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开展移风易俗工作
XX、XX社区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XX、X社区为XX城区仅有的两个回民社区。近年来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的现象愈演愈烈,“人情消费”持续攀升,形成攀比之风,加重了大家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良好的社会风气。为抵制大操大办,在社区内树立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尚,XX、XX社区红白理事会积极行动。
1、结合少数民族实际,制定红白事俭办征求意见书。根据回族习俗的实际情况以及政府相关政策制定了红白事俭办征求意见书,包括:丧事严禁大破孝,除至亲外一律发礼拜帽、无常人后只做七日答谢街亲,以后四十日、百日、周年等做事一律在家,不请街亲等回族的俭办要求,以及汉族丧事禁止放炮等。
2、挨家挨户走访,征求意见,签订意见书。两个社区共13名两委干部全部出动,通过4天时间,走访了本社区内居民以及XX街、XX街、XX街、XX街、XX等社区的回民同胞共620户,最后617户同意意见书,同意率高达99.5%。新的意见书将于2018年正月初一开始实施。
3、运用多种形式宣传引导,营造新风尚。制作了10余块移风易俗公益广告展板,张贴在社区内的大街小巷;在支部摆放室内移动刊板,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引导居民节俭办事新风尚。
第二篇:黑石镇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
黑石镇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
黑石镇共有11个行政村,2.3万人。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扶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三个磐石”的总体要求,瞄准“建设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让群众享受到现代文明”这一目标,始终把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坚持常抓不懈,放在心上,抓在手里,落实到行动中,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各种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随着我镇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一些不良习俗、落后传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和上演,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消费”愈演愈烈。特别是红白喜事、小孩满月、学生上学、服兵役等许多事情越办越隆重,越办越阔气,这主要是因为有部分群众存有攀比心理,互相讲排场、比阔气,这样的风气盛行不仅增加了广大群众的负担,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因此,镇党委、政府以减轻农民的潜在负担、保持社会稳定为落脚点,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把抓好移风易俗工作列入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行专题研究,安排部署,明确提出了“反对陈规陋习,提倡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活动,提倡科学进步;反对黄赌毒,提倡健康文明文化活动;反对大操大办,提倡节俭之风”的号召,迅速在全镇掀起了一股破旧俗、除陋习、树新风的高潮。
(二)强化措施,确保移风易俗工作落到实处
1、加强宣传教育,夯实思想基础。措施落实到不到位,搞好宣传是关键。因此,我们充分利用电子大屏幕、广播喇叭、宣传栏、张贴标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重点宣传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婚姻法》、《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和市委、市政府的有关政策规定,发放了涵盖生活、道德、伦理的《磐石市公民道德三字经》。建设道德讲堂,以道德讲堂为阵地开展宣传和说教工作,并开展公益广告宣传活动,以此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同时,我们不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建设了一批文化大院、文化休闲广场、文化站等室内外场所,给百姓创造了一个可玩而且舒心的生产生活环境,积极组织百姓参加扭秧歌、跳广场舞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2、突出工作重点、集中开展治理。突出重点、集中治理是净化社会风气、树立文明新风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为此,镇党委政府根据实际制定了相应的规定,成立领导小组,每年都深入扎实地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治理行动。严格按照上级相关规定及我镇制定的规定和措施,对违反政策规定的人和事,坚决予以打击处理,不徇私讲情,针对有群众举报的案件,坚决做到认真调查取证,一经查实,绝不手软。在严格管理控制的同时,又要做到对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不压制、不激化,避免因简单粗暴而引起人为争端。特别是对红白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现象,我们组织公安、司法等部门进行了重点治理,建立检查台账,遏制住了各类社会丑恶现象,使移风易俗活动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际效果。
