求文化课成绩”的现象,而在思想品质教育、道德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纪律安全教育、情感态度、心理品质、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等方面有所削弱或忽视,导致教育苍白无力、恶性循环,甚至教育的失败。

二是重视少数“尖子学生”的培养和教育,而“冷落”了大多数学生,偏离了“面向全体”的要求。品行端正、成绩优秀的少数学生,在学校得到了长足发展,加之老师的“偏爱”、关照和精心辅导,学业有望,考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得到发展;而相反,还有大多数学生,由于基础欠缺,学习无兴趣,自身努力不够,老师关爱缺少等原因,在校得不到良好发展,迫于学校纪律约束和家长督促,勉强在校维持学业。这些学生,考学路不通,其他方面能力得不到锻炼,又未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在校“浑浑噩噩”、“碌碌无为”,这些“半成品”和“次品”

第3页

被推向社会,将会造成新的社会问题。

三是素质教育推行不力,只停留在理论中、口头上,显得空泛、无力。在过去,一些学校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只重视了理论的学习宣传和表面的、外围的工作,未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实质。往往是:“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从而导致一大批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得不到任何发展,相反还会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他们今后一生的发展。

我们的努力方向。

未成年人每天有1/3的时间在学校度过,仅仅靠理论上的说教和几堂德育课是无法培养出优良的道德品质和美好的心灵的。那么,如何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从小确立远大志向?那就应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培育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团队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诚信观念,形成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我们理清了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路,同时还要注意方法问题。德育工作要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科学文化教育是不是德育这并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达的就是教学与德育相长的常识。同样一节课,不同的教师给予学生的学识和道德影

第4页

响截然不同。但我们并不能将未成年人的成长仅仅臵于老师们参差不齐的道德水准。教育部门应尽快就日常教学中的德育考评拿出可操作的实施对策来,让孩子们在正常的学习中获得道德品质的提升。这样一个重要的德育规律一定要遵循,这样一个重要的德育渠道被绝不能忽视!根据中小学生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校思想道德建设规划》和《学期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把德育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到团、队、班、组和个人,到活动开展周周有安排,件件有落实,人人有担子。发挥未成年人的主体作用是共青团、少先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把诚心诚意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服务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教育人,又服务人。对未成年人要多尊重、多理解、多关心、多帮助,不能仅仅把他们当作教育和管理的对象。这重要的论述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青少年观,对于我们不断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教育引导青少年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发挥青少年本身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青年团要照顾青年的特点,为青少年设想;青少年教育要研究青年特殊的要求,特殊的问题。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必须充分发挥未成年人的主体作用。

未成年人是成长的主体,道德的养成、理想的树立,离不开

第5页

他们的亲身体验和真切感受。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成人社会的关心、爱护和引导教育是前提,但不能包办代替。在全社会共同关心的氛围中,让孩子学会自己教育自己特别重要,内外因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思想道德教育才能见到实效。中学共青团员正处在即将成人的关键阶段,少先队员正在度过未成年人进入学校学习的重要时光。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发挥未成年人的主体作用,以独具特色的组织教育、生动活泼的实践教育、扎实有效的自我教育,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发挥未成年人的主体作用,就要尊重未成年人在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参与等方面的主体地位,就要理解未成年人,就要贴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不仅仅是把做人做事的道理直接单向地传授给未成年人,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在亲身实践中逐步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并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方法,使未成年人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因此,我们设定的教育目标就要体现满足他们成长的主体需求,教育内容既是他们必须的也是他们能够理解的,教育形式要为他们所喜闻乐见,教育过程要使他们成为教育活动的设计者、主导者和成效的检验者。总之,要通过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二、我们的具体做法:

首先从教育工作者理念的更新入手,改革了教育工作思

第6页

路。鲜明提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综合治理,全面施教”。把德、智、体等摆在同等重要的位臵,既狠抓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又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训练,同时,通过深入广泛的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耳闻目染、身体力行、自我反省、比学赶帮、点滴积累、感悟升华”,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劳动、生活、卫生、文明礼貌等一系列受益终身的良好行为习惯,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自我发展、终身发展的基础。

其次,从管理做起,改革学校管理模式,强化内部管理。从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制度的的完善入手,推动学校管理进一步深化。健全思想品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法制教育、纪律安全教育等协调统一,共同促进的教育体系,发挥教育的综合、立体、整和效能,使得学校各方面的教育、管理、教学活动既独立、完整,又和谐、统一,最终促进全体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全面地发展。牢固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发挥各管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能力,创造“钢柔相济,民主和谐、平等互督、人人参与”的整体教育管理氛围。

建立健全“层层负责,各负其责”的管理机制。从校长到中层领导到班主任到科任教师要层层负责,对各自所做的工作向上一级负责,向全体学生及家长负责,实行责任追究制。学校党、政、工、团、以及政教、教导、总务、等各组织、各处室、各职能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既要相互协调配合,又要相对独立,开创性的第7页

开展各自的工作,发挥整体管理效能。通过健全“层层负责,各负其责”的机制,克服被动、教条、空泛的弊端,形成自主、活泼、创新的管理机制。

深化制度的改革和创新。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对已老化,效能低,空泛的管理制度要及时修正、完善或废止,对一些新问题,管理制度未涉及到的要随时补充,或制定新的管理制度。狠抓制度落实,做到一切制度从实际出发,从实际问题出发,强化制度的“钢”性,克服制度的“弹”性,充分发挥管理制度的静态约束效能。一年来,二里初中修订、补充了《二里初中教育教学常规基本要求》、《教学成绩奖惩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教育质量目标》、《学藉管理制度》、《二里初中师德师风建设基本要求》、《二里初中学生十不准》、《二里初中教学区十要十不准》、《二里初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施细则》、《二里初中创建安全单位工作实施方案》等管理制度。做到一切制度从实际出发,从实际问题出发,强化制度的落实。学校与各处室、各处室与教职工签订了岗位目标责任书。对违反制度要求的现象加大了处罚力度,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制度的“刚性”,减少制度的“弹性”。同时加大了对教职工的工作实绩、能力和师德师风的考评、更加规范了教职工的行为,强化了学校的内部管理。

第三,教育工作中,坚持把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首位,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倡导环境育人,净化美化校园,规范学生行为、净化学生心灵,养成良好品质。把

第8页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着眼点放在从小抓起,从自觉拾起一片纸屑、垃圾做起,人人当好爱护学校的小卫士。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教育活动,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日积月累,学生整体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了,学生良好思想品质也就形成了,克服了思想教育“高”、“大”、“空”的局面。从而创造了整体良好的思想教育氛围。

主要措施

①、组织全校广大师生认真学习中、省、市、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系列文件精神,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大讨论活动,进一步明确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工作职责要求,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把行动落实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

②、以新《守则》和《规范》和《二里初中教学区学生十要十不准》的贯彻落实执行为切入点,专题报告会、主题班会、团队会、晨会、夕会、国旗下讲话等时间,采取朗读比赛、模拟情境表演、知识竞赛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加强对新《守则》、《规范》的理解、宣传教育,加强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

③、加强法制、安全教育管理,提高管理育人的效能。上好政治、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课程,切实把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强化管理育人、教书育人。

