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上语文阅读课

时间:2019-05-13 17:2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这样上语文阅读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这样上语文阅读课》。

第一篇:我这样上语文阅读课

我这样上语文阅读课

河北望都育才中学薛宁

关键词:阅读分类比较读写结合论文摘要:

本文旨在如何指导学生读课外书。

首先,要教学生学会分类阅读。过“选书关”,确定了书的类型,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过“读书关”,真正能学到书中的知识,作者的写作手法,感悟作者的情怀,品味主人公的精神,做到为我所用。

其次,教学生学会“比较阅读”,看书重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新知,比较自然是一种思考的方式。

最后,教学生学会“读写结合”。自己有了感想所得,能写下来,既是对自己思考的总结,又可以练习文笔,这才是真正的读书。

语文教学,仅靠教师在讲台上的慷慨陈辞、娓娓动听是远远不够的,这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陶行之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本,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现代教育理念也认为,比单纯地传授知识更有效的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提高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语文学习,学生能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有自己的观点、看法,能把所读的东西,整合为自己知识库中的储存,而非在思维的硬盘上简单拷贝。而课外阅读则是课堂教学之外提高阅读能力的一条必行之路。

但面对浩如烟海的课外书,学生该如何选择和阅读呢?下面浅谈一下我的做法。

一、教学生学会分类阅读

每当上阅读课之前,学生总是奔走借书,学校图书馆有一部分,但数量有限,而“民间”则有数量可观的好书。这些书原来只能在回宿舍后才能看几页,根本不能过瘾解馋,现在好了,好多书都集中到了阅读课上。但拿到种类繁多的书,该怎样看,看什么呢?

首先,要过选书关。我让学生把所借图书集中起来,然后分类。如可分为古典图书类、外国名著类、科普图书类、童话图书类、散文随笔类、杂志报刊类等,做到分门别类,这样选择起来才有章可寻。如果我想读《格列佛游记》,那么从外国名著类寻找即可;想看《藤野先生》,从散文随笔类即可找到;想读《皇

帝的新装》,从童话图书类可以找到……这样可以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这便是选书关。

其次,要过读书关。这里的“读书”不是广义的,而是狭义的,即这本书我要看什么,怎样看。读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和目的。以《水浒传》为例,应先注意它的章回目录,那是对一章一回内容的精要概括,而且基本运用了对偶的手法,这是章回体小说的特点。然后深入到某一回中,欣赏故事情节,品味艺术语言,感知人物形象,体察作者情感。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林冲开始时的逆来顺受,后来的怒杀陆虞侯,雪夜上梁山,罗贯中笔下雪的神韵,林冲的义愤填膺,高俅的阴险狡诈,陆谦的自私忘义,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都是需要我们揣磨和体会的。

再如读散文类,看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本部散文集共十篇,鲁迅先生回顾了童年及求学探索救国之路时的一些人、事、物,没有了其杂文的犀利,其小说的玄妙,却别有一番风味:百草园的多趣,小隐鼠的可爱,藤野先生的严格,长妈妈的宽慈,庸医的可憎,范爱农的苦闷,……在回忆中又不乏对旧社会、旧制度的批判,对现实的讽刺,对新生活的憧憬……

古人说“诗言志”,其实文一样可以言志,我们读文章就是要读出作者的志,学习其文笔技巧,陶冶我们的情操,内化到我们的精神世界中去。

二、教学生学会比较阅读

书看多了,自然会发现有异曲同工的篇章,有性格相似的人物,有殊途同归的情节,于是学会比较阅读就很有必要了。学会比较阅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主题,感知人物形象,也有益于自己的写作。

