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外科核心制度

时间:2019-05-12 16:40: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伤外科核心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伤外科核心制度》。

第一篇:创伤外科核心制度

创伤外科核心制度

目 录

一、危重病人报告访视制度

二、异常医疗信息请示报告制度

三、科室值班人员紧急替代制度

四、临时改变治疗方案或更改手术方式报告授权程序

五、科室疑难患者诊治方案确认的流程

六、住院患者诊疗方案临时改变时决定的程序

七、关于紧急封存患者病历及反应标本的程序

1、关于封存患者病历前的准备程序

2、关于封存患者病历的程序

3、关于封存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反应标本的程序

八、科室防范医疗纠纷及事故发生的重点措施

九、批量突发意外伤害事件抢救应急预案流程

十、处理急危重症患者流程预案

十一、院内紧急意外事件应急预案

十二、医师基本规范

十三、临床住院医师工作规范

十四、查房规范 十五、三级查房规范

十六、教学查房规范

十七、临床合理用药规范

十八、危机管理制度

十九、危重病人管理制度

二十、围手术期质量关键过程流程 二

十一、危重患者质量关键过程流程 二

十二、药物不良及输血反应质量控制流程 二

十三、有创诊疗操作质量关键过程流程 二

十四、120、急诊科、手术室专项监管制度 二

十五、手术过程管理规范 二

十六、手术安全管理制度

创伤外科核心制度

次临床应用时。

五、需紧急手术的病人无行为能力且单位领导和家属不在时。

六、增补、修改医院规章制度,技术操作常规时。

七、副主任医师以上或特殊工种的医务人员因公出差、院外会诊、接受院外任务时。

八、病人在输血过程中发生严重输血反应时。

九、发生局部院内感染、疾病流行或发现特殊疾病病例、特殊症状病例时。

十、在医务活动中,存在难以处理的突发情况时。违反上述规定者责任自负。

创伤外科科室值班人员紧急替代制度

白天:如因工作繁忙而人员不足,或当班医务人员因意外情况不能坚持完成工作时,由其下一级医师替代完成;若后者没有能力完成该诊疗操作,则需向科主任报告,请求派相应的人员替代,如有必要,可报告业务部或院领导,予以协调解决。

夜间及节假日:当遇到人员不足,或当班人员因故不能坚持完成工作时,由当班人员负责联系听班人员接替,并报告科主任,如有必要可报告院总值班或院领导,予以协调解决。

创伤外科临时改变治疗方案或更改手术方式报告授权程序

若临床治疗或手术过程中发现与原定方案有明显改变,则由现场经治医师即刻向上级医生报告,若上级医师处理不了时,则上报科主任、业务部或院领导;

得到指示后,还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情况,征得到病人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能继续进行治疗或手术。

创伤外科科室疑难患者诊治方案确认的流程

1、疑难患者入院24h内应尽快指定主管住院医师,并由该住院医师24h内完成住院记录,制定诊疗方案,如常规检查,常规治疗,每日2次查房,并做好病历记录。主管住院医师有责任提醒主治医师对新住院疑难患者查房。

2、主治医师及时对新入院疑难患者查房,并指示诊断和进一步针对性诊治方案,如重要检查,特殊药物治疗,手术方案等。主治医师每日查房1次。并尽快向病区主任或副主任医师汇报。

3、疑难患者入院1d内有副主任以上医师查房,进一步确认、补充、修改诊治方案。副主任(主任)医师每周查房1次。

4、对疑难病例必须经过全科病例讨论(急诊、抢救手术除外),以最终确诊,并明确治疗、手术方案。讨论须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主持,相关医师参加,病历中应详细记录。讨论前经治医师应准备好相关材料,必要时检索文献。对科内讨论不能明确诊治方案的患者,应报告院方(业务

创伤外科核心制度

4、主管病历为: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等。

5、封存的病历由业务部保管,晚间及节假日由院总值班保管,次日或节假日后移交业务部。

6、如为抢救患者,病历应在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补齐。

三、关于封存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反应标本的程序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凡申请封存引起不良反应的输液、输血、注射、药物时,程序如下:

1、患者在医院期间进行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治疗时,发生不良后果。要当场将标本保存,注明使用日期、时间、药物名称、给药途径。

2、疑似由于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的不良后果时,科室应向业务部(晚间及节假日向总值班)报告。同时由护士长报告护理部。

3、科室医务人员、患者本人或其代理人,需共同在场的情况下,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

4、封存标本需要在封口处加盖科室图章,同时注明封存日期和时间。

5、封存标本由业务部保管,晚间及节假日由院总值班保管,次日或节假日后移交业务部。

6、需要进行检查的标本,应当到由医患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7、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检验机构时,由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8、对封存标本进行启封时,应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在场。

9、疑似输血引起的不良后果,科室要对血液立即进行封存保留,并向业务部汇报,同时通知院血库,由院方与提供该血液的采供血机构联系。

创伤外科防范医疗纠纷及事故发生的重点措施

1、严格落实医疗制度及操作规程,对住院医师进行系统培训,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及个人业务素质。

2、加强业务学习及基本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3、加强质量安全意识教育,严格质量关键过程流程管理,增强职业忧患意识。

4、加强服务意识教育,全面转变服务态度,突出“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

5、严格落实各项告知制度,加强对高危关键环节、“纠纷高发人群”的关注;患者及家属沟通的能力和技巧,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要解答清楚,不留死角。

6、定期召开科内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会议,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整改措施,确保各项工作的不断提高与持续改进。

创伤外科核心制度

7、确保各种医疗、急救设备状态良好,随时投入使用。对需外借设备明确借用渠道、流程。若需其他部门、科室间合作,必要时应请业务部协调,避免向患方暴露医院内部分歧。

8、及时追踪重要化验检查结果,并妥善保存。

9、若需手术则必须进行数千讨论(急诊、抢救性手术除外),由科主任主持,术者必须参加,填写术前讨论单,病历中做详细记载。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14岁以下患者手术前应有儿科会诊。手术记录在术后24h内完成,术者需亲自书写或审阅手术记录并签字。

10、注意用药原则,药物禁忌、药物不良反应、应用贵重药、自费药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

11、做好知青同意书工作,向患者家属或其委托人交待病情,告知患者或家属下列情况:(1)诊断、拟行检查、预后、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治疗矛盾、重要的药物不良反应;(2)诊治可能引起的医源性不良后果及可能采取的矫正措施;(3)植人物;

(4)需使用的贵重药品和其他需患方承担的费用;(5)手术、麻醉及其他侵袭性操作的实施情况;(6)术中发现与术前诊断不符;(7)切除术前未交代的脏器;(8)搬动患者可能造成危险;

(9)有创操作需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后,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以示确定。

(10)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时,应注意内容始终连贯一致,如产生医疗纠纷,应及时报告科主任或业务部,以做好病情解释等各项工作。

(11)因病情需要转科时,应与转出科室取得联系,做好准备再行转科,并于当天完成转科记录。

12、强化制度保障

(1)切实落实首诊负责制:在接诊危重患者后首诊医师要迅速到达患者身边,询问病史、检查患者并做初步诊断,开出抢救治疗医嘱,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治疗时机。需要紧急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手术医师要完成必要的病理资料的记录。紧急情况确无时间的可以在术后6h内据实补记医嘱和病历,但是记录应以患者实际开始接受治疗时间为准,而不是从手术后开始。(2)强化医务人员的告知意识;做出初步诊断后,首诊医师要立即向患者、近亲属或其法定代理人告知病情、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下一步需要进行的检查或治疗,并请其签字备查。对需要外出进行的检查或治疗,要明确告知其并发症和危险程度,取得其同意和签字,必要时,派人陪同患者进行检查。凡是应该告知未告知,告知不详细,应记录未记录或记录不及时、不详细,应陪同未陪同,应会诊未会诊或会诊不及时等,一旦发生纠纷后果,由主管或值班医师负主要责任,创伤外科核心制度

员到达后,回报情况和提供有关线索。

二、做好善后工作

1、当公安、保卫人员查清死者的死亡原因后,应及时做好与社会的沟通工作。

2、如死者是来院就医或探视患者者,应尽快与患者技术及单位取得联系,详细说明死亡原因。

3、做好周围群众及住院患者的解释工作,打消大家的猜疑与恐惧心理。

创伤外科医师基本规范

1、病员主管医师必须明确告知患者自己的姓名,了解病史,完成体格检查,门诊住院患者在患者入院后及时查看患者、开医嘱并于8h之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向上级医师回报病情,请示诊治意见。

2、按医院要求及时完成住院志或住院病历。病历记录应用钢笔书写,文字要求清楚、整洁、无涂改,需要更改时应划线、签字并将改写内容注明旁边。病历内容应准确、属实、完整。诊断、手术应按照统一的疾病和手术分类名称填写。

3、大病统筹、公疗、医保性质患者,如需行特种检查、治疗,应用贵重药品者,必须事先经上级医师同意后,按医保要求与家属谈话签字并填写审批表审批后执行。

4、认真及时书写病程日志,必须明确体现三级医师查房,并详细、准确记录。

5、尽快完善术前各项检查,术前由术者或本院主治以上医师约请病员或家属来院,按签字单详细介绍手术及其并发症,完成手术签字;还应按医院要求完成委托书、有创检查、某些特殊检查及输血同意单。

6、较大手术者(急诊手术除外)需填写术前讨论单,并请上级医师签字审核,提交科内讨论。要求所有手术写“术前小结”。

7、对全科查房及术前讨论,各级医师应做好充分准备,如:病历、术前讨论单、各种检查报告、影响学检查片子、所需检查器材等,并告知患者等待检查。

8、术后主管医师应向主班护士交代手术经过,并尽快完成术后志的书写。上级医师向家属交代病情。

9、术后患者合理用药,严格按各病区规定或各专业组规定使用;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操作及一次性用品准确、严格记帐,做到不多记、不漏帐。

10、患者住院,主管医师应在48h内完成病历首页的填写及诊断证明;出院带药必须严格按要求开具处方。

11、全体医师按时上下班,不得迟到或早退。有事、有病须向病房主任请假。每日上午8:00按时参加早交班(与护士一起),每日下午5:00按时全科晚交班。各级医师各尽其责,遵守岗

创伤外科核心制度

出、完整准确。病程记录要及时,应能准确反映病情变化、治疗效果、上级医师的查房意见。对长期住院患者,要定期书写病情小结合重整医嘱。对死亡、转科、会诊、交接班和出院患者,都要有完整的病历手续。负责检查修改和补充实习医师所写的抢救原则。

11、住院医师通过门诊和急诊轮转,能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可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物理诊断;做到检查操作正规;病历描述正确扼要;能掌握本科的基本操作和治疗常规;能独立处理本科一般的疾病和操作,初步掌握本科一般危重患者的抢救原则。

12、高年资助元医师担负带教低年资住院医师的责任,所有住院医师都有带教实习医师的责任。住院医师要结合实际病例主动进行文献复习,提高对问题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培养清晰的思路和表达能力,积极参加科内外的业务学习和学术活动。

13、较好地掌握一门外语。要求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每年完成1~2份临床病例分析或文献综述。

14、自觉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尊重上级医师,执行上级医师医嘱,服从上级医师的指导,做好医护配合,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15、所有住院医师都应该接受医院和科室考核,并经过总住院医师阶段的训练为晋升主治医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伤外科查房规范

1、科主任查房规范

(1)科主任每周查房1次,常规安排在每周三或周五上午。

(2)参加人员包括科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和护士长、责任护士以及有关人员。

(3)查房程序,由科主任带领巡视病房,对重点患者进行床旁问诊和查体,随后集中进行讨论。讨论首先由经治医师报告病历,介绍病情,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再由各级医师对有关问题发表意见,进行充分的讨论;最后由科主任总结,对有关问题进行解答,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做出明确的指示,并在病历中科主任查房意见上做记录和签字。

(4)科主任查房要解决疑难病例、危重患者和审查新入院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和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和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和护理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定期做学术讲座,介绍本学科的新进展和本科室的科研成果。

(5)由病房组长或指定医师对科主任查房做查房记录并存档,经治医师在病历上做相应记录,各级医师对科主任查房指示要认真执行并及时反馈。

2、主治医师查房规范

创伤外科核心制度

患者。

(3)急诊二线和一线对急诊留观的所有患者都应认真检查和讨论,分析各项检查结果,尽快明确诊断,决定治疗方案。对诊断不明、危重和需要手术的患者应尽快收入病房。(4)每晚值班二线必须进行晚查房(下午6:00),掌握留观患者情况,及时收治患者。

6、行政查房规范 院领导及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可有计划地定期参加各科室查房,检查了解患者治疗情况和临床工作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创伤外科三级查房规范

一、科室查房和全院性查房

科室查房又分为全科性查房和医疗组查房。全科性查房一般每月1次,由科主任或指定的学科负责人主持,全体医师(含轮转医师、研究生、进修医师、实习医师)、护士长及有关责任护士参加。

医疗组查房一般每周1次,由医疗组(区)负责人主持,组内人员参加。

在有多个专业的大学科,也可以安排科主任或学科带头人,分别在不同时间对不同的专业组进行三级查房,原则上每个专业每周必须进行1次三级查房。

全院性查房根据需要不定期举行。

二、查房内容和要求

1、三级查房应突出专业学术性和疾病诊治的系统性,应结合具体病例密切联系相关的基础理论、临床知识和国内外进展,做到解决实际问题与提高诊疗水平相结合。查房主持人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采用外语查房或讨论,以提高各级医师外语应用能力。

2、三级查房病例应具有较大的疑难度,重点解决诊疗中的疑难问题。带教教师应知道轮转医师、研究生、进修医师、实习医师熟练、掌握查房有关的各项工作,不但要注意提高他们的临床理论水平和诊治实践能力,还要通过查房传带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学风。

3、进入病房时,查房主持人由经治医师陪同走在前面,其余人员一般按专业技术职务依次相随,队形不要过于松散,应保持肃静。进入病房后,主持人立于患者右侧,经治医师及其上级医师位于患者左侧。主任查房时,责任护士应备托盘及手电、叩诊锤、小手巾、酒精棉球、压舌板等常用查房器具,立于查房主持人的侧后方。如有院领导、来访专家或专业技术职务较高的同行参加,则由主持人邀其靠近床边。

4、全院性查房一般具有会诊和观摩性质,由院领导或院领导指派科室主任主持。机关及其特有关单位人员随同参加,以便了解病房管理情况、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查房后各项工作的落实。院领导主持查房时,科主任与护士长应陪同左右,其余人员站位同上。

创伤外科核心制度

3、教学查房病历应具有典型性,应有一定数量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解决的疑难问题要明确。带教教师应知道轮转医师、研究生、进修医师、实习医师熟悉、掌握教学查房有关的各项工作,不但要注意提高他们的临床理论水平和诊治实践能力,还要通过教学查房传带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学风。

