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PPP总结学习
开展PPP项目的关键在于:如何将政府“意愿清单”上的项目转换成潜在市场投资人眼中的投资机会,在正确的时间向正确的市场投资方提供正确项目的正确信息,以促使政府与市场投资方之间创造高效的合作。
PPP项目的关键是找到正确的市场投资方,市场投资方应该是一个优秀的项目运营商,或建设商与运营商形成的联合体,而不能仅是建设方。
中标人需要承担淮水北调淮北市级配水工程PPP项目的总顾问、财务顾问、法律顾问职责,具体服务内容包括:
1.开展尽职调查,全面收集项目相关资料和基础数据。2.协助相关部门完成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3.制定PPP项目实施方案。
4.确定PPP项目社会资本采购方式、项目运作方式、交易结构及重要边界条件,完成财务测算。
5.组织实施社会资本采购程序,编制全套采购文件(含投资竞争须知,以及PPP项目协议)。
6.协助招标人与社会资本合作方就PPP项目协议进行沟通、谈判。
7.协助政府方与社会资本合作方或其设立的项目公司完成相应的PPP项目协议签署 8.应招标人要求,就本项目所涉的其它商务、财务、法律问题提供专业咨询意见与建议。
PPP模式分类 PPP模式依据融资特点主要分以下类型:
融资性质
从广义的层面讲,公私合作(PPP)应用范围很广,从简单的,短期(有或没有投资需求)管理合同到长期合同,包括资金、规划、建设、营运、维修和资产剥离。PPP安排对需要高技能工人和大笔资金支出的大项目来说是有益的。它们对要求国家在法律上拥有服务大众的基础设施的国家来说很有用。公私合作关系资金模式是由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对拥有和维持资产负责的合作伙伴所决定。PPP广义范畴内的运作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建造、运营、移交(BOT)
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被授权在特定的时间内融资、设计、建造和运营基础设施组件(和向用户收费),在期满后,转交给公共部门的合作伙伴。
(2)民间主动融资(PFI)
PFI是对BOT项目融资的优化,指政府部门根据社会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提出需要建设的项目,通过招投标,由获得特许权的私营部门进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并在特许期(通常为30年左右)结束时将所经营的项目完好地、无债务地归还政府,而私营部门则从政府部门或接受服务方收取费用以回收成本的项目融资方式。
(3)建造、拥有、运营、移交(BOOT)
私营部门为设施项目进行融资并负责建设、拥有和经营这些设施,待期限届满,民营机构将该设施及其所有权移交给政府方。
(4)建造、移交(BT)
民营机构与政府方签约,设立项目公司以阶段性业主身份负责某项基础设施的融资、建设,并在完工后即交付给政府。
(5)建设、移交、运营(BTO)
民营机构为设施融资并负责其建设,完工后即将设施所有权移交给政府方;随后政府方再授予其经营该设施的长期合同。
(6)重构、运营、移交(ROT)
民营机构负责既有设施的运营管理以及扩建/改建项目的资金筹措、建设及其运营管理,期满将全部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部门。
(7)设计建造(DB)
在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设计和制造基础设施,以满足公共部门合作伙伴的规范,往往是固定价格。私营部门合作伙伴承担所有风险。
(8)设计、建造、融资及经营(DB-FO)
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设计,融资和构造一个新的基础设施组成部分,以长期租赁的形式,运行和维护它。当租约到期时,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将基础设施部件转交给公共部门的合作伙伴。
(9)建造、拥有、运营(BOO)
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融资、建立、拥有并永久的经营基础设施部件。公共部门合作伙伴的限制,在协议上已声明,并持续的监管。
(10)购买、建造及营运(BBO)
一段时间内,公有资产在法律上转移给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建造、租赁、营运及移交(BLOT)
(11)只投资
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通常是一个金融服务公司,投资建立基础设施,并向公共部 门收取使用这些资金的利息。
非融资性质
(1)作业外包
政府或政府性公司通过签定外包合同方式,将某些作业性、辅助性工作委托给外部企业/个人承担和完成,以期达到集中资源和注意力于自己的核心事务的目的。一般由政府方给作业承担方付费
(2)运营与维护合同(O&M)
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根据合同,在特定的时间内,运营公有资产。公共合作伙伴保留资产的所有权。
(3)移交、运营、移交(TOT)
政府部门将拥有的设施的移交给民营机构运营,通常民营机构需要支付一笔转让款,期满后再将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方。
股权产权转让
政府将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企业的部分产权/股权转让给民营机构,建立和形成多元投资和有效公司治理结构,同时政府授予新合资公司特许权,许可其在一定范围和期限内经营特定业务
合资合作
政府方以企业的资产与民营机构(通常以现金方式出资)共同组建合资公司,负责原国有独资企业的经营。同样,政府将授予新合资公司特许权,许可其在一定范围和期限内经营特定业务。
稳定的PPP能够在公私合作伙伴之间对任务、责任和风险进行最优化配置。私营部门的作用是利用其在商业、管理、运营和创新方面的专业知识,实现项目的高效运营。在一些特定的合同中,私营部门也为项目提供资金。
设计合作框架时,应将相关风险分配给风险管理能力较强的一方,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绩效。
政府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采用PPP的三个主要动机是:
1.吸引民间资本投资(通常是为了补充公共资源或将公共资源用于满足其他公共需求);
2.提高效率,更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
3.通过职能、激励和责任的再分配推动相关行业的改革。
1.2.1 调动私人资本
为发展和维持日益增长的人口所需的基础设施,政府面临的融资压力也越来越大。推进城镇化,修缮老旧设施,满足新进入城镇的居民的公共需求,以及完善公共服务缺失或供给不足地区的基础设施等,都是政府部门面临的挑战。此外,由于基础设施的运营经常产生赤字,只能靠财政补贴,这也增加了公共资源的支出。
面临上述压力,大多数政府的财力有限,融资压力巨大,成为调动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原因。若PPP设计合理,则可调动此前闲置且正在寻求投资机遇的本地、地区或国际范围内的私人资本。
私营部门进入PPP项目是为了利用其管理能力和经验(特别是公用事业)获利。参与PPP的私人资本通过提供服务获得政府补偿,从而获取适当的投资回报。
