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形势下聋校德育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新形势下聋校德育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吴中区特殊教育学校 陈利萍
[摘要]学校教育德育为首,然后如今聋校的德育工作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严重脱节,以致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笔者认为,要提高聋校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作为聋校的德育工作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纠正偏颇,全面育人。其次注重内化,以情育人。第三加强法制教育,依法育人。第四家校沟通,合理育人。
[关键词]新形势 聋校 德育教育 现状 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一再强调应把“以德育人”放在首位,大力推动思想道德建设的改进创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到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聋校作为特殊教育群体,应正确把握教育发展方向,加强和改进聋校的德育工作。
当今社会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新形势,这对聋校的德育工作冲击很大,聋校教育教学的任务是“培养残而不废、残而有为、自食其力的新世纪合格公民。”这里的“合格公民”应该是身心健康发展,思想政治合格,道德品质合格。但是社会在变化,聋校教师的德育观念却严重滞后于社会的变化。如今聋校教师已感到聋生教难管理,在校生组织纪律观念淡漠,道德认识与行为脱节,生活上贪图享受,行为自私自利,部分学生在走上社会后,有违法犯罪行为,且呈低龄化趋势。这些情况,反映了我们的德育工作存在着许多问题,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简单地责怪学生,这已无济于事。我们必须从教育的自身加以改进。在实践工作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纠正偏颇,全面育人
教师职责是教书育人,但在实际教育中,有些教师把“教书”与“育人”割裂开来,只注重“教书”忽略了“育人”,或者干脆只教书,不育人。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把学生当作一个工作的对象。早晨教师到班上的第一句话往往就是“作业做完了吗?”如果学生没做完,马上会逼近一句“为什么没做完?”平时作业错了则会说:“为什么又错了,去订正过来,还抄错,就订正五遍。”这些教师在教育中忽略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忽略了学生的情感需要,教师对教书一厢情愿的做法,并不能激起学生的共鸣,相反会使学生厌倦学习,而服从的仅是教师的权威,学生敢怒不敢言。这样的后果可能是:抄袭作业,言行不一,放肆胡闹,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等诸多不良问题。如果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还常常会以偏概全,用学生学习成绩好坏来评价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好就一切都好,学习不好则什么都不好,而所谓的“差生”品质不一定很差。教师若不能在教育中及时发现这种不公平,学习好的学生会因为持娇恃宠变为品德上的差生,学习上的差生因常常受到老师的歧视也会真的变为品德上的差生。
要改变以上局面,学校首先要改变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教师优劣的考核制度,在思想上给教师“松绑”。教师更应全面反思,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从聋校的培养目标出发,既要教书,更要育人。教育者更不能带有色眼镜看学生,要鼓励聋生发扬积极的一面,帮助其克服消极落后的一面,并创造条件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在教育中要以人为本,要针对聋生实际,以及聋生个性特点,注重全面育人。使我们的教育适用每个聋生的发展,把学生的爱好、兴趣、品德行为、处事能力都作为教育内容,在教书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和良好的品质。
二、注重内化,以情育人
聋哑学生缺少与外界的沟通,故对聋哑学生进行德育的熏陶的主阵地在课堂,要加强德育就要充分发挥班队课与思品课等德育课的教育作用。目前聋校的班主任和思品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形式化,只注重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掌握,大多把德育落实在书本上,而非行动上。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外化,缺乏内化,造成的后果是:学生评价别人观点明确,立场坚定,评价自己则是非难分。教师在教育中往往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学生进行说教,而没能把这些需要转化为学生的需要,这种德育就像是一张纸附在学生身上,风一吹就会飘走,导致聋生道德认识与行为脱节。由此,班主任老师在班队课中要少一点说教,多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善于在活动中创设情境,把德育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要求,激起学生的自身需要,德育才会有成效。思品课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科学性,加强针对性,着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和道德评价能力,更有利于指导他们的行为。思品课的考核不仅要考核学生的理性认识,更要考核学生的平时的道德行为习惯。此外,还必须全科育人的原则,在每一门学科中都渗透育人教育,真正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全员化、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劳动乃至各项活动中的言行都有规可循,有章可依。
三、加强法制教育,依法育人
聋哑学生由于语言滞后,思维受阻,对社会了解主要靠视觉去观察、感悟,因此对问题的认识带着较大的片面性、表面性和局限性,很难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大部分学生不懂法,或法制观念淡薄。新形势下,各种不法分子都存在,会用各种手段对聋哑孩子进行引诱。这些学生走上社会后,易受诱惑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他们模仿犯罪分子的不法行为时,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就是犯罪。所以,在聋校特别是中、高年级中应加强法制教育,用一桩桩触目惊心的案例教育学生,提高他们的识别能力,促使他们自觉守法。
