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底捞捞出真金,梦想不是水中月
海底捞:梦想不是水中月———食客的美食梦想在这里实现;员工的职业梦想在这里开花;老板的创业梦想在这里结果。对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也许也可以在这里“捞”到一点有利于自己的真金。
“海底捞”,这家起源于四川简阳的民营企业,从只有四张桌子的店面起步,十三年发展成为一家跨省大型餐饮企业,拥有三千多名员工,十七家直营分店,十多个加盟店,四个大型配送中心和一个大型火锅底料生产基地。在京、沪、川、陕、豫,众多的食客心目中,海底捞以服务更胜过美味而成为焦点。而我们更关注的是,海底捞是如何将员工的工作热情与敬业度发挥到极致?带着疑问,本刊记者采访了海底捞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勇。
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张勇始终追求的目标。在他看来,优秀的企业文化,首先是创建一个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其次是致力于将“双手改变命运”的价值观在海底捞变成现实,最后才是把“海底捞”开向全国、开向海外。
公平公正协助员工成长
为什么要创建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呢?员工在“海底捞”上班,他的表现好,就应该得到提升,这是一种公平公正的体现。但张勇认为,不能将“公平公正”理解的太狭隘,应该把它放到社会大背景下来理解。例如,到目前为止,农村和城市差距依然很大,“一个农村的小孩和一个北京的小孩,同样的勤奋、善良、正直,但是由于出身的不同,一个是在北京,父亲是教授;一个在四川简阳德某个乡,爸爸是农民,他们付出同样的努力的话,北京小孩的人生轨迹是这样的,先重点小学,然后是北大或者清华,然后是海归,或者是一个好的公务员,或者在北大期间认识了很多好朋友,他的人生是缤纷的。但很可能农村的小孩子付出的努力比他可能还多上20%,但是等待这个小孩子的命运就是在“海底捞”上班,这是注定了的,因为一个县一年都不能考上一个北大学生。”
在这种情况下,张勇认为“海底捞”将每个人平等看待是很关键的一点,“所以我们现在吸引不来大学生,可能跟始终坚持这种理念有关系。海底捞的工作很简单,接受了大学教育的与农村来的初中生小学生是一样的,如果他们具备了共同的前提,诚实、勤奋、和善良,我就认为他们的起点是一样的。”很多大学会到海底捞应聘,期望自己一进公司就能做管理者,或是行政人员,但是这在海底捞是不允许的,必须都是从基层开始干起。那么,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海底捞的员工是如何成长的?
其一,良好的晋升通道。海底捞为员工设计好在本企业的职业发展途径及待遇。“海底捞现有的管理人员全部是从服务员、传菜员等最基层的岗位做起,公司会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公平公正的发展空间,如果你诚实与勤奋,并且相信„用自己的双手可以改变命运‟这个理念,那么海底捞将成就你的未来!每位员工入职前都会得到这样的告知。
在海底捞,只有两个岗位有学历的特殊要求:技术总监与办公室主任合并由一个人担任;财务总监与物流董事长合并由一个人担任。这两个岗位是从外部招聘,要求学历和专业的管理水平,其他所有的干部,包括北京区经理,西安区经理,每人都要管理近2000名员工,然而谁能想到他们都是从最基层服务员培养起来的,都没有很高的学历,但是都具备同样的素质就是勤奋、诚实和善良。