例如,朱自清先生和俞平伯先生一次乘船同游秦淮河,之后都写了一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秦淮河古为烟花歌舞之地,与六朝古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位散文大家在现代同舟游览,却写出了两篇风格不同的作品。朱自清先生乐观和赏玩的情趣,俞平伯先生忧郁与思索的无奈,一乐一忧,一谐一庄,极富情趣。在比较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不同作者的不同心绪、情感,其中妙处不可言喻。再如,《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心情上梁山,可谓千姿百态:林冲是一个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代表,开始时面对高俅迫害逆来顺受,甚至在草料场甘心当一名士卒。他的反抗意识是被逼出来的,高俅和陆谦的赶尽杀绝,使林冲没有了退路,只能杀仇人,上梁山;而鲁达却是因行侠仗义,嫉恶如仇的他三拳打死了镇关西,担心吃官司而没人送饭,只得亡命天涯,先上二龙山落草,再并入梁山;卢俊义不愿入伙,被梁山好汉用计而使其就范;像大刀关胜、霹雳火秦明等都是兵败被俘后经劝说,现在入伙为权宜之计,以后还要接受招安,仍为大宋之臣,……形态各异的人物,曲折多变的情节,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生动隽永的画卷,通过比较,我们才能更深刻地了解人物,了解作品。

三、教会学生学会读写结合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便是写作。看完一部书、一章节、一篇小文章,都会有所得,有所感,那么,就应及时把它写下来。但应如何学,如何写呢?

首先,要知道从书中学什么。看一本书,除了欣赏情节、感悟作者情感外,要学习文章所运用的写人、绘景、叙事、议论、抒情、布局谋篇等写作手法,也要积累优美形象的语言。当然,不能刻意地把一部好作品肢解为零碎的语文知识点,而是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体会,学习。

仍以《水浒传》为例,在语言运用上,作者用笔或惜墨如金,或用墨如泼,该简则一字足矣,不多渲染;需繁则洋洋洒洒,下笔千言。林冲“风雪山神庙”一段中,“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历来为人所称道,天之寒,风之厉,雪之大,意境全出,可谓一字传神;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中,鲁达的三拳,无非是打在郑屠鼻子上,眼眶上,太阳穴上,然后打死了,不就得了?然而作者却不厌其烦地详细描写,三个比喻那么贴切,那么形象,那么痛快,那么解气,那么威风有力,那么酣畅淋漓!让人拍手称快,大呼过瘾。如果简单的三拳,那么鲁提辖的嫉恶如仇、武艺高超、力大无穷就无从提起,读者品来自然就索然无味了。因此,作者这些高超的写作技巧我们要学。

其次,要知道应该写什么。我给学生提供了三种形式:摘抄、读后感,文学评论。摘抄所读作品的优美词语句段,哲理深刻的人生感悟,及时抄,及时背,否则“书到用时方恨少”,写作文时便感到自己的词语苍白无力了;读后感一般以日记的形式写,有感想就行,不要求数量,不要求字数,不要求思想深度,读而有感,能够坚持就行,长期积累下来,对写作是有很大帮助的;而文学评论就有些难度了,要对作品的选材、文笔、体裁、人物、情节、思想等提出自已的见解,要求言而有据,论证充分,可以几个同学共同研究讨论,形成文字,这其实就是小论文了。

再有,要学生大胆地展示自已的成果。选取一节阅读课,让学生上台朗颂自已摘抄的文段,看哪位同学背得好;或朗颂自己的读后感,看谁写得好;或展示自已的文学评论,大家共同讨论,各抒已见,不必有结果,只注重过程,因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键要大家勤思考,有独到的见解,这才是读书的最终目的,阅读的最高境界。

参考资料:

J:《中学语文教学通讯》

M:《水浒传》《朝花夕拾》《中国当代散文选》

作者简介:

薛宁,男,汉族,出生于一九七七年十月,河北保定市望都县人。一九九九年毕业于保定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历年从事初级中学语文教学,中教二级教师。

现于河北省望都县育才中学工作,邮政编码:072450。联系电话:***

第二篇:语文课,我是这样上

语文课,我是这样上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县实施以来,我们进行了不断的学习与实践,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些点滴的进步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并以我个人的想法和做法为例,与同行们共同交流探讨,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内容包罗万象,纵横古今中外。所以,语文课应该是最有情趣、最有活力、最具表现情态的课。但在实际教学中,语文课并不风光。虽说“文无定法”,教学方法却似同出一门,多是“字词——段意——中心”这样的固定模式。到头来,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最让他们头疼的就是语文,最不怕耽误的也是语文。

