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质监局XX年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2 15:5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市质监局XX年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市质监局XX年工作总结》。

第一篇:XX市质监局XX年工作总结

XX市质监局XX年工作总结

突出重点

乘势而上全面推进XX经济快速发展

XX年是市质监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快速发展”的关键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大稳定、大服务、大发展”的整体指导思想,以全面贯彻省局109号文件,强化“三种意识”,搞好“两大服务”作为全局上下干事创业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紧紧围绕XX的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思维,务实重干,单项工作争先进,整体工作创一流,加快推进质监事业全面健康发展。先后被省局和市委、市政府授予“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XX-XX年依法治市先进集体”,被省纪委、监察厅、人事厅授予“XX-XX年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等28项荣誉称号。全局上下风正气顺,斗志高昂,你强我胜,你优我先,竞相发展的工作运行态势已经形成。

一、顺应新农村建设,实行高起点推进,重点亮点工作成效显著

(一)创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活动取得实质性突破

XX市XX年度被国家标准委确定为全国2个创建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之一。一年来,我们按照“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正确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积极实施”的整体工作方针,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把创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市作为全市系统的中心工作,全力以赴,务求实效,得到了国家标准委的充分肯定,11月下旬,国家标准委专门对我们的创建工作进行了调研,评价说“XX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在全国创出了经验,走出了路子,值得推广”,徐济超副省长在XX调研时,对我们的农业标准化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说“XX农业标准化示范全国”。在具体工作推进中,我们重点抓往四大关键点:

第一个关键点是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的合力推进格局。农业标准化是一项综合工程,单靠质监部门无法实施,我们通过多方协调,把农业标准化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成立市长挂帅,质监、农业、畜牧、林业、烟草、蔬菜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创建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的创建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我局;完善了小麦、玉米、林业、养殖、蔬菜、水产六个专业技术委员会。由政府下发了年度创建工作台帐,明确各级政府、各单位的工作目标,市领导牵头,对目标推进情况进行督导,督导结果以工作简报形式在全市通报。7月份副市长崔新芳带领市直涉农部门一把手,深入各示范区对各县区、各部门的台帐落实情况进行现场督查,为农业标准化示范市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二个关键点是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在龙头企业多、规模大的县区,我们采取公司+基地+标准+农户和龙头+标准+市场模式进行推进;在龙头企业少、群众基础较好的县区,我们采取协会+标准+农户+市场和经济人+标准+农户模式推进。目前,全市标准化种植、养殖分别达到49%和42%,有139个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省级认证,31个农畜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产品认证,4个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出口大蒜2400吨、小尖椒600吨、脱水香葱30吨。全市12家涉农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双汇集团在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后,又通过了美国HAccP认证,完成了日本、俄罗斯、美国注册,取得了向国际市场出口肉类产品的通行证。培育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0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5家,全市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1580个,从业人员达到34.5万人。

第三个关键点突出示范引路,典型带动。根据我市一荤、一素产业特色明显和农村种植结构调整的新形势,我们因势利导、狠抓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确定临颍县固厢乡等12个乡(镇)为全市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试点单位;制订了《XX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新申报了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8个,确立市级示范项目11个,使全市国家、省、市三级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达到52个。围绕示范项目,先后制定发布了《无公害食品小麦生产技术规程》等农业地方标准46个和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33项,涉及蔬菜、水果、经济作物等多个领域。并根据全市优质粮生产情况,建立了我市优质小麦、无公害蔬菜、生猪养殖、速生杨、食用菌、玉米六个导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先后收集国家、行业和省地方标准220多个。同时利用“3·15”、“质量月”、“世界标准日”等重大活动联合开展送技术、送标准、送科技“三下乡”活动,今年,组织全市20多家名植、养殖专家深入到专业村、专业户、田间地头免费对农户培训指导10余次,免费发放农业标准化技术手册2500多份,宣传单5000余份,举办各类培训班46场,培训人员达1XX多人。11月初,龙云无公害蔬菜基地顺利通过国家示范项目验收。目前,仅市龙头企业年加工转化粮食220万吨,生猪1200万头,羊100万只,牛80万头,蔬菜5万吨。据定量统计分析,标准化种植蔬菜的农户,今年平均亩效益达3200多元,全市标准化种植面积按最保守的41.2万亩计算,仅此一项农民收入近13亿元,周庄附近的标准化草莓种植,亩均收入已达近8000多元,是常规作物的二倍多,极大促进了农民增收。

第四个关键点是完善了多元化投入体制。采取政府定点扶持,项目验收奖励等措施,调动企业和农户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如在双汇工程、无公害蔬菜工程、优质小麦工程推进中,市政府每年投入500多万元的贴息资金,与此同时,发挥企业投入的主体作用,由过去的政府单纯投资转为政府、企业、社会三方投资,切实解决经费不足问题。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农业标准化资金8700多万元。创建第一阶段工作圆满完成,按照这样的发展态势,明年可顺利通过验收。

(二)食品安全监管扎实有效

XX是中国食品名城、食品工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64%,食品安全也被市委、市政府列入天字号工程,我们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重点工业500亿上台阶工程”,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坚持“县为基础,划分区域,明确责任,市级督办,严格奖惩”的原则,筑牢食品安全八道防线,全方位实施食品安全监管。

第一道防线是进一步加大食品质量宣传,建立全社会关心、关注食品质量安全的舆论监督防线。我们在《XX日报》、XX电视台开辟“质监一线”专栏,并利用《食品周刊》、政府网站和市政府一年一度举办的食品节等诸多载体,广泛宣传食品质量安全和质监工作。一年来先后在《中国质量报》、《河南日报》等国家、省、市新闻媒体和人民网等知名网站发表各类报道260多篇,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第二道防线是持续开展多层次教育培训、不断提升企业的食品质量安全意识防线,先后举办4期不合格厂长经理培训班15期质量管理专题培训班,培训厂长、经理和企业质量管理、检验人员XX多人次。

第三道防线是严格市场准入,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安全消费防线。止目前,我市纳入食品生产许可证范围的297家企业取得265张生产许可证,取证率占总数的89%。同时,出台《证后监管作业指导书》,把证后监管形式内容、频次列入规定动作,确保取证企业的质量稳定。

第四道防线是建立反应迅速的预警防线,制定了《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及应急处置预案》,对可能存在的区域性、行业性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建立分析评估机制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办法,变事后整治变为事前预防,确保全市食品质量安全。今年,针对桶装饮用水质量,我们果断启动预警措施,报市政府统一对桶装水产品质量进行专项整顿,有效制止了区域性质量问题。

第五道防线是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档案,建立信用防线。结合全省食品专项整治活动,我们采取“三级梯队四员联动”开展食品企业普查登记工作。“三级梯队”即由各普查小组组成第一梯队,按照“横向到边、纵深到底、不遗不漏”、“进村、入企、入户”的原则,采取先大、后小、再作坊的方法分层次推进;由市局食品科、法规科人员组成第二梯队,根据各单位的进度,负责对各责任区域内的企业进行抽查,核实登记内容的真实性及准确性;由市局监察室组织人员组成第三梯队,对全市所有企业随机抽查,进一步督导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四员联动”即在国家质监总局要求日常监管“三员四定”(监管员、协管员、信息员)的基础上,增加食品检验能力较强的技术指导员,对企业的质量隐患进行技术指导,普查的同时,帮助企业整改。目前我市2541家大小食品加工企业已全部普查完毕,录入电子档案率100%,真正做到鼠标一点,企业情况一目了然。

第六道防线是建立高层次的标准防线。我们瞄准我市的食品支柱产业,多方协调,积极申报争取国家食品标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XX,抢占标准制定的制高点。目前双汇集团申报的全国畜禽屠宰标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和南街村申报的食品标准技术委员会调味品、方便面技术委员分会秘书长近期有望批复,申报成功后,将在国家标准的制修订破解技术贸易壁垒,化解行业风险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将对XX食品产业的健康长久发展起到极其深远的意义。

