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语文复习 词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资料
课时作业(三)[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
1.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比起秋天的枫林来,夏天的枫林没有那么撩人的红韵,但那生机盎然的绿,________着的却是一股青春的朝气。
②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________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
③我们相隔的不是几小时的车程,而是一整块大陆,就像歌里所唱的,用我的晚安陪你吃早餐,但是________也隔不断彼此的思念。
A.萌动
调剂
地久天长
B.涌动
调节
地久天长 C.萌动
调节
山长水远 D.涌动
调剂
山长水远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说到底,世上风景闲流水,端的还是要人慢下来。中国这如许的城市中,最是江城得了个中______,且将它____________地挥洒出来。这______江城街头巷尾、湖畔公园里数不胜数的茶馆、茶铺,一个人在清晨里不慌不忙地起来,________到茶馆里,一坐就是一天,那叫一个悠闲!
A.趣味
痛痛快快
当是
遛 B.滋味
淋漓尽致
便是
踱 C.意味
兴致勃勃
自是
逛 D.韵味
尽情尽兴
恰是
晃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好风景固然可以打动人心,但若得几个情投意合的人,相与________其间,那才真有味。
②欧洲债务危机不断恶化,许多欧洲国家把化解危机的希望________德国的具体经济措施上。③涪陵区白涛小学用抓阄的方式来分配重点中学升学名额,此举引来各方质疑,人们普遍认为这种做法________偏颇。
A.徜徉 寄于 失之
B.徘徊 寄于 有失 C.徜徉 寄予 有失
D.徘徊 寄予 失之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阿拉伯
世
界
发
生的多
米
诺
骨
牌
似的政
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仅极大改变了这个地区的地缘政治版图,也使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②去年12月,分散在全国31个大城市的52块LED屏被整合在一起,实现了网上________,此举的意图是力争打造全球最大的户外同步信息平台。
③4月18日晚,安徽中升药业有限公司发生一起有毒气体________事故,已导致2人中毒死亡,10人遭受重伤。
A.剧变 联播 泄漏
B.剧变 连播 泄露 C.巨变
连播
泄漏
D.巨变
联播
泄露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令国际社会为之________。有关国家也在积极探讨军队发挥救援作用的可能性。
②美国的29个驻外使馆因搬迁而欲出售,购买这些建筑须考虑所有权等问题,比如,________你买下伦敦前海军工作大楼,______不能够完全拥有它的所有权。
③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初试考卷备受关注,考卷________PM2.5、郭美美等热词,考生大呼雷人,业内人士却一片叫好。
A.刮目
即使/也
包括 B.侧目
虽然/但是
包括 C.刮目
虽然/但是
囊括 D.侧目
即使/也
囊括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时常反复地思索,越是在心中________了永远新鲜和不断增长的赞叹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律。
②凭借世界冠军对抗赛和女团世锦赛上的出色表现,中国“棋后”侯逸凡在最新的国际棋联世界排名中,超过印度名将科内鲁,________女子第二位。
③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节目是“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越来越多的“感动”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然深入人心,________着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茁壮成长。
A.灌注 跃居 昭示
B.贯注 跻身 揭示
C.贯注 跃居 揭示
D.灌注 跻身 昭示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一个现代人,在享受信息时代便利的同时,却也不得不接受它泥沙俱下的另一面。每天,数不清的资讯像潮水一般向我们涌来,其中鱼目混珠,真伪难辨,充斥着大量有....意或者无意的谣言。
B.大约在1921年,这伙土匪遭到直系军阀的围剿,孙美珠被捕后被砍头示众,孙美瑶一怒之下决定要反戈一击,报仇雪恨。....C.眼看已经是火烧眉毛了,他老兄还在那里有板有眼好整以暇地卖弄他的那手绝活儿。....D.十年,由历史的角度来看,只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于处在二十一世纪初的社会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进入高三以来,张三同学晚上总是连续学习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左右,节假日也从不休息娱乐,其精神可嘉,其做法则不足为训。....B.做人要正派,你这样到处刺探他人隐私是不道德的,古人不是也说过要目不窥园吗? ....C.为备战亚洲杯预选赛,海外球员纷纷回国效力,但也有个别球员借口有伤在身久假..不归,把国家的利益放在了脑后。..D.在秋季运动会的长跑项目中,李刚一马当先,把其他选手远远抛在后面,同学们都拍手称快,为他加油。....9.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雷锋,一个只活了22个春秋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精神在我们心中,______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②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______只能如此而已。③美日韩等国对朝鲜将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的声明作出强烈的反应,朝鲜政府却______,宣布按计划发射。
A.树立
大抵
不以为意
B.竖立
大概
不以为然
C.树立
大概
不以为然 D.竖立
大抵
不以为意
10.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人们囿于________,难有识人之明。当年吴下阿蒙有一个善察之士对他刮目相看,有谁能如此幸运呢?
②多年以后,我们依然会记得高中的美好时光,______ 我们终将分离。
③求和的、投降的使臣们不知见了几千几万,只有哀恳的、苦诉的、卑躬屈节的,却从来不曾见过像这位蛮子般的那么________、旁若无人的气概。
A.成见
虽然
侃侃而谈 B.成见
虽然
娓娓而谈 C.偏见
即使
侃侃而谈 D.偏见
即使
娓娓而谈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网易今天公布的审计财报显示,2011年第四季度网易净利润为8.99亿元人民币,第三季度为8.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B.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音乐会的首席小提琴演奏家是法籍华人王太平和施得梵·斯塔拉诺维斯基。优美的音乐让我沉浸在浪漫中,黯然销魂,如痴如醉。....C.做人到底应该高姿态还是低姿态呢?太高姿态了吧,别人会觉得你太狂妄;如果低...姿态,又有人觉得你说话没有底气,不信任你。
D.在当前的IT业界,原先大红大紫的上网本在很多人心目中早已是明日黄花,甚至还有人给上网本下了即将寿终正寝的定论。....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操作的比较成功的网站炒作,起到的效果比投放各种类型的广告要好得多。于是就有人提出了一句至理名言,那就是对于网站来说:不炒作,毋宁死。..B.奥巴马总统与美国官员为遭到一名驻阿富汗美军士兵射杀的平民致悼词,担心事件可能触发区内另一波反美暴力行动。.C.有多件珍贵文物被损毁或被遗弃,其中不乏国家一、二级文物。事发后,故宫都秘.而不宣,未将有关情况上报主管部门。...D.一个球队总归得有个明确打法吧?然而我们看到的是,甭管什么样的阵容出战,中国男篮仿佛都像支游击队,人人各自为政,个个都想得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咬文嚼字》编辑部表示,今年“春晚”在文字使用的态度上是非常严谨的,但由于节目众多、时间紧迫等原因,差错还是未能幸免。..B.当下,微博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的舆论传播格局。面对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新态势,有专家呼吁微博不能是不良信息的“应声虫”。...C.曾几何时,乔丹、马龙、巴克利、皮蓬等美国昔日篮坛巨星纵横江湖时,詹姆斯、....韦德等明星们还是青涩的高中少年。如今,这些前辈们早已纷纷淡出人们的视野。
D.一个人“美德”的感人须借助他行为的高尚——若口惠而实不至,“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将无所依托。在嘉德懿行面前,所有猥琐庸俗的世态不能不相形见绌。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鉴于拿燃烧瓶、扔汽油弹等对抗性表达方式有诸多弊端,老百姓开始相信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要好得多。破天荒的,拆迁户张华当选为“湖南年度法治人物”。
B.2012杭州太子湾花展共引进50余种郁金香品种,数量比去年增加整整10万球,届时郁金香、樱花齐开放,整个公园都将色彩斑斓,真让人感受到了什么叫如花似锦。....C.为了抓住日本震后清洁能源市场崛起的机遇,中国新能源企业纷纷抢滩日本市场。日本郊外那些无人问津的荒地也变得炙手可热——成为各企业竞相争夺的“宝地”。....D.把女性送上太空在冷战时期的宇宙探索中被赐予了政治色彩,兼具社会与技术的双..重宣传效应。当历史和政治的尘埃落定,这些女性必然回到地球,重新过着自己平凡的生活。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面对西方“外松内紧”的姿态,伊朗方面顺势反戈一击,于15日中断对欧盟六国....的石油供应,并宣布新的“重大核成果”。B.曾几何时,莲荷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其中含有关于儒、道、佛“三位一....体”的美妙比喻。C.“革命战争片”题材领域里别具一格的大家,首推成荫和汤晓丹。20世纪50年代,他们联袂执导了《南征北战》。..D.调查显示,由于一些地方对中央房价调控的政策执行不力,致使房价不但没有降下来,而且还略有上升。..16.2009·浙江卷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A.针对个别干部违规驾驶公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现象,某单位作出副科级以上干部重考驾驶证的决定,这实在是驴唇不对马嘴。(名不副实)......B.“限塑令”颁布之后,农贸市场的一些摊主对记者打开天窗说亮话:为了招徕顾客,.......我们难以拒绝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直言不讳)C.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需要提倡“拿来主义”精神,如果脱离国情,盲目照搬,就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画蛇添足).......D.1977年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复,既给下乡知识青年提供了求学上进的机会,也使许多农家子弟有了“鲤鱼跳龙门”的希望。(脱胎换骨).....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叙利亚局势持续紧张、恶化,呈现一发不可收的态势。一旦叙利亚政权发生更迭,.....整个中东的地缘政治格局都将发生变化。
B.如今,“穿越剧”大受追捧,成了人们街谈巷议的热点。但是,最近福建两位小学....生自杀的悲剧,却使我们不得不正视它的“负面效应”。创作者也应当适可而止。C.2011年5月,“让领导先飞”的丑闻在宁波机场上演,要说错,那是民航总局的错,是上述规定的错,事实上,宁波机场成了民航总局的替罪羊。...D.成都某职业学校学生王强因偷懒未叠被子,遭学校数名护卫殴打,被护卫从五楼拽至一楼。学生有错,但罚不当罪,殴打明摆理屈。....