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通过队列队形、体操比赛、军训、歌咏会、书画比赛和读书

第9页

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活动,进一步净化美化校园,优化校内育人环境,强化环境育人。

⑤做好有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及每一项活动的档案搜集、整理和保存,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清晰的思路、明确的目标和有力的指导。

另外,我们根据本校的特殊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在继续落实以往的工作思路、管理措施,强化执行力度的同时,结合现阶段有力舆论气候,确立了适合本校特点的《二里初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细则》,并抓好落实。

一是转变观念,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综合治理,全面施教”。广大教职工要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理念,把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以新《守则》、《规范》、学校有关规定的落实为切入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二是实施“学生思想道德”量化考评。开展争做“四有”新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活动。三是开展争创“思想道德建设模范班”活动。四是组建“三结合”教育网络,成立家长学校。五是从课本中挖掘“思想道德教育结合点”,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各科教学之中。六是实施“四育人”工程。(1)、教书育人。(重点抓好课堂教学中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2)、管理育人。(重点从《守则》、《规范》的学习教育入手,强化内部管理,从学习生活小事抓起,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3)、服务育人。(重点从食宿、第10页

生活管理,后勤服务,扶贫帮困等方面着手,为师生做好各项服务工作。)(4)、环境育人。(净化美化校园,办好板报、专栏,悬挂伟人、名人画像等,创设良好育人氛围。)七是开展教师和“问题学生”交朋友、结对子的活动。做好“问题学生”的帮教转化工作。八是坚持升降国旗制度,规范、丰富国旗下讲话的内容和形式。大力开展“三讲两实践”(讲传统、讲诚信、讲守则;道德实践、创新实践)教育活动。九是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开齐开足法制教育课。寓法制教育于“二课”活动之中。知识竞赛,以案说法,模拟法庭,专题讲座等,力求形式多样,求真求活。十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电教设备,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思想道德教育的影视片。寓教育于各项娱乐活动之中。

三、取得的教育效果和工作成绩:

在2003年8月以来的一年多时间里,我校全体师生扎实工作,勤奋进取,不断加强学校管理,优化育人环境,改进德育工作,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全面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社会公德、法纪安全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取得了明显实效。学生遵规守纪,勤奋学习,讲究卫生,文明礼貌,爱校如家。学校校风大为改观,安心学习、刻苦钻研的学生越来越多,说脏话、打架骂人的现象几乎绝迹了;校园整洁有序,窗明几净,师生团结进取,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在二00四年度工作中,二里初中着力抓好了“安全单位”创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三个重点工作。通过对教育的综合治理,以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第11页

教育的不断深化,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学校的法制安全工作,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和教育教学质量相互促进,取得了全面的进步。十一月初,二里初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接受了县委宣传部的检查,给予了充分肯定。二里初中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二00四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单位”。这些成绩的取得,有力地证明了我们的工作思路和具体做法是可行的,取得的教育效果是明显的,达到了综合治理,促进教育良性发展之目的。

四、今后的打算: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按照上级要求,坚持既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着眼全国各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全局,结合山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从落实新《守则》、《规范》,加强学校各项校规扎实落实,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入落实《二里初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细则》,努力把我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不断引向深入。长期坚持加大力度,从日常生活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入细入微处抓起,从现在做起,从你、我、他做起,全校师生群策群力,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进一步强化措施,在教育活动实施的方式上力求“实”、“新”、“活”,教育手段要象春雨那样,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强化思想品德、社会公德、法纪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努力构建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和主体育人的综合、立体育人体系,对学校教育工作进行综合治理,全面施教,促进学

第12页

生全面发展,最终全面做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的共同任务,我们必须上下一心,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共同参与,按照中省市县各级党政的统一规划和要求,站在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视觉,着眼道德教育,着手习惯养成,切实把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各项工作落在实处,为祖国下一代的成长负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城固县二里初级中学

二○○五年三月十八日

第13页

第二篇:学生思想道德工作总结

学生思想道德工作总结

1、认真研究现阶段学生在思想道德行为上出现的新特点,把早恋、不文明上网、追求奇装异服、崇尚暴-力等行为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解决的方法,使德育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和突破,学生思想道德工作总结。

2、建立了学校德育领导和班主任组成的德育工作队伍,有效开展德育工作,效果明显。

3、加强和改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有效地贯彻落实了《守则》、《规范》和《校规校纪》,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尽快养成。

4、结合民族精神活动月大力开展民族精神的培养和教育,以班级为单位,依据民族精神讲座材料进行讲解教育,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强心。

5、切实加强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把诚信教育落实的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真正了解了诚信的内容,懂得了诚信的基本内容,培养了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工作总结《学生思想道德工作总结》。

6、有效开展了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提升,学习目的更加明确,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矗

7、结合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了学生尊师、敬老的传统美德,使校园更加和-谐。

8、有效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化解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9、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

2011年襄州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切实推进社区教育资源和社会力量的有效整合,实现单位社区、家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互动,进一步促进单位职工子女思想道德建设示范点工作有序开展,切实起到点上重点突破,面上整体带动的示范作用,为此计划并制定以下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针对单位社区内未成年人身心成艮的特点,积极探索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规律,发挥本单位优势,突出本单位特色,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广人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为建设和谐社区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工作重点

(一)明确目标,加强领导,形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长效工作机制。要成立社区未成年人思想建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领导机制,明确单位工作人员,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

标任务,并将职工未成年子女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到同部署、同要求、同考核、同奖惩,确保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制定职工未成年子女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和活动制度,促进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二)选准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拓宽单位社区教育渠道。一是开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广泛开腱小公民“四德”教育活动,争做“文明小公民”、“小小公德之星”、争当“诚实守信好少年”等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未成年人进社区活动。二是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单位社区未成年人中广泛开展“学习历史人物、做新时代栋梁”和“知荣明耻、我与祖国共奋进”及唱响“八荣八耻”主题活动,并在 “六一”、“三八”举办各类踩气球、猜谜语、乒乓接力等有意义文娱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单位社区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四)动员社会力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1、是净化朱成年人学习生活环境。积极联系公安、文化等部门集中开展的整治单位区域周边环境整治活动,对周边的歌舞厅、网吧、电子游戏厅等娱乐场所进行清理整顿,合力推进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2、是积极组建职工志愿者队伍。逐步探索组建单位社区未成年人教育志愿办公室,开展面向术成年人教育的志愿服务工

作。

3、是充分发挥单位退休干部、职工队作用。单位社区内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是末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和重要力量。充分利用我社在职人员父母大多是信用社退休职工的特点,积极组织祖孙参与的各类活动,让他们在颐养天年的同时老有所为,在保重身体的前提下发挥余热。

4、足加强法律法规宣传,确保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制定一些法律宣传漫画、刊物等分发给职工子女。

5、是充分调动积极因素,为未成年人做好事、办实事。从关心教育、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入手,在单位辖区开展“献爱心助学”活动,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三、工作措施

l、加强领导,逐步规划。组成立单位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办公室,确定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责任。

2、高度重视,尽快开展。按照“当好排头兵,工作创一流”的目标要求,把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本单位精神文明建设一项工作来抓、加快和谐单位社区建设步伐的重要举措,高度重视,认真抓好各项建设任务的落实。

襄州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

2011年5月5日

第四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学习心得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学习心得

大沙坝九校——王强

今天,秋高气爽,蓝天白云。怀着愉快的心情,我们来到教师办公室,参加贵州省“千校万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骨干教师结业培训工程的学习。短短的一节课时间,弹指而过。可是,对我们心灵世界的震感,却是永远的!

