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课题阶段性总结
“广东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实验”项目四“综合高中改革”子课题——
《农村普通高中分层教学、特色教学实验》课题阶段性总结
江门市新会第二中学 2016年7月
我校于2015年12月申报新会区省级课题项目《广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项目》实验项目三“综合高中改革”的实验学校获批,项目编号为:2015XHKGSY0407。学校实验的子课题为《农村普通高中分层教学、特色教学实验》,课题研究于2016年2月底3月初启动。
课题研究开始至今,已有一个学期的时间,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课题组内教师的共同探讨、努力下,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案,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务实地开展工作,课题研究顺利地进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一边推进研究工作,一边进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改正、完善做法。为了总结经验,巩固成绩,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现将近期工作以及本课题的阶段性成果总结如下:
一、完善课题领导小组及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与职责
课题获得批准后,我们在在学校的全面关心和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完善了课题领导小组及课题组成员。
1、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梁永源校长
小组组员:林英斌副校长、李进略主任(教导处)、阮华钦副主任(教导处)、梁礼维老师(学校教研组长)
2、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梁永源校长(语文高级教师):负责课题的全面工作 课题组成员:
林英斌副校长(英语中学一级教师):负责联系工作,主持教师培训,协调调度; 李进略主任(教导处,物理中学高级教师):参与研究,负责资料搜集、分析; 阮华钦副主任(教导处,语文中学高级教师):参与研究,负责学生培训、协调调度; 梁礼维老师(教研组长,数学中学高级教师):参与研究,负责具体工作协调; 张社云老师(教导处助理,生物中学高级教师):参与研究,负责具体工作协调; 黄雪珍老师(语文科组长,语文中学一级教师):负责实验工作开展、协调; 张玉林老师(数学科组长,数学中学高级教师):负责实验工作开展、协调; 朱燕群老师(英语科组长,英语中学一级教师):负责实验工作开展、协调;
周恩由老师(物理科组长,物理中学一级教师):负责实验工作开展、协调; 谢汝彬老师(生化科组长,化学中学高级教师):负责实验工作开展、协调; 周建中老师(政治科组长,政治中学一级教师):负责实验工作开展、协调; 谢旺云老师(史地科组长,历史中学高级教师):负责实验工作开展、协调; 聂晞老师(体育科组长,体育中学高级教师):负责实验工作开展、协调; 苏水洪老师(艺术科组长,美术中学一级教师):负责实验工作开展、协调。课题领导小组及课题组的确立,为本课题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题组成员以本班语文教学为实验实体,在课题总的指导思想及计划指导下就自己负责项目进行实验,并开展教学活动,适时进行调查、总结、汇报工作。课题领导小组每月开展一次交流活动,组织相关教师学习研究特色教学、分层教学的相关理论或教育科研方法,每次活动定时间、定主讲人、定讨论题,进行课题研究情况交流,并督促教师做好研究的原始记录,注意做好课题成果的总结工作。而在课题开展的实验班,要求教师同样对学生做好相关的理论及学法指导工作。
二、调查研究,切实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在研究的开始阶段,我们对学生和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由于我校学生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他们的基础知识不太扎实。同时,由于学生受传统学习方式的影响,学生普遍缺乏明确的个性特长,而且学习能力差距较大。所以,切实了解学生的真正情况,是开展进一步研究的关键。我们前期的调查主要是下发问卷和表格,分析数据,从而得出具体科学的结论,指引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我们的调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层教学、特色教学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1)高中分层教学、特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2)影响高中分层教学、特色教学的因素;(3)对存在的问题的探究。
2、构建高中分层教学、特色教学的研究。(1)高中分层教学的构建的研究;(2)高中分层教学的实施的研究;(3)高中特色教学的构建的研究;(4)高中特色教学的实施的研究。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对自身特色的认识与意识普遍不强,不少学生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中的被动学习的局面;对于教师的授课,学生普遍被动接受,同一个班的学生接受能力明显有差距,导致教学效果不太理想。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现实意义。特色高中的特色教学,就是不仅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求,满足学生自主发展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可选择的教育。
三、开题论证 在进行前期调查与分析之后,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农村普通高中分层教学、特色教学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意义。课题组在认真准备之后,于2016年3月召开了开题论证会。开题会上,梁永源校长对我们的开题报告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我们的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措施可行。要求课题组全体成员一定要统一思想,依照安排,全力以赴,把课题做好,做出实效。而全校师生,也要尽最大的努力,给予课题组帮助,上下一心,尽快出成绩,总结经验,推动学校的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实施课题研究
(一)理清思路,确立实施方案 研究的基本思路:
1、理论分析:①分析分层教学、特色教学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②对中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③影响中学生学习的因素研究。
2、确定指导干预模式:①研究并确定模式;②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③对学生进行引导;④改变教学环境;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3、实验干预:利用确立的干预模式,对学生进行整体干预。
4、研究总结: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发现实验的成功与不足,并为后续研究吸取经验。
(二)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搜集现有分层教学、特色教学模式的有关资料,了解目前各地这个课题的研究成果、研究的动态、发展历史和现状。
2、调查法:深入课堂教学调查并分析有关该课题实施现状及与教师座谈,对学生在该课题实施中进行问卷调查。
3、实验法:采取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校与对照校的对比研究。
4、分析法:通过调查分析学生学习的现状、学习结果、总结取得的成功和失败的地方,为下一阶段的实验方案提供信息和方法。
5、策略指导:开设学习方法讲座,安排优秀学生介绍学习方法、经验,指导学生选择和运用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和方式。
6、个案研究:选择典型个案进行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指导,并适时总结、推广。
7、课堂实践:发挥各学科集体备课的优势,课前探讨教法和学法,课堂上大胆运用,课后总结经验、教训,相互交流,逐步完善。