3、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搞好服务。移风易俗工作直接面向广大干部群众,是一项 “民心工程”。所以,为了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我们坚持堵疏结合,在加大治理的同时,大力发展群众性文化体育事业,广泛开展文明乡镇建设、文明村屯建设、十星级文明户、磐石好人评选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用先进文化占领乡村的思想阵地。目前,全镇11个村都建立了文化大院,其中5个村还设立了占地1000平米左右的文化休闲广场,让群众文化活动有场地、有组织、有内容、有意义。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在自兴村、富太村和文化村投资建设了村部和广场,总投资达一百多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1、在婚丧事务中,设置帐桌,悬挂礼单,借机敛财,办理婚丧事成了部分人发财致富的机会。
2、在婚丧事务中,仍然存在不少大摆宴席,雇佣响器、架鼓,唱大戏,使用铁炮、空气炮等,在镇区和农村使用高音喇叭放喜乐哀乐。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干扰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环境。
3、在婚丧事务中,旧的丧葬思想还没有根除,“入土为安”的思想依然存在,不少群众本来不愿意大操大办,但受相互攀比思想的影响,随波逐流。
三、建议和对策
1、出台符合实际的移风易俗工作细则,深入基层调研,根据上级的有关要求,找出适合我们自己的办法和路子,选准突破口,树立好的典型,以点带面,积极、扎实、稳妥地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向前发展。
2、在做好正面引导的同时,要抓几个反面的典型,对在移风易俗和殡葬改革工作中弄虚作假、蓄意违规、“以罚代化”、顶风而上的,要按照规定坚决处理和打击,不使他们存在任何侥幸心理。
3、应进一步搞好日常的稽查工作,自己的事情自己管,我们在争取上级政府及社会各界支持的同时,更应加大稽查力度,发挥其威慑作用,显示我们做好移风易俗殡葬改革工作的决心。完善举报制度,处理好举报案件,做到有报必查,查有结果。
第三篇: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的精神风貌怎么样。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近年以来,全国各地在革除农村陋习,树文明新风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天价彩礼“娶不起”、豪华丧葬“死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还不起”以及孝道式微、农村老人“老无所养”等问题还大量的存在。
一、背景情况
近期,XX市以革除以整治婚丧嫁娶陈规陋习为切入点,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在全市范围内深化农村移风易俗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自《意见》出台以来,社会各界反响热烈,群众纷纷为XX市委市政府的移风易俗点赞,向陈规陋习说不。
省委第一时间成立专题调研组,先后多次赴XX市各县区开展走访调研,通过入户交流、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进行深入调查思考。
走访期间发现,XX市之所以出台《意见》,源自于XX境内一直以来移风易俗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天价彩礼居高不下。远高于收入水平的彩礼,给当地群众造成了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压力,甚至对脱贫攻坚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导致部分困难群众因婚致贫、因婚返贫。二是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追求高标准、大排场,一场红白喜事庞大的送亲或送葬队伍中,豪华车队、乐队等应有尽有,所经之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XX当地独有的XXX更是红白喜事的必备节目,每一场花费都至少在万元以上。三是薄养厚葬事后“孝子”。老人生前无人照料,子女不闻不问,老人过世后子女却一反常态,以体面和热闹的葬礼向他人表现自己的所谓“孝心”,形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四是炫富攀比盲目成风。请客不以自身实际来定,认为请客人数多、宴席价格高、仪式规模大才有面子,导致操办规模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五是铺张浪费挥霍无度。一桌宴席动辄上千甚至数千元,少则二十来桌、多则四五十桌,部分农村地区流水席一般至少要连摆三天,为儿女办一场婚事,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六是随礼由头数不胜数。满月酒、生日宴、圆锁宴、升学宴、乔迁宴等种类繁多,例如在XX市XX县这个国家级的贫困县,部分群众每年随礼的人情消费金额高达5—8千元,占到去年XX县个人年平均收入的10%—15%左右。
XX市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背后,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经济发展方面的原因。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村群众的生活品质普遍有了大幅度的改善,生活富裕了,手头宽裕了,客观上提供了大操大办的物质基础。二是地域习俗方面的原因。XX历史悠久,民风纯朴,讲究礼尚往来,民间对人情来往非常看重,收过的人情就一定要还回去,从而造成了人情的“雪球”越滚越大,形成了越来越重的人情负担。三是认识水平方面的原因。农村群众思想认识水平相对不高,对社会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无法做出理性的判断,一些村民盲目跟风,“死要面子活受罪”。四是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约束,仅靠说服教育等为数不多的手段来进行纠正,且一直以来政府引导力度不够,造成了此类事情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推动移风易俗,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惠泽万家、弘扬新风的好事。