四、家校沟通,合力育人
普通学生的教长对孩子的教育参与过多,大有越俎代庖之势。而聋哑学生的家长却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扔”给了学校,究其原因,主要是家长与孩子交流有困难。由于家长认识到自己忽略了孩子的精神生活,想在物质上给予补偿,结果造成聋生物质上丰富,身心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该自己做的事情怕做或懒的做,学习上、劳动上怕苦怕累,意志力薄弱。当孩子出现错误行为时,家长还意识不到,还以为和孩子讲不通,讲不明,甚至认为孩子还小,因缺陷而产生怜悯之心,最后听之任之,致使许多聋生因缺乏管教,谈吐享受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还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关心。聋生除了在校,绝大部分时间在家中,加火葬参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聋生进校时就要和家长交流。通过事例激起家长对聋生品德的关注,让家长意识到忽略德育的严重后果,指导家长从小处着手:对与刚入学的孩子,家长要用自己的行为指导,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爱劳动、爱家、爱父母的品行。学校相机对家长进行简单的手语培训,提高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能力;孩子大了,更要经常与孩子交流,关注孩子的点滴变化,孩子在家中有了困惑,家长要及时指导。同时,教师要定期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有了教师与家长的通力合作,育人功能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德育工作是聋校育人工作的核心,我们在工作中必须以胡总书记的讲话为指导充分发挥每个教职工、发挥每堂课的育人功能,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各方面的教育合力,使聋校德育落到实处,才能实现聋校的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论小学道德教育中的几个问题》湖南教育出版社 2.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 3.雅斯贝乐斯《什么是教育》上海三联书店 4.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 5.《班主任之友》湖北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聋校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浅析
聋校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浅析
摘要:聋校语文课的教学目的既要进行语文的训练,又要进行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德育因素的渗透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渗透是语文教学本身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目前教育形势发展的一种迫切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应遵循什么原则呢?有些什么方法呢?及要实施什么方面的德育内容呢?下面就我个人的想法,与大家一同探讨。关键词 聋校 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一、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应遵循的原则 1.渗透性原则
渗透性原则又称为隐形教育。人们常说:“文以载道”,聋校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课文的字里行间蕴含着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渗透性,所以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必须通过分析具体的情节、人物、事件、景物来实现。例如《周总理的睡衣》,课文紧紧围绕睡衣加以叙述,通过讲周总理的睡衣上已有好几个补丁,七十多岁的邓奶奶还在给周总理补睡衣,说明了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又通过讲年轻护士手捧睡衣,感动得眼睛湿润了,表明年轻一代对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的作风十分敬佩,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对课文的内容给以分析、讲解,让学生学习周总理、邓奶奶艰苦朴素的精神。
2.概括性原则
语言文字中渗透着德育因素,有一些并不明显,我们应在引导学生理解的过程中加以概括。在词语的运用中,我们应注意词语感情色彩的概括,如“喜欢与讨厌”“美丽的与丑陋的”。
课文的主题是进行德育的重要因素,主题的概括过程实际上是语文学习、思维训练与德育结合的过程,特别是那些思想内容深刻的课文尤其需要概括。例如《莹莹长大了》教育学生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事。《奶奶,您吃》教育学生从小要养成尊敬老人的习惯。
3.准确性原则
在语文教学中,能否进行成功的德育教育,首先取决于教材德育因素把握的准确度。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必须深钻教材,充分发挥教材德育作用。
教材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凭借,在正确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把握其德育因素的重要性。如《王冕学画》《聪明的华陀》这类赞扬人物的课文,要准确把握课文德育因素。王冕是通过自己的勤奋的学习才成为画家的,教师要教育学生刻苦、勤奋的学习;华陀通过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才把两只相斗的羊分开,教师要通过此事教育学生遇事要动脑筋。
聋校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处于表面、简单的水平,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准确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学习《谁勇敢》的课文时,课文讲述的到底是小松勇敢,还是小勇勇敢呢?马蜂窝是小松捅下来的,马蜂炸了窝,飞出来蜇人,他只顾自己抱着脑袋跑,看见明明哭了他也不管,这不是勇敢。而小勇呢?他为了保护明明,扑打马蜂时被马蜂蜇了。在危险的时候,他不顾自己,保护小朋友,是真正的勇敢,所以大家都说他勇敢。
