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咸阳养老保险这样步上健康发展之路
咸阳养老保险这样步上健康发展之路
李崇文
兰增干
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方略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亿万老百姓来说,最让他们欣喜的莫过于报告中的“民生”内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的庄重承诺,让亿万人民看到了生活更加富裕的美好前景。
咸阳市养老保险经办处处长殷彩林对记者说,“解决民生问题是一个渐进的长期过程,我们要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党和政府的全力推动下,肩负重任、努力工作,让更多的劳动者进入社保的行列来,让他们分享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在咸阳市养老保险经办处一班人眼里,民生从来都不是小事,养老更是每个人要面对的大问题。社会养老保险作为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体系制度建设日益完备,已基本覆盖到各行业的从业人员。贯彻好、实践好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是党和政府交给各级社会保险机构的重要职责和神圣使命。
2005年10月13日,常务副市长李三原在咸阳市养老保险机构党风廉政暨业务工作会议上作书面讲话。
2006年3月6日,市长助理贺书田出席咸阳市养老保险工作会议并代表市政府作了重要讲话。
2006年9月12日,市政府召开加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协调会,就贯彻国务院38号、省政府27号文件,加强全市养老保险工作进行具体研究。
2006年10月24日,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市养老保险处关于全省养老保险工作三个会议精神的贯彻意见。
2006年11月2日,市政府召开全市养老保险工作会议,市长千军昌、副市长赵庆明到会作重要讲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应志治、市政协副主席冯志强、市委副秘书长戴建强、市政府副秘书长韩晓长出席会议,市政府秘书长卢国群主持。
2006年11月23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方玮峰专题听取市养老保险处工作情况汇报。
2007年3月14日,全省养老保险信息化咸阳试点动员大会召开后,市政府副秘书长史红岐与省社会保障局领导交换意见,并表示市政府将对咸阳养老处的各项工作给予大力支持。
保险工作作为民生工程,给予高度重视和组织推动,市政府决定在3月中旬召开“全市养老保险扩面暨标准化管理工作会议”,对新一年的各项重点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安排部署,落实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以推动全市养老保险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部门积极支持
---咸阳养老保险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合力
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具有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特别是在全省养老保险新的管理体制下,要完成养老保险扩面稽核、养老保险费征缴清欠、养老金的社会化发等重点任务,养老保险机构必须与劳动保障、地税工商、银行、邮政等部门加强协作。咸阳市养老保险经办处领导班子对此保持了应有的清醒认识,没有因市政府已协调组织到位就止住工作步伐,而是从“建立大保障、促进大和谐”的高度出发,以战略性的前瞻眼光,着力维护和发展与各部门的工作协作关系,努力形成强强联合、协同作战,共同推进养老保险任务完成的工作态势。
一是坚持工作联系制度,抓好高层互动。市养老保险处主要领导与相关部门养老保险主管领导不定期通过电话、会谈,相互沟通掌握本部门开展养老保险工作的主要情况与整体动态。遇有面上工作部署、重大工作调整,包括对一些政策执行、业务操作、彼此配合等环节上的突出问题,双方主要领导都会先行沟通,达到共识,必要时召集双方相关人员展开讨论和研究,制定落实措施,从而统一了步调,有力消除了影响工作顺利进行
养老保险处各项工作,确保主要任务指标完成中,与养老保险机构更是结成了亲密的关系。除每年应邀出席市养老保险处组织召开的全市养老保险工作会议,尽心为养老保险处搭台壮威,还积极邀请养老保险处领导参加本部门召开的重要会议,共同商讨研究全市社会保障工作相关事项。2006年7月全省社会保险扩面电视电话会议后,劳动、养老两部门主要领导结合咸阳实际,经过多次探讨和研究,就贯彻省上会议精神,确保咸阳养老保险扩面任务的按时完成提出具体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一是以市政府名义召开全市养老保险工作会议;二是成立市政府养老保险协调领导小组;三是以市政府文件下发《关于加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意见》;四是以市政府名义召开一次未参保的非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参加的养老保险座谈会。并共同向市政府进行汇报,后经市政府第二十四次常务会高规格讨论同意。在随后的具体实施中,市劳动保障局进一步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全力配合养老保险扩面工作。2006年咸阳全市新增参保职工达3.17万人,历史性突破扩面工作瓶颈,实现了咸阳养老保险扩面从全省落后到相对靠前,在职建档数据由虚到实的根本转变。2007年咸阳养老保险扩面仍然保持了良好态势,新增参保23267人,完成年任务的128%。