课时作业(三)1.D [解析] A项“萌动”含“开始”之意,“涌动”有“大量、大规模”之意,依照语境“夏天的枫林”,应该用“涌动”;“调剂”是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地调整,“调节”是指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山长水远”用以比喻道路遥远艰险,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高山一样永远存在或恩德深厚,“地久天长”意思是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一样长,形容永久不变(多指爱情)。依照语境用“山长水远”。
2.B [解析] “趣味”指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滋味”指味道,也比喻某种感受。“意味”指含蓄,也指情调、情趣、趣味。“韵味”指声韵所体现的意味,也指情趣、趣味。因为词语前有“个中”,所以“滋味”搭配更恰当。“痛痛快快”指非常干脆、直爽,也指舒适爽快。“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兴致勃勃”指兴致很高的样子。“尽情尽兴”为出卷者生造词语,但意思不难理解。因后面有“挥洒”一词,所以用“淋漓尽致”更恰当。“当是”为应当是,强调情理上如此。“便是”指就是,表顺承。“自是”为自然是,强调道理上如此。“恰是”指正好是,强调的是合适。“遛”指慢慢走,散步。“踱”指行走,强调动作的习惯性。“逛”指外出散步,闲游,强调动作的无目的性。“晃”指摇动、摆动,强调动作的幅度大。因前面有语境“不慌不忙”,所以用“踱”最恰当。
3.A [解析] “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徜徉”指安闲自在地步行。“寄于”指寄托在;“寄予”指寄托。“有失”的“失”意为失掉、失去,“有失”后面多接褒义词;“失之”是在某方面有缺陷、欠缺,后多接贬义词。
4.A [解析] “剧变”指剧烈变化;“巨变”指巨大的变化。“联播”指若干广播电台或电视台同时转播其他电视台或电台的节目;“连播”指广播电台或电视台把一个内容较长的节目分若干次连续播出。“泄露”指不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泄漏”专指液体、气体慢慢流出。
5.A [解析] “刮目”指彻底改变眼光;“侧目”指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侧目”含畏惧和愤恨的意味,所以“侧目”不合语境。“即使/也”是关联词语,表示假设的让步关系;“虽然/但是”是关联词语,表转折关系,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第二句“买下伦敦前海军工作大楼”只是个假设,因为前文有“欲出售”,说明没有出售,此处只能用“即使/也”。“包括”指包含;“囊括”指把全部包罗在内。因为考试不可能把所有热词都考到,用“囊括”范围太大。
6.A [解析] “灌注”,浇进,注入;“贯注”,精神、精力集中。“跻身”,使自己上升到某种行列、位置等;“跃居”,跳跃式地上升到某个位置、位次等。“昭示”,明白地表示或宣布;“揭示”,公布文告或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的事物。
7.C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熟语。好整以暇:形容既严整,又从容。也指事情虽多,仍旧从容不迫。A.鱼目混珠:是指用假的冒充真的,此处应为“鱼龙混杂”,是好的和坏的混在一起的意思。B.反戈一击:是指从内部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D.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现常比作从前生活中稀少的、值得回忆的往事。也作“吉光片裘”。
8.A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熟语。A.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B.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C.久假不归:借了东西不归还。D.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清除。
9.A [解析] “树立”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而“竖立”指物体垂直而立。“大抵”表示数量范围,有“大半”“大部分”之意,而“大概”却只表示约数。在表示估计语气的时候,“大抵”重在肯定,“大概”重在猜测。“不以为然”指不赞同,不认为是对的;而“不以为意”是指不放在心上。10.A [解析] “成见”指固执不变的看法,侧重于固定不变,先入为主;“偏见”指片面的有偏向的见解,侧重于偏向一方,不公正。“虽然”和“即使”都是关联词,都可表示让步转折关系。但一般情况是,“虽然”句是实言的,常与“但是”“却”呼应,强调条件变了,结果不会变;“即使”句则一般是假言的,常与“也”相对应。侃侃而谈:从容不迫、理直气壮地谈话;娓娓而谈:连续不倦地谈论着。
11.D [解析] A项,同比:跟以往同一时期相比,多指跟上一年同一时期相比。应改为“环比”,环比:现在的统计周期与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B项,“黯然销魂”指心神沮丧、失魂落魄。C项,“高姿态”指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他人抱有宽容、谅解的态度。
12.D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虚词、熟语。“各自为政”应为“各自为战”。“各自为政”,指各自按自己的主张办事,不互相配合。“各自为战”,指各自成为独立的单位进行战斗。A.毋宁:常跟上文的“与其”搭配使用,表示两相比较后,选择后者;不如。B.波: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C.秘而不宣:守住秘密,不肯宣布。
13.C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实词、虚词、熟语。曾几何时:指才过了没多少时间,不能理解成很久以前或者“曾经”或者“想当初”之意。A.幸免:侥幸地避免。B.应声虫:称随声附和的人(含鄙视意)。D.口惠而实不至:只在口头上许给人好处而实际上并不实行。
14.A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实词、虚词、熟语。A.鉴于:用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前一分句行为的依据、原因或理由。B.如花似锦:形容风景、前程等十分美好。用在此处属望文生义。C.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用在此处不恰当。D.赐予:赏给。应改为“赋予”。
15.C [解析] C项,联袂:手拉着手,比喻一同(来、去)等。A项,“反戈一击”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B项,“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D项,“而且”表示进一步。
16.B [解析] 该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和选用。是否能替换要多角度辨析:要注意运用范围是否准确,感情色彩是否得当,与语境是否矛盾或重复,是否有语法错误等,并注意一词多义现象,切忌望文生义,熟语的运用要靠平时多积累,熟记其意义和用法。A.驴唇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事物两下不相合。近义词有“答非所问”“前言不搭后语”“风马牛不相及”。名不副实:指有名无实。近义词有“名不符实”。两者意思不同,故不能替换。B.打开天窗说亮话:比喻毫不隐瞒,公开说明。直言不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两者意思相同,故可以替换。C.画虎不成反类犬: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两者意思不同,故不能替换。D.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脱胎换骨: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两者意思不同,故不能替换。
17.A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熟语。一发不可收: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既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易与“一发而不可收”混淆,前者含褒义,后者往往含贬义。此处应改为“一发而不可收”。
第二篇: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
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
高考实词分类辨析
A.谙熟(书面语)熟练(口语)
安静——恬静(宁静,强调氛围的幽雅)爱好——癖好(程度深)B.不止(是动词,后面可以不跟其他内容)不只(是连词,后面还要跟“还”、“更”等关联词连接的句子)
不免(表示客观上免不了,后不能加“不”)未免(表委婉的否定,含有不赞成、不以为然之意)
难免(不容易避免,免不了,后加“不”和不加“不”意思不变。如“难免犯错误”和“难免不犯错误”都是“要犯错误”的意思)
变迁(情况或阶段的变化转移)变革(改变事物的本质多指社会制度)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报怨(对所怨恨的人作出反应)悲怆(悲伤)悲慨(重感慨)必需(后跟名词)
必须(后跟动词)
避讳(后面可以直接加宾语)忌讳(后面要加“说”才可以)不齿——不耻(这个词语不存在)爆发(指火山、革命、战争等,如暴发户)暴发(突然发作,指山洪,如火山爆发、爆发力、爆发革命、山洪爆发)包含(同“包涵”,多用于抽象事物,范围最小)
包括(包含几个部分)包罗(范围最大)
C.充分(足够,多用于抽象事物)充足(多到能满足需要,多指具体事物)承诺(对某项事物答应照办多用于对上级)许诺(答应,应承)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贬义)
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中性)揣摩(悉心探求)揣测(推测)
草率(不认真,敷衍了事)
轻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
处世(在社会上与人往来)处事(处理事情)充溢——充斥(含厌恶意)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徘徊(犹豫不决)D.大事(大力从事)
大肆(无顾忌地,多指坏事)诞生(出生,后可跟多少周年)诞辰(生日,不跟多少周年)单纯(简单纯一,指思想、情节等)纯粹(不掺杂别的成分)敦促(诚恳地催促)督促(监督催促)
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用于掌声等)
叠起(一层加一层上)
度过(指时间等,暗度陈仓)渡过(指江河海,也指难关)大致(大体上)
大概(对时间、数量不很精确的估计或情
况的推测,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订(指还没有确定)定(指已经定下来了)
E.遏止(用力阻止,如势头、洪流、潮流)遏制(用力控制,用于情绪、怒火,有时也用于敌人或某种力量)
控制(掌握住对象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或使其按控制者的意愿活动,如控制羊毛市场,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F.仿效(后多跟方法)
仿照(后多跟抽象的事物)仿造(仿效制造,后跟具体事物)效尤(专指坏样子)丰腴(可指人也可指水草等)丰满(胖得匀称好看)
反映(反照。比喻表现出客观事物的本质;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及有关部门)反应(化学变化)
分割(把整体或有联系的东西强行分开)分隔(中间割断使不相通)惠赠(敬辞,指对方增予财物)
敬赠(恭敬地增予,指自己增予对方财物)妨碍(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妨害(重有害处)
废除(取消,全部丢弃――主要用于法律,习惯,制度,传统)
解除(免除,如解除职务)风物(一个地方特有的景物)风俗(风尚、礼节、习惯的总和)风情(风土人情)
风土(自然环境和风俗习惯)风景——风光(风景景象)抚养(长辈对晚辈)
扶养(小辈对长辈,或同辈之间)
法治(依法治理,如实行法治、法治国家)法制(法律制度,如健全法制、加强法制
建设)G.灌注(与液体有关的,如灌注心血)贯注(集中注意力于)
过度(超过适当限度)过渡(一个阶段转入另一阶段)共同(侧重在相同)共通(强调可沟通性)国事(指具体国家事务)
国是(“共商”之后一定要用“国是”,指抽象意义)工夫(时间)
功夫(本领、造诣)
估计(对数量、变化等,一般修饰较具体事物)
估量(对局势、情况、力量等抽象事物)公布(指法令、方案、帐目、结果)发布(命令、指示、新闻、通知)宣布(开幕、开会、戒严、破产)搁置(放下,停止进行)
搁浅(指船不能行驶,比喻事情遇到阻碍,不能进行,如谈判)
沟通(使两方面通连,如思想、文化、大桥等)
勾通(暗中串通、勾结,贬义)H.化装(包括衣服、道具等)化妆(指脸部化妆)会合(见面、相见)
汇合(水流会合;与„合在一起)J.聚集——云集(比喻许多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
机制(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体制(1、国家机关、企业等的组织制度,2、文体的格局,体裁)交代(坦白罪行)交待(指嘱咐、移交)
检查(指查看查考)检察(司法机关用)
界限(不同事物的分界,多指抽象事物)界线(多指具体分界线)境况(与经济状况有关)境遇(与生活经历有关)尖利(形容眼光尖锐)尖厉(形容声音高而刺耳)进京(只是指进入京都)
晋京(指向上级机关汇报,如“剧团晋京演出”
校正(校对订正)教正(指教改正)
简捷:直截了当,“简洁”意思是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简捷”着重指“捷”,即快;“简洁”着重指“洁”,干净,没有多余的话。鲸吞(多比喻吞并土地等)侵吞(多指财产)聚积(有“积累”之义)聚敛(重税搜刮)
聚集(指“集合”)截止(“截止到”等于“截至”)截至
精心(特别用心)经心(在意)
径直(直接做下去)
径自(不管别人管自己做下去)究竟(副词,用在问句里,表追究)终究(毕竟,终归)K.开脱(推卸或解除罪名或责任,多含贬义)解脱(摆脱苦恼,摆脱危机)
刻划(用雕刻手段在物体上刻用“刻划”)刻画(刻画人物形象)
考察(重在观察调查)
考查(重在用一定标准来检查衡量,是上对下的一种考核行为,如平级,也必须负
有特殊使命才行)考订(考据订正)考证(考核、证实和说明)
侃侃(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滔滔(形容说话连续不断)夸夸(贬义)开拓(范围扩大)
开辟(强调从无到有地打通创造)L.领会(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如精神)领略(了解事物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辨别它的滋味,后跟“风光”之类具体的东西)
里程——历程(指过去的经历)
辽阔——寥廓(多一层“深远”的意思)流传(用于传说故事等,只是传下来,针对性不强)
留传(指实物,针对性强,指留给某人)领会(领会事物而有所体会,多指精神、意思)
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M.漫游(随意游玩)
周游(到各地游历,游遍)
蔓延(指由中心向四周延展,如“火势蔓延”)曼延(指连绵不断曲折前进)
媒体:指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如报刊、广告、广播等
媒介指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目前(当前,现在)
日前(过去几天;前几天)N.囊括(全部包括)——包括 年轻(指岁数不大)年青(指青少年时期)P.品位(指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名词)品味(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多作动词)偏袒(袒护双方中的一方)偏心(一般不带宾语)
披露(有“表露、透露”意)泄露(机密、风声等)
普遍(存在的面很广,具有共同性,如现象、真理)
广泛(涉及的方面广、范围大,如内容、题材、征求意见)Q.全力(全部力量或精力)
鼎力(敬辞,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起用(重新任用)启用(开始使用)
驱除——祛除(多指疾病)
清净(心境洁净,不受外扰,耳根清净)清静(多指环境安静)
轻率(形容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
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启动(开始工作)
启发(阐发事理,引起联想而有所领悟,后跟“人”,不跟“智慧”之类的词语)启迪(启迪智慧,其后不能跟人)墙角(指角落)墙脚(指墙根)R.熔化(金属由固态变为液态)融化(变为液体,冰雪融化成水)溶化(使固体溶解,转化为溶液的过程,糖、盐等溶解在水里)S.收留(时间长)
收容(时间短)树立(后跟“典型”“精神”之类抽象的东西)
竖立(后跟具体的事物)收集(使聚集在一起)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在一起)
熟悉——熟习(程度更深,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申诉(详细说明)
申辩(说明理由,加以辩解)
声明(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与“立场”搭配)申明(郑重说明)
实验(指还没有理论,通过实验来得出)试验(指已经有了理论,实验是为了论证这一理论)审定(审查决定)审订(审查修订)
审查(检查核对,多指计划、提案、著作、个人简历等)
审核(审查核定,多指书面材料或数字材料)
冷僻(指以前曾有人提过,现在少有人提)生僻(一直就没有人提过)十足(是很、非常的意思)实足(指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神志(知觉和理智)神智(重“智慧”)
实行(使之成现实,多用于计划等)施行(须采取措施,用于法令、手术及需采取手段的行为)T.推求(根据已知的条件或因素来探索)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题材(内容)体裁(形式)
淡薄(兴趣不浓厚)淡泊(不追求功名利禄)调解(劝说双方,消除纠纷)斡旋(指国与国之间)推脱(推卸,指责任等)
推托(借故拒绝)
体制(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根本组织制度,如学校的领导体制是校长负责制。)
机制(指具体某一件事的制度,如“这个工厂优化分配机制)体察(体验和观察)
体恤(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给予同情、照顾)
蜕化(虫类脱皮,比喻腐化、堕落)退化(生物的构造机能减退,泛指事物由优变劣)
推迟(把预定的时间向后改动)延迟(把正在做的事延续下去)托词(找借口)
遁词(因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W.误解(理解得不正确,名词,动词)曲解(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多指故意)
委曲(事情的底细和原委;曲折、婉转;委曲求全)
委屈(受到不该有的指责,心里难过)违反(用于规章、原则等)违犯(用于法律法规)问鼎(后跟宾语)夺冠(不跟宾语)
X.消失(事物逐渐消失直至没有)消逝(形容声音、云雾等消失,从有到没有)
效益(强调效果和收益)
效率(主要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 行径(贬义词)——行为 行迹(行动踪迹)形迹(举动神色)需要(后跟名词)须要(后跟动词)