在设计PPP流程和选择PPP形式时,充分考虑改革目标、政治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行业融资需求和资源、政治约束,以及利益相关者的观点等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在解决部分行业问题方面,PPP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工具,但它也不是万能的。
只有建立在行业诊断基础上的PPP才可能成功。行业诊断对该行业存在的约束条件进行务实的评估。具体来说,行业诊断的对象包括: • 技术事项;
• 法律、监管和政策框架; • 机构和能力;
• 商业、财务和经济事项。
行业诊断有助于政府评估现状,找出差距和劣势,并制定行业改革战略或路线图,确定改革所需的工具和活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每个领域都像财务或技术领域那样,存在可靠且全面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收集有限但十分关键的指标更为有效,这些指标往往能反映行业的总体状况。
行业诊断很可能需要当地或者国际范围内的包括工程师、律师、经济学家、财务分析师、政策和事务专家的团队协助完成。行业诊断对于合理确定交易结构至关重要,因此,预留足够的诊断时间是很有必要的。行业诊断需一至两年时间,主要取决于行业的复杂程度、数据可用性,以及咨询服务采购流程。
行业诊断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与利益相关者协商,并确定一个政府部门领导准备和实施工作。
根据行业诊断的结果,政府能够明确现有环境能在多大程度上支持实施PPP,以及在PPP实施前须采取何种行动来创造相应条件。行业诊断对以下几个方面至关重要:(i)明确行业优势和劣势,以及最有可能提高效率的领域;(ii)定期评估和报告改革进度;和(iii)根据需要调整改革计划。
行业诊断的后续工作是制定路线图以及确定PPP各项活动,图2描述了行业诊断的各个环节。
3.3 法律、监管和政策框架
行业诊断的对象还包括现有的法律、监管和政策框架: • 适用法律、有关管理权分配和业绩标准设定的现行制度; • 监管安排、监管机构、法规; • 与行业相关的重要机构和政府部门; • 收费、补贴政策和制度安排; • 是否有法定服务质量标准及其适用性; • 对行业业绩至关重要的自然资源保护管理要求; 选择PPP结构:行业诊断与行业路线图 13 14 公私合作手册
• 环境和健康方面的规定; • 相关劳动法律法规;
• 对于外资入股/参与行业活动的限制、外汇管制,以及将利润汇回本国的限制,例如《外商投资法》。
需特别注意的是,可能有必要改革监管制度和/或创建新的监管机构,以推动纯粹的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模式向私人提供模式转变。
有利的法律、监管和政策环境对于PPP的可持续性是至关重要的。支持私人参与公共领域的法律环境是最基本的条件。法律环境应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还必须足够可靠,以鼓励私人参与和投资。如果法律和司法环境不明确,投资者和项目参与人能够意识到项目的不可预测性和高风险性。专题1提供了一个中国的案例。
也就是说,潜在投资者相信法律和合同会得到尊重,必要时可以通过法庭或仲裁手段强制执行。
经济方面的监管框架也需同样明确。这可能需要创建一个独立的监管机构(该机构可以隶属于某个政府部门),或采用其他监管形式。还可以将监管规则整合进合同,这时对外部监管力量的需求仅限于有效的监督能力和业绩审计。合同条款应明确各方职责、绩效目标、资费水平和结构、资费调整规则和争端解决程序等内容,这有利于私
营部门更好地预测项目的赢利能力,并决定是否值得参与竞标。基本原则是所需服 务水平与产生的成本相匹配,同时设计提高效率的激励措施。3.4 机构安排与能力
PPP需要政府内外的利益相关者承担新的职能,或更好地履行现有职能。通常会建立新的机构,如监管机构或PPP机构,以管理项目。政府须理解一系列关键性问题以了解改革的制度需求,这些问题可能包括:
• 现行体制和立法框架是否有利于行业改革和PPP,管理机关、用户和公共事业还面临哪些障碍。
• 利益相关者的自主程度和可靠程度是否与其将要承担的责任相匹配。• 相关各级政府部门是否准备好放弃部分权力或者调整自己的定位。
• 相关各级政府部门是否会根据既定政策和监管要求将特定权力委托给私营部门。• 每个机构是否有资金、人员、培训和相应设备来实现其目标。• 每个机构是否都明确其职能,以及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完成任务。
• 是否存在一个有相应能力和政治意愿的关键利益相关者或主导者来领导或推动改革进程。
机构职能最迟需在PPP流程完成前确定。然而,PPP流程中机构职能的不确定性越大,潜在投资者就会认为风险越大。同时,随着行业不断发展和成熟,还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弹性,以完善和更新机构的职能。随着分权程度的提高,政府需承担更多责任来明确各级政府部门是否有效地履行了其职能。
开展机构分析时,切记不能忽略投标、谈判、合同合规和监控方面的能力。在这方面,政府对自身机构可能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政府的战略承诺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就PPP的改革战略和预期发表公开声明;与利益相关方协商和提高透明度;提供充足资金和支持;指定一个强有力的主导者或推动者。指定的主导者可以是个人或机构,对项目进度负责,关注与公众的沟通和信息的收集与发布,确保主要事项获得合理的关注,引导各方合作/达成一致,以及敦促政府做出决策。PPP主导者的地位、信誉和实力也反映了政府对PPP项目承诺的可信度。
PPP合同的基本类型有: • 服务合同; • 管理合同; • 包干制委托经营合同或租赁合同; • 建设—运营—转让(BOT)和类似安排; • 特许权; • 合资企业。
4.1 服务合同
根据服务合同,政府(公共部门)雇用私营公司或实体完成一个或多个特定的任务,时间通常为1—3年。公共部门仍然是基础设施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且只将部分业务承包给私营合作者。私营合作者必须按约定成本提供服务,通常必须满足公共部门制定的标准。政府一般采用竞争性招标程序来签订服务合同,鉴于合同期限不长及其范围较窄,竞争性招标通常是有效的。
根据服务合同,政府向私营合作伙伴支付预先商定的服务费,该费用可能是一次性支付,也可能按单位成本或其他方式支付。因此,如果承包商在服务达标的同时能够降低运营成本,其利润将增加。融资方案会涉及一个成本加费用公式,在此公式中,劳动力等成本固定,私营伙伴参与利润分配。私营伙伴通常不与消费者互动。政府为扩大或完善利润分配系统所需的任何资本投资提供资金。
潜在优势
服务合同通常最适合以下情形:合同中可以明确界定服务内容,能合理确定需求水平,可以随时监控执行情况。服务合同为发挥私营部门更大作用提供了相对低风险的选择。服务合同可以对系统运营和效率产生快速和重大的影响,并为技术转让和 管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载体。
服务合同往往期限较短,允许部门内重复竞争。鉴于只有分散的服务用于招标,准入门槛也低。重复招标让承包商面临压力维持低成本,同时低门槛鼓励更多私营公司参与竞争。
4.2 管理合同
管理合同将外包的服务范围扩大至部分或全部公共服务(即公共设施、医院、港口管理等)的管理和运营。虽然公共部门仍然是服务的最终提供者,但日常的管理和控制被分配给私营合作伙伴或承包商。多数情况下,私营合作伙伴提供运营资金而不是投资资本。图5介绍了管理合同的典型架构。
4.4 特许权
特许权允许私营部门运营商(受让人)在指定区域内负责全面提供公共服务,包括系统的运营、维护,征收费用,管理,建设和修复。重要的是,运营商负责所有资本投资。尽管私营部门运营商负责提供资产,该资产即使在特许期内也属于公共部门所有。公共部门负责确定实施标准,并确保受让人能达到标准。从本质上讲,公共部门的角色从服务提供者转变为服务价格和质量的规范者。表4和专题6列举了基 础设施特许权的案例。