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是养老保险机构的中心工作。从2000年起,市养老保险处与市邮政代发机构积极配合,不断完善发放程序,提升发放服务质量,连续7年实现了100%确保发放,做到当期发放“零上访”,调待补欠及时到位,郑重兑现了“不漏一人、不少一分、不拖一天”的庄严承诺。2007年底共为全市12.5万名离退休人员累计发放基本养老金13.6亿元,阳市养老保险处领导班子对此保持了明确认识。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和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机构自身,站在高起点上谋划,坚持高标准落实,突出对机构自身的建设和规范管理。
一是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思考谋划好养老保险工作。咸阳养老保险处领导班子结合咸阳市情和养老保险机构实际,从努力推动养老保险工作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大局出发,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咸阳养老保险机构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围绕“建设一个好班子、创立一个好机制、带出一支好队伍、争创一流好业绩、塑造一个好形象”来开展工作。“好班子”,就是政治上强,发展意识强,能总揽全局,工作思路清晰,坚持民主集中制,能做到科学决策,具有较强的凝聚力。通过这样的班子谋划和带领大家发展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好机制”,就是建立一整套科学完善的工作制度和程序,以发挥每个工作人员的潜能,开展工作有的放矢,解决问题积极能动,落实工作及时到位。通过这样的机制保证各项目标任务的如期实现,促进经办工作的良性发展。“好队伍”就是干部职工人人都有团队意识,思想境界高,业务素质强,个个都是行家里手,具有奉献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通过这样的队伍攻坚克难,开创全市养老保险工作的新局面。“好业绩”就是工作目标水准定位要高,事业发展快、处理业务办理事务快,超额完成每项工作任务,所有工作或主要工作在所在县区、在全市、乃至在全省有位次,用这样的业绩给党和政府、给人民一个交代。“好形象”就是全系统人人都做到高效、廉洁,热情服务,管理到位,通过我们有效的工作和高质量的服务,密切党群、干群关
一的机构管理运行机制。在全系统实行行政管理处长、中心主任领导下的分级负责责任制;内部实行主管领导和科室领导分工负责制,一级向一级负责,做到各司其职,权责一致。
(二)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在干部管理方面实行以竞争上岗为主要形式的双聘制,在坚持省劳动保障厅、省社保局规定的干部任用原则和规定下,对区县(市)中心领导、市处及区县(市)中心内设科室负责人分别实行聘任制(时间另行规定)、对工作人员实行聘用制。
(三)建立权责利相统一的工作绩效年度考核制度。在强化日常德、能、勤、绩、廉考核的同时,实行分级述职述廉制度和现场考核考评制度。
(四)实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市处要定期向省劳动保障厅、省社保局、市委、市政府和市劳动保障局报告工作。区县(市)要定期向市处和同级党委政府报告工作。日常重要业务事项要及时向同级劳动行政部门通报情况。特殊情况和重大突发性事件必须在第一时间报告市处,并按有关程序处理。
(五)实行严明的纪律约束制度。
(六)实行重大失误追究制度。对违规违纪、不忠于职守、不履行职责、不执行社保政策和有关规章,对工作造成严重政治、经济、财物损失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七)实行工作末位调整制度。凡年度工作考核连续两年处于全市或所在科室的末位,对主要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岗位视情况进行调整,同时取消有关待遇。
(八)实行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度。严格执行中、省、市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和有关承诺,做到令行禁止。对于发生严重违规违纪的单位和个人,年度考核定为末位,视情节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四是以机制创新为保证,促进养老保险模块试点和各项工作开展。在咸阳市处主要领导的组织推动下,全系统制定下发了《关于建全和完善抓落实
1要把为民、利民、便民作为经办工作的立足点,做到“一次告知,二次办结,不管何种原因,凡第二次不能办结的,第三次一律上门服务”。
六是以信息化试点为契机,打造数字社保,提升工作效率。早在2002年,咸阳养老保险处就根据省劳动保障厅“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城市建网,网络互联,分级管理,分布实施”的原则制定出可行性实施方案,抓好局域建设,开展“三库一户”(在职职工数据库、离退休人员数据库、欠费企业数据库和个人账户)为主要内容的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工作,并初步形成以划业务科、个人账科、社会化发放科为三大支点,规范处理各项经办业务。经过多年努力,咸阳信息化工作无论在软件应用、专业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坚实基础。2007年,咸阳被省上确定为信息化试点市。咸阳市处领导班子从长远出发,决定先走一步,全力推动试点工作的开展。他们从做好基础数据的整理和完善工作抓起,要求全市养老保险机构要在现有数据的基础上,严格按照部颁80项指标的要求,全面组织开展数据专项清理、整合及核实工作,及时纠错补漏,确保数据完整准确。在试运行过程中他们共进行了三次数据迁移,对试运行中的问题及时上报省社保局和反馈各软件开发人员,促进软件的完善和可靠运行。目前,全省养老保险二版软件在咸阳试点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七是视党风廉政、基金安全为养老保险机构的“生命线”,确保全系统机构安全、基金安全和干部安全。在党风廉政建设上,要求全市经办机构要统一思想认识,准确把握中省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严峻形势和反腐败工作任务的艰巨性始终