回顾近年来XX市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过程,能够深切感受到移风易俗工作虽然荆棘载途,但同时也民心所向:困难在于一些传统观念历史悠久,已存在成百甚至上千年,在农村根深蒂固;移风易俗涉及面广,XX全市范围内或多或少都存在陈规陋习现象;相关的宣传教育还不够深入,整治标准不明且操作性不强,不具备强制性。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XX市的XX县、XX县、XX县等县区已经有了良好的移风易俗实践探索基础,且长期以来人民群众对婚丧嫁娶礼金早已不堪重负,拥有强烈的改革意愿。正是基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影响,XX市《意见》的出台可谓正当其时、势在必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必要性。
屏除陈规陋习,树立新风正气,XX在行动。今年以来,XX市委把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问题列为XX改革发展重点课题之一,作为事关民生福祉的大事,尤其自《意见》下发后的一段时期以来,聚焦歪风陋习,抓住主要矛盾,突出把操办的种类降下来、把彩礼和随礼的标准降下来这“两大关键举措”,把“婚丧事宜简办不办”与“深化殡葬和祭祀改革”这“两大任务”,把“强化党组织领导的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和“加强对移风易俗工作的组织领导”这“两方面保障措施”落细落地落实,XX全市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社会风尚渐显,文明乡风管理机制和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农村陈规陋习蔓延势头得到遏制,人民人情支出负担逐步减轻,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主要做法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总要求,以移风易俗为抓手,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示范带动,用“正能量”替代“负效应”
XX市在移风易俗工作中,坚持以党员干部为示范群体,充分发挥榜样力量,教育引导广大农村群众,从陈规陋习的藩篱中挣脱出来,拥抱新时代乡风文明。
1.坚强组织保障。市级层面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第一时间成立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市长担任第一副组长的XX市农村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亲自主抓的县域重点改革事项,成立了由县(区)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县(区)级移风易俗领导小组,以及乡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移风易俗领导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支村“两委”班子一把手是本乡镇、村的移风易俗第一责任人,担负着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
2.注重宣传引导。进一步加大对中央及省委、市委关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政策宣传,特别是通过举办基层宣讲巡讲、解读《意见》内容等方式,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以及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到基层、传达到群众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切实引导群众知政策、遵民约、树新风,真正接受和认同《意见》内容要求,从思想上行动上自觉抵制歪风陋习,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坚持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为载体,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XX全市已实现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共建成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XX个、乡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XX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XX余个。
3.提供参考依据。由XX市委市政府牵头,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在《意见》中提供了操办婚丧的彩礼、随礼、殡期、宴席等上限以及其他具体礼俗参考标准,为人民做“挡箭牌”。其中:彩礼金额不超过XX万元;婚丧随礼,亲属不超过XX元,其他人不超过XX元;丧事殡期一般不超过三天。各县区灵活掌握,通过推广村规民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范本的形式,本着文明节俭、切实减轻群众负担、不与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相抵触的原则,根据自身不同的发展情况制定了符合各县区实际的参考标准。
4.党员干部带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XX市坚持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始终把党员干部带头推动移风易俗作为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政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干部就必须要首先做到,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真正以自身的行动引领全市移风易俗新风尚。XX市XX县XX镇就通过派出由包村干部和支村“两委”干部通过集中宣讲、签订党员承诺书等形式,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第一书记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