第七道防线是不断加强检验能力建设对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技术防线。我们一方面加快建设国家肉制品质检中心项目,另一个方面投资60多万元对市县两级食品检验室进行改造和设备更新换代,目前临颍县局食品检测能力已步入全省县级局前列。

第八道防线是强化督办检查,严格考核,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责任防线。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成立了“食品安全生产联席会议”,在全市5个县(区)均成立了由政府领导任组长的食品生产质量安全领导小组,与全市51个乡镇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在791个乡村聘请了803名协管员、信息员,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市、县、乡、村(街道)四级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大网络。

由于责任明确措施得力,目前我市食品质量合格率达90.2%,高于全省合格率3个百分点。

(三)质量兴市名牌战略工作取得新进展

重点实施“政府启动,部门联动,企业互动”的三动措施。首先由市政府转发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的意见》把质量兴市的目标、任务分解下发到各县(区)局、各单位对名牌、名优企业由政府进行专项资金奖励。其次是强化对企业的引导。结合XX食品安全信用试点市建设,我们把打造“诚信质量”,实施“名牌战略”,作为质量兴市工作的切入点,充分调研全市质量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导企业在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研发能力,提升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并通过名优产品的展示,对不合格品曝光等形式,以鲜活的实例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同时,强化部门合作,加强与工商局、药监局、科技局、中小企业局和统计局等部门的联系,逐步筹建企业数据网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由于措施得力,今年,我们又成功争取河南省名牌产品5个(新增2个,曙光一次性医疗器械和汇通速冻水饺、汤圆;到期复评3个,双汇、汇通生鲜肉和银鸽文化纸),河南省优质产品6个(银鸽生活纸、家家乐调味料、平平食品、巧巧膨化食品、罗孚文具、雪健挂面)。目前,我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个、国家免检产品6个、省名牌18个、省免检21个、省优质产品26个,已初步形成一个名牌产业群体。全市荣获名牌企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值的46%,利税占全市限额以上工业企业60%以上,成为XX经济发展的支柱。我们大力推进名牌战略,引导企业争创名牌,提升XX竞争力的做法,被河南省《政府工作快讯》第386期专期刊发,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徐济超副省长批示:“XX市通过质量管理,科技进步培育名牌,实现了名牌战略效应,提升了经济运行质量和增长速度。做法很好,具有示范意义”。市长靳克文批示:“实现名牌战略是我市增强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的一项重要任务,请新芳同志还要加大抓好这项工作。市质监局确实做了大量工作,应予表扬”。

(四)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我们以提高设备登记率、定期检验率、持证上岗率和事故结案率为重要手段,高质量完成了特种设备普查整治工作,建立了安全监察中心数据库,实现了特种设备检验、监督的网上互联,建立了网上动态长效管理机制;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组织网络建设,聘请230名安全监察协管员,建立完善协管制度、重大案件应急处理办法和责任追究制度,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安全网络,形成纵到底横到边的监察体系。同时,把双汇集团、香陈湾游乐园等21家单位49台特种设备纳入动态监控范围,确保特种设备安全大局稳定。

(五)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国家粮油及肉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项目是市委、市政府承诺XX年要办好的“十八件实事”之一。该项目选址在召陵区中山路中段,占地19.7亩,计划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总建筑面积9900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主楼建筑面积7017平方米,投资1600万元,检验仪器设备投资1200万元。预计XX年7月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已到位资金为列入XX年市财政支出预算的1000万元,出面协调双汇集团的200万元和向省政府申请的支持资金800万元已到位,合计XX万元。

XX年12月到XX年4月,我们完成了与召陵区政府签订土地征用协议书,并对地面附属物进行清理和地质勘探、建筑图纸设计和地基打桩工作。一期主体工程由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设计,楼高10层(其中地上九层,地下一层),工程施工由XX市建筑安装工程开发有限公司承担。XX年6月7日举行了工程奠基仪式,目前主体框架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楼层的墙面砌筑。按合同XX年1月11日主体工程完工,可进行内部装修。

建成后的国家粮油及肉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以国内一流、国际先进实验室的标准设计建设和配置的。设有样品处理室、感官检验室、综合化验室、仪器检验室、微生物检验室、特种品检验室、病毒研究室和标准情报研究室等,可以开展食品的常规项目和包括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检验,同时可以开展粮油及肉制品中的二恶英、口蹄疫、有机生物链和急性毒性等实验,对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进行研究、引进、转化、吸收、采用以及其检验方法的研究,成为具有食品质量检验、仲裁检验、标准制定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技术检验权威机构,对提高我省粮油及肉制品的检验能力,促进全省食品工业发展,特别是推动XX市“中国食品名城”建设和食品产业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总投资400万元的中国棉花公正检验XX实验室建设工程完工,设备基本到位,近期将正式投入使用。总投资200多万元的郾城区局、市锅检所、纤检所综合办公楼已通过审计,投入使用。

技术机构发展迅速。我们从两个方面推动技术机构发展,一是技术检测设备资源整合。市局组织了专家评审组,对各单位拟上的项目从市场前景、社会经济效益和人才资源配置上充分进行论证,审查项目的可行性,避免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市检测中心利用自来水公司的设备派驻专人,联合开展水表强检,业务收入快速增长。舞阳县局利用该县平升植物油公司闲置的检测设备,在产权不变的形式下,将4万余元的气相色谱仪等检测设备无偿转移到县局使用,大大提升了检测能力。二是技术检测人才资源整合。在强化专业技术对口学历教育的同时,我们采取引进和借用等多种形式,优化技术机构专业人才比例。累计招录2名研究生,18名专科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提高了全市的检验检测能力。

二、创新思维,把握中心,整体工作形成三大特色

年初,市局党组把发展思路定位在充实全国文明单位内涵,创新工作运行机制和提高工作效率三个层面上,统筹兼顾,全力运作。

(一)理顺服务体制,提升服务层次,形成人性化服务特色

我们高昂服务主旋律,把深化“两大服务”作为质监工作的头等大事,作为与企业社会沟通的“连心桥”,作为质监事业发展的生命线,从机制、内容、效果三个方面入手,创新“六大”服务模式。

