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卡西欧杯”第八届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有感
“卡西欧杯”第八届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有感
丰惠镇中学
李银红 2013年3月28日至30日,“卡西欧杯”第八届全国初中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选活动在杭州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本次活动主要是录像课展示与参赛者自述。参评老师把一节完整的录像课做适当的剪辑,教师边自述边放视频,用自述阐明视频中设计的构想及所要达到的目标。虽然这种形式让观摩者不能体会到原汁原味的课堂氛围也看不清老师在课堂上设计的个别例题,但是能更明白设计者的思路与想法,也能听到专家独具慧眼的点评以及课后参会老师与参评老师、专家精彩的交流对话。这种别具一格的观摩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以下几点感受颇深。
1、重视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为了引出特定的数学对象,我们常常选取某种生活现象所呈现的问题(情境问题)作为培植数学概念的论域;为了将情境问题引向数学内部,就需要在生活现象与数学领域之间建立一座桥或一条河,找准生活与数学的联结点,从而把情境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所有参赛选手都非常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把许多数学问题分解为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生产中的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创设数学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上升到数学问题,再以数学方法加以探究,找出规律。这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到非常亲切、非常熟悉,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如青海省参赛选手李生生通过通过欣赏图片,提出问题两个情境问题:
1、想知道一锅汤的味道怎么办?
2、考察某批炮弹的杀伤半径,我们应该一个一个试吗?来引出新课题《抽样调查》。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出发,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与全面调查的不同,为下一环节归纳新知作铺垫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比较与表达能力。如河北省承德市民族中学王志宇老师在执教冀教版《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中,借助手中的汽车模具进行运动过程模拟,体会两车的运动情况,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相吻合,有利于探索活动的展开并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通过动手操作验证,感受这个过程,使学生兴趣盎然,创设了良好情境。
2、重视数学实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课的内容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而数学实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货的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过程。
这次观摩活动中,我发现所有参赛选手的教学过程中都通过一系列经过精心安排的“数学实验”来完成。几何课,普遍采用“操作感知——观察认知——归纳、猜想——实验验证——推理论证”的教学。如重庆外国语学校的汪蓉老师在执教《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学生利用手中的三角形纸片拼图,并充分展示。通过拼图和展示,首先总结出能够说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两类方法;再引导学生观察拼图中多出的线与原三角形的边特殊的位置关系,顺利的从拼图中得出辅助线的作法并加以证明,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证明中,将三角形内角和问题转化为平角或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问题来解决,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学生通过拼图、观察、思考、验证等活动,真正地能够在“做”
中学数学,在“做”中享受数学的乐趣,参与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为后面独立完成另外两种证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如哈尔滨第49中学的寇维冬老师的《三角形的边》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能够借助于教师提供的学具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在完善归纳定义时,学生通过尝试拼接三角形,列举了各种反例,有三条线段连接不能构成三角形的情况,有三条线段首尾相接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还有其它各种情况,从而在做中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凝练总结归纳出三角形的准确定义,在探究三条线段构成三角形条件的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各种不同长度的彩条,学生动手操作拼接三角形,不仅找出了判断的方法,同时更加惊奇的发现,有一些特殊的三角形,此时适时的引导学生,不仅寻求了分类标准,而且在每一个标准下能够有效的分类,适时的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3、重视数学思想,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处理数学问题的知道思想和基本策略,使数学的灵魂。因此引导学生学生领悟和掌握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数学思想方法,是由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力的桥梁,是使学生提高思维水平,真正懂得数学的价值,建立科学的数学观念,从而发展数学、运用数学的重要保证,是现代教学思想与传统教学思想的根本区别之一。