4、进入病区时,查房主持人由经治医师陪同走在前面,其余人员一般按专业技术职务依次相随,队形不咬过于松散,应保持肃静。进入病区后,主持人立于患者右侧,经治医师及其上级医师位于患者左侧。主任查房时,责任护士应备托盘及手电、叩诊锤、小手巾、酒精棉球、压舌板等常用查房器具立于查房主持人的侧后方。如有院领导、来访专家或专业技术职务较高的同行参加,则由主持人邀其靠近床边。

5、全院性查房一般具有会诊和观摩性质,由院领导或院领导指派科室主任主持。机关及其特有关单位人员随同参加,以便了解病房管理情况、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查房后各项工作的落实。院领导主持查房时,科主任与护士长应陪同左右,其余人员站位同上。

6、人员就位后,由经治医师向查房主持人主动报告病历。病历报告要求简明扼要,实事求是,问题突出。上级医师可作简要纠正或补充,并据实回答主持人所提出的问题。主持人查体或查阅有关检查结果时,经治医师、护士长应主动协助配合,保证查房工作和谐有序。

7、查视患者后,病例讨论可在病区走廊或医师办公室进行。一般先由经治医师就所查患者的病史特点、诊断、治疗及存在的问题做较系统的发言,上级医师作纠正和补充发言,其余人员应积极发表个人意见,论点鲜明、各抒己见,最后由主持人集中大家意见做总结发言。主持人的发言应对病例的诊治问题有明确态度和指示,可扼要讲授与病例有关的个人经验体会及进展情况等。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应在讨论中大胆发言,提出问题,经治医师应对讨论发言做完整记录。

二、注意事项

1、查房主持人应于查房前2~3d(组内查房前1~2d)告知住院总医师,并将查房内容和查房病例通知所属人员(含轮转医师、进修医师、研究生、实习医师)。所查病例的经治医师必须事先熟练病情,准备好各项有关资料,总结提出诊治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做好病情报告准备。参加人员均应做好发言准备。

2、参加查房人员要求仪表整洁、举止端庄稳重,在病房中不得依靠病床及围墙,病历及检查器材、X线片等要按规定在病历车上或拿在手上,不得放在病床上。

3、查房中应注意保密,不得在患者面前随意谈论其病情,更不允许对患者的诊断治疗情况乱发议论。患者不该知道的病情及讨论中有关诊断治疗的不同意见一律不得对外泄露。

创伤外科核心制度

96小时内停用,特殊感染按规定疗程执行。

(7)提倡选用口服给药途径。病情允许时,抗菌药物应该由静脉给药转换为口服序贯治疗。(8)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皮肤、黏膜局部用药。

(9)严格掌握联合用药的指征和原则,以期达到协同抗菌效果和减少耐药菌的产生。(10)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需充分考虑感染发生的可能、预防用药的效果、耐药菌的产生、二重感染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价格及病人的易感染性等多种因素,再决定是否应用。

(11)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注意与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12)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均应密切观察药物疗效、毒副作用,并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对较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更应重视细菌动态变化和药敏试验结果,防止菌群失调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四、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原则

(1)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目的在于防止一、二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不能无目的地联合选用多种药物预防多种细菌感染。

(2)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必须充分权衡感染发生的可能性、预防的效果、耐药菌的产生、二重感染、不良反应等各种因素后决定是否采用。

(3)已明确为单纯性病毒感染者,不需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4)预防性应用的抗菌药物应具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给药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5)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

①患者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可能有效。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缓解者(如免疫缺陷者),预防用药应尽量不用或少用。对免疫缺陷患者,宜严密观察其病情,一旦出现感染征兆时,在送检有关标本作培养的同时,首先给予经验治疗。

②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的情况: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6)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①外科手术前或手术时应用抗菌药物病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技术和无菌操作。

②围手术其用药必须根据手术部位、可能致病菌、手术污染程度、手术创伤程度、手术持续时间、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及半衰期等综合因素,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其预防用药原则如下: a.清洁手术: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方可考虑。(a)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b)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c)异物植入手术;(d)高龄或免疫缺陷等高危人群。

创伤外科核心制度

妊娠期应用药物时须考虑:药物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妊娠期妇女药代动力学变化等因素,避免不必要的用药,在必须用药时,要明确妊娠周数,采用风险/效果之比最小的药物;必要时,要告知病人继续妊娠可能引起的风险。(5)哺乳期妇女给予抗菌药物时的注意事项

是否必须使用药物;适用最安全的药物;调整用药于哺乳时间,如哺乳结束后立即用药,或在婴儿较长睡眠前用药,将婴儿可能接触药物的量降至最低。(6)老年人使用药物时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使用药物时,要结合老年人的特点合理使用药物。

①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用药后疗效、肾功能(肾清除率),调整用药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防止发生蓄积或依赖性。②排除忌用药物。③使用不良反应小的药物

④注意所用药物是否发生相互作用。

⑤注意老年人用药依从性差的特点,防止误服、漏服。⑥选用合适的药物剂型。

创伤外科危重病人管理制度

一、各科在医师交班本上应重点对危重病人进行交接班,记录内容。

二、医师下班前除做好病历记录外,必须将此危重病人情况及治疗、观察重点记录在交班本上,向值班医师以书面及床头两种形式交班,不得仅做口头交班。

三、危重病人的主管医师必须向上级医师汇报。上级医师必须查看病人,并由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记录在病历中。对治疗有困难者,应请示科主任进行全科会诊,讨论治疗抢救方案。

四、除危重病人所在科室外,相关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必须给予充分配合,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或拒绝。

五、重大或涉及多科抢救时,除报本科主任外,还应及时上报业务部,下班后或节假日报院总值班。

六、业务部收到《危重病人报告书》后,必须立即下科室,对危重病人进行访视。重点病人视病情向主管院长汇报。

创伤外科危机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院的危机管理,规范医院对于医疗过程中突发危机的处理,提高应对危机的水平,现就输血反应、严重用药错误、严重的术后诊断与术前诊断不符、严重的麻醉事故、严重的药品

创伤外科核心制度

13、医师、护士对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应及时做好记录,交接班采用书面、床头两种形式,不得仅做口头交班。

创伤外科危重患者质量关键过程流程

1、危重患者入院时,门急诊护士应提前通知所住病区做好接诊准备,并安排导医人员护送患者到病区,病情严重者接诊医师应陪同前往,以防不测,并与病区值班医师进行病情及处理情况交接。

2、病区护士接到危重患者住院通知后,应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准备接诊。

3、危重患者入院时,护士应准备出适合抢救的环境和仪器、物品。

4、护士长协调、安排人员,必要时组织成立专人特护小组。

5、入院时护士要了解危重患者病情,查看患者神志、皮肤、粘膜、口腔、肢体等情况。

6、氧气吸入保持鼻导管通畅,开放人工气道患者护士应及时有效清除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患者行机械通气时,护士应密切注意临床观察指标。

7、监测患者血压、呼吸、意识、面色、皮肤、末梢循环及有无紫绀等。

8、留置尿管、胃管者观察引流物色、量、性质。详细准确记录出入量。

9、护士医嘱严格执行各种操作及治疗,用药注意三查七对,差错发生。

10、及时准确采集各种血、尿、便、痰及引流物标本并及时送检。

11、护士应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与患者交流、沟通,使之配合治疗。对丧失语言能力但意识清楚患者,如气管切开或行气管插管者,护士应使用文字或其他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

12、危重患者诊治有困难时,接诊医师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病区主任,帮助指导诊治工作,病区履行危重患者报告。

13、医师、护士对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应及时做好记录,交接班采用书面、床头两种形式,不得仅做口头交班。

创伤外科药物不良及输血反应质量控制流程

(一)患者发生急性变态反应,如过敏性休克时

1、立即停药,输液者更换药液(必要时更换针头)。按流程对输液进行封存。

2、通知医师查看患者,护士推急救车并备好抢救药品。

3、尊医嘱执行各项治疗,观察变化并及时处理。

4、必要时及时给于氧气、吸痰、人工呼吸、气管插管或切开。

5、遵医嘱及时正确给药,备好晶体液、升压药等以便补充血容量。

6、维持体温,注意保暖观察,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记录。

创伤外科核心制度

120、急诊科、手术室专项监管制度

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也是纠纷的高发环节。为保障医疗安全和“绿色通道”畅通,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确保急危重病人能够抢救及时、治疗正确、服务到位,特作本规定。

一、加强医务人员的值班管理

120、急诊科、手术室的医务人员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意识,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操作规程。要时刻以生命安全为第一要务,如因故需离岗,必须联系并待替班人员到岗后再行离开。科室任何人员都必须服从科主任的安排,坚守工作岗位,擅离职守一律按相关规定处理。

二、纠纷征兆及时报告

在有发生医疗纠纷的征兆或已发生医疗纠纷时,值班医务人员在听取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和要求的同时做好记录,并迅速报告科室主任,必要时直接向业务部汇报。

三、强化医务人员的告知意识

急诊科值班医师在对病情进行紧急处理后,要及时向患者或家属通报病情、注意事项、及病情可能的转归。手术室人员对手术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如术中的新发现、手术方式改变、临时决定切除的脏器等)要及时告知家属。凡是应该告知而未告知或告知不详细,一旦产生纠纷,告知人员负责。

四、业务部设专人负责120、急诊科、手术室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环节监督,做好人员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安全意识,保证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患者生命安全。对于120、急诊科、手术室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由急诊部、业务部负责协调,予以重点解决。

创伤外科手术过程管理规范

1、凡需住院手术的患者,应做好手术前各项检查,明确诊断,选择好手术适应症后,方可决定手术,科室要严格遵照各级医师手术范围合理安排手术人员。

2、手术前,负责医师填写好手术知情同意书(协议书),患者填写委托书者,可由被委托人签署。患者危重急需手术,但无行为能力且家书不在时,由科室或集镇值班医师报告业务部或总值班,批准后方可手术,但病历中必须详细记录以便备查。

3、凡住院施行的手术,手术前负责医师都要写好术前小结,并由上级医师阅批后签字。

4、重大、疑难、复杂手术、致残手术以及新开展的手术、外宾和市、县级领导手术,均应采取慎重态度,填写特殊手术申请报告单报业务部,经院领导审批后方可实行。此类手术必须

创伤外科核心制度

务部备案,所有医师均须在本人职责权限内开展手术。

2、报告 当遇有紧急手术而超出当班医师的手术权限或技术水平时,在采取急救措施的同时立即报告上级医师,必要时向业务部汇报。

3、教学手术管理 在医院开展的各类手术中,实习生、进修医师只能在本院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观摩学习或担任助手从事辅助性工作,不得独立上台操作。

二、加强手术操作规范化

1、制定常规手术规范:科主任负责制定吧本学科范围内的常规手术操作规范,内容要详细、具体。

2、围手术期检查

(1)术前全面检查:在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各学科专业的手术如有必要的检查项目不全者,手术室可拒绝安排手术。

(2)术中异常情况会诊:在术中如出现异常情况须请其他科室或医师会诊时,该科室或医师必须以会诊为当前第一选择,迅速及时应诊,不得拖延,更不得拒绝。

(3)术后监护:危重患者术后先送入ICU,经24-48h监护后再转入相应病区;一般患者术后回所在病区,但医护人员必须注意加强患者监护,如有问题,须尽可能保证随叫随到,以免贻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

三、加强书术前讨论

1、常规手术专业组讨论 对于常规开展的手术,须在本专业组内进行术前讨论,形成手术操作意见,并作记录。

2、新手术方式、疑难患者全科讨论 对于新开展的手术方式或患者属疑难患者时,须在全科范围内进行充分的讨论,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要有一个较为准确的预测,形成手术操作意见,并作记录。

四、重大手术审批报告:对于截肢等重大手术,负责医师须填写手术审批表并报业务部批准后,方可进行手术。

五、加强围手术期医患沟通及签同意书

1、术前谈话及签字 在手术前,负责医师应对患者及家属履行告知义务,应具体、详细地告诉患者或家属手术及麻醉的方式、术中和术后可能发生的危险及注意事项,在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后方可开展手术。

2、术中谈话 在手术进行中如出现病情变化或需要改变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时,须及时准确地告知患者家属,并记录在病历中。

3、术后谈话 手术完成后须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情的转归及需要处理的情况;患者出院时须告知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必要时须经患者同意并在出院记录上签字后方可办理出院手续。

第二篇:创伤外科医学优秀论文重点

医学论文发表—— 赛恩斯http://www.xiexiebang.com

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12例的诊断与治疗 来源:医学论文发表—— 赛恩斯http://www.xiexiebang.com

【关键词】 外伤性 十二指肠破裂 诊断与治疗

由于现代交通事故及意外伤害频发,十二指肠破裂也随之多见。由于十二指肠解剖位置深在,术前诊断十二指肠破裂较为困难,一旦误诊,后果严重。本院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12例,及时诊断,及时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0~53岁(平均35岁);车祸9例,坠落伤2例,刀刺伤1例。伤后就诊时间平均4h。12例均有上腹部或右上腹疼痛,局限性腹膜炎,其中4例术前出现休克。腹穿5例抽出不凝血,彩超检查8例均有腹腔积液及腹膜后血肿,CT检查6例均有腹腔积液及腹膜后血肿(其中2例显示腹膜后及右肾间隙有气泡,口服泛影葡胺造影4例有外溢)。术前明确诊断5例,术中诊断7例。术中发现,十二指肠球部破裂1例,降部9例,水平部2例;合并肝、脾破裂5例,胰腺损伤1例;十二指肠破裂口<1/3十二指肠周径4例,<1/3~1/2周径6例,>1/2周径2例。

医学论文发表—— 赛恩斯http://www.xiexiebang.com

1.2 手术方式 先处理腹腔内活动性出血。单纯十二指肠破裂修补术+大网膜覆盖4例,简化十二指肠憩室化8例。术毕均把胃管置入破裂口远端,文氏孔、右膈下、盆腔分别置管引流。结果

11例痊愈出院,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随访1-3年,3例术后伴发肠粘连经对症治疗好转,余均无不适。讨论

3.1 及时诊断及早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十二指肠破裂多发生在十二指肠第二、三段,由于其具有独特的解剖位置关系和生理特性,同胃、胆、胰有密切关系,症状体征不典型,而且容易被邻近器官或全身合并伤的临床表现所掩盖,容易导致延误诊断治疗,甚至在术中探查时,医生对上腹部血肿缺乏认识,未能对十二指肠探查而漏诊,尤其腹膜后破裂更须临床医生重视。十二指肠破裂术前诊断比较困难,特别是腹膜后破裂早期诊断更为困难。结合本组实际,要做好早期诊断和术中及时发现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须注意如下几点:(1)凡有上腹部严重损伤应想到十二指肠破裂可能。若怀疑十二指肠破裂,应严密观察,反复多次上腹部检查,运用多种手段联合检查和腹腔穿刺,必要时及时剖腹探查;(2)正确运用实验室和辅助检查。淀粉