很多教师也抱怨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了,越来越不知该怎么教了。到底是什么让语文教学走进了误区?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我认为,应该打破传统的灌输和接受模式,把教学重心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教”为“学”服务,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变教师的主体为主导,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语文课才会有新的起色。

在过去,我们常常把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类比成舞台演出,认为教师只要“表演”到位即可。其实,这种认识完全不合理。课堂应该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同样,它也不再只是对学生传授知识与训练技能的地方,而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究知识以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在课堂中,应尽量充分发挥师生的集体智慧。基于这种认识,我在教授语文课时,一般采用如下组织方式。

一、“读、查、找”三字预习方针

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时,我让他们按照“读、查、找”的三个字方针来预习。所谓“读”,即读课文及相关材料。“查”,便是查资料或工具书,让学生自己弄清课文中的新字生词、难解句段、作者情况、背景材料、文学常识等相关内容。而“找”呢?就是找问题。学生可以自个儿找,也可以小组间集体找。找什么问题?找讲课文涉及的所有问题,大到文章特色、结构、主题、重难点、人物形象;小到一个词的用法、一句话的含义、一个修辞的理解。找到的问题干什么?当然是上课时用了。

后来,围绕上述预习方针,我试着编制了“导学案”,在“导学案”帮助下,学生明确了学习要求、学习重点,知道了学习方法,去自学教材,去发现问题。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再后来,我把编制导学案的任务下放给学生,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完成几课,编好后交给老师,再由老师审阅补充后打印下发给学生。这样不仅节省了老师的时间,也让学生参与了“教”的过程,学生们受益匪浅。

二、“抢答式”课堂氛围

上课时,我先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如奇闻逸事、谜语笑话、新闻热点等导入新课,接着进行简略的课前介绍。例如上《少年闰土》时,给学生介绍关于鲁迅有关内容和趣事,并让学生复述课文情节。讲《只有一个地球》时,先从一个孩子洗地球仪的故事说起,再说到本地由于锻造企业多而引起的大气污染问题。

之后,便进入小组提问的环节。问什么?自然是问预习时“找”到的各种问题。先进行一轮或两轮按顺序问答,一个小组提出问题,其他小组思考后抢答。如果别的小组没人回答,本组同学可以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本组同学也答不上或答不好,老师便要发挥“主导”的作用了。按顺序提问结束后,就进行自由问答,各小组可以根据自己所准备问题的多少来决定是否发问。

以上过程的顺利进行,得益于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那就是小组积分。全班分成六个小组,每个组都有一定的积分,主要由课堂表现分和活动分(比如说特征猜同学、采访任课教、办小报、成语接龙、幽默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组成。授课时,先把这节课之前各小组的积分公布在黑板上,学生每问一个问题便给相应的小组加1分或2分。重要的、意义大的问题给2分,一般的问题给1分。学生的回答也有分,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给1至3分,比如复述、谈感想、现场口头作文等一般是3分,其余为2分或1分。有些问题不可能一个小组的同学全答出来,例如分析写作特色等大问题,便采取只要答对一点便给1分的分方式。学生答不全的,教师进行适当的提示或补充。每结束一个问题,便在积分下写上各组在这道题中所得的分(包括问问题的分和答问题的分)。通过学生们的问答,授课内容大体课完成十之八九,剩下的比较重要还需讲解的地方,便由我来提问。同样,学生答对其中的一点便可给予一定的分数。

这样的授课过程,教师定要当好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价者,课前要认真备课,尽量多地弄清与课文有关的方方面面。课堂上,有时学生会对给的分有一定的意见,我便耐心解释,做到以理服人而不是以权压人。这样,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注意力都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即使有个别想捣乱的学生,为了不因此而扣其小组的积分,他当然也得顾及集体的舆论力量了。最后,我再把教学目标、重难点等情况一总结,把课后作业题(大部分也已在问题中出现过,便不在重复)一说,把课外作业一布置,这节课便“圆满”结束了。