在本次观摩活动中我发现参赛选手在设计过程中都很重视对数学思想的渗透。如大连34中学的张杰老师在执教《菱形》一课时,通过问题串的形式让学生通过类比研究三角形、特殊三角形的基本思路,知道研究平行四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思路;通过类比平行四边形的研究方法,探索菱形的性质;既为矩形、正方形、梯形的学习起到引领的作用,又为学生的学习积累了经验.在对菱形的概念、性质及研究策略、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的总结过程中,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在这次观摩活动后,我感觉自身有太多的不足,平时的教学方式还是比较传统。虽然我能认识到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组织者,但认识并不深刻,因此在执教过程中往往为了赶进程、提高分数而导致理念都流于形式。我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能以开放式的课堂形式组织教学,把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在学习活动中调动、启发、引导学生有意识的主动的去观察、比较、分类、归纳,在学生积极思考和教师的精心设计下,相信学生会学得轻松、学出信心、学有所成。
观摩课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相互学习的一种教研活动。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何学会看门道也是我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第二篇:第八届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
第八届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
通 知
中数【201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研究会、分会):
在征求各地意见和总结我会多年举办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我会2012年工作计划要点,经我会2012年主要领导工作会议研究,决定于2012年10月下旬(具体地点待定)举办“第八届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中学数学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为广大初中青年数学教师搭建更好的课堂教学研究平台,为与会代表提供更多交流、研讨空间,通过活动推动我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本次活动决定进一步改进活动的方式。现将举办本次活动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观摩与评比活动的名称、主办方
名称:第八届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
主办: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二、观摩与评比活动的目的
推动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研究与改革,提高青年数学教师的师德水平、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鼓励青年数学教师树立先进的数学教育思想,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过程科学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造就一批数学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三、参加评比活动教师的条件
当前在一线任教初中数学,年龄在40岁以内(1972年9月30日以后出生)。
四、各地参加评比活动的程序、名额分配和比例
(一)二级评审
观摩与评比活动设优秀课一、二、三等奖,由我会颁发获奖证书。
我会委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研究会、分会)评出二、三等奖,报我会秘书处,经我会学术委员会复核确认;同时推荐参加评比的一等奖候选教师,一等奖由我会学术委员会评委会评选。
(二)名额分配
一等奖候选教师名额:各省(自治区、直辖市)4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名。
(三)名额比例 一、二、三等奖的比例为1︰2︰4。
五、具体要求
(一)参评教师报名表
各地评出的二、三等奖教师和一等奖候选教师,均需填写《参评教师报名表》(见附件一),并提供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
(二)课题选择
各地一等奖候选教师的参评课题,采取指定与自定相结合的方式。1个指定课题、3个自定课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个指定课题、1个自定课题)。各地的指定课题(见附件二)已在我会2012年主要领导工作会议期间,随机抽签确定。请各地按照指定课题进行落实,其他课题自定。为了使本次活动的课题能覆盖初中的主干内容,同一地的课题不允许重复。
(三)教学设计
一等奖候选教师的优秀课必须提供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要包括:1.教学内容解析,2.教学目标设置,3.学生学情分析,4.教学策略分析,5.教学过程。具体要求请参考《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全国中学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评比标准(修订版)》(试行稿 2012年)。
(四)录像光盘
一等奖候选教师的优秀课必须提供本节课完整的录像光盘,时间约45分钟。录像光盘要求图像和声音清晰,全面反映教师和学生的活动。
录像光盘一式六份,在活动开始前30天送交我会秘书处,以便分发给评委,提前做好评选准备工作。
(五)展示课件
一等奖候选教师必须提供参评课例的展示课件。
(六)4节课例的点评文字稿
各地必须提交一等奖候选教师参评课例的点评,每节课例的点评文字稿为300~500字。
教学设计、展示课件、4节课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节)的点评文字稿等均以电子邮件附件的方式,于活动开始前30天寄至msmathedu@qq.com。
六、活动内容
(一)录像课展示与自述
所有一等奖候选教师提供具有研究价值的优秀课在大会上进行展示与评比。
展示方式:对每节课完整的录像进行适当剪辑,提供约25分钟视频供与会代表观摩。要求参评教师一边自述、一边展示视频,自述的内容要与课堂教学过程紧密结合,用视频说明自述的内容。
每个完整的录像课展示与自述时间为30分钟,其中自述时间约5分钟,视频展示约25分钟。展示与自述结束后,由现场评委进行点评、提问,并组织现场交流与研讨。具体方式:录像课展示和授课教师自述(30分钟)→评委点评、提问,组织现场交流和研讨(15分钟)。
(二)东道主提供1节优秀观摩课
授课教师在本校按教学进度实地授课,1节,授课时间为45分钟,点评15分钟。