医学论文发表—— 赛恩斯http://www.xiexiebang.com

酶升高有一定意义,尤其同时合并胰腺损伤时;腹腔穿刺术如抽出血性或胆汁样液应考虑十二指肠破裂可能;X线检查可示右肾及右膈肌脚部周围有游离气体,右腰大肌及肾脏阴影模糊不清;B超、CT可见右上腹局部积液或积气[1];口服泛影葡胺造影可见十二指肠处造影剂外溢;(3)剖腹探查时应充分认识右上腹膜后血肿意义。若术中发现腹膜后血肿、游离气体和胆汁染色,应考虑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1]。

3.2 选择合理的术式 目前十二指肠破裂的手术方法有以下几种:(1)单纯缝合修补术;(2)空肠或胃补片修补术;(3)十二指肠空肠Roux—Y吻合术;(4)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及简化手术;(5)十二指肠造口减压术;(6)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作者认为,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的患者大多合并有严重脏器损伤,生命体征不稳定,手术宜简单有效。近年来本科采用类似于胰肠捆绑技术[3],对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及简化手术再简化,取得满意效果,具体方法:(1)十二指肠破裂口清创缝合修补,外加大网膜覆盖;(2)用可吸收线一针捆绑胃幽门部,使胃内容暂时转流;(3)胃空肠吻合;(4)多孔胃管置入十二指肠破裂口下方;(5)十二指肠破裂修补处置双套管1根。本术式比较简单,且起到十二指肠憩室化作用,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引流通畅,十二指肠空虚有利破裂口愈合,术后1~3个月幽门处缝线吸收后,胃十二指肠腔可再通。

3.3 围手术期处理 十二指肠破裂患者都有血容量不足、酸中毒

医学论文发表—— 赛恩斯http://www.xiexiebang.com

及休克情况,术后易发生肾功能不良、多脏器功能衰竭、腹腔感染及肺部感染,所以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前及术后积极的抗休克及抗感染治疗,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以及营养支持治疗(TPN),待肠道功能恢复病情稳定,再拔去胃管后方可恢复饮食[4,5]。

【参考文献】 杨风云,刘回耀,林君.十二指肠损伤的CT表现(附12例报告).浙江临床医学,2007,9(1):123.何三光,夏志平,田利国,主编.中国外科专家经验文集.第2版.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573~575.彭淑牖,彭承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附28例报告).中华外科杂志,1997,51(3):158.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60.吴在德,吴肇汉,主编.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28~429.医学论文发表—— 赛恩斯http://www.xiexiebang.com

关节镜下微创固定治疗股骨骨折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股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股骨骨折54例,配对分为关节镜下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各27例,分别施行关节镜下顺行交锁钉治疗和切开顺行带锁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及疗效。结果:关节镜下手术组手术软组织损伤、术中出血、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P<0.05)。按Kolmert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两组疗效优良率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骨折关节镜下顺行交锁钉固定手术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关节镜技术在长管骨骨折微创手术治疗中有较大的作用。

【关键词】 关节镜;股骨骨折;交锁髓內钉;外科手术

Arthroscopy assisted minimas invasive internal fixation for femoral fracture

LIN Song , WU Chang

(Hainan Nongken General Hospital, Haikou 570311, China)

xin , LIU Li

zhu , HE He

yu 医学论文发表—— 赛恩斯http://www.xiexiebang.com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arthroscopy assisted interlocking nail fixation for the femoral fracture with the open fixation surgery.Methods: A total of 54 patients with femoral fracture underwent either arthroscopic(n=27)or open surgery(n=27).Results: The soft tissue injury status, blood loss and the time of fracture healing in arthroscopic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the open surgery group(P<0.05).According to the Kolmert criteria, the knee functional evaluation reveale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ood and excellent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s: The arthroscopy assisted fixation with antegrade intramedullary interlocking nail for femoral fracture can lessen surgical complication and accelerates fracture healing.Arthroscopic surgical techniqu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inimas invasive internal fixation for femoral fracture.[KEY WORDS] Arthroscopy;Femoral fracture;Interlocking nail;Surgery

2006年1月~2009年12月间,我院骨科收治股骨骨折患者54例。分别采用关节镜外科技术顺行交锁钉和切开交锁钉两种不同方法治疗,现比较两种方法治疗股骨骨折疗效,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医学论文发表—— 赛恩斯http://www.xiexiebang.com

1.1 一般资料

本组54例,均为新鲜骨折,其中男性35例,女性19例,年龄22~71岁,平均49岁,其中交通事故伤27例、重物压伤15例、摔伤12例。配对分成镜下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各27例。镜下手术组中横形骨折15例,小斜形7例,粉碎形5例;开放手术组中横形骨折16例,小斜形7例,粉碎形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组患者中连续硬膜外麻醉46例,全身麻醉8例(因合并其他组织损伤不能进性硬膜外麻醉)。镜下手术组采用关节镜下顺行交锁钉治疗,术前X线片明确患者骨折端准确体表部位,患者取侧卧位,患肢在上,于大粗隆顶作一小切口长约2.5cm,分开臀肌纤维达粗隆内侧面梨状窝,用4.5mm空心钻导针钻进股骨近段髓腔,空心钻扩大入口,3.2mm导引针钻顺口插入骨折近端髓腔,骨折端水平体表位前外侧做一小切口长约4cm,用扩张套管将肌肉撑开达骨折端,镜视下证实导引针位于骨折近端髓腔内,选择直径及长度合适的髓内针沿导针插进骨折近段,应用骨折闭合手法复位方法将骨折复位,髓内针进入骨折远段髓腔,关节镜下证实骨折复位满意髓内针位于骨折远端

医学论文发表—— 赛恩斯http://www.xiexiebang.com

髓腔内,安装锁钉,C臂X光透视确认锁钉准确安装。

开放手术组则采用切开顺行带锁髓内钉治疗,患者取仰卧位,于大粗隆顶作一小切口长约2.5cm,分开臀肌纤维达粗隆内侧面梨状窝,用开口器钻进骨髓腔,钻扩大入口,3.2mm导引针钻顺口插入骨折近端髓腔,骨折端水平体表位前外侧做一切口长约13cm,暴露骨折端,骨折复位髓内针进入骨折远段髓腔,安装锁钉,手术过程需多次C臂X光透视。

两组患者术后棉垫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引流1~2d,术后1d开始行股四头肌锻炼,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3d,术后第3天开始进行患肢髋膝关节被动0~30度屈伸活动,每日3次,每次30min;术后第7天开始用CPM机0~90度被动屈伸活动,每天3次,每次60min,约术后3 个月开始负重行走。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两组样本率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医学论文发表—— 赛恩斯http://www.xiexiebang.com

2.1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后切口长度、出血量比较,镜下手术组创伤明显小于开放手术组(P<0.05)。本组54例均获随访,时间13~22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而镜下手术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略)

2.2 两组疗效比较

按Kolmert膝关节评分标准[1],镜下手术组优18例,良7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2.6%(25/27);开放手术组组优17例,良6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85.2%(23/2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平均术后4周恢复正常,无断钉、感染、臀中肌能力减弱、股颈骨骨折,转子外侧劈裂等并发症。骨折复位后关节镜下检查股骨骨折端对位满意(图1)讨论

本组术后结果表明,关节镜辅助下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在手术软组织损伤、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均优于开放切开交锁钉治疗。切开顺行交锁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主要缺点是骨折端需

医学论文发表—— 赛恩斯http://www.xiexiebang.com

要外露复位,骨折端软组织及骨膜损伤较多,因此,影响骨折愈合[26]。关节镜辅助下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总结其特点如下:(1)术中骨折端不外露;(2)术中骨折端骨膜不损伤,软组织损伤小;(3)关节镜视下检查髓内钉位置;(4)关节镜下检查骨折复位情况;(5)术中可避免过多使用X线透视。该技术应用需注意几点:(1)术前通过X线透视确定骨折端水平体表位置,并做好标记;(2)骨折复位是采用骨折闭合手法复位的方法,操作有一定难度,术者应有较丰富的骨折手法复位经验;(3)术者需有熟练的关节镜外科操作技术。我们认为关节镜技术在长管骨骨折微创手术治疗中有较大的作用,尤其是热带地区,气温高,空气湿度大,微创手术具有更明显优势。

【参考文献】 Kolmert L, Wulffl K.Epidemiology and treatment of distal femoral fracture in adults [J].Acta Orthop Scand, 1982,52(6):957 肖向前,郑秀银,林国招.48例股骨骨折小切口带锁髓内钉内固定体会[J].临床骨科杂志,2008,11(6):511.王义国,郑威伟.带锁钉定位装置逆行交锁髓内钉结合髌下小切口在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1):7879.962.医学论文发表—— 赛恩斯http://www.xiexiebang.com 婓国献,郭刚.现代微创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9.石伟,苗旭漫.经皮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2):98 赵元杰,隋广维,温准.交锁髓内钉固定失败原因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8,(05), 10

2可吸收髓内钉在多发性肋骨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分析可吸收髓内钉在多发性肋骨骨折内固定中的方法、指征和疗效。方法: 17例肋骨骨折在全身麻醉、单侧肺通气条件下,选择标准外侧切口,用可吸收髓内钉内固定骨折。结果: 17例患者均未发生伤口感染,脓胸等并发症;胸廓塌陷畸形获得纠正,完整性良好,外观饱满;术后半年复查,骨折全部愈合。结论: 可吸收髓内钉治疗肋骨骨折具有良好的组织相溶性,可自行降解吸收无需二期手术,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愈合时间短。

101.医学论文发表—— 赛恩斯http://www.xiexiebang.com

【关键词】 肋骨骨折;内固定器;手术后并发症

胸部创伤所致多发性肋骨骨折并内脏伤,易造成致命的严重后果。2006年1月~2009年3月共收治多发性肋骨骨折并内脏损伤患者17例,早期应用可吸收肋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7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男13例,女4例,年龄26~52岁,平均39岁。致伤原因:车祸10例,高处坠落3例,压砸4例。患者均有3根以上肋骨骨折,范围在第3~11肋;均合并有血气胸,其中11例合并肺挫裂伤,8例合并肝、脾、膈肌破裂等其它部位损伤。术前均行X片、CT、B超检查,显示肋骨骨折处有明显移位,11例患侧胸膜腔积血及有不同程度肺压缩,病程1 h~3 d。

1.2 治疗方法

1.2.1 急救处理

医学论文发表—— 赛恩斯http://www.xiexiebang.com

入院后先处理复合伤,立即给予吸氧、胸腔闭式引流及胸廓外固定;止血,抗炎、镇痛、扩容等对症支持治疗,密切监护,待病情稳定后2~6 d内行骨斩部位内固定术[1]。

1.2.2 手术方法

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健侧卧位,外侧切口。一般选择骨折肋骨的中位切开胸壁各层组织,显露骨折断端,无需过多剥离骨膜,修整骨折端,达到解剖复位。用扩髓器插入肋骨骨髓腔扩髓,选择比扩髓器大一号的可吸收肋骨钉,钳夹住中央部插入两端骨髓腔内,于断面两端用双7号丝线交叉捆扎固定。探查胸腔,清除积血;对肺裂伤者予修补。检查无出血、漏气,于切口下胸腔底位腋中线放置引流管,常规关胸。

1.2.3 术后处理

术后用镇痛泵药物止痛,抗生素抗感染。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吹气球及早期下床活动。术后24~48 h查胸片,结合胸腔引流量决定拔管时间。同时应用活血化瘀,接骨等中药,红外线照射等方法加速骨折及伤口愈合,术后8~10 d拆线。结果

医学论文发表—— 赛恩斯http://www.xiexiebang.com

2.1 治疗结果

17例患者伤口甲级愈合,未发生脓胸、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等并发症。住院治疗12~18 d,平均15 d。术后2个月复查胸片,骨折处无折断、滑脱、松动;术后半年复查胸片骨折处呈骨性愈合。随访6个月~3年,17例患者胸廓塌陷畸形完全纠正,完整性良好,外观饱满,无胸部疼痛及其它不良反应。

2.2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33岁。因被矿车压砸致胸部外伤伴胸痛及呼吸困难3 h,入院。胸片及胸部CT检查显示左侧第3~9肋骨骨折并少量胸腔积液、气胸,肺压缩50%;右侧第4~10肋骨骨折并中等量胸腔积液、气胸、肺压缩40%。急诊行双侧胸腔闭式引流、吸氧、镇痛、补液和胸带外固定等对症治疗,2 d后患者病情稳定,住院第3天在全麻下行双侧肋骨骨折可吸收髓内钉内固定、肺修补,术后15 d患者康复出院。术后患者胸廓畸形完全纠正,外观对称饱满。术后2年随访患者已恢复的体力,无不适应反应。讨论

医学论文发表—— 赛恩斯http://www.xiexiebang.com

多发性肋骨骨折常引起肺、脾、肝等复合伤,在处理骨折时,要先处理重要脏器的复合伤[2,3]。本组肋骨骨折患者的复合伤有肺挫裂伤,肝脾及膈肌破裂,经对症处理病情稳定。在处理复合伤后,应立即治疗肋骨骨折,既往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多采用宽胶布,胸带加压固定、胸廓外牵引固定,正压通气呼吸内固定[4]等保守治疗,这些方法有时会致肋骨骨折端刺破肺组织、周围血管和神经,造成二次损伤,发生气胸、血胸、肺不张等并发症,在骨折畸形愈合后影响美观。

近年来,采用手术内固定肋骨骨折已成为一种趋势。常用的内固定材料有不锈钢丝、克氏针、小钢板、记忆合金环抱器[5,6]等,使用这些材料均需二次手术取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可吸收髓内钉是人工合成树脂骨,是以PLA为原料的吸收性骨接合材料,具有以下特点。(1)材料的初期力学特性比金属更接近人体骨骼,采用高压热延伸技术制成,提高了强度;(2)高压灭菌包装,需要时可立即使用;(3)材料强度因加水分解会逐渐低,植入体内3~5年会自动降解吸收[7]。本组17例多发性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髓内钉固定,骨折愈合良好,避免了二次手术。这种髓内钉专用的扩髓器的两头是大小不同型号的合金类孔尺,常规型号为22、32、33、38等,可根据肋骨骨折不同部位选用它,直接插入肋骨髓腔制成不同的孔经,方便可吸收髓内钉的植入。

医学论文发表—— 赛恩斯http://www.xiexiebang.com

多发性肋骨骨折符合以下条件者可选用可吸收髓内钉行内固定术:连枷胸患者、肋骨骨折断端明显移位者、肋骨骨折并肺挫裂伤需开胸手术者、肋骨骨折部位无重度疏松及感染者、年轻患者、对胸部外形美观要求较高及经济条件允许的患者。由于可吸收髓内钉价格昂贵,一般患者很难承受,因此,开发新型价廉的组织相容性好的内固定材料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 张振武,林谋明,田纪渭.手术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3(12):840-841.[2] 王茁夫,潘怀富.多发性肋骨骨折伴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3):30-32.[3] 杨春雷.DR双能量减影在外伤性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37-38.[4] 何明.多发肋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J],重庆医学,2006(16):1531-1532.[5] 陈宏俊,夏漫辉,冷云华,等.采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小

医学论文发表—— 赛恩斯http://www.xiexiebang.com

切口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23):14-16.[6] 徐俊昌,陈万军.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3):314-316.[7] Lwasaki Y,kawasaki S,shinozaki M,et al.Surgical stabilization of multiple rib fracture and flail chest[J].kyobu Geka,2006(11):980-984.