聋校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德育因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把德育因素与学生的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受到行为习惯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如《不要乱扔果皮》《我自己做》《帮助李奶奶大扫除》等。
二、语文课实施德育的方法
1.正面析理法。有的课文的内容就是极好的德育教育题材,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必须充分的对学生渗透,联系学生实际,从正面给学生分析道理。如《奶奶,您好》教育了学生应养成尊敬老人的好品质。
2.潜移默化法。讲授山水课文,能使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性情,美化灵魂,并以此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家乡的高尚情操。如《我的家乡》讲述了我美丽的家乡,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热爱家乡的教育。
3.寓教于乐法。语文课进行德育渗透,决不能板起面孔,训教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爱好等特征,创造出快乐有趣的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受德育熏陶。《好朋友》在教学时,老师可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的好朋友是不是像严良和陆英俊一样,让学生对内容进行表演,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接受了教育。
4.实践活动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指导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更好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以获得教育效果的方法。例如《帮助李奶奶大扫除》教育学生帮助、尊敬老人,在生活中,也应该这么做。
三、语文课中的德育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课堂教学是其主渠道,语文学科是其主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1)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2)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3)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明。(4)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英雄人物。(5)教育学生知道祖国的过去,热爱祖国的现在,开创祖国的未来。例如课文《天安门前看国旗》《北京天安门》《小八路》《补丁》。
2.国情教育
国情教育,指以增强民族意识、民族责任感和振奋民族精神为中心,传授国情知识为内容的教育。语文课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有机地加以渗透,发挥感染、陶冶作用。我国历史悠久,国情非常复杂,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内容相当丰富。为此我们应深入钻研,理解和反复推敲《纲要》(请讲明是哪一个纲要)和教材,正确理解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之间的关系,将“渗透”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例如,课文《赛场上升起五星红旗》《长城故宫》《红绿灯人民警察》《大熊猫》等。
3.民族精神教育
弘扬和培养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是学校教育的义务。语文教材中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极其丰富。如强烈的爱国情感、高尚的人格、积极的进取精神、酷爱自由的思想、勇于抗暴的品格等。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史中,形成了以自强不息、不畏强暴、英勇奋斗、从不屈服于外来压迫的民族精神为核心的优秀文化传统,铸成了我们的民族的伟大精神品格,造就了千千万万民族的脊梁。我们语文教学有责任以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品格,造就出一大批民族新一代的脊梁,使我们的民族发放出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灿烂的异彩。例如,课文《飞机遇险的时候》、《谁是最可爱的人》等。
4.革命英雄人物榜样教育
语文课本里描写了许许多多的革命英雄人物,他们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悲壮,可歌可泣。教师在授课时,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手段,让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再现,让革命者的豪言壮语再震神威,让先烈的崇高思想再闪光,达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目的。例如,课文《狼牙山五壮士》。
5.审美教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纳》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但要靠教师去认识、去感受、去利用、去创造。要加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从而来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体验汉字美、书法美。(2)理解和感受语言美。(3)进行语言美的教育。例如,《我的爱乡》《春天来了》《到海边去》《迷人的天山牧场》《桂林山水》等课文。
6.健康人格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不断促进人的发展与完善。语文学科工具性、思想性、综合性的特点,使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人格是个人相对稳定的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这些心理特征包括个人的能力、气质、兴趣、爱好、倾向性等。课堂教学是语文活动的主体,也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主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效地渗透人格教育,教师必须要准确地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人格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健康的人格教育。在教学时,要注意创设意境,以情动人。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才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引起共鸣。还要注意找准突破口,找准突破口,也就是找到了语文教学与人格教育的最佳切合点,只有找到这个点,渗透才能得以顺利实现。教师要善于从纷纭复杂的语文教学现象中,敏锐地发现这个最佳切合点,将人格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例如,课文《诚实的孩子》《好朋友》和《奶奶您好》。