第二篇:浅谈社区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之路
浅谈社区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之路
我国社会组织近几年有了迅速的发展,数量逐年上升。在社区建设中,社会组织则有其独特作用,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能有效地促进社区各方面的建设、增进社区团结、疏导舆情、提高居民的自治能力,在我国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大力扶持和培育各类基层社会组织,使其充分发挥基层民主建设、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的功能,从而大力推动社区建设,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一、社区社会组织的概念
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居民为了满足自身需求和社区事务管理服务需要,以社区为活动范围,自愿成立的群众性组织,具有民间性、独立性和组织性特征,是社区各类社会利益群体的代表和合法组织形式,是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是基层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2007年底,民政部用“社会组织”的概念取代了“民间组织”的概念,这就从地位上确定了社会组织已成为社会建设的主体之一,社会组织以其灵活的体制和多样的服务形式,在我国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不可小视。随着社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社会组织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社会群体,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作用
(一)社区社会组织已成为社区服务的有效形式。现代社会居民群众多元化需求的不断增长,社会组织能够充分发挥其组织灵活、功能多样、了解居民的优势,较好地满足居民群众的多样化服务需求。社区社会组织在提供社区服务、增进社区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困敬老类社会组织开展的敬老爱老和助学帮困活动,增进社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融合,形成了社区居民相互关爱、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和谐邻里关系。现在多数社区居住人群复杂,基层社会矛盾、社会问题不可避免,调解维稳类社会组织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定期巡逻、积极调解,有效化解矛盾,成为社会矛盾的“稀释剂”和维护稳定的“减压阀”。
(二)社区社会组织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社区建设的一个首要任务是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宣传类社会组织广泛开展文化、教育宣传活动,组织居民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纽带,组织开展多彩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满足了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与精神生活的需求,同时活动的开展也多角度地激发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拓展人们奉献社会的渠道,社区居民在回报社会的过程中既体现了自身价值,也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公益意识和集体意识,真正发挥了社区的自治功能,改善了社区人际关系,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使其成为和谐社会的助推器。
三、制约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问题
社区社会组织产生于社区、服务于社区,既是社区居民的贴心帮手,又是基层政府的得力帮手。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是和谐社区建设的有效组织载体和重要手段。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社区社会组织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蓬勃发展的社区建设和日益增长的社区居民需要还不相适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对社区社会组织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基层社区领导和工作者认为社区社会组织可有可无。国家虽然出台了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但是没有详细的实施细则,可操作性不强。政府对大部分社区社会组织缺少相关的指导和扶持,使社区社会组织大部分都面临经费不足、活动场地缺少、人才匮乏等问题。
二是社区居民参与意识淡薄。目前社区建设的发展模式主要以政府动员性参与为主,行政色彩浓厚,客观上抑制了社区社会组织自主作用的发挥,造成社区居民对政府的依赖心理。同时也导致居民对社区社会组织开展的活动认可度较低,积极参与的意识淡薄。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活动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做动员,直接影响到服务活动的效果。