第三篇:核心制度(修订)

医疗核心制度目录

1.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首诊负责制 3.查房制度 4.会诊制度 5.转院、转科制度 6.查对制度 7.病例讨论制度 8.值班、交接班制度

9.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及异常医疗信息报告制度10.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11.手术(有创操作)分级管理规范 12.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 13.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14.分级护理指导原则 15.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 16.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一、院、科二级医疗质量体系:

(一)院级质控职能部门:由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行使院级质控职能,对临床医技科室进行指导、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督。

(二)科级质控:科室主任、护士长、质控员,行使科级质控职能,全面负责本科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三)院级质控组织: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

二、制定质量管理方案

质量管理方案内容包括:本科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

三、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在病历质量中的管理 重点加强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与管理。

四、落实员工质量、安全教育、培训

(一)进行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树立质量、安全意识;

(二)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三)医务人员“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人人达标。

五、质量管理方案落实及结果考核

(一)各级质管组织通过检查、分析、评价、反馈等措施形成质控报告,定期、逐级上报;

(二)考核:每月医疗质量与安全评价结果,纳入科室中干、员工绩效评价及科室目标考核。

六、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管理

(一)用《诊疗常规》指导诊疗工作;

(一)用“临床路径”,规范诊疗行为。

七、建立不良医疗事件报告及质询制度

(一)鼓励不良事件报告

(二)质询、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促进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运行机制与程序的改进。

首诊负责制

一、首诊:病人首先就诊的科室为首诊科室,接诊医师为首诊医师,须及时对病人进行必要的检查、初步诊断与处理,并书写病历。详细登记门诊日志,注明病人的去向或转归备查。

二、多科会诊救治:

(一)诊断为非本科疾患,需请其它科会诊。请会诊前须先经本科上级医师查看病人并同意。被邀科室须有二线医师以上人员参加会诊。

(二)若属危重抢救病人,首诊医师必须及时抢救病人,同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坚决杜绝科室间、医师间推诿病人。

(三)被邀会诊的科室医师须按时会诊,执行医院会诊制度。会诊意见必须向邀请科室医师书面交待。

(四)会诊意见执行:两个科室的医师会诊意见不一致时,须分别请示本科上级医师,直至本科主任。若双方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由首诊医师负责处理并上报医务科或总值班协调解决,不得推诿。

(五)复合伤救治:复合伤或涉及多科室的危重病人抢救,在未明确由哪一科室主管之前,除首诊科室负责诊治外,所有的有关科室须执行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协同抢救,不得推诿,不得擅自离去。各科室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及时做病历记录。

三、畅通首诊绿色通道

先救先治后补手续:医师对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须先抢救,同时由病人陪同人员办理挂号和交费等手续,不得因强调挂号、交费等手续延误抢救时机。

四、认真评估,把握转诊

首诊医师抢救急、危、重症病人,在病人稳定之前不得转院,因医院病床、设备和技术条件所限,须由二线医师亲自察看病情,决定是否可以转院,对需要转院而病情允许转院的病人,可由责任医师(必要时由医务科或总值班)先与接收医院联系,对病情记录、途中注意事项、护送等均须作好交代和妥善安排。

五、罚则

凡在接诊、诊治、抢救病人或转院过程中未执行上述规定、推诿病人者,要追究首诊医师、当事人和科室的责任。

查房制度

一、查房基本要求

(一)参加人员:科主任、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

(二)查房频次:

1、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每周1—2次;

2、主治医师查房每日一次,查房一般在上午进行;

3、住院医师对所管病员每日至少查房二次。对危重病员,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科主任、主任医师检查病员。

4、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每月进行一次护理查房,主要检查护理质量,研究解决疑难问题,结合实际教学。

(三)查房程序:

1、查房前医护人员要做好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用的检查器材等。

2、查房时要自上而下逐级严格要求,认真负责:

①经治的住院医师:报告简要病历、当前病情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②主任或主治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和病情分析,并做出肯定性的指示。

二、查房的内容:

(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 1.要解决疑难病例;

2.审查对新入院、重危病员的诊断、治疗计划; 3.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 4.抽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 5.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 6.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

(二)主治医生查房:

1.对所管病人分组进行系统查房。尤其对新入院、重危、诊断未明、治疗效果不好的病员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

2.听取医师和护士的反映; 3.倾听病员的陈述;

4.检查病历并纠正其中错误的记录;

5.了解病员病情变化并征求对饮食、生活的意见; 6.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 7.决定出、转院问题。

(三)住院医师查房:

1.要求先重点巡视重危、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的病员,同时巡视一般病员; 2.检查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 3.检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

4.给予必要的临时医嘱并开写次晨特殊检查的医嘱; 5.检查病员饮食情况;

6.主动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的意见。

(四)院领导及职能部门查房

医院主管或分管业务院领导及医疗、护理、院感科室主任每月参加1次各科查房,检查了解对病员治疗情况和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做好查房及改进反馈记录。

会诊制度

一、会诊范围

1.疑难病人,三日内不能确诊者; 2.门诊病人二日内不能确诊者; 3.危重病人;

4.对治疗效果不满意的病人;

5.本科住院病人合并其他科疾病,需协助诊断和处置的病人; 6.有医疗纠纷的病人; 7.发生交叉感染的病人;

8.出现异常或者严重合并症的病人;

二、会诊申请及组织实施

(一)会诊形式

1.科内会诊: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2.科间平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申请单。应邀医师在两天(48小时)内完成,并写会诊记录。如需专科会诊的轻病员,主管医师与专科医师沟通后可到专科检查。

3.急诊会诊:危重病人可以电话邀请,院区内急会诊必须在10分钟内到位,抢救患者时被邀请的人员必须随请随到,被邀请科室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会诊,严禁会诊医师不亲自查看病人进行电话会诊。

4.院内大会诊:由请会诊科室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医务科派人参加。

①由主管科室主任提出,医务科审批;

②医务科联系院外会诊专家,通知有关人员参加并主持会诊; ③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史,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和会诊记录。5.院际间会诊制度:科内、院内、院外的集体会诊(院外会诊)

①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主管医师填写《丰都县人民医院邀请院外专家会诊申请单》(以下简称《邀请院外专家会诊申请单》)经本科室主任审批签字;

②《邀请院外专家会诊申请单》内容包括患者病历摘要、会诊目的、确定请求会诊医院的相关专业(或会诊医师)、会诊时间、患者或其亲属书面意见等;

③报医务科审批后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相关事宜;

④必要时,携带病历,陪同病员到院外会诊。也可将病历资料,寄发有关单位,进行书面会诊。

⑤会诊时由医务科或分管业务领导主持,科主任或受委托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陪同,主管医师要详细介绍病情,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工作,并做好会诊记录。

(二)会诊申请填写: 1.会诊由病房主治医师决定,住院医师填写会诊单;

2.会诊单须详细填写申请单的申请会诊项目,简要重点描述病人的病情及诊疗情况、申请会诊的理由和目的,申请时间具体到日。

(三)会诊医师资格认定: 1.由有执业资质的总住院医师(二线)或主治医师职称以上的医师承担院内会诊工作。2.如被邀请科室的会诊医师因故不能及时到场,须请该科其他同级医师或上级医师代为会诊。

3.对特殊或疑难重症病人需要专家或科主任会诊者,须由申请会诊科室的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同意。4.院内急会诊如二线医师正在手术或抢救病人,由三线医师或上级医师(副主任以上医师或科主任)及时完成会诊。

(四)会诊医师职责及注意事项:

1、详细阅读病历,了解患者的病情,亲自诊察病人;

2、会诊后须书写会诊记录。①会诊记录包括会诊意见和建议;

②会诊医师的科室、会诊时间及会诊医师签名。

3、会诊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对疑难病例、诊断不清或处理有困难时,须及时请本科上级医师协助会诊。

4、会诊时须有申请科室医师陪同、介绍病情。

5、会诊后确认需转科的病例:

①由会诊医师签署转科意见,自签署时起,病人的诊疗责任由转入科室(原科室)负责。②因各种原因暂时不能转入时,转入科室须确保病人不发生诊疗延误。③抢救及危重病人须及时转入,确有困难时须上报医务科、护理部协调解决。

转院、转科制度

一、因限于我院技术和设备条件不能诊治需转院的病员,由科内讨论或由科主任提出并填写“丰都县人民医院转诊申请表”及“丰都县医疗保险局参保病人转诊住院审批表”,经医务科或主管业务副院长批准后方可转院。审批后的“丰都县人民医院转诊申请表”由医务科编号登记存档。下列情况不得直接转诊:

(一)跨科转诊病人。

(二)本科病人因他科疾病转诊,而未请他科专科医师会诊者。

(三)门诊医师开写转诊申请而未经住院部专科医师会诊者(皮肤、口腔科除外)。

(四)未经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医师查看的患者。

二、转诊风险告知 病员转院应向患者本人或家属充分告知,如估计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留院处置,待病情稳定或危险过后,再行转院。

三、转诊护送 较重病人转院时应征求患者及其家属意见,派医护人员护送。病员转院时,应将病历摘要随病员转去。病员在转入医院出院时,应写治疗小结,交病案室,退回转出医院。转入疗养院的病员只带病历摘要。

四、病员转科须经转入科会诊同意。转科前,由经治医师开转科医嘱,并写好转科记录,通知住院处登记,按联系的时间转科。转出科需派人陪送到转入科,向值班人员交代有关情况。转入科写转入记录,并通知住院处和营养室。

查对制度

一、临床科室

(一)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二)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

1、三查: ①摆药后查;

②服药、注射、处置前查; ③服药、注射处置后查。

2、七对:①对床号②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③剂量④浓度⑤时间⑥用法⑦有效期。

(三)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检查质量、标签、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四)给药前: ①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

②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 ③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 ④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五)输血前:需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

二、手术室

(一)接病员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拟施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带的术中用药以和病历与资料、术前备皮等。

(二)实施麻醉前:麻醉师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在麻醉前要与病人主动交流作为最后核对途经。同时要知道患者是否有已知的药物过敏。

(三)手术切皮前:实行“暂定”,由手术者与麻醉师、护士再次核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后方可开展手术。

(四)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

(五)除手术过程中神志清醒的患者外,应使用“腕带”作为核对患者信息依据。

(六)对使用各种手术体内植入物之前,应对其标示内容与有效期的进行逐一核查。

三、药房

(一)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医师签名是否正确。

(二)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四、血库

(一)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逐步推广使用条形码进行核对。

(二)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合试验结果、血瓶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

五、检验科(一)(二)(三)(四)(五)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

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以及标本的质量。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六、病理科(一)(二)(三)(四)收集标本时:查对单位、姓名、性别、联号、标本、固定液。制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切片数量和质量。诊断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发报告时:查对单位。

七、医学影像科(一)(二)(三)(四)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年龄、片号、部位、目的。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条件、时间、角度、剂量。使用造影剂时:应查对病人对造影剂过敏 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八、理疗科及针灸室(一)(二)(三)(四)各种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低频治疗时:并查对极性、电流量、次数。高频治疗时: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常。

针刺治疗前:检查针的数量和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有无断针。

九、供应室(一)(二)(三)(四)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发器械包时:查对名称、消毒日期。

收器械包时:查对数量、质量、清洁处理情况。高压消毒灭菌后的物件要查验化学指示卡是否达标

十、特殊检查室(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波等)(一)(二)(三)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查目的。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十一、其他科室

应根据上述要求精神,制定本科室工作的查对制度。

病例讨论制度

一、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一)

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可以一科举行,也可以几科联合举行,包括病理室,称“临床病理讨论会”。

(二)各临床科室可选择适当的在院或已出院(或死亡)的病例举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

(三)多科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

1、可由医务科、分管业务领导或主管科室副主任以上职称医师(科主任)主持;

2、事先做好准备,负责主治的科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作出书面摘要,事先发给参加讨论的人员,预作发言准备;

3、开会时由主治科的主任或主治医师负责介绍及解答有关病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分析意见(病历由住院医师报告);

4、会议结束时由主持人作总结。(四)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应有记录,摘要归入病历内容。

二、出院病例讨论

(一)每月定期举行1次出院病例讨论会,作为出院病历归档的最后审查。

(二)出院病例讨论会可以分科举行(由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或分病室(组)举行(由主任(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主持),经管的住院医师和实习医师参加。

(三)出院病例讨论会对该期间出院的病历依次进行审查。①记录内容有无错误或遗漏。②是否按规律顺序排列。③确定出院诊断和治疗结果。④是否存在问题,取得那些经验教训。

三、疑难病例讨论会:

(一)凡遇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有关人员参加,(二)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四、术前病例讨论会:

(一)对重大、疑难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二)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长、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疗管理部门人员参加。

(三)订出手术方案、术后观察事项、护理要求等。

(四)讨论情况记入病历。

(五)一般手术,也要进行相应讨论。

五、死亡病例讨论会:

(一)讨论时间:

1、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患者死后一周内召开;

2、特殊病例应及时讨论;

3、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做出后一周进行。

(二)主持: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护理部等部门人员参 加。

(三)讨论目的:分析死亡原因,吸取诊疗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四)记录:要有完整的讨论记录,由科主任、上级医师签字确认后纳入病历。

值班、交接班制度

一、医师值班与交接班:

(一)各科在非办公时间及节假日,必须设置一线、二线值班。

(二)值班医师每日在下班前至科室,接受各级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交接班时,应巡视病室,了解危重病员情况,并做好床前交接。

