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风电机风能利用率研究(总结报告)
XXX公司
风能利用率研究总结报告
XXX公司下属于XX集团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是华电新能源首个投产的XX风力发电场,总装机容量120MW,随着XX风电场一期和扩建项目的陆续投产,XX公司下属风电装机容量将超过500MW,风电机组将达到350台以上。随着风电场规模的增加,风电机的运行工况及效益指标日益重要,虽然风电机实施监控系统可以记录风电机出力曲线,但不能全面反映风电机出力的运行工况,无法实现与标准功率出力曲线进行综合计算和比较,实现公司机组运行出力最大化。
因此,需要迫切研究风电场风电机根据实际风资源情况综合计算风能利用提高率应用系统,以实现与风电机厂家提供的风电机标准功率曲线进行比较。逐步加强风电场技术管理水平是电网对风电场风电机控制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风电场较为薄弱网架条件下,研究风电机组实际风功率曲线是了解和掌握,风电机利用设备情况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目前国内外对于风功率曲线的计算方式比较复杂,国外也只有为数不多的不知名可研机构对风功率曲线专门研究,核实功率曲线费用很高,且数据利用价值低。
风电机可利用率研究是根据统计学概率而作的基础性研究,通过风电机实际参考的功率曲线和风机厂家标准功率曲线比对计算,得到符合实际的功率曲线值。XXX公司下属于XX集团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华电新能源首个投产的XX风力发电场,总装机容量120MW,随着XX风电场一期和扩建项目的陆续投产,XX公司下属风电装机容量将超过500MW,风电机组将达到350台以上,有经营风电场的丰富经验,已收集了大量各种风力发电机组全工况资料,包括环境条件、风能变化情况以及电网网侧各项技术参数、测试方法及手段的相关资料,在风电场建设、运行及管理等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系统应用C/S或者B/S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计算机语言、网络通讯等技术,支持目前主流关系型数据库,可实现查询、分析、整理等功能,提供数据列表的动态过滤、动态排序,数据可实现EXCEL导出功能,以及实现公司与风场的远程控制。
2、本系统主要考虑将风速和出力作为系统的输入,通过系统的概率和积分统计,不断进行修正和校正,采用线性回归法对风电机OPC数据库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根据非参数估计的思想,建立风速—风电功率转换模型。
3、风电机实测功率数据进行有效性分析,分时间阶段作为模型实测的基本数据,以真正提高风电机功率分析的准确性,避免由于数据库数据覆盖率小而失真,减小误差。
4、系统管理模块可实现对系统的设计、配置等功能,包括设计工作流程,规划用户使用权限,对系统内的标准参数和运营参数进行配置,对系统辅助应用程序进行设置等。同时,软件系统预留扩展接口,保证系统的可延续性,可以对管理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扩展。
应用风电场风电机实际风能利用率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和效益:
1、确保设备稳定
随着风电场规模的增加,风电机的运行工况及效益指标日益重要,通过该系统实现与标准功率出力曲线进行综合计算和比较,及时掌握生产设备的运行工况,确保风电场机组运行出力最大化。
2、提供决策依据
为将来实现风功率预测做依据,指导风电企业做好年度及月度等各项生产计划;
3、积累管理经验
系统形成的生产管理数据库,包含了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经验和数据,完成了企业生产管理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有效利用。这些经验的积累,还可为今后风电场的建设运营提出可行性建议,同时可对新员工知识积累和成长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4、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
风电场风电机实际风能利用率系统,对风电场的预防性和计划性维修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风机故障率,缩短设备维修时间,提高风机的可靠性、降低生产成本。本项目成功实施后,可在XX集团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所属各风电公司进行大力推广,为XX集团风电产业的生产管理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其效益是巨大的。
XXX公司
2012年2月13日
第二篇:木材利用率总结报告
木材利用率总结报告
影响利用率的因素 外部因素:
1、产品开发设计时,部件净厚与板材规格匹配性。如国内BAL05系列衣厨门横、门竖净厚22,用25板材下料厚度达不到要求,用32板材下料造成浪费。
2、产品开发设计时规格的标准化,同种材质、同系列或同类型的部件标准统一。
同样是门横、门数净后有20、25 同样是面框封边有40、38。
3、板材的质量、等级影响。如:采购2级红橡板材,从中挑选出好板材生产1级产品。
乌克兰曲柳心材占板材比例较大,而心材普遍发黑、发黄不符合加工PCS产品质量要求。内部因素:
1、员工的生产技能。如截板技能、画线的技能、选板技能、拼板技能等各工序操作技能,技能过低将导致生产浪费,最终浪费利用率。
2、生产下料工艺。如:应该打截的部件却在线上截板。
3、设备的精密度。单片锯使用350元锯片加工中存在缝口不严,使用750的锯片没有类试的问题。
4、余料的合理利用。每道工序都会产生余料,如何合理的使用余料对利用率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5、质量的控制。控制好质量标准可避免批量不良、批量返工,减少二次返工带来的浪费。
6、机加分厂加工精度。
第三篇:电机总结报告
电机事业部质量体系运行总结报告
自今年公司开始运行ISO/TS16949:2009标准以来,我部门办严格要求自己按照TS16949标准的要求去做。
下面是对我们具体工作的一些总结:
一、质量目标实现情况。
电机事业部自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间各项质量指标全部达成预定目标。
二、生产制造过程业绩指标完成情况。
电机事业部自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间综合成品率、一次交检合格率均达到指标要求。
三、其他方面。
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公司相关部门配合一起解决,大家一起进步。
电机事业部
2016年3月15日
第四篇:电机生产认知实习总结报告
电机生产认知实习总结报告
实习目的:认知电机的结构和知道其工作原理
实习内容:电机基本工作原理:
电机是用来实现机械能与电能之间转换的电磁机械,其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定律和电磁力定律。电磁感应定律指出,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运动时将感应电动势;电磁力定律指出,处于磁场中的载流导体将受到电磁力的作用,如以下二式:
电磁感应定律
e=BLv
电磁力定律
f=BLi
直流电机包括直流电动机和直流发电机。二者的工作原理分别是:直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当原动机拖动电枢线圈旋转时,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方向不断改变,但通过换向器和电刷的作用,在电刷A B间输出的电动势的 方向是不变的,即为直流电动势。若在电刷 A B间接入负载,发电机就能向负载提供直流电能。
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虽然直流电动机电枢绕组线圈中流通的电流为交变的,但N极和S极下所受力的方向并为发生改变,产生的电磁转矩却是单方向的,因此电枢的转动方向仍保持不变。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是由换向器和电刷来完成的。
在实际直流电动机中,有许多线圈牢固地嵌放在电枢铁磁槽中。当线圈(导体)中通过电流时,处在磁场中的导体因受到电磁力而运动,即带动整个电枢旋转,通过转轴便可带动工作机械。
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
直流电机在结构上主要有可旋转部分和静止部分。可旋转部分称为转子或电枢,静止部分称为定子。定子与转子之间有间隙,称为气隙。定子部分包括主磁极 换向器 电刷装置 机座 端盖和轴承等部件;转子部分包括电枢铁芯 按电磁绕组 换向器 转轴 风扇和支架等部分。
定子部分
定子的作用是生产磁场和作为电机的机械支架
主磁极:主磁极的作用是产生一个恒定的主磁场。主磁极有铁芯和励磁绕组两部分组成整个磁极用螺钉固定在机座上。主磁极可为一对两对或更按下对数。为了保证各级励磁电流严格相等,励磁绕组相互间一般采取串联,而且在连接时要保证NS及间隔排列。
换向极:换向极有铁芯和套在铁芯上的绕组构成。换向极通常安装在两个相邻主磁极的中心线处,所以又称间极。其级数一般与主磁极极数相等,也用螺钉固定在机加上。
电刷装置:电刷与换向器配合可以把转动的电枢绕组和外电路连接,并把电枢绕组中的交流量转变成电刷端的直流量。电刷装置中主要由电刷、刷握、刷杆、刷杆做及铜丝辫等零件构成。电刷组的个数,一般等于主磁极的个数。
机座:机座既可以固定主磁极、换向级、端盖等,又是电机磁路的一部分(称为磁轭)。机座一般用铸钢或厚钢板焊接而成,它具有良好的导磁性能
和机械强度。
端盖:机座的两边各有一个端盖,它的中心部分装有轴承,用来支持转子,电刷架也固定在端盖上。
转子部分
转子是直流电机的重要部件。由于在转子绕组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和电磁转矩,因此转子是机械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枢纽,也称其为电枢。
