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善民生实施农村饮水工程
改善民生实施农村饮水工程
陈子年、徐建求、曾国栋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饮水工作一直十分重视。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党和政府对农村饮水事业关心支持的力度也逐渐加大。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农村饮水工程作为农村的基础设施,逐步凸显了其在农村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农村饮水事业经历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改水,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乡镇供水,二十一世纪初的人畜饮水解困以及正在实施的饮水安全等建设过程,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村饮水事业得到较快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一、农村饮水工程实施状况
1、基本省情
湖南地处长江中游,总面积21.18万km2。辖13个市、1个自治州,122个县(市、区),2176个乡镇。至2007年底,全省总人口为6768.1万人,其中乡村人口4148.17万人。据2007年《湖南省水资源公报》显示,全省人均综合用水量为476m3,城镇居民生活(不含公共用水)人均日用水量156升;农村居民生活(不含牲畜用水)人均日用水量111升。因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山丘区面积大,石灰岩分布广,特别是湘西北、湘西南和湘南地区,山高坡陡、岩溶发育,区域内蓄水能力极差;受季风环流的影响,降雨年内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湖区洪灾频繁,山丘区夏秋连旱时常发生;加上矿产资源开发、地下水位下降;水利设施少,水源条件变化等原因,造成农村部分人口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
2、实施情况
湖南省西南部的邵阳市大祥区面铺乡狮子村,位于黄荆岭山脉的半山腰上,其地层多溶洞,许多地方山体岩石裸露,土壤水分涵养能力不足,是个著名的干旱村,当地流行过这样一首打油诗“狮子岭,穷山窝,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天干三日村民没水喝,半夜三更接水喝。单身工,多又多,千方百计外地骗老婆,找回老婆各归各。这地方,实在不是人的窝”。多年来,干旱问题,一直严重影响着村民正常生活,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自该村修建了饮水工程后,村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村经济发展也步入正常轨道,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原来常常吟唱的打油诗也改成了“狮子岭,穷山窝,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天干三日村民没水喝,半夜三更接水喝。如今建起了自来水,家家户户不愁渴,衷心感谢共产党,荆岭人民乐呵呵!”。这是近年来湖南省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
1978年至1999年,全省累计投资3.58亿元,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工程27462处,解决了521.81万农村人口和146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其中20%的人用上了自来水。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到1999年底,水利综合年报统计,全省仍有252.47万农村人口饮水特别困难,涉及102个县(市区)、10583个村。
2000年至2004年,国家开始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支持、鼓励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的新高潮。国家安排我省国债专项资金2.36亿元,加上各级地方政府配套和群众自筹,全省共投入资金5.67亿元,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工程17750处,年新增供水能力11470万吨,解决了214.39万农村人口和180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项目覆盖全省14个市州、102个县(市、区)的10583个村,受益农户达40多万户。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13%。
从2005年开始,国家开始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至2007年底,全省已累计投入8.85亿元,其中争取中央投资3.41亿元,省级财政配套0.99亿元,其余为市县配套及群众自筹。已经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人数218.06万人。
3、目前状况
我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一是饮水不安全人口比例大。根据2005年全省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结果,在我省农村5451.98万饮水人口中,饮水不安全人口有1499.96万人,饮水不安全人数占到全省农业人口近三分之一。其中水质不达标有1056.22万人,占饮水不安全总人口的70.4%,主要是饮用水氟、砷含量超标、水源污染、苦咸水;局部严重缺水人口443.74万人,占29.6%。二是饮水不安全人口分布范围广。全省14个市(州)123个县(市、区)都不同程度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据统计,全省44335个行政村中,仅饮水型氟超标就涉及4721个村 160.31万人,占水质不达标人数的10.69%。三是饮水不安全危害严重。主要表现在:水污染严重,水性疾病发病率高,对农民群众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农村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
根据国家相关部委的工作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要在10年内基本解决1499.96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即每年需要解决150万人。截止2007年底,全省农村还有1281.9万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不安全问题,要解决这部分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还需51.276亿元工程建设资金。
二、农村饮水工程实施效果
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已成为全省农村工作的亮点,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深受农民的欢迎,被农民群众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取得了“小工程,大德政”的政治和政策效应。
1、社会效益显著。农村饮水解困工程项目区大多在山区、老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欠发达,农民不富裕,有的还很贫穷。特别是一些山区农民为了饮水,要翻山越岭、肩挑背驮来回走几里路,个别山区在遇到干旱年甚至要到十几里路以外取水或季节性搬迁。因此,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符合民意,大得人心,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一是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夯实了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许多原来著名的干旱村,村民家中现已流淌着清澈的自来水,原来喝着混浊水、有害矿物质超标水的群众,已经喝上了洁净的卫生水。群众生活条件的显著改善,切实体会到了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怀,纷纷在饮水工程上铭刻碑文和对联,表达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如安化县清塘镇久泽村村民在饮上了自来水以后,自发在引水洞口刻上“人才辈出创伟业,甘泉喷涌润万民”的对联。饮水困难的解决,使农民进一步体会到了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好处,带来的变化远远超过人饮解困本身;二是减少了民事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过去不少缺水的农民常常为争夺水源而发生纠纷,甚至引起械斗。解决了饮水问题后,农民安居乐业。花垣县麻栗场乡登高村与窝勺乡新寨村两村村民房屋毗邻,过去经常因饮水困难发生群众吵骂、打架、械斗等事件,今年饮水困难解决后,两村由原来的“冤家村”变成了今日的“亲家村”;三是促进了农村民主管理。不少村组在建好饮水工程后,及时成立农民用水协会实行民主管理,促进了乡村民主政治建设,以“水”凝聚了民心,受益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明显增强。