8、总结推广:积累过程性资料,总结阶段性研究,改进研究方法、方式,推广成功经验。
(三)研究过程
1、分层教学(1)学生分层。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实验教师首先按照学生的成绩将各班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动态”地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最基础的小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成绩优秀组。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优秀组,而且分组只是暂时的,是一种“动态”的分组,所谓“动态”即每一次测验实验实验教师们都会对学生进行重新调整分组,并且学生在学习中途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级小组的学习。尽管目前在A组,下次进步了,可以进入B组或C组,如果不努力,退步了,C组也可能进入A组,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A组也不会有自卑感,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也还有被分在B组或C组的同学主动要求去A组,以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补习。这样,就改变了只抓少数尖子生的做法,使面向全体学生并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要求,真正使因材施教落到了实处。
(2)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分层教学倡导教与学的动态平衡,追求教与学的和谐。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选择起点,鼓励学生只要充满自信,发奋努力,就可以达到适合自己水平的目标,取得一个层次上的成功。然后再向更高的一个目标递进。在不断获取成功和递进中得到一种轻松、愉悦、满足的心理体验,激发再次成功的欲望。
(3)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①分层备课,对A、B、C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以求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留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在有些组只是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问题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作到心中有数。②分层授课,限于目前的客观条件,不可能将同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让不同组的学生在不同的课室上课,因此,课堂教学如何进行便是一个问题。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对各组同学的具体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能根据自己的基础掌握不同的内容,学生便不会出现因听不懂例题的内容而在课堂上睡觉或讲话或作小动作的现象。③分层作业,实验实验教师采用两种做法,一种是用同一练习题提不同的要求;要求学习暂困生用一种方法解答,中等生用两种方法解答,优等生用三种方法解答。实验教师不仅精心设计基本题,而且设计一定数量的探索性、开放性习题,全体学生在完成基本题的基础上,可自由选做探索性、开放性习题,同样予以加分鼓励。④分类辅导,对于优生来说,辅导的重点在于强化兴趣,拓宽知识面,发展其特长;对于中等生来说,重点在于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变“要实验实验教师学”为“实验实验教师要学”;对于学习暂困生来说,重点在于补差补缺,防止知识负积累,促进转化。实验实验教师更加“偏爱”学习暂困生,给予他们更多的辅导和帮助。在辅导形式上,实验实验教师坚持做到“四结合”:一是集体与个别相结合,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体辅导,个别性的问题单独指点。二是讲解与自学相结合,实验教师在讲清知识关键要点的基础上,鼓励 学生围绕疑难问题读书,寻找有关知识,启发学生个人钻研,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三是课内与校外相结合,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的习题课内解决,如课内来不及解决的问题,可安排在课外补救,或通过第二课堂适当延伸补充,开阔知识视野。四是校内校外结合,实验教师与家长取得共识,相互配合,共同落实教学要求。⑸分层测试,实验实验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多样的测试方法,在考试内容上实验实验教师采用一部分符合大纲要求的基本题,计100分;另一部分略高于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的附加题,每次2-4题,计加分20—40分;或采用A级、B级两张试卷,A级为基本要求的测试题,B级为要求略高的测试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做。在考试方法上有时采用“学习暂困生助考”的方法,即允许个别学习暂困生在考试中看书或向老师请教,允许第一次未考及格的学生经过补习后的一星期内再考第二次,试卷不同,但要求基本相同,并承认第二次成绩。在达标标准上,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制订不同的标准。比如,单元测试优等学生85分为达标,中等生70分为达标,学习暂困生60分为达标。多样的考试方法,不同的达标要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多项教学活动。
2、特色教学
(1)理念引领,确立“特色教学”的学校教学策略
早在1994年,和许多农村高中一样,如何提高教学及高考升学率是摆在我校领导班子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当时学校硬件落后、师资紧缺、优质生源匮乏、教学质量较差。学校领导很清楚,要想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变学校面貌,难度很大,只有积极培养我们的长处,才能有所作为。经过反复思考和研究,最后确定以开展艺术、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为突破口,希望以此增加高考上线人数,提高学校知名度。
通过多年的发展,我校的特色、特别是体艺特色教育教学质量明显地得到了提高,体艺教育特色初步形成,社会美誉度明显增加。在此背景之下,学校领导认为应该到了对学校下一步的发展作深度思考和整体规划的时候了。于是,整个学校的特色教学就提上日程,并借此课题快速发展。
(2)系统规划,构建特色学校的发展平台
特色出自于个性,特色学校就是具备其它学校所不具有的优势。其基本体现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特,且对学校发展目标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要形成这种相对办学优势,需要系统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形成体系。
强化组织领导。发展定位明确以后,我校首先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研组骨干教师为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具体明确负责教学的副校长分管这项工作,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做到学期有计划,期末有总结。并开发相关的校 本课程,初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随着我校发展目标不断地深化,要真正成为特色学校,我校的大力宣传和学生间相互影响,高
一、高
二、高三都开设了专门的特色班,各年级学生都在到80人左右。提供办学条件,经济支持是开展特色教育的必要条件,现在,我校有画室、音乐室、琴室、作品展览室等,除了配备石膏像、灯光设备、各类画具外,还为艺术部配备了计算机、电视机、录音机、幻灯机、投影仪、音响设备、VCD机等电教设备。
(3)强化培养,建设一支德艺双馨的特色教学教师队伍