现任北京公司总经理的袁华强,七年前从商贸学校毕业进入海底捞。以能吃苦、责任心强为人称道。经历了门迎、擦鞋、保洁、传菜等多种基层工作锻炼,勤奋、责任心强和才干使他迅速成长,四年前率先进入北京市场,经过一番拼搏,把北京市场经营成为海底捞总公司最具有活力、影响力和潜力的地区。
张勇强调,不要把培训夸大了,服务行业,重点在于通过管理来规范。海底捞的员工,出了入职前的集体培训,工作期间不进行额外的培训。所有问题,在例会上都加以解决,员工有什么创意、工作上有什么疑问和困难,在例会上提出来,大家进行讨论和沟通,所有人都得到了进步。在具备了基本品质和共同进步的基础上,谁的能力提升的快显现出来了,谁就有机会晋升。
其二,独特的考核制度。海底捞对干部的考核非常严格。在张勇的办公室墙上,张贴着对店长以上干部的考核表,考核分了多个项目,除了业务方面的内容外还有创新、员工激情、顾客满意率、后备干部的培养,每项内容都必须达到规定的标准。“我们优秀店长的产生不跟他所管理的店的命运成正比,评选店的长的不看他赚了多少钱,看的是激情、看的是顾客满意度,看得是后备干部的培养。他哪怕赚很多的钱,他的利润始终是公司最高,也很可能由于在这几个问题上出了漏洞而被撤掉。比如前不久牡丹园的店长被换掉了,他在我们公司业绩也很好,但就是员工激情和顾客满意率达不到”。
这几项不一评比的考核内容,海底捞都有自己衡量的标准。例如;“员工激情”、总部不定期的会对各个分店进行检查,看员工的注意力是否放在客人身上,看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服务效果。如果员工没有达到要求,就会追究店长的责任,“你平时是怎么要求的?你是怎么带动的?”一次可以原谅,可以给机会,几天后再派人检查,员工的服务是否快速、准确、热情,是否能够马上完成顾客的要求,是否快速准确,大方得体。
他海底捞的店长又很大的权力。总部每月汇拿出利润的一部分作为每个店的奖金,这些奖金全部由店长来分配,它必须全面考察下属的业绩,如果大家都没有达到要求,不分也可以,只是唯独不能分给自己。海底捞目前的直营分店已有22家,分布于西安、北京、上海、郑州、这么多分店,分配结果有都是自己报告上来的,如何保证每位管理者都能做到公平公正?张勇告诉记者,“优不公正的可能,但千万不要太明显,它的一切作为必须让绝大数员工接受,如果大家都不能接受的话,他的领导力与影响力会下滑、业绩会下滑。”并且,海底捞有一个公开信息源监督制度,每一个分店都会选择两名普通员工作信息源,对本店管理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已书面形式向总部反映,每个店都必须要有,张勇看过后,再转到监查不备案、核实。如果确定反映的问题属实,就会转给该部门的领导进行处理。
张勇认为:这同时是一个信任问题。“监督室不要的,但是我很信任他们,我相信他们的人品,也相信海底捞严格的考核与晋升制度。”
尊重与友爱 创造和谐大家庭
服务业的工作,技术成分很少,“如何使员工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这才是最重要的。”张勇说。
海底捞得管理层都是从最基层提拔起来的,他们都有切身的体会,都了解下属的切身需求,这样他们才会发自内心的关心下属,并且给与员工工作与生活上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得到了员工的认可,张勇笑着举例,“如果将北京片区的总经理换成一个从外国回来的博士,相信不到半年就乱套了。员工不认可你,你讲的在好,你的理念再好,员工与你不是一条心,不听你的,没办法!”