七、组织形式
(一)会场
1.录像课展示和自述:8个会场,每个会场约300人;2.东道主提供1节优秀观摩课:1个会场,约2000人;3.大会报告:1个会场,约2000人。
(二)活动程序
录像课展示和自述→东道主提供1节优秀观摩课,大会报告,协办方、主办方致辞,大会颁奖。
1.录像课展示和自述
录像课展示和自述分在8个会场,每个会场约16节,每节约需45分钟。每个单元(半天)每个会场研讨4节课,共需要4个单元时间。
2.东道主提供1节优秀观摩课,大会报告,协办方、主办方致辞,大会颁奖
(1)1节优秀观摩课,60分钟;(2)大会报告,60分钟;(3)协办方、主办方致辞,30分钟;(4)大会颁奖,30分钟。共需要1个单元时间。
八、活动评委会的组成
活动评委会原则上由我会学术委员和理事组成,聘请部分非理事的现职初中数学教研员和初中数学教师代表作为评委会成员,每个会场评委不少于4名。
九、收费标准
观摩代表需交纳观摩费和资料费300元(暂定),食宿和往返交通费用自理。一等奖候选教师、我会理事以及非理事的省级现职初中数学教研员免收观摩费和资料费。
十、设立优秀组织奖
为了进一步推动各地优秀课观摩活动的开展,调动各地参加观摩与评比活动的积极性,使本项活动成为推动各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的平台,本届活动设立优秀组织奖,由学会给予获得优秀组织奖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研究会、分会)适当奖励。
优秀组织奖的基本条件:
1.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严格按照评比活动的各项要求开展工作。
2.参评教师成绩优异,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典型性,受到评委和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3.所在地理事按时参加活动,在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严谨、认真、细致。4.所在地观摩代表踊跃,会场秩序良好。
5.提交一份本地组织本项活动过程的简要报告,包括一等奖候选教师的产生方式,对本项活动的理解,以及对本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等。
十一、其他
1.请各地应严格按照本通知的要求落实相关事项。
2.关于各地组织观摩的人数和其他有关事项,待与承办单位协商确定后,另行通知。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2012年4月18日
第三篇:湖北省初中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心得体会
湖北省初中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心得体会
许化平
2014年湖北省初中数学教师优秀课比赛活动于10月23日-25日在宜昌举行。此次活动分说课和讲课两部分,其中讲课分两个赛区:宜昌市五中和伍家岗实验小学。本人在宜昌市五中听了两天14节课。
本次活动参评的课大部分讲得都很成功,有少数几节课由于准备不充分出现了课件放不出,学生不配合等一些问题,但总的来说都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尤其是在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此次观摩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参加观摩的一些体会: 第一、比赛教师的语言艺术高
从我听到的课来看,几乎所有的教师的语言都非常准确,语速合适,提问的意图指向明确。对学生的引导自然、评价中肯,言语中流露出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鼓励。大人都喜欢听好话,更何况是学生,同时学生的情感态度健康发展也是很重要的。襄阳七中的李玲老师给我的印象最深,她在课上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点赞,并且能够注意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及时的纠正、引导。不管回答正确与否,对学生的适时评价都能够促进学生的上进心和积极性,增强自信心。
第二、利用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数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发挥团队意识,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成功感,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多位参加活动的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能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之后再小组讨论、总结。分组最成功的应该是黄梅县的洪振清老师,他让学生自主学习角的度量和表示,分组交流角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并讨论每种方法的使用条件,然后教师指导和补充。
第三、新课导入新颖别致
尽管各位教师的开场白各不相同,但大部分教师的导入都新颖别致,亲切自然,切合主题,有吸引力。形式有:讲故事、做游戏、做实验等。如赤壁市蒲纺一中的魏娜老师讲分式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通过“猴子分饼”的故事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分式是否也具有类同的基本性质。故事是这样的:猴王给小猴们分饼,把一张饼平均切成了三块,给了猴大一块;贪心的猴二说要两块,于是猴王又拿来一张饼,平均分成了六块,给了它两块;猴三看见了不干,非要三块,猴王又拿来一张饼,平均切成了九块,给了它三块。聪明的你猜一猜谁拿到的饼多?这一情境导入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
各位参赛教师的的教学设计丰富多彩。有从生活中取得数学内容的,有引导学生创意设计的,也有师生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多样化,有演示,讲解,练习,游戏,表演。总之他们的教学设计非常严谨,知识过度和衔接非常自然,实验探究实实在在。当然他们中有的讲得很成功,有的也很一般,但是他们的课都体现了新课标,都在努力进行教学改革,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一切都值得我认真学习。我希望我们每天都钻研一点,学习一点,改变一点,一年或几年下来,我们都会成为别人观摩的对象。