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要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没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艺术、体育教师队伍是办不到的。为此,我校十分重视艺术、体育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加强教学研究。学校每年都要派出艺术、体育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派出多名骨干教师到对口高校进行学术访问,让他们及时了解国内外学术动态,了解艺术、体育学科教学的新趋势及高考新动向。这些教师回来以后,还要及时参加市、区以及学校的教研活动,及时地把外面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我校艺术部教师还和其它学科的教师一样,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交流教学体会,研究教材、教法。
由于我校在体艺教育特色建设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我校成为江门市新会区“体艺特色”学校,在近年的高考及各种比赛中成绩显著。
五、实验的成效
(一)教学方法的更新
1、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
根据学生的兴趣、个体差异、性格取向等方面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学习中如果能力悬殊太大,会导致那些弱势群体兴趣更加淡化。通过学生日常学习意识和方法研究,实验教师能清晰地把握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自主学习的能力,记忆能力、合作力、自制力、领悟性等。所以,实验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该努力考虑到这点。这样的教学安排可以极力地挖掘他们潜在的竞争意识,达到激发兴趣,主动参与的目的。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实验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了解学生,与学生合作,帮助学生改正错误、遵守校规校纪,克服惰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验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是真正体现师生双边活动的重要依据,一则可以随时给他们学习模仿的机会;二则能够拉近学生与老师的感情距离。
3、让实验教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根本上解决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的问题,改变传统教学中采用的“一刀切”、“满堂灌”、“齐步走”的教学行为。
4、解决学生个体差异和统一教学要求的矛盾,使每个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潜能,树立起信心,并使他们的知识、能力与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最大程度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从根本解决学生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得不到开发,学生的特长无法施展的问题。
5、解决实验教师“一刀切”、“一个模式”的教学方法,克服实验教师教学时的盲目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拓宽教学门路,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6、通过有效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将实验教师教育机智融会在日常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极大地锻炼实验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提升实验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7、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交往技能、体育技能、规范守纪等对学生成绩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宗旨:关注情商薄弱、自制力差的学生的成长和品学兼优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做到评价灵活性、系统性、综合性。
(二)学生学习意识的提高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学生的思想、作风、学习、纪律都有了明显改进,觉悟明显提高,学习意识学习习惯明显增强,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真正达到了学习教育促工作的目的,实验实验教师们将以此次课题活动为契机,使实验实验教师校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水平。
(三)论文与研究报告
形成了《农村普通高中分层教学、特色教学实验实施方案》、《农村普通高中分层教学、特色教学实验启动报告》、《农村普通高中分层教学、特色教学实验阶段性总结》等课题文件、成果以及各类论文20多篇。此外,分层教学、特色教学成绩突出,特别是特色教学,在2016年新会区学生篮球赛中,我校高中女子篮球队荣获冠军,高中男子篮球队荣获季军;而在2016年双水镇中小学生篮球赛中,我校初中男女子篮球队也一举夺冠;而在2016年高考中,体艺高考成绩也是分外耀眼,本届高三,三A以上43人中,术科占了20人,占比46.5%;本科以上13人中,术科占了10人,占比77%;三名重点线考生,全是术科生:体育考生梁柏杨、美术考生梁玉华、黄燕婷。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1、由于不少实验教师是第一次主持或承担省级课题,部分实验教师已显出了为难的情绪。针对此情况,实验实验教师们一要加强其思想的再宣传自发动还要让他们看到成功的可能和光明的前景。多鼓励、多支持,千方百计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2、由于各种原因,本课题实际的开展情况与原计划的有些差距,下一步实验教师们打算根据该课题的实际研究情况对原计划做出一些调整,以便使计划更有针对性
3、某些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与该课题的要求不相符合,还需要进一步的培训。
七、下一步计划
1、进一步开展课题实质性研究,通过课堂教学检验研究成果。继续通过不同方法积累研究与实验的经验与做法,加大研究力度,不断总结,形成论文及课例等成果;
2、加强与其他实验学校、课题组的交流,争取课题研究的更大成效;
3、并在此基础上,把本课题的经验与做法推广到学校其他课题研究中去,从而促进学校教研及教学教育的改进,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八、可预期的成果
课题研究最后可形成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执行制度,并产生一些典型课例及课型,并预期形成专门的论文集,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教育理论水平。另外,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分层教学更加完善发展,让我校“有教无类”的办学理念及“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纵深发展;让特色教学研究进一步擦亮我校“体艺特色”的品牌,展现我校“全面发展,体艺见长”的办学理念。
第二篇:省课题汇报材料
诵读经典,浸润人生
---“小学校本经典诵读的实施与研究”课题汇报材料
修水县第八小学自办学以来,以创建经典诵读特色学校为突破口,以“传承经典文明,规范语言文字”为教育理念,大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校园书香氛围。经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学生毕业时都能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经典诵读,已成为修水县第八小学一道亮丽的名片!2014年6月,经省课题基地办组织专家评审并批准,我校申报的《小学“校本经典诵读”的实施与研究》被列为江西省课题基地办2014年立项课题。现对课题工作进行汇报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
我校先后数次召开专题会议介绍创建经典诵读特色学校的由来和意义,统一认识,明确目标,取得思想上的一致。在此基础上,我校制订了详细的计划,并组建了经典诵读课题小组及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总负责,书记分管,教务处牵头,班主任配合落实,各教师联动。