修建(施工)兴建(开始建筑)
消释(消除、解除疑虑、误会等)学历(学习经历)
学力(学习能力,如同等学力)熏陶(指好的影响)熏染(指坏的影响)
蓄意(早就有这个意思,指坏的)刻意(用尽心思)Y.怡然(形容喜悦)
淡然(形容不经意,不在意)愚蠢(头脑不灵活,或傻而笨)愚昧(缺乏知识,缺乏教养)引见(引导入见)
引荐(对人的推荐;荐举,后一般为“出任某职务,担任某官职”等)掩盖(有意隐瞒、遮盖,语意较重)掩饰(隐瞒缺点、错误,语意较轻)演化(多指自然界的变化,指性质变化)演变(发展变化,指形式改变)预定(预先确定)预订(预先订购)
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朋友兄弟的感情)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如意气相投、意气风发、意气用事)湮灭(淹没,埋没)淹没(指被水漫过)消亡——消失——
隐讳(有所顾忌而隐瞒不说)隐瞒(把真相掩盖起来不让人知道)赢得(掌声等)
博得(好感、同情等)盈利和赢利(获得的利润)营利(谋求利润)
拥护(对领袖、党派、政策、措施等表示赞成并全力支持)
拥戴(拥护拥戴某人做领袖)
Z.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作客(寄居异地)
甄别(考核鉴定能力、品质等)鉴别(辨别真假好坏)
逐步(强调发展的步骤性、阶段性,如“教质疑(提出疑问)
征候(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症候(疾病,症状)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60例
1、本来
原来
育”作主语,只能用“逐步”)逐渐(强调变化的缓慢性或演变性)侦察(军事上用)侦查(公安用)终止(结束、停止)中止(中途停止)
召集(通知人们聚集在一起)招集(招呼人们聚集)
制服(用强力压制使驯服)治服(带有治理之意)制止(强迫使停止)阻止(使不能前进)禁止(不许可)志哀
致哀(这个词语不存在)装载(用运输工具装)
承载(托着物体,承受重量)终身(切身)
终生(与事业有关)
制止(对象多为不合理,用在行为发生过程中)
阻止(对象可以是合理的,也可以是不合理的)
禁止(对象多为不合理,用在事先)战事(有关战争的各种活动)战争(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增值(价值增加)
增殖(增生,繁殖。多用于资本)震动——震慑(震动使害怕)
震动(词义最轻)——震荡——震撼(词义最重)
置疑(怀疑,用于否定)
“本来”强调理应如此,常与“就”连用。“原来”表示发现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2、逐渐
逐步
“逐渐”一般表示自然而然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逐步”用于有意识有步骤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3、偶尔
偶然
“偶尔”(也写作:“偶而”)着眼于数量,次数少有时跟“经常”相对。
“偶然”着眼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是在规律之外,跟“必须”相对。
4、一齐
一起
“一齐“表示同时,侧重点是时间。
“一起”主要有两个用法:其一,侧重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而不是时间。其二,表示同一个处所。
5、以至
以致
“以至”一般表示时间、程度、范围上的递升或递降,有“直到”的意思。
“以致”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一般指不好的结果。
6、往往
常常
“往往”是对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用于主观愿望。“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愿望。因此“常常”可以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则不能。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
7、才
再
“才”表示动作已经实现,并强调实现的很晚。“再”表示动作尚未实现,但将于某时实现。
8、又
再
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又”用于已经实现的。“再”用于未来实现的。
9、一概
一律
这两个词在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
10、已经
一经
“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一经”表示只要这样说了或这样做了,接着就会产生相应的结果。“已经”和“一经”都是副词。不过用“一经”的句子,“一经”换成“一旦”还解释得通;用“已经”的句子,“已经”绝对不能换成“一旦”。
11、竟然
居然
都是副词,都有出乎意料,超出常理或常情。用于不好的方面,表示“不应该这样而这样”。用于好的方面,表示“不容易这样而这样”。“竟然”用于主语后面,动词谓语前面。“竟然”也可以单说成“竟”。“竟然”常用于口头语体,“竟”则不限。“居然”有时语气略重。“竟然”一般不这样用。
12、已经
曾经
都是副词,都有有了某种行为或情况的意思。
“已经”表示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强调动作行为开始或完成,时间一般在不久以前,后面的动词多带动态助词“了”,少用“过”。“曾经”表示以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强调某种行为或情况从前有过,现在已经结束了,“曾经”后面的动词多带动态助词“过”,也可以用“了”。
13、暂且
姑且
“暂且”指暂时地,重在强调时间短暂。“姑
且”指暂时地,重在强调让步。
14、几乎
简直
“几乎”表示接近,程度上比“简直”差些。“简直”的意思是“接近完全”,“近乎
等于”。
15、马上
立刻
“马上”所表示的紧迫性有时幅度大;而“立刻”没有这种情况,它表示的都是即刻要发生的。
16、从来
历来
向来
“从来”表示从过去到现在。“历来”从来,一向。“向来”从来,一向。都可作副词,都可表示从过去到现在的意思。“从来”多用于否定句;“历来”多用于肯定句;“向来”兼用于肯定句和否定句。“从来”的语气比较绝对,强调的意味较重;“历来”、“向来”是一般地叙述,语意较轻。“从来”、“历来”还可以作形容词,充当定语,“向来”没有形容词的意义和用法。“历来”多用于书面语,“从来”、“向来”兼用于书面语和口语。
17、对于、对
介词“对于”、“对”介引动作的对象或与动作有关的人或事物。这两个介词在许多场合都可以通用。一般说能用“对于”的地方也能用“对”,但是“对”的意思更广泛,能用“对”的地方不一定都能用“对于”。运用“对”、“对于”常见的毛病有以下几种:
第一,该用“对”而用了“对于”,例如:(1)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对于人民负责。(改为“对”)
第二,主客位置颠倒。如:这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对于具有文化教养的人是不能容忍的。(可改为“具有文化教养的人对于这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是不能容忍的”,或在“人”后加上“来说”)
18、关于、对于
“关于”和“对于”
用法相近,有时可以互换。但是这两个介词在用法上还是有区别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用“关于”;指出对象,用“对于”。
第二,“关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只能放在主语之前;“对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放在主语前后均可。第三,“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可以作标题,“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就不能。
19、在 介词“在”经常跟由方位名词“上、中、下”等构成的方位短语构成介宾短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方位、条件或范围等。“在„„上”、“在„„下”中间插入的应该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一般不能是谓词性短语。下面的句子就不对:自开工以来,由于使用了新的施工技术,在不延长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下,工程进展迅速。(“在„„下”中间插入的是动宾短语,应在“强度”之后加上“的情况)“在„„中”中间如果插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则表示该动作行为正在进行。如“学校在建设中”,“新一代在培育中”。这时“在”是动词,后头的方位短语是宾语。20、“及”、“以及” 与“及其” 连词“及”“以及”用来连接并列的名词、名词性短语,所连接的成分在意义上往往有主次之分,如“工人、农民及其他劳动者”。“在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中的“及其”是两个词,“及”是连词,“其”是代词,相当于“他的”或“他们的”,“及其”的意思是“和(他们的)”。“不久,我和妈妈及其几个朋友也被关进监狱”一句中,“及其”应改为“以及”。
21、“或者”“还是”
“还是”和“或者”都表示选择,用在“无论、不管”一类词后,两者可以互换。如:“不管你还是我,都不能忘记这件事。”句中“还是”可以换
成.”“或者”。“还是”可以用于疑问句中,“或者”不能。如“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含有疑问语气,“辩证法或者形而上学”只表示选择,不表示疑问。
22、“甚至”“而且”甚至表示进一层的意思,通常是对上一层意思的进一步发挥引申或是强调某个特例。“而且”也表示递进,但往往与“不仅”相搭配使用。如:识别干部不仅要看一时一事,甚至还要看他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改用“而且”)23“反而”与“而且”:“反而”表示同上面所说的意思相反或者出于常情之外,同“不但”“不仅”等连词配合着使用,转折语气更加明显。“而且”表递进没有转折关系。反而表反向递进,而且表正向递进。如:在这次活动中,小华不但没有成为幸运者,而且落到了最后。(这句句意有转折意味,在这里用“反而”更好些)
24、“继而”与“从而”:“继而”表示紧随着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从而”是表示结果或进一步行动的连词,一般用于后一分句的开头,引出结果和目的。如:我们对某些教育政策作了一定的分析之后,从而思考教育的深层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前一句结尾有“之后”,可见要用“继而”)
26、“仍旧”与“依旧”:二者两同在于表示行为、情状保持不变。“仍旧”含有“仍然”的意思,常用于表示转折关系的后一分句中。“依旧”“照旧”不用在表示转折的句子里。如:我暗下决心学好语文,也常去请老师给我辅导,但是成绩依旧提不高。(前面有“但是”一语,表转折,用“仍旧”)
27、进而,从而,因而:“进而”有“进一步”然后“的意思,表示在原有的基础上前进、深入或者扩大。“从而”也有进一步的意思,强调根据上文的条件或者原因推出结果。因而”表示前后的因果关系。如:
“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小算盘,因而看不到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普遍了解情况,进而重点征求意见,以便为改进产品质量提供依据。”“普遍了解情况,从而根据群众的需要改进产品的质量。”
28、立即,当即,随即:同:情况很快发生或者紧接着前一情况出现。异:“立即”说明迅速,“当即”偏重当时,“随即”强调“紧接”。如:邮递员送来挂号信,我当即盖章签收。
29、陆续、连续:同:动作先先后后都有。“连续”表示前后没有断开,“陆续”表示断断续续。如:开考一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了。(不合情理,应改为:陆续有人交卷了。)
30、偶尔,偶然,偶或:偶尔,“间或”“有时候”,表示情况不是经常出现。“偶或”与“偶尔”同义,“偶或”用于书面。偶然:某种动作行为或者情况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表示出乎意外。如:他作文写得通顺,只是偶尔有几个错别字。
31、以至与以致:以至:连词,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也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致:连词,下半句话的开头,也表示因果关系,但多指不好的结果或陈述者不想看到的结果。
32、尤其与特别:“尤其”表示更进一步,语气更重,几个方面加以比较更突出一点。“特别”表示更加强调。如:论风景,这一带美到极点,尤其是眼前那座岛屿。要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
33、不管与尽管:“不管”表示条件关系,相当于“无论”,与“多么”“怎样”等表任指的词语呼应;“尽管”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虽然”。如:五四时代的白话文是
一个革命的运动,不管其中有部分的人软弱妥协,但它却是要革文言文的命。(后文有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要用“尽管”)
34、不必 未必:词形相近,词义完全不同。
“未必”是“必定”的否定,意思是不一定。“不必”是“必须”的否定,意思是不需要、用不着。
35、曾经 已经:(1)“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时间一般不是最近。“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时间一般在不久以前。(2)“曾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现在已结束;“已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可能还在继续。(3)“曾经”后的动词以带“过”为主,也可用“了”;“已经”后的动词以带“了”为主,少用“过”。
36、除非 只有
(1)“只有”从正面提出某个唯一的条件;“除非”从反面强调不能缺少某个唯一的条件,语气更重。(2)“除非”可以用在“是„”前;“只有”不能。除非是你才那样想。|只有你才那样想。(3)“除非„,才„”也可以说“除非„,不„”;“只有„,才„”不能说成“只有„,不„”。
37、.跟 同 和 与:(1)用作介词时,口语中常用“跟”,书面语现在倾向于用“同”。用作连词时,一般倾向于用“和”,较少用“跟”,用“同”则更少。(2)“与”多用于书面,尤其多用在书名、标题中。
38、固然 虽然:(1)“固然”侧重于确认某种事实,1.表示确认某一事实,转入下文。前后小句意思矛盾,“固然”的用法近于“虽然”,但“固然”多用在主语后,后一小句常用“但是、可是、却”等配合。表示确认某一事实,接着说同时也应该承认另一事实。前后意思不矛盾,转折较轻,重在突出后一小句,多用“也”配合,有时也用“但是、可是”。如:每个画家固然有自己的风格,但同时代的作品总还会有某些
则同的特点。“虽然”侧重于让步。因此,“虽然”只和“固然”1项用法相近,“固然”2项用法不能换成“虽然”。“虽然”用在主语前或后,比较自由,“固然”则很少用于主语前。
39、即使 尽管 虽然:(1)“即使”表示的情况一般是假设性的,“尽管、虽然”是表示一种事实。(2)“尽管、虽然”的后面可以用连词“可是、但是、然而”等呼应,“即使”不能。
40、始终 一直:(1)用“始终”的句子都可换用“一直”。(2)“一直”后的动词可以带时间词语,“始终”后的动词不能。
41、往往 常常:(1)“往往”是对于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用于主观意愿。“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意愿;因此,“常常”可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不能。(2)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或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
42、未免 不免 难免:“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侧重在评价。“不免、难免”则表示客观上的不容易避免。因此“未免”不能同“不免、难免”互相换用。未免:[副]表示不以为然,意在否定,但语气比较委婉。常跟程度副词“太、过分、过于、不大、不够、有点、有些„”以及数量词“一点、一些”合用。如:这些手续未免规定得过分繁琐。难免:[形]不容易避免。(1)主要用在动词前,后面常跟“要、会”。(2)可以用在主语前。(3)单独作谓语通常要放在“是„的”中间,主语常是动词短语、小句或“这、那”。(4)修饰名词时,必带“的”,名词限于“现象、事情、情况”等少数几个。
43、.一概 一律: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
44、由于、由:(1)由于:表示原因或理由,从而导致什么结果,注意该词不能直接加“反而”;(2)“由”是介词,其后一般加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而“由于”
则不能。
45、基于、鉴于:(1)基于:相当于根据(基是凭借、根据);(2)鉴于:觉察到,考虑到。(鉴引为教训的事或引为教训)注意:用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里,前边一般不用主语。如:鉴于上次赛场上各自为政的教训,我主张换队长.[鉴于引出经验、教训,后文指出应对措施.46、既然 既:既然:连词,用在上半句里,下半句里往往用副词“就、也、还”跟它对应,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既:连词,跟“且、又、也”等副词呼应,表示两种情况兼而有之。
47、逐步、逐渐:逐步:副词。一步一步地,强调动作或情况要经过一定的过程或步骤。逐渐:副词。渐渐,强调行为动作等变化缓慢。
48、一向、一直:一向:表时间只适用从过去到现在。一直:表时间适用于过去,现在,也适用于将来。
49、暂且、姑且、权且:暂且:暂时地,重在强调时间短暂。例:你暂且在这里住一宿,明天再去宾馆。姑且:暂时地,重在强调让步。例:姑且承认你说的都在理,但你无论如何也不应打人。权且:暂时地,重在强调迫不得已。例:吃几片饼干权且充饥。
50、一定、必定:一定:重在表示主观意志、态度的坚决或主观的分析和看法。必定:侧重于对客观事理的估计与判断。
51、继而、既而:继而:状态副词,表两事发生紧紧相接。既而:时间副词,表两事发生的时间相继不久。
52、径直、径自:径直: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弯,不间断。径自:自作方张,擅自行动,多含贬义。
53、另外、此外:另外:除此之外,表另 提下文。此外:除了前面所说的事物或情 况之外。
54、临时、暂时:临时:当时;到时;非 正式性,非固定性。暂时:重在表时间短。例:院子里种着两颗桂花树,此外还有几 颗梅花树。
55、何曾、何尝、何必、何苦:何曾,用 反问语气表示过去未曾发生。何尝:用反 问语气表示过去未曾或并非。何必:用反 问的语气表示不必要。何苦:用反问的语 气表示不值得。如:我何曾忘记过家乡的 一草一木。
56、几乎、简直:几乎,将近于;接近于。
简直:表完全如此,语气带有夸张。
57、处处、到处:处处,各个地方;各个 方面。到处,各个地方。如:教师处处关 心学生。
58、按照、依照、遵照:按照,重在引进 动作行为的凭借和根据。依照,重在强调 以某事为根据完全照办。法律条文多使用
“依照”。遵照:多用于介绍行为依据的重 要原则、指示和精神。
59、万一,如果:都有表假设的意思,“万 一”表示的假设可能性极小,“如果”没有 这方面的含义。
60、毕竟、到底:毕竟,表追根究底所得 的结论;终归。例:旧历年底毕竟最像年 底。到底,表经过变化或曲折最后实现的情况;用在疑问句表追究。例:新方法,到底试验成功了。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 命?
