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简报三期
农产品质量安全
工作简报
第三期
***乡镇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编印
2015年8月10日
8月4日,***乡镇召开秋粮秋菜、秋防秋养生产会议,乡村干部56人参加此次培训。
培训内容有:蔬菜无公害化栽培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秋季畜禽养殖健康知识,以及收水稻后期病虫害防治技术等。通过此次培训,乡村干部掌握了先进生产知识,特别是秋菜生产,以先进理念及优质化生产栽培措施。在会上,乡长***反复强调,蔬菜生长周期短,消费量大的特点,在肥料、农药使用上,必须严格遵守无公害优质生产技术规范,维护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各村要认真看待,加强监管,乡农残检测室要加大抽检频率。畜牧部门加强夏秋季畜禽防控,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健康。
**乡长还对我乡扶贫攻坚工作作了详细的安排。
第二篇: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简报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简报
第32期
(总第81期)
山东省农业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2010年11月11日
发挥优势 突出特色
全力打造整建制有机农产品生产区
近年来,淄博市博山区在农业发展方面,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产业基础,创造性的提出“整建制”发展模式,全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精准、优质、高效型农业转变。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全区有机农业种植面积达11万亩,有机桔梗、金银花、猕猴桃等10个特色产业基地初具规模,54个农产品通过国家有机认证或转化认证,带动亩均增收5000元以
上,农民年增收2000元以上。
一、发挥比较优势,制定科学发展思路。作为山东24处山区县之一,博山区山多地少、地块分散、土地贫瘠,仅依靠传统的生产模式很难实现农业做优做强。按照市委、市政府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确定把发展有机农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大战略来抓,按照全区“一核二区三片”的产业布局,制定了整建制建设有机农产品生产区的意见和发展规划,按照“横抓基地、区域推进、纵抓龙头、产业延伸、科技引导、政策推动”的工作思路和“整建制村—整建制镇—整建制区域”的发展路径,全面推进“农业有机化进程”,力争到2013年,建成30余万亩的有机农产品种植基地和100万头(只)的有机养殖基地,建设6个有机农产品生产镇,有机农产品生产面积达到全区农业生产面积的80%以上,整
建制建成有机农产品生产区。
二、突出实践引导,培育示范典型。坚持以点带面、先易后难、连片发展、全面推进,通过建设科技示范基地、示范镇、示范村、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示范典型。一是大力培育示范镇、示范村。选择基础较好、条件成熟、群众积极性高的镇村现行试点,在全面推广金银花种植的同时,按照“一镇一业、多镇一业,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思路,全力加快茶叶、金银花、黑五类等特色产业发展,目前,池上、源泉、南博山等5个镇和上瓦泉等30个村已整建制建成有机农产品生产镇、生产村。二是大力培育示范基地。积极探索联合出租、土地入股、租赁经营等多种模式的土地流转机制,着力打造10万亩金银花、万亩猕猴桃、万亩绿茶等10余个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实现了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三是大力培育示范户。选择有一定种植规模和帮扶效应的农户进行重点扶持,发挥对周边农户“传、帮、带”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迅速形成了发展有机农
业的良好氛围,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实施龙头带动,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企业化运作、园区化管理、专业化开发、规模化经营,初步形成了生产布局区域化、产业基地规模化、经营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围绕延伸拉长农业产业链条,鼓励非农企业向有机农产品种植加工业转移,大力引进和发展有机农产品精神加工项目,重点扶持山东豆禾、山东上水等10余家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发展了宏泉猕猴桃、金洼韭菜等一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有机农业发展模式,建立了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民也从传统的生产者实现了向经营者、农业工人的转变。目前,全区拥有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69家,年销售收入近20亿元,拥有农业专业合作组织221
个,带动8000余户农户从事有机农业生产。
四、强化科技支撑,搭建多元化技术服务平台。坚持技术支撑、标准普及、质量监管三管齐下,夯实有机农业发展基石。一是完善技术支撑体系。投资5000万元建成集科技研发、科学实验、成果展示、检测执法于一体的有机农业发展中心。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建立了10处农业科技示范园,集中打造种苗繁育、技术培训和研发基地。组建了有机农业专家顾问团,加强对基地农户生产技术培训。建成了10处有机肥生产厂,推广使用多种生物和物理杀虫技术,解决了制约有机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二是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制定了有机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检测规范和标准,严格落实基地生产资料专供、生产户登记备案、农业管理记录等要求,强化生产技术有标准、农产品有编号、最终产品有检测的产销对接机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标准化生产体系。三是完善市场监管体系。严格“有机”市场准入,建立了有机农产品检测中心,成立了区镇两级农业执法大队,强化对有机农产品质量的检验和种植标准的监控,杜绝不合格产品
进入市场,确保有机农产品质量达标。
五、强化政府推动,构建支撑保障体系。一是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围绕有机农业的做大做优做强,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奖励办法,累计投入1500余万元对基地规划建设、龙头企业发展、品牌创建、市场开拓、科技项目推广进行扶持,最大限度调动各级发展有机农业的积极性。二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先后在北京、济南、上海成功举办了有机农产品推介会,在北京、上海、天津设立了有机农产品专柜、专卖店,注册“颜山牌”有机农业集体商标,产品远销欧、美、日、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同时,制作了博山有机农业电视专题片和画册,在各主流媒体刊登发展有机农业的有关情况,全面提升了博山有机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了总投资3255万元的石马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11座小型病险水库加固工程,整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等农业政策和资源要素,对生产区内的农田、灌溉、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综合治理,为有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
报:农业部;厅领导
发:各市农业局(农委);有关县(市、区)农业局;厅各处室及事业单位
责任编辑:韩雪梅 信息来源:山东省农业信息中心
第三篇: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防控污染提升农产品质量的供应链管理