这是一次学习之旅。省委宣传部部长谌贻琴的讲话较为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当前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方向;省教育厅基教处邹联克处长的《贵州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思考》系统地分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思考面临的问题,分析存在的原因,解决的办法等,为我们理性地思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思路;贵州大学教授谢萍老师的《教师人文素养》为我们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找到了基点;师大心理学何克教授的《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分析指导》为我们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方法;贵州未教所李婧科长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思考》为我们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法理依据。

这是一次精神之旅。团校老师组织的《励志训练在未成年人工作中的运用》教会我们团队的作用,沟通的力量,改变了我们为教育而教育的传统思想,让我们认识到励志在细节中成长,素质在团队中茁壮;观看“祖国好,家乡美”短片,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祖国的美好,激发起为家乡为祖国而投身教育的热情;春晖中心蔡老师的《播洒感恩的种子》激励着全体学员,使我们的思想为之震动,精神为之改变;特别是贵州省道德模范彭旸投身山区六年的事迹,更是像一股清泉,洗涤着我们的灵魂,觉得这平时的渺小庸俗都在她的面前暴露无余,觉得这人活着的意义突然之间得到了升华,心胸为之开阔。

这是一次友谊之旅。省团校组织的形式多样的、内容各异的分组讨论,让来自全省各地州市的132名学员,彼此之间得到了沟通,各校的办学特色得到了彰显,彼此之间的友情在接触中建立,在互相学习中浓郁;联欢晚会内容精练,但形式多样,各地教师尽显风流,尽展才艺,学员之间,师生之间也在歌舞中、逗趣中加强了解,升华友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六天的学习,将会像随风入夜的春风,滋润全省各地的教师们的心,他们将会在教育的土壤上,开成美丽的花!

第五篇:学生思想道德工作报告

学生思想道德工作报告范文

为进一步了解我区中小学生的思想状况,把握新时期学生的新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主动性,近期,区教委基教科对各直管学校、乡镇各校开展了大规模的德育调查活动。调查在我区城乡12所小学,18所初中、5所高中中进行,共收到有效答卷4383份。内容涉及学生的理想与追求、自我认识、基础文明、亲子关系、兴趣爱好、两性交往、法制意识、心理状态等8个方面。调查兼顾了城市、农村的各级各类学校,基本能反映我区中小学生的真实现状。在此基础上,区教委组织各校德育骨干进行数据统计、归因分析和对策研究,形成报告材料,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提供一些较为客观的依据。

一、学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状况

(一)理想与追求

调查显示,当今的中小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更务实、更现代、更人性,也更重视个人的发展,这是社会的人本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的具体体现。无庸质疑,这一代的中小学生是历史上最优秀的一代,他们的独立性很强,不来虚的,失去了崇高的理想,但却有扎实的追求,虽然在太强调自我的时候可能忽略了对别人的关照;他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时候,可能对社会的责任想的不多,但这些都不能否认这一代人本质的优点。

1、功利的学习目的,务实的人生态度。

“人生的意义何在?”这是一个体现人生价值取向的郑重的问题。调查显示,接近半数的学生把金钱、地位和安逸的生活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在被问及“你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时,多数学生选择了“为自己以后能找个好工作”,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报效祖国,服务大众”。可见,昔日学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在今天学生身上以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功利的人生态度。

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让孩子们早早地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他们目睹了下岗的危机,暴富的神奇,逐渐拉开的贫富差距使他们十分现实地考虑自己的将来。这种表现在城市学生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城市小学、初中、高中学生选择为自己而学习的比例均大大超过农村学生)。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种倾向作为个人主义来批判,而是应该帮助学生很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肯定他们重视个人、重视个**利以及自我价值的倾向。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过分地关注自我,也会产生社会化方面的不良倾向,会产生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的问题,这也是当前教育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但是近年来,老师们似乎也不再喜欢用高尚的道理来教育学生,他们已经习惯于用“不好好学习就找不到工作”等通俗的小道理来激励学生,他们认为为国为民的大道理太过空泛,远不如小道理来得实在,但这些看似实在的小道理永远无法搭建起青年一带神圣的精神的殿堂。

从小学到中学,学生的价值观呈现明显的滑坡。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传进来的种种基于个人本位的思想观念,既强化了中学生自我奋斗、自我拼搏的意识,又强化了中学生注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欲望的思想,以及追求名利的人生观念。这在客观上促使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从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移,进而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和自主性。近年来,各中学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分数渐渐成为老师们最重要的追求。大家都忙于“授业”,却渐渐忘却了“传道”的责任。长期流水线式的工作方式让中学老师们对教育的神圣内涵日渐麻木。这一点在“非典”肆虐之时表现的尤其明显,危难当头,大战在即,中学老师们的热情与责任心远不如小学的同行。在这种功利的社会背景和教育氛围之下,相当比例的学生对学习的目的表现出迷茫与困惑,这种困惑在初中生身上最突出,调查显示:初中生选择“说不清楚为什么学习”的比例远远高于小学生和高中生。

2、尊重知识却鄙视劳动。

在被问及自己理想的职业时,学生的选择呈现多元化的倾向,再也没有过去“我长大了要当一名科学家”那种异口同声,可见当代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远胜与前人。希望成为高级知识分子或科技工作者的人数最多,排在第三位的是选择做一个机关工作人员,这三项合计人数接近80%,想当老板的人并不算多,仅占16.7%,只有愿做知识分子的人数的一半。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作用普遍认同,而且学生对金钱的态度比一般想象的要冷淡的多,在他们心中知识更重于金钱。但93.2%的学生还是趋向于收入稳定而丰厚的职业。

调查显示,选择做技术工人或农民的人数合计不到8%,这样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当前工人和农民的境遇和社会地位的确无法与其他几种职业相比。而且这一代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即使农村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也远不如以前的孩子,城市的学生劳动的机会更少。家长、老师仅对学生的成绩提出要求,甚至还向学生灌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落后思想,这些都增加了学生对劳动的鄙夷。事实上国家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且学生中的大多数也将进入普通劳动者的大军,追求较高层次的职业本也无可厚非,但学生对劳动的鄙夷的态度既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也不利于个人成长。因此在中小学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对生产劳动的深厚感情是一项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

3、长大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仍是孩子们的首选。

69%的学生希望自己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22.7%的学生不想参加任何政治组织,希望自己成为**党派成员的学生占8.7%。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对党的知识了解很少,但长期的教育使他们对党有一种朴素的感情,这其中也不能排除其他动机的参与,但至少说明对党的支持与信任是当代学生思想的主流。这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基础文明

