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建和谐收费站(范文模版)
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建和谐收费站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体。和谐社会就是政治、经济、文化、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山东工作时指出:“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自觉地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德治”的作用,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对于高速公路收费站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深化认识是以德治站与和谐收费的立足之本 收费员是高速公路收费站的主体,对收费站的兴衰成败具有决定作用,要充分发挥收费员以德治站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坚持不懈地深化收费员的“德治”意识,增强收费员参与道德、和谐建设的主动性。
以德治站,和谐收费,收费站领导班子应该扫清思想障碍和顾虑,不要把眼光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热衷于推行硬化管理,认为“德治”在高速公路收费站管理中是搞形式和做样子。“百行德为首”,管理者必须调整战略眼光,市场经济不仅是利益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和谐经济。作为高速公路收费站,只有遵守社会道德准则,构建内部道德体系,不断提高收费员的思想道德水平,改进服务质量,和谐收费,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立于不败之地。
以德治站,和谐收费,也属于科学管理的范畴,是高层次的管理形式和载体。“德治”是以效能为目标的,把提高效能作为开展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围绕高速公路收费站的中心工作,立足自我管理,各司其职,以单位的德能要素,设置收费站收费员的启动点、促进点和保证点,推进团队综合德能的发展,达到“德治”的目的,从而促进单位的总体发展。
二、加强和谐建设是以德治站的重要保障
和谐社会的内涵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追求、崇尚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我国传统哲学的基本范畴,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社会、政治理念。
高速公路收费站的“德治”,首先是本单位制度和体制的道德化。因为,只有制度和体制的道德的引导功能的行为规范,这也是任何个体道德无法达到的。道德原则不仅存在和发展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同时也存在于制度和单位的结构中,并总是通过制度框架和体制安排而发挥作用。因此,以德治站,和谐收费必须相应辅以工作纪律、竞争激励、跟踪考核等一系列的机制和制度,保证“德治”的顺利开展和深入。
在“德治”的过程中,高速公路收费站必须以党组织为领导和核心,充分发挥“党工团共建”“党建带团建”和工会组织的力量,明确建设高素质的收费职工队伍的基本要求,落实组织措施,形成以党组织为领导,政工干部为骨干,党(团)员为基础的收费员共同参与的工作网络。组织建设必须牢记党的群众路线,尊重职工,依靠职工,让组织始终成为高速公路收费站上下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使“德治”工作进一步立体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以德治站,和谐收费,还应该注重阵地建设。包括:教育阵地、服务阵地等等。通过阵地建设和开展各种活动,职工受到教育,增长才干,从而起对工作起作用,做贡献。
三、进一步营造氛围是以德治站,和谐收费的坚实基础 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是激发高速公路收费员发挥求真、务实、高效的工作能动性的基石。推动以德治站,和谐收费,就是要通过道德的无形力量,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建立收费员的约束机制,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形成收费员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收费站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创建收费站品牌战略,建设和谐收费环境,可以凝聚人心,增进团结,是创建团队道德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手段,也是员工适应环境的“感化器”。以先进和谐文化教育人、启发人、激发人、激励人,激发出收费员“以站为家”的爱岗敬业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团结收费员积极向上,正视各种困难和矛盾,清除和化解各种不利因素。
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营造鼓励创造,尊重创造,保护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发收费员的创造活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鼓励收费员在竞争中找准位置,在奉献中比价值,营造浓厚的竞争氛围,激发收费员的工作热情,增强收费员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以德治站,以人为本的首要条件是收费员人人平等,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发挥收费站“德治”的优势,把“和谐”作为挖掘内部潜力的切入点,把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引入到高速公路收费站的具体工作中。
第二篇: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的通知》精神,我校将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结合本校实际,认真制订方案,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现将自己有关想法小结如下。
一、突出重点,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教育思想大讨论的重点是组织全体干部教师围绕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有关实施意见的精神实质,针对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使广大干部教师进一步深刻领会《若干意见》的精神实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政绩观,增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发挥学校在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课堂、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二、因地制宜扎实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8月至10月中旬,组织全员培训学习。我校要广泛开展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干部教师学习培训活动,原原本本学习《若干意见》,深入领会文件精神实质。10月中旬将组织开展培训,培训对象为中层干部、班主任、年级组长、德育课教师。我校要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组织开展《若干意见》的校本学习培训活动。
第二阶段:10至12月中旬,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切实解决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要求我校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五个“如何坚持”,结合大讨论思考题(后附)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组织德育专题调研,努力解决围绕当前德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校举办学习讨论专题讲座。紧密结合大讨论内容,继续举办好相关的系列专题讲座、德育创新论坛、第三阶段:12月下旬至1月,总结交流,推广先进经验。我校要做好教育思想大讨论总结工作,及时总结教育思想大讨论成果,积极推广先进经验,树立新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局。12月28日前,我校要将教育思想大讨论工作书面总结。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我校要加强对教育思想大讨论的领导,校长要亲自抓,明确领导责任,精心设计教育思想大讨论的方案并狠抓落实。要认真组织,全体动员,全员参与,确保每一个干部教职员工都参与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要采取多种富有实效的形式,将集中学习讨论与自学相结合,与学校日常学习相结合,通过培训班、座谈会、讨论会、专家报告会、先进经验交流会、专题调研、参观考察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力求取得实效。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和舆论导向作用,积极开辟大讨论宣传专栏,引导家长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共同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篇: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理应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思想品德课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上应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教师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点,