专题6:韩国首条机场铁路
韩国首个铁路特许权项目正在建设中。从首尔市中心至仁川国际机场,全长61.7公里,将提供通勤和快速交通服务。全长 41公里的一期项目于2007年开始运营,连接仁川国际机场和金浦国内机场。两年半后,这条线路将延长20.7公里,一直到首尔 中央火车站。
此项目连接仁川机场、首尔和最近开通的KTX高速铁路(从首尔中央车站开往釜山),受到韩国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是韩国首个铁路特许权项目。仁川国际机场铁路公司(Iiarco)自完工开始拥有该项目30年的特许经营权,这家具有特殊性质的公司成立于2001年3月。
Iiarco有11个股东,包括大股东现代工程建设(HDEC)(持股27%)、浦项工程建设(11.9%)、大林产业(10%)、东部公司(10%)、韩国铁路管理局(9.9%),以及其他6家韩国公司。
Bechtel公司为Iiarco提供项目管理支持,韩国顾问公司Kortech也负责协助受让人。来源:克努顿,迈克。2004。《国际铁路学报》。5月。
受让人直接向系统用户收取费用。特许权合同通常会确定收费标准,且规定标准可能随着时间调整。极少的情况下政府选择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受让人支付资本开支。受让人负责筹集系统建设、升级或扩大所需的任何资本投资,并通过自有资源和用户缴纳的费用为这些投资融资。受让人还负责提供运营资金。特许权有效期一般为25~30年,因此运营商有足够时间收回投资,并获得适当回报。必要情况下公共部门可能会负责部分资本投资,如以投资“补贴”的形式(弥补资金缺口)保证特许权合同的商业可行性,政府可以从征收的费用中提取相应部分来收回投资。图7描述了特许权合同的典型架构。
选择恰当的PPP方案应基于以下因素: • 可用PPP选项(如第四章中所述)• 行业技术约束及目标(已在诊断中识别)• 法律和监管约束(已在诊断中识别)
• 制度因素(已在诊断中识别)
• 商业、财务和融资要求及约束(已在诊断中识别)• 市场利益(如下所述,包括当地与国际市场)以及 • 基于系统特征或人口特征的行业特殊要求。
PPP项目优先关注的因素应包括扩大服务范围、改善服务、能减少政府补贴的效率提升,以及客户满意度。政府及其顾问应开展成本/收益分析,并与潜在私人合作伙伴进行广泛协商(经营者调查),以深入了解所考虑的方案的优势和劣势。
特定的PPP形式更容易、也更广泛地应用于特定的行业,如BOT被广泛应用于收费公路及废水处理厂的建设,而卫生保健或供水服务则更多地使用管理合同。
6.4.1 项目融资
基础设施PPP通常需要融资,也就是说,需要为初始投资筹集外部资金,并通过未来收入流偿还。资金可以来源于公共部门或私营部门。无论资金来源于何处,都是有成本的,因此,对于项目的效益和所需的费率(以及与此相关的支付能力)都有影响。对于项目融资而言,可识别的信贷风险(源于与项目有关的各种技术、商业和其他风
险)与融资成本之间的关联性是一个根本性因素。
政府的融资成本通常低于私人经营者,即便是在同一个国家也不例外。因此,由私人融资可能会增加PPP的财务成本。但是,PPP产生的效率提升将能够弥补资金成本,并导致净支出下降与效率提升,最终有利于消费者。此外,公共部门融资往往 很少,这也是设计PPP的最初动机之一。
经营者通常会建立一个项目公司来实施合同,这种公司通常被称为特定目的公司(SPV)。公司所有者可以是多个公司的联合体,也可以是单个的大型公司。公司所有者通常不会为提供项目所需的全部资金;相反,他们将提供一部分资金作为所有者权益,并从金融机构借入其余资金,或是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务票据。
项目的资信(“银行可贴现性”)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一些因素在设计PPP之时在政府的控制范围之内。这些因素包括在商业上具有吸引力的项目设计与费率(更短的投资回收期,融资时间相对也会较短)、可信的承购安排(可以减少市场/收入风险,提高现金流的可预测性),监管体系的确定性和透明度也会影响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期。
总体来说,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不管是从银行还是债券市场融资,都面临众多的挑战:(i)债务期限较长,以便与项目现金流匹配;(ii)以本币融资以匹配本币收入,往往会面临更大约束;(iii)很难进行股权融资,因此杠杆率较高;(iv)除可用项目资产外无抵押/担保(“无追索权融资”)。
因此,项目融资是一项专业活动,按照通行的市场条件,并不是随时都能获得资金。为了获得资金或争取更优惠的利率,经营者可以通过保险或担保提升信用等级,具体包括(局部)信用担保(例如从政府本身或开发性金融机构取得)、针对政府或监管机构不遵守协议(例如照付不议包销协议、特许权协议等)的政治风险的担保(从保险公司或开发性金融机构取得)。
为确定项目可承受的债务融资额,贷款方根据项目表现及现金流自行开展评估。评估指标包括债务清偿比率、债务期内的债务偿付比率,以及项目期内的债务偿付比率。由于单纯依靠项目现金流偿债,项目融资需要一个非常深入和严密的评估流程。贷款方会开展尽职调查,以确保项目预设和风险是合理内。
竞标者可能直到合同流程的最后阶段才能制定完整的融资计划,意识到这一点非常关键。竞标者可能已有众多意向融资者,但最终计划和风险分配方式在合同基本确定时才能落实。在最后阶段,贷款方可能会提出他们对项目的要求。这增加了中标方有可能不能落实融资计划而不得不撤出的风险。因此,在资格预审阶段严格评估潜在竞标者的财务资源及借款能力就十分重要。一个有效的手段是征收押标金或押金,如果中标方撤出,必须放弃押标金或押金。
6.4.2 资费设计
资费设计需要平衡一些目标:(i)规定的服务标准及相关成本;(ii)客户的支付意愿及能力;(iii)成本回收;(iv)私人经营者的经济要求(投资利润率);(v)补贴需求/可得性。各因素的正确组合必须通过项目模型的重复优化来确定(见图11)。
多元股权投资:一般包括战略投资;社会投资(可以是自然人投资和法人投资);经营者股权;技术股权;员工持股等。
外包:企业动态地配臵自身和其他企业的功能和服务,并利用企业外部的资源为企业内部的生产和经营服务。
项目公司(SPC):根据特许经营协议,以项目投资人为主要股东的专门负责建设、经营项目的公司,也可能是项目投资人自身。项目融资:贷款人向特定的工程项目提供贷款协议融资,对于该项目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享有偿债请求权,并以该项目资产作为附属担保的融资类型。它是一种以项目的未来收益和资产作为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和安全保障的融资方式。
首先要算清财务账。财务账是PPP项目的核心问题,主要是关于价格、补贴水平和其他优惠政策等商务条件的设定,实质上就是投资人的回报问题。投资回报既要考虑公共利益,又要保证投资人合理的收益。回报太低,吸引不了投资人;回报太高,对政府领导形成政治压力,财政最终也无力承担,扯皮就在所难免。算清财务账的前提是做好尽职调查,要对项目有关投资、设计、技术、工艺等各方面搞清楚。如果是已有资产转让项目,还需要对项目以往的运行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对历史运行成本费用情况进行掌握。通过编制财务模型,采用通行的现金流折现的方法,可以测算出不同收益率水平对应的价格,并将测算结果与行业水平进行横向比较,评估回报水平的高低,为设定项目商务条件特别是利益分配机制提供基础,做到心中有数。