成语知识补给站
(一)一、比喻事物真、假,人好、坏混杂。
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不指物。
泥沙俱下:不同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只用于人。
良莠不齐:好人和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侧重于人的品质,不用于水平成绩,只能指人。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艺社会地位,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四、用于夫妻,情人,男女之间
相敬如宾:只能用于夫妻之间相互敬重。破镜重圆:指夫妻分散或破裂后重新团圆。琴瑟之好:比喻夫妇感情好。青梅竹马:男女幼时亲密无间。碧海青天:形容女子对爱情坚贞。五、一般用于坏事
长此以往:一般用于坏事,并且指以后要发生的。
无独有偶:不止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常用于坏事。
在劫难逃:旧时指注定要遭受某种灾祸,现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
趋之若鹜: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如蚁附膻:追逐不好的事物。同如蝇逐臭。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多用于不好的事物。
摧枯拉朽:迅速地摧毁腐朽势力。
二、形容书法或文章。
天马行空:诗文书法气势豪放,不受拘束。信笔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用于自谦之词。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后不加宾语。
率尔成章:形容写文章粗陋草率。
淋漓尽致:文章谈话详尽透彻,也只暴露得很彻底。
连篇累牍:文词冗长,叙述篇幅得多。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能干,也形容文章篇幅不长而有力。
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形容才思充沛。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悲惨动人,常误用为文章写得不好。
六、易望文生义
七月流火:天气渐渐转凉。
万人空巷:形容街道上人多热闹。
七、形容声音或歌曲
不绝如缕:形容声音细微悠长,也形容形势危急。
穿云裂石: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
八、用于两项或多项事物之间
别无二致:去分不出两者的差别。等量齐观: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休戚相关:彼此之间祸福相互关联。息息相关:形容联系密切。
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首鼠两端: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常误为言行不一致。
不一而足: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中性词。千头万绪:指工作杂而多,忙乱。
千丝万缕:原形容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现多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一概而论:处理事情不具体分析而笼统看
三、形容建筑物或器物或技艺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技艺精巧。巧夺天工:形容技艺巧妙高超,只用于人工制造。
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高大美观,形容装饰布置漂亮。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结构奇巧,也形容人聪明伶俐。
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好了要求更好。
壁垒分明:对立的界线划得严密清楚 铁板一块:比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不被分开。
九、用于人和人之间或朋友之交
相濡以沫:同处困境之中,相互依靠救助。李代桃僵:指兄弟相助,后比喻互相顶替代人受过。
教学相长:通过教学学生能进步,教师也能得到提高。
纵横捭阖:在政治和外交上,用手段进行分化或联合。
同室操戈:兄弟争吵或内部纷争。总角之交:指童年时就结交的朋友。忘年之交:指年龄差距很大的朋友。白头如新:指朋友相知不深。
披肝沥胆:比喻朋友之间开诚相见,也比喻极尽忠诚。
惺惺相惜:英雄惜英雄。
十、形容人
一言九鼎:说话有分量,不表守信用不能用于自己。
炙手可热: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头角峥嵘:形容年轻人,气概不凡,才华出众。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喻一个人前后变化大。
师心自用:只凭主观,自以为是。
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胸无城府:为人坦率,没有心机。褒义。胸有城府:形容心机深沉,毫不外露难于窥测。贬义。
八面玲珑:本指窗户明亮轩敞。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切齿腐心:切齿:咬紧牙齿;腐心:形容心中极恨。形容愤恨到极点。
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义愤填膺:义愤充满胸膛,形容极度愤怒。如虎添翼:比喻强人得到援助后更强大,也比喻凶恶的人得到援助后更凶恶。
无微不至: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克勤克俭: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老气横秋: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也形容年轻人缺乏朝气。
气宇轩昂: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崭露头角:指青少年突出的显露出才能和本事。
从善如流:形容很快接受别人的好意见。从善如登:指为善如登山那样不易,比喻学好很难。
浑身解数:指全身的本领。
蝇营狗苟:比喻卑劣无耻为追求名利而无所不为。
利令智昏:贪图私利是头脑发昏。大快朵颐:痛痛快快的大吃一场。
鸠形鹄面:形容人因饥饿而身体消瘦面容憔悴。
拒谏饰非:形容拒绝别人的规劝掩饰自己的错误。
津津乐道:饶有兴味的谈论。
大而化之:原形容一个人修养达到融会贯通,现形容人做事大大咧咧不谨慎。
分道扬镳:比喻志趣目标不同,各走各的。不学无术:没有学问才能“学”为名次,学问,常误用为动词。
有口无心:心直口快,不是有心说的。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余勇可贾:比喻剩下的勇气或力量还很足。绠短汲深:绠:汲水用的绳子。比喻能力弱,难以承担巨大的任务。
望洋兴叹:要做一件事能力不够,无可奈何。
结草衔环:喻报答恩惠“结草衔环坑杜回” 明眸善睐: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灵活。春秋鼎盛:比喻正当壮年。虚若怀谷:形容非常虚心。
明珠暗投:比喻怀才不遇,也指好人参加坏集团或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噬脐莫及:后悔莫及。
洞若观火:形容对事物明白透彻。
安之若素: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也指对错误的言论或事
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目不窥园:形容专心攻读。
十一、形容贫穷
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指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钱,形容清贫。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
十二、形容事物发展或局势
阪上走丸:像在斜坡上滚弹丸。比喻形势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
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式。
图穷匕见: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中性词。
水落石出:指真相大白。
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强调变换之快。
沧海桑田:重在强调变化之大。
穷原竟委:比喻深入探求事物的始末。洋洋大观:形容事务繁多。蔚为大观:形容事物丰富多彩。
寿终正寝:比喻事物消亡(略带讽刺意味)风起云涌:事物发展迅速,声势浩大。风雨飘摇: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蒸蒸日上:形容事业一天天向上发展。一日千里:形容好的事物发展迅速,进步快。
秋风过耳:像秋风吹过耳边与己无关,形容漠不关心。
反弹琵琶:现在喻指突破常规的思维和行为,从反面看问题,与常规事物对着干。视若无睹:睹:看见。虽然看见了,却象没有看见一样。指对眼前事物莫不关心。莫可名状:不能说出其中的状况,多用于主观体验。
出奇制胜:用对方想不到的办法来取胜。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像没听见。置之不理:不予理睬。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幻想境界,胡思乱想。耳闻目睹: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十五、常见贬义词或讥讽意
评头品足:比喻在小节上过分挑剔,贬义。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也只轻率指点批评。
粉墨登场: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之意。
无所不知: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凡能捉到的坏事都做
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不是谦词)
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荼毒生灵:荼毒:毒害;生灵:指百姓。指残害人民。
推波助澜:助长声势,扩大影响,贬义。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多指不好的事。
粗枝大叶:比约做事不细,不认真。朋比为奸:互相勾结干坏事。
垂涎三尺:看到好的东西,十分羡慕,有贬义。
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论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摇唇鼓舌: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绞尽心机:挖心思想尽办法做坏事。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的盘算,多含贬义。瓦釜雷鸣:无才无德的人占据高位。
十六、谦辞和敬辞
敬谢不敏:客气的拒绝某事,谦词。不情之请:不合理的请求,常作向别人求助的客气话。
不矜不伐:不自以为了不起,形容谦逊。
十三、军队或战斗
箪食壶浆: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枕戈待旦:形容时刻准备作战。
秣马厉兵: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城下之盟:被迫签订的条约。
哀兵必胜:遭受压迫而悲愤奋起的军队必定胜利。
手无寸铁:手中没有任何武器。
十四、看、听、想
侧目而视:不满又惧怕的看着。
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对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一般。
一得之见:谦词,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自谦之词。
刍荛之见: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
尸位素餐:谦称自己未尽职责。
避让贤路:常做老年人隐退的自谦词。
十七、其他易混
姹紫嫣红: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不能单指一种花。
花里胡哨:形容颜色过分鲜艳繁杂。也喻浮华不实在。
东山再起:比喻失势后重新任职,用于人而不用于物。
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后不加宾语。
厝火积薪: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
见仁见智:对于同一个问题,个人有个人的观点。
望其项背:赶得上,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如“难以望其项背”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指社会上发生的事情。
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害怕。
重整旗鼓:至失败后重新集中力量再干,不用做贬义。
案牍劳形:形容公事繁忙。
振聋发聩: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言论发人深省。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
管窥蠡测: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名山事业:可以世代流传的事业,多指著书立说。
如数家珍:好像数自家的珍宝一样,不是自己的东西。
没齿难忘:指别人给予的好处或帮助不能忘记。
无可厚非: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无可非议:非议:责备,批评。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
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坐地分赃:现多指匪首窝主自己不动手而坐在家里分取同伙偷盗来的财物。
明日黄花: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苏轼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悲歌击筑:以之为典,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镜花水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
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革故鼎新: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闲言碎语:与正事无关的话,没有根据的话。
罪不容诛: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罚不当罪:当:相当,抵挡。处罚和罪行不相当,指处罚过重。
权宜之计:权宜:暂时适宜,变通;计: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金蝉脱壳:比喻用计脱身。盆满钵满:指取得丰厚的利润。
讳莫如深: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
鹿死谁手:不知政权落在谁的手里,或不知谁将获得比赛的胜利。
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或第一位。
虚位以待:留着位置等待。“宁可虚位以待人,不可以人而滥位。”
着手成春:称赞医术高明,也作妙手回春。悬壶济世:指医生行医。
耳熟能详:听的多了能说得很清楚详细。具体而微: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
熟视无睹:看惯了就象没看见一样。也指
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牢不可破:抽象事物(友谊、爱情)异常坚固,不可摧毁。也用在指人固执己见或保守旧
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破不了。比喻理论学说完全正确,不会被驳倒推翻。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责无旁贷:贷: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
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予取予求:原指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财物)。后指任意索取。
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
叹为观止:赞美事物好到了极点。不甚了了:指不大了解,不怎么清楚。徇情枉法:曲从私情,歪曲和破坏法律,胡乱断案。
徇私枉法:迁就私情而违反法纪。
陈陈相因:比于沿袭老一套,没有改进。求全责备: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彻头彻尾:从头到尾,完完全全,多用于贬义。
恍如隔世:指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很大而引起的感触,不可用作状语。
谨小慎微:过分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
不胜其烦:繁琐得使人受不了。
励精图治:振奋精神,谋求治理好国家。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涣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隔阂等一下子消除。
暴殄天物: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繁文缛节:繁琐而不必要的礼节。
插科打诨:戏曲演员在表演中穿插引人发笑的动作或道白,也指一般人在言行中插入戏谑的动作或语言。
灯火阑珊:灯火将尽,灯火稀少。阑:尽 击鼓升堂:县官审问案件,开始处理案件。一语成谶(chen):不幸而言中。
为虎作伥:帮助恶人做坏事。同为虎傅(添)
翼。
拾遗补阙:不正别人的缺点或过失。采录遗逸的事迹。
治丝益棼: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对,使问题更复杂。
削足适履:比喻不合理的迁就现成条件。照本宣科:不能灵活运用。
萧规曹随: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不法常可:不盲目效法因袭历来所认可的事。
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细大不捐:大小兼要,兼收并蓄,捐:舍弃
言之凿凿:说的非常确凿。
名噪一时:指在一个时期很有名。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赶不上。
煞有介事:装模作样,好像真有这么回事。栉风沐雨:比喻在外奔波,不避风雨,历尽艰辛。
曲突徙薪: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天衣无缝:事物细致周到,严密完备,找不出破绽。
各尽所能: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能力贡献出来。
空头支票:比喻不准备实现的诺言。曾几何时:没过去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放在心上。耳提面命:形容市长殷切的教导,常误用为贬义。
三申五令:多次命令和告诫,常用于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
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常误用为岁月艰难。
待价而沽:等有了好价钱再买。
姑妄言之:姑且说说,对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听听。
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刚柔相济:刚强和柔弱相互补充恰到好处。
如履薄冰:形容做事小心谨慎瑕瑜互见:比喻优点、缺点都有。也指两件物品在比较之下,好坏立即显露。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示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金瓯无缺:国家疆土完整。
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熟语
背水阵:比喻处于死里求生的境地。闭门羹:拒绝客人进门。
擦边球:在规定界限边缘,而不违反规定。唱高调:说不切实际的话,或说了而不去做。
吃干饭:比喻人无能。
吃功夫:比喻事情耗费精力不容易完成。传声筒:比喻照着别人的话说,自己毫无主见。
搭架子:搭起间架,比喻事先开创,或文章布局略有规模。
大手笔:名作家的著作,或影响深远的举措。
挡箭牌:比喻推脱或掩饰的借口。弄潮儿:比喻敢于在风险中拼搏的人。跑龙套: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或专做跑腿起次要作用。
吊胃口:比喻让人产生欲望或兴趣。定调子:指确定意向或基本说法做法。揭盖子:比喻揭露矛盾或问题。敲边鼓:比喻从旁帮腔或助势。孺子牛:比喻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撒手锏:关键时刻使出最拿手的本领。试金石:比喻精确可靠的检验方法。八字没见一撇: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噬犬不现齿:指坏人装出温和假象,也只有才能的人不表现出来。,也指面临危险境地。
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春风化雨: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也比喻良好的熏陶或教育。
祸起萧墙:祸乱从内部发生。
率先垂范:带头给下级或晚辈做示范。
不吝赐教:用于自己向别人请教问题。宵衣旰食:执勤于政务。
好高骛远:在学习或工作上追求目标不切实际。
浩如烟海:形容图书典籍极为丰富。火中取栗:被利用冒险付出代价,自己却一无所获。
身陷囹圄:好人被囚禁。
半青半黄:庄稼半熟半不熟,也比喻事物或思想未达到成熟阶段。
耳濡目染:长期浸润其中,无形受到影响。同潜移默化。
自顾不暇:自己照顾自己都没有工夫,没有力量照顾别人。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多,应付不过来。引而不发:善于引导启发,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溢美之词:过分吹嘘的话语。铩羽而归:失败或不得势而归。