一是积极探索执法监督服务三位一体的“阶梯式”服务。把行政执法案件查处过程分为三个阶梯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执法人员依法对案件进行查处,第二个层次是执法人员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梳理、会诊,形成《案后监管建议书》报市局主要领导,第三个层次是市局主要领导根据业务分工将建议书批转分管领导和职能科室,限期帮扶企业整改,形成执法服务一体化,彻底解决罚过放行、以罚代管现象。如舞阳金大地公司投产初,特种设备均未检定,部分安装公司也没有相应资质,稽查人员查处后,及时将建议书送移特监科和舞阳县局为其提供全方位安装、检测服务,深受企业欢迎,舞阳县金大地公司更是与舞阳县局签订了5年的常年服务协议,取得双赢。二是积极推行“前置式”服务。服务定单化,与企业签订服务协议,由企业选择服务内容,推行先服务、后收费的运作机制,由企业根据服务效果再交纳应付的各项费用。同时,在服务中实行“全天候作业”,企业什么时候需要,我们无条件跟进服务。如XX烟卷厂生产任务安排较紧,一年到头仅在“五·一”等假期中才停产检修,我们主动根据企业的生产安排,牺牲休息时间为其检测锅炉。三是积极推进“一票式”服务。选择全市100家规模的企业,一次性收取年度各项费用,内部的各科室、二级机构只上门搞服务,不再涉及收费,有效解决了多头收费问题,从根源上杜绝了商业贿赂现象的发生。四是积极推行“站点式”服务。投资120多万元,在双汇、龙云、南街村等24家大企业中设立驻企工作点,建立质量检测站,服务关口前移,拉近服务距离,随时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五是积极推行“代理式”服务。对市、县两级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指定专人负责代理,全程跟踪服务,如临颍新瑞生化公司建厂之初,我们就指定专人负责企业的手续办理,设备安装、标准制定、原料成品检测、人员培训等系列化服务,受到该县县委书记的高度赞扬,授予临颍县局服务重点项目一等奖,并奖现金1万元。六是积极推行“亲情式”服务。把全国文明单位的内涵延伸到工作的各个层面,制定了《公务活动文明用语和禁用语》,并在局门口予以张贴。无论任何人到局里办理任何事情,接待人员首先要做到“三个一”:进门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热茶;科室制作温馨联系卡和业务受理流程图,并对企业证照到期实行预警告知制度;服务大厅预备花镜并提供代填表格服务;锅检在全市电梯间悬挂质监温馨提示牌;在全市稽查系统全面开展人性化执法,如一案件中涉及企业投资者为香港人,大队派人到机场迎接,由于夜间天气寒冷,队员主动将自己衣服披在行政相对人员身上,人性化的关怀,使对立双方的关系融洽,问题和谐得到解决。同时,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我们主动开展“公益”服务。3月份,启动了“送光明进校园”活动,免费为XX高中、实验中学等3所学校700多名中小学生进行眼镜检测校验,市委副书记张社魁亲自参加我们的活动,并对我们高度赞扬。9月份,率先在全市倡仪爱心捐助贫困大学生,短短半天时间,干部职工捐款3.2万元,结对帮扶4名大学生完成4年学业,市文明委在《XX日报》上整版进行了宣传,对我局进行专门表彰。由于“两大服务”内容详实,成效突出,市政府以信息形式专期刊发了我们的先进经验和事迹,《中国质量报》、《大河报》、《XX日报》、市电视台等国家省市级新闻媒体多次进行了相关报道,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对我们提出表扬,市人大副主任蒋自周在省人大检查XX《中心小企业促进法》汇报会上,专门提出市质监局服务企业最扎实、最有效。

(二)狠抓作风转变,深入调查研究,形成高效化运作格局

随着目标管理的逐步规范化、科学化,我们的整体工作在全省系统和市直部门中较为靠前,如何从更深角度、更高层次推进全市系统工作快速、健康发展,年初,市局党组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把调查研究作为科学指导工作的出发点和突破口,摸清发展症结,强力实施三大模块调研。

第一个模块是分口调研。结合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经过反复讨论、酝酿,我们确定了全市食品质量状况、产品质量状况、眼镜配制质量状况、名牌战略推进情况、重点项目建设情况五大调研课题,由党组成员分别带领有关职能科室,深入社会和企业一线收集第一手资料,摸清企业实情,了解社会企业所需和我们工作推进中的困难、问题,有针对性地找出具体解决措施,形成书面调研报告,向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汇报。我们的食品质量专题调研报告被市政府以《领导参阅》形式发给市四大班子领导;我们的重点项目建设质量调研报告,使市政府同意我们提前介入市重点项目建设,对重点项目的建材、电料质量进行检查、监督;我们的名牌战略专项调研报告,被省政府《工作快报》386期专期刊发,得到徐济超副省长批示,作为典型经验进行推广,市委书记靳克文专门批示,对我局提出表扬。

第二个模块是集中调研。由市局一把手亲自带队,利用1个月时间,对所有县(区)局、二级机构和科室集中督导调研,现场办公,理顺业务关系,解决基层单位的突出问题。如市县两级稽查队职能冲突,重复检查,造成当地党委、政府对县区局的不满。我们根据省局执法职能调整的决定,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后,强化市局稽查队的管理职能,明确市县稽查队的职能划分,加强市县稽查队的沟通联系,不仅解决了市县两级的工作合力问题,而且保证了市局稽查队集中精力办大案、要案。郾城县区划调整后,检测机构无法律地位。若全部划归市检测中心因其人员众多,素质参差不齐,可能会拖垮市检测中心。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调研时现场办公,将郾城检测中心确定为市检测中心的单独核算实体,与市中心共有一个法人代表,食品检测整体纳入市中心,其他检测机构的人员、区域、项目、收支模式基本不变,有效解决了郾城检测机构的法律地位和人员吃饭问题,保证了郾城局大局稳定。舞阳县局底子薄,收入少,债务重,我们采取盘活办公楼后院闲置土地、变现还债的模式,使舞阳还清债务,轻装上阵。

第三个模式是现场调研,邀请省有关专家和局业务骨干组成专家服务队,开展“专家服务企业行”活动,深入我市36家中小企业,沉入车间班组,现场调研企业在生产、管理、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集中会诊,出谋划策,总结企业的经验教训,形成符合中小企业实际的质量管理模式,逐步推广。

三大模块的调研,理顺了各项业务关系,化解了事业发展风险,拓宽了业务领域,赢得了市委、市政府对质监工作的支持,也更准确的把握了质监工作在提升企业质量、加快企业发展的新思路,为质监事业的飞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开门整顿行风,铁腕整顿纪律,形成规范化工作局面

在抓实内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同时,我们采取廉政共建、作风整顿两手抓狠抓班子,队伍建设。

1、大手笔运作廉政共建。继续充实和市纪检委、监察局的廉政共建内容,把质监部门的廉政建设纳入市纪检委、监察局的日常工作中,形成廉政监督经常化、制度化的工作格局。同时,我们会同高新区管委会与企业开展了行风共建活动,联合与企业签定《行风共建服务企业责任书》。把质监局和管委会的服务内容、服务承诺和企业的权利义务进行深化明确,及时沟通、交流双方在行风建设中好的经验做法,查找存在问题,探索推进企业诚信和质监行风建设、深化惩防体系建设的新举措,并采取八项措施建立了行风共建长效机制。一是质监局和高新区管委会双方实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企业和社会的监督;二是按季度召开行风共建例会,交流行风建设情况;三是双方重要情况、重大活动相互通报制度;四是推行行风建设双向督导、相互检查制度;五是推行行风案件相互协查制度;六是建立联系企业制度;对走访中发现企业反映的问题,双方相互反馈,联合处理;七是设立投诉中心,公开受理社会各界对双方的投诉案件;八是聘任独立行风监督员,对双方优化环境建设的情况进行有效监控。

2、大范围构建廉政网络,我们从二个层面运作,一是市县局层层聘任廉政监督员,定期召开监督员会议听取意见、建议,对质监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反馈;二是建立联系回访制度,从党组成员作起,中层以上人员与市县乡企四级人员建立一对一联系点,制作联系卡,定期发放回收意见表,形成大联系网络建设。重点采取全访、调访、抽防、督防“四访”措施确保回访效果。首先是中层人员对行政相对人和企业定时统一全访;其次是纪检监察干部按全访数的20%进行调访,党组成员按10%的比例进行抽访,市局主要领导按2%比例进行督访,全面加强与企业和行政相对人的沟通联系,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化解矛盾,营造大监督大发展的工作氛围。

