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产品质量安全复习资料
填空
1.植物分析按其目的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营养诊断分析或作物组织分析,另一
类是品质鉴定分析或产品分析。
2.植物分析按照测试方法和所测成分形态的不同,分为一类是全量分析,另一
类是可溶性养分的组织速测。
3.样品的采集是分析质量控制中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一个环节,它对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4.植物组织样品的采集首先是选定有代表性的样株,样株数目应视作物种类、株间变异程度、种植密度、株型大小或生育期以及所要求的准确度而定。一般为10~50株。
5.采集的植株如需分不同器官(如:叶片、叶鞘、叶柄、茎、果实等部位)测
定,需要立即将其剪开,以免养分运转。
6.采集的植株样品是否需要洗涤应视样品的清洁程度和分析要求而定。
7.植物样品的干燥通常分为两部分:先将鲜样在80~90℃烘箱中鼓风烘
15-30min(松软组织烘15min,致密坚实的组织烘30min),然后降温至60-70℃,逐尽水分。
8.瓜果蔬菜的分析一般都用新鲜样品,随分析目的要求不要,有的需要全部样
品,有的只需分析可食部分。
9.植物体内氮主要以蛋白质、氨基酸或酰胺等有机态存在,加上数量不等的硝
态氮。
10.植物体内磷主要以有机磷和核酸、磷脂、植素等的形态存在于植物组织中。
溶液中磷的测定,最常用的钼蓝比色法和钒钼黄比色法,当磷的含量高时,选用钒钼黄法为佳,反之则可用钼蓝法。
11.溶液中钙、镁的测定,目前都用EDTA配合滴定法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2.植物微量元素的营养诊断,一般包括外形诊断、土壤测试、植物分析和田间
实验。
13.植物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一般包括样品的化学前处理和元素的定量测定两
个方面。
14.一般植株的正常含铜量为5~30mg/kg,低于5 mg/kg则明显不足,高于30mg/kg
则过量或可能出现中毒。
15.植物含钼量一般在0.1~0.5mg/kg之间,当植物成熟叶片中含钼量低于
0.1mg/kg,就可能缺钼。
16.第一限制氨基酸:赖氨酸,第二限制氨基酸:色氨酸
17.开氏法是测定全氮量的经典方法,是丹麦人开道尔于1883年用来研究蛋白质
变化的。
18.氨基酸分析方法包括测定氨基酸的总含量及测定全氨基酸中每种氨基酸的含
量两个方面。
19.碳水化合物是多羟醛、多羟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主要存在植
物体,占植物干重的50﹪-80﹪,在动物体中含量较少,仅占动物干重的2﹪。
20.在农产品中,谷类食物、水果、蔬菜及牧草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棉、麻、竹、木等几乎全是纤维素组成。粮食含有丰富的淀粉;甘蔗、甜菜含大量的蔗糖;鲜果含有较多的果糖、果胶。
21.现代营养研究工作指出,合理的膳食组成中,碳水化合物应占热能的50﹪-70
﹪,但不大于70﹪,其中食糖的热能不能超过15﹪。总碳水化合物分为两类:有效碳水化合物和无效碳水化合物,后者称为膳食纤维。
22.农产品中水溶性包括单糖(葡萄糖、果糖)、双糖(蔗糖)。水溶性糖的测定
首先须用水80℃浸提出来,也可以用酒精浸提。
23.淀粉可直接被酸水解生成葡萄糖,或被酶水解生成麦芽糖和糊精,再经酸水
解生成葡萄糖,这是淀粉经酶或酸水解后测定还原糖计算淀粉含量的理论基础。
24.旋光法测粗淀粉:在一定的酸度和加热条件下,使淀粉溶解和部分酸解,生
成一定的水解产物,具有一定的旋光性,可用旋光计测定。
25.酶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和糊精,再经酸水解最后也都水解成葡萄糖。
26.粗纤维的测定:范苏士特的酸洗涤剂法(ADF)较为简便。
27.果胶物质是一种植物胶,可作为食品生产中的胶冻材料和增稠剂,也是一种
良好解毒剂和预防剂。
28.果胶物质的测定,通常采用的方法有重量法、果胶酸钙滴定法、咔唑反应比
色法。
29.动植物组织中含有油脂和类脂两大类物质,总称为脂类。
30.溶剂最普遍应用的为乙醚,因其有较低沸点和容易提取等优点;但有易着火
爆炸等缺点。所以,在测定过程中要注意通风和严禁明火。
31.AOAC公定法采用酸水解法测定谷物、面粉中脂类含量。
32.在粮油籽粒中,绝大部分的脂肪是作为复合脂类的基本结构成分而存在的。
33.酸度的总测定包括总酸度(可滴定酸度)、有效酸度(氢离子活度、pH值)
和挥发酸。
34.维生素按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A、D、E、K)和水溶性(B1、B2、B6、B12、P、PP、C)两大类。
35.无机污染物质的分析多采用全量分析,包括土壤、肥料、植物分析,用以评
价土壤污染程度和农产品质量。
简答题问答题(30分,5题左右)
1.样品采集的一般原则242
a.代表性:数量很小的分析样本必须能代表所研究的实物总体
b.典型性:针对所要达到的目的,采集能充分说明这一目的的典型样品 c.适时性:对新鲜植物样本的植物营养诊断或品质分析的采样及分析必须
有一个时间概念
d.防止污染:要防止样品之间及包装容器对样品的污染,特别要注意影响
分析成分的污染物质。
2.水分测定方法246
a.加热干燥法
b.蒸馏法
c.依赖水的化学反应的方法
d.依赖测定水分含量改变而改变的而又有规律变化的某些物理性质的方法
3.常压直接烘干法的方法原理247
样品在100~105℃情况下烘干一定时间至恒重,即失去的质量,被认为
是水分含量,所以这是一种间接测定水分的方法。样品在高温烘烤时可能会有部分易焦化、分解或挥发成分损失而至产生水分测定的正误差,也可能因
水分未完全逐尽,或在样品冷却、称量时吸湿,或有部分油脂等被氧化增重而造成的负误差。但在严格控制操作条件的情况下,对大多数试样而言,烘干法仍然是测定水分的简易标准方法。
4.总灰分的定义和组成、测定方法、内容257