二、厘清经典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70首,这对于创建经典诵读特色学校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为此,我校另外组织相关专业教师编写了适合我校学生诵读的校本教材,一年级《弟子规》,二年级《三字经》,三年级《百家姓》,四年级《笠翁对韵》,五年级《增广贤文》,六
年级《朱子家训》等经典。各年级、班级要按照学校的要求,制定好每期本年级、班级的诵读指导计划。
三、宣传发动
为了让广大学生充分认识经典诵读的意义,我校利用学校广播站、校园橱窗、黑板报,手抄报,家长倡议书和问卷调查等大力宣传经典诵读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利用家长会等向学生家长作活动专题介绍,达成学生、教师、家长的共识,激起共同阅读的热情,提高经典诵读的“广度”和“深度”,也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理解经典,走进经典,普及经典。
四、融入课程
语文教学是与经典诵读结合的主要学科,语文课堂是学生诵读经典的主渠道。我们提出了“让古诗文走进课堂”与“新课改同行”的要求。我校语文教研组为此专门开展了经典诵读主题研讨活动。通过研讨,老师们集思广益,摸索出不少经典诵读有效方法。我们还要求语文教师把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与我们诵读的经典进行有效的整合。活动如下:
1.每天坚持早晨20分钟经典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经典。校长对诵读活动进行检查登记并通报。
2.每天坚持中午十分钟经典诵读写字,让学生在书写中体会经典的魅力。
3.每周开设一节诵读指导课。4.经常开展经典诵读示范课。
例如:我校卢瑾燕老师上了《国学礼仪》《笠翁对韵》等微课示范课,让学生在诵读中不忘古人的礼仪,让学生用传统的礼仪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周迪老师执教音乐经典诵读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音乐和语文结合得妙趣横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罗琛程老师执教《增广贤文》、《绝句朗读指导》等,让孩子们在诗歌朗读方面,既增添了兴趣,又掌握了技能。潘珍君老师执教古诗《竹石》,课堂生动传神,让学生知道了诗言志,歌咏言的经典内涵。还有徐梦思老师执教《嫦娥之古诗朗读指导》,晏琼老师执教文言文《杨氏之子》,梁静老师执教《三字经》阅读指导,饶伍姑老师执教《弟子规》„„都有效地将经典诵读这一活动推向了高潮。
另外,每周的主题班会关于养成教育、礼仪教育等德育课程以及音乐、美术等学科也是整合的第二大渠道。让学生在各种课程中都能感受到经典诵读的魅力。
五、开展活动
为了让提高孩子们诵读经典的兴趣学校制定了经典诵读总方案----《解读经典,提升素养》,围绕它多渠道、全方位,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经典诵读的主题活动:
1.开展各种演讲朗诵比赛,如:“经典诵读读后感”演讲比赛、“经典伴我成长”朗诵大赛、“国庆诗歌朗诵”团体朗诵比赛等。2.开展各种写字比赛,如:“写经典忆经典”、“传承经典,崇尚文明”等。
3.每周升旗仪式中,各班进行经典诵读班级风采展示。
4.每年的推普周,学校会组织师生到社区及公共场所进行推普活动。
除此之外,我校还开展了“书香校园3月读书节”征文大赛、“经典诵读手抄报比赛”、“经典诵读成语大赛”、“经典诵读讲故事”等各种比赛,以评促诵。
以活动促阅读,以阅读促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推进了小学经典诵读课外阅读的开展,在全校营造了 “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书香氛围。
六、特色初成
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我校在经典诵读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成效。学生方面:
1.我校黄之恒、冷胜涛、周夕屿三位同学代表修水县参加了九江市《超级演说家》大赛。
2.我校六(1)班的诗歌朗诵《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在全县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3.我校冷胜涛、赖云两位同学在县演讲比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教师方面:
徐梦思老师 语文素养大赛 市特等奖 杨莉老师 诵读《朱子家训》 县一等奖 孙丽曼老师 诵读《匆匆》 县一等奖 罗琛程老师 古诗文说课 县一等奖
梁春燕老师 讲故事 县二等奖 万微微老师 讲《我的教学故事》 县二等奖 目前有关经典诵读已发表的论文有:
1.《让孩子从经典诵读中学会爱、奉献爱》 梁静、徐梦思 2.《国学经典礼仪在小学的运用》卢瑾燕 3.《经典诵读与音乐学科的结合》唐琼
4.《如何提高小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饶五姑 5.《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古诗朗读》罗琛程 6.《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课文经典读本能力》徐梦思
在全校老师的努力下,我校还成功申报了九江市语言文字示范学校。
以上是我校的《小学“经典诵读”的实施与研究》课题研究总结报告。我们相信,经典诵读能够启智,经典诵读让人明理,经典诵读能让孩子们净化心灵,健康成长。我们更相信,有上级领导的关心,有我们全体老师的努力,修水县第八小学的经典诵读一定能再上新的台阶!
第三篇:省十一五课题工作报告
《杜绝“假问题”,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课题
工 作 报 告
诸城第一中学
2009年11月25日
《杜绝“假问题”,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课题研究
工 作 报 告
诸城第一中学
2009年11月25日
第一部分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及措施
一、完善机构,加强领导
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组长:李宪阳校长。
副组长:王克田、邱昌茂。
成员:教科中心主任、副主任、各学科科研主任。
课题领导小组成员具有丰富的领导经验、教学经验和很强的科研能力,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经济保障和科研的带头示范作用。
二、广泛发动,全面推开
1.2008年7月,学校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发动老师们,以《杜绝“假问题”提问,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为载体,探求“努力使教师的教与学生学都成为有效劳动”的有效提问策略。
2.筛选子课题,确定子课题项目负责人。全校申报子课题30余项,经总课题组审定,最后根据学科特点,确定出了11个子课题。在学科主任的带领下,以学科组为单位,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具体开展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三、政策引导,制度保障
1. 学校制定奖励政策。每学期末,教科中心组织一次论文鉴定、评比活动。学校对在省级、国家级发表或获奖的论文,在给予表彰奖励的同时,还给予50-200元的物质奖励。
3.学校对教科研工作实行“六个一”管理制度。学校要求老师们在学习研究方面做到“六个一”:每学年写一篇论文;每学年搞一项小课题研究;每学期搞一项调研;每学年开展一次学术报告;每学期写一本读书笔记;每学年订一份专业报刊。在学期末和学年末,学校对老师们 “六个一”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在全校范围内通报,并记入教师的发展档案。学校将 “六个一”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教师评优、晋级的重要条件之一。
4.将子课题的研究成果作为评价学科主任、副主任的目标之一。每学期结束时,学校要对学科主任进行综合评价,其中课题研究成果是评价的重要内容。
5.实行课题研究调度制度。课题领导小组每学期召开两次课题研究调度会,全程推进和监控课题研究进程,督促各子课题切实进行研究并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学校专门组织了“杜绝假问题,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专题听课和调研活动。
四、加强理论学习培训,提高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
1.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学校多次举办教师培训班。借助于全国教育科研联合体这一学术组织的力量。邀请著名教育专家对课题参研人员进行培训。