3、大气魄开展作风纪律整顿。针对全省XX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征集的意见建议,我们把10月份确定为作风纪律整顿月,在全市系统深入开展“开门大整顿,铁腕正行风”活动。采取“领导分包、学习整顿、督查暗访、打防并举”等多种措施,重点从基层单位和一线工作人员入手,严肃查处“吃拿卡要报”和“四难四乱”行为,建立完善依法行政、责任追究、规范收费、优质服务的工作新机制。一是由市局各党组成员抽调市局行政科室人员组成指导和督查暗访组,深入分包的县区局和二级机构,从宣传发动阶段开始,全面监控各单位的整顿活动开展情况,并参与各单位整改措施的制定落实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同时,主动到市县纪检纠风部门沟通汇报整顿情况,走访市县重点企业和知名人士,发放5000份行风调查问卷征求意见建议,并在市、县、乡三级企业中开展督查暗访,收集系统人员在工作中的违法违纪线索。二是开展“面对面”、“背靠背”自查自纠。对自查出的17条问题,由该单位领导进行包干处理,并化解矛盾,消除影响。三是严厉查处违法乱纪行为。对走访调查出的问题,市局党组组织专人进行核实,从重从快处理,以警效尤。四是严格督查。市局局长和纪检组长定期不定期深入基层单位督查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分包党组成员的工作进展情况,对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的,推倒重来,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树立了务实型、文明型、廉政型、高效型、服务型质监部门新形象。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XX年,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呈现出推进扎实,成效明显的发展态势,但认真回顾总结,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整体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已严重制约事业的快速发展。二是检测设备相对落后,检测项目有待增加。三是发展资金短缺,债务未偿还完前,事业投入相对较少。四是技术机构改革进展较慢,力度不大,这些问题已引起市局党组的高度重视,在下步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四、明年工作打算

XX年,我们将继续深化省局“五大工程”建设,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重点工业500亿上台阶工程”在各项工作全面发展、齐头并进的同时,重点对涉及XX经济发展和全局性的重点工作深抓细挖。

一是高标准推进创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工作。要抓实示范区建设载体,抓实标准体系的完善,抓实人才队伍的培养,抓实标准体系的推广应用,继续协调政府加大督查督导力度,力争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委考核验收,利用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支援XX新农村建设。

二是快速推进国家肉制品质检中心项目建设。要抓好设备和高层次人才引进两个关键点,引进先进设备、留住高层次人才、培训检测人员,提高检验力,力争7月底前通过国家验收,有效发挥国家中心的技术优势,为XX食品工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是抓好人员培训,提高整体队伍素质。加大学历教育和专业培训力度,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建立定岗定责,以岗定薪的绩效工资机制,做到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为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四是抓好科技投入。建立专项科技发展资金,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充足本职工作,搞适用型的科技攻关项目,优化检测方法,提升现有的检测检验能力,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五是抓好信息化建设。从硬化和软件两个方面入手,着力推进办公自动化建设,建成市县两级连网的大局域网,规范、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六是深化行风建设。进一步充实全国文明单位内涵,着力打造省级文明系统。进一步规范干部职工的从政行为,严肃查处影响部门形象的违法违纪行为,构建“廉洁、高效、文明、公正”的服务型、创新型、务实型、文明型的质监部门新形象,为XX经济的快速腾飞,为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和质监事业全面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市质监局2004工作总结

**市质监局2004工作总结2004,**市局在省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全面提高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转变作风,强化服务,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全面完成了2004年目标任务一年来,全系统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源头质量监管这条主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质监工作新路子。一是创新工作思路,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今年来,全系统始终坚持“三不变”、“三转变”、“三贴紧”的工作思路,适应了体制转变、职能调整、工作重点转移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地方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协调,为全面履行职能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二是完善工作机制,促进目标任务的完成。首先,严格落实考核激励机制。年初,市局将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完成时限、责任单位、责任人,并制定考核办法,每季度进行工作调度,半年进行考评,年终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和奖惩依据。其次,严格落实源头质量监管责任机制。按照定区域、定人员、定目标、定责任的“四定”要求,实行划片监管,确保源头监管工作落到实处。第三,建立完善督查督办、协调机制。重点在“三个加强”上下功夫:即加强对重点工作的督查督办、加强对县(分)局工作指导、加强内外部协调。三是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努力实现“四个新突破”。以源头监管、安全监察为重点,加大执法力度,在监管手段、监管方式、监管成效上有了新突破;以队伍建设为重点,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业务培训,在干部职工的管理、使用机制上有了新突破;以政风评议为重点,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规范管理、执法行为,政风建设有了新突破;以促进事业发展为重点,加强基础建设,业务工作与文明创建有了新突破。农业标准化工作受到省局表彰,安全生产、双拥工作、招商引资分别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单位称号并获得物质奖励,政风建设被市政府命名为“群众满意单位”。全系统用于基本建设、执法装备、技术设备和办公设施上的投入累计达***万元,占总收入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二、狠抓源头、强化服务,进一步加强质量监管工作今年以来,全系统把监督与服务有机融合起来,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强化监督中优化服务,实现了监督与服务的良性互动。

(一)围绕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于经济发展。一是扎实推进质量兴市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市政府“质量兴市”工作意见和“质量优秀产品和质量管理奖管理办法”,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质量兴市工作机制,质量兴市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县质量兴县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获优秀等次。**启动了新一轮质量兴县工作。开展了2004市质量管理奖和质量工作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全市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二是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确定9家企业11种产品为2004安徽名牌产品培育对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名牌产品培育计划,加强引导和扶持。经过精心培育,**、**公司的3种产品荣获“**名牌”称号。三是加快建设质量信用体系。建立了全市生产企业质量档案库,实行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按照省局和市政府信用体系建设总体要求,制定了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和质量信誉等级评价细则,建立企业质量信用征信和授信体系。对失信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实行“曝光”等惩戒措施,逐步形成政府依法监管、市场规范运作的信用管理和服务机制。为进一步规范液化气充装市场,组织充装单位在《**日报》公开发布了诚信经营承诺,加强行业自律。通过扎实开展质量诚信活动,企业的诚信意识普遍增强。四是积极为促进发展建言献策。建立了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树立大质量观念,整合质量、标准、计量、监督等信息资源,借鉴、利用经贸、工商等部门信息,对2004年全市质量整体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形成了质量状况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切实从宏观做好服务。组织开展了对全市非金属矿产业及其产品质量状况的深入调研,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市委书记***为此专门作了批示。

(二)围绕提升质量水平,服务于企业需要。一是夯实质量管理基础。认真贯彻《认证认可条例》,积极引导企业加强质量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了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帮助6家企业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完成了6家实验室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监督评审,提高了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二是夯实标准化基础。帮助、指导企业制修订产品标准27项,新发展条形码系统成员16家,完成产品采标标志数3个,帮助2家企

第三篇:**市质监局2006工作总结

2006,**市局在省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全面提高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转变作风,强化服务,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全面完成了2006年目标任务

一年来,全系统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源头质量监管这条主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质监工作新路子。一是创新工作思路,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今年来,全系统始终坚持“三不变”、“三转变”、“三贴紧”的工作思路,适应了体制转变、职能调整、工作重点转移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地方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协调,为全面履行职能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二是完善工作机制,促进目标任务的完成。首先,严格落实考核激励机制。年初,市局将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完成时限、责任单位、责任人,并制定考核办法,每季度进行工作调度,半年进行考评,年终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和奖惩依据。其次,严格落实源头质量监管责任机制。按照定区域、定人员、定目标、定责任的“四定”要求,实行划片监管,确保源头监管工作落到实处。第三,建立完善督查督办、协调机制。重点在“三个加强”上下功夫:即加强对重点工作的督查督办、加强对县(分)局工作指导、加强内外部协调。三是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努力实现“四个新突破”。以源头监管、安全监察为重点,加大执法力度,在监管手段、监管方式、监管成效上有了新突破;以队伍建设为重点,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业务培训,在干部职工的管理、使用机制上有了新突破;以政风评议为重点,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规范管理、执法行为,政风建设有了新突破;以促进事业发展为重点,加强基础建设,业务工作与文明创建有了新突破。农业标准化工作受到省局表彰,安全生产、双拥工作、招商引资分别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单位称号并获得物质奖励,政风建设被市政府命名为“群众满意单位”。全系统用于基本建设、执法装备、技术设备和办公设施上的投入累计达***万元,占总收入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二、狠抓源头、强化服务,进一步加强质量监管工作