深文周纳: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指不根据事实,牵强附会地给人硬加罪名。
从长计议:慢慢多加商量,不急于作出决定。
曲终人散:指某一件事情结束,人们各自离去。
水至清则无鱼:对别人要求太严就没有了伙伴。人至察则无徒。
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超过一定的范围或界限。
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样的事情能容忍,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容忍呢,表绝不能容忍。三月不知肉味:形容对某事极为喜爱专心,别的事情都顾不上了。
胡子眉毛一把抓:做事不分轻重缓急。解铃还须系铃人: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还得有谁解决。
口惠而实不至:只在口头上答应。
迅雷不及掩耳:事件突然而来,使人不及防备。
竹筒倒豆子:比喻事实全部说出来,没有隐瞒。
换汤不换药:改变了形式没有改变内容,前后要有对照。
毕其功于一役:把应该先后依次做的几项工作一次完成。
三折肱,为良医:比喻遭遇的挫折多,就富有经验成为行家。
丁是丁,卯是卯:形容对事认真。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不清楚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比喻为局部现象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重视,不在意。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应对办法。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比喻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来要发生的事。
倚马可待:特指人的文思敏捷。
秀色可餐:形容姑娘美貌,也形容风景秀丽。
素昧平生:一向不相识,用于人,不用于物。
成语知识补给站
(二)一、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1.耿耿于怀: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
2.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3.炙手可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4.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5.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够令人满意。6.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
7.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8.不足为训:指不能当作准则或典范。9.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高超。
10.罪不容诛:指杀了也抵不了其所犯的罪行。形容罪大恶极。
11.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12.万人空巷: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13.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14.涣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
15.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16.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
17.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18.不名一文: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为贫穷。
19.惨淡经营:(1)形容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创作。(2)形容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
20.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憎恨。
21.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22.师心自用: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23.事半功倍:形容费力小,收效大。24.洛阳纸贵:借指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25.不情之请:不合理的请求。常用作求助于人时的客套话。
26.每况愈下:指情况越来越坏,越来越糟糕。
27.穷兵黩武:用尽全部兵力,任意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28.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
29.七手八脚:形容很多人一起动手忙乱无章的样子。也形容动作紧张慌乱的样子。30.苦心孤诣:指尽心竭力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境地。
31.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32.莘莘学子:众多的学子。
33.始作俑者: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34.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严格执行法令。
35.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
二、褒贬易误用的成语 贬义词
1.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2.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做。指什么坏事都干。
3.死灰复燃: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4.上行下效:指上面或上辈的人怎么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跟着怎么做(多指不好的事情)。
5.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
6.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相追逐、趋附。7.处心积虑:存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
8.评头品足:泛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9.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变形式,而内容、实质不变。
10.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者结合在一起。
11.翻云覆雨:比喻玩弄手段或反复无常。12.坐而论道:指空谈大道理而不见行动。13.一团和气:指态度温和而缺乏原则。14.一唱一和:比喻相互呼应配合。15.以邻为壑: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16.颐指气使: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情。
9.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
10.苦心孤诣:指尽心竭力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境地。
三、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1.灯红酒绿:(1)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2)多用来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
2.想入非非:(1)指思想进入虚幻的境界,完全脱离实际。(2)胡思乱想。
3.按图索骥:(1)比喻做事死守教条,而不懂得变通。(2)比喻依据一定的线索去寻找目标。
4.左右逢源:(1)比喻做事很顺利。(2)比喻办事圆滑。
5.不绝如缕:(1)形容形势十分危急。(2)形容声音微弱而悠长。
6.瞻前顾后:(1)形容做事谨慎。(2)形容顾虑太多,处理事情犹豫不决。
四、易混淆使用对象的成语
1.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精妙高超。(对象是人工的东西)
2.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华美。(对象是建筑)
3.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对象是书籍)
4.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对象是书籍、文献)
5.相敬如宾:比喻夫妻之间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对象是夫妻)
6.青梅竹马:多指夫妻俩或恋人从小就相识。(对象是男女)
7.两小无猜:指男女儿时在一起玩耍,天真无邪,互不猜疑。(对象是男女)
8.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四岁的年纪。(对象是十三四岁的少女)
9.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帮助。(用于同处患难中的人)
10.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对象是原来不认识的人)褒义词
1.叹为观止: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2.有口皆碑:形容人人称赞。
3.东山再起:指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4.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迅速地涌现出来。
5.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
6.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7.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
8.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高超。
五、媒体中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
1.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2.炙手可热: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3.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4.首当其冲: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一般做谓语。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5.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
6.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7.一言九鼎: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8.首鼠两端: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9.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常误用于褒义语境。
10.蓬荜生辉:谦辞。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荜生辉”错误。
11.不可收拾:指事情坏到无法挽回的地步。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变褒为贬。
12.出奇制胜:做谓语,不带宾语。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13.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14.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贬义。“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常被混用。15.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不能退缩回头。常被误用于毫不犹豫地干坏事。
16.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17.望其项背:可以赶上。只用于否定形式。不少人误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
18.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19.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20.风声鹤唳:惊慌疑惧,常与“草木皆兵”连用。有人误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
21.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客气话。只能用
于自己。
22.人满为患: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错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如“柜台前人满为患”之类。
23.鬼斧神工: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常被误用来形容自然景物。
24.始作俑者: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滥用于一切倡导人。
25.文不加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26.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27.良莠不齐: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不用于水平、成绩等。
28.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干。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
29.明日黄花:过时的新闻报道或事物。不能写作昨日黄花。
30.评头品足: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与中性的评议不同。
31.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与“患难与共”不同。32.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与“置之不理”不同。
33.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不能表示气势宏伟。
34.弹冠相庆:贬义。常被误解为中性的互相庆贺。
35.期期艾艾:口吃。不能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36.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
37.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38.身临其境:常误用来代替“设身处地”。39.茕茕孑立:形容孤单,无依无靠。指一生不指某时。
40.耿耿于怀:多指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事情。
41.耳提面命: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
42.咬文嚼字:一般用于贬义,除非贬词褒用。
43.处心积虑:贬义。褒义用“殚精竭虑”。44.火中取栗: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
45.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不用于时间等。
46.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常误用作代替“有声有色”。
47.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
48.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强调神秘奥妙。
49.不可向迩:不能接近。
50.不可终日:形容形势危急或心中惶恐。51.如丧考妣:像死了父母一样,贬义。52.汗牛充栋:只形容藏书很多,不用于其他事物。
53.叹为观止:主语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要说“令人叹为观止”。54.赏心悦目:主语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要说“令人赏心悦目”。
55.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前面加“忙得”“打得”。
56.不亦乐乎:常用作补语,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57.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58.休戚相关:比喻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59.相濡以沫:同处困境,互相救助。而“相依为命”只有互相依靠的意思。
60.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做法。61.改弦易辙:比喻改变计划或做法。以上两词都不能代替“改邪归正”。
62.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很糟。
63.见异思迁: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不表示选择时犹豫不定。
64.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与教训无关。
65.平铺直叙:可用为褒义,指文章不讲究修辞,只把意思直接叙述出来。
66.不耻下问:不可用于比自己高明的人。67.见仁见智:指对于同一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使用中要注意防止前后矛盾。68.水落石出:事情的真相已经弄清。不表
示追求正确答案或道理。
69.望尘莫及:比喻远远地落后。与“鞭长莫及”不同。
70.投桃报李:指相互赠答,友好往来,除非特意幽默,不表示报复。
71.改头换面:只改形式,不换内容。贬义。72.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意深长。73.意味深长:话语含蓄,带有深意。74.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不要误解为“一气呵成”。
75.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常误作“苦口婆心”。76.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77.循序渐进:(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强调由浅入深的程序。78.耳闻目睹:不能代替“耳濡目染”。79.光怪陆离:色彩纷繁,现象奇异。中性,不要误认为贬义。
80.如履薄冰:强调主观心态之谨慎小心,而非客观情况之危急。
81.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82.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83.不知所云: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
84.左右逢源:既指办事圆滑,又指做事得心应手。
85.情不自禁:无法控制感情,与“不由自主”易混淆。
86.振振有词:贬义,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
87.目无全牛:技艺十分纯熟。常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
88.相敬如宾:用于夫妻之间,常与“举案齐眉”连用。
89.信笔涂鸦:随手乱画,不表示画得又快又好。
90.心有余悸:用于对过去发生过的事还感到害怕。
91.上行下效:贬义,不用于表示群众以干部为榜样。
92.意气用事: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不表示“讲义气重感情”。
第三篇: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教案
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正确选用实词、虚词、成语等。2.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实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是否恰当,并掌握词语运用类题目的一般答题规律和技巧。
3.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能够将有关词语正确使用的答题技巧和方法运用于高考考场实际中。教学重点:
1.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选用实词及判断实词、成语使用的正误。2.掌握词语正确使用的答题技巧和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词语正确使用的答题技巧和方法。教学方式:
1.从高考真题的分析中总结高考命题方法及趋向; 2。通过精讲、精练典型试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先看下面一封家书:我最亲密无间的爸爸: 您好!
见字如面,您老身体是否茁壮成长?工作是否蒸蒸日上?我现在正奋不顾身地学习。日前,老师表扬了我的丰功伟绩,我听了以后沾沾自喜。您批评我爱滥用成语,我以后一定前功尽弃,卷土重来。祝爸爸
万寿无疆!