三是社区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发展不充分。目前我国社区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自律机制不够健全,组织行为不够规范等问题。主要原因是专业人员的引入非常少,大多数社会组织都是志愿者为主要人员的“民间组织”,领导者不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缺乏管理能力。领导者和组织人员极少或者根本没有接受过相关的培训,只凭一腔热情在做事情。缺乏有力的领导和管理,缺少真正的“社会精英”,导致工作缺乏创新精神,严重影响到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四、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策略
1.政策推动,营造健康良好的制度环境。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社区社会组织的结构布局,加强分类指导,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公益性、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加强对现有社区社会组织的规范,利用政府资金、场地、政策的扶持,打造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通过“补贴+购买+奖励”的方式,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日常活动经费予以补贴,对获得荣誉的社区社会组织予以奖励,向社区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为社区社会组织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2.机制加力,形成统筹协调的监管体系。改变长期以来“重登记、轻定位、松管理”的状况,从大局着眼,注重社会资源的良性融合并向规范管理方向转变,健全社会组织自律机制,提高社会组织的自身发展能力和社会公信力,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绩效评估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和完善的评估体系,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
3.管理得当,促进积极有效的良性互动。进一步理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制,搭建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平台,推进与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及社会组织之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其在反映利益诉求、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扩大公众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建立了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备案制度。二是编印“三本手册”,规范日常管理。联合会对辖区组织实行分类管理,并按照“壮大服务类、培育管理类、发展公益类、做实互助类、规范同人类”的管理原则,加强日常指导.三是建立了各级会议制度。规定三年一次换届选举大会、一年一次会员大会、一季一次理事会议、两月一次分会会议等。4.统筹兼顾,推动面向社会的资源共享。可借鉴相关经验,政府部门向社区社会组织开放更多的公共资源和领域,进一步完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机制,在一些居民群众需求大、多样性强的领域,扩大政府购买力度,制订相关政策,将购买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费用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管理,加大从福彩公益金中购买社会组织公益服务项目的资金支出,推动政府职能部门更多地关注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后劲和服务水平。
5.培养骨干,加强社会组织的人才建设。把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各级政府部门的人才培养计划,制订培训计划,广泛开展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和专职人员培训,努力培养一批政策理论素养高、法律意识强、工作能力和专业化服务水平高的社区社会组织领军人物。社区社会组织的领头人是这个组织发展的关键,只有高度重视“草根领袖”的挖掘、培育和引导,把涉及社区公益、涉及社区民生的各类社会组织作为培育扶持的重点,在调研可行的基础上,着重做好骨干力量的培养,通过定期组织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培训班,邀请社区建设专家专题讲座,举办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与创新论坛,开展学习考察活动等,着力提高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的组织管理水平和把握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趋势的能力。
6.注重建设,发挥联合会的枢纽作用。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是为社会组织提供枢纽式管理和服务的平台,要使社区社会组织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以民管民”新机制在运作中不断完善,联合会必须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中”和“在服务中渗透管理”的工作理念,加大扶持、培育和服务力度,指导和引导社区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整合社会组织资源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服务社区居民。