海底捞的员工,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的需求非常简单,有时候管理层多冲他笑一笑,给他一个领班,给他一个机会,他就满足了。
在海底捞,尊重遇善待员工始终放在首位,从2003年7月起,海底捞实行了“员工奖励计划”,给优秀员工配股,以西安东五路作为第一个试点分店,规定一年以上员工享受出利润为3.5%的红利。20053月,又推出第二期“员工奖励计划”,以郑州三店作为员工奖励计划店给优秀员工配股,并且经公司董事会全体一直同意,从郑州三店开始计算,公司每开办的第三家分店均作为员工奖励计划店。
海底捞的管理人员与员工都住在统一的宿舍里,并且规定,必须给所有员工租住正式小区或公寓中的两、三居室,不能使地下室,所有房间配有空调、电视、电脑、宿舍专门有人管理、保洁,员工的工作服、被罩也是统一清洗。若是某位员工生病,宿舍管理员会陪同他看病、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海底捞的所有岗位,除了基本工资之外,都有浮动工资和奖金,作为对员工良好工作的鼓励。同时,考虑到绝大部分员工的家庭生活状况,公司又针对性地制定吃了许多细节上的待遇:在海底捞工作满一年的员工,若一年累计三次获连续三次被评为先进个人,该员工的父母就可以探亲一次,往返车票公司全部报销,其子女还有3天的陪同假,父母享受在店内就餐一次;工作年满一年以上的员工可以享受婚嫁及待遇;工作满3个月以上的员工去世,该员工可以享受丧家及补助;工作3年以上的员工可享受产假补助;若夫妻在同一地区工作,只要有一方工作满半年,在外租房就可以享受60元的补助,已婚的店经理则可以享受400元以内的住房补助;店经理的小孩3岁以下随本人生活的,还可以享受每月300元的补助。
在尊重遇善待员工的问题上,海底捞还有不少“创意”。例如:将发给先进员工的奖金直接寄给父母。张勇说:“这不仅仅是400元的事情,400元对于农村也很需要,但更重要的是,他父母有了荣耀。”
海底捞的员工,有很多都是亲属,这在许多企业都是禁止的,张勇却认为,“正因为员工在海底捞获得了尊重和认可,同时他也认可了这里的工作环境和和谐的气氛,他才会介绍亲戚朋友过来。
关于员工的夫妻生活、子女教育等问题,许多企业规定,服务员不能和厨师谈恋爱,高级管理人员配偶不能与其在同一个地区或同一个城市,“这种规定是很不人道的,我们的做法相反,会尽量把他们调在一起,让他们一起工作,一起生活。公司会发给他们补贴,鼓励他们住在一起,并且把孩子带在身边,自己照顾和教育孩子。”不仅如此,海底捞店长以上的干部公司还会帮助他们联系其子女入学,并且代缴赞助费。
为了鼓励和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培养他们的爱岗敬业精神,海底捞格外重视员工的业余生活。
海底捞的各个分店、各个分区常常展开评比工作,评比先进个人、优秀标兵、劳模、功勋员工…….各店之间常常举行友谊竞赛:篮球比赛、切羊肉比赛、各种技能比赛……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并给与适当的奖励:公司办起了《海底捞报》,内容包括企业管理知识、职场成长故事、哲理故事、餐饮文化、健康知识。“唱着同样的旋律,共创美好的明天;怀着家人的梦想,时刻发奋图强,心连心以期度过艰难;手拉手,分秒并肩作战,创造辉煌,拥有梦想,知恩图报,双手创造未来……..”
在如此和谐的文化与工作气氛中,员工们的热情日益高涨,提出很多建议,包括工作与娱乐,只要是合理的,公司都会采纳。张勇笑着说,“海底捞得创意性服务在业界和顾客当中是很有名的,其实,大多数都是员工提出来的,我们的员工都是天才。”
员工祝海底捞实现远大理想
谈到海底捞的发展,张勇告诉记者,海底捞尽管已经有十七家分店、十多个加盟店,但只开在少数几个大城市,还远远不够,海底捞得第三个目标就是开遍全国,紧接着就进军海外。为此,他已经考察了国外几个地区的餐饮市场。同时,海底捞还有专门的食品加工配送、仓储和工程部门,这些部门也必须同时发展壮大。
要实现这个目标,海底捞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外语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海底捞一方面加大内部培养的力度,选出第一批分别进行英语培训、管理培训、技术培训。另一方面,也开始重视对大学生的招聘于吸引。由于海底捞的所有员工都必须从基层开始工作,所以一直吸引不到大学生,但近两年来,随着海底捞声誉的扩大,逐渐有一些大学生进入。张勇坦言,海底捞向所有员工提供公平公正的发展机会,大家在同一个起点上,大学生肯定比农村孩子领悟能力要高一些,整体素质具有优势,那么具备了这些优势,他只要加上勤奋地和诚实,在海底捞的发展空间很大,同时他们的加入能带动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升。“我们希望高素质的员工越来越多,因为在海底捞协助员工双手改变命运的同时,员工也在协助海底捞实现远大理想!”