7.“五心”教育
“五心”即:爱心、关心、忠心、虚心、信心。“五心”教育的核心是情感教育。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此为契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语文课堂的教学完成“五心”教育的任务。在语文教学中,要选准最佳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联系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要注意情感体验,以情理动人。“五心”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德育活动。它是一种潜移默化而又实实在在的教育、影响。在今后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把“五心”教育放在首位,使“五心”教育与社会实际需要接轨,使我们的下一代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例如,课文《我选我》《送雨衣》《帮助李奶奶大扫除》等。
总之,“教无定法”,语文课渗透德育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思想实际及国际国内 的形势,采取灵活的方式渗透德育。我们既反对“硬贴式”(牵强附会),又反对“游离式”(各不相干)的渗透,我们崇尚的是“水乳交融”式。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不同的方法,联合学生的实际,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德育渗透。
第三篇:聋校作文教学有效性现状与对策
聋校作文教学有效性现状与对策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特殊教育学校严安芹
[摘要]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文章分析了聋校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现状与原因,并提出提高聋校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对策:以生为本,拓宽视野;注重积累,广积薄发;读写结合,夯实基础;适度评价,赏识成功。
[关键词]聋校;作文教学;有效性对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可以说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由于聋生的视觉障碍,聋校的语文老师们常常在作文教学方面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却收获甚微。
一、聋校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现状与原因
作文内容陈旧,作文题古板,写人的总是什么《我的××》,写事的总是什么《令我××的一件事》,状物的也是什么《我的文具盒》等等。这些命题,学生从四年级到六年级直到九年级毕业,写了再写,几句套话假话,完成得得心应手。
其次,有的教师指导作文时,担心学生出错,或者嫌学生麻烦,往往从审题立意到作文材料,从详略安排到谴词造句全盘托出。结果写出的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没拾金的也能“不昧”,不会游泳的也能“下水救人”;另一个极端是教师课前没有准备,上作文课时,写一个题目在黑板上,根本不加必要的指点,让学生自己去写。最后随便抄一篇完成作业。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水平可想而知。
当然,也有一些老师平时忽视作文教学,忽视学生作文的基本功训练,临考前让学生背几篇作文,考试时全文照搬竟可以得高分。
二、提聋校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以生为本,拓宽视野
1.命题求“宽”
作文以学生主体地位为突破口,拓宽学生作文空间,倡导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自由命题,开拓思路,体验自由作文的乐趣。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积累素材。抓住学生心理感受,引导学生乐于表达,增强他们表达的信心和欲望,体验在生活作文的乐趣,培养创新能力。
2.选材求“广”
充分利用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之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拓宽作文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作文内容,提高作文能力。
3.形式求“活”
在作文体裁上不拘一格,可以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也可以是发表某种意见,阐明某一观点的议论文;可以是介绍、说明事物的说明文,也可以是简单的应用文等。
(二)注重积累,广积薄发
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聋生来说尤为重要。因此,要为他们创造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但是单从课文中学习知识,积累素材,是远远不够的。我除了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外,本学期在原来积累的经验上更好地利用《聋校生活化语文》这本校本阅读教材,还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并从实际出发,向学生推荐一些童话、寓言、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以及中外名作名篇的编写普及本等。
(三)读写结合,夯实基础
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但仅仅依靠作文课堂上学生冥思苦想,“闭门造车”,肯定达不到理想效果。指导学生写日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日记可以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写下来,内容不拘,可长可短,非常灵活。