第四篇:2013年第八届“卡西欧”杯全国初中数学 优质课大赛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有理数的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有理数及其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而本节课讨论的有理数的减法是其中基本的运算之一。“数的运算”的学习一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而传统的内容,在《新课程标准》中对有理数及其运算的要求作了相应的调整——不再片面追求运算技能的训练而更重视在现实背景中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及对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了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并且刚刚学习了正负数、相反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使学生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八年级学习实数减法运算的学习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设置: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
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使学生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对立统一的关系,培养探究分析数学知识方法的兴趣。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教学难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推导。
三、学生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习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再则七年级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较强烈,但在教学活动中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做好调控。
四、教学策略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并自我探索找出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积极思考努力,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历从列举特例到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五、教学过程分析:
(一)复习:
1、计算(口答):(1);
(2)-3+(-7);
(3)-10+(+3);
(4)+10+(-3)。
第一题既复习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同时为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作铺垫。
2、填空:
①10+()=7 ②()+(-2)=8 第二题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后面利用减法与加法是互逆的运算进行计算作铺垫。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0出示课本引言中的问题:北京冬季里某一天的温度为-3—3C,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
这是一个具体实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把具体实例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点明本节课的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三)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出示问题:利用减法与加法是互逆的运算计算下列各式,①7-10= ②8-(-2)=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①与7+(-10)、②与8+(+2)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3、教师指名回答并进行讲解。
教师指名说说上面式子之间的关系,其他同学针对回答情况进行互相纠正补充或更正,最后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出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教师强调法则:(1)减法转化为加法(两变一不变:①被减数不变②减号变为加号③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2)法则适用于任何两有理数相减。(3)用字母表示一般形式为:。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有理数减法运算难度较大,为面向全体,通过这两个小题给予学生观察比较的机会,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思考,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易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
有了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回顾引入新课中的实例,进一步验证了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合理性,同时向学生指出了有理数减法的实际意义。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4、例题讲解:
例1 计算(1)(-3)-(-5);
(2)0-7;
例2 计算(1)7.2-(-4.8);
(2)()-.
例1是由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强调解题的规范性,然后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步骤:(1)转化,(2)进行加法运算。
例2两题由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师生讲评.
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做示范,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例1(2)题是0减去一个数,学生在开始学时很容易出错,这里作为例题是为引起学生的重视。例2两题是简单的变式题目,意在说明有理数减法法则不但适用于整数,也适用于分数、小数,即有理数。
(四)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1、计算(口答)
(1)6-9;
(2)(+4)-(-7);
(3)(-5)-(-8);(4)(-4)-9(5)0-(-5);
(6)0-5.
2、计算
(1)(-2.5)-5.9;
(2)1.9-(-0.6);
(3)()-;
(4)-().