最后是签订完善的协议。协议是规范PPP项目合作双方最重要的法律文件,前面提到的福建某大桥项目根本就没有协议,这是导致后来长期扯皮的重要根源。一个好的协议应当是全面而完善的,其重点主要在于划清责权义务、设计好利益分配机制、界定好项目风险和解决措施。划清责权义务,就是要把投资人投资建设范围、维修维护责任、建设和运营要求等约定清楚,政府方应承担的责任也要界定好。设计好利益分配机制,就是要做到合作共赢,使投资人的收益保持在合理范围。如北京地铁四号线PPP项目的协议中就规定,如果实际客流连续3年低于预期客流,政府要向PPP公司进行补偿;如果实际客流超过了预测的客流,PPP公司要把利润和政府进行分享。界定好项目风险和解决措施,就是尽量将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进行考虑,包括对各方有利和不利的情况、不可抗力、各方可能存在的违约情况等,并规定相应的具体可行措施。
PPP模式的运作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需要专业的团队和组织。仅凭一知半解,凭着感觉来实施,很难达到理想的结果。因此聘请专业机构协助项目实施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第一个轨道交通特许经营项目——北京地铁四号线PPP项目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原因之一就是使用了专业的顾问团队。在该项目长达2年的前期工作中,始终有一个包括咨询机构、律师事务所、技术顾问和财务顾问等在内的顾问团队在提供专业服务。相信随着PPP模式的逐步推广和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会意识到前期工作的重要性,专业机构的作用也能得到更多的发挥。
第二篇:关于 PPP养老项目的学习总结(定稿)
关于 PPP养老项目的学习总结
近两周时间,主要对孝之源养老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PPP实施报告进行了学习,并上网搜索了相关的养老和PPP的相关政策、项目案例。现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一、养老PPP背景了解
所谓PPP模式,就是公共部门通过合同的方式,与私营机构确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期合作机制,从而共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后,PPP模式开始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推广和使用。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PPP模式的适用范围拓展至环保、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
2017年8月18日,财政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财金〔2017〕86号,个人觉得这个新发布的86号文对政府养老PPP项目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重要的内容摘录如下:(1)基本原则:厘清边界,支持基础。针对养老服务的不同类型,坚持公共服务属性,合理界定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养老服务边界,优先支持保障型基本养老和改善型中端养老服务发展,促进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加大投入力度,探索形成符合当前国情的养老服务供给模式,保障面向老年人的基础性养老服务供给。(2)优先支持的重点养老服务领域
重点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立足保障型基本养老服务和改善型中端养老服务,参与以下养老服务供给:
养老机构:鼓励政府将现有公办养老机构交由社会资本方运营管理。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将所属的度假村、培训中心、招待所、疗养院等,通过PPP模式转型为养老机构,吸引社会资本运营管理。鼓励商业地产库存高、出租难的地方,通过PPP模式将闲置厂房、商业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改造成养老机构。
社区养老体系建设: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在城乡社区内建设运营居家养老服务网点、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兴办或运营老年供餐、社区日间照料、老年精神文化生活等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支持政府将所辖区域内的社区养老服务打包,通过PPP模式交由社会资本方投资、建设或运营,实现区域内的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统一标准、统一运营。医养健融合发展: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服务机构开展合作,支持打造“以健康管理为基础、以养老服务为核心、以医疗服务为支撑”的全生命周期养老服务链,兴建一批养老为主题,附加康养、体育健身、医疗、教育、文化娱乐、互联网等现代服务业的“养老+”综合新业态。
三、对孝之源养老项目的思考
根据孝之源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该“互联网+”项目即包括线下设施的建设、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养老商品商城的建设、模式的推广、流动基地的建设,这些应该是公司的大目标或者说是整体规划。据本人近两周对PPP项目的理解,政府的PPP项目应该是某个区域、或固定位置的具体项目(应该至少具体到某个区域范围,大体的建设数量及投资估算),这里也涉及到哪一级政府那个部门的审批权限问题。
从最近发布的86号文来看,政府强调采用PPP立足保障型基本养老服务和改善型中端养老服务,主要内容有三个:一是鼓励将原有闲置资源改造成养老机构(明确可采用PPP模式);二是将区域内社区养老设施打包经营(明确可采用PPP模式);三是将传统养老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个人认为,这样要求的目的就是利用现有资源,减少一次性财政资金投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也与政府的工作思路相契合。建议从这些切入点去考虑孝之源ppp项目内容,以便于项目提议能被政府接受。
通过网上搜寻,觉得“江西市漳州市章贡区居家养老PPP项目”值得借鉴,将某网页关于该项目的部分内容摘抄如下:“章贡区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PPP项目是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组建章贡区养老服务中心项目管理公司,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采用“建设-运营-移交”和“移交-运营-移交”的方式,建设和运营管理全区72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网点。该项目总投资1.6亿元,分三年建成,项目运营期为15年。项目全部建成后,将为全区8万名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配餐送餐、医疗陪护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城乡养老服务全覆盖。章贡区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PPP项目已作为江西省首个社区居家养老PPP项目,列入了全省2015年第一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并获得了国家开发银行的大力支持。随着项目合同的正式签署,项目运作也将进入项目具体实施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全新阶段。”