第三篇:中国养老保险的未来之路论文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 课程考试论文(案例)考核
课程名称
作
者
学籍批次
学习中心
层
次
专
业
中国养老保险的未来之路
中国养老保险的未来之路
——论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国民经济、稳定民生、和谐社会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公共选择的结果。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中重要的一种制度在各国社会保险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我国在新中国成立60年来,社会保障从无到有,从城镇到乡村,从职业人群到城乡居民,经历了一个不断改革、发展、完善的过程,让人民群众期盼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困有所助”的美好愿望正在变为现实。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社会分层和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养老保险体制的潜在风险越来越突出,直接影响到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作为社会安全网的养老保险制度在中国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彰显。
一、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必要性
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劳动者解除养老后顾之忧的一种保险,它的目的是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手段则是提供相应的收入保障,在此,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险制度的一个重要项目,具有社会保险的性质和特点,又有其特殊性。养老保险的根本任务是化解老年风险,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从整体上化解正在日益社会化、普遍化的老年风险的现实、有效和必要的措施。
作为每一个自然人,老年风险与其它失业、工伤、疾病等社会风险相比,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普遍性。老年是一个十分确定的,能清晰预见的,人人都会遇到的事件,——人人都会老,人人都要老。老是一个自然现象。任何人都不能保证自己的老年没有风险。因此养老风险也就日益成演变为最普遍的社会风险,中国养老保险的未来之路
养老保险亦成为最普遍性的社会保障制度需求。普遍性是养老保险的第一特征,其次养老保险因其待遇较高、领取养老金的时间长,基金收支规模庞大,这一点也决定了养老保险是最重要的社会保险项目,并在各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养老保险的第二特征。再次还有长期积累性、复杂性等都是养老保险所具有的特征。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增强劳动者抵御养老风险的能力,手段是通过提供养老金或相关服务,来消除劳动者对老年生活的担忧,使劳动者“老有所养”。如果说目标是一项制度自身为之奋斗的、不懈追求的、主动要求达到的一个终点或一种理想状态的话,功能则是一项在实现其目标过程中自然产生的作用和效果,养老保险即具有社会保障的稳定、调节、促进发展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共有功能,也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保障功能、稳定功能、公平功能、发展功能、文化功能。
综上所述,从养老保险的建立目的,设定目标和养老保险所具有的四大特性,五项功能都确定了其在社会保障保险中的重要地位。相对于失业、疾病、工伤、生育等风险,养老毫无疑问是劳动者面临的最具普遍性的风险。可以说面对养老风险人人有份、无人幸免。困此,养老保险防御的是最具普遍性、重要性的一种社会风险,根据大数法则,覆盖的人数越多,越有利于社会保险功能作用的发挥。越有利于民生的稳定社会的稳定。所以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势在必行。
二、我国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养老保险的发展与覆盖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落后。自20世纪90年代初,民政部开始试点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图依靠集体经济和农民自身的力量解决农村社会养老问题。民政部于1992年印发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规定,在保险基金的筹集上“坚持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
中国养老保险的未来之路
则”,这样的规定使国家和集体体现的社会责任过小。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绝大部分给了城镇职工。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重要来源实际上是依靠传统农村的集体补助和投入。但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使集体力量受到了严重削弱,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财政能力和集体经济实力有限,已无力承担当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资金。客观的说,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着覆盖面小、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少、保障水平低等问题,已经无法满足广大农村老年人的生活需要。