定义:在植物组织或农畜产品分析中,样品经高温灼烧,有机物中的碳、氢、氧等物质与氧结合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而碳化,残留物呈无色或灰白色的氧化物称为“总灰分”。
组成:动物性原料的灰分含量由饲料的组分、动物品种及其它因素决定;植物性原料的灰分含量及其组分则由自然条件、成熟度等因素决定。
测定方法:(1)直接灰化法:一般灰化法、灰化后的残灰用水浸湿后再次灰化、灰化后的残灰用热水溶解过滤后再次灰化残渣。(2)添加醋酸镁或硝酸镁或碳酸钙等灰化。(3)添加硫酸灰化。
灰分的测定内容:灰分的按溶解情况,测定内容可包括,总灰分(即粗
灰分),水溶性灰分、水不溶性灰分、酸溶性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
5.什么是粗蛋白,如何测定纯蛋白含量284
蛋白质的分析方法很多。可分为两类:一是利用蛋白质的共性,即含氮量、肽键和折射率测定蛋白质含量;另一类是利用蛋白质中特定氨基酸残基、酸、碱性基团和芳香基团测定蛋白质含量。最常用的方法是开氏法,因其中尚有氨基酸、酰氨等非蛋白质氮,故称“粗蛋白”,如果蛋白质用重金属盐等沉淀分离以后,进行全氮测定,由氮换算而成的蛋白质的含量,称为“纯蛋白”。
6.测定色氨酸的方法298
一类是找出一种理想的水解方法,使色氨酸和其他的氨基酸一样,且用离子交换色层进行测定;二是暴露具有反应活性的吲哚环,然后在与某些试剂反应生成带色化合物,进行比色测定;三是利用色氨酸天然特有的近紫外吸收峰,对色氨酸进行分光光度或荧光测定。
7.水溶性糖的重要意义302
a.为了研究植物不同生长期体内CN代谢,常须分析水溶性糖
b.水果、蔬菜中糖分分析,以评价其品质及其在贮运过程中含糖量的变化 c.糖用甜菜、甘蔗等糖料作物中糖的分析以及动物饲料中糖的分析等
由于样品中糖分的组成和含量不同,要求也不同,因选择不要方法进行分析。因此,可溶性糖的测定,对于鉴定果蔬、糖用作物等品种,以及对改进栽培技术和选择合适的贮藏方法都有重要的意义。
8.维生素样品分析一般程序359
a.用酸、碱或酶分解样品,使其中的维生素游离出来;
b.用溶剂进行提取;
c.分离干扰物质,对样液进行分离提纯;
d.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定量
9.维生素C总量测定的方法原理363
维生素C总量包括还原性VC,脱氢型VC和二酮古乐糖酸,将样品中的还原型抗坏血酸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进一步水解为二酮古乐糖酸。二酮古乐糖酸与2,4-二硝基苯肼耦联生成红色的脎。其呈色的强度与二酮古乐糖酸浓度成正比,可以比色定量。
10.籽粒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245
从个别植株上如谷物或豆类作物上采取种子样品是,应考虑栽培条件的一致性。种子脱粒后,去杂、混匀,按四分法缩分成平均样品,重量不少于25g。若从试验小区或大田采集可按照植株组织样品的采集方法,选定样株后脱粒、混匀,按四分法缩分后取得250g样品。
采样是应选择完全成熟的种子,因为不成熟的种子其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差异。若从成批收获物中取样,则应在保证样品有代表性的原则下,在散装堆中设点取样,或从包装袋中随机取原始样品,再用四分法或分样器缩分至500g左右
将所采取的籽粒样品风干,去杂和挑去不完整粒,用磨样机或研钵磨碎,使之全部通过0.5—1mm筛,储于瓶或袋中,内外贴上和放置标签备用。
第二篇: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防控污染提升农产品质量的供应链管理
所谓现代农产品供应链,是以超市为龙头,由连锁超市、农产品供应商、供应商的直属农场和协作生产农户为主要参与者的农产品供应链。
由于农产品供应链的链条长,由超市经营农产品,进而实现基地建设,不仅有助于节约交易成本,而且在目前有关部门对农业环境污染立法不完善和执行难的制度空间下,可以把源于消费者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要转化为利益动力,传递到整个供应链体系中,利用“优质优价”的机制,实现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者的激励。同时还可以排除价格信号“失真变形”等问题,探索一条借助超市等企业运用“看得见的手”的制度因素,来治理农业环境污染问题的路子,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救火式防治模式,从根本上实现我国农业环境健康、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发展现代农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方面,今后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充分重视超市作为现代农产品供应链在提高食品质量安全和防治农业环境污染的积极作用,努力倡导超市零售业态的发展,特别是大型连锁超市的大力发展。
2.鼓励超市等供应链关键节点组织按照“一体化”经营模式进行联结,发展“超市农业”,建立比较稳定的有数量品质标准的产品供求关系;鼓励在农户与公司之间采用合同生产等契约模式,使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超市供应商能够获得安全优质农产品,在帮助合同农户获得稳定高收入的同时,又保护了农业生产环境。
3.鼓励农户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广合作社、专业协会等组织模式,促进农户与现代农产品供应链的联结,逐渐改变农户小规模、分散化的局面,提高农产品供应链效率,促进各种保证农产品质量和产地环境安全的现代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集成使用,缓解和防治农业污染。
六、相关政策措施建议
当前,农业污染防治实践普遍显示,许多好的技术模式被束之高阁,无法实施。因此,防控污染提升农产品质量不应仅考虑技术层面的问题,还应考虑政策层面的问题,要进一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建立经济激励机制;二是实施政策调控措施;三是构建高效管理制度;四是建立政府、市场、社会联动机制;五是制定法规保障体系。