三、“考试式”自主学习方式

对于一些不太难懂的自读课文,我有时会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放手给学生。例如教《彩色的翅膀》时,一上课,我便出示了六道题。前五道是授课时应该讲到的内容。最后一道是我自己构思的:“读完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请写出来”。我还空了一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自己设计一个问题,再由自己来回答。我告诉学生们小组间可以互相讨论或商量,做完后,让各小组交一份最满意的答卷,然后公布答案或答题要点,各小组交叉评判,经审核分数无误后加在各小组积分下。

一个月尽了,积分便重新开始。对于上月积分优胜者前两名,我要给予相应的奖励,一个本子或一支铅笔,奖品虽小,对得到的学生来说却弥足珍贵,他们都乐不可支。而未得奖小组的同学,会暗暗发誓下一回一定做优胜小组。这样,在平时的预习、上课表现、活动课及纪律等方面他们都会自觉好好表现。否则,小组其他成员群而攻之。

四、最受益的是学生

这一套课堂教学过程,是我一步步逐渐完善才成为今天的模式。说是模式,其实也因人因课而异,做到随机应变。这样坚持了将近一个学年,学生们受益不少。首先是胆大了许多,一开始,大部分学生在集体面前都不敢大声发言,而如今,复述课文、讲一段长的故事、表演一个小的课本剧都不在话下。其次,语言表达及组织能力加强了,这不仅表现在课堂问答中,也表现在考试中,那些所谓的“活题”,他们不再“无法下口”了,而或多或少都能“诌”几句,这诌来的答案,往往有许多答在“点子”上。还有,这样长期的锻练,对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作用,对学生的知识积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道德水平、竞争意识、社会交际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提高都大有裨益。第一学期,我所带班语文全年级第六,第二学期便跃居第二。这一学期虽还没期末考试,在期中考试中及格率达75%,优秀率达15%。看来,重视素质的教育同样能在应试教育评价下一显身手。

五、这种方法的好处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可以说,要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首先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所学材料”是教科书中的一篇篇课文。我们教科书中的课文尽管是“文质兼美”的,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文风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典范性,但是由于知识和年龄的关系,学生不可能初接触课文就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沟通,这就需要我们向魏书生老师学习,在导入教学内容时下一番功夫。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未来学家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这已成为世界教育领域的共识。叶圣陶先生也说:“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这些真知灼见对于我们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具有很深刻的启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把学生当人看,而不是当装纳知识的容器,要充分估价学生,倡导民主的教学,营造轻快、融洽的气氛,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太谷县“学案导学”模式的教学改革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师的“导向”下学生明确了学习要求、学习重点、,带着兴趣,带着思考,去自学教材,去发现问题。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兴趣和自学能力,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

(1)留足思维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后切不可急于求取答案或是告知因果,而应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

(2)组织小组讨论。讨论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有效形式。它既可以给每一位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又能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集思广益,便于学生学习别人的长处,自我解惑,自我提高。

我们衡量一节课效率的高低,不能只看教师讲解了多少内容,学生记了多少笔记,做了多少练习,而要看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多少。在教学中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才会在学习探索中、质疑解难中,逐步成长为“具有一定品质,有较高水平的人”,才能符合新时期对学生教育的要求。

语文课内容是丰富的,语文课堂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教师本着“少教多学”的理念,肯把课堂还给学生,语文课就会在更大程度上吸引学生,语文课堂的效率就会提高。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途径还有很多,很多,有待于我们去发现。“文无定法”教也无定法,只要我们时刻牢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使我们教学的目的,多渠道、多途径,对语文教学进行研究,相信语文课堂效率一定会有所改观。

当然,对于课程改革我们只是做了一些显浅的尝试,在课堂教学中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例如与生活的结合做得还不够好;作文课基本上还是老一套;课堂教学模式还是比较单一;情境教学方面还有所欠缺等。在下一步的实验中,我会把它们作为课题一一“攻克”,争取寻找出最佳的课堂教学方案。同时,我认为自己对别人的课堂教学方法见识得太少,十分希望多听听别人的课,多看一些专家的课例或报告。集体的智慧,总比自己盲目的研究要强得多。