2.我国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不宽。农村人和非正规就业人口没有纳入到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除农村之外,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主要在国有企业,相当多的三资企业和个体经营企业都没有参加,即便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也有没有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数以亿计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乡镇企业人员、进入城镇的农民工以及农民中的绝大多数,都游离在养老保障制度之外。
(二)企业年金和储蓄性养老金发展不足
国务院于1991年、1995年和1997年下发的《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都要求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建立年金,大力发展储蓄性养老金计划,同时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企业年金计划、储蓄性养老金计划实质性缺失。在客观上,形成了用单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代替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事实。
三、世界发达国家养老保险发展之路的可行性经验
自养老保险制度在德国产生以来,世界大多数国家陆续建立了社会化的养老保障制度。丹麦于1891年,新西兰于1898年,瑞典于1903年,奥地利于1906年,英国于1909年,法国于1910年,俄罗斯于1922年,加拿大于1927年,美
中国养老保险的未来之路
国于1935年等等,相继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新加坡、印度、巴西、墨西哥、中国等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建立了自己的养老保险制度。截止20世纪末,世界上已有166个国家建立了养老方面的社会保险制度。这表明了养老保险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需要,而且也是各国政府着力推进的重大社会政策。
对于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各国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和制度规定的差异,其覆盖范围宽窄有别。比如欧洲、北欧国家中的福利国家,采取的是普遍保障模式,如瑞典的制度模式是普遍保障模式;英国的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是本国所有居民,但其中周收入低于最低水平的雇工,年收入低于工资最低标准的独立劳动者以及非受雇人员也可以自愿参加保险。德国的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主要是薪金劳动者和独立劳动者,不工作的家庭妇女,侨居国外的本国公民及长期侨居德国的外侨也可选择自愿参保。美国的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是所有从事有收益工作的人,包括独立劳动者。这里重点了解一下法国的状况:法国已逐步确立起了覆盖全体公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大特征是各险种相互分离而并存的局面,同时还逐步显现了如下特征:一是形成了具有一定选择性的多层次保障结构。二是实现了全民性和普遍性原则。法国的养老制度主要由5种体制组成,分别是普通体制、特殊体制、非受薪者体制,特殊津贴和为全国团结基金的补充津贴。社会养老保障覆盖面的广度取决于各国的具体国情,而在考虑具体国情时,至少有以下几点直接影响养老保险面的确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类型、人口政策、历史文化传统等。社会保障覆盖面的大小集中反映了各国社会保障的总体状况,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问题,欧洲部分国家实行全民保障,其覆盖面基本达到了本国人口的90%以上,而在亚洲除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较发达国家以外,不发达国家的覆盖面则不超过人口的10%,如何在欠发达国家中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已成为长期性的政策争论焦点问题。
中国养老保险的未来之路
四、我国养老保险发展道路的选择
(一)建立覆盖全体的社会养老保险理想模式
结合我国现状,应该把建立统一的、多层次的、覆盖全体国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和发展的目标。首先,作为最基本的基础养老金项目,满足全体国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它构成了目前养老保险体系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可以简单地表述为由政府立法强制执行,以工资税或一般财政收入为基金来源,规定养老金给付额,实行公共管理的养老保险计划。其次,作为补充层次,为雇员分别建立各种形式的年金养老保险金,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提高退休者的养老金水平,缓解未来巨大的养老金支付压力。最后,作为补充层次,在自愿参保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储蓄性养老金计划。它是个人或家庭通过储蓄或其他方式自愿建立的补充退休收入保障计划。政府通过政策优惠鼓励个人建立储蓄计划,为退休生活积累更多的资金。
(二)建立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制度