第三篇: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实际行动迎接奥运会的到来。该区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员制度,在各乡镇(街道)配备1名农产品质量安全员,负责对本辖区范围内农资经营户,农产品生产、加工、经销单位和个人进行监管。
农产品质量安全员具体承担四大职责:一是对本管辖区域内的农资、种子、兽药等经销户进行日常的进货或进场等相关的票证检查,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方可销售;二是对不符合要求的相关产品禁止其在管辖的区域内销售,并把相关情况及时上报;三是对本区域内销售的相关产品定期和不定期地配合区执法大队人员进行抽检;四是监督经销户进行进货和销售记录,建立购销登记台帐等,以便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同时,区农业局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员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员必备的相关工作技能。目前,首批12名农产品质量安全员已正式上岗。
第四篇:农产品质量安全
章力建: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展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巡视员 章力建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业。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向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用占世界不到9%的耕地成功解决了世界近21%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促进全球反贫困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国农产品质量总体上是安全的,呈现不断向好的趋势。
一、充分认识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意义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责任重、意义大。
(一)我国越来越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产量是第一位的,这是国情决定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随着农产品供求进入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新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国家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社会公众期待越来越强。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反映。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这个阶段人民群众的消费观念已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安全”转变,更多地考虑农产品是否安全、是否有益于健康。因此,必须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数量安全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统筹好数量、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
(三)与农业产业发展关联度越来越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质量安全是关键。因此,必须全力以赴,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二、科学分析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
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抓好农业生产、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法律法规、执法监管、检验监测、标准化生产以及重大活动保障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一些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大幅度提升,2010年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总体达到96%以上,比2001年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农业农村发展所处的阶段相关,与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相关。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时期,在一定程度上讲,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比解决数量安全问题更复杂、更艰巨。