2.进行教育理论培训。课题组和学校教科中心经常围绕课题研究,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除集体学习外,教科中心还先后选编印发理论学习材料多篇。
理论学习的重点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以及当今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新经验、新成果。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反复学习,并要求每人每学期,都要写出两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教学处定期进行检查通报。每周举办一次青年教师读书沙龙,学习教育理论,交流教学心得,提高了教师的科研理论水平。
五、聘请专家,加强科研指导
聘请了中国教育科学院副院长文喆、中央教科所博士陈如平、韩立福等专家,给全体老师们作课堂教学改革报告。
每周都组织一次青年老师“听魏书生教学改革报告”活动。
六、深入调研,重点攻关
1.调研是课题研究的基础。课题领导小组倡导“人人调研,随时调研,随事调研”。比如,我们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了“影响有效提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的调研。通过调研,归纳出“课堂上虚假提问”的表现、成因、效果及改进的措施、策略等。从而,保证课题研究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实现重点突破。
2.为确保调研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教学领导十项调研指标制》。要求分管领导,每周要完成十项教学工作调研任务。
3.教科中心专门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将调研情况向老师们作了通报,以提高老师们对本课题研究价值的认识。
(1)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的调研.(2)课堂提问和学习之间的关连度的调研。(3)课堂提问与教学成绩的关系的调研。
(4)我们还对影响课堂回答问题积极性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发现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四个:一是习惯;二是心理:害怕或不愿意回答;三是老师的问题不好回答;四是不会回答;五是教师评价是否积极。
4.形成的调研成果。
《关于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调研》 《学生学习效率自我测定调研》
《影响教学效益最重要的三个问题和策略》 综合调研分析,我们更加增强了对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了深入进行本课题研究的决心。
七、典型示范,活动带动
围绕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经常性地深入课堂听课研究,要求课题组成员每周至少听两节课。一年中,每位课题组成员听课节数均在50节以上。根据听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经反复研讨,初步形成了《诸城一中关于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印发到每一位教师,并在各级会议上强调贯彻执行。
1.组织常规听评课活动。配合课题研究,每周每个教研组至少安排一个教师的公开
课。学校领导和老师可以随时进课堂听课。听课后,及时组织集体评议。通过这些活动,推动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实践,让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体验、感受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魅力,进而达到逐步转变观念、改革提问模式的目的。
2.开展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学校每学年举行两次全校性的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上学期,组织一次全体任课教师参加的“课堂教学大比武”;下学期,组织一次全体青年教师参加的“课堂教学大比武”。通过大比武活动促进了课题研究的深入和研究成果的推广。
3.推广典型经验。让在“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中,课堂提问效益高的典型教师,在全校范围内举行观摩课,推广他们的改革成果,带动全体教师对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
4.开展名师教学改革展示活动。
5.开展教学反思,撰写反思日记。在全体任课老师中,开展对课堂提问的反思活动,反思自己在课堂提问教学环节中哪些是有效提问,哪些是低效提问,哪些是无效提问。并要求老师们写出反思论文。
6.组织名师教学改革论坛。在全校师生开展“什么是有效课堂提问?”“有效提问方式方法是什么?”的大讨论。在大讨论的基础上,学校还组织了“诸城一中‘有效提问教师论坛’。”
7.在2008年12月,学校举行了“课题研究专题报告”,各子课题负责人分别介绍了课题研究成果,对推动课题成果的实践与推广发挥了积极作用。
8.实行课题研究调度制度,课题领导小组经常召开课题研究调度会,全程推进和调控课题研究进程。每月进行一次组织调度。组织课题组负责人,以座谈交流的形式汇报课题的研究情况。
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1.改变了传统的提问方式,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2.更好地促进了学生进行积极的发散思维与主动探究学习,问题的答案不再是“对不对”或“是不是”,鼓励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3.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习兴趣被大幅度激发,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4.拓宽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认识。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的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思考的能力。
5.通过尊重学生,正确评价学生,用微笑的神情,期盼与鼓励的目光给学生希望与勇气,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6.归纳出提问“八原则”,使教师在组织教学与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有法可循。
7.总结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课堂有效提问策略,使教师在课堂有效提问的具体落实上有法可依。
8.学生养成了记录课堂重要问题的习惯,学习更有侧重点与针对性。9.极大程度地避免了无效提问情况的发生,提问违规现象已得到基本控制。从效果看,课题研究的目的基本达到。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提高。我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能手、教学大赛、课堂比武中均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第四篇:如何申请国家课题和省课题10.30
如何申请国家课题和省课题,请高手指路
如何申请国家课题和省课题才能够成功,请高手指路
好评答案
(一)谈谈国家项目(课题)申请
提示:
1、因为相关规定,本文尽量避免本人所涉及到的申报项目,所以请大家也不要问我;
2、本文只针对社会公司申请,学校、科研院所申请方式方法不在俺叙述之列;
3、也许每个公司申请的方式都不尽相同,所以本文仅供参考,呵呵。
4、想到那说到哪,所以文章应该会很乱,请原谅先。:-P 公司如果能申请下来国家项目(课题),从各个方面对公司来说都是具有非常大的好处,可以利用资金培养自己一大批技术人才;可以利用这个“故事”宣传公司形象,展现公司技术实力;可以增加很多的纯利润收入;甚至能够利用申请到的国家项目(课题)突破公司现状,孵化出一个崭新的高科技公司等等。所以,在国家项目(课题)上面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和残酷的,需要的是公司技术积累,行业影响,还有背景!当然,还要有国家项目(课题)申请小组每个成员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辛苦、反复的劳作。
一、到那里申请国家项目(课题)?