2、提高了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饮水解困首先是减少了疾病的发生,降低了由于水质问题引发传染病的可能性。据调查,喝上洁净水后,可使肠道传染病等发病率降低47%。如新宁县水庙镇和两岔乡东格村过去由于饮水困难,村民长期饮用水质污染的水,肠道疾病、肝炎、肾结石、尿道结石患者普遍,多年来年青人报名参军没有一个被体检合格的。饮水问题解决了,农民有水洗衣服,厨房、厕所、洗浴的条件也得到了改善,从而带动了与水有关的生活习惯的改变。水源解决了,许多农户及时用上了洗衣机、淋浴电器等,出现了灶台清洁、浴室整洁、厕所干净、庭院绿荫的新景象。据调查,自来水到户的地方,46%的农户购置了洗衣机,90%以上的农户生活用水量增加,农民非常满意。通过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的改善,降低了与卫生条件有关的疾病发病率,提高了农民特别是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
3、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饮水困难解决后,缩短了取水时间,减轻了农民找水、担水、买水的负担,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据调查估算,原缺水的农户户均年可节省53个挑水工日,其中,42%的农户劳力已外出务工,有86%的农户增加了收入。饮水条件的改善,不仅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同时也为适量发展庭院种植业和加工业提供了水源保障,呈现了“水兴各业旺”的好势头,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有效措施。据凤凰县不完全统计,2004年9月以来,项目区外出劳力比过去增加了20%,加上农副产品收入,半年创收超过30万元。
4、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一部分村组在建设饮水工程的同时,增加了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的内容,将饮水、环境、健康“三位一体”进行综合考虑,农民的居住、卫生、环境、饮水等综合条件得到了改善。结合修建封闭式厕所、沼气池、洗衣台,整修乡村道路、排水沟等,房前屋后植树种草养花,部分水源充足的村组还利用剩余水量从事疏菜等作物灌溉,明显地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村奔小康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进一步加强饮水工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目前,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有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农村饮水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省委书记张春贤、省长周强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工作,召开了专门会议,专题研究此项工作,并作了工作部署。各级党委、政府都把解决饮水问题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二是国家每年下拨2亿多元农村饮水安全专项补助资金,省财政每年拨付9500万元用于本级配套,市县两级财政也正逐步落实本级配套资金。为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三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逐步增加,农民基本上能够负担饮水工程的正常运行费用;四是多年来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的实践,积累了成功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经验,新的技术、材料、设备,为实施较大规模人饮工程建设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技术保障。除以上有利条件外,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加强政策体系、技术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保障措施,以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一是从立法和执法层面,加强对饮用水源的保护。加大预防和治理水污染的力度,严格控制新增污染源。做好水污染的源头治理,保护好饮用水源,落实“谁污染、谁破坏、谁付费”的政策,明确各类造成水污染的厂矿企业拿出水源治理费用,从水污染防治费中列支部分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补偿。二是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卫生部门应逐步建立农村供水工程水质监测网络,适时监测水质,确保水质安全。三是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的应急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做好第二水源规划,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四是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税费优惠政策。明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用地为公益性用地;电价执行农业排灌用电价格标准;建设环节和运营管理的税费实行减免;对部分提水扬程高、水质处理难度大造成成本过高,用水户无力负担成本水价的工程,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五是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和计收机制。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应按照有利于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有利于水资源的节约保护,有利于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合理确定水价,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供水工程管理单位要建立“明白卡”,做到“水量、水价、水质”三公开。物价部门要制定农村供水工程水价核算办法,要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的原则,核定水价,实行计量收费,允许按基本水价加按量收费,超定额累进加价办法计收水费。
建立技术支撑体系。一是开展科技攻关和专题研究,推广应用高效安全、经济适用、运行简便、维护方便的水质净化处理设备。二是尽快建立农村饮水安全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供水工程的有效管理和监控。三是加强技术培训。组织编写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技术手册和运行管理培训教材,开展面向基层的岗位技术培训,提高水厂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四是制定适合我省实际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技术规程规范体系。五是加强农村饮水安全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一要明确工程管理主体,落实管理责任。凡以国家投入为主兴建的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和跨村供水工程,水利部门要成立供水公司或供水协会负责管理;以国家投入为主兴建的村组集中式供水工程,由工程受益范围内用水合作组织(用水户协会)负责管理;单户联户供水工程,由受益农户自主管理;由国家投资补助,私人投资、群众集资等股份制兴建的供水工程,由投资人代表依法成立股份制公司进行管理。二要实行专业化的管理。根据工程实际,可以采取托管、承包经营等方式,将工程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由专业化的公司来管理和运营。或者管养分离,以乡镇水管站或者已有水厂为依托,由专业化的公司来承担维修养护任务。以县或乡镇为单位成立供水110技术服务组织,抢修供水故障。三要建立良性运行机制。集中供水工程管理单位要制定饮水工程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从工程管理、水费价格制定、水费征收、资金使用、水源地保护等方面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措施,确保工程能够良性运行,让农民能够长期喝上放心水。水价方面,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要按照补偿成本,合理受益的原则,由物价部门核定水价,水价标准要考虑用水户承受能力,确保工程能长期发挥效益。此外,对饮水水质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检,确保饮水安全。