(三)各科室医师在下班前应将危重病员的病情和处理事项记入交班簿,并做好交班工作。值班医师对重危病员应作好病程记录和医疗措施记录,并扼要记入值班日志。

(四)值班医师负责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和病员临时情况的处理;对急诊入院病员及时检查填写病历,给予必要的医疗处置。

(五)值班医师遇有疑难问题时,应请经治医师或上级医师处理。

(六)值班医师夜间必须在值班室留宿,不得擅自离开。护理人员邀请时应立即前往视诊。如有事离开时,必须向值班护士说明去向。

(七)值班医师一般不脱离日常工作,如因抢救病员未得休息时,应根据情况给予适当补休;

(八)每日晨,值班医师将病员情况重点向主治医师或主任医师报告,并向经治医师交清危重病员情况及尚待处理的工作。

二、护士值班与交接班:

(一)病房护士实行三班轮流值班。值班人员应严格遵照医嘱和护士长安排,对病员进行护理工作。

(二)交班前,护士长应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和危重病员记录,重点巡视危重病员和新病员,并安排护理工作。

(三)病房应建立日、夜交班簿和医院用品损坏、遗失簿。

1.交班人必须将病员总数、出入院、死亡、转科、手术和病危人数; 2.新病员的诊断、病情、治疗、护理、主要医嘱和执行情况; 3.送留各种检验标本数目;

4.常用毒剧药品、急救药品和其他医疗器械与用品是否损坏或遗失等情况,记入交班簿,向接班人交待清楚后再下班。

(四)晨间交接班时:由夜班护士重点报告危重病员和新病员病情诊断以及与护理有关的事项。

(五)早晚交班时,日夜班护士应详细阅读交班簿,了解病员动态,然后由护士长或主管护士陪同日夜班重点巡视病员作床前交班。交班者应给下一班作好必需用品的准备,以减少接班人的忙乱。

三、药房、检验、超声、医学影像等科室: 值班人员应完成在班时间内所有工作,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做好交接记录。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及异常医疗信息报告制度

为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我院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系统》的要求,建立临床医技科室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及异常医疗信息报告制度与运行机制。

一、医院建立院科两级医疗不良事件和事故监控体系:

(一)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医院总值班行使相应院级监控职能。

(二)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护士长、质控员、主治以上职称医师行使科级监控职能。

二、报告重点内容

(一)医疗及护理差错;

(二)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

(三)药物不良反应;

(四)医疗器械所致不良事件等项目的监测、报告、登记、处理制度。

(五)重危、疑难、特殊(县级以上领导、外宾、侨胞)、焦点、三无、纠纷等病人。

三、报告形式

报告可根据事件的情况采用书面(填写《丰都县人民医院患者不良事件(异常医疗信息)报告表》)、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报告。

四、处理

(一)各级监控人员在接到需要批示的请示报告后,应在三日内做出明确的批复并积极处理。

(二)紧急情况应当即决定或请示相应部门、责任领导协助紧急处理。

五、要求及罚则

(一)任何人不得瞒报、漏报、谎报、乱报、越级报。

(二)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应做好督查、督办,确保报告程序畅通。

(三)对不负责任、不履行岗位职责、不按照有关规定报告者,视情节予以处理。

(四)发生或发现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后,当事人应首先报告科主任、护士长、专业组上级医师,由科主任、护士长报总值班、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或分管业务领导,医务科应于12 小时内向丰都县卫生局医政科报告。

下列情况应向县卫生局作出书面报告:

1、医疗事故争议未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的;

2、医疗事故争议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确定为医疗事故,双方当事人协商或县卫生局主持调解解决的;

3、医疗事故争议经人民法院调解或者判决解决的。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一、医疗技术服务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一)各临床医技科室提供的医疗技术服务,应当是核准的执业诊疗科目内的成熟医疗技术,并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支持系统,能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有效。

(二)各科不得使用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经临床证明的技术;

(三)各科不得使用在临床应用卫生部废除或禁止使用的医疗技术。

(四)对须经卫生行政部门特许批准范围的特殊医疗技术项目,必须遵循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严格遵守相关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规范和常规,医院与医师应按照法规要求报批,未经批准的医院与医师严禁开展此类技术服务。

(五)进行的医疗技术科研项目,必需符合伦理道德规范,按规定批准。在科研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并注意保护患者安全,不得向患者收取相关费用。

(六)各科建立完善的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与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

二、各科拟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须报经医务科、护理部审批后方能实施开展,要求:

(一)拟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须与我院的等级、功能任务、核准的诊疗科目相适应;

(二)有相适应的专业技术能力、设备与设施及确保病人安全的方案;

(三)当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到医疗技术的安全和质量时,应当中止此项技术。按规定进行评估后,符合规定的,方可重新开展。

三、建立健全医疗技术档案

(一)对新开展的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以避免医疗技术风险或将其降到最低限度,(二)建立新开展的医疗技术档案,以备查。

四、建立诊疗规范及质量考核标准

新技术、新业务在临床正式应用后,医院及时制定发布临床诊疗规范、操作常规及质量考评标准,并列入质量考核范围内。

手术(有创操作)分级管理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手术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预防医疗事故发生,加强各外科科室和医师的手术管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卫生医政发[2009]18号文件《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并结合我院实际而制定。

第三条 本规范适用于、全院手术科室。

第二章 临床手术分级

第四条 手术及有创操作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以下统称手术),《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依据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

(一)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二)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三)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四)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第三章 手术医师分级及技术准入

第五条 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地点在本院。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一)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内,或硕士生毕业,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内者。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

2、高年资历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上,或硕士生毕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上者。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二)主治医师

1、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或临床博士生毕业2年以内者。可主持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1、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或临床博士生毕业2年以上者,可主持三级手术。

(三)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或博士后从事临床工作2年以上者,可主持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者。可主持四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四)主任医师

受聘主任医师岗位工作者,可主持四级手术以及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或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

第六条 根据手术医师从事专业、手术资格以及实际操作技能等,应明确手术医师可主持开展的手术项目,并实行动态管理。

(一)资格准入:各级医师在规定的具有申报资格的相应手术分类中同时具备下列条件者可获得相应手术资格准入:做为一助完成例数>15例;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作为术者完成例数>5例者;该类手术操作及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及医疗纠纷;经病区、科室两级评议通过者。

(二)资格取消:对于同一项手术操作一年内连续发生两起及以上严重并发症或医疗纠纷者,取消其该项手术资格。

(三)重新准入:对取消资格者,当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作为术者完成例数>5例;该类手术操作及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及医疗纠纷时,再次经评定获得资格准入。

第五章 手术及手术权限审批

第七条 手术审批权限是指对各类手术的审批权限,是控制和手术质量的关键。

一、手术审批

(一)常规手术

1、一级手术由主治医师审批,并签发手术通知单。

2、二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

3、三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报医务科备案。

4、四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报医务科备案。(二)特殊手术

凡属下列之一的可视作特殊手术:

1、被手术者系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的;

2、被手术者系特殊保健对象如高级干部、著名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及民主党派负责人;

3、各种原因导致毁容或致残的;

4、可能引起司法纠纷的;

5、同一患者24小时内需再次手术的;

6、高风险手术;

7、外院医师来院参加手术者。异地行医必须按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执行;

8、大器官移植。

9、重大、疑难、致残手术。

以上手术,由病房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组织科内讨论,科主任(或科主任授权科室正、副主任医师)根据科内讨论情况,审定后签署意见,报医务科或分管业务副院长审批,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后才能手术。

执业医师为异单位,异地行医手术,需按《执业医师法》的要求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外藉医师的执业手续按国家有关规定审批。

(三)急诊手术审批

1、一般急诊,预期手术的级别在值班医生手术权限级别内时,可通知并施行手术;手术中如发现需施行的手术超出自己的手术权限时,应立即口头上报请示。

2、急重症若属高风险手术或预期手术超出自己手术权限级别时,应紧急报责任规定的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或上二线班医师批准,需要时再逐级上报。原则上应由具备实施手术的相应级别的医师主持手术。

3、在需紧急抢救生命的情况下,在上级医生暂时不能到场主持手术期间,任何级别的值班医生在不违背上级医生口头指示的前提下,有权、也必须按具体情况主持其认为合理的抢救手术,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四)新技术、新项目、科研手术

1、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重大手术、致残手术须经科内讨论,在科主任填写《手术审批单》,签署同意意见后报医务科,由医务科备案并提交业务副院长或院长审批。

2、高风险的新技术、新项目、科研手术应提交院技术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实施。对重大的涉及生命安全和社会环境的手术项目还需按规定上报县市卫生局。

3、开展重大的新手术以及探索性(科研性)手术项目,需经市卫生局指定的学术团体论证,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评审后方能在医院实施。对重大涉及生命安全、社会环境和社会伦理学等的项目还需按规定上报国家有关部门批复。

二、手术权限审批,原则上逐级审批

1、低年资(1-3)年住院医师主持手术,由总住院医师审批。

2、高年资(3年以上)住院医师主持手术,由主治医师审批。

3、主治医师主持手术,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审批。

4、审批者应按手术分级标准审批,特殊情况经科主任批准,可将手术分级标准的档次提高或降低。

5、进修、实习医师无手术审批权。

6、未经批准而越级或未按上述规定履行手术审批程序而自行手术者,由手术者个人承担一切责任。

第六章 手术过程管理规范

第八条 凡需住院手术的患者,应做好手术前各项检查,明确诊断,选择好手术适应证后,方可决定手术,科室要严格遵照各级医师手术范围合理安排手术人员。

第九条 手术前,负责医师填写好手术知情同意书,患者填写委托书者,可由被委托人签署。患者危重急需手术,但无行为能力且家属不在时,由科室或急诊值班医师报告医务科或医院总值班,批准后方可手术,但病历中必须详细记录以便备查。

第十条 凡住院施行的手术,手术前负责医师都要写好术前小结,并由上级医师审阅签字。第十一条 重大、疑难、复杂手术、致残手术以及新开展的手术、外宾和省、市级领导手术,均应采取慎重态度,填写特殊手术申请报告单报医务科,经院领导审批后方可实行。此类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任(副)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师、护士长及有关人员参加。讨论内容由负责医师记入病历,并报告医务科,必要时医务科派人参加术前讨论。

第十二条 手术前1天,手术医师填写手术通知单,科主任或主任(副)医师签字后送手术室,由手术室安排手术。

第十三条 急症手术,负责医师填写急诊手术通知单,手术负责医师签字后送手术室,手术室或麻醉科应积极主动配合急诊手术,不准无故刁难、推脱或拒绝。

第十四条 术前麻醉师必须检查手术患者,如术前准备不符合麻醉要求,麻醉师有权决定延期手术。

第十五条 各级医师要严格按照制定的“各级医师手术范围”进行手术。第十六条 进修医师及学生参加的手术,必须有本院医师参加并负责进行指导,手术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均由本院医师负责。

第十七条 参加手术人员要严格执行手术室的各项规定,对违反制度以及不按无菌技术进行操作的医务人员,护士长有权停止手术,并根据情节及造成的后果追究个人责任。

第十八条 手术中,术者和助手应密切配合。

一、参加手术人员在术中对患者应高度负责,不得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在患者紧张状态下更应严格执行医疗保护性制度。

二、台上会诊时,有关人员应随请随到,如发生意外,台上和台下医务人员要积极采取措施,由主刀医师负责组织抢救,并酌情请示上级医师或报告有关领导协助处理。

三、手术当中主刀或助手发生意外(如晕倒等情况),由在场的最高职称人员决定替代人员或启动人员紧急替代程序。

第十九条 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差错事故。缝合前,术者和助手应仔细检查术野内是否有活动出血和异物存留。手术结束,要对患者的全身情况和手术情况做一全面严格检查。

第二十条 患者手术后如病情允许,由手术室护工、负责医师一同送回病房,全麻或重危患者及麻醉师或手术医师认为有必要的患者,麻醉师应陪同送回病房。手术医师应开好术后医嘱,并向病房值班人员交待注意事项。

第二十一条 手术前应由麻醉科会诊,填写麻醉谈话单,由患者本人签字,患者填写委托书者,可由被委托人签字。手术后,麻醉医师在将患者送回病房前应与病房医师、护士交待手术、麻醉经过及注意事项,当面测血压、脉搏、呼吸。

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

一、凡疑难手术、新技术、特殊技术、重大疑难病例、重大合并症的抢救,包括急诊抢救手术、心血管急性合并症、急性呼吸衰竭、感染中毒休克、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昏迷等抢救,特殊治疗,包括特殊化疗方案,尤其非常规、有创、特殊治疗及检查,各主管医师必须报告科主任,如有异常医疗信息及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和分管院领导。

二、上述诊治活动需要外请专家协助时,经科主任同意后,上报医务科和分管院领导,并负责组织安排专家会诊讨论。

三、对于抢救过程中需要人员或医疗资源调配,由科主任提出上报医务科或分管院领导协调抢救事宜。

四、科室应指派专人向有关部门提供抢救情况汇报,书写抢救记录以备检查。凡是报医疗管理部门的治疗抢救意见及过程要实事求是,如实报告病例情况。

五、上述所有医疗活动,必须严格按照医院有关医疗管理程序,逐级负责,责任到人,严格纪律,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技术纠纷。

六、如未履行医疗有关规定,造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者,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当事人追究责任。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根据卫生部2010年3月1日《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规定:

一、病案首页

准确地填写首页各个项目,对个人信息要核实、不能空项。

二、入院记录

1.要求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由经治医师完成入院记录。

(1)患者入院不足24小时出院的,应于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完成入出院记录;(2)患者入院不足24小时死亡的,应于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死亡记录。

2.一般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出生地、职业、入院时间、记录时间、病史陈述者,须填写齐全。

3.主诉:是指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能导出第一诊断。4.现病史:

(1)是指患者本次疾病的发生、演变、诊疗等方面的详细情况,应当按时间顺序书写。内容包括发病情况、主要症状特点及其发展变化情况、伴随症状、发病后诊疗经过及结果、睡眠和饮食等一般情况的变化,以及与鉴别诊断有关的阳性或阴性资料等。

(2)与本次疾病虽无紧密关系、但仍需治疗的其他疾病情况,可在现病史后另起一段予以记录。

(3)现病史必须与主诉相关、相符;要求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概念明确、运用术语准确。5.既往史、个人史、月经生育史、家族史齐全。主要记录与本次疾病相关的情况。6.体格检查项目齐全;应按照系统循序进行书写。7.专科情况:应当根据专科需要记录专科特殊情况。