今年以来,全系统把监督与服务有机融合起来,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强化监督中优化服务,实现了监督与服务的良性互动。

(一)围绕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于经济发展。一是扎实推进质量兴市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市政府“质量兴市”工作意见和“质量优秀产品和质量管理奖管理办法”,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质量兴市工作机制,质量兴市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县质量兴县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获优秀等次。**启动了新一轮质量兴县工作。开展了2006市质量管理奖和质量工作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全市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二是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确定9家企业11种产品为2006安徽名牌产品培育对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名牌产品培育计划,加强引导和扶持。经过精心培育,**、**公司的3种产品荣获“**名牌”称号。三是加快建设质量信用体系。建立了全市生产企业质量档案库,实行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按照省局和市政府信用体系建设总体要求,制定了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和质量信誉等级评价细则,建立企业质量信用征信和授信体系。对失信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实行“曝光”等惩戒措施,逐步形成政府依法监管、市场规范运作的信用管理和服务机制。为进一步规范液化气充装市场,组织充装单位在《**日报》公开发布了诚信经营承诺,加强行业自律。通过扎实开展质量诚信活动,企业的诚信意识普遍增强。四是积极为促进发展建言献策。建立了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树立大质量观念,整合质量、标准、计量、监督等信息资源,借鉴、利用经贸、工商等部门信息,对2006年全市质量整体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形成了质量状况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切实从宏观做好服务。组织开展了对全市非金属矿产业及其产品质量状况的深入调研,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市委书记***为此专门作了批示。

(二)围绕提升质量水平,服务于企业需要。一是夯实质量管理基

矗认真贯彻《认证认可条例》,积极引导企业加强质量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了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帮助6家企业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完成了6家实验室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监督评审,提高了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二是夯实标准化基矗帮助、指导企业制修订产品标准27项,新发展条形码系统成员16家,完成产品采标标志数3个,帮助2家企业建立了标准体系。开拓服务标准化领域,完成了《***风景区服务质量要求》和《***风景区解说要求》2项服务业地方标准初稿。精心打造农业标准化这一“亮点”工程,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制定发布5项省地方标准,建成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以优异成绩通过验收,完成了****国家级示范项目建设任务,组织开展了农产品批发市场调研工作。经过精心挑选和项目论证,将***、***、***和***等项目申报为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扎实有效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及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上受到表彰。三是夯实计量基矗建立了计量管理数据库,全市26051台(件)强检工作计量器具基本做到按周期检定。大中型企业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98.82%,较好地发挥了计量工作对促进企业技术改造、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基础和保障作用。推进计量检测体系确认,提高企业计量保证能力,**公司通过了一级计量检测体系确认,**公司通过了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现场核查,获准使用“C”标志。四是扎实开展“一揽子”服务活动。以市政府确定的2006重点骨干工业企业为重点,在企业自愿的前提下,针对企业需要,开展质量、标准、计量、安全、认证等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服务,向企业提供政策法规指导、人员培训、信息咨询和技术支持,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近400个,成效明显。五是认真开展了质量管理知识培训。全年开展质量法律法规、质量管理、标准、名牌产品、计量、生产许可证、特种设备安全等方面的讲座和培训20多次,培训企业负责人和各类技术骨干500多人次,编印并发放各类资料5000多份。以提升企业负责人质量管理理念为切入点,与市工商联联合举办了有68家企业80余位企业负责人参加的质量管理论坛,邀请国家级质量管理专家开展质量知识培训,****等5家企业交流了质量管理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水泥企业生产许可证年审中,针对发现的问题,组织召开了分析会,帮助企业查找原因,采取措施积极整改,深受企业欢迎。六是服务为先,超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依托部门职能,突出做好服务,坚持诚信引商、服务安商,介绍引进投资项目1个,引资额950万元,占市政府下达任务数的380%。**县质监局引资120万元,也超额完成了引资任务。

(三)围绕部门职责,服务于社会稳定。一是探索创新源头监管体制。为将“两抓两提高”的要求落到实处,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建立了“统一领导、各负其责、系统协调、划片监管”的管理工作体制。根据企业分布状况划分监管责任片区,成立片区监管组,履行质量、打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三个责任制,实行综合服务、综合管理、综合执法,建立了源头监管的协调指挥机制、工作运行机制、许可准入机制、部门配合的联动机制、质量诚信机制和责任追究奖惩机制,制发了监管考核办法,规范了工作流程,制定了环环相扣的工作措施。既将有限的人力资源优化整合,充实了监管力量,而且锻炼了队伍,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同时一个口子对外,避免了对企业的多头检查。新的监管体制运行以来,已全面摸清了辖区生产企业基本状况,建立了电子监管档案库,切实提高了源头监管工作的有效性。二是深入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受理小麦粉等五类食品生产许可证办证申请39家,新十类食品办证申请2家,组织对已获证的55家企业进行了逐户复查,并顺利通过了省局检查验收和抽查复审。完成了肉制品等十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必备条件调查,对新十类食品生产许可实施细则进行了全面宣贯。对获证企业,继续加强证后监管,保证企业生产条件符合发证要求。通过严格市场准入,获证企业生产条件、卫生环境、质量意识、质量管理都有了明显提高。组织43家企业进行了人造板、眼镜、建筑外窗生产许可证管理细则的宣传贯彻,12家企业通过了现场审查。建立了31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档案,完成了26家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年审工作。加大无证查处力度,查处生产、销售无证产品违法行为9起。三是进一步提高监督抽查的有效性。围绕农资、食品、建材、强制性认证产品和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产品,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严把产品质量关。前三季度,共抽查892批次产商品,合格755批次,合格率85%,对不合格产品,采取公告、曝光、收回、整改、处罚、培训等多

期“981”热线,在《**日报》开辟宣传专版2个,在电视台制作专题宣传片12期,市电台对我局3·15宣传服务活动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上报的政务信息被市委、市政府采用6条,省政府采用1条,在中央电视台、《中国质量报》、**电视台等市级以上媒体播发稿件75条。质量月期间,与市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举办了全市多家企、事业单位参加的**演讲比赛,营造了全社会进一步关注质量、创造质量、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我局3名机关干部获得前三名。开展了“农资打假送法下乡”活动,向农村经销户、农民宣传农资产品标准要求和识假方法,发放宣传材料,引导经营户依法经营,增强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市人大常委会听取质量监管情况工作报告为契机,为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上加强宣传,我们将《质量技术监督常见问题50问》、《政务公开服务指南》、《农业标准化工作手册》和《**质量信息》等资料分别呈送给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列席领导,进一步宣传质量工作,宣传质监职能,宣传质监部门,取得了良好效果。六是以改革为动力,强力推进技术机构能力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兴检、人才强检战略,本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确立了“立足现有、着眼发展、分步实施、扎实推进”的改革思路,制定了技术机构改革方案,明确了改革方向和措施。强化内部管理机制,实行企业化管理、全过程成本核算,人员实行聘用制,推行岗位工资、绩效工资为基础的工资模式,以岗定薪、绩效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加大投入,添置了一批先进设备,提高了装备水平,提升了检验检测能力。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筹建**产品检验中心,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在“项目市场化”和“投资多元化”的前提下,开展项目合作,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资源整合。市技术所与**公司合作成立了**检测中心。