参考文献:湖南省2007年统计年鉴„„„„湖南省统计局
湖南省农村饮水安全调查评估报告„„„„湖南省水利厅 湖南省水资源公报„„„„湖南省水利厅
单位:湖南省水利厅 湖南省水利工程管理局
第二篇:大力实施民生工程 持续努力改善民生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 持续努力改善民生
——市委专题听取民生工作汇报会发言摘登
坚持民生优先,着眼长远发展。市委在对2010年全市工作的安排部署中,将民生工作放在全市中心工作重要位置。在8日召开的市委专题听取民生工作汇报会上,与会各单位纷纷结合部门工作提目标,添措施,就做好民生工作,促进民生改善提出明确的思路和举措。总体要求: 围绕大局大力实施民生工程
“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是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的基本要求。我市今年在民生工作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胡精(市委副秘书长、市民生工委办主任):今年全市各项民生工作,以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主题,积极推动“三个加快”和“六个绵阳”建设,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民生工程工作目标任务,力争全市民生工作继续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民生工程方案,早计划,早安排今年全市各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围绕民生工作的顺利推进,进一步建立健全民生工作机制,调整和完善各级党政主要领导直接抓民生工作的领导体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机构专门抓的工作格局。坚持目标管理和专项督查,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滞后项目“点球通报”制。围绕民生工作目标任务实现,确保民生资金投入。要积极争取把民生工作资金纳入财政全年资金预算,加大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力度,强化民生资金监管,提高民生资金使用效益。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突出民生工作新亮点。围绕灾后重建和“六个绵阳”建设的要求,今年民生工作要在四个方面形成新的亮点:继续大力推进职业培训和就业促进工作,深入开展青年创业和高校毕业生创业活动,加大推进“安居工程”,继续办好惠民帮扶中心。要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营造人人关心支持民生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民政帮扶: 加大对困难群众救助
张学民(市民政局局长):今年,全市民政工作要在五个方面求突破,进一步加大对困难群众救助力度。
全面完成恢复重建任务。要坚持立项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在建项目抓完工,完工项目抓使用,狠抓工程质量和进度,全面完成民政项目恢复重建,确保在今年5月12日,全面完成218所敬老院福利院的建设,并迅速组织入住。要确保今年6月底之前,基本完成村居委会、防减灾及直属项目的灾后恢复重建。
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力度。全面提高县市城乡低保标准,规范城乡低保申报、审核机制,确保“应保尽保”。建立完善“能进能出”的城乡低保动态管理机制,城乡人均补差分别达到140元和60元以上。严格落实《绵阳城乡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认真组织敬老院福利院入住管理。从机构编制、人员招聘、经费保障,以院养院等方面积极探索持续发展的路子,完善管理办法,确保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70%以上。
抓好优抚工作。全面贯彻实施《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进一步完善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妥善安置复转士兵。加快推进军休干部房改工作,全面落实军休人员的政治生活待遇。
做好信访维稳工作,积极化解社会突出矛盾。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大调解体制中的作用,积极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加大对信访涉稳的现场处置,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就业帮助: 全力推进社会就业保险
苗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今年全市劳动保障工作要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积极拓宽城乡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以稳定和扩大就业为目标,全方位推动就业和创业工作。坚持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力推进创建国家级创业型试点城市,强化失业动态监管,帮助新增失地农民工、城镇低收入人群和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重点做好3.9万城镇人口就业、1.5万失业人员再就业和12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以保障和改善群众生活为目标,全力推进社会保险工作。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重点促进农民工、城镇居民、灵活就业人员、大中小学生等群体参加社会保险,努力做到应保尽保。扎实搞好江油的“新农保”试点工作。做好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工作,深入实施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平安计划”二期工程,按时完成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及工伤人员的养老金和工伤保险待遇工作,使全年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大保险”参保总人次突破300万。
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扎扎实实做好劳动协调关系。强化依法行政,重点提高规模以下企业和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宏观调控,强化劳动监察执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大力推进就业社保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起市、县、乡(街道)、村四级就业社保公共服务网络。
教育发展: 倾力打造“科教绵阳”
王和金(市教育局局长):全市今年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加快建设西部区域性科教中心这一战略任务,积极分类规划发展各类教育,构建教育优先发展的机制和体制。
创新环境,增强绵阳教育的吸引力。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创设教育消费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地学生来绵读书。积极拓宽与国内外和省内外教育部门和知名学校交流合作,拓展职业教育学校办学路径,不断扩大绵阳教育规模和影响。
创新思路,提升绵阳教育整体质量和水平。巩固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加快打造六个以上万人职教集团,深化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全力支持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院等高等教育学校建设。
创新举措,倾力打造“科教绵阳”。要办好绵阳中学、南山中学、北川中学等一批名校,通过组建名校教育集团,吸引更多外地学生来绵读书。加快教育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快学校灾后重建,确保2010年3月1日前,完成恢复重建学校689所,到2010年9月底累计完成投资达规划目标的85%,让学生基本都能告别板房进入永久性校舍学习。继续加强学校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大幅提升学校软实力,强化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卫生医疗: 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