您青梅竹马的儿子:
王强
年 月 日
同学们一定会笑话这封所谓的家书,为什么呢?因为王强同学不懂成语的含意,就滥用 1
成语,导致了笑话。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成语、实词、虚词等的正确使用对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有多么重要。那么如何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呢。请与老师一起走进词语的世界。
二、正确使用词语的解读。
“正确使用词语”主要是就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而言的。这就要求考生必须首先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在此前提下,能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意义作用。为此,我们要了解把握词义的方法,熟练掌握比较词义的技巧。研究历年的高考试题,涉及到使用实词虚词的常是以下几种题型:单纯的词义解释辨析;结合语境同义词辨析(包括实词虚词),而又以后者为多见。学习任何一种语言,词语是建筑材料,没有一定量的词语积累,语法修辞都无从谈起。要过使用词语这一关,必须体会积累词语选用词语的方法,掌握解释词语的技巧,了解辨析同义词的角度。“正确使用词语”这个考点属表达运用类,能力层级为E组,几乎年年考,题量为1-2题,分值为3-6分。就实词、成语而言,一是要掌握理解词义的方法,能分析词义的细微差别,二是要学会能根据语境来辨析词义,正确选择所需的词语;就虚词而言,主要是能正确运用虚词,掌握填充关联词语的方法。从解题的技巧上来说,希望学生明了高考考查涉及到的题型及其特点,并通过本专题的复习和针对性的训练指导,提高辨析词语的能力。
三、真题揣摩。
走进高考,以高考真题来例析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
四、词语运用的方法指津。
展示PPT。(略)
五、查漏补缺。
学生提出老师没有讲到的内容,老师予以完善。
六、考点小结。
见PPT。(略)
七、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见“跟踪训练”中的题目及有关解析。
第四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 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知能补给站
专题三 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
知能补给站
一、容易混淆的实词辨析
【颁布·颁发】 前者指公布或发布(法令、条例等);后者指发布(命令、指示、政策等)或授予(奖状、奖章、证书等)。
【包含·包涵·饱含】 “包含”指里面含有(多用于抽象事物);“包涵”是客套话,表示请求原谅;“饱含”指充分具有。
【报怨·抱怨】 前者指报复仇怨;后者指因事情不称心而对人表示不满,其对象只能是他人。
【爆发·暴发】 二者都有突然而猛烈地发生之意,但侧重点和适用范围有差异:前者侧重于猛烈性,多用于火山、重大事件等;后者侧重于突发性,多用于洪水、传染病等。【鄙视·蔑视·藐视】 三者都有看不起之意。“鄙视”是指把对方看得很卑贱,很卑劣;“蔑视”是指根本不把对方放在眼里;“藐视”侧重于小看对方。
【变换·变幻】 前者指事物的形式或内容从一种更换为另一种;后者指没有规律、难以揣测地变化。
【不齿·不耻】 前者指不与并列,不视为同类,表示极端瞧不起;后者指不以为耻。【不力·不利】 前者指不得力;后者指没有好处,不顺利。
【仓促·仓猝】 二者都有匆忙、急促之意。前者侧重于时间紧迫;后者强调事情的突发性。【苍茫·苍莽】 前者指空阔辽远,迷茫无际;后者形容广阔无边的样子。【查访·察访】 前者指调查(案情),询问(有关人员);后者指实地观察调查。
【猖狂·猖獗】 前者指狂妄而放肆,只用于形容人的行为;后者指凶猛而放肆,形容的对象不限于人。
【场所·场合】 前者指供活动的处所,一定的地方;后者指由一定的时间、地点、人员等构成的某种环境。
【呈现·浮现】 前者指显露出,出现,其对象通常指可见的,不是想象的;后者指往事在脑海中再现,某种感情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显现、呈现。
【迟缓·弛缓】 前者是慢、不快之意,指动作或事情进展缓慢;后者是(情况、心情等)和缓或松弛,指形势、心情的和缓。
【充足·充实】 前者指数量多,完全满足需要,仅指数量多;后者指丰富、饱满,使丰富饱满、加强,不仅指数量多,而且指丰富饱满。
【处治·处置】 前者指处罚、惩办;后者指处理、安排。【传颂·传诵】 前者指传扬歌颂;后者指流传诵读(诗文)。
【篡改·窜改】 前者指用作伪的手段,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后者指改动文字(多用于贬义)。
【大意·大义】 前者指大概的或主要的意思,也指马虎;后者指正义、大道理。【淡泊·淡薄】 前者指不追求,不热衷;后者指不浓密,冷淡、不亲密,(印象)不深刻、不清晰,不强烈。
【督促·敦促】 前者指监督并催促;后者指催促。
【兑换·对换】 前者指将有价证券换为现金,或按一定比值将一种货币换为另一种货币;后者指互相交换,调换。
【遏制·遏止】 前者指极力制止或控制;后者指极力阻止。
【繁华·繁荣】 前者是(城镇、街市)热闹兴旺之意,指人气旺盛,商业发达,意义较具体;后者是兴旺昌盛,蓬勃发展或使繁荣之意,多指某项事业蒸蒸日上,意义较抽象。
【繁重·沉重】 前者指又多又重,含有头绪繁多、事务纷乱的意思;后者指分量重,严重,心情不开朗,含有程度深或思想负担重的意思。
【废止·废置】 前者指废除,停止实行(多指法令、制度等);后者指搁置起来不用。【分辨·分辩】 前者指区分,辨别;后者指为消除误会或指责而说明事实真相。【腐败·腐化】 前者指(有机物)腐烂变质,(人)腐化堕落(是“腐化”行为的结果),(社会、制度、机构等)黑暗、混乱。可指社会行为。后者指思想行为变坏(多指贪图享乐、生活糜烂),也指使腐化。强调行为的过程,多指个人行为。
【搁浅·搁置】 前者指(船只)进入浅滩,不能行驶,也比喻做事受阻,不能进行;后者指放置起来,停止进行。
【工夫·功夫】 前者指(做事)所耗费的时间,空闲时间,一段时间、时候;后者指本领、技能,特指武术方面的本领、技能。
【蛊惑·鼓惑】 前者指使受毒害而迷惑;后者指煽动,迷惑。
【贯穿·贯串】 前者指穿过、连通,从头到尾地体现;后者指从头到尾地体现。
【国是·国事】 前者指国家大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含庄重色彩;后者指国家的重大事务,多指具体的国家事务。
【厚意·厚谊】 前者指深厚的情意,只指单方面的情意;后者指深厚的情谊,通常指相互之间的交情。
【会合·汇合】 前者指聚集、聚合到一起,含有“碰面”“相见”的意思;后者指(江河等)合流,也泛指事物合在一起。
【火爆·火暴】 前者形容兴旺、热闹,像火一样爆裂;后者形容性格暴躁,像火一样暴裂。【及时·即时】 前者指时间合适,不拖延、马上;后者指立刻,当即。
【艰苦·坚苦】 前者是艰难困苦之意,指客观环境;后者是坚忍刻苦之意,指主观状态。【坚忍·坚韧】 前者指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不动摇;后者指结实而有韧性,顽强而持久。
【简洁·简捷】 前者指简明扼要,干净利索;后者指直截了当,简便快捷。
【接济·救济】 前者指对生活困难的人给予财物上的帮助,通常指个人行为;后者是用钱物救助灾民和其他生活贫困的人,指国家或社会团体有组织的救援行动。
【截止·截至】 前者指到一定的期限停止,可作谓语或定语,一般不带宾语,用于时间名词后;后者指截到(某时限)为止,用于时间名词前。
【界限·界线】 前者指不同事物的分界,也指限度;后者指两个地区之间分界的线。【经心·精心】 前者指留意,放在心上(动词);后者指特别用心,非常小心(形容词),强调细致、认真。
【考查·考察】 前者指(用一定的标准)查看评定;后者指到现场观察了解,也指深入推求研究。
【里程·历程】 前者指路途的长度,比喻人生的经历或事物发展的过程;后者指经历的过程。【联播·连播】 前者指若干广播电台或电视台,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播送或转播(同一内容的节目);后者指电台或电视台在一个固定栏目里把内容较长的节目分若干次连续播出。
【临近·邻近】 前者是(时间或地点)靠近,快到之意,指逐渐接近,没有名词用法;后者指(位置)靠近,近旁,指甲、乙两处所在空间上相邻,有名词用法。
【流传·留传】 前者指顺着时间往下传或扩大范围向外传;后者指留存下来传给后代。【流失·流逝】 二者适用对象不同:前者指水、土、矿物等有用物质白白地流走或散失,也比喻人员、财物等从本地、本单位流动或转移出去而散失;后者指像流水一样消逝。【秘籍·秘笈】 前者指罕见而珍贵的图书;后者指秘密收藏的典籍。
【面世·面市】 前者指作品出版、产品出厂,呈现在世人面前;后者指商品开始投放市场。【拟订·拟定】 前者是起草,初步设计之意,指正在起草、拟议的过程中,用于进行体;后者是起草制定之意,指“拟订”的过程已经结束,用于完成体。
【攀援·攀缘】 前者指借助外力的帮助往上爬;后者指沿着东西顺势往上爬。【配置·配制】 前者指配备并设置;后者指调配制造,配合制作。
【批阅·披阅】 前者指阅读的同时加以批示或修改;后者指翻开书卷阅读,翻阅。【片断·片段】 前者指零碎的、不完整的一些内容(多用于生活、经历),也指零碎的、不完整的;后者指整体中相对完整的一个段落(多用于文章、书籍)。
【品行·品性】 前者指能反映道德面貌的行为,侧重指人外在的行为表现;后者指人品和性格,侧重指人内在的本质和修养。
【启示·启事】 前者指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也指从启发提示中领悟的道理;后者是一种应用文体,指为了说明某事而采用登报或张贴的方式公开发表的文字。
【启用·起用】 前者指开始使用,其对象是物不是人;后者指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人员,现在也泛指提拔任用,其对象是人不是物。
【情意·情谊·情义】 “情意”指感情、心意;“情谊”指相互友爱、关切的感情;“情义”指同志、亲属、朋友之间应该有的感情。
【驱除·祛除】 前者指赶走或除掉,使不存在;后者指除去,除掉(病患、某种心理状态或邪祟等)。
【善于·擅长】 “善于”和“擅长”都是“在某方面具有特长”的意思。但“善于”不能单独作谓语,它的宾语一般不能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而“擅长”多用于人的兴趣、爱好方面,可单独作谓语,宾语可以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也可以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神智·神志】 前者指精神智慧;后者指人的知觉和意识。【审定·审订】 前者指认真审查并作出决定;后者指审阅订正。
【圣地·胜地】 前者指宗教徒称与宗教创始人的生平有重大关系的地方,也指人们所尊崇的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地方;后者指著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
【十足·实足】 前者指十分充足,也指(黄金等)成色纯,强调“充足”“充分”;后者指确实,足数的。
【收罗·搜罗】 前者指广泛收集人或物,侧重广泛收集;后者指到处寻求并聚集到一起,侧重到处搜寻。
【受奖·授奖】 前者指受到奖励;后者指颁发奖品、奖金或奖状。
【熟悉·熟习】 前者指清楚地知道,通过观察或体验去了解、掌握(情况),知道得清楚、不生疏;后者指熟练掌握(某项业务或技术)。
【统帅·统率】 前者指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人;后者指统辖率领。【凸显·突显】 前者指清楚地显露出来;后者指突然显露出来。【凸现·突现】 前者指清楚地呈现出来;后者指突出地显现。
【囤积·屯积】 前者专指商人为牟取暴利而积存货物;后者指聚积,储存。
【囤聚·屯聚】 二者适用对象不同:前者指聚集贮存(货物);后者指(人马等)集结,也指聚集进驻。
【诬蔑·侮蔑】 前者指捏造事实,诋毁他人的名誉;后者指侮辱,轻蔑。【协调·谐调】 前者指配合适宜或使配合适宜;后者指和谐,协调。
【心酸·辛酸】 前者指因悲痛而内心酸楚;后者指又辣又酸,也比喻痛苦和悲伤。【行迹·形迹】 前者是行动的踪迹之意,指人的旅行路线、到过的地方等;后者是举动和神色,痕迹、迹象,也可指礼貌。
【严正·严整】 前者指严肃郑重,光明正大;后者指严肃整齐,严密而有条理。
【一概·一律】 前者表示没有例外,相当于“全”“都”,只能用于概括事物,不能用于概括人;后者指一样、相同,表示全部,没有例外,既可用于概括事物,又可用于概括人。【义气·意气】 前者指看重情谊而替人担当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也形容有义气;后者指志向、趣味和性情,意志和气概,偏激、任性的情绪。
【营利·盈利】 前者指主观谋求利润;后者指客观上得到的利润。后者有名词用法。【遇难·遇险】 前者指因遭意外或受迫害而死亡,也指遇到危难;后者指遭受危险。【缘由·缘故】 前者指原因、由来,强调起因、根由、原委等意义;后者指原因,仅指某一种原因。
【震动·振动】 前者指受外力的影响而颤动,也指(重大事情)引起强烈反响;后者是物理学术语,指物体以某一空间位置为中心不断往复运动,如钟摆、音叉、琴弦等的运动。【蒸气·蒸汽】 前者指液体汽化或某些固体升华而成的气态物质,包括水蒸气、汞蒸气、碘蒸气等多种;后者是水蒸气的统称,只指水蒸气。
【指使·支使】 前者指自己不出面,出主意让别人去做某事(含贬义);后者是指派别人做事。
【指责·指摘】 前者是指摘,责备;后者是指出毛病,予以批评。【志哀·致哀】 前者指表示哀悼;后者指向死者表示哀悼。
【质问·责问】 前者指追问,问清是非,是据理追问是非曲直,通常要求回答;后者指用指责或责备的口气问,是批评和指出对方的缺失过错,不一定要求回答。前者语气比后者重。【质疑·置疑】 前者指提出疑问,要求解答;后者指怀疑(多用于否定)。
【终身·终生】 前者指一生;一辈子(多就切身的事说),也指女孩子的婚姻大事;后者指一生。
【专程·专诚】 前者指专为某事前往某地;后者指专心诚意地,特地。
【捉摸·琢(zhuó)磨·琢(zuó)磨】 “捉摸”是揣测、预料之意,通常用于否定;“琢(zhuó)磨”是雕琢、打磨(玉石)之意,也比喻对诗文等反复加工,精益求精;“琢(zuó)磨”是反复思索之意。
二、容易混淆的虚词辨析
【毕竟·究竟】 前者是终归、到底之意,不能用于疑问句,没有名词用法;后者指原委、结果,归根结底、毕竟,可用于疑问句,有名词用法。
【不必·未必】 前者表示不需要或用不着,是“必须”的否定形式;后者表示不一定。【不免·难免·未免】 “不免”是免不了之意;“难免”是不容易避免之意,多加在动词前,后面常跟“会”“要”。以上二者均表示客观上不容易避免。“未免”是不能不说是之意,表示主观上对某种情况不以为然,侧重在评价。
【不只·不止】 前者是不但、不仅之意;后者指不停止,超出(某一数量或范围)。【诚然·固然】 前者有确实、实在之意。表肯定时,语气重;表让步时,语气比较轻。后者表示承认事实,并引起下文转折。表肯定时,语气较重,但比“诚然”稍轻;表让步时,语气也较轻。
【从而·进而】 前者连接分句,用于下文开头,表示结果、目的或进一步行动,相当于“因此就”,强调与上文的因果或条件关系;后者用于复句的后一分句,表示后一分句承接前一分句,只强调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行动。
【大概·大约】 前者指大致的内容或情况,侧重于对事物总体的估计;后者侧重于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
【对于·关于】 前者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或有关联的人或事物,表示指出对象,作状语,用在主语前后均可,所组成的介词短语不可以作文章的标题;后者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事物,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作状语,只能用在主语前,所组成的介词短语可以作文章的标题。【而且·并且】 前者表示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等跟它呼应,连接的是递进关系;后者连接动词、动词性词组或分句,表示递进关系。
【何曾·何尝】 二者都用反问语气表示从来没有。后者语气婉转,用在肯定式前表否定,用在否定式前表肯定。
【何必·何苦】 前者用反问语气表示没有必要;后者用反问语气表示不值得。
【几乎·简直】 前者表示相近、差不多之意,强调两者相差甚微;后者表示完全如此或差不多如此,强调程度比前者深。
【既而·继而】 前者表示前文所说的情况过去不久;后者表示紧接在某一动作或情况之后,相当于“接着”。
【径直·径自】 前者表示不绕道,不耽搁,直接前往,也表示直接做某事,不用再作其他准备;后者表示未经允许自己就直接行动。
【况且·何况】 前者连接分句,表示递进关系;后者常用于反问句,表示甲事物已是如此,乙事物当然更是如此。
【偶尔·偶然】 前者是间或、有时候之意,表示某种情况发生的次数不是很多,也指偶然发生的;后者指超出一般规律的和常情的,也指出乎意外的。
【尚且·姑且】 前者提出程度更甚的示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何况、更”等呼应,表示进一层之意;后者表示暂时地。
【通过·经过】 前者引进动作的媒介或方式、手段等;后者引进某个过程,说明由于这个过程的完成使其他情况发生变化。
【一向·一直】 前者表示某种行为、习惯很久以来始终不变,着重指行为、习惯的稳定性;后者表示从开始到现在动作、行为连续进行,中间没有停顿,着重指动作的连续性。【因此·因而】 前者不只表示结果,还表示原因,意为“因为这个,所以才”,作用是复指上文,承上启下,除了用于后一分句的开头,还可用于后一分句的主语之后;后者不只表示结果,还表示推论,作用是连接上文,承上启下。
【与其·宁可】 前者用于取舍关系的复句中,常和“不如”一词相呼应,表示舍此取彼;后者相当于“宁愿”,常和“决不”相呼应,表示取此舍彼。
三、50例易错成语分类归纳(一)易“望文生义”的成语20例
1.【毁家纾难】 纾:延缓、解除。捐献全部家产以解救国难。
误用示例:贼寇的铁蹄在我华夏的大地上肆意蹂躏,有多少家庭毁家纾难。误用分析:显然这里望文生义,理解为“家破人亡”了。
2.【三人成虎】 原指有三个人谎报市上有虎,听者就信以为真了。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误用示例: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误用分析:这里将“三人成虎”错解为“很多人在一起就会像老虎一样力量强大”。
3.【河东狮吼】 比喻悍妇发怒。
误用示例: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河东狮吼,巨龙腾飞,指日可待。误用分析:这里将“河东狮吼”错解为“东方睡狮醒来,发威长吼”,致使意义、适用对象、色彩均不当。
4.【下里巴人】 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
误用示例: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饮料。
误用分析:这里将“下里巴人”错解为“普通的乡下人”。5.【目无全牛】 形容技艺已达到纯熟的地步。
误用示例: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将目无全牛。
误用分析:这里将“目无全牛”错解为“眼里看到的都是支离破碎的东西”。6.【望其项背】 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误用示例:广州恒大俱乐部球队请的外援都是具备欧洲四大联赛水平的,其雄厚实力令其他中超球队望其项背。
误用分析:这里将“望其项背”错解为“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7.【捉襟见肘】 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误用示例: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误用分析:该词与衣服不合身无关。
8.【噤若寒蝉】 形容不敢做声。噤,闭口不做声。
误用示例:天突然变凉了,同学们衣衫单薄,一个个噤若寒蝉。
误用分析:该词和寒冷没有关系。
9.【火中取栗】 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无所得。
误用示例:上个月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误用分析:此处用来形容消费者,明显是望文生义。