四、正视困难、超前谋划,理清2007年工作思路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省局党组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新形势下加强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企业质量意识、质量基础有待提高,长效监管机制有待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二是质监系统基础薄弱,经费保障困难,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发展乏力,检测手段和检验能力亟待改善,技术机构改革和能力建设有待实现新的突破。三是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管理水平、服务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2007年,市质监局将在省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创新思路、锐意进娶艰苦创业,推动全市质监工作再上新台阶。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继续坚持“三转变”、“三不变”、“三贴紧”的工作原则,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要求,全面推进质监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基本工作思路是:牢牢把握服务经济建设“一个主题”,突出抓好食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两个重点”,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三个意识”,认真抓好队伍建设、技术机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政风建设等“四大建设”,努力实现源头抓质量、执法打假、文明创建、技术机构改革、质量信用体系建设等“五个突破”,达到“建立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树立一流形象,创造一流业绩”的“四个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全力打好食品质量安全攻坚战。

二是推进名牌战略,坚持监督与服务相结合,建立全面高效的服务工作机制,加强标准化、计量、质量认证等质量基础工作,加大从源头加强质量建设工作的力度,引导企业走品牌效益发展之路。

三是把“质量兴市”工作引向深入。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开展“质量兴市”工作意见》,将“质量兴市”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四是围绕监管任务,完善工作机制。对源头质量监管进行“流程再造”,确保监管责任主体明确、过程环环相扣,使源头监管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同时,积极推进技术机构改革,加快技术创新,增加检验、检测机构投入,不断提高检验检测能力。

五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切实加强安全监察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安全事故隐患的检查、监管和整治的力度,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六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守法经营,增强全社会质量法制意识。

七是加强质监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业务素质和勤政廉政教育,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畅通外部监督渠道,不断提

高执政能力和执法水平,努力塑造质监部门的良好形象。

第四篇:**市质监局2004工作总结

2004,**市局在省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全面提高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转变作风,强化服务,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全面完成了2004年目标任务

一年来,全系统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源头质量监管这条主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质监工作新路子。一是创新工作思路,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今年来,全系统始终坚持“三不变”、“三转变”、“三贴紧”的工作思路,适应了体制转变、职能调整、工作重点转移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地方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协调,为全面履行职能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二是完善工作机制,促进目标任务的完成。首先,严格落实考核激励机制。年初,市局将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完成时限、责任单位、责任人,并制定考核办法,每季度进行工作调度,半年进行考评,年终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和奖惩依据。其次,严格落实源头质量监管责任机制。按照定区域、定人员、定目标、定责任的“四定”要求,实行划片监管,确保源头监管工作落到实处。第三,建立完善督查督办、协调机制。重点在“三个加强”上下功夫:即加强对重点工作的督查督办、加强对县(分)局工作指导、加强内外部协调。三是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努力实现“四个新突破”。以源头监管、安全监察为重点,加大执法力度,在监管手段、监管方式、监管成效上有了新突破;以队伍建设为重点,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业务培训,在干部职工的管理、使用机制上有了新突破;以政风评议为重点,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规范管理、执法行为,政风建设有了新突破;以促进事业发展为重点,加强基础建设,业务工作与文明创建有了新突破。农业标准化工作受到省局表彰,安全生产、双拥工作、招商引资分别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单位称号并获得物质奖励,政风建设被市政府命名为“群众满意单位”。全系统用于基本建设、执法装备、技术设备和办公设施上的投入累计达***万元,占总收入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二、狠抓源头、强化服务,进一步加强质量监管工作

今年以来,全系统把监督与服务有机融合起来,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强化监督中优化服务,实现了监督与服务的良性互动。

(一)围绕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于经济发展。一是扎实推进质量兴市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市政府“质量兴市”工作意见和“质量优秀产品和质量管理奖管理办法”,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质量兴市工作机制,质量兴市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县质量兴县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获优秀等次。**启动了新一轮质量兴县工作。开展了2004市质量管理奖和质量工作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全市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二是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确定9家企业11种产品为2004安徽名牌产品培育对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名牌产品培育计划,加强引导和扶持。经过精心培育,**、**公司的3种产品荣获“**名牌”称号。三是加快建设质量信用体系。建立了全市生产企业质量档案库,实行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按照省局和市政府信用体系建设总体要求,制定了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和质量信誉等级评价细则,建立企业质量信用征信和授信体系。对失信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实行“曝光”等惩戒措施,逐步形成政府依法监管、市场规范运作的信用管理和服务机制。为进一步规范液化气充装市场,组织充装单位在《**日报》公开发布了诚信经营承诺,加强行业自律。通过扎实开展质量诚信活动,企业的诚信意识普遍增强。四是积极为促进发展建言献策。建立了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树立大质量观念,整合质量、标准、计量、监督等信息资源,借鉴、利用经贸、工商等部门信息,对2004年全市质量整体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形成了质量状况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切实从宏观做好服务。组织开展了对全市非金属矿产业及其产品质量状况的深入调研,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市委书记***为此专门作了批示。

(二)围绕提升质量水平,服务于企业需要。一是夯实质量管理基矗认真贯彻《认证认可条例》,积极引导企业加强质量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了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帮助6家企业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完成了6家实验室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监督评审,提高了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二是夯实标准化基矗帮助、指导企业制修订产品标准27项,新发展条形码系统成员16家,完成产品采标标志数3个,帮助2家企业建立了标准体系。开拓服务标准化领域,完成了《***风景区服务质量要求》和《***风景区解说要求》2项服务业地方标准初稿。精心打造农业标准化这一“亮点”工程,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制定发布5项省地方标准,建成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以优异成绩通过验收,完成了****国家级示范项目建设任务,组织开展了农产品批发市场调研工作。经过精心挑选和项目论证,将***、***、***和***等项目申报为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扎实有效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及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上受到表彰。三是夯实计量基矗建立了计量管理数据库,全市26051台(件)强检工作计量器具基本做到按周期检定。大中型企业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98.82%,较好地发挥了计量工作对促进企业技术改造、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基础和保障作用。推进计量检测体系确认,提高企业计量保证能力,**公司通过了一级计量检测体系确认,**公司通过了定量包装商品

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现场核查,获准使用“C”标志。四是扎实开展“一揽子”服务活动。以市政府确定的2004重点骨干工业企业为重点,在企业自愿的前提下,针对企业需要,开展质量、标准、计量、安全、认证等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服务,向企业提供政策法规指导、人员培训、信息咨询和技术支持,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近400个,成效明显。五是认真开展了质量管理知识培训。全年开展质量法律法规、质量管理、标准、名牌产品、计量、生产许可证、特种设备安全等方面的讲座和培训20多次,培训企业负责人和各类技术骨干500多人次,编印并发放各类资料5000多份。以提升企业负责人质量管理理念为切入点,与市工商联联合举办了有68家企业80余位企业负责人参加的质量管理论坛,邀请国家级质量管理专家开展质量知识培训,****等5家企业交流了质量管理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水泥企业生产许可证年审中,针对发现的问题,组织召开了分析会,帮助企业查找原因,采取措施积极整改,深受企业欢迎。六是服务为先,超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依托部门职能,突出做好服务,坚持诚信引商、服务安商,介绍引进投资项目1个,引资额950万元,占市政府下达任务数的380%。**县质监局引资120万元,也超额完成了引资任务。