学生活动:第一题找学生口答,第二题找四个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学生对有理数减法法则已经熟悉,学生在做练习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归纳有理数减法规律,而不要只是简单机械地将减法化成加法,为以后逐步省略化成加法的中间步骤做准备。
3、(用实物投影显示画面)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是8848米,陆上最低处是位于亚洲西部的死海湖,湖面海拔高度是-392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
此题是实际问题,与新课引入中的实际问题前后呼应,贯彻《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用数学意识”的要求,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有理数减法,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五)课堂总结:
多媒体出示总结性问题: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与你的同伴交流一下。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六)布置作业:
P54-55习题2.6 第1、2、3、4题
利用课堂作业及时反馈本课重、难点,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第五篇:全国中学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评价标准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全国中学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评价标准(修订版)
(试行稿 2012年)
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提高青年数学教师的师德水平、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鼓励青年数学教师创新数学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造就一批数学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做出贡献,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中学青年数学教师举行优秀课观摩与交流活动。
本项活动的宗旨是:重在参与,重在过程,重在交流,重在研究,提高中学青年数学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为了更好地贯彻活动宗旨,顺利开展本项活动,特制定本《优秀课评价标准》。
一、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评价标准
课堂教学要以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统称为“课标”)为基本依据,要把“数学育人”作为根本目标。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学生数学学习规律安排教学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切实学好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考,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并逐步学会学习。要注重教育技术的使用,恰当使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要注重使用评价-反馈手段,恰当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对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评价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解析
教学内容主要指“课标”的“内容标准”中所规定的数学知识及其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教学内容解析的目的是准确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做到教学的准、精、简。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内容解析要做到:
(1)正确阐述教学内容的内涵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阐明其 1 核心,明确教学重点;
(2)正确区分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如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等);
(3)正确阐述当前教学内容的上位知识、下位知识,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4)从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角度分析内容所蕴含的思维教学资源和价值观教育资源。
2.教学目标设置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和安排师生活动方式的依据,是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的依据。清晰而具体化的目标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要做到:
(1)正确体现“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在“课标”的“总体目标”和“内容与要求”的指导下,设置并陈述课堂教学目标;
(2)目标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
(3)目标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避免抽象、空洞;
(4)要用清晰的语言表述学生在学习后会进行哪些判断,会做哪些事,掌握哪些技能,或会分析、解决什么问题等等。
3.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的核心是学习条件分析。学习条件主要指学习当前内容所需要具备的内部条件(学生自身的条件)和外部条件。学习条件的分析是确定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材料的前提。鉴于学习条件(例如,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复杂性,本标准着重强调如下要求:
(1)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基础(包括日常生活经验、已掌握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等);
(2)分析达成教学目标所需要具备的认知基础;
(3)确定“已有的基础”和“需要的基础”之间的差异,分析哪些差距可以由学生通过努力自己消除,哪些差距需要在教师帮助下消除;
(4)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教学难点,并分析突破难点的策略。4.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策略是指在设定教学目标后,依据已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为解决教学问题而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策略分析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从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教学策略分析要包括如 2 下几个方面,并做到具体且针对性强:
(1)对如何从学与教的现实出发选择和组织教学材料的分析;(2)对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情况选择教学方法的分析;(3)对如何围绕教学重点,依据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学生的思维规律,设计“问题串”以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的分析;
(4)对如何为不同认知基础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和适当帮助的分析;(5)对如何提供学生学习反馈的分析。5.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数学学习活动,包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实践两个方面。从操作层面看,教学过程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指导的学生数学学习的活动步骤和方式。对教学过程的要求是:
(1)根据不同知识类型学习过程安排教学步骤,包括:引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调动学生已有相关知识和学习兴趣,呈现有组织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开展主动理解、探索知识的数学思维活动,通过练习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化,提供应用性情境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等;
(2)正确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正确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重点突出,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内容及其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建立新知识与已有相关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保持知识的连贯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易错、易混淆的问题有计划地再现和纠正,使知识(特别是数学思想方法)得到螺旋式的巩固和提高;
(3)学生活动合理有效,教师指导恰时恰点: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提出问题,使学生面对适度的学习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全体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参与度,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思考;
(4)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机智运用反馈调节机制,根据课堂实际适时调整教学进程,通过观察、提问和练习等及时发现学习困难并准确判断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教学,为学生提供反思学习过程的机会,引导学生对照学习目标检查学习效果;
(5)设计的练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既起到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查漏补缺的作用,又在帮助学生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学习习惯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6)恰当运用学习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
3(7)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的需要,恰当选择和运用包括教育技术在内的教学媒体,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以更好地揭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
二、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标准 1.数学素养
(1)正确理解数学概念与原理,正确理解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正确把握中学数学不同分支和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性,正确把握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它学科的联系;
(2)正确理解数学教材,正确解析教学内容,课堂中没有数学的科学性错误(包括呈现的材料和使用的语言)。
2.教学素养
(1)准确把握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数学学习规律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材料的难易程度适当;
(3)实施启发式教学,善于通过恰当的举例,或提供先行组织者、比较性材料等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善于通过恰时恰点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数学活动;
(4)具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应变机智。3.教学基本功
(1)语言:能规范、准确地运用数学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逻辑性强,通俗易懂,简练明快,富有感染力;
(2)板书:字迹工整、简洁明了、结构合理、重点突出;(3)教态:自然大方、和蔼亲切、富有激情与活力;(4)有较好的信息技术工具和各种教具的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