8.辅助检查:指入院前所作的与本次疾病相关的主要检查及其结果。应分类按检查时间顺序记录检查结果,如系在其他医疗机构所作检查,应当写明该机构名称及检查号。

9.初步诊断:是指经治医师根据患者入院时情况,综合分析所作出的诊断。如初步诊断为多项时,应当主次分明。对待查病例应列出可能性较大的诊断。

三、病程记录

(一)概念

1、首次病程记录:是指患者入院后由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书写的第一次病程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内容包括病例特点、断依据及鉴别诊断分析、诊疗计划三部分。

2、日常病程记录:是指对患者住院期间诊疗过程的经常性、连续性记录。由经治医师书写,也可以由实习医务人员或试用期医务人员书写,但应有经治医师签名。

(二)病程记录书写基本要求:

1.对病危患者:应当根据病情变化随时书写病程记录,每天至少1次,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对病重患者,至少2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3.对病情稳定的患者,至少3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

4.病程记录内容要求要及时反映病情变化、分析判断、处理措施、效果观察。5.记录更改重要医嘱的原因。6.辅助检查结果异常的处理措施。

7.记录诊治过程中需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的病情及诊治情况及他们的意愿。

8.应有出院前一天的病程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病情现状,出院标准是否达到,上级医师是否同意出院等意见。

9.会诊及病例讨论的内容记录应在当日完成(1)会诊和讨论后对诊断与治疗提出意见与建议。

(2)记录应在讨论当日完成,并经科主任、上级医师签字确认后纳入病历。

10.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是指上级医师查房时对患者病情、诊断、鉴别诊断、当前治疗措施疗效的分析及下一步诊疗意见等的记录。

(1)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应当于患者入院48小时内完成。内容包括查房医师的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补充的病史和体征、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的分析及诊疗计划等。

(2)主治医师日常查房记录间隔时间视病情和诊疗情况确定,内容包括查房医师的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对病情的分析和诊疗意见等。

(3)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查房的记录,内容包括查房医师的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对病情的分析和诊疗意见等。

(4)病危患者每天、病重病人至少三天内、病情稳定病人五天内必须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5)对诊断不清、治疗不顺利的疑难危重病人,必须有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的查房记录。

11.住院病历的其它记录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1)住院医师变更交接,应在交班前由交班医师完成交班记录,接班记录应由接班医师于接班后24小时内完成;

(2)转科记录由转出科室医师在患者转出科室前书写完成,转入记录由转入科医师于患者转入后24小时内完成;

(3)抢救记录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完成;

(三)特殊记录

1、手术科室相关记录(含介入诊疗):

(1)术前一天病程记录/术前小结:术前要有手术者查看患者的记录。

(2)术前讨论记录:中等以上的手术应在手术医嘱下达之前完成讨论,并有记录。(3)麻醉前访视记录

(4)手术记录:麻醉师查看病人的记录.①是指手术者书写的反映手术一般情况、手术经过、术中发现及处理等情况的特殊记录,应当在术后24小时内完成。特殊情况下由第一助手书写时,应有手术者签名。

②手术记录应当另页书写,内容包括一般项目(患者姓名、性别、科别、病房、床位号、住院病历号或病案号)、手术日期、术前诊断、术中诊断、手术名称、手术者及助手姓名、麻醉方法、手术经过、术中出现的情况及处理等。

(5)手术安全核查记录

是指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三方,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病人离室前,共同对病人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麻醉及手术风险、手术使用物品清点等内容进行核对的记录,输血的病人还应对血型、用血量进行核对。应有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三方核对、确认并签字。

(6)手术清点记录

是指巡回护士对手术患者术中所用血液、器械、敷料等的记录,应当在手术结束后即时完成。手术清点记录应当另页书写,内容包括患者姓名、住院病历号(或病案号)、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术中所用各种器械和敷料数量的清点核对、巡回护士和手术器械护士签名等。

(7)术后首次病程记录

是指参加手术的医师在患者术后即时完成的病程记录。内容包括手术时间、术中诊断、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手术简要经过、术后处理措施、术后应当特别注意观察的事项等。

术后连续记录三天病程记录,此三天内要有手术者或主治医师的查房记录。(8)麻醉术后访视记录

是指麻醉实施后,由麻醉医师对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情况进行访视的记录。麻醉术后访视可另立单页,也可在病程中记录。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案号,患者一般情况、麻醉恢复情况、清醒时间、术后医嘱、是否拔除气管插管等,如有特殊情况应详细记录,麻醉医师签字并填写日期。

2、知情同意书:(1)手术同意书

应手术医嘱下达之日完成双方签署;内容包括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手术风险、患者签名、医师签名等。

(2)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同意书

应医嘱下达之日完成双方签署;内容包括特殊检查、特殊治疗项目名称、目的、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风险、患者签名、医师签名等。

3、出院记录:

(1)内容包括:主诉、入院情况、入院诊断、诊疗经过、出院情况、出院诊断、出院医嘱,康复指导与出院随访复诊意见等的重点摘录。

(2)与交出院患者联/或进入门诊病历联内容一致。

(3)住院病历必须在患者出院(或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所有项目的填写,包括患者主管医师(主治医师)对病案首页的签字。

4、死亡病例讨论会

(1)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患者死后1周内召开。(2)特殊病例应及时讨论。

(3)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做出后1周进行,要有完整的讨论记录,有死亡原因分析,并经科主任、上级医师签字确认后纳入病历。

四、辅助检查

①住院48 小时以上要有血尿常规化验结果。

②输血前要求查乙肝五项、转氨酶、丙肝抗体、梅毒抗体、HIV。③对辅助检查阳性与重要阴性结果,应在收到报告后48 小时有分析记录 ④对属医院规定的检验“危急值报告”结果,收到后有分析记录。

五、医嘱单的基本要求

(一)无错别字自造字,不允许有任何涂改。

(二)打印病历不能有重复拷贝,要符合有关规定。

(三)医嘱执行与停止均须有手签全名及时间,要能辨认。

(四)医嘱内容及起始、停止时间应当由医师书写。医嘱内容应当准确、清楚,每项医嘱应当只包含一个内容,并注明下达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医嘱不得涂改。需要取消时,应当使用红色墨水标注“取消”字样并签名。

(五)一般情况下,医师不得下达口头医嘱。因抢救急危患者需要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当复诵一遍。抢救结束后,医师应当即刻据实补记医嘱。

六、打印病历管理

(一)打印病历是指应用字处理软件编辑生成并打印的病历(如Word文档、WPS文档等)。打印病历应当按照本规定的内容录入并及时打印,由相应医务人员手写签名。

(二)打印病历应当统一纸张、字体、字号及排版格式。打印字迹应清楚易认,符合病历保存期限和复印的要求。

(三)打印病历编辑过程中应当按照权限要求进行修改,已完成录入打印并签名的病历不得修改。

分级护理指导原则

一、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二、分级护理原则

(一)确定患者护理级别的依据: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二)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1、特级护理

①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②重症监护患者;

③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④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⑤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⑥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⑦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2、一级护理:

①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②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③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④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3、二级护理: ①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②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4、三级护理:

①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②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三、分级护理工作要点

(一)护士实施的护理工作包括:

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2、正确实施治疗、给药及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

3、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二)特级护理护理要点: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三)一级护理护理要点: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四)二级护理要点: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五)三级护理要点: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六)护士在工作中应当关心和爱护患者,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应当及时与医师沟通。

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

一、患者知情同意即是患者对病情、诊疗(手术)方案、风险益处、费用开支、临床试验等真实情况有了解与被告知的权利,患者在知情的情况下有选择、接受与拒绝的权利。

二、履行患者知情同意可根据操作难易程度、可能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与后果等情况,履行书面同意手续。

三、由患者本人或其监护人、委托代理人行使知情同意权,对不能完全具备自主行为能力的患者,应由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人代为行使知情同意权。

四、对急诊、危重患者,需实施抢救性手术、有创诊疗、输血、血液制品、麻醉时,在患者无法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又无法与家属联系或无法在短时间内到达,病情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时,应紧急请示报告科主任、医务科、院总值班、分管业务领导批准。

五、临床医师对病人初步诊断后应向病人进行告知疾病特点及检查、治疗方案、治疗的后果、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并让患者书面选择治疗方案。

六、进行临床试验、药品试验、医疗器械试验、输血以及其他特殊检查或治疗前,主管医师应向病人及家属告知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相关情况,由病人及家属签署同意检查、治疗的知情、理解、同意的书面意见后,方可实施。

(一)如病人对检查、治疗有疑虑,拒绝接受医嘱或处理,主管医师应在病程录中作详细记录,向病人做出进一步的解释,病人仍拒绝接受处理等情况,也应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并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报告。

(二)如病人执意不同意接受应该施行的检查或治疗,应告知可能产生的后果,由病人或委托人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七、手术、麻醉前必须签署手术、麻醉知情同意书。主管医师应告知病人拟施手术、麻醉的相关情况,由病人或家属签署同意手术、麻醉的书面意见。

八、施行器官移植手术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执行。

九、死亡病人进行尸体解剖病理检查前,必须有病人直系亲属的签字同意;国家有法规规定需行尸检(如传染病)及因司法工作需要进行尸检者除外。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

三、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四、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五、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一)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二)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四)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六、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七、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八、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

九、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第一责任人。

十、医务科、护理部应加强对本院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

2011患者安全目标

目标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措施:

1.医务科、护理部、临床、医技科室共同合作制定准确确认病人身份的制度和程序。健全与完善各科室(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前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唯一依据)

2.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

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 24 病人的一种有效的手段(ICU、急诊抢救室、手术室、新生儿科/室)5.职能部门(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落实督导职能,有记录

目标

二、提高用药安全 措施:

1.诊疗区药柜内的药品管理 2.有误用风险的药品管理制度/规范

3.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程序,且有签字证明 4.在开据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5.输液操作规范与安全管理制度、有预防输液反应措施、医院能集中配制、或病区有配制专用设施

6.病区应建立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医师、护士知晓并能执行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且有文字证明。

7.临床药师应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药品信息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指导

8.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目标

三、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措施:

1.在通常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电话通知的医嘱。

2.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急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

3.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它重要的检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的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目标

四、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措施:

1.择期手术在手术医嘱下达之时,表明该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2.建立手术部位识别标志制度。

3手术科室与手术室制定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

目标

五、严格执行手卫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措施:

1.手部卫生。贯彻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2.操作。医护人员在任何临床操作过程中都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临床操作的安全性

3.器材。使用合格的无菌医疗器械

4.环境。有创操作的环境消毒,应当遵循的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5.手术后的废弃物。应当遵循的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目标

六、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措施:

1.制定 “危急值”报告制度。

2.“危急值”报告应有可靠途径且检验人员能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

“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3.“危急值”项目包括有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4.对属“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如应有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的规定,并认真落实。

目标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措施:

1.对体检、手术和接受各种检查与治疗患者,特别是儿童、老年、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患者,用语言提醒、挽扶、请人帮助或警示标识等办法防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2.建立跌倒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和程序 3.认真实施有效的跌倒防范制度与措施

4.护理服务有适宜的人力资源保障,与服务对象的配置合理(开放床位与出勤护士比为1:0.4)

目标

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措施:

1.建立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和程序 2.认真实施有效的压疮防范制度与措施 3.有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实施措施

目标

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措施:

1.建立积极倡导医护人员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非处罚性)与措施 2.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加卫生部医政司主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网上报告活动

3.进行“医院安全文化”建设活动

4.将安全信息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目标

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措施:

1.针对患者的疾病诊疗信息,为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的教育,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的理解与选择 2.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手术(或有创性操作)前和药物治疗时

3.教育患者在就诊时应提供真实病情和真实信息,并告知其对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

4.公开本院接待患者投诉的主管部门、投诉的方式及途径

第四篇:核心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

1首诊负责是指

二、首问负责制度

1首问负责是指

手术及特殊检查、新的治疗方法及参加全科会诊。

(3)抽查医嘱、病历及护理质量,发现缺陷,改正错误,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4)利用典型、特殊病例进行教学查房,以提高教学水平。(5)听取医师、护士对医疗、护理工作及管理方面的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建议,以提高管理水平。

2主治医师查房制度

(1)每日查房一次,应有本病房总住院医师、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实习医生、责任护士参加。

(2)对所主管病人分组进行系统查房,确定诊断、治疗方案以及手术方式和进一步检查措施,了解病情变化并进行疗效评定。

(3)对危重病人应随时进行巡视检查和重点查房,如有总住院医师、住院医师邀请应随喊随到,提出有效和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必要时进行晚查房。

(4)对新入院病人必须进行新病人讨论,对诊断不明或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例,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查明原因。

(5)疑难危急病例或特殊病例,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并安排教授查房。

(6)对常见病、多发病和其他典型病例进行每周一次的教学查房,结合实际,系统讲解,不断提高下级医师的业务水平。

(7)系统检查病历和各项医疗记录,详细了解诊疗进度和医嘱执行情况,严密观察治疗效果等,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

(8)检查总住院医师、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医嘱,避免和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签发会诊单、特殊检查申请单、特殊药品处方,检查病历首页并签字。

(9)决定病人的出院、转科、转院等问题。

(10)注意倾听医护人员和病人对医疗、护理、生活饮食以及医院管理等各方面的意见,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

3住院医师查房制度

(1)对所管的病人每日至少查房一次,一般要求上、下午下班前各巡视一次和晚查房一次,危重病人和新入院病人及手术病人重点查房并增加巡视次数,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2)对危急、疑难的新入院病例和特殊病例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3)及时修改实习医师书写的病历和各种医疗记录,审查和签发实习医师处方和化验检查单,及时落实会诊意见并分析各项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4)向实习医师讲授诊断要点、体检方法、治疗原则、手术步骤、疗效判定及医疗操作要点。

(5)检查当日医嘱执行情况、病人饮食及生活情况,并主动征求病人对医疗、护理和管理方面的意见。

(6)做好上级医师查房的各项准备工作,介绍病情或报告病例。

四、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凡遇到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疑难病例讨论,通知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分析,争取尽早明确诊断,并提出治疗

方案。

1入院2周仍未能确定诊断或治疗有难度的病人,由副主任医师组织疑难病例讨论,提出诊疗意见。

2对诊断有争议或治疗确有难度的病人可提交医务办组织会诊或全院病例讨论,以确定诊疗措施。

五、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对重大、疑难或新开展的手术,必须严格进行术前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订出手术方案、术后观察事项以及护理要求等。讨论情况详细记入病历。一般手术,也要求进行相应术前病例讨论。

六、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病人死亡后一周内组织病例讨论,特殊病例应及时组织讨论。已进行尸检病人的病例讨论,待尸检病理报告后进行,但一般不超过二周。死亡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医务办派人参加。死亡病例讨论必须设专门记录本记录,并摘要记入病历。

死亡病例讨论必须明确以下问题:(1)死亡原因。(2)诊断是否正确。

(3)治疗护理是否恰当及时。(4)从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5)今后的努力方向。