第三篇:语文课应该这样上

语文课应该这样上

今天听了张雁老师执教的《海底世界》一课,收获颇多。

《海底世界》是一篇有关海洋的常识性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并使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课文从海底的光线、海底的声音、海底动物的行动和迁徙、海底地貌和植物、海底矿藏等几个方面,有详有略地介绍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张雁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她挖掘语言文字,处理教材得当,讲课诗情画意,语言规范流畅,设计与众不同。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兴趣为起点、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探索、读中拓展,丰富语言积累。

一、解读教材,目标明确

教师与文本的深入对话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教师饱满的情绪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教师真挚的情感源于教师与文本的深层对话。师生只有与文本作深层次的对话,教学才能入情入境。因此“语文教师最好的备课方法就是读书。”张老师执教本节课,老师与文本的对话是充分的,对教材目标把握准确。课堂上,教师的情感是真挚的。

《海底世界》许多地方都可以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训练点。张老师在本课教学中目标明确,能抓住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通过清晰的板书引领学生理清楚文章脉络:课文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介绍海底的动物,另一部分是介绍海底植物、地貌、矿藏等。对海底动物的介绍,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有趣写具体的方法是学习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对文章中部分段落采用引读的方式作略处理,实现了长文短教,对我们教学篇幅长的文章很有借鉴意义。

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这节课中,张老师巧妙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1.情境教学法:张老师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伊始,“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以一段海底录象把学生带进海底美丽的景色情境中。在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后,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读读,问问,这样过渡自然得体。

2.媒体演示法:张老师修改了教学与多媒体课件,那缤纷直观的画面,再配以柔和的音乐,“100米,200米,500米……”把学生带入了奇异的海底世界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3.朗读感悟法: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本节课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张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张老师精心设计朗读,很有创造性。课堂中以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选择读、分角色读、引读等多种形式,引领学生与文本作充分的对话,引导学生反反复复地读,实实在在地品,品字、品词、品句,品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品出写法之巧、构思之妙。落实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例如:关联词的学习在中年级要渗透,教师就是以引读法不着痕迹地教学,这是句子训练和内涵理解通过朗读的有机整合。又如,中年级词语教学是重点,课堂中运用了换词、朗读等方法辨析、积累近义词。

三、实践活动、拓展运用

张老师为学生精心设计了运用语言,实践语言的平台。学生们读写结合,展开联想,写一写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还以“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为开头写段,以小小探究卡的形式延伸课堂,拓展了思维,培养了语言能力。

总之,这节课,让我看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而不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张老师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在推进二期课改,深化课堂改革的今天,这样的课给我很多的借鉴。

第四篇:语文课应该这样上

语文课应该这样上

—“以读代讲”观摩研讨会观后感

今天,来自巩义市的近400名小学语文老师来到巩义子美外国语小学,参加郑州市教研室小学语文研究会举行的“以读代讲”观摩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申晓红执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胡珀执教《乡下人家》、刘葱葱执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并且每节课后郑州市教研室许睿老师都做了精彩的点评,我的收益匪浅—语文课应该这样上。

首先,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在读的过程中,读出理解,读出思考。申晓红的执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师关注到了孩子的发言。

其次,课堂上,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范读,将学生带入文本;丰富又有亲和力的评价语言,给予学生最大的鼓励。胡珀执教的《乡下人家》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最后,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代练。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体会,关注字词教学、培养学生会听、爱说、敢问、想写,把老师的引领与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合。在这个方面刘葱葱执教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表现非常突出,在练笔部分让孩子写生活中爱的两种方式,一个孩子就写了自己考97分时父母的两种表现,确实是把想写发挥到了极致。

许睿老师针对每节课,做了精彩的点评,诠释了“以读代讲”的含义旨在通过老师的范读引导,通过学生不同方式的读,释放学生内

心的理解与感悟,让语文课堂更有趣、更高效。

今后,在我的具体教学实践中,要在切实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的基础上应该多读少讲,重视范读,以读代讲,以读促思。