5.培育选树典型。《意见》出台以来,XX市进一步加大了培育、选树和推广农村移风易俗典型榜样的力度,把移风易俗落实情况作为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创建和星级文明户创评创建评选的重要指标内容,对移风易俗工作开展好的、落实《意见》要求到位的,具有较好示范影响力的村镇、家庭和个人予以奖励,深入挖掘基层好典型、好做法,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引导群众,营造学典型、争先进、作表率的浓厚氛围。XX市XX县一对新婚夫妇响应号召,在新婚典礼时,没有豪华的迎亲车队以及鞭炮齐鸣的隆重仪式,新郎坐着公交车娶回新娘,往返只花了2元的公交车票钱,收获了当地群众的称赞和祝福。
(二)配套先行,以“供给侧”保障“需求侧”
XX市在移风易俗过程中,科学合理规划,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加快项目建设,为群众移风易俗工作筑牢坚实基础。
1.丰富文化产品。采取建立核心价值观文化墙、阅报栏,文艺汇演、地方戏、快板书、秧歌剧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孝老爱亲、集体婚礼等文明实践活动,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向老年人免费开放,让广大群众在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中接受思想洗礼,传承中华美德,树牢正确婚丧嫁娶观和“百善孝为先”的理念。开展好各种移风易俗的评选活动,激发群众积极参与移风易俗的主动性和内生动力,大力挖掘和倡导优良的家规、家训、家风,包括一些家谱当中一直提倡的勤劳节俭的好理念,树立清风正气,建设文明乡风。
2.完善殡葬设施。XX积极推进殡仪馆和公墓建设,满足需求缺口。目前,XX全市运营的殡仪馆XX所,预计全年投入使用的XX所,市殡仪馆按国家二级殡仪馆建造,年处理遗体可达XX具,可满足未来XX市20年殡葬服务业发展需求,XX年底XX的殡仪馆新建任务将全部完成,实现火化区域全覆盖。同时,XX现有经营性公墓XX个,农村公益性公墓XX个,XX年底前将争取每个县区建设至少一个城乡公益性墓地,每个乡镇至少一个公益性骨灰堂,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村或者多村联建公益性公墓,为实现殡葬改革打下基础。
3.大力倡导火葬。XX市规定火葬区公民死亡后一律火葬,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干部职工和退休人员死亡后一律火葬,去世后不火葬的,其家属不享受丧葬费、抚恤费、遗属生活补助费,有关单位在发放上述费用时凭火化证发放。土葬改革区提倡遗体集中安葬或深埋不留坟头,各县区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明确设置祭扫专区或划定公祭区域,并制定对生态节地绿色安葬的奖补政策,依据有关法规对违反禁止性规定的行为予以处罚。例如,XX市XX区XX、XX街道对辖区居民死亡后按照规定实行火葬的,将给予3000-5000元奖励。
4.统一婚丧场所。通过倡导集体婚礼、公益婚礼等婚礼形式,以及由村里主办追思会、设立公祭堂代替传统丧礼和祭祀模式,鼓励各村统一办事场所、统一办事标准,由村红白理事会主持,村干部介绍逝者生平,建立农村宴席服务队,明确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和服务承诺,集中资源办大事,防止攀比浪费。XX市襄垣县夏店镇付村,全村需办喜、丧事时,可免费使用红白理事会议事厅、餐厅、接待厅、利用旧活动房改建的遗体告别厅等服务场所,统一举办婚丧事宜,并在今年增设灵车等配套服务。
5.留住美好乡愁。聚焦移风易俗,尊重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抓住春节、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契机,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深入开展孝老爱亲、集体婚礼等文明实践活动,切实让广大群众在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熏陶,接受思想洗礼,传承中华美德,让群众充分领会到移风易俗工作正是为了更好传承传统文化,建设传统与现代有机交融的文明乡风。
(三)约法结合,将“自留地”变成“责任田”
XX市在移风易俗工作中,坚持村民自治柔性引导,突出有法可依的刚性约束,通过制度设计推动党员干部将任务抓在手上,责任扛在肩上,为移风易俗提供了制度保障。
1.制定出台《意见》。XX市组成课题组就如何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组织问卷调查、召开“两代表一委员”和法律界人士座谈会,广泛发动全市各界尤其是县、乡干部群众集思汇智、出谋划策,深入调研论证政策出台的法律合法性,防止以约代法,并结合国家农业农村部等11个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精神和全国各地实践经验,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在全市范围内深化农村移风易俗的意见》,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破除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树立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
2.简化办事流程。深入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开辟移风易俗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丧事审批手续,配套婚、丧事简办服务,将婚事初审、受理、审查、登记等手续以及丧事管理、死亡证明、户籍注销等手续分别进行统一办理,在办理过程中向办理人倡导移风易俗观念,树立婚、丧事简办新风。办理婚丧事宜时,反对殡期冗长,反对雇人哭丧、低俗表演、燃放鞭炮等行为,反对请客操办满月圆锁、庆生祝寿、升学入伍、建房乔迁、商铺开业、百日周年等事宜,需操办也仅限于家庭成员或直系亲属范围,并反对收受礼金。