针对具体的孝之源PPP方案的编写,个人觉得应借鉴江西市漳州市章贡区居家养老PPP项目的经验,结合新发布的《关于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财金〔2017〕86号文,现提出几点个人建议:
1、以项目建议书的形势向政府进行申报。
2、个人认为“互联网+”只是项目运营的方式,将公司的项目内容与政府需要的PPP内容进行区分。建议项目内容调整为淄博市或博山区的社区养老PPP项目。专门针对博山区社区养老设施服务内容补充一份可研性报告,包括整个区域现有社区养老设施的建设情况、经营情况的调查,拟新建社区养老设施多少间、改造社区养老设施多少间,新建及改建社区养老设施建设的标准、内容、建设地点、投资估算等内容。
3、项目运营方式:
采用TOT+BOT的运营方式,建议运营时间在10~15年。
4、项目回报机制
政府补贴+使用者付费+调价机制。
5、项目资本金
关于政府入股及如何入股的问题,个人觉得项目的投入主要为分批建点,而且投入后运营就有相关的收费和补贴,建议政府不入股。
6、融资:
建议采用第三者担保进行融资的方式。
7、社会资本选择:
采用竞争性磋商。
以上几点纯属个人对PPP项目和养老项目初步了解后汇总的个人观点,刚接触工程咨询这个行业,需要学习的内容还有很多,也希望自己早日适应咨询行业的工作方式,望领导及同事多多指教。
第三篇:PPP案例
【PPP案例】
3-1青岛污水处理厂 项目背景
为迎接“水上奥运”,创建更加洁净自然的生态环境,青岛市规划至2008年中水回用率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40%与90%。为此,青岛市与以法国威立雅水务集团为主的外资企业合作进行了规模庞大的水域综合整治,该项目采用PPP模式进行运作,并于2003年11月举行了签约仪式。法国威立雅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环境服务集团,曾为19%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和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的水上项目提供水处理技术,在进行运动用水净化处理方面,拥有十分丰富的经验。公司在2002年列世界500强第lro位。此次外方公司为威立雅水务集团和光大国际共同出资成立了光大威水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光大国际于2003年才涉足国内水务领域的。青岛市排水公司与光大威水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青岛光威污水处理有限公司,项目公司的经营范围为设计、建设、拥有、运营及维护污水处理设施,净化和处理污水。外方在项目公司的主要的责任为确保威立雅水务向合作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必要合法的保险,现有设施扩建在国外的原材料、设备等的采购,从外国银行的融资等内容;中方主要负责有关批准的获得及协调与政府之间的事宜等。特许权期限
合作期限25年。合作期满后,项目合作公司将其所有资产(包括未使用完的折旧费)无偿移交给青岛市。项目资金来源
tob_id_3427 项目总投资4280万美元,注册资本为 1525万美元,其中,在注册资本中,中方占40%,以实物资产出资;外方占60%,以915.4万美元的现金出资。中方以海泊河污水处理厂和麦岛污水处理厂(一期)现有资产投入,经有关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评估的价值为5053万人民币,按照1:&28的比例,折合成6103万美元的实物出资。合作公司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之间的差额2755万美元,主要用债务融资的方式获得,双方约定可以项目合作公司的全部资产,包括土地所有权、不动产和设备、合同权益和其他无形产权作为担保。建设和运营维护
主要是麦岛污水处理厂二期的扩建以及海泊河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这两个工程将按照青岛光威污水处理公司和威立雅水务签署的“交钥匙”合同设计和建设。中方和合作公司都同意,由威立雅水务按技术协助协议与合作公司进行污水处理技术、污水处理厂管理、设施运营和维护等方面的合作,并提供财务和会计方面的服务。在运营维护方面,青岛市排水公司、法国威立雅水务和中国光大环境保护有限公司三方合作成立青岛威立雅水务运营有限公司,作为运营商和青岛光威污水处理公司签署运营维护协议,并由项目合作公司向运营商支付运营管理费。项目收费标准
青岛“海泊河和麦岛污水处理厂改建扩建项目”项目建成后最大污水处理规模将达到每日22万立方米。污水处理价格为:前3年1.00元/吨,第4年以后1.045元/吨。
3-2广州西朗污水处理厂
(一)项目背景
西朗项目位于广州市芳村区南部,初始总投资为98587万元人民币,在当时约合1.2亿美元。
项目首期工程于2001年12月21日动工建设,2003年10月底基本建成并投入通水调试,2004年4月30日投入污水试运行。到2008年底实现连续三年全达标排放。自2000年以来,西朗项目连续几年被列为广东省、广州市的重点建设项目,一直得到政府各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根据广州西朗污水处理系统工程项目的协议,中外双方的合作期限为23年,6年建设期,美国地球工程公司拥有对该厂为期17年的经营管理权。合作期满后,全部资产将无偿转移给中方所有。为了保证广州市政府的利益,合同中明确规定,西朗公司在17年内将主要设备更新一遍,以保证交付后污水处理设施能更持久的运营。
(二)项目发起人:广州市政府(三)项目经营者
成立SPV,即广州西朗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主要负责西朗项目的筹建、建设、运行和管理的,公司成立于1998年3月,由广州市污水治理有限责任公司与泰科亚洲投资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中外合作公司。双方背景,广州市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为广州市政园林局的下属单位,外方泰科亚洲投资有限公司则是美国泰科集团公司的全资附属子公司。在泰科集团的业务平台里,美国地球工程公司是从事水处理、环境工程等行业的子公司。通过泰科亚洲投资有限公司,美国地球工程公司拥有上述合资公司67%的股权,广州污水处理公司则拥有剩下的33%。
第四篇:PPP简介
PPP简介
PPP(公私合作关系:Public(ˈpʌblɪk公众的、政府的)-private Partnership(ˈpraivit ˈpɑ:tnəʃip私人合伙公司))),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按照这个广义概念,PPP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与BOT相比,狭义PPP的主要特点是,政府对项目中后期建设管理运营过程参与更深,企业对项目前期科研、立项等阶段参与更深。政府和企业都是全程参与,双方合作的时间更长,信息也更对称。