(三)围绕部门职责,服务于社会稳定。一是探索创新源头监管体制。为将“两抓两提高”的要求落到实处,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建立了“统一领导、各负其责、系统协调、划片监管”的管理工作体制。根据企业分布状况划分监管责任片区,成立片区监管组,履行质量、打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三个责任制,实行综合服务、综合管理、综合执法,建立了源头监管的协调指挥机制、工作运行机制、许可准入机制、部门配合的联动机制、质量诚信机制和责任追究奖惩机制,制发了监管考核办法,规范了工作流程,制定了环环相扣的工作措施。既将有限的人力资源优化整合,充实了监管力量,而且锻炼了队伍,提~部职工的业务能力,同时一个口子对外,避免了对企业的多头检查。新的监管体制运行以来,已全面摸清了辖区生产企业基本状况,建立了电子监管档案库,切实提高了源头监管工作的有效性。二是深入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受理小麦粉等五类食品生产许可证办证申请39家,新十类食品办证申请2家,组织对已获证的55家企业进行了逐户复查,并顺利通过了省局检查验收和抽查复审。完成了肉制品等十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必备条件调查,对新十类食品生产许可实施细则进行了全面宣贯。对获证企业,继续加强证后监管,保证企业生产条件符合发证要求。通过严格市场准入,获证企业生产条件、卫生环境、质量意识、质量管理都有了明显提高。组织43家企业进行了人造板、眼镜、建筑外窗生产许可证管理细则的宣传贯彻,12家企业通过了现场审查。建立了31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档案,完成了26家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年审工作。加大无证查处力度,查处生产、销售无证产品违法行为9起。三是进一步提高监督抽查的有效性。围绕农资、食品、建材、强制性认证产品和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产品,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严把产品质量关。前三季度,共抽查892批次产商品,合格755批次,合格率85%,对不合格产品,采取公告、曝光、收回、整改、处罚、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企业自律,督促引导企业改进产品质量,并及时在新闻媒体上公告监督抽查结果,正确引导消费。四是强化“执法为民”理念,全面履行整顿和规范市场的重要职责。1至10月份,全系统出动执法人员2200多人次,以食品、农资、建材、节日市场整治为重点,组织开展了两节市场打假、农资、知识产权、汽车配件、奶粉、生活生产资料市场等专项整治活动,立案查处382起,查获假冒伪劣产商品货值500余万元,端掉制假窝点3个。同时积极做好禽流感、非典疫情的防控工作。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刚在媒体曝光,市局就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率先开展了对奶粉市场的全面清查,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展了食品市场的专项整治活动,查获黑名单所列或有质量问题的奶粉5种0.8吨,无QS标志的小麦粉3吨、大米0.5吨,查处质量问题的大米近40吨。与经贸委、供电部门联手,切断小轧钢企业电力线路,彻底停止了地条钢生产行为。五是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力度。制定了全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了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监管到位的动态监管机制。全面完成了压力管道普查工作,建立了压力管道普查数据库,通过了省局验收。出动安全监察和行政执法人员550多人次,组织开展了冬季、“~”、安全月、黄金周安全大检查等10个检查活动,检查特种设备538台次,立案查处29起,消除了2处特大安全隐患,确保了全市无一起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大监察力度,严厉查处充装非自有产权气瓶行为,引导企业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做到产权转移、充装许可、定期检验三个基本到位,规范了液化气充装市常

三、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全系统按照“优化发展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树立行业形象”的总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队伍建设为根本,大力加强行风、政风建设,实现了质监工作的有为、有位、有效。

一是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建设学习型机关。系统地学习了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纪律处分条例》等,深入开展了“学、比、查、树”学习教育活动和查问题、查认识、查措施的“三查”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保国安民的责任意识。局党组制定了学习计划,以政治、法律、业务学习为重点,坚持周五职工学习日和执法人员周六集中培训制度,努力打造学习型机关。通过学习教育,干部职工讲政治、讲学习、讲奉献、讲团结的氛围日益浓厚,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二是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核心,建设效能型机关。制定了行政效能建设意见,扎实开展效能监察工作,认真执行政务公开、服务承诺制度,强化机关内部管理,树立机关廉洁、高效形象。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提高了干部职工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市局代表队在全市《行政许可法》知识竞赛上荣获第一。规范行政执法工作,严格执法程序

同时,积极推进技术机构改革,加快技术创新,增加检验、检测机构投入,不断提高检验检测能力。

五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切实加强安全监察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安全事故隐患的检查、监管和整治的力度,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六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守法经营,增强全社会质量法制意识。

七是加强质监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业务素质和勤政廉政教育,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畅通外部监督渠道,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法水平,努力塑造质监部门的良好形象。

第五篇:市质监局2005工作总结

2005,**市局在省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全面提高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转变作风,强化服务,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全面完成了2005年目标任务

一年来,全系统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源头质量监管这条主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质监工作新路子。一是创新工作思路,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今年来,全系统始终坚持“三不变”、“三转变”、“三贴紧”的工作思路,适应了体制转变、职能调整、工作重点转移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地方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协调,为全面履行职能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二是完善工作机制,促进目标任务的完成。首先,严格落实考核激励机制。年初,市局将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完成时限、责任单位、责任人,并制定考核办法,每季度进行工作调度,半年进行考评,年终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和奖惩依据。其次,严格落实源头质量监管责任机制。按照定区域、定人员、定目标、定责任的“四定”要求,实行划片监管,确保源头监管工作落到实处。第三,建立完善督查督办、协调机制。重点在“三个加强”上下功夫:即加强对重点工作的督查督办、加强对县(分)局工作指导、加强内外部协调。三是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努力实现“四个新突破”。以源头监管、安全监察为重点,加大执法力度,在监管手段、监管方式、监管成效上有了新突破;以队伍建设为重点,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业务培训,在干部职工的管理、使用机制上有了新突破;以政风评议为重点,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规范管理、执法行为,政风建设有了新突破;以促进事业发展为重点,加强基础建设,业务工作与文明创建有了新突破。农业标准化工作受到省局表彰,安全生产、双拥工作、招商引资分别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单位称号并获得物质奖励,政风建设被市政府命名为“群众满意单位”。全系统用于基本建设、执法装备、技术设备和办公设施上的投入累计达***万元,占总收入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二、狠抓源头、强化服务,进一步加强质量监管工作

今年以来,全系统把监督与服务有机融合起来,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强化监督中优化服务,实现了监督与服务的良性互动。

(一)围绕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于经济发展。一是扎实推进质量兴市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市政府“质量兴市”工作意见和“质量优秀产品和质量管理奖管理办法”,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质量兴市工作机制,质量兴市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县质量兴县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获优秀等次。**启动了新一轮质量兴县工作。开展了2005市质量管理奖和质量工作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全市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二是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确定9家企业11种产品为2005安徽名牌产品培育对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名牌产品培育计划,加强引导和扶持。经过精心培育,**、**公司的3种产品荣获“**名牌”称号。三是加快建设质量信用体系。建立了全市生产企业质量档案库,实行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按照省局和市政府信用体系建设总体要求,制定了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和质量信誉等级评价细则,建立企业质量信用征信和授信体系。对失信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实行“曝光”等惩戒措施,逐步形成政府依法监管、市场规范运作的信用管理和服务机制。为进一步规范液化气充装市场,组织充装单位在《**日报》公开发布了诚信经营承诺,加强行业自律。通过扎实开展质量诚信活动,企业的诚信意识普遍增强。四是积极为促进发展建言献策。建立了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树立大质量观念,整合质量、标准、计量、监督等信息资源,借鉴、利用经贸、工商等部门信息,对2005年全市质量整体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形成了质量状况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切实从宏观做好服务。组织开展了对全市非金属矿产业及其产品质量状况的深入调研,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市委书记***为此专门作了批示。

(二)围绕提升质量水平,服务于企业需要。一是夯实质量管理基础。认真贯彻《认证认可条例》,积极引导企业加强质量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了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帮助6家企业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完成了6家实验室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监督评审,提高了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二是夯实标准化基础。帮助、指导企业制修订产品标准27项,新发展条形码系统成员16家,完成产品采标标志数3个,帮助2家企业建立了标准体系。开拓服务标准化领域,完成了《***风景区服务质量要求》和《***风景区解说要求》2项服务业地方标准初稿。精心打造农业标准化这一“亮点”工程,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制定发布5项省地方标准,建成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以优异成绩通过验收,完成了****国家级示范项目建设任务,组