第四篇: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精选)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xx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的通知》精神,我校将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结合本校实际,认真制订方案,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现将自己有关想法小结如下。
一、突出重点,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教育思想大讨论的重点是组织全体干部教师围绕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中共中央xx《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有关实施意见的精神实质,针对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使广大干部教师进一步深刻领会《若干意见》的精神实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政绩观,增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发挥学校在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课堂、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二、因地制宜扎实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8月至10月中旬,组织全员培训学习。我校要广泛开展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干部教师学习培训活动,原原本本学习《若干意见》,深入领会文件精神实质。10月中旬将组织开展培训,培训对象为中层干部、班主任、年级组长、德育课教师。我校要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组织开展《若干意见》的校本学习培训活动。
第二阶段:10至12月中旬,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切实解决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要求我校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五个“如何坚持”,结合大讨论思考题(后附)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组织德育专题调研,努力解决围绕当前德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校举办学习讨论专题讲座。紧密结合大讨论内容,继续举办好相关的系列专题讲座、德育创新论坛、第三阶段:12月下旬至1月,总结交流,推广先进经验。我校要做好教育思想大讨论总结工作,及时总结教育思想大讨论成果,积极推广先进经验,树立新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局。12月28日前,我校要将教育思想大讨论工作书面总结。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我校要加强对教育思想大讨论的领导,校长要亲自抓,明确领导责任,精心设计教育思想大讨论的方案并狠抓落实。要认真组织,全体动员,全员参与,确保每一个干部教职员工都参与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要采取多种富有实效的形式,将集中学习讨论与自学相结合,与学校日常学习相结合,通过培训班、座谈会、讨论会、专家报告会、先进经验交流会、专题调研、参观考察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力求取得实效。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和~导向作用,积极开辟大讨论宣传专栏,引导家长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共同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五篇: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的通知》精神,我校将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结合本校实际,认真制订方案,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现将自己有关想法小结如下。
一、突出重点,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教育思
想大讨论的重点是组织全体干部教师围绕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有关实施意见的精神实质,针对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使广大干部教师进一步深刻领会《若干意见》的精神实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政绩观,增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发挥学校在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课堂、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二、因地制宜扎实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8月至10月中旬,组织全员培训学习。我校要广泛开展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干部教师学习培训活动,原原本本学习《若干意见》,深入领会文件精神实质。10月中旬将组织开展培训,培训对象为中层干部、班主任、年级组长、德育课教师。我校要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组织开展《若干意见》的校本学习培训活动。
第二阶段:10至12月中旬,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切实解决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要求我校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五个“如何坚持”,结合大讨论思考题(后附)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组织德育专题调研,努力解决围绕当前德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校举办学习讨论专题讲座。紧密结合大讨论内容,继续举办好相关的系列专题讲座、德育创新论坛、第三阶段:12月下旬至1月,总结交流,推广先进经验。我校要做好教育思想大讨论总结工作,及时总结教育思想大讨论成果,积极推广先进经验,树立新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局。12月28日前,我校要将教育思想大讨论工作书面总结。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我校要加强对教育思想大讨论的领导,校长要亲自抓,明确领导责任,精心设计教育思想大讨论的方案并狠抓落实。要认真组织,全体动员,全员参与,确保每一个干部教职员工都参与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要采取多种富有实效的形式,将集中学习讨论与自学相结合,与学校日常学习相结合,通过培训班、座谈会、讨论会、专家报告会、先进经验交流会、专题调研、参观考察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力求取得实效。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和舆论导向作用,积极开辟大讨论宣传专栏,引导家长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共同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初步拟订教育思想大讨论参考题
1、当前中学德育的现状分析:面临着哪些新变化、新矛盾;存在着哪些不适应的地方和薄弱环节。
2、学校德育工作如何切实有效地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理念。
3、学校德育在观念、内容、机制、方法和途径等方面如何与时俱进,有所创新。
4、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德育的改革和发展。
5、如何进一步深化基础道德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
6、岗位德育、学科德育、网络德育的实践研究。
7、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和班集体建设的新理念、新方法,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新要求。
8、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有效载体和突破口的实践研究。
9、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0、如何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法制教育、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等;如何针对当前教育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如心理行为偏常学生教育问题,流动人口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农村“留守子女”等的教育问题),积极开展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