这个问题有点好笑,但是有确实存在。因为大家都知道国家项目(课题)是块“肥肉”,所以有些项目都是小范围招标,不会做广为宣传,得到信息的人也是希望知道越少的人越好。感谢政府近年来的大力改革,政务越来越透明了,所以现在国家,各个部委的项目(课题)都会公开招标,在相关的网站就可以找到。各个行业、部委都不相同,如果真想请多留意。不过如果你的公司单纯是通过这些网站才得到消息,建议你们不要去了,为啥?自己想。
二、拿到国家项目(课题)招标书后怎么办?
恭喜你们!~终于拿到了国家项目(课题)招标书。别高兴的太早,仔细看看招标书的商务部分,自己的公司在资质方面是否合格,如果不合格,还是放弃吧。(现在招标的项目都是通过招标公司,招标公司是第一轮筛选者,他们基本上就是看应标方资质是否够,不够不会有任何情面,即使你们已经和招标方谈的不错。国家项目(课题)在招标之初就基本上会被圈定一些厂家,资质都是按照他们已有的来写的,目的就是把一些想浑水摸鱼的踢出去,呵呵)如果你们连招标公司都搞定了,考,太牛了,你们很有可能就是“黑马”。
商务部分基本上很简单,就是一条一条的对照,准备就可以了,没有多少烦心的事。
二、技术部分
技术部分,招标方一般都会给出固定的技术方案格式来让你们写。下面是一个参考。
4.课题组织、实施计划及经费预算...1.课题概述...1.1课题背景...1.2研究意义...2.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2.1国内外技术现状...2.2发展趋势...2.3XX公司现有技术基础...3.课题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3.1研究目标...3.2研究内容...3.3技术难点和创新点...3.4技术路线及实施方案...3.5主要性能指标...4.1现有科研支撑条件...4.2组织管理措施...4.3人员组成及分工...4.4实施计划...4.5经费预算...5.课题成果及效益...5.1课题成果形式及内容...5.2课题成本、效益及风险分析...6.版权申明...7.附件:课题考核指标及验收测试方法...然后项目小组的人就搜集资料,整理文献,钻研技术去吧。
三、提交文件
现在的招标公司真的很规范的,规定时间后绝对不会让你进来的。所以大家切切注意时间。
提交文件之前建议至少2个人以上仔细对照招标书要求,核对每个文件,每个签名,每个盖章的地方。不要因为一个小问题功亏一篑。
提交文件的时候建议大家盖章的封条、信封多准备几个,因为可能会临时变动数据。
四、技术应答
再次恭喜,进入第二轮了。那些资质不够,又没有背景的已经看不到了,进入这部分的大家都是神仙。不是公司技术不错,就是背景不错。综合评比的话,这个阶段大家在结果不出来都没有十拿把掐的把握。这部分就需要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宣讲和技术应答了。俺的感触就是自己认为他们会问的结果没有问多少,认为不会问的被问了个够,真跟论文答辩一个样。呵呵。所谓的专家组里面真是什么人都有,而且都是“老专家”,切切小心为妙。不过他们愿意问问题是个好现象,说明你的技术方案让他们感兴趣了。再说时间基本上就是40分钟的样子,不过的却是炼狱啊。
五、收工 一般结果当天不会出来,呵呵,明白吧。也要给招标方一个寻找平衡和考虑的时间了。
总体来说,国家项目(课题)申请按部就班来做就可以,对技术人员要求不象商业招标那么残酷。但是对公司来说,各个方面的影响就很重要了。我就见过一个部委招标几个项目,然后几个公司就很早就已经瓜分好了。剩下的都是让别人去凑热闹的。
最重要的还是背景!我见过一个大家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的公司在一个国家项目(课题)招标中,连入选都没有,后来竟然进来了,大家觉得很奇怪,在技术评比第一轮的时候排名最末,但是结果出来竟然是第一!~然后才知道人家只打了一个电话就全搞定了。佩服啊!收起 2011-01-03
第五篇:省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农村小学数学“减负增效”
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研究》
中 期 报 告
一、开题立项稳步推进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联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桥梁。它既是对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巩固和检查,更是学生从中发散思维、形成数学技能,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平台。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设计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作业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无法自拔。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练习中得不到体现和尊重,学生在练习中感受到更多的是压力和疲劳,极少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获取考试高分的同时,并没有在思维训练和能力形成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作为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的教师,我们不能对此熟视无睹,而是应该积极思考多设计一些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的、照顾学生个体差异的、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个性化作业,为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特别是在农村小学,大多数教师还停留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对如何设计新型、特色的、有个性的数学作业关注的还不够,因此,在“减负”环境下,设计个性化、有针对性的作业研究势在必行。
(二)概念的界定:
“过重的课业负担”:指的是学生因为“题海战术”和“满堂灌”而造成的学习上的心理和生理的负担,如对学习乏味、学习压力过大、重复训练过多等。
“减负”:就是要减轻学生过大的心理压力,避免过多的重复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学生以宽松、自由、自主的学习,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高效,从而还学生以健康全面的发展。
个性化作业:是指把作业当成一个支点,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的个性化作业,富有色彩、充满情趣,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情境中体验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发挥其学习潜能。
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就是一种打破传统重复、枯燥的作业模式,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依照小学生年龄发展的特点,设计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作业,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独特个性,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作业形式。
本课题农村小学数学“减负增效”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研究:是指在农村小学探索、发掘学生个性化作业的布置与设计方法的研究,提高作业的趣味性。旨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教师“质性”敬业,增加职业幸福感。
(三)课题理论价值:
1.本课题的研究是对因材施教理论的进一步佐证:因材施教,是教学原则,但真正贯彻时却不易落实,本课题通过“因材施练”,进一步明确因材施教的意义和实施策略,大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为大面积推广提供具体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2.本课题的研究将进一步完善与充实新课程理念中的评价理论:通过学生对作业设计过程的全面参与,使得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整等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
(1)作业设计取向多维,强调发展性。作业设计强调既要重视学生的现在,也要考虑学生的过去,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2)作业设计主体多变,突出特色性。在制定作业内容和作业标准时,教师应更多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在进行作业评价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自评和互评达成结论;在作业反馈时,教师更要与学生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改进措施。
(3)作业设计内容多种,体现综合性。作业设计的重点不仅在于检查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而且在于学生实地考察、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以及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参与程度、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等。
(4)作业设计形式多样,注重差异性。作业的形式可概括为:实践作业;书面作业;口头、听力作业;表演作业。
个体的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差异,还包括思维方式、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的不同特点,正确地判断每个被评价者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设计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作业,以期提高作业的实效性。