第二篇:“海底捞”读后感
挖掘“主观能动性”的财富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 首先,感谢部门领导能够组织这次学习,让我能够接触到这么好的一本书。事实上,在读这本书之前,“海底捞”对于我也并不是很陌生。这一国内企业界的奇葩,餐饮管理的神话,早就如雷贯耳。这次的学习真的是让自己更加了解了海底捞,以至于能够真正的引起自己的共鸣和些许表层的思考。
思考是从这本书的题目开始---海底捞你学不会。开始真的很纳闷,一个做火锅的到底有怎样的神通,能够让作者敢这样口出“狂言”。不过看完书的内容之后,不禁感慨:海底捞确实让人学不会啊!书中也不止一遍的提到:同样是做餐饮的海底捞的同行们,有的学习海底捞为客户擦皮鞋;有的学习海底捞为客户 打折;有的干脆把海底捞的员工以优厚的待遇挖走。但海底捞正是应了那句老话——“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事情既然发生了就一定有他的原因,张勇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学不会的海底捞一定有着某种必然的原因。
这其中的真正奥妙究竟是什么?
这让我联想到了另一个让同行们争先学习习近平半个世纪的企业——日本丰田。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随着日本制造业以低成本、高质量、高竞争力冲击世界各国经济的时候。一个制造业教科书般的管理模式:丰田生产方式(简称TPS)被世界所学习。今天的海底捞不正是国内餐饮业的丰田么?
众所周知,TPS有两个支柱,一个是准时化生产,另一个是自働化。准时化生产是完成订单,减少时间和人工成本的根本保证。是要求,也是一种管理的目标。而精髓的一个词是自働化。我一开始接触TPS的时候以为这个词的意思与自动相同,还有那么几次在和别人交流的过程中把“自働化”写成“自动化”。“働”这个字其实是丰田在做企业管理的时候特定的一个汉字。这个字是有运动的动加了一个人字组成。这其中的含义也就不言而喻了。个人认为这是丰田生产
方式的表观精髓部分。而真正的精髓就是怎么让人动起来,和如何让人动起来。
书中有些部分也写到了,海底捞的行业特点以及海底捞把这个特点抓牢做好。我并没有对这个部分有太大的关注。我认为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而找准自己行业的特点是每个企业必须做,而并非海底捞的差异化特点。
大野耐一说过一句话,人最宝贵的是大脑,我们不应该只雇佣了他们的双手。
怎样能够给让员工动起来,让他们发挥他们的智慧,我想海底捞做到了,丰田也做到了。这其中,应该怎样放权,怎样给员工更多的发挥空间。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要靠制度,更要靠文化。中国企业当下面对的怎样提升竞争力的问题。质量与成本,企业转型,做成熟。
下一步要有更多的思考和探究。、
第三篇:海底捞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海底捞启示录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任何一家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基业长青,必须有效发挥企业文化的强大驱动力。还记得在我们杭州联合银行银行企业文化启动仪式上张晨董事长曾说:让“人为本,合为贵”成为被所有员工遵从和奉行的价值观,让“心至诚、事至善、业致远”的企业精神充分渗透到企业管理、客户服务的各个细节。
作为服务行业中,成为一种成功的典范,一种备受服务业关注的热点对象属海底捞。为了能知道海底捞金牌服务的背后是什么?12月初我们支行全体员工亲自到海底捞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海底捞,在最开始它仅仅只代表了普普通通的一家火锅店,但海底捞以独特的服务,赢得了广大顾客的心,它们有一套自己的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即把“诚实经营,优质服务”落到实处,把一些看似简单、众人皆知的小事情做好做到位。海底捞所经营的是一种服务营销,服务营销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经营的是人心。海底捞正是通过对员工的情感经营,带动了员工对服务的热情,从而赢取了消费者的忠诚。