PPP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指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对价。
PPP是以市场竞争的方式提供服务,主要集中在纯公共领域、准公共领域。PPP不仅仅是一种融资手段,而是一次体制机制变革,涉及行政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
PPP模式,也称PPP融资,或者PPP。
随着项目融资的发展,有一个词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伙或合营,又称公私协力)开始出现并越来越流行,特别是在欧洲。该词最早由英国政府于1982年提出,是指政府与私营商签订长期协议,授权私营商代替政府建设、运营或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并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本文拟对PPP的各种定义作一个综述,并论述它的理论基础。
PPP狭义定义
从各国和国际组织对PPP的理解来看,PPP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PPP泛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各种合作关系,而狭义的PPP可以理解为一系列项目融资模式的总称,包含BOT、TOT、DBFO等多种模式。狭义的PPP更加强调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分担机制和项目的衡工量值(ValueForMoney)原则。
PPP广义定义
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简写,中文直译为“公私合伙制”,简言之指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系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虽然私人部门参与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已有很长历史,但PPP术语的出现不过是近十年的事情,在此之前人们广为使用的术语是Concession、BOT、PFI等。PPP本身是一个意义非常宽泛的概念,加之意识形态的不同,要想使世界各国对PPP的确切内涵达成共识是非常困难的。德国学者NorbertPortz甚至认为"试图去总结PPP是什么或者应该是什么几乎没有任何意义,它没有固定的定义,并且也很难去考证这个含义模糊的英文单词的起源,PPP的确切含义要根据不同的案例来确定。
PPP三大特征编辑 PPP伙伴关系
PPP具有三大特征,第一是伙伴关系,这是PPP最为首要的问题。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给予授权、征收税费和收取罚款,这些事务的处理并不必然表明合作伙伴关系的真实存在和延续。比如,即使一个政府部门每天都从同一个餐饮企业订购三明治当午餐,也不能构成伙伴关系。PPP中私营部门与政府公共部门的伙伴关系与其他关系相比,独特之处就是项目目标一致。公共部门之所以和民营部门合作并形成伙伴关系,核心问题是存在一个共同的目标:在某个具体项目上,以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多最好的产品或服务的供给。私营部门是以此目标实现自身利益的追求,而公共部门则是以此目标实现公共福利和利益的追求。形成伙伴关系,首先要落实到项目目标一致之上。但这还不够,为了能够保持这种伙伴关系的长久与发展,还需要伙伴之间相互为对方考虑问题,具备另外两个显著特征: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
PPP利益共享
需明确的是,PPP中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并不是简单分享利润,还需要控制私营部门可能的高额利润,即不允许私营部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形成超额利润。其主要原因是,任何PPP项目都是带有公益性的项目,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如果双方想从中分享利润,其实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只要允许提高价格,就可以使利润大幅度提高。不过,这样做必然会带来社会公众的不满,甚至还可能会引起社会混乱。既然形式上不能与私营部门分享利润,那么,如何与私营部门实际地共享利益呢?在此,共享利益除了指共享PPP的社会成果,还包括使作为参与者的私人部门、民营企业或机构取得相对平和、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利益共享显然是伙伴关系的基础之一,如果没有利益共享,也不会有可持续的PPP类型的伙伴关系。
PPP风险共担
伙伴关系作为与市场经济规则兼容的PPP机制,利益与风险也有对应性,风险分担是利益共享之外伙伴关系的另一个基础。如果没有风险分担,也不可能形成健康而可持续的伙伴关系。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无论是私人部门还是公共部门、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没有谁会喜欢风险。即使最具冒险精神的冒险家,其实也不会喜欢风险,而是会为了利益千方百计地避免风险。
在PPP中,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理分担风险的这一特征,是其区别于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其他交易形式的显著标志。例如,政府采购过程,之所以还不能称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是因为双方在此过程中是让自己尽可能小地承担风险。而在公私伙伴关系(PPP)中,公共部门却是尽可能大地承担自己有优势方面的伴生风险,而让对方承担的风险尽可能小。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在隧道、桥梁、干道建设项目的运营中,如果因一般时间内车流量不够而导致私营部门达不到基本的预期收益,公共部门可以对其提供现金流量补贴,这种做法可以在“分担”框架下,有效控制私营部门因车流量不足而引起的经营风险。与此同时,私营部门会按其相对优势承担较多的、甚至全部的具体管理职责,而这个领域,却正是政府管理层“官僚主义低效风险”的易发领域。由此,风险得以规避。
如果每种风险都能由最善于应对该风险的合作方承担,毫无疑问,整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成本就能最小化。PPP管理模式中,更多是要突破简单化的“融资模式”理解,上升到从管理模式创新的层面上理解和总结。
PPP模式分类编辑 PPP融资性质
从广义的层面讲,公私合作(PPP)应用范围很广,从简单的,短期(有或没有投资需求)管理合同到长期合同,包括资金、规划、建设、营运、维修和资产剥离。PPP安排对需要高技能工人和大笔资金支出的大项目来说是有益的。它们对要求国家在法律上拥有服务大众的基础设施的国家来说很有用。公私合作关系资金模式是由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对拥有和维持资产负责的合作伙伴所决定。PPP广义范畴内的运作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建造、运营、移交(BOT)
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被授权在特定的时间内融资、设计、建造和运营基础设施组件(和向用户收费),在期满后,转交给公共部门的合作伙伴。