3.健全“一约四会”。坚持村民自治原则,村规民约必须与当地的乡风民俗有机结合、充分融合,对已有的村规民约进行修订或专项制定关于本村移风易俗的村规民约。XX各县区根据实际分别制定了村规民约范本供各乡镇各村进行参考,防止各乡各村重复劳动、五花八门,确保不与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相抵触,严格履行村民自治程序,防止不成熟的村规民约仓促上墙。健全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民间组织,为村民婚丧嫁娶服务,引领大家逐步革除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炫富攀比、铺张浪费、随礼泛滥等歪风邪气,把农村群众从人情消费、人情负担中解放出来,推进XX市农村移风易俗意见的落地生根。
4.强化监督约束。XX市文明办向XX全市农村群众发放调查问卷达XX万份,掌握了基层第一手资料,为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公安部门加大了对红白喜事操办过程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涉黄、涉赌、涉毒行为;组织部门将遵守移风易俗规定、践行文明新风情况作为了考核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干部考核评价和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各单位在干部职工考核、评先评优中把移风易俗情况作为了重要依据;巡察工作把县(区)、乡(镇)、村推进移风易俗情况作为了巡察的重要内容;纪检部门加强了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监督检查,特别是针对党员干部等重点人群进行专项治理,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党员干部严肃处理,用规章制度推动工作的执行力。
5.建立长效机制。建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宣传部,同时完善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把移风易俗作为突出工作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指导建立红白事报备制度。市人大常委会、政协、纪委监委、组织、宣传、文明办、民政、司法、规划和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文旅、日报社、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讲师团、工会、团委、妇联等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联动,定期召集市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进一步加强了社会各界参与到移风易俗工作中来的力度,鼓励群众通过xxxxxx电话提供意见建议或举报。
三、经验启示
XX市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并在工作理念、方式方法、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XX特色的新路子。
(一)党的领导是根本。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心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党才能带领人民群众不断成功解决问题、推动发展。XX市正是由于坚持党委领导,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通过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炫富攀比、铺张浪费、随礼泛滥等问题,以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带动广大群众转观念、除陋习、树新风,起到了纲举目张、执本末从的作用。
(二)群众参与是基础。移风易俗的主要对象就是农村群众,怎样能吸引群众、让群众主动参进来,是新时代移风易俗工作的重中之重。有了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移风易俗工作就拥有了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进一步促进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让群众满意、赢得群众的认可。XX市推动移风易俗的过程,正是一个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过程,让群众从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中感受到了实惠,激发了参与的积极性,使得移风易俗工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
(三)依法依规是遵循。“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移风易俗的过程需要依靠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而村规民约的内容除了要符合本村实际外,还要符合法律法规以及宪法和法律精神。XX市“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确保了在制定履行村规民约时不与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相抵触,做到除了道理有理外更是有法可依,推动移风易俗工作顺利稳步开展,把农村群众真正从人情消费、人情负担中解放出来。
(四)教育引导是手段。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挥了农村“一约四会”的作用,深入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形成了浓厚氛围。切实摸清陈规陋习产生的背景情况,解决移风易俗各方面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逐渐成为农村群众的行为习惯和准则。XX市所采取的在丧葬费用等上面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好处,采取了正向激励,逐步教育引导农村群众转变了入土为安的旧观念,树立了绿色殡葬的新风尚。