七、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1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应由总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和护士长组织,重大抢救应由科主任或院领导组织,所有参加抢救人员要听从指挥,严肃认真,分工协作。

2抢救工作中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困难时,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或医院领导,迅速予以解决。一切抢救工作必须做好记录,要求准确、清晰、完整,并准确记录执行时间。

3医护人员要密切合作,口头医嘱护士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4各种急救药物的安瓿、输液输血空瓶等要集中放置,以便查对。5抢救物品使用后及时归还原处,及时清理补充,并保持整齐清洁。

6新入院或病情突变的危重病人,应及时电话通知医务办或总值班,并填写病危通知单一式三份,分别交病人家属和医务办,另外一份贴在病历上。

7危重病人抢救结果,应电话报告医务办和科主任。

八、会诊制度

凡疑难病例,均应及时申请相关科室会诊。申请会诊医师应做好必要的准备,如化验、X光片等相关资料,填好会诊申请单。

1科内会诊

对本科内较疑难或对科研、教学有意义的病例,由主治医师提出,主任医师或科主任召集本科有关医务参加,进行会诊讨论,进一步明

确诊断和统一诊疗意见。会诊时,由经治医师报告病历并分析诊疗情况,同时准确、完整地做好会诊记录。

2科间会诊(1)门诊会诊

根据病情,若需要他科会诊或转专科门诊者,须经本科门诊年资较高的医师审签,由病人持诊疗卡片和门诊病历,直接前往被邀科室会诊。会诊医师应将会诊意见详细记录在诊疗卡或门诊病历上,并同时签署全名;属本科疾病由会诊医师处理,不属本科诊疗范围的病人应转科被邀请科室或再请其他有关科室会诊。

(2)病房会诊

院内科间会诊申请必须经本科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审批同意,并坚持同级对同级的原则。

会诊医师要求总住院以上医师担任,会诊医师接到会诊通知单后应签收并注明时间,并于24小时内前往会诊。如有困难不能解决,应请本科上级医师协同处理。

申请会诊科室必须提供简要病史、体查、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以及初步诊断和会诊目的及要求,并将上述情况认真填写在会诊单上,并由主治医师签字,送往会诊科室。

被邀请科室会诊医师会诊时,会诊病人的主管经治医师应全程陪同进行,以便随时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共同研究治疗方案,同时表示对会诊医师的尊重。会诊医师应以对病人完全负责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会诊,并将检查结果、诊断及处理意见详细记

录于病历会诊单上。如遇疑难问题或病情复杂时,应立即请上级医师协助会诊,尽快作出诊疗方案并提出具体意见。对待病人不得敷衍了事,更不允许推诿扯皮、延误治疗。

申请会诊尽可能不迟于下班前一小时(急症例外)。(3)急诊会诊

急诊科值班医师对于本科难以处理、急需其他科室协助诊治的急、危、重症病人,由经治医师提出紧急会诊申请,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急”字。或者直接电话通知和邀请。会诊医师必须在10分钟内到达申请科室进行会诊。会诊时,申请医师必须全程陪同,配合会诊及抢救工作。

(4)院内大会诊

疑难病例需多个科室会诊时,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办同意,邀请有关医师参加。一般应提前1-2天将病情摘要、会诊目的及邀请会诊人员报医务办。医务办确定会诊时间,并通知有关科室及人员。

会诊由申请科室的科主任主持,医务办参加,必要时主管医疗的医疗副院长参加,由主治医师报告病历,经治医师作详细会诊记录,并认真执行会诊确定的诊疗方案。

(5)院外会诊

本院不能解决的疑难病例,可邀请外院专家来院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申请,由主管病人的主治医师填写书面申请,包括简要病史、体查、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以及初步诊断和会诊目的及要求等情况,科主任签字送医务办,经医务办同意后报主管医疗的医疗副院长批准。经医务办与有关医院联系,确定会诊时间,并负责安排接待事宜。会

诊由科主任、医务办主任或医疗副院长主持。主治医师报告病情,经治医师作详细会诊记录。

需转外院会诊者,经本科室主任审签,医务办批准,持介绍信前往会诊。外出会诊要带全有关医疗资料,并写明会诊目的及要求。院外会诊亦可采取电话会诊或书面会诊的形式,其程序同前。

(6)外出会诊

外院指定邀请我院医师会诊,必须提供单位(医务办)介绍信,经我院医务办同意,办理外出会诊手续后方可外出会诊,否则由此发生的医疗纠纷或交通事故,由外出应诊医师本人承担一切责任。

外院邀请本院会诊时,同样必须提供单位(医务办)介绍信,经我院医务办同意,医务办根据申请会诊医院的要求,将选派学有专长、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前往会诊,专家会诊时要耐心听取病情汇报,认真细致地检查病人,科学地、实事求是地提出诊疗意见,圆满完成会诊任务并报医务办。如遇疑难问题或病情复杂时,应立即报告医务办并进一步选派专家协助会诊,以便尽快作出诊疗方案并提出具体意见。

(7)会诊时应注意的问题。

1申请会诊科室应严格掌握会诊指征,必须由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审核同意。

2切实提高会诊质量,做好会诊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历,会诊人员要仔细检查,认真讨论,充分发扬学术民主。主持人要综合分析会诊意见,进行小结,提出具体诊疗方案。

3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绝按正常途径邀请的

各种会诊要求。

九、查对制度

1临床科室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输血前,需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

2手术室

(1)接病人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术前用药。

(2)手术前,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

(3)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

3药房

(1)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2)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4输血科

(1)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合试验结果、血瓶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

5检验科

(1)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

(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和质量。(3)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4)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5)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6病理科

(1)收集标本时,查对单位、姓名、性别、联号、标本、固定液。(2)制度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切片数量。

(3)诊断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4)发报告时,查对单位。7放射科

(1)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年龄、片号、部位、目的。(2)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条件、时间、角度、剂量。

(3)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8各临床及相关医技科室

(1)各科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

(2)低频治疗时,查对极性、电流量、次数。(3)高频治疗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常。

(4)针刺治疗前,检查针的数量和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有无断针。

9供应室

(1)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2)发器械包时,查对名称、消毒日期。

(3)收器械包时,查对数量、质量、清洁处理情况。10特殊检查室(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波、基础代谢等)(1)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查目的。(2)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3)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

1病历记录应用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力求通顺、完整、简炼、准确、字迹清楚、整洁,不得删改、倒填、剪贴。医师应签全名。

2病历一律用中文书写,无正式译名的病名,以及药名等可以例外。诊断、手术应按照疾病和手术分类名称填写。

3新入院病人必须书写一份完整病历,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工作单位或住所、婚否、入院日期、主诉、现病史、既往史、过敏史、家族史、系统回顾,个人生活史,女病人月经史、生育史、体格检查、本科所见、化验检查、特殊检查、小结、初步诊断、治疗处理意见等,由医师书写签字。

4书写时力求详尽、准确,要求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急诊应即刻检查书写。

5病历由实习医师负责书写,经住院医师审查签字,并做必要的补充修改,住院医师另写住院记录和首次病程记录。如无实习医师时则由住院医师书写病历,总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应审查修改并签字。

6再次入院者应按要求书写再次入院病历。

7病人入院后,必须于24小时内进行拟诊分析,提出诊疗措施,并记入病程记录内。

8首次病程记录包括病情变化、检查所见、鉴别诊断、上级医师对病情的分析及诊疗意见、治疗过程和效果。凡施行特殊处理时要记明施行方法和时间。病程记录一般应每天记录一次,(一般病人可2—3日写一次),重危病人和病情骤然恶化的病人应随时记录。病程记录由住院医师负责记载,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应有计划地进行检查,提出同意或修改意见并签字。

9科内或全院性会诊及疑难病症的讨论,应作详细记录。请他科

医师会诊由会诊医师认真填写记录并签字。

10手术病人的术前准备、术前讨论、手术记录、术后总结,均应详细地填入病程记录内或另附手术记录单。

11凡移交病人均需由交班医师作出交班小结填入病程记录内。阶段小结由住院医师负责写入病程记录内。

12凡决定转诊、转科或转院的病人,住院医师必须书写较为详细的转诊、转科、或转院记录,主治医师审查签字。转院记录最后由科主任审查签字。

13各种检查结果回报单按顺序粘贴,各种病情介绍单或诊断证明书应附于病历上。

14出院总结和死亡记录应在当日完成。出院总结内容包括病历摘要及各项检查要点、住院期间的病情转变及治疗过程、效果、出院时情况、出院后处理方案和随诊计划,应由住院医师书写,总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审查签字。死亡记录除病历摘要、治疗经过外,应记载抢救措施、死亡时间、死亡原因,由住院医师书写,主治医师审查签字。凡做病理解剖的病例应有详细的病理解剖记录及病理诊断。死亡病历讨论也应有详细记录,并填写死亡病历专页。

15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内容。

十一、交接班制度

1各病室、急诊科观察室、急诊科留观病房均实行早班集体交接班,每晨由负责主治医师(或总住院医师)或护士长召集全病室医护人员开晨会,由夜班护士报告晚夜班情况,医师或护士长报告病房工作

重点和注意事项,经管医生提出新病人及重点病人之诊疗、手术及护理要点。交接班时必须衣帽整齐、注意力集中,交接班人在未完成交班前,不得离开病房。每次晨会不得超过半小时。

2各科室医师在下班前应将危、急、重病人病情和处理事项记入交班本,并做好口头交班工作。值班医师对危重病人应作好病程记录和医疗措施记录,并扼要记入值班日志。

3交班具体要求

(1)护士应有书面交班本,详细记录危、重、新及手术前后病人情况和注意事项。护士交班本上还应详细记载病人流动情况。

(2)交班前应全部完成本班工作,并尽可能为下班做好准备,如因特殊情况未能完成,须说明原因,交接班后继续完成。

(3)护士交班时应共同巡视病人,进行床头交班。同时按规定项目及数字交清剧毒、药品、医疗器械及病人特殊检查、标本收集等。

(4)医师交班时,应写好必要的记录,危重病人应在床头交接班。(5)交接班时要求认真、仔细,交接班后发生的问题,概由接班者负责,不得推诿。

(6)白班护士交班前应准备充足抢救物品及敷料、器械、被服等。其它医、护、技部门的交接班按各部门制度细则执行。

十二、医疗技术准入制度

1为加强医疗技术管理,促进卫生科技进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湘雅三医院实际情况,制度定本医疗技术准入制度。

2凡引进本院尚未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均应严格遵守本准入制度。

3新医疗技术分为以下三类:

(1)探索使用技术,指医疗机构引进或自主开发的在国内尚未使用的新技术。

(2)限制度使用技术(高难、高新技术),指需要在限定范围和具备一定条件方可使用的技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医疗技术。

(3)一般诊疗技术,指除国家或省卫生行政部门规定限制度使用外的常用诊疗项目,具体是指在国内已开展且基本成熟或完全成熟的医疗技术。

4医院鼓励研究、开发和应用新的医疗技术,鼓励引进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禁止使用已明显落后或不再适用、需要淘汰或技术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社会伦理及法律等方面与保障公民健康不相适应的技术。

5医院由医务办牵头成立医院新技术管理委员会(由医院主要专家组成)及科室医疗新技术管理小组(由科室主任及专家3-5人组成),全面负责新技术项目的理论和技术论证,并提供权威性的评价。包括:提出医疗技术准入政策建议;提出限制度使用技术项目的建议及相关的技术规范和准入标准;负责探索和限制度使用技木项目技术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对重大技术准入项目实施效果和社会影响评估,以及其他与技术准入有关的咨询工作。

6严格规范医疗新技术的临床准入制度,凡引进本院尚未开展的

新技术、新项目,首先须由所在科室进行可行性研究,在确认其安全性、有效性及包括伦理、道德方面评定的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指导临床实践,同时要具备相应的技术条件、人员和设施,经科室集中讨论和科主任同意后,填写“新技术、新项目申请表”交医务办审核和集体评估。

(1)科室新开展一般诊疗技术项目只需填写“申请表”向医务办申请,在本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范围内的,由医务办组织审核和集体评估;新项目为本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范围外的,由医务办向省卫生厅申报,由卫生厅组织审核,医务办负责联络和催促执业登记。

(2)申请开展探索使用、限制度使用技术必须提交以下有关材料: ①医疗机构基本情况(包括床位数、科室设置、技术人员、设备和技术条件等)以及医疗机构合法性证明材料复印件;

②拟开展新技术项目相关的技术条件、设备条件、项目负责医师资质证明以及技术人员情况;

③拟开展新技术项目相关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④拟开展探索使用技术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⑤卫生行政部门或省医学会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3)探索使用技术、限制度使用技术项目评沽和申报: ①受理申报后由医务办进行形式审查;

②首先由医务办依托科室医疗新技术管理小组依据相关技术规范和准入标准进行初步技术评估;

③各科室申报材料完善后15个工作日内由医务办组织医院新技术管理委员会专家评审,并出具技术评估报告;

④由医务办向省卫生厅申报,由卫生厅和省医学会组织审核,医务办负责联络和催促执业登记。

7医院医务办职责:(1)医院医务办负责组织管理全院医疗技术准入工作,制度定有关医疗技术准入政策、规划,协调并监督本制度的实施。

(2)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法规要求,组织审核新技术项目是否超范围执业,如属于超范围执业,由医务办向省卫生厅申报,由卫生厅和省医学会组织审核,医务办负责联络和催促执业登记。

(3)医务办组织科室医疗新技术管理小组和医院经改办等职能部门,参照省内或国内同级医院收费标准,填写收费标准申报表上报物价局。

(4)医院医务办负责实施全院医疗技术准入的日常监督管理,包括对已申报和开展的医疗新技术进行跟踪,了解其进展、协助培训相关人员、邀请院外专家指导,解决进展中的问题和困难等。

8各科室每年按规定时间将本计划开展的医疗新技术项目报医务办,并核准和落实医疗新技术主要负责人和主要参加人员,填写相关申请材料。科室医疗新技术管理小组组织并督促医疗技术按计划实施,定期与主管部门联系,确保医疗新技术顺利开展。医疗新技术项目负责人要对已开展的技术项目做到随时注意国内外、省内外发展动态,

收集信息,组织各类型的学术交流,及时总结和提高。

9在实施新技术、新项目前必须征得病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的同意并书面签名备案。

10申报医疗新技术成果奖:

(1)申报科室于年底将所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总结,填写新技术、新项目评选申请表,上报医务办参加医院评比。申报材料要求完整、准确和实事求是,包括技术完成情况及效果、完成病例数以及必要的病历资料(临床效果及必要的对照)、国内外及省内应用现状、论文发表情况和相关查新报告以及该领域全国知名专家的意见说明等。