10.【不赞一词】 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误用示例: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都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误用分析:“不赞一词”有“一言不发”的意思,但不能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11.【涣然冰释】 比喻相互间的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
误用示例: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今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
误用分析:这里将“涣然冰释”错解为“冰块解冻”。
12.【侧目而视】 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误用示例:小李得了冠军,尾巴翘到了天上,对朋友竟然侧目而视。误用分析:这里错解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
13.【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误用示例:那个时候,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十分令人痛心,到头来只落得个马革裹尸的结局。
误用分析:这里将“马革裹尸”错解为“死得很惨,死后连棺材和埋葬的地方都没有”。14.【危言危行】 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误用示例:小东初中未毕业就辍学了,性格封闭孤傲的他对周围的人常常表现出敌对情绪,他最终为自己的危言危行付出了惨重代价。
误用分析:“危言危行”的“危”不是指危险,而是指正直。15.【首当其冲】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误用示例:解决好职工和学生的冬季取暖问题,是学校领导首当其冲的任务。误用分析:这里将“首当其冲”错解为“最紧要的,最先面临的”。
16.【七月流火】 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诗经·豳风·七月》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里的七月是指农历的七月,“流”指向下运行,“火”是星宿名,即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又称“大火”,每年农历六月的黄昏时刻,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以后便渐渐偏西向下沉落,所以叫“流火”,这时酷热开始减退,天气渐渐地凉了起来。
误用示例:俗话说:七月流火。今天,扬州的气温蹿至今年入夏以来的最高点,达到37度。误用分析:这里将“七月流火”误用为“天气炎热”了。
17.【安土重迁】 形容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重,不轻率。
误用示例: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误用分析:这里将“安土重迁”理解为“喜欢迁移”了。18.【不足为训】 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训,准则。
误用示例:安全隐患越来越严重,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了火灾。误用分析:此处将“不足为训”的“训”错解为“教训”了。19.【毫发不爽】 形容一点也不差。爽:差错,失误。误用示例:小王今天考试,错了三道题,感到毫发不爽。
误用分析:这里将“毫发不爽”的“爽”理解为“舒服”了。
20.【大方之家】 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误用示例:他花钱很随便,真是大方之家。
误用分析:此处将“大方之家”错解为“花钱大方”。(二)易“用错对象”的成语12例
1.【风姿绰约】 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误用示例: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误用分析:该词不能用来形容花木。
2.【楚楚动人】 形容女人打扮得漂亮,姿态娇柔,能打动人。
误用示例: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了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误用分析:该词一般不用于形容文章。3.【洗心革面】 比喻彻底悔改。
误用示例: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误用分析:该词只能用于人,不能用于物。
4.【倚马可待】 原意是站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很快就可以完稿。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
误用示例: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误用分析:该词不能用来形容做事。
5.【炙手可热】 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误用示例:《大河之舞》自1994年首演以来便炙手可热,并且引起了全球的踢踏舞热潮,更被全球艺人一致推崇为当代最具爱尔兰民族风格的经典音乐剧。误用分析:该词在此处用错了对象。6.【汗牛充栋】 用牛运书,牛累得要出汗;用屋子放书,要堆满整个屋子。形容书籍极多。误用示例:像他这样的大器晚成者,古今中外可以说汗牛充栋。误用分析:该词只能指书多,不能指人多。
7.【如坐春风】 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误用示例:辩论会上,听了同学们慷慨激昂的发言,张教授真有一种如坐春风的感觉。误用分析:这里用错了对象。
8.【举案齐眉】 形容夫妻互敬互爱。
误用示例:老张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真可谓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误用分析:“举案齐眉”和“相敬如宾”只能用于夫妻之间。
9.【东山再起】 原指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后用以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误用示例:打假活动是长期的,如果我们稍有疏忽,冒牌货就会东山再起。误用分析:该词只能用于人而不能用于物。
10.【朝思暮想】 形容时刻想念。往往用于思念,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想”。误用示例:最近一段时间,寻找好剧本成了不少影视制作人朝思暮想的事。误用分析:句中的“朝思暮想”可用“梦寐以求”来替换。11.【不知所云】 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
误用示例: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误用分析:此句指听话人听不懂,而不是陈寅恪先生讲课内容紊乱或空洞,显然用词不正确。
12.【美轮美奂】 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误用示例:博物馆里珍藏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鱼、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误用分析:这里用来形容石刻作品中的花鸟虫鱼和人物形象,显然是陈述对象的误用。(三)易“敬谦误用”的成语4例
1.【蓬荜生辉】 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误用示例: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荜生辉。
误用分析:该词只能用于自己,这里却用在别人身上,显然不够得体。
2.【抛砖引玉】 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误用示例:会议开始时气氛有些沉闷,主持人建议李教授先来一段开场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误用分析:该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
3.【忝列门墙】 谦辞,“忝”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
误用示例:你身为师傅的入室弟子,却干出这种丢人的事,真是忝列门墙。误用分析:该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
4.【鼎力相助】 鼎力,敬辞,大力。大力支持帮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误用示例:有什么困难尽管告诉我,我一定鼎力相助。误用分析:该成语属于敬辞,不能用于自己。(四)易“褒贬误用”的成语14例
1.【蠢蠢欲动】 多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破坏分子策划破坏活动,贬义词。
误用示例: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误用分析:“蠢蠢欲动”是贬义词,却用在选择专业的学生身上,属于贬词褒用。2.【凤毛麟角】 喻指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褒义词。
误用示例: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误用分析:本是褒义词,却用在“不自觉”的人身上,属于褒词贬用。
3.【推波助澜】 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是一个含贬义色彩的词。
误用示例: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误用分析:本句用“推波助澜”来形容老师的指导帮助,属于贬词褒用。
4.【无所不至】 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也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误用示例:面对自然灾害,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无所不至。误用分析:属于贬词褒用,此处应用“无微不至”。5.【始作俑者】 贬义词,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误用示例:鲁迅先生不仅是“五四”新文学的伟大旗手,而且是现代版画艺术的始作俑者。误用分析:此处用于形容鲁迅,属于贬词褒用。
6.【趋之若鹜】 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多含贬义。
误用示例: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误用分析:此处用该词来形容“艺术爱好者”,是将贬义词误用作褒义词。7.【处心积虑】 指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
误用示例: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真可谓处心积虑。
误用分析:该词一般用于贬义,此处应该使用“殚精竭虑”。8.【改头换面】 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贬义词。
误用示例:政府要真正转变职能,非要对现有的政府机构进行彻底的改头换面不可。
误用分析:该词一般用于贬义,用于形容“政府机构改革”不当。9.【重整旗鼓】 指失败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是褒义词。
误用示例:虽然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误用分析:该词多用于褒义,此处用来形容“敌人”不当。10.【胸无城府】 比喻胸怀坦荡,没有什么隐藏。褒义词。
误用示例:他从来没出过远门,又胸无城府,来到这灯红酒绿的繁华都市,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误用分析:该词多用于赞扬别人胸襟宽广,这里当成了贬义词使用,应改为“胸无点墨”。11.【守株待兔】 贬义词,讽刺不经过主观努力,而企图侥幸成功的心理。
误用示例:通过查询该车车牌号,民警确认这是一辆被盗车,于是决定守株待兔,等偷车贼来取车。
误用分析:此处用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显然不恰当。12.【无所不为】 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
误用示例: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误用分析:用该词形容年轻的科学家克服困难、探索奥秘的勇气,显然是不恰当的。13.【翻云覆雨】 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误用示例: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情言志,针砭时弊。
误用分析:本句是说辛弃疾笔下的功夫很深,而且富有豪情。这里显然是误用。
14.【侃侃而谈】 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褒义词。
误用示例: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他仍然侃侃而谈,为自己开脱罪责。误用分析:此句表达的是贬义,应用“振振有词”。
第五篇:“正确使用词语”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要点】
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注重积累。【教学过程】:
一、近义词的辨析与选用:
(一)题型及解题示例:
[试题1].(2005年高考 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那天夜晚,他抱着吉他即兴演唱了几支歌,脸上是 的表情,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淳朴。我 一次感受到,好的男子汉本质上都是农夫,朴实,宁静,沉湎于自己的园地,那是音乐、绘画 书籍。
A.迷醉 不止 不管 还是 C.迷醉 不只 如果 或者 【答案】A 【解析】“迷醉”与“陶醉”:两个词的词义极为接近,但很显然,“迷醉”的程度要比“陶醉”深,它是指“沉迷,陶醉”。原句中用这两个词语都可以,但后文中“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纯朴”的描写,显示出“他”在音乐中的那种沉迷的状态,选用“迷醉”更好。
“不止”和“不只”:这两个词的词义较难区分,一定要仔细辨析。“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强调“数目多”;“不止一次感受到”,表明“感受”了很多次。“不只”是“不但,不仅”之意,不能与“一次”相搭配。
最后两个词语的区别较好辨析。“不管„„还是„„”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表明“音乐”“绘画”“书籍”都能成为“好的男子汉”的“园地”。而“如果”与“或者”不搭配。最后这两个空可以成为考生解答这道题的突破口,但也同时说明这道题迷惑项的设置过于简单。
B.陶醉 不只 不管 还是 D.陶醉 不止 如果 或者
[试题2](2005年高考 辽宁卷)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 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 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情感还没有凝练。
A.所以 必须 表现 透彻 B.虽然 必需 表示 精确 C.虽然 必须 表现 精确 D.所以 必需 表示 透彻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考生结合语境选用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的能力。从整体上看,这道题的难度不大。第一个空比较明显,“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与“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两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应该选用“所以”。“必须”与“必需”的差别也较明显,“必需”是个形容词,而“必须”是个副词,这里当然应该用“必须”。第三个空,“表示”“思想感情”很明显动宾不搭配,应选用“表现”。“思想”没有“精确”也属于动宾不搭配,所以第四个空应选用“透彻”
[试题3].(2005年高考 全国卷Ⅱ)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几处。②“开发西部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 我国东西部的差距。
③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 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A.胜地 缩小 控制 B.圣地 减少 控制 C.圣地 缩小 抑制 D.胜地 减少 抑制 【答案】C 【解析】①胜地,有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圣地,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的地方。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都是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的地方,当然选用“圣地”。第②句可以从词语搭配角度考虑,一般说“缩小差距”,而“减少差距”动宾不搭配。第③句,抑制房价,是指让房价降低;控制房价,是指让房价保持稳定。原句意思是说政府想要使房价降低,避免“房价增长过快”,所以应用“抑制”。
[试题4](2005年高考 全国卷Ⅲ)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坚决拥护 《反分裂国家法》。②在灿烂的灯光中,由24名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观音”精妙绝伦,人心。③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 了4年。A.制定 振奋 推迟 B.制定 震撼 推迟
C.制订 振奋 延迟 D.制订 震撼 延迟 【答案】B 【解析】①“制定”和“制订”:两个词语的搭配对象不尽相同。制定,一般指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有“创制拟定”的意思,一般指定出具体的方案。而原句中的《反国家分裂法》显然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规范,应用“制定”。②振奋,使精神振作奋发;震撼,震动,摇撼。“聋哑演员”的表演主要带给观众的是心灵的“震动”,所以用“震撼”较好。③“推迟”和“延迟”:两个词都有时间推延、延续的意思,但“延迟”更强调某事件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进行。“13亿人口日”因为“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而“推后”了4年到来,而不是“延续”了4年到来。所以应用“推迟”。
[试题5](2005年高考 天津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赏读古代诗词时,我们耳边常会响起诗人们放达的歌声,“________”就是这种情怀的体现。
②小王设计的方案终于获得通过,他难以______自己喜悦的心情,忽然站起来大呼:“成功啦!”