电枢铁心:电枢铁芯是电机磁路的一部分。为了减少涡流损失,电枢铁芯一般用0.5mm厚、两边涂有绝缘漆的硅钢片冲片叠压而成,电枢铁心固定在转轴或电枢支架上,与轴一起旋转。
电枢绕组:是直流电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产生感应电动势和电磁转矩,使电机实现机电能量的转换。
电枢绕组通常是用绝缘导线绕城的多个线圈按一定规律连接而成。组成线圈各个导体嵌放在电枢铁芯槽内,而线圈端部固定连接在对应的换向片上。
换向器:在电动机中的作用是将电刷两端的直流电流转换为绕组内的交流电流;在发电机中,它的作用是将绕组内的交变电动势转换为电刷两端的直流电动势。换向器是由多个紧压在一起的梯形图片构成的一个圆筒,片雨片之间用一层薄云母绝缘,电枢绕组的每个线圈两端分别接至两个换向片
上。换向器是直流电动机的重要部件,它通过与电刷的摩擦接触,将加于两个电刷之间的直流电流变换成为绕组内部的交流电流,以便形成固定方向的电磁转矩。
风扇、转轴和支架:风扇为自冷式电机中冷却气流的主要来源,可防止电机温升过高。转轴是电枢的主要支撑件,它传送转矩、承受重量及各种电磁力,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支架是大型电机电枢组件的支撑件,有利于通风和减轻重量。
实习体会:我们应该注重实践还要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快更好的完成任务。而且通过这一次的实训,更加使我认识到无论做什么都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训下来,也培养了我们的胆大、心细、谨慎的态度,因为我们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是容不得丝毫马虎的。如低压电路的使用就要讲用电的安全,不许用手触及各电器原件的带电部分及电动机的转动部分,必须要把小心谨慎培养成一种习惯。
通过这次实训为我们以后进入岗位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些东西必将使我们受益终生。在此衷心感谢在实训过程中老师对我的耐心指导也感谢同学对我的帮助。谢谢
第五篇: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方法及新技术研究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方法及新技术研究
作者 单飞新农村 2013年12期
从1980年起,中国化肥施用量以年均4%的速度增长,但利用率较低,化肥通过挥发、淋溶和径流等途径损失巨大,化肥的大量损失还引起地表水富营养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充分发挥化肥的作用,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 中国肥料利用率现状
肥料利用率是衡量肥料施用是否合理的一项重要指标。大范围肥料利用率的结果一般通过两个渠道获得:一是从宏观的角度估算而来。具体做法是根据各地区化肥施用量和粮食产量的数据,从不同年份单位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和施肥量的变化,求出相应不施肥产量和通过施肥可以达到的最高产量,以上述结果为基础计算出化肥利用率。这种方法计算出的肥料利用率与田间实际测定结果往往有一定出入。二是汇总大量的田间试验结果。目前,多数研究都是根据田间试验的结果汇总而来的。由于田间试验受土壤、水分、气候等多种条件的影响,因此,不同地区、不同作物肥料利用率大田试验结果相差较大,需要汇总大量试验结果。据统计,中国小麦、水稻和玉米对氮肥的利用率在28%-41%之间,但磷肥的当季利用率却比氮肥、钾肥低,因为磷肥在土壤中容易与铁离子、铝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沉淀并累积在土壤中。根据大田试验、盆栽试验包括同位素示踪试验的结果统计表明,磷肥的当季利用率大体在10%-25%左右,钾肥当季利用率在50%左右。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方法
传统的、在农业生产中较为普及的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方法可概括如下:
2、1合理的氮肥施用量。当氮肥的施用水平较低时,农作物产量与氮肥用量成正相关,当氮肥的施用超过一定量时,农作物产量不再增加反而下降;此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氮肥通过各种途径的损失也会不断增加,氮肥利用率就会下降。因此,氮肥施用量要控制在经济最佳施氮量以内。
2、2肥水调控技术。肥水是土壤中氮运转及作物氮吸收过程中的关键因子,生产上要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特点,制定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和水分供应量,只有综合运筹才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