建立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制度有助于进一步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公平的养老保障制度应该没有身份的差异,无论是国家公务员还是自由职业者或是农民工,均应当承担相同的自缴比例,到期均可以享受平等的社会养老标准。建立统一制度,推行实现城乡全面覆盖、人人皆有保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养老保障体系、符合建立和谐社会的政策需求,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三)注重财务上的可持续性
1.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模式。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从现收现付制转为部分积累制,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目前,由于很多地方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入不敷出,社会统筹账户不断透支个人账户基金,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养老保险变成了“名义上的部分积累制,实际上的现收现付制”。没有
中国养老保险的未来之路
妥善解决养老保险的历史责任是一个重要原因。为渡过人口老龄化高峰,将现付养老保险制度转变为统账结合制度。
2.开辟新的养老资金筹集渠道。除了传统渠道外,要利用庞大的外汇储备建立主权养老基金以缓解老龄化带来的财务支付压力。
3.延长退休年龄。人口老龄化的危险正由个人的老年生存危险逐步扩展为一国的社会风险。延长退休年龄,延长工作年限,激活接近退休年龄阶段的劳动力继续留在或者返回劳动力市场,是我国的必然选择。还可以通过严格养老金支付条件、降低提前退休养老待遇和增加延期退休养老待遇方式,鼓励劳动者延长工作年限,推迟退休年龄。
在一个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国家,要实现人人都享有社会保障的美好愿望,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立社会保障的体系,要走的路还很长。在此,我想借用温家宝的一句话来表述我们的努力方向吧,“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四篇:语文课应该这样上
语文课应该这样上
今天听了张雁老师执教的《海底世界》一课,收获颇多。
《海底世界》是一篇有关海洋的常识性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并使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课文从海底的光线、海底的声音、海底动物的行动和迁徙、海底地貌和植物、海底矿藏等几个方面,有详有略地介绍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张雁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她挖掘语言文字,处理教材得当,讲课诗情画意,语言规范流畅,设计与众不同。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兴趣为起点、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探索、读中拓展,丰富语言积累。
一、解读教材,目标明确
教师与文本的深入对话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教师饱满的情绪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教师真挚的情感源于教师与文本的深层对话。师生只有与文本作深层次的对话,教学才能入情入境。因此“语文教师最好的备课方法就是读书。”张老师执教本节课,老师与文本的对话是充分的,对教材目标把握准确。课堂上,教师的情感是真挚的。
《海底世界》许多地方都可以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训练点。张老师在本课教学中目标明确,能抓住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通过清晰的板书引领学生理清楚文章脉络:课文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介绍海底的动物,另一部分是介绍海底植物、地貌、矿藏等。对海底动物的介绍,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有趣写具体的方法是学习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对文章中部分段落采用引读的方式作略处理,实现了长文短教,对我们教学篇幅长的文章很有借鉴意义。
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这节课中,张老师巧妙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1.情境教学法:张老师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伊始,“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以一段海底录象把学生带进海底美丽的景色情境中。在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后,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读读,问问,这样过渡自然得体。