③然而,我______从来没有问过父亲的生日在哪一天,________没有为他庆祝过一次生日。
A.老夫聊发少年狂 抑制 竟/更 B.暮霭沉沉楚天阔 抑制 却/也 C.老夫聊发少年狂 克制 却/也 D.暮霭沉沉楚天阔 克制 竟/更 【答案】A 【解析】①在解答时,不仅要有语境意识,而且还必须理解所给两句诗的含义,体现了很好的命题思路。原句前文“放达”一词是很好的暗示,显然所选诗句应能体现“言行不受世俗礼法约束”的意思,只有“老夫聊发少年狂”合适,而“暮霭沉沉楚天阔”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深沉哀婉的情调。②抑制:有“压下去、控制”的意思;克制,控制(多指情感等)。③这两组词语都可以使用,但所表达的语意轻重不同。“却/也”只是一般的转折语意,而“竟/更”有着对父亲的深深的自责。
[试题6](2005年高考 山东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经营_____、企业品牌、企业形象、企业信誉等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②诸如“艾滋病”“非典”这样重大疾病的蔓延,将会引起社会_____,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严密监控。
③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重大事故不断,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巨大损失,有关责任人必须对此进行_____,深刻认识问题的严重性。
A.理念 震荡 反省 B.观念 振荡 反思 C.观念 振荡 反省 D.理念 震荡 反思 【答案】A 【解析】“观念”指思想意识,“理念”多指好的、新的观念。“振荡”是物理学名词,指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或电流的周期性变化;“震荡”指震动,动荡。“反思”指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省”指回想自己的思想行动,检查其中的错误。
[试题7].(2004 高考·吉林、黑龙江、云南卷)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
②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的品质正在逐步地。
③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大街小巷,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
A.终止 蜕化 难免 B.中止 退化 难免 C.中止 蜕化 不免 D.终止 退化 不免
解析:“终止”“中止”都有停止的意思,“中止”侧重中途停止,“终止”侧重结束、停止。句①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应选“终止”。“退化”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蜕化”指虫类脱皮,比喻腐化堕落;句②说环境污染,羊绒品质由优变劣,应选“退化”。“难免”不容易避免,“不免”免不了,再次回到故乡,免不了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句③选“不免”。
[试题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稽查犬”的检验,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②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 的作品来的。
③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画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
A.聚集 品位 赞扬 B.云集 C.云集 品位 赞叹 D.聚集
品位 赞叹 品位 赞扬
这是2000年全国卷的第3题。所选3组6个词语,主要是常用动词,兼及常用名词“品位”“品味”。其难易度与例3相仿佛。例4中的“聚集”和“云集”是近义词语。“云集”比喻许多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用“聚集”显然不合适。“品味”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用来形容文学作品显然不准确;而“品位”指文学作品等达到的水平,句②只能用“品位”。“赞扬”有称赞的意思,又有表扬的意思;“赞叹”只有称赞的意思。依据句③的内容,理应选用“赞叹”。又如过去考过的“装载、承载”,“正确、准确”,“耸人听闻、骇人听闻”等,都是近义词语。只有准确地理解它们在词义上的微细差别,并结合语境,才能正确答题。
(二)复习应试策略:
1、识记常用易错近义词:(见有关资料)。
2、掌握常用复习应试方法:
①.识含义:有些词语看起来意思比较接近,但其所表达的内容常有细微的差别。尤其要注意.辨析词语的语境义(特定意义或临时意义),不能简单看其字面用语,而应根据上下文的特定接受对象、人物关系、情感氛围等多种因素来辨析其词义。如:
a.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九月中旬,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
A、截至 B、截止
b.两个人为一件小事吵了半天,旁边一个人叹息说:“太有意思了,太有意思了。” c.繁漪(喝一口):苦得很,谁煎的? 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摘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太有意思了”,实际上有太无聊了,太乏味了“苦”;并非仅指“药”苦,而是指“日子过得痛苦,精神痛苦”;“标致”,多形容女子相貌、姿态美丽。这里显然是讽刺那伙男不男、女不女的纨绔子弟。
②.定范围:有很多近义词词义范围的大小是不相同的,我们可以通过留同析异,确定词的适用范围,来推断正确的选项。如时代与时期,边疆与边境,局面与场面,年龄与年纪
等。再如:
a.本词典共收词六万多条,了现代汉语绝大多数语词。()b.在2003年春季运动会上,这个队 了田赛的全部冠军。()A、囊括 B、包括
③明色彩: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贬义、中性三种;语体色彩分为口语、书面语。辨别词语的色彩有利于正确使用词语。如宏大、巨大、庞大,成果、结果、后果,沟通与勾通;诞辰与诞生,逝死与死等。再如:
他这种勇于承认的精神值得大家。()
A、效尤 B、效仿
答案:B。“效尤”是指明知别人的行为错误而照样去做,贬义;”效仿”是意思是效法。
a.我14岁就离开了,参加了革命。()b.我生于山东胶州半岛,内蒙古是我的第二。()A、家乡 B、故乡
④辨轻重: 有些近义词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程度上却有轻重、深浅的不同。通过词义轻重的辨析,就能正确使用好词语。如损坏、毁坏、破坏,批评与批判,轻视与鄙视,揭发与揭穿,信任与信赖等。再如:
a.这么晚了还放录音机,会妨 别人休息的。()b.在瓜果蔬菜上喷洒农药,会直接 人们的健康。()
A、妨害 B、妨碍
⑤定对象:有的词适用的对象不一样,因此要通过辨析词义适用的不同对象,来选用词语。如花与花卉、书与书籍、船与船只(具体—集体),爱戴与爱护(对上—对下),侵蚀与腐蚀(外到里—里到外),祛除与驱除等。再如:,a.为了党的事业奋斗。()b.婚姻是 大事,应该慎重考虑。()
A、终生 B、终身
⑥试搭配:有些词语在使用时一般有比较固定的搭配,不能混用。如充足与充沛(实在的东西—抽象的东西),担任与担负(职务—责任),坚定与坚强(立场、方向—性格、意志)等。再如:
a.经过世代的筛选,至今的骨肉果菜,水陆珍奇,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易于消化吸收。()
b.眉山苏氏一门才俊当然不错,而”苏小妹三难新郎”纯属虚构,然而这个浪漫故事却至今。()
A、流传 B、留传
⑦析词性: 有的词词性不同,其语法功能也不同。如突然与猛然(形容词,作状语、定语和谓语—副词,只作状语)、刚毅与毅力(形容词,作谓语—名词,作主语、宾语)、艰苦与坚苦(常作定语—常作状语)等。再如:
a.北京和东北的两位历史学教授都在回信中 他执著追求,并向他介绍了一些考研读书目和学习方法。()
b.乡邻的冷言冷语,生活的艰难困苦,都没有动摇他考研的决心,他在逆境中 苦学,终于在40岁时考上了研究生。()
A、勉力 B、勉励 A。“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停止,它与“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参考答案]○
2B,A。不符;“截至”是指截止到某个具体时候,与建设尚未最后完工的语境相符。○“囊3 A, 括”是全部包罗在内;”包括”是包含之意,仅指其中一部分,不是全部。○B。“家乡”侧重指自己的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多用于口语;”故乡”侧重指自己所熟悉的、出生、4 B,A。”妨碍”指对人或事造成障碍,成长的地方,多用于比较庄重的场合和书面语。○A,B。“终生”是就事业来说词义较轻;“妨害”指使人或事物受到损害,词义较重。○B,A。“留传”就是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搭配的对的;”终身”是就终身大事来说的。○象是具体的物品,如田地、房产、秘方等;”流传”意为传下来或传播开,对象是神话传说、7B,A。“勉励”,劝人努力,鼓励别人,是动词;”勉力”是努力,尽力故事、消息等。○之意,是形容词,常用来修饰动词。[课堂练习]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9·11”事件后,以色列军方仔细核查了安全防卫系统可能出现的漏洞和疏忽,并呼吁国人保持。
②蒂托的人身安全将会得到充分保证,他的活动不会 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工作。
③象征主义经常用 难解的语言和形象刺激感官,产生恍惚迷离的神秘联想,形成某种“意象”,借以暗示这种虚幻的“另一世界”。
A.镇定 阻碍 晦涩 B.镇静 妨碍
晦涩
C.镇定 妨碍 艰涩 D.镇静 阻碍 艰涩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公平竞争反映了人类在竞技场上的精神追求和道德,在当今社会中,正为其他许多领域所提倡。
②前往韩国的球迷们纷纷指出如此众多的手续未免 得过于繁琐。③光盘是一种不同于软盘的存贮,它有点类似我们CDS唱片。A.准则 C.规则 限定 媒介 B.准则 规定 媒介 限定 媒体 D.规则 规定 媒体
3.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国庆长假期间,凡在本公司购买商品满1000元者,本公司将 价值100元的礼品券。②各大城市的城郊 部分往往是流动人员最多的地方,也是治安状况比较严峻的地方。③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而是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学习。
A.惠赠 中止 C.敬赠 终止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老先生溘然长逝,直到今天,我才勉强把心里想说的话陆续理清楚,然后点点滴滴
结合
终止
D.敬赠
接
合结合
中止
B.惠赠
接
合 到纸上。②据此间报纸 会议是全封闭式的,只有在谈判休息时,才可以看到有人在草
地上漫步。③中国交响乐团向海内外作曲家发出征集交响乐管弦乐的,作品题材、内容
不限,只求风格、手法为更多的听众喜闻乐见。A.写
C.写
宣称 启示 披露 启事
启示
D.渗
披
露
启事
B.渗
宣
称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老师苦口婆心地跟他谈了半天,他却毫无。②今年的植树节,我校 有500名学生参加了植树活动。
③小张待人是 的,但在执行制度方面却特别严格,不怕得罪人。A.反映
估量 忠厚 估计 宽厚
宽厚
D.反映
估
计
忠厚
B.反应
估
量 C.反应
课堂练习答案
1.B(镇定,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忙,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使不能顺利通过或发展,语义较重。晦涩,作品含意隐晦不明;艰涩,文辞不流畅,难懂)
2.B(准则、言论、行为等依据的原则;规则,大家共同遵守的具体规定。规定,指对某一事物做出关于方式、方法或数量的决定;限定,指在数量、范围等方面加以规定。媒体,指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如报刊、广告、广播等;媒体,是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3.C(惠赠,用于称对方对自己的赠送;敬赠,用于自己对别人的赠送行动。接合,连接使合在一起;结合,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中止,中途停止;终止、结束、停止)4.D(句①用“点点滴滴”而用“渗”;“披露”,发表、发布,“宣称”,用语言文字公开地表示、声称;启事,为了说明某事而在报上、墙上刊登或张贴的文字,“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5.D(反映,指反照,或提供情况;多用于对上级;反应,指由外来刺激引起的某种活动或回应。估量,书而语,更郑重;句中对植树人数作推断,应用“估计”。忠厚,忠实厚道,形容性情,宽厚,宽大厚道,特指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