秦晓明(市卫生局局长):坚持“跳出卫生抓卫生,围绕民生管卫生”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好灾后重建、卫生防疫、民生工程、体制改革等重点工作,全面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强化质量进度,全力推进灾后重建。采取正排工序、倒排工期,责任到人的办法,加快全市卫生灾后重建工作。确保今年5月12日前除港澳援建项目外,县以下的医疗机构重建项目95%竣工投入使用,今年9月底前基本完成重建任务。
坚决守住卫生防疫防线,确保实现灾后无大疫的目标。加强对甲流感及儿童基础免疫接种,加强对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和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和出生缺陷疾病的监测防控。组织开展健康教育进村入户,抓好饮用水等重点对象的防疫工作。
大力实施卫生民生工程,健全新农合运行监管机制,提高农民参合率,全面实施妇幼卫生工作,进一步推进医疗惠民利民便民措施,确保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得到有效缓解。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科学编制“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优化整合卫生资源,引入社会力量兴办新的医疗机构。在三台、盐亭乡镇卫
生院,涪城、游仙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医改基本药物目录试点工作。在全市推进九项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提高城乡群众健康水平。
旅游发展: “灾区游”和“乡村游”是重头戏
谭荣达(市旅游局局长):旅游产业属于“眼球经济”,要充分发挥旅游产业“一业带百业”的关联效应,深入推进旅游“重振工程”,加强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展示灾后重建成果。
全力抓好北川地震遗址旅游要素建设及适度开放。协调配合做好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唐家山堰塞湖建设开发工作,全力抓好平武等第三批旅游市场开放。通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以创建乡村旅游示范县乡村工作为重点,以农家乐升级打造A级景区和星级农家乐评定为动力,着力构建绵—江—平、绵—三—盐、绵—安—北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经济片,全力促进乡村旅游的上档升级。
全力抓好旅游重建项目后续工作。用好财政引导资金,积极鼓励更多的民营资金参与旅游“重振工程”,加强旅游精品线路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全市旅游业恢复发展。
全力抓好《绵阳市旅游产业总体规划》修编、《绵阳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绵阳市十二五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并以三个规划为指导,加快全市旅游特色、要素和品牌建设,推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全力抓好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恢复外地游客来绵旅游安全信心,突出灾后全市旅游亮点看点,提高全市旅游收入。
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全省开展的质量强旅活动,加快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标准化建设和旅游市场秩序建设,树立绵阳旅游文明形象,提升全市旅游服务质量。
商务服务: 让老百姓足不出户放心购物
侍玉蓉(市商务局局长): “充分发挥商务部门在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健全农村商贸综合服务中心,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东西”。2010年,全市商务部门将突出流通先导、突出关注民生,在统筹协调商务发展上创造新业绩,在拉动消费需求上迈出新步伐,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取得新成果,为绵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贡献。
全力推动区域性商贸中心建设。深入开展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努力扩大挖掘社区消费潜力,大力发展便利店(超市)、早餐快餐店、标准化肉菜店等便民商业设施。推进二手车市场改造,提高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标准,加快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认真实施“标准化菜市场示范工程”项目,引导绵阳城区18个菜市场开展标准化改造。加快城区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
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结合“万村千乡工程”,制定完善农家店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到2010年底,除北川、平武外的县市区基本实现农家店全覆盖。加快放心肉体系建设。按照商务部即将出台的《生猪屠宰企业分级管理办法》,推行分级管理制度,完善生猪定点屠宰设置规划,优化屠宰行业布局,全面压缩不能达标、不符合规划的小型屠宰场。
加快市场服务体系恢复重建。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扎实推进灾后市场服务体系恢复重建,坚持抓大项目、大抓项目,积极搞好项目建设协调服务,确保市场服务体系重建投资和项目,今年9月底完成85%,12月底完成投资90%,完工项目达到98%。
推动对外经济和劳务合作,引导长虹、九洲等企业进入境外经贸合作区经营,在境外建立营销网络、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参与战略性资源合作开发。大力开展对外工程承包,支持企业开展工程承包业务及设计咨询服务,参与国际竞争。进一步提升外派劳务规模和质量。
第三篇:四川省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综述
四川省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综述
张 磊
四川是一个工程性、区域性、季节性水资源相对紧缺的地区,长期以来农村吃水难的问题十分突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缺水区群众还
不得不长年蹒跚在艰难的山道上远距离找水、背水,甚至饮用不洁净的水、高氟水,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2000年以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困难问题,把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00~2003年,国家累计下达四川省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投资86846万元,其中国债资金5114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5706万元。项目涉及全省21个市、自治州的140个县(区),1931个乡镇,3962个村,计划修建 22076处供水工程,其中集中供水工程2689处,计划解决270.66万人的饮水困难。目前,四川省已经完成国债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投资84466万元,占计划下达投资的97.3%,其中国债资金完成49246万元,占计划下达投资的96.3%,建成18765处供水工程,占计划的85%,解决了247.6万人的饮水困难,占计划解决人数的91.5%。
一、解围工程给项目区农村带来崭新变化
1.综合利用解困工程,调整缺水区农村产业结构
四川省把饮水解困工程和旱地浇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走“井、池、园、机配套,种、养、加、运结合”的建设路子,通过打井解决吃水困难,余水用池囤蓄起来,池内养鱼、养禽,池周发展名优林果,再配上微型水泵开展湿润灌溉和旱作农业,并逐步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异地
运输,促进了农户增收,呈现出一派“水兴百业旺”的景象。岳池县粽粑乡粽粑村五组村民杨运昌就是解困工程综合利用的受益者之一。修建饮水解困工程以前,杨运昌家只养一头猪,有水后,他家养七八头猪,家庭收入增加了不少,当饮水解困项目检查组到杨运昌家了解情况时.他主动在检查组人员的笔记本上写道:“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解决了吃水问题,使我们发展农业有了信心。”
2.减少疾病,提高了健康水平
随着农村饮水困难的解决,四川省结合农村改灶、改厨、改厕、改环境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卫生状况,提高了缺水区群众的健康水平。现在,走进农家,灶台清洁,浴室整洁,厕所干净,鸡鸭满圈,农产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雅安市地方病办公室没在汉源县双溪乡的卫生监测点提供的资料表明,汉溪乡在1997年修建集中供水后,全乡大骨节病的患病率由原来的51%下降到1999年的12.5%,2001年下降到0.5%。据调查,在解决了饮水困难后,疾病发生率降低了25%,平均每人每年可减少医药费支出60元。