总之,“以读代讲”中的“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途径,抓住了读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语文课应该这样上,才会让每个孩子喜欢我们的语文课,才会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巩义市新中镇茶店小学

张 清 华

2013/11/28

第五篇:我爱这样的语文课

我爱这样的语文课

沁阳一中分校学生 张雯静

辅导教师:陈娟

我爱这样的语文课

沁阳一中分校学生 张雯静

新学年刚到来的第一节语文课,历历在目。

语文老师笑脸盈盈地走上讲台,在一番程式化的起立坐下师生问号之后,文问了我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告诉我在去年一年的语文课堂上你们收获了些什么呢?”在同学们一头雾水窃窃私语的同时,语文老师先后叫了几位学生回答,结果几乎都是一些“认识了许多的汉字”“记住了几个成语”“会背了几篇诗词古文”之类的答案。语文老师不断地摇着头表示着对我们回答的不满。接下来她对我们说:“以前的语文课堂让你们和我都不能满意,那么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在课堂上采取多种的形式,努力让我们在语文课堂上收获属于我们的知识和快乐。”

以后的语文课堂成了这个样子:老师首先给我们发一张预习学案,然后让学生在预习完文章之后自由提问题,并且夸奖提的问题比较深刻的同学;提完问题之后,老师让学生回答,只是再最后稍微的补充或总结一下;比较难的学生回答不好的问题,老师就让小组内首先讨论,然后在请小组代表回答;每节课结束之后,老师都要给我们留下一个和课文相关的但是因其我们期考的问题,让我们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作业。

慢慢地,我发觉我逐渐地爱上了这原本让我觉得枯燥无味的语文课。

我爱语文老师这个大朋友。每次课堂,她总是灿烂的笑容、温和的语言,还时不时加上几句幽默俏皮的话,惹得我们捧腹大笑;在我们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她总是轻轻俯下身子倾听我们的声音;学生回答问题后,她总是给上一两句鼓励的话,让我们对自己充满信心,上课时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是越来越高了;我们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时,她又会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参与进来和我们商量问题、解决困难。下课后,我们也总是围着老师诉说我们不愿意讲给别人听的烦恼与快乐。语文老师现在经常给我们讲的一句话是:“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堂下,有什么想法一定要告诉我这个朋友呀。”

我爱语文课堂上同学们开阔的思维。预习过后,老师让我们自己提出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开始,我们还只是提一些“某个字该怎么读?”“作者的生平是什么”等之类的简单的问题,但过了一段时间,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逐渐地发生了变化。比如,我们在学习鲁迅先生的小说《药》的时候,就有学生提问“鲁迅先生为什么把主人公起名为‘华老栓’和‘夏瑜’呢?”“红眼睛阿义为什么要是红眼睛呢?”“作者为何让驼背五少爷是驼背呢?”这些问题让我们对文章思考得更深了,也更能理解了作者独具的匠心以及文章的主旨和情感。语文老师告诉我们:“思考问题是要做到思维开阔,开阔的思维也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前提。”

我爱语文课堂上同学们积极的讨论。同学们在提出问题后,简单一点的同学之间就可以相互帮助进行解决,而对于比较难点的问题,语文老师就引导我们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我们分享着各自的想法,如今我们越发明白肖伯纳的那一句话:“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个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朋友间交流思想,那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在讨论中我们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互帮互助,也变得更加友爱。每当我们一起解决一个问题,成功的快乐就在我们中间荡漾,我们努力学习的尽头更足了。