从思想认识看,一方面,部分生产经营者行业自律意识不强,受经济利益驱动,掺杂使假、违规添加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等行为屡禁不止。另一方面,部分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科学认知水平不高,对于质量安全、有毒有害等科学知识,缺乏常识和判断,有时一则不实信息,很容易引起过度反应。还有一方面,一些地方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认识到质量安全对全局的深刻影响,“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比较普遍,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还存在。
从产业现状看,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之所以难,难就难在与世界上任何国家比,我们面对的经营主体面广量大、小而分散,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目前全国共有
2.4亿农户,户均承包耕地7.5亩,农民专业合作社37.91万家,实有入社农户2900万左右,仅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2%。不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的状况,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
从工作基础看,长期以来,农业的产业体系、技术体系和保障体系基本上是围绕增产而建立的,质量安全工作相对滞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基础工作不加强,就难以改变目前被动的局面。
三、进一步明确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
(一)“十二五”时期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按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要求,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把持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作为主要目标,把提升监管能力、加强质量安全建设作为主要任务,坚持一手抓执法监管、一手抓标准化生产,强化政策导向,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工作基础,保障农业产业健康发展,让人们消费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主要任务是:消除隐患保安全,深化专项整治,着力消除风险隐患,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控制源头上水平,从生产入手,大力推进标准化示范创建,强化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健全体系强能力,强化机构队伍建设,加强条件保障,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完善制度建机制,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长效监管机制。实现“十二五”目标任务,关键是健全五大体系:标准体系,建立健全以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为重点、品质规格标准相配套、生产规范规程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建立起以国家级质检中心为龙头、省级质检中心为主体、地市级质检中心为骨干、县级质检站为基础的检验检测体系。认证体系,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大幅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满足市场对安全品牌农产品的强劲需求。应急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强化应急条件保障,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和信息畅通、联防联控的应急处置网络。监管体系,建立健全部省地县、特别是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结合农业综合执法,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体系“机构专业化、人员稳定化、经费预算化、手段现代化”。
(二)当前几项重点工作
1.抓专项整治。针对当前突出问题,要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在整治工作中,要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
一是更加突出源头监管。投入品是质量安全的源头。要从投入品生产、流通、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入手。
二是更加突出基地监管。重点是主产区、优势产区以及大中城市郊区生产基地监管,严格落实好生产过程控制、质量监测等管理措施。
三是更加突出制度机制建设。就是把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起来,把好出口、守住入口。健全完善风险预警、检打联动、联防联控机制。强化检验检测,科学评估危害,及时开展风险预警,提出防范措施,指导生产、引导消费。
2.抓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业标准化,当前在于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长远在于提升农业产业素质。
一是加快标准制修订工作。紧紧围绕产品安全和产业发展需要,加快制定符合各地生产实际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突出实用性,让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真正看得懂、用得了、效果好。