2.媒体演示法:张老师修改了教学与多媒体课件,那缤纷直观的画面,再配以柔和的音乐,“100米,200米,500米……”把学生带入了奇异的海底世界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3.朗读感悟法: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本节课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张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张老师精心设计朗读,很有创造性。课堂中以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选择读、分角色读、引读等多种形式,引领学生与文本作充分的对话,引导学生反反复复地读,实实在在地品,品字、品词、品句,品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品出写法之巧、构思之妙。落实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例如:关联词的学习在中年级要渗透,教师就是以引读法不着痕迹地教学,这是句子训练和内涵理解通过朗读的有机整合。又如,中年级词语教学是重点,课堂中运用了换词、朗读等方法辨析、积累近义词。
三、实践活动、拓展运用
张老师为学生精心设计了运用语言,实践语言的平台。学生们读写结合,展开联想,写一写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还以“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为开头写段,以小小探究卡的形式延伸课堂,拓展了思维,培养了语言能力。
总之,这节课,让我看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而不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张老师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在推进二期课改,深化课堂改革的今天,这样的课给我很多的借鉴。
第五篇:新时期党课这样上
新时期党课这样上
上党课是支部书记的经常性工作之一。因此,掌握好上党课的艺术,应当是支部书记的一项基本功。在担任企业基层党支部书记的七年中,我始终坚持定期为一线党员上党课,不管是讲党的方针政策、国际形势,还是讲法律法规、改革焦点,听课人都聚精会神,从没有人在下面“开小差”。每次党课下来,我的努力都会赢得基层党员们的良好评价,这也让我很受鼓舞。其实,真正要讲好一堂生动而受人欢迎的党课并不容易。通过这几年的锻炼、摸索,我对如何上好新时期党课有着如下的体会。
首先,不能照本宣科。当今是信息时代,党员们每天涉猎的信息量很大,加上党员队伍知识化、年轻化的比例不断提高,新时期如果仍沿用以往“读文件、念报纸”式的上党课形式,就会出现“上边开大会,下边开小会”的不利局面,不但得不到党员欢迎,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党课要完全脱稿去讲,不能照本宣科地念。一堂党课必须让党员有明显的收获,要让人听得入耳、入心,感到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提高,是一种有意义的沟通。绝不能让人产生“你说的我都知道,大道理谁都懂,听党课是浪费时间”之感。
其次,要选择适时主题。要使一堂党课产生好的效果,让党员对党课内容感兴趣、愿意听,选择一个适时的主题很重要。所谓“适时”,一是找准党和国家目前的方针政策或工
作重点;二是针对大家关注和议论的焦点;三是寻找大家已经知道但又不全知道的话题;四是挖掘国家大政方针、改革措施的调整等与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五是根据生产经营管理和改革中的难点、焦点和大家思想上存在的疑虑及时解疑释惑。比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底什么是小康社会,国际上划分贫穷、温饱、小康的标准是什么,小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何区别;“知识经济”曾一度频繁见诸报端,到底什么是知识经济,和我们现在的经济有什么区别,我们国家距知识经济社会还有多远,它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等;伊拉克战争爆发前,美伊关系紧张的背景是什么,国际社会的反应是什么,联合国什么态度……类似这些选题大家猛一听也知道一些,但系统的、深层次的内容不一定都清楚,如果通过党课能及时系统总结、分析、讲解,为其答疑解惑,大家就会对党课产生兴趣。
其三,要广猎相关资料。要上好一堂党课,必须涉猎与主题相关的大量资料。作为基层支部书记,日常就要主动多看报、多读书、多学习,而且还要学在别人前面,早学习、勤学习、深学习。要注意留心积累保存将来可能有用的信息、数据等资料。要经常研究党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研究时事政治,研究党员思想,对一些问题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上好一次党课,必须围绕主题掌握大量相关的、权威的、新鲜的信息资料,这就需要借助图书馆、报刊、电脑网络以及自己日常积累的数据资料库。一旦确定党课主题,就要通过各种手段广泛查找与主题相关的资料,掌握了充裕的资料,接下来就需要认真地筛选、整理、组合,去粗存精,把有用的资料加工成为我所用的背景资料。
最后,授课要生动灵活。有了丰富的资料,还需要把它们细细地咀嚼消化,提炼出精髓,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东西,讲课时使之浑然一体,这样说明观点、阐明道理时才能引用自然,得心应手。上党课前认真备课是个必要环节。通过充分备课,要能达到有用数据脱口而出,要能把党的方针政策讲得具体化、生活化,要能把大道理和生产经营管理自然融合,要能把鲜为人知的事情讲系统,要能把焦点问题的背景讲明白,要能把深奥的道理讲通俗,要能把难解的问题讲清楚,要能把枯燥的内容讲生动,要能把具体的事例讲得故事化。只有这样,上起党课来,才不会让人听得乏味。当然,要达到这一点必须得下一番苦功夫,有时走路、上厕所、入睡前后都要记忆数据、背诵要点,力争把每一个问题搞清楚、弄明白、记得牢。俗话说,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讲党课要讲清楚一个道理,自己首先要明白相关的十个道理。这几年我深深体会到,给党员上党课要比给学员上课难度大得多。因为,给学员上课是备一次课讲好多次,而讲党课却是费好大劲儿备课却只讲一次。可即便是这样,我也无怨无悔,乐在其中。因为在讲党课的过程中,我自己也得到了充实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