所谓现代农产品供应链,是以超市为龙头,由连锁超市、农产品供应商、供应商的直属农场和协作生产农户为主要参与者的农产品供应链。
由于农产品供应链的链条长,由超市经营农产品,进而实现基地建设,不仅有助于节约交易成本,而且在目前有关部门对农业环境污染立法不完善和执行难的制度空间下,可以把源于消费者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要转化为利益动力,传递到整个供应链体系中,利用“优质优价”的机制,实现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者的激励。同时还可以排除价格信号“失真变形”等问题,探索一条借助超市等企业运用“看得见的手”的制度因素,来治理农业环境污染问题的路子,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救火式防治模式,从根本上实现我国农业环境健康、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发展现代农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方面,今后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充分重视超市作为现代农产品供应链在提高食品质量安全和防治农业环境污染的积极作用,努力倡导超市零售业态的发展,特别是大型连锁超市的大力发展。
2.鼓励超市等供应链关键节点组织按照“一体化”经营模式进行联结,发展“超市农业”,建立比较稳定的有数量品质标准的产品供求关系;鼓励在农户与公司之间采用合同生产等契约模式,使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超市供应商能够获得安全优质农产品,在帮助合同农户获得稳定高收入的同时,又保护了农业生产环境。
3.鼓励农户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广合作社、专业协会等组织模式,促进农户与现代农产品供应链的联结,逐渐改变农户小规模、分散化的局面,提高农产品供应链效率,促进各种保证农产品质量和产地环境安全的现代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集成使用,缓解和防治农业污染。
六、相关政策措施建议
当前,农业污染防治实践普遍显示,许多好的技术模式被束之高阁,无法实施。因此,防控污染提升农产品质量不应仅考虑技术层面的问题,还应考虑政策层面的问题,要进一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建立经济激励机制;二是实施政策调控措施;三是构建高效管理制度;四是建立政府、市场、社会联动机制;五是制定法规保障体系。
第四篇: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实际行动迎接奥运会的到来。该区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员制度,在各乡镇(街道)配备1名农产品质量安全员,负责对本辖区范围内农资经营户,农产品生产、加工、经销单位和个人进行监管。
农产品质量安全员具体承担四大职责:一是对本管辖区域内的农资、种子、兽药等经销户进行日常的进货或进场等相关的票证检查,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方可销售;二是对不符合要求的相关产品禁止其在管辖的区域内销售,并把相关情况及时上报;三是对本区域内销售的相关产品定期和不定期地配合区执法大队人员进行抽检;四是监督经销户进行进货和销售记录,建立购销登记台帐等,以便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同时,区农业局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员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员必备的相关工作技能。目前,首批12名农产品质量安全员已正式上岗。
第五篇:农产品质量安全
章力建: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展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巡视员 章力建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业。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向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用占世界不到9%的耕地成功解决了世界近21%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促进全球反贫困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国农产品质量总体上是安全的,呈现不断向好的趋势。
一、充分认识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意义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责任重、意义大。
(一)我国越来越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产量是第一位的,这是国情决定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随着农产品供求进入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新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国家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社会公众期待越来越强。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反映。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这个阶段人民群众的消费观念已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安全”转变,更多地考虑农产品是否安全、是否有益于健康。因此,必须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数量安全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统筹好数量、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
(三)与农业产业发展关联度越来越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质量安全是关键。因此,必须全力以赴,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二、科学分析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
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抓好农业生产、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法律法规、执法监管、检验监测、标准化生产以及重大活动保障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一些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大幅度提升,2010年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总体达到96%以上,比2001年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农业农村发展所处的阶段相关,与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相关。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时期,在一定程度上讲,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比解决数量安全问题更复杂、更艰巨。
从思想认识看,一方面,部分生产经营者行业自律意识不强,受经济利益驱动,掺杂使假、违规添加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等行为屡禁不止。另一方面,部分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科学认知水平不高,对于质量安全、有毒有害等科学知识,缺乏常识和判断,有时一则不实信息,很容易引起过度反应。还有一方面,一些地方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认识到质量安全对全局的深刻影响,“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比较普遍,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还存在。