“海底捞”也有“早会”,员工在会上既能分享经验也可以提出合理化建议。公司一旦采纳员工建议,会给予嘉奖。整个“早会”都在轻松的环境下自然开展。而且“早会”多样化,个性化,不是笼统的形式化“早会”。正因为有这些制度,才有员工脸上的笑容不是靠“嘴角裂开多大”、“露出几颗牙齿”的量化指标来规范,而是“用诚意和真心”。我从海底捞的普通员工身上体会到了它们的企业文化。
如今,杭州联合农村商业银行成立在即,杭州联合银行的发展即将开启新的篇章。面对新的征程,我们将建设更有凝聚力和影响力的企业文化,为了能提供给我行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我们每位员工,必须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只有提高了员工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高,才能更好地服务每一位客户。我们的一句“您好”,一句“再见”,甚至于我们每一个小的细节,无不体现着我们的服务水平,我们的企业文华。
“海底捞”的成功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但是如何保持从优秀到卓越,从中国走向世界,还是一个谜。尽管如此,作为我们金融服务行业的,如何将学术化的“服务文化建设”、“战略规划制定和落实”像“海底捞”那样通过日常工作完美地实践,落到实处,才是最值得深思的地方。
2010-12-22
第四篇:海底捞总结
大家好,我是生产计划部的一名员工,海底捞的秘密这本书我觉得写的非常朴实,它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但是却能深刻的表达企业与员工与顾客之间那种妙不可言的感情,我做为一名员工,可能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这都是我认真揣摩之后的真实感想。
海底捞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四川小店发展成为在全国拥有60多家连锁店的餐饮企业,其风光的背后隐藏的艰辛应该不是这一本书就能够诠释的,而我们也不是单从看一本书学习别人的经验就能走向成功,别人的经验只是辅助,重要的是创新改进,在别人成功的经验基础上使自己受到启发。这才能使我们稳中发展。现在我想从3个方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眼中的海底捞:
1、不喜欢的事情也要做到最好
我们现在的工作不见得人人都满意,但是由于某种特定的原因(为了家庭、为了生活等等)迫使我们必须要工作,这是我们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一种心态,那就是为了工作而工作,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消极思想,影响自己,也影响他人,致使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大致的体现为-----上班时无精打采,下班时动如疯兔。那么我们既然找到了疾病的根源,我们就要治疗,首先我们要把企业当做自己的家,我们要转变身份,不要把自己看成是企业的一个打工者,而是这个家的主人,作为一家之主,我们把顺达工程中的每一樘门、每一樘窗都当做自己家装时要用的门窗,不允许出现一点瑕疵,那我们还存在什么合格率降低,客户还有什么理由挑剔。顺达有什么理由不成为门窗业的龙头。
2、团结协作、承上启下
我想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统一都提到过团结协作,大家都在叫嚣着团结的口号,可又有几个人做到了,我们都是怎么给团结下定义
做培训的,海底捞教给员工的就比较通俗易懂,那就是麻将精神,我想大家应该都会打麻将,可能我们当中可能还会有高手,但是我们在娱乐的同时,又有几个人能说出麻将里的道理呢?