(四)课题实践价值:
1.本课题的研究能有力地促进广大教师对作业设计的研究,有利于形成全新的作业设计理论:
(1)作业设计保证基础性——着眼于学生的应知应会。
(2)作业设计突出人文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
(3)作业设计强调应用性——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4)作业设计增强开放性——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尽情飞扬。
(5)作业设计渗透综合性——体现数学课程功能的多元化。
2.本课题的研究是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练习,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教学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优化“练习”的设计与布置,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以“练”促学,以“练”促思,以“练”促改,实现有效“练习”,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因材而练”,让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练习,做专为其“量身定做”的作业,使作业成为实现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3.本课题的研究易于形成强大的合力:数学是基础学科,我校是农村学校,研究成果将促进我校各班、各科的联合,加强教师与教师、班级与班级、学科与学科、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广泛合作,有利于整合整个地区的教育资源,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取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的研究方式。采用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调查各类作业,了解作业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对这种作业的看法,完成的情况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个性化作业设计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对这些影响进行及时而深刻的反思,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方向,更好地研究。
经验总结法:对课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力求得出符合本校实际的结论及案例若干,并在条件相似学校进行推广。
个案研究法:对部分研究对象尽可能搜集更多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探讨对实施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措施的成果。
文献研究法:通过全面收集行动搜集、鉴别、整理国内外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供课题组全体成员学习,课题组负责人并据此写出研究文献综述。
行动研究法:基于小学数学如何设计与有效应用个性化作业的需求,争取专家指导,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此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二、研究工作有序进行
1.积极做好课题的研究准备工作
我校十分重视“农村小学数学“减负增效”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的开题、宣传、立项等工作。对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措施给出了十分中肯的修改意见,使课题的研究有了良好的开端。
为了能使课题工作顺利展开,课题组长对组员进行了明确分工,让大家各负其责,朝着研究目标努力。为了让课题研究更有成效,课题组长还制定了《课题研究制度》,并让组员认真学习。并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完善研究制度。
为了做好“农村小学数学“减负增效”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研究”的课题研究,课题组组员积极听取有关“减负增效”的专题讲座,广泛收集相关资料,阅读了相关书籍并且上网查阅了许多相关的资料,来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明确研究思路。
2.调查研究学生作业状况
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必须建立在了解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个性化程度及学生普遍喜欢的作业形式及其发展趋势,使得设计的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而且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探索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方法和策略。使得设计的作业能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因此,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宗旨,我们随机对小学生进行了“小学生作业问卷调查”、“小学生家庭作业家长问卷调查”。然后由课题组各成员根据调查情况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学生对“看数学课外书”及“动手作业”比较喜爱,但对课后练习题的喜欢程度不高。因此,设计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而且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个性化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使得学生把课外作业作为一项自己需要的、乐意的事去做,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就成了我们的首要任务。
3.组织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
我们特别注重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科研能力。我们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如: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十项规定》,明确各年级课外作业的时间,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课外作业、布置、批改、评价的理论文献,学习中做到个人与集体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推荐组内成员阅读《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名师作业设计经验》等书籍,并且定期进行学习交流。另外,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向教科研行家、专家学习。课题组成员每次外出学习、听课回来之后,会主动向老师们介绍一些经验和好的做法,真正做到资源共享。学校还经常为实验教师创造条件倾听专家的专题讲座,为课题的展开提供了更多的理论知识。4.课题组成员认真上好课题研究课
为提高老师教学教研能力,课题组长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上一节研讨课,并且每次公开研究活动都要做到集体备课、全员听课、说课反思、重视评课。集体评议时先由执教老师进行说课,然后再由其他老师进行评课。使每位课题组成员都有较大的收获。
三、实验伊始初见成效
教师方面:
1.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撰写了大量的文字材料,其中包括调查研究表、教学论文、课堂实录、教学反思,使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课题组教师的多篇论文在省市区级获得一、二等奖,在刊物上发表。郭新霞老师的论文《让个性化作业放飞学生的数学思维》发表在CN刊物上。宋琳杰老师的论文《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个性化作业设计的体会 》 在省级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奖。崔伟伟老师的论文《对小学低年级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思考》在区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奖。宋琳杰老师执教的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重复”的奥妙》一课在市级优质课评比中获奖.崔伟伟老师执教的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被推荐参加市教学技能大赛。