3.减轻劳动强度,发展庭院经济,促进农村脱贫致富
项目区结束了群众祖祖辈辈找水和远距离背水的历史,直接改善了受益群众特别是妇女和儿童的生存环境、生活条件,节约了农村劳动力。据抽样调查每户节约挑水劳动工日60个计,全省每年可节约劳动工日3200万个,约带来直接效益3.2亿元。
4.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党在农村中的凝聚力
在解决农村饮水的过程中,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广大技术人员帮助群众统—规划、落实资金、选址、打井,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充分体现了于部带领群众以经济建没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群众普遍将解困工程看作党和政府继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为人民群众办的又一件实事,并深情地将农村饮水工程称为“德政工程”“爱民工程”,把送来的饮用水称为“致富水”和“幸福水”。省饮水解困项目枪查组的同志怎么电不会忘记2001年发生在凉山州哈哈乡山寨的一幕:当他们检查完—个刚刚竣工:的饮水丁程要离开时,一位彝族老太太抱着斗笠追了上来,直往他们怀里塞苹果。原来这位不会说汉语的老人家里刚刚通了
水,得知饮水解困项目检查组的同志到他们山寨时,她用这种方式表达了对带给他们“幸福水”的人们的感谢。
二、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主要体会
1.认真搞好规划和前期工作,确保工程建设有序开展
四川省各市、州严格按照农村人口饮水困难标准,因地制宜制定了各市、州的解困工程建设发展规划。规划报经所在巾州人民政府批准后,作
为开展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依据。各巾、县水利部门在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勘测设计,搞好水源论证,提出建设方案,并会同乡镇政府逐乡、逐村、逐户建卡立档。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完成了全省21个市、州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各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集中成片、合理安排、讲求实效”的原则编制厂实施方案和《农村饮水一‘、二期规划名册》。为了搞好饮水解困工程:工作,四川省制订了《四川省农村人口饮水建设项目实施细则》,省农水局还印发了设备、材料厂家推荐名录,一些地市还编制了工:程建设标准等。为了使规划落到实处,各级坚持了“规划建卡、按卡施工、验收销号”的“两卡”制度。市、县都有规划名册,以及按照卡片填写有用户签名的《农村人饮项目实际受益人口和补助资金到户统计表》。在实施饮水解困国债项目中,坚持按照有关规定对项目实行分级审批的制度。对总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工程,由省里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审查,审查组还邀请了市政工程和大专院校的专家参加。30万~100万元的工程由市州组织专家审查批复。30万元以下的由县组织审查批复。
2.创新投入机制,强化资金管理
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是一项大投入的社会公益性工程。四川省在资金筹措中坚持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的原则,积极筹措地方配套资金,在地方配套资金35706万元中,省级财政安排配套资金7040万元,占19.7%;市(州)县安排了配套资金10840万元,占30.4%;群众投劳投资17826万元,占49.9%。同时,四川省还进—步深化投入体制改革,创新投入机制,积极吸收民营资本投入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如华蓥市土坝子供水工程总投资100.6万元,其中国债资金补助4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 21.6万元,缺口资金39万元由业主祝小东投资,解决了8500人的饮水困难。国家补助资金由水利部门作为出资代表,按照股份制模式进行管理,水利部门和业主实行按股分配。巴州区曾口镇寿星村集中供水工程除国家补助5万元外,业主冯太平投入6万元建设一处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62户村民的饮水困难。在资金管理上,四川省对国债资金设立专户、专账,实行县级报账制,并推行了民主监督机制。如巴州区石城乡在建设集中供水工程中,对工程资金的使用实行民主监督,由村民代表组成民主理财小组,资金的支出首先要由民主理财小组全体成员签字、村主任签字、乡长签字,然后再到区水利局报账,形成了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广元市针对部分县资金到位迟的问题,对农村人饮项目中央投资的建设资金采用“市级报账制”。由市财政局统一管理资金,明确市水利局是项目管理及报账的主体,并开设国债专户,统一核算,按项目(区)分别建账。项目建设单位为项目县(区)水利局,杜绝将资金转移开户或挪作他用,保证了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得以顺利实施。
3.实行“五制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建后长远效益的发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四川省除了实行省、市、县
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层层签订双向责任书以外,还明确要求农村饮水工程要实行规划建卡制、业主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县级报账制的“五制”管理,确保了工程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第一期工程验收和第二期工程检查评估表明,90%以上的工程推行了“五制”建设管理,采取投标、评标办法选择合适的施工队伍签订承包工程量合同,对于材料的采购省里专门召开了全省“农村供水工程材料设备用户座谈会”,对材料的招标采购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并颁发了水利部、四川省《农村供水材料设备产品推荐名录》。阿坝州各项目县政府、计划、水利部门分别与州政府、汁划、水利部门签订了《国债建设项目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书》,定期检查各项目县计划的执行情况,确保计划任务的完成。大部分地区都委托了有一定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质量控制,水利局派技术人员巡回进行质量检查。如岳池县乔家供水站由岳池县水电勘测设计院(丙级)设计,通过招标、评标选择了民建队杨达金承包土建施工(包工不包料)并签订承包合同,广安渠江水电工程监理公司负责监理,县水利局质量监督组负责巡回质量监督。眉山市所有项目县的农村饮水工
程,均聘请了四川省国际咨询工程公司进行监理,每项工程竣工时都出具了监理报告,确保了工程质量。工程竣工后,四川省实行三级验收制度,先由县区进行自验,然后由市州按照“人畜饮水工程验收卡”的有关内容进行初验并形成竣工验收报告,最后由省里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抽验。
4.抓好工程建后管理,发挥工程效益
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成后,必须管好用好,做到建管并重。为了加强和规范农村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确保饮水安全,使农村供水工程形成自
我维持、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四川省在认真调查研究并充分征求市、县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四川省
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办法》分总则、管理单位、工程管理、供水管理、经营管理、奖励惩罚、附则等七章,共三十七条。对农村
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各个环节作了较详细的说明和规定,是专门针对农村供水运行管理的第一部省级管理办法。通过建章立制,强调建后管理,四川省饮水解困工程出现了一些好的典型。岳池县的6处集中供水站中,国债补助215万元,县财政出资81万元,公司筹了92万元,乡镇土地等折资18万元,建成后归口县水电公司作为业主统一管理,解决了13995人的饮水困难,实际供水能力达到了1.8万人。加上以往建成的11处供水站,县水电公司共管理17处供水站,用水人口8万多,按每立方米2元左右计,公司年收入约200万元,年运行费80余万元,年纳税10万~15万元,留有一定的发展资金用于工程维修养护,公司已逐步形成了规模经营,技术配备比较齐全,具有较强的市场运作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为保证饮水解困工程的长期发挥效益打下了基础。广元、巴中两县的供水工程基本上由水利部门组建的供水总站(供水公司)作为项目的业主,凡集中供水工程目前都由县水利局下属的乡水管站或县农村供水公司进行管理。对于一些单村和较小的集中供水工程,四川省按照水利部《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见》,一般实行村级自管和应用参与式的方法,组建用水协会进行管理。