1、基础文明水平显著提高。

调查显示,43.1%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不随地吐痰”,40%以上的学生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基本能做到不随地吐痰。两项合计人数超过80%,这个比例应该远远好过成人。72%的女生和61.54%的男生在风景区会将吃剩的果核放在包里,遇到垃圾箱再扔;68%的女生、61%的男生在进敞开的别人的房间时会先敲门,这无疑是十分有礼貌的行为。有不少同学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处处展现着自己的道德素质,把口香糖吐在纸中扔进垃圾箱,公共场所低声说话,男孩子知道谦让和照顾女生等等。同学们都喜欢与有爱心,彬彬有礼,文明守纪的人交往,很少有人会喜欢一个总是不顾忌别人感受,行为粗鲁的人做自己的朋友。

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德意识已渐入人心。另外,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德育的方向从高高在上的政治说教转向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多年扎扎实实的工作,目前已初见成效。

但也要看到,学生在问卷中所反映出的道德水平与人们的感觉有很大出入,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感觉乱扔杂物、随地吐痰在中小学生中十分普遍,这说明问卷调查的结果并不完全反映了真实的情况,很多同学只是纸上谈兵,答案只是答案,大家都知道应该怎样做,但落实到行动上就不是这样了。因此加强学生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仍然任重道远。

2、城市学生优于农村。

城市学生选择“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不随地吐痰”的比例远高于农村学生。其中城市初中此选项比例为49.4%,农村为20.4%,相差29个百分点;城市高中为48.2%,农村为38.5%,相差近10个百分点。这一方面说明基础文明水平与物质环境密切相关,城市孩子的居住环境、公共活动场所、学校环境都大大优于农村。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村学校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强。可喜的是农村小学生不随地吐痰的比例已与城市学生不相上下。文明的习惯需要长期的积淀,相信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还会不断提高。

3、初中生行为习惯最差。

“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不随地吐痰”的学生小学有45.6%,高中有43.4%,初中只有38.5%。而初中学生选择“能意识到,但做不到”或“认为做到做不到无所谓”的比例却远高于小学和高中。最通俗的解释是:小学生听话,高中生已经懂事,初中学生最难管。诚然,初中正处于反叛与激变的关键年龄,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对师长的指令言听计从,而且还没有像高中生那样的自我修养意识,许多人对个性的理解极不成熟,在访谈中发现,很多初中学生把奇装异服当作“美”,把污言秽语,不拘小节当作“酷”,初中生的违纪率,和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率都要高于小学和高中。

从另一个角度看,随着小升初考试的废止,小学素质教育渐入正轨,小学生的基础文明习惯大大改善。高中生本就是优秀初中毕业生的集合(本次调查职高比例较小),诸多习惯差、学习也差的学生没有机会进入高中校门。因此,高中学生整体素质较高这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初中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各校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压力,对升学率片面追求,使初中德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因而实效性也大不如小学和高中。

初中是人生的关键年龄,此时的学生逐渐开始形成关于人生的最初的观念,行为习惯也渐渐定型,此时的教育往往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抓好初中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家庭教育

1、家庭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调查显示:“只知给吃穿,别的都不问”的家长仅占2.7%,可见绝大多数家长都开始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采取放任态度的家长人数极少。对孩子“百依百顺”的家长占9.3%,这和大家的感觉有很大差距,一方面,此次调查的对象是学生,即便家长对他们百依百顺,许多学生还会感觉不满足,因此他们不会选择此选项;另一方面,说明溺爱型的家庭的确在逐渐减少。在大家的观念中,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溺爱是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家把独生子女们戏称为“小皇帝”、“小太阳”,以为他们是被惯坏的一代,事实上家长们只是在家务劳动方面有娇惯孩子的倾向,但在学习方面却从不马虎,要求之严,标准之高,都是以前的家长无法比拟的。“对孩子什么都管,让孩子受不了”的家长占12.6%,严苛型和溺爱型的家庭大致都保持在10%的比例,而且严苛的家庭还要稍高一些,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往的许多老百姓忙于生计,顾不上子女教育),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还将不断提高。74.3%的孩子认为家长“能支持、理解自己,而且不溺爱孩子”,此选项比例最大。而且在被问及“遇到心理困惑习惯于求助于谁”时?6.8%的孩子会求助家长,高于求助老师的比例;在被问及“在你成长过程中受谁影响最大”时,58.5%的孩子认为家长的影响最大。当前中小学生的家长多出生于六七十年代,多数接受过系统的初等教育,其文化水平较以前有很大进步。加上媒体、书刊和各类家长学校对家教知识的普及,家长的教育观念及行为也有很大改善。

2、家长对初中生管得最严。

如果队把“对孩子百依百顺”的家长作一个纵向比较,会发现小学与高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初中。小学生年龄小,高中生已不太需要家长操心,而初中的孩子界于懂事与不懂事之间,代际冲突比较突出。

3、对子女不管不问的家长仍占一定比例。

调查显示,1.3%的孩子反映得不到家长的疼爱,如果把部分孩子“家丑不外扬”的心理考虑进去,这个比例还会升高,估计要达到3%左右。这一部分孩子多出自离异家庭,父母双方都不愿意尽监护责任,有的跟着爷爷奶奶过,有些干脆脱离家长的监护。由于长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他们对人对事十分冷漠,而且有很强的反社会心理。有些孩子在学校成绩和表现极差,而且对老师的批评教育十分敏感。许多人整晚混迹于网吧、游戏机厅之中,与社会青年相交结,拉帮结派,滋扰校园。很多孩子早早的辍学,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们国家的《民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虽明确规定了家长对孩子监护责任,但缺乏得力监督保证机制。社区、公安、民政等部门在法律上虽然对该部分孩子也有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落实的情况很不好。通过司法程序虽然在理论上可以解决孩子的监护问题,但只有形成诉讼,法院才可能介入,孩子年龄尚小,有几个能想到诉诸法律呢?即便告了家长,法院执行起来也十分困难,即使得到了执行仅仅可以解决经济上的问题,也无法解决情感和教育上的问题。这一部分孩子所占比例虽小,如果把这个比例乘以长寿学生总数,那将是一个很大的数字。社会越发展,就越应关心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这些孩子就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被社会忽略的一群。他们从小得不到社会的关怀,长大就有可能报复社会,这是一个潜在的不安定因素,所以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四)自我感觉

1、只有六成学生感觉幸福。

调查显示,只有62.5%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幸福的,32%的学生选择“一般”,还有4.5%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不幸福的。

生活在新世纪这一代青年人所拥有的物质财富是前所未有的丰富,对未来的选择也是前所未有的广阔和自由。在上一代人的眼里,他们是最没有理由抱怨或侈谈“不够幸福”的一代人。然而现实生活中,在社会各行各业的改革都步履艰难的背景下,受应试教育的驱使,中学生被迫投入竞争;随着父母的离异、破损家庭的增多以及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影响,造成了中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由于缺乏对正确幸福观的宣传教育,使得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与追求存在着种种误区。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幸福观影响,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判断自己的幸福或不幸福的依据是,家庭条件是否优越,父母有没有本事挣钱,能否满足自己在物质方面的需要等等。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家里每天省吃俭用的生活使他的生存没有意义。