(2)医务办每年底对已经开展并取得成果的医疗新技术,组织医院新技术管理委员会专家采用高效、公正的程序进行评审,对其中非常有价值的项目授予奖励并向上级部门推介。

(3)医务办每年底对以往已开展或已评奖的医疗新技术,组织医院新技术管理委员会专家进行回顾性总结和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评估,对已失去实用价值或停止的医疗技术作出相应结论。

11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准入管理批准而擅自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12违反本办法规是的医师,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13本制度如出现与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相关医疗技术准入制度相

冲突的情况,按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相关医疗技术准入制度执行。

14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另有规定的医疗技术准入项目或实验医疗项目,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十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1手术分类,根据国家新版教材,参照国际、国内专业会议建议,按照手术的难易程度、大小、是否已经开展情况将手术分为四类:

(1)一类手术:简单小型手术;

(2)二类手术:小型手术及简单中型手术;(3)三类手术:中型手术及一般大手术;

(4)四类手术:疑难重症大手术及科研手术、新开展手术、多科联合手术。

2各级人员参加手术范围,根据医生专业技术水平、从事专业工作时间与职责限定:

(1)住院医师可担当一类手术的术者,二、三类手术的助手;高年资住院医师可担当二类手术的术者。

(2)主治医师可担当二类手术的术者,或在副主任医师的帮助下,担当三类手术的术者,四类手术的助手,高年资主治医师可担当三类手术的术者。

(3)副主任医师可担当三类手术的术者,或在主任医师的帮助下,担当四类手术的术者。

(4)主任医师可担当三、四类手术的术者。

(5)上级医师均有义务和权力指导下级医师进行手术,要求副主任

医师和主任医师检查监督全科室手术情况,以确保手术质量和安全。

3手术批准权限:包括决定手术时间、指征、术式、手术组成员的分工等。

(1)一类手术由主治医师或高年资医师审批。(2)二类手术由副主任医师或高年资主治医师审批。

(3)三类手术由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兼行政正副科主任审批。(4)四类手术中的疑难重症大手术、多科联合手术由主任医师或科主任审批并报医务办备案;科研手术、新开展手术由科主任报告医务办,由主管医疗副院长审批后进行。

十四、谈话告知制度

1医患谈话制度

医患谈话制度主要是为了强化病人对疾病知情权及治疗方案选择权意识,为以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达到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目的,并起到进一步促进医师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的作用。

(1)主管医生对住院一周以上的病人在住院期间应进行不少于3次的谈话。

(2)

病人及家属双签字。

(4)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anti-HCV、anti-HIV、RPR,下同)、血型血清学检查。报告单贴在病历上,作为重要的法律依据,以备日后信息反馈及资料备查。

3病人输血应由经治医师根据输血适应症制定用血计划,报主治医师审批后,逐项填写好《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后,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或每周一、三、五上午九点之前由相关人员交输血科备血。每张申请单只能预约一天的用血量,电话及口头申请预约不予受理。

4预定计划3天内有效,如需改期需重新预定。

5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病人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出现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病人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的病人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6AB型血、血小板、RH(D)阴性等其他稀有血型的血制品,需慎重考虑用血量,输血科不储血。原则上预定多少,用多少。若输血科按预约要求已备好上述血制品,申请者又取消用血计划,在血制品的有效期内未能调剂使用,造成血制品报废,血费从预订科室收入中扣除。

7急诊用血和没有预约的用血,申请者须先与输血科联系是否有库存血,若无库存血,由医师完成输血前各项准备工作(补充完善申请单、输血四项化验单、血型化验单、合血单)。输血科派专人去血液中

心取血或由血液中心派人紧急送血,所需车费由受血者负担,主管医师必须向受血者或其家属、陪人作好解释工作,确保有关费用的及时收取、取血工作的顺畅。若出现逃费情况,从申请者劳务费中扣除。

8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输血前由医师填写合血单,连同病人的血标本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9输血科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病人的RH(D)血型,准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10每张合血单只能合一袋血。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

11凡遇有下例情况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作抗体筛选试验:1.交叉配血不合时;2.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

12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病人的陪人和家属、实习生不能取血。

13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

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14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15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病人床旁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16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17输血科接到有关输血异常情况的通知时,输血科医技人员应及时赶到现场,同医护人员一起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保存好输血反应回报单,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办。

18输血科室应做好血袋回收工作,至少保存一天,集中处理。

第五篇:核心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

1、第一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要对所接诊的病人负责,不得推诿或拒绝病人。

2、首诊医师除要求进行病史、身体检查、化验的详细记录外,对诊断己明确的病人应积极治疗收住院治疗;对诊断尚未明确的病人应对症治疗,并及时请上级医师指导或邀请有关科室医师会诊,待明确诊断后,负责转有关科室治疗。

3、首诊医师开具的各种检查单,当班不能出结果者,应交给下班医师或与病人约定时间处理。

4、诊断明确须住院治疗的急、危、重病人,必须及时收住院,如因本院条件所限确须转院者,按转院制度执行。

5、如遇危重病人需抢救时,首诊医师首先抢救并及时通知上级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和拒绝抢救。

6、对己接诊的病人,需要会诊及转科者,首诊医师应写好病历,负责转到有关科室会诊及治疗。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1、科主任、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每周1-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周2-3次,查房在上午进行,住院医师对所管病人每日至少查房2次。

2、对危重病人,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科主任、主任医师临时查病人。

3、查房前医师要做好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要的检查器械等,查房时要自上而下逐级严格要求,认真负责。经治的住院医师要报告简要病历,当前病情,并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主任或主治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出必要的检查和病情分析并做出肯定性的指示。

4、经治医师应将各次查房内容作认真科学的记录,以便记录完整,反映出病程的转归,治疗疗效等动态变化。

5、查房时上级医师决定的医嘱,下级医师必须严格执行,因客观原因不能执行时必须向上级医师及时汇报。

三、会诊制度:

1、凡确属医疗技术上有疑难不能解决者,应及时申请会诊。会诊时应贯彻以西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方针,使病人能及时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会诊时要详细检查,明确提出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认真落实实施。

2、会诊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会诊时经治医师应陪同并详细介绍病情,做好会诊记录,会诊后根据会诊结果认真落实。

3、一般会诊应逐级按科内、科间、院内、院外顺序进行。

1)科内会诊:由经治医师或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科室内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2)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主治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送到应邀科室,应邀医师最迟要在24小时内完成,并填写会诊记录。

3)急诊会诊:应邀医师在接到急诊会诊申请后应在10分钟

内到达,极危重抢救会诊,应在5分钟内到达,不得拖延。

4)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提出,医务科同意,并与应邀科室联系,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医务科要派人参加。

5)院外会诊:由科主任提出,医务科同意,并与应邀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后,由医务科或会诊科派人接应邀医师前来会诊,会诊时由申请科室科主任主持,医务科要派人参加。

四、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1、各科遇有危重病人,住院医师应立即通知上级医师,同时填

写危重病人通知单,上报医务科,并与病人家属或单位联系,各科主任、主治医师应积极的组织抢救,必要时成立抢救小组负责抢救工作。

2、各科均应制定中西医抢救常规,抢救药品和器材要保持常备

完善,有固定位置,保证随时应用,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消毒,专人管理。

3、抢救危重病人时科主任、护士长必须参加指挥抢救工作。

4、需要他科协助抢救时,被邀请人员必须及时到场,认真参加抢救,不得拒绝和拖延时间。

5、多科抢救时,由主管科室负责指挥抢救,必要时由医务科或

院长指定负责人指挥抢救。

6、在抢救工作中,记录要及时、详细,时间要准确,抢救结束后,要认真总结经验。

7、凡重大伤亡事故及大批来院抢救的病人,应向医务科或总值班报告,并要逐级上报医院领导及省、市卫生部门。

五、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凡遇疑难病例由科主任主持,组织科内有关人员参加,与他科有关时报请医务科组织他科人员参加。

2、讨论时由经治医师将有关材料整理齐全并报告病情,几科联合讨论时由经治科主任负责提出分析意见。

3、参加人员应认真讨论,由主持人负责总结,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检查治疗方案。

4、讨论情况应专页记录。

六、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1、死亡病例均须进行讨论,一般死亡病例应在病人死后一周内召开,特殊病例应即时讨论。

2、死亡病例讨论由科室主任或病区负责医师主持,医护有关人员参加,如结合带教可扩大参加人员范围;对待特殊病例和有教学意义的病例,由医务行政部门组织举行临床病案讨论会,以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

3、讨论记录由以经治医师书写,另立专页,并在横行适中位置标明“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4、内容包括:

1)讨论时间、地点、主持人和参加者的姓名、职务。

2)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日期、死亡日期、死亡原因、最后诊断(包括尸检和病理诊断)。

3)参加者发言记录,重点记录诊断意见,死亡原因分析、抢

救措施意见,经验总结、国内外对本病在诊治上的先进成果和方法等。

4)主持人的总结意见。

5、参加讨论人员对讨论内容均有保密责任。

七、术前讨论制度:

1、对重大、疑难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一般手术也应进行相应讨论。

2、由科主任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长、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讨论。

3、讨论内容包括:手术的必要性、手术可有哪几种方案及每种方案的优、缺点、目前拟定采取那种手术方案、手术过程可能出现的情况、手术风险及防范措施、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术后观察事项及护理要求、患者及家属是否愿意承担手术风险、是否选择其他医疗小组或其他医师进行手术、是否选择到其他医院诊治等情况。

4、讨论情况应专页记录。

八、手术分级制度:

1、一类手术由高龄住院医师审批;二类手术由主治医师审批;三类手术由高龄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审批;四类手术及特殊病人手术由主任医师或高龄副主任医师报医务科或业务院长审批;

2、各级医师必须严格遵守本人手术范围。节假日、夜间急诊手术,超出本人手术范围的应请示上级医师审批或帮助进行。

3、危险性较大的手术、新开展的手术,术后可能导致病员残废者,诊断未确定的探查术或病情危重又必须手术时,除术前仔细讨论外,应由高龄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担任术者,同时报院长、业务院长或医务科批准。必要时报请上级批准。

4、手术前,负责医师填写好“手术知情同意书”,必须由患者签字或由患者填写“授权委托书”,被委托人签字。如患者病情危重急需手术,但患者无行为能力且家属不在场时,由科主任或值班医师报告医务科或总值班,经批准后方可手术,但病历中必须详细记录以便备查。

九、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1、输血申请应由经治医生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书》,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备血。

2、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3、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要严格掌握输血的适应症,应本着科学输血、合理用血、成分输血的原则申请用血。

4、手术患者,提倡无输血手术或少量成分输血或术前备自体血完成手术。

5、申请输血量400-800毫升需由输血科主任审批;申请输血量超过1000毫升(含1000毫升),由输血科上报医务科,需由医务科长审批;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超过2000毫升(含2000毫升),由用血科室主任及输血科主任审核签字后报医务科审批,提前24小时通知输血科。

6、急诊输血时可先用血,后由经治医师和用血科室补办用血审批手续。如果当日用血量超过1000毫升(含1000毫升),要到医务科补办审批手续。

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

内容详见《卫生部病历书写规范》。

十一、交接班制度:

1、各科在非办公时间及假日,须设有值班医师,可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安排,不能脱岗、漏岗;

2、值班医师每日在下班前到科室,接受各科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交接班时,应巡视病房,了解危重病人情况;

3、各科医师在下班前将危重病员的病情和处理事项记入交班簿,并做好交班工作,值班医师对危重病员应做好记录,并扼要记入交班簿。

4、值班医师负责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和病员临时情况的处理,对急诊入院病员及时检查、填写病历,给予必要的医疗处置。

5、值班医师遇有疑难问题时应请经治医师或上级医师处理。

6、值班医师夜间必须在值班室留宿,不得擅自离开,护理人员邀请时,应立即前往诊视,如有事离开,必须向值班护士说明去向(指在本院内,不得离开医院)。

7、每日晨,值班医师将病员情况重点向上级医师或经治医师报告,交清危重病员情况及尚待处理的工作。

8、药房、检验、放射线科等科室应根据情况设有值班人员,并努力完成在值班时间内所有工作,保证临床医疗工作顺利进行。

十二、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是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

1、医院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具备严肃认真的态度,思想集中,业

务熟练。

2、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无论直接或间接用于病人的各种

治疗、检查物品及其生活用品,如:药物、敷料、器械、压缩气体及治疗、急救和监护设备等,必须具备品名正规、标记清楚、有国家正式批准文号、出厂标记、日期、保存期限,物品外观表现符合安全要求。

3、凡字迹不清楚、不全面、标记不明确以及有疑问的,应禁止使

用。

4、在使用过程中病人如有不适等反应,必须立即停用,再次进行

查对工作,包括应用的一切物品,直至找出原因。所用物品不得丢弃,应按要求妥善保管备查。

5、查对制度包括有:临床科室、手术科室、药房、血库、检验科、放射科、理疗科、供应室、特殊检查科室等各类别的查对制度。

十三、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共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1、特级护理

病情依据: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护理要求: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2、一级护理

病情依据: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护理要求: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3、二级护理

病情依据: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护理要求: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4、三级护理

病情依据: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护理要求: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琼中县人民医院内三科

下载创伤外科核心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伤外科核心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核心制度

    首诊负责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是指首次接诊的科室和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和抢救均负有直接责任的制度。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

    核心制度

    项城市中医院护理核心制度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一、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病区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

    核心制度

    护理工作九项核心制度 1.查对制度2.值班、交接班制度3.分级护理制度4.医嘱执行制度5.危重病人抢救制度6.护理会诊制度7.护理文件管理制度8.护理不良事件事件报告制度9.病房消毒隔离制......

    核心制度

    核心制度 一、查对制度 (一)医嘱查对 1. 处理长期医嘱或临时医嘱时,若有疑问必须问清后方可处理执行,并要记录处理时间、签全名。 2. 每班护士对当日医嘱要进行查对,签全名。每周......

    核心制度

     护理核心制度考试题 一、单选题。 1、单线班处理的医嘱,由(D )负责查对。 A 当班医生 B 夜班护士 C 晚班护士 D 下一班护士 E 护士长 2、对服用镇静、安眠药的患者,在其未完全......

    核心制度

    一、护理不良事件分级 警告事件 —— 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不良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

    核心制度范文

    核心制度 1、 交接班制度。 2、 查对制度。 3、 病历讨论制度。 4、 病历书写制度。 5、 分级护理制度。 6、 会诊制度。 7、 首院首科首诊负责制。 8、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核心制度

    核心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 1、门、急诊实行首诊负责制度。病人在医院门、急诊挂号(不管是否接受过预诊台分诊),到达目的科室后或选择医生后,首诊医师都应该热情接诊,按规范书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