2、3氮肥深施及分次施肥。氮肥深施能够减少养分的挥发损失并促进农作物持久有效地吸收利用养分,试验结果表明,碳铵或尿素深施增产效果比表施高2.7%-11.6%左右,氮肥利用率也可提高7.2%-12.8%。根据农作物的不同生育期分次、定量地进行施肥,能够有效减少一次施肥造成的损失,从而提高氮肥利用率。
2、4平衡施肥。是依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并采用相应科学施用方法的施肥技术。平衡施肥技术要点在于不同种类营养元素的种类和比例的调节及作物不同生长时期肥料供应的强度与作物需求的平衡。
提高肥料利用率新技术研究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叶绿素仪的运用、缓控释肥料的运用、农田养分精准管理技术等技术已经或正在逐步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来,为减少肥料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1叶绿素仪(SPAD)进行作物营养诊断并推荐施肥。叶绿素仪工作原理是利用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含氮量的关系来确定作物的氮素营养状况。对于种植者来说,通过这种仪器就能够知道作物的氮需求量,从而控制氮肥的供应在恰当的数量上,有利于合理施用氮肥,提高氮的利用率。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作物产量不减少的前提下,可以减少10%的氮肥用量。
3、2缓控释肥料运用。缓控释肥料是采用各种机制对常规肥料的水溶性进行控制,通过对肥料养分释放强度、时间等的有效控制,使肥料养分的释放强度和时间与农作物吸收养分的规律基本吻合,起到了促进土地养分供给、保障植物养分需求、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的作用。
3、3农田养分精准管理技术。精准农业是现代空间信息技术与农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次农业技术革命。它根据每一操作单元的具体情况,精细准确地确定田间物资投入量并进行田间管理,根据土壤状况和农作物的需肥规律,在农作物的整个生长期进行适时、适量地精准施肥,以满足农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对养分的需求,争取以最少的肥料投入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化肥利用率。
3、4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的使用。尿素每年的施用量占中国化学氮肥的一半以上,土壤的尿素经土壤脲酶的水解作用,易造成NH3的挥发,不光经济损失严重,而且还污染环境。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的作用就是通过延缓尿素的水解,来延长尿素在土壤中的扩散时间,既达到了降低土壤溶液中NH4+和NH3的浓度的作用,又减少了NH3的挥发。提高肥料利用率技术研究展望
当今中国面临着人口不断增长、耕地日益减少和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严峻现实,如何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并减轻对环境的压力,建议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4、1加快新型肥料研制及常规肥料升级,研制低成本、高性能包膜材料和高效缓,控释作物专用肥料,制定缓,控释肥料环境评价和质量标准;开展有机肥高温、快速发酵与除臭复合菌群筛选和组合研究;进行高效造粒黏结剂工艺研发,进行有机和有机、无机复合肥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加快新型液体肥料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4、2研究作物养分高效利用的生态和生理学机理,研发作物高产、高效施肥新技术,集成和提升作物高产、高效、优质和环保的养分资源管理技术体系。
4、3研究作物基因型营养元素效率差异的生理和遗传机制,应用生物技术改良作物营养遗传性状,筛选和培育具有养分高效利用基因型的农作物优良新品种,实现植物营养性状改良,从而提高作物养分利用效率。
4、4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全国和不同地区养分资源高效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和监测平台,实时掌握全国和各主要农区主要作物对各种肥料的效应和土壤养分状况;建立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科学施肥决策系统和环境评估预警系统,实现肥料资源在全国和区域范围内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