为了加强和规范农村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使农村供水工程形成自我维持、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四川省制定了《四川省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对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各个环节作了明
确的要求和规定。四川省对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模式:①中心村集中供水工程,由水利部门组建的供水总站(或供水公司)进行管理;②自然村小集中供水工程(含联户工程),实行村级自管,通过组建用水协会进行管理;③以打井为主的分户工程,产权归个人,由用水户自主管理;④部分有业主投资的工程,按照股份制的办法进行管理。
四川省在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始终坚持以社会效益为前提,以经济效益为动力,以发展壮大供水产业为方向,以保障人民饮水安全为目的。三年来,不仅确保了受益群众的饮水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而且发展、壮大了水利行业自身的经济实力,拓宽了就业渠道,为国家创利增收和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四川省水利厅农水局)
责任编辑 岳梦华
第四篇:关于实施改善民生十大工程的调研报告
关于实施改善民生十大工程的调研
报告
文章标题:关于实施改善民生十大工程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函告精神,现就我局涉及的城市经济适用房建设、后街背巷改造和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形成调研报告。
一、建设成绩
经济适用房建设和推行廉租房制度:为妥善解决拆迁地段的矛盾和困难,让困难群众有房买、买得起房,保证“居者有其屋”,切实加大了经济适用房、解困房和拆迁安置房建设力度,自05年以来,陆续开工建设了阳光小区经济适用房、绿色佳园解困房、王家塘拆迁安置
房、解困房和城堡经济适用房一期,共计7.7万平方米。今年,又新开工建设新区农民安置房,王家塘拆迁安置房、城堡经济适用房二期及新区经济适用房小区。同时,为加快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住房供应体系,建立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市政府于今年4月15日出台了《兴化市城市社区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为我市下一步推行廉租住房制度提供现实的法律依据。
后街背巷改造:自今年三月初以来,我局组织了20家施工队,分四大片区,在城区二十四个社区内全面展开。目前,762条后街背巷已有398条开工改造和维修,已竣工250条,同时清理、整修和新建老住宅楼化粪池91个。
城乡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和环境工程建设:截止2014年底,城区规划区面积达6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7万人,建成区面积达16.5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2444人/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增至15.98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100,燃气普及率达99,污水处理率达51.74,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至6.0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3.52,绿地率为28.91。2014年全年城乡建设事业共完成投入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近15。其中,城市建设完成投入15亿元,小城镇建设完成投入32亿元。路桥工程建设,重点实施了老城区“九路四桥”、新城区“十路三桥”建设,新增道路里长16公里,新增道路面积26万平方米。市政工程建设,结合新区、开发区建设和旧城改造,继续做大了城市供水规模,安装直径100毫米以上主管道9公里,安装用户2638户,实施“一户一表”制改造2100多户;城市管道燃气规模进一步做大,铺设供气管道30公里,新增用户2014户;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顺利,厂区土建及部分收集管网已完成。生态绿化工程建设,围绕省级园林城市创建目标,完成了春季绿化改造补植,对人民公园、拱极台公园实现了免费开放,重点突出了秋季绿化,全面
完成了17项秋季绿化工程,全市新增绿化面积达87.91万平方米。城市旧城改造稳步推进,以英武中路二期拆迁为重点,兼顾王家塘防洪墙地块、北窑厂地块、广电局地块、跃进桥西水利工程处地段、赵海仙洋楼搬迁地块及防洪闸建设地块等6个拆迁项目,全年共计拆迁房屋面积近15万平方米,搬迁1600余户。房地产开发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新建房地产项目21个,新开工面积45.8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6.41万平方米。
二、主要做法
是加快实施城市畅通工程。围绕城市路桥工程建设,将新区和老城区纳入一个整体,加快实施城市畅通工程,构筑内环外通城市路网,增强城市通行能力,更加方便市民的出行。项目建设上,由市政工程、园林绿化、旧城改造等三个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切块实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健全工程例会和会办制度,将局长办公会与工程例会相结合,定期召开项目例会,随
时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切实督促施工单位按照施工序时进度推进项目建设。推行项目建设整体联动机制,一手抓在建工程的进度,一手抓待建工程启动,从工程项目建设设计、招标、进场、施工等环节做到环环相扣,整体联动,一着不让,切实提高项目建设效率。以月度施工计划为节点,坚持进度与质量并举,考核与监督并重,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
是深入推进民心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快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建设,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推进了后街背巷维修改造工程,去年11月份市政府召开了后街背巷维修改造专项会议,确定了后街背巷维修改造的责任部门为市建设局。为此,我局迅速拟定了方案,先期开展了对24个社区后街背巷的调查摸底,结合我局创建省级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制度,将24个社区后街背巷的调查具体挂钩到一名副局长和一个具体责任科室,有力保障了调查
细致全面地开展,调查摸底后,我局收集整理《城区后街背巷基本情况调查表》等相关数据资料,为科学决策和部署我市后街背巷的维修改造提供现实依据。在此基础上,今年1月份,我局对调查资料进行了汇总,并根据后街背巷调查结果,科学制订了维修改造计划,将24个社区600多条后街背巷分成东南西北四个片区,划分了20个标段进行改造施工。为确保后街背巷维修改造取得实效,我局进一步优化了施工方案,对后街背巷进行分类改造施工,将600多条后街背巷分成三类地区进行改造,第一类地区为不实施拆迁的地段,以长安社区、文峰社区为代表,这类地区以改造为主,重新铺设下水道,路面改造结合水乡城市特色全部更换水泥地面砖,竹巷、辐辏巷、龙珠巷等已完成了水泥地面砖铺设;二类地区为3—5年不拆迁的地段,如南郊社区等绝大多数社区,这类地区总体以维修为主,但对路面破损严重的进行全面改造,铺设水泥地面
砖,牌楼社区城内东大街也已完成水泥地面砖铺设任务,下水道堵塞无法疏通的重新铺设下水管道;三类地区为近期拆迁的地段,如沧浪社区、儒学社区等社区,这类地区暂不实施维修改造,对于群众反映比较强烈急需维修路面进行简易维修。2月16日完成了招投标,落实了20家施工单位。为了确保后街背巷顺利实施,我局抽调四名副局长担任东南西北四个片区的片长,各片区同时配备专业的工程管理人员和工程监理。按照“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维修改造计划,今年3月1日起,20家施工单位全部进场施工,后街背巷改造全面展开。为将后街背巷维修改造这项实事工程办好办实办出成效,积极响应贾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城市建设理念,我局将“城市建设不仅要为群众办实事,而且要为群众办成事,办群众满意的事”的为民理念贯穿于后街背巷改造全过程,一方面切实搞好组织调度,尽可能的缩短工期,减少对群