2.教师学会如何精心设计作业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课题组教师能有意识地设计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而且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作业,探索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方法和策略,使得设计的作业能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教师们精选习题,精心琢磨,作业适量,难易度适当。现在作业设计已成为备课中的重要内容,我们提倡“分层作业”、“自主作业”,设计“作业超市”或“作业套餐”,供学生选择。教师分层布置作业,对不同学生留不同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不同学生都能完成作业,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根据部分学生学习情况免做部分作业。推行“计时”作业,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注明中等程度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提高学生完成书面作业的效率。并且增加实践性作业,经常让孩子们根据教学内容自己动手做一些实践性作业,最后在全班展示,让孩子们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既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了《有趣的图形》之后,有一个动手做的环节,我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手中的七巧板,拼摆出各种不同的图案:有小鸡、小鸭、鹅、小鸟、小马、飞机、运动的人,桥,小房子,小鱼、洒水壶、放风筝等等美丽的图案,孩子很乐于动手操作,每人都摆出了好几种不同的图案。最后我把孩子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孩子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又感受到数学的美和魅力。通过动手操作,不仅能培养孩子们的空间观念,同时为孩子们的数学思维插上翅膀,放飞孩子们想象的灵性。
再如:在长度单位的教学后,我也设计了一次动手操作的作业,让学生剪出1米、1分米、1厘米长的绳子,使学生亲身体验长度单位的大小,感受他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另外,我还让学生量一量教室里的一些物体的长度,量一量同学的袖长、裤长、腰围和身高等。在操作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了《重复的奥妙》一课后,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设计出有重
复规律的图案,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图案,培养了创造能力,感受了数学的美。像这样动手操作的作业,对学生的学习十分有益。《轴对称图形》也是二年级数学的内容,课后,我安排了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实践性作业,同学们积极踊跃的设计制作,在折,画,剪,涂色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对称美,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得到了培养。
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千米的认识》后,我布置了这样的数学作业:用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写一篇数学日记。每个学生完成的都特别真实、贴切,如一位学生写到:今天,我和爸爸去钓鱼。我们坐着一辆长约4米的公交车来到了一个长约20米宽约5米的池塘。开始钓鱼了,爸爸拿出一个约3米长的鱼竿,挂上约23毫米长的蚯蚓来钓鱼。不一会儿,爸爸就钓上来了一条长约20厘米的鱼。我和爸爸都非常开心!这样的作业很好地加深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与理解。学生方面:
1.学习方式变了。
主动学习、积极向上的学生愈来愈多。课堂真正变成了他们张扬个性、探究创新、获取知识的乐
园;课后作业成了他们展示自我的天地。他们会最大限度的自己开动脑筋考虑问题,独立完成作业。孩子们没有了那种课业负担的心理,反到有一种意犹未尽的兴趣和热情。比如:在讲完认识图形后,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动手制作了各种各样的风车,虽然有些作品还显得很稚嫩,但当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欣赏时,别提有多自豪啦!
2.学习兴趣浓了。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巨大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就能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就能有强烈的学习需求,就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歌德说过:“兴趣比智力更重要。”比如在较长的暑假生活中,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暑假互动作业:每日三道亲子列竖式(1加1减1除)、每日一应用题闯关及选作题”三模块,与众不同的是利用米学信息技术互动平台,请家长协助孩子每天将孩子的作业拍照上传至米学进行展示、交流,全班孩子们都可以参与“人人自评、大家互评”作业红花评比活动。利用这样的信息技术互动评比方式,学生兴趣浓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很好地提高了孩子们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应用能力。孩子们在兴趣高昂的状态下,完成作业的质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问题思考 研究方向
1.对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定位还不够准确,他们对于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理论不够敏感,专业发展略显滞后,对于理论研究常有畏难情绪。还没有完全走出“作业就是动笔”这种误区,误认为作业设计就是设计书面作业,没有认识到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彩的,书面的、口头的、操作的、游戏的、互动的„„。
2.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不能持之以恒,缺乏持久性。刚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时候,课题组的所有老师信心满怀,充满热情,但是一段时间以后有些老师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能够坚持“用心”进行个性化作业设计,作业设计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3.虽然课题组的每位成员都上公开课,都进行了教学反思,教学评价,但是这些都仅仅局限于本校,很少有机会上市级甚至省级公开课,因此课堂教学水平并不能提高很多。课题组的成员都积极撰写了多篇论文、案例,可是获奖、发表的高质量论文却不多。
4.由于对当前儿童心理发展需求研究不够,在精心组织的研究过程中,设计开发的实践性作业似乎并不是都能适合学生的需要。部分实践活动的设计,在农村家庭中开展难度大。虽然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了不同层次的作业,但还是有极个别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可能与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以及长期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有关。
五、后期设想
将前期研究中积累的经验进行发扬,以期成为学校的特色;对上述提到的疑难困惑,想办法进行突破,谋求课题研究的顺利发展。
主要措施:
1.加强宣传交流。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将课题研究中积累的设计理念、经验做法形成文字材料,并且在业务学习的时候向其他学科的老师进行介绍,便于其他学科的借鉴和直接运用。
2.加强思想动员,使课题组的成员认识到,一方面“磨刀不误砍柴工”,虽然目前进行个性化的作业设计多花了一点时间,但是我们积累了资源,“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同时开始的时候多花一点时间、多动一些脑筋,以后进行个性化作业设计时候就会“驾轻就熟”。另一方面要求我们的教师有资源共享意识,资源共享是一种合作,更是一种责任。
3.加强理论学习。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实践。在研究过程中,做到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做到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邀请专家来校讲学与安排教师外出学习相结合;定期开展专题课堂教学研究课、教研沙龙等活动,共同探讨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4.加强实践研究。为了检验教学行为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具有普遍性,课题组将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围绕不同的目标进行课堂实验,把课题研究推向纵深。骨干教师率先垂范,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每位成员及学科教师都必须积极参与实验课研究活动,及时交流,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 的策略,为进一步实验积累数据和资料,确保课题研究高质量地开展。
5.加强经验总结。所有课题组成员在积极开展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认真组织教学反思,撰写教学案例和论文,总结研究成果。平时充分利用学校校园平台,加快学校数学资源网和教师个人博客建设,及时发布通知和研究经验,为全校师生提供学习交流的服务平台。充分利用课题组成员在教学一线的特点,发挥各位教师的特长进行有重点的专题研究加强研讨交流,为下一步研究提供有效的经验。
应该说,我们半年来的课题研究是顺利的、富有成效的,在规定时间内一定能完成课题的研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