由于年龄和地域的差别,青少年对于生活幸福的理解也不同。调查数据表明,城市青少年的幸福感略高于农村青少年的,农村初中生认为自己不幸福的比率最高,这可能和农村中学生所面临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较大有关,农村小学生中有4.5%的人愿意长大后当一名农民,农村初中学生中有93.8%的希望成为老板、机关工作者或者是高级知识分子,只有0.3%的人愿意继续务农,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农村初中生在学习上所承受的压力最大,遇到的困扰也最多。

在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目中,幸福还表现为一种自由。说白了,就是获得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的权利。他们在家庭和学校里受到纪律的约束,无法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愿望,使他们产生不幸福感。对于高中学生,则更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支持,尤其是来自父母方面的。

2、小学生最幸福,初中生最不幸福。

小学生认为自己目前的生活幸福的学生占69.4%,其中尤以农村小学生选择“幸福”的选项比例最高,占70%以上。可见,生活在清新自然的乡野中的小孩子最幸福,他们不必去赶场似的上各种特长班,去学钢琴、攻外语,课余时间可以自由嬉戏,尽情的享受童年。初中生认为自己目前的生活幸福的学生占56.2%,在三个年龄段中比例最低。初中是人生的多事之秋,有所谓的成长的烦恼,幸福感较低一方面和他们的年龄特点有关;另一方面,近年来,高校的扩招使中考迅速增温,中考之热尤甚于高考,这使学生们小小年纪就感受到竞争的残酷,让这本就多事的年华又弥满了应试教育的阴云,很多孩子感到压抑,被学习逼得喘不过气。其实教育者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和青少年时光,从小让他们感知人生的美好,这种情感的培养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学业压力仍是孩子们最大的负担。

在对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青少年成长中造成困惑的较大问题依次为学习方面(36%)、人际交往方面(21.6%)、父母方面(8.4%)等。其中学业压力是孩子们最大的负担。主要表现在:①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②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③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某中学有一学生在写过一篇名为《童年无趣》的习作,马上引发了全班同学的共鸣,“每天奔波于学校和家庭两点一线之间,休息日还不得不穿梭于各种补习班。我实在没有感受到人们常说的那种童年的快乐”。有学生在接受访谈时这样说:“小学三年级时我数学考了100分,爸爸很高兴,那天晚上他郑重的对我说:‘孩子,好好努力!我们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你的身上了’。这句话像一块大石头一样在我心中压了五年。”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太切,希望自己年轻时没实现的梦想能在下一代身上实现,还有很多家长自己孩子的成绩作为相互攀比的内容,这都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承受了太多的负担。有一首校园民谣的歌词是这样说的:“起的最早的是我,睡得最晚的是我,最苦、最累的是我是我还是我。”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学生的心态。

另外,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中包括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与父母的关系问题等。另外还有一些青春期心理问题,如:青春期闭锁心理、早恋等。

(五)心理调节

1、更加孤独的一代。

学生遇到心理困惑时,选择“把它闷在心理,进行自我调节,不对外人说”的学生最多,占42.7%。人们时常把现在的孩子看成为“阳光少年”,以为他们活泼、开朗、外向、大方,其实他们的内心很孤独。这是一代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电视占据了他们童年的大部分时间,从小缺少玩伴,失去了很多与人交流的机会。独生子女的孤独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孤独的心灵仿佛潮湿的天气,是滋生心理疾病和不良情绪的重要土壤。学生们早早的把心灵封闭起来,也给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孩子们独立与个性的一种体现,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不借助于外力。因此教育者一方面要给孩子们多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另一方面还要教给他们自我调节的技能,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

有37.2%的学生愿意将心中困惑与伙伴交流,尤其是关于娱乐问题以及与异性关系问题;有16.8%的同学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只有4.4%的学生愿意同老师交流他的心事。这是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有人说两年就是一个代沟,孩子与成人的思想差别很大,这是妨碍代际间交流的重要因素。有个学生说:“老师对我要求严,说了怕惹他们生气,说得不对怕受批评,说了没用不如不说;父母工作忙没时间和他们说;学校抓学习,没人听我说。”学生是否向教师和家长敞开心扉,是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学生不讲心里话,教育工作无法开展,心理问题就不能解决。而学生能否说心里话,关键取决于教师、父母的态度和教育方式。

另外我们也欣喜的看到,2%的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会求助心理咨询热线,如果用2%乘以学生的总人数,那将是个很大的数字。这说明心理热线开通的确可以解决不少学生的问题,而且渐渐深入人心,成为学生倾诉心声的新途径。

2、城市初中孩子的心理最封闭。

调查显示,城市初中孩子的心理最封闭,65.5%的人不愿向外人吐露心声;城市高中占45.1%,居第二位;农村高中第三,占44.1%,再其次是农村小学生、城市小学生,分别占37%和34.2%;而农村初中生选这一项的比例却最少,仅占30.1%。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波动大,较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城市的孩子居住在单元楼中,邻里之间很少沟通,节假日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城市环境虽好,文化娱乐场所虽多于农村,但可供中学生活动的场所却很少。据统计,多数初中生的闲暇时间用看电视来打发,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许多孩子用打游戏、上网来打发时间,他们更喜欢在虚拟的世界里和人交流,而不愿意面对面地与人交流。这种自我封闭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关注城市实践学生的心理健康,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相反在农村,孩子上了中学,就被认为是大孩子了。他们开始担负一些家庭的责任,家长也会给他们更大的自主权。乡村的居住环境更有利与小伙伴们的交往,他们的孤独感比城市的孩子要少得多。遇到心理困惑求助于父母的学生,农村多于城市;遇到心理困惑求助于朋友的学生,城市多于农村。调查显示:遇到心理困惑求助于朋友的学生比例,城市各年龄段均高于农村;助于父母的学生比例,农村学生偏高。这说明农村学生的家庭观念稍强,城市学生的独立意识更突出。

3、年龄越大,朋友越重要。

如果把三个年龄段的学生作纵向的比较,会发现遇到心理困惑求助于老师的比例基本相当,求助于父母的比例逐渐降低,求助于朋友的比例似乎与年龄成正比,年龄越大,朋友越重要。调查中可以看出老师、家长、和朋友在各年龄段孩子心中的地位。大人们经常慨叹自己的十句话,不如小伙伴的一句话。光慨叹没有用,教育者一方面要重视对孩子交往的指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许多孩子正是因为交上了坏朋友才逐渐走上了歪路的。另一方面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放下师长的架子,走进孩子们的生活,作为教师和家长,为什么不能成为孩子的朋友呢?