我爱语文课堂上领略到的语文的美。在如今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领略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世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一幅栩栩如生的春雨图,作者用五彩缤纷的色彩调画着春天,描绘着春风的柔情与妩媚,描绘着细雨的缠绵与奉献,描绘着春意的盎然与生机,使我们心鱼飘飞;“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一首轻快的农家丰年曲,作者用悠扬的琴声弹奏起夏日的激情,用圆润的歌声驱散夏日的炎热,用起伏的鸣声烘衬着夏日的豪迈和酣壮,使我们思绪飞扬;“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是一曲激荡澎湃的秋的颂歌,作者用四射的才情吟诵着秋的壮阔,畅谈着秋的蕴藉,他用激情之火点燃我们的心灯,用诗画之墨滋养我们的心田。这样美的语文课堂让我们身浸其中,如痴如醉。我爱语文课堂上学到的人生的道理。在语文课上,老师不仅带领我们探究知识,还把人生观教育贯穿其中,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让我们学会奉献、学会感恩,学会宽容,帮我们树立自信心,以乐观的心态感知一切,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如学习屈原的《离骚》,我们从中看到作者那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寻找时传祥》让我们明白奉献是伟大而崇高的,奉献也许只是举手之劳,当你向别人伸出手去的时候帮助了别人,其实也惠及了自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大堰河,我的保姆》教育我们要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感谢一切曾经有助于自己的人,以一颗感恩之心来看待这个世界,便多了很多美好;学习了“霍金”,我们明白了生活的快乐与否,不在于生活本身是否能够一帆风顺,而在于你是否能以一颗快乐的心去感知、去领悟其中的精彩。

我爱这样的语文课堂!她如一绺春风,迈着轻盈的步履,掠过我的思绪,从我身边悄然走过;她如一江春水,蜕去我平庸的外壳。语文给我许多感受,在语文的课堂里,我尽情地咀嚼着那语文的幸福的味道!

(辅导教师:陈娟)

教师简评:

这篇小论文仅仅围绕一个“爱”字来写对课改的感受,从多个方面详细叙述了课改带给自己的收获,主旨比较明确,思路比较清晰。缺点主要在于选取的实例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章的说服力。这篇论文也真实地反映了进行课改后班级学生的一些感受,通过这些我也收获着课改带给老师的收获:学生的认可与喜爱,学生思维的活跃和课堂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成绩的提高和领导的肯定等等。

但针对课堂改革,自己认为自己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以后要加以改进和弥补。

下载我这样上语文阅读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这样上语文阅读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钱梦龙:我这样上语文课[合集5篇]

    钱梦龙:我这样上语文课 在进入教学过程之前,我一般总要问一问自己:我教的是一门什么课?为什么要教这门课?怎样教这门课?这样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什么意义?等等。后来渐渐养成习惯,......

    《我怎样上语文课》读后感

    《我怎样上语文课》读后感濮阳市第七中学 乔彦敏从事小学语文教育以来,曾多次在现场、在网络观看于永正老师的课,也多次研究琢磨于永正老师的课堂实录,他素朴的语言中饱含着对......

    我这样上作文,有意思

    我这样上作文,有意思 广元外国语学校刘碧华 昨天晚上的晚自习,我采用了惯用的游戏方式引导孩子们写作文,他们兴致可高了。整个一个晚上,孩子们都笼罩在兴奋之中,而我也被那一群可......

    语文课该如何上

    语文课该如何上 --------郑州学习心得体会 2012年9月18日下午,我接到学校的通知,让我在本周末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听课活动,内心颇为激动,十分庆幸有机会观看名师课堂。现今面对纷......

    我这样上写作课(5篇范文)

    我这样上写作课 ——以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题为例【摘要】作文教学缺乏统一明确的教材,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目标。文章以2012广东高考作文为例,提出作文教学要依托学生的习......

    我喜欢语文课

    我喜欢语文课 我喜欢语文课, 因为语文是我国的国语,她历史悠久。 语文课是代表国家语言的课,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我心目中的语文课是这样的:在课堂上学习气氛活跃,学生......

    2012,我这样教书

    2012,我这样教书 肖培东请别奢望我会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学校给了学生.那不是教育.至少不是我要的教育。 下课了,改完作业了,备好课了,走出校园,我就该走向教育工作时间以外的我。......

    上语文课周记[范文模版]

    上语文课周记1今天,邓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怎么精彩呢?请你来到我们的课堂上看一看吧。老师在我们自由朗读、仔细默读课文《海豚救人》之后,宣布要召开“海豚研讨......