众生产生活的干扰,另一方面在施工中我局充分考虑群众意愿,从施工方案制定、施工组织实施到施业时间都问计于民,听计于民,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针对群众提出的改造维修中化粪池改造的问题,我局多次与城管局对接,将化粪池一并纳入改造范围之内,这项利民措施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同时,我局进一步完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加大经济适用房、解困房和农民安置房建设力度,积极推行廉租房制度,扩大城市住房保障体系受益面;切实加强了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全面落实“三保”,逐步实现小区封闭化管理,切实加大住宅小区环境整治力度;以关注民生为第一需要,本着“服务全天候、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以“12319”城建服务中心为平台,全力推进城市市政管理无缝隙覆盖。“12319”城建服务中心是我局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为解决广大市民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而设立的一个便捷、高效的服务窗口,该热线3月19日已正
式开通,热线自开通以来,共受理300多件的来电、来信、来访,办结率达到95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下一步我们将从服务平台硬件设施着手,逐步完善软件设施建设,积极放大服务平台为民效应,使“12319”城建服务热线作为一条“民声通道”,真正起到听民情、帮民需、解民忧、暖民心的积极作用。
是大力实施环境工程。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抓手,大力开展城市绿化、美化和亮化建设,致力营造绿化有层次、美化有品位、亮化有特色的城市新面貌。推进了城市绿化建设,结合老城区改造、新区建设和乌巾荡风景区开发,大面积增加城市绿地,提高城市绿化三大指标水平。加快实施道路绿化建设,加大道路绿化配套和补植改造力度,帮助和指导广大市民搞好庭院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墙面绿化和室内绿化,大力发展垂直绿化和立体绿化,不断开拓绿化空间。通过邀请园林专家,对我市城市道路、景点、街头绿化的设计理念、树种的研究布局和乔灌花草合理搭配开展调研,着力提升城市绿化建设品位,使城市绿化建设与彰显城市个性、延承城市文化脉络、提升城市形象相适应。实施了居住区绿化和单位绿化,积极开展创建“省级园林式居住区和单位”的活动,力争建设一批上规模、高品位的园林式居住区和单位。今年,重点开展了“两带、三园、四河”建设。“两带”即南过境线绿化带、西北过境线绿化带;“三园”即竹石园、森林公园、水上公园;“四河”即直港河、中心河、车路河和沧浪河。大力开展城市美化建设,充分挖掘我市的历史人文资源和生态自然资源,强力推进乌巾荡风景区建设,加快风景区内景观房产和森林公园建设;注重人文景观建设,加快实施赵海仙洋楼修缮、任大椿读书楼建设和古城墙维修;切实加快城市亮化工程建设步伐,在城市主干道两边,根据“建一房、亮一点,修一路、亮一线,建一区、亮一片”的原则,配套完善路灯亮化设施建设,增强市区夜景
灯光效果,提高城市亮化程度。
是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综合考虑城乡发展地均衡性,将农村建设与城市建设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规划、通盘考虑,实现城乡统筹性发展。全面开展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调整修编,加大小城镇详细规划编制的力度,确保完成100个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切实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大力实施公共绿地建设,努力提高城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以创建康居示范村为抓手,全面开展村庄环境建设整治活动,务求整治取得实效。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在各乡镇政府的领导下,定期组织巡查执法队队员加强对村镇范围内的各项建设进行巡查,确保村镇范围内的各项建设严格按规划实施。
三、存在问题
城市基础设施基础建设欠帐多,滞后于经济发展,影响到城市整体功能的
发挥。我市的城市基础设施这几年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对照“五城同创”创建指标,差距仍然较大,城市供水能力,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人均公共绿地水平,城市垃圾、粪便、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城市标志、小品、广场、绿地等文化气息和文明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努力。
城市配套工程建设力度不够。近几年来,我市城市建设在还存在重开发轻配套的现象。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开发、配套还有脱节现象。
经济适用房建设覆盖面不广。目前,我市经济适用房建设主要用于安置拆迁户,属定销房,还没有真正面向困难群众。
《关于实施改善民生十大工程的调研报告》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关于实施改善民生十大工程的调研报告。63w
科学制订了维修改造计划,将24个社区600多条后街背巷分成东南西北
四个片区,划分了20个标段进行改造施工。为确保后街背巷维修改造取得实效,我局进一步优化了施工方案,对后街背巷进行分类改造施工,将600多条后街背巷分成三类地区进行改造,第一类地区为不实施拆迁的地段,以长安社区、文峰社区为代表,这类地区以改造为主,重新铺设下水道,路面改造结合水乡城市特色全部更换水泥地面砖,竹巷、辐辏巷、龙珠巷等已完成了水泥地面砖铺设;二类地区为3—5年不拆迁的地段,如南郊社区等绝大多数社区,这类地区总体以维修为主,但对路面破损严重的进行全面改造,铺设水泥地面砖,牌楼社区城内东大街也已完成水泥地面砖铺设任务,下水道堵塞无法疏通的重新铺设下水管道;三类地区为近期拆迁的地段,如沧浪社区、儒学社区等社区,这类地区暂不实施维修改造,对于群众反映比较强烈急需维修路面进行简易维修。2月16日完成了招投标,落实了20家施工单位。为了确保后街背巷顺利实
施,我局抽调四名副局长担任东南西北四个片区的片长,各片区同时配备专业的工程管理人员和工程监理。按照“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维修改造计划,今年3月1日起,20家施工单位全部进场施工,后街背巷改造全面展开。为将后街背巷维修改造这项实事工程办好办实办出成效,积极响应贾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城市建设理念,我局将“城市建设不仅要为群众办实事,而且要为群众办成事,办群众满意的事”的为民理念贯穿于后街背巷改造全过程,一方面切实搞好组织调度,尽可能的缩短工期,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干扰,另一方面在施工中我局充分考虑群众意愿,从施工方案制定、施工组织实施到施业时间都问计于民,听计于民,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针对群众提出的改造维修中化粪池改造的问题,我局多次与城管局对接,将化粪池一并纳入改造范围之内,这项利民措施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同时,我局进一步完善城市
住房保障体系,加大经济适用房、解困房和农民安置房建设力度,积极推行廉租房制度,扩大城市住房保障体系受益面;切实加强了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全面落实“三保”,逐步实现小区封闭化管理,切实加大住宅小区环境整治力度;以关注民生为第一需要,本着“服务全天候、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以“12319”城建服务中心为平台,全力推进城市市政管理无缝隙覆盖。“12319”城建服务中心是我局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为解决广大市民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而设立的一个便捷、高效的服务窗口,该热线3月19日已正式开通,热线自开通以来,共受理300多件的来电、来信、来访,办结率达到95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下一步我们将从服务平台硬件设施着手,逐步完善软件设施建设,积极放大服务平台为民效应,使“12319”城建服务热线作为一条“民声通道”,真正起到听民情、帮民需、解民忧、暖民心的积极作用。
是大力实施环境工程。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抓手,大力开展城市绿化、美化和亮化建设,致力营造绿化有层次、美化有品位、亮化有特色的城市新面貌。推进了城市绿化建设,结合老城区改造、新区建设和乌巾荡风景区开发,大面积增加城市绿地,提高城市绿化三大指标水平。加快实施道路绿化建设,加大道路绿化配套和补植改造力度,帮助和指导广大市民搞好庭院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墙面绿化和室内绿化,大力发展垂直绿化和立体绿化,不断开拓绿化空间。通过邀请园林专家,对我市城市道路、景点、街头绿化的设计理念、树种的研究布局和乔灌花草合理搭配开展调研,着力提升城
市绿化建设品位,使城市绿化建设与彰显城市个性、延承城市文化脉络、提升城市形象相适应。实施了居住区绿化和单位绿化,积极开展创建“省级园林式居住区和单位”的活动,力争建设一批上规模、高品位的园林式居住区和单位。