(2)民间主动融资(PFI)
PFI是对BOT项目融资的优化,指政府部门根据社会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提出需要建设的项目,通过招投标,由获得特许权的私营部门进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并在特许期(通常为30年左右)结束时将所经营的项目完好地、无债务地归还政府,而私营部门则从政府部门或接受服务方收取费用以回收成本的项目融资方式。
(3)建造、拥有、运营、移交(BOOT)
私营部门为设施项目进行融资并负责建设、拥有和经营这些设施,待期限届满,民营机构将该设施及其所有权移交给政府方。
(4)建设、移交、运营(BTO)民营机构为设施融资并负责其建设,完工后即将设施所有权移交给政府方;随后政府方再授予其经营该设施的长期合同。
(5)重构、运营、移交(ROT)
民营机构负责既有设施的运营管理以及扩建/改建项目的资金筹措、建设及其运营管理,期满将全部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部门。
(6)设计建造(DB)
在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设计和制造基础设施,以满足公共部门合作伙伴的规范,往往是固定价格。私营部门合作伙伴承担所有风险。
(7)设计、建造、融资及经营(DB-FO)
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设计,融资和构造一个新的基础设施组成部分,以长期租赁的形式,运行和维护它。当租约到期时,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将基础设施部件转交给公共部门的合作伙伴。
(8)建造、拥有、运营(BOO)
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融资、建立、拥有并永久的经营基础设施部件。公共部门合作伙伴的限制,在协议上已声明,并持续的监管。
(9)购买、建造及营运(BBO)
一段时间内,公有资产在法律上转移给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建造、租赁、营运及移交(BLOT)
(10)只投资
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通常是一个金融服务公司,投资建立基础设施,并向公共部门收取使用这些资金的利息。
PPP非融资性质(1)作业外包
政府或政府性公司通过签定外包合同方式,将某些作业性、辅助性工作委托给外部企业/个人承担和完成,以期达到集中资源和注意力于自己的核心事务的目的。一般由政府方给作业承担方付费
(2)运营与维护合同(O&M)
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根据合同,在特定的时间内,运营公有资产。公共合作伙伴保留资产的所有权。
(3)移交、运营、移交(TOT)
政府部门将拥有的设施的移交给民营机构运营,通常民营机构需要支付一笔转让款,期满后再将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方。
PPP股权产权转让
政府将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企业的部分产权/股权转让给民营机构,建立和形成多元投资和有效公司治理结构,同时政府授予新合资公司特许权,许可其在一定范围和期限内经营特定业务 PPP合资合作
政府方以企业的资产与民营机构(通常以现金方式出资)共同组建合资公司,负责原国有独资企业的经营。同样,政府将授予新合资公司特许权,许可其在一定范围和期限内经营特定业务。[2] PPP主要优点编辑 在于将市场机制引进了基础设施的投融资。不是所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都是可以商业化的,应该说大多数基础设施是不能商业化的。政府不能认为,通过市场机制运作基础设施项目等于政府全部退出投资领域。在基础设施市场化过程中,政府将不得不继续向基础设施投入一定的资金。对政府来说,在PPP项目中的投入要小于传统方式的投入,两者之间的差值是政府采用PPP方式的收益。
(1)消除费用的超支。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在初始阶段私人企业与政府共同参与项目的识别、可行性研究、设施和融资等项目建设过程,保证了项目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缩短前期工作周期,使项目费用降低。PPP模式只有当项目已经完成并得到政府批准使用后,私营部门才能开始获得收益,因此PPP模式有利于提高效率和降低工程造价,能够消除项目完工风险和资金风险。研究表明,与传统的融资模式相比,PPP项目平均为政府部门节约17%的费用,并且建设工期都能按时完成。
(2)有利于转换政府职能,减轻财政负担。政府可以从繁重的事务中脱身出来,从过去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变成一个监管的角色,从而保证质量,也可以在财政预算方面减轻政府压力。
(3)促进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利用私营部门来提供资产和服务能为政府部门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能,促进了投融资体制改革。同时,私营部门参与项目还能推动在项目设计、施工、设施管理过程等方面的革新,提高办事效率,传播最佳管理理念和经验。
(4)政府部门和民间部门可以取长补短,发挥政府公共机构和民营机构各自的优势,弥补对方身上的不足。双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可以以最有效的成本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5)使项目参与各方整合组成战略联盟,对协调各方不同的利益目标起关键作用。(6)风险分配合理。与BOT等模式不同,PPP在项目初期就可以实现风险分配,同时由于政府分担一部分风险,使风险分配更合理,减少了承建商与投资商风险,从而降低了融资难度,提高了项目融资成功的可能性。政府在分担风险的同时也拥有一定的控制权。
(7)应用范围广泛,该模式突破了引入私人企业参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组织机构的多种限制,可适用于城市供热等各类市政公用事业及道路、铁路、机场、医院、学校等。
主要内涵编辑 第一,PPP是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模式。项目PPP融资是以项目为主体的融资活动,是项目融资的一种实现形式,主要根据项目的预期收益、资产以及政府扶持措施的力度而不是项目投资人或发起人的资信来安排融资。项目经营的直接收益和通过政府扶持所转化的效益是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项目公司的资产和政府给予的有限承诺是贷款的安全保障。
第二,PPP融资模式可以使民营资本更多地参与到项目中,以提高效率,降低风险。这也正是现行项目融资模式所欠缺的。政府的公共部门与民营企业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进行全程的合作,双方共同对项目运行的整个周期负责。PPP方式的操作规则使民营企业参与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确认、设计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中来,这不仅降低了民营企业的投资风险,而且能将民营企业在投资建设中更有效率的管理方法与技术引入项目中来,还能有效地实现对项目建设与运行的控制,从而有利于降低项目建设投资的风险,较好地保障国家与民营企业各方的利益。这对缩短项目建设周期,降低项目运作成本甚至资产负债率都有值得肯定的现实意义。