大家都知道打麻将需要四个人,四个人凑到了一起,就要全力的配合才能打好,甚至要主动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比如有人洗牌的速度慢,那么就会有手快的人帮忙洗牌,这样才能尽快开局。打牌最怕的就是三缺一,那么这三个人会自发的打电话联系人,其他人也会绞尽脑汁想谁会有时间,而且打麻将的人从来都不会迟到,只有早到,他们也会因地制宜,从不挑选场地的好坏。这是一中什么精神?不就是主动,积极,自觉的精神吗?工作中遇到问题了,大家主动的去想解决办法,大家齐心协力才能使企业更长远的发展。
3、企业文化是重点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没有企业文化,每一种文化都有存在的意义,海底捞的企业文化口号是“用双手改变命运”他通过实现员工的梦想来实现海底捞的梦想,通过改变员工的命运,来改变海底捞的命运,海底捞说到了也做到了。这里我不想多说什么,我只想通过一段海底捞员工与顾客的对话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海底捞做的是多么成功。
客:看你工作这么努力,那你一个月工资是多少?
服务员:工资不重要,关键是开心。
客听了很感兴趣的问:那如果我给你在现在的工资基础上加500元,你愿意去我那吗?
服务员:我们主管说了,跳槽等于离婚,离婚等于背叛,背叛等于破产,破产等于回家,还有两个月我就能晋升为一级技工,马上可以把父母接来,可以带他们
爬长城,还可以有两天假。
从这一番对话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就是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企业给了她梦想,给了她奋斗的目标,更给了她努力与未来。就像顺达给我们的梦想,让每个员工都住进顺达自己小区,现在我们欠缺的就是一个这样响亮让员工充满希望的人性话的口号,试想大家在这样的氛围里,我们有什么理由离开呢?顺达又有什么理由能成为百年顺达。
第五篇:海底捞有感
读《海底捞你学不会》有感
读完《海底捞你学不会》这根本书,感受特深写这段文字,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写起。首先,看完这本书让我彻底的被海底捞员工的精神折服了,为了公司他们可以不要自己的性命去和别人拼命,为了公司他们可以没有半点怨言的付出自己的所有资金,为了公司他们可以放弃和家人的团聚,为了公司他们可以去跳楼等等。试问在哪一家公司当中有这么忠实忠诚不要生命的员工(目前我没有见到)。真的当我看完第二章的时候我真的好想自己去到海底捞体验下。其次,我很羡慕海底捞的员工,羡慕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用自己的勤劳创造出了奇迹,创造了所有企业无法复制的海底捞。海底捞的大部分员工都是文化比较低的人群,他们在海底捞种享受这“白领”的待遇,在海底捞享受着所有餐饮公司无法比拟的看待“被当做人看”,他们在海底捞享受着自己的权利,一个老板的权利。
再者,海底捞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作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并不是那么的容易,在海底捞工作你首先要创新,怎么才能够创新呢?我觉得海底捞这本书中说的一句话很好,当你用心时你才可以创新,因为只有用心管理你的大脑时你的大脑才能去创新,你的创新才是无穷的,那么为什么要创新呢?只有创新企业才能进步,你才能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下去,那么结合到我现在的工作中,我觉得也是一样的,只有你用心的时候你才可以真正的去为了解决一个客户的问题而想尽办法,办法想尽的去工作,那样我们才有可能拿到成果。所以我觉得工作没有做好并不是工作有什么问题,而是我们没有用心,没有去创新,我也坚信当一个人用心的时候是没有什么事情办不成功的。海底捞当中给我最为感触也是我以后要做到的一点就是,用一个“打麻将”的精神参与工作,我也相信这是很多人要学习的一点,当一个人能够运用“打麻将”的精神从事到工作的话,那么他们肯定是非常用心的一个人了,那么他们的前途更加是无限。
最后,我想给大家说一说海底捞你学不会为什么学不会呢?(个人的一些理解)
一. 海底捞的员工都把海底捞当成了家
在海底捞当中员工住的是和大都市中白领住的一样的房子,他们的家人享受这海底捞的“养老保险”。海底捞为员工创造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你可以去做“家长”的计划,只要你达到了做“家长”的能力你培养到了你能组建一个家庭的人了,那么你就是这个家庭的“家长”
我记得书中说过一段话说的非常好,大概意思就是,家是最为能够刺痛中国人神经的一个话题,当有人如果侵犯了你的家的时候,你肯定是会和他拼命的。其实就是因为海底捞给了员工一个家的感觉,因此海底捞的员工都是在为家工作,那么谁会在为家工作的时候偷懒,不用心呢?所以,很多公司都去挖墙脚,挖海底捞的员工,可怎么也挖不去,就一个普通的服务员都挖不去。即使挖去了也不能达到他们的所想要的一切。
在现在的很多企业中经常看到很多人跳槽,其实当中很多的人原因就是因为企业给他们的感觉找不到。
那么在此我有一个很大的疑惑,就是怎么样才能够让企业的员工能够拥有“家”的感觉呢?只是简单提供住宿,和晋升空间,看望生病中的你,给家人福利吗?我觉得不应该只是这一些,应该还有更多的一些东西。但我不是很明确。
二. 海底捞的信任(张总的魄力)
在海底捞当中张总有一句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信任员工信任到100万以下的开支他从来都不签字,服务员都有给客户免单的权利。
许多的企业都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呢?