织开展了农产品批发市场调研工作。经过精心挑选和项目论证,将***、***、***和***等项目申报为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扎实有效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及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上受到表彰。三是夯实计量基础。建立了计量管理数据库,全市26051台(件)强检工作计量器具基本做到按周期检定。大中型企业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98.82%,较好地发挥了计量工作对促进企业技术改造、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基础和保障作用。推进计量检测体系确认,提高企业计量保证能力,**公司通过了一级计量检测体系确认,**公司通过了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现场核查,获准使用“C”标志。四是扎实开展“一揽子”服务活动。以市政府确定的2005重点骨干工业企业为重点,在企业自愿的前提下,针对企业需要,开展质量、标准、计量、安全、认证等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服务,向企业提供政策法规指导、人员培训、信息咨询和技术支持,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近400个,成效明显。五是认真开展了质量管理知识培训。全年开展质量法律法规、质量管理、标准、名牌产品、计量、生产许可证、特种设备安全等方面的讲座和培训20多次,培训企业负责人和各类技术骨干500多人次,编印并发放各类资料5000多份。以提升企业负责人质量管理理念为切入点,与市工商联联合举办了有68家企业80余位企业负责人参加的质量管理论坛,邀请国家级质量管理专家开展质量知识培训,****等5家企业交流了质量管理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水泥企业生产许可证年审中,针对发现的问题,组织召开了分析会,帮助企业查找原因,采取措施积极整改,深受企业欢迎。六是服务为先,超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依托部门职能,突出做好服务,坚持诚信引商、服务安商,介绍引进投资项目1个,引资额950万元,占市政府下达任务数的380%。**县质监局引资120万元,也超额完成了引资任务。

(三)围绕部门职责,服务于社会稳定。一是探索创新源头监管体制。为将“两抓两提高”的要求落到实处,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建立了“统一领导、各负其责、系统协调、划片监管”的管理工作体制。根据企业分布状况划分监管责任片区,成立片区监管组,履行质量、打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三个责任制,实行综合服务、综合管理、综合执法,建立了源头监管的协调指挥机制、工作运行机制、许可准入机制、部门配合的联动机制、质量诚信机制和责任追究奖惩机制,制发了监管考核办法,规范了工作流程,制定了环环相扣的工作措施。既将有限的人力资源优化整合,充实了监管力量,而且锻炼了队伍,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同时一个口子对外,避免了对企业的多头检查。新的监管体制运行以来,已全面摸清了辖区生产企业基本状况,建立了电子监管档案库,切实提高了源头监管工作的有效性。二是深入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受理小麦粉等五类食品生产许可证办证申请39家,新十类食品办证申请2家,组织对已获证的55家企业进行了逐户复查,并顺利通过了省局检查验收和抽查复审。完成了肉制品等十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必备条件调查,对新十类食品生产许可实施细则进行了全面宣贯。对获证企业,继续加强证后监管,保证企业生产条件符合发证要求。通过严格市场准入,获证企业生产条件、卫生环境、质量意识、质量管理都有了明显提高。组织43家企业进行了人造板、眼镜、建筑外窗生产许可证管理细则的宣传贯彻,12家企业通过了现场审查。建立了31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档案,完成了26家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年审工作。加大无证查处力度,查处生产、销售无证产品违法行为9起。三是进一步提高监督抽查的有效性。围绕农资、食品、建材、强制性认证产品和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产品,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严把产品质量关。前三季度,共抽查892批次产商品,合格755批次,合格率85%,对不合格产品,采取公告、曝光、收回、整改、处罚、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企业自律,督促引导企业改进产品质量,并及时在新闻媒体上公告监督抽查结果,正确引导消费。四是强化“执法为民”理念,全面履行整顿和规范市场的重要职责。1至10月份,全系统出动执法人员2200多人次,以食品、农资、建材、节日市场整治为重点,组织开展了两节市场打假、农资、知识产权、汽车配件、奶粉、生活生产资料市场等专项整治活动,立案查处382起,查获假冒伪劣产商品货值500余万元,端掉制假窝点3个。同时积极做好禽流感、非典疫情的防控工作。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刚在媒体曝光,市局就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率先开展了对奶粉市场的全面清查,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展了食品市场的专项整治活动,查获黑名单所列或有质量问题的奶粉5种0.8吨,无QS标志的小麦粉3吨、大米0.5吨,查处质量问题的大米近40吨。与经贸委、供电部门联手,切断小轧钢企业电力线路,彻底停止了地条钢生产行为。五是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力度。制定了全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了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监管到位的动态监管机制。全面完成了压力管道普查工作,建立了压力管道普查数据库,通过了省局验收。出动安全监察和行政执法人员550多人次,组织开展了冬季、“两会”、安全月、黄金周安全大检查等10个检查活动,检查特种设备538台次,立案查处29起,消除了2处特大安全隐患,确保了全市无一起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大监察力度,严厉查处充装非自有产权气瓶行为,引导企业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做到产权转移、充装许可、定期检验三个基本到位,规范了液化气充装市场。

三、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全系统按照“优化发展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树立行业形象”的总要求,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继续坚持“三转变”、“三不变”、“三贴紧”的工作原则,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要求,全面推进质监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基本工作思路是:牢牢把握服务经济建设“一个主题”,突出抓好食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两个重点”,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三个意识”,认真抓好队伍建设、技术机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政风建设等“四大建设”,努力实现源头抓质量、执法打假、文明创建、技术机构改革、质量信用体系建设等“五个突破”,达到“建立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树立一流形象,创造一流业绩”的“四个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全力打好食品质量安全攻坚战。

二是推进名牌战略,坚持监督与服务相结合,建立全面高效的服务工作机制,加强标准化、计量、质量认证等质量基础工作,加大从源头加强质量建设工作的力度,引导企业走品牌效益发展之路。

三是把“质量兴市”工作引向深入。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开展“质量兴市”工作意见》,将“质量兴市”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四是围绕监管任务,完善工作机制。对源头质量监管进行“流程再造”,确保监管责任主体明确、过程环环相扣,使源头监管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同时,积极推进技术机构改革,加快技术创新,增加检验、检测机构投入,不断提高检验检测能力。

五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切实加强安全监察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安全事故隐患的检查、监管和整治的力度,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六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守法经营,增强全社会质量法制意识。

七是加强质监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业务素质和勤政廉政教育,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畅通外部监督渠道,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法水平,努力塑造质监部门的良好形象。

下载XX市质监局XX年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市质监局XX年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质监局纪检组工作总结

    市质监局纪检组工作总结 今年来,驻市质监局纪检组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中纪委二次全会、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大会和市纪委二次全会的部署和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市质监局XX年度工作总结

    一、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全面完成了XX年目标任务一年来,全系统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源头质量监管这条主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质监工作新路子,市质监局XX年度工作总结......

    市质监局2004年工作总结

    一、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全面完成2004年目标任务一年来,全市质监系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强化源头质量监管这条主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源头质量监管工作新路子,突出工作......

    市质监局2009年工作总结

    一、2009年主要工作情况:(一)突出两个安全,开展打假治劣,促进社会和谐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作为一项党心工程、民......

    市质监局2004年工作总结★

    一、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全面完成2004年目标任务一年来,全市质监系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强化源头质量监管这条主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源头质量监管工作新路子,突出工作......

    市质监局上半年工作总结

    市质监局上半年工作总结上半年,市质监系统认真落实省局部署,全力助推地方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主要体现在:一是创先争优明确新目标。在顺利完成“一学二争三满意”活动基础......

    市质监局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最终定稿)

    文章标题:市质监局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州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州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

    市质监局年度绩效工作总结[五篇模版]

    市质监局年度绩效工作总结 我局严格按照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和要求,多措并举在生产环节从严把关食品质量,以保障全市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目的,突出获证企业后续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