4、教师在孩子们心中地位的降低是最令人痛心的现实。

在被问及:“遇到困惑,你求助于何人时”,只有不到5%的学生选择老师,远低于求助朋友和父母的比例,连小学生也是如此,这说明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正在逐渐降低。在被问及“对你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是谁”时,选择老师的人数也在家长和朋友之后,教师的社会形象以及对学生影响力的不断降低很值得大家认真反思。

从客观上讲,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学校教育已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唯一渠道,书刊、电视、网络不断的给学生提供更符合时代潮流的观念。教育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走下圣坛,渐渐被人们理解为一种等同于医疗、保险等行业的社会服务。近几年媒体又不断在教育收费、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揭教育的短,甚至用个别老师的恶劣行为影射整个教育。这都降低了教师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主观的原因更值得深思。第一,长期的自我封闭很容易让老师患上社会适应不良症,变得迂腐、守旧、迟钝。从大学校门中刚刚毕业,紧接着又走进了中小学的校门,几乎很少有机会和社会接触。而且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和孩子们打交道,传道、授业、解惑,高高在上地接受学生们的请教。这样的工作氛围很容易让人自我满足,把自己封闭在象牙塔中,当了先生就不再想当学生了。然而世界每一天都在飞速变化,不经意间,自我感觉良好的老师就被抛到了时代的后面。南方某城曾进行过一次测试,测试的内容是社会上近年来出现的新科技--克隆技术、纳米科学、基因等等新名词,以及时事政治--国际、国内最新的热点问题。被测者是一所中学初二年级的学生和正在教他们的老师。结果令人大吃一惊。老师的成绩竟然远低于他们的学生。学高为师,老师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不能令学生信服,是导致其影响力下降的重要原因。第二,受长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在老师中存在着严重的只教书,不育人的倾向。即便是传授知识,许多人也忽略了知识背后的人文意义,把它们肢解为知识点、练习题。陶行知曾说:“先生的任务是教人做人。”由是观之,“师道之不复,久矣”!第三,少数老师的确存在师德问题,以教谋私,开学店,体罚学生等现象并未得到根治。教育的**与法制进程是大势所趋,规范教育行为的法规不断出台,尊重学生的呼声越来越高,家长和学生的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近几年来,教师因为师德问题而被处理的事件屡见报端。身正为范,老师的道德状况是决定他在学生心中影响力的关键因素。

(六)兴趣爱好

1、阅读兴趣日趋多元化,学习方面的书籍仍是学生的首选。

调查显示,现在的学生已经没有了过去那种对武侠、言情小说的狂热,他们的阅读兴趣日趋多元化。调查显示,学生最爱看的还是学习方面的书。这是激烈的学业竞争所致,也是目前教辅类书籍如此畅销的原因。这个结果与老师们的感觉之间存在偏差。可见,学生们这样爱学习,教师还是不满意,也许在许多教师眼里学生装的脑子只能装满课本,天天只能想着学习,不允许任何东西占他们的内存。排在第二位的是漫画书,占30.1%。漫画的简洁、直观、视觉的冲击力和奇特的想象力很符合学生的胃口。而卡通的内容多为武侠,科幻,校园爱情故事。内容平庸,格调不高,其间低级、庸俗、灰色,甚至略带黄色的不健康的东西比比皆是,对武士的精神和校园恋情的宣传给青少年造成很坏的影响。但漫画的流行也给教育者许多启示,为什么不能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需要传授的知识包装起来呢?排在第三位的是文化体育类书刊,占17.3%。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关心的主要是新闻、逸闻、杂谈、时评等项内容,其中男生多爱看体育类的书报,女生多爱看娱乐界的歌星、影星的信息。各类明星们的懒散、玩世不恭的形象在孩子们眼中成为了一种时尚,犯小错误,缺乏纪律性,随便、懒惰不被视为谴责的对象,而被视为一种风度,一种美。爱读漫画和文体报刊的学生比例合计达47%,说明现在的学生已经没有耐心读大部头的书籍和需要深入思考领会的内容,他们阅读是快餐式的,把读书当娱乐,更喜欢短小、直观、轻松、愉快的内容。

喜爱武侠、言情小说的人虽然也占一定比例,但早已不如前几年那样人数众多。那些书太长,太费心思。金庸的小说和美国的大片、日本的漫画比起来,还显得太过优雅,不够刺激。琼瑶言情小说中描绘的浪漫情节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太老套,远没有明星的做法生猛、鲜活。在金庸和琼瑶的作品里我们还能感受到一些中国古典文化的馨香,但在日本漫画和垃圾快餐中,学生只能得到感官的刺激。因此,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索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2、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阅读兴趣有很大的差别。

小学生最爱看漫画,学习类的书籍只能屈居第二。一上中学,二者的比例就发生急剧的变化,读漫画书的人数从40.9%跌到21.5%,读学习方面书籍的人数则从34.9%上升到41.8%。到了高中这种状况又有微小的变化,但读学习方面书籍的人数还是最多。孩子们对文化体育的关心却是与日俱增,武侠小说的爱好者始终保持在12%左右。小学生不懂言情,初中生看此类书籍的人数最多,到了高中人数又略有回落。

3、农村学生迷武侠,城市学生爱文体。

调查可以看出,城市学生喜欢阅读问题类书刊的学生明显高于农村,城市信息畅通,许多市民都有读报的习惯,《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长寿文化》都有相当规模的读者群,许多孩子也有读报的习惯。学生最爱看的就是文化、体育的版面。农村学生信息相对闭塞,学生读报人数远小于城市,因而对文体新闻的关心程度不如城市。但他们看武侠小说的人数比率较城市学生稍高。

4、网络成为学生的生活必需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既是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又是人们相互间交流的平台。网络的使用以日渐成为现代公民的必备技能。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园地;有助于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度,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调查显示,我区已有近一半的学生经常接触网络,应该讲网络已成为学生的生活必需品。这主要和长寿经济的发展有关,目前学生家庭拥有电脑的比例比较高,家庭上网的也比例高。目前家长、老师对学生上网大多持否定态度,视网络为洪水猛兽。谈起网络,马上就想到“游戏+聊天+色情”,媒体也经常“告诫”学生要远离网络。其实网络只是一种工具,孩子接触网络并非坏事,关键看怎样引导孩子科学地使用它。对孩子玩电脑、上网,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既有支持,又有约束。孩子特别渴求新知识,网络世界里也有许多知识在等待着他们去汲取。但青少年自控力差、分辨能力弱,家长和教师有责任引导他们跨过“聊天+游戏”的坎,让他们在网络中汲取营养,健康成长。

5、多数学生上网是为了学习知识。

调查表明:32.6%的学生是为了查找资料、13.8%的是打游戏,12.7%是听歌,9.9%是因为好奇,9.4%是因为无聊,剩下的9.2是为了聊天交友。小学生查找资料的百分比大于高中的学生,初中生最低。打游戏的高中生人数要多于小学生,同样也是初中生最低。高中生上网听歌的比重也最大,初中生次之。从上述对比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上网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利用网络帮助自己学习。这一点,中小学生做的比成人好。网络在中小学生身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正以特有的快捷与高效越来越受到中小学生的接纳、认可和喜爱。

7、相当比例的学生沉迷于网络空间。

调查也发现,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十分突出,具体的讲,目前网络世界存在三大危害:暴力游戏、沉溺聊天、泛滥色情。青少年是“网络游戏”的主要消费者,精彩的游戏内容,绚丽的游戏画面,生动的游戏音响,血腥的打斗场面,形形色色的游戏人物,无不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而且通过“过关”、“升级”、“积分”等方式让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们欲罢不能,渐渐成瘾。许多孩子因此而逃学、旷课、离家出走,彻夜泡在网吧里,荒废了学业,损害了健康。