二是大规模开展产品标准化园区建设。以标准化园区创建为基础,由点及面,不断扩大生产面积和总量规模。
三是规范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生产行为。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普及质量安全科学知识,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是大力推进品牌农产品发展。以品牌化带动标准化、推进产业化,实现农业标准化与市场效益直接挂钩,形成优质优价的市场激励机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抓保障能力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体系能力建设是基础。
一是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监管责任,细化管理措施,加大处罚力度,为深化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法律保障。
二是强化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重在提升、补充和完善。提升主要是部省两级质检中心的风险评估监测能力和预警水平;补充主要是将地市级检测机构纳入规划;完善主要是县一级基本上做到全覆盖。三是全面加强监管机构建设。在充实强化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职能、人员和条件的基础上,抓紧向地县两级延伸,努力实现“省级完善、地市健全、县级建立”的目标。
4.抓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快捷高效的应急处置能力是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一是要快速反应。一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第一时间通报情况、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努力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是要依法科学处置。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程序要求,组织开展调查核实、检验检测、发布结果。三是要强化协调配合。产地与销地之间要加强情况沟通,强化协调配合,切实做到区域联动、上下互动。
中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农业的发展也需要中国的参与。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联系日益紧密,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农业对外开放格局。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断吸收和引进世界各国农业先进经验、技术、人才和资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和人才培训,积极参与农业领域国际事务,积极推动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
第五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情况
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情况
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情况。全市现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23个,其中市级1个,县市区级12个,乡级10个,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市级4人,县市区级21人,乡级20人。现有农业执法机构13个,其中市级1个,县市区级12个,在编执法人员85人,未在编执法人员183人,现有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45个,其中市级1个,县市区级12个,乡级1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1个,超市、企业及农产品生产基地23个,共有检测人员89人。
2、“三品一标”情况。到目前为止,全市无公害农产品认定面积达到378万亩,获得“三品”认证的产品达183个,参加认证的企业106家,其中无公害农产品98个,面积278万亩,绿色食品80个,面积120万亩,有机食品5个,面积10万亩,地理标志产品8个。
3、种植业生产情况。粮食是我市的主导产业,年播种面积850万亩左右,总产330余万吨。柑桔是我市的优势产业,面积90万亩,年产量最高达35万吨。全市现有茶叶面积9万亩,年产量4374吨,蔬菜播种面积137万亩,总产237万吨,总产值21亿元,其中城市专业菜地面积4万亩,商品菜地10万亩,面积达1000亩以上的蔬菜生产基地发展到23个。
4、农产品加工企业情况。全市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4199
家,年总产值136亿元,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1家,市级龙头企业133家,产值达5000万元的企业26家,过亿元的8家,过10亿元的1家。
5、农资生产企业、经营门店情况。全市目前有化肥生产企业26家,年生产量6万吨,有农药生产厂家4家,有农药、化肥、种子经营门店2312家,经营品种上万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