(五)因地制宜是关键。“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就必须与本地的社会发展水平与文化传统相适应,充分考虑本地习俗和接受程度,这是移风易俗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没有考虑到本地实际的“一刀切”政策,不仅会阻碍工作开展,更会挫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XX市《意见》出台前,就通过调研、座谈等形式进行了充分论证,其中的随礼参考标准也仅作为参考,各县(区)结合各自县(区)实际情况制定的标准,更加贴合群众的实际情况,增添了群众的积极性和满意度。
第四篇:2018移风易俗工作小结
小学移风易俗工作小结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提升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我校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深入开展,取得一定的效果,现小结如下:
1.签订一份承诺书
9月15日,我校召开 “移风易俗树新风”启动仪式,校长主持并在会上强调教师在“移风易俗树新风”活动中的榜样作用,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以此带动学生乃至社会的“移风易俗”工作的顺利开展。会上,每位教师签订一份“移风易俗树新风”承诺书。签下不只是一个名字,而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签订承诺书,促进了我校教师更新婚丧观念、规范婚丧行为、遏制不良风气、破除婚丧陋习。
2.发出一份倡议书
闭学式上,学校少先大队辅导员在国旗下对全校同学发起“移风易俗 全民参与”的倡议,全体同学受到了移风易俗、勤俭节约的教育。
3.播出宣传标语
学校利用LED屏幕滚动宣传标语,在校园中营造“移风易俗 厉行节约”的氛围,使学生时时受到熏陶教育。
我校通过开展“移风易俗树新风”活动,让全校师生普遍接受了“婚事新办、丧事俭办、厚养薄葬”的理念,实现我校移风易俗工作有章可循、有诺可依,形成文明新风尚,为奋力谱写绿色崛起新篇和塑造教育系统新形象做出新贡献。
第五篇:移风易俗治理工作
关于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工作
3月29日,召开了全市社会事务工作暨文明殡葬推进会,贯彻落实全省社会事务工作会议和市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深入开展移网易俗专项治理活动的有关精神,重点安排部署今年开展以解决筑坟主碑,乱埋乱葬问题为重点的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工作任务。县委、县政府对此十分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印发了《通告》。来要签订《责任书》下步的主要工作狠抓好落实。
去年以来,我县的社会事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县各乡镇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宗旨,开拓进取、创先争优,积极推进殡葬改革,全县火化遗体3880具,比去年增加121具,开发区梁山街办、黑虎庙镇、拳铺镇、大路口乡、赵固堆镇、水泊街办、杨营镇、马营乡个个乡镇的火化率达到98%以上;开展了殡葬“优质服务月”活动,努力推行公开服务、承诺服务,县殡葬所被评为全县十佳窗口单位。我县在全市率先实施了殡葬惠民政策,在县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建立城乡困难群体殡葬救助制度的通知》,免除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供养对象,重点优抚对象和9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基本殡葬服务费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社会事务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筑坟立碑、乱埋
乱葬问题日益突出,遗体土葬现象在一些地方有所反弹,影响了殡葬改革成果和城乡文明形象。二是个别乡镇火化率几年来一直在低位是非坏拖了全县的两腿。
为了切实解决这些重大难问题,今年的工作重点是攻坚破难,大力开展以解决筑坟立碑、乱埋乱葬问题为重点的移风易俗专项治理活动
移风易俗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近年来,由于公益性殡葬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居民遗体火化后骨灰安葬缺少规划和引导,农村居民处理骨灰随意性大,加之有的乡镇对移风易俗工作有所放松,偷埋安葬,筑坟立碑、乱埋乱葬现象出现严重反弹。从市初步调查反馈情况看,我县道路两侧、耕地特别是风景旅游区筑坟立碑、乱埋乱葬的现象十分普遍。散葬的墓碑坟头随处可见,有些地方道路两侧墓碑坟头聚集、规模很大、??碑林,触目惊心,这些坟头墓碑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影响机械化耕作,也严重影响着我县城乡的文明形象。这些问题引起了市领导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市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治理筑坟立碑、乱埋乱葬问题列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点推进内容,张术平副书记、侯端敏副市长共同签署了《关于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程,开展以解决筑坟立碑、乱埋乱葬问题为重点的移风易俗专项治理活动的意见》(济农重发[2011]8号),市农村六大重点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殡葬改革宣传月”活动的通知》(济