今年,重点开展了“两带、三园、四河”建设。“两带”即南过境线绿化带、西北过境线绿化带;“三园”即竹石园、森林公园、水上公园;“四河”即直港河、中心河、车路河和沧浪河。大力开展城市美化建设,充分挖掘我市的历史人文资源和生态自然资源,强力推进乌巾荡风景区建设,加快风景区内景观房产和森林公园建设;注重人文景观建设,加快实施赵海仙洋楼修缮、任大椿读书楼建设和古城墙维修;切实加快城市亮化工程建设步伐,在城市主干道两边,根据“建一房、亮一点,修一路、亮一线,建一区、亮一片”的原则,配套完善路灯亮化设施建设,增强市区夜景灯光效果,提高城市亮化程度。
是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综合考虑城乡发展地均衡性,将农村建设与城市建设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规划、通盘考虑,实现城乡统筹性发展。全面开展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调整修编,加大小城镇详细规划
编制的力度,确保完成100个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切实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大力实施公共绿地建设,努力提高城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以创建康居示范村为抓手,全面开展村庄环境建设整治活动,务求整治取得实效。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在各乡镇政府的领导下,定期组织巡查执法队队员加强对村镇范围内的各项建设进行巡查,确保村镇范围内的各项建设严格按规划实施。
三、存在问题
城市基础设施基础建设欠帐多,滞后于经济发展,影响到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我市的城市基础设施这几年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对照“五城同创”创建指标,差距仍然较大,城市供水能力,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人均公共绿地水平,城市垃圾、粪便、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城市标志、小品、广场、绿地等文化气息和文明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努
力。
城市配套工程建设力度不够。近几年来,我市城市建设在还存在重开发轻配套的现象。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开发、配套还有脱节现象。
经济适用房建设覆盖面不广。目前,我市经济适用房建设主要用于安置拆迁户,属定销房,还没有真正面向困难群众。
《关于实施改善民生十大工程的调研报告》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关于实施改善民生十大工程的调研报告。63w
第五篇:关于实施改善民生十大工程的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关于实施改善民生十大工程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函告精神,现就我局涉及的城市经济适用房建设、后街背巷改造和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形成调研报告。
一、建设成绩
(一)经济适用房建设和推行廉租房制度:为妥善解决拆迁地段的矛盾和困难,让困难群众有房买、买得起房,保证“居者有其屋”,切实加大了经济
适用房、解困房和拆迁安置房建设力度,自05年以来,陆续开工建设了阳光小区经济适用房(1.4万平方米)、绿色佳园解困房(2600平方米)、王家塘拆迁安置房、解困房(3.1万平方米)和城堡经济适用房一期(3万平方米),共计7.7万平方米。今年,又新开工建设新区农民安置房(10万平方米),王家塘拆迁安置房(近3万平方米)、城堡经济适用房二期(近3.8万平方米)及新区经济适用房小区(规划建设13万平方米,一期工程6万平方米)。同时,为加快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住房供应体系,建立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市政府于今年4月15日出台了《兴化市城市社区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试行),为我市下一步推行廉租住房制度提供现实的法律依据。
(二)后街背巷改造:自今年三月初以来,我局组织了20家施工队,分四大片区,在城区二十四个社区内全面展开。目前,762条后街背巷已有398条开工改造和维修,已竣工250条,同时清理、整修和新建老住宅楼化粪池91个。
(三)城乡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和环境工程建设:截止2006年底,城区规划区面积达6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7万人,建成区面积达16.5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2444人/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增至15.98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100,燃气普及率达99,污水处理率达51.74,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至6.0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3.52,绿地率为28.91。2006年全年城乡建设事业共完成投入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近15。其中,城市建设完成投入15亿元,小城镇建设完成投入32亿元。路桥工程建设,重点实施了老城区“九路四桥”、新城区“十路三桥”建设,新增道路里长16公里,新增道路面积26万平方米。市政工程建设,结合新区、开发区建设和旧城改造,继续做大了城市供水规模,安装直径100毫米以上主管道9公里,安装用户2638户,实施“一户一表”制改造2100多户;城市管道燃气规模进一步做大,铺设供气管道30公里,新增用户2000户;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顺利,厂区土建及部分收集管网已完成。生态绿化工程建设,围绕省级园林城市创建目标,完成了春季绿化改造补植工作,对人民公园、拱极台公园实现了免费开放,重点突出了秋季绿化工作,全面完成了17项秋季绿化工程,全市新增绿化面积达87.91万平方米。城市旧城改造稳步推进,以英武中路二期拆迁工作为重点,兼顾王家塘防洪墙地块、北窑厂地块、广电局地块、跃进桥西水利工程处地段、赵海仙洋楼搬迁地块及防洪闸建设地块等6个拆迁项目,全年共计拆迁房屋面积近15万平方米,搬迁1600余户。房地产开发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新建房地产项目21个,新开工面积45.8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6.41万平方米。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快实施城市畅通工程。围绕城市路桥工程建设,将新区和老城区纳入一个整体,加快实施城市畅通工程,构筑内环外通城市路网,增强城市通行能力,更加方便市民的出行。项目建设上,由市政工程、园林绿化、旧城改造等三个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切块实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健全工程例会和会办制度,将局长办公会与工程例会相结合,定期召开项目例会,随时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切实督促施工单位按照施工序时进度推进项目建设。推行项目建设整体联动机制,一手抓在建工程的进度,一手抓待建工程启动,从工程项目建设设计、招标、进场、施工等环节做到环环相扣,整体联动,一着不让,切实提高项目建设效率。以月度施工计划为节点,坚持进度与质量并举,考核与监督并重,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
(二)是深入推进民心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快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建设,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推进了后街背巷维修改造工程,去年11月份市政府召开了后街背巷维修改造专项工作会议,确定了后街背巷维修改造工作的责任部门为市建设局。为此,我局迅速拟定了工作方案,先期开展了对24个社区后街背巷的调查摸底工作,结合我局创建省级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制度,将24个社区后街背巷的调查工作具体挂钩到一名副局长和一个具体责任科室,有力保障了调查工作细致全面地开展,调查摸底后,我局收集整理《城区后街背巷基本情况调查表》等相关数据资料,为科学决策和部署我市后街背巷的维修改造工作提供现实依据。在此基础上,今年1月份,我局对调查资料进行了汇总,并根据后街背巷调查结果,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