在教学实践中,我通常要求学生写三种形式的日记。第一种形式是简单记上一两笔;第二种是经过观察,描述下来;第三种是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描写成篇。在三种形式之中,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每天对课外书籍上的有益的文字做点儿记录。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仅能大大增加练笔的机会,而且能使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写日记也有以下几点要求:第一,选材求真,不能胡编乱造;第二,必须是自己观察、体验和阅读的所得,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和参与生活,要养成天天观察和喜欢读书的好习惯;第三,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当然,引导学生写日记,关键是激发兴趣,一般不宜把日记作为必须完成的作业来布置。要使日记成为学生生活上的乐事,让学生想写、爱写。这样学生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练笔的热情能经久不衰,习惯成自然了。
学生习惯了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并做到专心致志,开动脑筋,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样写作的素材也就丰富了,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起来。
(四)适度评价,赏识成功
在批改、评价学生的作文是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又要注重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学生作文必须“求精”,而对另一些学生的作文“求通”就行了,千万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一刀切”。批改作文时要把严格要求与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和战略的眼光对学生作文进行公正的评价。
在批改作文时要学会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取得的成绩,而不是用显微镜去寻找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要努力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的进步,恰当地指出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循序渐进地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评价作文时要学会用一双孩子的眼睛,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作文。一个教师对孩子作文的赏识,绝对不是表示他的水平低,缺乏鉴赏能力,而恰恰显出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因此,我们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在阅读学生作文时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在评价孩子的作文时多一些欣赏和赞美,让孩子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和亲近,使他们打开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让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让刚刚尝试用笔表达的孩子们在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赞美中,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四篇:浅谈新形势下医院党建现状分析与思考
浅谈新形势下医院党建现状分析与思考
——长顺县妇幼保健院 冯娴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实践者和贯彻者,医院党支部是党的民生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和落实者,在卫生工作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因此,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整个党的建设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对整个党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和意义。然而,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和医疗行业竞争加剧,以专业人才为主体的医院普遍存在党建工作与形势发展不适应、与业务工作结合不紧密、党组织工作方式方法缺乏创新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党组织在基层群众的形象,这使得我们要对如何加强和改进医院党的建设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医院党建现状分析
虽然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在基层工作中处于政治核心地位,但事实是基层党组织长期以来在医疗单位处于或有或无、形同虚设的尴尬境地。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党组织在医院工作中的定位缺失。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党务工作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在市场化浪潮中被逐渐淡化,医院实行的是行政领导负责制,医院的发展建设主要以行政决策为主,从而使一些领导也认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是软任务、软指标,是可抓少抓或可不抓的工作,党务工作者是一个形同虚设、过渡或养老的岗位,而从事党务工作的干部也认为这是一项务虚的工作,不可能做出什么业绩来,不自觉地把医院党的建设逐步虚化和边沿化,使党组织在基层单位失去了政治核心地位而处于行政从属地位。
(二)医院党建工作严重脱离医院中心工作。一是党组织在主观上对医院工作缺乏必要的参与:由于社会市场化的冲击和新时期党建工作理论的滞后,领导和党务工作者对基层党建工作有种迷茫和迷失感,把握不好党政关系,没能正确掌握和发挥党在医院发展建设中的作用,把单位党建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上,开开会、读读报,其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没有主动把党建工作与医院的业务工作相渗透、相融合,放不开手,打不开局面,从而使基层党建工作僵硬化、形式化。二是党组织在客观上被减弱了对医院工作的发言权:由于医院党组织在单位的定位缺失,而市场化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均发生了变化,医院均存在着重业务、轻政治,重行政、轻党建的现象,使党组织对医院中心工作的参与度和影响力逐渐下降。医院把党务工作看作是一种政治形式而不注重实际,没有切实重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重大事项上不征求党组织的建议和意见,使党组织的发言权被客观削弱。