那么在海底捞中,所有的人能够将张总看做是“神”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他们之间的信任,张总说什么就是什么,即使错了员工也会照章行事的。可是在现在的企业中很多企业都是说非常信任莫莫莫员工,信任老板,可是都做不到。一 我个人认为就是他们之间的信任度不够,二 就是老板给员工的放权(很多企业是做到了“放权”,可真正到了决策的时候还是老板,因此员工觉得得不到尊重),所以就被大家认为是疑人了。
三. 海底捞的管理
海底捞的管理当中有个就是晋升的机制:员工的晋升必须从基本的服务员做起,当中还有一个开店的要求,就是只有你培养出来了符合开一家新店的人数以后你才可以开新店,你才可以带领下一个店长。
我觉得这个就非常的好,你要去管理别人,首先你得知道在那个岗位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才是对的。所以必须从底层做起来,你才能够让别人信服于你。另外要是我们培养不出合格的人才,那么我们规模扩大了,我们的服务就要变质,那么我们就要流失客户,我们就要失去客户的信任,所以,我觉得这两点是海底捞非常好的一个体制,也是一般的公司学习不来的东西。
那么在现在很多的求职者中,我觉得很多人都会犯这样的错误,去一个公司面试,就想从事管理的工作,可是你熟悉公司的文化,你熟悉公司的业务流程吗?你熟悉那一块是要特别要注意的细节吗?不知道的,一切都不知道,那你怎样能做到合格的领导者呢?所以我们需要的是虚心,认真,踏实的做事,从基层一点一滴的做起,相信只要你是金子在那都会发光的。
四. 学习者学习的是什么
其实这一段文字是黄老师自己的看法,我非常的同意这一点,所以拿出来跟大家分享,我们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去海底捞学习,他们学习什么呢? 学习管理,可是管理是一门艺术还是科学呢?
如果是艺术,艺术你怎么能学的会呢?
如果是科学,那管理者岂不都应该是MBA毕业者了,可是现实中又有几个管理者是MBA毕业者呢?
所以,管理应该是一门艺术,既然是一门艺术,他就有自己独特的的创新,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感情,所以,你别人怎么去学习你都学不会别人的管理风格。
除了这些感受之外呢,我还有一点心得体会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那么就是张总的考核标准。他不是考核利润而是考核:一客户的满意度,二是考核员工的积极性,三是考核干部的培养。其实通过这三个方面的考核也就完全达到了利润的考核,员工积极了那么客户就满意了,干部培养的多了那么公司的规模也就扩大了,所以我觉得其实是通过这三个考核标准去实现利润的考核。
那么我就觉得我们公司的考核制度:我们应该去考核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一、意向客户,二、拜访量。其实也是一样的,只有我们的意向客户,拜访量考核达标了,那我们的业绩也就出来了,所以是通过这两方面的考核达到业绩的考核。
杨宝刚
201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