农重办发[2011]5号),可以说,这两个文件为我县深入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今后一个时期,我县要以两个文件为依据,把开展专项治理筑坟立碑、乱埋乱葬问题作为社会事务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在突出位置,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突出重点、主动作为,力争用3年时间,努力实施道路两侧、耕地林地、风景旅游区等重点区域无坟化。下一步,重点抓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殡葬改革和移风易俗宣传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殡葬改革宣传,教育和动员群众自觉参与殡葬改革、摒弃丧葬陋习是推进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各乡镇(街办)要按照《方案》要求,强化宣传措施,丰富宣传内容,确保宣传效果。在宣传方式上,要做到广泛深入,灵活多样。通过设置殡葬改革宣传栏、宣传牌、宣传条幅或宣传标语,努力营造树新风、破旧俗的浓厚氛围;新闻媒体要把殡葬改革宣传和“乡村文明欢乐行”等群众性活动结合起来,采取群众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大力营造推进殡葬改革的正确舆论异向;民政、土地、农业、林业等部门要加强沟通,把殡葬改革宣传与新农村建设、土地和林业资源保护结合起来,提升宣传效果。在宣传内容上,要做到主题鲜明,正面宣传和教育引导相结合。广泛宣传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治理活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宣传《土地法》、《殡葬管理条例》、《山东省殡葬管理规定》等殡葬改革政策法规;宣传筑坟立碑、乱埋乱葬等丧葬陋习造成的危害;大力倡导骨灰存方式,教育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的丧葬观念,自觉改革筑坟立碑、乱埋乱葬等丧葬陋习。从今年开始,每年的3月16日-4月15日研究为全县“殡葬改革宣传月”,要抓住清明节群众祭扫集中、社会关注度高的有利时机,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大张旗鼓地开展“殡葬改革宣传月”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文明治丧、文明祭扫的浓厚氛围。
二是抓好坟头墓碑和土葬遗体清理工作。移风易俗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复杂性和反复性,清理墓碑坟头和土葬遗体政策性强、治理难度大。要充分认识和估计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按照市里的要求,专项治理工作,在县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实施综合治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对移风易俗专项治理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及时处理;遇到重大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待党委、政府决策后妥善处理。要明确清理范围,今年重点对省级以上道路两侧、风景名胜区的墓碑坟头实施清理;明后两年延伸至全县各级公路、铁路两侧,耕地、林地,风景名胜区或文物保护区,水库、河流堤坝附近或水源保护区。对集中安葬骨灰的农村公共墓地等短期内难以平除的墓碑坟头,可以实施“绿化围挡”,确保实施可视范围内无碑坟。要坚持依法清理,在移风易俗联合执法过程中,工作人员既要严格执行国家殡葬管理政策法规,对违反政策规定筑坟立碑、乱埋乱葬的,坚决
予以平除;对违反政策规定土葬遗体的,坚持予以火化。同时,要注重态度方法,在政策法规允许范围内,充分尊重骨灰或遗体家属的意愿,坚持文明执法,严禁粗暴执法,避免因执法不当产生不必要的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要采取人性化的方式处理土葬遗体,对具备运输条件的遗体,根据丧主意愿,安排殡仪专用车辆运送至殡仪馆进行火化。各乡镇要以这次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建立党委、政府领导,宣传、纪检监察、民政、土地、公安、农业、林业、综合执法等部门参加的移风易俗组织机构,建立部门联动、综合治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要结合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纳入对村级领导班子考核内容,为移风易俗工作长期开展提供组织制度保障。
三是抓好农村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建设。建设农村公益性骨灰设施是解决筑坟立碑、乱埋乱葬问题的有效措施和治本之策。《山东省“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加强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全省计划建设6000余处公益骨灰堂和公益性公墓。今年,市民政局将争取协调国土、规划、住建、财政等部门研究加强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建设的有关措施,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积极推进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建设。各乡镇(街办)要抓住治理筑坟立碑、乱埋乱葬问题的有力时机,努力将农村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建设纳入农村社区建设规划,以乡镇(街办)、农村社区为单位或采取村(居)
联建的方式规划建设。目前,我县已建后集居“世外桃源”;凤山居“静安园”;良福居“无息园”等10多处村级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今年重点是做好扩面工作,每个乡镇(街办)年内至少新建1处以上农村公益性骨灰堂,乡镇(街办)和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予在鼓励和支持。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统一的治丧和骨灰存放场所,引导农村居民采取骨灰存放、树葬等节地方式处理骨灰,彻底解决筑坟立碑、乱埋乱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