“网络聊天”是青少年网络交往行为的主要方式。与一般的社会交往相比,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虚拟性。网络中没有人知道你究竟是男人还是女人。网络的天空任你幻化,任你弥补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体会的“缺失”。二是交互性。可以使人在很短的时间内结识很多朋友,节省了宝贵的时间,而且使交流变得更加自由和自然,选择的余地很大。三是超时空性。天南海北,男女老幼,无须甚至也无从考虑自身以及对方的年龄、学历、知识、社会地位和外貌,大家可以自由的无拘束的交往。四是符号互动性。“网络流行语”能让网民之间心领神会、心照不宣。一位教师说,现在的学生开口“mm”,闭口“美眉”的,让人不知所云。更可怕的是,有些学生在作文中,尤其是日记、周记里充斥着大量的类似“网络流行语”的语言。中小学生天性好奇,渴望友谊,网络聊天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许多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网络“色情文化”身心健康的重要威胁。有些青少年有意或无意闯入了“美女世界”,在一阵触目惊心的浏览之后,有的往往难以自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七)法制意识

1、法制、权利意识明显增强。

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选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人最多”,占40.9%。可见学生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选择“忍气吞声”的学生仅占2.8%(其中农村3.2%,城市2.5%),现在孩子的维权意识大大超过前人,用一位接受访谈的家长的话说:“现在的独生子女,一点亏也不愿意吃”。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愿意吃亏是一种进步,尤其在自己的权利遭受侵害时。排在第二位的是“看情节大小而决定”,这应当是一个很理智的答案。选择这一答案的比例随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小学占26%,初中36.7%,高中43%。可见学生越大,考虑问题就越理智。

2、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选择“求助父母、老师”的比例仅占10.5%,在人们的观念里,学生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求助与父母、老师是最正常的,但孩子们却选择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选择“不知道”的人数最少,仅占1.6%,这都是新一代学生独立与个性的充分体现。

3、近一成的学生选择以牙还牙

这是一个很令人担忧的现象,这说明以暴制暴的所谓“黑道原则”,还是悄然侵入了某些学校,占领了一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阵地。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一些学生开始“拜把子”,受人欺负之后,他们就不再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而是通过拜了“把子”的兄弟或姐妹自行解决。这种以暴制暴的心理,在不少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尤其是那些长期忍气吞声的学生,这种心理更加明显。同时,一些学生在受到高年级同学的欺负后,也往往会依赖“拜把子”后形成的团伙力量,变本加厉地在低年级同学身上寻找“补偿”:勒索他们的财物,向他们收“保护费”。受害的学生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解决问题是愚蠢的,它不但不能让暴力远离自己,反而会使暴力离自己越来越近,直至使自己完全滑进暴力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八)两性交往

1、异性交往的尺度和比例

调查显示,城、乡初中生和乡村的高中生都把“异性交往过当”的底线放在“拥抱、亲吻”上,此项的选择率最高,分别为38.2%和25.5%。只有城市高中生观点不同,有52.2%的人认为“有性行为”才算是异性交往过当。这一方面说明城市高中生受环境的影响,在异性交往的问题上表现的更为开放,不少同学的性意识已经萌芽,另一方面也在提醒人们,当老师、家长还在对孩子们的某一封火辣辣的信耿耿于怀时,孩子们的所思所为,可能已经早就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5、多数学生上网是为了学习知识。

调查表明:32.6%的学生是为了查找资料、13.8%的是打游戏,12.7%是听歌,9.9%是因为好奇,9.4%是因为无聊,剩下的9.2是为了聊天交友。小学生查找资料的百分比大于高中的学生,初中生最低。打游戏的高中生人数要多于小学生,同样也是初中生最低。高中生上网听歌的比重也最大,初中生次之。从上述对比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上网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利用网络帮助自己学习。这一点,中小学生做的比成人好。网络在中小学生身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正以特有的快捷与高效越来越受到中小学生的接纳、认可和喜爱。

7、相当比例的学生沉迷于网络空间。

调查也发现,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十分突出,具体的讲,目前网络世界存在三大危害:暴力游戏、沉溺聊天、泛滥色情。青少年是“网络游戏”的主要消费者,精彩的游戏内容,绚丽的游戏画面,生动的游戏音响,血腥的打斗场面,形形色色的游戏人物,无不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而且通过“过关”、“升级”、“积分”等方式让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们欲罢不能,渐渐成瘾。许多孩子因此而逃学、旷课、离家出走,彻夜泡在网吧里,荒废了学业,损害了健康。

“网络聊天”是青少年网络交往行为的主要方式。与一般的社会交往相比,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虚拟性。网络中没有人知道你究竟是男人还是女人。网络的天空任你幻化,任你弥补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体会的“缺失”。二是交互性。可以使人在很短的时间内结识很多朋友,节省了宝贵的时间,而且使交流变得更加自由和自然,选择的余地很大。三是超时空性。天南海北,男女老幼,无须甚至也无从考虑自身以及对方的年龄、学历、知识、社会地位和外貌,大家可以自由的无拘束的交往。四是符号互动性。“网络流行语”能让网民之间心领神会、心照不宣。一位教师说,现在的学生开口“mm”,闭口“美眉”的,让人不知所云。更可怕的是,有些学生在作文中,尤其是日记、周记里充斥着大量的类似“网络流行语”的语言。中小学生天性好奇,渴望友谊,网络聊天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许多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网络“色情文化”身心健康的重要威胁。有些青少年有意或无意闯入了“美女世界”,在一阵触目惊心的浏览之后,有的往往难以自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七)法制意识

1、法制、权利意识明显增强。

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选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人最多”,占40.9%。可见学生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选择“忍气吞声”的学生仅占2.8%(其中农村3.2%,城市2.5%),现在孩子的维权意识大大超过前人,用一位接受访谈的家长的话说:“现在的独生子女,一点亏也不愿意吃”。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愿意吃亏是一种进步,尤其在自己的权利遭受侵害时。排在第二位的是“看情节大小而决定”,这应当是一个很理智的答案。选择这一答案的比例随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小学占26%,初中36.7%,高中43%。可见学生越大,考虑问题就越理智。

2、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选择“求助父母、老师”的比例仅占10.5%,在人们的观念里,学生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求助与父母、老师是最正常的,但孩子们却选择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选择“不知道”的人数最少,仅占1.6%,这都是新一代学生独立与个性的充分体现。

3、近一成的学生选择以牙还牙

这是一个很令人担忧的现象,这说明以暴制暴的所谓“黑道原则”,还是悄然侵入了某些学校,占领了一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阵地。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一些学生开始“拜把子”,受人欺负之后,他们就不再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而是通过拜了“把子”的兄弟或姐妹自行解决。这种以暴制暴的心理,在不少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尤其是那些长期忍气吞声的学生,这种心理更加明显。同时,一些学生在受到高年级同学的欺负后,也往往会依赖“拜把子”后形成的团伙力量,变本加厉地在低年级同学身上寻找“补偿”:勒索他们的财物,向他们收“保护费”。受害的学生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解决问题是愚蠢的,它不但不能让暴力远离自己,反而会使暴力离自己越来越近,直至使自己完全滑进暴力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八)两性交往