从产业现状看,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之所以难,难就难在与世界上任何国家比,我们面对的经营主体面广量大、小而分散,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目前全国共有
2.4亿农户,户均承包耕地7.5亩,农民专业合作社37.91万家,实有入社农户2900万左右,仅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2%。不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的状况,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
从工作基础看,长期以来,农业的产业体系、技术体系和保障体系基本上是围绕增产而建立的,质量安全工作相对滞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基础工作不加强,就难以改变目前被动的局面。
三、进一步明确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
(一)“十二五”时期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按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要求,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把持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作为主要目标,把提升监管能力、加强质量安全建设作为主要任务,坚持一手抓执法监管、一手抓标准化生产,强化政策导向,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工作基础,保障农业产业健康发展,让人们消费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主要任务是:消除隐患保安全,深化专项整治,着力消除风险隐患,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控制源头上水平,从生产入手,大力推进标准化示范创建,强化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健全体系强能力,强化机构队伍建设,加强条件保障,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完善制度建机制,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长效监管机制。实现“十二五”目标任务,关键是健全五大体系:标准体系,建立健全以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为重点、品质规格标准相配套、生产规范规程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建立起以国家级质检中心为龙头、省级质检中心为主体、地市级质检中心为骨干、县级质检站为基础的检验检测体系。认证体系,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大幅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满足市场对安全品牌农产品的强劲需求。应急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强化应急条件保障,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和信息畅通、联防联控的应急处置网络。监管体系,建立健全部省地县、特别是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结合农业综合执法,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体系“机构专业化、人员稳定化、经费预算化、手段现代化”。
(二)当前几项重点工作
1.抓专项整治。针对当前突出问题,要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在整治工作中,要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
一是更加突出源头监管。投入品是质量安全的源头。要从投入品生产、流通、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入手。
二是更加突出基地监管。重点是主产区、优势产区以及大中城市郊区生产基地监管,严格落实好生产过程控制、质量监测等管理措施。
三是更加突出制度机制建设。就是把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起来,把好出口、守住入口。健全完善风险预警、检打联动、联防联控机制。强化检验检测,科学评估危害,及时开展风险预警,提出防范措施,指导生产、引导消费。
2.抓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业标准化,当前在于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长远在于提升农业产业素质。
一是加快标准制修订工作。紧紧围绕产品安全和产业发展需要,加快制定符合各地生产实际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突出实用性,让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真正看得懂、用得了、效果好。
二是大规模开展产品标准化园区建设。以标准化园区创建为基础,由点及面,不断扩大生产面积和总量规模。
三是规范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生产行为。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普及质量安全科学知识,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是大力推进品牌农产品发展。以品牌化带动标准化、推进产业化,实现农业标准化与市场效益直接挂钩,形成优质优价的市场激励机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抓保障能力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体系能力建设是基础。
一是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监管责任,细化管理措施,加大处罚力度,为深化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法律保障。
二是强化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重在提升、补充和完善。提升主要是部省两级质检中心的风险评估监测能力和预警水平;补充主要是将地市级检测机构纳入规划;完善主要是县一级基本上做到全覆盖。三是全面加强监管机构建设。在充实强化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职能、人员和条件的基础上,抓紧向地县两级延伸,努力实现“省级完善、地市健全、县级建立”的目标。
4.抓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快捷高效的应急处置能力是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一是要快速反应。一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第一时间通报情况、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努力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是要依法科学处置。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程序要求,组织开展调查核实、检验检测、发布结果。三是要强化协调配合。产地与销地之间要加强情况沟通,强化协调配合,切实做到区域联动、上下互动。
中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农业的发展也需要中国的参与。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联系日益紧密,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农业对外开放格局。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断吸收和引进世界各国农业先进经验、技术、人才和资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和人才培训,积极参与农业领域国际事务,积极推动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