第三,PPP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民营资本“有利可图”。私营部门的投资目标是寻求既能够还贷又有投资回报的项目,无利可图的基础设施项目是吸引不到民营资本的投入的。而采取PPP模式,政府可以给予私人投资者相应的政策扶持作为补偿,从而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如税收优惠、贷款担保、给予民营企业沿线土地优先开发权等。通过实施这些政策可提高民营资本投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积极性。
第四,PPP模式在减轻政府初期建设投资负担和风险的前提下,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在PPP模式下,公共部门和民营企业共同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由民营企业负责项目融资,有可能增加项目的资本金数量,进而降低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而且不但能节省政府的投资,还可以将项目的一部分风险转移给民营企业,从而减轻政府的风险。同时双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
第五篇:PPP学习心得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融资运作
课程学习心得
目前,就中国国情而言,新型城镇化建设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新型城镇化,不仅需要用好政府行政调控这只有形的手,还需要用市场调节这只无形的手。同时兼具政府部门和市场主体属性的政府投融资平台,尽快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要求,实现发展转型,显得异常重要。
结合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一般有三个特点:一是要结合项目的地区性、流域性和规模性等特点,决定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谁来投资建设;二是要结合项目的公益性或非公益性、社会性等特点,决定项目应由政府投资建设还是政府投融资平台投资建设;三是对经营性或可收费项目,政府可充分利用市场竞争和民间资本来投资建设。因此,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转型,也需要借鉴这方面的先进经验。
当前地方政府投融资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缺乏完整的法律保障体系,地方投融资平台建设不规范,融资的随意性强。由于缺乏“借、用、管、还”一体化的政府融资监管体制,地方政府如何借钱、花钱、投资效率如何,根本无法监管,这样既增大了银行业的风险,也形成了地方政府未来长期的偿还压力。二是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三是投融资运作效率偏低;四是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缺失,投融资管理简单粗放,地方政府投融资各自为政;五是地方政府债务居高不下,2008年以来地方政府通过BT、信托、融资租赁、社会集资等“影子银行”进行融资,实际上的财政隐形负债远远高于政府显性负债。至2013年上半年,各级政府性债务已达到20万亿元。
随着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化,区域的开发主体也由以政府开发为主逐渐向多元化的开发主体转变,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承担区域开发和运营,提供了机遇。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参与区域开发必须注意:
一、明确好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二、培育好自身经营的能力;
三、做好区域开发投融资规划。
从政府层面来说,减轻财政压力,提高公共产品服务供给效率、实现资金价值;从企业来说,以自由资金的杠杆效应,获得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或者通过推出机制安排保障投资回收。实现政府与社会资本建立合作关系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次体制机制变革,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
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要做好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明确适用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项目类型、采购程序、融资管理、项目监管、绩效评价等事宜。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向本级政府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大力宣传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理念和方法,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平等协商、风险分担、互利共赢的原则,科学评估公共服务需求,探索运用规范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新建或改造一批基础设施项目。
明确适宜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项目,具有价格调整机制相对灵活、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投资规模相对较大、需求长期稳定等特点,并且要优先选择收费定价机制透明、有稳定现金流的项目。
完善项目支持政策。积极引入信誉好、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示范项目建设和运营。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为示范项目提供融资、保险等金融服务。政府部门可以结合自身财力状况,因地制宜地给予示范项目前期费用补贴、资本补助等多种形式的资金支持。在与社会资本协商确定项目财政支出责任时,政府部门要对各种形式的资金支持给予统筹,综合考虑项目风险等因素合理确定资金支持方式和力度,切实考虑社会资本合理收益。
面对当前经济发展与金融体制改革的形势,我们不仅要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促进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完善财政投入及管理方式,尽快形成有利于促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发展的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