1、异性交往的尺度和比例

调查显示,城、乡初中生和乡村的高中生都把“异性交往过当”的底线放在“拥抱、亲吻”上,此项的选择率最高,分别为38.2%和25.5%。只有城市高中生观点不同,有52.2%的人认为“有性行为”才算是异性交往过当。这一方面说明城市高中生受环境的影响,在异性交往的问题上表现的更为开放,不少同学的性意识已经萌芽,另一方面也在提醒人们,当老师、家长还在对孩子们的某一封火辣辣的信耿耿于怀时,孩子们的所思所为,可能已经早就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虽然社会和教育都对青少年有许多非议,但我们认为其中相当一部分仅仅反映了两代人之间的认识差异,这在认知心理学中被称为投射作用?即人们很容易把自己身上的某些特征或自己的某些想法归属到学生身上,从而产生认识的偏差。实际上在社会变革日速,多元化日彰的今天,教师与学生的差异很大,在价值观念上的分歧尤为明显,学生大多把人生价值定位于自我完善,而教师却大多认为学生把人生价值定位于建设自己的小环境上。调查表明,教师一般并不象自己想象的那样了解学生。人们的负面猜测多数是个人主观的臆断,或者是把个别现象扩大化,其实并没有数据上的支持。这在认知心理学中被称为刻板印象,例如在访谈中发现,老师们往往认为学生阅读的书籍多为武侠言情类的小说,但调查显示学生最爱读的还是学习类书籍,事实证明,大家低估了学生的上进心。因此不能仅仅以成人的看法作为评判青少年道德面貌的依据。况且由成人社会去评价新生代,这种做法本身就存在问题。成人的判断标准仅仅属于他们的时代,而不同的时代应该有不同的道德判断标准。因此大家对孩子们的种种看不惯,可能不反映孩子的道德问题,也许是教育者自己老了。

2、在肯定学生积极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调查可以看出,(1)学生的现代文明修养在进步,但传统文明修养在弱化。传统文化中一些美好的道德要求和价值取向在新生事物面前和追求新颖时尚的青少年心中吸引力不足、感染力不强。

(2)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社会利益多元,人们的价值观念多元,学校的主流教育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不良的家庭教养的负面影响下使得学生时时处于矛盾冲突之中,许多学生形成了知行不能统一的双重人格,形成了孤独、偏激、情绪不稳定的个性心理。

(3)激烈的升学竞争、就业竞争、生存竞争强化了学生对个人利益的片面关注。学生比较重视依法对自己权益的保护但较少体现依法对他人、集体权利的维护,普遍存在着集体意识、大局观念淡漠的问题,比较多地存在着责任心不强的问题。许多学生分不清楚自我发展和完善与自我中心的区别,行为更多地来源于个人的功利趋动。

三、几点建议

1、协调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力量,努力形成全社会都关心教育的氛围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合力。

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政府要对影响学生成长的不利得因素加以监管,要在社区中加大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活动场所建设,要鼓励兴办民间的旨在培养青少年多方面能力和对各种问题学生进行帮助的志愿者服务组织和进行各种教育咨询服务的中介机构。教育部门要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在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同时要做好家长的引导和教育工作。

2、力戒教育的功利倾向,让学生走出应试教育的阴云,在愉悦宽松的环境中自然的成长。

近年来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无一不在表明党和国家的一种决心--教育要转轨,必需从应试教育的死胡同中走出来,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的发展。可实际情况是,智育一家独大,学业负担并未减轻,加班加点屡禁不止,德育只能在夹缝中坚难的生存。今天的学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辛苦。所有的新观念、新思想对他们来讲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梦。身在其中的校长和老师们总是在感慨,人在江湖,身不由自己啊!其实身不由已的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今天的教育太功利了!学校当以育人为本,育人当以立德为先,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提高青少年一代的道德素质,是教育最要根本、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任务。

3、德育工作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

德育应该随着整个教育改革的进程而不断发展,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要有研究意识、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德育目标是课程目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德育就要认真思考如何能够更好地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渗透,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德育也要对自己的理念、内容、方式、手段进行反思,从时代特征出发,努力弘扬主旋律,从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发展需求出发,努力实现德育的生活化、心理学化。教育者更要反思自己的教育素养,高度重视教师对学生影响力正在降低的问题,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善师德状况,提高业务水平,改善教育行为,用丰富、美好、高尚的优秀文化去构筑学生的精神世界。

4、现阶段的德育工作要努力抓好几个具体工作。

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对学生的理想与信念的教育。教育不能世俗化,不能只讲小道理,要理直气壮地宣传共产主主义的理想与道德,信仰是精神之根,没有科学的信仰就会失去精神的家园。

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学生的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使道德、文明真正形成为学生的日常习惯,内化为稳定的信念并在时时处处体现出一个现代文明人的精神与气质。

要特别关注问题学生群体的教育。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就象是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岔道,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他的生命旅途很可能就会从此呈现另外的景观。同时,问题学生又象是生了病的孩子,他们自己最痛苦,最需要关怀与帮助。问题学生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他们也是社会的一分子,他们的表现对校园的秩序,社会的稳定有很大的影响。

要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以及性道德的教育。调查显示,好逸恶劳,缺乏责任感、敏感脆弱是当今学生的三大弱点。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感情,形成正确而又现实的劳动观念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基本要求。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疏导、咨询工作,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网络道德、性道德的教育虽然刚刚为人们所重视,但可以预见,如果不以负责的态度去落实这些工作,很可能就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掉入成长的陷阱。

5、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以坦诚、务实、负责的态度去研究新时期中小学生面临的新问题。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社会的每一点变化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对学生状况的调查应当经常化,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教育才会有针对性。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生事物,教育者应当更加虚心,对学生思想中的新动态,要报有宽容的态度。在新的教育氛围里,教育工作者不在再是道德的评判者,而是新旧道德对话中的一方,而胜利永远属于学生,因为他们才是新道德的缔造者。教育要求和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而这并不意味这悲哀,在师生双方的矛盾斗争中,学生成长了,教师成长了,教育也就发展了。

下载学生思想道德建工作总结(修改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生思想道德建工作总结(修改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生思想道德工作报告

    学生思想道德工作报告范文为进一步了解我区中小学生的思想状况,把握新时期学生的新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主动性,近期,区教委基教科对各直管学校、乡镇各校开展了大规模的德育......

    学生思想道德工作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我区中小学生的思想状况,把握新时期学生的新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主动性,近期,区教委基教科对各直管学校、乡镇各校开展了大规模的德育调查活动。调查在我区城乡......

    学生思想道德工作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我区中小学生的思想状况,把握新时期学生的新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主动性,近期,区教委基教科对各直管学校、乡镇各校开展了大规模的德育调查活动。调查在我区城乡......

    学生思想道德调查报告

    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的放矢地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我校通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了本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现将调查......

    思想道德工作总结

    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今年以来,我 办 以党的十二八大精神为指引,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线,结合单位工作的实际情况,扎实开展理论学习教育,广泛宣传营造浓厚......

    学生思想道德评价总结

    学生思想道德评价总结 学校作为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主渠道,对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负有重要责任。长期以来,我校一直把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

    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建和谐收费站(范文模版)

    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建和谐收费站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体。和谐社会就是政治、经济、文化、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2011

    教研部2012年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学校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为切实提高我部门教师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