(三)党建工作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意识。一是活动形式单一:还是主要以开会、学文件、讲党史、温誓词等最基本的手段和方式为主。同时由于缺乏在基层单位的发言权,针对性地讨论单位发展建设的专题会也少得可怜,次次都是务虚,也使部分党员对组织活动产生了厌烦情绪。二是活动方法和内容脱离工作实 2 际: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公共事业单位,它既不同于国家公务机关的行政执法管理,又不同于公司企业的劳动生产管理,其特殊性在于它的社会服务与市场经济、主动计划与被动应急的共存,传统的活动方法难以适应不同科室、不同专业的工作特性,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对党组织的考核缺乏严格的制度措施。由于基层组织建设偏离中心工作,因而对党组织的考核也大多流行于形式,考核与激励机制不健全,没有严格的党建和政治思想工作方面的考核制度、考核方法和考核量化指标。造成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不但纵容了一些人的懒散作风,挫伤了一部分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而且使我们的党员干部以及广大职工群众更加忽视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二、新时期医院党建工作的思考
(一)切实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明确定位,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党在基层组织的核心作用,是我党筑牢执政之基的根本所在,医院党支部不但要管事,而且要管大事,要从医院的办院方针、长远规划、工作思路等方面积极参与。党支部要为基层组织的党建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提供政策支持和保证。在医院各科室的工作中,建议医院的党组织具有同等的议事决策权力、党员大会具有与职工代表大会同等的审核否决权,在支持行政工作的前提下,落实重大事项的党组织决策机制,实行党组织的监督。从而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树立党组织在基层单位的良好形象,充分发挥党 3 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党组织在本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领导作用。
(二)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党务和思想政治干部队伍。党务工作者首先要练好基本功,那就是要熟练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理论、方法,并能用来指导工作;其次,要抓业务素质的提高。党的组织工作、宣传工作、行风建设、纪检工作、老干部工作等,政策性、业务性都很强,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方法,要切实提高党务工作者对党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一定要避免在业务单位,提高他们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开拓创新。
(三)积极促进党建工作与医院中心工作的有机结合。医院党建工作只有紧密结合医院中心工作,才能充分体现党组织的先锋堡垒作用。党务工作者从事的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对医院的医疗、科研、业务等工作的有力的政治保障,其最终目的都是紧紧围绕和服务于人民群众健康这一中心工作展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党务工作者要主动地把党建工作渗透到医院的医疗、科研、教育和行政管理等业务工作中去,防止出现“两张皮”的现象。无论党组织的设置、党员作用的发挥,还是基层组织工作的成效评价,都要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工作。
(四)建立严格的考核考评制度,形成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医院党组织的考核评价体系,其关键点是把医院党建工作考核与全面工作考核、党员考核与医务人员考核作为同等重要的考核来 4 抓,并科学地制定评估量化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把党建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单位和个人阶段考核的重要指标,形成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这也是新时期党建工作非常重要的也是亟需解决的重要环节。
总之,新时期医院的党组织建设,一定要准确把握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职能,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的基本定位,严格要求党务工作者的基本素质,紧密结合医院工作的基本实际,在工作中,不断强化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监督管理责任和服务职能。寻找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索符合本系统实际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思路,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第五篇:聋校英语教学
聋校英语课堂教学探索
作者: 马慧念(秦皇岛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听障学生由于自身的缺陷,失去了用听觉器官接受有声语言的能力。在教学生学习英语时,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学生学习的特殊性,充分利用学生的其他感官,扬长避短。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精神,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入手,培养听障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关键词:模仿
词汇
直观
活动
随着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英语的重要性也更为凸现,无论是在职场、社交、贸易、文化交流活动中英语已经成了一种必要的交流工具。在中国,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都开设了英语课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英语,那么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听障学生如何才能学好英语呢?
一、克服障碍,口型模仿
听、说、读、写是学好英语的基本技能。听障学生由于听力的缺陷阻隔了其通过听—说途径学习有声语言的自然渠道,“聋人听不到声音,自然就难以学会说话。”听障学生习惯依靠手势与人进行交流,平日懒得尝试去说,泯灭了说的意识。他们担心自己发音不准怕被人笑话,认为单纯地依靠手势能够方便且有效地完成交际过程,没有使用语言的必要。教师不能因为听障学生的听力受限,而在英语教学中放弃对学生的口语训练。听障学生通过看教师的口型,触摸发音部位,感受发音器官的震动,模仿发音。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用简单的英
语组织教学,创造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英语游戏,进行英语简单句子口语比赛等多种形式的英语活动,教师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回避怯懦,树立自信心,敢于开口讲英语,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提高兴趣。
爱心与耐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每一个学生都期待得到别人的认可,关爱每个学生,为他们支起自信的拐杖,触摸他们纯真的世界,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一朵娇艳的花朵。教师要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学生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去关注学生们的每个闪光点,用喜悦的笑容去赞许学生的每一点成功。教师认识到听障学生学习的特殊性,制定合理的教学方略,让学生在愉快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在孕育情感的氛围中取得进步,体验收获,体验快乐。
二、掌握方法,突破词汇
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所以教师要告诉学生记单词一定要把读音规则和拼写规则结合起来。有的听障学生喜欢用手指语把每个单词字母都一一打出来,这样容易将单词肢解,影响了单词学习的完整性。简单的单词容易用手指语打出来,可复杂的单词如:phenomena(现象)generation(代,产生)再按字母一个一个打出,太浪费时间,极有可能将字母记漏。随着所学单词的增加,学生会发现记忆负担越来越重,单词难记。单词是学习、运用英语的基础。记忆单词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如果单词记不住,影响英语的更深入的学习,而且还会减弱学英语的兴趣。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良好的学习
方法是学习成功的保证。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所以作为聋校老师,要对他们加强学法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掌握一些有效的记忆法,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初学时,记单词最好的方法是把单词归类进行比较。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的积累,指导学生掌握构词法,从词汇结构规律出发去学习单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英语词汇的能力,扩大词汇量。作为聋校老师,要对他们加强学法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三、直观教学,提高效率
教学、教学,离不开教和学,即教师和学生,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阵地,教师能准确地传授知识,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都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教学方法,而组织教学是顺利进行英语教学课堂的保证,目的是让学生为新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心里准备和知识准备。听障学生由于听觉障碍的影响,在感知和接受事物方面比较笼统,不够精确,注意力不够持久、稳定,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上课经常走神。听障学生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形象性,而直观形象的视觉信息能相对补偿听障学生的听觉缺陷,开阔视野,帮助学生利用形象进行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听障学生擅长形象思维,因此教师应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幻灯等直观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学习才能成功。
语法是用词造句规则的综合。教学语法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基本
语法,更好地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由于英语和汉语在语法方面差异很大,这就给听障学生在学习英语语法时增加了很大困难教师可以利用直观手段讲解语法,加深学生的理解。如教形容词的比较等级时,可以拿三个大小不相同的东西,一个比一个大。一边问,一边答。这种自问自答,可以让学生跟老师重复几遍,直到他们自己能够独立进行表演为止,然后把这些句子写在黑板上,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最后可以再举一些例子,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对比较等级会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
教无定法,选有定则,发挥优势,形成特色。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四、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多么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技巧,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等,想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激趣导入,新颖自然,学生对其中的奥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然地把学习新知转化成了一种内在需要,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听障学生注意力分散,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要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课堂上要不断强调纪律,提醒学生注意听讲。组织教学是顺利进行英语教学课堂的保证。英语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很难,语言习惯和汉语不一样,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语言的输入,不爱口型模仿。他们更喜欢用笔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学习四季变化的话题时,学生找不出更多的词来形容四季,而在draw a tree and talk about the seasons活动中时,学生却用画笔描绘出树木的四季变化,每个人画的都很好。虽然聋生学习英语存在很多困难,但要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度过学习难关。教师设计了“Talk and draw”这个环节,让学生与美术联系起来,提高了审美观念;这个活动既巩固了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作为教师,只有不断总结反思,细心策划,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力求教学活动生动,学生兴趣浓厚,让学生能自觉主动、井然有序地投入到你的教学中来。学生只有参与实践活动才有可能将他们学到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最终发展成运用语言的能力。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使课堂学习得到延伸,可以开展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设立英语园地、英语作文比赛、书法比赛等调动听障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英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炼。教室内创办英语园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园地内容不限(一些简短的英语故事、英语小笑话等)主要是根据听障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英语掌握的实际水平而选择材料。开始,教师帮助学生一起办,逐渐的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办。创办者为了选取大家喜欢的英语文章,则需查阅大量的资料,通过选材提高创办者的阅读水平。精心制作的英语园地,其他同学不仅从中学到了知识,还开拓了视野。英语园地可以使听障学生每天都接触到英语,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英语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享受。
总之,聋校英语教学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教师唯有不断总结、创新和反思,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培养学生积极运用英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聋童心理学》 《英语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